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學生心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2-06-04 23:36:37

序論:在您撰寫小學生心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小學生心理論文

第1篇

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現代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小學教育階段,是教育的基礎,也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基礎。在這一階段,創(chuàng)新教育的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小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個性品質。此階段的創(chuàng)新意識主要指培養(yǎng)學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熟悉的獨立性"、"自由思索"、"懷疑態(tài)度"、"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等內容。這些東西雖然還不是創(chuàng)新品質,但這卻是創(chuàng)新品質的源頭活水。

小學《生活和勞動》教育課程是小學各科中的基礎學科,在小學各學科教學中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課堂教學要求學生既動腦又動手,手腦并用。這種教學實踐活動,正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最佳機會。創(chuàng)造性勞動教學終極目標是鼓勵和引導學生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投身創(chuàng)造實踐,探索創(chuàng)造途徑,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習慣。

在小學《生活和勞動》課課堂教育中落實素質教育,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還要注重學生多種能力,非凡是觀察、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如何在《生活和勞動》課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呢?我在以下幾方面作了嘗試。

(一)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

《生活和勞動》課中有一部分內容涉及到一些特定的社會場所,如摘要:郵局、醫(yī)院、車站等。由于小學生的社會活動范圍較窄,因此,對這些場所缺乏了解。教師在教學時可以有目的地帶領學生進行參觀,使他們獲得正確、鮮明的感性熟悉。通過參觀使學生得到的知識,往往比教師單純在課堂上講解效果好得多。

以三年級《幫爺爺寄信》一課為例,三年級學生絕大部分從未寄過信,郵局對他們來說是一個生疏的地方。假如教師能夠帶領學生參觀一下郵局,請郵局的工作人員介紹一下郵局每一個窗口的用處,并讓學生親眼看一看別人寄信的過程,那么這堂課還用得著教師講得口干舌燥嗎?三年級還有一課是《郵政編碼的用處》,上這堂課時,假如教師能讓學生參觀一下郵局工作人員分揀信件的過程,并讓工作人員現場介紹一下他們是如何根據郵政編碼來分揀信件的,那么,學生對于這個費解的三級六位數的郵政編碼也就不費解了。當然,參觀前教師必須做好充分的預備工作,制訂出參觀計劃,明確參觀目的,進行精心的組織,參觀時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參觀后還須進行總結。

小學《生活和勞動》課本上有許多插圖,為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我們要充分利用課本上的每幅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同時還要經常引導學生到室外進行觀察,觀察校園花壇、樹木、體育設施等,還要組織學生參加訪問農村、工廠、商店、賓館、飯店等,了解自然,了解社會生產,觀察要同說、做結合起來,使學生看得懂,說得清,會操作。

(二)注重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是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基礎。

英國教育學家斯賓塞認為摘要:"堅持一個人無論怎樣也不過分的事情,就是在教育中應盡量鼓勵人發(fā)展的過程,應該引導學生進行探索,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得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創(chuàng)造發(fā)現的應該盡量多些。"這就要求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學習。

小學生由于知識面較為狹窄,輕易對四周的事物產生一種強烈的好奇心理和探究心理。越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好奇心和探究心理越強。我們要利用小學《生活和勞動》課中一切可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心理的因素激發(fā)學生。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喜好,不僅適用"導入新課"的環(huán)節(jié),可以產生一種"課伊始,趣已生"的效果,更應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使外在的情境不斷刺激和內在的好奇,需要不斷撞擊,不斷協(xié)調,從而促使學生在課堂上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心境,自覺地參和學習和探究過程。

例如在教學《炒青菜》一課時,教師先給學生講述了炒青菜的方法,接著就讓學生嘗試練習,然后讓學生嘗嘗自己炒的青菜并談談品嘗后的感受。結果,學生紛紛匯報摘要:有的說青菜炒得太咸了,有的說太淡了,有的學生將青菜燒焦了,有的還沒炒熟……老師并沒有批評,而是向學生提出了一個新問題"你們失敗或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同時出示了老師做的炒青菜,讓學生觀察、品嘗。老師又提問摘要:"你們還想再來做一次嗎?"學生又躍躍欲試,氣氛高漲。緊接著讓學生再實踐。經過多次操練,學生吸取了一次又一次的經驗教訓,炒出了油亮、細嫩、可口的青菜。學生在嘗試實踐中,大膽探索,及時總結,直至成功的過程,就是他們自己動手獲取知識把握技能的過程,也是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過程。

(三)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是培養(yǎng)學生探索活動和創(chuàng)新活動的基礎。

愛因斯坦說過摘要:"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小學生時期是想象力表現最活躍的時期,只有創(chuàng)新的想象,才有創(chuàng)新的活動。

小學低年級學生無意注重占主導地位,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富有生氣,美的情境,輕易引起學生的注重。如在教學第三冊《有趣的面具》一課時,教師事先預備多種漂亮的面具,直接展示給學生看,也可制作成投影展示。小學生看了多種多樣的面具之后,感受到了美,從而激發(fā)了他們制作的欲望。教師這時便不失時機地予以引導摘要:"這節(jié)課,我們就制作有趣的面具,希望同學們做得更漂亮。"這樣學生的情趣被調動起來了。這些形態(tài)各異的面具不僅喚起了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而且通過這些面具的啟迪,他們做出了一個又一個別出心裁的面具。他們都給自己的面具取了好聽的名字,"豬八戒"、"孫悟空"、"多面人"……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被激發(fā)了。

《生活和勞動》課上通過想象,可以創(chuàng)造出各種各樣的作品,有了豐富的想象力,就可以使作品思想活躍、開闊。所以在《生活和勞動》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每節(jié)《生活和勞動》課,都為學生創(chuàng)造想象的機會,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這樣既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又大大豐富了教學內容。

(四)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是學生樂意創(chuàng)新的基礎。

皮亞杰指出"兒童只有自發(fā)地、具體地參和各種實際活動,大膽形成自己的假設,并努力去證實才能獲得真實的知識,才能發(fā)展思維。"《生活和勞動》課是一門實踐性、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只有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實踐,才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小學《生活和勞動》課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方面和其他各科相比,有著獨特的途徑--實踐操作?!渡詈蛣趧印氛n的實踐操作既可以通過課堂教學進行,也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的課外活動,如摘要:帶領學生參觀,組織學生課外實踐,也可以開設喜好小組等。不管是在課內,還是課外的實踐操作,都要充分重視到學生的想象力、發(fā)散思維、合作意識、成功的,這些是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最基本的要素。

(1)在實踐操作中豐富想象力。

想象是我們的大腦對已存儲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亞力士多德指出摘要:"想象力是發(fā)現發(fā)明等一切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源泉。"要創(chuàng)新就必須會想象,因此,在《生活和勞動》課實踐操作過程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對動手操作過程的喜好,來調動學生思索新問題的積極性,拓寬學生的思路,讓學生張開想象的翅膀,展開豐富的想象,是培養(yǎng)學生和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必要手段。

例如,教學《塑料瓶的妙用》一課時,我先教學生做成了清新悅目的鮮花、樹葉和花籃。接著讓學生自由想象,自己設計符合自己意愿的裝飾品。通過挖掘教材內容,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積極性。一會兒,學生們分別制作出了發(fā)夾、垃圾桶、動物盆栽花卉等栩栩如生的作品。學生做出的東西非常多,有的連老師都沒想到,這時,教師就要適時表揚那些學生,對其作品給予鼓勵和肯定,這樣就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喜好。只有勇于想象,勤于想象,善于想象,才能迸發(fā)出創(chuàng)新的火花。

(2)在實踐操作中發(fā)展發(fā)散思維。

發(fā)散性思維就是在對新問題的解答或者對于解決新問題的方法不只限于只找到一種,或者多種多樣的演繹和推導。在教學中設計開放性的新問題,引導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定勢,通過嘗試和探索,對原有的制作方法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是發(fā)展學生發(fā)散思維的有效途徑。課堂上的實踐操作對整個課堂教學非常重要,在整個課堂教學占較大的比例,在這一過程中要不斷積累學生點點滴滴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閃光點。

例如,在教學第七冊《自制筆筒》一課時,教師只教了筆筒的基本設計思路,讓學生自己來設計并制作他所設想的筆筒,有一學生雖然設計出了筆筒,但是利用現有的材料很難制作出他所設計的筆筒,這時,我沒有叫此學生重新設計,而是鼓勵這個學生讓他試著做一做,后來,他從家里帶來的一些材料,真的制作成功了。所謂"觸類旁通",正來自思維材料和知識的遷移。

(3)在實踐操作中強化合作意識。

在實踐操作中,以小組活動為基本形式,建立合理的競爭機制,激勵全體學生之間互相合作。小組之間開展競爭,使每一名學生的個性得以發(fā)展,特長得以鍛煉,素質得以提高,最終走向成功。追求學生人人進步為最終目標,以合作學習小組為運行載體,以全員激動為操作手段,以小組團體成績評價為導向,激發(fā)競爭活力,強化合作意識。

在教學中,我總是將學生分為幾組,最后,評一評哪組做得最好,激勵學生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強調學生個體心理品質的練習、健康心理素質的養(yǎng)成、互助協(xié)作的團隊精神的形成,使學生不以自我為中心,而從集體的利益出發(fā),讓他們明白成功的作品屬于自己,也屬于集體。

(4)在實踐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摘要:"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探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里這種需要非凡強烈。"每個學生總是希望自己成功,總是能得到老師的贊賞,可見,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體驗成功的快樂是非常重要的。

教師應盡力滿足學生的成就需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依靠自身的努力達到成功和從知識的獲益中得到滿足,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快樂,在教學過程中總是能保持濃厚的學習喜好,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需求,促使每一個學生學會學習,達到愿學、樂學、會學、善學。

例如,在教學中,不管學生最后的作品做得怎樣,教師總是能肯定學生的作品,總是能肯定學生為作品付出的一切勞動。教師還應當眾表揚一些成績平平的學生,他將終生受益。斯賓基說過摘要:"求知假如能給學生帶來精神上的滿足快樂,即使無人督促,也能自學不輟。"

動手操作是智力結構的五大要素之一。學生的親身感受體驗和感知利于獲得感性經驗,從而實現其熟悉的內化,促成其理解力和判定力的發(fā)展,學生正是通過擺弄客體獲得有關客體的表象,進而上升為理性熟悉。教師盡量給予學生更多的動手操作實踐機會,提供豐富的材料,使他們可以親自進行結論,并發(fā)現創(chuàng)造性的結果。小學生的生理決定了他喜歡動手善于動手的特征。動手,可使人的大腦發(fā)達;動手,可使小學生把想象變?yōu)楝F實。當小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得到創(chuàng)新成果時,他會感到無比喜悅和自豪,會激起他不斷創(chuàng)新的喜好。

五)課外勞動實踐活動是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主要方式。

美國一位聞名教育家說摘要:"知識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生活和勞動教學的效率,不僅要立足課堂,更要面向生活,走進生活。這就要求生勞科教學構造知識教學圈,把學生的課外、校外生活提高到生勞課堂教學的高度來規(guī)劃,組建一條由"課堂--校園--家庭--社會--課堂"構成能力的練習"驛道",按照"課中學--課中練--生活用"的能力練習直線系列,發(fā)揮多方面的優(yōu)勢,互補共存,在生活實踐中求得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譬如在教學《怎樣乘公共汽車》時,教師首先要在課堂上使學生學到如何乘公共汽車的知識摘要:①找到哪一路車,看清方向;②停穩(wěn)后按秩序上車;③乘車要有禮貌等等。其次可帶學生到社會上實地練習,進一步鞏固所學知識,使所學知識實踐化。最后回歸課堂,讓學生談談乘公共汽車還要注重什么。做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使學生的知識活化,實踐創(chuàng)新。

第2篇

隨著社會競爭的日益劇烈,社會分工的日益細化,對于中小學生來說,論文投稿學業(yè)壓力日益加劇,雖然眾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于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做了研究,但就家庭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沒有做較深層次的研究,所以本文通過對家庭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的研究,國家級期刊征稿使人們對于家庭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有一較理性的認識,塑造溫馨的家庭氛圍,促進家庭的和諧。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查閱文獻,了解國內外關于本課題的研究狀況。

1.2 專家訪談法:走訪專家,收集專家對于此課題研究的意見。

1.3 理論分析法:運用社會學、社會心理學等相關理論對此課題進行分析。

2 結果與討論

心理健康的界定:日本學者松田巖男認為:“所謂心理健康,是指人對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能以社會認可的形式適應這樣一種心理狀態(tài)[1]?!惫P者認為,心理健康是對

內部環(huán)境具有安定感,對外部環(huán)境適應,能發(fā)揮潛能,過有效率的生活。

馬斯洛是人本主義的另一個代表人物。他最著名的是需要層次論,即人的自我實現的基本傾向包括5 個層次,按照從低級到高級的順序依次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

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后來他又在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之間加上了認知需要和審美需要。當低級需要得到滿足之后,一種新的需要和不滿足就會出現。馬斯洛認為個

人得到的滿足需要的層次越高,人的心理就越健康。它的基本信條是:人擁有成長、改進并使他的潛能發(fā)揮到最充分的內在驅動力。而自我實現的人就是達到了個人發(fā)展最高水平并充和“為所當為”這兩個原則的指導下引導來訪者從日常生活中的自我生存狀態(tài)進入超越自我的生存狀態(tài),幫助來訪者設

法解除已經形成的心理困惑、矛盾與沖突,并最終鏟除其心理問題產生的根源。森田療法適用于文化程度較高或對東方文化有些了解的人群,而大學生群體的領悟能力是最強的一

個群體,因此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輔導時運用森田療法對他們進行心理疏導, 可以使他們能夠坦然面對現實生活和盡力調控自我,使其更好地與社會、自然和諧相處,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①引導大學生以“平常心”來看待意識的內容和本體,體驗到意識本體的存在。讓他們學會以“順應自然”的態(tài)度來面對自我的內心世界和外部世界。②引導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轉換,從而提高自己的元認知能力。先讓他們從觀察自己身體的狀態(tài)和意識入手,逐漸轉換到對肢體活動狀態(tài)的認識,慢慢發(fā)展到對自己的思維、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動的意識,然后再在上述自我體驗的基礎上,轉入自我評價、自我控制等高一層的意識,逐步提高元認知能力。③引導大學生轉入意識的主體。教育職稱論文投稿使個體知道哪些是可以控制的事物,哪些是不可控制的事物,并且針對可控制的事物,充分領悟和運用“為所當為”的原則。

現代社會信息高度發(fā)達,競爭殘酷激烈,人們不得不拼命地工作以追趕時代的步伐,巨大的心理壓力之下,許多人成了神經癥患者,導致不能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尤其是當代大

第3篇

在生活自理方面,目前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不強,有待提高。在時間觀念方面,很多孩子的時間觀念不強。由此可見,新生在入學適應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據跟蹤觀察及教師、家長報告顯示,這些學生在進入中年級以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人際交往、學習適應等方面的問題,由此可見新生入學適應不良對于學生個體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在調查、訪談中我們還發(fā)現,新生入學適應的問題并不被老師和家長所重視,大部分教師對一年級新生期望水平過高,容易忽略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對孩子提出過高、過嚴要求,尤其是對于行為習慣不好、理解能力、接受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缺乏較好的幫助孩子盡快適應小學生活的工作方法?,F在大部分家庭都是獨生子女,一部分家長對于孩子的教育方式不是溺愛就是要求過高、責備過多,特別是對于剛進入小學生活的孩子期望值過高,對于孩子的年齡、心理特點了解不夠,缺乏教育理論、方法,當孩子出現問題時不會正確引導??梢姡處?、家長的種種不適應也造成了一年級新生的不適應。

二、小學新生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探討

為促進小學新生的入學適應,東交民巷小學成立新生入學適應活動實施小組,由德育主任任組長,各新生班級的班主任任成員。在活動設計過程中,學校以促進新生良好適應為核心,同時結合學校生源的特點,綜合心理學理論和教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設計了形式多樣的心理干預措施。具體表現在如下幾方面。

1.新生入學適應團體輔導策略

基于小學新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從集體生活維度、情緒情感維度、人際交往維度和學習制度維度四個維度設計團體輔導方案。集體生活維度是指對學校、班級集體觀念的認識,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學生能夠熟悉校園、喜歡校園,消除膽怯、疑惑的心理,增強集體意識,積極參加班級活動,為班集體做有意義的事情。情緒情感維度是指對新環(huán)境的心理接受態(tài)度,包含如何對待學校里的人和事,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一年級新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tài)去上學,在學校能夠獲得快樂的心理體驗,在學校能夠以友好的態(tài)度與教師、同學進行交往。人際交往維度是指與教師、同學交往互動時積極融入的狀態(tài),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能夠主動向老師、同學問好,積極認識、結交新的伙伴,懂得如何與他人進行交往、自己能夠解決與他人發(fā)生的矛盾,主動幫助同學。學習制度維度是指一年級新生能夠適應小學的課堂常規(guī)活動,包括培養(yǎng)學習能力、自我約束力,此維度所達到的標準為:懂得如何充分調動自己的感、知覺進行學習,能夠做到上課認真聽講,對學習活動感興趣,注意力集中。通過以上四個維度,對學生進行為期兩個月每周兩次的入學適應團體輔導,班級教師按照活動方案展開課程輔導,使學生適應學校生活,積極參與班級活動,與老師、同學友好相處,遵守紀律,初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互助友愛、關心他人的良好品質;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形成樂學心態(tài);提高學生自理、自主、自制的愿望和能力。經過團體輔導干預后,小學一年級新生的整體學習適應性顯著提高,前后測成績存在顯著差異,且后測成績明顯高于前測成績。并且在學習態(tài)度、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獨立性和毅力維度方面前后測也存在顯著差異,證明了經過團體輔導后,小學生的適應性顯著提高。

2.家庭教育策略

開學前一周及入學一個月后,心理教師通過團體輔導、工作坊等方式,對新生家長進行輔導,引導家長改進家庭教育方式。在小學新生學習適應的模型中,可以看出在家庭環(huán)境、獨立性和毅力上的載荷最高,分別為0.74和0.75,也就說明這兩個維度對于新生的適應是很重要的。家庭環(huán)境、獨立性和毅力的培養(yǎng)都與家庭、家長密切相關。因此,在針對小學新生入學適應的心理教育策略中,家長的因素不可忽略。在家長方面,東交民巷小學主要進行的輔導策略為家長講座、家長沙龍以及家校合作等。新生入學之初,學校就統(tǒng)一組織了針對家長的關于新生入學適應應注意事項的講座,主題為《培養(yǎng)良好習慣——邁好入學第一步》,內容主要涉及應該培養(yǎng)哪些好習慣、如何培養(yǎng),以及家長如何避免在教育過程中常犯的錯誤等,并讓家長填寫了針對兒童行為的評估問卷。一段時間的輔導結束后,學校會組織入學適應不良學生家長的家長沙龍,一起商討更好的適應策略。在此過程中,特別注意家校合作,家長有問題會及時和老師溝通,而班主任也會及時向家長反饋學生在校的情況并對家長進行家庭教育指導。經過一個學期的努力后,家長的心理教育策略也取得了顯著成果,首先是《Rutter兒童行為家長問卷》結果顯示,前后測存在顯著差異,證明了從家長的角度來看,兒童不良行為及不適應性表現逐漸減少。另外,家長給予的主觀評價也表明了一系列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的有效性和成果。

3.教師輔導策略

新生入學前,組織實驗組班主任學習團體輔導方案,保證其已掌握活動設計方案,并了解即將入學的一年級新生的特點。針對團體輔導結束后仍然表現適應不良的學生,進行了個案追蹤研究,班主任接受培訓后及時關注本班適應不良的學生,并進行有效的干預和指導。

4.沙盤游戲輔導策略

沙盤游戲治療在學校和幼兒園里被廣泛應用于兒童的心理教育與心理治療,通過喚起童心,人們找到了回歸心靈的途徑,身心失調、社會適應不良等問題在沙盤中得以化解。鑒于沙盤游戲在兒童心理輔導中的獨特優(yōu)勢,我們采用沙盤游戲對一些適應不良的個體進行進一步輔導。我們的流程包括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前期的初始訪談,包括班主任的評價表及家長填寫的兒童行為問卷;第二階段,輔導記錄,每一次沙盤結束后都需要進行記錄;第三階段,反饋階段,綜合班主任、家長、咨詢師以及學生本人的意見后,適時結束沙盤游戲。在實際教育工作過程中,沙盤游戲輔導得到了學生、班主任及家長的喜愛與支持,起到了顯著而積極的作用。

三、新生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的總結與反思

1.教師應高度重視小學新生入學適應的培養(yǎng)

經許多調查研究證實,小學生學習適應性水平處于不高的狀態(tài)。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教育實踐中,人們對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適應性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仍存在如下兩種錯誤認識。其一,認為學生學習適應性的提高是一種很自然的過程,不用有意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適應困難也能自行消除。誠然,從理論上講,隨著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增強,其學習適應性也有一個自然發(fā)展和成熟的過程。但事實上,在現時的教育背景下,學生學習適應問題的累積速度遠遠超過其學習適應性自然提高的速度,越往后拖,學生的學習適應問題情節(jié)會越嚴重。其二,認為學習適應性培養(yǎng)只需要在起始年級進行,其他年級不用培養(yǎng)。教育實踐表明,當年幼的孩子剛剛步入學校,難免會表現出種種不適應。在起始年級抓學習適應性培養(yǎng)當然很有必要。但是,大量的調查資料表明,小學生的學習適應性有隨年級升高而下降的趨勢。因此,除了在小學低年級應注意學習適應性的培養(yǎng)之外,還要在高年級抓好學習適應性的“防滑”教育和中學學習適應性的“銜接”教育。

2.小學新生入學適應心理教育策略應緊扣重點,突破難點

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復雜,教師應注重教育干預的全面性和系統(tǒng)性,要緊扣重點,并在此基礎上突破難點。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干預的重點和難點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有時還會出現重疊,但有的干預重點并非難點。比如,家庭環(huán)境、聽課方法和身心健康;有些問題嚴重且難于干預的既屬重點又是難點,比如學校環(huán)境和學習技術;有的問題不嚴重但難于干預,只屬干預難點但非重點,如獨立性和毅力;還有的問題不嚴重且容易培養(yǎng),就可以不列入專門培養(yǎng)的計劃,比如學習態(tài)度。當然,教師在確定具體的干預重點和難點時,應結合學生的年級、性別、成績差異等特點以及本地區(qū)、本校和本班教學實際,通盤考慮。

3.多途徑、多策略培養(yǎng)小學新生的入學適應性

第4篇

1.1符合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要求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以人為本,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觀,同志在建黨9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人才是第一資源,是國家發(fā)展的戰(zhàn)略資源”“特別是要抓緊培養(yǎng)造就青年英才,形成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生動局面”。黨的十報告明確提出“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梢姡匀藶楸镜娜瞬排囵B(yǎng)模式是我國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基本要求,是社會發(fā)展和進步的實際需要。積極的心理教育方式是符合以人為本的教育要求和目標的,通過積極的手段引導學生從積極方面來理解問題,處理事情,培養(yǎng)積極的心理品質和樂觀向上的品格,建立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學會運用積極的心理學方法論解決問題,用積極的思想方式和心理學方法武裝自己,根除產生消極心理的思想環(huán)境,學會發(fā)現幸福,分享快樂,激發(fā)自身積極的潛能,保持生命最佳狀態(tài),塑造積極的大學生活。

1.2符合高校教育實際需求

當前,高校的入學教育側重專業(yè)教育以及日常事務的講解說明,如安全、黨建、學生管理規(guī)范等,心理健康相關教育僅限于1次講座或1次團體活動,效果不盡如人意。首先,相當數量的大學生感到迷茫,缺少學習計劃和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在困惑中浪費了大好時光,出現逃課、掛科、沉迷網絡游戲、在線聊天等現象。其次,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多側重于問題學生,對大部分“心理健康”學生缺少關注。此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貧乏,采用灌輸式的單調教育形式。解決以上問題,就要運用積極心理學,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質,給學生灌注希望與力量,幫助其建立一個關注未來、充滿希望、自信、樂觀、感恩的集體。

1.3符合90后大學生心理成長特點

90后大學生思想活躍、朝氣蓬勃、積極向上。他們在行為上表現出很高的自主性,渴望獨立也表現得過早成熟,但實際上他們依賴心理強,抗挫能力差,假性成熟。調查顯示:“有72.3%的人表示在遭遇挫折后,自己心理會留下陰影。甚至有5.1%的同學表示自己會因此一蹶不振。”他們在思維上表現出觀念超前、觀點深刻、邏輯嚴密,善于表達,強迫自己效仿成年人的思維方式。他們在情感表達上外顯而張揚,情緒強化,情感弱化,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情感的表達,在認知上表現出果敢直接,但明辨是非能力有待加強,平均智商高、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強,富有創(chuàng)造力,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積極心理學有助于激發(fā)90后大學生的正能量,使其擁有陽光的心理。

2運用積極心理學推進高校新生入學教育

2.1培養(yǎng)大學新生積極的主觀體驗

積極的主觀體驗可以形成積極的思維與行為。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入學教育,可以使新生具有深刻的心理體驗,形成積極的表現,從而縮短適應期。例如,通過積極的團體心理拓展訓練、頭腦風暴、角色扮演、集體演講等增強新生成功體驗;通過積極的朋輩心理輔導,增強新生被需要的體驗;通過積極的自我暗示,自我完善,即自我對話,改變發(fā)型服飾,改變說話方式等,增強新生自信的體驗;通過積極的自我激勵,即同學間互相接納、欣賞、鼓勵、肯定等方式,增強新生間相互理解、尊重和共同成長的體驗。積極心理學強調人人都有發(fā)展的可能性。充分培養(yǎng)自我教育能力,正確認識自我,悅納自我和主動管理自我,既有利于提高入學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又能使大學新生樹立正確的心理健康意識,促進認知的發(fā)展,增強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從而使大學新生開啟積極、樂觀的大學生活。

2.2激發(fā)大學新生積極的人格力量

積極的人格特征是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基礎,它是人成長的動力,不僅可以預防消極人格的破壞作用,還能夠促進積極適應能力的發(fā)展,維護心理健康。積極心理學認為積極人格力量應具有創(chuàng)造性、好奇心、熱愛學習、思想開放和洞察力等。運用積極心理學開展入學教育,可以塑造和培養(yǎng)大學新生的積極心理品質,使大學新生學會積極地自我調適,提高應對環(huán)境改變和挫折的能力。例如,大學新生通過在線VIA力量問卷(VIA-IS)識別出自己的標志性力量,在接下來的1周里,每天使用一種新的方式去實踐這種力量。這是通過系統(tǒng)測驗得到關鍵因素,并通過心理學手段對其長遠積極效應的一種干預措施,使學生根據自己不同情況,采用適合自己的新方式去使用這種力量,從而激發(fā)大學新生性格中的積極力量。只有塑造和培養(yǎng)大學新生的積極人格品質,使他們意識到自身積極的潛能,形成積極向上的環(huán)境氛圍,才能達到入學教育的目的。

2.3完善大學新生積極的人際關系

第5篇

當前高校學生管理更多地重視物質方面的幫助,忽視精神方面的教育;注重有形的管理,而忽視無形的疏導。對學生的幫助很多都是貧困補助,行為約束,不能對學生進行很好的心理疏通,開展有針對性的心理咨詢和輔導,并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不能在培養(yǎng)他們的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業(yè)思維,增強他們的責任與擔當意識,不斷提升他們的思想境界,塑造德才兼?zhèn)?,遵紀守法的高素質人才。

2高校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模式的策略

2.1樹立現代學生管理理念

首先,樹立民主管理理念。高校學生都是受到多年教育的群體,他們有著很強的自我認知和判斷能力,他們的思想相對較為前衛(wèi),對各種事物有了判斷能力,對各種行為有了一定的認識,不會輕易地人云亦云。這就要求高校學生管理不能采取專制強迫方式,不能以命令的方式要求學生,給學生更多的自我展現和表達訴求的通道,不能堵塞學生的思想和要求,堅持發(fā)揚民主,給學生更多的自我管理權力,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方式。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和價值,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優(yōu)點和長項。作為管理者,應該保持與學生的平等對話,不能給學生高高在上的感覺,讓學生感受平等,滿足學生的發(fā)展愿望。其次,樹立法制觀念。我國正在建設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社會,我國的法制化進程不斷加快,高校學生管理必須樹立法制觀念,既是高?,F代管理的需要,也是對學生進行法制教育管理的具體體現。學生和學校存在明顯的法律關系,我國法律賦予學生明確的權利,要求學校必須給學生提供應有的教育和服務義務,對學生負有各方面的責任。高校學生管理必須在法律許可的范圍內對學生進行管理,不能突破法律的底線,依法保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2.2變革傳統(tǒng)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

作為高校管理者必須勇于突破傳統(tǒng)管理模式的桎梏,打破以往管理模式的慣性,創(chuàng)新學生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質量和效率。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學生管理與社會發(fā)展相接軌,我國的高等院校不是義務教育,是面向社會發(fā)展需要培養(yǎng)高端人才的重要基地,需要從學生的發(fā)展實際出發(fā),從社會需求出發(f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型人才。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促進學生發(fā)展進步,塑造學生健全的性格和良好的人格,讓學生得到更好的尊重和鼓勵。既要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發(fā)展,更應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促進學生發(fā)展進步。因此,高校學生管理必須依照我國人才培養(yǎng)計劃和教育方針認真執(zhí)行,堅持教學、教育和管理的有機統(tǒng)一,注重構建和諧的人際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師生的平等相處,不斷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促進學生的學習進步,心理健康發(fā)展。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學習能力,引導學生自我管理、自我規(guī)劃和發(fā)展。把學生的健康成長、學習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當作學生管理工作的出發(fā)點,把提高學生就業(yè)發(fā)展能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社會發(fā)展所需的高素質人才看做學生管理工作的歸宿,引導學生個性化成長。其次,堅持民主管理,發(fā)揮法制管理作用。高校學生管理必須樹立民主管理和法制管理的理念,在管理過程中注重民主,依法管理,將民主與法制相結合,提高管理效率,促進學生發(fā)展進步。高校學生管理需要更好地發(fā)揚民主,給學生更多自我管理權力,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管理,增強學生的管理意識,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真正從學生實際出發(fā),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支持,不斷提高管理的效率。一切管理都要在學生那里得到落實,才能真正發(fā)揮作用,如果不能得到學生的認可和支持,管理成效就會大打折扣,甚至適得其反。為此,高校學生管理必須發(fā)揚民主,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反映問題,提出更好地管理建議,尤其是引導學生參與學生管理,讓學生更好地參與管理決策,讓學生從實際出發(fā),提高更加有效的管理方法,真正滿足學生的學習愿望和發(fā)展需求,促進學生更好地成長,提高管理的效率。同時,學生管理必須依法管理,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依照我國教育主管部門制定的相關教育管理法律管理學生,不斷強化法制意識,對學生進行管理難免要實行一定的懲罰,對學生的懲罰處罰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進步為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以法律為基本底線,以此更好地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再次,樹立服務管理理念,增強服務意識。高校學生管理更多是為學生提供全面的服務,摒棄傳統(tǒng)的管理約束學生的意識。高校學生管理者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fā),以服務學生發(fā)展進步為根本管理宗旨,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為學生提供各種服務,幫助學生更好地生活、學習和就業(yè)。圍繞學生的發(fā)展進步,提供各種幫扶工作,讓學生能夠不斷提升自己的政治覺悟、道德境界,不斷豐富他們的思想,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端正學習態(tài)度;給他們提供各種力所能及的幫助,解決學生的貧困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鍛煉機會,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幫助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引導學生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和現代社會生活,培養(yǎng)他們堅定的意志和信念,不斷提升學生的生存能力和發(fā)展能力。

2.3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

第6篇

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指的是中小學生上進心的驟然萌動和進步欲望的閃現振奮,是他們在受教育過程中因受教育情境感染、教育活動刺激、師長或同學言行激勵而閃現的渴望進步的思想火花和振奮情緒。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過程既是中小學生自我選擇規(guī)范、接納揚棄的思想碰撞過程,也是追求進步、奮發(fā)向上的思想萌動、孕育、生長的過程。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可分為自然沖動和自覺沖動兩大類。自然沖動即主要由情景感染、環(huán)境陶冶、情感激發(fā)等自然因素和情感因素誘發(fā)的無意識沖動,包括新奇沖動、趣樂沖動、愛好沖動、靈感沖動、美感沖動、特長沖動、共振沖動、情感沖動等。自覺沖動是一種能動的、覺悟的、有意識沖動,包括明理沖動、成才沖動、需要沖動,目標沖動、認可鼓勵沖動、仿效沖動、前途理想沖動等。根據沖動功能,又可分為有效沖動和無效沖動兩大類。有效沖動指符合中小學生實際、能夠穩(wěn)定保持、對中小學生健康成長有實際激勵價值的沖動;無效沖動是一種癡妄心理的閃現,指的是脫離個體實際,不可能且無法穩(wěn)定保持,對中小學生成長進步沒有實際價值的沖動。根據沖動時效(即沖動保持的時間)還可分為瞬時沖動和持續(xù)沖動等。l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幾個基本特征

①情感性。上進心理沖動具有濃厚的情感色彩,通常情況下受青少年學生當時的心情心境、興趣愛好、新奇愉悅等感情好惡、需求欲望等情緒支配。環(huán)境的綠化、美化、凈化、優(yōu)化,教育者的音容笑貌,對學生的關心愛護、友好幫助、信任尊重以及對學生情感的適應調諧、師生課內外活動交流的和諧融洽,都為中小學生上進心的孕育萌發(fā)營造情感氛圍,開啟思想碰撞的情感閥門。

②時境性。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受時間、地點、空間等環(huán)境背景條件制約。

③閃現性,即突發(fā)性。上進心理沖動易生易逝,一般是由強到弱地快速遞減消失。因此,抓好上進心理沖動的復現誘導,“留住沖動”、“延續(xù)沖動”是教育者永恒的職業(yè)課題。

④多端性。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具有多角度、多渠道、多范圍、多形式、多層次的誘發(fā)開端。

③遷移性。它具有心理順勢和心理慣性,自然沖動可以向自覺沖動(引導)遷移;無效沖動可以向有效沖動(引導)遷移;瞬時沖動可以向持續(xù)沖動(引導)遷移。

⑤感染性。同一層面的青少年學生群體的上進心理沖動氛圍具有潛移默化的感染作用。良好的學風、教風、班風,良好的家庭、社會風貌,優(yōu)美的育人環(huán)境,群體的榜樣示范,都能相互感染、相互滲透而產生“你追我趕”的“共振效應”。

以上特征既相互獨立,又相互包容;既相互區(qū)別,又相互聯(lián)系。認識、把握這些基本特征,對于提高教育工作者抓好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誘發(fā)引導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是十分必要的。

2上進心理沖動的教育價值

①凈化作用。上進心理沖動在中小學生心錄深處能夠驅逐消極情緒和頹廢思想,抵御拜金主義。封建腐朽思想,戰(zhàn)勝心靈深處的利己主義、懦夫懶漢思想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從而起到自我凈化作用。

②強化作用。上進心理沖動對青少年學生積極向上、奮發(fā)進取的心理品質起著自我鼓勵、自我肯定、自我贊賞和自我強化作用。使他們身上具備的進步思想意識和良好行為習慣得到鞏固、加強。

③催化作用。上進心理沖動可以促進中小學生不斷進行總結回顧,反省自新,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揚棄。促進中小學生不斷地深化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確定新的目標,向更加高遠的標準看齊,隨時調整、規(guī)范、約束自己的思想和行為,從而積極、主動地追求進步。

④升華作用。隨著上進心理沖動的不斷萌發(fā)、凝聚、擴展、生長,必將促使中小學生不斷地向著高遠的理想境界、堅定的意志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升華,向著追求進步、嚴格要求的思想品質和精神風貌過渡,從而逐步發(fā)展成為較為穩(wěn)定的、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誘發(fā)引導原則策略

1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誘發(fā)引導原則

①鼓勵性原則。教師對學生采取肯定、贊賞、支持的做法,使學生得到鼓勵,誘發(fā)上進沖動,促其優(yōu)良品質得到鞏固發(fā)揚。具體來講,一是對學生要一分為二,用肯定、鼓勵代替批評、懲罰;二是及時對學生的優(yōu)點哪怕是微小的進步表示認可;三是注意發(fā)現學生的“閃光點”,引導學生發(fā)現、發(fā)展、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優(yōu)勢和特長。

②針對性原則。熟悉每一個學生,了解其特長優(yōu)勢、志趣需求等,及時準確地發(fā)現、誘導上進心理沖動。③漸進性原則。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誘發(fā)引導是由量的積累(上進心理沖動)到質的變化(奮發(fā)向上的進取精神)的連續(xù)不斷的漸進過程。

④順勢性原則。把握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心理慣性,“趁熱打鐵”,順勢引導,使其向著奮發(fā)向上、不斷進步的精神風貌迅速過渡,最終形成比較穩(wěn)固的追求上進、敢于拼搏的優(yōu)良品質。

⑤情趣性原則。開展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最大限度地喚起學生的上進熱情和參與興趣。

⑤點滴性原則?!拔鹨陨菩《粸椋鹨詯盒《鵀橹?。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的誘發(fā)引導必須堅持從我做起,從一件件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此外還有超前性原則、開放性原則等。

2中小學生上進心理沖動誘發(fā)引導的策略

①立志扶志,引導中小學生選準人生的參照物。志是人之本,無志不成器。無志就等于沒有靈魂。中小學生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教育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理想,立下宏大志向,確定終身奮斗目標,是人民教師最首要的任務。一是要引導中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二是要引導他們選準人生的參照物;三是鼓勵支持他們堅定理想志向,為理想志向的實現而奮發(fā)努力;四是當他們困惑、迷茫、搖擺時給他們以力量,使其堅定理想信念,并轉化為上進心。

②育心交心,讓中小學生的心熱起來,勁鼓起來。育心即培育、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心理素質是人的各項素質的基礎,是學生健康成長、不斷進步的動力支點。交心即交流思想,開展談心活動。交心的主要方法有:拉家常法、商討迭、尋掘潛能優(yōu)勢法、推心置腹法、體諒寬慰法、心理補償法、期待鼓勵等。

③發(fā)掘潛能,讓中小學生正確認識自己,增強自信心。自信心是上進心的重要源泉。“必須培養(yǎng)中小學生具有情緒穩(wěn)定、作風踏實。自尊自強、充滿自信、勇于獨立思考、敢于質疑求新。不怕失敗挫折。有遠大理想抱負、有創(chuàng)造欲望和信念等心理品質”。幫助他們發(fā)現自身的智慧潛能,排除阻礙智力開發(fā)的心理障礙與不良習慣。

④置境激情,給中小學生表現的機會,讓他們“獲勝”。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和諧的教育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上過熱情,給他們參與、表現和獲取成功的機會,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不斷進取的精神狀態(tài)。

第7篇

技校中的學生在中學學習時期一般成績較差,且沒有較強的組織紀律性,與同齡中學生相比行為較懶散,難以面對較復雜的生活,對自己的評價較差,有嚴重的自卑心理,對與重新進入學校感到緊張無所適從,感到壓力增大,不適應專業(yè)學習,無法適應新的學校。因技校的學生大部分正處于性生理及心理成長的青春期,對性意識的懵懂使其對性知識的興趣和渴望易產生各種心理問題。在互聯(lián)網發(fā)展飛速的今天,對于性活動的網頁或者是某些不健康不正規(guī)的網站對性知識的錯誤傳播的內容會讓學生的好奇心加強,增加了其神秘感,但是對科學的性知識和性道德觀念嚴重匱乏。此時,如不能正確引導學生步入正途,其就會產生過早、同性戀、性騷擾以至于的犯罪行為。在面對就業(yè)問題時,許多學生沒有明確的目標,還有些學生對自己的評價過高或者缺乏信心,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就業(yè)問題的困擾,因不能給自己準確的定位以至失去工作機會。

二、形成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

產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包括家庭、學校、社會和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因為學生的成長離不開這些環(huán)境,所以其心理的形成與環(huán)境緊密相關。

(一)家庭因素

家庭是青少年的教育基地,家庭的情緒、文化氛圍及背景是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的重要影響因素。受教育方式的不當以及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會對學生造成直接的負面影響,進而產生心理健康問題。

(二)學校因素

好的學校是學生能夠健康學習、健康成長的有利條件,相反,不良的學校文化以及錯誤的教學方法都會使學生產生心理健康的問題。

三、應對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