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1-10 10:14:22
序論:在您撰寫呼吸慢性病管理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合并呼吸衰竭 護理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由于支氣管、肺胸廓或肺動脈血管的慢性病變導致肺動脈高壓,右心負荷加重,進而造成右心肥厚,擴大,甚至發(fā)生右心衰竭的心臟病,80%~90%的肺心病因慢性支氣管炎導致阻塞性肺氣腫所致,對患者進行全面細致的評估及臨床觀察,確定其健康問題,及時控制感染,改善心肺功能,并采取準確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控制病情和避免病情加重,降低死亡率。
1 護理診斷及臨床觀察
1.1 清理呼吸道無效,在臨床上所見的肺心病患者年齡較大,病程較長,體質虛弱,咳嗽無力,痰液多而粘稠,所以痰液排出困難,影響呼吸道通暢進而影響氣體交換,使缺氧加重。
1.2 氣體交換受損 由于患者病程長,肺組織彈性降低,殘氣量增加,肺部感染,痰液較多并粘稠,清理呼吸道無效等,可致氣體交換障礙,造成缺氧。
1.3 呼吸道感染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誘發(fā)心肺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肺心病患者大多數病程長,年齡大,機體免疫力低下,易發(fā)生感染。
1.4 體液過多,慢性肺心病是因肺動脈高壓長期得不到緩解,而導致右心衰竭所致,表現為體循環(huán)淤血,體重增加,肝大,水腫、尿少等,水腫可導致電介質紊亂。
1.5 意識障礙 慢性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由于處于缺氧狀態(tài),加之老年患者一般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腦動脈硬化,因而出現意識障礙。
2 護理措施
2.1 一般護理 加強基礎護理,注意給患者保暖,室溫一般保持在18~20℃,濕度保持在50%~70%;注意給臥床患者翻身,保持皮膚清潔,防止褥瘡發(fā)生,注意口腔護理,加強營養(yǎng),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力。
2.2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嚴密觀察患者的意識、呼吸、心率變化,如果患者呼吸困難及紫紺加重,并出現球結膜水腫、頭痛、嗜睡、精神恍惚、煩燥不安、抽搐等,甚至出現昏迷,則提示有可能出現肺型腦病,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時處理,同時注意患者出量,尤其是尿量。
2.3 保持呼吸道通暢,對痰液粘稠者可給予化痰藥,同時鼓勵患者咳嗽排痰,并協(xié)助患者更換,輕拍背部,以利于將痰液排出,對痰液粘稠不易排出者,給予霧化吸入,對意識障礙者應及時吸痰,并做好氣管切開的準備。
2.4 合理的給氧 氧療是肺心病合并呼吸衰竭時最常用的治療方法,對糾正缺氧、搶救患者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合理應用氧療才能改善患者癥狀,在氧療中選擇正確的給氧方法,持續(xù)低流量,低濃度給氧,一般氧流量為每分鐘1~2L,濃度為25%~30%;持續(xù)2周后可間斷低流量給氧,直至呼吸平穩(wěn),紫紺減輕,嚴密觀察病情,切忌高濃度、高流量給氧。
2.5 嚴格控制感染 合理使用抗生素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患者入院后,按醫(yī)囑早期足量、聯合靜脈持續(xù)應用抗生素,同時,了解所用藥物的藥理作用,準確選用抗生素,強調現配、現用,以保證發(fā)揮藥物的治療效果,要嚴格無菌操作,加強病房管理,以防交叉感染。
2.6 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失調 嚴格記錄24小時液體輸入量,特別要注意患者的不顯性失水量,把握總入量和總出量的平衡,要控制輸液速度,合理分配液體總量,并合理使用利尿劑,嚴密觀察病情,以便及時發(fā)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處理。
【關鍵詞】 護理管理;網絡健康教育;社區(qū)慢性??;社區(qū)護理
社區(qū)護理又被稱為社區(qū)衛(wèi)生護理、社區(qū)保健護理,是將公共衛(wèi)生和護理相結合的一種健康教育,其一健康為中心,以社區(qū)的人群為對象,重點在于預防疾病、延長人群生命,并控制慢性病進展[1]。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多,看病難已經成為公眾的話題,慢性病患者也正呈逐年上升趨勢[2]。如何有效地控制慢性病的發(fā)展,是社區(qū)工作的關鍵。我院在社區(qū)護理干預中,使用網絡健康教育,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社區(qū)2011年1月~2011年6月180例慢性病患者作為本次試驗的研究對象。排除有失語、認知障礙、嚴重肝腎疾病、腫瘤、嚴重心肌疾病的患者。納入對象:患者有明確診斷的慢性病,疾病從首次診斷至今在3年以上。使用隨機數字表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
對照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患者年齡在33~78歲之間,平均(41.26±4.28)歲?;颊呒膊“ǎ禾悄虿?6例,高血壓29例,冠心病20例,腦卒中11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13例。個人經濟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44例,2000元以上者46例。
實驗組患者90例,其中男性50例,女性40例,患者年齡在31~81歲之間,平均(42.78±4.58)歲。患者疾病包括:糖尿病19例,高血壓27例,冠心病23例,腦卒中7例,呼吸系統(tǒng)疾病11例。個人經濟收入:月收入2000元以下者40例,2000元以上者50例。
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疾病類型、月收入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社區(qū)護理管理。實驗組患者給予網絡社區(qū)健康教育,建立QQ群,通過QQ、郵件等方式,根據不同患者的病情,給予不同的飲食、用藥、運動等健康指導,并及時跟進患者的就診情況。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后半年的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焦慮抑郁狀態(tài)采用國際通用的焦慮自評量表和抑郁自評量表。
1.3 數據處理 將本次試驗所得數據錄入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即(x±S),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取95%可信區(qū)間,當p<0.05時,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過半年的網絡健康教育,實驗組患者的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明顯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比較
3 討論
使用社區(qū)健康教育,是對社區(qū)患者進行管理的必須方式,以往在健康教育中,我們多采用講課、宣傳冊等方法,通過實踐發(fā)現,這種方法存在有較多的弊端?;颊哂捎诠ぷ鬏^慢等,沒有時間參加小講課,而宣傳冊并不能做到個性化的健康教育,更不能及時跟進患者的病情變化。
使用網絡健康教育方法,通過對社區(qū)每位慢性病患者進行建檔,是用QQ等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并為其制定更好的健康教育方法,包括飲食、運動等方方面面。護士能夠對患者的情況隨時地了解,患者有各種疑問時,也能夠及時地與護士交流和溝通。而QQ群還能夠使社區(qū)內慢性病患者彼此交流和溝通,無形中為患者建立了新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使其能夠相互鼓勵,共同積極地,面對疾病。
通過網絡健康教育,社區(qū)內慢性病患者得到了更好的照顧和護理,其能夠得到更多的信心積極地面對疾病,并形成良好的遵醫(yī)行為,其焦慮和抑郁狀態(tài)降低,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明顯,p<0.05。進一步說明了,護理管理使用網絡健康教育能夠對社區(qū)慢性病患者給予良好的效果,值得在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關鍵詞: 中西醫(yī)結合; 慢性病; 老年人; 綜述;
Abstract: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the clinical nursing of all chronic diseases.Under the guidanc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al theory and using holistic nursing concept,nursing staff can integrate unique nursing techniqu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ith modern nursing techniques of w estern medicine and take dialectical care of patients with patients-oriented concept.The practice has achieved remarkable effects.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status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in chronic diseases among elderly patient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aiming at providing better methods for the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seases among the elderly.
Keywor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Chronic disease; The elderly; Review;
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慢性病)是指病程超過3個月的非傳染性疾病。有數據顯示8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特別是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呼吸系統(tǒng)疾病[1],且慢性病已成為我國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2]。慢性病老年人大多病情平穩(wěn),需要的是用藥依從性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堅持[3]。有研究表明,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對于促進患者康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4]。其中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的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將優(yōu)化的中醫(yī)單病種護理方案進一步規(guī)范化,使護理步驟更為清晰、明確,加強對于臨床護理行為的指導與監(jiān)督,同時突出中醫(yī)特色[5],對老年人較規(guī)范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的臨床治療和護理應用效果較好[6]。
1、 老年慢性病患者特點
1.1、 生理特點
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慢性病定義為病情持續(xù)時間長、發(fā)病緩慢的疾病[7]。中醫(yī)認為慢性病具有病程時間長、病情反復、正虛邪戀、氣機不暢等特點[8]。在老年人漫長的病程中,正邪相爭會耗傷正氣,從而出現不同程度的臟腑虧虛之證。虛則氣血、水液運行不暢,繼而可能會出現氣郁、濕郁、痰郁等癥狀,故慢性病基本病理特征表現為虛和郁[9,10]。且老年人生理健康狀況較差,需要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更注重細節(jié),稍有不慎則易出現病情加劇,增加治療難度以及減緩康復進程[11]。
1.2、 心理特點
由于老年人心理脆弱,且慢性病病程纏綿、經濟負擔較重,再有在慢性病的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需要忌口、控制飲食,生活質量下降,這都會導致老年患者產生郁悶、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損及脾腎。且在漫長的病程中,當病情加重時,患者往往會產生厭世感傷,甚至會拒絕接受治療,形成惡性循環(huán),即所謂“七情不快,始而傷氣,繼而及血,郁久成病”[9]。老年人自我照護能力有限,在疾病過程中通常需要家人子女給予更多額外的照顧,這可能會令老年患者對其自身照護能力缺乏自信、主觀能動性降低,從而過度依賴他人,形成退行性行為,影響疾病的康復。
老年慢性病管理中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的運用綜述
2、 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
臨床護理路徑是針對特定的患者群體設定的護理圖式或日程計劃表,以時間為橫軸,以各種護理手段為縱軸,對何時該做哪項護理、病情達到何種程度、何時可出院等進行詳細說明與記錄,在患者因病情變化影響預后時,護理人員需采取必要干預措施,并在臨床護理路徑表上做好記錄與標注的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模式[12]。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結合中醫(yī)“治未病”、整體觀等預防保健方面的知識,使護理計劃更具指向性,依照證候的差異性分別給予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措施,不僅將傳統(tǒng)護理模式由被動轉為主動,還有利于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的自覺性和工作效率,實現護理工作的連續(xù)性、準確性和高效性,符合我國當前醫(yī)療形勢以及“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患者為最大獲益者,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當前我國慢性病高死亡率的嚴峻形勢[13,14,15]。臨床應用中其內容一般包括四步:成立專業(yè)小組;制定路徑、形成最佳護理方案;實施;監(jiān)測、評價以及改進。
3 、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慢性病管理中的應用現狀
3.1、 對治療依從性的影響
2016年有研究報告指出,我國居民具備健康素養(yǎng)的總體水平為6.84%,其中慢性病預防素養(yǎng)最低,僅為4.66%[16]。而且部分病程長的老年慢性病患者會依據自身“經驗”任意加減藥量,依從性差。由于老年患者的受教育水平以及認知水平較低,一般短時間的健康教育很難讓其徹底認識到依從性差對自身健康的危害。而現有研究證明,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中系統(tǒng)化的健康宣教、康復流程講解、服藥注意事項及膳食指導等有序的護理過程,不同于在常規(guī)護理中將所有知識和注意事項在短時間內一齊授于患者,耐心、細致、有序的講解有助于減少老年患者對疾病的恐懼、焦慮心理,加強了患者自我管控能力,提高治療依從性[17]。
3.2、 對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的影響
WHO統(tǒng)計發(fā)現,在中國醫(yī)療費用預計中,慢性病的防治費用將占據80%,其帶來的社會負擔及經濟負擔遠遠超過傳染病和其他傷害[18]。而且我國正處在老齡化高速發(fā)展階段,長期帶病生存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給家庭和社會帶來的經濟壓力更是不言而喻。研究發(fā)現,在臨床工作中按照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有條不紊地實施各項操作,保證各項治療和健康教育的連續(xù)性和及時性,能夠有效降低醫(yī)療護理活動中的隨機性、盲從性,從而能夠防止不必要的消耗[19]。可有效地提高消渴目病[20]、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21]、腦卒中[22]等患者治療的有效率,進而降低住院時間及費用,還可提高醫(yī)院住院床位的周轉率[23],較好地體現了衛(wèi)生資源的合理利用,與我國醫(yī)療衛(wèi)生改革的總體目標相符合[24]。
3.3、 對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影響
老年患者自護能力較差,病情易發(fā)生變化,而緊湊、有序的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使護理人員能盡早發(fā)現病情變化,盡快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5]。例如,研究發(fā)現帕金森患者常并發(fā)抑郁、便秘、睡眠障礙、損傷等并發(fā)癥,運用臨床護理路徑,把健康教育知識貫穿于整個過程,連續(xù)反復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學會主動預防并發(fā)癥,從而避免或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26]。還有研究表明,中西醫(yī)護理對策在心血管病患的壓瘡預防中起到了很好的護理預防效果,在降低壓瘡發(fā)生率和提高病患護理滿意度上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27]。
3.4、 對知識掌握率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對老年人患病率較高的糖尿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高血壓等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組的知識掌握率及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傳統(tǒng)護理組[5,28,29]。再者,就慢性病的健康教育而言,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可使中醫(yī)辨證施護與西醫(yī)護理程序相結合,使健康教育的方法更為科學,使患者及家屬知道在治療的過程中需做哪些檢查與治療,了解如何正確調節(jié)膳食結構以及如何進行情志疏導,提高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避免了科室因年輕護理人員多、業(yè)務水平低、經驗不足所造成的低效性宣教[30]。從而達到在向患者科普疾病知識的同時,還可增強患者對護士的理解和信任,提高其護理滿意度的效果,利于老年患者在出院后進行有效的自我管理。
3.5、 對護理人員的影響
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其內容包含參考標準和結果判斷指標,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由于護士個人能力的不同造成的護理缺陷[25]。路徑中注明每天應該實施的內容和患者需達到的目標[19],確保了各項護理工作按計劃分次少量進行[31]。而且每完成一項內容,都需在路徑表單上打勾確認記錄,成功避免了因交班等情況帶來的漏項缺項,也避免了非必要項目的實施[19]。這可增加護士職業(yè)責任感、提高工作效率,從而節(jié)約人力資源,符合當前我國護士短缺的現狀。護士在該路徑中扮演著制定者、實施者、評價者等多種角色,護理工作由被動變主動,督促護士不斷學習中醫(yī)護理技術和知識,利于護士的個人成長。再有,對管理者而言,護士長需要依據路徑表的內容督促、檢查每天的護理實施情況,且需對路徑進行評價和改進,利于提高護理領導管理質量。
4、 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臨床應用的影響因素
4.1、 社會認同不足
根據對我國14個省份進行的調查,在認知度上,63.18%的慢性病患者確診后愿意選擇在中醫(yī)醫(yī)院進行治療,對中醫(yī)相對較為認可;在疾病不同階段,31.62%的患者在疾病加重時選擇應用中醫(yī)藥來治療,35.24%的患者在確診后立即應用中醫(yī)進行治療[20]??傮w上,大部分患者對于應用中醫(yī)防控慢性病較為認可,但整體滿意度較低[14]。患者不僅會對中醫(yī)護理技術本身的療效存在疑慮,還會對護士執(zhí)行中醫(yī)護理操作技術是否可靠存在質疑,這可能是因為臨床上較少選用中醫(yī)護理技術操作對患者進行治療、護理,中醫(yī)護理技術操作應用率較低造成的。因此,需要通過對全社會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讓大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和認同中醫(yī)中藥,消除患者對中醫(yī)護理技術操作的不信任感[32]。
4.2 、臨床護士中醫(yī)知識水平有限
有研究顯示,護理人員中醫(yī)底蘊欠缺成為制約中醫(yī)護理服務水平的瓶頸[33],護士對常見證候要點、特色技術的培訓需求仍較高[32]。追其原因主要是因為目前臨床上的護士大都是西醫(yī)院校畢業(yè),中醫(yī)院校的護士所占比例仍舊較小。即使是中醫(yī)院校畢業(yè)的護士,培養(yǎng)過程也存在培養(yǎng)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培養(yǎng)內容西化等現象,導致畢業(yè)生的中醫(yī)理論基礎薄弱,臨證能力缺乏,整體知識構架未能顯現中醫(yī)特色,中醫(yī)思維方式難以建立等諸多問題[32]。中醫(yī)和西醫(yī)不同,中醫(yī)的理論知識在中醫(yī)的傳播和使用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即使在醫(yī)院中會接受短期培訓,但這對中醫(yī)來說還遠遠不夠,因此,需要高校和醫(yī)院共同努力,培養(yǎng)一批理論扎實、技術嫻熟的臨床護理人才[31],促進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的發(fā)展。
4.3 、中醫(yī)飲食調護未能落實到位
中醫(yī)講究“藥食同源”,許多食物具有治病、補體的作用,若飲食調護得當,可以提高藥物療效,縮短療程,反之可以加重病情[34]。再者,諸如糖尿病、高血壓、哮喘等老年人,都需要注意飲食禁忌以及提供結構合理的飲食。然而大部分醫(yī)院的營養(yǎng)食堂目前尚不能提供特色的中醫(yī)辨證膳食,具有中醫(yī)特色的飲食調護僅局限于健康指導層面,無法真正實施。護士雖對患者進行了相應的飲食調護指導,但患者能否按健康指導內容進行日常的膳食,其依從性是護士無法控制的,所以飲食調護也只能僅限于健康指導這一層面。
4.4 、醫(yī)護協(xié)作的一致性有待提高
雖然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強調的是護理工作,但檢查類、醫(yī)囑類等項目的順利進行同樣離不開醫(yī)療小組、醫(yī)技部門等相關專業(yè)的支持。在制定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前,首先需要研究醫(yī)生版的中醫(yī)臨床路徑,同時還要對診療、檢查、用藥等醫(yī)囑類項目進行篩選和規(guī)范,并把初步擬定好的臨床護理路徑(護理版和患者版)交由醫(yī)生評閱,避免由于醫(yī)護之間的工作不夠統(tǒng)一、不能很好的配合而使得患者誤會,從而出現很多不必要的困擾[19]。而有研究顯示,93.8%的護士認為醫(yī)生很少開出中醫(yī)護理技術的醫(yī)囑是影響中醫(yī)護理技術開展最主要的原因[35],但護士實施中醫(yī)護理技術必須遵照醫(yī)囑[34]。因此提高臨床醫(yī)生對中醫(yī)護理技術的重視,提高醫(yī)護協(xié)作的一致性才更有利于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臨床上的開展。
5 、小結
《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guī)劃(2017—2025)》強調應加強現代醫(yī)學與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之間的交流,同時以醫(yī)養(yǎng)結合、中醫(yī)養(yǎng)生保健為措施降低老年群體慢性病發(fā)病率與死亡率,實現將中醫(yī)藥理論技術應用到我國的基本疾病控制體系中[16]。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正是融入了簡便、易行、價廉、有效[36]的中醫(yī)情志護理、飲食調護、耳穴壓豆等多種傳統(tǒng)特色療法,中西并重,對老年慢性病患者進行辨證施護[37]。不僅規(guī)范了臨床護理流程,保證整個護理流程有條不紊地進行[14],還可通過同病異護、異病同護,達到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依從性、減少住院費用、減少并發(fā)癥等目的,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該護理路徑還在初步發(fā)展階段[38],仍存在著專業(yè)護理人員缺乏、醫(yī)護協(xié)調不一致等諸多問題。這需要學校、醫(yī)院以及社會的共同努力,從而構建適合我國的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以減輕家庭及社會負擔,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蔣夢雅.亞太地區(qū)老年人慢性病基本藥物價格和可及性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17.
[2]何愛萍,黃玉蓉.“治未病”理論與慢性病的中醫(yī)護理[J].中醫(yī)藥導報,2012,18(3):99-100.
[3]于紅.應用知信行模式在養(yǎng)老院合并慢性病老人中開展健康教育[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29):291-292.
[4]康艷.臨床路徑在AECOPD患者護理的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3,18(6):1163-1164.
[5]傅賢芳,李麗,曹雪.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AECOPD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4,23(9):1769-1772.
[6]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1):59.
[7]杜娟.“以病人為中心”作為慢性病防治的理念與重要策略[A]//大連醫(yī)科大學、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社.醫(yī)學與人文高峰論壇暨《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第四屆編委會第一次會議論文匯編[C].大連醫(yī)科大學、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社:中國自然辯證法學會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社,2016:4.
[8]邱銀蓮.慢性病的中醫(yī)護理體會[J].湖南中醫(yī)雜志,1999,15(1):55,62.
[9]潘曉,黃惠橋.中醫(yī)護理在慢性病中的應用現狀[J].海南醫(yī)學,2018,29(18):2595-2597.
[10]唐付才.中醫(yī)內科慢性病證治特點初探[J].安徽中醫(yī)臨床雜志,2003,15(2):159-160.
[11] 云華.淺談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中醫(yī)護理及心理特點[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30):167.
[12] Diabetes pathway slashes length of stay by 26%[J]. Hosp Case Manag,1999,7(1):8-13.
[13]李玉萍.臨床護理路徑在腰椎椎管狹窄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2,9(18):2387-2388.
[14]李和偉,王啟帆,付宇.中醫(yī)防控慢性病的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8,25(10):1-3.
[15]胡其秀,馬常蘭.臨床護理路徑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河南醫(yī)學研究,2015,24(11):156-158.
[16] 莊一強.預防和控制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建立以人為本的一體化醫(yī)療[A]//大連醫(yī)科大學、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社。醫(yī)學與人文高峰論壇暨《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第四屆編委會第一次會議論文匯編[C].大連醫(yī)科大學、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社:中國自然辯證法學會醫(yī)學與哲學雜志社,2016:4.
[17]王雅慧,李桂香,李佩佩,等.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冠脈支架植入術后康復的應用[J].中國療養(yǎng)醫(yī)學,2017,26(11):1159-1161.
[18]單大圣.中國慢性病防治形勢及管理體制改革建議[J].中國農村衛(wèi)生事業(yè)管理,2015,35(3):273-277.
[19]席凡捷.消渴目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的構建與應用研究[D].成都:成都中醫(yī)藥大學,2016.
[20]蔡秋杰,張娟,黨海霞,等.中醫(yī)藥防治慢性病服務現狀分析及對策[J].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5,22(2):4-7.
[21]梅花,張雅麗.中醫(yī)醫(yī)院臨床護士對中醫(yī)護理方案的認知與需求調查[J].護理研究,2015,29(2):231-232.
[22]張勇勤.論新形勢下中醫(yī)護理人才的培養(yǎng)策略[J].護理研究,2013,27(7A):2012-2013.
[23]朱歲松,董超雄,金洪長,等.減少一天住院日對醫(yī)院經營效果的影響分析[J].中國病案,2015(2):78.
[24]李莉莉.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過敏性紫癜患兒中的應用與效果評價[J].西部中醫(yī)藥,2016,29(1):125-128.
[25]杜娟.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老年股骨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研究[J].環(huán)球中醫(yī)藥,2015,8(S1):199.
[26]鄧紅星,鄧紅春,鄧月義.中西醫(yī)結合臨床護理路徑在帕金森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5,29(14):1768-1769.
[27]韓莉.初探中西醫(yī)護理對策在預防心血管患者壓瘡中的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8,6(31):146.
[28]程艷,潘園,梅海云.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患者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5,19(20):30-33.
[29]丁勁,李向麗,宋宗惠,等.臨床護理路徑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高血壓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J].中西醫(y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17,5(28):144.
[30]武紅,杜婧.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評價[J].中醫(yī)臨床研究,2014,6(17):131-133.
[31]蔣菊芳,費靜霞,姚敏紅,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精神分裂癥患者標準化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1(10):970-973.
[32]周霄云,崔屹,張雅麗.護士實施中醫(yī)護理技術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5,30(9):37-40.
[33]柏亞妹,宋玉磊,王秋琴,等.住院病人對中醫(yī)護理認知及需求調查[J].護理研究,2013,27(35):3996-3999.
[34] 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護理常規(guī)技術操作規(guī)程[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6:76-204.
[35]張廣清,林美珍,鄧麗麗,等.廣東省中醫(yī)護理技術臨床應用現狀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3,13(12):81-83.
[36]楊平,莫惠彬,林曉華.中西醫(yī)臨床護理路徑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5,34(8):172-173.
【關鍵詞】
慢性呼吸衰竭;肺性腦?。蛔o理觀察
作者單位:471800河南省新安縣人民醫(yī)院
肺性腦病是常見的多發(fā)病,主要疾患者群為老年人。肺性腦病作為肺性病的并發(fā)癥,慢性呼吸衰竭并肺性腦病時,患者呼吸功能出現嚴重的障礙,引起高碳酸血癥和低氧血癥,導致機體缺氧,患者出現呼吸困難,肺性腦病、紫紺、和上消化道出血等急癥,嚴重時出現休克現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為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康復率,河南省新安縣人民醫(yī)院對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79例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患者實行全面的護理干預,效果顯著,具體結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本院自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158例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患者進行研究,男67例,女91例,患者年齡41~67歲,平均年齡566歲?;颊咧饕呐R床癥狀伴隨意識障礙、咳痰、混合性呼吸困難和面色潮紅等。通過心電圖和X線檢查,確診為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兩組患者年齡、性別和病情方面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進行比較。
12方法
對參考組患者進行常規(guī)的抗感染治療,采用糾正水電解質失衡和平喘等治療方式,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給予氣管插管,對患者的血氧飽和度、血壓、心率和呼吸等基本生命特征進行監(jiān)測,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供氧。護理組在此基礎上同時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護理干預,對患者進行必要的心理干預和行為干預。
13判定標準
效果顯著:患者意識清醒,呼吸困難情況基本消失。有效:患者出現間接性意識混亂和瞌睡現象,患者呼吸情況明顯改善,偶爾需要借助呼吸機。無效:患者意識模糊或者無意識,呼吸困難需要長時間借助呼吸機進行呼吸。
14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臨床資料均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術后兩個月對患者進行觀察和評估,護理組患者康復情況明顯優(yōu)于參考組,兩組數據差異顯著,P
3討論
31一般護理
醫(yī)院為患者提供干凈舒適的病房,保證病房的安靜和整潔,病房保持通風透氣,在病房及其走廊內嚴禁吸煙,避免對患者呼吸道的刺激,醫(yī)護人員幫助患者采取正確的,避免患者由于誤吸或者痰液、嘔吐物堵塞呼吸道,造成窒息。對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進行24 h監(jiān)測,對患者突然出現的煩躁、面色潮紅、呼吸困難和肌肉抽搐等現象要及時的進行急救處理并立即通知主治醫(yī)生,及時的對患者進行搶救,協(xié)助醫(yī)生對患者進行血尿、血氣常規(guī)分析檢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伴隨著呼吸功能障礙,患者可能出現咳痰等癥狀,導致二氧化碳潴留或者缺氧狀況,醫(yī)護人員要引導患者進行正確的咳痰和呼吸方式,保持患者呼吸功能的提高,保證呼吸通腸。鼓勵患者進行深呼吸,每間隔2 h幫助患者翻身,用手輕拍患者背部,幫助患者咳痰。對于病情嚴重的患者要輔助吸痰器幫助排痰,在進行吸痰時護理人員要動作輕柔,緩慢抽吸,減少對患者呼吸道的損傷和刺激,每次患者吸痰時間控制在15 s之內,避免長時間抽吸為患者帶來的缺氧狀態(tài),出現心律失常等癥狀。護理人員要對患者的痰液顏色、氣味和咳痰量進行觀察。在幫助意識喪失的患者進行翻身時,要提前對患者口腔內和咽喉的分泌物進行抽吸,避免造成患者呼吸道堵塞出現窒息現象。
32心理護理
慢性呼吸衰竭并發(fā)肺性腦病病情反復,呼吸困難為患者帶來嚴重的生理痛苦,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易出現疑慮和煩躁的消極心理,喪失治療的意念,對治療采取不配合態(tài)度。對此,護理人員要及時的與患者溝通交流,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同情患者,對患者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疏導患者的心理問題。醫(yī)護人員要幫助患者樹立治好疾病的信心,可以用成功治療案例用來刺激患者。同時醫(yī)護人員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獲得患者家屬的配合,共同關心患者,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護理人員動作和聲音要輕柔,與患者進行親切的交流,對于情緒不穩(wěn)定的患者,醫(yī)護人員要保證足夠的耐心,牢記自己的職責,安撫患者,避免患者由于過度激動出現的休克和窒息等緊急意外狀況。
33飲食護理和給氧護理
患者均伴隨著不同的呼吸功能損傷,因此,醫(yī)院要保證患者充足的給氧,低流量的給氧,保證患者的順利呼吸,1~2 L/min,氧氣含量保持在30%,對于病情嚴重,呼吸出現嚴重衰竭的患者要加大給氧力度。通過合理的給氧增加患者肺泡內的氧分壓,減少缺氧狀況。同時對患者必要的飲食護理很重要,呼吸道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食欲下降,長期的治療下,患者需要保持充足的體力,醫(yī)院要為患者提供高營養(yǎng)、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保證患者的營養(yǎng)供給。同時患者情況允許下可以適當進食水果,提高免疫力。
參考文獻
[1]夏建輝 肺心病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護理體會.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08, 5(21):1947.
[關鍵詞] 呼吸衰竭;護理
1 定義
呼吸衰竭是由各種原因導致嚴重呼吸功能障礙引起動脈血氧分壓降低,伴或不伴有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增高而出現一系列病理生理穩(wěn)亂的臨床綜合征。它是一種功能障礙狀態(tài)而不是一種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種疾病的并發(fā)癥。
2 病因
參與呼吸運動的任一環(huán)節(jié),包括呼吸道,肺組織,中樞神經,運動神經,肌肉,胸廓的病變,都會導致呼吸衰竭。
2.1呼吸道阻塞性病變:支氣管炎癥痙攣,上呼吸督導腫瘤,異物,舌根后墜(昏迷患者)等阻塞氣道,引起通氣不足氣體分布不均導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發(fā)生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2.2肺組織病變:肺炎、重癥肺結核、肺氣腫彌漫性肺纖維化、肺水腫、肺不張,有效彌散面積減少,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引起缺氧或缺氧合并二氧化碳潴留。
2.3肺血管病變:肺血管栓塞,肺梗死,肺毛細血管管瘤,使部分靜脈血流入肺靜脈,發(fā)生缺氧。
2.4胸廓胸膜病變:胸廓外傷,畸形,手術創(chuàng)傷,大量氣胸或胸腔積液等,因胸廓活動和肺擴張受影響,導致通氣減少及吸入氣體不均,影響換氣功能。
2.5神經肌肉疾?。耗X血管病變。腦炎,腦外傷,電擊,藥物中毒直接或間接抑制呼吸中樞;脊髓灰質炎以及多發(fā)性神經炎所致的肌肉神經接頭阻滯影響傳導功能;重癥肌無力損害呼吸動力引起通氣不足。
3 臨床表現
3.1呼吸困難:發(fā)憋,呼吸費力,喘氣常為主要主訴,表現在頻率、節(jié)律和幅度的改變。如中樞性呼衰呈潮式,間歇抽泣樣呼吸;慢阻肺是由慢而較深的呼吸轉為淺快呼吸,呈點頭或提肩呼吸;中樞神經藥物中毒表現為呼吸勻緩,昏睡;嚴重肺心病并發(fā)呼衰二氧化碳麻醉時,則出現淺慢呼吸。
3.2紫紺:是缺氧氣的典型癥狀,當動脈血氧飽和度低于85%時,可在血流量較大的口村指甲出現紫紺,紅細胞增多,紫紺更明顯,貧血者紫紺不明顯或不出現,嚴重休克末梢循環(huán)差的患者,即使動脈血氧飽和度正常也可出現紫紺。
3.3精神、神經癥狀:慢性缺氧多有智力或定向功能障礙,二氧化碳潴留出現中樞抑制之前的興奮癥狀,如失眠,煩躁,但此時切忌用鎮(zhèn)靜或安眠藥,以免加重二氧化碳潴留,發(fā)生肺性腦病,表現為神智淡漠,肌肉震顫,間歇抽搐昏睡,甚至昏迷等。嚴重二氧化碳潴留出現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等。
3.4心血管系統(tǒng)癥狀:早期血壓升高,脈壓增大,心動過速,長期缺氧導致肺動脈高壓。嚴重缺氧,酸中毒時,可出現心力衰竭,血壓下降,嚴重心律失常甚至心臟停搏。
4 治療
氧療,機械通氣,維持適當的液體平衡,積極治療基礎疾病。
5 護理
5.1病情觀察
5.1.1生命體征:尤其是呼吸頻率的觀察,如呼吸頻率大于25次每分,常提示呼吸功能不全,有可能是呼吸窘迫綜合癥先兆期的表現,觀察意識狀況、發(fā)紺、皮膚的溫濕度、皮膚粘膜的完整性、出血傾向,球結膜有無充血水腫,兩側呼吸運動的對稱性等。
5.1.2準確記錄出入量,必要時監(jiān)測每小時尿量。
5.1.3血氣分析:血氣分析是判斷病情,指導治療的重要指標。
5.2護理措施
5.2.1一般護理:①病室需要安靜,陽光充足,空氣新鮮:
②給予高熱量,高蛋白多維生素,易消化的飲食,少量多餐,密切觀察呼衰程度及血壓、脈搏,尿量和神志。
③遵醫(yī)囑給予合理氧療。
④嚴格限制探視,防止交叉感染。
⑤根據病情,選擇不同,一般半臥位,昏迷者要平臥,頭偏向一側。
5.2.2合理用氧
①對單純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高濃度吸氧有良效,而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給氧的同時需設法加強通氣,促進二氧化碳排除,如保持呼吸道通暢,解痙平喘等,同時在氣道通暢的基礎上,使用呼吸興奮劑,可以改善通氣,嚴重呼衰藥物治療24至48小時無效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進行人工通氣。
②在吸氧治療中,要認真觀察病情變化,如呼吸困難是否改善,心率脈搏是否減慢,神志是否清醒,若上述癥狀改善,表示缺氧得到矯正,反之加重。
③保持呼吸通暢:呼吸道堵塞可引起通氣功能障礙,造成換氣功能障礙,導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及時清理分泌物,保持呼吸通暢是護理呼衰患者的住要措施。
5.2.3藥物治療的護理:
①抗菌藥物要按處方的濃度在規(guī)定時間內滴入,使用過程中注意藥物不良反應。
②使用呼吸興奮劑時要保持呼吸道通暢,滴速不宜過快,用藥后注意患者神志和呼吸的變化,如頭痛,惡心,上腹部不適等不良反應時要減慢速度并報告醫(yī)師。
③糾正低血鉀時要嚴格按處方用要,并了解補鉀后血鉀等的變化。
6 健康指導
①指導病人縮唇呼吸,改善通氣;
②預防呼吸道感染,根據季節(jié)更換衣服;
③戒煙,減少對呼吸道黏膜的刺激;
④堅持適當的室外活動,增強自身免疫力。
參考文獻:
[中圖分類號] R473.5[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5-0515(2010)-11-185-01
所謂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指氣流受阻、氣道阻塞呈漸進性進展、部分患者可存在可逆性及伴有氣道高反應性的慢性支氣管炎和(或)肺氣腫,臨床上常常以反復咳嗽、咳痰以及氣促和呼吸困難等為主要臨床癥狀[1]。查閱大量文獻資料表明我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病率為8%~10%、500~1100萬/年患者因其致殘[2]。雖然對該病研究較為深入,但是目前尚無特效的治療措施,加上該病病程時間長、病情復雜等,因而嚴重干擾了患者生活質量,然而我們發(fā)現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療期間護理方案至關重要,因為合理的護理措施可以延緩該病的進展、增強其治療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所以我們現對其護理措施觀察與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于2009年8月~2010年8月在本院選取符合入選條件的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患者,臨床檢查結果顯示所有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呼吸困難、痰多以及痰阻等情況。另外病歷資料還顯示58例患者男42例、女16例,平均年齡(71.2±6.0)歲,同時存在慢性支氣管炎41例、肺氣腫17例,而具有吸煙史的為52例。并且對存在以下情況者予以剔除:①長期臥床者,②因語言障礙和智能障礙而影響交流溝通者,③嚴重心肺功能衰竭者。同時58例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護理措施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采取個性化護理措施,主要含有:一般護理(諸如與休息護理、生活護理以及皮膚護理等)、心理護理、氧療護理、霧化與排痰護理、呼吸功能康復護理等多種護理措施。
1.3研究方法對58例患者病歷資料進行回顧性觀察與分析,同時參考試驗設計要求,設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觀察與分析套表》,其內容包括患者姓名、年齡、基礎疾病、護理措施、護理效果等,對以上內容由專業(yè)人員分別在護理前后進行詳細記錄,同時對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梳理與分析。
1.4 護理效果評估標準根據《護理學基礎》[4]將其護理效果分為:臨床控制、顯效、有效以及無效,以上護理效果評定均按照尼莫地平法計算,即:[(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1.5 統(tǒng)計學處理方法本次研究所得數據均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
2 結果
2.1 護理效果統(tǒng)計結果見表1所示。
表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氣分析結果
:p = 0.048 < 0.05,提示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實施的護理有效。
3 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為支氣管-肺組織出現病理變化而導致肺功能損傷而影響患者生活質量下降的一種疾病,具有病情重、病程時間長以及易反復的特點,單純治療難以阻擋疾病的進展,所以我們認為結合有效及全面的護理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價值。
鑒于此種原因,我們本次研究采取了有效及全面的護理,從表1中不難發(fā)現給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有效護理后總有效率高達91.38%,且表2中的客觀指標也印證了該結論,究其原因我們分析如下:⑴一般護理,①護理,我們主張半臥位,但應以舒適為主(此時需注意防止患者頭部下垂、屈曲、扭曲),這樣便達到緩解心臟負擔、改善通氣血流比例的目的,因此對胸悶、心慌及喘息等癥狀的改善起到了促進作用;②生活護理,如飲食指導方面,鑒于此類患者呼吸時所消耗的能量為正常者的8~10倍,所以我們主張在飲食方面應以高熱量、高蛋白、高維生素為主(糖類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質占15%~20%),另外還要堅持少量多餐、避免過飽以及諸如豆類等產氣性食物,而進食時則堅持坐位與細嚼慢咽的原則(可避免嗆咳等)。⑵心理護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者多為高齡患者,再加上該病病程長、易反復等原因,往往導致患者生活質量較為低下,所以此類患者極易出現悲觀、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障礙,因此我們針對此種情況,首先建立互信的橋梁,其次堅持多教育、多巡視、多溝通、多交流、多幫助以及多講解的原則,從而減輕患者心理負擔、重建其生活信心,幫助他們渡過精神上的難關,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治療及護理。⑶氧療護理,我們多給予患者鼻導管或鼻塞法進行吸氧,氧氣流量保持在1~2L/min、濃度穩(wěn)定在24%~28%、濕化瓶溫度維持在50°C~60°C;同時患者在吸氧期間應注意觀察動脈血氣指標以及定期復查肺功能。⑷有效排痰及霧化吸入護理,首先鼓勵患者應主動咳嗽,即對于痰液較易咳出者囑咐其進行深吸氣后保持張口態(tài)、再將痰液淺咳至咽部后快速咳出,而對于痰液不易咳出以及年老體弱者則利用生理鹽水10ml、慶大霉素8萬單位(可根據具體情況而加用魚腥草注射液等)進行霧化吸入達到稀釋痰液而便于排痰;其次對于咳痰無力者則需行吸痰處理,但在操作期間注意保護患者口腔和呼吸道黏膜。⑸呼吸功能的康復護理指導,對于此類患者我們指導他們如何進行諸如腹式呼吸肌訓練以及縮唇呼氣等,同時在訓練期間遵循循序漸進增加運動量以及患者能夠耐受的原則而逐步達到增強呼吸肌肌力以及耐力的目的。
總而言之,我們認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治療期間實施有效的護理措施對改善患者心肺功能以及提高治療效果具有不可估量的臨床價值及意義。
參考文獻
[1] 張珍祥,張惠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定義及治療.實用醫(yī)學進修雜志,2009,37(3):129.
關鍵詞:無創(chuàng)呼吸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癥呼吸衰竭;護理
慢性阻塞性肺疾?。–OPD)是一種臨床上常見的高致殘率和高病死率的慢性疾病,可由慢性支氣管炎和肺氣腫發(fā)展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1]。其臨床癥狀表現為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難以及胸悶喘息等。重癥呼吸衰竭作為COPD的并發(fā)癥之一,嚴重危害人類的身心健康。目前臨床上常采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方法,在改善患者肺功能的同時,加之全面、細致的護理干預,有效緩解患者臨床癥狀,減少或防止術后不良反應,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 量[2]。我院對40例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采取了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和綜合護理干預,取得了滿意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COPD診治指南中的診斷標準。其中男性17例,女性23例;病程2~26年,平均(8.76±2.45)年;年齡18~68歲,平均年齡為(42.53±2.36)歲。
1.2方法 先給予患者常規(guī)的止咳化痰等治療,再使用美國偉康公司生產的BiPAP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①上機前,醫(yī)護人員向病患講解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使用方法和必要性時要耐心細致,針對一些對治療方法存在疑慮的患者,可向其解釋無創(chuàng)呼吸機的優(yōu)勢和成功病例,解除患者的顧慮。②操作前嚴格檢查呼吸機是否正常運轉,電源有無問題,避免治療過程中出現各種傷害患者的意外情況。令患者取臥位,系好頭帶和固定面罩,連接管路;調整呼吸機參數,治療中觀察患者有無異常,根據患者適應情況對參數進行微調;調節(jié)氧氣流量,連接呼吸機,指導患者正確呼吸,盡可能保持通氣時長。③保持病房內安靜,禁煙,保持合理的溫度和濕度。患者出現情緒躁動或緊張時,醫(yī)護人員要耐心開導,幫助其緩解焦躁和不安,使其充分配合治療。治療中要時刻關注患者的舒適度,如感不適要調節(jié)頭帶和面罩,避免損傷面部皮膚,同時防止漏氣。④保持患者呼吸道通暢,對痰多、痰液阻塞或咳痰劇烈的患者,醫(yī)護人員可先將呼吸機停止,拍背協(xié)助其排痰。⑤囑咐患者多飲水,避免呼吸機長期使用造成的口干咽痛。⑥治療后,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飲食習慣制定營養(yǎng)均衡的食譜。食譜中盡量選擇一些富含維生素、高蛋白和高熱量、易消化的食物。對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心率作出記錄,觀察患者有無不良反應,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
1.3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并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2結果
經過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和綜合護理干預后,患者臨床癥狀均有改善,呼吸頻率和心率比治療前明顯降低,且P
3討論
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由于長期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下,對疾病抱有一種恐懼的心理,以致對生活喪失了信心,有些患者甚至對治療產生排斥和抵觸的心理[4]。雖然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癥狀,是臨床上應用最廣泛的治療方式之一,但是由于部分患者的不積極配合,無創(chuàng)呼吸機也難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這就需要加強治療期間的護理干預。
綜合護理不僅針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還從生理和生活方面上給予患者護理干預。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幫助患者樹立起與病魔對抗的信心,端正其生活態(tài)度;生理上綜合護理干預能夠調節(jié)患者的呼吸頻率和心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減少或避免了呼吸機引起的不良反應,有利于患者的恢復;生活上醫(yī)護人員給予患者關懷,為患者制定健康飲食,督促其加強身體鍛煉,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5]。
綜上所述,在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用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的基礎上加入綜合護理干預,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治療的成功率,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且提升了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預后效果良好,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喬紅艷.無創(chuàng)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呼吸衰竭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4,29(10):947-948.
[2]史冬梅.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后護理要點及分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04):767-769.
[3]廖秀君,李非洲,孫春輝.COPD合并重癥呼吸衰竭患者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后護理要點及分析[J].哈爾濱醫(yī)藥,2013,33(06):444-445.
[4]劉曉燕,馮國和,吳立燕,等.無創(chuàng)正壓通氣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癥Ⅱ型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