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5 11:24:08
序論:在您撰寫暑假實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這個漫長的假期里我參加了我村里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幾天的活動時間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我從中獲得了鍛煉自己,并且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通過幾天的實踐活動,使我懂得了一些關于社會基層建設的心得體會。
在炎炎夏日列日當下,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環(huán)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實踐活動的決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能,培養(yǎng)自己的耐性,更重要的是體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到,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會上的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的所在。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苦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在這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個正確的目標,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龍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fā)揮的不是很理想!
這個漫長的假期里我參加了我村里組織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雖然幾天的活動時間讓我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我從中獲得了鍛煉自己,并且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通過幾天的實踐活動,使我懂得了一些關于社會基層建設的心得體會。
在炎炎夏日列日當下,正是因為有這樣的環(huán)境,才激起了我要在暑假參加實踐活動的決心。我要看看我能否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中有能力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維持自己的生活,同時,也想通過親身體驗社會實踐讓自己更進一步了解社會,在實踐中增長見識,鍛煉自己的才能,培養(yǎng)自己的耐性,更重要的是體驗一下自己所學的東西能否被社會所用到,自己的能力能否得到社會上的承認。想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的不足和差距的所在。
社會實踐活動給生活在城市里的大學生們提供了廣泛接觸基層,了解基層的機會。深入基層領導談心交流,思想碰撞出了新的火花。從中學到了很多在書本中學不到的東西,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理解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真正涵義,認識到只有到實踐中去,到基層中去,把個人的命運同社會、同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才是青年成長成才的正確之路。
“艱苦知人生,實踐長才干”。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使我逐步了解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fā)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在這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個正確的目標,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作為一名大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龍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而忽視實踐的環(huán)節(jié),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fā)揮的不是很理想!
藍天白云,空氣清新,鳥語花香,風調雨順,山河變得更加美好,環(huán)境變得更適宜居住,這是全人類對新世紀的希望。
然而,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看,全國環(huán)境形勢仍然相當嚴峻,各項污染物排放總量很大,污染程度仍處于相當高的水平,生態(tài)惡化加劇的趨勢尚未得到有效遏制,部分地區(qū)生態(tài)被破壞的程序還在加劇。
水體污染突出。我國主要河流有機污染普遍,其中遼河、海河污染嚴重,淮河水質較差,黃河水質不容樂觀。主要淡水湖泊富營養(yǎng)化嚴重,多數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趨勢。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全國工業(yè)和城市生活廢水排放總量為401億噸,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達204億噸,首次超過工業(yè)污水。
大氣環(huán)境惡化。有關部門統(tǒng)計,全國338個城市中,只有33.1%的城市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剩余的66.9%都超過二級標準,其中有137個超過三級標準,占統(tǒng)計城市的40.5%。
大部分草地已經或正在退化。由于對草地的掠奪式開發(fā),亂開濫墾、過度樵采和長期超載過牧,全國草地面積逐年縮小,草地質量逐漸下降。目前,我國大部分草地已經或正在退化,其中中度退化程度以上的草地達1.3億公頃,并且每年還以2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增加;全國水土流失面積已達367萬平方公里,并以每年1萬平方公里的速度在增加;全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公里,繼續(xù)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目前,我國沙化土地的面積為168.9萬平方公里,占國土面積的17.6%,形成一條西起塔里木盆地,東至松嫩平原西部,東西長4500公里,南北寬600公里的風沙帶。農業(yè)生態(tài)惡化,將直接導致我國農業(yè)生產持續(xù)能力減弱。
海洋環(huán)境也令人堪憂,1999年我國近岸海域污染嚴重,四類和劣四類海水已達46%以上,其中污染最嚴重的東海海區(qū),劣四類海水比例高達53%。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工業(yè)“三廢”對農業(yè)環(huán)境的污染正在由局部向整體蔓延。全國因固體廢棄物堆存而被占用和毀損的農田面積已達200萬畝以上,8000萬畝以上耕地遭受不同程度的大氣污染,僅淮河流域農田因大氣污染造成的損失就達1.7億元。全國利用污水灌溉的面積占總灌溉面積的7.3%,比80年代增加了1.6倍。不同程度遭受農藥污染的農田面積已達1.4億畝。
環(huán)境污染不僅影響經濟發(fā)展,更影響社會進步。世界各國的發(fā)展歷史說明,我們一味對自然一味索取、盲目征服與急功近利,引起大氣“溫室效應”加劇、大氣臭氧層受破壞、酸雨成為“空中死神”、有毒化學品進入環(huán)境循環(huán),垃圾泛濫成災等等,給人類和自然界造成不可復原的生態(tài)浩劫,影響我們走向文明、清潔的現代化社會。由于生態(tài)受到破壞,我國一些地方的農業(yè)、工業(yè)和人民的身體健康正受到嚴重威脅,不僅制約了社會進步,也影響到國民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
生存環(huán)境亮起紅燈,資源狀況警報頻頻。人口急劇增長,資源過度開發(fā),環(huán)境嚴重破壞,農田、牧場、森林、漁場受到過度的開發(fā)……面對前所未有的生態(tài)危機,我們要樹立強烈歷史責任感,要以人類的發(fā)展前途為前提,要以子孫后代可持續(xù)發(fā)展為出發(fā)點,進行綜合思考和采取行動。
站在新世紀的門檻上,我們仿佛聆聽到“振興中華”的吶喊穿越百年歷史。我們唯有正視危機,正視挑戰(zhàn),知恥后勇,愈加奮發(fā),才能無愧于新世紀,創(chuàng)造中華民族的更大輝煌。
二、論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
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是我國環(huán)境政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近幾年來受到極大的重視。《中國21世紀議程》提出要“改革體制,建立有利于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綜合決策機制,使各部門之間采取協(xié)調一致的行動,必要時建立新的組織協(xié)調機構,以保證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順利實現”。1996年舉行的第四次全國環(huán)境保護會議把實行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列為“開創(chuàng)環(huán)境保護工作新局面”六項任務的第一條,要求“加快建立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機制,逐步使之規(guī)范化和法制化”。同時,各省市也在積極推動綜合決策,江蘇省委于1999年作出了《關于加強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決定》,山東、河北等省也在出臺相關文件??梢钥吹?綜合決策作為從根本上解決環(huán)境問題的政策手段之一,在環(huán)境政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結合現實情況,試圖從理論角度提出綜合決策的基本框架,以便為進一步制定綜合決策的實施機制提供參考。這個框架包括綜合決策的基本原則、主體、層次結構、運行方式等。
決策的基本原則
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又稱“環(huán)境與經濟綜合決策”,是指在國家和地方的各級決策部門和其決策過程中,把環(huán)境因素納入到經濟發(fā)展決策的全過程之中,從根源上解決經濟決策與環(huán)境后果相分離現象的決策方式,其基本原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產生新增效益的原則。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主要體現在其“綜合”特性上,它所考慮的因素要多于單項性或分隔性決策時的因素。正是因為綜合決策的目的是為了克服分隔決策所造成的對環(huán)境的損害,因此,當實施綜合決策時,就自然要求環(huán)境效益得到保存,這種效益相對于分隔決策時,是一種新增效益。或者反過來說,如果一個決策過程不能產生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應有效益,那么它沒有遵循這一基本原則,不能視為成功的“綜合決策”。更進一步說,新增效益不一定完全是環(huán)境效益,在綜合決策中,經濟發(fā)展的效益也應該獲得提高,達到一種雙贏的境界,這是比較全面的“綜合決策”。
第二,決策成本適度的原則,又可稱為決策有效率原則,即由于增加了綜合的過程而支出了額外的成本,這種成本必須控制在可以接受和合理的范圍之內。決策的綜合程度越高,它的制定過程就越復雜,以時間、人力、財力等形式表現的成本就越多,在這個意義上,綜合決策有一個合理的限度,并非規(guī)模越大越好。我們不能僅僅根據需要來決定綜合決策的規(guī)模,還要根據經濟性原則來考慮問題。適應于這一原則,當我們考慮綜合決策理論框架時,可以考慮全面一些,而當具體實施時,則要針對情況,作出分類,在有限的類別中進行選擇。
第三,決策參與者的多樣性和代表性原則。盡管綜合決策的規(guī)??梢圆皇呛艽?但參與綜合決策的各主體的代表性和多樣性卻應予保證,否則其綜合性特點和綜合決策的本意不易實現。在這方面,同樣可以作出分層次的安排。例如,在一個綜合決策的體系中,可以有核心層、擴展層和層等,這樣把與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相關程度不同的主體確定在適當的位置上,在不同的問題上考慮不同的代表性程度。對于那些基礎性的決策規(guī)則、長遠方針等問題,決策時可以選擇盡可能廣泛的代表性,而在 若干專題性、專業(yè)性的決策問題上,可以由代表性較窄的核心層決定。
決策的主體
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可能包括以下主體:
國家(中央政府):這里以中央政府作為國家利益的代表。在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中,中央政府是最重要的決策主體,其重要性主要來自于它的權力和權威,由于此一原因,在綜合決策中它的地位與其他主體不是對等的。作為代表著國家和社會利益的權力機關,它對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是支持和倡導的,因為這種決策過程有利于全社會的利益平衡。
政府各職能部門:政府各職能部門是綜合決策中起實質性作用的主體,這主要指它們是“政府”在各項職能上的實際代表者,掌握著重要的決策權。實際上政府的決策是由各部門提供一個基礎,正是這個基礎對于最終作出的決策具有重大影響。因此,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綜合決策,是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最關鍵的層次。如果從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兩個特定角度---從環(huán)境角度審議經濟政策,和從經濟角度審議環(huán)境政策---來看,最起作用的當屬綜合計劃、經濟管理、歸口部門和專業(yè)部門等職能部門,它們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和共同行動是綜合決策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從這個意義上說,人們通常所說的“綜合決策”,最主要的是指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的合作,這是對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比較“狹義”然而是比較核心的理解。
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作為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主體之一,是由地方作為獨立的利益實體的地位所決定的。在市場經濟下,地方不僅具有獨立的經濟利益,也有獨立或相對獨立的環(huán)境利益,地方政府對環(huán)境的關注始終是不可避免的,這就會在其決策過程中反映出來。當地方政府作為全國的一部分而參與全國的決策過程時,將對國家一級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作出貢獻,那種認為全國性決策由中央作出,地方只需認真貫徹執(zhí)行的看法,并非綜合決策的真諦。從實際發(fā)生的進程來看,地方政府對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重視和實施的程度確實與當地的發(fā)展水平相關聯(lián),一部分綜合決策行為是因為來自“上面”的要求而發(fā)生的。
工商產業(yè)界:作為一個有明顯利益傾向的群體,工商產業(yè)界對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具有重要的影響,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作為“社會支柱”的地位而決定的。工商產業(yè)界在綜合決策中的力量來自于它的經濟實力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社會影響。由于產業(yè)界不僅本身是利益和價值的載體,而且對社會產生巨大的正外部效應(例如提供就業(yè)崗位),所以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中如果缺少產業(yè)界的意見,將是不完善而且潛藏著風險的。在我國,工商產業(yè)界的利益和意見常常由政府中的產業(yè)管理部門來代表,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產業(yè)界獨立于政府之外的利益也在增長,完全由政府部門來代表已不適應新的形勢,此時產業(yè)界需要有自身獨立的表達渠道。工商產業(yè)界可以說是與環(huán)境保護關系最緊密的社會實體,它們對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參與,一方面可以增強綜合決策中的代表性,另一方面可為決策的貫徹執(zhí)行鋪平道路。那種把企業(yè)或產業(yè)界僅僅看作是進行環(huán)境管理的對象,不為它們提供必要的參與決策的渠道的認識和做法,都不利于綜合決策的制定和實施,也不容易達到環(huán)境管理的目的。
科研學術界:在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中,科學研究和學術理論界的作用不同于其他參與主體,科研學術界總體上不是作為一個獨立利益方出現,而是作為一種客觀、公正的觀察力量出現的,其任務是闡明綜合決策中的有關科學原理,提供對現實的實證觀察結果并提出以科學為準則而制定的建議方案。以這種角度看待科研界,則它們的特點是超越利益層面,為綜合決策提供客觀依據。由于科學實際上是人類累積起來的關于自然和社會的知識的集合,所以科學界在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中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它使人們的決策建立在人類全部知識(而不是當前少量信息)的基礎上,從而避免歷史上已證明是不正確的決策過程和決策再次出現。人們之所以強調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就是因為科學化的過程中可以納入大量人類積累起來的知識財富。在綜合決策中,科學同時指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當然也包括人文知識,這里尤其有必要強調社會科學的作用。
非政府組織:非政府組織是一個有一定內涵的概念,專門指那些以某種社會福利目標為其宗旨,從事非贏利性活動的社會團體。通常,環(huán)境保護是非政府組織比較集中的領域。由于非政府組織是專門致力于社會目標的組織,所以它們在與其目標相關的行動上表現得十分活躍。在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方面,非政府組織的作用是獨特和有益的,因為作為有特定目標、在相對狹小的領域內工作的這些組織,往往積累了某種特殊的知識,例如保護野生動物的協(xié)會、保存濕地的組織、專門從事環(huán)境保護資金運作的基金會等,它們在這些專門方面的知識和信息是豐富和詳細的,有些是獨有的,這對于提高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水平有特殊的作用。不能否認非政府組織有其自身的特殊利益或代表社會階層中某一特殊群體的利益,但這不否定而且有時恰恰增強了它們參與綜合決策的理由。在綜合決策中,對非政府組織的要求,一般不能等同于對政府組織和科學學術界的要求,因為后兩者都應該超越于利益考慮之上,而非政府組織不是?,F在隱約有一種看法,認為非政府組織參與環(huán)境和發(fā)展事務以及參與綜合決策主要是在發(fā)達國家比較普遍,而發(fā)展中國家較缺乏,其實這不全面。在很多較不發(fā)達的發(fā)展中國家(如非洲國家等),非政府環(huán)保組織是比較多的,作用也很活躍,對當地的發(fā)展決策過程有一定影響。這幾年來,在我國,非政府環(huán)保組織也有所發(fā)展,現在它們的主要活動方式還是借助于自行組織的活動和借助于新聞媒體,但可以預計,將來參與正式的綜合決策過程的步伐將加快。
社區(qū):社區(qū)主要以居住地為單位構成的一個地域性較強的人群聯(lián)合體。由于居住地對環(huán)境質量有高度依賴性和靈敏性,所以當經濟發(fā)展或資源開發(fā)活動涉及到居住地時,社區(qū)就會自然地表達對這些開發(fā)活動的關注并試圖參與和影響其決策過程。由此看到,社區(qū)對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的參與,主要是參與與它自身利益相關的事務,在范圍上,也主要限于社區(qū)相關的地域范圍內,在層次上,主要限于項目建設。當然,社區(qū)作為一個地域集體,參與到所在區(qū)域(如城市、鎮(zhèn)等)范圍內的更高層次的政治決策過程中(如投票選舉等),借此表達在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上的態(tài)度,也是可能的。
公眾:在這里是指個體存在的公眾,主要以個人或以家庭為單位進行行動。公眾參與綜合決策的力量顯然是較小的,但仍然有其特殊的價值,因為在這里公眾個體可以區(qū)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個體出于無私的對公共事務的關注而愿意為國家的公共決策作出貢獻。這主要指這樣 一些人:他們關心國家大事,對公共利益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興趣,它們所要參與的決策并不一定與他們自身利益有什么直接關系。在任何社會中,這種公益心強的公眾都是大量存在的,尤其在我國這樣崇尚國家觀念和集體主義精神的國家,關注國家大事一直是一種傳統(tǒng)。在這種情況下,公眾參與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雖然力量不大,卻擁有較廣泛的社會基礎,在綜合決策中增強了社會公正和正義的份量。另一種情況是個人由于自身利益相關而參加決策過程,這時他是作為一種制衡力量而發(fā)揮作用的,其作用大小取決于他所涉及的利益問題的嚴重程度,即個人所受到的利益損害越是超出社會正常倫理價值觀念所能接受的范圍,則越能獲得社會的同情,這時個人的力量也會變成一股社會性的力量,從而對決策的結果產生影響。這方面的典型例子是污染受害者的情形。一般性的污染影響不會產生大的影響力,但重大的污染事故卻會震動當地決策者,在這種事故中的受害者,盡管是個體,也能影響甚至改變原有的決策結果。
環(huán)境與發(fā)展綜合決策盡管具有這么多主體,然而現實中的問題會依情況而有所取舍,并非任何時候都有這么多主體同時參入。事實上,一般意義上?quot;綜合決策“主要是在政府內部的決策過程中進行的,主要是政府各職能部門之間的相互協(xié)調,這是從眾多的主體中找出的關鍵要素。
三、環(huán)境保護、可持續(xù)發(fā)展與環(huán)境倫理
一種文明如果把掠奪和征服自然(以便使人的無窮欲望得到滿足)視為自己的價值圭臬,那么,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危機的出現就是必不可免的。環(huán)境危機是不能通過單純的技術手段來解決的。
我們要突破技術決定論的局限,把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放在文明轉型和價值重鑄的大背景中來加以思考,從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高度尋找環(huán)境保護的新支點。
保護環(huán)境與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這是兩個一而二、二而一的任務。保護環(huán)境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前提;也只有實現了可持續(xù)發(fā)展,生態(tài)環(huán)境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護。無論是從全球范圍,還是從我國的實際情況來看,人類文明都發(fā)展到了這樣一個階段,即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確保人與自然的和諧,是經濟能夠得到進一步發(fā)展的前提,也是人類文明得以延續(xù)的保證。要實現保護環(huán)境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非常多;從環(huán)境倫理的角度看,我們需要同時調整好三對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當代人與后代人的關系,以及當代人之間的關系。
一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首先表現為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的被破壞。發(fā)生于20世紀后半葉的人與自然之關系的總體性危機,是人類沿著工業(yè)文明的軌跡向前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工業(yè)文明的價值指針是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或人類沙文主義)。這種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以近代的機械論世界觀及(人與自然的)二元論為基礎,把人與自然對立起來,認為人是自然的主人和擁有者;自然被演繹成僵死的原料倉,毫無內在價值可言;人的使命就是去征服和占有自然,使之成為人類的奴仆。作為人類中心主義硬核的世俗人本主義,則把人完全理解為一個受其感望驅使的”奴隸“,認為人生的目的就是使這些欲望得到滿足。既然文明的指向是使人的欲望的滿足,那么,提高人類征服和掠奪自然的能力,使人們的越來越膨脹的欲望得到滿足,便成了近現代文明的基調。
然而,人的欲望是無窮的;不受限制的欲望無疑是貪婪的同義語。相對于人的無限的欲望而言,科學技術與生產力的任何進步都不過是杯水車薪。一種文明如果把掠奪和征服自然(以便使人的無窮欲望得到滿足)視為自己的價值圭臬,那么,環(huán)境污染與生態(tài)危機的出現就是必不可免的。人類目前所面臨的環(huán)境危機,不是源于科學技術提供資源(或治理污染)的速度慢于人類消費資源(或制造污染)的速度。與以往的歷史相比,人類目前所掌握的技術無疑是最先進的;但是,環(huán)境危機正是在我們擁有如此空前的技術力量的背景下產生的。因此,環(huán)境危機是不能通過單純的技術手段來解決的。
承認技術手段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局限性,并不是要否認科學技術在保護環(huán)境方面的重要作用(就我國的實際情況而言,無疑是要以更大的力度推廣科學技術的應用),而是要求我們突破技術決定論的局限,把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放在文明轉型和價值重鑄的大背景中來加以思考,從世界觀和價值觀的高度尋找環(huán)境保護的新支點。就環(huán)境倫理而言,這就是要走出或超越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承認大自然的內在價值(即經濟價值之外的審美價值、生態(tài)價值等),把人與自然視為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尊重并維護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美麗和穩(wěn)定。
二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實現”代際平等“。確實,環(huán)境危機之所以引起人們的普遍不安與廣泛關注,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環(huán)境危機不僅影響了當代人的生活質量,還威脅著后代人的生存。
在人類以往的歷史中,由于人口的稀少以及人們所掌握的控制與破壞自然的力量非常有限,因而他們對自然的開發(fā)離自然的承載極限還非常遙遠。相對于稀少的人口及有限的開發(fā)力量而言,自然的財富可以說是無窮無盡的。人們無須擔心自己的行為會毀滅后代的生存家園;即使一個地方的局部生態(tài)環(huán)境被破壞了,人們還可遷徙到別的地方去生存。加之人們的知識非常有限,無法準確地預見其行為的遙遠后果,所以,對遙遠的后代的倫理關懷基本上沒有進入古人的思維視野。然而,工業(yè)革命以來的歷史完全改變了人類的代際圖景。到了20世紀后半葉,一方面,由于人口的爆增,人均資源消耗量與廢物排放量的劇增,人類對地球的開發(fā)正在接近地球的承載極限;另一方面,由于知識的增加,我們已經能夠準確地預見我們的行為對于后代的生存環(huán)境的影響,因而,如何在當代人與后代人之間公平地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資源的問題,便躍入了當代人的思維視野。
人們一般只習慣于談論對已經存在的具體的個人的責任和義務。談論對遙遠后代的倫理義務,這與人們慣常的道德思維方式確實有些格格不入,因為,遙遠的后代如何看待生活、如何理解幸福,我們都所知甚少;究竟有多少人會生活在未來,這也取決于我們的生育愿望與生育理念。因此,遙遠的后代是一個非常不確定的概念;要談論我們對這樣一個不確定的對象的義務,確實有一定的難度。
然而,盡管生存在未來的究竟是張三還是李四,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我們可以確定,在某個既定的未來,總會有某些人生活在地球上。分享地球資源的總人數的不確定性,不應成為我們確認和履行對后代的義務的障礙。作為地球所創(chuàng)造的最復雜的生命,人的生命本身就是有價值的;人類及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文明,都應在地球上持久地延續(xù)下去。正像我們不贊成個人自殺一樣,我們也反對人類選擇那種不可持續(xù)的自殺性的生存方式。
未來人對幸福的理解也許會與我們有所不同,但作為人,他們的某些基本需要(如清潔的空氣、干凈的水,健康而穩(wěn)定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必須首先得到滿足;這些基本需要的滿足是過上一種”幸福生活“的前提條件。因此,在分配地球上的有限資源時,我們必須要用代際正義的原則來處理當代人與后代人的關系,要選擇那種能夠使對地球資源的可持續(xù)利用成為可能的能源使用戰(zhàn)略。這意味著,我們不僅要給后人留下一套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成熟的經濟發(fā)展模式,還要給他們留下一個穩(wěn)定而健康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三”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旨在促進人類之間以及人類與自然之間的和諧“(《我們共同的未來》)。這兩個目標的實現都取決于當代人(具體的正在活動的一代人)的努力。當代人之間能否公平地分配環(huán)境保護的成本與利益,能否建立一套鼓勵人們的環(huán)保行為的制度安排,這直接決定著人與自然的和諧這一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如果當代人之間尚且不能實現某種最低限度的公正,那么,我們就很難指望他們會真正關心遙遠后代的利益。因此,當代的集體努力與個人選擇是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目標的關鍵。
《我們共同的未來》把滿足貧困人口的基本需要”放在特別優(yōu)先的地位來考慮“。這是由于,使人的基本需要得到滿足,這是人作為人所享有的基本權利;貧困是對這種權利的剝奪,它使人作為人的價值得不到實現。同時,貧困與破壞環(huán)境往往是互為因果的。因此,消除貧困,減少貧富差距,是國際社會的共同義務,也是實現代內平等的內在要求。
要在全球的范圍內實現消除貧困、保護環(huán)境的目的,國際社會就必須采取共同的行動。在民族國家層面,政府應制定適合本國國情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制定嚴格的環(huán)保法規(guī),鼓勵企業(yè)與個人的環(huán)保行為。在國際層面,人類應建立一個更加公正而合理的 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維護和平,反對軍備競賽,使各國能夠更多地把有限的資源用于保護我們這個”唯一的地球“,而不是用于研制”先進“的殺人武器;發(fā)達國家應向發(fā)展中國家提供更多的經濟和技術援助,增強欠發(fā)達國家保護環(huán)境的能力。同時,我們還應積極配合各種非政府組織、特別是聯(lián)合國發(fā)起的保護地球的民間環(huán)?;顒?。
大型商用CAD/CAM集成系統(tǒng)如UG、Proe、Mas-tercam、CATIA、Powermill及Cima-tronE等在產品數控加工中的應用已非常普遍。Mastercam是一套應用廣泛的CAD/CAM/CAE軟件包,它采用圖形交互式自動編程方法實現NC程序的編制。Mastercam是由美國CNCSoftware公司開發(fā)的基于微機的CAD/CAM軟件,V5.0以上版本運行于Windows操作系統(tǒng)。由于其價格較低且功能齊全,因此有很高的市場占有率。軟件的CAD功能可以構建2D或3D圖形,特別適用于具有復雜外形及各種空間曲面的模具類零件的建模和造型設計。在CAM方面,軟件具有以下特點:提供可靠與精確的刀具路徑,可以直接在曲面及實體上加工;提供多種加工方式;提供完整的刀具庫、材料庫及加工參數資料庫。Mastercam軟件有車削、銑削、鉆削、線切割等多種加工模塊,允許用戶通過觀察刀具運動來圖形化地編輯和修改刀具路徑。另外,軟件提供多種圖形文件接口,包括DXF、IGES、STL、STA、ASCII等。Mastercam的工作過程一般分為CAD和CAM兩部分。CAD的功能是通過繪圖、轉入文檔等生成零件的幾何模型;CAM的功能是根據使用者設定的刀具尺寸、加工面的表面粗糙度及加工次數等特定參數產生路徑,并將路徑資料及刀具儲存在NCI檔中,通過后處理程序轉換為NC加工程序,該程序中包含加工中的進給量、主軸轉速和冷卻控制等指令,可控制刀具切削工件。
2十字架凸模零件自動編程數控加工
(1)確定加工工藝,零件形狀較為規(guī)則,應用Mastercam軟件的二維加工功能即可完成零件的數控切削。加工思路為:對整個零件首先進行粗加工,粗加工結束之后再統(tǒng)一進行零件精加工。粗加工時應先銑削正八邊形,然后銑削深度為7mm的十字架,最后銑削深度為3.5mm的十字架,精加工類似。具體的走刀方式則有多種方案可供選取,如十字架的加工既可選取整個外形圖素進行外形銑削,也可先加工第一象限的輪廓,然后應用刀具路徑鏡像完成其余部位的加工。
(2)粗加工刀具路徑
零件毛坯尺寸為43×43×16mm,六面已經經過磨床精加工,編程原點設置在零件上表面的中心。首先加工八邊形,選擇“刀具路徑”—“外形銑削”,軟件彈出交互式對話框,根據加工工藝進行參數設置。加工刀具選用直徑為12的高速鋼端銑刀,XY平面切削加工速度為200mm/min,Z高度方向下刀速度為100mm/min,抬刀速度為400mm/min。程序號碼設為1號,起始行號和增量行號均設置為10,主軸轉速為1000r/min,設置進刀和退刀向量,加工參考高度(安全高度)為50,高度方向從10mm處開始進給下刀,XY方向加工余量留為0.2,Z方向不留加工余量且每次最大切削深度設置為5,為了節(jié)省加工時間,勾選不提刀選項。補正方式有兩種:電腦補正和控制器補正,這里采用電腦補正的形式,補正方向為左補償G41。需要注意,在機床加工中,一般采用順銑,這是因為從刀具壽命、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而言順銑效果較好,因而G41使用較多。電腦補正,是由電腦系統(tǒng)計算一個刀具半徑補償值,直接產生補正后的刀具路徑。控制器補正,是指在CNC控制器上直接做刀具補償,即利用NC程序中的G40、G41或G42等補償代碼指令來實現補償。電腦補正不會出現問題,而控制器補正可能會出現問題,應用時優(yōu)先選用電腦補正。此外,如果設置“程式過濾”選項,在后處理時將大大減少程序量。應用上述工藝參數設置,八邊形加工刀具路徑如圖2所示。應用同一把刀用類似的方法,深度為7mm的十字架刀具路徑如圖3所示??紤]到十字架輪廓具有對稱特征,因此,這部分輪廓還有鏡像加工的方法。首先選取如圖4所示AB輪廓線應用同一把刀(直徑為12)進行開放式輪廓挖槽加工,Z方向最大切削深度設置為3mm,切削方式選為依外形環(huán)切。AB輪廓線挖槽粗加工刀具路徑如,整個十字架加工路徑。深度為3.5mm的十字架輪廓粗加工方法與上述類似,但刀具應該選直徑為8mm,不詳述。
(3)精加工刀具路徑
零件精加工與粗加工類似,但存在一些區(qū)別:首先是所有精加工應盡量選用同一把刀完成,以取得較好的加工精度及減少刀具數量壓縮程序。如十字架零件精加工采用直徑為8mm的高速鋼端銑刀進行統(tǒng)一精加工。其次是所有輪廓均應一次加工到切削深度,不應該分層加工,以保證沒有接刀痕提高表面質量。最后是精加工和粗加工的切削參數不同,按照上述原則,零件的精加工刀具路徑。
(4)軌跡仿真
數控加工仿真系統(tǒng)軟件如VERICUT、Swan-soft-CNCSimulator及CIMCOEdit等可有效檢驗NC程序的正確性[7]。同時,Mastercam軟件本身也自帶了仿真加工模塊,能動態(tài)顯示刀具運動軌跡,能直觀地觀察到加工過程中是否存在過切和欠切、刀具路徑是否合理等現象。并且操作者可以控制仿真加工速度及步驟等,是實際切削前一個很好的檢測方式。十字架零件仿真加工結果如圖7所示。
(5)后處理
后置處理簡稱為后處理,后置處理文件簡稱后處理文件,其擴展名為.PST。后處理的主要目的是生成數控機床能識別的NC加工程序。NC程序的自動產生是受軟件的后置處理功能控制的,不同的加工模塊(如車削、銑削、線切割等)和不同的數控系統(tǒng)對應于不同的后處理文件。以FANUC系列的后處理為例,它可以定義成慣用于FANUC3M控制器所使用的格式,也可以定義成FANUC6M控制器所使用的格式,但不能用來定義其它系列的控制器。不同系列的后處理文件,在內容上略有不同,但其格式及主體部分是相似的,一般都包括以下幾個部分:注釋、指令、變量。由于Mastercam系統(tǒng)產生的切削路徑文件格式是NCI的通用格式,它必須轉換成數控機床控制器能識別的NC加工程序,同時要做相應的修改。十字架零件精加工經過后處理的程序如下(以FANUC數控系統(tǒng)為參考,中間部分程序省略)
3結束語
秘書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這已是秘書學界的共識。然而,秘書理論研究如何適應秘書學科的這一重要特質,并在理論研究中始終具有明確的實踐意識?這一問題學界鮮有論及,頗有深入探討之必要。
秘書理論研究的實踐性源于秘書學科的實踐性。這里的實踐性有兩方面的涵義:一方面,秘書理論研究要隨著秘書工作實踐的變化而變化,保證秘書理論的前沿性;另一方面,秘書理論研究要對秘書工作所面臨的現實問題作出科學解讀,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對策,發(fā)揮理論對實踐的指導作用。具體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秘書理論要跟上秘書工作的新變化,及時關注秘書工作的新內容。
這一點已在秘書學教材中得到廣泛體現。比如,楊樹森所著《秘書學概論教程》直接將“秘書工作內容的變化”寫入教材,諸如改革開放后,隨著西方信息科學的引入,信息工作成為秘書部門最為重要的常規(guī)工作之一;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談判事務、公共關系成為秘書工作的新內容;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網頁(站)管理成為秘書工作內容之一等[1],對秘書工作具體內容的變化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概括。
另一方面,針對秘書制度建設、國家秘書職業(yè)標準的變化等,秘書理論研究者也從理論角度進行了解讀,客觀地評價了其理論地位和作用。比如,關于《國家秘書職業(yè)標準》中的“秘書”定義,何寶梅持肯定態(tài)度[2],常崇宜和楊樹森持批評態(tài)度[3],就是研究者們對秘書實踐的新變化所作出的反應。
2、以秘書學研究對象和秘書工作內容的新變化為契機,及時發(fā)展秘書理論。
這一點在“秘書的定義”這一問題上得到了很好的體現。秘書學初創(chuàng)時期,秘書是“社會主義國家工作人員職務名稱之一”[4],現在已經成為一種職業(yè),并且有了國家職業(yè)標準。必須指出的是,我們是在占有了有關秘書工作內容的新材料之后來不斷發(fā)展秘書學基礎理論的,但并不是說有了新材料,秘書學基礎理論就要全面翻新。新材料到底帶來基礎理論的哪些變化,還要看現有理論是不是對新材料依然有解釋力。隨著秘書學科的不斷成熟,基礎理論翻新的空間日益縮小,充分發(fā)揮現有理論的解釋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同時,我們也應及時審視和調整現有的秘書學基礎理論。比如,把文字的出現作為秘書起源的必要條件之一,是許多學者依然堅持的觀點。其推理過程是:文字的出現是文書出現的前提條件,而公務文書處理是遠古時期典型的、重要的秘書工作,所以,文字的出現是秘書工作產生的必要條件之一。之所以有這種論斷,是因為秘書學初創(chuàng)時期,文書工作確實是黨政機關秘書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文書的出現作為秘書工作起源的必要條件之一,以當時的認識水平來看確有其合理性。但是,今天的秘書工作已有了很大變化,雖然學界關于秘書的定義和秘書工作的具體內容還沒有完全形成共識,但在上傳下達、會務工作、接待工作、調查研究等與文書工作一樣,也是典型的秘書工作這一點上是沒有疑義的。然而,上傳下達、會務工作、接待工作等并非必須借助文字進行,則“文字的出現是秘書工作起源的必要條件之一”的論斷就需要改進了,所以不少論者提出了新的見解[5]。說來似乎很簡單,但樹立這種反省意識,尤其是要根據秘書工作實際去反省基礎理論,甚至把自己以前堅持的觀點推倒重來,就需要一定的學術勇氣。
3、秘書學的實踐性也要求秘書理論研究者關注當下秘書工作中的新問題。
用秘書理論指導秘書工作實踐,提出可行性建議,本來就是秘書理論研究的題中應有之義。秘書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就是社會向秘書理論研究者提出的新課題,但是學界對此似乎不很敏感。比如,2008年9月15日上午10時,美國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消息瞬間傳遍世界各地,但10分鐘之后,德國國家發(fā)展銀行居然仍依循以前達成的協(xié)議,通過計算機自動付款系統(tǒng)向這家公司即將凍結的銀行賬戶轉入3億歐元,德國發(fā)展銀行因此被媒體稱為“最愚蠢的銀行”。一家奉命調查此事的法律事務所遞交的調查報告,詳細記錄了雷曼兄弟公司申請破產之后的10分鐘里這家銀行的職員都在干什么,其中包括董事會秘書和負責處理這項業(yè)務的高級經理手下的文員。如果秘書理論研究者能以此為個案和契機,就結構復雜的組織面臨突發(fā)事件時其秘書該如何迅速作出反應這一問題,從秘書學角度進行深入探究,那么不僅是給秘書上了一堂課,也會為秘書理論研究作出貢獻。但時至今日未看到有分量的論文,當前秘書理論界的敏感程度可見一斑。
4、做好秘書學知識的普及工作,讓公眾更加全面地了解秘書職業(yè),理解秘書和秘書工作,從而提高秘書職業(yè)聲望。
近30年的時間對于一門學科的成長而言畢竟太短,秘書學學科還太年輕,許多基礎理論研究還在爭鳴當中,所以秘書學知識的普及工作沒有被提上日程。雖然我國秘書從業(yè)人員的隊伍日益壯大,秘書職業(yè)離大眾越來越近,但是人們對秘書的誤解還很深。比如,筆者所在學校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進行專業(yè)方向分流,有師范和文秘兩個方向可以選擇。盡管之前多次動員,結果只有20%的學生選擇秘書方向,而且選擇師范方向的學生毫無例外地拒絕調劑。經私下了解,很多同學是因為家長不同意才選擇師范方向的。
最具代表性的拒絕理由有四種:1.領導、企業(yè)老總多為男性,年輕女孩給他們當秘書家長不放心;2.秘書是吃青春飯的,現在選了這個方向,到四五十歲不做秘書工作,再找工作就難了;3.男生當秘書沒出息,端茶倒水接電話是女孩子的事情;4.秘書就是丫鬟,干的是侍候人的活兒,怕受氣。學生家長的意見基本代表了社會上普通民眾對秘書職業(yè)的理解。筆者淺見,產生這種誤解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秘書行業(yè)自身的某些消極現象;二是公眾對秘書工作缺乏起碼的了解。那么,這些消極現象是因何而起,怎樣預防;如何提高秘書的職業(yè)聲望,如何進行全社會范圍內的秘書教育,這就不僅僅是秘書學知識的普及問題,更是當下社會向秘書學界提出的新課題。
總之,我們應該加強實踐意識,以此推進秘書理論研究,提高秘書職業(yè)聲望,為當下的秘書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論指導。
注釋:
[1]楊樹森《秘書學概論教程》,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2]何寶梅《秘書定義述評》,《秘書》2006年第9期。
[3]常崇宜的批評見其專論《秘書定義的再探討》(《秘書》2006年第9期),以及《關于我國秘書職業(yè)定義的再探討》(《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1期);楊樹森的批評見其教材《秘書學概論教程》(安徽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選我科60例康復患者,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齡44~86歲;其中,腦出血后遺癥30例、腦梗死后遺癥18例、截癱12例。主要照顧者以患者妻子、丈夫、子女為主,年齡36~62歲;其中,妻子35例,丈夫15例,子女10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46例,初中以下14例。隨機分為觀察組30例和對照組30例。
2方法
對照組對病人進行常規(guī)健康教育。觀察組對患者家屬同步實施健康教育,具體如下。
2.1采用自制問卷調查的方法初步了解患者家屬心理狀況和最想要知道的內容:疾病知識、疾病的預后、治療方法、康復常識、營養(yǎng)知識等。
2.1.1了解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提高健康教育效果??祻突颊哂捎诓〕涕L,生活自理能力低或喪失,給家屬在精神、生理、經濟上造成了很大負擔。同時,由于對疾病知識認識缺乏,心理上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未能對家屬進行心理評估和掌握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在健康教育時,家屬的接受能力受影響,易導致健康教育無效。因此,在患者入院時,護士熱情迎接,介紹主管醫(yī)生、護士、環(huán)境,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不斷溝通,傾聽述說,了解患者和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消除家屬心中顧慮,增強信心,積極配合,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2.1.2了解家屬對健康教育的需求,滿足家屬需求。正確評估不同時期家屬對健康教育的需求。由于患者的病情不同;家屬的年齡、性格、文化程度不同;接受健康教育能力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家屬對健康教育的需求也不同。以家屬能夠接受為前提,采用不同教育方式、先急后緩、循序漸進、有針對性地進行健康教育,最大限度地滿足家屬的需求。
2.2.方法
2.2.1人員配備。4名責任護士(1名主管護師、3名護師)負責3名患者。負責護士均接受過康復健康教育培訓。
2.2.2根據病情、患者和家屬的健康教育需求制訂教育計劃。組織、實施教育計劃。
2.2.3采用分發(fā)健康教育宣傳冊,做到每室一冊;建立健康宣傳欄,圖文并茂;定期舉辦專題講座;醫(yī)生、護士共同參與討論、個別指導等多種健康教育方式對病人及家屬展開健康教育。
2.2.4及時教育,維持教育的連貫性,提高教育效果。由于患者及家屬的年齡、性格、文化程度、接受健康教育能力不同,常規(guī)教育方式對患者及家屬的教育效果存在明顯差異。及時教育,即在患者住院期間,根據病程進展,動態(tài)掌握病情信息,及時、不斷與病人和家屬溝通。同時,在對患者進行各項治療、護理過程中,及時將治療、護理的目的、方法、注意事項面對面與家屬交流,將教育隨時貫穿于每一項操作,始終以真誠的態(tài)度配以操作示范,使病人及家屬從視覺上直接領會、掌握教育內容,減少不足因素,維持教育的連貫性,提高教育效果。
3結果
兩周后兩組比較,觀察組的生命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
4討論
就目前房屋建筑而言,我國的房屋建筑在施工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尤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在施工過程中,整個施工建筑的質量根本沒有得到很好的保證。施工中所用的材料都是以次充好的材料,且一些建筑商為了賺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偷工減料現象也尤為嚴重,這些想象都會對房屋質量構成嚴重的威脅。直接的結果就是導致房屋的結構變形,房屋墻面出現裂縫甚至是裂痕,對人們的生命安全也會造成相當大的威脅。由此可見,在房屋建筑施工中,施工人員要全方位的考慮房屋建筑的安全性和使用性因素,制定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案,及時的解決房屋施工建筑中和施工完成后所能帶來的一切質量問題,將危險系數降到最低,將使用性能提升到最大空間。結構加固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可以有效的保證房屋的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經濟損失,才能進一步發(fā)揮結構加固技術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作用。
2房屋建筑施工結構加固技術分析和運用
在進行房屋建筑加固處理上,要依照建筑物不同的情況,來確定適合不同結構的加固技術和方案。就目前而言房屋的建筑結構加固一般分為直接加固和間接加固。在進行這兩種方法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建筑施工的實際條件和生活需要來進行選擇合適的加固方法。下面簡單介紹幾種加固方法在房屋結構中的運用。
2.1加大截面加固法
該方法是在房屋材料為鋼筋混凝土時常用的方法,主要表現是在鋼筋混凝土截面受壓嚴重的地區(qū)加上加上混凝土現澆層。是指在原受力構件的單側或雙側澆注一層混凝土來增大原混凝土構件的截面面積,同時加配一定數量的鋼筋以達到提高原構件承載能力的方法。該方法適用于板、梁、柱、墻、基礎等構件。
2.2外包鋼加固法
外包剛加固法就是在混凝土的四周或者兩面包上型鋼的一種方法,目的就是提高了建筑物最初了承載力。在實際操作中,針對不同形狀的截面要采用不同的包角方法。四周包角鋼并在橫向加綴板的方法適用于截面為矩形或方形。扁鋼加套箍加固法適用于圓柱或者弧形體。無論采用何種方法,在實際操作中,在型鋼和原柱之間出現縫隙時,就采用采用乳膠水泥漿或環(huán)氧砂漿或細石混凝土填充的濕式外包法;當型鋼與原混凝土柱之間沒有任何連接,采用無水泥砂漿的干式外包法。
2.3預應力加固法
該方法是采用外加預應力的鋼拉桿(分水平拉桿、下?lián)问嚼瓧U和組合式拉桿三種)或撐桿對結構進行加固的方法。該方法適用于對提高承載力要求比較小,且加固后的剛度和裂痕加固后占空間較小的混凝土結構。但是運用此方法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用于高溫環(huán)境下的混凝土結構,對于易變性的混凝土結構也不適用。
2.4增設支點加固方法
增加支點加固的方法指的是在一定程度上較少構件的單位作用力。增加支點可以使建筑物遭受破壞的時候增加構件的彎曲承受力,從而較小對房屋的破壞程度。該方法簡單易行,但是也錯在一定的缺點,增加支點后,會對建筑物本來的外觀、功能及使用上造成一定的損壞,在房屋空間結構上也會造成空間變小。
2.5粘鋼加固法
該方法主要利用粘貼劑,嚴格按照加固施工設計將鋼板粘貼在鋼結構或者混凝土表面,這樣就可以使鋼板和結構共同產生作用力。目前的粘鋼加固技術分很多種,包括粘鋼加固技術、包鋼加固技術、混凝土裂縫灌注修補技術和基層修補技術。不同的技術具有不同的特點,因此,在進行房屋結構加固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也不盡相同?;谡充摷庸碳夹g具有施工簡單、快速且使用該技術不會對建筑結構造成影響的特點,該技術主要應用于房屋建筑施工中的梁、板、柱和橋梁等混凝土建筑的結構加固中。
2.6碳纖維加固法
該技術運用的是碳素纖維和結構膠來對建筑房屋結構進行加固。主要特點使耐用、且加固后建筑結構強度增大,具有超強的實用性運用廣泛。在進行房屋基層部位修補時,要針對不同部位不同情況運用此項技術的不同材料,如房屋構件表體層面出現裂縫現象時,應選用的是灌注環(huán)氧樹脂膠;聚合物水泥砂漿針對局部建筑層體的風化腐蝕效果較好。上述加固方法總結如下幾種:
(1)加大截面加固法。加固特點:用增大結構構件截面面積,以提高其承載力和滿足正常使用的傳統(tǒng)加固方法。加固效果好、經濟、適用面廣,但施工復雜,濕作業(yè)工作量大,工期長,對房屋的凈空和美觀也會有一定影響。試用范圍:板、梁、柱、墻、基礎等構件。
(2)外包鋼加固法。加固特點:在結構構件的四角包以型鋼的一種加固方法、受力可靠,施工簡介,但是維護費用較高。試用范圍:梁、柱、屋(橋)架。
(3)預應力加固法。加固特點:采用外加預應力的鋼拉桿、鋼絞線或型鋼撐桿的加固方法。但是在運用此方法上要有嚴格的溫度要求,而且需要采取一定的防護措施。試用范圍:梁、柱、屋(橋)架。
(4)增設支點加固方法。加固特點:通過增設支點,較小結構的跨度和內力,從而提高承載力的方法。該方法受力明確,且效果明顯。加固特點:通過增設支點,較小結構的跨度和內力,從而提高承載力的方法。該方法受力明確,且效果明顯。試用范圍:板、梁、桁、架。
(5)粘鋼加固法。加固特點:用結構膠把鋼板粘貼在構件外部以提高結構承載力和滿足正常使用的加固方法。施工工藝簡單、速度快,對生產和生活影響小。要求環(huán)境溫度不超過60℃、相對濕度不超過70%及無化學腐蝕的使用條件,否則應應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對混凝土強度等級低于C15的構件不宜采用。試用范圍:板、梁、墻、屋(桁)、架。
(6)碳纖維加固法。加固特點:利用樹脂膠結材料將碳纖維布或碳纖維板粘貼于構件表面,從而提高結構承載力的加固方法。材料輕質高強、施工方便,適用面廣要求環(huán)境溫度不超過60℃,否則應采取有效防護措施,對棍凝土強度等級低于C15的構件不宜采用。試用范圍:板、梁、墻、屋(桁)、架。
3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