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學教育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23 15:37:25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學教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教育學教育論文

第1篇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對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尤其是對于幼兒園的學前教育孩子來說,比起小班與中班的孩子,他們的獨立意識與自我意識在逐步增強。有些父母在家中對孩子過于寵愛,孩子在家里處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習慣了以自我為中心,從來不知道關心他人、尊重他人,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孝敬父母。而父母因為溺愛孩子,對感恩的教育也不加重視。只要孩子學習成績好,孩子的一切要求都盡力滿足,從來不去研究是否正確與合理。還有一些家長,對孩子則采取暴力教育,在孩子的管教過程中,孩子若是稍有不令父母滿意的行為,父母便對其打或罵,直接影響著孩子的幼小心靈的健康成長與發(fā)展,更不用說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之心。在父母那里從來沒有得到過任何關愛的孩子,自己的性格也會變得冷漠與麻木,感恩之心就更難培養(yǎng)了。

(二)幼兒園感恩教育的薄弱當今社會,無論是幼兒園的教師還是父母,對于孩子的教育都側重在智力教育方面,家長與教師關注的都是孩子的學習成績與智力的開發(fā)。不管是為了迎合家長的需求,還是幼兒園自身的教育要求,幼兒園的教育都是偏向于書本知識的充實與拓展,而對于孩子的道德教育這一方面卻不加重視,尤其是對于孩子的感恩教育?,F(xiàn)在許多幼兒園的教育,根本就從來沒有涉及感恩教育,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根本無從談起。幼兒園感恩教育的薄弱,直接影響著幼兒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導致幼兒從小就缺乏關愛他人與孝順父母之心。

(三)社會感恩教育的缺乏此外,社會在感恩教育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影響著幼兒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來自家庭與幼兒園的原因以外,社會的作用也是很關鍵的。但是,由于當今整個社會風氣對感恩教育不是很重視,直接導致了社會關于感恩教育的缺乏。

二、學前教育感恩教育的改進策略

(一)家長的言傳身教感恩教育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在家里的時候,父母要為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充滿關愛的生活環(huán)境。父母自身要做到孝順老人、關心他人,只有父母自身做到這些了,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樹立一種心中有他人的意識,從而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感恩意識,懷著一顆感恩之心成長。例如,家里有老人的情況下,父母要自身做好表率,好好孝敬老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會將孝順老人作為自己的一種自覺行為與本能牢記在心,從而逐漸懂得感恩。

(二)教師的表率和教育智慧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時間以外,另外的時間多半是在幼兒園度過的。因此,教師對于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眼中,教師的地位是很神圣的,他們認為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因此,在學前教育的學習過程中,他們更愿意去模仿教師的一些行為動作。因此,教師在日程的生活與學習中,對孩子的教育需要時刻表現(xiàn)出關心與愛護,讓孩子對教師的這種關心他人的行為進行模仿,從而學會擁有一顆感恩之心。另外,教師還可通過開展一些活動,以活動的多樣性去引導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學會感恩他人,收集一些如烏鴉反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在幼兒的心靈深處樹立一種感恩意識。

(三)家長、幼兒園、社會三方合作要想改進當前學前教育關于幼兒感恩教育的方式,除了確保家長正確的言傳身教以及教師的表率引導作用以外,還需加強家長、幼兒園與社會的三方面的合作,從而確保學前教育感恩教育的順利實現(xiàn)。幼兒在幼兒園受到的教育只能作為他們受教育內容的一部分,畢竟幼兒的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家里度過的。如果來自家庭的父母不能正確地引導孩子,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舒適溫馨的生活環(huán)境,讓他們整天面對父母的冷漠與自私,長時間在這種環(huán)境的影響下,總有一天孩子也會變得自私、麻木。在現(xiàn)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視的都只是孩子的智力教育,對孩子的感恩品德的教育卻不太看重。為了確保孩子的健康成長,就需要充分發(fā)揮家長、幼兒園以及社會三者之間的作用,通過三方的通力合作,共同實現(xiàn)對孩子感恩等優(yōu)良品德的教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離不開父母的正確教育與引導,父母在關心老人方面若是為孩子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的話,孩子也會懂得關心老人、照顧老人、孝順老人。父母為孩子營造一個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才能更好地保證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另外,在加強家園與幼兒園之間的聯(lián)系與合作的情況下,還需充分發(fā)揮社會的宣傳教育作用,加大對感恩教育的宣傳,將這種思想深入人心,讓孩子時刻生活在充滿關愛與感恩的環(huán)境之中,從而將感恩變?yōu)樽约旱囊环N本能、一種“隨身攜帶”的優(yōu)良品質,伴隨自己的一路成長。

三、結語

第2篇

雖然與一對一授課模式相比這種授課形式的人數(shù)仍然有很大差別,但是與普通的大課相比學生數(shù)量較少,可以被劃分為小班教學,教師通??梢詼蚀_掌握各個學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及時指出并幫助其改正錯誤。然而對于鋼琴教學而言,不可忽視的一點就是師生互動,學生向教師積極演奏作業(yè),能夠使教師受到激發(fā),擴張課程內容,當同時有多個學生存在時,教師迫于教學進度要求,無法認真分析每個作品,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第二,數(shù)碼鋼琴集體授課,通常有二十幾至三十幾個學生。這種形式融入了電子產品與先進的科技,電子鋼琴雖然在觸感與音色方面與真實鋼琴教育稍有不同,但許多附加的樂器音色使音樂表現(xiàn)力更加豐富。而且教師在具有多種高科技產品的數(shù)碼教室中授課,教師可利用控制臺與電腦開展全體、編組或單個學生的演奏活動,使教學手段更加靈活。例如學生在課堂上可與教師通過聯(lián)機的麥克風及耳機進行單獨對話,針對性更強;利用聯(lián)機方式學生能豐富練習形式,進行重奏、合奏等;教師利用投影儀進行教學與示范演奏時也更直觀。這些都是數(shù)碼鋼琴課堂的優(yōu)勢,由于其尚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有許多不足,各學??稍趹眠^程中不斷探索,并加以完善,實現(xiàn)授課形式的多樣化。

二、注重資源整合,改革教材與教學方法

現(xiàn)階段我國還沒有制定完善的學前教育專業(yè)鋼琴教育的教材,大多是使用布格繆勒、拜厄、車爾尼等通用性教材,因為該類教材不具備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特點,所以無法使教學要求得到滿足。在學前教育專業(yè)的鋼琴技能教育中,教師應注重資源整合,探索新的、與時代相適應的教學方法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應重視基本功訓練,儲備技能。許多從事該類教育的鋼琴教育為了“良好”把握有效的專業(yè)技能課時,忽略了基本功的訓練,認為技術差不多就行,執(zhí)著于向學生傳授新樂曲。然而對于學生而言,與學習更多樂曲相比,扎實的基本功其實重要得多,基本功的熟練掌握有利于后續(xù)鋼琴教育的學習,是學生未來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主、復調音樂兼顧,使學生平衡、協(xié)調發(fā)展。一方面調動學生對音樂主調的感覺,感受伴奏和旋律的從主關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復調意識,促進學生大腦左右的平衡、協(xié)調與聽覺的立體結構。而且復調對位作品可訓練學生雙手的協(xié)調性,培養(yǎng)節(jié)奏感,是期實際運用鍵盤的牢固基礎。最后應將曲目拓寬,探索新教材。鋼琴庫中的作品數(shù)不勝數(shù),涉及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的類型,但是教師應重視與學前教育的特點相結合,打造獨特的課堂。例如可以教授《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雪絨花》等幼兒鋼琴曲或兒童練習曲,在教材中融入即興伴奏練習、首調換調練習、簡譜彈奏練習等,有利于學生今后順利開展工作。

三、重視實際運用鍵盤技能

學生實際運用鋼琴技能的水平無法隨著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增長是目前專業(yè)鋼琴技能教育中的一個難題,其具體表現(xiàn)是部分學生雖然具備良好的鋼琴基本技能,但是實際運用鍵盤的能力卻不佳。這是因為鋼琴技能課程中缺乏視奏訓練,學生不具備快速協(xié)調腦、眼、手的配合的能力。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鋼琴時并沒有能力基礎,不熟悉鍵盤位置與樂譜等,假如沒有專門鍛煉及培養(yǎng)其視奏能力,無法促進學生自由運用鍵盤樂器。另外,課程中沒有訓練學生即興彈奏、伴奏的能力,不利于學生今后實際運用鋼琴。與鋼琴演奏相比,即興伴奏、即興彈奏屬于運用鍵盤的實踐課程,具有相對獨立性,和基礎訓練課程有許多不同之處。鋼琴基本技能是即興伴奏和即興彈奏的技術支撐,除了與一定的調性調式知識、和聲知識相結合,還需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與主動性思維,使將以往學習的音樂素材包裝為成熟的音樂,分配給給定的旋律或場景。即興伴奏、即興演奏的專業(yè)訓練是提高學生實際運用鍵盤能力的有效途徑,能夠促進學生對旋律風格與和聲語言熟練掌握,并應用于鋼琴彈奏中。學前教育工作中經常需要演奏鋼琴,帶領幼兒演唱,因此該專業(yè)的學生需要具備運用鍵盤自彈自唱的能力,這就要求學生不僅要能彈奏,還必須演唱,最終將二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四、制定合理的專業(yè)技能考核標準

傳統(tǒng)的鋼琴教育要求學生完成學習后演奏鋼琴曲目,并以此作為評價教學成果的依據,雖然該考核方式與學習鋼琴技能的特點相符合,但是缺乏與學前教育特點的結合,考核內容具體應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是基本演奏技能,因為大部分學生沒有鋼琴教育基礎,所以在評定演奏技能時應重視基本功的準確性、成熟度,演奏規(guī)范程度等多個方面,而不僅是演奏曲目的難度,為學生留出發(fā)展鋼琴技能的空間。其次是即興伴奏和即興彈奏能力,以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考查。例如在考核過程中,教師可隨機說出一個場景,“好多小動物在森林中奔跑”、“魚兒在水中游”、“小雨淅瀝瀝的下”等,并要求學生配上合適的音樂。這是一種綜合考查,涉及了學生的思維應變能力、基本音樂素養(yǎng)、鍵盤運用等多個方面,有利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最后的彈唱能力,這對于學生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能夠了解其是否正在消化了學到的鋼琴技能。這些合理的考核標準可以呈現(xiàn)出學生實際掌握鋼琴技能的程度,也能為教學提供反饋信息,教師可有針對性的優(yōu)化教學,學生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改正不足之處。

五、結語

第3篇

1.傳統(tǒng)文化中存在很多對生命漠視的觀點

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充斥著對生命的輕視、漠然、貶低、排斥。由于受傳統(tǒng)文化影響,我國學校的生命教育依然缺乏,生命教育沒有真正得到學校的重視。在家庭、學校中,父母和老師或認為談論死亡不吉利,或認為年輕的學生距離死亡太過遙遠,或覺得此話題太過沉重,通常會對孩子回避死亡的話題。這樣的做法導致學生對死亡充滿神秘感,所知甚少,甚至錯誤地把死亡看得過于簡單、輕松。由于學生不懂得生與死的真正意義,也往往會導致學生中出現(xiàn)不珍惜生命的現(xiàn)象。這種漠視生命的觀念也導致學校對生命教育的宣傳和研究也相對滯后,生命教育往往只是一些心理咨詢機構、心理危機干預中心等部門在開展一些不成規(guī)模的宣傳和研究。

2.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生命教育缺乏重視

2004年,上海市頒布了生命教育的具體工作方案《上海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綱要》,來確保生命教育在學校中的有效實施。在上海市的帶動下,國內的遼寧、湖南、云南、黑龍江等省市的教育部門也相繼出臺了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指導意見,并比較明確地在學校中開展了生命教育。不過,國內仍然還有很多省市的教育主管部門,由于沒有認識到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長期以來一直缺乏對學校生命教育的重視,沒有將生命教育正式納入到學校教育目標中來。很多學校在教育中都沒有真正去引導學生,如何去認識生命、欣賞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對于學生的安全意識、生存能力的教育也談之甚少。這種教育中的目中無人和生命意識淡漠的情況,不僅使學生體驗不到生命中的樂趣,感受不到生命的意義,還導致學生出現(xiàn)既不尊重他人的生命,也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漠視他人和自己生命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3.學校缺乏進行生命教育的操作性指導

國內對學校生命教育的研究還較多地停留在“奔走、呼吁、探討”的層面,缺乏實際可操作性。如何讓這些生命教育認知層面的構想真正轉化為可操作的實際行動,也就是說“實施生命教育,應該做什么,應該怎么做”,這才是當前學校生命教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國內對生命教育進行的研究,大部分也只是局限于個體生命,對生命教育的社會價值研究比較少,并且對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也比較少。雖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也提到了“學校要堅持全面發(fā)展,要重視生命教育,要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目前,我國大部分省市仍然沒有設立生命教育課程,生命教育的相關課程資源尚待開發(fā),生命教育專業(yè)師資仍然匱乏。因此,學校對生命教育的指導與實施還存在一定的困難。

4.學生個性中缺失責任和包容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學生的問題一直層出不窮,無一不引起社會的轟動,個性缺失在學生的身上表露無遺。學生處于發(fā)育期,其生理、認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識還處于發(fā)展中,這一時期也是最容易出現(xiàn)問題的階段。學生年輕氣盛,看待問題容易偏激、控制不好就會出現(xiàn)行為沖動,甚至出現(xiàn)自殺、自殘和傷害他人的情況。學生在生活中都難免會遇到挫折和失敗,在經歷挫折和失敗的時候,容易出現(xiàn)懊惱、后悔、郁悶的情緒。現(xiàn)在的中小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從小在父母和長輩無微不至的寵愛和呵護之下成長。學生普遍存在依賴性強,不愿意承擔責任,缺乏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個性缺失問題。學生個性缺失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今后工作中急需解決的一道難題。5.學生存在信仰迷失的現(xiàn)象我國學生的生命態(tài)度總體上是積極健康的,他們對生命有比較正確的認識,對生命價值也有一定的思考。但是,還有一些學生不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生命,沒有去積極探尋生命的意義,沒有去積極追求生命的價值。一些學生雖然生命的存在意識強烈,但是對身心健康意識和生命責任意識普遍淡薄,導致其生命價值取向呈現(xiàn)出信仰的迷失現(xiàn)象。信仰的迷失必定導致中小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模糊化和邊緣化,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信仰是民族之魂,是民族的凝聚力,學生的信仰是這一切的基石。中小學階段是學生確立信仰的基礎時期,大學階段是學生進入確立信仰的關鍵時期。學生是祖國的未來,祖國的未來信仰迷失了,絕對是個嚴重的問題。

二、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策略

1.樹立起正確的生命教育觀

生命教育不僅要引導學生珍愛生命,更要啟發(fā)學生積極創(chuàng)造生命的價值。每一位教師都應該以弘揚生命價值、提升生命精神品質、陶冶生命情感、養(yǎng)育生命態(tài)度作為自己教學的目標指向。教師要避免空洞的說教,要研究怎樣以教學為依托,有效落實生命教育。學校要努力營造生命教育的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體驗生命、感悟生命。生命教育既要引導學生懂得惠澤人類自身,也要啟發(fā)學生樹立起與生命的其他物種和諧共處的意識。生命教育就是要學生懂得關心今日生命的存在,同時也要計劃明日生命的發(fā)展。生命教育不但要讓學生關注自身的生命,更要啟發(fā)學生關注、尊重、熱愛他人的生命。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激活每一個學生的生命發(fā)展因素,使學生不斷進步、生命品質不斷得到完善。

2.發(fā)揮生命教育顯性課程的作用

學校的自然、歷史、生命科學、體育與健身、品德與社會等課程,屬于生命教育顯性課程。自然課程涉及許多生命科學內容、是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要讓學生知道合適的生活環(huán)境是生物生存的重要條件,從而讓學生懂得保護環(huán)境是保護自身生命的一項重要措施。在體育與健身教學中,要讓學生了解有關人體結構和身體保健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學會如何強身健體。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自我保護的一些方法,從而達到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的目的。品德與社會涉及到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方面的內容也很多,學校應當特別關注學生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鼓勵學生要在生活中去體驗、感悟生命。生命教育的關鍵是教師,教師要認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以提高開展生命教育活動的質量。

3.挖掘生命教育隱性課程的作用

學校的語文、英語、音樂、美術等課程,屬于生命教育的隱性課程。學校在注重發(fā)揮顯性課程優(yōu)勢的過程中,還應注重挖掘隱性課程所蘊涵的生命教育的內容。語文和英語有很多關于生命教育的生動感人材料,教師在語文和英語教學的時候,要注重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耙朴趶恼Z文和英語課本中發(fā)現(xiàn)生命教育的素材,并及時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教育,語文和英語課堂將充滿了生命教育的氣息和活力,生命教育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音樂、美術課程重在審美能力、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音樂教學中,優(yōu)美的歌曲能夠讓學生心情愉悅,能夠從精神層面上達到熏陶學生情感和豐富學生文化生活的目的,獲得美的感受。美術可以讓學生感受到人類生存所依賴的自然環(huán)境的美麗,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學生還可以在人物的刻畫中,通過感受人體美來認識自己,從而喜歡自己。

4.通過愛心活動提升生命意識

生命教育的教學應該實現(xiàn)陶行知先生所倡導的“充分解放學生的大腦、雙手、嘴巴、眼睛等。通過積極參與討論、思考、體驗,使得生命教育的理念真正內化到他們的思想觀念中去”。學校開展生命教育可以運用親身體驗法,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引導學生從“關愛他人”、“關愛弱勢群體”開始。通過讓學生參加愛心活動,感受和體驗生命的意義。學??梢耘c貧苦地區(qū)學校建立起“手拉手”的關系,除了學校出資建設校舍外,可以動員學生捐錢、捐物來幫助那些貧苦地區(qū)的學生。學校還可以積極號召學生關注身邊的同學,動員學生把節(jié)約下的“零花錢”用來幫助身邊的同學,解決他們學習和生活上的困難。愛心教育活動可以讓學生從小就養(yǎng)成主動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的意識。

5.借鑒成熟地區(qū)的生命教育經驗

目前,國內學校的生命教育還處于嘗試和探索階段。在國內學校的生命教育缺乏指導的情況下,廣東省順德市采取外出取經的辦法,學習和借鑒英國、香港學校進行生命教育的做法,并結合本身的實際將“生命教育”引入課堂,取得比較好的成效。2010年順德這個隸屬于廣東省佛山市的縣級市竟然成為了廣東省唯一獲得“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特色培訓示范基地”的城市。港臺地區(qū)在生命教育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經驗,這是值得內地教育部門重視和借鑒的經驗。美國學校的生命教育起步早,比較成熟,一些成功經驗被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所借鑒。美國學校的生命教育并不以獨立的課程形態(tài)出現(xiàn),而是滲透在死亡教育、品格教育、健康教育、個性化教育、挫折教育之中,整個學校教育呈現(xiàn)出明顯的生命教育特征。因此,在當前情況下,借鑒有關國家及地區(qū)成功的生命教育經驗,將有利于加快國內學校生命教育體系的構建。

6.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審美教育作用

學校的校園是基礎教育培養(yǎng)人的重要場所,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地方。我們不能夠把校園簡單看作只是教室、花園、操場的概念,我們應該有“把校園看作是一個育人的環(huán)境、蘊涵育人文化”的理念。校園文化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能夠產生多方面的深遠影響。學校的校園建設應當根據當?shù)亟洕l(fā)展水平和文化特點進行綜合考慮、整體規(guī)劃、合理布局,從總體上營造出有利于審美教育的氛圍。校園的美化、綠化應該根據整體要求,統(tǒng)籌規(guī)劃,盡可能使校園多一點綠色,多一點生命美。讓學生置身于清潔整齊、綠樹成蔭、花草芬芳、幽雅靜謐的校園環(huán)境中,產生出美的想象,得到美的體驗和感受。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無疑有助于學生提高其審美情趣和能力,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并且使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異常心理減少到最低程度。

7.建立互信、互愛的良好關系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每個人都需要得到關懷和,如果孩子在冷漠的環(huán)境中長大,他就會變成對善和美都無動于衷的人”。氛圍的和諧有利于心靈的舒展、愉悅,而學生具有了舒展、愉悅的心靈,教育便成功了一半。教師要引導學生建立起真誠友好的同學關系,既有競爭又攜手共進,既相互監(jiān)督又彼此信任,使每一位學生的心靈都充滿友情和溫暖。同學之間形成了和睦相處、誠懇幫助的友愛,那種自私自利、勾心斗角、嫉妒猜忌等丑惡行為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學校還應該提倡并鼓勵異性同學之間正當交往,滿足青春期學生異往的心理需求。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有益、有趣的集體活動。集體活動既可以調節(jié)學生的緊張學習生活,又可以增強學生的群體意識、合作精神,使學生產生集體自豪感和精神充實感。

三、學校開展生命教育的保障機制

1.生命教育的組織機構

學校要建立以校長為組長的生命教育領導小組,整合學校各部門的力量并形成合力,共同來實施生命教育。學校行政例會要定期研究生命教育推進工作,把生命教育納入到學校整體工作中去貫徹,去落實。同時,在學校網站上要開設生命教育網頁,組織師生定期開展生命教育的學習與交流活動。學校要調動起教師的積極性,鼓勵教師多關注學生的心理問題、積極申報關于學生生命教育方面的研究課題,不斷收集資料、積累經驗。

2.生命教育的全員參與

學校要號召全體教職員工樹立起“人人都是生命教育工作者”的意識。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學校所有教職員工的人格魅力以及積極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和人生觀、價值觀,都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校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培訓建設,把生命教育作為校本培訓的主要內容。通過培訓,讓全體教職工都能正確把握生命教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教師要深入挖掘教學中的生命教育內涵,把生命教育有機地融入到日常教學活動之中。

3.生命教育的評價激勵機制

學校要建立開展生命教育的評價激勵機制,制定教職工在學科教學、課外活動、業(yè)務工作等方面實施生命教育的評價指標。評價指標包括組織生命教育活動的時間、內容、課程落實情況和教育實效等。學校要把開展生命教育的能力和實績作為教職工業(yè)績評定的標準之一,要定期對生命教育中涌現(xiàn)出的優(yōu)秀項目及優(yōu)秀人員進行表彰獎勵。

4.生命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學校要認真探索適合本校的生命教育的方法,可以參考港臺學校生命教育中普遍采用的“閱讀指導法、親身體驗法、模擬想象法、角色扮演法、欣賞討論法、隨機教學法”等。臺灣的林永茂教授認為“學校生命教育課程的研究與設計,應該以教育心理學所采取的行為論取向及認知論取向為基礎,透過認知生命教育教學活動以及學習評鑒,協(xié)助學生破除一些錯誤的、非理性的自我挫敗,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同時,為了保證生命教育的貫徹落實,學校在資金、人員安排上也要給予充分的支持,以確保生命教育活動能夠順利開展。

5.生命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4篇

學生的逃生避難技能多是通過各種媒體方式學到的,真正從學校學到的技能很少。尤其在我國的一些農村學校,由于基礎條件較差,造成災難教育相應教材的匱乏,學生無法通過具體有效的途徑展開對逃生避難技能的學習。而農村又是災難發(fā)生的主要地區(qū),其災難教育的落后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事實證明,發(fā)生災難后學生掌握一定的逃生避難技能是很有效的,因而加強學生的逃生避難技能教育是目前農村學校教育的當務之急。

二、開展災難教育的必要性

1.災難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

人們每天都在面臨突況,災難發(fā)生時人們的逃生避難技能顯得尤為重要。而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由于各方面發(fā)展尚未完善,在遇到災難時出現(xiàn)的問題較多,因而更要加強災難教育。當前素質教育的一個基本要求就是開展災難教育,使學生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2.災難教育是學生危機意識培養(yǎng)的重要途徑

當前的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來說過于安逸,造成學生群體危機意識匱乏,片面地認為災難、危機等只發(fā)生在新聞報道或者電影小說里,從未想過災難降臨到自己身上時應該如何處理,因而缺乏對于災難相應的準備。災難教育有利于學生對生活產生危機意識,并在災難來臨時冷靜面對、沉著處理,更好地保障生命安全。

3.災難教育適合我國基本國情

我國從地理位置上說,災難發(fā)生的幾率較大。環(huán)太平洋地震帶和喜馬拉雅—地中海地震帶都對我國有一定影響,地震災害頻發(fā)是我國的一大特點。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給我國造成了極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而且我國幅員遼闊,涉及災害種類多,發(fā)生次數(shù)非常頻繁。在這樣的大環(huán)境下,學校開展災難教育十分必要。

三、開展災難教育的對策

1.加大宣傳力度

學校要喚起學生對生命的熱愛,讓學生正視災難,學校要加大宣傳力度,通過多種方式使學生端正災難教育的態(tài)度,強化災難教育的意識。如,可以舉辦展覽,將近幾年的重大災難進行公示,提醒學生加強戒備;也可以發(fā)放防災知識手冊,使災難常識得以普及。

2.豐富教育形式

農村學校對災難教育的形式往往比較單一,即通過課堂講授使學生認識災難。這樣的教育形式容易引起學生反感,進而產生厭煩的心理,不利于長期教育工作的開展。因此,學校應豐富教育方式,提高學生興趣,使學生切實學到知識。如,在課堂上講授過災難中逃生避難的技能之后,要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進行災難演習,讓學生在實際中掌握逃生避難的技能;通過一些活動的開展進行災難教育,可以組織防災減災知識競賽、觀看災難電影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使學生豐富關于災難的知識,提高逃生避難技能。

3.獲取家長支持

第5篇

其一,教育觀念滯后。幼兒的思維方式、學習方法是不盡相同的,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愛好和思想,很多幼兒教師不能充分融入到幼兒環(huán)境中,在對待幼兒時仍然秉持成人思想,認為幼兒的想法和行為都是幼稚和不切實際的,殊不知這正是幼兒豐富想象力的體現(xiàn);雖然每個幼兒都各有特點,但是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使用同樣的教學方法和模式,孩子的個性思維逐漸削減,這對他們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其二,管理方法不新穎。近年來,幼兒園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規(guī)模越來越大,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幼兒園都有獨特的辦學形式,雖然模式新穎,但是管理方法仍然比較落后,很多幼兒園在管理方面缺少完善的體制,處理事情全憑經驗,還有部分幼兒園過于重視局部利益,忽視了幼兒園的整體發(fā)展。其三,幼兒教師水平參差不齊。幼兒教育的方法和模式在不斷轉變,雖然現(xiàn)在幼兒園既有經驗比較豐富的老教師,也有出類拔萃的新教師,但是幼兒教師整體水平仍待提高,教師隊伍結構仍然有待優(yōu)化。不論是青年教師還是老教師,都要順應當前幼兒教育發(fā)展的潮流,轉變思維模式,在幼兒教育過程中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和綜合素質;另一個方面,現(xiàn)在的幼兒教師大多數(shù)是女性,凸顯幼兒教師隊伍結構不夠合理的問題,從這個角度講,幼兒園要積極引進男性青年教師,優(yōu)化教師隊伍結構,以幫助幼兒培養(yǎng)健全的人格。其五,與幼兒家庭溝通不足。有時幼兒教育無法真正貫徹和落實其宗旨,原因之一就是無法和家長之問進行積極有效并且良好的溝通。對幼兒來說,父母是他們最好的教師,家庭是培養(yǎng)幼兒人格的重要環(huán)境,但是很多家長將孩子送進幼兒園后,認為就可以放手不管了,孩子已經不需要父母教育了,實際上造成了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分離的現(xiàn)象。如果幼兒沒有得到父母足夠的關愛和教育,就可能產生心理問題,再加上父母和幼兒教師之問存在溝通問題,家長的意見無法傳達給教師,教師無法讓家長了解孩子的具體情況,對孩子健康發(fā)展帶來不利影響。

二、解決幼兒教育問題的策略

基于以上分析,結合當前幼兒教育仍然存在缺陷和問題,要有效提高幼兒教育質量,我們可以從以卜幾個方面著手。第一,優(yōu)化內容。幼兒教育課程內容要堅持以幼兒發(fā)展為本,力求幼兒教育方法和模式符合幼兒發(fā)展需求,首先,我們要確立幼兒教育導向,以先進教育理論和現(xiàn)代教育理念為基礎,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要結合孩子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學習特點,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滿足孩子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最后,要讓孩子成為幼兒教育的主體,以孩子需求為基礎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建立科學合理的幼兒教育課程體系。第二,轉變教育觀念。幼兒園應和政府聯(lián)合,進行實驗性的特色教育,將取得的成果向其他辦學單位推廣;再者,幼兒園可以借鑒其他幼兒園甚至國外優(yōu)秀幼兒園的辦學經驗,這些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方法等可能并不適合當前情況,我們要進行合理的取舍,結合幼兒園實際,構建新穎的教育理念。第三,促進專業(yè)成長。教師是幼兒學習的榜樣,只有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才能教出優(yōu)秀的學生,幼兒園應定期選派優(yōu)秀幼兒教師進行專業(yè)培訓,或者到其他幼兒園進行交換學習,交流經驗和理念;針對幼兒教師隊伍結構不合理的問題,幼兒園要積極引進男性青年教師,保證幼兒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第四,加強家園溝通。幼兒園教育至關重要,家庭教育同樣不可或缺。家長要明白孩子的發(fā)展不單單是成績的提高,應該是德智體美勞的全方位發(fā)展,家長應和教師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

三、可以嘗試的幾種幼兒教育方法

第6篇

很多學生剛畢業(yè)走上工作崗位,很可能因為兒童的種種錯誤而“大發(fā)脾氣”,認為兒童的行為影響了自己的工作,是在為自己找麻煩,所以對兒童進行批評教育時會產生負面情緒,將自己心里的“委屈”一并發(fā)泄給兒童。兒童對于教師批評反饋行為的分析表明,大多數(shù)兒童會對教師的批評感到恐懼,尤其是教師的批評行為中帶有負面情感特征的時候。教師的負面情緒會在批評教育的過程中傳達給兒童,讓兒童覺得教師是在討厭自己,兒童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還會在接下來與老師的學習與交流中埋下不可磨滅的陰影,對教師接下來的管理有影響。在課堂教學中,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先收起自己的負面情緒,再對兒童進行批評教育。要讓學生明白,對學前兒童耐心教育管理是自己的職責。教師需要為兒童提供安全、舒適的心理環(huán)境,在此基礎上學習、成長,嚴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在對兒童進行管理教育時注意說話態(tài)度,即使自己很生氣,也應該在批評中掌握說話表達方式和藝術性,在兒童心里真正塑造啟蒙教師的形象。

二、讓學生了解適度批評的重要性

在課程教學中,應該讓學生充分明白學前教育中,兒童的認知能力是有限的,應該認真了解兒童行為的原因,有許多行為是這個年齡段孩子特有的,教師不應對兒童進行深度批評,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避免這樣的行為再次發(fā)生。應該循循善誘,用平和的語言告訴兒童,這樣行為的錯誤性和這樣的行為長期下來會造成的結果,在對兒童進行講解之后,可以做出一種期望或向兒童指明如果再次發(fā)生就會得到什么樣的教訓。教師要認識到學前教育中批評不需要謾罵與侮辱,教師對幼兒要該獎則講、該罰則罰,獎懲并濟且獎懲適度,強化兒童的良好行為,抑制兒童的不良行為。課堂中,老師可以通過講解各種學前教育中教師對學生過度批評的案例,通過各種新聞、社會調查結果、調查報告等,告誡學生對幼兒深度批評的負面影響,并以此引導學生掌握批評的度。

三、引導學生在對兒童的批評過程中滲透情感關愛

第7篇

在學前創(chuàng)新教育中,兒童的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還表現(xiàn)在幼兒的動作當中,因為孩子們的動作活動是開展其他一切活動的基礎表現(xiàn),兒童的健康發(fā)展離不開運動,兒童的活潑好動,正是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最大時機,因此,在開展健康教育活動的時候,對孩子們進行創(chuàng)新理念的培養(yǎng)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在組織教學中,教師可以深入地去了解兒童的興趣和愛好以及他們思維的靈活性,讓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興趣來選擇適合自己的活動,在幼兒自己選擇的活動中,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會很容易被激發(fā)出來。此外,教師還要善于從孩子們在活動中的呼吸、臉色以及出汗程度等方面進行仔細的觀察,對兒童的活動量和運動的時間進行有效的調控,因為只有科學地安排他們的運動過程,才能達到健體強力的效果,進而也才能促進他們個體創(chuàng)作性思維發(fā)展的作用。

二、要重視創(chuàng)新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有效整合

在我國的教育活動中,創(chuàng)新教育也是近幾年來新興起的一種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教育主要是以“創(chuàng)新”為主要的教學目標,針對兒童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制定出一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來,在提高孩子們的學習效果的同時,還能夠促進他們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他們的這些能力也會隨之得到提高。此外,在構建學前教育的創(chuàng)新體系過程當中,還需要注重創(chuàng)新教育與基礎教育的有效整合,將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念融合到基礎的教育當中,在創(chuàng)新教育中去完成基礎教育,在這個整合的過程當中,還要充分地尊重兒童的主體性與個體的差異性,從而為提高他們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打好基礎,進而有效地促進他們的個性發(fā)展,為促使兒童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好堅實的基礎。

三、學前教育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轉變目標

在過去比較傳統(tǒng)的學前教育教學中,很多教師容易忽略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經常會認為兒童還不能分辨出事物之間的好與壞,很多教師還認為兒童的日常生活和學習等都需要教師給予引導,這樣的教學結果就會導致幼兒在平時的學習過程當中經常會按照教師的方法去完成,教師讓他們怎么做,他們就照著樣子去學、去做,這樣的教學觀念長久下去,就會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上灌輸這樣一種想法,每次的學習都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學習,這樣的教學后果就是讓幼兒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失去學習的主動性。因此,為了促使教師在學前教育思維上的創(chuàng)新轉變,就要求教師在教授知識的過程中,不要事事親力親為,要讓孩子們主動地去追求學習的本質,讓他們在探索知識的過程中獨立地解決一些問題額困難。在這種思維創(chuàng)新的學前教育的理念引導下,還需要教師對教學的本質有個特殊的認識和理解,在整個的教育活動當中不斷地突出孩子們的主體地位,并且尊重幼兒的個性發(fā)展,以此來培養(yǎng)他們積極主動學習知識的思想和觀念。

四、創(chuàng)新教學有利于幼兒園課程的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