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金融安全的重要性范文

時間:2023-06-05 15:34:39

序論:在您撰寫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金融安全的重要性

第1篇

【關鍵詞】安全;教育培訓;種類;重要性

安全教育培訓是安全生產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一項基礎性的工作,國家《安全生產法》明確規(guī)定:“生產經營單位的主要負責人和安全生產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與本單位所從事的生產經營活動相應的安全生產知識和管理能力。生產經營單位應當對從業(yè)人員進行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保證從業(yè)人員具備必要的安全生產知識,熟悉有關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規(guī)程,掌握本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經安全生產教育和培訓合格的從業(yè)人員,不得上崗作業(yè)”。

員工的安全意識和能力也是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成功實施和有效運行的關鍵,2011版《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的4.4.2“能力、培訓和意識”中明確規(guī)定:“組織應確保任何在其控制下完成對職業(yè)健康安全有影響的任務的人員都具有相應的能力,該能力應依據適當的教育、培訓或經歷來確定。組織應當建立、實施并保持程序,使在本組織控制下工作的人員意識到:……”

2005年以來,本院通過建立并實施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深入開展安全生產標準化,更加深切認識到:安全教育培訓是貫徹落實國家安全法規(guī)及要求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促進員工掌握安全法規(guī)的要求、提高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績效的必備手段。只有員工具有強烈的職業(yè)健康安全意識,才能使所有的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活動變成員工的自覺行動,只有員工具有相應的安全知識和操作技能,才能具有事故預防和處理能力,避免或降低安全風險。特別是隨著本院各項工作業(yè)務的不斷拓展,海外、總承包、監(jiān)理業(yè)務安全管理的覆蓋面越來越廣、形式越來越復雜,管控方面越來越多,安全教育培訓在新形勢下越發(fā)凸顯出緊迫性、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本院在安全教育培訓方面努力改進,除全面修訂《人力資源及培訓程序》、《員工教育培訓管理規(guī)定》外,還不斷完善《安全教育管理規(guī)定》,細化安全教育培訓的主管領導、相關部門和各級人員職責,明確具體的安全教育培訓管理內容、考核與檢查內容等。以不斷提高員工的安全素質、引導和強化員工學習安全管理的新知識、掌握安全生產的新技能、解決安全管理和職業(yè)健康安全體系中出現的新問題,形成人人要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抓安全的良好氛圍。本文結合具體實踐,對安全教育培訓內容有以下幾方面的理解。

1.總要求

對本院員工、聘用人員都應接受有關的安全生產教育培訓。主要培訓內容:(1)本崗位安全生產職責規(guī)范、安全操作規(guī)程、安全操作技能。(2)國家和上級主管部門有關勞動保護、安全工作規(guī)程、安全生產有關規(guī)定;院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管理體系文件。(3)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及其預防和控制措施。(4)安全質量管理要求及以往存在問題。(5)應急準備與響應;緊急救護法、應急預案,事故教訓及預防措施等。

2.院主要領導干部安全培訓

院主要領導干部上崗前應學習國家安全生產法規(guī)、上級和本院有關的安全生產管理規(guī)定、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等,并經培訓考試合格后上崗工作。每年應進行安全生產再培訓。

3.安全管理人員安全培訓

(1)安監(jiān)部人員上崗前必須經過安全生產培訓,并經考試合格后上崗工作。取得國家注冊安全工程師資格,每三年接受國家有關機構的繼續(xù)教育培訓及考試,每年參加外部培訓及現場安全學習。

(2)二級安全網絡部門專職/兼職安全管理人員(包括工程部、監(jiān)理部、勘測工程部、海外事業(yè)部、項目經理部、技術質管部、院長工作部、工會等),上崗前必須經過安全生產培訓;每年安監(jiān)部還應組織對其進行一次安全生產再培訓。

(3)每年安監(jiān)部會同工程部、監(jiān)理部、勘測工程部對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及有關人員進行多次安全考試,考試內容必須包括電力建設安全工作規(guī)程、電力工程勘測安全技術規(guī)程等。

(4)二級安全網絡部門專職/兼職安全員要經常性地指導本部門三級安全網絡人員,并組織開展日常安全教育。

4.特種作業(yè)人員上崗培訓與復訓

(1)對本院正式職工和聘用人員中的特種作業(yè)人員,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經專門的安全作業(yè)培訓,取得特種作業(yè)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作業(yè)。以后應按規(guī)定時間進行復訓。

(2)安監(jiān)部要做好本院特種作業(yè)人員狀況的統(tǒng)計工作,督促有關崗位人員的初訓或復訓,保證做到持證上崗。

(3)對院總承包工程,現場項目部要檢查分包施工單位特種作業(yè)人員資格證和安全員培訓合格證,督促施工分包單位做好施工人員的安全教育和培訓工作。

5.新入院大學生、研究生崗前安全教育

培訓主管部門和安監(jiān)部每年組織新分配大學畢業(yè)生、研究生崗前培訓時,必須設定專門的安全培訓課程,包括適用的安全法規(guī)及行業(yè)安全管理規(guī)定、企業(y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和職業(yè)健康安全管理體系文件,考試合格方可上崗。

6.上崗、轉崗、離崗適應性培訓

(1)各部門對新聘用人員、借用人員、臨時工等,都應進行安全教育培訓,特別是其崗位工作安全責任較大時,安全教育培訓更不能降低要求。可外聘專家或本院/本部門稱職人員進行培訓。

(2)當人員調換崗位,所操作設備、技術條件、安全管理要求發(fā)生變化時,必須進行適應新崗位、新操作方法的安全技術教育和實際操作訓練,使其掌握有關安全技術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培訓形式可多樣化,但必須考核合格方可上崗。

(3)對違反操作規(guī)程、院安全生產制度造成事故或嚴重違章的責任者,除按院《安全事故和違規(guī)行為處罰辦法》和《安全生產考核管理辦法》處理外,還應根據具體情況,對其進行離崗培訓、在崗學習等形式的安全教育,進一步掌握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院有關安全規(guī)章制度和安全操作方法等,經考核合格后方可重新上崗。

針對不斷拓展海外業(yè)務,本著“海外項目安全管理不低于國內安全管理標準”的要求,做到每批人員出國前進行安全培訓,完善《出國前安全教育手冊》,強化境外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相關現場處置方案的培訓,確保掌握安全風險防范措施、預防突發(fā)事件的發(fā)生。

7.全院性的安全教育培訓活動

每年年初安監(jiān)部會同培訓主管部門,組織提出安全教育培訓計劃,每半年進行一次全面的增補;對培訓項目實行動態(tài)管理,及時根據上級和院安全管理要求、各部門需求,隨時補充調整計劃,以適應院及各類項目現場安全管理及發(fā)展需求。堅持不懈地開展日常的安全宣傳教育,如:網上開辦“安全監(jiān)察”專欄、每月編印安全簡報、制作安全宣傳展版和安全培訓課件、開展“安全在我身別”主題攝影比賽、開展安全知識答卷或競賽、應急演練、播放事故案例教育片。

8.檢查與考核

第2篇

【關鍵詞】金融安全;審計機關;機制;途徑

中圖分類號:F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500(2013)10-0098-01

從目前來,金融安全這一概念的界定是一個重點問題,國內外的專家和學者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定義,但是,從本質上來說,金融安全是由于某種金融行為偏離了金融行為所預期的一種行為,由于金融行為的偏離將會導致金融危機和金融風險的出現。因此,從國家金融安全角度來說,要盡可能的避免危機的存在和出現,力求將影響金融安全的危險因素進行全面、詳盡的分析,以便于保證金融安全,避免因為金融危機而導致的金融損失,甚至是造成國家不必要的損失。因此,從我國金融安全方面著手,需要強化審計機關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發(fā)揮的作用角度出發(fā),有必要針對其發(fā)揮作用的途徑和機制進行分析。

一、國家的審計部門在維護金融安全方面發(fā)揮作用的機制

根據我國金融安全維護工作來說,發(fā)揮審計部門的維護作用,保證審計機關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過程中能夠盡可能的展現出金融安全的重要,并展現出時代的特點,需要建立有效的金融安全維護機制,以機制為保證促進設計機關在維護國家金融安全方面作用的更有效發(fā)揮。

(一)建立發(fā)現問題的有效機制

發(fā)現問題是審計部門進行金融安全維護的第一步,如何及時地發(fā)現問題是解決問題的前提和保證。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加之我國逐漸融入到了國家經濟大環(huán)境中,影響我國金融安全問題將是多方面的,因此,對于我國審計機關來說,如何更好的發(fā)現問題,建立良好的發(fā)現問題體系和機制是保證我國審計機關發(fā)揮維護金融安全的第一步,也是保證我國金融安全運行的關鍵所在。

(二)建立分析問題的有效機制

隨著問題的不斷出現,盲目的對問題進行處理是不夠的,只有在問題發(fā)現的基礎上不斷地完善金融安全,將及時發(fā)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的分析,從問題出現的原因、問題影響的范圍以及問題的解決途徑等進行綜合的分析和研究,通過分析過程的完善化能保證分析工作的更好進展,也能夠保證金融安全問題得到更好的維護。

(三)建立處理問題的機制

針對我國金融安全問題來說,建立一定的處理問題的機制,將一些常見問題和突發(fā)問題納入到問題處理機制中來,保證問題得到有效的解決。對于審計機關來說,其不僅僅要針對問題進行解決,還要針對不同類別的問題進行分析,建立一定的問題處理機制,以便于當問題出現的時候能夠及時的進行解決,避免不必要的安全問題。

(四)建立完善機制

對于維護金融安全的重要部門,即審計部門來說,其在較大的優(yōu)勢地位,審計機關無論是在權力的行使還是在監(jiān)管工作的運行上,都有著自己的獨立權力,因此,在建立維護金融安全機制的過程中,要體現出金融機制的完善性,建立完善的金融安全監(jiān)管機制,保證我國金融安全問題能夠得到體系化的解決,避免因為各個環(huán)節(jié)之間的不協調導致金融問題的出現。

二、維護金融安全方面中選擇的途徑

在國家的宏觀調控中,如何選擇維護金融安全方面發(fā)揮作用的途徑是十分關鍵的,其中積極有效的發(fā)揮國家審計部門的職能與作用,維護金融安全顯得十分重要,從目前來看,審計部門可以通過以下途徑進行綜合的調整。

(一)強化基礎建設

強化基礎建設是針對我國目前金融安全監(jiān)管基礎相對薄弱的現象而言的,從目前我國金融安全角度來說,國家或者是中央審計機關的金融監(jiān)管工作已然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并在金融安全方面發(fā)揮著一定的作用,但是,對我國的地方審計機關來說,地方審計機關并沒有意識到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重要性,加之由于我國對地方審計機關的權力釋放不到位,導致了我國地方審計力量不足。因此,在選擇金融途徑的時候,要盡可能地保證地方審計機關的職能,將地方審計職能作為一種有效的途徑推廣開來。

(二)強化結構調整

金融安全關乎于我國經濟發(fā)展,同樣,我國經濟的發(fā)展與金融安全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對于審計機關而言,需要從國家經濟發(fā)展角度著手,建立完全的、穩(wěn)定的經濟結構,并針對安全的、穩(wěn)定的經濟結構進行宏觀的調整,同時,針對一些浮動頻率相對較大的經濟形勢進行監(jiān)控,保證這些浮動的經濟形勢能夠不影響經濟結構的調整,不影響國家金融安全問題??梢哉f,強化結構的調整,尤其是強化經濟結構的調整對于國家金融安全來說具有基礎性的意義,也將是我國金融安全維護的重要途徑。

(三)有效建立評價機制

如何發(fā)揮國審計機關的金融安全監(jiān)管工作, 保證我國金融安全問題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尤其是在當今復雜的經濟形勢中,經濟的發(fā)展和金融安全的維護應該是齊頭并進的。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證審計機關維護國家金融安全地位的體現,并達到一定的維護效果,需要建立有效的評價機制,以評價機制為基礎進行選擇,保證金融安全問題得到良好的體現,進而進一步地完善金融監(jiān)管的策略,更好地體現金融監(jiān)管的效果。

(四)以信息安全維護金融安全

隨著我國信息化的不斷發(fā)展,信息的功能已經被擴大化,在不同的領域中,信息的作用都明顯的展現出來,在維護金融安全的過程中,也要強化信息安全,以信息的安全帶動金融安全。首先,從軟件上,在建立國家金融安全系統(tǒng)上,要保證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性和穩(wěn)定性,避免因為系統(tǒng)的不完善而導致的金融安全問題出現。同時,在安全密保方面,也要盡可能地避免信息的流失,為金融安全加上一把鎖,從而維護我國金融安全。

三、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的經濟也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在經濟迅速發(fā)展的過程中,發(fā)揮國家的宏觀調控尤其是審計部門的作用,能夠維護金融方面的安全,是確保國家金融能夠得到發(fā)展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此外,要利用完善的作用機制和作用途徑,從各個方面進行綜合的協調,從而更好的維護國家的金融安全。

參考文獻:

第3篇

關鍵詞:金融安全 金融風險 金融危機 金融全球化

目前,我國許多業(yè)內人士對金融風險,金融危機以及金融安全混為一談。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以及前些年亞洲經濟危機爆發(fā)之后,我國對金融安全也逐漸重視起來,金融危機,金融風險以及金融安全之間的相關性和區(qū)別也逐漸顯現出來。以及在金融全球化的趨勢中,金融安全問題的不斷衍生,金融企業(yè)應當對這些變化進行動態(tài)適應。

1、金融風險、金融危機、金融安全

1.1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

金融風險與金融危機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在一定的因素的影響下,金融風險會轉化成金融危機,但二者之間也存在著很大的區(qū)別。金融風險是指金融結果會偏離預期結果的可能性,金融風險通常指金融結果的不確定性,既有可能會有收益,也可能會有損失。金融風險的存在是金融機構中經濟運行的常態(tài)狀況。金融風險具有可避免性,避免金融風險信息的掌握很重要,信息掌握的越全面,及時,避免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就越大。金融風險還具有可測定性,在進行金融行動時,先進行預測,估值。在金融風險中,一方面損失了,可以從另一方面采取措施進行彌補,前提是要有全面的準備。金融風險還可進行轉嫁和分散,可轉嫁給眾人,他人,也可將其在時間、空間方面分散,慢慢消化,或者在其他機構消化。我國在金融風險處理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如人們對風險的意識不夠,人們認為金融機構有政府支撐,不會破產,且不注意自主掌握和分析信息來避免風險。又如由于我國經濟發(fā)展的不平衡,使各地金融機構的實力差距過大,使其承受金融風險的能力也不一致等。

金融危機與金融風險不同,金融危機是指金融體系與金融制度發(fā)生混亂和動蕩。金融風險具有不確定性,金融危機則具有現實性,指已經發(fā)生。金融危機由金融風險轉化而來,且金融危機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響,一是政府對風險進行保障,有了政府的出面,金融風險一般不會轉化成金融危機。二是金融機構的信用度,信用度高,風險也不會轉化。三是在風險有擴散的趨勢前,立刻進行制止,控制范圍。四是對風險的的承受和消除的能力,承受能力強,有條件進行消除,也可避免發(fā)生金融危機。

1.2金融危機與金融安全

金融危機的爆發(fā)影響著金融機構的安全,但金融不安全并不僅由金融危機造成的。金融危機一般會對整個國民經濟造成致命的影響,因為此國家在金融領域發(fā)生了混亂和動蕩,并對該國的金融機構產生嚴重的影響。

金融安全是指一種動態(tài)的安全,尤其在金融全球化的負面影響下,金融危機也迅速擴散,對國際金融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引起了金融領域的動蕩。進而金融安全問題也逐漸被重視起來,并作為一個應對其負面影響的重要戰(zhàn)略提出。金融安全是一種動態(tài)發(fā)展的狀態(tài),因為經濟的運行態(tài)勢也在持續(xù)不斷的變化著,而金融安全的狀態(tài)則是在這一過程中的不斷調整中實現的。一個國家經濟的獨立是金融安全狀態(tài)存在的基礎,只有經濟獨立,國家的經濟發(fā)展才不會被其他國家牽制,金融安全的隱患才能消除,才能對金融安全進行維護。在金融全球化的影響下,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差距也被加大,國際金融中也相應的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現象,使得一些國家開始重視金融安全。因為各國國情的差異,金融安全問題也程度不同,并且各國對金融安全的維護的能力也有強弱之分,影響金融安全的因素也不相同。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當發(fā)生金融危機時,政府及金融機構都通過行政資源和經濟資源來控制局勢,進而擺脫金融危機。行政資源一般是社會力量以及國際的支持等,經濟資源則更為重要,而這些都取決于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一個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的位置也影響著此國家維護金融安全的實力。就西方的一些發(fā)達國家而言,它們在國際金融占有主導地位,維護金融安全的資源也很豐富。因此,即使金融安全出現了問題,這些發(fā)達國家也會對金融危機的擴散進行制止,繼而維持其穩(wěn)定的發(fā)展。而發(fā)展中國家則相對處于劣勢,它們無力改變國際金融市場,且國內的金融體系也不夠完善,還會受到發(fā)達國家對金融資本的控制。所以一旦發(fā)生金融安全問題就會危及其金融體系和制度的穩(wěn)定以及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和安全。

2、金融問題上的的防范與策略

2.1適當的金融創(chuàng)新

在金融全球化的影響下,國際的金融形勢也日益復雜起來,因此,國家的應對策略很重要。當代金融風險引發(fā)金融危機的因素是金融創(chuàng)新,金融創(chuàng)新具有兩面性,多樣性的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能夠分散金融風險,中國應當進行適當的金融創(chuàng)新,健全和豐富我國的金融體系,增強其對金融沖擊的抵抗能力,在面對動蕩時,使企業(yè),金融機構能分散風險,使中國經濟在面對危機和波動時能富有彈性和韌性。當然,在進行多樣化的金融創(chuàng)新時,應注意聯系現實風險收益適當創(chuàng)新,過度創(chuàng)新會使風險過度積累,導致金融風險的增長。

2.2人才的培養(yǎng)和各國的聯手合作

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金融市場,提高自身在處理金融風險方面的能力是必須的,因此,對金融風險管理人才進行培養(yǎng),提高識別和管理風險的能力。從根本上避免所有由金融風險帶來的損失。在金融全球化的時代,金融危機不但會在一個國家發(fā)生,還會引發(fā)一系列的影響,造成更多國家陷入其中。發(fā)達國家引發(fā)的金融危機,也會讓許多發(fā)展中國家受到牽連,因此各國聯系在一起共同應對和解決金融危機是維護各國經濟共同利益的必要方法。所以,應當對那些在國際金融體系占據主導地位的發(fā)達國家加強其國際責任,同時,也應讓發(fā)展中國家更多的發(fā)揮其在國際金融體系的作用,進而提高國際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性,同時也維護了各國家的經濟穩(wěn)定。

總之,隨著金融全球化的不斷發(fā)展,金融市場也更加復雜,應弄清金融危機,金融風險和金融安全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并加以深刻研究和運用。且通過經濟危機的爆發(fā)和解決的過程,應意識到金融風險的避免,金融危機的防范制止以及金融安全的加強和提高是至關重要的。

參考文獻:

[1] 吳婷婷.后危機時代中國金融國際化發(fā)展趨向展望―基于金融安全的視角 .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9):16-17.

第4篇

關鍵詞:政府審計; 金融安全; 預警體系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02-0139-02

一、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

(一)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的構建需要遵循重要性、充分性、規(guī)范性、靈敏性、可操作性、互補性和開放性等原則。重要性原則要求金融安全預警指標在重要的審計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或對重要的審計對象與內容建立健全審計預防措施,實施審計預防;而對于一般審計業(yè)務環(huán)節(jié)或對一般審計對象與內容,則實施一般審計預防操作。充分性要求所選取的預警指標審計范圍要寬,要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考慮。規(guī)范性要求所設計的指標應盡量采用國際國內中央銀行監(jiān)管預警采用的指標,以保持審計口徑的一致,便于審計數據的比較研究分析。為了與國際其他機構或歷史數據進行橫向或縱向的對比,在設置指標時,應盡量與《巴塞爾協議》中規(guī)定的風險指標及其概論基本保持一致,與國際慣例接軌;同時,還應考慮現行的有關制度與中國人民銀行制定的《商業(yè)銀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暫行監(jiān)控指標》一致,以便國內金融機構的橫向和縱向比較。靈敏性要求所設計的指標靈敏度高,即指標的細微變化就能直接反映出審計風險程度的發(fā)展變化??刹僮餍砸笏O計的指標可量化,每個指標都能有精確的數值表現,并易于取得相對準確可行的數值信息。鑒于我國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建立尚處于初級階段,因此,指標的設計應盡量簡單、明確,力求做到少而精、易收集并且能夠抓住內容、突出重點,而指標體系的數據應易于從相關的渠道獲得。互補性要求所取的指標之間要相關聯系、密切配合,組成科學的有機整體。只有各指標相互依存、互為補充,才能客觀地反映金融風險的狀況,才能在復雜金融活動中發(fā)揮金融預警作用。開放性要求預警體系設置的指標不能一成變化,而是隨著金融環(huán)境和業(yè)務活動的發(fā)展應及時改進和完善。

(二)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的選取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體系的指標選取應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層面分別反映。宏觀層面指標包括:經濟增長指標:經濟增長速度和增長波動率;經常賬戶逆差;國際儲備指標:國際儲備與進口付匯之比、國際儲備與短期外債之比和國際儲備與廣義貨幣之比(本處所指的廣義貨幣包括庫存現金、銀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資產及持有準備近期內變現的長期投資等衍生金融資產);外債指標:外債總量與出口之比、年度還本付息與出口之比、償債率、負債率及外債的期限和幣種結構;流出、流入資本的構成和期限結構指標:直接投資與證券投資之比、長期外債與短期外債之比;通貨膨脹率;利率和匯率指標:利率的變化系數、匯率的變化系數;貸款規(guī)模指標;價格變化指標:大盤指數變動率、板塊指數變動率。中觀層面指標包括:利率敏感系數;期限指標;匯率離差率;股價指數;股票市盈率;證券化率。微觀層面指標包括:資本充足指標:資本充足率、資本與總資產比例和核心資本充足率;資產質量指標:不良貸款率、次級貸款率、可疑貸款率、損失貸款率和貸款欠息率;盈利能力指標:資本利潤率和資本收益率;流動風險指標:存貨比例、資產流動比例和中長期貸款比例;質量管理指標:投入與產出比、人才擁有的變動系數、違規(guī)案件的數量與波動率、內部控制的評級。

(三)國家金融安全預警體系的構建

國家金融安全預警體系的構建可以綜合利用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收集到的信息,縱向深化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工作成果的利用,充分發(fā)揮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系統(tǒng)和事前維護國家金融安全的功能。國家金融安全預警體系的構成如下圖所示

審計信息收集系統(tǒng)就是政府審計機構將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的審計結果進行匯總,及時、有效、全面地收集有關金融機構的審計信息;審計信息評估系統(tǒng)是對所收集的審計信息進行評估,以判斷信息的重要性;審計信息評價系統(tǒng)是對審計信息評估系統(tǒng)的深化,對被認為重要的審計信息從橫向和縱向進行深入分析;審計信息的處理系統(tǒng)是根據審計信息對國家金融系統(tǒng)進行改進和完善,將相關的審計信息落實到實際;審計信息的監(jiān)督系統(tǒng)貫穿于上述四個審計信息系統(tǒng)。

借鑒國內外有關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研究成果,可以從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這三個方面出發(fā),設計一套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各個層面的指標數據根據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工作所收集到的數據,并與國內外研究的歷史經驗數據相比較設計相應的權重。同時,應根據不同的經濟環(huán)境對各指標制定不同的變化系數,以適應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

在構建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可以得出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綜合指數。

I=βiKiWi

其中:I表示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綜合指數;βi 表示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在不同環(huán)境下的變化系數;Wi 表示各層面預警指標的權重;Ki表示各層面預警指標的分數。

二、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聯動性分析

政府審計維護國家金融安全預警指標體系的宏觀層面、中觀層面和微觀層面三個層面指標體系之間存在著聯動關系。從理論層面上看,微觀層面是構成宏觀層面的基礎,而中觀層面是聯系微觀層面和宏觀層面的紐帶,所以,微觀層面指標的變化及其累積必然會通過中觀層面指標的傳輸反映到宏觀層面的指標,從而導致宏觀層面指標的變化。從形式層面上看,宏觀層面和中觀層面都關注利率、匯率指標的變化,但宏觀層面關注的是絕對水平,中觀層面關注的是相對變化幅度,而利率、匯率又正好是微觀層面的預警主體――商業(yè)銀行等金融機構業(yè)務經營中的價格杠桿,資金的流動是三者之間的一個重要的聯動機制。從現實層面上看,如果客戶大量提取銀行存款,導致微觀主體的商業(yè)銀行的主體預警指標很快惡化,同時,如果這些被提取的資金轉移到股票市場、外匯市場、期貨市場等金融市場上,必然會導致這些市場對利率、匯率指標的較大壓力。則必然會導致中觀市場和宏觀市場預警指標出現異常變化,導致整個安全預警指標的惡化。

參考文獻:

[1] 陳英姿.以安全性為主要目標 進一步加強審計監(jiān)督 [J].審計研究,2009,(4).

[2] 蔡春,李江濤,劉更新.政府審計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基本依據、作用機理以路徑選擇 [J].審計研究,2009,(4).

[3] 趙保卿.“免疫系統(tǒng)”與審計的預防職能 [J].審計與經濟研究,2009,(5).

[4] 張長全.中國金融開發(fā)與發(fā)展中安全預警問題研究[M].北京:經濟與科學出版社,2008.

第5篇

關鍵詞:金融開放 金融安全 影響

金融開放、金融安全概述

金融開放也稱為金融自由化、金融深化,是經濟開放的主要內容,經濟開放主要包含外貿自由化、國內金融體系自由化、減少財政赤字、匯率自由化以及外匯自由化這五個方面,金融開放與金融抑制是相對應的。在金融開放政策下,主要有以下幾點措施:金融管理當局減少對國內金融市場以及金融體系的過分干預,并逐步降低銀行等準入門檻;逐步建立健全多樣化的金融機制和現代金融市場,深化金融市場;放松對利率的監(jiān)管,有效抑制通貨膨脹,并在確保實際利率為正的情況下逐步實現利率市場化,取消信貸額度管制,通過市場完成信貸配置;放松對匯率的監(jiān)管,逐步實現匯率市場化,防止匯率扭曲僵化等。

對金融安全的理解,各個學者的認識有所差別。一般可以將金融安全理解為貨幣資金融通上的安全可靠性,只要是跟貨幣流通、信用等直接相關聯的所有經濟活動都納入到金融安全的范圍之內。另外,也有學者對金融安全做過較為全面的范疇上的界定,認為安全屬于國際關系學概念范疇,因而金融安全則是從國際關系學的概念引申來的。在國際關系學中,國家安全一般指維護國家核心價值,包括保護國家、內外經濟秩序正常、制度不受外來干擾,以及社會對國家維護該狀態(tài)的信息及感受等。金融安全則是維護國家金融核心價值,既包含了維護該價值的能力,又包括社會公眾對此能力的信心。金融核心價值首先表現為國家金融財富的安全性、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性、金融制度正常維持并正常運行。并將金融安全是為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撐,切實掌握本國的金融,掌控控制本國金融體系的力量,保持對本國金融正常運行及發(fā)展的控制等。

依據金融安全的內在含義,金融安全講的是金融結構以及金融活動具有穩(wěn)定性,金融能夠穩(wěn)定地支持實體經濟的運行、宏觀政策能夠有效落實,而且金融完整、社會公眾對金融體系的穩(wěn)定性充滿信心。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國際化、自由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安全對于經濟安全以至于國家安全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只有確保金融安全,穩(wěn)步推進金融開放,才能夠有效地防止國外資本對國家金融體系的沖擊,促進我國經濟實現健康持續(xù)增長。

總的來講,金融安全指的是國家低于國際資本沖擊,并保持本國金融體系和金融制度健康有序運行發(fā)展,或者即使受到沖擊也能避免本國金融體系發(fā)生重大損失、波動,保證本國金融財務流失、維持本國金融制度和金融體系正常運行,維護該種能力以及對保持該能力的主觀信心,以此保證國家經濟安全。

金融開放與金融安全關系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大背景下,逐步實現金融開放是大勢所趨,金融開放在增強國家金融收益情況下,也不可避免地加大了金融風險,面臨著金融安全的考量?;仡欁罱鼛资晔澜缃鹑诘陌l(fā)展史,可以發(fā)現一系列危機的背后都隱含著金融安全的風險因素。

上世紀80年代起,全球經濟進入一體化時代,尤其是90年代以后的二十多年里,全球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步伐越來越快,不少國家都加快了本國金融開放的進程,越來越多的經濟轉型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都逐漸放寬甚至取消對國際資本的流動限制,金融自由化已成為全球一體化進程中最為顯著的表現之一。這種現象一方面可以為發(fā)展中國家?guī)泶罅康膰H貨幣資金,促進本地區(qū)經濟的發(fā)展和繁榮;但另一方面,金融開放政策也會造成金融危機,引發(fā)金融風險,造成國家經濟動蕩、混亂,威脅金融安全甚至是國家安全。

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逐步加快了金融改革和經濟開放步伐,并于1994年允許有條件地兌換經常性項目,于1996年實現自由兌換經常性項目。在2001年加入世界貨幣組織之后,我國更是加快了金融市場化和國際化的進程,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推動金融開放,并深化金融改革,完善金融監(jiān)督,融入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中。

金融開放過程中,對金融安全的考量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對內金融開放會將之前隱藏于經濟體中的潛在金融風險釋放出來,并引發(fā)新的風險,由此產生的新的金融交易活動以及新的金融工具會導致劇烈的投機活動,增強經濟活動的不穩(wěn)定性。其次,金融開放會進一步積聚經濟中的微觀風險,引起資本外逃、外債劇增、經常性項目逆差加大等風險,進而導致外資投機活動加劇。再次,導致其他風險轉移至金融領域,引發(fā)金融風險。金融開放會引起經濟泡沫形成并不斷膨脹,泡沫是金融風險的主要載體,泡沫的膨脹說明風險正不斷變大,泡沫破滅則表明風險已向明確的損失轉化或者風險減少。加之金融創(chuàng)新和金融監(jiān)管不到位,更是為金融風險的膨脹提供了沃土,為泡沫的產生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進而在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債務領域、貨幣市場以及金融機構資產等各個方面都形成泡沫,引發(fā)風險。最后,金融開放會促使金融越來越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導致實體經濟對金融的制約作用越來越弱,并使引發(fā)金融危機的可能性增加。盡管經濟泡沫會膨脹,但受制于資金供應量等因素的制約,經濟泡沫不會無限制膨脹,一旦資金供應無法跟進,大眾心理預期下降,就會導致泡沫收縮,使得經濟逐步回歸正常水平,甚至會引起進一步的價格下跌,造成資產價值遠低于實際價值,形成金融危機。而金融危機正是造成金融安全問題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危害金融安全的最主要途徑,金融開放為金融安全危害因素的產生發(fā)展提供了可乘之機。

在金融開放過程中,危害金融安全的危機常常會表現出普遍性、突發(fā)性、綜合性等表征。金融開放引發(fā)的經濟泡沫常會突然破滅,而且金融開放所產生的不安全因素幾乎在所有的金融開放國際地區(qū)中都普遍存在,所產生的危害也常是多種不安全因素綜合造成的,這都是基于金融鏈條的復雜性及安全閥門的缺失。

金融開放過程中影響金融安全的因素

金融風險,是指在金融活動中包含著的各種不確定因素,既包括微觀方面也包括宏觀方面。如金融市場的各個參與者所面臨的匯率、違約、利率、技術等風險因素,或者整個社會經濟運行所面臨的金融風險,制度性風險、資本外逃、通貨膨脹、金融危機等,這些風險因素能夠對整個國民經濟產生重大影響。一般來講,只要有金融活動,必然就存在著不確定因素,即金融風險。金融風險對金融安全具有反作用,兩者存在聯系又有區(qū)別。但是存在金融風險并不一定意味著金融安全受到威脅,只要金融風險沒有影響到社會經濟和金融秩序的正常運行,金融安全就不受到威脅。金融安全只是說的那些能夠威脅到社會經濟和金融秩序的正常運行的金融風險,并不是針對一切金融風險。對于金融風險,要敢于面對,承認其客觀性,針對不同的風險研究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以應對。遵循金融運行的潛在規(guī)律,避免人為干擾金融的正常秩序,保證金融正常運行。

金融危機對金融安全具有直接的威脅。尤其是面對那些突發(fā)性的、較為嚴重的金融危機,金融安全常會受到嚴重危害。嚴重的金融危機會通過以下途徑來損害金融安全:劇烈沖擊國家金融體制,是國家金融制度無法正常運行,擾亂國家經濟生活;導致資本外流,極大損害國家經濟利益,國家財富外流致使經濟實力降低,國家長期利益得不到保障;影響信息、資金的流動,干擾貨幣供應過程,影響就業(yè)和生產,抬高物價,影響社會再分配,激化社會矛盾。金融危機跟金融安全有著密切的關聯。

在國家經濟逐步放開過程中,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金融安全越發(fā)具有重要性和緊迫性,且具有高度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已經成為國家經濟安全甚至是國家安全的重要內容,處于開放進程中的發(fā)展中國家更應當積極樹立金融安全意識,從戰(zhàn)略高度來加以處理,確保國家金融安全、金融穩(wěn)定。

金融開放產生的金融安全問題影響

(一)影響到本國的資本流動

如果不考慮本國的金融自由化改革以及金融結構改革,一般認為在資本逐漸由管制到自由化放開的過程中,資本的流動跟國內外利率的高低有密切關系。在本國利率高于國外利率的情況下,資本會向國內流入;本國利率低于國外利率時候,則會出現資本外流現象。金融開放應當與國家的金融結構改革步調相一致,但是也不能形成公式化的理念。依據巴切塔模型,金融開放與國內外的資本流動之間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不能將國內的利率水平作為資本流動方向的絕對依據。在自由化的社會經濟中,僅僅開放金融并不一定會致使資本外流,如果本國的資本邊際產出不變或者下降較少,本國的投資機會較多,可能就不會出現資本的急劇外流。金融開放對于本國的金融資本的流動會產生不確定的影響,進而影響到本國金融體系穩(wěn)定和金融安全,應該看到資本的過渡流動會扭曲國家金融結構,威脅到金融安全。

(二)會影響到本國匯率及利率的穩(wěn)定性

金融開放政策實施之后,金融資產的轉移更方便快捷,因此可以顯著影響到本國的匯率,同時也會對利率產生影響。首先,依據第一代貨幣危機模型(見圖1)假設在貨幣需求量Md一定的情況下,貨幣的供應量Ms是根據外匯儲備R以及國內信貸差額構成,并且貨幣乘數為Y,有:

Md=Ms=YD+YR=Y(D+R) (1)

式(1)可變成:

R=Ms/Y-D (2)

通過公式(2)可以發(fā)現,在保持貨幣需求和供給穩(wěn)定的前提下,國內信貸如果增加則會引起外匯儲備減少。

如果本國金融放開,資本開放,一國政府依靠加大貨幣的發(fā)行來彌補政府的財政赤字,會導致該國的外匯貶值壓力增大,為了維持本國的貨幣匯率的穩(wěn)定性,會進一步消耗掉本國的外匯儲備,并因此遭受國際資本的投機性攻擊,進而引發(fā)本國固定匯率的穩(wěn)定性,威脅到本國金融安全。在匯率超調模型下,劇烈的資本流動往往伴隨著過度的波動匯率,而且對于商品市場,在金融市場上波動表現的更加迅速,進而導致匯率產生偏離。

(三)會影響到本國銀行體系穩(wěn)定性

銀行資產一般都是發(fā)展中國家金融資產的主體,銀行在國家金融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銀行體系不穩(wěn)定常會影響到本國的金融安全以致經濟安全。金融開放對于銀行體系的穩(wěn)定性有較大的沖擊。金融開放之后,大量外資會進入本國銀行體系之中,使得銀行可貸資金增加,造成銀行信貸膨脹,造成不良信貸增多。短時間內銀行的信貸急劇增加,會導致銀行管理滯后于形勢,對風險評估失誤,造成風險管理的失控。而且,伴隨著外資銀行的進入,會使得銀行的特許價值降低,致使銀行利潤下降。銀行特許價值,就是依照未來的銀行預期利潤貼現得到的現值。銀行門檻越高,則意味著其壟斷利潤就越多,特許價值越大。伴隨著銀行的門檻降低,外資銀行介入,原先的特許價值大大降低,壟斷利潤也大大縮水。這就造成本土銀行抵御風險的能力大不如前,極易造成高不良貸款率,導致銀行體系的不穩(wěn)定。

1.姜波克,朱云高.資本帳戶開放研究:一種基于內外均衡的框架[J].國際金融研究,2004(4)

2.張幼文,周建明.經濟安全:金融全球化的挑戰(zhàn)[M].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9

3.邢毓靜,巴曙松.經濟全球化與中國金融運行[M].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4.王方華,肖林.金融貿易全球化戰(zhàn)略協同[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第6篇

關鍵詞:金融全球化;金融安全;現狀;對策

一、引言

金融全球化對世界金融發(fā)展既有積極的促進作用,也有加大風險的安全問題,對于我國而言,金融全球化給我國金融業(yè)的發(fā)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同時對我國的金融安全也會產生威脅。面對安全風險,我們要做的不能是逃避,要在金融全球化的形勢下,實施全面有效的安全防護對策,在保障金融安全穩(wěn)定的前提下,利用金融全球化的機遇發(fā)展我國的金融事業(yè)。

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我國金融安全

(1)金融全球化概述。金融全球化是在全球化的一個方面,是各個國家逐漸打破金融管制而利用金融手段促進本國經濟發(fā)展的一項策略,金融全球化自20世紀80年代產生開始就迅速發(fā)展壯大,包括金融市場規(guī)模的擴大、開放程度的提高、管制政策的放寬以及流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突出等。但是在迅猛發(fā)展的同時,金融全球化給各國尤其是發(fā)展中國家?guī)淼牟粌H是促進和機遇,還有對國家金融安全的負面影響,包括對經濟產生的打擊、金融危機波及國家政局產生的動蕩。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后,金融市場逐漸對外開放,也就是我們已經加入到金融全球化的發(fā)展中,面對金融全球化所具有的嚴重后果風險,我們不得不深入考量我國的金融安全問題。

(2)我國金融安全的問題。金融安全是金融全球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金融交易過程中難以完全避免的風險,這一風險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多是由發(fā)展中國家承擔的,因為發(fā)達國家金融業(yè)較為成熟,在金融技術和金融工具等方面占有絕對優(yōu)勢,而發(fā)展中國家在金融交易信息、交易市場等多方面都較為落后,對風險的化解和抵御能力都不及發(fā)達國家。因此,對于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我國而言,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維護我國金融安全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金融安全問題是我國當前和今后都要重點關注的課題,我們要不斷擴大金融開放與國際金融體系相融合,吸引國際金融資本進入我國金融市場,促進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同時對我國的金融市場進行改革完善。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開放程度越高就會使得金融安全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zhàn),也必須引起高度的重視。

三、我國金融安全面臨的現狀

(1)金融全球化給我國銀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在金融體系中銀行是核心,銀行的經營情況直接反映著金融市場的穩(wěn)定與否,一旦銀行出現經營風險,則會給整個國家的金融業(yè)帶來連鎖的風險,嚴重的就會發(fā)展成為金融危機。我國銀行業(yè)在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后取得了飛躍的發(fā)展和進步,但是在現有銀行經營體制中還存在一些制度上的不足,受過去計劃經濟影響因素還存在。因此,在市場化運營、不良資產、創(chuàng)新等方面與發(fā)達國家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對于其之間的競爭也是十分不利的。在金融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銀行業(yè)經營的一些業(yè)務不可避免地要對外開放,特別是加入WTO時也承諾了逐步開放外匯業(yè)務和人民幣業(yè)務,并逐漸取消一些限制,外資銀行的進入將給我國銀行業(yè)經營帶來巨大的挑戰(zhàn),因為外資銀行具有資本上的優(yōu)勢,也具有成熟的經營策略和更加優(yōu)秀的銀行人才,利率上也會相比國內銀行更低,客戶的流失將會成為國內銀行的最大經營發(fā)展困境。

(2)金融全球化給我國金融市場帶來的巨大的沖擊。我國的證券金融市場發(fā)展較晚,當前正是快速發(fā)展的階段,這一階段證券投資收益率較高,這是很多的發(fā)達國家也無法相比的。在金融全球化的影響下,很多的國外資本也流入中國,但是我國的證券金融市場規(guī)模還較小,大規(guī)模的外資進入會使得證券價格被抬高,形成虛高的局面,一旦外資撤出將會給我國證券金融市場帶來致命的打擊。

金融全球化對我國金融市場帶來的沖擊還體現在貨幣市場,因為貨幣幣值的變化也會吸引外資的流動,在人民幣升值的預期中,大量外資流入我國,這給我國金融市場的融資帶來了機會,但是由于我國金融市場機制還存在一些漏洞,在利用這一過程中實際上也存在巨大的金融安全隱患。人民幣升值會引發(fā)國內的通貨膨脹,會給國內市場帶來動蕩,這也是我國當前堅持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的原因。金融全球化還對我國的外匯市場帶有一定的沖擊,因為在金融全球化影響下外匯管制必然會逐步放寬,外匯貿易也將逐步擴大,各類期貨、期權貿易都會使得外匯交易量大幅上升,政府的干預也將難以發(fā)揮有效的作用,同時外匯管制的放寬還會使資本外逃更加容易,這也是嚴重影響我國金融安全的因素。

(3)金融全球化對我國金融宏觀政策調控的沖擊。金融全球化的影響下,我國參與全球金融競爭的除了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包括金融制度體系也將接受嚴峻的挑戰(zhàn),也就是說我國的金融宏觀政策調控也要順應金融全球化進行改革完善。這種改革往往是由于形勢所迫而被動進行的強制性的改革,在改革難度上也會比有計劃的主動改革更難。金融宏觀調控政策主要包括貨幣政策調控、中央銀行的宏觀調控等,但是面對金融全球化,由于外資銀行和外國資本的進入,會對我國的金融市場產生較大范圍的傳導性影響,無論是進行貨幣政策的調整還是央行政策的調整都有較大的難度,同時由于外國銀行和資本涌入也會使得對資本流動風險的政策調控難度加大,對人民幣匯率的變動也會受到更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以上因素都會影響我國的金融宏觀調控政策調控,也加大了政策調整的難度。

四、面對金融全球化我國金融安全的發(fā)展策略

(1)穩(wěn)步有序地開放我國金融市場。金融市場的開放應當從政策上加以全面的規(guī)劃,要做到以保障安全為必要進行穩(wěn)步有序的開放。在具體的開放進程安排上,要在金融自由化和開放的基礎性上做好保障性措施部署。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要結合我國入世時的承諾和我國金融市場的現狀,選擇有利的時間和適當的開放程度,穩(wěn)步擴大開放程度。針對我國金融市場中包括銀行在內的競爭實力不強的問題,在對外開放的過程中要加強自身能力的提高,為參與金融全球化競爭鍛煉好自己,具體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積極參與國際金融市場,從參與競爭中學習更多的經營發(fā)展策略和金融創(chuàng)新手段,結合自身的情況進行國內金融機構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升競爭能力,為面對金融全球化做好自我實力的備戰(zhàn)。2)通過穩(wěn)步的開放金融市場促進我國金融市場的完善,開放金融市場與金融安全并不是完全對立的,通過開放金融市場也能夠為我國金融市場的制度完善提供動力,有壓力才有動力在金融市場開放與金融安全發(fā)展上也是適用的。3)在開放金融市場的過程中要加強對國際資本流入我國的安全監(jiān)管,尤其是對于大量的資本流進流出要進行必要的安全監(jiān)管是極其重要的,可以通過政策規(guī)范加以管理約束等。

(2)加快我國國內金融制度改革完善。維護金融安全是一個國家金融制度的題中之意。因此,從根本上來說面對金融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金融安全風險要依靠我國金融制度的完善加以防范,而不能通過逃避和排斥金融全球化來解決。金融制度的改革完善要加強金融安全的防范,在這一方向上要對造成金融安全風險的因素進行全面的考量,以此為基礎建立起防范風險為核心的金融安全制度。金融安全制度的完善也要從三個方面進行:一是在金融制度改革中對經濟體制、金融體制和企業(yè)的體制進行創(chuàng)新,逐步與全球金融市場相適應建立現代金融制度,同時還要針對我國中央銀行的管理進行調整,將宏觀調控方式由直接轉為間接,在市場調控的基礎上進行風險防范。二是在金融制度改革中要建立起有效的監(jiān)管制度,尤其是對于風險較高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要通過健全的監(jiān)管制度加以規(guī)范,對各類金融機構的業(yè)務管理也要制定安全防范的具體標準。三是對金融機構的操作性風險進行防范,包括禁止金融機構的違規(guī)行為、禁止不符合條件的市場準入,對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進行嚴格的限制以及其他一系列的內控管理措施的制定。

(3)加強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建立金融安全預警機制。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為了保障金融安全除了建立完善的金融制度,還要加強對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對金融機構的經營和風險進行全面的監(jiān)管,確保信息的全面完整和準確披露。在新形勢下加強金融市場監(jiān)管的手段也要進行創(chuàng)新,包括對合規(guī)性的監(jiān)管、對風險性的監(jiān)管,監(jiān)管的有效關鍵是要對所涉業(yè)務全面的監(jiān)管,保持銀行經營體系穩(wěn)定,同時還要加強監(jiān)管部門對風險的預測分析,一旦發(fā)生風險還要有及時的反應來化解風險。監(jiān)管還主要是事前的監(jiān)管,事前的監(jiān)管主要是通過對新業(yè)務產品進行科學的評估,對其可能產生的風險進行全面的分析和有效措施防范。對金融市場的監(jiān)管主要是由政府部門來完成的,但是需要掌握好職能范圍,不能對金融業(yè)務有超范圍的干預,還要與金融政策相統(tǒng)一采取相應的風險防范措施。而今后還要不斷促進金融機構形成內部自我監(jiān)管以及行業(yè)社會的監(jiān)管。

(4)維護我國金融安全需要與國際接軌。金融全球化所帶來的金融安全問題并不是我們一國單獨面臨的,是各個國家都需要進行解決的,同時這一安全問題還會產生連鎖反應。因此,對于金融安全的防范一定要加強國家之間的合作,要通過建立國際統(tǒng)一的金融安全防范體系來為各國的金融安全提供保護。作為發(fā)展中國家的我國在保障金融安全時還要注意發(fā)展金融業(yè)的效率,安全是基礎,效率是目標。

參考文獻:

[1] 黃萍,等.人民幣升值預期下的金融安全問題研究[J].甘肅科技縱橫,2005(2).

[2] 李慧.現代金融創(chuàng)新對凱恩斯貨幣政策有效性的影響分析[J].華中師范大學研究生學報,2008(03).

第7篇

《孫子兵法》開篇有言:“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焙推侥甏?,金融市場就是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金融安全是國家大事,決定著國家興衰,甚至是民族存亡?!段究澴印穭t說:“兵者,以武為植,以文為種?!痹趪H金融戰(zhàn)場上,利益博弈是表象,戰(zhàn)略對抗才是內涵。國家利益博弈的結果,取決于金融安全戰(zhàn)略的高下。而制定國家金融安全戰(zhàn)略,首先需要正確看待金融安全。從國家利益的角度看金融安全,三個問題十分重要。

金融安全是個技術問題嗎?

技術指標是金融風險大小的重要表征,但不是金融安全與否的唯一衡量標準。事實上,金融安全不僅取決于金融風險的大小,還取決于金融體系對風險的承受能力、向外分散風險的紓解能力,以及金融安全戰(zhàn)略對風險的綜合處理能力。因此,技術指標對金融安全的表征是片面的,僅從技術角度維護金融安全往往是危險的。

金融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專業(yè)領域,金融工具的設計、金融風險的測度和金融監(jiān)管的執(zhí)行,都需要深厚的經濟學、金融學、數學和心理學的專業(yè)知識。較高的專業(yè)門檻和技術含量實際上掩蓋了一個事實,那就是國際金融市場和國際貨幣體系的運轉一定程度上是由霸權力量驅動的,技術指標作為體系運轉的結果,對不同國家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金融安全并沒有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技術標準,用技術手段來觀察金融安全狀況、來應對金融安全問題,往往會陷入困境之中。而將金融安全視作技術問題,這首先就是一種危險,很容易在國際金融博弈中陷入戰(zhàn)略被動。

金融安全指標體系里的指標很多,通用常用的有:經常性項目差額占GDP的比重、外匯儲備可供進口月數、償債率、償息率、債務率等。這些指標無疑是有重要意義的,對于判斷和預防金融風險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研究和應對系統(tǒng)性金融危機,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僅從技術層面上考慮是遠遠不夠的。

從邏輯上看,金融安全是一個相對概念,即風險相對于風險承受者是否危險。同等程度的金融風險,對于一國可能是安全的,對于另一國則可能是危險的。金融安全取決于多個要素,包括:金融風險的絕對水平,一國金融體系的成熟度(決定風險承受力),一國在國際金融秩序中的地位(決定風險分散能力),以及一國金融安全戰(zhàn)略謀劃水平(決定風險化解機制)等。由于技術指標大多只描述了風險的絕對水平,因此其對金融安全的表征是片面的。金融指標高還是低,往往并不是金融安全與否的決定性要素。

由于技術指標不能全面表征金融安全,因此,一國圍繞技術指標來構建金融安全戰(zhàn)略是危險的。舉兩個例子:案例一是印度尼西亞,亞洲金融危機后,為了修復技術指標以達到援助要求,印尼政治經濟兩方面都付出了巨大代價。案例二是美國,次貸危機后,美國并沒有著力于技術指標的修復,卻贏得了風險出清和強勢復蘇的契機,并于近期展現出經濟“周期性領跑”和金融“霸權地位加固”的相對強勢。

因此,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國家利益,最大化國家利益,不僅需要技術上有考慮,更需要從戰(zhàn)略高度著眼,堅守底線思維,完善頂層設計,全盤統(tǒng)籌金融戰(zhàn)略的制定、國際博弈的應對、金融風險的緩沖、基礎體系的建設、各種威脅的化解等。

陰謀論還是陽謀論?

陰謀還是陽謀,這是一個問題。國際金融體系中浮現和隱藏著的是各國之間的權力、利益乃至民族文化的爭奪和較量,每一次國際金融危機都是國家間權力與財富重新分配的過程。無視他國“陰謀”的存在是危險的,但如果僅以陰謀論作為主線和戰(zhàn)略思維的基調來看待這些問題,則太過狹隘。我們應正視最大化國家利益是陽光下的行為,是陽謀,不是陰謀,靠的是實力和智謀。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的陽謀,掌握政治經濟主導權是基礎,活用虛實結合的戰(zhàn)術技巧是手段。

因為金融具有技術上的復雜性,大國金融博弈也有較強的隱蔽性,所以很多人從陰謀論的角度來理解金融安全,這是錯誤的。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國家利益,保障國家金融安全就是要利用經濟、金融手段在國際經濟金融博弈中占據先機,用各種符合規(guī)則的手段最大化本國利益。最大化國家利益是陽謀不是陰謀,原因有三:第一,目標是清晰明確的,不存在不可告人的隱藏目的;第二,實現目標的手段是公開的,盡管謀劃的過程可能不會大張旗鼓,但策略實施都是通過經濟活動和市場操作來實現的,任何不公開的“地下經濟”和“地下金融”,都會被各國一致抵制,難以真正產生深遠影響;第三,追求目標的結果是一目了然的,誰在利益博弈中占據先機,誰就有更強的話語權和影響力,誰就能主導國際利益分配,不存在不可獲知的隱藏收益。

全球利益博弈中,每個國家的逐利本能都是一目了然的,然而,并不是每個國家都有底氣實現陽謀。所謂陽謀,從另一個角度看,就是不需要陰謀詭計、憑實力也能實現的謀略。在國際經濟金融往來中,只有掌握政治經濟主導權,才能保障陽謀的長期實現。具體來看,陽謀的底氣源于以下六點:第一,強大的經濟是最大化國家利益的基石;第二,貨幣霸權是最大化國家利益的關鍵;第三,主導國際金融業(yè)是最大化國家利益的路徑;第四,國際金融組織控制權是最大化國家利益的手段;第五,壟斷金融定價權是最大化國家利益的保障;第六,信息控制權是最大化國家利益的利器。

金融安全可以自發(fā)實現嗎?

實現國家利益最大化陽謀的過程是一個復雜博弈的過程,安分守己反而容易受制于人,只有亂中有為,才能掌握主動,占據先發(fā)優(yōu)勢,進而保障自身利益,甚至有望獲得超額收益。亂中有為并不意味著為所欲為,而是要有所節(jié)制,保有底線思維。

全球化不僅意味著生產要素的流動跨越國界,還意味著各國政策的影響相互交叉。金融安全的核心是國家利益,每個國家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不可能是自發(fā)統(tǒng)一和協調的,而是充滿了對立和沖突。因此,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安全博弈,是一種非合作的多重博弈,博弈過程非常復雜?;靵y和無序是國際金融運行的本質和常態(tài),有序是短暫的,混亂是長期的,金融創(chuàng)新發(fā)展就是在“長期混亂短期收斂于有序長期混亂”的過程中實現的。在混亂的國際金融博弈中,安分守己、做好自己的本分并不會自然實現國家利益的帕累托最優(yōu),在長期受制于人的情況下,一國很容易不知不覺就掉入了“溫水煮青蛙”的困境。誰占據先機,誰主導格局,甚至誰引導失序,誰就能取得更有利的發(fā)展契機,博弈論中的斯塔克伯格模型就已論證了亂中有為對于占據先行者優(yōu)勢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