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茶文化的源來范文

時間:2023-08-31 16:23:25

序論:在您撰寫茶文化的源來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茶文化的源來

第1篇

【關鍵詞】順德方言詞 水鄉(xiāng)文化 古漢語保留 文化交融

順德方言屬于粵方言系統(tǒng),具有明顯的廣府文化特色,而由于順德古為蠻越之地,自古以來一直是漢族人與眾多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地方;且由于區(qū)域地理文化的影響,順德人中旅外華僑和港澳同胞數量較多,因此,順德方言詞匯里一方面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匯,另一方面吸納了眾多外來詞匯,這使得其有別于廣府片區(qū)的其他粵方言。它們經過千年融合發(fā)展,已成為地道的順德話,極大地豐富了順德本地語言文化,深度彰顯著濃重的順德本土文化特色。然而,“順德方言研究第一人”陳勝洪曾在《廣東順德方言趣談》提到,“好多順德土話,以前大伙常說,現在要問到六十歲以上甚至更老的老人才知道,這些土話正面臨失傳的可能?!?誠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及順德經濟的騰飛發(fā)展,各地文化與順德本土文化的交融不斷加強,許多“新順德人”已經不能說出正宗的順德話。若不仔細鉤沉索隱,我們甚難辨明這些順德方言詞的來龍去脈及其背后的文化淵源。故此,若我們將其抽絲剝繭,回溯其演變過程,并在失聲頓悟的同時,加深對這些獨特文化符號的認識與理解,體悟考察順德方言詞的文化內蘊,亦是人間樂事矣!

然而,實際上,在順德的十個鎮(zhèn)街里,世代相傳的順德話不盡相同,幾乎每個鎮(zhèn)街都有自己獨特的鄉(xiāng)音俚語,基于對方言詞考察的代表性、典型性的考慮,兼顧順德方言詞匯系統(tǒng)的復雜性,故本文只選取其中典型以及一些如今只能在田間地頭或者老順德人口中方能聽到的民間俚語中的方言詞,以之為切入點,借以窺探順德方言詞的文化來源。

順德方言詞背后的南國水鄉(xiāng)文化

順德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地勢低平,河網交織密布,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水鄉(xiāng)文化。古橋是構成順德水鄉(xiāng)文化的的關鍵要素。順德河網錯綜,自古橋梁眾多,出門過橋、舉步登舟,這些都保留在許多以順德方言詞命名的橋梁名字里。據統(tǒng)計,順德現存的宋橋有4座,明橋4座,清橋8座,均為石橋2。劉禹錫曰:“水不在深,有龍則靈。3”橋居水上,順德人為求風調雨順、出入平安,故多以與古代水中靈物命名橋梁,如杏壇逢簡村的“金鰲橋”、古朗村“跨鰲橋”、“引龍橋”、“起鳳橋”、上地村“躍龍橋”等。

順德人世代依水而生,崇拜水中靈物――龍,故順德方言詞里包含了大量與龍、水有關的詞語,如“龍舟”、“龍虱”、“龍躉”;“吹水”、“油水”、“捋水”等。據《順德縣志》載:“龍江歲五六月斗龍舟,斗之日以江身不大不小,其水直而不灣環(huán)者為場地。”由于順德河網眾多,順德形成了聞名遐邇的龍舟文化。龍舟者流,舟身有龍圖,亦似龍之形而得名?!褒埵痹忌L于小溪小河中的水鱉蟲,而在順德勒流,則被用于形容一種迷你龍舟。由于其體型小巧,行水速度極快,和龍虱的特點非常相像,所以用“龍虱”來借代這種龍舟。“龍舟”、“龍虱”、“龍躉”等具有順德本土文化特色的詞語無不體現著順德龍舟文化的精神與氣韻。這次詞語繼承了嶺南傳統(tǒng)文化的特色與個性,又兼容了中原文化的內容內蘊了順德人對于龍文化的崇拜,極具神秘色彩。同時承載了古代依水而生的順德人對生活和順、風調雨順的希冀,更彰顯了順德人自古以來“順天之德”的水鄉(xiāng)文化精神。

值得一提的是,時至今日,仍然有許多以順德方言命名的地名都體現著順德獨有的南國水鄉(xiāng)文化特色,如陳村仙涌、陳村石洲、北虻取N頤嵌賈道,北方人習慣把“河”叫“河”,把“溪”叫“溪”。但在順德方言里,我們順德人多把“小溪”、“小河”統(tǒng)稱為“涌”(讀音同“沖”)。據老一輩順德人的說法,在過去他們認為,“涌”就是“水相沖”,所以讀“沖”,后來他們干脆寫成“沖”,如今天的小陳沖、沖鶴等。當然“涌”在今天的順德方言里也還有保留,如“河涌”、地名“仙涌”等。至于北蛘虻摹頡保以前聽家里的老人家的傳統(tǒng)解釋是“小河”。而在現代漢語詞匯學里將其解釋為“兩水相交的水溝”,水相交為“頡保音義互借,于情于理都似乎更為合適。

另外,由于順德在古代長期呈現漢族人與眾多南方少數民族雜居的狀態(tài),各民族之間的方言文化互相交融,因此在順德的方言詞里,存在不少單字在壯語中都表示地方,尤其是一些地方名:如大良“云路”的“云”,“都寧”、“都那”的“都”等。

順德方言詞中對古漢語詞的保留典型

作為一種古老的方言,在順德的方言詞里,保留了大量的古漢語詞匯,但由于時過境遷,筆者發(fā)現有不少流傳至今被廣為用之的詞語,我們卻不知其源。下面,筆者從茂密的順德方言叢林里擇取其中幾個典型以窺探順德方言詞里的文化內涵。

說先,最典型的要數“老竇”。我們順德人習慣于叫親切地叫自己的父親為“老竇”,尤其是在順德的農村田間,自古以來就稱呼父親為“老竇”,但卻鮮有人知道它的來源?!度纸洝吩疲骸案]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所謂“竇”者,竇禹鈞也。在竇禹鈞的教育下,他的五位兒子都金榜題名,他一手創(chuàng)造出了五子登科的佳話,成為古代為人父的典范,因此人們便以“老”尊之。而久而久之,順德的人們?yōu)榱吮磉_自己對父親的崇敬,便稱呼自己的父親為“老竇。而這體現了順德人千百年所積淀下來的 “百行孝為先”4的文化底蘊。

再言“瀟湘”。在順德方言里有這樣一句民間俚語:“抵冷貪瀟湘”,是指年輕女孩子為了漂亮而在寒冷的天氣下衣著單薄,以免顯得體型臃腫。在今天,即使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地道的順德人,也難以說清到底這個順德方言詞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含義。許多人都只知其用,不知其源。 有部分研究順德方言的學者認為,“瀟湘”一詞乃出自清代曹雪芹的著作《紅樓夢》。在《紅樓夢》里“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的林黛玉因住在瀟湘館而得名“瀟湘妃子”。而又因為林黛玉“嬌襲一身之病”,“病如西子勝三分”,終日舉箸難下,啼咽難停,身子單薄,自然是秀骨珊珊的纖體典范。于是,人們就用“瀟湘”來比喻在寒風中衣著單薄為求漂亮的女子。但是,筆者經過查閱大量資料推測認為,早在清代以前,順德方言里就已經出現“抵冷貪瀟湘”這樣的說法了。“瀟湘”本是指湖南境內的瀟水和湘水,而由于《山海經?中山經》云:“帝之二女居之,是常游于江淵,澧沅風,交瀟湘之淵”5?!盀t湘”亦由形容江水引申為形容如“娥皇女英”這樣的美女,故順德方言詞里的“瀟湘”應是對《山海經》中的“瀟湘”的保留。

三說“心抱”與“臊伢子”(“蘇蝦仔”)。在順德一帶,婆家就自己的兒媳婦為“心抱”。許多人望文生義,形形的解釋令人啼笑皆非。其實,“心抱”即“新婦”。那為何“婦”讀“抱”?這是因為,在語音學中,根據漢語學家錢大昕的說法“古無輕唇音”,在古音中是沒有唇齒音聲母“非[pf]”、“敷[pf‘]”、“奉[bv]”、“微[w]”這樣的發(fā)音的。而順德方言又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方言,保留了大量的古音,因此形成了許多獨具特色的順德方言詞。故此,“新婦”在順德方言里也就讀作“心抱”了。除此之外,符合這個“古無輕唇音”的讀音規(guī)律的例子在我們身邊很多,母雞“孵”小雞順德話講“范”;“伏”在地上我們讀“bog”;“浮”讀“蒲”等等。不一而足,俯仰皆是。

每個順德人的童年記憶力,都有這樣一首童謠:“月光光,照地堂,蝦仔你乖乖訓落床……”6順德人把小孩子稱為“細路仔”,而把剛出生的嬰兒成為“蘇蝦仔”?!疤K蝦仔”(“臊伢子”),形象生動地指出剛出生小孩身上那乳香便溺混雜的氣味,廣東人稱為“臊味兒”。在最早的時候,順德一帶稱嬰兒為“伢伢仔”,現今在一些農村里仍保留著這種說法。而由于“伢”與“蝦”讀音相近,而又因為剛出生的嬰兒會有一股“臊味兒”,單靠口口相傳的順德方言就把“有臊味的伢伢仔”便誤讀為“臊蝦仔”?!疤K”與“臊”在順德方言里同音,故又有人把“臊蝦仔”寫作“蘇蝦仔”,后來又有順德學者認為“蘇蝦仔”的“蘇”即新生,是取小孩出生 “新生”之意,于是,“蘇蝦仔”與“臊伢子”便并行至今。

下一個典型,筆者想談談“P痢薄ZP粒蚩之兄弟,好負重背沉。其實我們對它并不陌生,在很多碑碣下都有一只如龜之物沉默地伸頭伏地,背負巨碑,這就是“P痢薄R頡擺P痢痹詮糯遺留下來的建筑文物里都是終日被石碑重壓,看似沉悶壓抑,于是,在順德方言里,人們就借用“P痢崩幢扔鰲壩裘品襯眨憂心忡忡”的境況。人們“P痢倍字在順德方言里與“閉翳”讀音相同。經筆者查閱資料考察認為,順德方言里的“P痢庇牘藕河锎省氨昔琛筆峭音異義的關系,其所謂“幽陰蔽翳者,永為幽翳囚”。順德方言詞里原用“P痢崩幢扔鰲壩裘品吃輟⒁懷錟展”的狀況,但由于“P痢倍字較為生僻,故后來許多“新順德人”在書寫順德方言時,為求方便都直接用“蔽翳”代替“P痢保但“P痢保ā氨昔琛保┰謁車路窖災械囊饉家恢毖賾彌兩瘛

最后,筆者談談順德方言詞里的“歙”字。在順德一帶,我們形容別人信口雌黃,無中生有的行為,就多以“亂歙廿四”來形容?!墩f文》:“歙,縮鼻也?!? “歙”原為“吸”意,后衍生為“多嘴”,如“歙三歙四”等。喜好“亂歙廿四”的人大多都喜歡“車大炮”。后來更派生出另外的民間俚語:牙菜公――系又歙唔系又歙;“黃綠醫(yī)生”等。“黃綠醫(yī)生”的源頭相傳跟黃巢有關,因為他在兄弟中排行第六,但性格多詐,故而人們稱拐騙之輩為“黃六”。由于順德方言是依靠鄉(xiāng)村田間農人以及“老順德”口口相傳的,并沒有系統(tǒng)的文字及語音記載,所以筆者認為,“黃綠”疑似為順德方言口音流傳過程中的演化。

誠然,筆者對于順德方言詞的思考相較于其紛繁復雜的語言系統(tǒng)而言不過是冰山一角,從語言學的角度考量,順德方言屬于粵方言中的廣府片區(qū),但由于地域文化以及歷史文化的差異,比起在廣州市區(qū)流行的“廣州話”,“順德話”又顯得更加粗獷、平實、直觀和簡明,語言聲調的變化、語匯的激蕩交融,無處不彰顯著順德方言詞匯的“順德特色”。雖然,隨著順德經濟的加速騰飛,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口流動速率加快,不同方言地區(qū)的人們紛紛涌進順德,隨之而來的是各種方言的文化交融不斷,同時粵方言系統(tǒng)內部的相互影響作用也在不斷加強,這一方面豐富了順德方言的靈動發(fā)展,另一方面也對順德方言詞帶領了一定的沖擊?;浄窖詢炔扛鞯胤窖允堋皬V州話”影響的程度也在不斷加深,然而,時至今日,順德方言仍一直以其強勢的姿態(tài)在粵方言系統(tǒng)里始終占有一席之地,順天之德,生生不息。

在水鄉(xiāng)深處,在學社之中,在田里鄉(xiāng)間,夾雜著眾多文化來源的精彩斑駁的順德方言,就這樣順天之德,代代相融,口口相傳……

【參考文獻】

[1]陳勝洪:《廣東順德方言趣談》,中國文聯出版社

[2]陳勝洪:《廣東順德方言錄》,中國文聯出版社

[3]蘇新春:《廣州方言區(qū)漢語規(guī)范化中的文化問題》

[4]朱光文:《?;~塘孕育的“小橋流水”――順德嶺南水鄉(xiāng)景觀特色》

[5]李新魁:《論廣東方言形成的歷史過程》, 廣州 : 廣州研究1983

[6]李新魁:《廣東的方言》,廣州 : 廣東人民出版社

陳勝洪:《廣東順德方言趣談》,中國文聯出版社.

朱光文:《?;~塘孕育的“小橋流水”――順德嶺南水鄉(xiāng)景觀特色》.

[清] 董a:《全唐文》,中華書局.

王永彬(清):《圍爐夜話》,2001年版

袁珂:《山海經校注》,2001年版,第79頁.

第2篇

關鍵詞 英漢習語 來源 中西文化差異

中圖分類號:J05文獻標識碼:A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from Idioms

ZHANG Xiaohong

(Department of Research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 Railway Police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53)

AbstractThe language of idiom is the cultural carrier and the language essence. The author of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origi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 from several aspects, which helps us to find 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in order to learn idioms and use them freely.

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origin;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a and Western countries

1 習語的概念

習語是idiom一詞的漢譯。Idiom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idiom指習語、成語之意。廣義的idiom包括俗語(colloquialisms)、諺語(proverbs)、俚語(slang expressions)等。New Oxford Dictionary of English將idiom定義為:習用的一組詞,其意義不能從詞組里的單個詞的意義演繹出來。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認為idiom是詞組、結構或表達法,在特定語言里被視作習用單位,其結構特殊,或意義有別于其構成詞的字面意義的相加?!掇o?!穼h語熟語定義為“語言中固定的詞組或句子。使用時一般不能改變其組織,且要以其整體來理解語義。包括成語、諺語、格言、慣用語、歇后語等”。①《現代漢語詞典》將漢語成語定義為: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形式簡潔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詞組或短句。從定義中我們可以看出漢語的熟語或成語與英語的習語基本等同。英漢兩種語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積淀了豐富的熟語或習語,它們或含蓄幽默,折射出豐富的民族文化特色;或莊嚴典雅,承載著厚重的民族文化信息和悠久的文化傳統(tǒng)。一個民族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背景、價值觀念、社會習俗、思維方式、無不在熟語或習語中淋漓盡致體現出來。②

2 英漢習語的來源及所反映的中西文化差異

作為兩種高度發(fā)展的語言,英、漢習語極為豐富且具有許多共同特征,但由于其蘊含強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反映出兩個民族在歷史文化、地域文化、習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方面也存在著諸多差異。所以了解英漢習語的來源及文化背景對于習語的理解和使用,了解中西文化差異是至關重要的。

2.1 習語與地理環(huán)境

文化離不開一定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每種文化都因其地域、氣候、環(huán)境的特點而具有不同的特征。英國所處的島國的位置,對其自身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對英語習語的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很多英語習語與水、魚、海洋、船舶等有關。如:The old man thought that too many people now let good manners go by the board(這老人認為太多的人現在拋棄了禮貌修養(yǎng))。 He is all at sea as to what to do next(他不知下一步要做什么)。Still water runs deep(靜水流深)。 A big fish in a little pond(小池里的大魚,意思是英雄無用武之地)。英國天氣多霧,所以有些習語與霧有關,如:be lost in a fog (如墮煙海,指對某件事感到稀里糊涂)。漢民族在亞洲大陸生活繁衍,人們的生活離不開土地,所以很多漢語成語與土有關。如“揮金如土”、“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寸土不讓”、“大興土木”等等。再如,英國人的生活與馬有關,英國紳士給人留下的形象就是帶著一頂黑色禮帽坐著馬車,所以英語習語中表示一個人強壯是as strong as horse, 中國人的勞作與牛有關,所以是“力大如?!?。

2.2習語與《圣經》

《圣經》是基督教的經典,它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英語中許多詩歌、戲劇、小說都以《圣經》為題材來源,《圣經》的語言,尤其是其中的習語,對英語有廣泛的影響,許多英語習語都來源于《圣經》。譬如“to put new wine into old bottles”是指兩種事物格格不入,互不協調的意思。亞當被喻為“人類的始祖”,也被喻為“人類原始的罪惡本性”,因此,習語“old Adam”意思是“原罪”。再如“an eye for an eye”和“a tooth for a tooth”(以眼還眼、以牙還牙)表示“徹底的對等報復”,相當于漢語“血債要用血來償”之意。漢語成語也有很多來自中國歷史典故,如“負荊請罪”“破釜沉舟”“畫龍點睛”“三顧茅廬”“紙上談兵”等。

2.3 習語與神化傳說

希臘文化與《圣經》一樣在歐洲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的許多神話傳說在使用英語的國家是家喻戶曉,廣為流傳,因此在英語習語中就有大量的借鑒和引用。如apple of discord意思是“不和的根源、發(fā)生糾紛的事端”源于希臘神話:佩琉斯和忒提斯舉行婚禮時忘記了邀請不和女神厄里斯(Eris)。這位女神大為惱火 ,留下一個刻有“獻給最美者” 的金蘋果,引起了雅典娜、赫拉和阿芙洛狄忒的紛爭,此事導致漫長的特洛伊戰(zhàn)爭(Trojan War)。類似的還有Trojan horse (特洛伊木馬)意思是里應外合,Achilles’heel (惟一致命弱點),a Pandora’s box (災難、麻煩、禍害的根源)等。漢語成語中也有來自神化傳說或寓言故事,如“夸父追日”“精衛(wèi)填?!?“刻舟求劍”、“狐假虎威”等。諸多此類的英語習語或漢語成語,需要學習者日積月累,才能準確地掌握及運用他們。

2.4 習語與文學作品

許多西方文學作品也是英語習語的來源。戲劇大師莎士比亞的作品給人們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英語習語?!豆防滋亍?Hamlet)是莎翁的悲劇經典劇作。這個凄慘的作品給后人留下了很多的習語佳句。如:第三幕第四場中的hoist with one's own petard,petard是早期的炸藥箱,在戰(zhàn)爭中用來炸開城墻;但是因為當時的科技含量低,拿起炸藥箱的士兵常常還沒等到撤離,炸藥就爆炸了,結果令自己炸傷或者炸死。hoist在這里表示“爆炸”。后來這句臺詞被加以引申,用來比喻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害人反害己。a Barmecide feast(畫餅充饑)源于《天方夜譚》,阿拉伯王子Barmecide用自稱珍味而實質系空杯空盤的筵席請客。Shangri La(世外桃源)源出英國作家希爾頓(J?Hilton)的小說“Lost horizon”。漢語成語也有很多來自中國古代文學作品:“舉一反三”出自《論語》(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不恥下問”也出自《論語》;逃之夭夭來自《詩經》。

2.5 習語與習俗

英漢習俗差異是多方面的,因此對習語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例如在飲食方面,面包(bread)、牛油(butter)、果醬(jam)、奶酪(cheese)都是西方人的家常食品,所以在英語習語中就有bread and butter(謀生之道)之說。大米和面食是中國人的主食,漢語中就有成語“魚米之鄉(xiāng)”,歇后語“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等。再如,中國人和西方人對待同一種寵物的態(tài)度不同,那么與此種動物有關的習語就會表達說話人不同的含義。英語中與狗有關的習語大部分沒有貶義,說某人很幸運是You are a lucky dog,而漢語中與狗有關的成語大都含有貶義:“狐朋狗黨”、“狗急跳墻”、“狼心狗肺”,“哈巴狗”、“狗腿子”等。

以上從五個方面探究了英漢習語的來源及文化異同,要想真正了解和掌握英漢習語,并運用于實際的語言表達中,必須勤查多記,尋根問底,切忌望文生義。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掌握習語這一語言的精髓,更好地了解中西文化差異,增加對英漢文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語言水平。

河南省2009年度高校青年骨干教師資助項目《公安部招錄體制改革下警務英語的課程定位和發(fā)展方略》

注釋

第3篇

[關鍵詞]早期教育;文化;香港研究

本文關注香港幼稚園的教育實踐,文中主要研究數據和結論均來自筆者和研究生們在香港所做的一系列研究。首先,我們將對世界范圍內影響幼兒教育的因素進行概要的介紹;其次,我們將對影響香港教育政策和教育實踐的特定情境性因素進行分析;最后,我們將通過實例展現香港當前主流和新興的幼兒教育實踐,并對多種“文化――情境”因素在塑造香港幼兒教育實踐過程中所產生的影響進行討論。

世界范圍內影響幼兒教育實踐的因素

許多因素影響著幼稚園的教育實踐,這些因素包括兒童的特點、教師的特點和行為、教育資源的可獲得性、幼稚園的辦學理念、家長觀念和行為以及教育政策。但是,與兒童早期發(fā)展相關的教育政策對幼稚園的教育實踐有著最重要的影響。這是因為政府負責諸如制定教師資格和班額大小的標準,頒布課程大綱并確定是否將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的范疇,等等。因此,我們有必要首先對影響制定幼兒教育政策的因素進行分析。

幼兒教育政策的影響因素

以下因素影響著世界范圍內幼兒教育政策的制定:相關研究、國家的發(fā)展目標和發(fā)展現狀、國際會議、對多樣性的尊重、對幼兒教育中政府角色的認識、技術的進步以及對培養(yǎng)適應全球化社會兒童的渴望。但是,由于這些因素在不同的情境中發(fā)揮作用,因此“文化”既調整又調和著這些因素作用的發(fā)揮。

相關研究

有關人類生理學、早期教育的經濟效益以及早期兒童發(fā)展和學習的研究對幼兒教育政策的制定產生了重大影響。研究表明,人腦在生命第一年中發(fā)展最為迅速,與此同時,環(huán)境刺激對人腦的發(fā)育起著積極的作用(Shonkoff&Philips,2000)。進一步說,研究者對政府投資于幼兒教育與投資于成人教育相比所產生的巨大經濟回報給予了大量關注(Heckman,2004;Lynch,2004)。這使得世界范圍內對兒童早期服務機構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很多國家或地區(qū)的政府考慮提供兒童早期服務機構,以此作為保障“每個兒童的權利”、實現兒童潛能最大發(fā)展的有效方式,并將其視作國家或地區(qū)人力資源發(fā)展的一種投資。

與以前相比,我們對兒童的發(fā)展和學習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教育心理學領域,研究范式發(fā)生了重大的轉變,從重視知識傳授轉向重視知識建構;同時,鼓勵教師完成從知識傳遞者向兒童學習和創(chuàng)造性的促進者的身份轉變。游戲和學習不再被認為是課程的對立面,游戲的潛在教育價值獲得了重視和認可。

國家的發(fā)展目標和發(fā)展現狀

國家發(fā)展的目標和策略受國家發(fā)展現狀的影響。例如,一些國家致力于早期教育的普及;然而另外一些已經完成普及目標的國家則把重點放在提高早期教育機構的教育質量上。

國際會議

國際會議(例如,聯合國兒童權利大會、消除對婦女歧視大會)體現了對于期教育的關注。國際發(fā)展組織(1DA),如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和世界銀行已將其所秉持的信念、價值觀和哲學觀帶到了發(fā)展中國家。例如,整合服務、社區(qū)參與、賦權、合作伙伴關系以及女童教育等觀念在發(fā)展中國家得到了推進。因此,我們可以認為,國際化發(fā)展的文化正在影響著非洲、南亞和拉丁美洲的區(qū)域政策和實踐。

多元文化

科技的進步使得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日益頻繁。在發(fā)達國家中甚至在某些民族內部,文化多樣性也顯著提高,這意味著理解多樣性是促進早期兒童發(fā)展的重要內容。

對幼兒教育事業(yè)中政府角色的認識

在某些國家看來,兒童早期養(yǎng)育應當由家庭承擔主要責任。因此,免費的幼兒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并不普及。但是,政府通過其他社會政策為家庭提供支持。與此密切相關的便是社會關于母親在幼兒發(fā)展過程中的角色和所承擔的責任的認識以及性別平等等觀念。

發(fā)展和全球化

由于教育政策的起點是國家的發(fā)展現狀和發(fā)展目標,因此世界范圍內的社會、經濟和科技的變革對各國的政策制定產生了直接影響。在影響不同區(qū)域和國家幼兒教育政策發(fā)展的同時,全球化也以積極的和不盡如人意的方式影響了早期兒童教育的實踐。對其他地區(qū)幼兒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了解和交流的增加,引發(fā)了世界不同地區(qū)的學前教育改革。但與此同時,全球化也導致傳統(tǒng)價值觀的消減。在一些地區(qū),全球文化和傳統(tǒng)文化之間仍然存在著矛盾。例如,當前認識逐步深化的關于兒童是如何學習的觀念(例如通過游戲學習)和教師直接教學之間的矛盾在――些亞洲國家中仍然非常普遍。

影響香港教育實踐的因素

社會文化因素

香港的地理位置、社會政治、教育和文化體系已經并將繼續(xù)影響香港的幼兒教育政策制定部門和服務機構(見Rao,Koong,Kwong&Wong,2003)。與早期教育密切相關的是關于早期學習的文化觀念。過去,在中國,教師被認為是知識的源泉,教師通常采取的是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但現在,兒童花在以游戲為基礎的學習活動上的時間要遠遠多于過去,同時教師的直接教學(上課)也大大減少了??梢姡袊鴤鹘y(tǒng)文化中關于早期學習的觀念已經讓位于被認為是優(yōu)質幼兒教育實踐的認識。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兒童和教育的觀念也同樣影響著教育實踐。例如,幼稚園一日活動的安排具有高度結構性。這部分是由兒童的年齡特征決定的,但同時也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認為應該在兒童的早期階段培養(yǎng)其紀律性和行為的適宜性的觀念(Rao,McHale&Pearson,2003;Rao&Li,待發(fā)表)。

學前教育政策

1.覆蓋率和普及率。在香港,學前教育機構屬于私立教育機構范疇。香港的學前教育機構包括:托兒中心和幼稚園。其中,托兒中心接收6周至6歲的兒童,而幼稚園則接收2歲8個月至6歲的兒童。早期教育機構接受兩個政府部門的監(jiān)督管理。教育統(tǒng)籌局(EMB)負責管理所有接收3-6歲兒童的早期教育機構,社會福利署則負責監(jiān)督所有接收3歲以下兒童的早期教育機構。絕大多數幼稚園為半日制,提供上、下午半日課程,各約三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個小時;而絕大多數托兒中心則提供全日制課程。絕大多數幼兒進入幼稚園,因為家長認為接受幼稚園教育是孩子進入小學學習所必需的。

在香港,大約95%的3歲以上兒童都進入了學前教育機構。幼兒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反映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和家長對于幼兒教育價值的認可。香港政府不提供免費的早期教育,因此提供早期教育的責任便落在私立機構或非營利性組織上。但是,政府為了保證早期教育的普及,提供了一項學費減免計劃。這項主要針對貧困家庭的計劃旨在確保沒有一個兒童會因為經濟原因而無法接受學前教育。政府的這一態(tài)度與其自由寬松的幼教政策實際是相吻合的,因為保育和教育學前兒童的主要責任仍然在家庭。

2.學前教育質量。制定、監(jiān)督和強化學前教育質量標準的權力由香港政府行使,而當前政府的準入標準反映了初次和繼續(xù)注冊幼稚園應達到的最低要求。目前香港沒有獨立的幼兒教育質量認證機構。一方面,香港關于學前教育機構運作的相關法規(guī)極其松散;但與此同時,其他相關政策和促進因素對于促進學前教育質量的提升起了積極的作用:整體來說,非常明顯的是,香港政府正致力于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政府對教師培訓給予了大量的財政撥款,同時還通過將教師津貼與教師資格掛鉤,確保所有幼稚園教師最終都能得到專業(yè)訓練。

我們(Rao等,2003)進行的針對香港學前教育質量的研究,主要考慮兩方面的因素:(1)由政府執(zhí)行的結構性評量,如硬件環(huán)境、健康/安全、教師資格和師幼比例等;(2)與管理相關的評量,如管理/評價和家園互動等。我們發(fā)現幼教機構的過程質量具有很強的多樣性,較高質量的幼教機構遠遠超出了政府設定的標準。結構性和與管理相關的評量能夠預測幼教機構的過程質量,其解釋率達到27%。這些研究結果對于《表現指標(學前機構)》等相關法規(guī)的完善和學前教育機構管理具有啟示意義。

師幼比例是評價學前教育質量的一個主要指標。香港從20世紀80年代起就對師幼比例的最低標準作了多次調整。例如,1994年,幼稚園的全日制班級和托兒所(3歲)的師幼比最低標準為1:20;到了2003年,這一標準為1:15;而目前,香港幼稚園的師幼比的最低標準在1:10左右(Wong&Rao,2004)。

3.課程綱要。各國或地區(qū)政府一般不要求幼稚園嚴格地按照一個預成的課程進行教學。香港政府同樣也不要求這么做。很多原因促成這一局面的形成,其中包括大家普遍認識到的幼稚園課程應當是一個包含廣闊領域的整合課程,應當關照幼兒早期發(fā)展速度的個體差異,幼兒是通過游戲進行學習的等理論,也包括大家認識到的幼兒應當成為學習過程的積極參與者而非知識的接受者等觀念。但是,基于各國或地區(qū)的現實需要,許多國家或地區(qū)的政府頒布了較為寬泛的學前教育課程大綱。這些大綱能夠保證幼稚園課程涵蓋兒童發(fā)展的主要領域,幼稚園能夠實施發(fā)展適宜性的教學,以促使兒童達到早期學習發(fā)展的特定標準。此外,香港和很多國家或地區(qū)一樣,幼稚園教師的學歷和專業(yè)資格低于中小學教師,因此制定課程大綱是非常重要的。

1996年香港課程發(fā)展處出版了《學前教育課程指引》(香港教育署,1996),這一課程綱要提倡兒童中心的教學方法,強調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并體現了當前關于有效的早期學習和教學的主要觀念,同時對促進兒童智力、社會性、個性、身體和藝術發(fā)展提出了建議。

香港政府看到,一些幼稚園提供了過于正規(guī)的學業(yè)課程,他們對6歲以下兒童運用了不適宜的教學方法。因此,香港教育署于1999年列出了關于幼稚園教學“要與不要”的內容清單。幼稚園“要”做到:課程內容包括道德、認知、身體、社會性和藝術的發(fā)展內容,并通過組織相應的活動促進兒童全面發(fā)展,組織多種以兒童為中心的學習活動,運用母語作為教學語言,并尊重兒童的個體差異。任何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優(yōu)質的幼兒教育課程都體現出上述特點;同時,其中有一些內容也體現了香港的地區(qū)特色。例如,中國傳統(tǒng)文化強調道德發(fā)展,課程綱要強調了這一方面的內容。

絕大多數的香港人以粵語為母語,但是家長同時出要求兒童學習英語。香港幼稚園的教學語言通?;旌狭嘶浾Z和英語,但最近發(fā)現這種粵語和英語混合的教學實踐實際導致了兒童兩種語言能力的低下。香港教育署的“要與不要”文件指出,將這兩種語言的學習分離有助于改善這一局面。文件指出的幼稚園中的“不要”也反映了香港的這一特點:不要求托兒所(3~4歲)的孩子寫字,不要讓孩子進行機械的重復練習,不要采用單向講授為主的教學形式,以及不要設計一個對兒童來說難度過高的課程。雖然所有幼稚園和托兒中心都以這一課程大綱為標準,但并非所有的早期教育機構都實施了大綱的建議,在小部分幼稚園中仍然存在不盡如人意的幼兒教育實踐(Rao,2002)。

4.幣資培訓和教師資格。教師資格是決定學前教育質量的決定因素。香港教師的專業(yè)訓練包括:關于兒童發(fā)展的知識,適合于兒童早期教育的內容,促進兒童早期發(fā)展與學習的教育技能,觀察/記錄/評價兒童發(fā)展和學習的技能,成功與家長合作的技能,尊重教學專業(yè)化的職業(yè)態(tài)度。

師資培訓課程考慮到,不同層次的培訓應具有不同的標準,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教師應具備不同的能力,教育者必須能夠應對特殊情境帶來的挑戰(zhàn)。例如,SAKS期間,香港的幼稚園教師及時調整了他們的教學實踐。

5.教育改革。香港政府對教育管理工作作了回顧和分析,以提高教育機構的整體辦學質量。第一階段的回顧分析工作于1999年進行,聚焦于教育的目標。香港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指出(1999),幼兒教育的目標應該包括:(1)讓幼兒體驗幼稚園生活和學習的樂趣,促進幼兒學習好奇心和興趣的形成;(2)讓幼兒體驗豐富且愉快的小組生活;(3)讓幼兒獲得全面發(fā)展;(4)促進幼兒自信心的發(fā)展。在公開征求意見以后,大家接納了這些目標。第二階段的回顧分析則重點考察了如何發(fā)展現行的學科結構、課程和評價機制以實現上述教育目標。第三階段的回顧分析工作于2000年9月進行,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頒布了全盤的教育改革計劃,因此它實際將前兩個階段的工作推向了。該計劃強調早期教育提供個體的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的基礎。香港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推進該計劃的目的在于:提高早期教育者的專業(yè)能力口強教育質量保證體系,改革監(jiān)控機制,促進幼小銜接,促進家園合作(香港教育統(tǒng)籌委員會,2000)。這些改革措施直接或間接對香港幼兒教育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當前主流和新興的香港幼兒教育實踐

香港的幼稚園都有高度結構化的作息時間表,兒童嚴格地按照作息時間表從一項活動進入下一項活動。這種做法與兒童普遍只參加半日幼稚園活動有關,因此兒童很少有時間進行自由游戲活動。

1.語言和讀寫。作為一項關于幼兒中文識字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能力發(fā)展研究的一部分成果,我們對香港三所幼稚園和一所托兒中心中3叫歲兒童的課堂教學進行觀察研究(Li&Kao,2005)。觀察聚焦于教師使用的教學策略,并對課堂事件進行現場記錄。以下是觀察記錄的一個片斷。

教師B3:請你們保持安靜,看白板。[孩子們安靜下來并轉向白板?;顒邮液笈诺膸讉€男孩仍然在聊天,教師停頓了幾秒鐘以等待他們停止閑聊。他們不再聊天,將目光轉向教師。]

教師B3:大家看這個宇,是什么?這是“flower”(花)。[教師讀出這個新字,并示范這個字的書寫。教師引導孩子注意這個宇中各筆畫的位置和書寫順序。接著,教師講了一個關于這個字的故事,以便孩子們能夠更好地記住這個字。)

教師B3:下面跟著我,大聲地朗讀:“flower(花)!flower(花)!flower(花)!”[幼兒反復朗讀,全班集體朗讀和幼兒單獨朗讀交替進行。朗讀之后,教師組織孩子用15分鐘的時間書寫他們剛剛在集體教學中學習的漢字。)

上述觀察記錄中有很多內容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關于兒童行為和教學方法的觀念。兒童被要求坐有坐相、保持安靜并舉止得體。事實上,早期行為和情緒控制學習被認為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所必需的(Ho,1994)。

對于兒童在幼稚園中學習漢字書寫,香港的教師一般會采用直接教學的方式。課后,兒童必須繼續(xù)練習他們在課堂中學習的內容(漢字抄寫就是他們必須完成的家庭作業(yè))。兒童有專門的練習冊進行書寫練習。與香港不同的是,中國大陸幼兒園關于書寫的教學是被明文禁止的。因此,事實上可以通過立法和教育的形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實踐。

觀察中還發(fā)現,世界其他地區(qū)進行的研究以及師資培訓工作影響著早期的語言教學和學習。例如,讀寫萌發(fā)這一概念對于幼稚園讀寫教育具有重要影響。幼稚園的教育環(huán)境中有大量的圖書。教師會為兒童閱讀這些書本,他們也鼓勵兒童自己閱讀圖書并將書中的故事復述給教師聽。教師會采用探究式的教學形式,如通過方案教學(projectapproach)對幼兒進行語言和讀寫教學;語言和讀寫活動是方案教學的重要內容。

2.早期數學教學。研究發(fā)現,在香港幼稚園中,數學并非是以學科知識的形式呈現的,它滲透在幼稚園的整個課程體系當中。結果表明,幼稚園的數學教學與兒童一日生活中的其他活動整合在一起,教師通過“集體教學”“小組教學”和“每日常規(guī)”等形式向兒童教授加法概念。教師通常會在集體教學或小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向兒童教授與主題或兒童日常生活經驗密切相關的概念。教師運用多種資源提高兒童學習的參與度,并幫助他們通過對實物的直接操作進行學習(Ng,2005)。

教師鼓勵兒童通過包含新信息和動手動腦的活動積極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并不斷對他們獲得的經驗進行解釋。與此同時,教師也強調步驟的適宜性和獲得正確答案的重要性。紙筆練習仍然是兒童學習過程的重要任務。教師并沒有形成一套更為靈活的評價兒童學習過程的評價形式(Ng&Rao,2005)。

觀察發(fā)現在幼兒的作業(yè)練習中有大量的書寫和數學學習內容。集體教學中,教師請幼兒完成這些練習,孩子圍坐在桌子旁做練習。對于練習的內容或主題,教師和孩子都很少進行深入的討論。孩子集中注意力完成練習,而教師則給予孩子們指導和幫助,在必要的地方幫助孩子擦去錯誤答案并更正。孩子們對于鉛筆和橡皮的用途非常熟悉,急切希望盡快做好這些作業(yè),并能夠令教師滿意。在某個班級中,教師允許首先完成練習的孩子們在課堂上做家庭作業(yè)。孩子變得非?;钴S,完成練習后他們就開始聊天(Pearson&Kao,2005)。

觀察顯示,一些幼稚園中的教師正經歷著從教學主義向建構主義轉變的過程,盡管這一轉變進行得非常緩慢。兒童積極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教師鼓勵兒童在學習過程中進行意義建構。然而,教師的某些行為仍然反映出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例如,他們強調兒童的計算速度、努力程度、堅持性、適宜行為、自我控制和課堂紀律。

3,社會性發(fā)展。作為一項關于社會性發(fā)展的文化類型研究的一部分,我們觀察了香港三所幼稚園(二個班級)中的兒童。觀察的重點放在幼稚園的設施、課程和師幼互動上。結果表明,幼稚園強調幼兒的小組成員身份并表現出集體主義的發(fā)展趨勢。兒童積極自我概念的發(fā)展與其強烈的幼稚園認同感有密切的聯系。有兩所幼稚園,每天清晨孩子們走進園門時,都會奏響園歌。所有孩子都穿著園服,幼稚園要求孩子們保持園服的整潔。幼稚園中絕大多數班級活動都以集體教學的形式進行,所有孩子都進行相同的活動(Pearson&Rao,2005)。強調同一性和學業(yè)成績對于香港幼稚園的教學方式有深遠的影響。與此同時,教師與兒童的互動過程也反映出傳統(tǒng)的教育價值觀的影響。從本質上說,師幼互動是具有層次性的,但與此同時,教師面對兒童的時候又帶著自己的感彩。

Chen(2004)對香港四所幼稚園中40名平均年齡為52個月的兒童(包括21名女孩)作過觀察研究。Chen在其為期10個月的針對幼稚園的235個小時的觀察和90個小時對兒童進行的個別訪談基礎上得出了她的研究結論。她的主要發(fā)現與同伴小組和教師在兒童性別社會化過程中的作用有關。在自由游戲過程中,女孩傾向于形成相對穩(wěn)定的同性別的游戲小組。與以往研究的結果一致,兒童在學年末表現出喜歡與同性別的同伴一起游戲,喜歡“性別一致”的玩具。然而教師仍然反復強調性別隔離。他們在各教學轉換環(huán)節(jié)里要求男孩和女孩分開排隊,小組的劃分也往往基于同一性別。教師傾向于對男孩的行為要求更寬容,而對女孩的行為要求則相對嚴格。教師存有刻板的性別角色概念,例如在角色扮演游戲中,經常會邀請男孩扮演醫(yī)生或消防隊員。在訪談中,教師表現出中國傳統(tǒng)的關于社會中男女性別角色的觀念。

Wu(2005)正在對香港幼稚園課程中自由游戲的作用開展研究。她的預實驗結果表明,兒童進行自由游戲的時間非常少。她發(fā)現游戲往往作為兒童完成練習作業(yè)的獎賞,而教師不會干預兒童的自由游戲。

香港早期教育的文化:誰的文化?

香港幼稚園課堂教學實踐反映了什么?觀察研究能夠揭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觀念體系對香港教育改革的影響或反映出香港幼兒教育工作者的觀念嗎?研究表明,教育政策和文化觀念直接影響著幼稚園教育。相關研究則影響教育政策、課程大綱、教育質量以及幼教工作者的觀念。與此同時,小學的課程體系和家長對于幼稚園的期望也影響著幼稚園教學。

觀察表明香港幼稚園的課堂教學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觀念。中國傳統(tǒng)的課堂強調一致性、紀律、行為控制和學業(yè)成績,這些特點在師幼互動中有清晰的表現(Ng&Rao,2005;Pearson&R.ao,2005)。在語言和數學的教學中可以看到教師非常強調兒童對新知識的練習。

然而,關于兒童早期教學的研究也影響了教育政策的制定、幼教工作者的觀念、課程大綱,繼而又進一步影響了幼兒教育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到教育改革對于課堂教學實踐的影響。例如,香港幼稚園的教師都盡他們的最大努力讓兒童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鼓勵兒童進行意義和知識的建構。兒童都參與方案教學(Project approach)。

雖然幼稚園不應該超出課程大綱規(guī)定的教學內容,但我們的觀察和其他關于香港幼兒教育的研究均表明在幼稚園的高年齡班級中出現了小學教學內容下放的現象。在這些班級中,教師運用了更多正式的、以直接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兒童掌握更多的相對復雜的概念。家長通常把學前教育視為小學階段的準備教育,因此他們有時希望幼稚園教學中關注幼兒的學業(yè)成績。

“發(fā)展適宜性教育”“兒童中心課程”以及“基于游戲的學習”等概念影響了世界范圍內幼兒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事實上,香港的教師培訓課程反映了西方國家對于兒童個體性、兒童中心和通過游戲進行學習的重視。香港的幼稚園教師在訪談中表達了他們所體驗到的為了滿足為幼兒人小學作準備的要求和進行兒童中心的教學的矛盾,但是他們的實際行為則通常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和行為標準(Ng,2005;Pearson&Rao,2005)。

第4篇

【關鍵詞】 電子文獻;圖書館發(fā)展;需求調查

Survey on Demands of the Electronic Documents in our Library and Future Development schemes

ZHANG Ge.Library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Fanyu, Guangdong 511400,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survey on demands of the electronic documents in our library, we know the reader's requirements on the library's development, and make future schemes in accordance with actual conditions.We hope the development of our library will keep pace with the hospital’s modernization.

【Key words】 Electronic documents; Library development; Survey on demands

番禺區(qū)人民醫(yī)院是廣州市番禺地區(qū)最大的一間綜合性醫(yī)院,醫(yī)院設病床800張,各級醫(yī)務人員1600人,其中高級職稱83人,設15個臨床一級科室[1]。與其大批先進臨床醫(yī)療設施相比,圖書館發(fā)展顯得很滯后:只有不足3萬冊藏書,4臺公用電腦,可以使用公共網絡檢索,2個初級管理人員[2],遠遠不能滿足現代化醫(yī)院對圖書信息的需求。醫(yī)院圖書館是專業(yè)信息服務部門,理應成為醫(yī)學信息中心。隨著科學技術飛躍發(fā)展和社會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與醫(yī)學相關的信息量迅速增長,醫(yī)院圖書館在保持傳統(tǒng)服務的同時,要逐步向網絡環(huán)境轉變,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適應新形勢下的發(fā)展。為了全面了解醫(yī)務人員對電子文獻的認識和需求,我們在去年做了一次全院范圍的問卷調查,并以此作為依據作出未來發(fā)展規(guī)劃。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行設計出問卷調查,包括:希望選用購買哪些數據庫和數字圖書館;最急需購買的是哪種電子文獻;在圖書館內喜歡用哪種閱讀方式查閱文獻。

1.2 方法 共印刷270份,分派到各科室、部門單位內回收,包括代表臨床科室35份,代表個人交表49份,合計回收84份有效填寫表格,其中科室填寫部分都經過討論,代表了科內多數人意見。

2 結果

這次調查涵蓋了整個臨床部門,反映了一線醫(yī)務人員的當前需求,統(tǒng)計結果與我們以往掌握的信息基本一致。

從調查數字可以看出:95%的讀者希望使用多媒體數字圖書館,要求購買數字圖書館平臺,方便閱讀,可以在第一時間購入大量科技新書。對傳統(tǒng)的紙質圖書仍有37%的需求量,這是圖書館的傳統(tǒng)項目,關鍵是我們要做好服務,減少手續(xù)。紙質文獻是可以與電子文獻長期并存的。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是臨床醫(yī)生檢索的首選資源,調查占89%。英文文獻檢索也有33%的需求量。調查結果有些出乎我們意料之外,因為經費的問題,我館已停訂外文期刊3年了。隨著高學歷年輕人不斷進院,這方面需求比例仍會不斷增加。關于數據庫的使用選擇,調查結果除了與我館這幾年試用、購買網卡的使用習慣外,和各數據庫本身設計是否合理、資料是否充分有關。73%的人員希望使用CHKD,而中科院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是幾年前購買的文摘版,這兩年已沒有讀者使用了。

3 發(fā)展計劃

3.1 電子資源購置 計劃在下半年選購一個中文醫(yī)學全文數據庫。數據庫已成為醫(yī)學圖書館信息服務的主要資源,該根據本單位的具體情況選擇和使用數據庫[3]。根據讀者需求調查和我院經費使用限制,結合我院現有網絡環(huán)境,考慮選用鏡像站點為醫(yī)務人員提供全文服務。在同方、萬方、維普三大數據庫中先選一個購買:同方具有收刊較全、年代久遠、更新周期短的優(yōu)點。缺點是價格最高。萬方因為購買了中華醫(yī)學會近3年的電子版權,所以近5年的資料是最完整的,缺點是5年前的資料缺失,而且價格不菲。維普所存資料最長久,用費最低,但近年的國內資料不如前兩者。在今年底明年初爭取購入醫(yī)學多媒體數字圖書館,利用醫(yī)院內網,使各病區(qū)醫(yī)務人員可直接閱讀;在書庫容量減少、工作人員不足的狀態(tài)下,使閱讀書量、閱讀時間不受限制。外文文獻的需求可以暫用個別電子郵箱傳送方式,等以后圖書館經費充足再解決。

3.2 人才資源培養(yǎng) 醫(yī)務人員電子檢索培訓在購入數據庫后,由數據庫公司和網絡辦共同對醫(yī)務人員進行使用培訓,使大家能順利、正確地查找出所需信息。在購入數字化圖書館后,通過培訓,盡快使職工學會使用資源,滿足各學科需要。工作人員培訓計劃在今明兩年時間對館內工作人員進行電子文獻檢索培訓完畢。希望掌握基本文獻檢索知識、結合臨床需要,協助定題科研信息查找。明年爭取專業(yè)人才加入提升圖書館管理力量。

3.3 搬遷計劃 我們醫(yī)院正準備整體搬遷新址,圖書館也做好了搬遷準備。在新建成的番禺中心醫(yī)院,各種設施更完善。我們的新圖書館計劃預留20臺連接內外網線的電腦設施。在購入數字圖書館和全文數據庫后,可以和全院各部門網通。我們計劃明年著手建立紙質文獻數據庫,讓庫藏書籍電子化管理。圖書館的現代化建設將逐步加快步伐進行,將和新醫(yī)院同步向前發(fā)展。

參 考 文 獻

[1] 張衍浩.廣東醫(yī)院大全.羊城晚報出版社,2002:265.

第5篇

關鍵詞: 言語社區(qū)理論 吉隆坡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 語言使用 語言態(tài)度 調查

言語社區(qū)理論是當代社會語言學中一個重要的理論,國內外許多學者都在思考及探索其理論價值及如何豐富、充實、完善這一理論。本研究選定吉隆坡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為研究群體,以言語社區(qū)理論為指導,通過宏觀層次的語言使用和語言態(tài)度的問卷調查研究言語社區(qū)理論所體現關于社區(qū)內部一致性的觀點,以在實踐中驗證和進一步完善言語社區(qū)理論。

1.社區(qū)調查背景

本研究選定吉隆坡大城堡花園(SriPetaling)D區(qū)約400戶華裔移民為研究對象。大城堡花園位于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聯邦直轄區(qū)最南部的市鎮(zhèn),離市中心約20千米。它早期是個偏僻的小市鎮(zhèn),上世紀80年代中央政府把此區(qū)規(guī)劃為南部公交及輕快鐵交通中樞,并在其附近建設國家體育館,它就蓬勃發(fā)展起來。經過約20年的努力,它逐漸成為一個著名的商業(yè)及住宅區(qū)。大城堡花園有15000人口,其中馬來民族占70%,華人占25%,其余少數民族占5%。大城堡花園劃分為A、B、C、D四區(qū)。D區(qū)是最多外來人口涌入的地區(qū);主因是D區(qū)的建設恰逢是中央政府展開大型發(fā)展計劃的時期,大批來自外州的人口紛紛涌入D區(qū)居住。這些外來人口長期在那里工作并穩(wěn)定地生活下來,成為所謂的“新移民”。D區(qū)現有約900戶人家,當中400戶是馬來民族,近500戶是華人,其中約400戶為華裔移民,是大城堡花園唯一華裔占較多數的住宅區(qū)。

大城堡花園的語言狀況也比較復雜,因為多元種族而形成獨特的多種語言使用景觀。這里占人口大多數的馬來民族都使用馬來語(國語)進行語言交際,華人除了與馬來人溝通使用馬來語,對華裔同胞通常都使用華語、英語或當地方言,即廣東話。華語是華人社會的共通語,同時是華文學校的教學媒介語和國民學校、國民型學校的華文課教學語。

大城堡花園D區(qū)約400戶華裔移民身處多種語言(方言)并存的地區(qū),他們的語言態(tài)度自然呈現一種紛繁復雜的狀態(tài)。這些華裔移民都是來自附近州屬的華人,一般都使用家鄉(xiāng)的祖籍方言,如福建話(閩南話)、客家話、潮州話、福州話等,這與大城堡花園原有通行的廣東話(當地話)是完全不同的方言。本研究以華裔移民日常最常用的三種語言,即華語、家鄉(xiāng)話及當地話為研究對象,不包括馬來語和英語的語言使用情況。

2.語言使用和語言態(tài)度

2.1調查過程

此調查于2009年12月中旬正式展開,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抽樣問卷調查。共發(fā)出問卷100份,實際收回問卷92份,有效問卷86份,占86%。有效問卷的樣本構成為:性別方面,男性52.3%,女性47.7%;年齡方面,24歲以下16.3%,25歲到34歲37.2%,35歲到44歲23.2%,45歲到54歲17.5%,55歲以上5.8%;文化程度方面,小學9.3%,初中11.6%,高中37.2%,專、本科41.9%;職業(yè)方面,行政人員10.5%,公務員4.7%,教師5.8%,個體老板23.2%,服務員14%,工人25.5%,學生9.3%,家政人員3.5%,其他3.5%;籍貫方面,福建人60.5%,客家人20.9%,福州人12.8%,潮州人3.5%,海南人2.3%。

2.2語言使用

大城堡花園D區(qū)語言使用情況如表1、2所示。

表1 調查對象性別及其日常語言使用情況

表2 不同年齡的調查對象在語言使用方面的比較

表1顯示大城堡花園D區(qū)調查對象的日常語言使用情況。在86份有效問卷中,最常使用華語的人有53.5%,而常說家鄉(xiāng)話的人只有12人,占總數14%。女性家鄉(xiāng)話轉用華語和當地話占90.2%,明顯高于男性。常用家鄉(xiāng)話的12人當中,有8人年齡在45歲以上,初中以下占75%。調查對象的年齡越大,文化水平越低,則常說華語的比例越低。

為了充分了解調查人在日常生活中語言使用的情況,本次調查涉及調查對象的工作/學習單位,一般公共場所(購物中心及菜市),以及調查對象在家庭中的交談對象(父母、兄弟姐妹、伴侶及孩子)。以下為調查結果列表。

表3 調查對象在不同交際場合使用語言情況

表3顯示工作/學習場合、購物中心及菜市的華語使用率相當高,達74.4%、71%和40.7%。這說明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在公共場合大多數情況下會使用華語。移民在菜市使用當地話的比例略高于華語(55.8%),從這可看出當地話在某些場合已影響著移民的日常用語。

在家庭環(huán)境中,由于交際的對象不同,各種常用語言的使用率出現了明顯的差異。在與父母和兄弟姐妹交談時,華語的使用比例相當低,分別是4.7%和5.8%;在與伴侶和小孩交談時,華語的使用率分別提高到12.8%和79.1%。半數以上的人在和孩子交談時選用華語作為自己的交際語言。從這項明顯的差異中可以看出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內部家庭語言已有了變化,即由家鄉(xiāng)話的使用逐漸轉換為華語。雖然在不同交際場合各種語言的使用率出現不同的差異,但總體上看來華語的使用率已逐漸超越另兩種用語而趨向日常的主要用語。

為了驗證其他造成語言使用轉換的因素,這次的調查也分別從調查對象的職業(yè)和教育程度著手。調查結果如下。

表4 不同職業(yè)的調查對象在語言使用方面的比較

表5 不同教育程度的調查對象在語言使用方面的比較

表4顯示,不同職業(yè)的人,使用華語的比例不同。公務員、學生、行政人員、教師的華語使用率為較高,分別是75%、75%、67%、60%;工人的華語使用率較低,即36.4%,而家鄉(xiāng)話及當地話的使用率較高,即63.6%。不同職業(yè)的人往往因為工作/學習環(huán)境的需要而使用華語,畢竟華語是華人社會的共通語,由于馬來西亞華人的方言使用較為紛繁,華語便成了正規(guī)場合的唯一使用語言。此外,教育程度也是影響人們使用華語的因素。受教育程度較高者,使用華語的比例明顯高于初中以下的教育程度者。專、本科程度者一般由于職業(yè)環(huán)境所限,因此使用華語比例為最高,即63.9%。工人一般上受教育程度不高,加上為了方便溝通,因此在語言使用方面偏向說當地話或家鄉(xiāng)話。綜合表4和表5,可以看出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華語的比例越高。

2.3語言態(tài)度

在調查問卷中,關于語言態(tài)度的問題有兩項:一是對語言的功利性進行評價,即華語、家鄉(xiāng)話、當地話當中何者“更有用”“更有身份”;二是移民對使用語言的情感指標,即三種常用語當中,何者“更親切”“更好聽、更文雅”。在功利性指標中,69.8%和60.5%的移民認為華語更有用、更有身份;在對語言的情感性評價中,61.7%的移民認為華語更好聽、更文雅,35%的移民認為華語更親切??偟膩碚f,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對華語的使用評價是正面的,且占主流趨勢。

3.結語

綜合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語言使用方面的調查結果可發(fā)現:首先,新移民的語言使用已大不相同于之前在家鄉(xiāng)時以祖籍方言為界所屬的言語社區(qū)。在語言使用的模式研究中,結果顯示新移民在不同的場合、面對不同的交談對象時,語言選擇可說是呈現出一定的規(guī)律性。在正式的場合,面對非家庭成員時華語的使用率較高。相比之下,在非正式場合,尤其是面對家庭成員,家鄉(xiāng)話占主導地位。我們可借此說明移民當中大部分人較為普遍地認同華語的權威性和優(yōu)越性。因此,華語的使用可說是一種外部交際語言,而家鄉(xiāng)話則有蛻變?yōu)閮炔空Z言的趨勢。

其次,在語言使用上,調查結果顯示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言語社區(qū)是一個多層次的語言結構體。如在性別方面,男女的語言選用表現出一定的差異。女性在選擇使用華語和當地話上更為積極,這符合女性一般處于語言變化領先地位的社會語言學研究結論。再如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在文化程度和職業(yè)方面的選用語也表現出了差異性。調查結果顯示受教育越高者,使用華語作為交際語的概率較高,而職業(yè)的需要也左右著移民選擇使用某種語言作為交際工具。

最后,在語言態(tài)度上,大城堡花園D區(qū)移民對華語和家鄉(xiāng)話的態(tài)度都各具其主流的趨勢,但對華語評價持肯定、積極的態(tài)度占主流。相對的,對家鄉(xiāng)話的態(tài)度略為復雜??傮w來說,對家鄉(xiāng)話的態(tài)度呈現兩個方向,一是對家鄉(xiāng)話在情感上的認同占多數,二是對家鄉(xiāng)話的功利性持否定態(tài)度的比例較高。

總的來說,通過此次調查的結果初步證實大城堡花園D區(qū)是一個言語社區(qū)。由于本次的調查是采取定性和定量方法進行探索性研究,因此得出的結論還是初步的。唯有更多、更大量地取樣本與深入研究,才能證實大城堡花園D區(qū)是真正的一個言語社區(qū)。

參考文獻:

[1]藏宇.關于來粵湖北移民語言使用狀況的調查[D].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2]劉青松.入湘三峽移民的語言態(tài)度及其對語言交際的影響[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

[3]王玲,徐大明.合肥科學島言語社區(qū)調查[J].語言科學.2009,(1).

第6篇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9703

1 茶文化旅游定義

茶文化旅游在業(yè)內還沒有統(tǒng)一的定義,專家學者們分別根據旅游、茶文化各自的特點做出了闡述。王京傳認為:茶文化旅游是以茶和茶文化為主題,利用茶葉的美學價值、歷史文化價值和保健實用價值吸引旅游者,以休閑和娛樂、獲取知識和體驗人生價值為目的而開展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系列旅游活動[1]。孫艷紅認為:茶文化旅游是以體察了解中國悠久的茶文化和茶道藝術為吸引物,以增長知識、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品茗觀景為目地,融觀賞、考察、學習、參與、購物于一體的一種文化旅游[2]。姚國坤、高旭暉對茶文化旅游也有不同的認識:將茶文化相關資源和旅游資源結合,對其綜合開發(fā)和全面開發(fā)形成新的旅游方式,通過觀光、參與體驗等游覽方式,使游客獲得知識的熏陶和內心的愉悅。

2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資源評價

2.1 歷史價值

祥源祁門紅茶,簡稱祁紅,中國歷史名茶,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伐并稱為世界三大高香名茶,著名紅茶精品;祁門紅茶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一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艷”四絕馳名于世?!镀罴t復興計劃》稱:“吾國出口紅茶聲譽最大,價格獨高除印度大吉嶺所產,無與相頡頏者,舉世紅茶,唯此兩種”。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祁門紅茶獲得一等金質獎章。這一系列關于祁紅榮譽和史料記載使祥源祁門紅茶文化影響甚廣,同時也為茶文化與旅游資源的有機結合奠定了基礎。

2.2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資源現狀

近年來,祥源祁門紅茶產業(yè)迅速發(fā)展。至2014年,茶園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分為歷口茶園、金山茶園為主(圖 1);年產干毛茶達6000多t,綜合產值突破20億元;茶園面積快速擴張的同時,茶葉產量、產值同步增長。自2005年以來舉辦了多屆國際祁門紅茶節(jié),舉行了大型文藝的演出,全方位展示了紅茶文化的深厚底蘊,并以茶為媒、以茶會友,弘揚祁紅文化,提升祁紅品牌,促進祁門與世界的交流和合作。

3 發(fā)展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的意義

3.1 推動祁門旅游發(fā)展,提升祁門知名度

傳統(tǒng)的“走馬觀花”式觀光旅游已經難以滿足游客的需求,祁門要發(fā)展旅游,應該轉變旅游業(yè)發(fā)展模式。茶文化旅游集觀光、娛樂、休閑、體驗為一體,與當代旅游者追捧的旅游方式十分契合。同時開展祥源祁紅茶旅游能夠調整祁門旅游發(fā)展結構以及帶動祁門縣內其他景區(qū)的發(fā)展,進而推動祁門旅游發(fā)展。茶文化旅游的發(fā)展,能使越來越多的旅游者了解祁門,從而提升了祁門的知名度。

3.2 增加茶葉銷售,促進茶產業(yè)發(fā)展

茶文化旅游是將茶文化與旅游資源緊密結合的旅游方式。它將茶葉的采摘、制作、飲用、銷售等環(huán)節(jié)與旅游者的內在需求有機地聯系在一起。茶文化旅游的開展使游客更直觀地了解茶葉生產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從而使游客對該品種茶葉的認識進一步加深。[3]通過發(fā)展茶文化旅游能夠使茶葉銷售量增加,進而提高茶產業(yè)的收入,又能進一步促進整個茶產業(yè)的發(fā)展。

3.3 帶動祁門經濟發(fā)展,提高居民收入

隨祥源祁門紅茶產業(yè)園開園,中國祁紅博物館開館迎客,給當地茶農和連鎖景點帶來經濟收益逐年增加,通過祥源祁紅茶旅游的發(fā)展拉動祁門縣交通、住宿、餐飲,商業(yè)等一系列產業(yè)的發(fā)展;由政府搭建平臺,給企業(yè)和農民機遇,自發(fā)地投資建房,開辦農家樂,推動一產變三產,帶動農村經濟效益的極大提升和農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4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資源的優(yōu)勢分析

4.1 區(qū)位優(yōu)勢

祥源茶祁門產業(yè)園位于皖浙贛三省交匯處的祁門縣境內,距杭州、合肥、南京、南昌車程均在4 h左右,特別是高鐵開通后,黃山至合肥1.5 h、至南昌2.5 h,至杭州3.5 h,交通便捷,除南昌、合肥外均為經濟發(fā)達區(qū)域,擁擠的城市和膨脹的人口為外出旅游提供客源保障,為茶文化旅游提供良好的發(fā)展空間。

4.2 資源特色優(yōu)勢

祥源祁門紅茶,祥源祁門紅茶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歷史地位、工藝等在國內眾多的茶文化品牌中一枝獨秀,并在巴拿馬世博會獲得金獎榮譽,祥源祁門紅茶擁有1萬畝的茶園基地,傳統(tǒng)的手工制茶技藝,第一座以茶文化為主題的中國祁紅博物館,目前亞洲最先進的現代化制茶工廠,都彰顯祥源祁門紅茶獨特的文化元素。

4.3 產業(yè)價值鏈優(yōu)勢

近年來,隨著紅茶文化的2次發(fā)掘與傳播,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以歷史文化為底蘊,以觀光體驗、休閑度假、養(yǎng)生健體的特色旅游模式深受游客的青睞,并且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在皖南區(qū)域內有自己的其它文化類景區(qū)、酒店、營地、旅行社、商業(yè)等資源,可以形成互補和引流,易形成價值鏈和集群效益。

4.4 政策優(yōu)勢

為了促進祥源祁紅茶旅的發(fā)展,祁門縣政府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并且采取了許多措施。包括制訂完善區(qū)內茶文化旅游規(guī)劃,加強旅游從業(yè)人員的培訓,尤其是每年一度的國際祁紅節(jié),更是得到祁門縣政府的重視,不僅邀請茶企業(yè)參加展銷,而且還組織到祁門茶廠、茶園的旅游大巴,這些措施都對祥源祁紅茶旅的發(fā)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5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發(fā)展問題分析

5.1 區(qū)域旅游品牌競爭壓力大

在整個皖南地區(qū),旅游產品基本以黃山、西遞、宏村為代表的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為主,只有在春季采茶時節(jié),旅行社才會以此作為旅游產品投放市場,由于觀光旅游為主,游覽時間短,不能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另外,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區(qū)的旅游發(fā)展剛剛起步,外界的知名度小,旅游市場尚未開拓,與之相對應的周邊景區(qū),知名度高,發(fā)展成熟,基礎配套設施完善,所以競爭異常激烈,給景區(qū)的發(fā)展帶來相當大的壓力。

5.2 旅游基礎設施有待完善

交通對旅游業(yè)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可進入性差是困擾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所以應高度重視區(qū)內、區(qū)外交通網絡的建設;祥源祁門紅茶文化產業(yè)園目前標識系統(tǒng)不完善,旅游人才奇缺,導游人員講解不規(guī)范,廁所等基礎設施有待提升;住宿設施資源目前主要以祥源祁門紅茶周邊賓館和農家樂以及所在地祁門縣城酒店為主,接待能力不足,缺乏服務意識,急需提檔升級。

5.3 旅游產品開發(fā)相對薄弱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資源獨特,具有開發(fā)多元旅游產品得天獨厚的條件,但是目前開發(fā)利用的水平低,產品處于最低的觀光層面,體驗不足,附加產品開發(fā)不足,沒有形成2次消費,難以發(fā)揮規(guī)模效益和經濟效益,旅游產業(yè)鏈有待完善,由于景區(qū)剛剛起步,沒有門票收入,線上旅游互聯網平臺和線下旅行社推廣的積極性不高。

6 祥源祁門紅茶文化旅游發(fā)展策略

6.1 突出“茶”旅特色,整合區(qū)內旅游資源

祁門旅游資源豐富獨特,發(fā)展旅游應突出“茶”為特色的旅游地形象,以“一圈兩翼”(一圈:祥源祁門茶園以及祁紅產業(yè)園;兩翼:牯牛降國家4A級自然保護區(qū),倒湖十八灣精品旅游區(qū))為總體開局,以祥源茶園生態(tài)旅游區(qū)(金山茶園、瀝口茶園)為主要依托開發(fā),輔助開發(fā)牯牛降生態(tài)旅游區(qū)、大洪古道歷史文化區(qū),打造生態(tài)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為主線的旅游產品;形成以茶文化旅游為主體,生態(tài)旅游為支撐,歷史文化為底蘊、休閑農業(yè)、工業(yè)遺產旅游為補充的旅游產品結構體系[4]。

6.2 開發(fā)“茶”旅產品,提高參與、體驗性

開展茶文化旅游要以資源為依托,市場為導向,根據游客需求設專項的旅游產品,如茶園生態(tài)觀光游、制茶車間游、茶文化親子體驗游等??舍槍π∨笥淹瞥鲆杂H子游為主題的茶鄉(xiāng)夏令營活動,游覽茶園,學習茶文化知識、茶藝、茶禮,向父母敬茶,并讓小朋友到茶場親身體驗一片樹葉變成茶湯的過程;對中老年游客,則應以養(yǎng)生度假為主,在休閑、放松的旅游過程中,品味茶文化、內涵,體味茶風俗、禮儀,并可讓他們品嘗名茶和學習制作調制茶飲品。

6.3 豐富“茶”旅線路,感受徽派文化

開展茶旅專題線路游、生態(tài)文化線路游、徽文化線路游,傳播祁紅文化和徽文化,對促進地方經濟和社會發(fā)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其中茶旅專題游以茶園觀光―制茶車間―祁紅博物館―非遺展示為代表,生態(tài)文化游以區(qū)內牯牛降自然保護區(qū)―大洪古道遺址、古戲臺為主線的2日游,同時與周邊景區(qū)聯動,開展跨區(qū)際旅游線路,包括黃山―西遞宏村―祁紅產業(yè)園為代表的特色旅游線路。

第7篇

關鍵詞:西方茶文化;英語文學作品;內涵影響;創(chuàng)作理念

任何一種文學作品,其創(chuàng)作到形成獨立的風格體系,都與其所依附的文化體系有很大關系??陀^的講,文化造就了文學作品。當然,想要創(chuàng)作出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也必須對其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根源進行有效融入。西方茶文化是在茶及飲茶逐漸融入西方生活之后所形成的文化體系,無論是其內涵,還是價值理念,都充分反映了社會生活與大眾理念的體系化融合。而在西方茶文化形成過程中,其文化內涵也對英語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1西方茶文化的形成過程分析

文化是一種意識理念,其形成基礎是物質元素,任何文化形態(tài)都是基于一定社會元素所形成的,西方茶文化也是如此。通過對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內涵進行全面解析,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容納了豐富的文化理念,而其從特點來看,主要分為英國茶文化和美國茶文化,而這兩者共同特點都是以英語作為自身發(fā)展語言的文化體系,因此可以說,西方茶文化實際上就是以英美文化為載體的茶文化。西方茶文化并不是一直就有的,而是經過長期發(fā)展所形成的文化體系。盡管西方茶文化也是茶文化的一種,但是該茶文化與我國茶文化之間有著重要差別。雖然兩種茶文化都是以茶和飲茶生活為基礎所產生的文化體系。但是從根本上看,茶文化都是茶與其基礎文化相融合所形成的文化體系,因此其差異來自于其文化根源。1848年,英國人羅伯特來到我國,將茶樹種子帶到印度,而印度濕潤的氣候、肥沃的土壤為茶葉生產種植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和空間,從此在印度形成了龐大規(guī)模的茶園。這就為英國茶文化體系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實際上,茶葉在很早就已經進入歐洲大陸,但是歐洲大陸人對茶葉太多歡迎。直到茶葉傳入英國之后,其與英國文化便形成了體系化的文化融合,正是英國人對茶葉的熱愛和推崇,加上飲茶習慣和風氣不斷成熟,從而形成了具有英國文化特色的茶文化體系。而美國作為英國的殖民地,茶與茶文化也流傳到美國。但是客觀的看,英國茶文化與美國茶文化之間是有一定區(qū)別的。在整個英國茶文化體系中,正是其形成與英國工業(yè)革命時期,其整體資源比較豐富,茶文化中更多融入了享受、物質元素,整個茶文化極其講究,充滿貴族元素。而對于美國茶文化來說,其形成與美國獨立之后,此時更多追求的是效率,整個茶文化中融入更多的是效益與效率,因此,在美國茶文化體系中,我們更可以看到美國茶文化恰恰是袋裝茶的發(fā)源地。在美國獨立戰(zhàn)爭歷史中,波士頓傾茶事件是其重要的導火索,而這無疑證實了茶葉在美國的地位。英美兩國作為當前世界上物質元素最為豐富的國家,其文化影響力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因此以英美茶文化為核心的西方茶文化就成為極具廣泛影響力的文化體系。整個文化內涵不僅影響了社會生活,同時更是對其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2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內涵認知

研究西方茶文化時,通過研究英國茶文化和美國茶文化,就能形成體系化全面認知,尤其是英國茶文化,其實際上就是整個西方茶文化體系的內核。根據相關統(tǒng)計表明,在整個英國人的生活中,飲茶所占的時間超過了三分之一,尤其是紅茶,更是以英國紅茶享譽全世界。西方茶文化作為飲茶習慣與傳統(tǒng)文化的體系化融合,研究該文化體系,必然能夠為我們全面了解茶文化內涵提供重要基礎。

2.1西方茶文化的相關內容闡述

西方茶文化的內容主要表現在茶與飲食習慣的有效融合。因此,在整個西方茶文化內容中,茶已經成為社會大眾生活習慣中的重要內容。比如,對于英國人來說,早晨醒來之時,要飲早茶。其對早茶的精心準備程度,就知道茶葉在其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英式早茶的調制過程中,不僅要精選阿薩姆紅茶,同時更要經過對濃度和色澤的把關,從而是其滿足早茶的需要。而在工作時間,其在工作間隙中,也會使用上午茶作為調節(jié)工作氣氛的主要方式,當然上午茶是整個飲茶過程中最簡單的環(huán)節(jié)。而在英國人飲茶生活中,最復雜的則是下午茶,可以說,下午茶就是英國茶文化的核心,正宗的英國下午茶,不僅講究,而且其中充分融入了相關禮儀內涵,在英國下午茶文化體系中,其與社交活動相融合,成為西方社交活動的重要工具和媒介。而美國茶文化則更傾向于便捷和生活化,在美國飲茶過程中,袋裝茶就成為其茶文化體系中重要的符號之一。

2.2西方茶文化體系中的具體內涵分析

通過對西方茶文化體系進行全面認知,我們可以看到其中內涵主要包括:首先,其應用屬性從藥用、生活飲用到一種文化符號。茶葉在傳入西方初期,其更多是作為一種藥物來使用,在其看來,飲茶能夠幫助人們形成清醒的心情,同時也能對很多疾病形成有效治療方法。而隨著其對茶葉的功能價值屬性認知日益成熟,其貴族上層開始品茶,茶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展現異國文化及生活理念的一種行為方式。而隨著全球交往日益便捷,茶葉正式進入西方大眾生活,其不僅實現了飲茶方式和飲茶文化的本土化,同時也成為社會大眾的重要生活習慣。其次,在整個西方茶文化體系內,包含了極顯貴族生活特點,內容豐富精致的文化內涵。在西方,飲茶習慣從出現到形成,更多是在近代時期,此時,無論是社會生產力,還是物質基礎,都實現了極大豐富,因此在飲茶過程中,其應用元素更加豐富。而飲茶不僅僅是一種生活習慣,而是一種融入了豐富審美價值和生活價值元素的生活方式。下午茶文化的出現和形成,不僅標志了該茶文化體系中的文化屬性,同時其對整個西方文化也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因此,認知西方茶文化,就必須對其下午茶形成有效認知。最后,在西方茶文化體系內,社會習慣與社會大眾意識形成了全面融合。因此,整個茶文化就是對社會生活形成全面了解的基礎。在西方茶文化體系中,其不僅對飲茶內容和品質有著較高要求,同時其對茶文化體系中的理解和認知也超越了任何一種價值理念。在西方茶文化體系中,其將現代社會的節(jié)奏要求與整個文化相融合,而這正是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所不同的行為闡述和理念表現。

3西方茶文化對英語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具體影響

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實際上是對文化意識的有效闡述和全面呈現。如果想要對傳統(tǒng)茶文化形成全面認知和了解,就需要充分借助文學作品這一創(chuàng)作進行有效了解。西方茶文化體系的核心是英國茶文化和美國茶文化,而這兩者實際上都是英語語言下的文化體系。在西方國家中,除了英國外,美國等西方國家也形成了獨立的茶文化體系。茶文化作為獨立的文化體系內涵,其以茶物質元素為基礎,融入了豐富的價值理念和行為規(guī)范,同時形成了一大批與茶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實際上是對現實生活的再現,無論是其價值理念,還是對創(chuàng)作靈感的激發(fā),都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來源。雖然西方茶文化與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一樣,都是以茶為主要創(chuàng)作元素的茶文化體系,而且都是社會文化與飲茶習慣的體系化融合。但是從根本上看,兩者并不一致。我國傳統(tǒng)茶文化是在長期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價值文化內涵,其根源是傳統(tǒng)文化。而西方茶文化形成與近代時期,其根源是近代文明,同時其價值理念中更多是對現代生活方式的詮釋和變革。從文學創(chuàng)作背景來看,任何一種良好的文學作品,其都只植根于一定文化體系之內,因此想要研究西方茶文化對英語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的具體影響,就必須完善探究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內涵。當然,體系化研究其具體內涵,也能夠幫助我們有效了解西方茶文化和英語文學作品的內容,進而實現對西方茶文化的有效傳承。西方茶文化對英語文學作品的影響,表現在詩歌創(chuàng)作過程中。在很多英語詩句中,我們都可以找到有關喝茶場景的有效描述,詩人拜倫更是將茶成為淚水,其將茶作為闡述和表達一定情感的載體和基礎。正是很多描述茶的英語文學作品讓我們充分了解西方茶文化的具體內涵。其次,是該茶文化體系對散文創(chuàng)作的影響。散文寫作有著獨特特點,比如在整個散文創(chuàng)作過程中,其尤為重視價值情感的詮釋和表達。想要創(chuàng)作出經典的散文作品,就必須結合能夠有效激發(fā)人們價值情感的創(chuàng)作元素,而西方茶文化正是為英語文學作品的創(chuàng)作產生了重要影響。最后,小說創(chuàng)作也是整個英語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的重要內容。西方茶文化不僅為英語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同時也為其文學作品內涵立意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礎。在英語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關于西方茶文化情節(jié)的有效描述和表達,特別是整個小說作品之所以成為經典作品,正是與其融入了文化理念有直接關聯。

4結語

茶葉最早進入歐洲大陸時,其并未能得到歐洲大陸人們的廣泛認可。而在18世紀時,茶葉進入英國,此時英國恰好正處于工業(yè)革命時期,高速發(fā)達的社會生產力、極度富裕的物質生產資料,使得茶葉在英國實現了成熟發(fā)展,而在英國人逐漸形成品茶習慣時,逐漸形成了獨立的茶文化體系。英國人對茶葉的推崇和喜愛發(fā)揮到了極致,因此英國茶文化就成為西方茶文化的領軍者。隨著茶文化發(fā)展日益成熟,逐漸形成了一系列與茶相關的詞匯和生活元素。而這些內容在不斷發(fā)展過程中,就形成了對英國文學體系的有效影響。

參考文獻

[1]賴月珍.從英語文學作品的書名管窺西方文化[J].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2013(2):125-128.

[2]朱錦銳.英語文學作品翻譯中如何處理中西方文化差異[J].海外英語,2014(17):17-22.

[3]王旭華.透視英語文學作品的文化內涵[J].科技信息,2015(12):126-131.

[4]林曉娟.探析英語文學作品對英國茶文化的影響[J].福建茶葉,2016(5):115-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