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31 16:42:11
序論:在您撰寫高中音樂學科素養(yǎng)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音樂;課堂教學;素養(yǎng)
音樂新課程標準對高中階段音樂教學的任務明確提出:“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尊重個體的不同音樂體驗和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形成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為學生終身喜愛音樂、學習音樂、享受音樂奠定良好的基礎。”高中階段開設音樂課程的根本目標,就是是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供機遇。
但就目前來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滿足于學生對一些歌曲的掌握,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練習法為主。在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放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被忽略,積極性得不到發(fā)揮,整個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狀況的出現。探索新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真正為提升學生良好人文素養(yǎng)服務。
1.高中音樂教學現狀
1.1 從整個教學安排和體系看,高中音樂教學不被重視。傳統(tǒng)觀念認為,只要高考成績突出,這個學校也就一定優(yōu)秀。所以,高中階段的課程設置以及安排,都是圍繞著高考這個指揮棒,所有的課程教學和安排都以高考科目為主,忽略了其它人文學科的教學,而高中音樂教學一直被當做高中課程教學中的雞肋,無論在老師還是在領導以及學生的心目中都可有可無。在教學學時以及教學設備等保障上均無法與高考科目同日而語,課程安排課時少,缺乏統(tǒng)籌規(guī)劃和安排。
1.2 從教學的目標和師資力量來看,高中音樂課程基礎薄弱。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對學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夠,缺乏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作品脫離實,教學目標不明確。同時作為一門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樂課師資力量相當薄弱,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并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音樂教師多數為附帶兼任音樂教學或本身對音樂教學不感興趣,教學方法上也過于傳統(tǒng),知識更新速度慢,學習進修的機會少,教學能力偏弱等。
1.3 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來看,高中音樂教學效果較差。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繁、難、多,有些教學內容出現過雜、太亂、知識無序的情況,沒有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科之間缺乏綜合性。而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單純地灌輸音樂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與形式過于外在和花哨,與教學內容相脫節(jié),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較差,不能真正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服務。
2.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基本對策
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作者認為,唯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樂教學這個平臺,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產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2.1 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價值,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改革傳統(tǒng)教學,建立新的課型,能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學內容是一個系統(tǒng),它總是可分可合。分開是一個構件、一個單元,合起來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tǒng)。我們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統(tǒng)的前提下,把教學內容分割或合并。音樂教師應時常圍繞教學目標,重新審視課堂、反思課堂、優(yōu)化課堂教學,把學生的目光從課本上引向自然和社會,改變過去孤立地死讀課本的現狀,把課本知識放在自然社會的廣闊背景下學習,讓音樂課不再流于表面。為了達到提高課堂效果的目的,音樂教師要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做一個精心安排,縱觀全局,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都應當圍繞學生來展開,音樂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樂知識、技能的承襲,而是對音樂美感的體驗和享受,以及得到啟迪、感染等教育效應上。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重點應放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和幫助學生發(fā)現美感。如當今的電腦音樂、流行音樂、本土音樂、外國音樂、老師和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品等等,科學篩選課外信息并引入課堂,把課內課外結合起來,將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
2.2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樂意學習,并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感知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出發(fā),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其進入興奮狀態(tài),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作為教師,應充分把握高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特點,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導入語。采用欣賞、律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或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自覺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學習音樂。如在教授《音樂與電影電視》時,可以設置很多電影電視音樂問題,選取同學們喜歡的一些影視歌曲,與他們一起探討。先放一段音樂,制造出懸念從而導入新課。這樣引之以思,啟之以疑,導之以問,教之以法,緊緊扣擊了學生的心弦。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的學習。
2.3 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音樂教學效率
創(chuàng)新教學的關鍵所在是在教學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創(chuàng)新,把現代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融為一體,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產生影響,正如奧托說過:“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不過它埋藏在人的較為深層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苯處煹膭?chuàng)造力不能只是單純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學生一起來挖掘。。同樣,只有讓學生自動地學習,自主地學習,才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合理的提問是學生不偏離課堂,思維活躍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音樂教師如能找準切入點提問,對學生理解歌曲或樂曲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抓住這些,往往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效率很高。
2.4 創(chuàng)新考評模式,多方面衡量學生學習效果
考核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改革教學評價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這不僅僅是師生相互尊重的體現,更是激勵化教學方法的內涵所在,關鍵在評價的內容上,要著重強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教學中,我對學生闡述了我的觀點:學生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學與不學的區(qū)別,只要你肯學,你就一定會學好。反之,你則學的不好。同時,作為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課程,要讓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以及在大學生活中或現實生活中能給學生帶來的益處和影響,用具體的實例讓學生自覺自愿喜歡音樂學習,自覺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
2.5 創(chuàng)新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
多媒體能夠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儲存、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態(tài)的信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共鳴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機地結合,使課堂沖破了時空限制,讓音樂課堂教學魅力四射,為學生音樂素質的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一是通過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欣賞興趣,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更顯形象和直觀,從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對學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過利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精神氛圍,同時用多媒體來拓寬他們的思路,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美麗的畫面和清晰的聲音設置情景,使學生們身臨其境,從中體會音樂的高低、長短、快慢、頓連、優(yōu)喜等等,在進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啟發(fā),從而激發(fā)音樂創(chuàng)作的熱情;
2.6 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課堂教學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渠道,學生音樂能力的客觀差異、要求教師對所有學生給予普遍的關懷和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另外,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fā)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承認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最佳的環(huán)境,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給不同個性的學生留有自己活動的余地,使各種禾苗都能茁壯成長。
2.7 創(chuàng)新師資隊伍,奠定教學基礎
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是影響學生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設一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強、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對學生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高中學校要從唯高考指揮棒運轉的教學理念轉化,提高對學校音樂教育工作的重視,改革現有的師資編制方式,科學靈活定編,注重和加強對高中音樂教師尤其是專職音樂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采取引進和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讓音樂教師更專業(yè)。
總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應作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不斷摸索和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通過目視,耳聽,口唱,體動等多個信息通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欣賞、想象和入情入境地體會音樂意境的能力,活躍學生思維,充分發(fā)展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提升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但就目前來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滿足于學生對一些歌曲的掌握,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練習法為主。在課堂上教師的主導作用過分放大,學生的主體地位而被忽略,積極性得不到發(fā)揮,整個課堂教學效果不佳的狀況的出現。探索新的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才能真正為提升學生良好人文素養(yǎng)服務。
一、高中音樂教學現狀
1.從整個教學安排和體系看,高中音樂教學不被重視。傳統(tǒng)觀念認為,只要高考成績突出,這個學校也就一定優(yōu)秀。所以,高中階段的課程設置以及安排,都是圍繞著高考這個指揮棒,所有的課程教學和安排都以高考科目為主,忽略了其它人文學科的教學,而高中音樂教學一直被當做高中課程教學中的雞肋,無論在老師還是在領導以及學生的心目中都可有可無。在教學學時以及教學設備等保障上均無法與高考科目同日而語,課程安排課時少,缺乏統(tǒng)籌規(guī)劃和安排。
2.從教學的目標和師資力量來看,高中音樂課程基礎薄弱。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對學生情感世界的熏陶不夠,缺乏對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音樂作品脫離實,教學目標不明確。同時作為一門非高考人文科目,高中音樂課師資力量相當薄弱,也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并被放在重要的地位。高中音樂教師多數為附帶兼任音樂教學或本身對音樂教學不感興趣,教學方法上也過于傳統(tǒng),知識更新速度慢,學習進修的機會少,教學能力偏弱等。
3.從教學的內容和方法來看,高中音樂教學效果較差。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繁、難、多,有些教學內容出現過雜、太亂、知識無序的情況,沒有突出音樂的藝術特點,教學內容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學科之間缺乏綜合性。而音樂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單純地灌輸音樂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教學方法與形式過于外在和花哨,與教學內容相脫節(jié),導致整體的教學效果較差,不能真正為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服務。
二、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提升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基本對策
要想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作者認為,唯有充分利用好高中音樂教學這個平臺,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學生產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
1.創(chuàng)新課程體系,注重學生人文素養(yǎng)能力的培養(yǎng)
課堂教學的效果直接關系到教學的質量和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價值,構建全新的課程體系,改革傳統(tǒng)教學,建立新的課型,能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教學內容是一個系統(tǒng),它總是可分可合。分開是一個構件、一個單元,合起來是一個整體,一個系統(tǒng)。我們可以在保持原有系統(tǒng)的前提下,把教學內容分割或合并。音樂教師應時常圍繞教學目標,重新審視課堂、反思課堂、優(yōu)化課堂教學,把學生的目光從課本上引向自然和社會,改變過去孤立地死讀課本的現狀,把課本知識放在自然社會的廣闊背景下學習,讓音樂課不再流于表面。為了達到提高課堂效果的目的,音樂教師要對一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做一個精心安排,縱觀全局,教學目標與教學設計都應當圍繞學生來展開,音樂課的魅力并不在于音樂知識、技能的承襲,而是對音樂美感的體驗和享受,以及得到啟迪、感染等教育效應上。所以教師的課堂教學重點應放在音樂教學中引導和幫助學生發(fā)現美感。如當今的電腦音樂、流行音樂、本土音樂、外國音樂、老師和學生自己創(chuàng)作的優(yōu)秀作品等等,科學篩選課外信息并引入課堂,把課內課外結合起來,將會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拓寬學生的藝術視野。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努力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激發(fā)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興趣是學習音樂的基本動力。當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時,他們就會樂意學習,并表現出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敏銳的感知力。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從培養(yǎng)目標、教學內容出發(fā),采用靈活的教學手段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其進入興奮狀態(tài),以最佳的精神面貌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作為教師,應充分把握高中學生的心理需求和特點,根據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導入語。采用欣賞、律動、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或多媒體等輔助教學,激發(fā)學生自覺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學習音樂。如在教授《音樂與電影電視》時,可以設置很多電影電視音樂問題,選取同學們喜歡的一些影視歌曲,與他們一起探討。先放一段音樂,制造出懸念從而導入新課。這樣引之以思,啟之以疑,導之以問,教之以法,緊緊扣擊了學生的心弦。激發(fā)了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在教師的指導下進一步的學習。
3.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升音樂教學效率
創(chuàng)新教學的關鍵所在是在教學方法上要有所突破,教師在教學中要敢于超越自我,勇于創(chuàng)新,把現代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手段融為一體,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對學生產生影響,正如奧托說過:“我們所有的人,都有驚人的創(chuàng)造力,只不過它埋藏在人的較為深層的自我里,只有付出辛苦且常常去‘挖掘’,才能得到它。”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不能只是單純的靠自己去挖掘,而是要和學生一起來挖掘。。同樣,只有讓學生自動地學習,自主地學習,才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中,合理的提問是學生不偏離課堂,思維活躍的關鍵。在教學實踐中,音樂教師如能找準切入點提問,對學生理解歌曲或樂曲有著重要的作用和影響,抓住這些,往往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效率很高。
4.創(chuàng)新考評模式,多方面衡量學生學習效果
考核是為了檢驗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進程中,改革教學評價是目前教學改革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一名音樂教師,在教學中應非常注重對學生的評價,這不僅僅是師生相互尊重的體現,更是激勵化教學方法的內涵所在,關鍵在評價的內容上,要著重強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在教學中,我對學生闡述了我的觀點:學生沒有好與壞之分,只有學與不學的區(qū)別,只要你肯學,你就一定會學好。反之,你則學的不好。同時,作為人文素養(yǎng)提升的重要課程,要讓學生明確課程學習的重要意義以及在大學生活中或現實生活中能給學生帶來的益處和影響,用具體的實例讓學生自覺自愿喜歡音樂學習,自覺提升自己的音樂素養(yǎng)。
5.創(chuàng)新多媒體技術,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
多媒體能夠同時獲取、處理、編輯、儲存、展示包括文字、圖形、聲音、動畫等不同形態(tài)的信息,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共鳴器官,把光、色、音、像有機地結合,使課堂沖破了時空限制,讓音樂課堂教學魅力四射,為學生音樂素質的發(fā)展提供了無限廣闊的天地。一是通過運用多媒體,激發(fā)學生欣賞興趣,學生在欣賞音樂時更顯形象和直觀,從而開闊了學生的音樂視野,發(fā)展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對學生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二是通過利用多媒體輔助音樂教學對學生產生強烈的感染力,給學生們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精神氛圍,同時用多媒體來拓寬他們的思路,在教學活動中利用多媒體美麗的畫面和清晰的聲音設置情景,使學生們身臨其境,從中體會音樂的高低、長短、快慢、頓連、優(yōu)喜等等,在進行想象和加工,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感染和啟發(fā),從而激發(fā)音樂創(chuàng)作的熱情。
6.創(chuàng)新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
課堂教學是學校音樂教育的主要渠道,學生音樂能力的客觀差異、要求教師對所有學生給予普遍的關懷和鼓勵,使他們充滿自信地參與各項音樂活動。另外,每一個學生都有權利以自己獨特的方式學習音樂,享受音樂的樂趣,參與各種音樂活動,表達個人的情智。要把全體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fā)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發(fā)展個性的可能和空間。在教學工作中,我們必須承認個性差異,為每一個學生的發(fā)展提供最佳的環(huán)境,教學的方式方法要給不同個性的學生留有自己活動的余地,使各種禾苗都能茁壯成長。
7.創(chuàng)新師資隊伍,奠定教學基礎
教師是學校教學工作的關鍵,教師的素質和能力是影響學生素質和能力的主要因素。所以,建設一支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強、素質高的教師隊伍,對學生能力和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高中學校要從唯高考指揮棒運轉的教學理念轉化,提高對學校音樂教育工作的重視,改革現有的師資編制方式,科學靈活定編,注重和加強對高中音樂教師尤其是專職音樂教師隊伍的培養(yǎng),采取引進和培養(yǎng)相結合的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讓音樂教師更專業(yè)。
總之,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應作為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學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不斷摸索和創(chuàng)新高中音樂課堂教學模式,通過目視,耳聽,口唱,體動等多個信息通道增強學生自主學習、欣賞、想象和入情入境地體會音樂意境的能力,活躍學生思維,充分發(fā)展了他們的聰明才智,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素質提升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傅道春. 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M].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音樂學科素養(yǎng);審美能力
高中音樂學科如何以學生“核心素養(yǎng)”作為培養(yǎng)人的新要求,認真轉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一時成為具有挑戰(zhàn)性的話題。本文試從音樂學科在高中階段存在的教學改革問題分析入手,結合關于學生音樂“核心素養(yǎng)”研究成果的運用,談幾點改進高中音樂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相關的對策。
一、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與認識
談到核心素養(yǎng),目前眾多國家將其作為深化課程,促進國民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基因,如法國的“共同文化”、德國的“關鍵能力”、美國的“核心知識”、日本的“基礎學力”等等。日本學者恒吉宏典在《授業(yè)研究重要術語基礎知識》一書中指出: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在學校教育的學習場所習得的、以人類文化遺產與現代文化為基礎的教育內容,核心素養(yǎng)與人的生活過程中所形成的關鍵能力相關”。我國教育部在下發(fā)的相關意見中指出: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表現為學生的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以及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等。所以,理解核心素養(yǎng),它應既包括問題解決、探究能力、批判性思維等“認知性素養(yǎng)”,又包括自我管理、組織能力、人際交往等“非認知性素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強調的不是知識和技能,而是獲取知識的能力,其內涵比“知識”和“技能”更加寬廣。
二、高中音樂學科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研究成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了課程應該“以學生為本位”,課程要“為了每一個孩子的終身發(fā)展”而作出努力。所以,現行的音樂學科教學應該首先關注學生,為學生提供必需的音樂素養(yǎng)教育。研究表明高中學生的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表現為五個方面:
一是音樂感受與體驗興趣能力,如學生在實現音樂感受與體驗時能保持較高參與音樂活動的意愿、能發(fā)展個性化的音樂愛好、能逐步養(yǎng)成樂觀向上的生活習慣等。
二是音樂表達與表現能力,如學生能熟唱百首知名歌曲,能憑經驗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來抒發(fā)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能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音樂作品、能正確地表現熟悉的音樂作品內涵的情感、能憑經驗選擇合適的音樂表現形式等。
三是音樂交流與合作經驗,如能熟悉并較好掌握數十首經典曲目、能用于與他人進行音樂交流合作、保持較高的參與意愿和合作意識,能掌握音樂合作規(guī)則與方法的經驗、具有參與校內外音樂社團或綜合性藝術活動的經驗等。
四是音樂情感與審美態(tài)度,如能熟知數十首歌頌愛國、勵志、勇敢、友善、忠貞的經典中外音樂作品、能夠根據自己的心理情感需要選擇合適的音樂作品進行欣賞,能與所選音樂作品產生共鳴獲得較強的情感體驗與精神滿足、能夠對復雜的音樂作品進行審美體驗等。
五是音樂文化與社會理解,如對若干首中外名曲創(chuàng)作背景、公眾影響、社會作用的深刻理解,對中國形式多樣、表現力豐富多彩的傳統(tǒng)音樂的了解與感情,能感受與體驗世界各民族創(chuàng)造的優(yōu)秀音樂文化的精彩,樹立平等的音樂價值觀,以健康的音樂審美態(tài)度鑒賞各民族音樂精華等。
三、高中音樂學科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對策
1.改進音樂學科的教學設計
普通高中音樂教學要針對音樂學科對學生的美感體驗及音樂學科的教化功能,促進學生人格與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的課程目標,教學設計上首先要重視“以生為本的豐富而生動的音樂實踐體驗與感悟”,以及擁有不同人文語境和人文視野的寬度和高度的理解和認知,促進學生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的同時,促進審美能力的提高,重視音樂學習中的學生與作品感情相互交融、涵養(yǎng)美感的過程指導,將音樂的鑒賞過程作為感情體驗的深度與廣度的體驗過程。進而幫助學生構建起正確的音樂審美觀,逐漸積淀和培養(yǎng)其音樂核心素養(yǎng)。
2.尊重音樂個性化發(fā)展的教學
普通高中學生音樂素質存在較大差異,而高中音樂教育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使受教育者的音樂潛能和人文修養(yǎng)最大化的挖掘和培養(yǎng)。具體教學過程中,音樂老師要關注學生間音樂基礎、學習能力及興趣的個性化的差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靈活而富有實效的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合作、交流、表達等音樂學習能力的提高,充分享受音樂帶來的美感體驗。如在感知與體驗山西絳州鼓樂《滾核桃》的教學中,教師擊鼓示范,讓學生感受中國鼓通過敲擊不同部位產生出音色及力度的變化,以此來塑造和表現作品內涵,再引導學生小組合作,以用擊鼓、跺腳、拍手等不同的方式,按照作品中力度、速度的變化,從生動而惟妙惟肖的節(jié)奏合作練習中,引導學生深切感受:人們在豐收之時熱烈歡喜的勞動場面,以及核桃晾曬中紛紛滾落的景象,教學中,教師需要創(chuàng)造民主的課堂氣氛,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化差異,鼓勵不同學生多聽、多想、多說、多做,從而起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操作能力,形成個性化音樂體驗。
3.注重音樂實踐積淀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
音樂藝術的本質是形式和內容的有機統(tǒng)一體,音樂形式是作曲方面的節(jié)奏、旋律、和聲及演奏方面的強弱、速度、音色等的復合體,音樂的內容則體現出觀念、思想等知識性側面,以及氣氛、情緒等情感性的側面。針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音樂教學,應注重音樂實踐積淀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一方面,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聆聽構成音樂美感的各種音樂要素,以及諸要素的對比;另一方面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通過參與豐富的音樂實踐,帶著豐富的想象,品味音樂的氣氛、情緒和音樂所表現的內容,并將這種形式與內容有機結合,逐漸促進音樂的理解與鑒賞能力的有效形成。
4.從合作與探究中培養(yǎng)表現能力
由于音樂是人類用于情感交流的媒介,高中音樂針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做法上還應讓學生自由徜徉和領略不同國家、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風格、流派的音樂作品,采取多種音樂形式,如合唱、合奏、音樂戲劇或其他音樂形式,共同協(xié)作,廣泛交流,盡興表達,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音樂表現能力。
5.把音樂審美態(tài)度作為教學評價關鍵
高中音樂課堂教學要引領學生通過不同方式了解和認知熱愛祖國傳統(tǒng)的音樂文化,增強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進而促進其傳承和發(fā)展,同時更應以開放的心態(tài)理解音樂多元文化的深邃與博大,更深刻地理解音樂的本質,認識音樂的情感力量及它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以充分發(fā)揮音樂“以美育人”的教化功能。把音樂審美態(tài)度為教學評價關鍵,就是通過唱奏和欣賞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使學生直接體驗愛國情感、道德情感、勵志情感、友善情感和忠貞愛情等,逐步形成知美、懂美、愛美的正確審美價值觀,同時也能對音樂活動與音樂作品做出正確的判斷、評價、選擇,進而形成與社會主義價值觀相符的健康的音樂審美態(tài)度。
【參考文獻】
【關鍵詞】學科素養(yǎng) 高中音樂 課程評價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79-03
建立科學的、可操作的、全面的音樂教學評價體系,一直是課改以來音樂教師們研究的課題。但在高考制度尚沒有根本改變的背景下,課程目標很難從傳統(tǒng)的雙重目標(升學和就業(yè)預備)轉變?yōu)樘岣邔W生的學科素養(yǎng),新課程“立足過程,促進發(fā)展”的評價觀就很難實施。因此,建立以學科素養(yǎng)為背景的音樂教學評價,是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實施,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 確立學科素養(yǎng)內涵,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fā)展
1.構建學科素養(yǎng)的理論依據
研究制定各學段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是教育部倡導的深化課程改革的新舉措:“構建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對提升人才培養(yǎng)質量、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至關重要,是國際教育發(fā)展和變革的趨勢。研制學生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體系主要是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yǎng)、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注重自主發(fā)展、合作參與、創(chuàng)新實踐[1]”。
面對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和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評價體系中的改革脈搏。筆者依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因地制宜地把音樂學科基本素養(yǎng)確定為:“熱愛民族文化、促進個性發(fā)展、拓展文化視野、培養(yǎng)良好情趣、提高審美能力、發(fā)展持續(xù)潛能”。
2.構建音樂教學評價的目標與理念
①重視和加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和理解,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實現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倡導的價值觀,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基礎。
②改變過去過分強調甄別與選拔的做法,打破考試或考察評價學生學業(yè)的單一方式,認真制定評價量規(guī)的指標、內容,把握好評價的信度和效度,使教學評價指標更符合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
③加強日常教學評價的改革,將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充分發(fā)揮評價對課程和教學過程應有的檢測、反饋、調節(jié)作用,推動音樂課程的實施與改革。
④完善學校音樂教學的評價體系,充分認識音樂學科的教育功能,開齊、開足國家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課程,保障音樂學科教學的規(guī)范實施,構建以促進學生學科素養(yǎng)發(fā)展為最終目標的評價體系。
二、完善音樂評價體系,發(fā)揮學科多維育人功能
“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是課程改革深化階段要解答的問題。我校在2013年音樂鑒賞教學評價校本研究的基礎上,延伸開展了基于音樂學科素養(yǎng)的教學評價構建研究,旨在以評促教,調節(jié)教學環(huán)節(jié),糾正考什么教什么、單純以考試分數評價教育質量,改變重智輕德、重分數輕育人的教育現象,全面發(fā)揮課程標準的統(tǒng)領作用。
1.制定合理的評分規(guī)則,保證評價的信度
信度是衡量評價質量的指標之一,好的信度應該有對評價主體、評價維度以及評分規(guī)則的合理制定。多元的評價主體、多維的評價指標和具體的評判標準,以不同的權重對評價的各項指標、描述語、多主體等要素進行等級評估,可以有效保障評價分數的穩(wěn)定性和可靠性,發(fā)揮學生評價的診斷、激勵和改進功用。
2.制定多維的評價指標,保證評價的效度
效度是另一個衡量評價質量的指標。評價內容多元化是當前評價制度改革的一個重要特點,多一把尺子衡量,就多給學生一個機會。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加納德把人的智能分為音樂、身體運動、數學邏輯、語言、空間、人際關系和自我認識七種[2]。因此,單一的評價方式,即從單一的評價維度評價學生的學習,不能對學生的學業(yè)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也無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如何把握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評價,發(fā)揮其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fā)展、提高,我們嘗試從以下四個方面制定指標,以增加評價效度的平穩(wěn)性和準確性。①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學習態(tài)度及課上表現;②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或選修模塊學習的表現;③參加校內外活動的實踐情況;④期末或學業(yè)水平考試成績。
此外,課程改革提倡的過程性評價要貫穿學生的學習過程,為了便于教師的課堂監(jiān)控和節(jié)省學生的學習時間,采取小組學習的評價方式,每組指定一名具有一定素養(yǎng)、認真負責、愛好音樂的學生任組長,以評價量規(guī)為技術手段,對學生上課的表現(每位學生每學期至少2-3次課堂抽查)進行多維度的觀察、評判,以保障評價的全面性和實效性;每次上完課后,組長要把本組的情況匯報給文娛委員,匯總后反饋給老師,以便反思課堂教學,及時對教學做出適當調整。
量規(guī)1:學生音樂素養(yǎng)評價量規(guī)
制定目標:對學生音樂學科素養(yǎng)進行全面、科學的評價,體現高中音樂學科結業(yè)時的質量水平。
三、制定學校評價量規(guī),保障音樂教學規(guī)范實施
1.制定學校評價量規(guī),是深化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P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各地和學校要全面落實基礎教育國家課程方案,要將綜合實踐活動、技術、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開設情況作為考核學校工作的重要內容?!毙抡n改以來,廣大教師認識到教育評價在課程改革中的重要性,在教學中進行了很多有益的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評價制度不配套、不完善的問題,仍然制約著教學改革的全面推進。實施課程改革以來,音樂教育的大環(huán)境有了很大改善,音樂學科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得到廣泛認可和重視。但不可否認尚存在一些不和諧因素,制約或干擾著音樂教學的正常化。比如支撐保障課程改革的機制不健全,某些學校還存在沒有專職音樂教師,音樂課開設不足、不全,甚至被任意叫停等狀況……這些問題直接影響著新課改的實施,減弱了音樂學科立德樹人的育人功效。因此,建立學校音樂教學評價制度,是落實《意見》精神,加強和完善課程教學制度建設,推動課程深化改革的重要制度保障。
2.制定學校評價量規(guī),是保障學校音樂教學的必要措施
學校是實施課程改革的載體,構建音樂學科素養(yǎng)離不開學校的大環(huán)境,良好、規(guī)范的音樂教學是構建學校音樂教學評價體系的前提,只有學校音樂教學正?;?、規(guī)范化,才能夠保障好的學習效果;只有實施教學評價探索,構建全面的學科素養(yǎng)評價體系,才能促進課程評價的改革與完善,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真正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及審美能力。
量規(guī)2:學校音樂教學評價量規(guī)
制定目標:全面評估學校的音樂教育狀況,保障音樂課的正常開設、教學質量及教學設施的配套完善,促進學校音樂教育的規(guī)范發(fā)展與穩(wěn)步提升。
改革完善評價機制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養(yǎng)作為新課改的重要目標,雖然在學科課程標準中已有明確體現,但由于認識、理解的不到位或偏頗等原因,在教育實踐中尚沒有引起足夠重視。2014年4月,教育部《意見》的頒布,預示我國的課程改革已進入深水區(qū)。在提出加強五個統(tǒng)籌、聚焦課程整合、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完善教學制度建設等要求的同時,特別提出關注教學評價研究、探討評價策略,形成多元的、可操作的、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評價體系,這為我們進一步深入探索提出了長期要求。
高中課程改革已過去了十年,音樂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哪些?如何培養(yǎng),怎樣體現、評價等一系列問題,目前尚在研究、探索階段,它的應用和效果還有待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驗證。處在一線教師應該積極探索,勇于實踐,為深化課程改革貢獻新的智慧。
參考文獻:
1音樂鑒賞教學及其研究的長期被忽視。
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種現象是教育內部和社會方方面面對高中開設音樂課均認識不足,認為高考不考,音樂課在高中就無存在必要;另一種現象是某些學校的高中音樂鑒賞課變成音樂特長課、準專業(yè)音樂課,變成高考的預備班。教學內容被聲樂、琴法、樂理、視唱練耳等音樂高考內容所取代。這種狀況偏離了普通音樂教育的目標,不利于學生音樂文化素質的提高和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音樂鑒賞教學研究工作薄弱,從事音樂鑒賞教學的工作者沒有綜合運用各種教學策略,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和落后。
2.利用學生都比較喜歡的流行歌曲,對學生進行感恩等思想品德教育。
在教學《流行風》時,我積極查找資料,將大部分學生都很喜歡的流行歌手的優(yōu)秀作品引進課堂。
如欣賞《懂你》時,一邊欣賞視頻中感人的親情畫面,一邊讓學生講講發(fā)生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感動的親情故事。有的給大家講了父母及家人為自己做的無私付出的事情,有的講到母親一次為了趕來為自己送飯,鞋子磨破了,光著腳走了幾十里山路,等終于到達目的地時,腳上已血跡斑斑……這樣感人的、實實在在的親情故事,感動了班上許多學生。此時,優(yōu)美的音樂聲再次想起,很多學生流著眼淚,情不自禁地一起哼唱那首深情的《感恩的心》。
流行歌手周杰倫的成功非常具有典型性:刻苦、用功、持之以恒……成名后也不驕不躁,還積極倡導處在叛逆期的青少年們要《聽媽媽的話》。與此相反,很多“歌星、影星”功成名就后喪失自我,把握不住自己人生的航標,從而鑄成大錯。在教學此單元時,教師要適時告誡社會閱歷尚淺、心智還不成熟的學生:“以后,不論身在何處,不論有什么樣的成就,都要始終頭腦清醒,不要迷失自己的人生方向,不要做讓父母親傷心、讓自己后悔終生的事情?!?/p>
3.精心設計教學語言。
3.1導入過渡語
精心設計的導入語總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能快速地引導學生積極投身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之中。教師們可采用的不同導課方法,如開門見山式、設問激趣式、故事引入法、示范表演法、媒體播放法等,對語言的設計往往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3.2評價激勵語
雖然高中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辨能力都較強,但是課堂教學中的評價激勵仍不可少。在聆聽鑒賞音樂的過程中,教師及時地反饋,評價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能力考核成績等,可以激勵學生以一種更為積極的心態(tài)參與到音樂學習的其他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例如貝多芬的《第二十三(熱情)鋼琴奏鳴曲》是一首規(guī)模宏大、氣勢磅礴的作品,激烈的矛盾沖突、頑強的斗爭精神等典型的貝多芬風格在此一覽無余,充分表現出作曲家成熟時期的思想情感。通過聆聽、分析,學生對音樂的基本情緒內容有了一定的理解。為了促使學生進一步感受音樂的魅力,我引用列寧的話激勵學生:“我不知道還有比《熱情奏鳴曲》更好的東西,我愿每天聽一聽。這是絕妙的、人間所沒有的音樂?!?/p>
4.豐富教學活動的形式,創(chuàng)設最佳情境。
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境,如引用有趣的例子、實驗、離奇的事實,通過各種形式的課堂導入、問題設計,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燃起學生的智慧火花,開啟學生的思維閘門,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開放的呈現方式,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在音樂教學中,一要積極采取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影視、錄像、多媒體、范畫、參觀、訪問、旅游,甚至故事、游戲、美術等方式再現形象,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事物和具體環(huán)境,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斷給學生以高尚的審美體驗,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音樂的興趣。二要注意發(fā)揮積極的情感因素作用,從滿足學生的某些需要入手,引發(fā)學生的快樂情緒,使學生在發(fā)展求知需要的過程中,盡可能地充溢積極的情緒體驗,滿足對美的需要。
5.強調“聽”的重要性,更新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的聆聽氛圍。
音樂鑒賞不同于一般的認識活動,其基本性質是感性的。在這項活動中,首要的目的是通過聽獲得體驗而不是借助理性獲取認識的。對于欣賞者來說,音樂首先提供的是一種感受,并且這種感受是在聽覺的直觀中獲得的。因此,離開了聽覺,音樂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失去其存在的價值。那么,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音樂學習中的聽覺體驗,激發(fā)興趣是最直接有效的手段。著名教育家杜威說:“為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必須有一個實際的經驗情境,作為思維的開始階段。”由此可見,不斷地創(chuàng)設良好的情境對教學設計很重要。
通常我會在每次的音樂鑒賞課前,播放和本節(jié)課內容相關的歌曲、樂曲、音樂會或影視片段,讓學生一走進教室就感受到濃濃的音樂氣氛,自然而然地產生興趣和欲望,從而自覺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在教學過程中,不斷采用諸如音樂小點心、音樂家故事、趣聞逸事、音像材料等多種手段豐富教學,使學生保持學習的注意力。在聆聽過程中,不斷地觀察他們的反應,同時提醒自己用簡潔明確的語言進行表達,切忌語言描繪,夸夸其談。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入各個相應的音樂情境,從聆聽中體驗、感受、想象和理解音樂。
6.游戲介入。
一、對教師的要求
1.對音樂美學的思考
音樂美學主要講述的是審美的觀點。我國在2001年6月7號了《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強調了音樂教育的核心是審美。對于音樂課程來說,其特質是情感審美。音樂教學施予者的美學修養(yǎng)對音樂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是使音樂教學符合審美的前提和根本保證。馬克思說,“美是人的本質的對話,是自然人的對話”。音樂審美通過對音樂情感的體驗來引導人們對真、善、美的體會,并從中得到享受與啟迪,通過建構人的審美心理起到人格塑造和心靈陶冶的作用。
2.中學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
(1)音樂教師的教學氣質
音樂教師首先應該是一名在教學崗位上的教師,應該具有一般教師的特質。音樂教師要與其他教師一樣要熱愛學生,在熱愛教育事業(yè)的同時還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拓展新視野,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這樣才能不斷地超越自我,這樣的教師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需求。音樂教師形象關系到學生對教師的喜愛與信任。音樂教師首先在教學儀態(tài)上要符合課堂上的禮儀要求。其次,音樂教師也需要有發(fā)音清晰、準確、語速適中、語調規(guī)范的教學語言。除了一般教師的教學氣質外,音樂教師還需要有獨特的自我風格,這樣才能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用獨特的音樂氣質引起學生的廣泛興趣是一個音樂教師的不二法門。
(2)音樂教師的藝術修養(yǎng)
所謂藝術修養(yǎng),是指個體所具有的藝術感知、理解、表現、鑒賞、判斷、創(chuàng)造諸能力所形成的獨特的審美心理特征。音樂教師除了要具備上面所說的教師一般的氣質外,獨特的音樂修養(yǎng)和美學修養(yǎng)也是一個合格的音樂教師的必備品質。一個合格的新時代的音樂教師,不僅要掌握豐富的、足夠的音樂基本知識以供基本的教學使用,良好的文學和美學修養(yǎng)也能在基礎的音樂教學過程中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音樂是藝術中的一個門類,藝術各門類之間的情感表達和美的體現是相通的。因此提高其他藝術類的修養(yǎng)對音樂美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作用。美學修養(yǎng)對音樂教師來說尤為重要,只有了解美學、音樂美學和審美教育學的基本理論與常識,音樂教師才能不斷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完善審美心理結構,提升審美修養(yǎng)。
3.提升自身音樂美學素養(yǎng)
目前的教材對于中學生而言,這些作品似乎距離他們的生活很遙遠,這些音樂作品缺少了時代感,而中學生對于流行和時尚又是非常地敏感,因此,這些音樂作品就很難迎合現階段中學生的審美觀?,F階段中學音樂教材里缺乏符合時代潮流及中學生想要的音樂作品。因此,這就要求音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美學素養(yǎng),將這些音樂素材穿插在我們的中學音樂教材當中,更好地引發(fā)學生對音樂的興趣。音樂具有較強的美學的色彩,除了引導學生進行音樂的審美外,還要將其他學科的審美觀點,例如美術、文學,與音樂進行結合。例如,培養(yǎng)學生了解音樂歌詞的優(yōu)美,歌詞是一種簡單的詩意文學,而美術是對音樂的渲染。同時,從心理學方面進行研究音樂美,帶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廣義的社會學的角度去告訴學生音樂藝術,諸如音樂的社會功能、音樂的價值標準、音樂的階級性因素、音樂的持續(xù)存在和繼承性等讓學生去了解。從音樂作品的結構、諸構成因素的內在特性等方面都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等一系列問題,使學生在學習中體會享受精神方面的樂趣,使心靈得到凈化,產生。同時也體會到音樂獨立的人格的尊嚴和情感,從而對教學產生正面積極的作用。
4.培養(yǎng)學生對不同音樂的審美,提高學習的自主性
中學教材中音樂內容豐富多彩,涉及面非常廣。這不僅要求我們高中學生對音樂形式要有所了解,同時也要理解作品內在的含義。應該通過分析作品的音樂材料、音樂形式、內容、表現手法等引發(fā)學生的音樂審美意識。對教材中的作品加以分析和說明,對學生了解一部作品起到很好的作用。從音樂作品的分析中引發(fā)對音樂美學的思考,從而有機會引導學生把握音樂的整體形式和內涵,領會音樂各要素的作用。對于不同的音樂類型我們要有不同的引導和啟發(fā)。對流行音樂的欣賞也同樣有所要求,因為中學生對流行音樂比較感興趣,因此,他們對流行音樂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理解,但是他們的理解只是存在于一些表面的現象,比如說歌手的形象、歌曲的風格以及社會上的流行程度等。那如何使這些感性認識升華到理性認識呢?同樣在引導學生的時候,就要從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圖、音樂編配及音樂所表達的內在精神等方面去欣賞?,F在的學生應該接受多元化的音樂形式。
二、對學生的要求
如今中學生喜歡的音樂以流行音樂為主,這與中學生正處在從青年早期向青年中期過渡的特殊時期有關。中學時期是形成世界觀、人生觀的重要時期,同時,中學生人生觀的發(fā)展是很不穩(wěn)定的,很容易由于受到所接觸的外界環(huán)境以及交往的人的影響,而改變其對社會生活的目的和意義的看法。流行歌曲比古典音樂作品貼近生活,簡單的配樂加上通俗易懂的歌詞更容易讓人接受,再加上流行音樂中所具備了一個時期最流行的元素,這正贏得了喜歡追逐時髦的年輕學生喜愛。高中生可以通過培養(yǎng)對音樂的興趣、鑒賞的習慣,來提高自己的音樂文化素養(yǎng)。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設定了六個教學模塊,分別是“音樂鑒賞”、“歌唱”、“演奏”、“創(chuàng)作”、“音樂與舞蹈”和“音樂與戲劇表演”。這六個模塊要求高中生自主學習,自主參與提高自己創(chuàng)新的能力。各地區(qū)教育水平和同地區(qū)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還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和多樣性,音樂能力較弱的學生和音樂能力較強的學生在這個提高自我音樂美學素養(yǎng)的平臺上,都要好好珍惜,主動實踐,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
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音樂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和挖掘音樂教學內容的審美因素,將自己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地融入對教材的分析、處理之中,形成強烈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音樂教師需要用良好的審美修養(yǎng),優(yōu)雅、大方的教學儀態(tài),生動、感人的教學語言等來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自主的課堂教學氛圍。學生只有經過多次、反復的審美體驗,在自覺感知、想象、理解、表現以及創(chuàng)造音樂過程中,才會形成音樂審美心理,達到音樂教育陶冶情操、培養(yǎng)性情的目的。學生通過音樂與自己情感生活連接和相互作用,學習用音樂的方式表達和交流情感,獲得創(chuàng)造、表現和交流能力,達到健全人格、陶冶情操的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讓學生從教學中得到美的愉悅是最簡單快捷的途徑。音樂教育不僅與我國的基礎教育有關,更是與我國的全民音樂素質有關。音樂是美的藝術,是美的體驗。音樂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是對學生的全面素質和能力培育。同時我們需要將音樂教育的成果傳遞給其他各門學科,使音樂真正成為素質教育的一塊基石。
參考文獻
【關鍵詞】音樂 課堂教學 興趣 素養(yǎng)
懷著對教育的理想,對教學的熱情,每天認真去備課,認真去鉆研教材,目的就是想讓我的課能上的精彩,讓學生喜歡我,由此更加喜歡我的音樂課。
1. 現實情況
在我精心準備好一堂課,希望通過我的賞析,讓學生步入音樂的殿堂,能從音樂中獲得精神上的享受。然而,理想的美好與現實的殘酷,反差卻是如此之:當課只上到一半,大部分學生已經游離于課堂,或聊天,或寫作業(yè),或看課外書,由我一人唱獨角戲。剛開始我以為自己的教學模式不夠新穎,于是試著改變教學模式,可效果也不盡人意,學生只要一聽內容是“古典音樂”“民族樂曲”,就已哀聲一片,在學生心里,語數外等科目永遠是主角,音樂課則被認為是副科被忽視。面對這樣的現實我們不能無奈的苦笑,只要抓住學生喜歡音樂的心理,能讓學生在課堂上調節(jié)學習壓力,你就可以享受每一個音樂課堂,那么每一節(jié)音樂課也會上的精彩。
2. 剖析教材
新的初級中學音樂課程強調音樂學科的人文屬性,有鮮明的時代感與民族性;內容緊密圍繞“三維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來進行表述的,體現“以人為本”理念,強調學生是課程的核心,注重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突出審美教育新理念,同時也突出課程的整合。音樂課標中還提出音樂學科的評價指標不僅要涵蓋音樂不同的教學領域(感受鑒賞、表現、創(chuàng)造、音樂與相關文化等四個領域),更應該關注學生對音樂的興趣、愛好、情感態(tài)度,還要有利于學生了解自己的進步,發(fā)現和發(fā)展音樂的潛能,建立音樂學習的自信心,促進音樂感知、表現和創(chuàng)造等能力的發(fā)展。教育部新近頒布的《基礎教育改革綱要》指出:“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學生有無學習內部動力是是否能讓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的根本原因。而興趣是學習的動力。為此,只要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就能很好的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所有老師都知道教材不是目的,而只是方法和手段,我們可以用各種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來實現教育的目的。教材里的很多音樂家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也是當今所謂的藝人,是眾人追捧的偶像,他們創(chuàng)作的作品都是和那個時代相關的,反映那個時代人們的心聲,表現他們的心態(tài),有優(yōu)秀的也有粗俗的,優(yōu)秀的作品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傳承下來;對于教材里的當代音樂內容幾乎空白,這種音樂和現代音樂脫節(jié),學生不喜歡上音樂課,那我們只有拋開束縛教學思維的教材,尋找適合自己也適合學生的教學之路,慢慢品嘗到教學的樂趣,讓學生學會享受課堂。
3. 積極實踐
當前,中學生音樂素質水平低下,音樂教育存在著很多問題。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大多數中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學生的音樂素質及對音樂課的態(tài)度、對音樂知識和技能的掌握等基本上都是一片空白。任教以來,我一直不斷地通過互聯(lián)網等途徑收集新穎的音樂文化資料,主要還是視頻資料,以便讓學生多聽、多看、多接觸優(yōu)秀的作品,從而增長見識,獲得更多的美感,及時捕捉音樂信息。利用學生喜歡的一些人或者故事作為素材,讓學生更好的接觸音樂:
3.1 偶像效應。據調查,學生比較喜歡周杰倫,所以在課堂上借用周杰倫作為教學素材非常合適,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并能讓所有學生參與課堂討論。為此我平時就有意收集一些相關資料,深入了解,之后像介紹貝多芬或者莫扎特的教學方法來講解周杰倫,布置學生事先了解周杰倫的生平經歷、性格、教育情況,主要作品風格特征、作品價值等。而這些平時學生都有了解,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學生就會主動去查閱相關資料,從而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學習的方法和學習途徑。
介紹周杰倫的音樂風格就可以讓學生了解一系列音樂知識及相關文化,比如最為主要的風格就是rap說唱及節(jié)奏布魯斯等,學生如饑似渴想知道什么是rap說唱及節(jié)奏布魯斯,則又可以展開一系列課題,如黑人文化的起源與形成,就得涉及到歷史地理等相關學科。還有節(jié)奏創(chuàng)作課。近年來周杰倫音樂風格略有轉變,將西方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結合起來,可以展開一堂關于中西音樂的辯論課。另外,可以把周杰倫的音樂作為當代通俗的典范,讓學生思考為什么黑人文化如此受中國青年的青睞,從而讓學生深入解當代社會現狀及青年人的心態(tài)。
3.2 了解不同的音樂元素。學生喜歡課外的音樂種類很寬泛,也可根據這些內容,適當教學。如:當代通俗歌曲里面融入許多不同的音樂元素,如民歌元素:王力宏的《在那遙遠的地方》、梁靜茹的《茉莉》、周筆暢的《瀏陽河》等;京劇元素:王力宏的《心中的日月》、劉歡的《情怨》、陳升的《北京一夜》等歌曲都收入大量的京劇風格,我想學生不但印象深刻,也會有收獲。
3.3 名人故事,坎坷經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