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8 10:21:33
序論:在您撰寫互動性公共藝術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引言
公共藝術表達了當地環(huán)境的文化特性,是環(huán)境經歷的陳述,公共藝術表現的的藝術文化能夠得到公眾的情感共鳴,充分調動群眾的參與熱情,要達到此效果重在發(fā)揮公共藝術與群眾和空間環(huán)境環(huán)境間的良性互動。藝術作品、群眾、空間環(huán)境這三者之間的互相交流、溝通、影響和融匯是公共藝術互動性的表達所在。
公共藝術在西方國家被稱為“PublicArt”,公共藝術非常重視社會群眾的參與與互動環(huán)節(jié),所以也被視為“公眾藝術”。公眾藝術是關聯(lián)多種學科、多種專業(yè)的全方面性藝術,隨著公共藝術的發(fā)展,其所關聯(lián)到的內容也愈發(fā)的廣泛,至今為止我們對公共藝術也沒有一個準確的界定規(guī)則,就已經發(fā)表的文獻或研究中,絕大多數對于公共藝術的表達都比較含糊不清,其表述與城市雕塑的界定頗為相似,不管是國內外,如今對于公共藝術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作品的內容和形式、藝術品與社會公眾的關聯(lián)、藝術品與環(huán)境的關系等。不難看出,當今對于公共藝術的側重要點主要集中在藝術作品、社會群眾、空間環(huán)境這幾個層面以及這幾個層面的互相關系之間。從旁觀的角度來看,社會公共文化和城市人們的生活習性是公共藝術的表現。從整體上來看,公共藝術就是社會空間中所展現的藝術形式,其涉及的范圍非常廣泛;從單獨的藝術特性上來理解,公眾藝術主要闡述的社會群體既是我們生活中的人以及生活環(huán)境,所謂藝術,是以觀賞性為主,效用性為輔的,具備開放性的藝術品,必須具備藝術的本質特征才能夠稱得上公眾藝術。早在古羅馬時代,神廟、劇場、競技場、議會院等場所均有雕塑作品的足跡,這表明城市雕塑由來已久,并且,雕塑的水平和技藝在此時期已經有了相當的提高。西方的文藝復興運動使得西方雕塑技藝達到一個新的巔峰,然而到了19世紀,風靡法國的雕塑文化更是帶領雕塑水平與技藝進入又一高峰,在法國的各個城市你都會見到雕塑的身影,并且一些雕塑作品已然成為城市的標志與組成部分。西方雕塑藝術家的技藝水平在這一時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一些雕塑科技與規(guī)則在這一時期也得以奠定。同時雕塑被視為城市的重要景象,其重要性與城市建筑物處于同等地位,并與建筑物相互輝映,雕塑文化的發(fā)展趨勢表現在雕塑作品的多種多樣與豐富的不同格調性,后來一些讓我們耳熟能詳的雕塑作品相繼出現。如《撒尿小童》、《自由女神》等一系列雕塑藝術品,將雕塑作品與當地環(huán)境相結合,能夠展現出當地的歷史傳承、群眾精神與文化元素,這些雕塑作品同時吸引著眾多國外友人前往瞻仰與參觀,不但使國外游客對當地文化有所了解,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行業(yè)的發(fā)展。這種城市雕塑文化同樣也推動著中國雕塑藝術的建設與發(fā)展。北京城市雕塑建設管理辦公室在1996年成立,重點為了負責北京本地雕塑建設管理法規(guī)的編制工作,同時該單位還制定了相關綱要。隨后,我國部分省市也相繼出臺了關于城市雕塑建設的相關政策。城市雕塑藝術與公共藝術,許多城市紛紛從不同的角度來考慮公共藝術與城市雕塑的相互關系,并將其相互融合,充分體現公共藝術正在我國迅速發(fā)展。
三、公共藝術與城市雕塑互動性解析
在西方,雕塑藝術的發(fā)展由來已久,古代埃及的金字塔、獅身人面像都充分展示出了藝術家對公共空間的尺度把握,使其既富有莊嚴、宏偉、肅穆的氣勢,又使其在空間上與周邊環(huán)境達到相互協(xié)調的效果。早在14世紀,歐洲雕塑藝術家就通過雕塑作品來體現當時社會所倡導的人文主義思想,通過城市雕塑對環(huán)境進行美化和修飾,起到傳揚人性、贊頌人性的作用。在中國,從古至今,人類與空間、人類與自然能夠得以持續(xù)的發(fā)展的問題一直受到社會的關注,在儒家道德的思想中體現的是的“上下與天地同流”;道家思想提倡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齊物論》中提出“天地與我并生,而萬物與我為一”的理論;這些觀點都將人與天地萬物關聯(lián)在一起,并將其視為不可分割的共同體,這些觀點時時刻刻的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并且一直延續(xù)至今。西方世界的人文主義,中國的“天人合一”,不管哪一種理念都是在談論以人為主,其次再通過用藝術改變生活方式最終服務于人的核心觀點。這其中反映的是藝術品、公眾、環(huán)境三者之間的互相依存,相互影響的關系,為公共藝術中雕塑互動性的研究給予了理論方面的支持,同時也給未來公共藝術明確了發(fā)展道路。
四、公共藝術中城市雕塑互動性的發(fā)展
公共藝術重視藝術品與人的參與互動和環(huán)境的和諧共存這以理念在今后將會備受關注,將來在各個社會關系中都會涉及到以人為本的觀念,會被擺在首位的是個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質追求。除了藝術與人之間的互動性加強之外,雕塑作品與空間的相輔相成也將成為未來公共藝術發(fā)展的主要路線,將雕塑與空間相結合,用以表現地區(qū)文化和風貌,這將吸引更多人的關注與參與??萍荚诓粩嗟匕l(fā)展,人們的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審美觀點也在潛移默化的發(fā)生改變,藝術發(fā)展的道路也隨之慢慢的發(fā)生著變化,人們所關注的方向與內容也正在發(fā)生著改變,藝術的發(fā)展與變化成為公共藝術創(chuàng)作的動力,利用高新的科技手段,突破傳統(tǒng)的束縛,這讓公共藝術得到了更好的發(fā)展,設計方式的改變也更加新穎,由此為城市文化生活增添越來越多的藝術作品。同時,由于全球化進程的推動,各國以及各地區(qū)間的政治、經濟文化差距都日趨縮小,各個城市間的建筑風格也趨于相同,個性化設計在將來將會成為藝術家們需要重視的要點,藝術品的個性、創(chuàng)作特性以及觀賞者的個性都是設計者們所關注的,滿足社會公共需求、符合藝術家創(chuàng)作特性,能夠融合進公眾環(huán)境多樣性的公共藝術,才將具有更強更持久的生命力。
五、總結
關鍵詞:公共藝術;城市雕塑;互動性;公眾
1公共藝術的相關闡釋
(1)公共藝術的概念。公共藝術是以人為價值核心,以城市公共空間、公共環(huán)境和公共設施為對象,運用綜合的媒介形式為載體的藝術行為。公共藝術是現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態(tài)的產物,是市民文化的一種集中體現。
(2)公共藝術的主要特點。公共藝術具有很多特點:公共性,參與性,互動性,過程性,多樣性,問題性,觀念性,地域性,強制性,通俗性,綜合性。其中最主要的特點是:公眾的參與性:公共藝術作為設置于城市公共空間的藝術,具有與公眾產生交流互動的性質,注重公眾對作品的參與性和可及性,公眾從被動的接受轉變?yōu)橹鲃拥膮⑴c和介入,從而增添了公共藝術的生氣與活力。公共藝術作品的公共性:公共藝術與其他藝術形式相比,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它的公共性。
互動性:公共藝術從字面上就有“平民化”傾向,也提示了作品需要被廣泛關注的社會效應,以及公民參與的含義。而本文就是針對城市雕塑的互動性展開一系列論述。
2城市雕塑的相關闡釋
(1)城市雕塑的定義及功能。城市雕塑,指設置在城市公共空間中的雕塑作品,也稱之為“公共雕塑”或“環(huán)境雕塑”。城市雕塑的范圍具有廣義性,已經超出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雕塑概念,涉及了相關的以空間造型為特征的一些藝術形式,如建筑、景觀、裝置等,是作為存在于公共環(huán)境之中的公共藝術品。城市雕塑不僅起著藝術性的點綴作用,也代表著一個城市的品位和精神風貌,成為城市建筑和環(huán)境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從實體趨向于空間,由此改變了自身與環(huán)境和人的關系,使公眾真正融入到一種輕松愉悅的空間環(huán)境中,對緩解人在快節(jié)奏生活下的緊張、疲憊與寂寞感有極大的幫助。
(2)國內外城市雕塑的發(fā)展現狀。國外城市雕塑在近代獲得了迅猛發(fā)展,無論是藝術水平還是規(guī)劃與建設都取得了驕人成就,出現了不少世界知名的藝術家和雕塑作品,如新加坡的《魚尾獅》、哥本哈根的《美人魚》等。我國城市雕塑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來得到了高度的繁榮和發(fā)展,在80年代中后期,城市雕塑在我國許多城市的建設中得以重視,出現了不少優(yōu)秀作品。如北京市王府井步行街上的《祥子拉車》、《童趣》、《彈弦子》,長安大戲院前的《京劇五彩臉譜》等作品。
3互動性的相關闡釋
(1)互動性的主體――人。公共藝術作為一種藝術形式,主要的服務對象是人,讓置身于某個公共空間的人通過各種視覺造型、聲音、材質、空間甚至時間等元素獲得全方位的感官體驗,其價值在于能夠滿足人的審美需要。對于城市雕塑來講,參與互動的主體是人,即藝術家(設計者)與公眾(欣賞者)。人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和接受,并不是一個被動的過程,人以藝術作品為審美和使用的對象,通過審美感知、想象、聯(lián)想、體驗、解等欣賞性活動對藝術作品在形象體系加以復現和補充,對藝術作品的審美意蘊進行發(fā)掘和拓展。
(2)互動性的客體――作品與環(huán)境。城市雕塑一方面受所處環(huán)境的制約,在題材、尺度、風格上要考慮特定的環(huán)境因素,并與之相適應,融為一體;另一方面,它會影響周圍的環(huán)境,提高它們的文化品味和風格,改善環(huán)境的現有品質。城市雕塑作為一種具有公共形象功能的藝術品,代表了區(qū)域和功能上的特征,傳達了區(qū)域或環(huán)境的信息。它周邊的建筑形態(tài)、交通狀況、功能用途、空間性質等都會對雕塑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產生影響,雕塑本身的位置、色彩、體量、尺度等都要與所在自然、人工環(huán)境相協(xié)調。
(3)互動性的體現。公共藝術主要包含三個方面,即藝術作品、人(設計者、使用者)和所處的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人文環(huán)境、人工環(huán)境),構成了人與作品、人與環(huán)境、環(huán)境與作品之間的互動關系。城市雕塑的互動性主要體現在:人與雕塑作品的互動。城市雕塑作為一種公共藝術,具有與公眾產生親和而積極對話的品性,從而淡化公眾與藝術作品之間的主客體關系。雕塑作品往往表達藝術家的情感,并通過它與公眾在思想上產生共鳴,得到精神和審美上的滿足。雕塑作品與環(huán)境的互動。雕塑被放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間中,就要與周邊的環(huán)境發(fā)生聯(lián)系,建筑、綠地、道路、水體等,都會或多或少的對雕塑產生影響。城市雕塑承擔著創(chuàng)造優(yōu)質、人性化城市公共環(huán)境空間的任務。人與環(huán)境的互動。城市公共空間主要是為人們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休閑、娛樂的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出物質、精神特性上與人相通的環(huán)境??臻g環(huán)境應當滿足人們在生理上、心理上的各種需求,為了打造現代的空間環(huán)境,應結合人的生活習性、審美心理、行為特點等因素,并在雕塑作品的創(chuàng)作中體現出來。
(4)互動性的相關因素。親和力:放置于城市公共空間的雕塑作品所面對的是社會大眾,與公眾形成緊密的交流與溝通需要先得到大家的認同和喜愛。城市雕塑在表現形式上,題材崇尚自然,貼近普通民眾,不再是過去的那種以宏大、莊嚴、神圣為基調的設計創(chuàng)作,而是生活化的、通俗的、近距離的創(chuàng)作風格;在內容表現上,也不再是刻意追求表現對象的理想性、典型性,作品顯得平易近人,強調真實的反映大眾的生存狀態(tài)和社會生活的原生狀態(tài)。趣味性:就是要讓觀者接受由觀賞作品的趣味性帶來的心理愉悅,感受到趣味的美感,并在愉悅中深刻領悟到作品所要表達的意義與價值。功能性:公共藝術除了具有審美功能以外,還兼有實用的功能,特別是公共藝術融入現代生活,提倡藝術的生活化,生活的藝術化,許多藝術作品本身就是服務于公眾的生活設施和物品。燈具、坐具、廢物箱、指示牌等以雕塑化的藝術形式進行設計,讓人們在欣賞它的同時,也能得到實用的功能。
4結論
富有活力的城市公共空間和城市雕塑作品是承載人們行為方式的重要場所和媒介,相關信息通過人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感官感知后,使人得到對空間形態(tài)和環(huán)境的全面認知,進而產生包括人與作品、人與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的行為互動。反過來,人們又深刻影響和改變公共藝術的形式,使藝術作品能更好的融入整體環(huán)境,與環(huán)境形成一種相得益彰的互動關系。正是在這相互影響和改變的關系中,人、公共藝術、環(huán)境三者共同進步,現代城市也就成為一種良性互動、富有創(chuàng)造活力的多元綜合體。
公共景觀雕塑作品在注重藝術性的同時,更應注重與公眾的互動性,增加本身的參與性與創(chuàng)造性,讓公眾更自覺自愿地參與到藝術中來,與藝術有更直接的溝通, 進一步加強人與人、人與環(huán)境的交流。
參考文獻:
[1] 翁劍青.城市公共藝術――一種與公共社會互動的藝術及其文化的闡釋[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2] 艾永生.試論城市雕塑與環(huán)境的和諧[J].安徽建筑工業(yè)學院學報,2007(3):3840.
[3] 鮑詩度,王淮梁,黃更.城市公共藝術景觀[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6.
[4] 林峰.環(huán)境空間中的城市雕塑[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2000(3):101103.
關鍵詞:互動裝置;公眾;互動性;參與感
中圖分類號:J2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10)01-0186-01
一、互動裝置藝術的互動藝術表現形式
互動裝置藝術的表現形式很多,但它主要的表現方式是使用者通過與作品之間的直接互動、參與改變作品的影象、造型、甚至意義。它們以不同的方式來引發(fā)作品的轉化――觸摸、空間移動、發(fā)聲等。不論與作品之間的接口為鍵盤、鼠標、燈光或聲音感應器等裝置,觀眾與作品之間的關系主要還是互動。新科技的發(fā)展不斷為新媒體藝術創(chuàng)造新的形式,技術因素成為新媒體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藝術形式, 互動裝置藝術使電子科技和影像藝術結合,產生了一種能夠讓公眾與作品進行互動的藝術形式讓公眾參與到作品中進行互動,成為作品的一部分,甚至直接參與作品的創(chuàng)作。與傳統(tǒng)藝術作品相比,公眾只能被動地接受, 而互動裝置藝術更注重公眾對其作品的體驗與互動?;友b置藝術的基礎是技術的支撐,主要特征是新興科技在藝術領域中的運用,而互動性則是互動裝置藝術區(qū)別于其他藝術形式的根本特性。其互動性根本上改變了創(chuàng)作者與觀眾的關系,觀眾從原來純粹的欣賞轉變成為藝術作品的參與者,使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成為一個具有開放性的過程中的作品,正是不同的觀眾有著不同的反映,使作品所產生不同的反映和效果,也成為了作品的一部分。從藝術形式本身來看,互動裝置藝術對應的是由感應成像技術所主控、以傳播圖像文化為主要社會語境的藝術樣式,它更多地聚焦了視頻藝術、數碼藝術、網絡藝術等藝術形式。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本身在很大程度上繼承了互動裝置的適時性,將觀眾肢體運動的感應轉化為心理性的判斷和選擇,而這一感應是受眾體驗娛樂和參與感的關鍵。
二、互動裝置藝術實現其互動性的必備條件
最新的科技支持互動裝置藝術的發(fā)展首先離不開不斷更新的科技支持,因為科技內涵是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區(qū)別于其它藝術形式的重要特征。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對于技術的依賴明顯超越了以往任何一種藝術形式,這不僅體現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還體現在作品的展示過程中,甚至包括對收藏的技術要求中。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就是一個綜合了各種科技技術作為表現手法的藝術形式。自從這種藝術形式嶄露頭角以后,高科技就在相當程度上左右著其發(fā)展,而這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虛擬現實技術。技術無疑是重要的,它擴展了藝術家的語匯,也增強了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度,豐富了創(chuàng)新手段。但是技術只不過是藝術家創(chuàng)造理想的工具。在虛擬環(huán)境中,觀眾參與其中的不僅僅是完成作品的重要過程,甚至在交互過程中,藝術作品已經今非昔比的成為一個事件,藝術家也變?yōu)樘峁┉h(huán)境和娛樂項目的。虛擬與現實的交互過程儼然是觀眾主動參與的一場游戲,其樂無窮。但是,對科技的盲目崇拜也應該引起我們的警覺。隨著科技手段的多樣化,受到藝術家們優(yōu)先考慮的問題,不是作品如何更好地體現人文精神、起到鼓舞人與教育人的作用,而是運用科技新成果能夠制作出哪些更新鮮的效果。這導致不少作品幾乎成為新技術和媒介的傀儡。③一旦脫離技術的支持或失去形式上的新奇刺激。就變得毫無審美價值和現實意義。長此以往,藝術本身難免走向異化。高科技對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所起的作用是雙重的,這是我們應該牢記的一點。
三、互動裝置藝術的互動性發(fā)展前景
在藝術史發(fā)展的長河中,很多作品經不起時間的考驗而被淘汰,真正能流傳到后世的實際上為數不多。對于互動裝置藝術來說,其投資較大,如果作品只是作者一時興起的嘩眾取寵的主題,那就只能說是一種資源浪費,將會很快被人們所遺忘和拋棄。互動裝置藝術是一種新興的藝術形式,因為其形式新穎,容易引起人們的興趣。但作為一種獨立的藝術形式,僅僅讓人們感到新鮮是不夠的,還要考慮到其今后的健康發(fā)展。我總結了新媒體互動裝置藝術發(fā)展的幾個必要因素:新技術的繼續(xù)研發(fā)、經濟的持續(xù)供給、政府的支持。經濟的支持是藝術發(fā)展的土壤。如果藝術家背上沉重的經濟包袱,是很難安心做出好的項目來的。對于一種新興的藝術形態(tài),還需要有一定的大資金扶植才行,不然藝術家們每天忙于拉各種項目籌得經費,也并不是長久之計。慶幸的是除了上述的幾種途徑外,在校的師生還有高校的經費支持,可以安心做研究。我認為以上途徑是比較好的獲得經費的方式,也許有一定片面性,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經費途徑支持我們的互動裝置藝術。
參考文獻
[1]張曦林.數字媒體藝術[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0.
化學系十分重視科研創(chuàng)新,堅持理論與實踐結合、基礎與應用兼顧的傳統(tǒng)。近年來,以分子催化、化學材料和蛋白質組學為研究重點,積極開展面向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高新技術和應用開發(fā)研究。2000~2008年間,共承擔國家和有關部門科研項目800余項,獲各類經費累計3.31億元,發(fā)表科研論文2690余篇。2008年實到科研經費達4584萬元,在研的225個項目中,有國家“973”項目及子項目22個“663”子項目12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個,上海市重點項目7個;在Nature matertal.JACS,Angew Cheme等國際知名雜志上發(fā)表SCiE論文325篇,其中IF>3者占30%以上。近年來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國家技術發(fā)明二等獎、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上海市和各部委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科技進步一等獎8項和二等獎7項,技術發(fā)明一等獎和二等獎各1項,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項,以及上海市自然科學牡丹獎2項、上海市科技精英和青年科技英才獎4項、中國化學會青年化學獎3項等,還獲得國家基金委和上海市優(yōu)秀創(chuàng)新群體各1項。
作為國內最高水平的化學研究基地之一,化學系一貫重視產學研結合,通過與企業(yè)合作,解決實際問題,為促進我國化工行業(yè)發(fā)展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近十年來,化學系在推動產學研結合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與創(chuàng)新,在一系列強有力舉措的推動下,化學系科研技術的產業(yè)化發(fā)展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自1999年來化學系已建立校企聯(lián)合研發(fā)中心16個,項目研究經費超過8000萬元:重大橫向課題68項,累計合同金額16億元;獲得市級以上榮譽20余項,應用相關專利授權282項。
以化工行業(yè)發(fā)展為導向,構筑科技成果產業(yè)化孵化室是化學系產學研研究的目標,在此指導下,化學系開展了以下富有成效的探索與實踐。
充分依托學校產業(yè)化資源,促進基礎研究的開展
產業(yè)化的成功實現離不開基礎研究的支撐,化學系在基礎理科研究方面具有雄厚的實力,為大量高新技術的產業(yè)轉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樣,復旦大學豐富的產業(yè)化資源也為基礎研究的開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與支持。在復旦大學產業(yè)化與校產管理辦公室的直接幫助下,化學系在基礎研究與產業(yè)轉化方面均獲得了良好的發(fā)展。2009年舉辦的復旦大學科技成果產業(yè)化論壇――化學專場為化學系與企業(yè)之間搭建了一個良好的交流平臺,已有多項技術通過此次論壇獲得企業(yè)青睞并形成合作,《文匯報》、《上??萍紙蟆返榷嗉颐襟w均進行了報道。
舉全系之力,扎實推進科研成果的產業(yè)轉化
化學系科研成果產業(yè)化堅持以優(yōu)勢項目為突破口,集全系的力量促進重大項目的成果轉化,同時,也強調以大項目帶動小課題的發(fā)展,并通過資源整合的形式推動具有獨創(chuàng)性的高新技術的迅速轉移,切實將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如化學系陳芬兒教授的d-生物素不對稱合成技術,成功填補我國該技術領域的空白,打破國外壟斷,在成功實現成果轉化后,三年內已創(chuàng)造產值5億余元,奠定了我國在該項技術上的國際領先地位。
基礎與應用并重,堅持對產學研人才培養(yǎng)的投入
產學研人才的科技成果產業(yè)轉化的基本要素,化學系始終堅持基礎研究與應用開發(fā)并重,在兩類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上均給予了大量投入。應用化學所的成立正是對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一項重要舉措,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yǎng)工作的啟動也將為產學研課題的開展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目前,化學系已經形成了一批基礎與應用兼修,重點各有不同的綜合型研究隊伍,為保障和促進化學系科研成果開發(fā)與產業(yè)化轉化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人才環(huán)境。
加強與地方政府聯(lián)系,建立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
加強與地方政府的聯(lián)系,可以形成長期穩(wěn)定的合作關系,將過去由課題組與地方上某個企業(yè)、機構之間隨機性強、短期的合作方式提升一個層面,產學研工作可以將化學系學科特點與地方政府的發(fā)展規(guī)劃相結合,有組織、有計劃地形成一些重大的合作項目,通過有條件、有步驟地實施,以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影響的科技成果,以及提高成果轉化的成功率。與地方政府的合作,有利于符合政府發(fā)展規(guī)劃的企業(yè)獲得更多的政府支持,也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的達成率。
1 豐富的理論知識及嫻熟的專業(yè)技能是提高手術配合主動性的前提
1.1豐富的理論知識是手術室護士工作的基礎
手術的成功不僅需要手術醫(yī)生的高超技術,良好的醫(yī)護配合也是重要的條件之一。在新手術方法、新設備的應用中,手術室護士面臨知識結構的調整壓力,需要更新觀念、豐富自己的理論知識,適應現代護理的發(fā)展。在實際工作中,只有熟悉人體解剖、明確手術目的,才能判斷術者的意圖和需求,才能有預見性的主動配合術者的操作。
1.2嫻熟的專業(yè)技能是提高手術配合主動性的前提
主動到位的護理服務是靠嫻熟的操作技能做后盾的,也是手術室護士專業(yè)素質的體現。手術室護士在工作中要熟練掌握各項操作技能,熟悉手術流程,使手術配合主動流暢,使手術安全順利進展。
2 充分的術前準備是提高手術配合主動性的保障
2.1身體素質及心理素質的準備
手術室工作是持久戰(zhàn),要有健康的體魄、充沛的精力,才能確保手術配合到位。有研究表明,參與手術配合人員的心理狀況可影響手術進展和效果。在術前不能調整好心態(tài),不可能積極主動的配合手術。許多護理事故是由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引發(fā)的,減少工作中的壓力源,合理的心理調試能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提高人的應急能力。
2.2手術物品的準備
手術前一日要把手術所需的常規(guī)器械準備好,并根據手術醫(yī)生的喜好準備不同的器械。檢查好儀器完好狀態(tài),補充欠缺物品,遇有高、新、尖的手術,全科展開討論,集思廣益,有助于手術配合主動性的提高。手術器械的準備一定要寧多勿缺,多而不濫,呼之有應,用時即來,為主動配合提供保障。
2.3術前做好與患者及主刀醫(yī)生的溝通
術前一日到病房與患者溝通,做好心理疏導,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手術。與主刀醫(yī)生溝通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情況、醫(yī)生的特殊要求,充分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3 提高手術室護士的應急能力
應急能力的強弱是判斷人的心理素質和專業(yè)素質的重要指標,應急能力與手術配合主動性成正比。在工作中應及時調整思路,集中精力圍繞手術進程運轉,引發(fā)相應的配合行為,與手術醫(yī)生的思維、操作相呼應。
4 醫(yī)護人員相互溝通
手術醫(yī)生、麻醉醫(yī)生、手術護士定期組織交流溝通,有利于提高手術配合主動性。
關鍵詞:公共藝術教育;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科學研究;藝術教育體系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與終身學習社會的來臨,高校公共藝術教育重要性也日益被人們所認識。然而,受到功利化、世俗化辦學思想的影響,長期以來,高校公共藝術教育不受重視;而專門的藝術類院校,由于學科狹窄,辦學規(guī)模小,公共藝術教育無用武之地。在這一背景下,杭州師范大學作為一所具有悠久藝術教育積淀的院校,學校從辦學伊始就確立了以藝術教育為特色的辦學理念,突破輕視藝術教育的辦學窠臼,幾十年如一日,一直把藝術教育作為學校辦學的重點與實施文化素質教育的突破口,培養(yǎng)“文理滲透、藝體兼?zhèn)洹钡母咚刭|人才,在機構設置、政策引導、資金投入、隊伍建設、課程設置等方面對公共藝術教育加以重點扶植,取得了較大成效。
一、公共藝術教育存在的問題分析
1.對公共藝術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由于種種原因,我國高校普遍存在著“重科研輕教學,重實用輕美育”的現象。從領導辦學的角度來看,一些領導存在著急功近利的辦學心態(tài),僅重視學科專業(yè)建設,輕視人文藝術教育,把一般的娛樂活動混同于藝術活動,把人文素質教育活動混同于藝術教育活動。從學生學習的角度來說,一些學生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也不到位,將精力放在專業(yè)課程和考研課程上,把完成學業(yè)和成功就業(yè)作為主要目標,對公共藝術課興趣不高,態(tài)度消極、敷衍了事,影響了公共藝術課程的教學質量。
2.機構設置不健全,人員配備、經費投入偏少
正因為一些高校領導對藝術教育的認識不足,因此缺乏對公共藝術教育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領導,對公共藝術教育管理不到位,有的還處于多頭管理或者管理無序的狀態(tài)。一些高校沒有設立公共藝術教育中心或藝術教育教研室等專門機構,公共藝術教育工作一般都掛靠在人文學院、藝術學院或團委等機構上,在管理、財務、教學等方面缺乏自,其自主發(fā)展空間受到較大牽制,影響公共藝術教育的順利實施。
3.師資隊伍缺乏,課程設置零散隨意,課程效果不佳
一些高校藝術教育課程的設置和師資配備不到位,沒有一支比較穩(wěn)定的藝術教師隊伍,難以有計劃地開設公共藝術教育課程。從事公共藝術教育的教師人數與在校生總數的比例失調,課程數量少,教師學歷職稱偏低。據有關調查,在承擔公共藝術課任務的老師中,教授占6%,副教授占21%,講師占34%,助教占32%,教員-占7%。有些高校公共藝術類課程則形同虛設,課程設置隨意性大、分散零亂,難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同時,課程缺乏統(tǒng)一的教材、大綱,教學內容過于粗淺,甚至存在以活動代替課程、以講座代替課程的情況。
二、公共藝術教育體系構建的內涵
公共藝術教育是對非藝術專業(yè)大學生實施的藝術素質教育,通過傳授文化藝術知識和專業(yè)藝術技能,以提高學生藝術審美素質、創(chuàng)新能力及藝術文化修養(yǎng),通過藝術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促進其人格養(yǎng)成與全面發(fā)展。公共藝術教育有別于專業(yè)藝術教育,它重在提高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眼于學生的修養(yǎng)提升,而不是藝術技巧的簡單傳授,因此它不僅僅停留在藝術修養(yǎng)與技能的養(yǎng)成,而是通過公共藝術教育來豐富學校的校園文化,營造健康向上、積極樂觀的氛圍,從而使學生在公共藝術課程與活動中養(yǎng)成健全人格,促進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公共藝術教育是全面發(fā)展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文化素質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僅在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還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載體,可以增進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樂觀向上的性格以及團隊合作的精神,使學生受到高尚道德情操和精神品質的熏陶,進而對道德養(yǎng)成、人格完善、智力開發(fā)產生積極影響。
正是基于上述認識,杭州師范大學致力于構建“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科學研究”良性互動的公共藝術教育體系。其內涵是指:課堂教學、課外實踐、科學研究三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與提高,通過三種方式的聯(lián)動提高公共藝術教育的品味與水平,促使學生藝術素養(yǎng)與技能的提升,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的功效。公共藝術教育的主渠道是課堂教學,通過系統(tǒng)的課程設置為學生提供廣泛的選擇機會。公共藝術教育課程不僅僅局限于音樂和美術,還涵蓋了舞蹈、文學、影視、雕塑等多門類的藝術系統(tǒng),整合公共藝術資源,打通藝術各門類的內涵,尋找藝術門類的相通點,倡導藝術課程綜合教學模式。課外實踐是公共藝術教育實施的重要途徑與載體,是第一課堂的重要補充,可以增強學生藝術修養(yǎng),提高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升校園文化品位,通過學生在實際中從事藝術實踐活動,使學生得到親身體驗與感悟。課外實踐主要包括課外藝術活動和校園藝術氛圍等內容,創(chuàng)造機會讓全體學生積極參與,給每個學生以展示藝術才能的機會。公共藝術教育科學研究是指對公共藝術教育領域的一些基本理論問題進行探索,提升學科水平,設立相應的研究機構,加強研究項目的管理,推廣優(yōu)秀成果,提高教學實效,引導公共藝術教育良性發(fā)展。
三、公共藝術教育改革的具體措施
杭州師范大學的歷史可以追溯至浙江官立兩級師范學堂,作為全國藝術教育發(fā)源地,在歷史上曾經涌現了李叔同、豐子愷、姜丹書等一大批從事藝術教育的先驅人物,為我國藝術教育做出了奠基性的不朽貢獻。新時期的杭州師范大學,秉承學校重視藝術教育的辦學理念與傳統(tǒng),延續(xù)了藝術教育薪火與遺風,提出“專業(yè)教育與普通教育相結合、理論教育與形象教育相結合、校內教育與社會服務相結合”的藝術教育實施理念,又確立了“文理滲透、藝體兼?zhèn)洌宋乃仞B(yǎng)與科學精神和諧結合”的人才培養(yǎng)特色。學校充分認識到藝術教育的價值與功效,把藝術教育作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新人的重要手段,而不是把藝術教育視為可有可無的裝飾與點綴,通過采取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措施,學校形成了“人文學堂、藝術校園”的辦學特色。
1.設置獨立的公共藝術教育機構,統(tǒng)領全校藝術教育工作
早在1990年5月,學校前瞻性地提出了重視藝術教育的思想,成立了“綜合教研室”,為全校開設書法、美術、音樂、普通話等課程。學校于1993年成立藝術委員會,加強全校群眾性的藝術活動,并于當年出版了《教學環(huán)境與校園文化》著作。為了適應藝術教育發(fā)展的形勢,學校于2009年成立了藝術教育研究院,下設藝術教育專家學術委員會、藝術理論研究所、藝術教育研究所等機構,主持全校藝術教育實際工作與理論研究。為了進一步彰顯公共藝術教育特色,強化公共藝術教育優(yōu)勢,學校于2011年又成立了公共藝術教育部,給予專門的人員編制和固定經費,專門負責公共藝術課程的開設與教學、實踐工作。在這二十余年的過程中,學校的公共藝術教育機構設置為公共藝術教育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組
織保障,既有領導機構,又有專門的教學組織與科研組織,初步理順了公共藝術教育的體制機制。
2.構建完整的公共藝術教育課程體系,完善教學內容
為了完善公共藝術課程體系,學校把公共藝術類課程劃分為普及、提高、拓展、實踐四大塊。普及課程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構建藝術基礎知識體系,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初步的藝術分析能力,解決他們入門的問題:提高課程目的在于針對完成基礎課后學生希望進一步學習和提高藝術修養(yǎng)的要求,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拓展課程是幫助學生從歷史、文化、社會和科學的角度進一步理解各藝術門類,通過與藝術相關的人文、文化等課程了解藝術門類的相通性,提高學生人文藝術素養(yǎng);實踐課程主要是將學生的藝術實踐納入課程體系中,將課內與課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通過學生親身體驗與實踐來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yǎng)。從課程修讀方式來看,除了開設“音樂基礎與欣賞”、“美術基礎與欣賞”等需要全體學生修讀的必修課程外,還開設了如“舞蹈鑒賞”、“影視鑒賞”、“藝術概論”、“書法習作”、“美學導論”等限定性選修,另外學校還設置了大批高水平特色任意選修課程。必修、限修、任修三種方式層層推進,給學生提供了遠非一般普通院??梢员燃绲墓菜囆g課程修讀機會。通過四個系列的課程體系,實現公共藝術課程的限選與任選、理論與實踐、普及與提高、專業(yè)與通識的合理設置,強調藝術專業(yè)教育與藝術普及教育的有機結合,注重加強文化含量,充分體現藝術文化性,推進公共藝術課程建設。
3.完善社團與藝術實踐活動機制,營造濃郁的校園藝術氛圍
學校把課外實踐納入到藝術教育課程之中,專門設定第二課堂學分,以保障藝術課外實踐的實施,從而使藝術教育課程在課外得以延伸和提高。經過幾十年的辦學積累,學校涌現了一批藝術類精品社團。如1996年成立的“流霞劇社”,在李叔同開創(chuàng)中國話劇藝術之先河的精神感召下,堅持自編自導自演,他們編演的話劇作品接連在省內及至全國獲獎,被稱為全國六個高校優(yōu)秀話劇社團。美術學院唐趣漫畫社、初等教育學院緣書畫社都是學校精品社團。目前,學校擁有學生社團100余個,其中藝術類社團占35%。學校定期舉辦大學生社團文化節(jié)、讀書節(jié)、話劇節(jié)、書畫大賽等一系列活動,活躍校園藝術文化氛圍。學校依托藝術類專業(yè)組建了交響樂團,該團經常為本校師生及兄弟院校演出經典曲目,承擔高雅藝術下基層活動,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我校還是“浙江人文大講堂高校分講堂”所在地,學生常年能聽到高水平的文化藝術學術講座,每年設立的講座為10余講,至今已有100余講。學校組織藝術類社團的“送戲下鄉(xiāng)”、“送戲到基層”等藝術實踐活動,開展融專業(yè)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體的文化藝術活動,擴大了我校在藝術實踐活動領域的社會影響。學校多年來堅持開展“一院一品、一生一藝”文化藝術活動,強化公共藝術氛圍與學生藝術技能的養(yǎng)成。在2011年全國第三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教育部和省政府聯(lián)合授予學?!胺e極開展學校藝術教育;大力推進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的獎牌。通過藝術培訓、對外交流、觀摩演出、承辦活動多種方式,營造了濃厚的校園文化育人氛圍,提高學生的藝術實踐能力和鑒賞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4.重視藝術教育研究,創(chuàng)立全國唯一的美育學術刊物
學校擁有“藝術教育”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該基地整合了音樂學、舞蹈學、藝術學、美術學、教育學等學科力量,承擔國家及省部級藝術教育類研究課題。中西音樂比較研究、中國傳統(tǒng)音樂教學團隊被列為浙江省高等學校創(chuàng)新團隊。為了延續(xù)1920年學校創(chuàng)刊的《美育》雜志,傳承以藝術教育和社會教育為基礎的“藝術教育運動”,推進學校美育和社會美育,學校重新審批創(chuàng)辦了《美育學刊》雜志,依托該刊物積極鼓勵教師開展藝術教育研究,在注重“美”與其他學科交融的基礎上,鼓勵教師在美學理論指導下開展美育實踐,通過組織課題立項和專題研討會,從理論層面引導公共藝術教育健康發(fā)展,并使得公共藝術教育在高水平、高層次上得以實施,對提高公共藝術教育實效產生了積極影響。藝術教育研究院還組織撰寫了《杭州師范大學藝術史志》,對學校藝術教育發(fā)展歷史作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
5.完善藝術場館設施等條件,創(chuàng)建一流的藝術教育環(huán)境
關鍵詞 強制執(zhí)行效力 債權文書 權益維護
中圖分類號:D926 文獻標識碼:A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證法》第三十七條規(guī)定,“對經公證的以給付為內容并載明債務人愿意接受強制執(zhí)行承諾的債權文書,債務人不履行或者履行不適當的,債權人可以依法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吨腥A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一十四條第一款規(guī)定,“對公證機關依法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一方當事人不履行的,對方當事人可以向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申請執(zhí)行,受申請的人民法院應當執(zhí)行”。最高人民法院了《關于當事人對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的內容有爭議提訟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問題的批復》,該《批復》明確了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具有不可訴性的法律適用問題。公證債權文書確有錯誤 ,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執(zhí)行的, 當事人、公證事項的利害關系人就爭議內容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依法應當受理。據此,公證機關作出的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公證書與人民法院制作的發(fā)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決和裁定一樣,有同等的強制執(zhí)行效力。那么,如何實現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與公司、股東權益維護有效銜接是公證機構和公證員不容忽視不可回避的客觀現實問題。本文筆者通過一起抵押物借款擔保合同公證案例進行分析。
某甲(自然人)作為貸款人向紅河縣招商引資項目乙公司貸款人民幣5000萬元,四川省丙公司為某甲提供保證擔保,丙公司又要求某乙公司以其所有動產和不動產為丙公司提供抵押反擔保。抵押物借款擔保合同上載明,乙公司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義務時,乙公司愿意接受依法強制執(zhí)行的承諾。某甲、乙公司、丙公司三方向紅河縣公證處申請抵押物借款擔保合同強制執(zhí)行效力公證。因該公證事項貸款數額巨大,公證處和公證員承擔的風險較一般公證事項的風險大,于是公證處接到申請后第一時間組織公證員對申請人提供的抵押物借款擔保合同進行審查。通過審查,公證處對抵押物借款擔保合同作如下解釋:(1)乙公司以其所有動產和不動產為丙公司提供抵押反擔保,抵押物不詳不便于法院執(zhí)行要求其出具加蓋公司公章的抵押物清單并提供抵押物權屬憑證。(2)丙公司作為企業(yè)法人對外提供擔?;蛲顿Y的,不得對被擔保或投資企業(yè)的債務承擔連帶責任,合同未明確約定丙公司的擔保方式約定,根據《擔保法》及《擔保法司法解釋》有關規(guī)定,推定丙公司對乙公司的債務承擔連帶擔保,違反了公司法、公司法司法解釋有關規(guī)定。(3)乙公司以其公司財產抵押的,須提供董事會、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及公司章程。(4)丙公司以公司財產對外提供擔保的,須提供董事會、股東會或股東大會決議和公司章程。(5)公司作為企業(yè)法人,應向公證處提供營業(yè)執(zhí)照。公證處耐心細致地向公證申請人進行法律法規(guī)解釋后建議申請人重新修改合同中的某些條款,因申請人達不成修改抵押物借款擔保合同中違反法律法規(guī)強制性規(guī)定部分條款的補充協(xié)議。于是公證處對某甲、乙公司、丙公司分別進行詢問,經詢問查明如下事實:一是某甲是丙公司股東,因為企業(yè)之間的借貸不符合法律規(guī)定,故,抵押物借款擔保合同上貸款人為某甲。二是乙公司用于抵押的國有土地使用權正在辦理之中無法為丙公司即時辦理抵押物登記。三是丙公司對外提供擔保的董事會、股東會或股東大會召集程序是否合法和決議內容是否違反公司章程無法查實。公證處根據查明的事實,依據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拒絕受理該公證事項。
通過對上述公證案件的深入分析、研究和探索,結合公司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就如何實現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與公司、股東權益維護有效銜接,有如下意見:
一、嚴格執(zhí)行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債權文書公證的條件和適用范圍
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公證債權文書應當具備以下三個條件:(1)債權文書具有給付貨幣、物品、有價證券的內容;(2)債權債務關系明確,債權人和債務人對債權文書有關給付內容無疑義;(3)債權文書中載明債務人不履行義務或不完全履行義務時,債務人愿意接受依法強制執(zhí)行的承諾。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的債權文書的范圍應限定在以下范圍:(1)借款合同、借用合同、無財產擔保的租賃合同;(2)賒欠貨物的債權文書;(3)各種借據、欠單;(4)還款(物)協(xié)議;(5)以給付贍養(yǎng)費、扶養(yǎng)費、撫育費、學費、賠(補)償金為內容的協(xié)議;(6)符合賦予強制執(zhí)行效力條件的其他債權文書。
二、嚴格證明材料,力求證明材料達到最高蓋然標準
公證處在辦理公司對外提供擔保的抵押公證時,除要求申請人提供《公證程序規(guī)則》第十八條規(guī)定的應當提交的證明材料外還應提交《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十六條:“公司向其他企業(yè)投資或者為他人提供擔保,按照公司章程的規(guī)定由董事會或者股東會、股東大會決議;公司章程對投資或者擔保的總額及單項投資或者擔保的數額有限額規(guī)定的,不得超過規(guī)定的限額。公司為公司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提供擔保的,必須經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議”規(guī)定的證明材料。
三、釋明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關于公司對外提供擔保決議的法律效力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第二十二條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內容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的無效。
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會議召集程序、表決方式違反法律、行政法規(guī)或者公司章程,或者決議內容違反公司章程的,股東可以自決議作出之日起六十日內,請求人民法院撤銷。上述規(guī)定可以看出:一是某甲、乙公司、丙公司申請具有強制執(zhí)行效力公證的抵押物借款擔保合同應屬企業(yè)之間的借貸,其行為違反了法律法規(guī)的強制性規(guī)定,丙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就此條款作出的決議無效。二是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董事會的決議具有對內的效力,不具有對抗善意第三人的對外效力,從維護法律的穩(wěn)定和交易的安全角度出發(fā),有必要否定撤銷之訴判決的溯及力,以保護善意第三人。
四、適當援引公司法人人格否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