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5-29 16:10:44
序論:在您撰寫國際交流與合作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圖分類號:G6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4-0023-01
科學的發(fā)展思路是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先導。學校要根據(jù)自身建設和發(fā)展的需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把國際交流與合作作為關系到學校建設和發(fā)展的具有戰(zhàn)略意義的工作來抓,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堅持重點建設與統(tǒng)籌發(fā)展相結合,構建有重點、有層次、全方位推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格局\[1\]。
一、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心必須要下移
科學發(fā)展觀要求一切從實際出發(fā),要逐步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心下移,形成學校為主導,學院為主體,學科、為基礎、教師、專家、學生為主角的全方位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體系。學院是高校教學科研的前沿陣地,學科是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重點,教師、專家、學生是學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主體.沒有學院、學科以及教授、專家和學生的參與,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就不可能有實質性的突破,“兩層皮”的問題就得不到根本性的解決,全方位的對外開放格局就無法實現(xiàn)\[2\]。因此,高校的國際合作與交流應該形成學校為主導,學院為主體,學科為基礎、教師、專家、學生為主角的多層次多領域多形式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立體格局。
二、國際交流與合作需要改革體制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
(一)要培養(yǎng)一支政治素質高、思想作風好、業(yè)務能力強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管理隊伍。1、外事工作要從基層單位著眼,鼓勵和支持各學院、研究所,平臺、基地等根據(jù)自身發(fā)展的需要設立專職外事工作崗位,具體負責本學科、學院、平臺的對外交流合作事務;2、要切實加強海外合作與交流管理隊伍的建設,通過實施各類海外培訓項目,增強各學院、部門管理干部的國際交流能力\[3\];3、要整合包括海外校友在內的各種交流與合作的資源,聘任海外顧問,擔任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橋頭堡”,切實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和海外合作與交流活動的效率和效益。
(二)要建立必要的規(guī)章制度,對國際交流與合作所涉及的各方面內容,從政策法規(guī)到具體實施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工作都要有明確的規(guī)定或制度,使之走上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和標準化的軌道。
(三)要明確職責。外事工作需要各部門及有關院系在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部署下,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協(xié)調作戰(zhàn),有效處理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和問題。
三、國際交流合作需要一定的留學生規(guī)模和層次
發(fā)展外國留學生教育是加快學校國際化進程、提高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質量和科研水平、提升學校的國際聲譽、增強學校整體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之一\[4\]。高質量的外國留學生教育也是世界一流大學的重要標志之一。發(fā)展外國留學生教育,關鍵是擴大外國留學生規(guī)模,提高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和在學校優(yōu)勢學科攻讀學位的外國留學生比例。為此,要遵循科學發(fā)展思路,依托學院這一基層組織,加強宣傳。
四、國際交流合作需要廣泛的學生國際交流
與人才引進和培養(yǎng)一樣,學生國際交流的開展同樣需要充分發(fā)揮學院、學科的積極性,依靠處于教學、研究第一線、同時又有海外交流人脈的教師落實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國際交流項目。在學生國際交流中,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政策和措施應有所區(qū)別。在本科生層面上,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出國出境交流項目的支持力度,爭取出國出境交流的學生比例有大幅度提高。另一方面,要營造本校國際化教學氛圍,引進國際化教育理念,建立國際化教育的制度環(huán)境。在研究生層面上,一方面,要實現(xiàn)研究生國際化,繼續(xù)做好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另一方面,要加強研究生教學國際化,增強研究生的國際學術競爭力。并且要爭取高水平訪問學者、優(yōu)質外國學生資源,以增強學科國際競爭力、擴大外國留學生教育規(guī)模、提高外國留學生教育質量、提升外國留學生辦學層次。
五、結論
研究型大學位于高等教育系統(tǒng)的頂層,是國家創(chuàng)新系統(tǒng)的中堅力量,肩負著為社會提供各類人才支持和知識貢獻的歷史使命,在社會發(fā)展、經濟建設、科教進步和文化繁榮中有著重要的作用,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強弱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在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進程中,研究型大學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這個政治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信息科技高速發(fā)展,國際文化交流日益頻繁的時代,高等教育向國際開放,高等教育國際化已經成為當代高等教育發(fā)展的世界性趨勢。國際交流與合作使得研究型大學始終擁有新生力量的加入、新思想的沖擊,對促進學校的教學、科研、學科發(fā)展與人才培養(yǎng)等方面的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設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實現(xiàn)世界一流大學的建設目標,必須要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走國際化道路。
參考文獻:
\[1\]楊庚宇,賈樹江,鄒小青.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高等教育國際化\[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3,(3):1-3.
\[2\]王培強,杜桂萍.關于完善高等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2005,(2):12-14.
關鍵詞:殘疾人 康復輔具 標準化 國際 交流合作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以及“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國際化”趨勢的發(fā)展,各國的競爭越來越表現(xiàn)為以高新技術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表現(xiàn)為對國際標準主導權的競爭。發(fā)達國家把標準化發(fā)展戰(zhàn)略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康復輔具標準化戰(zhàn)略作為其中一部分,也受到非常的重視。中國作為全球康復輔具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如何在康復輔具領域參與全球競爭,對康復輔具標準化提出了全新挑戰(zhàn)。在此背景下,我們一方面要立足國內,認真做好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業(yè)的發(fā)展;另一方面,我們也要積極參與國際康復輔具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康復輔具的國際競爭力,提升國際競爭水平。
1.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意義
1.1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信息時展的需要
在信息時代,國際交流與合作促進康復輔具標準化發(fā)展,促進康復輔具業(yè)發(fā)展正在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俗話說“弱國無外交”,從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專業(yè)角度來說,可以說“弱國無外事”,有無充分的高水平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康復輔具標準化發(fā)展水平的重要因素。當代信息技術的革命使全世界融入一個共同的大圈,使我們不可能脫離外部世界而在封閉的環(huán)境中健康快速的發(fā)展。無論是政治、經濟還是文化等各方面,我們都處于世界這一共同的大圈之中。信息時代的發(fā)展,需要我們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1.2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提升我國綜合國力的需要
現(xiàn)代國家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綜合國力包括經濟實力,也包括文化軟實力。從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本身來說,它體現(xiàn)的是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當今時代,文化已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提升文化軟實力已被我國置于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加強康復輔具國際交流與合作,是傳播我國文化、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舉措??祻洼o具標準化本身體現(xiàn)的是國家的軟實力,但是它背后潛藏著的是一個國家康復輔具業(yè)的發(fā)展,是經濟實力,所以,實際上它是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經濟實力即綜合國力的表現(xiàn)。
1.3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是世界與中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發(fā)展的需要
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fā)展與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fā)展都需要我們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一方面,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fā)展需要國際社會的支持和幫助。我國等同采用了ISO/TC 168、ISO/TC 173等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國際標準,轉化為我國的康復輔具國家標準,填補了許多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領域的空白,對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發(fā)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同時,由于我國康復輔具業(yè)及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起步較晚,還有非常多的工作要做,我們依然需要學習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先進理念、方法、技術與實踐經驗,依然需要大量引進國際標準或國外先進標準。另一方面,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fā)展同樣也需要我國的支持與參與。我國是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組織的重要成員,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TC173的參與成員國,是ISO/TC168的觀察成員國,康復輔具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離不開中國的支持與參與。作為占世界4分之一人口的大國,中國是世界上殘障人口最多,康復輔具需求量最大的國家,做好我國的包括康復輔具標準化在內的康復輔具工作,本身就是對世界康復輔具業(yè)、康復輔具標準化事業(yè)的重大貢獻。經過多年的發(fā)展,我國初步建立了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人員隊伍,自主研制了一批康復輔具標準,成為世界康復輔具標準化的一部分。同時,也培養(yǎng)了部分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專家,積極參與有關國際標準的制定工作,積極參加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相關會議等。
2.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取得了較大成績,但是也存在很大不足,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交流與合作的數(shù)量較少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與康復輔具業(yè)及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的發(fā)展,我國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也日益增加,但總的來說,無論從總的數(shù)量還是頻率上,還是從參與人員上,都還比較少,還有很大的增加空間。
2.2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單一
目前,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僅限于參與某些康復輔具國際標準的起草,參加某些國際康復輔具會議以及繳納會費等,形式相對比較單一,從而導致交流與合作的內容單一,有待于進一步拓展我國康復輔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內容。
2.3交流與合作的深度不夠
無論是參與康復輔具國際標準的起草,還是參加某些康復輔具國際會議,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是被動地參與,除承辦過國際標準化組織康復輔助器具標準化技術委員會(ISO/TC 173)第七次會議等少數(shù)幾次有關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會議外,很少主動發(fā)起或承擔一些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工作或活動。
3.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
加強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主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3.1實現(xiàn)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理念創(chuàng)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康復輔具業(yè)有了較大發(fā)展,康復輔具的技術不斷進步,經驗逐步積累,社會需求不斷增加,市場也不斷擴大,對康復輔具標準化的需求進一步增加。同時,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水平也有了較大提高,取得了一定成績。在此背景下,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社會對中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關注不斷增加,對中國在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領域承擔責任與義務的期望也在不斷增加。面對這一形勢,一方面,我們要立足國內,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我國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工作。另一方面,我們也要充分認識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大勢,充分考慮各方利益,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在康復輔具標準化信息交流、經驗交流、理念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技術創(chuàng)新甚至在某些資源共享等方面,承擔更多的責任,做出更大的貢獻。這就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合作當中,進一步更新觀念,逐步從“被動”轉變?yōu)椤爸鲃印?,逐步從“引進”為主轉變?yōu)椤耙M、走出并重”,改變以往被動的局面,主動承擔相應的工作或任務,主動承辦某些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活動,爭取將某些康復輔具國家標準轉變?yōu)閲H標準。
3.2注重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培養(yǎng)
有了人,才能開展活動,才能談交流合作。加強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離不開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是國際交流合作的有形資源,有了人才保證,我們才能盤活資金、渠道、組織方式等要素,才能有效地參與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在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發(fā)展的戰(zhàn)略目標及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隊伍建設中已分別提到了部分內容,在這里專門就國際康復輔具標準化人才培養(yǎng)展開討論。
3.3創(chuàng)新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
為了開創(chuàng)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提高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國際影響力,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的發(fā)展,我們要不斷創(chuàng)新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形式,積極參與康復輔具標準化的國際交流與合作。
一要加強官方之間的對話、交流與合作。這是加強我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關鍵??祻洼o具標準化官方之間的國際合作是康復輔具國際標準化組織與各國康復輔具標準化官方組織之間對話和交流的結果,沒有相互的對話與交流,便不會有相互的合作。
二要推進檢測實驗室的國際互認。我國檢測實驗室的認可活動已具有明顯的國際化趨勢,我們要積極推動我國康復輔具檢測實驗室國際互認的健康發(fā)展,促進我國康復輔具檢測走向世界。
關鍵詞:高校 國際交流合作 問題 深化途徑
高校國際交流合作是我國高等教育面向世界發(fā)展的一個重要途徑,不僅能夠吸取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資源,還能讓世界充分了解我國高等教育的理念和發(fā)展效果,對我國高等院校國際影響力的提升也非常有幫助。但是,我國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問題,要想實現(xiàn)我國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順利開展,一定要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因此,本文以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為重點,對其存在的問題以及深化途徑進行了深入分析,對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開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存在的問題
1.國際化的發(fā)展理念比較滯后。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深入,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成為了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而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也成為了高等教育中比較重要的內容,但是,國際間迎來送往的接待性工作與國際化的高校交流合作不是特別相符,導致發(fā)展理念比較滯后,對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開展有很大影響。
2.外事工作有所欠缺。對于目前的高校來說,外事工作部門中的人員比較少,很難滿足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需求,而且外事工作部門的工作水平仍然停留在以前的層面上,在高校中不受重視,很難與當今國際化的交流合作形式相適應,這使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開展成為了一種空想。
3.師資隊伍國際化程度不高。在現(xiàn)階段的高等院校發(fā)展中,大部分的教師對高等教育國際發(fā)展的趨勢以及熱點等很少關注,對教育國際化沒有一個很好的認識,更不用說做好高校國際交流工作,所以說,高等院校的教師只能擔任單一的教師角色,不利于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深化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途徑
1.創(chuàng)新教育國際化的思想觀念。不斷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陳舊的教育觀念,樹立國際化的教育理念,是實現(xiàn)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順利進行的關鍵?,F(xiàn)代社會是一個知識和經濟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一定要站在世界的角度,以國際化的視野進行分析,這樣才能在分析和觀察國際教育規(guī)律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我國的教育國際化思想觀念,使其在世界上占據(jù)領頭地位。如果不能從全球化、國際化的角度出發(fā),肯定會在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下被淘汰。高等院校的教育發(fā)展也面臨著全球化和國際化的發(fā)展,只有轉變教育觀念、與時展齊頭并進,才能創(chuàng)新教育國際化的思想觀念,才能實現(xiàn)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順利進行。
2.加強外事部門的管理工作。A.從思想認識的角度入手,高校一定要認識到外事工作部門的重要性,將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開展與外事工作部門結合在一起,從而提高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水平和效果。B.從人員配備的角度入手,高校一定要加強外事工作部門的人員配備管理。外事管理人員能力的高低,對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所以,高校一定要對外事工作部門的人員進行良好的教育和培訓,使其能夠在工作崗位中發(fā)揮自己的作用。
3.實現(xiàn)外事工作部門機制的改革。一直以來,我國高校外事工作部門都缺少一定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存在等、靠的心理,所以,一定要實現(xiàn)外事工作部門機制的改革,只有這樣才能促進我國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工作的順利開展。
4.建設國際化的師資隊伍,完善人才培養(yǎng)制度。對于高校來說,要想促進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順利進行,一定要建設國際化的師資隊伍,不斷完善培養(yǎng)制度,
5.加大經費投入,優(yōu)化國際教育的辦學條件。高校國際交流合作一定要有足夠的資金為其提供相應的支持,所以,高校應該盡量增加資金的來源和渠道,多多引進經費投入,與社會機構實現(xiàn)良好的合作,這樣能夠得到更多的資金支持。另外,國際交流合作以及留學生教育管理相應部門的成立,對高校國際化的發(fā)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這種機構能夠對高校國際化活動的組織和進行進行詳細的研究,從而實現(xiàn)高校國際化活動的標準化、系統(tǒng)化和規(guī)范化。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對我國教育事業(yè)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不僅能夠促進教育事業(yè)的持續(xù)發(fā)展,還能間接推動社會的統(tǒng)一發(fā)展。因此,我國各大高校應該從全局的角度進行思考,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的有效結合,對國際交流合作中遇到的問題重點關注,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解決,從而提升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水平,實現(xiàn)高校國際交流合作的持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海濤.深化新時期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幾點思考[J].前沿,2012,01:160-161.
關鍵詞:高校 交流 國際 合作 管理
目前,國家各產業(yè)經濟迅速發(fā)展,受此市場競爭影響,高校對外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事務的開展也備受壓力,且面臨的嚴峻挑戰(zhàn)更是不小。而高等院校本身更是一個人才輸出、培養(yǎng)基地。如何將專業(yè)學術項目、辦學講學、人才塑造、社會服務等職能、價值發(fā)揮等熔于一爐對高校發(fā)展而言十分關鍵。基于此,本文研究的重點主要以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為主的對外交流工作而言,分析了地方高校對外交流工作所面臨的嚴峻問題,并與之提出了必要發(fā)策略。
一、主要問題分析
近些年來,我國高等院校教育、辦學水準顯著提高,國際間對外的交流合作事務開展也取得了顯著學術成果。但就目前不少地方高校而言,在國際交流對外合作事務開展還是存在著明顯的滯后問題,面臨的嚴峻問題十分突出。這主要包括:
(一)國際化開放理念滯后
在產業(yè)經濟迅猛發(fā)展、全球經濟一體化發(fā)展的新時期下,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問題炙手可熱。特別是對高校國際交流工作而言,其工作任務不僅是拓展校內資源優(yōu)勢、加強留學師資隊伍培養(yǎng)、參與學術項目研發(fā)等,更重要的是講究國際化中外合作,吸納國外先進管理經驗、合作研討成果等。因此,對于不少地方高校國際化開放理念滯后問題首要亟需解決,必須立足根本,將發(fā)展眼光、觀念層次得以改善,否則必將阻礙高等院校國際化對外交流工作事務的建設進程。
(二)管理體系制度亟需更新
地方高校教育事業(yè)改革及實踐辦學等一直以來是沿用傳統(tǒng)的管理體系制度以及管理模式,并由校級單位統(tǒng)一包攬,而沒有健全院系、以及教務職能體現(xiàn)的明確職能劃分,這就導致了校內各部門單位的工作負荷量加大,而在此影響下,沿用舊習管理體制的靈活性欠缺就凸顯出來。而實際上,院系具體職能發(fā)揮,是保證專業(yè)科研項目能夠實現(xiàn)國際化交流的關鍵,一旦院系職能發(fā)揮不力,學術研討、交流合作脫離院系支持就很難取得實質性突出成果,進而也就無法促進國際化對外交流工作的順利開展。
(三)管理隊伍建設有待強化
高校國際化交流工作順利進行的先決條件是建立在一支優(yōu)秀師資隊伍、專業(yè)教育工作團隊的基礎之上。因此,在目前高校面向國際化交流、專業(yè)研討合作的基礎背景下,涉外專業(yè)型、復合型、實踐型人才的儲備更是十分關鍵。對于目前地方高校涉外職能發(fā)揮的機構人才儲備問題而言,必須要卻確保人才的儲備與專業(yè)學術技能等問題的協(xié)調發(fā)展,否則會影響對國際化對外合作等相關事務的開展,對交流與合作帶來負面影響。
(四)建設經費投入需下放
高校教育事業(yè)任何項目的開展都需要財力經費、人力管理、物資支持等。但就當下而言,不少地方高校建設經費的來源渠道都非常單一,在投入程度上明顯不足,特別是國際化學術項目的研發(fā)經費問題,很難做到及時反饋、及時下放,因此,資金嚴重不足,基礎設施及現(xiàn)金設備的供給、完善問題就非常嚴峻,更別說加強國際化學術交流、合作等的對外交流工作的開展了。
二、對策研究
(一)正確衡量國際化和區(qū)域化的發(fā)展關系
區(qū)域化面向國際化的發(fā)展走向定位是我國地方高校教育發(fā)展改革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一個重要轉折,如何就現(xiàn)有區(qū)域化和國際化的關系進行正確定位、衡量才是明確國際化對外交流工作發(fā)展戰(zhàn)略的首要問題。所謂區(qū)域化是指為適應地方經濟發(fā)展、滿足高校社會教育職能而建立的學術、科研交流中心組織機構,這種機構性質是固有的、地方性質明顯的;而國際化則是以區(qū)域化作為一個發(fā)展單位、一個單元而逐步形成的國際化學術交流中心,一般會系統(tǒng)指代不同國家的學術交流,跨國流性質尤為明顯。因此,加強高等教育跨國流研討與確保兩者相輔相成的主要關系十分關鍵。
(二)改革管理體系制度
應深化管理體制改革,實行以學校為主導、以院系為主體、以項目為基礎,具體到專業(yè)學科的統(tǒng)一歸口管理模式,真正體現(xiàn)院系和專業(yè)教師在國際交流與合作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加大支持力度,增強國際化意識,調動教師及研究人員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力,使其參與到全校。
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中來。
(三)強化管理隊伍建設
學生交流、師資隊伍交流、教務管理者相互交流是確保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環(huán)境、氛圍得以保障的關鍵。因此,學生對外交流必須要確保到外校的積極融入,學習到生活經驗及實踐能力養(yǎng)成,以為今后學生在社會生存、立足提供充實資本;師資隊伍交流必須明確派遣教務人員的進修、訪學交流等基本對外交流的工作事務開展進程,其目的是為了更好的管理學術動態(tài)的及時更新,利于師資隊伍國際化水準的提升;管理者交流在不少高校將其混淆為內部管理優(yōu)秀隊伍建設問題,而事實上,專業(yè)和非專業(yè)課程的進修與調研就是衡量其國際化交流與養(yǎng)成管理理念的關鍵。因此,為了充實國際化管理交流團隊人才儲備,必須要強化專業(yè)體系知識,或者嘗試外聘管理支教等,吸納先進管理經驗及成果等,以保證校內管理建設自成一系,輔助對外交流事務工作的開展。
(四)下放、增加建設投入經費
地方政府支持獲得建設經費是普遍經費下放的一個執(zhí)行方式。而除此之外,地方高校可以成立一個專門負責學術研討、國際學術項目技術交流的組織機構,利用固有專業(yè)學術項目來獲得對方的經費支持,同時還能實現(xiàn)與對方的資源互助與互補。
三、結語
高校對外國際化交流事務開展需要校內、校外資源的供給與支持。而除此之外,高等院校本身也應樹立國際化理念、強化開放性意識,以保證吸納適合自身教學改革的先進成果與經驗,彰顯自身發(fā)展特色,提高自身院校在教育組織機構中的國際化競爭地位。
參考文獻:
[1]高玉蓉.加強國際交流合作 提高高校辦學水平[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03)
20世紀80年代,從全球進入經濟一體化開始,高校教育便向著國際化發(fā)展,各高校把教育教學的理念、教學的目標、教學的方向都放在了世界的舞臺上,參考世界各國的教學方法,結合本國國情和學校自身情況,引進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與國家重點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會面臨更多的問題,但無論面臨怎樣的挑戰(zhàn),為了使學??梢愿玫陌l(fā)展,跟得上社會的步伐,輸出的人才可以具備國際視野,具備長期可雇傭能力,民辦高校都要積極的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1 民辦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必要性
民辦高校具有的性質之一就是它具有“企業(yè)”性,所以對于一個企業(yè)而言要想在社會環(huán)境下發(fā)展,首先必須要適應社會的變化,接受社會的上新的理念,還要想辦法提高企業(yè)自身的競爭力,對于民辦學校而言,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就是其提高自身實力的辦法之一。民辦高校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民辦高校要想輸出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就要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與國際接軌,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識,接受到國際上的教育。所以,民辦學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現(xiàn)實情況的需要也其發(fā)展的必要。
2 民辦高校如何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民辦高校要想做好國際交流與合作首先必須要樹立教育教學國際化的意識,還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教師提供在國際舞臺上深造的機會,讓教師先接受國際上的最新理念和學術上的最新信息,然后分享給學生,拓寬學生的視野。學校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采取對外開放的教育教學模式,根據(jù)自身情況為學生引進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學習環(huán)境,除此之外,民辦高校還要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拓展經費來源、自主開發(fā)培訓項目、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開展網(wǎng)絡教育,可以實時的了解新的信息,使教師、學生的教學與學習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
3 民辦高校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3.1 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式落后,對教學國際化認識不夠
目前,有些民辦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式還停留在“迎來送往”“禮儀接待”的事務性和普通管理型工作上,學校領導與外事人員們只是進行簡單的參觀和簡報,在學術上并沒有深入的進行交流,缺少以學術交流為主體的學術氛圍,對于在交流中學習到可以實踐的內容也并未付諸實踐,交流訪問的工作過于形式化。學校對教學國際化認識不深入,認為為教師安排出國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接收外來學生和教師在學校進行學習和授課就是開展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
3.2 參與人員受限與師資力量的制約
許多民辦高校的管理模式還停留在外事管理的模式下,就是校級以下的部門很少有機會可以參與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中來,學校認為這樣性質的工作與師生的聯(lián)系不大,教師與學生的參加是沒有必要的。民辦學校的一線教師具有海外留學資歷的不多,師資力量較弱,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還只是以完成教學內容為主,教師缺少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和主動性,并且還受到自身條件的制約。
3.3 經費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
民辦高校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不像國家重點高校那樣其經費有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民辦高校的所有經費都是靠教育經費來支撐的,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必然會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近年來,各民辦高校在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同時又在進行著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由此涉外專項經費就更加緊張。經費的不足導致了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沒有專門的涉外活動場所,缺乏相應的實驗設施,致使有些課題無法進行實踐。
4 民辦高校做好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實踐工作的具體措施
4.1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加強對國際化的認識
對于國家重點高校來說,其在國際上、社會上的享譽程度是非常高的,許多外國學校會主動的與這些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所以,重點高校開展涉外工作是相當容易的,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就需要積極主動的去與外國學校建立聯(lián)系,領導要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學校教學及人才培養(yǎng)中的促進作用,還需注意涉外工作不能只拘于形式化,要將符合學校發(fā)展、符合學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方案付諸實踐。
4.2 改變管理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完善學校外事體制,在今后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中,學校應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良好的參與機會,讓教師和學生可以更直接的參與到其中,因為,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學生,教師和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教育教學的實施是由教師來完成的。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涉外人員的綜合素質,聘請更多的一線教師、外國教師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工作中來,還要為教師提供學術交流的活動,鼓勵教師開展學術研究項目,并為教師創(chuàng)造與外國學者探討交流的機會。
4.3 拓展經費來源,完善基礎設施
外事的工作是需要很大資金的,要想使外事得以發(fā)展,更好地服務高校的教學、科研與學科建設,必然要增加經費的投入,所以民辦高校要與國家政府保持密切的聯(lián)系,獲得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尋求地方政府的資助,與社會上的教育機構、企業(yè)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爭取到的資金一定要做到??顚S?,盡快的完善國際交流與合作所用到的實驗設施,還要將完善網(wǎng)絡教學的內容,是學生可以實時的了解國際信息,更好的學習。
民辦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首要前提是樹立國際化的教育意識。在新世紀,高等教育要想生存和發(fā)展。就必須牢牢樹立國際化的教育理念,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擴大對外開放。高等教育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不能僅僅停留在互派留學生的簡單交流合作上,更重要的是對各國和各地區(qū)的先進辦學理念、運行機制、管理方式、教學內容與方法等進行吸收和借鑒,“洋為中用”,并進一步謀求更大范圍內的交流與合作。民辦高校以其靈活的辦學機制,在吸收與借鑒他人經驗上有著強大的優(yōu)勢,只要有利于學校發(fā)展、符合教育規(guī)律。在專業(yè)設置、課程改革、學校管理、運行機制等方面都可以進行大膽吸收和借鑒。
民辦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有力保障是完善制度建設。我國民辦高校的立法體系建設起步較晚,法制體系還不十分健全。雖然相繼頒布了《民辦高等學校設置暫行規(guī)定》、《社會力量辦學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實施條例》等法律、法規(guī),以及各個省、市、自治區(qū)出臺的一些地方性法規(guī),但從實際執(zhí)行效果上看,還存在立法滯后、缺乏具體的實施細則、相關規(guī)定無法落到實處等問題。因此,需要各級政府在立法與執(zhí)法層面要與時俱進,進一步完善配套政策。民辦高校自身也要積極爭取政策的支持、制度的保障。
民辦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運行基礎是加強師資建設。民辦高校要想應對國際化趨勢,就應該在吸引創(chuàng)新人才、優(yōu)化教師隊伍上下工夫。由于優(yōu)化師資隊伍是一項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這就要求民辦高校制訂切實可行的教師持續(xù)發(fā)展計劃,建立有助于教師發(fā)展的培訓體系。就教師個人而言,要更新教育理念,要具有國際意識和現(xiàn)代知識,轉變自己在傳遞知識方面的角色和行為方式,重新錘煉自身的素養(yǎng)。民辦高校在把本校教師送出去的同時,還要把國外一流教師請進來。這也是提高學校辦學水平、知名度和國際化程度的有力措施。
民辦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必要條件是拓展經費來源。從對一些民辦高校經費來源所作的調研來看??繉W生繳納的高額學費依然是民辦高校維持運轉的主要資金來源。然而學費不能無限制增長,校際之間的競爭、社會世俗的偏見等原因導致學生報考民辦高校的數(shù)量逐漸減少,政府補貼又微乎其微,這些綜合因素導致部分民辦高校出現(xiàn)運轉困難、經費緊張。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民辦高校多采取了兩條措施:一是靠銀行借貸來緩解;二是為了獲得運轉經費而設立“公司”,借以盈利。但這些措施都不是解決問題的主要途徑,高校要想突圍就需另辟蹊徑。其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通過國內外的產學合作,吸收大量的外部資金。目前中國企業(yè)研究開發(fā)的能力較為薄弱,利用高校的研究能力和資源與企業(yè)合作,可以實現(xiàn)多贏,既可以為企業(yè)解決技術難題實現(xiàn)產品升級,又可以提升民辦高校研究能力獲得大量資金。不僅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學校辦學資金不足的困境,而且還促進了科研成果的轉化,帶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此,我國政府應加快產學合作的制度建設,為高校與企業(yè)的合作創(chuàng)造有力的法律保障。
關鍵詞: 國際交流與合作 獨立學院 國際視野 教育國際化
面對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高校應做出積極的反應,在強化內涵建設的同時,增強國際意識,擁有世界眼光,不斷拓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盡快融入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不斷提升自身的核心競爭力。早在1998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第一章第十二條“國家鼓勵高等學校之間、高等學校與科學研究機構及企業(yè)事業(yè)組織之間開展協(xié)作,實行優(yōu)勢互補,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益。國家鼓勵和支持高等教育事業(yè)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已表明國家對高等教育事業(yè)中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重視。另外,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中把擴大教育開放單獨作為一章,可見國家相當注重高等教育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yè)。那么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意義何在?它的形式有哪些?
一、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意義與形式
國際交流與合作,即指跨國界、跨文化的教育交流與合作,諸如師生互換、學位等值、學者互訪、合作辦學、合作研究、國際學術會議、國際間教育資源的互補、援助等。國際交流與合作是經濟全球化的結果,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的趨勢。
從獨立學院國際交流的具體實踐看,交流內容和形式包含以下四個方面:1.學生互派。包括中外雙方互派留學生及短期交換生、實習生等;2.師資交流。包括互派訪問學者和教師充實雙方師資隊伍、定期舉辦教育交流活動;3.合作辦學。包括各類教育項目,開展學分和學歷互認、非學歷教育和其他培訓等;4.共享教學資源。包括以具體項目為基礎的教材、教法、課程體系、教學手段、管理模式等內容的共享。
二、江蘇省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現(xiàn)狀
我省高校國際交流合作全面加強,具體體現(xiàn)在以下方面:(1)設立昆山杜克大學等一批高起點的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項目,教育部首個高等教育國際化示范區(qū)落戶蘇州獨墅湖科教園區(qū)。(2)目前全省經教育部批準和備案的中外活辦學機構和項目共333個,位列全國第一。(3)實施“茉莉花留學江蘇政府獎學金”計劃,《留學江蘇行動計劃》,來蘇留學生數(shù)量以年均10%的速度遞增,目前已近3萬人。(4)通過國家留學基金、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和省中青年骨干教師海外研修計劃等,資助7000多名教師公派留學。(5)實施江蘇大學海外學習計劃,每年資助1100人赴國外知名高校學習。(6)全省高校參與建設海外孔子學院29所,孔子課堂53個。(7)蘇州大學舉辦老撾蘇州大學,開創(chuàng)中國高校國外辦學先河。
我省為深化高等教育國際交流合作做出的舉措:(1)實施高校中外合作辦學高水平示范性建設工程。(2)加快構建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對外開放的高等教育課程體系。(3)積極引進國際先進的高職教育模式和通用職業(yè)資格證書。(4)深入實施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教師海外培訓計劃、大學生海外學習計劃和研究生海外研修計劃等項目。(5)深入實施留學江蘇行動計劃,推進留學生培養(yǎng)制度改革。(6)加強高校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教育交流合作。
由此看來,我省對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yè)高度重視與充分貫徹。
三、獨立學院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必然趨勢
1.經濟全球化提出培養(yǎng)年輕一代應對變化發(fā)展世界能力的重大使命。經濟全球化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物質基礎,經濟與教育有著特殊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當經濟全球化成為現(xiàn)實和必然后,勢必對教育產生深刻而廣泛的影響。經濟全球化帶來勞動力標準和勞動力市場一體化趨勢,因而21世紀人類社會呈現(xiàn)出相互依存、共同發(fā)展的局面。任何一個國家要適應全球化,進入全球化,必須培養(yǎng)大學生多元文化的認識與經驗,對不同信仰的寬容,是經濟全球化對高等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
獨立學院的國際交流和合作是實現(xiàn)高等教育國際化的重要平臺,獨立學院應順應時代潮流,抓住這一寶貴契機,貫徹國際化辦學思路,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爭創(chuàng)特色辦學優(yōu)勢,為國家培養(yǎng)出大批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guī)則,參與國際事務和國際競爭的國際化人才。
2.國際交流與合作是獨立學院自身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急切需求。突出辦學思路的市場化、國際化,加強特色建設,是我國高等教育適應國際化趨勢,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挑戰(zhàn)的必然選擇,也是獨立學院面向社會依法自主辦學,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求生存、謀發(fā)展的根本出路。隨著知識經濟和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fā)展,高等教育國際化趨勢日益明顯。作為與社會人才需求密切聯(lián)系的民辦高等教育更不能滯后于社會發(fā)展。在這種激烈的競爭中,只有具有鮮明特色的民辦高等教育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作為民辦普通高校的過渡型模式,獨立學院只有抓住機遇,挑戰(zhàn)自我,爭創(chuàng)一流,在積極推進國際化的同時,以國際交流與合作為突破口,努力追求辦特殊,才能贏得生存和發(fā)展的主動權,才能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就業(yè)環(huán)境。據(jù)統(tǒng)計,那些重視多元文化辦學的高校,發(fā)展遠遠領先于不重視多元文化辦學的高校。
3.獨立學院學生的特點決定了他們對國際交流與合作的高需求。(1)家庭背景好,社會關系優(yōu)越。首先,獨立學院相對于一般本科學生而言,根據(jù)國家的政策收費較高,因而城鎮(zhèn)學生的比例較高,這些學生家庭相對富裕,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相對較優(yōu)越。由于家庭經濟條件較好,某些學生畢業(yè)后暫不就業(yè),繼續(xù)求學或出國深造以待發(fā)展。其次,由于獨立學院的學生家長普遍文化素養(yǎng)高,使得學生從小見多識廣,思維活躍,興趣廣泛,特長出眾,因而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較高,組織能力、協(xié)調能力較強,這些都為獨立學院學生就業(yè)或出國深造打下了良好的基礎。(2)興趣廣泛,適應能力強,有較大的可塑性。獨立學院中多數(shù)學生興趣廣泛、勇于創(chuàng)造和實踐,適應能力強,有較大的可塑性。他們中多才多藝者較多,社會活動能力、組織能力、參與意識和自主意識較強,喜歡表現(xiàn)自我,追求張揚和自由,往往能夠在各類活動中脫穎而出。另外,獨立學院的學生情商普遍較高,靈活機智,可能巧妙解決一些人際交往中的問題,并和教師進行良好的互動和高效的溝通。從這點看,若他們出國留學,應當能很好地適應異域文化和當?shù)氐慕逃J?,運用較高的情商解決可能面臨的問題,學成歸來。(3)文化基礎較差,自律性不夠。獨立學院的學生文化基礎較差,自信心不足,學習目的不夠明確,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自律性較差,責任意識不強,表現(xiàn)出比較自我和主觀的傾向,逆反心理較為普遍。學生家庭條件優(yōu)越而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倘若一進校就為他們樹立本科畢業(yè)后出國深造的宏偉目標,則能很好地激勵他們在校四年勤勤懇懇、刻苦學習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并歷練和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為留學奠定堅實的學業(yè)基礎。
綜上所述,獨立學院家長和學生非常接納并歡迎出國留學的深造渠道。
四、如何在獨立學院有效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1.樹立高等教育國際化辦學理念。面對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的大趨勢,高校應做出積極的反應,在強化內涵建設的同時,增強國際意識,擁有世界眼光,不斷拓展對外交流與合作的新局面,盡快融入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不斷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認為:“我們的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wěn)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期盼孩子們能成長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睋?jù)統(tǒng)計,近年來出國留學人數(shù)呈高位增加,去年全國出國留學總人數(shù)高達52萬人次,表明了國民對優(yōu)質教育的渴求,和希望孩子們成長得更好這一觀點不謀而合。中央深改小組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的《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吹響了中國大學積蓄力量,沖刺國際前沿的“沖鋒號”?!斗桨浮诽岢觯?020年,中國若干所大學和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學和學科進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學進入世界一流行列,一批學科進入世界一流學科前列,高等教育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到本世紀中葉,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數(shù)量和實力進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強國。這些觀點實質上就是要求我國高等教育走國際化道路。
2.培養(yǎng)一支具有國際化視野的教師隊伍。教師隊伍是獨立學院建設與發(fā)展的核心要素。首先,多方引進具有海外學習背景的新教師或外籍教師,引進優(yōu)秀的教材和教學設備,引進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為學院注入新鮮血液,為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事業(yè)更上一層樓添磚加瓦。獨立學院應將培養(yǎng)具有國際化視野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作為首要任務,鼓勵教師參與任何形式的高等教育國際化活動,如赴國外訪學、游學、進修、參與國際性學術交流會、研討會;并將教師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參與度與教學激勵政策相掛鉤,大大激勵教師積極參與并深化國際交流相關事宜。此外,各大獨立學院定期開展國際合作相關培訓,組織留學深造學術交流會,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就全球教育國際化趨勢、國內外優(yōu)質國際合作項目推薦、如何提升獨立學院的國際合作能力等主題開展講座,強化教師隊伍的國際化意識,提高教師的國際化水準。獨立學院可以定期對于學院和教師已開展的國際交流與合作項目和活動進行自檢自測,對于優(yōu)勢項目或活動進行表揚與獎勵,對于不足之處要加以修正和完善,努力全面提升教師的國際交流與合作能力。
3.開發(fā)特色課程便于學生留學,深化國際交流與合作。獨立學院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發(fā)展條件,開設一些國際交流與合作的特色課程,加大學院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力度。首先,開辦國際交流英語班(雅思班或托福班),我院目前已實施,為有出國需要的學生奠定良好的語言基礎,讓他們在校園里順利通過留學的第一關――語言關,省去了學生參加校外培訓機構課程的麻煩。也可開設“國際合作班”,學生四年后直接輸送到國外知名高校,采取前兩年中文教學,學習通識課和專業(yè)基礎課的方式,后兩年采用英文教學,學專業(yè)課,讓學生提前感受英語授課的氛圍,便于他們出國深造時更好地適應英文授課教學模式。其次,開設有關如何申請國外學校的選修課,如何順利完成國外研究生課程,中西方教育的差異、文化差異與飲食差異等相關課程,讓感興趣的同學修讀,一方面為有出國打算的學生提供留學基本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激發(fā)其他學生出國留學的興趣,進而增加學院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學生人數(shù),促進學院該事業(yè)健康發(fā)展。此外,在學籍管理方面為準留學生們提供便利,如承擔推薦信、成績單、學位證書、畢業(yè)證書等翻譯工作,隨時出具成績單、在讀證明等;另外,獨立學院自身可創(chuàng)辦學院留學中介為學生提供便捷的出國服務,可實行“一對一咨詢”、“多對一跟蹤服務”,直至學生順利出國留學。如此可以更好地服務學生,以學生為本,為學生提供出國留學的最大便利。
參考文獻:
[1]李明陽.關于廣立學院國際交流的思考.中國石油大學勝利學院學報,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