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6-13 16:14:45
序論:在您撰寫當代教師應具備的專業(yè)能力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論文摘要:21世紀被稱為信息時代,而教育也隨之發(fā)展為信息化的教育。對高校而言,高校教師具備教育技術素養(yǎng),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優(yōu)化教學效果,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實現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發(fā)展變革的關鍵因素。該文主要探討了在信息化時代教育中,高校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從而大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教育技術對當代教育的影響
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對當代教育產生許多積極的影響,對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學內容上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教育技術的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我們的教材從原來傳統(tǒng)文字形式的顯示,變?yōu)槲淖?、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多種媒體、多種信息方式顯示教學信息,極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加大了教學信息量的傳輸。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學生主動地組織建構自己的知識內容與知識體系,由被動變主動。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同時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形式被打破,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得以實現。
實現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是關鍵。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直接點,是教育信息化的技術支柱。那么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質,決定著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而高校教師又該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綜合運用教育技術手段,從而實現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
中國教育技術素養(yǎng)標準(LSETC)提出,教育技術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對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的掌握、運用和評價的總體水平,它包括對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運用教育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教育技術的意識、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素養(yǎng)
首先,高校教師應具備教育技術意識。意識是一切行為的先決條件,要讓高校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教育技術技能,必須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教學中教育技術運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對于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第一應理解教育技術的內涵。教育技術是一門多學科、多技術相互交叉、滲透產生的教育學下的二級學科。AECT’ 94定義給出,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技術不是普通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而是指運用各種理論與技術對教學設計、開發(fā),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高校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教育技術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它。第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還包括,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必要組成。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不僅包括專業(yè)知識、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還應具備教育技術能力。教育技術能力不僅是教師應用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實現信息化的關鍵。同時教育技術能力也是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以滿足當代教育教學需要的重要條件。作為高校教師,課堂的開放,教學的開放,更要求具備高的教育技術能力,以適應開放式學習環(huán)境的需要,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第三、高校教師應具備在教學中有效使用教育技術的意識。作為高校教師關注的不僅是專業(yè)的高新技術與知識的發(fā)展,還應關注計算機新技術的前沿信息,認識到新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讓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教育技術,不是一種強求與規(guī)定,而是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對于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技術與手段可以大膽的使用與實踐,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術基礎知識,做到合理選擇教學媒體與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轉貼于 (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技能素養(yǎng)
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學多媒體課件、進行合理高效的教學設計;運把認知主義、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與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組織教學;運用適合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模式等,提高課堂教學的能力。只有當高校教師真正的熟練把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媒體、教育技術優(yōu)化教學,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的信息化。而教師具備的教育技術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就是教育技術技能素養(yǎng)。
首先,高校教師應能夠掌握教學媒媒體設備的使用?,F代教育教學媒體有很多,常用的媒體主要有,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幻燈機與電子白板等。高校教師要能熟練的使用各種常規(guī)教學媒體。熟悉他們的性能、優(yōu)缺點,進而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教學媒體,組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另外,教師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設備維護與管理的方法,在教學中遇到故障問題可以及時解決。
其次,教師應熟練掌握應用多媒體制作軟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學的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常用的多媒體制作軟件有,Flash }PPT等。不需要教師對每一個軟件都精通,至少有一個是自己的強項,還要熟悉常規(guī)應用軟件PHOTISHOP 、 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這些軟件都為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開發(f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另外,高校還應能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海量”資源庫,進行學習資源的搜集與擴充。可以建立一定的學科專業(yè)網站,或是網絡課程、遠程教學習系統(tǒng),為學生的異時異地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通過這樣多種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打破課堂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使得學習時刻伴隨學生左右。
論文摘要:21世紀被稱為信息時代,而教育也隨之發(fā)展為信息化的教育。對高校而言,高校教師具備教育技術素養(yǎng),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優(yōu)化教學效果,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實現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發(fā)展變革的關鍵因素。該文主要探討了在信息化時代教育中,高校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從而大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教育技術對當代教育的影響
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對當代教育產生許多積極的影響,對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學內容上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教育技術的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我們的教材從原來傳統(tǒng)文字形式的顯示,變?yōu)槲淖帧D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多種媒體、多種信息方式顯示教學信息,極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加大了教學信息量的傳輸。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學生主動地組織建構自己的知識內容與知識體系,由被動變主動。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同時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形式被打破,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得以實現。
實現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是關鍵。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直接點,是教育信息化的技術支柱。那么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質,決定著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而高校教師又該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綜合運用教育技術手段,從而實現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
中國教育技術素養(yǎng)標準(lsetc)提出,教育技術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對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的掌握、運用和評價的總體水平,它包括對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運用教育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教育技術的意識、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素養(yǎng)
首先,高校教師應具備教育技術意識。意識是一切行為的先決條件,要讓高校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教育技術技能,必須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教學中教育技術運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對于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第一應理解教育技術的內涵。教育技術是一門多學科、多技術相互交叉、滲透產生的教育學下的二級學科。aect’ 94定義給出,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技術不是普通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而是指運用各種理論與技術對教學設計、開發(fā),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高校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教育技術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它。第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還包括,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必要組成。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不僅包括專業(yè)知識、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還應具備教育技術能力。教育技術能力不僅是教師應用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實現信息化的關鍵。同時教育技術能力也是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以滿足當代教育教學需要的重要條件。作為高校教師,課堂的開放,教學的開放,更要求具備高的教育技術能力,以適應開放式學習環(huán)境的需要,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第三、高校教師應具備在教學中有效使用教育技術的意識。作為高校教師關注的不僅是專業(yè)的高新技術與知識的發(fā)展,還應關注計算機新技術的前沿信息,認識到新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讓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教育技術,不是一種強求與規(guī)定,而是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對于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技術與手段可以大膽的使用與實踐,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術基礎知識,做到合理選擇教學媒體與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技能素養(yǎng)
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學多媒體課件、進行合理高效的教學設計;運把認知主義、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與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組織教學;運用適合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模式等,提高課堂教學的能力。只有當高校教師真正的熟練把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媒體、教育技術優(yōu)化教學,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的信息化。而教師具備的教育技術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就是教育技術技能素養(yǎng)。
首先,高校教師應能夠掌握教學媒媒體設備的使用?,F代教育教學媒體有很多,常用的媒體主要有,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幻燈機與電子白板等。高校教師要能熟練的使用各種常規(guī)教學媒體。熟悉他們的性能、優(yōu)缺點,進而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教學媒體,組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另外,教師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設備維護與管理的方法,在教學中遇到故障問題可以及時解決。
其次,教師應熟練掌握應用多媒體制作軟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學的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常用的多媒體制作軟件有,flash }ppt等。不需要教師對每一個軟件都精通,至少有一個是自己的強項,還要熟悉常規(guī)應用軟件photishop 、 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這些軟件都為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開發(f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另外,高校還應能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海量”資源庫,進行學習資源的搜集與擴充??梢越⒁欢ǖ膶W科專業(yè)網站,或是網絡課程、遠程教學習系統(tǒng),為學生的異時異地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通過這樣多種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打破課堂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使得學習時刻伴隨學生左右。
論文摘要:21世紀被稱為信息時代,而教育也隨之發(fā)展為信息化的教育。對高校而言,高校教師具備教育技術素養(yǎng),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優(yōu)化教學效果,促進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實現教育信息化,實現教育發(fā)展變革的關鍵因素。該文主要探討了在信息化時代教育中,高校教師應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從而大力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一、教育技術對當代教育的影響
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對當代教育產生許多積極的影響,對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學內容上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教育技術的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我們的教材從原來傳統(tǒng)文字形式的顯示,變?yōu)槲淖帧D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多種媒體、多種信息方式顯示教學信息,極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加大了教學信息量的傳輸。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學生主動地組織建構自己的知識內容與知識體系,由被動變主動。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同時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形式被打破,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得以實現。
實現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是關鍵。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直接點,是教育信息化的技術支柱。那么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質,決定著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而高校教師又該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綜合運用教育技術手段,從而實現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
中國教育技術素養(yǎng)標準(LSETC)提出,教育技術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對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的掌握、運用和評價的總體水平,它包括對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運用教育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教育技術的意識、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素養(yǎng)
首先,高校教師應具備教育技術意識。意識是一切行為的先決條件,要讓高校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教育技術技能,必須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教學中教育技術運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對于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第一應理解教育技術的內涵。教育技術是一門多學科、多技術相互交叉、滲透產生的教育學下的二級學科。AECT''''94定義給出,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技術不是普通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而是指運用各種理論與技術對教學設計、開發(fā),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高校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教育技術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它。第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還包括,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必要組成。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不僅包括專業(yè)知識、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還應具備教育技術能力。教育技術能力不僅是教師應用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實現信息化的關鍵。同時教育技術能力也是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以滿足當代教育教學需要的重要條件。作為高校教師,課堂的開放,教學的開放,更要求具備高的教育技術能力,以適應開放式學習環(huán)境的需要,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第三、高校教師應具備在教學中有效使用教育技術的意識。作為高校教師關注的不僅是專業(yè)的高新技術與知識的發(fā)展,還應關注計算機新技術的前沿信息,認識到新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讓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教育技術,不是一種強求與規(guī)定,而是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對于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技術與手段可以大膽的使用與實踐,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術基礎知識,做到合理選擇教學媒體與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技能素養(yǎng)
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學多媒體課件、進行合理高效的教學設計;運把認知主義、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與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組織教學;運用適合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模式等,提高課堂教學的能力。只有當高校教師真正的熟練把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媒體、教育技術優(yōu)化教學,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的信息化。而教師具備的教育技術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就是教育技術技能素養(yǎng)。
首先,高校教師應能夠掌握教學媒媒體設備的使用?,F代教育教學媒體有很多,常用的媒體主要有,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幻燈機與電子白板等。高校教師要能熟練的使用各種常規(guī)教學媒體。熟悉他們的性能、優(yōu)缺點,進而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教學媒體,組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另外,教師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設備維護與管理的方法,在教學中遇到故障問題可以及時解決。
其次,教師應熟練掌握應用多媒體制作軟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學的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常用的多媒體制作軟件有,Flash}PPT等。不需要教師對每一個軟件都精通,至少有一個是自己的強項,還要熟悉常規(guī)應用軟件PHOTISHOP、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這些軟件都為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開發(f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另外,高校還應能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海量”資源庫,進行學習資源的搜集與擴充。可以建立一定的學科專業(yè)網站,或是網絡課程、遠程教學習系統(tǒng),為學生的異時異地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通過這樣多種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打破課堂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使得學習時刻伴隨學生左右。
關鍵詞:高校教師;教育技術;素養(yǎng);
一、教育技術對當代教育的影響
教育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對當代教育產生許多積極的影響,對教育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的推進作用。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教學方式,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與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教學內容上注重的是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
教育技術的在現代教育教學中的運用,使我們的教材從原來傳統(tǒng)文字形式的顯示,變?yōu)槲淖?、圖形、圖像、動畫、視頻和聲音多種媒體、多種信息方式顯示教學信息,極大的豐富了教學內容,加大了教學信息量的傳輸。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組織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中,學生主動地組織建構自己的知識內容與知識體系,由被動變主動。從而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同時以教師為中心的班級授課形式被打破,以學生為中心的個別化教學、合作化教學得以實現。
實現教育信息化,教育技術是關鍵。它是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出發(fā)點和直接點,是教育信息化的技術支柱。那么教師應該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質,決定著我國的教育信息化進程。高等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而高校教師又該具備怎樣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綜合運用教育技術手段,從而實現教育信息化呢?
二、高校教師的教育技術素養(yǎng)
中國教育技術素養(yǎng)標準(LSETC)提出,教育技術素養(yǎng)是指一個人對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的掌握、運用和評價的總體水平,它包括對教育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運用教育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對教育技術的意識、態(tài)度和社會責任的理解。
(一)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素養(yǎng)
首先,高校教師應具備教育技術意識。意識是一切行為的先決條件,要讓高校教師在教學中自覺地運用教育技術技能,必須讓他們從思想上認識到教學中教育技術運用的必要性與重要性。
對于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第一應理解教育技術的內涵。教育技術是一門多學科、多技術相互交叉、滲透產生的教育學下的二級學科。AECT’94定義給出,教育技術是關于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教育技術不是普通的教學手段與方法,而是指運用各種理論與技術對教學設計、開發(fā),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高校教師只有充分認識到教育技術的內涵,才能在教學實踐中運用它。第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意識還包括,能夠認識到教育技術能力是教師專業(yè)素質的必要組成。教師的專業(yè)素質不僅包括專業(yè)知識、相關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還應具備教育技術能力。教育技術能力不僅是教師應用教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需要,更是教育實現信息化的關鍵。同時教育技術能力也是教師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質,以滿足當代教育教學需要的重要條件。作為高校教師,課堂的開放,教學的開放,更要求具備高的教育技術能力,以適應開放式學習環(huán)境的需要,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第三、高校教師應具備在教學中有效使用教育技術的意識。作為高校教師關注的不僅是專業(yè)的高新技術與知識的發(fā)展,還應關注計算機新技術的前沿信息,認識到新技術對教育的影響。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tǒng)教學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讓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教育技術,不是一種強求與規(guī)定,而是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合理的使用。對于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的技術與手段可以大膽的使用與實踐,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教育技術基礎知識,做到合理選擇教學媒體與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二)高校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技能素養(yǎng)
高校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具備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方法、技能,制作教學多媒體課件、進行合理高效的教學設計;運把認知主義、行為主義、人本主義與建構主義等學習理論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組織教學;運用適合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的的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模式等,提高課堂教學的能力。只有當高校教師真正的熟練把教育技術理論與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中,利用現代教育媒體、教育技術優(yōu)化教學,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的信息化。而教師具備的教育技術理論知識與技術技能就是教育技術技能素養(yǎng)。
首先,高校教師應能夠掌握教學媒媒體設備的使用?,F代教育教學媒體有很多,常用的媒體主要有,多媒體計算機、投影儀、幻燈機與電子白板等。高校教師要能熟練的使用各種常規(guī)教學媒體。熟悉他們的性能、優(yōu)缺點,進而根據教學需要選擇合適教學媒體,組織教學資源進行教學。另外,教師還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設備維護與管理的方法,在教學中遇到故障問題可以及時解決。
其次,教師應熟練掌握應用多媒體制作軟件,制作出能有效提高教學的高質量的教學課件。常用的多媒體制作軟件有,Flash、PPT等。不需要教師對每一個軟件都精通,至少有一個是自己的強項,還要熟悉常規(guī)應用軟件PHOTISHOP、Dreamweaver等的操作使用。這些軟件都為多媒體課件的制作開發(fā)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另外,高校還應能充分利用互聯網這個“海量”資源庫,進行學習資源的搜集與擴充??梢越⒁欢ǖ膶W科專業(yè)網站,或是網絡課程、遠程教學習系統(tǒng),為學生的異時異地學習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通過這樣多種的教學與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打破課堂的時間與空間限制,使得學習時刻伴隨學生左右。
一、淵博的學識,廣闊的知識面
新課程反映了社會對教師工作的質的需求。作為教師應盡快提高專業(yè)水平,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提升自身內在修養(yǎng),加強對優(yōu)秀教育理論著作的學習。開展教育科研不僅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而且有利于更新知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意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能力,以適應時代需求。一個合格的初中生物學教師不僅要掌握比課程深得多的生物科學知識和生物學基本技術,而且要理解課程內容的體系和深度。只有這樣,教師才會在課堂上有的放矢,深入淺出地組織教學內容,而不會隨著課本亦步亦趨。那種只會照本宣科機械呆板的填鴨式的教學已經成為過去。認真?zhèn)湔n上課,對每一節(jié)課都做好充分的準備,由于準備充分上起課來才能得心應手、游刃有余。要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就需要教師具有尚高的人格魅力,淵博的學識,廣闊的知識面。
二、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的管控能力
新課標下的初中生物教師應具備和諧的人際關系。和諧的人際關系是教師心理素質水平的體現,也是影響教師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建立和諧的師生交往關系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第一、要有民主意識。一個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的形成,取決于教師的民主意識。教師要樹立良好的民主形象,與學生平等交往,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別性。第二、要有愛心。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條件就是要使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充滿激情的師愛,這就要求教師既要對各類學生無條件的接納、關心、愛護、理解、尊重,又要出于高度的責任感對學生嚴格要求。心理實驗羅森塔爾效應告訴我們:教師對學生真摯的愛和暗含的期待可以產生巨大的感召力、推動力,它不僅能誘發(fā)學生積極向上的激情,而且影響著學生的智力、情感和個性的健康發(fā)展。第三、要有高尚的情感、理智的行為。教師要善于調整心態(tài),保持樂觀向上的心境,不要把壞心情向學生發(fā)泄,善于理智控制消極情結,培養(yǎng)積極情感。教師的微笑是學生最大的快樂。教育家和心理學家認為:一切有效的學習活動,都是建立在良好的師生關系中。
當然,初中生物教師還應具備良好的管控能力。教師的職業(yè)特點是工作的相對獨立,課堂教學是由自己經營、管理、試驗的場所。好的教師就像一個好的經營者,他必須具備很強的責任心,一定是充滿自信,勇于嘗試和面對挑戰(zhàn),富有鮮明個性的人。要知道學生每天的生命過程大部分是在課堂上渡過的,學習豐富的科學知識只是一方面,來自不同教師的各具風采和個人魅力的精神大餐才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必需營養(yǎng)。
三、健康的職業(yè)情感,良好的反思習慣
教師的情感是豐富的,尤其是教師的職業(yè)情感更具特色,其主要內容包括對教育事業(yè)的忠誠,對學生的關愛和理解,對教育理念的更新,對教書育人的熱情以及敬業(yè)精神等。在教師的專業(yè)素質結構的構成要素中,專業(yè)知識是基礎,專業(yè)能力是專業(yè)素質的外在表現形式,而專業(yè)情意則是體現教師專業(yè)本身的重要內在指導。同時,生物學教師要在反思中探索追求,初中生物教師要養(yǎng)成良好的反思習慣。生物學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反思意識,對于習以為常的定勢進行重新的建構與思考。如果面對依然故我的教師,面對依然呆板的課堂,面對毫無生氣的教材,學生有待激發(fā)的興趣與熱情就會漸漸泯滅。課堂,絕不是一桶水向一個空杯子里倒水的場所,而是師生雙方知識激蕩,創(chuàng)造新知的樂園。因此,教師在上完每一節(jié)課后,應進行反思。反思教學在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教學質量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反思更值得生物學教師去探索和研究。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如果缺乏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調整的能力,一不留神就會陷入“用昨天的知識教今天的學生,讓他面對明天的未來”這樣的尷尬境地。經常性、系統(tǒng)性的反思,會使教師認識自我的局限,突破狹隘的經驗限制,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和能力。
四、生物學教師還要具備駕馭現代教育技術的能力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將全面進入課堂,這就要求生物學教師掌握計算機工具。網絡不僅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傳統(tǒng)的學習、工作模式,而且把師生的感知與思維帶到了全新的廣闊的境界,從根本上改變了我們的學習觀念和教育觀念。在助教方面:能使用常見的生物學教學軟件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能自制課件、能評價課件的好壞、有能力選擇好課件、有能力在網絡上獲取教學中所需要的信息資料等。在助學方面:教師能夠組織、引導學生參與生物實驗、活動。例如,利用動畫技術演示臨時玻片的標本制作、動物的生活史、生物進化歷程等。通過實踐探索,使學生體驗生物學家的思維過程。教師要能為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
總之,當代生物學課程改革給我們廣大教師以極大挑戰(zhàn),因為課程改革不僅僅是教材的改變,更是教育觀念的變革。作為一名初中生物學教師有必要根據素質教育目標,結合《基礎教育改革綱要》以及《全日制義務教育教學課程標準》,努力更新觀念,更新知識,提高素質,主動適應課改的需要。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滿懷關愛的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和諧、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為他們心靈的飛翔,個性的張揚和能力的發(fā)展創(chuàng)設一個美麗的生活空間。本文有很多個人見解還需要與大家多做交流,請大家指正。
【參考文獻】
[1]《淺談中學生物教師應具備的素質》.張興娟.
[2]《生物教師應具備的素質》.薰衣草.
[3]《中學生物學教師應具備哪些基本素質》.佚名.
[4]《談中學生物學教師在課程改革中應具備的素質》.李婧.
關鍵詞:體育教師,素質
1 必須具備高尚的思想品德
體育教學中素質教育的本質有其特定固有性,它是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材為中介,以豐富多彩、靈活多變的方式方法為手段,在動態(tài)的教學過程中,在健身強身的基礎上,促使學生智育、德育、情感與個性等方面得到全面發(fā)展與提高,以適應未來社會的需要。“品德高尚,言行一致”是對教師應具有的道德素質的基本要求,體育教師在課堂上所講的每一觀點,課下每一行為,都會受到學生的關注和效法,會在他們的心靈深處打下不可磨滅的烙印,甚至會影響到他的一生。品德高尚還應包括有博愛之心,即愛護關懷學生,了解信任學生,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間形成一種親密、和諧、融洽的關系,也就是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信任、互相尊重的師生關系。師生關系也是衡量和評價一位體育教師的重要因素,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敬業(yè)精神,能尊重、理解、愛護學生,具有豐富的專業(yè)知識和較高的運動技術技能水平,是當代學生對體育教師的首要期望,把自己和學生放在平等的地位上,考慮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學生相處和藹可親,耐心細致,平易近人,是當代學生心目中一名優(yōu)秀體育教師具備的良好素養(yǎng)。
2 體育教師要具有淵博的知識
體育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其特點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處于身體活動狀態(tài),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相互頻繁交往,學生的道德品質往往是通過具體的言行表現出來,教師要注意觀察他們的表現,及時樹立典型進行教育。做為一名合格的體育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道德素質,而且在學識上也應有較深的造詣,業(yè)務素質的提高是以精通所教學科并具有淵博知識為基礎。精通所教學科是指對所教學科的知識系統(tǒng)有全面的了解,并達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的程度。淵博的知識,是指具有比較廣博的本學科理論知識和相關科目及社會實踐的基礎知識,并要達到一定深度。反之,即使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不容易把技術動作講明,到頭來不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和素質的提高。
3 體育教師應具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專項特長
語言是教師傳播知識的橋梁,教師語言如何,直接關系到教育和教學的效果。由于體育教師職業(yè)特殊性,對其語言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只有做到語句規(guī)范、通俗,示范動作準確、到位才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知識,受教育,提高身體素質。在體育教育工作實踐中,體育教師不單純是要教好本學科,往往要做到“一技多能”,這就要求教師應具備某項專門才能和愛好。這樣,就可以在與學生經常性的接觸中了解學生,也能使學生了解自己,從而得到學生的信任,還可使學生在求知,求美、求樂的活動中受到教育和鍛煉。
4結論
綜上所述,體育教師應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告訴的責任心,以應對國家關于青少年體育發(fā)展的具體要求,應具備良好的身體素質,具有良好的講解知識能力與示范動作能力,能夠熟練掌握運動技能技巧,以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應具備良好的語言溝通能力,便于與學生溝通和交流,應具備不斷學習,樂于接受新事物的素質,以應對教學內容、教學手段不斷更新的需求,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
參考文獻:
1《素質教育的重點: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國教育學刊 2000.2
2《素質教育要突出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培養(yǎng)》江西教育科研 2000.6
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一
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良好的知識技能
清初學者王夫之說過:“欲明人者先自明”。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有扎實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良好的知識技能。包括全面的音樂基礎理論修養(yǎng)和視唱練耳、聲樂、鍵盤、指揮、創(chuàng)編等技能技巧。這并不是說要求音樂教師成為歌唱家、演奏家、指揮家……,但每一項的基本素質卻必須具備。
音樂知識。包括基本樂理、音樂常識、音樂史等,教師必須掌握五線譜、簡譜的記譜法和音樂的基本要素,諸如:音名、唱名、節(jié)奏、節(jié)拍、旋律、調式、調性、織體……,并能靈活運用。對音樂史的基本了解,對主要音樂家的生平事跡、代表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等都應重點掌握。
歌唱。這是音樂教師最基本的能力。不一定人人都有一個獨唱嗓音,但最起碼的范唱能力是必須的。“藝術的精髓不在于技術,而在于心靈”。要求學生以情帶聲,唱云則意滿天宇,唱水則韻繞青山。用心靈去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
伴奏。能用鋼琴和其他樂器,如手風琴、電子琴、吉他等彈奏簡單的伴奏,并能用樂器進行教學,具備最起碼的自彈自唱和即興伴奏能力。
創(chuàng)作。是為表達個人的思想感情而組織音響,除創(chuàng)作一般的樂曲外,對已有作品的不同風格的即興表演也是創(chuàng)作,為學校環(huán)境中的表演譜寫和改編音樂也是創(chuàng)作。
分析。音樂欣賞對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發(fā)展形象思維和欣賞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欣賞是最重要的一部分。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必須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和鑒賞能力。開闊視野,廣泛涉獵,強志博聞,必須有獨到的領悟力、穿透力、挖掘作品的深層內涵。一個不了解貝多芬“命運”的教師,要教學生欣賞《命運交響曲》是很難想象的。
此外,對指揮、配器等技能的掌握和一般表演能力是音樂教師所必備的。
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二
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
一個好的音樂教師,必須具備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和敬業(yè)精神,具有飽滿的愛國熱情,必須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一份摯誠的愛。這樣才能完成音樂教育中的德育滲透,才能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審美情趣。“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特別是在當前改革開放和商品經濟的大潮中,音樂教師首當其沖,不少人憑借自己的一技之長,紛紛下海、跳槽,追求高收入。一個有事業(yè)心的音樂教師,面對這種情況,要不為金錢所誘惑,仍能執(zhí)著地走自己的路,對自己的職業(yè)矢志不諭。
音樂教師在課堂和課外對學生進行的理論知識的教學和技能技巧訓練是不夠的,而是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力求在工作中以身示范,用自己的審美情操感染學生,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藝術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他們的身心能夠健康成長。
敬業(yè)的另一重要內涵是要愛學生。由于我國基礎教育的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音樂教育,受各方面的制約因素太多,學生的音樂素質差異也很大。但作為音樂教師必須一視同仁,不但愛成績好、音樂素質高的學生,對成績差、音樂素質低的學生也不能歧視。教師對學生的一次表揚或批評,一次鼓勵或嘲笑,會直接影響學生的興趣和愛好。如學生唱歌走調是常有的事,而教師的哈哈大笑或“左嗓子”、“五音不全”的評價,會直接導致學生害怕唱歌、討厭音樂、與音樂解緣。只有愛學生、理解學生并加以正確的引導,才能實現自身的職業(yè)價值。
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三
良好的職業(yè)才能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能力
音樂是一門藝術,教學又是一門藝術。一位歌唱家或一位演奏家不一定是一個好的音樂教師。要說唱歌,金鐵霖不一定比宋祖英、閻維文唱得好,但金鐵霖是著名的聲樂教育家,在我國聲樂教育中的地位無人可比。教師的功能是“傳道授業(yè)”。如何“傳道”?怎么“授業(yè)”?這就要求音樂教師必須有一定的語言修養(yǎng)和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法。
語言修養(yǎng)。講一口標準、流暢、具有感染力的普通話,不斷加強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提高自身的聯想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唱歌講究以情帶聲,教學語言也要講究條理清楚、生動幽默、簡潔明了,充滿感情,特別是講述枯燥的知識、傳授抽象的技藝時,更要講究這一點。“藝術的精髓不在于技術,而在于心靈”。尤其是音樂,是一門情感的藝術,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化學生,讓學生真正得到藝術的熏陶、心靈的感應,做到聲情并茂的同時達到形態(tài)完美的統(tǒng)一。
教學方法。教學是一項師生共同完成的雙邊活動,只有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才能達到圓滿的教學效果。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
1、掌握基本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談話法、演示法、練習法等;
2、對音樂教學法的熟練掌握,如:聽唱法、視唱法、圖樂結合法、聽唱動結合法等;
3、了解國外較有影響的教學法,如:鈴木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等;
4、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法,根據自身和學生的特點以及條件、環(huán)境等因素,設計出自己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并能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
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四
現代的教育觀念
教師的教育觀念對自身的態(tài)度和教育行為有顯著的影響,也就是說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在教育觀念的背景下展開的。不同的思想支配不同的行為,有什么樣的教育觀念就有什么樣的教育行為。
當代世界著名的音樂教育體系及教學法無一例外都是以現代的音樂教育思想和觀念為基礎形成的。如:鈴木才能教育思想中“培養(yǎng)孩子成為優(yōu)秀的人”,“人類是環(huán)境之子”,“興趣是能力的源泉”,“直覺或靈感也是一種能力”,“藝術是按照人類自身的能力創(chuàng)造出來的”等等。
在改革開放的今天,正確地、科學地、富有時代精神的教育觀念體現在借“他山之石”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實現教育觀念的許多“轉變”,如:從偏向少數拔尖學生向面向全體學生轉變,從過多的統(tǒng)一要求向多樣化、個性化發(fā)展轉變,從單純追求知識向追求人的全面發(fā)展轉變等等。
音樂是一門情感藝術,自古以來許多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都是“愛情”的典范之作,如《梁?!?、《茶花女》、《圖蘭朵》等,而許多音樂教師就因為這些作品中的“愛情主題”不敢面對,僅停留在表面,卻無法上升到藝術的高度與學生共同探討、欣賞,這其實就是一個觀念的問題。
淺談音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相關文章:
1.音樂教師的基本素養(yǎng)有哪些
2.淺談聲樂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3.淺談教師應具備的基本素質
4.教師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