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數學學習論文范文

時間:2022-09-07 15:55:15

序論:在您撰寫數學學習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數學學習論文

第1篇

近幾年來,旨在教會學生會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學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門課題。這一課題的提出和研究,不僅對當前提高基礎教育質量、實施素質教育具有現實意義,而且對培養(yǎng)未來社會發(fā)展所需要的人才、促進科教興國具有歷史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高速發(fā)展,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地位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不僅如此,數學教育的實踐和歷史還表明,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提高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赡壳坝捎谑堋皯嚱逃钡挠绊懀瑪祵W教學中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現象和做法時有發(fā)生,為此更新數學教學思想、完善數學教學方法就顯得更加迫切。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學法指導,正是改革數學教學的一個突破口。

對數學教學如何實施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人們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驗。首先是通過觀察、調查,歸納總結了中學生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學習懶散,不肯動腦;不訂計劃,慣性運轉;忽視預習,坐等上課;不會聽課,事倍功半;死記硬背,機械模仿;不懂不問,一知半解;不重基礎,好高騖遠;趕做作業(yè),不會自學;不重總結,輕視復習”[1]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數學學法指導的途徑和方法,如數學全程滲透式(將學法指導滲透于制訂計劃、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獨立作業(yè)、學結、課外學習等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之中)[2];建立數學學習常規(guī)(課堂常規(guī)———情境美,參與高,求卓越,求效率;課后常規(guī)———認真讀書,整理筆記,深思熟慮,勇于質疑;作業(yè)常規(guī)———先復習,后作業(yè),字跡清楚,表述規(guī)范,計算正確,填好《作業(yè)檢測表》,重做錯題)[3]等等。誠然,這對于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學習習慣、提高學業(yè)成績、優(yōu)化學習品質,采勸對癥下藥”的策略,開展對學習常規(guī)的指導,無疑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決不能忽視數學所特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梢哉f,這才是數學學法指導之內核和要害。也就是說,數學學法指導應該著重指導學生學會理解數學知識、學會解決數學問題、學會數學地思維、學會數學交流、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等。有鑒于此,筆者主要從“數學”、“數學學習”出發(fā),來闡釋數學學習方法,論述數學學法指導。

從數學的角度出發(fā),就是要考察數學的特點。關于數學的特點,雖仍有爭議,但傳統或者說比較科學的提法仍是3條:高度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

1.數學研究的對象本來是現實的,但由于數學僅從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方面來反映客觀現實,所以數學是逐級抽象的產物。比如三角形形狀的實物模型隨處可見,多種多樣,名目繁多,但數學中的“三角形”卻是一種抽象的思維形式(概念),撇開了人們常見的各種三角形形狀實物的諸多性質(如天然屬性、物理性質等)。因此,學習數學首當其沖的是要學習抽象。而抽象又離不開概括,也離不開比較和分類,可以說比較、分類、概括是抽象的基礎和前提。比如,要從已經過抽象得出的物體運動速度v=v0+at、產品的成本m=m0+at、金屬加熱引起的長度變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數f(x)=ax+b,顯然要經過比較(它們的異同)和概括(它們的共同特征)。根據數學高度抽象性的特點,數學學法指導要強調比較、分類、概括、抽象等思維方法的指導。

2.數學結論的可靠性有其嚴格的要求,觀察和實驗不能作為論證的依據和方法,而是要經過邏輯推理(表現為證明或計算),方能得以承認。比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個結論,通過測量的方法是不能確立的,唯有在歐氏幾何體系中經過數學證明才能肯定其正確性(確定性)。在數學中,只有通過邏輯證明和符合邏輯的計算而得到的結論,才是可靠的。事實上,任何數學研究都離不開證明和計算,證明和計算是極其主要的數學活動,而通常所說的“數學思想方法往往是數學中證明和計算的方法。探求數學問題的解法也就是尋找相應的證明或計算的具體方法。從這一點上來說,證明或計算是任何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目標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證明和計算主要依靠的是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所以根據數學邏輯的嚴謹性特點,數學學法指導要重視歸納法、演繹法、分析法、綜合法的指導。

3.由于任何客觀對象都有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因而從理論上說以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為研究對象的數學可以應用于客觀世界的一切領域,即可謂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應用數學解決問題,不但首先要提出問題,并用明確的語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數學模型,還要對數學模型進行數學推導和論證,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也就是說,數學之應用,它不僅表現為一種工具,一種語言,而且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思維模式。根據數學應用的廣泛性特點,數學學法指導還要指導學生建立和操作數學模型,以及進行檢驗和評價。

從數學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就是要通過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考察,引申出數學學法指導的內容和策略。關于數學學習的過程,比較新穎的觀點是:“在原有行為結構與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或是將環(huán)境對象納入其間(同化),或是因環(huán)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結構的改變(順應),于是形成新的行為結構與認知結構,如此不斷往復,直到達成相對的適應性平衡”[5]。通過對這一認識的分析和理解,就數學學法指導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點:

1.行為結構既是學習新知的目的和結果,又是學習新知的基礎,因而在數學教學中亦需注重外部行為結構形成的指導。由于這種外部行為主要包括外部實物操作和外部符號(主要是語言)活動,所以在數學學法指導中,一要重視學具的操作(可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制作學具,操作學具);二要重視學生的言語表達(給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言語交流的機會,可以是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2.認知結構同樣既是學習新知的目的和結果,也是學習新知的基礎,故而數學教學要加強數學認知結構形成的指導。所謂數學認知結構,是指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廣度,結合自己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特點,組合成的一個具有內部規(guī)律的整體結構。因此,對于學生形成數學認知結構的指導,關鍵在于不斷地提高所呈現的數學知識和經驗的結構化程度。在數學學法指導中,須注意如下幾點:①加強數學知識間聯系的教學。無論是新知識的引入和理解,還是鞏固和應用,尤其是知識的復習和整理,都要從知識間的聯系出發(fā)。②重視數學思想的挖掘和滲透。由于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的本質的認識,因而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結構建立的基礎。常見的數學思想有:符號思想、對應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歸納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數學方法的明晰教學。數學方法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是建立數學知識結構的橋梁。常見的數學方法有:化歸法、構造法、參數法、變換法、換元法、配方法、反證法、數學歸納法等。

近幾年來,旨在教會學生會學習、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學法指導的研究和實踐已是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熱門課題。這

本篇論文是由3COME文檔頻道的網友為您在網絡上收集整理餅投稿至本站的,論文版權屬原作者,請不要用于商業(yè)用途或者抄襲,僅供參考學習之用,否者后果自負,如果此文侵犯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3.在原有行為結構與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無論是通過同化,還是通過順應來獲得新知,必須是在一種學習機制的作用下方能實現。而這種學習機

制主要就是對學習新知過程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即所謂的元學習。實質上,能否會學,關鍵就在于這種學習是否建立起來。于是,元學習的指導又成為數學方法指導的重要內容。為此,在數學學法指導中,需要注意:①要傳授程序性知識和情境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即是對數學活動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個數學證明題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謂的程序性知識。情境性知識即是對具體數學理論或技能的應用背景和條件的概括,如掌握換元法的具體步驟,獲得換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條件下應用換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種情境性知識。②盡可能讓學生了解影響數學學習(數學認知)的各種因素。比如,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還是圖形的;學習任務是計算、證明,還是解決問題,等等。這些學習材料和學習任務方面的因素,都對數學學習產生影響。③要充分揭示數學思維的過程。比如,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思路的產生過程、嘗試探索過程和偏差糾正過程。④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診斷,明確其自身數學學習的特征。比如:有的學生擅長代數,而認知幾何較差;有的學生記憶力較強而理解力較弱;還有的學生口頭表達不如書面表達等。⑤指導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評價。如評價問題理解的正確性、學習計劃的可行性、解題程序的簡捷性、解題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⑥幫助學生形成自我監(jiān)控的意識。如監(jiān)控認知方向意識、認知過程意識和調節(jié)認知策略意識等等。

根據數學內容的性質,數學教學一般可分為概念教學、命題(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則、性質)教學、例題教學、習題教學、總結與復習等5類。相應地,數學學法指導的實施亦需分別落實到這5類教學之中。這里僅就例題教學中如何實施數學學法指導談談自己的認識。

1.根據學生的學情安排例題。如前所述,學習新知必須建立在已有的基礎之上,從內容上講,這個基礎既包括知識基礎,又包括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還包括學習興趣、認知意識,乃至學習態(tài)度等有關學習動力系統方面的準備。因此,無論是選配例題,還是安排例題,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要考慮激發(fā)學生認知興趣和認知需求的原則(稱之為動機原則)。在例題選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刪、調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點,又符合學生的學情。所謂增,即根據學生的認知缺陷增補鋪墊性例題,或者為突破某個難點增加過渡性例題。所謂刪,即根據學生情況,刪去比較簡單的例題或要求過高的難題。所謂調,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后面的例題調至前面先教,或者將前面的例題調到后面后教。

2.根據學習目標和任務精選例題。例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過于理解知識,應用知識,鞏固知識;莫過于訓練數學技能,培養(yǎng)數學能力,發(fā)展數學觀念。為發(fā)揮例題的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據學習目標和任務選配例題。具體的策略是:增、刪、并。這里的增,即為突出某個知識點、某項數學技能、某種數學能力等重點內容而增補強化性例題,或者根據聯系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增加補充性例題。這里的刪,即指刪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過時的例題。所謂并,即為突出某項內容把單元內前后的幾個例題合并為一個例題,或者為突出知識間的聯系打破單元界限而把不同內容的例題綜合在一起。

3.根據解題的心理過程設計例題教學程序。按照波利亞的解題理論,一般把解題過程分為弄清問題、擬定計劃、實現計劃、回顧等4個階段。這是針對解題過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題教學來說,還應當增加一個步驟,也是首要環(huán)節(jié),即要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認知的需要。對于“進入問題情境”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用簡短的語言,在承上啟下中,提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激起認知沖突。而對其余4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行為可按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中的要求去構思。一般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注意做到做好前3個環(huán)節(jié),卻容易忽視“回顧”環(huán)節(jié)。

嚴格說來,回顧環(huán)節(jié)對解題能力的提高,對例題教學目的的實現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回顧環(huán)節(jié)來講,除波利亞提出的幾條以外,更為主要的是對解題方法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之中。

第2篇

關鍵詞:訓練培養(yǎng);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技能

Abstract:Thecooperationlearnskillinstructionandthetrainingareinth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classroominstructionanimportantlink,mustenhance“thegroupcooperationstudy”thevalidity,mustmasterthecooperationruleskilled,theacademicsocietylistensattentivelyto,thediscussion,toexpressownviewpoint,theacademicsocietyorganizationandtheappraisal,guidesthestudenttograspthecooperationstudyrelentlesslythemethod,formstheessentialcooperationskill.

keyword:Trainingraise;Elementaryschoolmathematics;Groupcooperation;Learnskill

前言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是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應當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合作學習技能指導與訓練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環(huán)。技能是完成某種任務的一種活動方式,學習活動由學習技能構成,每一種學習活動往往包含一系列的具體技能。如果不具備一定的學習技能,學習是難以進行的。要提高“小組合作學習”的有效性,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學習技能。

在小學數學小組活動中,讓學生掌握合作規(guī)則,學會傾聽,學會討論,學會表達與交流意見,學會組織和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技能與方法,要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掌握合作學習的方法,并形成必要的合作學習技能。下面淺談自己在教學實踐中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熟練掌握合作規(guī)則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毙〗M合作也不例外。一般情況下的小組討論,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未等其他學生發(fā)言,就把自己的意見說出來,這樣一來,那些學困生相當于走了個形式,沒有經過大腦思考便得到了現成的答案,結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這時就需要教師事先作好安排,講清合作規(guī)則,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包括如何傾聽別人的意見,在小組中如何開展討論,如何表達自己的見解,如何糾正他人的錯誤,如何汲取他人的長處,如何歸納眾人的意見等。

因此,可在小組合作前這樣規(guī)定:討論前,小組成員先獨立思考,把想法記下來,再由小組長安排,各個成員各自說出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傾聽,然后討論,形成集體的意見后由記錄員將其整理出來。這樣,每個人都有了思考的機會和時間。

二、在合作中學會傾聽

在開始合作時,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具有個人心理優(yōu)勢,一節(jié)課注意力集中的時間過短,對于自己的發(fā)言比較認真,不容易接納別人的意見,而對于同學的發(fā)言,卻不重視。為此,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學會三聽:一是認真聽每位同學的發(fā)言,眼睛看著對方,要聽完整,認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聽別人的發(fā)言要點,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聽后須作思考,并做出判斷,提出自己的見解,提高學生反思、評價的能力。在這樣要求下訓練,引導學生學會反復琢磨、體會,善于傾聽同學意見,不隨意打斷別人發(fā)言,提供學生發(fā)表不同見解的空間,以達到相互啟迪、幫助的功效,學生不但養(yǎng)成了專心聽的習慣,調動主動參與的積極性,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相互尊重的品質,能體會他人的情感,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三、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

語言表達是人與人交往的基礎,也是自己實際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合作學習需要每個成員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對方的觀點。教師重點要對不會表達的學生有意識進行示范指導,而全班匯報展示成果時,讓更多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見解,讓別人聽懂你的見解,不光是優(yōu)生要會表達、善表達,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辭的學生也要學會表達,整體提高學生的表達技能。為此,教師要深入到小組中,調動這些學生的參與欲望,培養(yǎng)他們敢說的勇氣,把一些基礎較差、思維能力弱、不善言談的學生也有表現自我和獲得成功的機會。

因此,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提供機會讓學生多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學生的討論提供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敢說、會說,培養(yǎng)學生善于傾聽、思考、判斷、選擇和補充別人意見的好習慣,一旦發(fā)現問題及時給予指點,使學生逐漸學會用語言準確表達出自己的想法。

四、在合作中學會討論

討論交流是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關鍵。每個成員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后,意見不統一、理解不一致時,這就需要通過討論、爭辯,達成共識,解決問題。教師指導時,按一定的步驟和方法進行,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逐步學會討論交流問題的技能。合作學習中,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通過共同討論、相互啟發(fā),從而達到合作的目的。學生討論問題后,各組由一人匯報自學或獨立思考的內容,其他成員必須認真聽,并且有自己的補充和見解。最后,還應將各自遇到的問題提供給全組成員討論,對達成共識和未能解決的問題分別歸納整理,得出正確的結論。通過這樣的討論,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分析、判斷和表達能力。

五、在合作中學會組織

聽、說技能是合作學習的基本技能,組織技能就是合作學習的重要技能。組織技能是聽、說技能和獨立思考的前提。合作討論的成敗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小組內的組織者,具體做法是:指導組織者進行組內分工、歸納組內意見、幫助別人評價等,另外,為了體現小組內的主體性,可定期培訓、及時更換組織者。通過訓練不但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率,而且為學生今后立足于社會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六、在合作中學會評價

合作學習活動中評價不只是教師對學生做出的簡單的評價,其中包括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對教師的評價等。評價能力的培養(yǎng)也很重要。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學習結果進行評價,也要對學習過程進行評價,既要對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也要對每個同學的情感表現進行評價。教學中可以通過教師的范評引導學生互評,如讓學生傾聽他人發(fā)言后,用手勢表示對或錯,用準確流暢的語言評價,以增強評價的能力勇氣、提高評價的水平。通過正確地評價讓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進取心得到保護,激發(fā)了發(fā)展的功力和創(chuàng)新的活力。

第3篇

1“研究性學習”的教學含義

隨著《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的實施,以及新的高中教材在全國逐步推廣使用,“研究性學習”正成為高中教學研究的熱點.教育部門的各級領導、教研員、任課教師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還處在探索階段,認識還不統一.尤其是對“什么是‘研究性學習’?”“什么樣的課是‘研究性學習’的課?”“研究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有什么區(qū)別?”等問題在認識上還存在分歧.我們認為有必要搞清楚“研究性學習”的含義,適當擴大“研究性學習”這一概念的外延,這樣我們把“研究性學習”劃分了三個層次.

1.1含有課程意義的必修課

“研究性學習”最初是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計劃》中提出的,它是該課程計劃中規(guī)定的高中課程項目之一.把“研究性學習”、“勞動技術教育”、“社區(qū)服務”和“社會實踐”統一劃歸為“綜合實踐活動”,屬于必修課程,規(guī)定了課時安排和具體要求.這種意義的“研究性學習”屬于課程范疇,但它沒有統一的教材,屬于校本課程的范圍.它所涉及的教學內容不同于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學科,而具有明顯的綜合性.它一般在課下和校外進行,具有鮮明的實踐性.

1.2寫進課本的“研究性學習”課題

在《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數學教學大綱》中規(guī)定:“每個學期至少安排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新教材執(zhí)行新大綱,在相應的章中單獨設立一節(jié),以“研究性課題”給出具體的教學內容,如“分期付款中的有關計算”、“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線性規(guī)劃的實際應用”、“多面體歐拉公式的發(fā)現”、“楊輝三角”等.教材中的“研究性學習”給出了具體的課題,這些課題大部分屬于課外內容,或具有實際意義或具有研究探索的意義,但都屬于數學內容.它與上一層次沒有材的“研究性學習”不同,它既有教材,又具有學科性.

1.3課堂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

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只用以上兩種層次的“研究性學習”來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用意識已感到不足.如何使用課本的教材內容,使用“研究性學習”的方法,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進行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用意識的培養(yǎng),就成了課堂教學改革的方向.于是這種使用課本內容進行“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被稱之為“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或方法,簡稱為“研究性學習”.

不過開始時,有些報刊中的文章使用“自主探究性學習”的提法以和第一層次的“研究性學習”相區(qū)別.但隨著改革的深入,現在大部分文章已不再使用“探究性學習”的字樣,而都使用“研究性學習”了.這種變化也說明了隨著課程和教學改革的深入,對“研究性學習”的理解正向縱深發(fā)展,給“研究性學習”注入了新的內涵,使它更具生命力.

三個層次的“研究性學習”其區(qū)別在于所選用的素材不同,所研究的對象不同,而使用的方法卻是一樣的,都具有研究性和探索性.本文下面所提及的“研究性學習”是指“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的簡稱,它的真實含義是“研究性教學”.

2“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特性

如何使用課本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與發(fā)現的課堂教學,是我們要研究的重點.為此,我們首先應該明確以引導學生參加“研究性學習”為主的教學模式應該具備哪些特性,只有這樣才能為教學設計、具體實施以及教學評價提供依據.

2.1自主性

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相對于傳授式學習而言的,自主性的主要標志是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他們應積極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主動獲取知識,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對主體性的評價,不能只看學生的活動所占課堂教學時間的比例,關鍵是看學生的思維是否真的被調動起來了,他們的學習是否積極主動.

自主性的第二個標志是個體性或獨立性.課堂雖是集體學習的場所,但課堂的學習活動卻是從個體開始的,其最終目的也是為了提高每一個學生的思維水平.因此,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要強調學生個體的作用與發(fā)展,讓每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盡量做到:信息自己采集,數據自己處理,問題自己提出,課題自己選定.提倡獨立鉆研,獨立思考,獨出心裁,以培養(yǎng)獨創(chuàng)精神.

2.2協作性

協作性是在個體性和獨立性的基礎上體現的,兩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在學生的自主獨立思維活動被調動起來之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會遇到思維障礙,此時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思維溝通,通過相互協作,往往會使思維障礙得以克服,并加快解決問題的速度.學生之間進行相互溝通與交流的學習也被稱為“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協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學會與人溝通和交流的方法.

合作學習可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小組內的合作學習,幾人一組,人數不多,便于溝通,有利于互相啟發(fā),與個體研究能緊密結合.二是班級性的大型思維展示,這也是一種合作學習.這種形式的合作學習范圍大,人數多,用于展示研究成果和思維過程,并開展討論和爭論.兩種層次的合作學習可在課堂中多次交替開展,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

2.3研究性

前兩個特性都是從學生在“研究性學習”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學習的方式等方面簡述的,并沒有對研究的方法、研究的過程給以突出說明.我們認為,“研究性學習”最本質的屬性是“研究”二字,“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不同于講授式,也不同于自學式,它的主要過程是:提出問題—研究探索—得出結論.其中所研究問題的性質很重要,無論是由學生提出,還是由教師給出,所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開放的,只有素材而沒有結論.這樣才具有研究的意義.可以這樣說,問題的開放性決定了教學模式的研究性.

“研究性學習”的研究性還應表現在研究過程中對研究方法的實踐.研究不應該盲目進行,而應體現出方法性.也就是說在研究的過程中,要教給學生一些研究問題的基本方法,通過研究的實踐,使他們從中學會研究的方法.我們認為學習實踐研究的方法比得到的研究結論更為重要.

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活動中,最經常使用的研究方法有:歸納性研究方法、類比性研究方法、試驗性研究方法和實驗性研究方法.課堂教學過程中是否突出強調并使用相關的研究方法是“研究性學習”研究性的重要標志.

“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特性,除上面所述的三種以外,還具有開放性、實踐性、創(chuàng)新性等其他特性.但我們認為后三種特性的本質屬性不如前三種突出,有的還可以包含在前三種之中,因此就不再贅述.

3“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

如何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教學設計?怎樣實施課堂教學的“研究性學習”?這些問題應該是我們研究的重點.我區(qū)“研究性學習”的教學研究工作剛剛起步,只搞了幾節(jié)市、區(qū)級的研究課,在聽取了專家和同行們的意見之后,又進行了深入的思考,產生了一些新的想法.現將“研究性學習”在教學設計時應重點考慮的幾個問題整理如下.

3.1兩個體現

作為教研活動的“研究課”,在備課之初首先應該考慮這節(jié)課要給聽課教師展示什么,打算起到什么示范作用,準備達到什么目的.對于“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應重點突出以下兩條.

3.1.1體現新教學理念

什么是新的教學理念?什么是數學教學的新理念?我們認為應該從教學目的出發(fā),在新的高中教學大綱中去尋找答案.

在新的高中教學大綱中對數學課的教學目的進行了新的劃分,共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提出的是一般能力要求,可歸納為“三層問題”,即“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兩種意識”,即“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用意識”;“四類能力”,即“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第二層提出的是數學思維能力要求,把空間想象和運算等都包含在內.第三層是人格、品德和素質的要求,表現為“興趣”、“信心”、“精神”、“價值”和“世界觀”.

與原大綱相比較,我們認為“提出問題”的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用意識”、“探究能力”、“建模能力”、“交流能力”和“實踐能力”等都頗具新意.如果我們在備課之初抓住其中的一兩項,認真地去設計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不失為是新教學理念的體現.

3.1.2體現新的教學設計思想

在黨的“十六大”上,提出了“發(fā)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開放要有新局面,各項工作要有新舉措”的工作要求.數學課的教學模式與教學設計怎樣體現“新”字,是我們需要研究的又一個問題.我們不能墨守陳規(guī),因循守舊或小打小鬧,止步不前,而必須解放思想,打破原有的教學設計的思維框架,在教學模式和教學設計上有所突破.要大膽創(chuàng)新,獨出心裁,別出新意,以體現課堂教學改革的新思路.

最近進行的一節(jié)以數列為載體的“研究性學習”課,包括了等差數列和等比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等主要內容.教學順序不是先研究完等差數列再研究等比數列,而是橫向與縱向交叉進行.在研究完等差數列的定義之后,類比研究等比數列的定義;在研究完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之后,類比研究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最后再順次研究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前n項和公式.這種改革不失為一種大膽的嘗試,不僅課堂教學容量大,而且知識之間的橫縱向聯系十分緊密,不僅學生在研究方法上有所收益,而且有利于知識結構的形成.

3.2兩個突出

一節(jié)課只有45分鐘,不可能涉及過多的教學目的,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一節(jié)“研究性學習”研究課的教學設計抓主要矛盾和主要過程是十分必要的.

3.2.1突出一個主題

主題的確定,可以從教材內容上考慮,可以從教學方法上考慮,但最主要的還是從教學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上考慮.一節(jié)課如果從總的教學目標考慮,不應有過多的項目,要把主題選好,然后再在這個主題下進行具體設計.

最近進行了一節(jié)函數復習的“研究性學習”研究課.開始時打算由兩個具體的函數解析式,通過研究它的定義域、值域、奇偶性、單調性、最大(小)值,并畫出它的草圖來復習函數的概念、性質與圖象.但后來任課教師考慮到給出的函數解析式過于抽象,不如由實例引出,使其具有實際意義.這是個很好的建議,并在此基礎上又作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既然引入的是實例,那么結尾也應給予呼應,也應再回到應用問題.于是前后共出現三道應用題,并且還涉及了字母的討論.這樣一來,由原來側重于創(chuàng)新意識,變成了應用意識與創(chuàng)新意識并重;由一個主題變成了兩個主題.如果照此設計實施,可能一個目標也完成不了.又經過討論,最后決定只由應用問題引出函數解析式,把由解析式到函數圖象的“研究性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確定為本節(jié)課的主題.

3.2.2突出一條主線

我們這里所說的主線是指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學生與學生的關系在“研究性學習”中的位置.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必然要把學生的自主學習放在首位.在課堂中,學生的自主性與協作性的關系如何處理?以哪一個特性為主更好呢?在常規(guī)教學中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課堂活躍的程度,往往用教師提問次數的多少、學生回答問題所占時間的多少來評價.為了改變這種現象,我們提出,在現階段“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要突出“合作學習”的作用.一節(jié)課中,在不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應設計出不同類型的合作學習方式,以“合作學習”為主線,將“合作學習”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

3.3兩個側重

無論什么課型,就教學過程而言,都可以劃分為引入環(huán)節(jié)、主體環(huán)節(jié)和結尾環(huán)節(jié).不言而喻,一節(jié)課的中心和關鍵必然是中間的主體環(huán)節(jié),必然要把設計的重點放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正因為如此,往往容易忽視對引入和結尾的教學設計,于是我們在“研究性學習”研究課的教學設計中,加強了對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考慮.

3.3.1側重引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

引入環(huán)節(jié)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這一環(huán)節(jié)設計得好壞,直接影響一節(jié)課的教學效果.對于“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引入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我們提出了三層考慮,即提出問題—制造懸念—激發(fā)興趣.

問題的提出,可以由教師直接給出,也可以由學生自己提出;可以由實際問題引出,也可以用數學問題引出;可以由舊內容引出,也可以開門見山直接給出.但無論采用哪種方法,都要注意貫徹主題和主線.能由學生提出的,最好就不由老師給出;能由實際問題引出的,最好就不用數學問題引出;能由舊知識引出的,最好就不開門見山.在提出問題時,應該是先大后小,先難后易,先一般后特殊,以給學生多留一些思考的余地,少一些提示,以增加課堂“研究性學習”的氣氛.

制造懸念是設置問題的一種技巧.對學生那些似知非知,似懂非懂,似是而非的新內容,對那些可能產生負遷移,可能發(fā)生錯誤的新方法,教師應精心設計一些帶有懸念的問題,讓學生自己思考,“勾”起學生參與解決問題的欲望,最終達到激發(fā)興趣的目的.

3.3.2側重小結環(huán)節(jié)的教學設計

復習小結是課堂教學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常規(guī)做法是由老師或學生總結本節(jié)的知識內容,也有教師更深入一步,總結本節(jié)課所涉及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但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到此我們仍覺不夠.由于“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把研究方法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上,因此我們提出,在總結數學知識和數學方法的基礎上,還應更深入一步,“在學完了這節(jié)課之后,你還學會了哪些解決問題的一般方法?”希望學生自己總結出在思維方法上的收獲.開始時,學生肯定會不適應,說不到點子上.我們覺得,隨著改革的深入,在多次使用“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之后,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會逐漸積累.通過總結,解決問題的能力會逐步提高.

4兩個希望

教學設計是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的教學設想,但在課堂教學具體實施的過程中,往往很難完全實現,這是正常的現象.尤其是在調動學生參與,啟發(fā)學生思維時,課堂上學生會怎樣表現?設計與實際之間往往會有較大的差異,設計時難度也會更大.于是,我們只好用“希望”二字來表達我們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活動的一種企盼,也是對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提出的較高要求.

4.1希望產生障礙或出現錯誤

研究的過程從來就不可能一次成功,產生思維障礙,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錯誤是正常和自然的.為了使學生學會思維、實踐研究的方法,我們希望教師在全班討論時,不要只叫會的,只聽對的,相反,應從出現錯誤的,產生障礙的開始,要求學生不要只講結果而應講出產生錯誤和出現思維障礙的原因,講出解決的辦法,講出思維的全過程.

沒有失敗,哪有成功?我們也應該讓學生嘗試失敗,并從中總結經驗和教訓,逐漸學會由失敗走向成功.

第4篇

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高速發(fā)展,數學的應用越來越廣,地位越來越高,作用越來越大。不僅如此,數學教育的實踐和歷史還表明,數學作為一種文化,對人的全面素質的提高具有巨大的影響。因此,提高基礎教育中的數學教學質量,就顯得尤為重要??赡壳坝捎谑堋皯嚱逃钡挠绊?,數學教學中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現象和做法時有發(fā)生,為此更新數學教學思想、完善數學教學方法就顯得更加迫切。在數學教學中,開展學法指導,正是改革數學教學的一個突破口。

對數學教學如何實施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人們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和實驗。首先是通過觀察、調查,歸納總結了中學生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學習懶散,不肯動腦;不訂計劃,慣性運轉;忽視預習,坐等上課;不會聽課,事倍功半;死記硬背,機械模仿;不懂不問,一知半解;不重基礎,好高騖遠;趕做作業(yè),不會自學;不重總結,輕視復習”[1]等等。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數學學法指導的途徑和方法,如數學全程滲透式(將學法指導滲透于制訂計劃、課前預習、課堂學習、課后復習、獨立作業(yè)、學結、課外學習等各個學習環(huán)節(jié)之中)[2];建立數學學習常規(guī)(課堂常規(guī)———情境美,參與高,求卓越,求效率;課后常規(guī)———認真讀書,整理筆記,深思熟慮,勇于質疑;作業(yè)常規(guī)———先復習,后作業(yè),字跡清楚,表述規(guī)范,計算正確,填好《作業(yè)檢測表》,重做錯題)[3]等等。誠然,這對于端正學習態(tài)度、養(yǎng)成學習習慣、提高學業(yè)成績、優(yōu)化學習品質,采勸對癥下藥”的策略,開展對學習常規(guī)的指導,無疑會收到較好的效果。但是,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決不能忽視數學所特有的學習方法的指導??梢哉f,這才是數學學法指導之內核和要害。也就是說,數學學法指導應該著重指導學生學會理解數學知識、學會解決數學問題、學會數學地思維、學會數學交流、學會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等。有鑒于此,筆者主要從“數學”、“數學學習”出發(fā),來闡釋數學學習方法,論述數學學法指導。

從數學的角度出發(fā),就是要考察數學的特點。關于數學的特點,雖仍有爭議,但傳統或者說比較科學的提法仍是3條:高度的抽象性、邏輯的嚴謹性和應用的廣泛性。

1.數學研究的對象本來是現實的,但由于數學僅從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方面來反映客觀現實,所以數學是逐級抽象的產物。比如三角形形狀的實物模型隨處可見,多種多樣,名目繁多,但數學中的“三角形”卻是一種抽象的思維形式(概念),撇開了人們常見的各種三角形形狀實物的諸多性質(如天然屬性、物理性質等)。因此,學習數學首當其沖的是要學習抽象。而抽象又離不開概括,也離不開比較和分類,可以說比較、分類、概括是抽象的基礎和前提。比如,要從已經過抽象得出的物體運動速度v=v0+at、產品的成本m=m0+at、金屬加熱引起的長度變化l=l0+at中再次抽象出一次函數f(x)=ax+b,顯然要經過比較(它們的異同)和概括(它們的共同特征)。根據數學高度抽象性的特點,數學學法指導要強調比較、分類、概括、抽象等思維方法的指導。

2.數學結論的可靠性有其嚴格的要求,觀察和實驗不能作為論證的依據和方法,而是要經過邏輯推理(表現為證明或計算),方能得以承認。比如,“三角形內角和為180°”這個結論,通過測量的方法是不能確立的,唯有在歐氏幾何體系中經過數學證明才能肯定其正確性(確定性)。在數學中,只有通過邏輯證明和符合邏輯的計算而得到的結論,才是可靠的。事實上,任何數學研究都離不開證明和計算,證明和計算是極其主要的數學活動,而通常所說的“數學思想方法往往是數學中證明和計算的方法。探求數學問題的解法也就是尋找相應的證明或計算的具體方法。從這一點上來說,證明或計算是任何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組成部分,又是任何一種數學思想方法的目標和表述形式”[4]。又由于證明和計算主要依靠的是歸納與演繹、分析與綜合,所以根據數學邏輯的嚴謹性特點,數學學法指導要重視歸納法、演繹法、分析法、綜合法的指導。

3.由于任何客觀對象都有其空間形式和數量關系,因而從理論上說以空間形式與數量關系為研究對象的數學可以應用于客觀世界的一切領域,即可謂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變、生物之謎、日用之繁,無處不用數學。應用數學解決問題,不但首先要提出問題,并用明確的語言加以表述,而且要建立數學模型,還要對數學模型進行數學推導和論證,對數學結果進行檢驗和評價。也就是說,數學之應用,它不僅表現為一種工具,一種語言,而且是一種方法,是一種思維模式。根據數學應用的廣泛性特點,數學學法指導還要指導學生建立和操作數學模型,以及進行檢驗和評價。

從數學學習的角度出發(fā),就是要通過對數學學習過程的考察,引申出數學學法指導的內容和策略。關于數學學習的過程,比較新穎的觀點是:“在原有行為結構與認知結構的基礎上,或是將環(huán)境對象納入其間(同化),或是因環(huán)境作用而引起原有結構的改變(順應),于是形成新的行為結構與認知結構,如此不斷往復,直到達成相對的適應性平衡”[5]。通過對這一認識的分析和理解,就數學學法指導而言,可概括出以下3點:

1.行為結構既是學習新知的目的和結果,又是學習新知的基礎,因而在數學教學中亦需注重外部行為結構形成的指導。由于這種外部行為主要包括外部實物操作和外部符號(主要是語言)活動,所以在數學學法指導中,一要重視學具的操作(可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制作學具,操作學具);二要重視學生的言語表達(給學生盡可能多地提供言語交流的機會,可以是教師與學生間的交流,也可以是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2.認知結構同樣既是學習新知的目的和結果,也是學習新知的基礎,故而數學教學要加強數學認知結構形成的指導。所謂數學認知結構,是指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按自己的理解深度、廣度,結合自己的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特點,組合成的一個具有內部規(guī)律的整體結構。因此,對于學生形成數學認知結構的指導,關鍵在于不斷地提高所呈現的數學知識和經驗的結構化程度。在數學學法指導中,須注意如下幾點:①加強數學知識間聯系的教學。無論是新知識的引入和理解,還是鞏固和應用,尤其是知識的復習和整理,都要從知識間的聯系出發(fā)。②重視數學思想的挖掘和滲透。由于數學思想是對數學的本質的認識,因而數學思想是數學知識結構建立的基礎。常見的數學思想有:符號思想、對應思想、數形結合思想、歸納思想、公理化思想、模型化思想等等。③注重數學方法的明晰教學。數學方法作為解決問題的手段,是建立數學知識結構的橋梁。常見的數學方法有:化歸法、構造法、參數法、變換法、換元法、配方法、反證法、數學歸納法等。

3.在原有行為結構與認知結構的基礎上,無論是通過同化,還是通過順應來獲得新知,必須是在一種學習機制的作用下方能實現。而這種學習機

制主要就是對學習新知過程的監(jiān)控和調節(jié),即所謂的元學習。實質上,能否會學,關鍵就在于這種學習是否建立起來。于是,元學習的指導又成為數學方法指導的重要內容。為此,在數學學法指導中,需要注意:①要傳授程序性知識和情境性知識。程序性知識即是對數學活動方式的概括,如遇到一個數學證明題該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再干什么,就是所謂的程序性知識。情境性知識即是對具體數學理論或技能的應用背景和條件的概括,如掌握換元法的具體步驟,獲得換元技能,懂得在什么條件下應用換元法更有效,就是一種情境性知識。②盡可能讓學生了解影響數學學習(數學認知)的各種因素。比如,學習材料的呈現方式是文字的、字母的,還是圖形的;學習任務是計算、證明,還是解決問題,等等。這些學習材料和學習任務方面的因素,都對數學學習產生影響。③要充分揭示數學思維的過程。比如,揭示知識的形成過程、思路的產生過程、嘗試探索過程和偏差糾正過程。④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診斷,明確其自身數學學習的特征。比如:有的學生擅長代數,而認知幾何較差;有的學生記憶力較強而理解力較弱;還有的學生口頭表達不如書面表達等。⑤指導學生對學習活動進行評價。如評價問題理解的正確性、學習計劃的可行性、解題程序的簡捷性、解題方法的有效性等諸多方面。⑥幫助學生形成自我監(jiān)控的意識。如監(jiān)控認知方向意識、認知過程意識和調節(jié)認知策略意識等等。

根據數學內容的性質,數學教學一般可分為概念教學、命題(主要有定理、公式、法則、性質)教學、例題教學、習題教學、總結與復習等5類。相應地,數學學法指導的實施亦需分別落實到這5類教學之中。這里僅就例題教學中如何實施數學學法指導談談自己的認識。

1.根據學生的學情安排例題。如前所述,學習新知必須建立在已有的基礎之上,從內容上講,這個基礎既包括知識基礎,又包括認知水平和認知能力,還包括學習興趣、認知意識,乃至學習態(tài)度等有關學習動力系統方面的準備。因此,無論是選配例題,還是安排例題,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尤其是要考慮激發(fā)學生認知興趣和認知需求的原則(稱之為動機原則)。在例題選配和安排中,可采取增、刪、調的策略,力求既突出重點,又符合學生的學情。所謂增,即根據學生的認知缺陷增補鋪墊性例題,或者為突破某個難點增加過渡性例題。所謂刪,即根據學生情況,刪去比較簡單的例題或要求過高的難題。所謂調,即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將后面的例題調至前面先教,或者將前面的例題調到后面后教。

2.根據學習目標和任務精選例題。例題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最基本的莫過于理解知識,應用知識,鞏固知識;莫過于訓練數學技能,培養(yǎng)數學能力,發(fā)展數學觀念。為發(fā)揮例題的這些基本作用,就要根據學習目標和任務選配例題。具體的策略是:增、刪、并。這里的增,即為突出某個知識點、某項數學技能、某種數學能力等重點內容而增補強化性例題,或者根據聯系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增加補充性例題。這里的刪,即指刪去那些作用不大或者過時的例題。所謂并,即為突出某項內容把單元內前后的幾個例題合并為一個例題,或者為突出知識間的聯系打破單元界限而把不同內容的例題綜合在一起。

3.根據解題的心理過程設計例題教學程序。按照波利亞的解題理論,一般把解題過程分為弄清問題、擬定計劃、實現計劃、回顧等4個階段。這是針對解題過程本身而言的。但就解題教學來說,還應當增加一個步驟,也是首要環(huán)節(jié),即要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讓學生產生一種認知的需要。對于“進入問題情境”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用簡短的語言,在承上啟下中,提出學習目標,明確學習任務,激起認知沖突。而對其余4個環(huán)節(jié),教師的行為可按波利亞的“怎樣解題表”中的要求去構思。一般教師和學生都能夠注意做到做好前3個環(huán)節(jié),卻容易忽視“回顧”環(huán)節(jié)。

嚴格說來,回顧環(huán)節(jié)對解題能力的提高,對例題教學目的的實現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回顧環(huán)節(jié)來講,除波利亞提出的幾條以外,更為主要的是對解題方法的概括和反思,并使其能遷移到其它問題的解決之中。

4.根據數學方法指導的目的和內容適度調整例題。通常,人們根據問題的條件(A)、解決的過程(B)及問題的結論(C)的情況把數學題劃分為標準題和非標準題兩大類:如果條件和結論都明確,學生也熟知解題過程(即A、B、C三要素全已知),這種題為標準題(記為ABC);A、B、C三要素中缺少一個或兩個要素的題則為非標準題。如果分別用X、Y、Z表示對應于A、B、C的未知成分,則非標準題的題型(計6種)可表示為:ABZ,AYC,XBC,AYZ,XBZ,XYC。數學教材中的例題大多數是ABC型和ABZ型,有部分的AYC型和極少數的AYZ型。由于數學學法指導的一項重要任務是教學生會抽象、概括、歸納、演繹,會數學地思考和交流,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因而例題教學要特別注重教材中缺少的幾種類型題的教學。其中最為重要的是“開放性題”(ABZ型和AYZ型例題中,Z不唯一)和“數學問題解決”中所指出的“數學應用題”(AYC型及AYZ型中所涉及的主題是數學以外的內容)。對于“開放性題”,由于它的結論不唯一,對培養(yǎng)學生數學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對于“數學應用題”,則由于它的解決要用數學模型法,因而對培養(yǎng)學生運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從數學學法指導的角度來說,適度調整例題很有必要。調整的策略有二:一是改,即將已有的題型變換為別的題型;二是增,即增加與知識點有關的“開放性題”和“數學應用題”。

第5篇

預習就使學生在老師講課之前獨立地自學新課的內容,做到初步理解并為上課做好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學會預習是盡快適應高中學習的關鍵一步,是高一新生對新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習效率。

﹙一﹚明確意義是學會預習的前提

學會預習是現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質,預習意義在于:

1、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學會自覺學習,掌握自學的方法,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2、預習有助于了解新課的知識點、難點,為上課掃除部分只是障礙。

3、有助于提高聽課效果。預習時不懂的或模糊的問題,上課老師講解這部分知識的時候,容易將問題搞懂,真正達到預習的目的。

﹙二﹚“讀、劃、寫、查”是預習的基本方法

1、“讀”——先將教材精讀一遍,以領會教材大意。然后根據學科特點,在反復細讀,如:數學概念、規(guī)律、例題等逐條閱讀。

2、“劃”——即劃大意、劃重點。將一節(jié)內容的重點、規(guī)律、概念等劃下來分別標上記號,以幫助上課聽講時記憶。

3、“寫”——即將自己的看法或體會寫在書邊。

4、“查”——即自我檢查預習的效果。合上書本思考剛才看的內容,哪些一看懂,哪些模糊不懂和做課后習題,檢查預習的效果。

二、記好筆記是學好數學的環(huán)節(jié)

學好高一數學在學習方法上要有所轉變和改進,而做好數學筆記無疑是非常有效的環(huán)節(jié)。善于做筆記,是一個學生善于學習的反映,為此數學筆記應該記一些:

1、記疑難問題。將課堂上未聽懂的問題及時記下來,便于課后請同學或老師把問題弄懂,不會導致知識斷層。

2、記思路方法。對老師在課堂上介紹的解題思路方法和分析思想及時記下來。課后加以消化,如有疑問課后及時問老師或同學。

3、記歸納總結。記下老師的課堂小結,這對于濃縮一堂課知識點的來龍去脈,使學生容易掌握本堂課各知識點的聯系便于記憶。

4、記錯誤反思。學習過程中不可避免的犯這樣或那樣的錯誤,“聰明人不犯或少犯同樣的錯誤”,記下自己所犯的錯誤,并用紅筆加以標注,以警示自己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在反思中提高。

三、做好作業(yè)是學好數學的反饋

做好數學作業(yè)是學生對書本知識的運用和鞏固。在課堂、課外練習中培養(yǎng)良好的作業(yè)習慣也很有必要.在作業(yè)中不但做得整齊、清潔,培養(yǎng)一種美感,還要有條理,這是培養(yǎng)邏輯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必須獨立完成。同時可以培養(yǎng)一種獨立思考和解題正確的責任感。在作業(yè)時要提倡效率,應該十分鐘完成的作業(yè),不拖到半小時完成,拖泥帶水的作業(yè)習慣使思維松散、精力不集中,這對培養(yǎng)數學能力是有害而無益的。抓數學學習習慣必須從高一年級主動抓起,無論從年齡增長的心理特征上講,還是從學習的不同階段的要求上講都應該進行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

四、給高一新生的建議

高一教材知識量明顯增大,理論性明顯增強,高中學習對理解要求很高,不動一番腦子,就難以掌握知識間的內在聯系與區(qū)別;綜合性明顯加強,往往解決一個問題,還得應用其它學科的知識;系統性明顯增強,高一教材的知識結構化升級;能力要求明顯提高。

進了高中以后,要在學習上制定一個目標,使自己目標明確鼓舞斗志,有目標才有動力;學習上要循序漸進,做什么做多少、先做啥、后做啥、用什么辦法采取什么措施都要認真想好。學習上一定要注意:

1、先預習后上課,先復習后作業(yè);上課專心聽講課后認真復習;定期整理聽課筆記,不斷提高自己的自學能力。要科學安排好時間,選擇最佳學習時間和方法,合理分配時間注意勞逸結合,交替用腦,做到科學性、計劃性、合理性和嚴格性。

2、要養(yǎng)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學習時集中了注意力,就能使神經細胞“全力以赴”,使學習的內容留下明顯的痕跡,就能加深記憶。還要養(yǎng)成自我整理知識的習慣,對所學知識進行綜合、提煉的過程,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所學知識

3、要在預習、聽課、記筆記、作業(yè)、復習,課外學習中通過各種途徑提高自己的思維力、觀察力、閱讀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特別是對每學一個知識后對自己的認知進行再認知,多問幾個“為什么”,從而對所學知識了解更加深透。

生活中無處不存在數學,學好高一數學對以后的學習起著重要作用。高一數學是學習的一個艱苦的磨煉,經過了預習、聽課、記筆記、作業(yè)、復習的過程,就會打開高一數學的學習思維。只有同學們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勤奮的學習態(tài)度,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發(fā)揮自身的主體作用,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才能達到事半功倍之效,進一步學好高一數學。

參考文獻:

[1]范永順主編.《中學數學教學引論》.石油大學出版社,2000,324~328

[2]互聯網.《高一新生如何做數學筆記》.中小學教育網,2006.8.21

[3]互聯網.《怎樣適應高中的學習》.中國高中生網,2006.6.24

[4]田萬海主編:《數學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第6篇

我們的教育過分的把學習強調是任務,是使命,而忽視學習樂趣的做法是不可取的,這會給學生帶來太大的壓力。而興趣,就如燃燒,可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它能誘使我們主動地去學習新的東西。數學家韋爾斯十年磨一劍攻克費爾馬大定理,就是從小就迷上了這個世界難題。物理學家弗里希“科學家必定有孩童般的好奇心。要成為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必須保持這種孩提時的天性。”關鍵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習興趣。“感人心者先乎于情”,教師應加強與學生感情的交流,增進與學生的友誼,關心他們,愛護他們,熱情地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作學生的知心朋友,使學生對老師有較強的信任感、友好感、親近感。當教師的情感灌注在教學內容中,激起了學生的學習情感時,學生就能夠更好地接受教師所教的數學學科上了。達到“尊其師,信其道”的效果。和諧的師生關系,能產生情感期待效應,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教師的期待,教師對學生深切的愛,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每一節(jié)課,教師要滿腔熱情,讓學生從教師的“精神”中受到激勵,感到振奮;要熱愛關心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感到“老師在期待我”,提倡“微笑教學”要用自己的眼神、語調、表達對學生的愛,創(chuàng)設一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氣氛。

第二,重視教學藝術的研究,激發(fā)學習興趣?!皩W生的心理活動處于主動、活躍的狀態(tài),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才會更有效地掌握知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索知識的奧秘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途徑之一。正因為如此,教師必須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上要開動腦筋,不能拘泥于自己固有的教學風格,被老思路,老方法給束縛,從而陷入僵化的教學模式中。要知道教無定法,然不可無法,一成不變的風格,盡管能使學生少一種適應的過程,卻也使學生少了一份新鮮感,長久,會使課少幾分吸引力。高明的老師會根據需要,在不同的時候,采用不同的教學手段,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同時不斷探索研究,為學生度身量體,設計新的教學方法。我們有怎樣的學生,決定了我們必須有怎樣的教學方法。針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的不足,課堂上我更多采用的是問題教學法、啟發(fā)分析式教學、講練結合法,并依據課堂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經過多年的教學摸索和研究,我總結出自己的教學指導方針:低起點,高要求,面向全體,突出個體。奠定了“充分暴露學生和教師的思維軌跡,通過雙邊關系,讓思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的教學思路,在我的不知不覺的教學示范下,靈活的教法對學生的思維方法和學法起到了潛移默化的影響。重在引導,妙在開竅,教之以法,施之以練,學生逐漸領悟到學習數學的要領和表達知識技巧。讓學生從您的課上感覺到學數學的樂趣。

第三、體驗數學美感,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在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感受數學的美感,從理論教學中,體驗邏輯的縝密性,體會探究的樂趣,從實踐活動中,感受數學的實用之美。初等數學中的線段的“黃金分割”比例為0.618:1,人們在探索自然美以及藝術美的過程中發(fā)現“黃金分割”之比具有一種悅目之美,和諧之美。平面幾何中的三角形的重心內分中線為2:1,立體幾何中的正四面體的重心內分高為3:1,這也是一種和諧美;數學公式都是那么簡潔,整齊,和諧,等等都使人產生美感。生活中大量的圖形有的是幾何圖形本身,有的是依據數學中的重要理論產生的,也有的是幾何圖形組合,它們也具有很強的審美價值,在教學中宜充分利用圖形的線條美、色彩美,給學生最大的感知,充分體會數學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在教學中盡量把生活實際中美的圖形聯系到課堂教學中,再把圖形運用到美術創(chuàng)作、生活空間的設計中,產生共鳴,使他們產生創(chuàng)造圖形美的欲望,驅使他們創(chuàng)新,維持長久的創(chuàng)新興趣。

第四、讓數學文化滋潤學生的心靈,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體驗數學是一種文化。我國古代的河圖洛書就是數的“方陣”,《易經》中的卦象都用數來表示,我國古代兵書中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中的籌就是數碼。數學在其發(fā)展各個時期就與人類的生活及社會活動有著密切的關系,解決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學中結合學習內容講述數學發(fā)展的歷史和歷史上數學家的故事,象數學理論所經歷的滄桑,數學家成長的事跡,數學家在科技進步中的貢獻,數學中某些結論的來歷,既可以了解數學的歷史,豐富知識,又可以增加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諸如講圓周率時,講一講祖沖之的成就;講黃金分割時,介紹一下華羅庚的故事;在乘方概念引入課上,說一說印度國王想獎勵國際象棋發(fā)明者,卻給不出獎品的故事;八歲的高斯發(fā)現了數學定理;小歐拉智改羊圈;金冠之謎等等。通過數學史的學習,不僅可用數學家的勤奮治學精神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而且還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公式、概念等理論的創(chuàng)始與發(fā)展過程,特別是數學思維方法的形成,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第7篇

全面推進數學素質教育,使學生成為積極的探索者、思考者,必須重視學生“學”的過程,抓好學生數學學習中的“讀、聽、講、寫、用”。

1.學習中的“讀”

現代社會已進入信息化時代,要求人們不僅要“學會”,更要“會學”?!皶W”的基礎當是會“讀”,包括:

1.1讀教材是學生學習數學的主要材料,它是數學課程教材編制專家在充分考慮學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學質量、數學學科特點等眾多因素的基礎上精心編寫而成的,具有極高的閱讀價值。讀教材包括課前、課堂、課后三個環(huán)節(jié)。課前讀教材屬于了解教材內容,發(fā)現疑難問題;課堂讀教材則能更深刻地理解教材內容,掌握有關知識點;課后讀教材是對前面兩個環(huán)節(jié)的深化和拓展,達到對教材內容的全面、系統的理解和掌握。

1.2讀書刊除讀教材外,學生應廣泛閱讀課外讀物,如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高中學生數學課外閱讀系列”叢書、《中學生數學》雜志等。即如讀報也不僅能使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也能使學生關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數學,捕捉身邊的數學信息,體會數學的價值,了解數學研究的動態(tài)。然而,與各種各樣的復習資料、習題集相比,滲透現代科技的高質量的數學課外讀物實在太少了。

數學學習中的“讀”,不同于讀小說書,常需紙筆演算推理來“架橋鋪路”,還需大腦建起靈活的語言轉化機制。

2.數學學習中的“聽”

數學學習中的“聽”,主要指聽課,它是學生獲取知識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學

生系統學習知識的基本方法。聽課不僅指聽老師上課,而且包括聽同學的發(fā)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