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交媒體的功能范文

時間:2023-08-27 14:56:18

序論:在您撰寫社交媒體的功能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社交媒體的功能

第1篇

〔關鍵詞〕高校;社交媒體;功能需求;KANO模型;PU平臺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3.010

〔中圖分類號〕G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6)03-0061-07

〔Abstract〕Social media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college students life.In this situation,the campus social network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campus life is gradually applied among the students.The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campus social network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took Pocket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the paper consulted relevant literature about social media and functional requirements,used the KANO model,summarizes the quality attributes of each function of Pocket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of college students,analyzed the function requirements according to everything kind of quality attributes,and finally made recommendations for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campus social network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 words〕university;social media;functional requirements;KANO model;pocket university

社交媒體在高校學生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雖然現有社交媒體較好的實現了高校師生在社交、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但未能有效滿足高校學生在校園中發(fā)生的學習、生活和文化等方面的真實活動的個性化需求。在這一形勢下,圍繞校園生活開發(fā)的各類社會化媒體應用平臺不斷出現,也逐漸在學生中得到應用,如MOOC、各高校的官方微博或微信公眾號、掌上圖書館、超級課程表、Timeet等。這些平臺是社會化媒體在校園的拓展,圍繞校園學習、生活功能開展,充分整合校園生活中的線上與線下資源,構成了Web20環(huán)境下的高校校園社交媒體。高校校園社交媒體以校園實名制為基礎,依托校園內固定社交關系,充分利用學校管理信息系統(tǒng)帶來的數據優(yōu)勢,整合學校教學、科研、文化生活和社會服務相關信息資源[1],借助社交媒體的特性與元素實現校園內社交、知識分享、交流與協作、校園活動管理等。

從使用現狀看,校園社交媒體在高校學生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應用,但較之微信、微博還相差甚遠,有研究結果表明,用戶對于社交媒體的應用多是取決于社交媒體的功能是否與其需求匹配[2],同時,高校校園社交媒體的使用對象具有同質性,其需求較之廣泛社交媒體的用戶具有更高相似性。因而本文認為,提高高校校園社交媒體平臺使用率的前提是需要其系統(tǒng)功能與功能質量均滿足用戶需求或能提高用戶滿意度。從軟件開發(fā)的需求分析看,為了改進設計,提高使用率,需要深入了解和分析用戶對高校社交媒體平臺的功能需求狀況。本文以江蘇省大學生成長服務平臺Pocket University(簡稱PU平臺)為例,引入KANO模型來研究分析用戶的功能需求,明確用戶對高校社交媒體平臺的潛在期望和滿意度,研究結論不僅有助于高校校園社交媒體平臺設計者、管理者了解用戶的功能需求及各功能需求的重要度,從而在此基礎上進行平臺設計與改進,來提高用戶的使用率及其滿意度,同時也可為高校的校園新媒體推廣提供新思路。

1 研究綜述

11 高校校園社交媒體平臺研究現狀

高校校園社交媒體平臺正逐步得到應用,有研究圍繞學習教育以及某一具體校園服務方面開展,如學習型的開放社交平臺的研究[3];校園服務則多是圖書館服務或社交媒體在校園的拓展性探討[4-5]。但無論是現有校園社交媒體平臺的發(fā)展現狀還是學者理論研究角度,整合校園學習生活的社交平臺的研究目前還較少。此外,更多研究是從系統(tǒng)開發(fā)、平臺設計視角開展的,如有學者從基于電子校務平臺數據的關系挖掘、具有校園特色的應用組件設計、支持社交和協作的關系模型設計、隱私保護這四個方面考慮來設計高校校園社交網絡[6],也有研究者針對其中的具體技術實現進行探討。在校園社交媒體平臺的功能設計方面,較多研究者忽略了用戶需求的重要性,雖然當前社會化媒體的研究已意識到“用戶為中心”,從學生社交媒體使用的影響因素、動機等角度開展了一定的研究[7-8],對于揭示用戶的功能需求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校園社交媒體平臺的設計研究鮮見從學生的功能需求角度開展的研究。

12 KANO模型及其研究現狀

KANO模型是用來描述產品質量與消費者滿意度之間關系的理論模型,并根據產品客觀表現與客戶主觀感知之間的關系,將產品質量特性分為必備質量、期望質量、魅力質量、無差異質量和逆向質量5類[9]。質量類別的劃分主要通過KANO問卷調查的方式,依據KANO評價表[9]進行判別。

KANO模型已被眾多學者廣泛應用到網站設計、電子商務、模型拓展、產品(服務)質量研究、用戶體驗等方面。Tontini[10]嘗試把KANO模型、質量功能配置相結合,研究產品或服務質量的重要度,從而改進設計提高用戶滿意度。有學者基于KANO模型在二維問卷設計、重要度評判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11-13],改進服務質量要素分類、顧客需求評判方法,以減少結論的主觀性;KANO模型還被廣泛應用于劃分產品的質量維度,以了解消費者對產品各個屬性的需求情況,并以此指導產品設計改進與新產品開發(fā)[14-15]。在用戶體驗方面,朱慶華等[16]從用戶感知體驗的角度對LBS各質量要素的重要性進行評估。與本文相關的網站設計方面的研究,Kuo[17]對網絡社區(qū)服務進行質量維度及其要素的分類,了解用戶需求,Zhang等[18]研究了用戶對不同網站的質量要素的評價及需求差異,用于指導網站設計。

文獻分析發(fā)現,KANO模型可用來研究產品或服務質量的重要度、用戶對產品各屬性的需求情況以及識別和區(qū)分用戶需求,從而提高顧客的滿意度,而本文需要從高校學生的角度對校園社交媒體平臺的功能需求進行識別,同時,有學者借助KANO模型分析網站用戶需求,指導網站設計,為本文研究方法的選取提供了理論依據,筆者認為,本文可借鑒KANO模型開展需求分析,評判功能重要性與質量,指導平臺功能優(yōu)化,進而提高用戶滿意度。

2 基于KANO模型的功能需求分類

21 研究對象

江蘇省大學生成長服務平臺Pocket University(簡稱PU平臺,又叫口袋校園),是由江蘇省致力開發(fā)、推廣的高校校園社交媒體平臺,是一個集信息交互、校園社交、生活服務、校園活動開展、學習教育等功能于一體的社交媒體平臺。該平臺于2013年5月份開始分批逐步在江蘇省高校推廣,目前已推廣至全省所有高校。在該平臺上,江蘇省各高校學生采用實名制以所在高校學號注冊,注冊后可在個人主頁上分享自己的信息,會獲得所在高校的各類學習、校園活動、生活方面的信息資訊,可與本校同學開展交流,在平臺上可完成對該高校所開展的各類校園活動的、簽到、管理等活動,整體來看,PU平臺具備了高校校園社交媒體的基本特征。目前,高校校園社交媒體平臺以工具型社交媒體為主,側重于某一方面的校園服務,如圖書館、學習、課程管理等,但功能綜合性、與校園環(huán)境的融合是其發(fā)展趨勢,PU平臺無論是從功能特性,使用方式,以及使用范圍等角度看,均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因此,本文選取PU平臺作為研究對象開展實證分析以研究用戶的功能需求。

22 功能的獲取與分類

為了能夠對PU平臺的功能進行較全面的識別與分類,首先采用訪談的形式來獲取用戶對功能使用的認知及需求。筆者邀請了20名PU平臺用戶開展訪談,訪談圍繞用戶的使用頻率、使用動機、功能認知及建議四方面進行,結果發(fā)現大部分學生的使用頻率較低,有部分學生因班級工作或學生會活動管理有較高使用率;從使用功能看,活動簽到是使用比例最高的功能,訪談中有7人表示對其余功能不了解且從未使用;建議增加的功能均是與校園生活相關的生活服務類或學習類功能。根據訪談結果及筆者對PU平臺功能調研,最終梳理出PU平臺所包含的25項功能以及訪談結果建議增加的7項功能(由于篇幅所限,具體功能見表5、表7功能釋義所示)。

從現有校園APP的設計應用與研究結論看,功能設定主要可以歸納為校園資訊、信息查詢、生活服務、本地交友4類[19]。結合文獻[19-22],筆者從用戶實際接觸和使用的角度來對功能進行識別,將上文梳理出的PU平臺現有的25項功能與新增的7項功能歸類為社交、活動管理、搜索、生活服務、學生信息管理、人機交互、平臺維護、信息資源共享8個方面。(歸類結果見表5、表7)

23 問卷設計與數據收集

231 問卷的設計

本文依據PU平臺實際調研與訪談結果設計問卷,問卷包括3個部分:用戶基本信息、功能重要性感知、功能KANO問卷。用戶基本信息主要收集調查對象的人口統(tǒng)計學特征(性別、學歷、職位、學校等)以及PU平臺的基本使用情況;功能重要性感知是用戶對PU平臺現有的25項功能的重要性判斷,每個功能都有5個選項供選擇,分別是“很不重要”、“不太重要”、“一般”、“比較重要”、“非常重要”;功能KANO問卷是對PU平臺現有及建議增加的功能的提問,在PU平臺“具備”和“不具備”的兩種假設情形下,由用戶對此進行評價,每個功能都有5個選項供選擇,分別是“不喜歡”、“可以接受”、“無所謂”、“理所當然”、“喜歡”。

232 數據收集

本次問卷發(fā)放對象為江蘇省高校中使用PU平臺的學生,問卷在“問卷星”網站發(fā)放,并通過即時通訊工具、電子郵件等方式向已使用PU平臺的高校學生發(fā)送問卷鏈接邀請其填寫。本次調查問卷共收回342份,人工刪除無效問卷83份,剩余259份問卷被納入數據分析的范圍內,有效樣本率為7573%,其基本信息以及行為特征如表1所示。

根據對樣本基本信息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樣本在性別、地區(qū)、教育程度、專業(yè)各方面具有一定的比例;同時,從樣本行為特征來看,樣本每周使用頻率涉及各個層次,使用原因及使用功能多樣,因此,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與典型性,符合統(tǒng)計分析的需求。3 數據分析

31 問卷信度效度分析

借助SPSS軟件對問卷的32個測量項目進行信度效度分析。得到如表2結果,表明該問卷具有較好信度與效度,本研究每個變量的各問項間具有相當程度的內部一致性,因此問卷數據滿足分析要求。

32 功能的需求歸類

由于在訪談中獲得了用戶建議增加的功能,需要對該功能是否需要及需求的程度進行區(qū)分,因此借助KANO二維質量要素歸類方法,從具備或不具備某項功能的角度對其進行需求識別,本文采用Matzler和Hinterhuber的改進的KANO質量要素歸類方法[23]進行質量要素歸類,質量要素歸類對照表如表3所示。

首先,在問卷結果統(tǒng)計的基礎上,按照二維質量要素歸類表對建議增加的每個質量要素的具體特性進行歸類;其次,統(tǒng)計每個質量要素在不同質量屬性歸類里的隸屬度,其中隸屬度=Zi/樣本數(Zi代表第i個功能的每個質量屬性[A、I、O、M、R、M]的數量),占比例最高的質量屬性即判定為該要素的最終二維質量屬性的類別。結果如表4所示。

考慮到用戶對PU平臺現有的不同功能的使用以及重要性認知可能存在差異,因此本文采用相關學者[14,24]對Kano問卷答案數值化及加權處理的方法,從重要性和正反向問題兩方面對功能進行需求分類。針對任何一個功能,所有用戶對反向問題和正向問題的平均值表示為公式(1)、(2):

從上可以看出,PU平臺本身所具有的25項功能中大多數為無差異質量(18項),少量為必備質量(6項),只有1項為一維質量。另外,在本文建議增加的7項功能中有2項為無差異質量,5項為魅力質量。在本文中,無差異質量是指質量中不好也不壞的方面,它們不會影響用戶的滿意或不滿意感;必備質量是指一種產品或服務的基本特性,是顧客認為必須具備或理所當然的功能;一維質量是指顧客的滿意度與此需求的實現程度成正比;魅力質量是指充分時,能夠引起顧客滿意,不充分時也不會引起不滿[25]。數據結果表明,被調查者對于目前PU平臺的大多數功能持無所謂態(tài)度,需求程度不強。

33 結果討論

331 結果分析

針對上文分析所得的結果,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釋和討論。

(1)從用戶的行為特征來看,PU平臺的使用率極低,只有15%的用戶每周會使用4次以上,193%的學生每周使用1~3次。可能是由于高校在推廣PU平臺時側重于活動管理的使用,大多學生因學校要求而被動使用PU平臺,從側面也可看出PU平臺還處于發(fā)展初期,用戶處于淺層次使用階段,使用習慣和用戶黏性并未形成,具有巨大的開拓潛力和空間。從使用功能及其行為來看,使用比例較高的3個功能是活動簽到、看通知與查詢課程培訓,分別為456%、174%與69%,比例較高的3個行為是應學校要求的活動簽到、主動參加活動以及娛樂,分別為452%、58%與5%,兩者中活動簽到的比例十分相近,約樣本的一半,而其余功能所占的比例都比較小,從中可以看出,目前活動簽到這個功能的使用較廣,應用較為成熟,而其他功能由于各種限制,例如因現有多種社交平臺的存在等,未形成自身特色,因而用戶使用率低。以上行為特征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上文對PU平臺功能質量歸類的結果。

(2)KANO的功能歸類結果表明,用戶認為PU平臺的大部分功能都是無差異的質量,即用戶對于這類功能的需求屬于可有可無。具體分析被判別為無差異需求的幾項功能,發(fā)現這些功能主要涉及如下幾類:社交、活動管理、生活服務以及搜索功能。對于社交功能不再被用戶迫切需要的原因可能是像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已經成為高校學生社交的主流平臺,并且以該功能為主要特征的“校內網”早已被中國高校學生所使用,而PU平臺推廣時間短,使用群體有限,因而對平臺的社交功能需求較小。關于活動管理功能,或許因為是樣本中大三、大四、研究生的比例占了559%,而他們由于畢業(yè)、考研等原因,對于活動功能使用需求不大。本文認為,生活服務功能(網購、地圖導航、旅游服務等)不被重視的原因與社交功能類似,生活中各類服務平臺與實體的存在,尤其是生活服務類O2O的發(fā)展,線上線下結合的服務方式較之PU平臺的功能更為完善與人性化,使得該功能歸為無差異質量。此外,搜索功能之所以被忽視,可能是其搜索功能不能如百度、谷歌等專業(yè)搜索引擎提供多途徑檢索,同時又不具備社會化搜索的特性,只能通過匹配查找簡單搜索活動、部落,進而導致PU平臺中的活動管理這一重要功能的作用無法發(fā)揮;同時,結合用戶使用行為數據發(fā)現,只有58%的用戶會主動找活動參加來豐富課余生活,因此該平臺搜索功能的限制可能也降低了用戶需求。在建議增設的功能中,與教務處系統(tǒng)對接以及與QQ綁定被歸為無差異質量,這兩項是目前較多社交媒體平臺具有的功能,因此也不具備優(yōu)勢而使用戶對其需求持無所謂態(tài)度。

(3)平臺維護、人機交互、修改賬號信息以及評論、轉發(fā)、點贊這些功能是用戶需求認知中的必備功能,即認為是PU平臺必不可少的功能,若沒有這些功能,會降低PU平臺用戶的滿意度。本文認為,前3個功能一定程度上體現了PU平臺的易用性與有用性的特性,TAM模型認為有用性和易用性共同決定了用戶的行為意圖,而行為意向決定了用戶是否會實際使用[26],即是說這些功能決定了用戶是否會使用PU平臺,因此這些功能成為用戶需求中的必備功能;而評論、轉發(fā)、點贊功能是目前各類社交平臺用戶之間互動的基本元素,因此也被PU用戶訴諸為必備功能。

(4)根據活動的報名與簽到情況提供學生的實踐學分、活動積分與誠信度這一功能是一維質量,是用戶期望獲得滿足的需求,若這個需求不被滿足將會引起用戶的失望。在訪談及PU平臺調研時發(fā)現,因為該功能是直接與活動掛鉤的,有用戶參加活動的動機之一就是是通過簽到增加學分,從而增加獲得獎學金的機會,或是防止德育分不夠;此外誠信度還能展現自我的品質,用戶認為能獲得成就感及社會認同感。因此,本文認為,如該功能的功效減弱,一方面會降低用戶滿意度;另一方面,PU平臺的使用比例也會減少。

此外,建議增加的功能中被判定為魅力質量的功能共有5個,主要分為如下兩類:一類是與校園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服務類功能,如充值飯卡、圈網費等;另一類功能是與學習相關的一些功能,如信息資源的共享??赡苁巧罘疹惞δ芘c學生生活息息相關,如充值飯卡與圈網費時,無論人工服務或自助圈存機服務,都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而若可以在PU平臺上操作完成,可以節(jié)省用戶許多精力與時間。被歸為魅力質量的學習功能,表明了校園中對于學習訊息、資源共享,以及非正式學習形式及資源的需求,如獲取非正式的學習訊息、加入一些興趣交流小組獲得相關資源共享、協作等。因此,這部分需求如被及時滿足將幫助PU平臺提供競爭優(yōu)勢。

332 建議

綜上,根據PU平臺功能需求的KANO模型,主要圍繞歸類為必備質量、一維質量與魅力質量的功能項的優(yōu)化與維護,同時兼顧無差異質量功能的改進。具體開展時,應根據KANO的功能需求歸類,在平臺優(yōu)化時遵循必備質量>一維質量>魅力質量>無差異質量的基本順序對產品功能進行再設計,同時需要圍繞學生需求對具體功能項有針對性的二次開發(fā)。

各項功能基于用戶需求被歸類為不同質量維度,表達了目前高校學生對相應功能需求的程度,必備質量功能必須存留并進一步優(yōu)化,對于歸為一維質量的功能項,需要提高其使用滿意度,同時應考慮增加、完善魅力質量功能以提高PU平臺的吸引力。對于被歸為無差異質量的功能,可根據校園社交媒體的用途進行刪減,同時也可考慮對這些無差異質量功能進行改進。對于無差異質量社交功能,不能僅僅照搬現有社交平臺上的功能,應該基于校園這個特性開發(fā)出方便學生使用的社交功能,如學生可以在PU平臺上尋找或聯系到學校的其他校友等;對于無差異質量搜索功能,可以加強其搜索功能,比如提供多途徑的活動、通知、用戶查詢功能,也可將搜索功能與信息推送功能以及個性定制功能相結合以盡可能的滿足用戶的需求;對于無差異質量中的活動管理功能,可以設立激勵機制,如參加活動可以抽獎獲得流量、禮品等禮物,促使用戶形成良好的使用習慣,增加用戶黏性;對于無差異質量生活服務功能,可以從日常生活開展,增加校園生活中所需的功能,如校園圈存等,通過功能改進實現有效的使用行為激勵,使這些功能逐漸轉變?yōu)橛脩粜枨笾械谋貍滟|量或一維質量或魅力質量等功能項,提高用戶滿意度??傊M一步開發(fā)、完善與優(yōu)化這些功能能夠有效提高高校學生對于PU平臺的滿意度與使用訴求。

4 結 語

本文以江蘇省高校校園服務平臺――PU平臺為例,以KANO模型為基礎,借助訪談、問卷調查等形式高校校園社交媒體功能需求進行探討。研究發(fā)現,以PU平臺為例的高校校園社交媒體雖然提供了多樣化的功能,涵蓋了活動管理、社交、生活服務、導航、學生信息管理、人機交互及平臺維護等方面,但可能多數功能與高校校園的特性或真實環(huán)境的緊密性結合不夠,僅是照搬了現有社交媒體平臺的功能,導致高校學生對大部分功能的需求感不強。其中,用戶對于社交、活動管理、生活服務以及搜索功能這類社交媒體常見的功能需求感不強,屬于無差異質量;對于主要體現為有用性和易用性特征的功能存在著基本需求,屬于必備質量;而對于與校園生活相關的生活服務類與學習類的功能體現出一定的現實和潛在需求,屬于魅力質量;最后,提供學生的實踐學分、活動積分與誠信度的功能屬于一維質量。

研究結論對于把握用戶需求并進行功能設計改進具有一定的理論參考價值。本文認為,在有資金和技術條件的前提下,優(yōu)先關注必備質量;然后完善一維質量;同時也可為高校校園社交媒體開發(fā)前文所提的新功能(魅力質量),同時思考無差異質量功能的改進渠道,設計合適的用戶輔助方法幫助用戶發(fā)現和使用相關的功能,設計激勵機制促進用戶形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以期最有效地提高用戶的滿意度,或降低用戶的不滿意程度,進而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參與與使用,真正發(fā)揮校園社交媒體的校園服務功能。

參考文獻

[1]周國健,劉璐,邵攸悠.高校校園社交網絡系統(tǒng)實現設計研究[J].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4,(10):51.

[2]齊寧,王雅靜,袁海萍.大學生使用SNS網站的心理需求分析――以人人網為例[J].浙江社會科學,2011,(11):151-154.

[3]Chao JT,Parker KR,Fontana A.Developing an interactive social media based learning environment[J].Issues in Information Scienct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1,8(1):323-334.

[4]Nicholasa D,Watkinsona A,Rowlandsa I,et al.Social media,academic research and the role of university libraries[J].The 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2011,37(5):373-375.

[5]Elaine T,Matthew A.Designing social media into university learning:technology of collaboration or collaboration for technology?[J].Educational Media International,2011,48(3):151-163.

[6]杜,趙燦,付小龍.高校校園社交網絡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7):99-102.

[7]Cheung C MK.,Chiu PY,Lee MKO..Online social networks:Why do students use facebook?[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4):1337-1343.

[8]Sánchez RA,Cortijo V,Javedc U.Students perceptions of Facebook for academic purposes[J].Computers & Education,2014,70(1):138-149.

[9]KANO N,Seraku N,Takahashi F,et al.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J].The Journal of Japanese Society for Quality Control,1984,41(2):39-48.

[10]Tontini G.Integrating the Kano Model and QFD for Designing New Products[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2007,18(5):599-612.

[11]Meng Q,Zhou N,Tian J,et al.Analysis of Logistics Service Attributes Based on Quantitative Kano Model:A Case Study of Express Delivering Industries in China[J].Journal of Service Science and Management,2011,4(1):42-51.

[12]孟慶良,蔣秀軍.基于定量化KANO模型的顧客需求最終重要度確定方法[J].統(tǒng)計與決策,2012,(6):32-35.

[13]Lee YC,Huang SY,A new fuzzy concept approach for Kanos model[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2009,36(3):4479-4484.

[14]Xu Q,Jiao RJ Yang X,et al.An Analytical KANO Model for Customer Need Analysis[J].Design Studies,2009,30(1):87-110.

[15]唐中君,龍玉玲.基于KANO模型的個性化需求獲取方法研究[J].軟科學,2012,26(2):127-131.

[16]朱慶華,孫霄凌,曹銀美.用戶感知視角下的移動位置服務質量要素研究[J].情報雜志,2014,(5):175-182.

[17]Kuo Y F.Integrating Kanos Model into Web-community Service Quality[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 Business Excellence,2004,15(7):925-939.

[18]Zhang P,Dran GM.User Expectations and Rankings of Quality Factors in Different Web Site Domain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2002,6(2):9-33.

[19]孫凈宇,李澈,張震,等.高校校園APP發(fā)展現狀初探[J].中國傳媒科技,2014,(6):84-85.

[20]王星.社交媒體平臺的屬性及其功用[J].中國信息安全,2014,(7):88-89.

[21]宮文飛,丁滿,蔣燕.基于虛擬現實技術的人機交互的研究[J].機電工程技術,2006,35(5):41-43.

[22]張海洋.淺析計算機軟件可維護性的重要性[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34):155.

[23]Matzler K,Hinterhuber HH.How to mak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 successful by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to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J].Technovation,1998,18(1):25-38.

[24]Berger C,Blauth R,Boger D,et al.Kanos Method for Understanding Customer-defined Quality[J].Center for Qualit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3,2(4):3-36.

第2篇

關鍵詞:多媒體教室;人工智能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TP3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3-0210-02

多媒體教室人工智能化設計即在軟件方面利用智能算法對CCS進行優(yōu)化,在硬件方面挖掘和應用功能更加強大的硬件,使多媒體教室能夠靈活的應對教學應用中出現的各類情況,使教學效果和管理水平都得到提升的途徑,可見對多媒體教室人工智能化設計展開研究,對現代教學水平的提升意義重大。

1多媒體教室的人工智能化設計的背景分析

首先,多媒體教室與普通教室的主要區(qū)別是應用計算機、CCS等信息設備,使教學手段更加豐富,但由于多媒體教室所應用的設備購買價格較高、后期維護的專業(yè)性要求較強且由于多媒體教室功能的實現建立在所有設備都與CCS建立關系的基礎上,任何設備的故障都可能導致CCS受損,所以多媒體教室設備維護既非常重要又存在一定的難度;其次,多媒體教室由于數量有限,所以其通常以流動制的形式使用,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多媒體教室的人員管理難度,既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又會為多媒體教室的安全隱患提供空間[1]。再次,由于多媒體教室室內設備較多,功能的實現對網絡的依賴性較強,使多媒體教室面臨著網絡和設備所帶來的安全隱患,而傳統(tǒng)多媒體教室在設備維修、人員管理、消除安全隱患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設計人工智能化多媒體教室對其進行完善。我國人工智能在近年來得到了一定的發(fā)展,已經具備設計人工智能化多媒體教室的能力,所以進行人工智能化多媒體教室設計,提升多媒體教室的使用性能具有可行性。

2 人工智能化多媒體教室設計分析

人機工程學是人工智能化設計的主要依據,由于人機工程學強調以機械的實際用戶為核心,所以在多媒體教室人工智能化設計的過程中必須結合應用主體的特點和需求進行,現階段多媒體教室的應用主體主要為學生、教師和維修人員,其中前者為多媒體教室的主要應用對象,而后兩者為多媒體教室的直接操作主體,應用多媒體教室的方式決定,學生和教師更希望多媒體教室的操作界面簡單、美觀、人性化、可操作性強,而維修人員希望多媒體教室的運行狀態(tài)能夠在界面上得到直接的體現,甚至多媒體教室能夠檢測自身的潛在故障,針對故障進行修復、報警或允許故障存在于一定范圍內[2]。另外教學時間的有限和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復雜之間的矛盾一直是教師管理的難點,人工智能化多媒體教室如果能夠智能的調節(jié)室內環(huán)境中可能會對教學效果產生影響的因素,可緩解教師的教學壓力,提升教學效果。通過針對教師、學生和維修人員對多媒體教室人工智能化設計的需求分析,可以確定人工智能化設計要針對傳感網絡和數據庫兩方面進行。

3 智能化傳感網絡設計

筆者設計的多媒體教室智能化傳感網絡建立在無線傳感器網絡WSN的基礎上,由大量無線收發(fā)模塊和傳感器構成的傳感器節(jié)點是WSN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無線通信將節(jié)點與CCS相連,形成WSN的整體,可見傳感器節(jié)點具體的安裝位置并不受限,現階段傳感器種類多樣,將不同的傳感器應用于WSN中,可以起到不同的效果,例如安裝光強傳感器,多媒體教室的CCS可結合傳感器上傳數據智能判斷向窗簾發(fā)送拉下或拉開命令;安裝二氧化碳傳感器,CCS可結合上傳數據智能判斷是否開啟排氣扇;安裝溫濕度傳感器,CCS可結合上傳數據智能判斷是否開啟空調或噴霧器;安裝聲音傳感器,CCS可結合收取的信息智能控制多媒體教室室內的設備等[3]。通過上述舉例可以發(fā)現,智能化傳感網絡設計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傳感器節(jié)點設計的多樣化和難易程度,通過智能化傳感網絡設計既可以使有可能影響教學效果的因素,如陽光、燈光、空氣質量等在人工智能化多媒體教室中得到自動調節(jié),這有利于教師專心于教學,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舒適度,對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又可以有效的檢測多媒體教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例如多媒體教室安裝煙霧傳感器的情況下,當其檢測到要發(fā)生火災時,信息傳遞至CCS,其可以智能開啟報警裝置,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縮減安全隱患的影響范圍,具體傳感器的種類、數量、安裝位置設計需要結合多媒體教室的實際情況確定[4]。智能化傳感網絡的設計不僅使多媒體教室室內環(huán)境、設備實現智能化的控制,而且能夠實現設備故障的智能化診斷和修復,這一方面要利用傳感器向CCS傳輸相應的數據,一方面需要CCS完成數據庫內的檢索和判斷,所以對數據庫進行人工智能設計也是多媒體智能設計的重要組成部分[5]。

4 人工智能化數據庫設計

為彌補傳統(tǒng)多媒體教室在人員管理方面的缺陷,在設計人工智能化數據庫的過程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步驟進行,首先,將數據庫內的教學資源全部粘貼條形碼;其次,利用閱讀器將所有的條形碼掃描到數據庫中,以此實現多媒體室內資源的全部登記,學生在想應用多媒體教室內部資源的情況下通過檢索數據庫即可對多媒體教室相應的資源使用情況準確掌握;再次,學院向學生發(fā)放特質能夠反映學生身份的身份卡;最后在學生要進行多媒體教室相關資源的任何操作時,都需要掃描其身份卡并結合人工智能算法,對學生的座位安排等智能制訂方案,并形成多媒體教室的實際使用情況記錄,由此實現對人員的記錄,在此設計的過程中要保證向用戶開放的UI的友好性,以此保證智能化數據庫功能全面實現[6]。在應用智能數據庫提升多媒體教室人員管理水平的同時需要注意,數據庫的網絡安全直接關系到數據庫的應用性和人員管理的水平,所以筆者在設計智能化數據庫的過程中將甲骨文公司設計研發(fā)的Oracle數據庫應用其中,并針對多媒體教師專項AI算法設置訪問權限,這在一定程度上提上了數據庫的安全性,使損壞多媒體教室是內設備的行為得到有效的遏制,而且使數據庫對多媒體教室較大的人員流動的適應性增強,多媒體教室使用性能得到明顯的提升[7]。除針對人員管理外,智能化數據庫的設計還能夠提升設備維修的效率,例如多媒體教室的設備維修人員將多媒體教室內所有設備可能發(fā)生的故障以及故障的表現,應對措施等信息傳輸至智能化數據庫,當多媒體教室內設備的運行出現異常,并由傳感器感知后,會自動將異常的信息傳輸至CCS,并由其智能的確定應對措施。

由于教師和學生作為多媒體教室的主要使用群體,其要求多媒體教室操作界面具有人性化設計、且操作的可行性簡單,所以針對智能化數據庫的設計除注重以上四個環(huán)節(jié)外,還要對界面的布置、顏色等進行調整,使其盡可能滿足人工智能化多媒體教室使用人員的要求。

5 多媒體教室的人工智能化設計優(yōu)缺點分析

5.1優(yōu)點分析

筆者所設計的智能化傳感網絡以WSN為基礎,其既價格相對較低,而且線路設計相對簡單,通過對具有網絡化和一體化性能的多媒體教室進行改進即可以實現,而且傳感器的安裝位置相對較靈活,對多媒體教室的規(guī)模、構造等也沒有較強的依賴,所以將筆者所提出的人工智能化設計推廣應用的可能性較大;另外,通過上述人工智能規(guī)劃設計可以發(fā)現,其既能夠彌補傳統(tǒng)多媒體教室在管理、維修、消除安全隱患等方面的缺陷,而且提升了管理水平,使多媒體教室更加滿足教師、學生和維修人員的需求。

5.2不足分析

筆者所設計的智能化傳感網絡要求新裝一定數量的傳感器,而傳感器雖然對安裝位置的要求較低,但其對安裝技術和維修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所以其安裝和維修需要聘用具有專業(yè)技術的人員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學成本,特別是具有較多多媒體教室的院校,利用此設計方法的可操作性較低;另外,筆者所設計的人工智能數據庫雖然為多媒體人員管理提供了便利,方便了多媒體資源的查詢和應用,但智能化數據庫軟件的調試和容錯是保證其有效運行的重要途徑,但調試和容錯的操作都需要專業(yè)技術人員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教學成本,而多媒體教室人員上的流動也會加大軟件的修護難度。

6 結論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發(fā)現,現階段多媒體教室已經在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但人們在享受其在教學中提供的便利的同時認識到其在管理、維修等方面仍存在不足,所以嘗試將人工智能與多媒體教室相結合,對其性能進行不斷的優(yōu)化,以此推動現代教學水平的提升。

參考文獻:

[1] 王鎮(zhèn)江,楊厚群.淺談現代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4(11):2634-2636.

[2] 宋煒光.多媒體教室智能化管理系統(tǒng)的設計[J].韶關學院學報,2014(08):20-24.

[3] 石世美.高校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的研究與設計[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2015.

[4] 葉新東.未來課堂環(huán)境下的可視化教學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5] 張斌.宿州職業(yè)技術學院網絡型多媒體教室系統(tǒng)設計與應用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第3篇

一、 提高了形體課的教學品質

在多媒體設備進入形體教室之前,當筆者要帶領學生做單一動作練習時,都是用單聲道小喇叭的錄音機來播放音樂。在這樣的音樂氛圍之中,由于教室大和班級人數多,造成大部分學生不能完全聽清楚音樂,節(jié)奏混亂,根本感受不到音樂的環(huán)境氛圍。筆者只能用節(jié)奏棒大聲地打出死板單一的八拍節(jié)奏來提醒學生們節(jié)奏不要錯亂。但是這樣的教學環(huán)境在很大程度上剝奪了學生們感受舞蹈在音樂中從容進行的藝術體驗,練習更像是呆板和機械的重復體力動作。一遍遍的重復難免讓學生認為舞蹈藝術是無趣的與機械的,他們無法充分感受到舞蹈藝術的感染力。

后來我們搬進了新的藝術樓,在全新的教學設備和多媒體設備的配合下,我們有了舞蹈教室專屬的音響、多媒體設備和播放器以及投影儀。在這些現代教育技術設備的支持下,形體課的藝術氛圍迅速提升,無論是帶領學生領略優(yōu)雅的芭蕾之美,還是體會中國古典舞的身姿體態(tài),學生們做起動作來更加投入、更加忘我。因為教室在環(huán)繞立體聲音響的包圍下,柴可夫斯基的G大調音樂緩緩如清泉般流出,學生可以在良好的音樂氛圍中盡情忘我地感受東西方各舞種的不同之美。教師也不用一遍遍聲嘶力竭地去喊每一個節(jié)奏點,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每一個學生的動作完成質量之中。這看似很小的一個問題,一旦得到解決,卻大大提升了形體課的教學品質。

二、 豐富了形體課的教學內容

學校為新的形體教室配備了多媒體電腦、投影儀。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極大地豐富了教學內容。在新教室投入使用后一個月的時間內,筆者就為學生準備了一節(jié)內容極為豐富的藝術鑒賞課―《走進西方藝術殿堂》。在這節(jié)課中,筆者利用了PPT軟件制作了圖文并茂的幻燈片進行教學導入,向學生展示了很多西方舞蹈家的介紹和經典舞蹈作品劇照,并一一展示西方的美術作品以及建筑作品的照片和特寫。學生們在欣賞這些經典的藝術作品時,眼睛里充滿了對藝術、對世界的好奇和興趣。有的學生甚至在課下對筆者說:“老師,我真想暑假去一趟巴黎,去那里看看真正的巴洛克藝術風格,它們在圖片上看起來真的美極了!”

最重要的教學應用是,通過電腦和投影儀的配合,在欣賞課上讓學生們欣賞到世界上更多舞蹈家的經典舞蹈片段,這樣學生們的視野就被充分打開了,在他們的心中,舞蹈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表演和數節(jié)奏。有時,教一個新的舞蹈動作,學生還體會不出更加深刻的肢體感受時,筆者會打開電腦和投影儀,讓他們看看藝術家是如何表演相關動作的,并對這些動作進一步分析,讓他們用自己的心和腦理解這些舞蹈姿態(tài),這樣就更深層次地激發(fā)了學生對藝術的激情。在課堂中他們有了自我的肢體實踐,也體會到了藝術欣賞的快樂,更有了自己對藝術的獨特感悟。

三、 打開了學生的心靈之窗

藝術需要想象,需要創(chuàng)作,然而藝術學習的基礎是什么呢?筆者認為是多聽,多看,多領悟。而現代的先進教學技術設備為我們提供了必要的基礎。借助現代技術,教師可以更加輕松地將學生引到藝術學習的道路上,改變了傳統(tǒng)藝術課堂中教師處于絕對主導地位的言傳身授式的教學方法,變成教師引導引入,讓學生在課堂中去更多地感受藝術作品、藝術思維的樂趣,從而建立自己獨特的藝術感受。這就是體驗式教學模式,使形體課堂教學由被動變成了主動,教師積極主動地在前方引領,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造鮮活的藝術形象。

在形體課堂之中,筆者看到了孩子們的積極改變和對藝術的熱愛,他們心中仿佛打開了一扇窗口,讓曾經站在窗外徘徊的他們離藝術這片天空越來越近,并且激勵他們樹立信心,用美好的藝術語言來表達自我。

第4篇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教學;改革;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隨著數字多媒體技術的日益完善和成熟,人們的生產方式、工作方式、學習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維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愈來愈多的手工勞作被多媒體技術所取代。這對我們高等院校尤其是藝術院校提出了新的任務和更高的要求,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和人才培養(yǎng)方向也將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和改革。

1多媒體教學比之傳統(tǒng)教學的優(yōu)越性

數字多媒體系統(tǒng)在教學上的運用標志著教學媒體質的飛躍。由于數字多媒體的介入,讓我們的教學手段及表現豐富而生動了起來,相應的教學效果也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完善。通常人們將計算機俗稱電腦,簡言之即它是人腦的延伸,它的活動范疇模擬人腦的思維模式,是人類思維活動的結構、功能及其規(guī)律的再造。而優(yōu)于人腦的是它的記憶能力、儲存空間、高速運算、邏輯判斷、自行運行等,都是人腦所不能及的。90年代出現的信息領域的又一次革命,將文本、圖形、形象、視頻圖像、動畫和聲言等運載信息的媒體集成在一起,通過計算機綜合處理再集中控制,快速展現出豐富多彩的集圖、文、聲于一體的信息,同時提供生動、友好、多樣化的交互方式,這樣便出現了數字媒體技術。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一般是由教師、學生、媒體三個要素構成的,缺一不可。一般以教師語言、課本、板書、實物、模型、掛圖等為主,學生被動聽講。在紙張上練習的方式無法方便靈活地修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多媒體教學直接、生動、形象,引起學生的濃厚興趣,從而獲得意想不到的的教學效果。在藝術院校,多媒體徹底改變了學生們對著滿桌的顏料、筆和稿紙不停地畫了改,改了再從新來過那么折騰的習慣了。只要在電腦桌前,動一動鼠標,平面的廣告、標志、設計方案、服裝樣稿、畫稿樣式、二維動畫等均躍然紙上;三維的室內效果圖、栩栩如生的造型、卡通的三維動畫設計作品等都可以方便快捷地實現;還可以進行電影的后期制作,利用計算機多媒體的特殊動畫特技,給電影帶來特殊的效果等。多媒體豐富的色彩、快速的生成、便于修改、復制、拼接等優(yōu)勢正部分的逐漸取代過去傳統(tǒng)的顏料和筆的功效。

數字媒體的另一大優(yōu)勢是優(yōu)良的視覺和聽覺效果。而視覺、聽覺是人們是接收信息、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利用多媒體將儲存的大量信息傳遞給學生,多媒體形象生動的演示對學生產生強度的感官刺激,引起學生高度集中注意。如果沒有集中注意,感知就不會產生強烈觀察力。而觀察力是在感知過程中并以感知為基礎形成起來的,離開了感知也就沒有了觀察。利用多媒體的優(yōu)勢引人入勝,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品質,使學生心理活動處于積極狀態(tài)。激起學生極大的學習熱情。

多媒體教學要求所有的課程均使用電子教案,也即所謂的課件。老師基本上和同學是互動的,學生的作業(yè)也可以上傳到老師的網址或郵箱,馬上可以獲得老師的修改意見和建議,學生也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設想。學生在學的過程中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有選擇的介入,既可以是配角,也可以是主角。

在藝術院校,藝術欣賞課或講座過去需要去圖書館查找圖片,翻拍成反轉片由助教利用幻燈機播放,教授在一邊講解;音樂需要去資料室準備磁帶或唱片,再利用機器播放,要準備的東西一大堆,不但需要老師做大量的準備工作,還要講解,音響效果也不盡如意?,F在利用光盤的大容量,將事先準備好的課件直接播放,圖片的解說一目了然,還可以在強調部分制作動畫以引人注目,學生也可以拷貝回去慢慢消化。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網,老師和學生可以實現資源共享、互動對話,根據自己的水平直接點播,以最直接、最省力、最快的速度吸取全世界的尖端知識??傊?,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點數不勝數,其優(yōu)勢決定它將逐漸取代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教學模式。

2多媒體技術在藝術教學中的應用

數字媒體的強大優(yōu)勢及不斷發(fā)展的新技術在各行各業(yè)的應用也得到極大的發(fā)揮。在教育系統(tǒng)以數字媒體為代表的現代化教育設備已經走入了校園,并逐步構成多媒體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多媒體教學,就是授課的老師利用計算機將授課內容制作成集文字、圖形、聲音、動畫和視頻為一體的電子文件,稱為課件,在上課時播放。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的五個一(一塊黑板、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教材、一本教案)相比較,具有更為豐富的內容和表現形式,更高更快地傳遞的效率,以及更好的交互性和共享性等。傳統(tǒng)的教學中宏觀的自然現象、逝去的景色等事物,因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而無法讓學生感受,微觀的事物和微小的變化也無法通過儀器讓學生觀察,這些都是傳統(tǒng)教學無法表達的。數字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內容豐富、直觀具體、感染力強事物,使學生看到在運動、發(fā)展、變化的事物。學生可以通過聽、視、評、悟充分感知原先較為抽象的教學內容,實現從具體到抽象的認識規(guī)律,從而保證了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例如藝術院校的三大基礎課程:解剖、透視、構成,屬于美術―設計類本科生為主的基礎訓練課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采用素描、色彩等基礎訓練課目,反復練習。需耗費大量課時講解解剖、透視、構成三大環(huán)節(jié)的基礎性知識,學生還不易理解。在視覺藝術高等教學課程中,解決造型的基本訓練的課程,在日本叫“觀察”,在歐洲叫“寫生”,在中國還叫“素描”,目的都是要訓練學生對物體的狀態(tài)有準確的分析和較強的表達能力。人體寫生是素描高級階段必須包括的課程,以往解決人體解剖問題,只能依靠少數標本和醫(yī)用圖片進行,這些教具不但無法供學生從專業(yè)的角度理解人體結構,而且無法據此做出個別或組合的深入課題。利用多媒體可以生動形象地再現人體結構、肌肉組織、骨骼分配等,隨意地進行拆分組合等演示給學生觀看,便于理解和掌握。同樣對于建筑物體/抽象符號重要環(huán)節(jié)結合相關課程的教學內容、方式,抓住三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以多媒體的動畫圖形聲音解說及文字著作結合演示的形式,采取直觀教學為主要的表現方式,突破了原有課程的局限性,具有節(jié)約資金、課時,易懂易學,利于普及、實施等優(yōu)點。

透視課程往往枯燥乏味而使學習者厭煩,因為透視知識僅靠文字和圖表無法充分說明。利用多媒體從建筑和室內外陳設品的三維圖例出發(fā),根據透視教學的通常規(guī)律進行攝影線路的動畫安排和相關物體的重復比較、組合,使學習者能以最快的方式、最方便的途經理解藝術設計類所需的透視知識的基本內容,還可以安排各種形式的課程練習。

構成課程的練習內容,中外院校現行的標準和目的差距較大。對于先進“構成”課程的內容,可利用計算機多媒體制作一系列二維、三維的抽象化符號間的比較圖形,供學習者進行全方位的對比、組合的研究,以最快捷地方式掌握基本的構成知識。還可以任意做各種不同類型、課目的構成方面的課程練習,對物體的抽象“形式感”涵義進行充分地研究和表達訓練,理解并掌握對特定平面和空間內特定范圍的處理能力。

數字媒體在藝術類基礎教學的具體表現有以下三個方面。

① 解剖:從人體結構入手,用三維動畫的方式制作出人體的所有骨骼系統(tǒng)和肌肉系統(tǒng),進行一系列全方位、多角度、個體或組合的展示,并設置課程練習,使學生迅速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認識素描人體寫生中最不易掌握的基本結構知識。而原來的藝術類解剖教學基本依賴于少數低質量的實物標本和書面圖片,有很大的局限性。

② 透視:從建筑空間結構入手,用三維動畫的方式制作成能全視角表達的一系列個體或組合物體,來展示最基本的透視概念,并設置多種課程練習。以最直觀的視覺形式使學生快速理解并掌握原來教學方式中非常難于表達的透視學基本知識。

③ 構成:從平面和立體物像處理的視覺范圍入手,制作出一系列單元物表對比圖像,來充分展示特定畫面或空間內彼此狀態(tài)對比的諸多構成元素:粗糙與光滑的肌理構成處理,明快與陰暗的光影構成處理,點、線、面的狀態(tài)構成處理,激烈與平和的情緒構成處理,主體與陪襯的聚散構成處理等等,并設置課程練習,使學生迅速理解視覺藝術中構成原理的基本知識。

3數字媒體教學目標和方向

隨著現代社會對人才的要求變化,原來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社會需求?,F代要求綜合性的人才,需要的多層次、多類型、多規(guī)格、要求從意識、品質、知識、能力等多方位考慮。因此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決定了承擔不同的人才培養(yǎng)任務,改革勢在必行。藝術設計需從實際出發(fā),對所培養(yǎng)目標、教學模式、課程設置體系、教學內容和教材等,多方均須進行適當、系統(tǒng)的改革,突出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適應能力等培養(yǎng)為主線提高整體素養(yǎng)的教學模式。從社會實際需要出發(fā),有針對性地構建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訓練;強化專業(yè)知識的學習和運用,全面完善、充實教學內容。

數字媒體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師資隊伍的建設打破原有的基礎課教學格局,超越單純技巧和經驗的傳授,大膽進行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藝術設計是多學科綜合知識的集結,在具體設計中,難以確認固定的秩序和搭配關系,因此拘泥于課堂常規(guī)教學形式,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努力實現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多樣化是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

數字媒體教學學水平的高低對于教師而言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課堂上課件設計的效果。課件的生成主要有教學分析、教學設計、編寫腳本、素材準備、課件的生成、測試與打包六個步驟。好的課件形象、直觀,能夠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感、入情入境,借境悟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培養(yǎng)主動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5篇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多媒體教室;遠程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和教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成為高等學校教育現代化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多媒體教學這種先進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強大的優(yōu)勢和重要的地位。教育對多媒體技術最為敏感,是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信息時代信息量猛增,迫切需要集圖象、文字、動畫、聲音、和視頻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上海理工大學己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近年來不斷加大投資,建設了適應各種學科教學的多功能與多媒體教室,為學校擴大規(guī)模、提高教學質量,逐步走向教育市場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發(fā)揮教育技術設施的最大效用,開拓創(chuàng)新已刻不容緩,對已建成的教育技術設施怎樣使其達到原設計方案預期的使用目標,如何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使大量的資金投人獲得相應的產出,這如同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如何產業(yè)化一樣,是擺在教育技術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嚴肅的課題。

一、多功能教室的建設現狀與應用情況

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經歷了文字書籍、直觀教具、音像教材和現代教育技術四個階段,而現代教育技術在繼幻燈機、膜片投影機、錄像電視之后,其多媒體組合教學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與重視。上海理工大學現有各種規(guī)模多功能教室22間,其組合基本為:多媒體計算機、視頻展臺、VCI)或DVD、錄像機、投影機(幕布)或電視機、功放、音箱、話筒等主要設備。對這套系統(tǒng)中的主要設備進行如下功能控制:

這種功能控制,教師在授課時可根據需要,通過簡單的設備操作,方便的選擇多媒體計算機、VCD或DVD、錄像機和視頻展臺輸出動態(tài)信息到多媒體投影機,并立刻顯示在大投影幕布上。如果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那么對于傳統(tǒng)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呆板教學模式來講,一利用動畫、圖象、聲像資料等形式講授定性的知識點或技術操作有利于加強學生理解和掌握,形象、生動、直觀的教學將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事先準備好的電子講義或紙張講義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和視頻展臺來演示,減少了板書時間,使教師講課思路流暢,授課信息量加大。

二、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現狀與應用情況

與多功能教室相比,這里所指的多媒體教室基本包括了多功能教室的功能。與其不同的是,突出了對多媒體計算機的應用。在充分利用上述設備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的局域網實現更靈活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室增設了服務器和基本一人一機的學生機,將教師機和學生機在組成局域網的基礎上,用一套網絡教學系統(tǒng)聯系起來。網絡教學系統(tǒng)可以實現教師機向全體同學或部分學生操作演示、個別學生向全體學生或部分學生操作演示、學生分組操作與演示、教師機對學生機的監(jiān)視與控制以及網上影院、在線控制等,還可以利用成熟的CAI課件進行授課與學生自學。

目前,上海理工大學已在外語教學中初步實現了部分學生的教學改革嘗試。眾所周知,外語教學在高等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學的外語教師又是師資隊伍中流動較大的一部分,外語教師嚴重短缺,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適當的緩解一些矛盾,而且對于外語這門學科,具有明顯的工具性,學習語言需要環(huán)境,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計算機向人工智能方向發(fā)展,將具有視覺、聽覺、動覺等多種功能,能為語言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更富表現力、真實感更強的環(huán)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增強記憶力,使學習效率倍增。上海理工大學的具體做法是:將一部分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課堂教師授課每周減少2學時,這2學時由學生在多媒體教室里學習,主要為輔助課堂教學的預習與復習。外語教學多媒體課件與課堂教學相配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前學習單詞、單詞及課文的注解與背景材料,聽誦課文,上課后再做每課配套的聽力、語法、閱讀等練習,還可以學習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片斷,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同學們對此積極性很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這種教學改革,不僅對外語,其它學科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推廣,隨著校園網的建設,越來越多的可以利用的設備和信息資源,將會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實踐環(huán)境。

三、異地實時教育系統(tǒng)

多媒體計算機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將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是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現代化、終生化、國際化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徑。多媒體計算機遠程教育有基于INTERNET網的網絡教學,教師與學生利用LN-TERNET網和校園網等網絡資源,實現在時間與空間上獨立的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計算機遠程教育還有基于電信網方式,在技術上,利用電信網的高數據量傳輸和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用網絡通信將異地教室聯系起來,實現異地實時教學。

上海理工大學已實現了軍工路校區(qū)和復興路校區(qū)的遠程異地實時教學系統(tǒng)的建設。在原有多功能教室基礎上幾,增設攝像機、視頻捕捉卡等設備,參考視頻會議系統(tǒng)的模型,通過視頻捕捉卡,獲得現場教學實況的視、音頻數據,用多媒體計算機將這些數據通過網絡傳送,另一端用多媒體計算機接收實時教學,再安裝上視頻頭,用于攝取學生圖象,便于教師觀察學生聽課情況,雙方通過電視機械沒影機幕布觀看,話筒、音箱用于收集、播放聲音。這樣,實現了跨校區(qū)實時授課,能充分展現優(yōu)秀教師良好的授課效果。

四、多功能與多媒體教室的管理

第6篇

數字多媒體技術已經在人們是生產、生活、工作、學習等各個方面都運用得十分成熟,人們在使用數字多媒體的同時思維方式有了很大的變化,人們許多需要手工操作的由于數字多媒體的實施,都被其取代。這就對室內設計專業(yè)的高校有了新的要求,從教學的內容、方法和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必須進行改革,在有效的提高教學手段的同時打破傳統(tǒng)室內設計教學的模式。

傳統(tǒng)室內設計教學出現的問題

傳統(tǒng)室內設計教學雖然在理論研究上有很多的精辟之處,有著引領設計創(chuàng)意的作用,但是在跟隨時代潮流的步伐上沒有觀念意識,對設計中創(chuàng)作獨特,風格新穎顯得比較落后,對新事物的接受程度沒有一定的把握,所以在室內設計教學中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對未來新事物是沒有預見性的,使設計的作品也很難適應時代的發(fā)展步伐。

傳統(tǒng)的室內設計教學注重技法法訓練,主要以手工繪圖主,根據自己的設計思路使用繪圖工具一張一張地完成,不合理的地方在一點一點地修改,一點一點達到完美。這樣的設計方式,會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都利用在了構圖、改圖上,工作效率不僅低,設計師也會疲勞。通過電腦的繪圖軟件繪圖,免去了笨重的手工工具、不斷地擦涂、修改,使繪圖工作更高效,只要通過指令,就會把自己所想的東西表達出來,既方便又快捷。

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無非是一板一眼地扣教材,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提煉,再傳授給學生,說白了就是啃死書??墒窃谥R泛濫的當今社會,墨守成規(guī)已經時過境遷,要不想和社會脫節(jié),就要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對教學方式進行改變,很多的課程都已經隨著時代的進步而淘汰,在互聯網這個現代科技中,通過各種渠道都可以為教育資源提供更多的知識點,對原有的知識會從掌握到了解到一點點消失,所以,我們急需一個健康高效的學習環(huán)境。

數字媒體在室內設計教學中的功能

數字媒體改變了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數字媒體已經隨著高校教育的不斷改革成為了各個專業(yè)的重要學習工具,在室內設計專業(yè)中也有其不可忽視地位,其優(yōu)勢促進著室內設計的進步。數字媒體已經在教育中逐漸強化這自身的功能。對于以往只以來教學教材而言,數字媒體可以將書籍和多媒體資料結合在一起,讓學生更方便快捷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資料,不僅縮短了教師講解的時間,更便于學生的理解,也不再是面對陳舊的教學概念單一而枯燥。數字媒體還可以利用信息資源的共享性將更多的內容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室內設計中得到更好的運用。陳舊的教學方式基本以講解為主,這樣就使內容的完整性缺失,學生也很難理解,如果采用數字媒體教學,內容不僅豐富多變,還可以呈現出完整的知識體系。數字媒體教學是科技時代的產物,新的教學模式和內容可以更好地在學生室內設計的作品中完好的體現。

數字媒體豐富了教學實訓的內容。對于陳舊老套的教學方式,實訓是相當困難的,而數字媒體則變得很容易。數字媒體在室內設計專業(yè)中的應用可以促進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通過在課堂上的學習內容運用到實踐中去,做到延伸設計練習,改變傳統(tǒng)教學的框架。在實踐中,根據自身的思路的設計,加上老師的指導,使設計更加完善,設計水平有所提高。數字媒體可以利用自身的特點給學生更多的設計空間,讓學生根據其提供的信息資料拓展自己的設計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設計素養(yǎng),創(chuàng)造出多元化的設計作品。再有,教師也要合理地利用數字媒體的優(yōu)勢及功能特點,使學生能夠從中得到更多的啟發(fā),開發(fā)出更多的設計思路,激發(fā)學生的設計靈感。

第7篇

論文關鍵詞:教育技術;多媒體教室;遠程教育

    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擴大和教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代教育技術成為高等學校教育現代化改革的制高點和突破口,多媒體教學這種先進的教學方式體現了強大的優(yōu)勢和重要的地位。教育對多媒體技術最為敏感,是應用最廣泛的領域之一。信息時代信息量猛增,迫切需要集圖象、文字、動畫、聲音、和視頻結合的多媒體教學手段。上海理工大學己充分認識到這一點,近年來不斷加大投資,建設了適應各種學科教學的多功能與多媒體教室,為學校擴大規(guī)模、提高教學質量,逐步走向教育市場經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為發(fā)揮教育技術設施的最大效用,開拓創(chuàng)新已刻不容緩,對已建成的教育技術設施怎樣使其達到原設計方案預期的使用目標,如何使其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使大量的資金投人獲得相應的產出,這如同科研機構的科研成果如何產業(yè)化一樣,是擺在教育技術工作者面前的一項嚴肅的課題。

    一、多功能教室的建設現狀與應用情況

    教育技術的發(fā)展,經歷了文字書籍、直觀教具、音像教材和現代教育技術四個階段,而現代教育技術在繼幻燈機、膜片投影機、錄像電視之后,其多媒體組合教學的教學手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青睞與重視。上海理工大學現有各種規(guī)模多功能教室22間,其組合基本為:多媒體計算機、視頻展臺、vci)或dvd、錄像機、投影機(幕布)或電視機、功放、音箱、話筒等主要設備。對這套系統(tǒng)中的主要設備進行如下功能控制: 

    這種功能控制,教師在授課時可根據需要,通過簡單的設備操作,方便的選擇多媒體計算機、vcd或dvd、錄像機和視頻展臺輸出動態(tài)信息到多媒體投影機,并立刻顯示在大投影幕布上。如果充分利用這些設備,那么對于傳統(tǒng)一支粉筆一塊黑板的呆板教學模式來講,一利用動畫、圖象、聲像資料等形式講授定性的知識點或技術操作有利于加強學生理解和掌握,形象、生動、直觀的教學將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另一方面,事先準備好的電子講義或紙張講義通過多媒體計算機和視頻展臺來演示,減少了板書時間,使教師講課思路流暢,授課信息量加大。

    二、多媒體教室的建設現狀與應用情況

    與多功能教室相比,這里所指的多媒體教室基本包括了多功能教室的功能。與其不同的是,突出了對多媒體計算機的應用。在充分利用上述設備的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的局域網實現更靈活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多媒體教室增設了服務器和基本一人一機的學生機,將教師機和學生機在組成局域網的基礎上,用一套網絡教學系統(tǒng)聯系起來。網絡教學系統(tǒng)可以實現教師機向全體同學或部分學生操作演示、個別學生向全體學生或部分學生操作演示、學生分組操作與演示、教師機對學生機的監(jiān)視與控制以及網上影院、在線控制等,還可以利用成熟的cai課件進行授課與學生自學。

   目前,上海理工大學已在外語教學中初步實現了部分學生的教學改革嘗試。眾所周知,外語教學在高等教育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大學的外語教師又是師資隊伍中流動較大的一部分,外語教師嚴重短缺,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可適當的緩解一些矛盾,而且對于外語這門學科,具有明顯的工具性,學習語言需要環(huán)境,多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使計算機向人工智能方向發(fā)展,將具有視覺、聽覺、動覺等多種功能,能為語言教學創(chuàng)造一個更富表現力、真實感更強的環(huán)境,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器官,增強記憶力,使學習效率倍增。上海理工大學的具體做法是:將一部分大學一年級的學生課堂教師授課每周減少2學時,這2學時由學生在多媒體教室里學習,主要為輔助課堂教學的預習與復習。外語教學多媒體課件與課堂教學相配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提前學習單詞、單詞及課文的注解與背景材料,聽誦課文,上課后再做每課配套的聽力、語法、閱讀等練習,還可以學習一些外國的風土人情片斷,加強對課文的理解,同學們對此積極性很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這種教學改革,不僅對外語,其它學科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推廣,隨著校園網的建設,越來越多的可以利用的設備和信息資源,將會為教師提供更多的教學實踐環(huán)境。

    三、異地實時教育系統(tǒng)

    多媒體計算機遠程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將最大限度利用現有的教育資源,是實現高等教育大眾化、現代化、終生化、國際化的新型教育形式和必然途徑。多媒體計算機遠程教育有基于internet網的網絡教學,教師與學生利用ln-ternet網和校園網等網絡資源,實現在時間與空間上獨立的學習環(huán)境。多媒體計算機遠程教育還有基于電信網方式,在技術上,利用電信網的高數據量傳輸和數據傳輸的可靠性,用網絡通信將異地教室聯系起來,實現異地實時教學。

    上海理工大學已實現了軍工路校區(qū)和復興路校區(qū)的遠程異地實時教學系統(tǒng)的建設。在原有多功能教室基礎上幾,增設攝像機、視頻捕捉卡等設備,參考視頻會議系統(tǒng)的模型,通過視頻捕捉卡,獲得現場教學實況的視、音頻數據,用多媒體計算機將這些數據通過網絡傳送,另一端用多媒體計算機接收實時教學,再安裝上視頻頭,用于攝取學生圖象,便于教師觀察學生聽課情況,雙方通過電視機械沒影機幕布觀看,話筒、音箱用于收集、播放聲音。這樣,實現了跨校區(qū)實時授課,能充分展現優(yōu)秀教師良好的授課效果。

    四、多功能與多媒體教室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