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10-07 08:56:09
序論:在您撰寫電力電子技術培訓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1.1學歷層次需求
一直以來,我國對應用電子技術行業(yè)的學歷沒有太多強制性的要求,使得應用電子技術人才的學歷參差不齊?,F在許多企業(yè)為了提高資質等級,對應用電子技術人才的學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普遍需要動手能力強的大中專學生。除此之外,由于企業(yè)競爭的白熱化日益嚴重,許多企業(yè)都不愿意用更多的花費進行人才培訓,為了提高人才利用率,就需要能夠直接上崗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
1.2綜合素質需求
除了要具備專業(yè)的技能水平,應用電子技術人才還需要具備完善的綜合素質,如心理素質、業(yè)務素質和身體素質?,F代企業(yè)無論是從人文素質方面還是職業(yè)道德方面都對應用電子技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應用電子技術行業(yè)的流動性和勞動強度過大等原因,決定了應用電子技術人員必須要具有勇于奉獻和吃苦耐勞的道德品質和職業(yè)精神。
2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
從廣義上來說,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是堅決擁護黨的基本路線,有專長有特色、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并且能夠適應管理、建設、服務和生產的全方位技術應用型的人才。從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的具體培養(yǎng)目標來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首先是使技術人才擁有良好的道德素質和政治素質,具備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養(yǎng)成良好職業(yè)道德和社會公德。其次,牢固掌握所學的單片機控、電子電路、電路分析等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能夠較好的操作和應用計算機、以及計算機軟件,增強實踐動手的能力,并能適應一線的工作崗位。最后,運用所學的技能和理論知識輔助電子產品的開發(fā)與設計,并進行產品的檢測和維修等服務工作。
3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yǎng)新規(guī)劃
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yǎng)新規(guī)劃是緊密圍繞培養(yǎng)目標,為社會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方案不但要適應當今社會的發(fā)展需求,還要突出專業(yè)技能、綜合素質培訓,同時注重專業(yè)能力拓展。
3.1堅持社會需求導向
多能力結構的應用電子技術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必須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及時關注和了解電子行業(yè)的發(fā)展趨勢和目前的發(fā)展狀況。對社會需求進行調研工作,并聘請行業(yè)專家來進行專業(yè)規(guī)劃的指導以及制定相應的培養(yǎng)計劃。時刻觀察社會需求變化的趨勢,及時對專業(yè)方向和專業(yè)結構作出調整,并完善人才培養(yǎng)方案。
3.2注重專業(yè)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yǎng)
在進行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劃時,應該合理的分配專業(yè)實踐培養(yǎng)與理論培養(yǎng)的比重,突出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的同時強調實踐培養(yǎng);基礎專業(yè)的培養(yǎng)應緊密的圍繞培養(yǎng)目標以及新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應用,對缺乏的工藝和人員設立相應的培養(yǎng)課程;加強生產實訓和實踐教學的培養(yǎng)力度,設立現場實驗、教學,以及基本的專業(yè)綜合、技能實訓;實行2+1的培養(yǎng)模式,重視與相關電子技術企業(yè)加強合作,開發(fā)實踐教學的基地,學生前兩年可以在學校接受教育,培養(yǎng)理論知識、專業(yè)技能和職業(yè)素質,最后一年到企業(yè)頂崗實習。根據應用電子技術的特點,不斷的完善培養(yǎng)的內容從而優(yōu)化培養(yǎng)中的教學體系,以更好的滿足社會需求。
3.3加強專業(yè)能力的拓展
專業(yè)能力拓展包括電子設計大賽、課外實驗、科學實踐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全省和全國的設計類以及電子制作的比賽,爭取獲得相關電子行業(yè)的資格證書。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應組織電子協(xié)會開展社會實踐,讓大部分學生加入到電子協(xié)會的服務之中。除此之外,開放電子制作的使用和設計實驗、綜合設計實驗以及項目的開發(fā)和研制,為技術人員提供更多參加研制和開發(fā)的機會。
關鍵詞:電子白板;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訓
中圖分類號:G45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2)06-0086-03
引言
2004年,我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的正式頒布,明確提出了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構成要素。高師院校對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公共課程來完成。但是隨著近年來教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學生信息技術水平和自學能力的提高,《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教學工作面臨著一系列的問題。我國目前仍存在著師范生到工作崗位之后不能很快適應教學工作、新教師成長進程相對較緩慢的現狀。因此,對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模式和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
電子白板的出現加快了我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腳步,正在逐漸步入我國教育領域特別是中小學校的課堂。師范生作為未來的教師,應盡早掌握并利用電子白板的功能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以便盡快適應教學工作。
本文嘗試將電子白板運用到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過程中,把電子白板的課堂教學應用和對師范生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結合起來。首先,通過相關理論基礎提出了基于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的“五要素”培訓模式:然后,筆者選取了廣西師范學院的師范生作為培訓對象,以電子白板為培訓工具,通過行動研究不斷實踐和完善培訓模式。最后檢驗培訓效果。
一、理論依據
1.SCLEs――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理論
關于“學習環(huán)境”的研究是從上個世紀80年代西方學習理論由行為主義范式向建構主義范式轉向開始的,主張彌補正規(guī)學校教育與真實情境生活之間差距的情境學習是其中一支重要的學習理論。在此基礎上,蘭德(Land)和漢納芬(Hannafin)將與“真實的”、“以學習者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情境化的”或“建構主義”等詞語相聯系的模式統(tǒng)稱為“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環(huán)境(student centered learning environments――SCLEs)。SCLEs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情境認知和活動理論,且更加強調支持實踐應用的境脈學習,使學習者可以將對問題的思考遷移到新任務的解決中,靈活地加以推理和應用。
美國著名教學設計師戴維,H?喬納森(David.H.Jonassen)在《學習環(huán)境的理論基礎》著作中概括出SCLEs設計模型的幾個基本要素:問題/項目空間、相關案例、信息資源、認知(知識建構)工具、對話和協(xié)作工具。設計SCLEs要注意的原則包括:學習者的中心地位,情境化的、真實化的境脈的重要性,個人看法和多種觀點的協(xié)商和解釋,在意義建構中學習者的先前經驗的重要性,運用技術來支撐高級的心智過程。
2.ASSURE模式
ASSURE模式是羅伯特?海涅克的經典著作《教學技術與媒體》中的核心內容,是一個系統(tǒng)整合教學媒體與技術,計劃和實施教學的過程指南。具體內容包含:分析學習者(Analyze Learners)、陳述教學目標(State Obiectives)、選擇教學方法、媒體和材料(Select Methods、Media and Materials)、使用媒體和材料(Utilize Media and Materials)、要求學習者參與(Require LearnerParticipation)、評價與修正(Evaluate and Revise)。ASSURE模式并不是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化教學設計過程,它只是一套圍繞在教學環(huán)境下,怎樣使用媒體而設計的一套模式。該模式包含了許多教學計劃中的重要內容,教師在設計課程或演講的時候都可以使用這個模式。
基于以上理論,本培訓立足于以學生為中心、以任務(或)為驅動,將電子白板整合到系統(tǒng)化培訓的過程中。設計過程注重學生的自主探索、知識建構、問題解決等能力的提升。
二、培訓模式設計
基于以上理論基礎和本次研究的具體內容構建出以下培訓模式,該模式的設計以學習者為主,圍繞學習者“解決問題/項目”為中心設計模式要素(見圖1)。培訓者的任務主要是為學習者提供一個豐富的情境,在相應的學習環(huán)境下幫助學習者建構知識、解決問題。
1.模式要素及關系分析
(1)解決問題/項目
問題解決是整個培訓模式的中心,促進有意義學習的發(fā)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必須是真實世界的問題或任務,解決問題/項目的結果必然是能直接運用到實際工作或學習中去的知識或技能。所需解決的問題一般是一些復雜子任務的集合,將子任務放在整個任務的進展中去學習,會促進學習效果,這與傳統(tǒng)學習環(huán)境中將“問題”作為為鞏固教過的概念而設計的例子有本質的區(qū)別。
(2)知識獲取
知識獲取是指能夠提升培訓效果的相應理論、媒體操作等能力的學習。解決具體問題必須要有相應知識技能的支持。培訓者引導學習者從過去經驗中回憶、聯系、應用理解培訓所需的先前知識,使學習者獲取問題解決所必備的知識。
(3)信息參照
信息參照是具體的案例、動畫、圖解等可提供學習者解決問題/項目時支持性信息的參考。參照信息的選擇必須與所需解決的問題相一致,培訓者應引導學習者清晰地描述參照信息中各階段的關鍵事件及其因果聯系,指導學習者將其應用到解決復雜問題的情境中。
(4)合作建構
合作建構是指學習者在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完成知識的建構。培訓者應該引導學習者相互交流合作,完成初步設計方案的反饋、修改、提升。并選擇相應的多媒體軟件呈現。
(5)評價反饋
評價反饋有助于提高培訓的整體效果。在培訓模式的最后,學習者以作品展示的形式呈現已建構的知識,在互評和自我評價中進一步提升作品質量,進而達到解決問題/項目的培訓目的。
該培訓模式要素在具體運作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培訓模式的各個要素圍繞“問題/項目的解決”為中心,其它幾個要素按照圖1中所示的順序依次進行??傮w來講,解決問題/項目是培訓模式的核心內容,知識獲取和信息參照是問題解決和培訓模式其它環(huán)節(jié)運行的基礎,合作建構是培訓模式中解決問題/項目的關鍵,評價反饋是促進培訓效果提升的保障,
2.培訓模式主要特點
基于電子白板的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的主要特點體
現如下:
(1)學習目標設計真實、明確
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學習目標設計真實、明確、可操作性強。強調為解決“問題”而學習相關領域中的知識,學習目標被賦予“情境化”的學習環(huán)境中。
(2)學習環(huán)境基于認知工具,資源豐富
培訓模式的學習環(huán)境基于相應認知工具。學習者不僅要掌握認知工具的操作,更要把它運用到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學習環(huán)境提供基于Web的信息資源,以滿足學習者提出問題解決方案所需的詳細背景、預備知識等內容。
(3)學習過程強調對話與合作
培訓中學習者對問題的解決并不是孤立進行的,而是依靠共同合作。培訓者應盡量指導學習者相互交流、討論、協(xié)商、共同建構知識,學習者可以通過與別人交流過程中的體驗和收獲調整對已有知識的建構。
(4)學習效果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作品的呈現
學習者在培訓過程中的學習效果最終以小組作品匯報的形式呈現。不僅要求學習者運用認知工具、以多媒體課件的形式展示問題的解決方案,更要求學習者在匯報過程中參與評價反饋,學習效果的呈現體現出學習者的創(chuàng)造性。
三、培訓實踐
1.培訓目標
本試驗在“五要素”模式支持下,通過四輪行動研究過程,對結合電子白板的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進行探索,開展“電子白板功能”、“基于電子白板的教學設計與應用”、“基于電子白板的課件制作與應用”、“教學評價與反思”四個模塊的培訓,具體試驗目標為:①通過培訓,使師范生掌握電子白板的基本功能,能夠結合電子白板設計并實施教學。②通過培訓,有效提升師范生在教學資源與教學過程的設計、開發(fā)、應用、評價等方面的教育技術能力。③構建“五要素”培訓模式。
2.培訓內容和對象
選取符合電子白板的功能使用手冊以及《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中要求的教學設計、多媒體課件設計與制作、教學評價和反思、合作學習等作為本次培訓的主要內容。培訓對象為廣西師范學院地理科學、化學、教育技術學等三個專業(yè)的師范生。
3.培訓環(huán)境
本試驗在廣西師范學院“未來教師空間站一學習共同體”實驗室中進行,該實驗室包含交互式電子白板、筆記本電腦、投影儀、錄播系統(tǒng)等設備。
4.培訓過程
依據上述培訓模式和試驗內容,本試驗通過四輪行動研究,在不斷的計劃、行動、觀察、反思中歸納出圖2所示的基于電子白板的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模式流程圖。
四、效果分析
本研究采用小組作品評價、調查問卷、訪談的方法對培訓效果進行綜合分析。學習者對電子白板功能、教學設計、課件制作、教學評價等實踐能力的掌握情況通過對小組作品評價的量化來測量,即設計相應的評價指標體系(即基于電子白板的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評價指標體系),以百分制得分的形式反映學習者實踐技能的掌握情況。通過對小組作品的分析結果來看,小組作品得分的平均水平在80分以上,說明此次培訓效果良好。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對每個學習者相應能力的掌握情況進行統(tǒng)計分析,問卷以相應技能的描述為問題,參照李克特量表,制定“非常符合”、“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等答案作為選項。統(tǒng)計數據顯示,選擇“非常符合”或“符合”的學生比例在71%至100%之間。即大多數人都掌握了本次培訓所要求的電子白板功能、教學設計、課件設計與制作、教學評價與反思、團隊合作學習、教學技能等師范生教育技術能力。
此外,通過訪談我們了解到學習者對本次培訓的目標、內容、時間、方式等的態(tài)度,絕大多數人對本次培訓的整體安排和取得的效果還是比較滿意的,說明本次培訓的整體設計有助于提高師范生的教育技術能力。
關鍵詞:“三位一體”;電子書包;信息技術能力
中圖分類號:G43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文章編號:1672-7800(2013)012-0205-02
作者簡介:高金枝(1986-),女,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及應用;劉力(1953-),沈陽師范大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信息技術教育及應用。
1電子書包教學現狀
(1)國外現狀。
2000年初,新加坡教育部門就開始在一些中小學校推廣“電子書包”,新加坡是最早試行“電子書包”的國家。2001年4月,馬來西亞教育部在吉隆坡及其周邊地區(qū)200所中小學試驗性推廣電子書包,登嘉樓州政府也將開始向州內324所小學的2.5萬名五年級學生免費提供電子課本,以此取代現有的紙質課本。2003年,香港有10所小學正式推行“電子書包”試驗計劃,經過一年的試驗,開始向全港1 000多所中小學推廣。2009年6月,美國加州計劃分階段讓州立的各級學校舍棄傳統(tǒng)紙質課本,轉而讓學生使用電子書包。韓國也在2012年讓學生放棄紙制書本,以電子書包取而代之。
(2)國內現狀。
2001年,北京伯通科技公司生產的“綠色電子書包”通過了教育部的認證,并在北京市20所學校內率先進行試用。2002年,臺灣就有比較完整的“電子書包”計劃,同時展開了數字化的科技計劃,成立了電子書包發(fā)展促進會并推廣電子書包的教學實際應用,先后有大批的中小學校陸續(xù)加入電子書包試行行列。2003年,香港10所小學正式推行“電子書包”試驗計劃,經過一年試驗開始向全港千余所小學正式推廣。同年,上海金山區(qū)金棠小學開始使用電子書包代替?zhèn)鹘y(tǒng)書本教材。
2010年,寧波鎮(zhèn)海區(qū)駱駝中心學校開始試行“電子書包”教學計劃。2012年4月,唐山荊各莊小學用電子書包實現教學理念的創(chuàng)新,經過兩年的電子書包實驗,教師和學生同時得到提升,用信息技術來推動教學改革。2012年12月,成都七中育才學校的“云技術班”正式開課。
2013年4月,福田區(qū)教育局開展“信息技術整合教學”等活動,實施全區(qū)中小學WiFi全覆蓋,將使用“電子書包”的試點學校增至18所。
目前很多學校都在進行電子書包教學的實驗,像上海、北京、南京、深圳等城市的許多學校都在使用電子書包教學,還有很多城市在實驗階段。電子書包教學是信息時代的產物,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形式,若想有效地進行電子書包教學,對教師進行相應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是必須的。
2基于電子書包教學的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構成
基于電子書包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較高要求,教學中要實現教師端與學生端的有效連接以及與外部網絡的連接,還需要熟練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如電腦、電子白板等。除此之外,教師還要能夠利用現有的教學軟件,開發(fā)和創(chuàng)造教學資源。以下將教師需要的信息技術能力分為硬件使用能力和軟件使用能力兩部分進行詳細介紹。
(1)硬件使用能力。
利用電子書包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有很高的要求,需要教師能夠熟練地操作多媒體教學設備,例如電腦、電子白板、電子書包等。教學過程中電子書包作為教材和教師與學生互動的工具,電子書包承載了各學科知識、練習題庫以及工具書等數字化教學資料,教師必須能夠使用電子書包的各個功能,來輔助上課、布置作業(yè)、檢查作業(yè)以及與家長溝通。教師需要培訓的是電子書包的使用技術,以及能夠支撐電子書包教學的其它信息技術能力。
(2)軟件使用能力。
電子書包教學是借助電子書包應用其承載的一些教學軟件來實現新形式的教學,電子書包教學軟件分教學環(huán)境軟件如電子教室系統(tǒng)、輔助教學軟件如PowerPoint、電子詞典以及教學游戲軟件如拼音打字練習等軟件。
教師在利用電子書包上課時必須使用這些軟件,若想有效實施電子書包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得到提高,才能更好地應用電子教學軟件,并且在網絡中能夠找尋適合教學的軟件。
(3)資源開發(fā)。
教師若想自如使用電子書包教學,必須熟練應用這些軟件。教師在使用之前必須要有計劃地接受培訓。教師不但要能夠應用這些教學軟件,還要能夠進行資源開發(fā),以及對教學資源的二次利用。
3“三位一體”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模式
“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將高校與實驗學校聯合,對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進行具體化和有針對性的培訓。
3.1“三位一體”模式結構
“三位一體”團隊模式,即以高校教師、研究生以及接受培訓的信息技術教師,組成三位一體的培訓梯隊,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切實有效的培訓方案。由高校教師帶領、研究生培訓、學校信息技術教師配合共同完成。
(1)高校教師。
高校教師根據調查訪談情況及教師的實際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制定分層教學方案。分別設置初級班和提高班,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開始實施“三位一體”團隊培訓。
高校教師是整個培訓團隊的靈魂人物,領導從前期的調研到培訓的具體實施,帶領團隊其他人員展開工作。
(2)研究生。
研究生主要是指高校信息技術教育學科或具有較強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在校研究生。在高校教師的指導和領導下,研究生主要負責培訓前期的調研分析和“三位一體”培訓模式中的具體培訓工作,并負責對教師的練習進行指導。
研究生是“三位一體”培訓團隊的核心部分,主要負責工作的具體實施,配合團隊任務進行培訓工作。
(3)信息技術教師。
信息技術教師指被培訓學校負責信息技術教學及設備管理的教師。信息技術教師的角色多變,在學校,信息技術教師是學科課程的設計者和教授者,同時還是多媒體教學設備的管理者,新設備與新的信息技術能力的培訓者。信息技術教師在“三位一體”新模式中,還是教師課件制作和開發(fā)的指導者和引領者,不但要起到帶頭作用,還要幫助其他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使教學多媒體化,同時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
3.2“三位一體”模式特點
“三位一體”團隊培訓模式是一個互利互惠的高校與基層學校交流的形式。既能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又能夠為高校研究團隊提供研究的環(huán)境。高校教師和研究生了解一線電子書包的教學環(huán)境,有針對性地在觀察中尋找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使研究具體化、實際化。
(1)針對性。
“三位一體”團隊培訓模式具有針對性,體現在對學校的針對性和對教師的針對性。對于學校,團隊會根據學校的硬件設施安排培訓內容。對于教師,團隊的高校教師和研究生會根據培訓學校的教師的實際水平制定培訓計劃。
培訓的種類有很多,以往信息技術的培訓之所以形式大于效果,根本原因就在于培訓的針對性不強?!叭灰惑w”的培訓模式,是根據培訓學校的具體情況制定的具有針對性的培訓計劃,目的是使培訓效果更加有效。
(2)實時有效性。
“三位一體”團隊培訓模式的有效性體現在培訓的實施過程中,除了有針對性的培訓,培訓過程中還有相應的練習。培訓過程中,高校教師、研究生以及校信息技術教師具體指導教師的練習情況,以達到有效培訓的目的,讓每一位教師都能掌握培訓內容。
“三位一體”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模式區(qū)別于其他形式,就在于團隊的構建和培訓的切實有效。培訓團隊打破了以同樣的培訓內容培訓所有教師的形式,“三位一體”培訓團隊先對教師們的情況進行調查分析,根據分析情況,再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培訓;配合練習,以達到最有效的結果。
(3)可持續(xù)性。
“三位一體”團隊培訓模式具有可持續(xù)性。高校與培訓學校的合作是可持續(xù)性的,培訓往往不是一次就能達到目的,團隊根據學校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和培訓期間的接受情況,制定下一步的培訓方案。
信息技術的更新速度快,多媒體教學設備和數字教學資源豐富,教師對所有的信息技術資源不可能面面俱到,進行可持續(xù)性的信息技術培訓是必要的。高校和培訓學校建立的合作關系,不但能夠使高校建立實驗基地,還能使學校獲得信息技術培訓,這即是“三位一體”培訓模式的互利且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特性。
4培訓效果
根據接受培訓學校教師的信息技術能力水平,制定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具體、實時的培訓內容能讓一線教師切實應用在教學工作中。在“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中,經過教師的具體培訓指導,培訓效果相當好。同時,還可以根據信息技術教師的反饋信息,進行進一步網絡指導和答疑,甚至再培訓。
模式實施的建議是希望學校教師能夠真實地提供前期調查的數據,以及反饋出教學中具體存在的問題,以實現預期培訓成果的有效實施。
另外,希望“三位一體”的培訓模式能夠為其它地區(qū)的信息技術能力培訓提供借鑒,并逐漸構建和營造一種培訓文化。
參考文獻參考文獻:
[1]向晉榜.電子書包的現狀與發(fā)展中面臨的問題[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6).
關鍵詞:電力企業(yè);人力資源;教育培訓;問題;措施
一、前言
二十一世紀,我國社會各個行業(yè)中呈現出來的越發(fā)激烈的市場競爭,從本質的層面上進行分析其實也就是人才之間的競爭,如果說電力企業(yè)想要在競爭越發(fā)激烈的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的話,那么肯定是需要予以企業(yè)中作為重要的因素――人力資源充分的重視的,逐步提升企業(yè)開展的人力資源開發(fā)和管理工作的力度。人力資源開發(fā)和管理工作賴以開展的基礎就是教育培訓工作。依據相關的調查工作得到的結果顯示,適應性比較強的培訓工作除去可以為企業(yè)減少員工的數量之外,也是可以使得企業(yè)的生產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的。但是,以現階段我國電力行業(yè)中各個相關企業(yè)的人力資源培訓教育實際情況來看,諸多企業(yè)中開展的人力資源培訓教育工作其實都是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的。正是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之下,對電力企業(yè)人力資源培訓教育工作展開分析是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的。
二、現階段我國電力企業(yè)教育培訓領域中存在的問題
(一)電力企業(yè)施行的員工教育培訓機制和整體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不協(xié)調
這種不協(xié)調性主要是在下文中提及到的兩個層面上有所體現:首先教育培訓工作和培訓考評工作沒有同步開展;其次電力企業(yè)開展的教育培訓工作是沒有得到有效的評價,在此基礎之上自然也就沒有辦法對教育培訓結果形成有效的判斷了。當電力企業(yè)開展教育培訓工作的過程中,應當將接受培訓的各個崗位上的員工的主觀感受記錄在案的,并在培訓工作結束之后對整個教育培訓結果做出評價。只有在施行這兩項工作的基礎上,才可以使得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的人員對接受者參與培訓時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一定的了解,以免在教育培訓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出現應差事這樣一個問題。在電力企業(yè)整體人力資源管理制度中,是應當構建出來更為科學合理的人力Y源教育培訓機制,以便于可以在教育培訓工作進行的過程中,從形式和組織措施的角度上做出一定的更正。
(二)沒有對教育培訓需求情況形成明確的了解
以現階段電力企業(yè)中開展人力資源教育培訓工作來看,整體教育培訓框架中,個性化教育培訓匱乏程度比較高,更不要說對員工的整個職業(yè)生涯做出的有效引導了,從整體的層面上來說,電力企業(yè)開展的教育培訓工作的有效性是比較弱的,從而教育培訓工作的效果也就難以滿足企業(yè)的實際需求,以此從整體的層面上來說電力企業(yè)開展的教育培訓工作的深度及廣度處于一種有待提升的態(tài)勢,應當逐步以教育培訓制度為基礎構建較為完善的評價機制,在二者同時施行的過程中,自然也就可以對電力企業(yè)教育培訓工作的效果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證了。
三、提升培訓工作力度的過程中應當注意到的問題
電力企業(yè)開展的教育培訓工作的針對性應當增強?,F階段我國范圍之內的各個電力企業(yè)針對經營管理人員開展的培訓班的數量是比較多的,但是一般情況之下來說每一個培訓班的針對性都不是很強,從整體的層面上進行分析,培訓效果就比較差,并且培訓班的費用一般情況之下來說是較為昂貴的。因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從人力資源管理的層面上將崗位職責范圍明確的劃歸出來,保證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的人員取得證書之后才可以上崗,展開培訓工作。
針對技術人員開展的繼續(xù)教育工作應當得到充分的重視,在這里體到的繼續(xù)教育,其實就是在對新知識、新技術以及嶄新的理論加以一定程度的應用的基礎上將在一線工作的技術人員的思想武裝起來,有針對性的補充技術人員匱乏的知識,并應當在教育工作結束之后開展嚴格的評價工作,以便于可以對教育培訓工作的效果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證。
四、結語
總而言之,人力資源已經逐漸演變?yōu)楦鱾€行業(yè)中相關企業(yè)的核心競爭力之一,這一個觀點已經越來越被各個企業(yè)中的領導者接受。電力企業(yè)在實際運營的過程中需要使用到更多的工作人員進入到企業(yè)中工作,以便于可以使得企業(yè)的競爭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因此就需要將招聘、績效以及福利等領域作為出發(fā)點,尤其是需要將人力資源開發(fā)和管理工作做好,在企業(yè)運營的過程中將其本身具有的激勵作用充分的發(fā)揮出來,促使企業(yè)向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轉變,在通過將完善的教育培訓整體性計劃制定出來的基礎上,施行現代化技術措施,逐步提升教育培訓領域中的經費投入,并在此基礎之上構建出來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最終也就可以為企業(yè)向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方向轉變的過程中提供一定的支持。
參考文獻:
[1]王艷梅.人力資源教育培訓問題在電力企業(yè)中的相關研究[J]. 企業(yè)改革與管理,2014(19):74+79.
【關鍵詞】獨立學院;會計電算化;資格證書
為了向符合獨立學院不斷發(fā)展的新形勢下的高標準和高要求靠攏,依據獨立學院會計專業(yè)學生對就業(yè)形式和壓力的盲區(qū)和誤區(qū),避免為教學而教學的單一的授課模式,在當今市場經濟體制下僅憑一張大學畢業(yè)證和學位證已經遠遠不能滿足目前就業(yè)形式的標準和要求,學生為了適應對社會的需求和殘酷競爭的壓力,在學校周邊知名與不知名的所謂相關專業(yè)的資格認證培訓學校進行培訓,來充實和滿足對社會的需求和競爭,但較高的培訓費和并不理想的培訓效果是眾所周知的。為此我們大膽設想了這一創(chuàng)新來改變這種現狀。
目前學院會計電算化資格培訓課程仍屬空白,會計電算化課程的開設只能夠使學生掌握簡單的財務軟件操作,對此類證書的考取并沒有針對性的教材與授課內容和方法。此類情況的發(fā)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院會計電算化課程開設時間滯后(開設時間一般為大四第一學期),對學生考取會計從業(yè)證和其他相關證書的時間安排上不夠合理周全,導致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授課效果不夠顯著。針對這種狀況,我們對此有兩點構思與想法,第一,在教學安排上有所調整,能夠將本課程在會計學基礎課之后學習。第二,在非正常教學活動中開設會計電算化資格證書培訓課程,利用寒暑假或雙休日開設利用寒暑假或雙休日開設會計電算化資格證書培訓輔導強化班。社會在進步,思想在進步,高校也在進步。借助學院完善的教學硬件條件和雄厚的師資條件,讓學生在學院優(yōu)越的環(huán)境中,順利的通過此類會計資格考試,緊緊圍繞學院在“商”字上做文章,在“優(yōu)”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求突破的辦學思想,努力把獨立學院學生培養(yǎng)成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在課程教學方面主要是要求學生在熟練掌握用友軟件的基礎上,針對會計專業(yè)學生對會計電算化資格證書的考取,配備系統(tǒng)完善的教材、習題及光碟和對學生應試的技巧的培訓,以及合理的教學課程安排,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和培訓,避免學生花取高額培訓費,在周邊的培訓學校進行學習,不能保證學習的質量和效果。通過教學改革工作,讓學生不僅能夠順利的通過會計電算化資格考試,而且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熟練的掌握主流財務軟件的常規(guī)操作,做到教學與實際相結合,使學生在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夠很快的完成角色的轉換,盡快上手會計電算化工作,為學生就業(yè)打下堅實的基礎。
技工院校電子技術應用專業(yè)實訓教學相關活動,在以往施行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加以優(yōu)化調整逐漸轉變?yōu)樗刭|教學模式。通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挖掘學生學習潛能,在實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電子技術 應用實訓教學 創(chuàng)新能力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曾經提出“行動是中國教育的起始點,創(chuàng)造是中國教育的完成時”教育思想,其實就是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當做了教育的終極目標。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企業(yè)需求的人才標準也日益提高,更希望技工院校畢業(yè)生能夠在實踐過程中對現有的生產工藝、工作流程以及設計方案做出一定的改革創(chuàng)新,從而提高企業(yè)的市場競爭力。實訓教學在技工院校設置的課程體系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但是有些教師的教育思想較為傳統(tǒng),對實訓教學不是十分重視,未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筆者以多年的實際工作經驗為基礎,淺談如何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一、對教學組織形式進行優(yōu)化調整
電子技術應用實訓是工藝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基礎技能訓練課程,教學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電子技術應用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使學生了解生產制造工藝流程、儀器設備以及檢測方法,能夠在遵守電子技術文件以及相關規(guī)章制度的基礎上完成電子產品的制作、焊接以及檢測等工作,擁有一定的電子技術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應當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積極地尋找問題,結合理論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探尋解決問題的方法,鞏固在理論課程中學習到的知識。在此過程中培B學生的專業(yè)意識、職業(yè)技能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不斷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電子技術應用實訓整體設計是對小型電子產品生產流水線進行模擬,設置出元件測試、裝配、焊接以及調試四個工位,并制定出與之相對應的工作崗位標準。實訓教學中每一個小組中的成員應當在2~3人,為了能夠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實訓達到教學目標,在實訓教學開展之前需要編制出具體的實訓進度表,在實訓教學過程中實行輪換制度,使每一位同學的具體工作都在實訓進度表格上有所體現,也便于對學生的實訓效果做出評價。
在教學實訓中是將項目制作當做核心工作,依據不同的工作崗位提出具體要求,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靈活地選用分層教學法、合作學習法以及多媒體輔助教學等方法。
二、優(yōu)化調整考核方法,凸顯創(chuàng)新能力評價
電子技術應用實訓中應當遵循的目標是知識和技能并重,理論和實踐的有機結合,對學生的知識理解程度、運用知識能力以及實踐能力進行考核。在考核工作過程中需要做到既考核知識也考核能力,以便于能讓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考核工作中,檢測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否得到了提升。在考核的過程中應當對學生的個性予以充分重視尊重學生的興趣和多樣化的性格,對學生做出的評價要以激勵學生提升創(chuàng)新能力作為目的。針對某些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應當靈活地對其實訓時間進行安排,適當地開展基本技能方面的考核工作,使接受能力強的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創(chuàng)新設計,在實訓中培養(yǎng)成為社會和企業(yè)需要的高技能創(chuàng)新型人才。
三、小結
綜上所述,電子技術應用實訓就是學生從學校到社會、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橋梁,在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起到關鍵的作用。所以,在教學實訓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將創(chuàng)新思想穩(wěn)固在學生的腦海中,為學生在工作崗位上能夠創(chuàng)新工作,展現自身的創(chuàng)新思想、技能優(yōu)勢,為社會經濟發(fā)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鄒華東,陳小林,吳年祥等.電子技術應用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構建與實踐[J].重慶科技院校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3).
[2]盧超,蔣媛,盧進軍等.基于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數字電子技術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 廊坊師范院校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4).
[3]周登榮.加強教學改革,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突出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淺談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的教學改革[J].攀枝花院校學報,2010(3).
1.完善實踐教學條件“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具有很強的工程性和實用性,而實驗是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動手能力、嚴謹的態(tài)度和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因此,以營造真實的、先進的工程環(huán)境為目標,緊密結合工程實際應用,投入100多萬元建設和完善了電力電子技術實驗室。現實驗室擁有實驗設備24臺套,開發(fā)了電力電子技術仿真研究平臺,構建了電力電子技術實踐教學體系(包括課內實驗、課外實驗、課程設計、生產實習和畢業(yè)設計等),編制相關的教學文件。實驗室向學生全面開放,學生以團隊的形式開展自主性實驗和學科競賽培訓,并為學生提供實際工程技術資料、仿真實訓教學軟件,培養(yǎng)工程實踐應用能力。
2.精心設計實驗內容課程組精心設計了實驗教學項目和內容,引導學生從問題出發(fā),逐步由基礎實驗走向設計性和綜合性實驗,再過渡到創(chuàng)新性實驗。開設了晶閘管整流、逆變的驗證性實驗,使學生對本課程的應用有初步認識;對直流斬波、交交變換以及PWM控制技術部分的實驗,則由教師給出電路參數要求,由學生自行設計主電路、驅動電路等,完成設計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軟開關技術的實現等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實驗項目,密切聯系著當今電力電子技術發(fā)展的最前沿技術,并且在國民經濟發(fā)展中起著重要作用。通過實驗學生了解了電力電子新技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同時對本課程的應用領域、可以解決的問題有了更直觀感性的認識。實驗項目與科研、工程、社會應用實踐密切聯系,形成良性互動,實現基礎與前沿、經典與現代的有機結合,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和自主訓練。
3.增設課程設計與調試環(huán)節(jié)開設了1周“電力電子技術”課程設計與調試實踐環(huán)節(jié),以完整的電力電子系統(tǒng)為載體,將電力電子器件選擇以及電力電子主電路、驅動電路、保護電路、檢測電路、控制電路等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通過設計、組裝、實驗和調試“四位一體”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在教學中使用計算機仿真軟件Matlab/Simulink搭建各種常用電力電子電路,且可方便地調整電路的參數進行仿真,培養(yǎng)學生應用計算機處理復雜電力電子電路的能力,也為日后從事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改進教學方法與手段,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實踐中,筆者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能力為主線的教育理念,根據課程內容合理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組織課堂教學,將“理論+實踐+應用能力”的教學模式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由傳統(tǒng)的教師滿堂灌唱獨角戲變成了教師學生共同參與的互動學習,教與學融為一體。教師有所教,學生有所學,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了學生的理解,加快了學習步伐。通過啟發(fā)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方法等,增強學生主觀能動性,活躍課堂氣氛,挖掘學生潛力,增強專業(yè)素養(yǎng),逐漸讓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由被動變主動汲取知識。
為了分析電力電子器件和電路的工作狀態(tài),使學生弄清電路中能量的變換和傳遞,筆者制作了本課程比較完善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利用多媒體技術將實際應用中的電路和電力電子裝置做成影音資料帶到課堂上,結合典型工程實例,并把電力電子前沿的研究狀況、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圖表、圖片等方式充實到教學課件中,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不斷提高教學效果及教學質量。同時,建設了本課程的教學網站,網站資料豐富,包括教學資料和典型工程實例等,學生可以在網上學習,教師可以在網上進行答疑,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1.考試過程全程化教師根據“電力電子技術”課程性質和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通過課堂提問、討論、平時作業(yè)、單元測驗、實際操作、撰寫報告或論文等方式加強形成性考試評價,并安排階段性考試以強化學生平時對課程教學內容的學習和掌握,弱化期末終結性考核。
2.考核內容能力化考核內容圍繞應用能力和工程素質培養(yǎng)為核心這個目標設置,結合新的“電力電子技術”教學內容體系,加大電力電子器件特性分析、實際電路分析、應用案例分析、實踐技能的比例,側重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解決問題的能力。
3.考核方式多元化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要求,考核采取口試、筆試(開卷、閉卷)、開發(fā)設計相結合的形式,變單一形式的考核為多種形式的考核。
四、組織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探索課內與課外培養(yǎng)的有效機制
按照課內培養(yǎng)與課外培養(yǎng)相結合的原則,把培養(yǎng)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固化在教學任務中,成立了課外科技活動小組,注意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科技競賽活動。依托電力電子實驗室的硬件設施,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大賽和“挑戰(zhàn)杯”競賽,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在運行中,加強課外實踐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制訂《大學生課外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運行管理辦法》和《實驗室開放運行管理辦法》,對大學生第二課堂教育的條件保障、激勵政策、管理辦法、評價辦法等做了明確規(guī)定,形成了有效的大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保障體系。
五、加強青年教師培養(yǎng),提高課程組教師整體水平
師資隊伍建設是課程建設的關鍵,課程組教師的理論教學水平、工程實踐能力、科研水平直接關乎“電力電子技術”課程建設水平。按照校內培養(yǎng)與校外培養(yǎng)相結合、教學培養(yǎng)和科研培養(yǎng)相結合的原則,通過建立青年教師“導師制”、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和教學觀摩、實行青年教師實驗室坐班制、深入工業(yè)企業(yè)生產實際、選派教師參加新技術培訓等措施,不斷提高青年教師教學水平、學術水平和實踐能力。
六、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