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庭教育的地位范文

時間:2023-06-15 17:11:18

序論:在您撰寫家庭教育的地位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家庭教育的地位

第1篇

一、家庭教育是人生奠基性教育

當孩子從呱呱落地的那天起,做父母的就成了自己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肩負起對孩子教育的重任。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直接影響著孩子。俗話說:“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在這個承襲關系中,它具有兩個重要因素,一是先天遺傳因素。二是后天教育影響因素。有的人說話聲音和長像簡直就是父母年輕時的翻版,還包括走路的姿勢和喜好。這其中除了有一點遺傳外,主要是長期耳濡目染的結(jié)果,父母的生活作風、勞動或工作作風、興趣、愛好、習慣等個性特征,都將結(jié)孩子留下極其深刻的影響,有的甚至成為孩子終生效仿的榜樣。尤其是父母的人生觀、是非觀和思想意識;道德行為和道德標準、處世方法和處世原則,一旦被孩子認可和接受,是很難改變的。家庭教育往往能夠影響其子女一生的成長。

有人說,孩子是一塊神奇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種子就會獲得行為的收獲;播上行為的種子,就會獲得習慣的收獲;播上習慣的種子,就會獲得品德的收獲;播上品德的種子,就會獲得前途的收獲。每個做父母的都希望教子成才,但是如何對孩子施行家庭教育卻知之甚少、方法不多,亟待提高其作為家庭教育施教者的綜合素質(zhì)與教育能力。

二、家庭教育是長久性教育

在人的一生所接受的教育中,家庭教育是長久性教育。家庭教育先于學校教育,并且在學校教育的整個階段內(nèi),一般都自始至終伴有家庭教育。我國己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大多數(shù)人能在學校受教育12年至15年,有的甚至能受教育18年以上。學校教育結(jié)束后,家庭教育仍在繼續(xù),甚至影響終生。有的父母對家庭教育長期性認識不足,以為父母的任務主要是管好孩子入學前的一段,孩子入學后,把一切都交給了老師,雖然充分體現(xiàn)了家長對學校及教師的高度信任,但是這種想法也會導致家庭教育的松懈,對充分發(fā)揮校內(nèi)外整體教育的有效性是極其不利的。

幾乎所有的家長都反映孩子從上幼兒園到上學期間,老師的話就好比圣旨,孩子們愿意聽老師話,不愿聽父母的話。孩子入學后對父母的依賴性逐漸減弱了,因為他們到了一個新的環(huán)境里,一切都感到那么新鮮、新奇,而集體生活又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還有課堂上學到的各科文化知識,讓他們眼界頓開。孩子們從父母那種過多的、瑣細的呵護、甚至約束之中解脫出來,開闊了視野、擴大了交際、增長了知識,對群體和對社會有了更深廣的理解與體驗。這個時候,他們很可能對家庭的某些負面影響產(chǎn)生朦朧的否定意識。如家庭天地的狹小、生活的單調(diào)、父母知識的匱乏、不良的家庭生活習慣、家庭教育的不當?shù)取K麄冇X得老師的知識很多很多,甚至以為老師什么都知道,是天下最有知識的人,老師的話總是對的。孩子們這種“向師性”,是從入學逐漸形成的,隨著他們年齡和知識的增長,“向師性”也逐漸減弱。家長了解和認識這種規(guī)律后,不能放松而是更應抓好家庭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孩子的健康心理。良好心理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主要包括4個方面:①自信心。自信心需要從小培養(yǎng)。而樹立自信心很重要的一個手段是夸獎。孩子需要夸獎,需要鼓勵,夸獎孩子,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內(nèi)容就是鼓勵孩子去相信自己,有自信才能進步,有自信才能出成就,自信是孩子發(fā)展的基石。②責任心。責任是人類永恒的主題,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具有責任感。責任是一種優(yōu)秀的心理品質(zhì),是對份內(nèi)事情的一種內(nèi)心感受,讓孩子具有責任意識,學會對自己負責,對自己的生活及健康負責,做一個對他人、對集體、國家和社會能夠盡職盡責的人,只有從小打好這種個體內(nèi)在品質(zhì)的堅實基礎,他們將來不管到哪里和從事何種工作,才能真正做到“責在人先,利居人后”。③自我控制力。對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培養(yǎng)必須從小開始,而且越小越好,培養(yǎng)孩子從小能經(jīng)得起表揚、成功,受得了批評、挫折和失敗,有自知之明,能自控、自律自己的情緒,能夠自我約束,遇到不順心的事時,能夠迅速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和心態(tài)。④獨立性。很多專家提出培養(yǎng)孩子的獨立性,首先從幼兒開始,從讓他們獨自睡覺開始,到培養(yǎng)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獨立思考能力,有獨立見解,能獨立做事,也就是說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讓他自己去做,家長千萬不要代辦、包辦。讓孩子做到自主、自立,不依賴別人。

三、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有力助手和必要補充

學校教育是在家庭教育基礎上進行的。經(jīng)過家庭有意或無意的教育和影響,孩子在品質(zhì)、習慣、興趣、愛好等許多方面,已經(jīng)能夠表現(xiàn)出明顯的個性特征了。他們可能有好的品質(zhì)和好的習慣,也可能有不好的品質(zhì)和習慣,但不管怎樣,一旦孩子進入學校以后,學校都要以它特有的模式,按既定目標,去進行有計劃的、統(tǒng)一的再造性“加工”。有的順理成章,顯得較為容易,有的則需要經(jīng)過許多艱難曲折,才能有所成就。

有的孩子在家里已養(yǎng)成自私、任性、粗魯、驕橫、好吃懶做等壞的習慣和不良品質(zhì),入學以后由于教育適時、得法,外加集體影響和約束,他們原來的不良習慣和品質(zhì)會得到改造或抑制。如果積習不深,有些毛病是能夠在集體中自然“融化”的。但是,有些孩子不良品質(zhì)和習慣卻是很難矯正的。其最初表現(xiàn)是,常常隨意破壞紀律;與別人交往時,總想以自我為中心;按自己的好惡,在群體中只團結(jié)少數(shù)人等一系列不良傾向時有出現(xiàn)。這時,如果家長不配合學校做好工作,或者采取偏袒、放縱態(tài)度的話,不僅會給學校教育帶來困難,而且極容易挫傷老師施教的積極性。

第2篇

一、“母職”工作的神圣使命

母親,對于每個人都有特殊的情感。這種情感是從母親十月懷胎就開始建立,這是母親與子女之間的一種天然感應,這種感應是父親及其他家庭成員所不能具備的,是大自然賦予女性的特質(zhì),因此,“母職”是女性的天職。當代中國家庭教育的領軍人物、母親教育運動的發(fā)起人與倡導者王東華先生在他的著作《發(fā)現(xiàn)母親》中這樣闡述:女性和男性的區(qū)別在于,女性的特點是適合于人口再生產(chǎn),而男性的特點則是適合于物質(zhì)再生產(chǎn),人口再生產(chǎn)的重要性要遠遠高于物質(zhì)再生產(chǎn)。女性的主要職責應該是服從自身特點從事人口再生產(chǎn)。女性放棄育兒去從事她們不擅長的物質(zhì)再生產(chǎn)是一個大錯誤。在孩子的成長上,母親起到主要作用,吳東華先生認為母親的作用要在90%以上。母親對孩子的教育影響要遠遠勝過學校教育中的特級教師。母親對于社會的長遠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她手里撫育的是影響未來的年輕一代,母親的手是搖搖籃的手,然而推動世界的手正是這只搖搖籃的手。

母親的工作是神圣的,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工作。母親的工作是造人的工作,是第一生產(chǎn)力,她站在整個民族的最前頭,決定著國家的未來和命運。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母親對孩子性格、品德的養(yǎng)成方面起到難以估量的作用。母親言傳身教,對子女一生的成長都起到重要作用。在母親的懷抱下成長的孩子,擁有更多健康和快樂的音符,他們最終會擁有自己幸福的人生。

二、當今社會母親失衡心理對母職工作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婦女解放事業(y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女性的社會地位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給女性提供了眾多的就業(yè)崗位,性別的歧視逐步淡化。在這種狀況下,越來越多的女性認識到要在社會再生產(chǎn)中實現(xiàn)個人價值。這種價值的體現(xiàn)是社會的進步。但對于母親這個角色來說,除了在社會再生產(chǎn)中體現(xiàn)個人價值,更重要的是她的母職工作是否得到的認可與尊重。

在市場經(jīng)濟體制下,競爭機制體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這也給我們的母職工作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絕大部分女性在成為母親這一角色后,她面臨的壓力是空前的。我國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承擔相夫教子的重任。而當今社會的母親一邊是家庭,一邊則是競爭激烈的工作。全職太太在這個社會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小,一方面是由于生計的壓力,另一方面則是來自于女性自身認識的誤區(qū)。受歷史及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現(xiàn)實社會沒有給母親相應的地位與權力。眾多的女性認為要在家庭中享有與丈夫平等的地位,就必須擺脫這種男主外女主內(nèi)的舊觀念,就必須走出家門擁有足以養(yǎng)活自己的職位。在參與到激烈的社會競爭的過程中,她們也失去了自身在家庭中的職責。正是由于這種觀念的存在,留守兒童問題、青少年犯罪問題等社會現(xiàn)象頻發(fā),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是學校教育的問題,還是應該歸咎于家庭教育的惡果。母親在心里上已經(jīng)進入了誤區(qū),只養(yǎng)不教,把教的責任全部交給學校,完全忽視了自身作為母親應有的教養(yǎng)責任。七?后、八?后、九?后的母親們,生完寶寶一年的時間基本上都回到了工作的崗位。孩子更多是由他人照顧,在孩子性格養(yǎng)成的最關鍵時段,母親卻不能履行她的教育職責。

眾多母親拋家離子投入到激烈的社會競爭的過程中,在物質(zhì)在生產(chǎn)中尋找到自身的地位和價值。然而,她們卻違背了自身的生理特征,用做母親的權利換來虛無的短暫的成功,對家庭和社會所帶來的卻是長遠的弊病。

三、社會對“母職”的尊重與支持

第3篇

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對一個人一生的影響比學校教育持續(xù)的時間長而且大。家庭教育作為一個人受教育的起點,社會教育作為一個人受教育的目的和歸宿,是非常重要的,在我個人看來,這兩個方面的教育要比學校教育重要的多。人類學家林耀華先生認為:“現(xiàn)代的人們總是把眼光對準學校,以為學校就是教育,學校的改革就是教育的改革,這顯然是不全面的?!雹倭忠A先生的這段話,給我們的啟示非常大,我們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教育并非只是學校教育,教育的含義和內(nèi)容是超越學校教育范圍的。而在更寬廣的教育范圍中,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自上世紀伴隨著學校教育改革的同時,中國人的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環(huán)境有沒有根本性的改變呢?

許多現(xiàn)代教育的改革者認為,今天的中國教育無法教育學生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可是,在上個世紀更為“落后的教育”中,中國不是出現(xiàn)了像楊振寧、錢學森世界級大科學家嗎?難道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教育不比現(xiàn)在的教育差嗎?可是為什么那時能夠出現(xiàn)世界級的科學家而現(xiàn)在不行了呢?其實,縱觀這些科學家的人生就會發(fā)現(xiàn),在他們的早年都有受到正面的、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且社會環(huán)境的教化功能在他們的身上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并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個人價值觀、社會價值觀和世界觀。相反,他們在中學里的教育則是一波三折。就拿楊振寧先生來說,他的中學教育和大學教育都沒有完整地修完,當時的中國教育的中心由于戰(zhàn)爭不得不從北京天津移至西南聯(lián)大,這樣的遷移在很大程度上使得當時的學生難以得到系統(tǒng)和完整的學習。但是我們也看到了,也正是他們這一代人對中國對世界的貢獻直到現(xiàn)在還在讓我們?yōu)樗麄兌湴痢?/p>

從以上的分析,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教育改革中有很大的偏誤,即好像學校教育改革好了,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當然不是。平心而論,許多的西方教育改革家都認為中國的學校教育是很好的,因為這種現(xiàn)行的教育模式可以使學生在幾年當中就可以得到非常系統(tǒng)的知識,這一點在西方的學校教育中很難看到。因此,我也希望中國的教育改革能夠從家庭教育開始,并且延伸到社會教育中,讓社會能夠承擔起教育的職責。

相對于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有怎樣的特點和獨特作用呢?

首先,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一個人受教育的起點和歸宿。任何一個人從出生到成長,首先接受到的就是家庭教育,而其他的各樣類型的教育,如社區(qū)教育、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等等都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任何形式的教育都離不開家庭這一基本環(huán)境,即便是有特定教學場所的學校教育,也在現(xiàn)代化教育的變革中,更多的與學生的家庭情況密不可分。可以說,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中心。孩子從自己的父母那里接受最初的價值觀和人生觀,而這些價值觀和人生觀,最后必然要在社會環(huán)境中得到檢驗,應該說,社會教育中的價值觀念有著巨大的作用,它可以改變一個人從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中所習得的所有價值觀念,從某種程度上說,社會教育中的價值觀念可以成為一個人最終的價值觀念。

其次,家庭教育是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的教育,多元化和個性化是社會教育的追求。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了解孩子,可以根據(jù)孩子的性別、個性、年齡等等特征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它擺脫了具體而統(tǒng)一的教育模式和手段,對挖掘受教育者的個性有巨大作用,這非常有助于孩子個性的發(fā)掘和形成,而家庭教育所體現(xiàn)出的個性化這一特點,也是孩子創(chuàng)造力的來源。盡管“因材施教”這一教育口號在學校教育中也呼喊了多年,而這恰好證明,學校教育在這一方面是缺乏的,這種缺乏和學校教育的特點有關系。學校教育有它自身的教育場所,這一場所與家庭和社會是分離的,而現(xiàn)在有更多的封閉式教育或半軍事管理教育等,這一類型的教育更加加大了學生與家庭教育環(huán)境和社會教育環(huán)境的分離。相反,現(xiàn)在缺少的是開放式的、與家庭和社會聯(lián)系更緊密的學校教育。而對于社會教育來說,由于現(xiàn)代社會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趨向,也要求人的多元化和個性化,而不是單一的如學校教育追求的“考試性”人才。

再次,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一種“生活智慧”的教育。雖然知識本身也可以轉(zhuǎn)化成智慧,但是這一轉(zhuǎn)化必須要以生活作為中介才能實現(xiàn),而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在這一方面有它們天然的優(yōu)勢,即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就是在真真正正地實現(xiàn)生活中進行的教育,這一點學校教育無法企及。學校教育是以知識教育為主體的教育,盡管學校教育在教育口號中經(jīng)常提出情感教育、道德教育、價值觀教育等,但是,這些教育內(nèi)容在實際的學校教育中是被弱化了的,而更多地追求知識的記憶、理解和考試。

教育應該進入到受教育者的經(jīng)驗系統(tǒng)中,實現(xiàn)具體知識向智慧的轉(zhuǎn)化?!敖?jīng)驗是個體精神生活的巨大源泉,也是間接知識轉(zhuǎn)化為個體精神財富的中介,是構(gòu)成個體認識結(jié)構(gòu)的重要因素?!雹诮?jīng)驗感悟是認識論的基本方法,也是本土教育的基本方式?,F(xiàn)代教育多“重知識傳授,輕生活智慧”,但是,如果知識本身得不到個體經(jīng)驗的認同,再多的知識也不能轉(zhuǎn)化為智慧,只能成為沒有價值的信息。

最后,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是一個人在受教育過程中社會化的自然展開,容易使人形成健全人格,而學校教育加快了人的社會化,它在人的人格形成中起到了催化劑的作用,打破的人格形成的自然發(fā)展狀態(tài),容易造成人格的非良性發(fā)展。應該這樣說,在經(jīng)濟發(fā)展中,我們可以追求跨越式發(fā)展,而在教育的發(fā)展中,應該避免跨越式發(fā)展,而更應強調(diào)教育的自然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就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最終目的,一時的功利性追求,都是對教育的破壞,尤其是小學教育,在一個人的人格形成初期,小學教育有著關鍵的作用。然而,現(xiàn)在小學教育中的極強性的應試性教育,完全忽略了孩子在自然狀態(tài)下的發(fā)展情況,在對孩子的加速性社會化過程中,孩子也失去了自由與天性,這是小學教育,或者說是學校教育應當深刻反思的。

注釋:

①林耀華:《致讀者》,此文出現(xiàn)在莊孔韶所著的《教育人類學》一書中。莊孔韶:《教育人類學》,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②肖川:《現(xiàn)代化教育的特征與目標》,載《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6期。

參考文獻:

[1].林耀華.致讀者[J].此文出現(xiàn)在莊孔韶所著的《教育人類學》一書中.

[2]莊孔韶.教育人類學[M].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第4篇

作為邊遠山區(qū)的一名農(nóng)村教師,現(xiàn)在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把對孩子的教育權全部交給了學校和老師,而家長卻不重視自己對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在學生的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孩子從一出生,父母是他們最先接觸的人,家庭就是他們最先接觸的環(huán)境。從家長身上,孩子了解了家長的生活、工作、學習及為人處事,認識了周圍的人和事,懂得了一定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guī)范。而父母與孩子有血緣、經(jīng)濟、思想感情的聯(lián)系,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很深,作用很大。

因此,無論做父母的愿意與否,父母都是孩子的第一位教育者,家庭就是孩子首先接受教育的場所,是孩子成長的搖籃。同時,父母不僅給予了孩子先天的遺傳因素,而且還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衣、食、住、行等各種生活資料和物質(zhì)資料,為孩子的身心發(fā)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質(zhì)基礎,使孩子能自然健康的成長。學校教育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家庭教育作為學校教育的基礎和有益的補充,同學校教育、社會教育一起構(gòu)成了教育有機整體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結(jié)合我在工作中的實際,認為不同的家庭教育在學生和家長身上得到了不同的表現(xiàn)。在教學中感覺到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太好教育,學生對學習的自覺性、自動性不高,都喜歡玩耍。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就忙于掙錢,對于孩子的學習成績和在校表現(xiàn)不問也不管。

第5篇

關鍵詞:家庭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地位

家庭教育指的是在家庭生活中,學生家長給學生提供的教育。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不但需要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活動,同時需要家長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因此探究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就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特別強的學科,同時它對學生文學品位和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和提升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小學語文教材中也包含了大量的人文知識,并且這些知識大多都是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中,然而學生的實踐經(jīng)驗還比較匱乏,因此學生對這些文化精髓的獲取和吸收都需要語文教師的傳教和指導,但是小學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比較有限,學習空間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所以在教學課堂上的教學活動也就無法很好地滿足學生對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的學習和需求了。同時,小學生的思維還沒有完成形成,而人文知識和人文精神中有很多內(nèi)容都比較抽象,再加上課堂教學的制約性,就使得小學生很難通過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有效獲取并吸收這些人文知識。然而這些人文知識通常都來源于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實踐,這時家庭教育的積極作用就突顯出來了。家庭的環(huán)境、家長的生活習慣以及行為規(guī)范等都會對小學生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有效延伸。如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閱讀習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然而教學課堂上的時間比較有限,學生投入到閱讀活動中的時間也很少,這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的家長跟學生一起閱讀,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閱讀作業(yè),讓家長跟學生一起閱讀,這樣家長在輔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他們的文化素養(yǎng)也能得到很好的提升,也能更好地輔導學生的學習,從而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和學習習慣。同時家長的社會經(jīng)驗也比較豐富,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行為規(guī)范,將一些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化,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二、家庭教育是小學語文課程內(nèi)容的拓展

語文是學習其他科目的基礎,并且它的綜合性很強,涉及到很多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所以小學語文目標的實現(xiàn),僅僅依靠教學課堂上的學習是很難完成的。小學生的思維和行為規(guī)范還沒有完全形成,如果只是依靠學生的自制力是很難補充教學課堂上內(nèi)容的缺失的。而小學生除了白天在學校學習之外,其余時間都是在家庭中,因此家庭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周末,以及寒假暑假,小學生在家里的時間就更多,所以,家長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來有效培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或是學生在其他一些領域的興趣,同時引導學生進行更好地發(fā)現(xiàn)、探究、學習,從而有效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進而促使學生更加健康、全面的發(fā)展。如家長周末可以帶孩子去動物園、植物園、博物館等去參觀、展覽,積極跟孩子進行有效溝通,了解他們的興趣愛好,還可以在這些活動之后,引導學生將自己的感悟?qū)懴聛?,從而有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記筆記習慣,這樣也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同時,暑假、寒假的時間很長,家長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帶孩子去旅游、參加一些拓展活動,從而更好地開拓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通過這些具體的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促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去學習語文知識。

三、家庭是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場所

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而家庭是小學生展開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載體,因此家長應該努力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并根據(jù)小學生的發(fā)展需求,有效補充語文實踐教學活動中的不足,從而對學生進行更加有效的課外輔導。課外輔導不僅包括教師布置的課外作業(yè)的輔導,還包括小學語文實踐教學的有效實施。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很少,并且學校所提供的實踐教學設備也比較有限,這樣都會制約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但是在家庭中,小學語文的實踐機會很多,并且家長也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到實踐活動中的機會,這樣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的過程中,也能有效理解并掌握一些語文知識。家長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積極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這些實踐活動中,進而促使他們更加全面的發(fā)展。如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學生要養(yǎng)成飯前洗手的好習慣,并給學生做好榜樣,這樣就會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周末去公園玩耍的時候,家長可以告訴學生不能亂扔垃圾,要隨手將垃圾扔進垃圾桶,并身體力行的去執(zhí)行這些,還應該積極監(jiān)督學生的一些行為,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坐公交的時候,可以告訴學生要積極給老人讓座等。家長只有積極為學生做好榜樣,才能有效規(guī)范學生的個人行為,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傊彝ソ逃谛W語文教學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積極作用也是非常顯著的,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發(fā)揮家庭教育在教學中的積極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進而推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yè)的健康、穩(wěn)定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張花.淺議家庭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J].科學導報,2015(15):349-349.

第6篇

關鍵詞 家庭教育學 教育學科 構(gòu)建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1 家庭教育的獨特作用

人們習慣于把家庭稱為社會的細胞,以此說明家庭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要形式一,是一個國家完整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顧明遠主編的《教育大詞典》①中是這樣作出規(guī)定的:

(1)奠基性。在0~8歲智力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兒童主要在家庭中度過,父母是子女第一位不可替換的、時間最長的“教師”。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員的思想、品行、性格、習慣對子女的潛移默化,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2)感染性。父母子女的天然親情,息息相通,“同言而信,信其所親”,有獨特的相互感染教育作用。(3)針對性。家長與子女朝夕相處,“知子莫如父”,可以準確地針對子女存在的問題和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子女也可針對父母的脾氣秉性進行幫助。(4)長期性。與學校、社會教育相比,有利于形成牢固的良好品德和習慣。(5)靈活性。家庭教育面向個別成員,可以結(jié)合日常生活活動隨機進行,內(nèi)容具體,方法靈活,富有實效。(6)社會性。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深受社會影響,同時也影響社會。

陳桂生老師在其著的《教育原理》一書中談到:“家庭教育的影響是學校以及其他教育機構(gòu)無法代替的,家庭對學校的影響,也是其他社會成分所難以完全代替的。至少迄今為止的社會情況還是如此”。②接下來,陳老師又談到了家庭與學校關系形態(tài)的演變的問題,陳老師說道,就教育機構(gòu)群的發(fā)生來說,家庭先于學校和校外教育機構(gòu);就人類個體生長的過程來說,家庭內(nèi)的個體社會化先于通過學校教育實現(xiàn)的個體社會化;學生在學期間,家庭環(huán)境與教育仍是學校教育的背景。盡管對于學生來說,家庭影響同學生同伴(學生群體)影響相比相對下降,甚至低于后者,但“家庭的影響常常比學校更強些,在兒童年幼時,情況尤其如此。因此,自從學校問世以來,學校同家庭的關系問題,始終是人們關注的課題”。③

2 家庭教育學在教育學學科中的尷尬地位

筆者查閱了相關的教育學書籍,專門以家庭教育為主題論述的不多;即使在全書中列有相應章節(jié)論述,在全書中的所占的比例也較少。以李維主編的《國際教育百科全書》為例,該書從“教育管理”到“婦女與教育”共列有條目索引26類,非常遺憾,這些條目索引中沒有“家庭教育”。筆者又詳細查閱了該書所收錄的1448條條目,與家庭有關的詞條只有16個。

在我國,“有著悠久的家教歷史,據(jù)《中國叢書綜錄》記載,自漢朝至民國初年,公開出版的《家訓》、《家誡》、《家規(guī)》、《家范》一類的書,共計117年種,其中最早的一本是南北朝時期,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④進入現(xiàn)代社會以來,家庭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書店里各種家庭教育的書籍琳瑯滿目,但研究后發(fā)現(xiàn),這些書籍和古代的大多家教書籍一樣,基本上都是在感性認識水平上的經(jīng)驗累積,是離散的、片斷的,可以借鑒這些教子經(jīng)驗,但這些經(jīng)驗始終未能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發(fā)揮不了理論指導作用。同時,在我國,現(xiàn)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領域的研究起步較晚,在80年代末在高校開始設置家庭教育選修課,在1992年在高校才開始開設家庭教育方向的碩士專業(yè),高層次的研究機構(gòu)(如各級家庭教育研究會),出現(xiàn)的時間則更晚。可見,家庭教育作為一門新學科還很不成熟,至今還沒有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家庭教育學科體系,在教育學學科中的地位非常尷尬!

3 家庭教育學科體系的構(gòu)建

家庭教育學科發(fā)展緩慢的原因很多、很復雜,家庭教育學科研究的無序性和隨意性是直接原因,家庭教育學科研究內(nèi)容的復雜性是最根本的原因。家庭教育包含著非常復雜的研究內(nèi)容,如家庭文化、親子關系、家庭互動等等。這些研究內(nèi)容互相交織構(gòu)成一個復雜的家庭教育研究系統(tǒng),而這一復雜的系統(tǒng)又受到社會變遷、社會分層等等因素的影響??梢哉f家庭教育領域的研究涉及到眾多的學科,如人類學、生物學、人口學、經(jīng)濟學、教育學、心理學、法學、歷史學、倫理學、宗教學等。這些學科與家庭教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因為這樣繁雜而龐大的研究內(nèi)容,要形成真正意義上家庭教育學科體系困難重重。

“教育的完善,它的社會性的深化,不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減弱,而是意味著家庭作用的加強”。⑤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無論家庭教育職能怎樣弱化、學校教育職能怎樣減退、學校又是如何代替家庭承擔“照管”未成年人的職能,家庭教育“學?;币约皩W校教育“家庭化”之類現(xiàn)象如何發(fā)展,加強家庭教育學科理論研究和體系建設勢在必行。

首先,應該明確家庭教育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作為研究對象而言,家庭教育學科應該要研究不同年齡階段的個體,如學前兒童、小學生、中學生、成人等;研究不同類型家庭結(jié)構(gòu),如單親家庭、復合家庭、再婚家庭等等;研究不同類型的兒童,如獨生子女、殘疾子女、越軌青少年等等。作為研究方法而言,教育學學科所應用的方法都可以采用。

其次,應該明確家庭教育學科的研究要素。正如學校教育有教育者、學習者、教育影響三個基本要素,家庭教育學科也應有自己的研究要素。只是目前為止,研究者們還未達成共識。1987年美國家庭關系全國會議把家庭教育分為十個領域:社會中的家庭、家庭互助、人類成長與發(fā)展;親職教育與輔導、家庭生活教育、家庭法律與公共政策、家庭倫理、人類性需求等等。2000年臺灣學者林淑林等介紹了臺灣教育行政管理部門開展家庭教育工作的五大領域“家庭世代生活倫理教育、夫妻婚姻關系教育、親職教育、現(xiàn)代化家庭生活教育、家庭和社區(qū)關系教育。我國學者駱風則認為家庭教育的構(gòu)成要素有顯性和隱性兩大類,具體表現(xiàn)為:制約家庭教育的家長教育觀念、家庭教育內(nèi)容、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策略四種主觀因素;制約家庭教育的家庭人際關系、家長道德素質(zhì)、家長文化素質(zhì)、家庭生活素質(zhì)四種主觀因素;制約家庭教育的家庭生活條件、家庭生活方式兩種主觀因素。到底如何確定家庭教育學的研究要素還有待商榷。

再有,需要一批充滿熱情、愿意扎扎實實立足于家教實踐的研究者。家庭教育是一門新興學科,還有許多理論空白點亟需填補;同時,家庭教育又是一門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家庭教育研究中,無論是提出教育目的、教育內(nèi)容還是做實驗研究,研究者都應始終保持科學的態(tài)度,注意科學性問題,防止主觀性。

注釋

① 顧明遠.教育大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1:11.

② 陳桂生.教育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250.

③ 陳桂生.教育原理.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3:260-261.

④ 朱智賢.中國兒童青少年心理發(fā)展與教育.中國卓越出版公司,1990.

⑤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陸中飛,陳如春,編.家教格言.經(jīng)濟日報出版社,2002.5:13.

參考文獻

[1] 駱風.海內(nèi)外學者有關家庭教育要素述評[J].學前教育研究,2005(6).

第7篇

人才成長的過程是“先成人,后成才”,做“人”的教育是孩子整個人生的奠基在一般情況下。而要教會孩子成“人”,其責任僅靠學校、社會是遠遠不夠的(當然,也是需要的),主要還得由家庭來承擔。因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這種言教和身教,既是孩子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基礎,又是激發(fā)孩子學習興趣、熱愛生活的源泉和動力!

這里,我認為有必要對家庭教育作如下界定:家長以自身的人品與文化知識、興趣愛好、技能和業(yè)特長等個人素養(yǎng),以及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氛圍,為孩子營造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學會認知,學會共處,學會生存”的家庭成才環(huán)境,使之逐步形成“獨立而合群”的人格,從而逐步“學會做人”!并在“學會做人”的過程中,不斷地激發(fā)、培養(yǎng)、形成并顯露其才華。事實上,我國歷史上的、傅雷等家庭教育的名家,已為我們提供了可資借鑒的模式。(當然,其家庭教育的具體內(nèi)容還得賦予新時代、新世紀的要求)。家長要在幫助、促進孩子成“人”上花工夫,而不能將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錯位,從而使孩子失去生活的樂趣。

總之,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家長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和學術修養(yǎng)(包括職業(yè)技能與專長等)影響、教育孩子。其目的是弘揚孩子應當具有的“生動活潑和諧”發(fā)展的生存權利,使之逐步完善自主創(chuàng)造、處信謙愛和朝氣蓬勃的人生,不斷涌動出獨特的生命活力,真正成為自己的主人。

摘自《上海家庭報》

(責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