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8-17 17:34:54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歷史教學要求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實施史料教學的必然性
史料是構成歷史的材料,即人類社會歷史在發(fā)展過程中所遺留下來的痕跡。它承載著人類歷史發(fā)展的信息,能較為生動、具體地展現(xiàn)歷史發(fā)展的本來面貌,是后人了解和研究歷史的重要依據(jù)。因此,史料是“歷史教學資源的源泉”,以真實的史料為基礎進行高中歷史教學,不僅是《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高考等考試考核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徑。
首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提出:“在掌握基本歷史知識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閱讀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通過對歷史事實的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認知活動,培養(yǎng)歷史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薄芭ψ龅秸搹氖烦?、史論結合?!逼浯危殚嗊@幾年的文綜高考卷可以發(fā)現(xiàn),歷史部分的試題中,不僅是問答題以幾段史料出題,就是選擇題中也有一半的試題是靠史料出題。由此可見,高考的出題思路體現(xiàn)和貫徹了《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要求,即通過閱讀史料來獲取其中的歷史信息,通過自主地分析、綜合、比較、歸納、概括等思維活動來提煉出其中所隱含的歷史發(fā)展線索和內在規(guī)律。因此,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實行史料教學,不僅是貫徹新課改的要求,而且通過學生對史料的閱讀和分析,還可以增進其歷史情感的體驗,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激發(fā)其求知的欲望,進而鍛煉其自主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其歷史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提高。
二、實施史料教學的必要性
與城市中學相比,縣級中學的學生多來自于農村。從小學到初中,農村的學生在課余時間還要幫助家人下地干活,再加上電腦等通訊媒介的不發(fā)達,使得其在社會視野和知識積累上與城市的學生有很大的差距。進入高中后,高中歷史的教材編排是以專題的形式構建教學體系,每一個專題涉及的是歷史的一個具體領域,而且采用古今中外合編的方式將之以時間的順序依次貫穿下來,從而打破了以前單純地將中外的歷史事件按時間軸編排的做法。這樣一來,它有助于單個歷史事件之間的梳理和把握,但同時它又脫離了具體的歷史大環(huán)境。這就造成了許多學生在按照專題的形式學習時,常常會因歷史背景知識的缺乏而理不清歷史發(fā)展的脈絡,面對眾多的知識點不知其內在的相互關聯(lián),從而造成其學得越多越迷茫,最終只能靠死記硬背來完成學習任務。長此以往,不僅學生的學習成績會受到影響,而且極大地打消其學習歷史的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因此,作為一名縣級中學老師,只有在課前充分準備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史料,并將之吃透,在教學過程中將知識點融入其中,以圖片或視頻的形式將之生動、形象地展示給學生,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之更加直觀地理解歷史的發(fā)展面貌,并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己勾勒出歷史發(fā)展的脈絡,尋找出各知識點內在的聯(lián)系。因此,通過史料教學來培養(yǎng)學生探究歷史的能力,是縣級中學教師面對現(xiàn)實的生源所必須認真對待的問題。另外,作為歷史教師在選擇史料上也要慎重?!罢鎸嵤菤v史教學的生命”,不能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而不加選擇地采用影視劇中“戲說”的成分,或戲曲、小說中虛構的部分作為史料講給學生聽。而且,由于近期電視銀屏上穿越劇、宮斗戲的流行,使得很多中學生,尤其是女學生盲目地認為這就是真實的歷史,從而使之對歷史知識產生了錯誤的理解。面對這一情況,作為歷史教師,一方面不能武斷地打擊學生探究歷史的興趣,畢竟因為對過去歷史的不了解才會使之對影視劇中的故事情節(jié)感興趣;另一方面,教師可以以此為突破口,將影視劇中的人物、情節(jié)與歷史上真實的人物、事件以對比的形式展現(xiàn)于學生面前,這樣學生可以更加真切地認識到虛構與真實之間的區(qū)別,從而以另一種方式認識了真實的歷史。而這需要老師在課下做充足的資料準備,不僅要有文字的說明,還要有圖片的展示。由此可以看出,開展史料教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各個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時代背景,加深其對內在發(fā)展脈絡的認識,還可以糾正“戲說”影視劇等通俗文化對學生的誤導,起到正本清源的效果。
三、培養(yǎng)探究精神,體會自主學習
歷史教學的目的是要使學生成為有思想的人,而不是讓學生只是簡單地記住一種答案或一種權威的解釋。所以,在教學中要盡可能地讓學生直接閱讀一些史料,接觸一些歷史文獻,并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介紹各種學術觀點,讓學生有可能對歷史進行直接的探索研究。例如,讓學生通過分析甲午中日海戰(zhàn)中李鴻章要求北洋水師“保船避戰(zhàn)”考慮、中日之間的力量對比和雙方的準備情況并思考:李鴻章為何會有這樣的考慮?這一考慮是否符合當時的歷史?這一決定帶來了什么后果?等等,讓學生通過這種類型的探討,加深對歷史的了解,開拓思維,體會自主探索學習的樂趣。
四、結語
[關鍵詞]高中歷史 教學理念 教學策略
1圍繞新課程理念,轉變教育觀念
有一項關于中外青少年的創(chuàng)造能力上的比較調查發(fā)現(xiàn):中國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遠遠不如外國學生。為什么?原因是在基礎教育中,西方注重探索,而中國注重知識的記憶。由此可見,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在觀念、方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問題。例如:把教學過程看成了教師的個人行為,學生只需要接受就是了。忽視了教學是一項師生交往、師生互動的雙邊性活動,抹殺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應有地位。新課程理念下,上課不再是教師單向的教學模式,而是師生互動式的一項活動。在這種教育模式下讓學生成為歷史課堂的“主人”,為此,首先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改變原來的教育觀念,才能探索出一條更適合學生需要,又能真正挖掘學生的各種創(chuàng)造潛能的教學模式。
1.1堅持“以人為本”,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模式,學生往往成為教師說教的對象,對于教材的知識只要接受就行,所以歷史課堂就顯得特別的瑣屑、沉悶。在這種學習環(huán)境下,學生得到的只是一些十分死板的歷史知識,但付出的是孩子的生機與靈氣的泯滅,人文關懷和創(chuàng)造精神的缺乏。而這恰恰違背了學史最基本的功能:“學史使人明智”。教育活動是要求師生雙方互相配合,共同進行的活動。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是教學過程的“主人”。堅持“以人為本”,即要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大動力,只有切實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才能真正體會學習的樂趣,得到精神上的滿足和能力的提高。
1.2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笆澜缟蠜]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學生是有差異的,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我們所采取的教育辦法,也應有所變化。面對平時學習態(tài)度差,不能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的學生,如果采用懲罰的辦法往往達不到我們追求的效果,針對這種情況,我們首先應摸清學生學習不好的癥結所在,然后心平氣和地和學生座談,“對癥下藥”,使學生對教師產生信任,從而轉為主動學習的源泉;對于學習成績不錯,心理素質不好的學生,教師又要起一個心理咨詢師的作用,加強心理疏導、增強其耐挫能力的訓練,提升學生學習必勝的信心。在教學過程中只有從實際出發(fā),因材施教,我們的教學活動才能收獲豐收。
1.3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新課程的核心理念要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結合學科教學特點,力爭全方位地落實科學素養(yǎng)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具@種新型的教育、教學觀,我們要相應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創(chuàng)新的熱情。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與學生進行情感交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主體地位,讓學生敢想、敢說、敢干,才能建立一種平等、尊重、和諧、發(fā)展的師生關系,營造一個民主、活潑的課堂環(huán)境。針對不同意見的學生我們應以一種尊重、寬容、鼓勵的態(tài)度去對待,尤其對那些獨特的新穎的見解和看法,及時給予熱情的鼓勵和贊揚。如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使教學課堂變?yōu)閷崿F(xiàn)以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的基地。
2利用多媒體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方法,努力實現(xiàn)新課程理念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課程改革是一項關系到幾億人、幾代人的生命質量的宏大工程,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理念,我們必須優(yōu)化教學策略和方法,努力實現(xiàn)新課程理念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的微觀應用,解決“如何教,怎么學”的問題,使學生能比較容易的融入教學過程中去,成為教學的“主人”,這對于提高歷史課的教學效果,無疑是重要的。
首先:心理學家們研究發(fā)現(xiàn):興趣越大,學到的東西便越多。運用多媒體教學,可充分利用其聲、色、形、像,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歷史情景,誘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激發(fā)其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講《秦朝的統(tǒng)一》一節(jié)時,首先以影片《英雄》中秦統(tǒng)一歷史必然性和深遠影響的內容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緊接著提出問題:殘劍為什么要無名放棄刺秦呢?這樣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快學生們就議論開了,課堂氛圍十分活躍,學生踴躍發(fā)言,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
關鍵詞: 物理教學 演示實驗 觀察能力
物理實驗是在人為控制的條件下,運用儀器、設備,使物理現(xiàn)象再現(xiàn),有目的地進行觀測研究的一種方法。實驗是物理學的基礎,是檢驗物理學理論的唯一標準。在物理教學中運用實驗的目的就在于給學生學習物理創(chuàng)造一個基本的環(huán)境,使學生主動獲取物理知識,發(fā)展能力,促進其科學世界觀的形成。演示實驗在中學物理實驗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它是教師施展教學藝術的一種獨特的手段,它能夠化枯燥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
一、演示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確的目的。演示實驗運用于課堂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有不同的目的,也就有不同的要求。有無必要演示,選擇什么樣的演示,怎樣演示,都必須從具體的目的出發(fā)。如我們在學習平拋和斜拋的內容時,可選擇的演示實驗很多,在課堂上拋出一個粉筆頭就是一個簡單的演示,還可以用閃光照相等。在運用演示引入課題或鞏固所學的知識時,教師應力圖增加實驗的趣味性,以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2.演示實驗要明顯直觀??梢哉f演示實驗的一切功能都離不開觀察。因此演示實驗的直觀是最起碼的要求。一人演示一群學生在觀察,所以現(xiàn)象要明顯,能否使每個學生看到演示的現(xiàn)象是實驗能否成功的關鍵。為使現(xiàn)象明顯,儀器的尺寸要足夠大,儀表的刻度線要適當加粗,聲、光及觀察物體與背景的對比要強,過程的變化要顯著,必要時可借助投影、機械放大、放大電路等手段增強現(xiàn)象的效果。儀器要簡單,過程要明了,它的目的在于突出要觀察的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降低無關因素的干擾。如用橢圓形墨水瓶演示微小形變的現(xiàn)象,用復雜的光杠桿系統(tǒng)裝置比較好。在演示實驗中要讓學生的視聽感官并用,心理學告訴我們只靠聽覺一般只能記住內容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只靠視覺只能記住內容的百分之二十五左右,如果兩者結合起來可記住內容的百分之六十五。因此,調動學生的不同感官的共同作用效果好于單一感官。如在沿著斜面滾下的小車后面拖著一條磁帶,磁帶上錄有一段不變的音樂,把錄音機的磁頭用導線接出來,當小車沿著斜面向下運動時,小車拖著磁帶運動,使錄音機發(fā)聲,這樣就可以讓學生用視覺觀察到速度的變化,并由聽覺感受到速度的變化就是加速度的變化。
3.要安全可靠。課堂時間是很寶貴的,如果教師在演示中出現(xiàn)失誤或差錯,不僅會浪費時間,而且會引起學生對所得結論的懷疑,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演示實驗要確保成功。這就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確保安全,并正確對待演示中的失誤,不弄虛作假。
4.演示實驗要有啟發(fā)性。演示實驗能夠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變抽象為形象,它的目的是通過觀察啟發(fā)思維,使學生更好地認識客觀規(guī)律,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興趣。這就要求在設計實驗時要在啟發(fā)性上下功夫。
二、演示實驗教學中的觀察指導
在演示方案確定后,要想達到演示的目的,關鍵在于對學生的觀察進行指導。同時,對演示觀察的指導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一個重要途徑。因此,在演示教學中要十分重視觀察的指導,一方面演示本身應能吸引學生的觀察注意,另一方面教師在演示中要及時指導,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
1.明確觀察目的,做好觀察的思想準備。教師在演示前一定要讓學生明確為什么要做這個實驗,以及打算怎樣進行,出示儀器時要有所介紹。如在自感現(xiàn)象的教學中,觀察接通電路的自感現(xiàn)象,必須讓學生帶著“如果線圈自身的電流發(fā)生變化,那么線圈自身是否也會產生感生電動勢”的問題,認清演示電路的特點,把觀察的注意力集中到接通電路的瞬間所發(fā)生的現(xiàn)象上。我們做過調查,對于演示實驗,事先告訴學生觀察的目的與不告知學生的學習效果是有很大的差別的。
2.突出觀察的重點,排除無關因素的干擾。還舉自感的例子,通常教材中會介紹斷路時自感現(xiàn)象的電路裝置,常選用一只燈泡與電感線圈并聯(lián)的電路,設想按這一裝置進行演示時,學生會看到開關斷開后燈泡并不立即熄滅。但由于時間常數(shù)L/R太小,這種延時現(xiàn)象無法看到。而燈泡突然一閃的現(xiàn)象卻十分明顯,它給學生建立自感的概念帶來了困難。如果在開始演示時只給出一個簡單的電感線圈、燈泡、開關與電源的串聯(lián)電路,提出“在斷開開關的瞬間線圈中是否有感生電動勢產生”的問題,與學生共同設計實驗電路來驗證感生電動勢的存在。一種簡單的方案就是觀察開關拉斷時閘刀與閘刀座之間的火花放電現(xiàn)象證明感生電動勢的存在;另一種方案就是將示波器或者高內阻的電壓表并聯(lián)在自感線圈兩端,觀察其電壓的變化;第三種方案就是將一只氖泡并聯(lián)在線圈兩端,開關接通時氖泡不導通,其電阻為無窮大,可視為它對電路沒有影響,切斷開關時線圈中的電流迅速減小,原來串聯(lián)的燈泡熄滅,而并聯(lián)在線圈兩端的氖泡發(fā)光了,它的發(fā)光電壓要比電源電壓要高許多,由此說明感生電動勢的存在。這個實驗還可以在今后的教學中說明日光燈的發(fā)光原理。
3.從局部到整體,再從整體到局部,培養(yǎng)觀察思路。我們應當利用演示實驗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思路。如我們常用“圓錐上滾”的實驗來訓練學生的觀察力。把傾斜的軌道展示在學生面前,傾斜軌道的表面特征給學生造成假象,把雙面旋轉體放在軌道的中部,學生幾乎毫無例外地預感到旋轉體將沿著斜面滾下,然而見到的卻是意料之外的現(xiàn)象。學生在渴望得到解答之際,從各個方面對儀器進行觀察,注意圓錐體與軌道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發(fā)現(xiàn)圓錐體在軌道低端的重心位置最高。于是學生在恍然大悟中獲得了觀察方法的啟示。
一、做一名專業(yè)型教師
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我們不能再僅僅是滿足于把課本吃透,而應該成為“專家”,向學者型、科研型人才轉變,這是時代給我們提出的更高要求。作為歷史教師,必須有廣博的知識、睿智的目光、深邃的思想。要具備這些,就必須使自己成為學者型教師,學者型就應該包含科學的態(tài)度、強烈的責任意識、豐富的閱歷、研究的能力,同時要具備寫作的習慣。這些意味著:“教師不再把視野僅僅局限于教育內容及其傳授方法上,不再是單純用理論工作者設計好的課程達到預期的教育目的,而是教師更加關注教育內容的價值和意義,關注自身教育實踐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產生的實際效果,能夠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行為進行反思,進而有意識地改進自己的教育行為,創(chuàng)造最佳的教育情境來達到預期的目標。”讀史可以明智,作為中學歷史教師教歷史就要造就明智的人才,就要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那么要成為學者型,大致要經歷掌握學科知識、獲得教學技能、涉獵廣泛的其他知識、探索教育教學規(guī)律等階段。掌握規(guī)律是歷史教師職業(yè)長期發(fā)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實現(xiàn)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一個歸宿。
二、做一名一專多能的教師
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大多是靠單個人的力量來解決課堂教學中存在的所有問題。這種思想已經不能適應新課改之下的教學需要,而歷史學科本身就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雜科”,它的教學內容幾乎涵蓋了所有的學科門類,這就對歷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歷史教師既是“專家”同時還是“雜家”。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人們注重的是學科本位的單一化思想,把自己禁錮在本學科的層層堡壘之中,不再涉獵其它學科的知識,教理科的對文科知識知之甚少,教文科的對理科知識一竅不通,形成了文理分家、文理對立的局面。而教歷史的往往只顧埋頭于成堆的歷史文獻資料與檔案之中,對文學名著等不屑一顧,對理科知識則是一竅不通。
“教師具備豐富、廣博的知識,不僅能在新課程教學過程中擴展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具有廣泛而深刻的文化科學背景知識?!毙職v史課標要求教師必須勤于學習,廣泛涉獵,不斷汲取新知,使自己不僅有豐富的學科知識,更有廣闊的文化視野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還要有精湛的教育技能技巧。新的歷史課程標準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并要求學生知識的獲得要在體驗歷史的過程中得到,這就要求中學歷史教師必須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改變過去那種認為只要掌握好歷史學的知識就可以教好學生的觀念,時代要求教師“不僅是一桶水,而且必須是有源頭的活水”。
三、重視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
作為歷史教師還應重視對學生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不能把它當作一句空話。中學歷史課本包含有非常豐富的德育元素,上至治國理政,下至為人處事,涵蓋古今中外,容包各大領域,涉及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整個過程。通過歷史教師的個人努力,發(fā)揮同伴互助和集體合作,可以整理出豐富的德育題材,加以提煉總結,形成中學歷史教學的德育課程。
四、提高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使用運用能力
長期以來,“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一張嘴”的教學成為主要的歷史教學模式,教師在講臺上講得眉飛色舞,學生在下面聽得一頭霧水、昏昏欲睡。而新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有利于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這就要求教師靈活地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才能使教學取得長足的進步。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已經走入“尋常百姓家”,為廣大歷史教師的教學提供了一個更好的平臺,可以更直觀、直接地把歷史知識、歷史遺存展現(xiàn)出來,也可以讓學生更直接、迅速地了解歷史、掌握歷史,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使教師的角色由“粉筆教學”轉向了多樣化的“多媒體教學”。
【關鍵詞】新課程;化學教學;興趣
0.前言
新課程改革是教育上的一個重大改革,尤其是化學改革目前已作為一個高效的教學方法被各個學校所應用,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一些問題也暴露了出來,主要包括一些高中老師要求方面的問題。因此本研究通過分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加大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更快的適應新課程,加大實驗資源投入,加大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興趣等針對性解決方案,希望能在以后新課程對化學教師要求的研究中有所幫助。
1.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
1.1高中化學教師對新課程教學的不適應
現(xiàn)在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在新課程教學中一些年輕老師適應的比較快,并且能夠運用自如,而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師往往不能及時適應新課程的教學,尤其是對于像化學這種綜合型高的學科,他們的思想一時轉變不過來,這主要是新課程還是跟以前他們的教學模式有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主要是一個表達的差距,這種差距是經過長時間形成的,不容易去消除,還有就是在他們努力去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同時,他們反而變得不會教學了,不能表達出來自己的想法了,讓自己已有的知識無法得到傳播,這樣一方面會影響到自己,另一方面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這樣新課程反而會因為教師的不適應帶來反面的影響,所以我們要加大投入來幫助更多的教師去適應我們的新課程,只有這樣,我們的新課程才能取得質的飛躍。
1.2化學教師的實驗資源方面的問題
新課程的改革,讓實驗占的比例越來越大,就是說現(xiàn)在的教學應該是越來越重視實驗了,但當前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一部分高中化學實驗資源存在著一些問題影響著實驗教學的進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實驗室的數(shù)量不足,有一些學校由于受到資金以及其他方面的影響,化學實驗室的數(shù)量不能滿足實際教學的需要,不僅數(shù)量少,而且教室可容納學生的數(shù)量也不多,限制著學生做實驗的機會;二是實驗用具陳舊落后,一部分學校的化學實驗用具更新的周期長,不能適應新課改對化學實驗的要求,也跟不上當前的形勢,而且還存在著安全隱患;三是實驗教師缺乏,很多學校缺乏專業(yè)的實驗教師,而且對化學教師的實驗教學培訓不足,教師難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
1.3一些教師缺乏跟學生的互動,學生興趣不濃。
新課程主要的改革就是激發(fā)起學生所有的興趣,把課堂交個同學們[1],讓他們自己討論,自己解決,這樣得出的結論才更容易讓學生記住,尤其對于化學這門學科,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去記憶一些東西,然而一些學校,一些老師只顧著自己講課,忽視了學生的投入,跟學生互動不夠到位,導致許多自己講課問題因為得不到跟學生及時的溝通而發(fā)現(xiàn)不了自己的問題,這樣不但自己的講課質量得不到提高,而且學生面對這些古板的講課方法而失去了興趣,進而可能厭煩化學這門學科,最后導致學習成績不理想,所以老師在新課程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才能完成更好的講課效果。
2.針對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的解決措施
2.1加大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更快的適應新課程
在化學老師適應新課程的時候,要給他們進行一些必要的培訓,這種培訓還要分一些等級,來適應不同差異的化學教師,我們還可以讓一些優(yōu)秀的新課程化學老師去各個學校進行教學指導,讓他們之間進行充分的溝通,只有不斷的溝通,才能讓老師共同的進步,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可以聘請一些優(yōu)秀的新課程化學老師到學校任教,來帶動學校整天的新課程改革進度,我們還要傳授一些不同的授課方法,來適應不同老師的表達習慣,盡量保持統(tǒng)一,并且還有積極的去找一些同學樂意接受的授課方法,能夠更加開發(fā)同學們的授課方法,只有這樣不斷的培訓學習和開展一些探索,我們的教師才能更快的適應新課程[2],新課程才能更好的服務于同學們。
2.2加大實驗資源投入
實驗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能夠親身實踐,才能更好的實施新課程,化學實驗中實驗資源至關重要,它是實驗教學的基礎,針對當前一部分學校實驗資源短缺的現(xiàn)象,應做如下努力:一是學校應當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室,使一些使用率低的教室改為實驗室來提高教室的使用率;二是學校要加大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度,及時投入資金更新實驗器材,保證實驗器材的可利用度;三是學校要加大對教師的實驗培訓力度,提高化學教師的實驗技能。要各個方面進行實驗的投入,一定要保證每個同學都有親手做實驗的機會,讓每個同學都有自己實踐的機會,讓實驗伴隨著學生的學習進程,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的理解和運用所學的知識,并且有時候還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2.3加大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興趣
老師在講堂中一定不能只是一味的講課,而忽視了學生的感受,要時刻注意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投入進來。讓他們自己進行討論,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然后經過探討,最后在得出結果,這樣的會讓學生學到更多的東西,并且還能掌握到一些課外的東西,前提是一定要調動起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所以一定要把學生的興趣放在首位。興趣是學習最好的導師,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試驗中教師可采用多種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教師可適當增加實驗的難度,通過難度來刺激學生的好勝心;教師也可以采用競爭制,即把學生分為若干小組[3],通過比賽看哪個小組的實驗做得最好,以競爭力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一些探究性的實驗任務來引起學生的好奇心,提高學生的興趣。
3.結語
經過新課程的普及,我們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學校已經把新課程落實到實踐中了,在新課程改革中化學這門學科要求更高的水平,隨著新課程的到來的發(fā)展,暴露出了一些對化學教師的要求問題,本研究通過分析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師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加大對教師的培訓,讓教師更快的適應新課程,加大實驗資源投入,加大課堂互動,提高學生興趣等針對性解決方案,希望能在以后新課程對化學教師要求的研究中有所幫助。 [科]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文化藝術人才中心.教學職業(yè)技能鑒定指導中心.機械工程師[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2:17.
一、有心
就是說,地理教師對地理教學滲透德育要有充分、深刻的認識,并形成一種職業(yè)習慣。只有時時留心,才會見縫插針。沒有思想認識上的高度重視,就不會有教師真正的感情投入,當然也就談不上真正的德育滲透。要做到有心,在當前情況下,特別要正確理解應試教育與素質教育的關系,擺正高考分數(shù)與育人的關系。地理教學在傳授地理知識的同時,訓練地理思維能力,滲透著辦事做人的道理,這三者互相依存、互相促進,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人為地輕視滲透德育,只能是兩敗俱傷,既損害了育人的作用,也影響到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二、有德
地理教師必須首先學會做人——胸懷天下、心系祖國的人,律己嚴格、治學嚴謹?shù)娜?,感情充沛、好合作共處的人,襟懷坦白、誠實正直的人,誨人不倦、愛生并希望學生勝過自己的人。我們的高中地理教材具有豐富的德育內容,它本身就是一本國情教材。再加上如今的地理課程提倡把鄉(xiāng)土地理作為綜合性學習的載體,更使得地理成為一個對學生進行愛國愛鄉(xiāng)教育的重要陣地。喚起學生報效祖國、建設家鄉(xiāng)的責任感,是地理教師不容推卸的責任。這就要求地理教師在備課時要多想一點,確定正確、合理的思想教育目標。這就更加要求我們增強建設社會主義祖國、建設家鄉(xiāng)的決心和責任感。老師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引路人,不論老師自己是否意識到,其言行處世態(tài)度都會被學生或多或少地視為自己的榜樣,這種向師性是一種非人為的自然屬性。只有心靈美的人師,才可能培養(yǎng)出心靈美的學生。
三、有識
即有精深的地理專業(yè)知識和廣博的人文、科學知識。地理學作為一門邊緣學科,它涉及的范圍特別廣,各個學科的知識,如數(shù)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語文、歷史、哲學、政治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甚至于美學、考古學、民俗風情等,都是中學地理教師解決地理學問題所必須具備的工具性知識。它們可以幫助理解地理學的概念,分析解釋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分布規(guī)律,總結地理事物的特征及異同點等。
四、有能
即熟練掌握教育學科知識和教學技能。掌握了淵博的專業(yè)知識,這僅僅為教好地理、滲透德育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基礎,但這還不夠,還要嘴能說、手能寫,具有較強的語言、文字表達能力;還要因材施教具有較強的課堂應變能力。有些老師,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但拙于言辭,苦于表述,缺乏嫻熟的教學技能技巧,壺里有餃倒不出,使課堂了無生氣、枯燥乏味,這也可能成為不受學生歡迎的老師。當然,除課堂教學外,地理教師還肩負組織和指導學生進行地理實踐活動和開展研究性學習的重要任務。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導學生到自然界、到社會生產、生活領域去讀“無字書”的能力。即正確指導和組織學生開展野外考察、實驗測定、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能力。
有心、有德、有識、有能,構成地理老師的整體素質,這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缺一不可。不過在這四“有”之中,相對而言,有心、有識應是目前提高地理教師素質的主要任務。因為,現(xiàn)今的地理教師隊伍中,具有良好或較好師德的老師總是占絕大多數(shù);掌握基本的教育學科知識、教育教學技能的老師也是占絕大多數(shù)。而對高考大棒重壓下的地理教學,將滲透德育放到首要位置,卻并未形成真正的共識?!罢f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成為較普遍的現(xiàn)象。對加強內功的修煉,不斷拓寬地理知識面的認識也在相當一部分老師中缺乏相應的重視。所以提高滲透德育的思想認識,扎實地理專業(yè)基礎是當務之急。
(作者單位江蘇省興化市第一中學)
【關鍵詞】 創(chuàng)新教育 高中數(shù)學 教師素質 能力要求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8(b)-0146-01
社會在進步,時代在前進,不同的時期對教師有不同的要求。在新課改力促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數(shù)學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必須不斷發(fā)展更新;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中學數(shù)學教師,除了應有精深的數(shù)學專業(yè)知識,必備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心理學知識及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外,在能力結構上,要求也越來越高,主要可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具備必要的教學基本能力
教學基本能力包括理解教材的能力、組織教學的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板書能力等。
教師分析、研究教材的能力,是上好每一堂課的前提,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這一能力要求教師做到:
⑴深入細致地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整體內容結構和思想體系;⑵掌握各章節(jié)的重點、難點、疑點和數(shù)學思想方法,了解各章節(jié)的現(xiàn)代數(shù)學思想的滲透情況;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潛在功能和智力因素,注重教材中公式和例習題的變式、延伸和拓展;⑷貫徹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原則,重視教材內容與實際問題的聯(lián)系。
組織教學的能力要求教師能根據(jù)課程標準制訂教學計劃,確定適量的教學內容,運用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思維、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語言表達能力直接影響學生接受知識和能力發(fā)展。一名優(yōu)秀的數(shù)學教師應做到:授課時使用普通話,口齒清晰,語調抑揚頓挫,生動形象,富有知識性、趣味性;邏輯嚴密,富有哲理,數(shù)學中的符號語言、幾何語言表述規(guī)范,特別要注意數(shù)學語言的科學性。
教師的板書是展示教材內容、綱目、標題,演示例題和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數(shù)學教師的板書應做到布局合理、簡明扼要、圖示規(guī)范、字跡工整,避免出現(xiàn)錯字漏字。在例題示范時,步驟要規(guī)范,詳略要得當。有時要給學生留下一定的板演空間,及時反饋和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
2 具備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求異、創(chuàng)新能力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融合后的一種高級能力,也是素質教育的目標之一。學生的求異、創(chuàng)新能力來自于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機結合。首先,應從優(yōu)化課堂教學入手,優(yōu)化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設計激勵情境,營造民主氛圍,激勵質疑解難。以教師高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理論功底,在教學中厚積簿發(fā),教會學生掌握知識,學會學習,打好文化科學知識的基礎。同時激勵學生求新求異,發(fā)展求知欲和好奇心,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維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以提高思維效果。
例如在解題教學中,不僅要重視概念、公式、定理的應用,更要在解題方法的啟發(fā)探尋、解題后的歸納總結中體現(xiàn)數(shù)學思想。
例2 解不等式。
這是一道全國高考題,用不同的數(shù)學思想指導,會得到的解題途徑。
途徑一 分類思想:分和兩種情況求解,再取其并集。
途徑二 轉化思想:將原不等式變形為:
,用配方法求解。
途徑三 構造思想與數(shù)形結合思想:
構造兩條曲線,在同一直角坐標系中做出與圖象,通過圖形求解。
另外,教師應具有高尚的師風、師德,堪稱學生的楷模。使學生受到良好品德和形象的熏陶與影響,樹立為國家和人民造福的遠大志向,從而產生戰(zhàn)勝困難的頑強意志力,以達到培養(yǎng)學生求異、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3 具備開展教育科學研究的能力
現(xiàn)代教育必須以思維教育代替記憶教育,因此,現(xiàn)代教育需要的不僅僅是能“教書”的教師,而是集“教書”、科研、管理為一體的復合型教師。如何使青少年在最短的學習時期內能把人類長期以來的認識結晶和最新成果掌握起來,并在此基礎上有所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是時代為我們提出的加速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新課題。
教育科研意識和能力素質體現(xiàn)為教師對教育事業(yè)的一種執(zhí)著精神和工作態(tài)度。教師引導學生開發(fā)心智,啟迪心靈是一項最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極其復雜的實踐活動,教師必須對自己的工作富有極大的熱情和堅定的信念,從而自覺地有意識地去追求和探索教育活動的底蘊,才可能會有創(chuàng)造性的工作表現(xiàn)。因此,做創(chuàng)新型數(shù)學教師必須具備教育科研能力。
4 具備構建良好心理狀態(tài)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