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4-06 18:47:06
序論:在您撰寫英語文學畢業(yè)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文題目
分析《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長三部曲
英文題目
AnAnalysisoftheTrilogyofProtagonist’sGrowthinInvisibleMan
開題報告內容
1.選題背景(含國內外相關研究綜述及評價)與意義。
對于成長和成長類型的小說,國外學者的理論研究層出不窮,如《麥田里的守望者》,《棕色的姑娘,棕色的磚房》等這些成長小說都有專門對它們的成長研究的相關文章。相比之下,我國以前的文學研究則有意無意忽視了成長小說,但近年來評論界對成長小說的重視有所加強。如我國就有芮渝萍的《美國成長小說研究》,專門對美國的成長小說做了系統全面的研究;還有周海燕的《論〈看不見的人〉的布魯斯象征》對小說中布魯斯的象征做了研究。
國外學者對《看不見的人》這部小說的主人公成長的研究還未專門涉及,國內學者對《看不見的人》的研究主要側重于他的民族身份以及主人公的個性覺醒方面,例如唐曉鐘的《文化沖突中尋求真正的存在-拉爾夫·埃里森〈看不見的人〉創(chuàng)作簡論》也對《看不見的人》的找尋自我及存在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但是關于這部小說的主人公的成長的研究卻很少專門涉及。
論文具有一定的新穎性、學術性、現實性、前沿性、針對性,學術界越來越重視研究成長類型小說的成長過程,也希望能對《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長過程提出自己的見解和觀點,豐富對這一小說的研究。論文與社會、生活相結合,在研究小說主人公的成長過程方面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有利于人們更好地體會生活,體驗社會。
2.選題研究的方法與主要內容。
1、在收集資料,閱讀相關文獻的基礎上,與指導教師討論,共同確定選題,列出論文提綱,并擬采用比較法,分析法,推導論述法等方法進行論文撰寫。
2、該論文主要從三個部分來研究《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從迷惑,成長到頓悟的過程,通過分析綜合總結的研究方法,試圖從分析主人公認識到他自己以及所有黑人在白人社會中的不可見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會中成長的艱辛方面,就揭示主人公從無知到成熟的成長過程的論題進行深入的探討,皆在實現提出自己對《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長過程的見解和觀點,豐富國內外對成長類型小說研究的目的。
3.研究條件及可能存在的問題。
通過專業(yè)學習,具備基本英語語言技能和專業(yè)知識,擁有所選課題需要的部分資料和相關理論書籍,校圖書館和網絡有豐富的資料可查詢。同時,有導師的指導和幫助,能夠順利完成論文寫作。
對于論文,可能存在的問題有相關文獻和著作收集不足;理論理解、分析不夠深刻、透徹;理論研究較為膚淺;理論聯系實際不夠;缺乏充分、全面的實踐證明等問題。但論文盡量減少類似問題發(fā)生,盡量完善各方面。
參考文獻:
Ellison,Ralph.InvisibleMan.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Philips,Elizabeth.RalphEllison’sInvisibleMan.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1997.
Pizer,Donald.TheCambridgecompaniontoAmericanRealismandNaturalism.Shanghai: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1997.
芮渝萍.美國成長小說研究.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4.
拉爾夫·艾里森.看不見的人.任邵曾譯,北京:外國文學出版社,1984.
唐曉鐘.文化沖突中尋求真正的存在-拉爾夫·埃里森《看不見的人》創(chuàng)作簡論.南京師范大學報,1990,1:107-111.
周海燕.論《看不見的人》的布魯斯象征.浙江萬里學報,2006,4:13-16.
4.擬解決的主要問題和預期效果。
論文主要試圖研究《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長過程,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分析,推導論述的方法,從主人公迷惑、成長到頓悟過程的三個方面,分析黑人青年在白人社會中的不可見和黑人青年成長的艱辛的過程,從而探究在當時社會黑人處境的艱難和內心的蛻化,最終按照學士學位畢業(yè)論文的要求,完成3000到5000詞左右的論文,并順利通過答辯。
計劃起止時間完成主要任務
2010年10月13日——2010年10月20日論文準備工作
2010年10月30日——2010年11月30日論文選題和收集資料
2010年12月1日——2010年12月20日開題報告、任務書和論文提綱填寫
2011年1月1日——2011年3月15日完成論文初稿
2011年3月20日——2011年4月26日修改論文并定稿
2011年5月下旬——2011年6月論文答辯及其他工作
指導教師審核意見
論文主要研究《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長過程,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應認真查閱相關資料,運用綜合分析等方式深入探討主人公成長過程三部曲,并提出黑人在白人社會中的不可見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會中成長的艱辛。該論文寫作應嚴格按照進度計劃進行,論文格式應該完全符合論文寫作規(guī)范,并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論文、順利通過答辯。
指導教師簽名:
年月日
本科畢業(yè)論文(設計)任務書
中文題目
分析《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長三部曲
英文題目
AnAnalysisoftheTrilogyofProtagonist’sGrowthinInvisibleMan
題目來源
教師科研項目教師指定√學生自擬其他
基本任務
與要求
論文主題是分析《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長三部曲,研究方向是英美文學方向。通過比較分析,歸納分析,推導論述的方法,從主人公迷惑、成長到頓悟過程的三個方面,結合社會背景,分析黑人青年在白人社會中的不可見和黑人青年成長的艱辛的過程,從而探究在當時社會黑人處境的艱難和內心的蛻化。嚴格規(guī)范論文格式,嚴禁抄襲。
擬解決主要問題及預期成果
論文從主人公的成長著手,研究主人公從迷惑、成長到頓悟的三個成長過程,分析主人公認識到他自己以及所有黑人在白人社會中的不可見性以及黑人青年在白人社會中成長的艱辛,揭示當時社會黑人處境的艱難和內心的蛻化。
寫論文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有:參考資料不足,理論研究較為膚淺,論文容易出現分析不夠的現象。
在規(guī)定時間內完成字數在3000到5000字以內的關于分析《看不見的人》中主人公的成長三部曲的論文。
階段性主要工作的起止時間
1.準備工作2010.10.13起6.論文撰寫2011.1月起
2.選題2010.10.30-11.157.完成初稿2011.3.15
3.資料收集2010.11.16-11.308.修改、定稿2011.4.26
4.開題報告2010.12.1-12.159.答辯2011.5月下旬
5.論文大綱2010.12.16-12.2010.其他工作2011.6月
學生完成論文最終時間:2011年4月26日
學生接受任務時間:2010年11月16日學生簽名:
指導教師簽名:
年月日
題目:血、汗、淚:“日神-酒神精神”下對杰克?倫敦小說《拳賽》的研究
Blood,Sweat,andTears:AStudyonJackLondon'sNovellaTheGameunderApollonian-DionysianSpirit
選題依據:(包括目的、意義、國內外研究的有關情況)
目的:
美國作家杰克?倫敦,是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文風剛勁,熱衷在文學中探尋生命和自然的本質,在美國甚至世界文壇“自然主義”文學中擁有不可撼動的地位。在對杰克?倫敦文學創(chuàng)作產生影響的哲學思想中,尼采的哲學的影響最深(白淑榮2),學界對杰克?倫敦“自然小說”中尼采哲學滲透的研究更是層出不窮。
然而,學術界對杰克?倫敦在“自然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上取得的成就給予了極大關注,卻忽視了其在另一文學領域的卓越貢獻,這一領域便是拳擊文學。在對國內外拳擊文學研究進行檢索之后發(fā)現,學界對拳擊文學的準確概念尚無定論,普遍認為拳擊文學是拳擊運動市場化的一部分(Mitchell225)。類比體育文學的概念,我們可以將拳擊文學定義為“從拳擊的基本精神及立足于此的現實情況出發(fā)所進行的文學性虛構”(申相星29)。杰克?倫敦作為美國乃至世界上第一位名副其實的拳擊文學作家(Mitchell225),其拳擊小說理應受到讀者及學術界的重視。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填補文學界對杰克?倫敦拳擊小說研究的空白,以杰克?倫敦作品中最為核心的尼采哲學作為切入點,深入探索尼采的代表性思想“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倫敦拳擊小說上的體現程度及體現方式,證明“日神-酒神精神”是杰克?倫敦拳擊文學創(chuàng)作的主導哲學主題,更是一大創(chuàng)作特色和標志。
意義:
拳擊文學是杰克?倫敦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與其非拳擊文學擁有相同的文學地位。同時,拳擊文學作為“體育文學”這一更大類別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需要獲得更多的關注。研究“日神-酒神精神”在杰克?倫敦小說上的體現,不僅僅可以完善杰克?倫敦小說的研究,更是對體育文學所承載的哲學內涵愈加深入的挖掘,對學術界具有雙重意義。
國外研究情況:
對國內外相關文獻的檢索表明,在杰克?倫敦拳擊文學研究這一領域里,成熟的學術研究非常匱乏。實際上,自杰克?倫敦的第一部拳擊小說誕生起,學術界和評論界便對之采取忽視態(tài)度,沒有以嚴肅、嚴謹的學術態(tài)度予以對待。富蘭克林?沃克評價杰克?倫敦的拳擊小說《蹩腳?貝路》為“杰克?倫敦最差的小說之一”(Mitchell226),凱文?斯達在其為小說《月亮谷》所做序言中,對主人公比利?羅伯特的拳擊手背景只字未提。直到20世紀下半葉,美國文學界才出現了少量對杰克?倫敦拳擊文學的研究,且研究大多數局限于對其拳擊場面描寫“真實性”(Mitchell229)的探討,而未深入至主題及哲學內涵層面。
國內研究情況:
反觀國內,學界對杰克?倫敦文學的研究更為局限,在中國知網核心期刊總庫中以“杰克?倫敦”為關鍵詞檢索,所得結果60%以上都是對其“自然主義”小說《野性的呼喚》、《海狼》和《白牙》的研究,而其余研究也大多關注杰克?倫敦的政治觀和超人思想,極少涉及“日神-酒神精神”,更未見對其拳擊文學的分析。在此研究背景下,本研究將嘗試填補這一領域研究的空白,并試圖為后續(xù)研究打下基礎,完善杰克?倫敦小說的研究,更為體育文學的研究提供新的內容。
研究的主要內容及預期結果
主要內容:
本文的寫作基于廣泛閱讀,包括杰克?倫敦的小說《拳賽》及尼采的著作《悲劇的誕生》,國內外各評論界批評文章,以及文學理論和哲學理論的相關文獻。
寫作內容主要分為:1、“日神-酒神精神”的概述;2、利用“日神-酒神精神”對杰克?倫敦小說《拳賽》進行文本分析,具體包括(1)情節(jié)分析,(2)人物分析,(3)寫作手法分析;3、綜合文本分析,總結出杰克?倫敦的拳擊小說在“日神-酒神精神”視角下的文學意義和哲學內涵,并得出其拳擊小說作為傳達“日神-酒神精神”的載體之一所具備的獨特性。
預期結果:
本論文試圖證明尼采的“日神-酒神精神”不僅僅是杰克?倫敦的“自然主義”小說的核心哲學思想,也是其拳擊小說中的重要哲學主題,是杰克?倫敦創(chuàng)作藝術的一大特色和標志。
研究對象及研究方法
研究對象:杰克·倫敦拳擊小說:《拳賽》。
研究方法:1、文獻資料法,通過對于作家作品、相關評論等文獻資料的閱讀,搜集有價值的信息,并進行整合。2、邏輯分析法,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比較和歸納,找出內在聯系。
論文進展計劃
6月10日論文撰寫工作啟動,通知學生暑假論文選題,撰寫論文開題報告。
7月15日——8月31日學生閱讀文獻,撰寫開題報告
9月1-6日學生將論文開題報告交給班長,統一匯齊后交給外語系負責老師。
9月15日前外語系根據學生選題分配論文指導教師,通知學生與指導教師見面,制定科研工作計劃。
9月30日前填寫畢業(yè)論文任務書。
10月31日前查閱資料、處理數據,完成論文寫作大綱,交給指導教師審定。
11月30日前按指導老師審定后的提綱完成初稿,交給指導教師審閱,進行論文中期檢查。
12月20日前按指導老師意見完成初稿修訂工作,提交論文二稿
1月10日前提交論文終稿,交給指導教師,進行論文初步評定。
本科生畢業(yè)論文(設計)開題報告中常出現的問題
摘要:開題報告是本科論文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和重要基礎,為提高大學生開題報告的質量,有利于大學生完成畢業(yè)論文階段的工作和學習,本文結合實踐教學工作經驗,總結了本科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中常出現的幾個問題,并進行了必要的闡述。
關鍵詞:本科生;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
1.前言
本科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是本科教學計劃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本科教育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的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綜合運用所學過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進行初步的科學研究和生產實踐的能力,提高分析實際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1]。因此,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在培養(yǎng)大學生探求真理,強化社會意識,進行科學研究基本訓練,提高綜合實踐能力與綜合素質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重要體現,是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畢業(yè)論文(設計)的質量也是衡量教學水平的重要依據。做好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對于全面提高本科教學質量,培養(yǎng)合格的畢業(yè)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開題報告是畢業(yè)論文(畢業(yè)設計)工作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為闡述、審核和確定畢業(yè)論文題目而做的專題報告,它是實施畢業(yè)論文課題研究的前瞻性計劃和依據,是監(jiān)督、檢查和保證畢業(yè)論文質量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與學術著作撰寫的能力的有效的實踐活動[2]。為提高大學生開題報告的質量,有利于大學生完成畢業(yè)論文階段的工作和學習,我們在本文中對大學生開題報告的目的和在開題報告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做一個簡要的闡述。
2.開題報告答辯的目的
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往往通過“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答辯”的形式組織專家對大學生的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進行審核和檢查,其目的主要是(1)檢查學生閱讀的相關文獻是否充分;對研究背景的了解是否深入,全面;對國內外研究工作的具體進展是否了解的全面、詳細;引用的資料是否具有針對性,可比性;(2)檢查學生是否充分具備完成論文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相關知識;(3)檢查學生所選課題是否符合其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否具有一定的理論上的意義或一定的實際應用價值,是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在其專業(yè)方向上從事科學研究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4)檢查所選課題的研究內容是否適中,是否適合于本科生的特點和畢業(yè)論文的時間要求。(5)檢查學生擬采用的研究方法,技術路線是否合理,是否切實可行等等。為有助于學生的畢業(yè)論文順利進行,在“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答辯”中,專家組還針對具體的檢查結果對學生及其指導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因此大學生的論文開題報告應主要針對以上目標和要求進行準備。
3.大學本科生開題報告中常出現的問題
實踐教學中我們發(fā)現大學本科生的開題報告中經常出現一些問題,具體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開題報告題目中出現的問題
開題報告題目是畢業(yè)論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因此開題報告題目應該結合具體的研究對象,盡量簡要概括出所研究的具體內容。為此要求題目既要準確又要規(guī)范,既能將研究的問題準確地概括出來,又能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廣度。此外,開題報告題目中的用詞造句要科學、規(guī)范。在開題報告題目中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一個是所選題目過大,過于籠統。例如2006年我校有個學生的題目是“稀土過渡族化合物的性質研究”。眾所周知,稀土過渡族化合物有很多種類,每一種又有多方面的性質,因此從題目上根本得不到論文選題所研究的具體內容。在開題報告題目中另一個常出現的問題是題目與將要研究的內容不符,例如2004年我校有個學生的題目是“2∶17型稀土過渡族化合物的結構與磁性”,答辯中發(fā)現其研究內容是2∶17型稀土過渡族化合物的熱膨脹性質。雖然2∶17型稀土過渡族化合物的熱膨脹性質與其結構和磁性有關,但很明顯這個題目與具體的研究內容是不相符的。實際上出現這些錯誤與指導教師的工作不細致有一定的關系,因此要求指導教師在開題報告的題目上要充分重視起來,嚴格把關。
(2)文獻綜述中出現的問題
文獻綜述,即論述國內外研究現狀,并進行分析比較,要以查閱文獻為前提,所查閱的文獻應與研究問題密切相關,但又不能過于局限,過于局限就會忽略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的關系,不能充分理解文獻的意義,不能準確地掌握文獻中的研究方法,使視野狹隘,思維窒息。所謂綜述的“綜”即綜合,綜合某一研究領域在一定時期內的研究概況;“述”更多的并不是敘述,而是評述與述評,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獨特見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發(fā)現問題,突出選題在當前研究中的位置、優(yōu)勢及突破點;要摒棄偏見,不引用與導師及本人觀點相悖的觀點是一個明顯的錯誤。綜述的對象,除觀點外,還可以是材料與方法等。實踐中常出現的問題主要有①文獻閱讀量少,信息不充分,特別是缺少對重要文獻的評述,反映出學生對研究狀況了解的不夠;②對文獻只引用,不評述,缺乏對文獻的理解,實際上是對文獻的羅列;③文獻綜述定性描述過多,缺少重要的定量的數據指標。例如2009年有個學生描述其擬研究的某種光致色變材料時,介紹這種材料最大的優(yōu)點是“電導率高”,這里就應該有一個定量的與其它相關材料的電導率的比較,作為其立論的依據;④引用文獻的結論時不加標注。文獻綜述所引用的主要參考文獻應予著錄,這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論的真實依據,另一方面也是對原著者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尊重。此外,在文中相應的引用之處必須加以標注;⑤對文獻中(研究內容中)中所涉及的特征量(研究目標)的含義不清楚,這實際上反映出學生缺乏相關的基礎知識。例如2008年有個學生擬研究的內容是某種有機分子磁體的結構對Tc溫度的影響,答辯中發(fā)現學生不知道“Tc”這個符號表示的是居里溫度,更不知道居里溫度的意義,甚至在反鐵磁材料的論述中還在討論Tc溫度。這個學生顯然不具備研究內容所需要的相關知識。因此在文獻閱讀之前,應該補上這些必要的知識。這一點要特別引起學生注意,任何一個研究工作都會或多或少地涉及一些以前沒有學到過的知識,因此在研究工作開始之前及貫穿整個研究過程之中都要不斷地去學習。另外,學生在文獻綜述中經常過多地介紹基本概念,占去了大量篇幅,實際上忽略了文獻綜述的主要目的。
(3)研究內容中出現的問題
研究內容應該充分考慮到本科論文的目的、特點和完成論文的時間要求,學生的研究內容計劃中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研究內容過多、過泛,有些甚至可以作為博士論文的主要研究內容,這在本科論文半年的時間內根本無法完成。其次是忽略了主次關系,研究計劃中對重要的問題沒有充分安排,而不重要的問題卻安排得很多,這實際上反映出學生對研究目標的理解還不夠。
(4)研究方法、技術路線中出現的問題
選題確立后,最重要的莫過于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本科論文應盡量采用已經成熟的研究方法和技術路線。當然,采取一個新的視角,采用一種新的方法和技術路線,也常能得出創(chuàng)新的結論,但在本科論文階段,采用新的方法和技術路線時一定要慎重,最好有一定的預研工作作為基礎。在這部分學生最容易出現的問題一個是對已經成熟的方法介紹得過細,占去了過多的篇幅,另外一個是詳細描述整個實驗(或研究)過程,包括每一步的研究結果,似乎研究結果已經確定,全部研究工作已經完成。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的每一部分基本上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因此有必要在開題報告之前為學生專門做一個專題講座,以提高開題報告的質量,這將有利于大學生完成畢業(yè)論文階段的工作和學習,為將來的工作和進一步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論文摘要:本文從湖北某高校2010屆266名英專本科畢業(yè)生的畢業(yè)論文選題情況的調查發(fā)現,25%的論文選題是語言學和關于語言學方向。該結果又一次證實了近些年對“英語語言學”教學效果不佳現狀的描述。本文從學科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方面討論了如何通過撰寫語言學方面畢業(yè)論文的角度討論了改善該課程教學的具體措施。
1 引言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校專業(yè)目錄(1998版)和(2003版),“英語語言學”屬外國語言文學類下英專本科高年級主要課程之一。但自1980年高校英專陸續(xù)開設該課程至今已有30余年,卻仍存在教與學效果不甚理想等問題。如潘之欣(2002)選取部分南開大學和上海交大在讀英專碩士研究生,采用問卷形式,對該課程開設情況的調查表明:該課程依然停留在以英語語言為主的語言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際運用理論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學效果不佳;且學生普遍體會不到學習該課程所帶來的樂趣,主要原因有理論性太強、內容枯燥、教學方法不當等。吳格奇(2005)反思該課程時也提到,“教師不滿意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目的很茫然”是主要問題。本文則從英專學生本科畢業(yè)論文的選題角度出發(fā),試圖探討該課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緩解“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尷尬狀況。
2 調查研究
266位2010屆英專本科畢業(yè)論文是從湖北某高校外院教學科的電子數據庫中拷貝的。該調查屬于二手資料研究。筆者根據論文題目、摘要、提綱、主要內容按語言學方向、文學方向和翻譯方向進行歸類,其中運用語言學理論分析文學作品,如“The Feminist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Scarlet Letter”,分析文學文體語言特色,如“Textual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An Analysis of Vagueness in EnglishAdvertisement”等都被歸納為語言學方向。結論是:58%的論文屬于英語文學方向,25%為語言學方向,17%為翻譯方向。
究其因,首先是作為基礎學科的“英語語言學”未能引起學生太多的關注和興趣;其次,語言學研究方法和內容未能引起師生足夠地注意;再次,教師在課程內容處理和安排中未能很好地將課程學習與畢業(yè)論文聯系起來??傊@個數據也從另一方面驗證了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描述。這與教學、引導不無關系。
3 對策分析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2000):“畢業(yè)論文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yè)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睂W生通過撰寫畢業(yè)論文,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分析,試圖在前人創(chuàng)造的知識的基礎上有自己新的認識與發(fā)現,并將這種認識與發(fā)現以一種可易時易地的方式與人進行交流。因而撰寫論文是學用結合的大好時機,從英專學生畢業(yè)論文的選題來看課程教學具有一定說服力。
3.1課程定位
語言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其研究分類越來越細、分工越來越明確,正如王宗炎(1988:151形象地比喻:過去的語言學只是一家小商店,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一家百貨公司。對于林林總總的學科分類和研究流派,結合教學大綱和英專學生本科階段知識體系的形成,對該課程定位是必要的。
白郁(2007)認為語言學目標是寬泛的而非具體的,即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修養(yǎng)和對語言的熱愛。而本文則認為既應有寬泛目標,也應有具體目標。“語言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語言及其相關對象的人文科學。它的研究領域分為共時的和歷時的,理論的和應用的,微觀的和宏觀的3個對立方面,其任務是描述語言事實,尋找并解釋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發(fā)掘語言學理論,總結語言研究方法,并將其研究成果應用于語言研究和其他領域(楊自儉,2002)。”因此寬泛目標是培養(yǎng)理性思維,即對理論的理解、背景、歷史貢獻與發(fā)展不足及實踐運用。具體目標是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理論的應用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并能提升語言技能。楊教授定義也明確了語言學研究方法和內容。學習理論知識時,學習和應用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語言學基礎理論,尤其是微觀方面的理論成果,對英專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有檢驗作用;在跨學科或橫向方面,將語言學相關理論用到英美文學和英漢翻譯中,提高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提升英漢對譯技巧,形成論文即為具體目標。誠然,理論與實踐結合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撰寫論文乃一種嘗試。故在介紹理論時,必要補充對理論的應用與研究,適當拋磚引玉,可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故,具體目標使學生看到學習成效,寬泛目標鍛煉了學生理性思維,既調動心靈又提高素質,教學效果也就不同了。
3.2教學內容
傳統課本基本上以微觀語言學為主,按結構語言學思路編排內容,從語音學、音系學、形式學、句法、語義學,一直到語用學和語篇分析。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大多數學者的主張,如白郁(2007)認為應以語言哲學意義、語言與大腦及認知關系、語言學發(fā)展簡史、宏觀把握語言學真正意義等四方面為重。還有學者認為增加課外閱讀材料以改進教學內容,如王揚(2004)和吳格奇(2005)主張選用有助于學生理解基本理論、概念的材料、輔之以拓寬視野的補充材料。還有以宏觀還是微觀語言學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的爭論:“微觀”派認為語言內部分支是語言學的基礎內容,課時分配比重要大;“宏觀”派認為基礎部分簡單,學生可自學,重點應是宏觀介紹;“中間”派是既注重基礎又考慮涉獵面。
但筆者認為,各高校層次不一,地理位置不同,統一規(guī)定教學內容不足取。近5年教學實踐告知以微觀語言學為主,即語言學內部分支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如在處理詞形學時,適當介紹詞的研究現狀,對象我校這種以師范專業(yè)為主的二本院校的英專學生而言,無論是提高職業(yè)技能還是英語水平都相當重要。我校地處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適當添加西部少數民族語言的相關研究,如方言特點、語言遷移現象、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也應在緒論部分增加語言學史和語言哲學等內容,讓學生了解語言學理論和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及語言與哲學的密切關系。此外適當介紹結構、認知和功能語言學這三大學派的相關內容也有必要??傊?,就像百貨商場的陳列員,教師將所有商品分門別類、有條有理地展示,學生自然會依據具體情況取舍。教師侍機提供論文命題,使學生的探索與發(fā)現隨著課堂內容的進行而深化。著名學者趙鑫珊(2004)在其新作《我是北大留級生》就曾列出了20個作為語言哲學研究對象的話題,且認為是“震撼靈魂”,不可能不為之心動的命題。
3.3教學方法
該課程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有關研究一致認為必須改進該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建構語言及語言學知識。如潘之欣(2002)用大量生動典型例子,結合歸納法和演繹法講解理論要點和難點;王揚(2004)主張采用傳授型和討論型相結合的方法;鞠玉梅(2007)主張研究型教學模式,“設境”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強烈求知欲。
總之,避免教學方法的單一,努力激發(fā)學習動力。啟發(fā)式和發(fā)現式方法講解基礎知識和理論要難點;研究型或探究型方法,布置任務(個人任務和小組任務);大課堂講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與步驟;小課堂任務分配型方法,使教學達到“魚”、“漁”兼授效果。如語言學緒論之后,成立“Study&Research Group”,提供6個topics:11LanguageChanges;2)Social Dialects;3)Communication Competence;4)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5)Error Analysis;6)PragmaticFailure,2周時間準備15分鐘ppt陳述,5分鐘小組同學共同回答相關問題,并建立QQ群,隨時聯系。教師僅為任務的布置者、監(jiān)督者、幫助者和評定者,并鼓勵學生撰寫論文,或推薦給學術期刊,或為畢業(yè)論文的一部分。如一組學生在講“語用失誤”時,列舉了電影、小說、校園、網絡等許多有趣的例子,如分析不夠透徹,教師可適時適當加以補充、提示和參加討論,既融洽了氣氛和師生關系,又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方法。
讓學生隨時記錄和關注身邊的語言現象和語言事情,并聯系到語言學理論,如,“山寨”、“x客”、“剩女”、“宅男”等新詞新語收集,以討論詞的構詞理據。雖在探索中有難度,可介紹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資源;也可大膽與相關領域的教授或專家電郵尋找答案。為形成質量較高的論文打下了基礎。這些都說明:語言學課程的終極目的不是講授具體的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能意識到語言現象的存在,能對之產生興趣,并發(fā)表自己一定的見解,使自己作為一名普通人,也能融入到語言研究的大環(huán)境中去。
4 結束語
從學科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三方面,適當有效地聯系到學士畢業(yè)論文的選題,既能改善單一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又能真正做到研究型或探究型學習,也達到了教學大綱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畢業(yè)論文的撰寫就是提供一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做學問”的機會。將課程教學與論文寫作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就找到了畢業(yè)論文的素材,這也是學習思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具體實踐,相對于借助他人的文章獲得二手資料而完成的畢業(yè)論文來講,學生的獲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更能體現學生真正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另外,這種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tài)度更會為學生走向社會,誠信做人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白郁,英語本科語言學教學的重新定位[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1):70—73
2 鞠玉梅,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基礎的語言學導論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07,(8):36
3 潘之欣,關于高校英語專業(yè)“語言學導論”類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2,(1):47—55
4 王宗炎,語言學:它的歷史、現狀和研究領域[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4):14-24
5 王揚,高校英語專業(yè)語言學課程教學初探[J],外語研究,2004,(5):57—60
6 吳格奇,“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知識體系的反思[J],國外外語教學,2005,(2):32—36
論文摘要:本文從湖北某高校2010屆266名英專本科畢業(yè)生的畢業(yè)論文選題情況的調查發(fā)現,25%的論文選題是語言學和關于語言學方向。該結果又一次證實了近些年對“英語語言學”教學效果不佳現狀的描述。本文從學科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方面討論了如何通過撰寫語言學方面畢業(yè)論文的角度討論了改善該課程教學的具體措施。
1 引言
根據教育部普通高校專業(yè)目錄(1998版)和(2003版),“英語語言學”屬外國語言文學類下英專本科高年級主要課程之一。但自1980年高校英專陸續(xù)開設該課程至今已有30余年,卻仍存在教與學效果不甚理想等問題。如潘之欣(2002)選取部分南開大學和上海交大在讀英專碩士研究生,采用問卷形式,對該課程開設情況的調查表明:該課程依然停留在以英語語言為主的語言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實際運用理論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教學效果不佳;且學生普遍體會不到學習該課程所帶來的樂趣,主要原因有理論性太強、內容枯燥、教學方法不當等。吳格奇(2005)反思該課程時也提到,“教師不滿意教學效果學生學習目的很茫然”是主要問題。本文則從英專學生本科畢業(yè)論文的選題角度出發(fā),試圖探討該課程較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緩解“教師不愿教,學生不愿學”的尷尬狀況。
2 調查研究
266位2010屆英專本科畢業(yè)論文是從湖北某高校外院教學科的電子數據庫中拷貝的。該調查屬于二手資料研究。筆者根據論文題目、摘要、提綱、主要內容按語言學方向、文學方向和翻譯方向進行歸類,其中運用語言學理論分析文學作品,如“The Feminist Power of Discourse in The Scarlet Letter”,分析文學文體語言特色,如“Textual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An Analysis of Vagueness in EnglishAdvertisement”等都被歸納為語言學方向。結論是:58%的論文屬于英語文學方向,25%為語言學方向,17%為翻譯方向。
究其因,首先是作為基礎學科的“英語語言學”未能引起學生太多的關注和興趣;其次,語言學研究方法和內容未能引起師生足夠地注意;再次,教師在課程內容處理和安排中未能很好地將課程學習與畢業(yè)論文聯系起來??傊@個數據也從另一方面驗證了該課程教學效果不佳的描述。這與教學、引導不無關系。
3 對策分析
根據《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2000):“畢業(yè)論文是考查學生綜合能力,評估學業(yè)成績的一個重要方式。”學生通過撰寫畢業(yè)論文,對所學知識進行歸納、整理、分析,試圖在前人創(chuàng)造的知識的基礎上有自己新的認識與發(fā)現,并將這種認識與發(fā)現以一種可易時易地的方式與人進行交流。因而撰寫論文是學用結合的大好時機,從英專學生畢業(yè)論文的選題來看課程教學具有一定說服力。
3.1課程定位
語言學是一門新興學科。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其研究分類越來越細、分工越來越明確,正如王宗炎(1988:151形象地比喻:過去的語言學只是一家小商店,如今已發(fā)展成為一家百貨公司。對于林林總總的學科分類和研究流派,結合教學大綱和英專學生本科階段知識體系的形成,對該課程定位是必要的。
白郁(2007)認為語言學目標是寬泛的而非具體的,即培養(yǎng)學生的理論修養(yǎng)和對語言的熱愛。而本文則認為既應有寬泛目標,也應有具體目標?!罢Z言學是一門研究人類語言及其相關對象的人文科學。它的研究領域分為共時的和歷時的,理論的和應用的,微觀的和宏觀的3個對立方面,其任務是描述語言事實,尋找并解釋語言發(fā)展的規(guī)律,發(fā)掘語言學理論,總結語言研究方法,并將其研究成果應用于語言研究和其他領域(楊自儉,2002)?!币虼藢挿耗繕耸桥囵B(yǎng)理性思維,即對理論的理解、背景、歷史貢獻與發(fā)展不足及實踐運用。具體目標是提高學生對語言學理論的應用能力,掌握研究方法,并能提升語言技能。楊教授定義也明確了語言學研究方法和內容。學習理論知識時,學習和應用研究方法也是很重要的。語言學基礎理論,尤其是微觀方面的理論成果,對英專學生語言技能的提高有檢驗作用;在跨學科或橫向方面,將語言學相關理論用到英美文學和英漢翻譯中,提高文學作品鑒賞能力,提升英漢對譯技巧,形成論文即為具體目標。誠然,理論與實踐結合非一朝一夕之事,但撰寫論文乃一種嘗試。故在介紹理論時,必要補充對理論的應用與研究,適當拋磚引玉,可有效激發(fā)學生探索興趣。故,具體目標使學生看到學習成效,寬泛目標鍛煉了學生理性思維,既調動心靈又提高素質,教學效果也就不同了。
3.2教學內容
傳統課本基本上以微觀語言學為主,按結構語言學思路編排內容,從語音學、音系學、形式學、句法、語義學,一直到語用學和語篇分析。教學內容的改革是大多數學者的主張,如白郁(2007)認為應以語言哲學意義、語言與大腦及認知關系、語言學發(fā)展簡史、宏觀把握語言學真正意義等四方面為重。還有學者認為增加課外閱讀材料以改進教學內容,如王揚(2004)和吳格奇(2005)主張選用有助于學生理解基本理論、概念的材料、輔之以拓寬視野的補充材料。還有以宏觀還是微觀語言學內容作為教學重點的爭論:“微觀”派認為語言內部分支是語言學的基礎內容,課時分配比重要大;“宏觀”派認為基礎部分簡單,學生可自學,重點應是宏觀介紹;“中間”派是既注重基礎又考慮涉獵面。
但筆者認為,各高校層次不一,地理位置不同,統一規(guī)定教學內容不足取。近5年教學實踐告知以微觀語言學為主,即語言學內部分支的理論、研究、及應用。如在處理詞形學時,適當介紹詞的研究現狀,對象我校這種以師范專業(yè)為主的二本院校的英專學生而言,無論是提高職業(yè)技能還是英語水平都相當重要。我校地處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適當添加西部少數民族語言的相關研究,如方言特點、語言遷移現象、少數民族文化研究。也應在緒論部分增加語言學史和語言哲學等內容,讓學生了解語言學理論和研究的發(fā)展趨勢及語言與哲學的密切關系。此外適當介紹結構、認知和功能語言學這三大學派的相關內容也有必要??傊拖癜儇浬虉龅年惲袉T,教師將所有商品分門別類、有條有理地展示,學生自然會依據具體情況取舍。教師侍機提供論文命題,使學生的探索與發(fā)現隨著課堂內容的進行而深化。著名學者趙鑫珊(2004)在其新作《我是北大留級生》就曾列出了20個作為語言哲學研究對象的話題,且認為是“震撼靈魂”,不可能不為之心動的命題。 轉貼于
3.3教學方法
該課程多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有關研究一致認為必須改進該教學模式。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習興趣,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變被動為主動,從而建構語言及語言學知識。如潘之欣(2002)用大量生動典型例子,結合歸納法和演繹法講解理論要點和難點;王揚(2004)主張采用傳授型和討論型相結合的方法;鞠玉梅(2007)主張研究型教學模式,“設境”以激發(fā)學生興趣和強烈求知欲。
總之,避免教學方法的單一,努力激發(fā)學習動力。啟發(fā)式和發(fā)現式方法講解基礎知識和理論要難點;研究型或探究型方法,布置任務(個人任務和小組任務);大課堂講解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與步驟;小課堂任務分配型方法,使教學達到“魚”、“漁”兼授效果。如語言學緒論之后,成立“Study&Research Group”,提供6個topics:11LanguageChanges;2)Social Dialects;3)Communication Competence;4)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5)Error Analysis;6)PragmaticFailure,2周時間準備15分鐘ppt陳述,5分鐘小組同學共同回答相關問題,并建立QQ群,隨時聯系。教師僅為任務的布置者、監(jiān)督者、幫助者和評定者,并鼓勵學生撰寫論文,或推薦給學術期刊,或為畢業(yè)論文的一部分。如一組學生在講“語用失誤”時,列舉了電影、小說、校園、網絡等許多有趣的例子,如分析不夠透徹,教師可適時適當加以補充、提示和參加討論,既融洽了氣氛和師生關系,又學到了知識掌握了方法。
讓學生隨時記錄和關注身邊的語言現象和語言事情,并聯系到語言學理論,如,“山寨”、“x客”、“剩女”、“宅男”等新詞新語收集,以討論詞的構詞理據。雖在探索中有難度,可介紹期刊網、萬方數據庫等資源;也可大膽與相關領域的教授或專家電郵尋找答案。為形成質量較高的論文打下了基礎。這些都說明:語言學課程的終極目的不是講授具體的理論知識,而是讓學生能意識到語言現象的存在,能對之產生興趣,并發(fā)表自己一定的見解,使自己作為一名普通人,也能融入到語言研究的大環(huán)境中去。
4 結束語
從學科定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三方面,適當有效地聯系到學士畢業(yè)論文的選題,既能改善單一知識傳授型教學模式,又能真正做到研究型或探究型學習,也達到了教學大綱能力培養(yǎng)的要求。畢業(yè)論文的撰寫就是提供一次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做學問”的機會。將課程教學與論文寫作聯系起來,使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就找到了畢業(yè)論文的素材,這也是學習思辨、提高語言運用能力的具體實踐,相對于借助他人的文章獲得二手資料而完成的畢業(yè)論文來講,學生的獲益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也更能體現學生真正的理論與實踐水平。另外,這種踏踏實實做學問的態(tài)度更會為學生走向社會,誠信做人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白郁,英語本科語言學教學的重新定位[J],國際關系學院學報,2007,(1):70—73
2 鞠玉梅,以多媒體網絡技術為基礎的語言學導論課程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構建[J],外語電化教學,2007,(8):36
3 潘之欣,關于高校英語專業(yè)“語言學導論”類課程設置的調查[J]外語界,2002,(1):47—55
4 王宗炎,語言學:它的歷史、現狀和研究領域[J],外語教學與研究,1988,(4):14-24
5 王揚,高校英語專業(yè)語言學課程教學初探[J],外語研究,2004,(5):57—60
6 吳格奇,“語言學導論”課程教學行動研究與教師知識體系的反思[J],國外外語教學,2005,(2):32—36
關鍵詞: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英語專業(yè);教學方法
比較文學作為全球化時代興起的一門新興學科,被定為中文系漢語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必修課程,也是高校英語專業(yè)的選修課程[1]。大批專家、學者及一線教師對比較文學作為中文專業(yè)必修課程教學進行了一系列的探討。但對于外語專業(yè)選修課程的比較文學概論課程的教學,探討者甚微。即使有相關學者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也止于探討將比較文學的思路與理念融貫于英語專業(yè)教學的研究中,如張喜華博士的《論英語專業(yè)課程與比較文學課程的融合》等。本文試圖立足于英語本科專業(yè)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教學實踐,闡述對這一課程在英語專業(yè)學習中的必要性和教學過程中的問題的認知,并探討相關對策。
一、英語專業(yè)開設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必要性
什么是比較文學?盡管世界各國學者對之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但都不否認比較文學作為一門與“人們的全球意識和學術上宏觀意識的形成與發(fā)展”[2]相關聯的學科,具有著跨越民族界限與學科界限的特點。比較文學的學科性質對英語專業(yè)學生拓展理論視野和知識領域,調整思維方式和知識結構,提高研究能力、思辨能力,發(fā)展個性是十分必要的,同時也有利于比較文學研究人才的培養(yǎng)。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英語專業(yè)發(fā)展迅猛,但英語專業(yè)學生存在著一個最明顯的問題:知識面過窄。部分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把英語學習當作是英語單詞和語法的簡單記憶,沒有把語言當作一門工具去學習和運用。因而,英語專業(yè)學生沒有寬闊的知識視野,不能適應社會對復合型人才的需要。甚至于有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在做本科畢業(yè)生論文文學方向的選題時,局限于一個人物形象的簡單分析,苦于找不到更好的視角切入。諸如此類的問題,雖然不能靠幾節(jié)比較文學的選修課解決問題,但比較文學以其開放性、宏觀性的特征,必然會引領學生進入世界文學這個萬花齊放的大花園中,去品味世界文學的紛繁復雜似而不似的獨特魅力。不僅如此,作為英語專業(yè)一個復雜系統工程的本科生研究能力培養(yǎng),不僅要求學生的讀寫能力,還有思辨能力。英語專業(yè)本科生思辨能力不強的一個主要原因:缺乏支撐較強思辨能力生成的知識背景,這里指的是“學生知識構成較為單一,人文底蘊較為薄弱,邏輯推理能力和數據分析能力較為欠缺,難以從多個視角思考問題,不易形成批判性思維”[3]。而比較文學采取的就是一種全方位的思維方法,“把文學放在各種關系之中,從各個層面來加以考察”。無疑,比較文學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思維方式的開拓。錢中文先生,曾談到掌握外語對比較文學研究的重要性。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發(fā)展中的著名學者,朱光潛、錢鐘書、季羨林等等,無一不是精通外語的?!氨容^文學要在英語界有所突破,就得從英語專業(yè)本科階段做準備,來培養(yǎng)一支英語研究隊伍參與到比較文學研究中來。”[4]由此可見,比較文學選修課程的開設,讓英語專業(yè)學生走向世界,推廣中國文化等方面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英語專業(yè)開設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問題
諸多一線教師的研究中,認為比較文學作為相對于中文專業(yè)其他課程比較年輕的課程,教材版本多,學科問題未定性定位,學科理論性強等,導致學生對比較文學這門課程產生從興趣到畏懼的心理,比較文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差強人意。作為英語專業(yè)的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開設的難度之大,問題之多,可見一斑。這不僅涉及到學科教材、學生的問題,對老師的教學也有著更高的要求。近年來,比較文學的教材層出不窮,但基本上找不到一本針對英語專業(yè)本科生選修課程的教材。比較文學學科的隨機性和不確定性,也增大了教學的難度。比較文學這門課程的展開,要求學生有較高的知識儲備。但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不同于中文專業(yè)的學生,前期沒有開設外國文學、中國古代文學和中國現當代文學等,沒有這些必備的基礎課的學習,完全憑學生平時的課外視野,要很好地展開互動式的比較文學教學是完全不可能的。比較文學作為選修課,學生不可能也很難愿意拿出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前準備,對該課程的重視度也不夠。這就給老師教學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此外,英語專業(yè)的比較文學教學對教師水平要求甚高,教師不僅要求有中文專業(yè)的素養(yǎng),而且還要有較高的英語水平,以便順利地開展教學。三、英語專業(yè)開設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對策英語專業(yè)比較文學選修課程的開設困難重重,但其必要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如何突破英語專業(yè)比較文學選修課程開設的困境,找到一條適合英語專業(yè)學生比較文學概論課程教學的特色之路,是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不斷探索的問題。
(一)找準課程定位
英語專業(yè)比較文學概論課程是一門選修課,因而在授課難度和深度上應不同于中文專業(yè)的比較文學課程。另外,其教學目的旨在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而,在教學中,這一課程的定位應是重在導入而不是研究。正如,錢偉長先生所說,“雖然我們不可能向學生傳授全部的學問,卻可以在他們掌握一定基礎知識的條件下,將這個學科專業(yè)最根本的東西教給他們,用這些作為媒介和載體,來掌握科學方法?!盵5]授學生以魚,不如授學生以漁。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是讓學生對世界文學有一定的了解,并能以一種宏觀、開闊的視野、思路、觀念、方法來欣賞、研究文學,形成比較的意識,從而提高認識水平,提升基本素養(yǎng)。
(二)引導學生正確認識
比較文學概論這一課程作為英語專業(yè)學生的選修課,教師的引導認識是必不可少的。部分學生拘于視野的狹窄,甚至都沒聽說過這個課程;部分學生純粹是抱著來混學分的心理來上課。如果教師不加以正確引導,勢必會造成學生不重視、上課磨時間的教學局面。比如,在開課之初,可以對比較文學的現狀及發(fā)展前景作介紹,引導學生重視這門新興的學科;對此門課程的整體課程規(guī)劃作一安排,讓學生明白這門課程將學習的內容、方式等。除此之外,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可以例舉一系列中西文學中類似的文學現象的例子,比如,相似的“二母爭子”,相似的“灰姑娘型的故事”等;也可列舉中外文學中的不同現象的例子,比如,英國詩人華茲華斯的短詩《我心雀躍》和辛棄疾的《丑奴兒》中不同兒童觀的表達等。思想工作前行,文學現象前行,學生的觀念得以正確樹立,興趣得以激發(fā),這是課程教學展開的重要前提。
(三)慎選課程內容
比較文學學科知識龐雜豐富,但英語專業(yè)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和理解能力都十分有限,如何解決兩者之間的矛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程教學內容的謹慎選擇。要在有限的選修課課時當中,解決比較文學學科中諸多重大的問題是不現實的,而比較文學理論的枯燥勢必又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選擇授課的內容和順序至關重要。針對英語專業(yè)語言學習的特點,可以將比較文學中的美國學派作一重點介紹,或可以選用一些與比較文學學科相關的英語文章或書介紹給學生閱讀;在媒介研究中重點和學生一起探討翻譯研究等,從而使比較文學課程教學與學生英語專業(yè)的學習相結合。在可比性問題的探討時,可以置后教學,以便學生在大量的實例及理論中更深刻地理解這一問題。
(四)采用多種教學方法
比較文學是一門開放的學科,其作為一門選修課程的教學方法自然也應靈活多變。這門課程的教學既需要講授式教學,以引導學生進入比較文學學科世界;又需要研討式教學,帶領學生參與到學科的討論和研究當中。在此基礎上,適時地插入雙語教學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當然,完全的雙語教學模式,還是值得商榷的,畢竟學生的知識面無法達到用外語較好理解這門學科的程度。此外,實踐式教學可以在學生當中個別引導。部分學生因為對比較文學的某個方面感興趣,可以指導其直接運用到畢業(yè)論文的寫作當中。比如,英語專業(yè)12級學生在上完比較文學選修課程后深受啟發(fā),畢業(yè)論文對《到燈塔去》中繪畫特色進行了研究。不僅如此,在具體的教學當中可以用關鍵詞的方法來概述理論,同時盡量淡化理論教學,通過具體的比較文學實例,尤其是與英語文學相關的實例來闡釋深奧的比較文學理論,并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挑選有一定質量的比較文學論文進行課堂研讀等。比較文學學科研究需要更多的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參與,英語專業(yè)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可以在比較文學學科的學習中得到提高。如何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核心,教師的自我激勵與提升是關鍵,英語專業(yè)比較文學概論選修課程的教學是一個任重而道遠的課題。
參考文獻
[1]蔣洪新.關于《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質量國家標準》制訂的幾點思考[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4(3).
[2]陳,劉象愚.比較文學概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仇云龍,高瑛,張紹杰.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研究能力培養(yǎng)研究綜觀反思前瞻[J].外語教學,2016(1).
[4]張喜華,劉雅倩.論英語專業(yè)課程與比較文學課程的融合[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6(7).
英語教學論文2600字(一):初中英語教學中導學式教學模式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論文
【摘要】導學式教學是以引導為主的教學模式,注重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的培養(yǎng)。在初中階段,由于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和學習能力,所以導學式教學有著較高的教學應用效果,本文中我就針對導學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展開探究。
【關鍵詞】初中英語;導學式教學;素質教育;探究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51
英語是初中階段的重點得分科目之一,也是歷來初中階段教師和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攻克的學科典型。雖然初中階段相對于小學階段來說學生需要學習更多的科目,而每一門學科在知識設置方面參照學生已經積累的知識基礎,和隨著年級提升的學習能力,更加傾向于專業(yè)性、系統性更強的內容方面深挖。但是眾多學科的實際教學效果的比較中,英語呈現出獨樹一幟性。從學科特性來看,英語雖然和語文同屬于語言文學類學科,但是和語文最大的不同在于,英語是一門徹徹底底的外語學科,不論是單詞構造還是語法方面都和我們傳統的漢語有著本質的區(qū)別,并且從我國當前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來看,聽說讀寫等四個方面基本還是圍繞著語言的部分展開,涉及的文學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雖然在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今天,我們逐步認識到我國英語教學的這種局限性,但是不論是從大環(huán)境下來看還是教學改革來看,英語教學語言和文學的融合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語言體系的差異也就造就了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基本等同于“回爐重造”,包括語感構建、思維構建等等。那么初中生在具備了根深蒂固的漢語的思維和語法表達方式之后,學習英語的困難性也就不言而喻。
素質教育教學體制改革之后,我們也在積極地實踐著各個學科內容的改革和整體教學模式的改革。而從初中英語的教學來說,作為一門偏向于語言性質的學科,我們重點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包括口語和書面語。換句話來說,我國基礎教育階段的英語教學基本是培養(yǎng)學生一定程度上利用英語語言進行對外溝通的能力。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需要留給學生足夠的練習空間,引導學生實現主動的學習和語言的應用。而從當前的初中英語教學實際來說,英語是絕大多數學生頭疼的科目,光靠日常的課堂教學都難以保證較高的教學效果,學生往往習慣于摁著單詞和語法被動地、刻板地學習和記憶,難以在英語學習中找到樂趣,進而也就培養(yǎng)不出自主學習的習慣和能力。而本文中我所談到的導學式教學模式,從素質教育教學改革的實踐中能夠看出,其重點針對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習慣和能力。
一、課前導學,培養(yǎng)學生的目標意識
導學式教學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導”,即引導和教導。而對于初中生來說,既然學習的科目眾多,那么各學科分配的課堂時間也就相對壓縮,所以初中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具備自主學習的意識。而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通過“導學案”,實現課前導學,從而讓學生在正式學習之前明確自身能力,明確學習目標。
首先,在課前導學方面,我們要通過導學案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提前預習,并且明確新課程學科目標的習慣。作為教師我們要結合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教學技能,將下節(jié)課需要學習的內容呈現到導學案上,在課前預習部分,結合以往所學英語語法引出新的語法點,繼而將學生要預習的重難點表明,并且進一步提出預習要求。然后讓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逐步養(yǎng)成定準目標的能力,同時又在不斷的新課預習過程中逐步形成課前主動預習新課程的習慣。
其次,在課前導學過程中,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提前熟悉重難點,并且通過事先預備的課前檢測題目,引導學生檢測自身預習水平,從而更加認清自身的學習水平,為課堂聽課重點的把握奠定基礎。對于英語來說,課前預習不論是以文章還是問題的形式出現,都是考查學生單詞和語法知識的掌握,所以通過課前預習,學生能夠先一步熟悉語法和單詞,從而實現課堂上進一步的記憶,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學生還能在課前預習方面,針對文章以及列出的單詞和語法進行自主拓展,從而擴大知識面。
二、課堂導學,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結構
導學案是導學式教學模式實踐一以貫之的“線索”,所以課堂教學中我們可以通過導學案,變“教”為“導”,從而打造以學生為主的課堂,構建互動、活躍的課堂氛圍。
首先,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我們可以通過導學案實現課堂上師生角色的互換。通過導學案中所列出的例題、主題等,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如以文章為探究內容,導學案中列出對應的問題,然后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得出答案,并且選擇代表上臺分享,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塑造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更能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和理解過程中發(fā)散思維,從而實現更為活躍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
其次,在導學式教學模式下,我們的初中英語課堂可以打造學生的“交際場”,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yǎng)都是建立在學生聽懂、能說的基礎之上,變教為導的教學模式,導學案中列出的問題和內容,學生在預習階段已經有了了解,那么在課堂上也就更有底氣參與討論,發(fā)表意見,從而激勵學生多說,實現單詞和語法的不斷練習,構建全英語式的英語課堂環(huán)境,進而促進英語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三、課后導學,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需要的是日積月累,從而實現思維和語言運用能力的質變。所以我們也要利用導學案充分利用課下時間,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解決問題能力。
首先,導學式教學模式下,通過導學案我們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課下練習作業(yè)。如預習學案提前下發(fā),課堂學案及時回收,然后綜合之下我們制定對應的課下復習學案,進而針對學生的課堂總體表現和學習重難點有針對性地布置單詞、語法、閱讀等相關內容作業(yè),實現重難點知識的鞏固。
其次,通過導學案可以一以貫之地給學生呈現其當天的英語學習成果,也有利于學生整理思維,整理錯題,從而在課下鞏固過程中做到更客觀地統計自身問題,進而明確自身的學習弱點,激發(fā)學生課下鞏固的積極性,也提高學生的課下自主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導學式教學注重學生主體地位的突出,注重學生習慣和能力的培養(yǎng),從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來看能夠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以上僅僅是我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針對導學式教學模式所總結出的幾點經驗,分享在此,希望對其他初中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一定的啟發(fā)。
英語教學畢業(yè)論文范文模板(二):情感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論文
【摘要】在中職英語教學課堂,教師不斷加強情感教學研究能力,利于幫助學生有效提高英語學習效率,基于此,在進行教學實踐研究過程中,要重視結合學生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英語實踐教學研究,以此不斷提高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希望本文能夠為學生英語學習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礎。
【關鍵詞】中職英語情感教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0.11.138
有效地開展中職英語教學,利于不斷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應用情感教學方法,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利于全面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能力。希望通過下面的實踐分析,能夠不斷提高英語情感教學效率。
一、情感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實施的意義
隨著英語教育在我國教育領域的滲透越來越深,中職學生也將英語學習納入到學習計劃當中。在實施英語教學時,用情感意識引導學生,會對最終的學習效果產生更為直接的影響。學生可充分發(fā)揮主動的探究意識,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更大的自主性,從而獲得更為理想的學習效果。愉悅的情感和心態(tài)能夠促使學生形成更大的積極意識,讓學生迅速對未知的新知識產生探究欲望,從而發(fā)揮自身更多的潛能完成新知識的理解和把握。而如果心情狀態(tài)不佳,無法保持平和的情緒,則會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學習的效率,削弱學習效果。中職學生在不良情緒的影響下,會自然導致學習環(huán)節(jié)無法連貫,對知識點的記憶模糊,從而長期無法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最終喪失該學科學習的信心。因此,中職教師應著重使用情感教學的方式,發(fā)揮情感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教師應充分重視并以適當的措施輔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情緒,并有意識地排除心理方面的負面影響,使學生能夠在積極意識的作用下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
二、情感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靈活運用教學方式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在具體規(guī)劃教學活動時,需使用多種類型的教學手段來激發(fā)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由此幫助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其中的樂趣。教師可借助多種手段來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興趣愛好,使學生在此種環(huán)境下更樂于發(fā)揮主體的能動性,獲得良好的學習成果。在具體培養(yǎng)興趣時,可使用探究方式實施。即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讓給學生,讓學生以自主的思維發(fā)現并分析問題,從而通過思想交流總結問題的解決方案。此外,教師還可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心態(tài)。如在進行“It's…”這一句式的練習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熟練掌握并使用該句式,同時完成部分水果單詞的表達和使用。對此,教師可設計相應的主題活動,讓學生通過對話的方式完成游戲內容。具體可將不同類型的水果放在盒中,教師提問:“What'sthisinthebox?”學生便可猜測里面到底放著哪種水果,并用It's…句式進行表達。這樣學生便主動完成既定內容的學習,在充滿愉悅氣氛的環(huán)境下,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二)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情感態(tài)度設計
1.以情育情。教師需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教學活動中,學生才能在感受到情感的前提下,自發(fā)形成相應的情感體驗。教師應與學生建立和諧的溝通關系,讓學生先行對教師產生親近感,從而更容易接受教師傳授的信息內容。如在學生遇到難題時,教師以和藹的態(tài)度悉心指導,輔助學生克服障礙,這樣學生便會對教師產生情感認同。此外,教師要在表現出的情緒中體現積極的意識,并使用多種溝通手段加強與學生的思想溝通,盡量全面地了解學生,如在課堂設計多種類型的游戲互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從而發(fā)現自身的學習優(yōu)勢,較好地完成學習目標。
2.以景育情。此類方式具體指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引導學生產生相應的情感。學生在特定的氛圍中,能夠隨之產生一定的情緒,并在情緒的作用下較好地完成英語學習任務,同時提高情商。當前由于受到母語的限制,在另一種語言的教學中往往無法形成較為優(yōu)越的培養(yǎng)途徑。因此,教師可適當創(chuàng)設一種情境,讓學生在與生活相關或者在迎合情感傾向的情境中,主動接受并運用英語交際知識。此外,教師還可利用音頻、視頻等輔助素材為教學活動增添情境氛圍,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產生相應的情感,促進學習效果的提升。
(三)增強英語教學的情感性,豐富學生情感體驗
情感教學的主要載體是既定的教學內容,教師可盡量以更為豐富的形式展現教學內容,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豐富性和趣味性。教師可深度挖掘教學內容中帶有情感因素的部分,并將其適當放大,為英語教學增添情感因素,讓學生通過詞、句的運用來產生情感,形成積極的情感體驗。如教師在開展英語首次教學時,為了幫助學生產生良好的英語接受興趣,教師可先從學生自我介紹開始,讓學生用英語介紹自己的基本情況,包括名字、年齡、以往的學習經歷、興趣特長等等,這樣學生在初次接觸英語時,便不會感到過于陌生。而在讓學生認識句子的主—系—表結構,并熟練使用Therebe句型時,可要求學生結合實際的情況進行對話,從情感和真實經歷出發(fā),將句型熟練運用。這種鍛煉方式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情感意識,讓學生將情感與知識的學習相融合體驗,從而為學生開辟出一條新的知識獲取的途徑。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和表現出的狀態(tài)是決定最終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師應在此方面提高重視,主動關注并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情緒,并注意且有效利用情緒的影響作用,使之成為提升學習效果的最佳助推力。
范例1:大學畢業(yè)證書
let it be known that mr. wen huang, native of jiangsu province, born on august 30, 1973, having specialized in market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from sept.1995 to july 1998 and having completed the four year undergraduate program with qualified standing,is hereby awarded this certificate of graduation.
范例2:大學學位證書
this is to certify that mr. wen huang, born in jiangsu province on august 30, 1973 has studied for 4 years (from sept.1995 to july 1998) in the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 management majoring in marketing,has completed all the courses prescribed in the teaching program, and has passed all the exams necessary for graduation from nanjing niversity. having fulfilled the requirements stipulated by the academic degree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e/she
is awarded the degree of bachelor of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