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誦讀教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2-07-15 05:49:34

序論:在您撰寫誦讀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誦讀教學論文

第1篇

1.投影儀、記分牌及投影片若干。

2.學生選定誦讀篇目、備齊紙筆。

3.學生自帶一本詩詞讀物或一幅抄寫詩詞的書法作品。

二、分組準備,推薦選手

學生自愿組成3-5人活動小組,推薦一名選手上臺參賽(小組成員要輪流當選手,不能連任),另選兩首課外詩詞寫在投影片上(各小組選題重復的不能超過3首)。

老師分發(fā)記分牌和投影片,主持人給小組和選手編號,通報各組選題。

三、抽簽背誦,評選能手

第一輪:將已經學過或要求背誦的古詩詞題目及作者寫在紙條上,由選手抽出三首詩,當眾背誦,每首詩滿分為10分。

要求用普通話,聲音洪亮且正確、流利。觀眾席上各小組用記分牌打分、亮分,各組打的分數之和即為選手得分,由老師在黑板上標出。

第二輪:選手依次背誦自選的課外詩詞,主持人投影出示詩詞全文,各小組對照投影給選手打分,要求及做法同上。

此外,選手若能加背一首課外詩詞,另獎2分,但必須正確、流暢,否則倒扣2分,而且加背的詩詞不能超過三首。兩輪競賽得分之和的前三名即為此次活動的背誦能手,全班鼓掌祝賀,這三位同學的名字將寫進班集體的光榮榜。

四、抄錄詩詞,自由誦讀

競賽告一段落,各小組交換課外讀物、摘抄課外詩詞,然后自由誦讀。老師巡視、答疑。主持人收集書法作品,課后組織評委評選,擇優(yōu)張貼到“學習園地”,供全班同學學習、欣賞。

五、挑戰(zhàn)能手,爭當“擂主”

下課前5分鐘,挑戰(zhàn)者(包括本次活動的主持人)可選用古詩聯(lián)句、報字說句、報題背詩、據問背詩等形式讓背誦能手檢驗自己的實力,并選讀或加背1一2首課外詩詞。

如能勝出,即為“擂主”(下次活動的主持人),名字也上“光榮榜”;如果出師不利,就在背誦能手中推薦一名同學做“擂主”。不過,“擂主”評選一般比較靈活,比如有一位挑戰(zhàn)者雖然在按要求背詩答題中表現欠佳,但最后因聲情并茂地自選朗誦了一首詩,贏得滿堂喝彩而順利當選。

第2篇

宋代的大教育家朱熹在《讀書之要》中說:“其熟讀精思者,何耶?――大抵觀書,先須讀熟,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繼之以精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至于文意有疑眾說紛錯,則亦虛心靜慮,勿遽舍其問?!边@里朱熹所說的先“熟讀”后“精思”,即是指先熟讀成誦,然后再去深思,再去理解文意。他把誦讀作為深入理解的先決條件,足其對誦讀的重視。

張志公先生曾總結過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一條重要經驗:“教學要從語文工具性這個特點著眼――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p>

語文這個工具,要掌握得好,運用得好,首先必須手中握有豐富的材料。古人一直強調多讀,他們認為,只有多讀,才能善寫。他們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彼麄儾恢鲝埅M窄,主張廣博。要求學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要求“窮經通史”,通曉“諸子百家言”;他們也并不都主張“兩耳不聞窗外事”,有識之士是主張“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然而,他們畢竟認為多讀書是根本。

工具必須操作熟練,運用自如,才能發(fā)揮效力。――“需要學生多獲取語言材料,就不僅要靠多讀,還必須要求熟讀以致背誦,背得“爛熟”,這些材料才能真正為他所有――掌握語文工具要靠積蓄豐富的語言材料,要靠純熟的駕馭這些材料,這條原則是正確的?!闭Z文大師的這些論述,完全符合認識論,符合教育心理學原理。沒有感性認識就沒有理性認識,沒有量的積累就沒有質的飛躍。智力的發(fā)展有賴于記憶力的發(fā)展,沒有記憶力作為基礎,分析、綜合、聯(lián)想、推理、評價、運用全是空的。

讓我們再看一看生活實際中文學大師和科學巨匠們成功的范例?,F代文學大師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哪一個不是背誦的高手呢?茅盾能背誦《紅樓夢》中的任何章節(jié);巴金十二三歲就能背誦幾部書,《古文觀止》能倒背如流。我們還可以想一想當代偉大的自然科學家:蘇步青、錢偉長、嚴濟慈、楊振寧,哪一個不能背誦大量的唐詩宋詞呢?比如蘇步青先生,讀小學時,天天背誦《左傳》《詩三百首》,到畢業(yè)時,這兩部書也能倒背如流。很顯然,誦讀對知識的積累,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令人欣慰的是,最近幾年語文教育已經開始重視誦讀。新修訂的教學大綱第一次明確規(guī)定,小學背誦篇數不少于150篇,初中背誦篇目不少于80篇,高中背誦古文20篇,詩詞曲50首。這是語文教學觀念的一個重要轉變,那么,在誦讀教學方面有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和易于操作的方法呢?

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引導學生做一些嘗試:

1.注重教師誦讀的示范作用。

教師在備課時,應認真閱讀課文,并借助教參等資料,加深理解,誦讀時做到發(fā)音斷句正確,飽含感情。這種示范閱讀在任何課文中都可以使用。當然不同體裁、題材的文章有不同的讀法,或娓娓道來,或慷慨激昂,或優(yōu)美和諧,或扣人心弦。要使誦讀的形式適合內容,力求做到葉圣陶先生說的感情充沛,抑揚頓挫,以意逆志,移情動容,達到“彼之氣機,皆我之氣機;彼之句調,皆我之句調”的境界。

2.運用多媒體手段配合誦讀。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手段正在越來越地運用在教學中,并顯示了它的巨大優(yōu)勢。教師可適當采用多媒體手段配合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比如,根據文章的體裁、風格、內容、主題等,選擇不同的音樂、畫面,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感悟。

第3篇

在綿亙悠遠的歷史長河中,誦讀法這一語文教學中的奇葩也幾度浮沉,根據它在發(fā)展過程中的內容、形式、目標的不同,分為:傳統(tǒng)誦讀法和現代誦讀法

1.傳統(tǒng)誦讀法

《說文解字》中解釋“讀,誦書也”、“誦,諷也”,在《周禮·大司樂》中記載“背文曰諷,以聲節(jié)之曰誦”,說明古代的“讀”是一種朗讀,“誦”是進行吟詠、背誦的語言教育,傳統(tǒng)誦讀法是隨著語文教育產生而產生,在古代的勞動人民間口口相傳,利用反復的朗讀,達到“熟讀成誦”,“熟誦成背”的作用,對語文和文字進行基礎的訓練。它起于先秦,盛于兩漢,成于魏晉,雖歷時千年:(1)“要求讀書時‘口到’、‘手到’、‘眼到’、‘心到’;(2)要求分散記憶,多次復習;(3)注意熟讀與精思、抄寫與誦讀結合”,但卻并未形成完整的體系,也沒有對它與語文教學的關系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是把注重背誦的傳統(tǒng)繼承下來,慢慢隨著歷史、客觀等原因漸漸淡出語文教學的歷史舞臺。

2.現代誦讀法

當今功利性的社會導致功利性的學校教育,又直接導致學校對待考試的功利主義態(tài)度。面對升學的“指揮棒”、就業(yè)的壓力,面對只讓死記硬背的“誦讀法”,語文教學課內、外不讀不寫或少讀少寫的狀況屢見不鮮也是情有可原,現代誦讀法無疑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良方。

傳統(tǒng)誦讀法的繼承和發(fā)展的產物——現代誦讀法:(1)強調語言學習中對“說”的強化訓練;(2)利用出聲的朗讀,在讀中思,在思中讀,讀思結合;(3)在充分了解、認識文章的基礎上,帶著讀者的感情繼續(xù)誦讀;(4)熟讀成誦,熟誦成背,達到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語文能力的作用。簡而言之:讀是誦的基礎,誦是讀的表現方式,讀誦結合、缺一不可。我們常見的朗讀、背誦、吟詠、美讀都是“現代誦讀法”的眾多“化身”之一。

二、現代誦讀法對于語文教學的重要作用(以下簡稱誦讀法)

呂叔湘先生說:“白話文學生完全看得懂,教師完全可以少講或不講,個別地方學生不理解的就講一點。”基與此,在現代語文教學中結合“現代誦讀法”,是非常必要的:

1.培養(yǎng)興趣,激發(fā)求知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笨鬃訛槲覀兘沂玖嗽鯓硬拍苋〉煤玫膶W習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對學習的熱愛。如《聲聲慢》的語文課堂教學,通過反復的朗讀、吟詠、背誦,學生無不沉浸在作者“身世飄零、孤苦無依、心內死灰”而結成的“愁城”中,無不身臨誦讀所營造的意境,無不震撼誦讀所傳遞的情感。原來語文課竟是如此迷人、如此美妙、如此動人心魄,誦讀教學把學生引入的竟是如此奇幻的世界,并由此產生高漲的熱情與濃厚的興趣,引發(fā)他們迫切學習的旺盛求知欲,也有利于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一步的探究學習。

2.潛移默化,培養(yǎng)語感

誦讀通過聲音來體驗字詞句篇的語言形象,從而大大促進了對作品思想內涵的感悟。在吟詠過程中,反復品味文章中有生命力的字詞語句,咀嚼消化吸收,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儲備,化為自己的血肉。在誦讀時,遇見似曾相識的詞匯、句式、結構和方法,正如老友重逢,喜不自禁,在寫作時,需要某種詞匯、句式、結構和方法時,就會涌來筆端,揮灑自如。把繁復、龐雜的語法知識和內化、無形的語感為“和諧優(yōu)美”、“朗朗上口”的讀書聲,把語文的學習由強迫被動變?yōu)橹鲃幼杂X。這種語言材料和知識的積累,正是語文功底的基石。

3.反復誦讀,積累語言

語文能力的體現,最直觀的就是日常交往中“聽、說、讀、寫”的體現。無論是口頭的“說”,還是筆頭的“寫”,都是調動大腦中儲存的語言信息,按一定的規(guī)律組織而成的。能否聽懂別人的話,能否在誦讀的過程中迅速抓住文章的要點,也都是以自身語言儲存作為基礎的。語文教學也因此將語言積累作為指導學生學習語文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因此我們必須要引導學生“三多”——多讀點好書、多背點美文、多寫點作文這個方面上來,要讓學

生廣泛閱讀,要加強誦讀。

三、語文教學中現代誦讀法的具體實施

1.營造意境——熟讀成誦法

特定意境的營造往往具有暗示性、提示性,它是讓學生直達作品核心的一種有效方法。營造與所誦讀古詩文相應的特定意境,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所誦讀作品的氛圍,更能直覺地感性地讓學生對作品有一個準確的第一印象。教師指導學生朗朗出聲地誦讀,既可低唱慢吟地誦讀,也可“不求甚解”地誦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讀多了,自然成誦;誦多了,自然成背;背多了,自然語感;語感有了詞匯也積累,一舉數得。例如,學習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首先先奏出伴著鳥聲水聲、彌漫著秋天森林氣息的音樂作為背景,其次以“鳥鳴聲婉轉悅耳,音樂聲悠揚動人,這來自天籟般的聲響,仿佛讓人置身于美妙的讓人忘掉一切的大自然的懷抱中……”來營造意境,接著是指導學生多讀,反復地讀,要讀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通過多讀,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熟讀成誦。再次以自然美抒情言志為話題進行討論,最終讓學生深刻體會文章的主旨,達到“讀誦結合,寓誦于景,情景交融,找準主旨,體悟感情”的目的。

2.聯(lián)系擴充——想象入境法

也就是說,選取與所學文章題材內容、表現手法相近的其他文章聯(lián)系起來誦讀學習,在誦讀欣賞文章的過程,邊讀邊想象畫面,把自己融入詩詞的意境之中,這樣不僅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使平板、蒼白的文字變的立體、生動、鮮活;還在對比誦讀中強化了記憶效果,形成一個完整的知識組塊;更能激起學生讀文、愛文、賞文的興趣,提高學習語文知識的能力。

學習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這時候葉子與花也有一絲的顫動,像閃電般,霎時傳過荷塘的那邊去了。葉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著,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葉子底下是脈脈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見一些顏色;而葉子卻更見風致了?!笨芍笇W生同時誦讀其他有關“荷花、荷葉、荷香、荷波”的名詩或文章,像楊萬里《曉出凈慈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一讀: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邊想象,月色下的荷塘的美景——比之白天又別有一番怎樣的風致?荷葉是亭亭的如的裙,可以想見荷葉隨風起舞時婆娑婀娜的美妙身姿;

而點綴其間的白色的荷花,不禁讓人想起她“出污泥而不染”的特性。二讀:把握文章總體和情感脈絡情況下,讓學生提出問題,繼續(xù)誦讀,以學生自主分析為主,以教師引導輔。體會作者細致的工筆和絕妙的比喻,對荷葉的形神、荷花的資質進行一番令人神往的描繪,荷花、荷葉的優(yōu)美形象在誦讀間似乎已展現眼前,三讀:“熟讀成誦、熟誦成背”,整篇文章中作者情感的表達“淡淡的喜悅,淡淡的憂傷”也就躍然紙上,對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入。

常言道:“教學有法,而無定法”,教師必須根據實際情況,即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生的興趣、教學環(huán)境,設備條件等,結合“現代誦讀法”來確定適合的教學方式。

無論對誦讀法的前世——“傳統(tǒng)誦讀法”,還是它的今生——“現代誦讀法”的研究都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四種語文能力,將語文這門綜合性的人文學科中蘊含的知識,情感傳遞給他們。以上只是筆者在“現代誦讀法”運用在語文教學中時,采擷到的幾朵浪花,希望能對“后來人”有所啟迪和影響。

注釋:

①《說文解字》:簡稱《說文》,作者是東漢的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

②《周禮·大司樂》:儒家經典,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

③吟詠:歌唱;有節(jié)奏地誦讀;吟誦玩味。首見《詩·周南·關雎序》“吟詠情性,以風其上?!豹?/p>

④美讀:“設身處地,激昂處還他個激昂,委婉處還他個委婉……美讀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薄~圣陶先生首創(chuàng)誦讀方法。

[摘要]本文從“誦讀法”的歷史發(fā)展作為突破口,以其衰微的原因作為引子,淺析“現代誦讀法”對語文教學的作用并探討了具體實施的措施。

[關鍵詞]現代誦讀法讀思結合語文教學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誦讀法,隨著時間的發(fā)展其勢日漸衰微、幾近消亡,在世紀巨變、經濟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這一方法又重新走入語文教學的視線,新課標更是把它提到很高的地位。本文試從“誦讀法”歷史發(fā)展的角度,對“現代誦讀法”進行分析研究,挖掘其對語文教學的深刻意義:

參考文獻:

[1]許慎.說文解字.

[2]禮記.

[3]呂叔湘.呂叔湘語文論集

第4篇

關鍵詞:語文教學;誦讀;技巧與方法

一、初中語文誦讀分析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由于應試教育的局限很多老師過分強調知識而忽略人文修養(yǎng);過分強調分析而忽略學生的感悟分析。課堂上過分強調字、詞、句、篇等意義的分析而淡化學生在誦讀過程中的吸收消化。久之,學生在語文課上逐漸走向沉悶,他們的誦讀熱情遭到壓抑。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很多人誦讀存在片面的認識,而誦讀不是死記硬背,也不是搖頭晃腦撕心裂肺的大聲讀,而是讀者一種帶著融入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學習活動,在這種過程中讀者能夠與作者產生共鳴,能夠陶冶自己的情操并能夠習得新的知識,獲取創(chuàng)造。好的誦讀能夠規(guī)范我們的語言、提高我們的語感、并能無形中豐富積累、發(fā)展我們的思維,從而提高我們的口頭表達及預讀寫作的綜合能力、同時有助于我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同樣作為教師要充分認識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充分認識知情意行的心理特征,弄清楚學生對誦讀對象的感知及理解層次,讓誦讀不成為一種形式和純賣弄技巧的表演,在誦讀過程中要充分激發(fā)學生對誦讀材料的理解和吸收能力,讓他們能夠產生身臨其境的認同感,而不是為了讀去讀。

二、初中語文誦讀內容與方法剖析

(一)技巧指導

誦讀是讀者通過感知并用話語聲音來表現的閱讀方式,在感悟中理解文章并能夠內化積累不分知識,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如何才能掌握好誦讀呢,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首先教師指導學生進行正確的發(fā)音,漢語拼音包括聲母、韻母、聲調等等,而且聲、韻、調形式與情感色彩在特定的語境中有一定的對應性,例如,聲母舌音及齒音發(fā)音的時候受阻較多,顯得較為低沉、細膩;韻母,按韻腹的開口度的大小分為不同的感彩,另外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坐姿,調動他們的情緒,積極興奮、自然放松、統(tǒng)一集中的精神狀態(tài)更加有助于學生在朗誦過程中體會作品,從而加深自己的領悟能力。其次,教師在進行指導的時候要讓學生靈活處理作品中的停連,停連在誦讀中很重要,恰當的處理好這樣的技巧可以控制好語速,通過調整語句節(jié)奏,形成抑揚頓挫的旋律美感。在日常訓練中可以根據語法或者意義停頓。同時在朗誦過程中要注重語氣和重音,語氣包括作品思想感情,也包括不同高低、強弱、快慢、虛實的聲音變化。

(二)習慣養(yǎng)成

誦讀包含了感覺、知覺、記憶、聯(lián)想、思維等復雜的心理因素。所以,培養(yǎng)誦讀習慣必須調動起各種感官,把讀與活動很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理解文本,進入意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那么應該做到讀與想結合,在誦讀的同時,發(fā)揮聯(lián)想和想象,可以將抽象變?yōu)樾蜗?,補充和豐富作品的情感和內容;誦讀者更容易進入詩文所表現的意境,可以更好地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另外在誦讀的過程中要注重啟發(fā)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讓學生能夠深層次的理解文本并能夠借鑒吸收部分內容,啟發(fā)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進行新創(chuàng)造。避免學生有口無心的讀。在讀的過程中辨別詞語,句子及段落文章的意思,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當然好的誦讀習慣還應該在讀的過程中慢慢品味,對于寫的好的句子或者是詞語習慣性的圈點勾畫,通過作品的文學語言來把握出藝術形象,具體認識作品所反映的真實社會生活面貌及其本質,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也可以學習作品的藝術技巧。那么啟發(fā)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誦讀能夠賞析關鍵的動詞、形容詞、副詞等的用法。教師引導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通過減、增、換、調、聯(lián)的方式反復誦讀,比較、推敲,學生很容易可以感受到古詩文語言的妙處,從而進一步達到感其情、曉其義、體其境、悟其旨的目的。在誦讀文章的過程中學生應該細細品味修辭手法及作者的表現手法來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當然誦讀的目的是為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因此在讀的過程中也要讓學生加強寫的訓練,讀寫結合讓誦讀產生實效。

(三)誦讀形式與活動開展

首先是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內誦讀活動,多維互動,播放資源讓學生模仿校音,利用資源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

作為教師應該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說好普通話并能夠給學生做好示范,因為教師的示范可以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品味老師的誦讀過程中能夠收到鼓舞和激勵,同時老師的泛讀,可以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覺得老師真實,感情細膩,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多種多樣的互動,和老師一起讀,學生齊讀,學生教讀,學生之間比賽讀、分角色誦讀等形式,讓誦讀的形式多樣化,這樣可以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也能符合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

其次要開展豐富的課外誦讀活動,比如開展演講比賽,普通話大賽等活動讓學生重視誦讀,也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形成欣賞美的效果。

第5篇

關鍵詞:范讀;朗讀技巧;主體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7-0159-02

教師范讀是指教師示范性的朗讀。好的范讀,是一把打開學生心靈的鑰匙,讓學生享受語言熏陶和藝術感染的同時,更能使師生間產生良性互動,讓學生體會到他們自己難以品味和感悟的內容,促進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出色的范讀,同時還能促進學生的朗讀能力,大大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和能力素養(yǎng)。

一、教師范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語言文字只是作者表達思想和情感的媒介,而蘊藏在語言文字中的思想和情感,往往可意會卻不能言傳,必須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才能表達。雖然初中生已經形成一定的閱讀習慣,可是他們的朗讀能力仍然需要老師的精心引領。教師范讀,正是教師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感悟和體驗以最質樸、最直觀、最生動的形式展現出來,給學生以激發(fā)與感染。

2.提高學生模仿力,提升把握情感的能力。學生讀不出老師要求的情感表現力,其實并非是學生不能體會出課文的情感,而是不知如何用朗讀去表達,這個時候就很需要教師精彩的范讀。如朱自清的《背影》,通過老師范讀,再讓學生模仿練讀,讓學生逐步感受到一位逐漸蒼老,不愿與兒子分別又不得不分別的父親形象,豐富了學生對情感的把握,文中的情感自然就從學生口中汩汩而出。

3.提高學生的朗讀技巧。老師的范讀很大程度上也是對學生朗讀技巧的訓練和指導。在準確、流利朗讀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就必須用范讀教給學生一些朗讀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在教師語言、表情的引導下,掌握課文的重點句、段,提高整體的理解力,尤其要有意識的讓學生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和速度。

二、范讀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

1.序幕——閱讀前的范讀。學生在初學課文時會感覺比較困難,此時教師的范讀既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生字詞的讀音,讀通句子,增強語感,又能通過范讀也展示了自身對文本的領悟,向學生暗示了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和教師對他們的閱讀期待。因此,閱讀前的范讀,教師要以情感渲染為范讀主調,以激發(fā)學生學生興趣為范讀目的,為學好全好鋪墊。

2.發(fā)展與——閱讀中的范讀。授課過程中的范讀,要重在指導。由于學生個體間對課文的感悟能力和情感體驗能力尚有差別,齊聲朗讀無法體現個體的感受,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對重點段落或特殊句子的范讀,可以起到推、助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掌握句子的朗讀技巧和朗讀規(guī)律,同時也使他們對課文的理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因此,在范讀中教師要注意停頓、重音、速度和語氣這些朗讀技巧的指導和傳授。①適當的停頓。停頓指語言進行中詞語或語句之間聲音的間隙,它不僅是人們在朗讀時換氣的需要,還是表情達意的需要。教師在范讀的時候就應注意這些停頓,在恰當的地方停頓,從而指導學生體會句中的情感。②合適的重音。重音,指在句子中某些詞語讀得比較重一些。教師在范讀時要注意對需要突出某種感情的詞語要讀的重一些。如《最后一課》中講到韓麥爾先生柔和又嚴肅地說“……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后一堂法語課”,小弗郎士感慨到“我的最后一堂法語課”時,教師在范讀應注意將“最后”讀成重音,加以適當強調,從而更好的表現出韓麥爾先生和小弗郎士對這“最后一課”的無比珍惜,讓學生在老師的范讀中感受他們心靈、情感的悸動。③一定的速度。速度指朗讀節(jié)奏的快慢緩急。教師可以通過朗讀時速度的控制,來表達激動、興奮、沉重、悲痛或平靜、莊重的情感。如教授《海燕》一課時,當讀到暴風雨逼近時,海燕勇敢的與風浪搏擊,教師在范讀時就應注意節(jié)奏的控制,適當的加快朗讀速度,以表現海燕與暴風雨搏斗時的勇敢精神,和它們必勝的信心。④適當的語氣,語氣指表達各種不同思想感情的口氣,即語調的升降抑揚。教師在范讀時需把握好文章的感情,在朗讀時把這種語氣和感情朗讀出來,讓學生在教師的范讀中更深切的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情感。

3.回味——閱讀后的范讀。學生學完全文后,教師再次聲情并茂的范讀,有利于學生對課文的鞏固和整理,深化文章的思想感情,給學生以審美的熏陶。這時既可以是全文性范讀,也可以片斷性范讀,其目的在引導學生整理全文,欣賞課文精彩之處。

三、范讀在課堂教學中的方法選擇

1.全文統(tǒng)一式范讀。有些文章,特別是短小精悍的文章,往往可以采取全文范讀的方法。讓學生能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情感和思想。如《天凈沙·秋思》和《沁園春·雪》之類的詞,全文的范讀有利于完整的讓學生體會作者在文本中所體現的思想情感。

2.重點啟迪式范讀。范讀并不一定要整篇文章通讀。當學生對文本難以理解或者難以深入體會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范讀引導學生無疑處求疑,探索新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和觀察力。

3.審美熏陶式范讀。培養(yǎng)健康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承擔的美育任務。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情趣高尚、語言優(yōu)美的美文,老師在范讀時,可從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入手,運用有聲的語言,將作品中不同的表情、語氣、語調表達出來,充分發(fā)揮作品的藝術感染力。

總之,范讀是學生理解課文的鑰匙,是教師展視素質的舞臺,是溝通師生的橋梁和紐帶、是引導學生進入課堂“角色”的最佳手段。在教學過程中,范讀作為展現課文場景最為直接的催化劑,為學生莊嚴地開啟了藝術殿堂的大門。動情的朗讀,能激發(fā)學生心靈的共鳴,使其思想上受到強烈的感染;在此基礎上,再隨教師一起有感情地朗讀,實現與文本零距離的對話,最終尋覓到美的殿堂。

參考文獻:

[1]高玲.語文教學范讀現狀及對策[J].廣西教育,2010,(1).

第6篇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典詩文;背誦中圖分類號:G623.2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4)18-0105-01中華五千年文明,大多存于古時文獻之中,其中古典詩詞尤其堪稱中華文學之精華。學詩讀詩,能有效增加學生人文涵養(yǎng),讓他們的人格變得厚重起來。課程標準所推薦的古詩文背誦篇目,均為歷代名家名篇,內涵高雅厚實,詞句精美,韻律和美,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特別適合小學生背誦涵詠,語文教師要注意用好這些詩文,以適當的方式組織學生習讀背誦。具體如何組織與實施呢?現在簡要分享筆者的一些實踐經驗。

1.安排恰當的時間

學校早讀是7:30分開始,筆者則7:20到教室,利用提前的這十分鐘和學生一起讀詩背詩,一天一首,并作適當講解。時日一長,學生每天上學時都會自覺地早到十分鐘。因此,一個周內,不管是英語早讀還是數學早讀,之前的這十分鐘都成了"誦詩十分鐘"。其次,下午放學時,筆者也往往抽三到五分鐘組織學生背早上所背之詩,背完即放學。如此安排,學生極其歡迎,因為他們不需要回家專門安排時間來背誦,只是上學和放學時各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輕松背得一首詩。他們感覺在沒有什么負擔的情況下就背得一首詩,心里十分愉快。這樣的時間安排當然需要教師作出較大的付出,這就需要教師克服很多個人困難,敬業(yè)愛崗,努力投身于教學和學生管理,把學生當子女一樣看待。每天都要注意做到按時到位,使學生逐步形成早讀晚背的習慣。早讀晚背安排在課表上,但如果執(zhí)行中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話,學生很難形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最終效果不會好。所以,安排好恰當的時間后,還要求教師持之以恒。

2.制定合適的目標和計劃

背詩不能急躁貪多,切不可想一天背多首。筆者的經驗是最好一天只背一首,一個學期16個周,每周5個工作日,背80首詩是稀松平常的事。筆者給學生制定了每日背詩計劃,每天學生只需要背下一首詩并能理解,每過十天后將前面背的十首詩歌回顧總結一下,并且由教師組織進行小測試。這樣的計劃,任務也不重,學生很容易接受,因此實施起來非常輕松。有的學生每天只針對一首詩進行背誦,達到了倒背如流之效果。有了合適的目標,再有合適的計劃,按計劃執(zhí)行下來,目標也就能順利實現了。

3.教給合適的方法

背當然不能傻背、死背,而要有一定的方法。方法需要老師指導。筆者教給學生的方法是:(1)讀準。即力求將古詩字詞讀音搞準讀準,不讀白字。為做到這一點,在讀之前要注意引導學生借助工具書把每一個字的音查準讀準。(2)讀順。即句讀停頓等把握準確,能讀得順溜。筆者的做法是引導學生反復念讀,由慢到快,力求在快速朗讀的情況下還能做到咬字吐字清晰。(3)讀懂。充分理解詩句意思,讀懂每句詩。為讓學生懂,教師可作必要的講解分析,使學生全面地把握古典詩文意義。(4)涵詠。在前三方面做好的基礎上,學會涵詠詩歌,讀出詩歌的韻味和感情來。

4.把握認知規(guī)律

指導學生背誦詩歌,不能盲目,不能蠻干,不能簡單追求結果,而要懂得心理學的一些知識,要遵循認知的一般規(guī)律,講究循序漸進,注重日積月累。筆者指導學生背誦時,針對每個學生進行了記憶能力測試,對不同的學生作了不同的要求,比如,對一些記憶和理解能力都強的學生,就讓他們再背一些相關的詩歌篇目。對記憶能力稍弱的學生,就適當降低要求,讓他們在能力范圍內能完成。總之,要讓每個學生都有成就感。為全面把握學生背誦成長歷程,筆者還為每個學生建立了背誦成長檔案袋,他們每天背誦的成果都會有所記錄和體現,一一記于檔案袋中。一段時間內,允許學生查看自己的檔案記錄,對自己的背誦史進行回顧總結,從而調整此后的背誦計劃。檔案袋記錄的內容,更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背誦成就感,從而激發(fā)他們繼續(xù)背誦的的熱情和興趣。

5.定期開展背詩沙龍活動

為鞏固背誦成果,也給學生一些展示的機會,筆者會定期舉辦古詩沙龍活動?;顒有问骄唧w有古詩手抄報展覽、古詩接龍、古詩配畫、古詩配樂等,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在這種活動的參與中,又進一步鞏固了詩歌的背誦,并且背讀的興趣又得以進一步激發(fā)。研究表明,小學生大多有表現欲望,特別是他們覺得有自信的方面,他們會迫不及待地想表現給他人看。背詩沙龍活動的開展,一定程度上可滿足小學生的表現欲,當他們的表現欲得到滿足之后,他們又會受到激勵,從而會更有欲望繼續(xù)誦讀古詩文。所以,教師不能把這樣的活動當成一種負擔,應努力克服種種困難,多組織學生開展和參與這樣的活動。

6.不定期舉辦古讀誦讀大賽

為展示學生背誦成果,筆者不定期地在班級中舉辦古詩誦讀大賽,通過海選方式,分組進行淘汰賽,最后獲勝者將獲得"背誦之星"稱號。通過這樣的活動,筆者所管理的班級已經產生了好幾名背誦之星,而還沒有拿到該稱號的學生,也在積極努力,想爭取成為下一屆的背誦之星。當然,這種背誦大賽,還可以在年級層面甚至全校進行,這樣可將背誦活動推廣至全校學生,讓廣大學生也從中受益。

培根說:"讀詩使人靈秀。"坡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多積累一些優(yōu)秀的古詩文,將有助于改善學生為人做事的質地,不斷加厚和刷新他們的人生底色,提高他們的文化品位,陶冶他們的道德情操。

讓我們每一個小學語文教師都行動起來,組織學生參與到古詩文誦讀活動之中。讓我們一起為學生的將來,祖國的明天貢獻一份力量。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5、7、8、10.

[2]周曉文、李國英.識字教學軟件制作中的漢字學理念[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06):50-51

[3]孟廣均.信息資源管理導論[M].科學出版社,1998:116

第7篇

一、傳統(tǒng)誦讀法強調整體直接體驗感知,符合閱讀心理規(guī)律

在傳統(tǒng)語文教學中,誦讀首先是作為學習者對所學文章進行的整體的直接體驗感知,形成文章整體印象的方法。在中國哲學史上,“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一直占主動地位。在這種哲學思想的引導下,古人在語文教學和學習中,強調學習者對文章的整體上的直接體驗感知。“(學文)先見文字體式,然后偏考古人用意下句處。第一看大概主張;第二看文勢規(guī)模;第三看綱目關鍵;第四看警策句法……”“學,須先理會那大底,理會得大底了,將來那里面小底,自然通透?!倍寣W習者對所學文章有整體的直接感知,形成文章的整體印象,在古人看來,最簡捷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學習者對文章整體直接誦讀?!按蟮肿x書,須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這種方法,不僅與人的認識規(guī)律(整體―局部―整體)和現代的系統(tǒng)論觀點相一致,而且與馬克思的先感性后理性的認識論相吻合?,F代閱讀心理學認為:“閱讀心理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認識的心理發(fā)展過程。即瀏覽文字,形成整體印象,然后揣摩文章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最后再回到文章的整體上去,去獲得發(fā)展了的整體。”傳統(tǒng)誦讀法,讓學習者形成的文章整體印象遠比“瀏覽”更加完整、深刻,它能使“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使學習者真正成為文章認識的主體,才能在以后的局部揣摩中變得更加準確、具體。

二、傳統(tǒng)誦讀法強調讀思結合,熟讀精思,發(fā)揮學習主動性

感知文章僅僅屬于感性認識階段,而要上升為理性認識階段。古人從強調學習者對文章整體的直接體驗、主動感受出發(fā),認為有效的方法并不是教師對文章進行條分縷析地講解、分析,而應該對文章作進一步的直接誦讀,必須由學習者邊讀邊思、邊誦邊揣摩進而自悟自得?!按蠓沧x書,須是熟讀,熟讀了自精思,精思后,理自見得”,因此運用傳統(tǒng)誦讀法,一方面要求學習者做到讀思結合,熟讀精思,以讀助思,以思助記,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另一方面要求學習者必須躬行實踐,切己體驗,自求自得。傳統(tǒng)誦讀法,是把熟讀、體驗、精思、記憶、自求、自得等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習者對文章的反復誦讀過程,實際上就是對文章不斷的思考揣摩、不斷的體悟感受、不斷的自求自得和不斷的記憶積累的過程。自然,學習者對所學的文章就會達到“不待解說,自曉其義”。如此,學習者運用這樣的誦讀方法對同類和各類文章進行廣泛的學習后,就不但能培養(yǎng)其語感能力,豐富語言,掌握寫作技巧和厚積語文知識,而且能使學習者達到“學博”、“義精”、“思遠”,易于舉一反三。同時,又能使學習者自“知為學之方”。傳統(tǒng)誦讀法既不是讓學習者去死讀書,去死記硬背,也不是讓學習者去被動地接受,去一味地聽教師的講解,而是充分地體現了學習者的主體地位和充分發(fā)揮了學習者的主動性。不但符合語文學習的語感性、言語操作性、漫長周期性、知識積累性等的特點,也與“學會學習”這一當今世界性的教學、學習主張息息相通。

三、傳統(tǒng)誦讀法強調“入情”“明道”,體悟品味,切合漢語漢文特點

所有的文章都是因情而詠、有感而發(fā),都是表達了作者的內心的主觀“情”和“道”?!熬Y文者情動而辭發(fā)”,“道者,文字根本;文者,道之枝葉。維其根本乎道,所以發(fā)之于文,皆道也?!钡恼轮小扒椤焙汀暗馈钡氖惆l(fā)、表達都是通過語言文字這一符號媒介表達出來的,其“情”和“道”都是隱含在具體的語言文字中。傳統(tǒng)誦讀法強調從具體的語言文字入手,讓“觀文者披文以入情”,真正讓學習者對語言進行入情、入理、入境的體驗、感受,從而透徹理解語言客體意象,真正感受到文章中所蘊含的健康人格力量的召喚、美好情操的陶冶、深刻哲理的啟迪。這是語文教學中的真正“入情”、“明道”,體現了語文學科中思想、審美教育的本質特點。由于漢民族的思維特點和審美情趣,其作品往往蘊含著“羚羊掛角,無跡可求”的含蓄之美、“不可言傳,只可意會”的意境之美、“言不盡之意見于言外”的“空白”之美。則學習者非對作品“諷誦之深且久”不可。只有這樣,才能目視其文、口發(fā)其聲、耳聞其音、心通其情,意會其理,從字、詞、句到段、篇,從文字到語音、語義,從表層到深層,在反復誦讀中潛心涵詠,疏通文脈,捕獲藝術意象,明悟思想感情,領略作品韻味意境?!叭衷?,七分讀”“詩道亦在妙悟,朝夕諷誦以為之本”,誦讀不僅是學習漢語漢文的本和源,而且也與現代接受美學的觀點基本一致??梢?,傳統(tǒng)誦讀法不失為一種切合漢語漢文特點的科學有效的學習語文的方法。語文學科是語言學科,語言能力是語文能力的核心。語言是以語音為外殼,不懂得語音是難以掌握的。現代語文教學是在古代語文教學基礎上繼承發(fā)展而來,目的是提高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能力。現代白話文也適宜于朗讀,正如朱自清、葉圣陶所強調的“白話一樣可以吟詠,大致與話劇演員念臺詞差不多,按照國語的語音,在抑揚頓挫表情傳神方面多用工夫,使聽者移情動容。”利用傳統(tǒng)誦讀法,把握現代白話文經典文章,提高理解、運用、品析現代漢語的能力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