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換位思考的概念范文

時間:2023-07-14 16:25:27

序論:在您撰寫換位思考的概念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換位思考的概念

第1篇

關鍵詞: 政治認同 多維互動性 核心素養(yǎng)

在2016年蘋果秋季新品會上,蘋果公司宣布了一項“教育+iWork”計劃。蘋果將和全世界共計114所學校合作,南京外國語學校正是全球114所合作學校之一,成了唯一一座大中華區(qū)的公辦學校加入了這個項目。在目前試點的高一政治課ipad教學狀況來看,這種教學方式加入了“即時課堂反饋”和“課堂問卷調查及分析報告”等互動形式,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政治課堂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但對于提高新課標理念下中學政治課的多維互動性仍需要進一步探索,教學工作者需要更加準確地理解政治課的內(nèi)涵和意義。

一、緊扣“主旋律”:引領政治認同

(一)政治認同來源于學生與生活的互動。

政治課從根本上講,是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有兩個維度需要教學工作者思考,一個維度就是“誰的生活”,首選是學生的生活,第二個維度就是“什么樣的生活”。首選是真實的生活。在高一政治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堂課上,教學采取“用ipad分析在班學生的消費心理”方式進行課堂調查,調查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行為心理,實現(xiàn)課堂上對這樣的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和總結,這就是從真實的生活出發(fā)。把政治課內(nèi)容結合學生自身生活和心理的教學才能夠增強政治課的理論說服力,這樣的政治課更有利于培養(yǎng)和引領學生的政治認同。

(二)政治認同來源于學生與自身實踐體驗的互動。

沒有實踐活動就沒有體驗,沒有學生真正地參與,就無法體驗,實際上學生真正的體驗應該到生活中,政治課程標準也是制訂了活動性課程,并且要求三個必修模塊,用三分之一的時間參與,可以讓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但有的時候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課時不夠,交通不便,組織困難等一系列困難,但是教學工作者可以把生活搬進課堂。要把生活搬進課堂,需要課堂有一定的生活情境的展示,此時教學工作者更應該根據(jù)環(huán)境、條件、能力進行選擇,最后在適時生活情境中,學生才能在實踐和體驗的基礎上生成政治認同。

二、緊抓“核心素養(yǎng)”:使學生有所學更有所思

(一)學有所思,源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

把握新課改理念下的政治課培養(yǎng)目標就是將政治學科核心素養(yǎng):政治認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貫穿每節(jié)課,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感悟來源于思考。學生只有思考,才會有感悟,激發(fā)思考,就需要有觀點的交流,思想的碰撞。政治課堂需要有討論、辯論,甚至有爭論,否則很難引發(fā)學生的思考,更不要說深刻的思考,即所謂的“深度學習”。深度學習指有自己的感知、感受、感悟。這樣的學習從學習過程的角度來分析,可解釋為:內(nèi)化,內(nèi)化為學生的什么呢?內(nèi)化為素養(yǎng),這種素養(yǎng)稱之為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二)立德樹人,源于學生所學的各門學科素養(yǎng)之間的互動。

在新課標中有一個重要的詞,一個是立德樹人,政治課的目的是立德樹人。在南京外國語學校政治課ipad教學課上,在高一政治課“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中,法治精神其實可以體現(xiàn)在消費心理和消費觀的引導中,這里的法治精神既涉及政治,又涉及經(jīng)濟和文化。從這個角度講,深度學習就是使學生實現(xiàn)學科知識的內(nèi)化,實現(xiàn)立德樹人。

三、緊握“指南針”:源于一切教育的形式與內(nèi)容的有機互動

南京外國語學校的高一政治課ipad教學:“樹立正確的消費觀”一堂課中,教師最終的教學目的就是試圖通過一定的現(xiàn)代數(shù)字化教學手段和方式讓學生認識到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什么樣的消費心理,讓學生認識到應該堅持什么樣的消費觀。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什么樣的消費觀是源于生活,學生應該堅持什么樣的消費觀是服務于生活。回到政治課的目的層面,這一節(jié)政治課要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消費觀,并提升自己參與公共生活,過幸福生活的能力,否則這節(jié)政治課的意義和價值就沒有實現(xiàn)。所以教師在定義核心素養(yǎng)時除了關鍵素質和必備品質這兩個方面之外,還要謹記一個是適應社會發(fā)展需要,一個是學生自身的發(fā)展需要。

四、對未來中學政治課的思考:教育者與教育技術的互動

在政治課上,既然用現(xiàn)代手段,就必須思考這個互動的問題,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及時互動,深層開放。教師能夠保證讓技術服務于教育,技術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調節(jié)課堂氛圍。未來的中學政治課對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個要求包括課程理念、學科素質、教學能力、信息技術素養(yǎng)等方面。

五、結語

政治課程標準會根據(jù)社會的進步和教育的發(fā)展不斷完善,中學政治課會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提高和形式的豐富對教學工作者提出更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和綜合能力要求,教學工作者需要在教學實踐和專業(yè)學習中不斷提升自己,以適應最新的國情、社情、學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2]謝樹平.思想政治課程及其資源開發(fā)研究[M].黑龍江: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1.10.

第2篇

“微波技術與天線”是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yè)本科生的一門必修課,也是專業(yè)基礎課。學生對其前期課程“電磁場與電磁波”的掌握程度直接影響到該門課程的教學效果。作為該課程的主講老師,我一直希望通過自己對課程所涉及物理概念的深刻理解來幫助學生完成從電路到電磁波的跨越,而這也是很多學生在剛剛觸及該課程很難理解和掌握的。通過十多年該門課程的教學,我發(fā)現(xiàn)換位思考可以有效幫助學生跨越這道門檻,拉近學生和老師的距離,將學生放在教學的主導地位才能從中感悟學生的需要,顯著提高教學效果。

“換位思考”本身是人對人的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是達成理解不可或缺的心理機制[1]。它要求我們將自己的內(nèi)心世界與對方聯(lián)系起來,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驗和思考問題,從而與對方在情感上得到溝通,為增進理解奠定基礎。它既是一種理解,也是一種關愛! “換位思考法”通常被人們運用在人際交往中[2],教育人們在人與人之間產(chǎn)生矛盾時,應懂得站在他人的角度,設身處地地為他人著想。把“換位思考”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到平時的教育教學中,益處也是很大的,老師只有通過換位思考才能和學生情感溝通、相互了解、相互體諒、產(chǎn)生共鳴,拉近師生間的距離。在我這幾年中的工作實踐中,我認為換位思考要做到以下幾點:

1 角度換位

“微波技術與天線”課程的傳輸線部分是課程的基礎部分,一般教材會從最簡單的“雙導體”傳輸線開始推導電報方程。在最初的教學中,我也是按部就班一上來就推導傳輸線方程,得到解的通解形式,再通過不同邊界條件得到方程的特解。但很多學生還習慣用電路的思維方式去理解傳輸線問題,這就會導致很多概念理解不透徹。后來我通過課后答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根本就沒有理解在微波頻段為什么要使用雙導體傳輸線,對于微波傳輸線和低頻導線的區(qū)別完全沒有搞清楚,教學效果很差。課后,我對自己的講法做了一些反思。假如我是一名學生,我如何去理解傳輸線的本質?微波和低頻傳輸線的區(qū)別到底在哪里,這才是他們剛接觸傳輸線內(nèi)容最需要解答的問題。在后來的教學中我就會時常提出一些反問和為什么,一方面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加深對物理概念的理解,一方面也提醒自己只有經(jīng)常多問些為什么才能不斷改善教學效果。

2 心態(tài)換位

如果教師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給學生傳授什么知識,或不能讓學生真正了解教師為什么要教授這些知識,那么就有可能會造成“教非學生之所需”,教學效果不明顯或學生被動學習。因此,教師應該去了解學生想學什么。要實現(xiàn)這一點,必須使教與學這兩大主體能夠“信息交流”,而“換位思考法”正是有利于這種“交流”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3]??萍嫉陌l(fā)展,學科也在不斷發(fā)展,微波技術的新知識、新概念、新問題也越來越多,學生對很多新東西也很好奇,這就要求老師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庫,走在學術前沿,才能為人師。

3 角色換位

第3篇

1.換位思考:學生原來的基礎和可能遭到的困難

有些教學內(nèi)容老師看起來比較容易,但從學生的角度可能存在較大的難度。因此,老師要斷然采取措施,站到學生的位置上來,思考學生出現(xiàn)的“疑”,以便釋疑。如我在講授《多邊形》時,有“多邊形內(nèi)角和公式”這一公式時,學生接受有很大的困難,教材也沒有給出詳細的證明過程。教學計劃中也沒有證明的要求。當講到這個問題時,有一位學生要求我給出解答。由于課前我考慮過這個問題,我就因勢利導解決了這個問題,保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使教學過程得到了優(yōu)化。

2.換位思考:學生在想什么

學習過程中學生在想什么,這是教師備課時應該首先要思考的問題。比如在一些概念課教學中,有些學生對一些概念的規(guī)定不理解,常會提出:為什么要規(guī)定呢?這時教師若簡單的說“規(guī)定就是規(guī)定,沒有為什么”,或者干脆避而不答,都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所以上課前一定要思考這些問題的解答。

3.換位思考:思學生之錯,之遺

世界上沒有不犯錯誤的人,更何況是學生。教學實踐表明,學生一旦掉進錯誤的“陷阱”,并在老師的幫助和自己的努力下“跳”出來,就會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更為深刻。我在批改作業(yè)時,時常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錯誤,為了使學生從“陷阱”中跳出來,有時須重新“暴露”他們的錯誤。如:若函數(shù)Y=aX2+2aX+1的圖像都在X軸上方,求實數(shù)a的取值范圍。學生往往會錯解為a>0且(2a)2-4a

第4篇

一、在心靈上跟學生“換位思考”

善于傾聽學生的心聲是教育成功的重要因素。教師要尊重學生,關心學生,允許他們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多聽聽學生的想法,能及時知道他們在想什么。當上課有學生睡覺時,當學生有聽不懂的問題時,你換位思考了嗎?我們不能只是埋怨學生不好好學習,不遵守課堂紀律。如果是你,在那樣的課堂氛圍里,你是不是也想睡覺?為什么好看的相聲和小品,大家都不睡覺,甚至每句臺詞都記得清清楚楚,因為節(jié)目有吸引力。所以我們要做的是要思考一下我們的課堂教學是不是有問題。教師要多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保護學生的自尊。教師面對的是處于青春期、內(nèi)心敏感的青少年,更需體貼入微的關心。美國著名心理學家費理得曼說過:“如果孩子總是被責備,他就會失去耐心;如果他常常被夸獎,那么,他會對未來充滿美好憧憬,愛整個世界。”所以教師在工作中,要多審視自己的言行,要為學生著想。

二、在知識上跟學生“換位思考”

第5篇

關鍵詞: 新課改 換位思考 生物教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穩(wěn)步成長和生命化課程大力推進,擺在我們面前的還是那個經(jīng)久不衰的話題――提高課堂效率。如何將適合時展的新理念和教學的終極目標進行有效的整合,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呢?

過去的教學方式過多地強調知識體系的完整性,教學內(nèi)容“繁、難、偏、舊”,學生習慣了老師滿堂灌,疲于應付成堆的知識點和習題。新課改理念所提倡的探究性教學,給了學生明白書本中知識點來龍去脈的機會,更加注重知識的實際操作和應用。這就決定了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學會換位思考。

所謂換位思考,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即想人所想,理解至上。教師在教學中扮演著雙重角色,一方面扮演著“教”的角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領路人,另一方面以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知識現(xiàn)狀和生活實際為前提,以學生的眼光去審視將要學習的內(nèi)容,扮演著“學”的角色,和學生一起成為新知識、新技能的探求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只要將此兩種角色集于一身,還要能靈活轉換,進出自如。換位思考的目的是求得與學生的思維“同頻”,從而在行為上發(fā)生“共振”。換位思考的能力可以說是教師成熟的重要標志之一。因此,我認為做好以下幾點是教師在生物教學中靈活進行換位思考的必要措施。

一、想學生之所想

課堂上,學生如果能提出他們自己的見解、想法,那自然很好,但由于種種主客觀原因,他們的見解及想法往往藏于心中不愿表達出來,或來不及梳理清楚。此時教師就要能根據(jù)他們的表情、動作或只言片語洞察其心理,及時地探測和巧妙地點出他們的想法,更好地實現(xiàn)與他們想法上的溝通。例如:在講酶的特性――專一性時,學生們聯(lián)想到化學里的催化劑,兩者究竟有何區(qū)別?我就順著學生們的思路例舉了化學催化劑MnO2的作用,并和他們一起思考:MnO2作為化學催化劑,可催化截然不同的反應;而作為生物催化劑的酶,只能催化蛋白質這一類物質的分解,不能催化其它物質的分解。結論很快得出,學生對酶的特性――專一性的認識也就很深刻了。

二、解學生之所惑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顯然,“解惑”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對學生的“惑’,若不及時消除,必將影響他們對概念及規(guī)律的理解,造成他們心理上的不和諧,成為學習的障礙。學生的惑往往是朦朧的、難以言表的,這就更顯出教師“解學生之所惑”的重要性。有時,學生的“惑”極富想象力,也可促進教師對問題的深入思考。例如:在講述基因突變時,課文中的一段內(nèi)容:“基因突變可以發(fā)生在體細胞中,也可以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發(fā)生在生殖細胞中的突變,可通過受精作用直接傳給后代,發(fā)生在體細胞中的突變,一般不可能傳給后代?!睂W生對此不甚理解。這時我啟發(fā)并和學生一起從已了解的基因突變發(fā)生的時間和具體的概念等方面綜合考慮,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在體細胞中的突變是在細胞有絲分裂的間期DNA復制時發(fā)生的,由于分裂后形成的子細胞是體細胞,因此一般不能傳給后代。但生殖細胞的突變是在減數(shù)第一次分裂間期DNA復制時發(fā)生的,因為分裂后形成的是生殖細胞,就會通過受精作用傳給后代。

三、思學生之所難

在處理學生所“難”時,教師總喜歡唱“獨角戲”,即使語言慷慨激昂,解難的方法十分巧妙,課堂也只會成為教師表演的舞臺,而學生則成了旁觀者,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只有扮演學生的角色,成為學生的化身,才能體察他們的困難所在,然后和學生一起化難為易。例如:關于細胞的有絲分裂,涉及的名詞較多,內(nèi)容較為抽象,學生學起來很困難。如果設計成問題形式,就不會那么難了。如:通過有絲分裂1個細胞變成2個細胞,染色體數(shù)為何不變?染色體復制后,兩套染色體怎樣才能分別移動到細胞兩極呢?等等。在教學中要和學生一起探索總結出化難為易的方法,并適時進行歸納總結,克服學生對問題的畏懼心理,增強解決問題的信心。

四、料學生之所錯

一般來講,課堂上教師應該是“真理”的化身,其一言一行均應是正確無誤的。但有時可故意錯學生之錯,給學生一個意想不到的“糾正”老師錯誤的機會。例如:在選擇制備細胞膜的實驗材料時,教材提供的實驗材料是人或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為什么不用植物或動物其它組織的細胞呢?為了使學生弄清原因,我故意弄錯,認為植物或動物其它組織的細胞也可以。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群情激昂”地幫我糾錯,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使學生對該部分內(nèi)容的把握更加清晰而深刻。

五、想學生之所忘

有人說生物學知識一學就懂,一丟就忘,生物學科的確有許多內(nèi)容要強化記憶。一些教師,特別是年輕教師往往會有這樣的疑問:明明課堂上講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識點或例題,在考試中,怎么還有許多同學出錯呢?此時教師應該馬上意識到學生對這些內(nèi)容容易遺忘,遇到這種現(xiàn)象,我們必須以學生身份出現(xiàn),和他們一起回憶、識記、聯(lián)想、推導、驗證,一起分析、比較、歸納、總結,從而戰(zhàn)勝遺忘,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

六、為學生之所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課堂不僅僅是教師的舞臺,也應是學生的舞臺,要讓學生自覺地加入到這種表演中來,教師就必須在課前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對學生來說,只有引起學習興趣,才能學好一門科目。生物作為一門和實際生活密切相關的學科,實驗是其基礎,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實驗手段,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學生通過實驗,在實驗中親眼觀察到千奇百怪的現(xiàn)象,好奇心得到滿足,求知欲望更強烈。知識的成功獲得,問題的順利解決,在心理上都會給學生以成就感、滿足感和愉悅感。

教師還應到教室的空間位置去換位,也就是說,教師要坐到教室的不同位置,以學生的角度去審視自己在課堂上音量、音調、講課節(jié)奏、板書方位、字體、圖示布局是否恰當、準確,使之更加適于學生的需求,努力從各個方面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進行換位思考,才能求得與學生思維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鳴,使教學過程得到優(yōu)化,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朱小燕.教學中教師換位思考的幾點嘗試.中學生物教學,2010:3.

[2]呂朝陽.教師基本功之一――“心理換位”中學物理.2000:55-57.

第6篇

曾經(jīng)聽過一個故事:某一天,一位頭發(fā)花白的老者去商店,走在前面的年輕女士推開沉重的大門,一直等到老人進去后才松手。老者向她道謝,女士說:"我爸爸和您的年紀差不多,我只是希望他這種時候,也有人為他開門。" 這樣相似的場景我們在生活中也經(jīng)常能看到,女士用樸實的話說出了一個我們常常提起的概念——換位思考。中國有一句古訓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同樣也體現(xiàn)著一個人與人交往中樸素的道理——換位思考。

所謂換位思考,我的理解就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相互理解,相互寬容。 由此我想到我們的國土服務工作。我們工作在最基層,每天直接面對的是用地單位和群眾,如何將換位思考融貫在我們國土服務工作中,用"如果我是用地戶"的方法去思考,去理解用地戶的需求,去更好的為用地戶服務,去贏得群眾的支持和理解。

比如我們的農(nóng)民宅基地審批和土地登記發(fā)證工作,高峰期的時候我們一天要接待幾個甚至十幾個辦事群眾,都需要一一熱情接待和講解,那就要求我們不能因單調重復的工作成為熱情減少的理由。如果我們能采取換位思考的方式,設身處地地為前來辦事的群眾想一想,我們可以設想這些風塵仆仆、汗流浹背的群眾是專門請假趕了很遠的路來辦事,是暫時放下家中的農(nóng)活和無人照管的孩子,也可能是正等著土地證書去金融部門融資,還可能是希望盡快辦好手續(xù)要踏上外出打工的群眾,總之,每一個人都是滿懷著期待、焦急的心情來辦事情,這個時候需要我們工作人員象對待自己的親人和朋友一樣來對待他們,真正體諒他們的焦急,感受到他們的期待,在嚴格按照辦事程序的前提下,為他們提供優(yōu)質、高效、便民服務;即使由于某種原因暫時不能辦理,也要耐心細心地作出解釋并堅持一次性告知的原則,讓群眾少跑路,讓他們滿意而歸。

換位思考說起來很簡單,在工作生活中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多數(shù)人大多時候都會從自己的觀點、利益出發(fā),覺得別人應當如何如何。如果沒有相似的經(jīng)歷,很少能主動站在對方的立場上,去了解別人的想法和需求。這就更需要我們這些居廟堂之上的人不能只停留在思想認識提高上,而應付諸在平時一言一行去憂百姓之苦。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中更應該學會寬容些、謙虛些、坦誠些、大度些、真誠些、平等些、和藹些、容忍些,時刻有一顆助人為樂的心。"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幫助別人的同時使自己的心靈受到一次凈化,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在工作中,如果能夠常用換位方式思考問題,常常設身處地地為辦事群眾想一想,那么,我們在接待群眾時就會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熱情,就會把群眾的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就能夠把群眾當作自己的親人來對待??傊?,不管是工作和做人要善良些,每個人都喜歡跟善良的人交往,換個位置,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如果你是個善良之人,那么,與人交往還能難嗎?人與人之間的誤會、隔閡,怨恨等都會時有發(fā)生,只要心地善良些,互諒互讓,誤會、怨恨也能變成令人感動和懷念的往事。

第7篇

鄒韜, 資深工業(yè)設計師,在工業(yè)設計領域有多年工作經(jīng)驗,是首批通過國家資格認證的工業(yè)設計師。曾先后供職于長虹集團、東亞電子和香港Altplus 設計機構。目前為深圳市知行創(chuàng)新工業(yè)設計公司創(chuàng)始人,設計總監(jiān)。曾連續(xù)3 年獲得國際消費電子最高榮譽——CES 國際消費電子創(chuàng)新設計與工程獎,并獲包括紅點獎等諸多國內(nèi)外獎項。商業(yè)設計成功設計案例多項。

近期在和朋友討論的時候,說到“人性化”設計、以用戶為中心(UCD)的設計等話題。就這個話題,其實可以濃縮為3 個字——“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又叫做換位思考、神入、共情……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既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谶@個概念,會在設計中起到什么樣的作用呢?

傳統(tǒng)的設計流程中,在設計研究階段,我們通常會做3 個方面的調研——市場研究、用戶研究與技術研究。其中,市場研究主要是對目標產(chǎn)品目前面對的市場來進行的,主要對行業(yè)的趨勢、主流產(chǎn)品分布、目標產(chǎn)品在市場上的占位以及期望的位置,主要分析工具用市場細分mapping 的方法;用戶研究則是對用戶的基本生活形態(tài)、需求,或者在使用時遇到的困難進行研究;技術研究則是針對目前的技術框架進行了解。

基于這些研究的結論,我們會結合企業(yè)本身戰(zhàn)略來制定相應的設計策略。我們所說的“同理心”,最直接的理解就是用戶研究的部分?;蛟S讀者會感到疑惑,在上面說的用戶研究中,不是已經(jīng)對用戶進行系統(tǒng)研究了嗎?再對用戶已經(jīng)有了解的基礎上,提出“同理心”概念的目的是什么?

先說用戶研究的定義和方法。用戶研究的首要目的是對目標用戶群明確、細化產(chǎn)品概念,并通過對用戶的任務操作特性、知覺特征和認知心理特征的研究,使用戶的實際需求成為產(chǎn)品設計的導向,使產(chǎn)品更符合用戶的習慣、經(jīng)驗和期待。而用戶研究的方法則是經(jīng)過用戶訪談、情景實驗、問卷調查和數(shù)據(jù)分析等步驟,建立用戶模型,從而指導設計。我們傳統(tǒng)的做法都是如此。

但是在進行這個步驟的過程中,加上“同理心”的操作方式與一般正常操作的方式,即使是同樣的步驟,結果也是有巨大的差異的。那是因為,通過表面的訪談和問卷調查,我們很難挖掘到用戶核心需求和真正的“痛點”。

傳統(tǒng)的做法,在用戶調查時,通常得出的結論是性別、年齡、收入和居住等基本信息;并依靠:為什么購買此類產(chǎn)品,一般平時如何使用該產(chǎn)品,在什么時候使用,在使用中有什么困難等數(shù)據(jù)進行“用戶畫像”(圖),甚至會針對用戶的期望做出產(chǎn)品的調整和改進。很多大公司還有專門的用戶研究團隊,但是這些精美的報告通常是好看并不適用,因為推出市場后,就會發(fā)現(xiàn)效果不好——

目標用戶不買賬。因此就只能不斷改功能,改變目標用戶,結果還是碰壁,最終甚至退出市場。

究其原因,用戶在考慮產(chǎn)品功能時,往往不會想到實現(xiàn)的難度,甚至不會考慮這個功能真地推出來之后,是不是真地能滿足自己的需求。如果直接問用戶的意見,他們可能會說很多,但是照辦之后,卻發(fā)現(xiàn)用戶并不會用到。

這種時候“同理心”就非常重要了,只有設計師去體驗和感受用戶,通過目標用戶的生活方式,或者把自己換位思考,“將心比心”去理解用戶的感同身受,才能挖掘到用戶的真實需求。

例如,要做兒童平板電腦,一方面可以回憶自己孩子時期的感受和體驗,另一方面就是跟孩子一起生活一段時間,了解他們現(xiàn)在的困惑和煩惱。這樣與調查孩子每天怎么生活、上學,怎么做作業(yè)、玩?!玫降臇|西是完全不同的。

另一個例子:很多概念設計師設計的針對盲人的作品,看似非常人性化,實際上并不好用,我建議用兩個方法可以驗證其設計是否符合盲人用戶的實際需求:與盲人交朋友和真正體會盲人的感覺??梢杂醚壅置勺⊙劬^上一天,或者跟盲人一起生活,去感受他們內(nèi)心真正的需求。這些是醫(yī)學數(shù)據(jù)和用戶畫像無法幫助到的。這才是設計師的真正的“人文關懷”。

相關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