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老齡化的好處范文

時間:2023-10-11 10:10:48

序論:在您撰寫老齡化的好處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第1篇

改革開放以來,為年輕人和下崗人員創(chuàng)造足夠的就業(yè)機會,一直是中國政府的工作重點。不過,中國正在走入一個新階段:新增就業(yè)人口的增長高峰正在過去,老齡化社會已開始加速到來。

勞力開始短缺

在經濟蓬勃發(fā)展,農產品價格不斷回升以及國家降低農業(yè)稅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農民工的供應狀況達到了改革開放以來最緊缺的程度。在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區(qū)的工廠,特別是那些需要工人長時間勞動而工資水平又最低的裝配廠,在招募農民工方面卻遇到了困難。

這令許多認為中國的勞動力資源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觀察人士頗感意外,因為中國的勞動和就業(yè)保障部目前仍在報告說,中國存在全國性的勞動力供應過剩問題。然而,假定中國經濟今后仍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增長,那么從目前的人口趨勢看,中國低技能初級產業(yè)工人的供應量從現在起將開始減少。未來15年中每年因滿15歲而成為就業(yè)人口一員的人數會穩(wěn)定減少,因此今后新進入勞動力市場的人將有更多提高工資的機會。而對那些失業(yè)的中年以上人員而言,他們重新就業(yè)的機會也將加大。

今后,城市和工廠間對不斷減少的年輕民工的競爭有可能會改善對民工權利的保護。

老齡化的挑戰(zhàn)

迄今為止,中國經濟一直得益于該國相對年輕的人口結構。但由于出生率的下降和平均壽命的增加,中國社會正在迅速老齡化。到21世紀中葉,年齡中值預計就會達到45歲,同發(fā)達國家(北美、日本、歐洲和澳大利亞/新西蘭)接近。 更引人注目的是,在發(fā)達國家,年齡中值從29歲增加到45歲用了100年的時間(1950年至2050年),而預計中國只會用大約一半的時間。

這種轉變速度即使對富裕國家的政府而言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F收現付的退休金體系在OECD的最大幾個成員國也已難以為繼。而中國的情況或許更糟。中國可能將是第一個在實現富裕前就進入老齡化社會的發(fā)展中國家,這將使數百萬的老年人處于貧困狀態(tài)。

衡量老齡社會的一個常規(guī)指針是老年人撫養(yǎng)比率,即65歲以上的人口與15至64歲人口的比率。但鑒于目前的退休年齡政策,這一比率的算法并不適用于中國。按照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的預期,老年人口2030年時將從2001年的1.33億人增加到3.55億人,在2050年更是將達到4.5億人。龐大的數字要求立即采取措施,改善中國落后的福利體系。目前的計劃生育政策可能也需要放寬,以提高人口增長率。

第2篇

這些優(yōu)勢歸納來看,包括如下幾條:首先,中國有了20多年改革開放的經驗和制度創(chuàng)新的氛圍,市場機制的作用也大大加強,這為我們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另外,在人口老齡化的同時,中國人的平均健康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現在60歲左右老年人的健康水平甚至比25年前50歲出頭的中年人的健康水平還高,所以說.老齡化問題本身光用年齡宋度量是把問題給夸大了。

那么,如何用制度創(chuàng)新和市場機制來戰(zhàn)略性地解決老齡化問題呢?

首先,恐怕政府要做的是減少對老年人養(yǎng)老保險義務的承諾。從世界各國來看,對老年人未來養(yǎng)老保險義務的過多承諾都產生了政治上的巨大問題,給今后政府的公信度和財政壓力都帶來很多的負擔。比如美國財政的最大支出項(18%以上)就是社會保障。少承諾養(yǎng)老保險義務的另一個直接好處是增加了現在工作的年輕人和中年人的儲蓄,儲蓄的增加一般來說對于社會的穩(wěn)定和經濟的增長是有好處的。當然,過高的儲蓄也有問題??傊?,少承諾是政府至少應該做到的制度創(chuàng)新的第一步,也是最起碼的一步。

第二類制度創(chuàng)新,是建立靈活的退休機制。由于中國公民的健康水平普遍提高,人均壽命在延長,人的勞動能力和勞動年限都在不斷增強和延長。今天70歲老人的工作能力甚至比30年前55歲中年人的工作能力還要強。在這種情況下,應該適當地提高退休年齡.減輕全社會養(yǎng)老的壓力,同時也可以擴大勞動力的供給。推遲退休機制,還可以增加社會的平均幸福水平,因為在很多情況下,工作不僅是創(chuàng)造收入的方式,也是一個人健康快樂生活的組成部分。當然,這并不是說一刀切地提高退休年齡,重點在于建立一個靈活的退休機制,讓那些有工作能力的退休者選擇晚退休或者不退休。現在的西方社會,很多機構并沒有強行退休機制。比如在美國的很多大學,原則上講,很多教授可以永遠工作下去,但實際上,當他們體力和創(chuàng)造力下降,感到工作不再游刃有余時,就會自主選擇退休。

制度創(chuàng)新的另外一個方面,是改變機構的某些組織形式。盡管中國進行了不少改革,包括1980年代初的干部體制改革,但由于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在各個機構中,國人還是習慣是由比較年老和有經驗的成員來領導相對年輕的成員。這當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年長者的創(chuàng)造力一般來說會不如年輕成員,思想會比較保守,從能力來講可能不適合繼續(xù)留在領導崗位上。所以,我們需要強化一種新型的組織文化,讓年老的人很樂意被年輕人領導。

第3篇

【關鍵詞】人口老齡化 財政 社會保支出

一、當前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及特點

(一)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2014年年底,在我國十幾億人口中大于60歲的人口已經占據了2.2億,也就是說幾乎占據了近16%,并且2015年這一比例還在上升。評判一個國家是否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主要依據是該國家居民年齡在60歲以上的人數占據了該國家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或者大于65歲的總人數數量占據總人口人數的7%以上時,則說明該國已經成為人口老齡化的國家。根據有關的準確統(tǒng)計,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人口老齡化現象會不斷加重,預計在2050年左右會達到最大值,如下圖所示。

根據有關數據,在我國的現有老人中,獨居老人要占據一半的人數,并且在60歲以上的老人中需要國家給予更多照顧的,即失去勞動能力與自理能力的老人要占到3千萬人以上,因此國家為了幫助這些老人可以繼續(xù)良好的生活必須要加大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支出的支持力度。

(二)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特點

決定一國人口模式情況的因素很多,我國的經濟發(fā)展方式,歷史采取的人口政策以及人口基數情況與世界其他國家具有一定的差異,因此我國人口老齡化具有自身的一些特點。

一是未富先老,導致社會經濟發(fā)展壓力大。20世紀,由于我國的人口數量龐大,人口自然增長率十分高,社會發(fā)展壓力不斷加大,因此國家積極實行了計劃生育政策。該項政策實施后,我國的人口出生率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但是同時龐大的人口基數也使得我國很快的進入人口老齡化。隨著計劃生育政策的不斷實施,新生人口數量減少的速度越來越快,老齡人口數量不斷增多。這不可避免的加快了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的步伐。

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快于經濟發(fā)展的步伐。在世界其他發(fā)達國家中,經濟發(fā)展速度是快于國家進去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從人均GDP方面看,人均GDP高于2萬美元的都是先富后老的行列中。這些國家在人口老齡化到來的時候有足夠的財政能力來建立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數據顯示,根據國際標準來看,我國在21世紀剛開始就正式進入到人口老齡化階段,而當年的人均GDP僅僅是1041.5美元,在同為人口老齡化國家中不及美國和日本的4%。到了2012年年底,我國人均GDP雖然有了比較快速的發(fā)展,增加了6倍,但是與發(fā)達國家的差距仍然十分大。從這里可以看出,我國人口老齡化并沒有與經濟保持同樣的速度發(fā)展,由此帶來的經濟壓力也是十分的大。

二是出現老齡化現象地區(qū)間的差異大。由于我國人口地區(qū)分布數量差異較大,不可避免的會造成老齡人口數量的地區(qū)差異也會較大。 從宏觀地區(qū)角度看,東部與中部地區(qū)由于本身經濟較為發(fā)達,人口數量較多,老齡人口也相對較多,因此人口老齡化的現象也最為明顯。西部正好相反,人口密度不斷減少。雖然留守老人較多但是與東部相比差距較大。隨著國家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中部和西部近年來依托國家的政策經濟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人口也越來越多,因此人口老齡化也開始向中部與西部進行轉移,但是由于中西部與東部經濟發(fā)展總體差距過大,因此我國的人口老齡化地區(qū)差異仍然相當明顯,如下圖所示:

三是自然增長率下降,高齡化現象顯著

計劃生育政策實行后,我國的人口數量增長速度得到了非常有效的控制。另一方面,醫(yī)療衛(wèi)生技術水平的不斷發(fā)展,國內人口的平均壽命在不斷提高。因此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 在不斷下降。20世紀后期至21世紀初期,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了近十分之一,即使21世紀初期有輕微的回落,但是總體呈下降態(tài)勢。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最主要的影響是人口出生率的迅速下降,21世紀初期至2012年間,人口出生率從14.03%下降到12.1%。另一方面,醫(yī)療衛(wèi)生以及食品監(jiān)督力度的不斷提高,人口死亡率總體也不斷變化。

由上分析可得,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總體呈下降的態(tài)勢,雖然中間略有上升,但是總體上結合人口出生率可得,我國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在下降。作為人口大國,人口基數相當大,但是人口出生率低,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國人口老齡人口數量就會不斷增多,高齡化現象就會突出。

二、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財政負擔影響

人口老齡化將不可避免的加重國家在社會保障、醫(yī)療保險等針對老人生活方面的支出,從而會進一步加大國家的財政負擔。

(一)行政事業(yè)單位人員退休加重財政負擔。隨著老齡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行政事業(yè)單位中達到退休年齡的工作人員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從而退休的人數也在不斷增加。行政事業(yè)單位人員的退休費用及退休工資完全來自于國家財政,并且大部分的行政事業(yè)單位工資發(fā)放沒有社會化。因此,越來越多的行政事業(yè)單位人員退休會帶來很大規(guī)模的財政支出。

(二)企業(yè)人員養(yǎng)老保險加重財政負擔。在當前我國的企業(yè)中,企業(yè)職工所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費用主要來源于財政支出和企業(yè)支付。企業(yè)人員中老齡退休人口的增多會加大財政為這些人員購買養(yǎng)老保險的財政負擔。另一方面,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的征收方式,個人繳納的養(yǎng)老保險不計入納稅范疇,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減少財政收入,增加財政支出。

(三)醫(yī)院衛(wèi)生財政負擔加重。隨著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加,相關的配套的老年人口的醫(yī)療設施壓力也會增加。老年人口是我國醫(yī)院需要關注的主要對象,根據有關數據顯示,超過60歲的老年人發(fā)病的概率是中年人的兩倍之多,是年輕人的四倍之多。根據我國當前的城鎮(zhèn)醫(yī)療保險制度,對于老年人進行醫(yī)療費用繳納時有相當大的優(yōu)惠,其差額由國家財政補助,當老年人數的不斷增加,進行醫(yī)療費用的補貼也是對應的不斷在增加。

(四)老年福利服務的財政負擔加重。老年人口數量的不斷增多,為了維護社會穩(wěn)定,必須要加大對老年人福利方面的財政支出力度,改革開放后,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我國的老年社會福利設施有了很大發(fā)展。雖然發(fā)展的態(tài)勢呈十分良好,但是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老年人社會福利需求的增長力度要大于社會福利的供給力度。從另一方面考慮,老齡人口日常生活的方式也在不斷進步,生活水平的要求也是不斷的增加,因此簡單的資金投入并不足以提高老齡人口的是實際生活水平。因此政府對于老齡人口的精力投入還需要增加,因此對于社會福利的財政支出還有更加完善更加全面。從目前來看,國內的社會福利機構的主辦方式以民辦為主,但是財政方面會給予一定的補貼。張時飛(2009)在研究中指出,當前情況下對于社會福利機構的財政補助可以按照床位需求的方式進行具體的財政計算,如果每個福利機構的床位為計算基數,每個床位給予國家補助一萬元,則需要財政支出補助約為250億元。

三、減輕社會保障財政負擔的政策選擇

根據當前我國的經濟情況,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負擔壓力是當前財政所面臨的一大難題。合理科學的減輕社會保障方面財政支出的負擔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政策研究方向。為了促進社保體系進一步改革與完善,擴大社會保障體系的覆蓋范圍,逐步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各方面的問題,才能減輕社會保障財政負擔。

(一)建立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報告內容提出了完善社會保險制度,并且逐步增強社會公眾救助能力等社會保障方面的目標,同時著重關注社會基本養(yǎng)老,人民醫(yī)療衛(wèi)生情況,以及最低的社會保障制度的完善。并且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及時匯報老齡人口的信息,逐步建立完善全面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老齡人口的福利水平,提高資金利用效率。

(二)盡快擴大社保覆蓋面。根據當前我國的實際社會保障情況來說,短時間內建立并完善一套高效并且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一項非常困難的事情。根據當前的社會保障體系來看,享受到社會保障體系的多為城鎮(zhèn)居民,而中國的城鎮(zhèn)居民只占到中國的人口的小部分而已。大多數的農村人并無法享受到社會保障體系帶來的好處。不僅如此,因為只有少數人可以享受到社會保障帶來的好處,因此我國的社會保障覆蓋率一直無法提高上去。

根據這一情況,盡快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積是緩解人口老齡化即將帶來的社會保障財政支出負擔的重要步驟。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過程中,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分層次分步驟地把社會保障體系進行全面的推廣與完善是非常重要的一步,然后逐漸納入更多的居民進入社保體系。

(三)提高人們參保意識,使社會保障制度落到實處。中國傳統(tǒng)的社會文化導致國內很多人缺乏積極的參保意識,一旦公眾沒有參保意識就會忽略社會保障系統(tǒng)的作用,從而無法積極配合國家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工作,更無法對于社會保障方面提出積極的要求。另一方面很多人符合當前建立的老齡人口養(yǎng)老保險體系的標準,卻因為缺乏相應的參保意識從而不去參加老齡人口福利保險等。對此,為了防止以后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保障體系財政支出負擔過重,國家可以有意識的先去積極宣傳社會養(yǎng)老保險的積極作用,從而進一步推進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的發(fā)展完善。

(四)加強財政在社會保障制度中作用力度,提高利用效率。不管從哪方面分析,財政支出程度與社會保障能力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但是單純的提高財政在社會保障方面的支持力度是不夠的,還必須實施相應的政策來提高財政在其中的作用力度以及提高財政在支持社會保障工作過程中的利用效率。

首先可以完善財政支付結構,根據各個地方的人口老齡化情況進行因地制宜,因時制宜的進行財政社會保障的專項撥款,從而可以有效的避免出現財政撥款大規(guī)模,少利用的現象出現。其次是培訓一批優(yōu)秀的財政管理專業(yè)人員,在地方財稅體系中進行良好的社保保障支出管理人員培訓,從而加強財政在社會保障制度中的作用力度,有利于高效便捷的使財政支出提高其利用效率。最后,在當地的人口老齡化群眾中進行適當的宣傳與教育,讓當地的老齡人口充分了解社會保障制度的優(yōu)越性,積極和及時參與社會保障體系中來,從而為我國財政在社會保障支出中的發(fā)展過程可以一帆風順,逐步減少人口老齡化為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鄔滄萍.社會老年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2]趙麗宏.城市居家養(yǎng)老生活照料體系研究[J].學術交流, 2007(10).

[3]周太彤.上海老年人照料體系構建中的政府責任[J].社會 福利,2006(7).

[4]胡明坤.做好社區(qū)老齡工作構建社區(qū)和諧社會[J].新疆農 墾經濟,2007(2).

[5]姜向群,萬紅霞.人口老齡化對老年社會保障及社會服務提出的挑戰(zhàn)[J].市場與人口分析,2005,(11).

第4篇

20世紀后期,為控制人口的急劇增長,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進程。由于21世紀前半葉人口壓力仍然沉重,還要繼續(xù)堅持計劃生育的國策,其結果將不可避免地使我國提早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我國在社會經濟不太發(fā)達狀態(tài)下進入人口老齡化。先期進入老齡化社會的一些發(fā)達國家,目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20000美元以上,呈現出“先富后老”,這為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奠定了經濟基礎。而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時,人均國民生產總值約為1000美元,呈現出“未富先老”,由于經濟實力還不強,無疑增加了解決老齡化問題的難度。在多重壓力下度過人口老齡化階段。21世紀前半葉,我國在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改革和發(fā)展的任務繁重,經濟和社會要可持續(xù)發(fā)展,社會要保持穩(wěn)定,各種矛盾錯綜復雜,使得解決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對發(fā)達國家和人口少的國家更為艱巨。我國各地區(qū)之間人口老齡化的差異比較大。我國先進入老齡化社會的還是我國經濟比較發(fā)達的城市,如四個直轄市和浙江、江蘇、山東等中東部發(fā)達地區(qū)(四川除外);而我國西部的一些省份,如新疆、西藏、青海、寧夏等,人口結構仍處在較為年輕的狀態(tài)。中東部發(fā)達地區(qū)經濟發(fā)展對勞動力的需求將通過吸引西部地區(qū)年輕勞動力的流入而得到滿足。因此,勞動力跨地區(qū)的流動將減小地區(qū)之間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差異。如果勞動力從不發(fā)達地區(qū)流入發(fā)達地區(qū)的速度很快,也有可能出現不發(fā)達地區(qū)老齡化問題比發(fā)達地區(qū)更嚴重的情況。權威部門預測,未來5~10年,我國流動人口數量將以平均每年500萬人的速度增長, 2010年將接近1·6億人。許多家庭特別是農村家庭成為所謂的“空巢家庭”。

2 我國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fā)展的影響2·1 增加了社會費用的支出由于贍養(yǎng)老年人與撫養(yǎng)少年人所需社會資源不同,負擔也大不相同。各國研究結果都得到相類似的結論:贍養(yǎng)一位老人的平均費用與兒童的費用大體上為2∶1~3∶1。

盡管中國兒童人口比例的下降抵消了老年人口比例的上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被扶養(yǎng)人口總比例增加不多,但社會費用的支出仍將穩(wěn)定地增長。醫(yī)療費用及退休金是社會對老年人主要的支出項目。在西歐的一些國家中,由于實行高所得稅、高社會福利的政策,社會保障費用已接近國民收入的1/3。美國某些年的養(yǎng)老金開支超過國防費用,成為主要的財政支出項目。我國20世紀90年代社會保障費用也曾高達GDP的13%,近年穩(wěn)定在5%左右。

2·2 我國老年人醫(yī)療費用負擔隨年齡增加而迅速加重老年人疾病多,病情往往比較嚴重,需要消耗更多的資源。據國內外大量資料分析,退休職工醫(yī)療費用與在職職工相比約為3∶1,有的國家甚至達到5∶1。我國正在深化醫(yī)療制度改革的過程之中,這些數據還有待于進一步觀察、研究。一些城市重視加強社區(qū)建設,使老年人在社區(qū)中得到方便的醫(yī)療、保健咨詢服務,降低了醫(yī)療開支,這些都是有益的經驗。從管理體制上,還可實行社會保障與商業(yè)保險相結合,進一步加大保障的力度。農村合作醫(yī)療制度已在一些地區(qū)試點,對大病治療給予有力的支持。

據調查,貧困農民在脫貧后又返貧的,有60%是因疾病、災害造成的。完善社會保障、商業(yè)保險,將為農村的共同富裕,尤其是為農村老人的生活保障提供必要的制度支撐。

2·3 人口老齡化將導致勞動力不足人口老齡化發(fā)展會導致勞動年齡人口比重相對下降。

勞動年齡人口的相對縮減就意味著可就業(yè)人口的減少。在一定的生產資料和技術條件下,勞動力資源不足就可能導致部分生產資料和技術設備的更新停滯,影響社會生產活動的正常運轉,影響生產力和經濟的發(fā)展。這種情況在歐洲等發(fā)達國家表現比較明顯,勞動力短缺的問題成為制約他們經濟發(fā)展的一個重要因素,而這正是由于出生率下降而形成的人口年齡結構老齡化所造成的。由于在現階段中國的勞動力資源還很豐富,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中國面對的將是勞動力過剩而不是勞動力不足。但是從2015年開始,隨著勞動力數量的下降,當達到一定程度后必然會影響勞動生產率,進而影響經濟的發(fā)展。

2·4 人口老齡化過程中的“人口紅利”時期老齡化雖然對勞動力產生長期不利影響,但也帶來了某些有利影響,一個廣為人知的好處是“人口紅利”。

第5篇

中國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然而勞動力人口的不斷減少引發(fā)了關于中國將“未富先老”的預測。2012年,該國的勞動力人口幾十年來首次出現下降,到本世紀中葉,將有三分之一的中國人超過60歲,決策者已被迫放寬了計劃生育政策。不久前,中國政府宣布,它將正式取消每個家庭只能生一個孩子的獨生子女政策。盡管被描述為“歷史性事件”,但人口專家王鋒(音)說,它可能來得太晚了?!八粫淆g化社會的問題產生任何影響,但它會改變許多年輕家庭的特征?!?/p>

2013年生育政策放寬后,有資格的人當中只有7%的人申請“二孩”,因為養(yǎng)孩子的成本不斷增加。在上海,生育率降至每對夫婦只生育0.7個孩子,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是2.1的人口替換率的三分之一。預計中國人口將在2025年達到14.1億的峰值,隨后會在2050年下降至13億,不過人口專家張聚偉(音)認為,勞動力人口直到2030年前依然是“大致穩(wěn)定”的,可維持“至少10年的中速發(fā)展”。

與此同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提出了通過加強對家庭的支持和福利設施在今后50年使日本人口保持在1億以上的目標。安倍就此問題召集了一個顧問小組,他說,按目前的出生率,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可能會面臨50年內人口從1.27億降至8000萬,100年內降至4000萬的情況。盡管有人曾呼吁“移民革命”,但幾乎沒有任何關于向新移民開放門戶的討論。2014年,日本收到創(chuàng)紀錄的5000份難民申請,但僅接受了11人。

鄰近的韓國也面臨著人口危機,它是全球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根據韓國政府2014年的一份研究報告,如果出生率保持在每名婦女1.19個孩子,該國到2750年將會滅絕,如果沒有與朝鮮統(tǒng)一或者沒有大量移民流入的話。據韓國經濟研究所稱,為防止衰退,到2060年前該國可能需要多達1500萬移民,2014年韓國接受了總共170萬移民。

第6篇

關鍵詞:終身教育;積極老齡化;路徑;

Abstract:In the context of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being deepened, in order to pro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the research is conducted on active ag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education of the elderly, with a view to exploring effective path of active aging. Through research into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active aging at home and abroad, the concept of active aging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 life-long development. Its realization path involves policy guarantees,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for the elderl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the elderly. Changes in employment concepts, and innovations in pension models, etc. Active aging can only be implemented by focusing on active aging from all aspects.

中國早在1999年就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根據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數據,2018年年末我國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為24949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7.9%;其中,65周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6658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11.9%。聯(lián)合國人口數據統(tǒng)計顯示中國老齡化呈加速發(fā)展態(tài)勢,經濟合作與發(fā)展組織(OECD)預測中國到2030年將成為世界上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世界60歲以上的人口到2050年將超過20億[1]。人口老齡化已經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應對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挑戰(zhàn),是每個國家都必須面對的現實。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問題也日益凸顯,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發(fā)展,但是與發(fā)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必然要面對“未富先老”的難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中國的家庭結構也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幾代同堂的大家庭模式逐漸為核心家庭模式所取代,隨之而產生的“空巢老人”已經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民生問題。中國將面對的是深度老齡化的社會,所面臨的挑戰(zhàn)和壓力比許多國家都要嚴重,計劃生育的實施使中國的老齡化具有獨特的特點,如空巢老人比例的快速增長,年輕一代贍養(yǎng)壓力的加大,政府養(yǎng)老金支出壓力的增大,需要護理的失能老年群體的增加等。對于老年人個體來說,還有發(fā)展性需求的滿足、價值的實現,繼續(xù)過有價值、有創(chuàng)造、有尊嚴的幸福生活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推廣積極老齡化理念,探索積極老齡化實踐路徑是新時代的現實訴求。

一、終身教育理念

終身教育的理念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保羅·朗格朗(Paul Lengrand)在1965年成人教育國際會議上提出“終身教育”的理念。終身教育概念從最初的成人教育發(fā)展到涵蓋整個教育過程,內涵不斷豐富,時間跨度涉及人生發(fā)展的各個階段,人作為教育對象,其主體地位也不斷加強,構建服務終身學習的終身教育體系,對于人的全面發(fā)展有重要意義。終身教育是積極老齡化理念的哲學基礎,積極老齡化所涉及的健康、參與和保障等三個方面的內容與終身教育,特別是老年教育有密切的聯(lián)系。

二、積極老齡化理念

(一)積極老齡化理念的產生

由于身體生理功能隨著年老而逐漸衰退,傳統(tǒng)上老齡化往往有一種消極的色彩。根據美國老年學家卡明和亨利的脫離理論,老年人在社會角色和社會關系等方面逐漸退出,老齡化的結果是脫離[2]。隨著人口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和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人均壽命得到延長,人們的觀念也逐漸轉變,積極看待老齡化的觀點開始出現。在積極老齡化理念出現以前,已經有學者提出健康老齡化、成功老齡化和生產性老齡化的概念。健康老齡化是指社會中大多數老年人在心理、生理和社會功能上保持健康狀態(tài)[3]。成功老齡化生活方式的特征為保持認知水平和身體機能、維持健康和積極生活[4]。生產性老齡化指老年人繼續(xù)參與生產活動、志愿者活動或其他社會活動,而不是成為依賴者[5]。1999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世界衛(wèi)生日提出了積極老齡化的理念,提倡讓老年人更好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積極老齡化具有更豐富的內涵,更尊重個體的選擇權,也更能體現人的終身成長發(fā)展的理念。積極老齡化主要包含健康、參與和保障等三個方面。

(二)積極老齡化的基礎

健康是積極老齡化的基礎,最大限度地維持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才能促進他們參與文化、經濟和社會生活中,實現老有所樂、老有所為。支持健康老齡化以降低健康和社會護理成本已成為公共衛(wèi)生日益重要的任務[6]。研究表明,積極鍛煉的生活方式與老年人身心健康、活動能力改善、幸福感增強以及因各種原因致死的風險降低之間存在正向的聯(lián)系[7]。

(三)影響積極老齡化的因素

美國心理學家馬丁·塞利格曼提出促進幸福的三個要素,即樂趣、投入和意義[8],同樣是影響積極老齡化的因素。樂趣是一種主觀體驗,對于不同的個體,其內容和形式都可能不同,老年人經過一生的操勞,到了老年階段,有時間和精力去從事能給自己帶來樂趣的活動,也是人之常情,應予以鼓勵和支持。個體對于家庭、愛好、社會活動等的投入越多,其幸福感越強,所以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能增強其幸福感。發(fā)揮潛能、實現自我價值,在精神層面有追求,生活有目的感和意義感,是持久幸福的本源。許多在晚年取得很大成就的人的共同點是生活有目標,始終保持著一種積極勤奮的狀態(tài)。老年人要保持積極的情緒,就要接受不能改變的過去,利用現在可以利用的一切資源,同時對未來仍然充滿希望。積極情緒能使個體在生活中作出更明智的決策[9]。積極情緒對于老年人尤其重要,由于社會參與的減少,家庭成員的分離,老年人很容易產生孤獨、情感找不到寄托的消極情緒,因此也很容易為社會上一些不良商家所利用,騙取他們的信任,花費大筆退休金購買保健品、醫(yī)療器械等可能并無實際功效的產品。而具有積極情緒的老年人面對同樣的情況,就會比較清醒、比較明智,不會作出非理性的決策。

三、積極老齡化的實現路徑

(一)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

積極老齡化的參與不僅指參與體力方面的活動,還指精神方面、文化方面的參與以及社會事務的參與。參與是實現積極老齡化的途徑,對于許多低齡健康老年人,身體條件允許他們繼續(xù)工作,而且他們經過多年工作,已經積累了寶貴的工作經驗,完全可以繼續(xù)為社會作出貢獻,同時還能增加自身的收入。對于相對健康狀況較差的或處于高齡的老年人,同樣有參與的需要,只不過他們的參與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孤獨感和不良健康狀況之間存在相關性。社會聯(lián)系是老年人健康和幸福感的獨立預測指標。社會隔離與抑郁癥、認知障礙、較低的自我健康狀況評估和較高的老年癡呆癥患病率有關[10]。參與不僅指老年人對于經濟活動的參與,還包括對于社區(qū)活動、代際教育、志愿者活動和老年教育等的參與。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和獲得的情感支持是影響老年人精神生活滿意度的重要因素,社會參與度與老年人精神生活滿意度正相關[11]。應鼓勵老年人參與娛樂活動,對于娛樂活動的追求可以調節(jié)總體幸福感和生活滿意度[12]。社區(qū)建設規(guī)劃中應該包括老年人的娛樂活動設施,為老年人參與休閑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增進老年人的福祉。

(二)為積極老齡化提供政策保障

保障是積極老齡化實現的支撐,只有在政策上對老年人的權利作出保障,才能使積極老齡化的理念得以落實。政府層面應該制定相關政策和法律保障老年人的權益,為老年人參與文化、經濟和社會生活提供便利條件。由于長壽人口的增加和家庭結構的變化,對社會護理和醫(yī)療保健的需求不斷增長,因此需要制定政策以增加社會護理和支持的供應,促進健康的老齡化和預防疾病與殘疾。將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從治愈模式轉變?yōu)轭A防模式,將社會護理系統(tǒng)從對老年人依賴性的支持轉變?yōu)榇龠M老年人康復和獨立生活的能力[13]。

(三)創(chuàng)新養(yǎng)老模式,解決養(yǎng)老困境

隨著中國經濟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已經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在中國社會面臨深度老齡化的背景下,養(yǎng)老問題還是亟待解決的一大社會問題。要實現積極老齡化,就必須創(chuàng)新養(yǎng)老模式,促進老年人的自立和互助。目前,我國居家養(yǎng)老還是主流,這種養(yǎng)老模式需要依托社區(qū)服務,并在法律法規(guī)和政策方面提供保障[14]。瑞士采用時間銀行機制,低齡老年人付出時間照料有需要的老年人,將時間計入時間銀行,等他們將來需要他人照料的時候,可以免費得到照料,這是一種互助模式,值得借鑒。在我國南京等城市,已經在嘗試這種模式,志愿者的范圍也擴大到年輕人群體,年輕人付出時間做一些服務老年人的志愿工作,計入時間銀行,在將來步入老年時可以支取存儲的時間,享受免費服務。這種模式發(fā)揮了社會成員互幫互助的作用,既有利于解決養(yǎng)老服務資源不足的困境,又有利于形成年輕一代尊老、愛老的良好社會風尚。

(四)發(fā)展老年教育

1.老年教育的積極作用

(1)老年教育能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

多數老年人有繼續(xù)學習的愿望,參加老年教育能使老年人心態(tài)更加積極,更多地參與社會活動[15]。老年教育的意義不僅在于滿足老年人的精神追求,還為老年人維持和拓寬人際交往搭建了平臺,使老年人走出封閉的家庭環(huán)境,重新參與社會交往,結交新的朋友。學習興趣和愛好相似的老年人還可以組成學習團體,形成互幫互助的自發(fā)性社會組織,這有助于維持老年人積極心態(tài),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社會。

(2)老年教育能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與積極老齡化有強相關性,心理健康的老年人生活更加積極[16]。通過老年教育的引導和啟發(fā)作用,使部分情緒消極的老年人轉變視角,以更積極的眼光看待老年階段,以健康的心態(tài)對待身體機能的衰退和社會角色的轉變,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對于嬰兒來說,學習是刺激,是變化,是成長,對老年人,學習同樣是成長的催化劑。老年人在學習速度上,可能比不上年輕人,但是,只要老年人保持學習習慣,他們的學習能力并不會有明顯的下降,甚至由于晶體智力的發(fā)展,他們在某些方面的學習能力會超過年輕人。現代腦科學研究表明,大腦在人的一生中,都具有可塑性,通過學習,可以維持大腦的功能,從而對身心健康都產生積極的影響,所以,發(fā)展老年教育,對于維持老年群體的身心健康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國經濟還處在發(fā)展中國家水平,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人口的加速老齡化給社會、家庭和個人都帶來巨大的壓力。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由于大量年輕勞動力的外流,只剩下老年人和兒童留守農村,而這一部分老年人卻缺乏養(yǎng)老保障,如果遇到生病等意外事件,往往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壓力。充分利用農村文化禮堂,開展老年教育,增加農村老年人的保健意識和知識,有助于農村老年人維持身體健康,另外,通過老年教育這個平臺普及家庭教育相關知識,還有利于發(fā)展代際教育,促進農村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

(3)老年教育能提高老年人的權利意識。

在提倡終身學習的時代背景下,老年人同樣應該享有學習權。學習權是社會對個人學習自由的一種保障,這種保障應該是持續(xù)人的一生的[17]。許多老年人并沒有意識到自己的這種權利,通過老年教育,使老年人了解終身教育的意義,以持續(xù)成長發(fā)展的視角來看待老年階段,同時意識到自身享有的學習權,有利于促進老年人樹立積極的心態(tài),把“活到老,學到老”落到實處。

(4)老年教育能增加老年人心流體驗。

心流是人們在從事具有一定挑戰(zhàn)性,同時又可掌控的任務時,受內在動機驅使而產生的一種獨特的心理狀態(tài)。心流體驗有九個維度,即享受、時間轉換、行動與意識的融合、專注于手頭的任務、缺乏自我意識、明確的目標、明確的反饋、控制感以及挑戰(zhàn)與技巧的平衡。 更準確地說,后四個維度(即明確的目標、明確的反饋、控制感以及挑戰(zhàn)和技能的平衡)代表了享受和心流的先決條件[18]。心流體驗有助于產生積極的情感狀態(tài)和減輕壓力,與較高的幸福感和個人成長相關[19]。老年人選擇參加老年教育,多是出于興趣愛好,是一種由內在動機驅動的“我要學”的主動學習,而且老年教育的設置一般都顧及老年人的特點,其教學進度和內容安排都有利于老年人產生心流體驗。

2.世界主要老年教育模式

目前,世界上常見的老年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由高校創(chuàng)辦老年大學。比如,世界上第一所老年大學就是由法國圖盧茲大學在1973年創(chuàng)辦的,辦學經費由高校承擔。二是社區(qū)辦學模式,如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建立的“社區(qū)教育學院”,經費來源有政府、社會和個人。三是英國的自助型老年大學,由老年人自發(fā)組織,形成互教互學的模式,經費主要來自個人和社會捐助。四是如德國等國家,由政府撥款發(fā)展老年教育[20]。我國的老年教育在初始階段多為各地創(chuàng)辦的老年大學,但是老年大學一般都是只對政府機關單位退休人員開放,受眾很小,不能滿足廣大老年人群體的學習需求,近年來,隨著老年開放大學的建立和推廣,一般社會人員也可以享受到老年教育的福利,但是相對于社會需求,現在的供給還遠遠不足。

3.創(chuàng)新老年教育模式,實現老年教育普惠化

中國老年教育雖然一直在發(fā)展,但是老年教育機構的增長速度畢竟比不上老年人人口的增長速度。一方面,老年人對于老年教育的需求快速增長;另一方面,老年教育供給能力顯然不足。要破解這個難題,就必須創(chuàng)新老年教育模式。隨著互聯(lián)網移動技術的發(fā)展,現代社會學習平臺也日益豐富多樣,智能手機的普及,使移動學習成為可能,老年教育“互聯(lián)網+”是老年教育發(fā)展的未來趨勢,既能滿足老年人日益多樣的多元化學習需求,又能克服學習物理空間不足和交通不便等發(fā)展老年教育的現實障礙。

4.形成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機制

老年教育因其特性,不應該完全由政府來主辦,而是應該充分發(fā)揮社會力量的能動性和靈活性,調動各利益相關方的積極性,共同承擔老年教育的責任。在老年教育經費方面,也可以采取政府專項撥款,老年學員自身承擔少數費用,子女單位贊助一部分學習經費作為敬老資金,企業(yè)或社會機構贊助等多種融資方式,拓寬老年教育經費來源,使老年教育持續(xù)發(fā)展有經濟上的保障。在老年教育辦學模式方面,也可以嘗試更加靈活多樣的模式,比如,英國的第三齡大學多為自主性組織,老年人自發(fā)組織,教師和學員之間沒有明顯的區(qū)分,有些老年人既是學員,又是教師,充分發(fā)揮了老年人群體的潛在資源,形成互學互教的良好氛圍。

5.發(fā)展老年教育,提高老年人再就業(yè)率

老年人再就業(yè),一方面可以增加經濟收入;另一方面,對于保持積極的工作狀態(tài)、維持身心健康也有好處。老年人再就業(yè)應該建立在老年人自愿的基礎上,對于成就感需求高的老年人,再就業(yè)不一定是經濟所迫,而是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老年人再就業(yè)還能增加老年人的幸福感[21]。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老年人再就業(yè)的數量也持續(xù)增長,但是在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老年人就業(yè)率較低[22]。這一方面和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就業(yè)機會較少有關;另一方面,也和經濟不發(fā)達地區(qū)老年人接受老年教育機會較少有關。發(fā)展老年教育,不僅為了“老有所樂”,還可為“老有所為”創(chuàng)造條件。

6.發(fā)展老年教育,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雖然農村許多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但是農村得天獨厚的天然優(yōu)勢還有著很大的發(fā)展空間,對于自然條件比價好的農村地區(qū),可以發(fā)展農家樂,老年人可以把空置的房屋作為民宿進行經營管理,增加收入。居住在景區(qū)附近的老年人,可以利用對于本地地理環(huán)境的熟悉和對于本地風土人情的了解,經過培訓,成為當地的導游,也可以增加收入。另外,農村老年人精神生活比較貧乏,具有單調性和低質性特點[23]。發(fā)展農村老年教育,也有利于豐富農村老年人的精神生活。

(五)鼓勵老年人從事志愿活動

參加志愿活動是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的一個重要途徑,一方面能使老年人維持生活的價值感,另一方面,也拓寬了老年人的交際面,使他們走出封閉的空巢環(huán)境,對于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有好處。志愿服務促進了社區(qū)參與,并且在老年人中越來越流行。志愿服務與心理健康、生活質量、自尊和降低抑郁癥的風險呈正相關[24]。志愿者活動增加了老年人的戶外活動和社會聯(lián)系,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和生活目標。參加志愿活動的障礙主要有缺乏同伴、信心不足、害怕遭受團體排斥、壞天氣、交通不便、不想改變固定的生活習慣等。參加志愿活動的動機主要是有事做、避免孤獨感、被需要的感覺、獲得樂趣和利他主義。建立鼓勵老年人參加志愿活動的機制,形成老年人愿意參加志愿活動的良好氛圍,為老年人參加志愿活動提供機會,都有利于促進積極老齡化的實現。

(六) 積極老齡化應該涵蓋人的一生

人的老化在出生那一刻就已經開始,延緩老化過程,維持肌體的功能,實現健康的老化才是我們應該追求的目標。從小培養(yǎng)健康意識,提高健康素養(yǎng),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對于整個民族的健康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個體面臨不同的任務和發(fā)展需求,也將面臨不同性質的壓力,如何應對人生不同階段的壓力,將其轉換為成長的動力,也需要有實時的指導和教育。老年期是個體發(fā)展自我的又一黃金時期,在退休之前,即使是在求學的兒童和青年時代,人們也往往在很多時候不能自主決定學習的內容和方式,踏上工作崗位,進入社會后,又往往為生計所迫,忙于工作、家庭等事務,退休之后,老年人有了充足的可以自由支配的時間,因此為個人的自由發(fā)展提供了機會。如何分配利用充裕的閑暇時間,也就決定了老齡階段的生活質量。如果悶在家里,無所事事,極易感到空虛無聊,也不利于健康,這是消極的老齡化,積極的老齡化應該是利用閑暇時間繼續(xù)學習,發(fā)展個人的興趣愛好,參加義工或志愿者活動,服務社區(qū)或其他有需要的高齡老年人或教育下一代??傊?終身教育視野下的積極老齡化應該落實在人生的整個過程。

(七) 建立宜老型社區(qū)

建立活躍、聯(lián)通和參與的社區(qū)。社區(qū)為老年人社交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增加老年人的社交活動,會增加他們的步行鍛煉的機會。戶外活動的增加,會增加老年人的運動量,從而使他們維持身體機能和獨立性。鍛煉能提高個體活力,有助于產生心流體驗等積極情緒,而且可以減少個體焦慮和疲勞等消極體驗[25]。老年人外出活動的頻率受諸多因素影響,如活動設施的多寡、活動項目是否豐富、是否有各種團體可參加、參與社區(qū)活動的信心、社會支持度以及參加活動的可能性等。社會聯(lián)系、戶外活動和體育活動之間的相關性表明,鼓勵社區(qū)參與的政策能為老年人,特別是那些目前不活躍和與社會隔離的老年人提供健康和幸福感方面的好處。

四、結論

終身教育是從搖籃到拐杖的貫穿人的一生的教育,積極老齡化要真正落到實處,也需要從幼兒開始就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畢生發(fā)展的觀念。終身教育的理念是積極老齡化的哲學基礎,終身教育在人的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有著不同的任務和內涵,積極老齡化的理念應該貫穿于人的發(fā)展的每個階段。發(fā)展老年教育對于積極老齡化有著直接的影響和作用,如促進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增加老年人的權利意識、提高老年人的保障。積極老齡化的實現,需要在政策層面提供保障,在機制方面促進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傊?積極老齡化的實現是終身教育對于人的畢生發(fā)展觀和開發(fā)人的潛能,使個體得到全面發(fā)展的哲學理念落到實處的體現。積極老齡化不但使個體充分發(fā)展,增加個體的成就感和幸福感,而且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積極舉措,是人類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 United Nations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Affairs, Population Division[R].World Population Aging New York,2013.

[2]李雙玲.周志毅.試析積極老齡化視野下老年教育的轉變[J].中國成人教育,2011(1).

[3]鄔滄萍. .姜向群.“健康老齡化”戰(zhàn)略芻議[J].中國社會科學, 1996(5)-

[4][美約翰.瑞迪埃里克哈格曼運動改造大腦[M].浦溶,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52.

[5] M-H.Nancy,J.Hinterlong & M. Sherraden.Productive aging:concepts and challenges [M] Baltimore:The Johns Hoptiks University Press,2001:246.

[6]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5) World Report on Ageing and health.Luxembourg[EB/OL].Retrieved from htp:/ppspp who intiris/bitstream/10665/186486/1/WHO_ FWC_ ALC_ 15.01_ eng. .pdf.

[7]Withll,J.Stathi.A. ,Davis.M.Coulson.,J.Thompson,J.L. ,& Fox,K.R. Objective Indicators of Physic al Activity and Sedentary Time and Associations with Subjective Well-Being in Adults Aged 70 and Over[J.Internatio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2014(1):643-656.

[8] Seligman ME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 [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5-14.

[9] Chang EC .Optimism and pessimism:implications for theory,research,and practice [M].Washington DC:APA, 2001:217-238.

[10] Cattan,M.,White ,M. Bond,J.,& Learmouth,A. Preventing social isolation and loneliness among older people:a systematic review of health promotion interventions[J]. Aging & Society,2005(25):41-67.

[11]劉婧嬌.老齡人口精神贍養(yǎng)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分析--基 于中法合作社會保障項目的調查[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2(9).

[12] Hull,R. B.Mood as a product of leisure:Causes and consequences.In:B.L.Driver,P.J. Brown & G.L.Peterson (Eds. ),Benefits of leisure [M]. State College,PA:Venture Publishing, 1991:250-262.

[13] Alan Walker.A strategy for active ageing[J].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2002(1):122.

[14]穆光宗.張團.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fā)展趨勢及其戰(zhàn)略應對[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5).

[15]Gillian M Boulton-Lewis,Laurie Buys,Jan Lovie -Kitchin[M]."Learning and active aging" Educational gerontology.2006.28-49.

[16]Bowling A.Mcfarquhar T,"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active ageing.maintaining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ge [M] European Psychiatry,2009:1-14.

[17] [日]末本誠生涯學習論[M].東京Eidell研究所出版,1996:29.

[18] Bandura,A. el-efficacy:The exercise of control[M].New York:W.H.Freeman,1997.

[19] Hll,R.B.(1991).Mood as a product of leisure:Causes and consequences.In:B.L Driver,P.J. Biddle SJH,FoX KR, Boutcher SH.Physical activity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M].London:Rout-ledge. ,2003.

[20]楊依帆.“積極老齡化理論及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yè),2019(6).

[21]宋寶安,于天琪.城鎮(zhèn)老年人再就業(yè)對幸福感的影響-

基于吉林省老年人口的調查研究[J].人口學刊,2011(1).

[22]謝德瓊,許雄奇.中國老年人口的就業(yè)問題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1(2).

[23]周紹斌李建平浙江農村老年人精神需求與精神文化生活狀況的調查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08(21).

第7篇

[關鍵詞]老齡化;社會保障;養(yǎng)老金雙軌制;待遇差距

一、概念陳述及歷史回顧

(一)概念陳述

人口老齡化是指總人口中因年輕人口數量減少、年長人口數量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tài)。老齡化有兩個含義: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對增多,在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斷上升的過程;二是指社會人口結構呈現老年狀態(tài),進入老齡化社會。國際上通??捶ㄊ?,當一個國家或地區(qū)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qū)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

養(yǎng)老金“雙軌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質的人員采取不同的退休養(yǎng)老金制度。養(yǎng)老金“雙軌制”是計劃經濟時代向市場經濟轉型期的特殊產物,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雙軌制”的弊端越來越明顯,同等學歷、同等職稱、同等職務、同等技能、同等貢獻的人因退休時的單位性質不同,退休金也不同,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的養(yǎng)老金比企業(yè)多兩三倍。機關事業(yè)單位退休人員的養(yǎng)老金和企業(yè)退休人員的養(yǎng)老金,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不是一條道。具體表現為三個不同:一是統(tǒng)籌的辦法不一樣,即企業(yè)人員是單位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機關事業(yè)單位的則由國家財政統(tǒng)一籌資;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樣,即企業(yè)人員由自籌賬戶上支付,而機關事業(yè)單位則由國家財政統(tǒng)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標準不一樣,即機關事業(yè)單位的養(yǎng)老金標準遠遠高于企業(yè)退休人員,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

(二)養(yǎng)老金雙軌制歷史回顧

中國的養(yǎng)老保險改革從1992年開始,實行的是“養(yǎng)老金雙軌制”的退休制度,不同工作性質的退休人員實行不同的養(yǎng)老金制度:政府機關和事業(yè)單位退休實行由財政統(tǒng)一支付的退休養(yǎng)老金制度;而企業(yè)職工則實行由企業(yè)和職工本人按一定標準繳納的“繳費型”統(tǒng)籌制度。

自1992年開始,雙軌制導致的養(yǎng)老金差距越拉越大。近幾年,因為調整幅度有很大差距,雖然國家對企業(yè)退休人員的養(yǎng)老金進行了7連調,但7次連調的總和尚不足機關事業(yè)單位一次調整的幅度,從而導致兩者之間的差距反而擴大到了五六千元?,F在,養(yǎng)老金不合理的差距仍然在繼續(xù)擴大。

2009年1月28日,《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下發(fā),人社部要求山西、上海、浙江、廣東、重慶5個試點省市進行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改革試點。如今,方案下發(fā)已有4年多,但事實上,5個試點省市幾乎無進展。2012年5月2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討論通過《社會保障“十二五”規(guī)劃綱要》,明文規(guī)定“十二五”期間要改革機關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制度。

二、烏魯木齊市老齡化及養(yǎng)老保險現狀

(一)烏魯木齊市人口老齡化現狀

烏魯木齊市的老齡化趨勢及出現的原因跟國外發(fā)達城市不一樣。國外老齡化出現的背景是“先富后老”,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而慢慢進入老齡化社會。而由于中國的特殊國情,我國老齡化出現的原因有特殊性。烏魯木齊市老齡化社會起點比較晚,是社會經濟不夠發(fā)達而出現了人口的老齡化,即“未富先老”。統(tǒng)計數據顯示,烏魯木齊市從1999年開始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已超過了10%。雖然烏魯木齊市進入老齡化比較晚,但老齡化速度比較快,到2005年老齡人口比例達到了11.43%。這些年以來,烏魯木齊市老齡人口數量也在逐年上升(如圖-1所示)。2006-2010年老齡人口分別增加到了11.72%、12.64%、12.63%、12.77%和11.03%。

(二)烏魯木齊市養(yǎng)老保險的現狀

自1986年養(yǎng)老保險制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開始建立以來,烏魯木齊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出臺了相關文件,基本建立了包括城鎮(zhèn)職工、靈活就業(yè)人員、撤村建居失地人員和進城務工人員等不同層次的養(yǎng)老保障體系。

截至2011年底,烏魯木齊全市參加基本養(yǎng)老保險人數94.74萬人(其中:在職參保74.96萬人,離退休人員19.7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55萬人(其中:在職參保較上年末增加10.05萬人),增長15.27%。2011年全市基本養(yǎng)老保險基金收入48.36億元,比上年增加10.48億元,增長27.67%;基金支出42.56億元,比上年增加8.16億元,增長23.72%;年末基金累計結存24.88億元。待遇水平按照自治區(qū)和市政府的要求,繼續(xù)調整了企業(yè)退休人員基本養(yǎng)老金待遇水平。2011年底,全市離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yǎng)老金達到1776元,較上年增加96元,增長5.71%。

三、烏魯木齊市老齡人口養(yǎng)老金雙軌制問題

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與企業(yè)人員在養(yǎng)老保障方面的待遇“雙軌制”長期以來備受社會詬病。烏魯木齊市作為中國西部大城市,在經濟發(fā)展過程中快速增長的人口老齡化及退休后的養(yǎng)老金雙軌問題在當今社會已成了不容忽視的社會焦點。

(一)繳費和待遇脫節(jié)

烏魯木齊市事業(yè)單位的退休養(yǎng)老待遇計發(fā)辦法是,員工退休待遇仍然根據參保人員的工作年限及其退休前上一個月的檔案工資的一定比率計算。這種待遇計算方法與退休費用社會統(tǒng)籌制度中的職工個人繳費多少、時間長短不掛鉤,多繳少繳與退休待遇沒有本質聯(lián)系。繳費與待遇出現脫節(jié),不僅嚴重影響了職工繳納養(yǎng)老保險的積極性,也不能體現公平與效率的原則,沒有實現權利與義務相一致。同時,由于制度不完善所造成的繳費與待遇脫節(jié),出現了一些消極因素:部分參保人員對繳費的多少漠不關心,甚至希望繳費工資越少越好,個人既可以少出錢,又不影響退休待遇,造成企業(yè)退休人員心理上的不平衡,給社會帶來不穩(wěn)定因素。由于企事業(yè)單位退休待遇相差太大,一些事業(yè)單位不愿改制為企業(yè),給機構改革造成了一定的阻力。

(二)養(yǎng)老金社會發(fā)放的不平衡

由于機關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保險目前仍然實行的是企業(yè)職工基本養(yǎng)老保險10年前的差額計算,掩蓋了繳費單位經濟效益不好、離退休人員不能按時足額領取養(yǎng)老金的矛盾。雖然參加了養(yǎng)老保險,但并不能做到離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社會化發(fā)放,也就不能保證離退休人員養(yǎng)老金按時足額發(fā)放。對于機關事業(yè)單位而言,在鐵飯碗的表象下,也隱含危機。恰恰由于社會化程度低,單位包辦養(yǎng)老金,個人不必自負其責,養(yǎng)老金能夠按時足額發(fā)放與單位經濟狀況密切相關,職工養(yǎng)老保險基本保障缺乏保底。

(三)過大的養(yǎng)老待遇差距增加了社會不公平

由于歷史及制度設計等方面的原因,公務員即機關事業(yè)單位人員的退休待遇普遍比較優(yōu)厚,甚至遠高于相同條件下的企業(yè)人員,這必然會增加社會成員的不公平感,從而影響社會的和諧發(fā)展,嚴重時甚至可能造成社會的不穩(wěn)定。

四、應對老齡化及縮小養(yǎng)老金雙軌政策的措施

對于老齡化對烏魯木齊市社會經濟發(fā)展可能帶來的問題,只有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更好地應對,實現人口結構的合理化,維持社會的和諧與穩(wěn)定。

(一)加快老年養(yǎng)老保障體系建設

要想解決好人口老齡化問題,需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烏魯木齊市人口老齡化最嚴峻時期到來以前,應建立健全養(yǎng)老保障體系、解決老齡人口的基本養(yǎng)老問題并且養(yǎng)老金實現公平,為此,必須盡快建立健全養(yǎng)老保險制度。為了應對老齡化,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健全社會養(yǎng)老保障體系,保障廣大參保職工和離退休人員的基本生活,增加即期消費,促進烏魯木齊市經濟的持續(xù)、快速發(fā)展。

(二)優(yōu)化人口目標,使烏魯木齊市的人口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相適應

為保證人口發(fā)展與經濟發(fā)展相適應,需要采取科學控制生育率的可行方案,選擇最佳時機適當地調整生育水平,逐步調整人口結構。烏魯木齊市人口老齡化是在人口年齡結構轉型過程中出現的現象,是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這能夠說明人口老齡化是一個客觀存在,人口老齡化本身就不存在好與壞的問題,需要我們接受并積極應對。面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zhàn),我們不要悲觀和盲目樂觀對待,既不能視而不見,也不能談“老”色變。應該正視人口老齡化問題,要以科學的對策迎接人口老齡化的挑戰(zhàn),以積極態(tài)度對待人口老齡化,從政策制定到社會認同到個人努力,盡量避免或減少人口老齡化對烏魯木齊市經濟、社會和諧發(fā)展可能造成的不良效應和沖擊。

(三)企業(yè)年金

建議將70%以上的企業(yè)年金放在本企業(yè)作投資,每年的分紅都用于年金分配。每個職工每年根據貢獻得到一定年金點,最高不超過平均數的3倍(就如養(yǎng)老金交費3倍封頂)。每年每個退休職工的年金收入,等于本人年金點數乘以當年每一點的金額,當年每一點的金額等于當年企業(yè)年金的收入(本金不動)除以全體退休職工的總點數。至于投資的風險,退休職工和本企業(yè)共擔風險和利益是應該的,這可以增加企業(yè)職工的凝聚力,也可以增加企業(yè)領導層對建立企業(yè)年金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