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3-24 15:21:30
序論:在您撰寫英語專業(yè)論文文化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英語是一門以聽說為主要學習手段的學科,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多媒體教學工具越來越多的走進教育事業(yè),但當前很多高校的大學英語課堂中,多媒體教學工具常常被大學英語教師所忽略,一部分教師仍然采用依照課本講授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缺乏現(xiàn)代教學的基本理念與意識??蒲辛α繘]有得到重視。高校中的科研力量是發(fā)展該課程的關鍵推動力,是教師更加專業(yè)化的基礎,但當前我國高校中大學英語學科的科研水平整體欠佳,很多教師缺乏對大學英語學科的科研精神,另外,科研時間較少、科研環(huán)境不好等因素也是造成當前高校大學英語學科科研力量滯后的主要原因。
二、加大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化培訓力度的建議
1.積極調整當前的學科知識架構。想要讓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朝更加專業(yè)化的方向發(fā)展,首先便要調整當前不合理的學科知識架構。不僅要扎實大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基礎知識,豐富大學英語教師的學科文化內涵,了解大學英語學科綜合知識,還要讓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觀念與教學方法更加與時俱進,除此之外,也要對新型學習方法和教學方式加大研究力度。
2.將先進的教學方法與理念灌輸給英語教師。先進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是解決大學英語課程當前問題的根本方法,也可以使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更加專業(yè)化。在大學英語的課堂上,教師應轉變傳統(tǒng)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要以學生的需求為教學根本,以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為教學目的,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自主學習。另外,對與英語課程相關專業(yè)的學習也是大學英語教師需要做到的。
3.加大對教師多媒體教學能力的重視。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向大學教學領域深入,作為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熟練運用計算機設備,還要學會運用計算機技術制作課件的能力。英語學科是一門以聽說為主的學科,而多媒體教學技術能夠將英語的聽說特征更完善的表現(xiàn)出來,更有利于學生對英語學科的學習,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重視多媒體教學,培養(yǎng)其多媒體教學能力。
4.使師資培訓的方式更加多元化。想要大學英語教師隊伍更加專業(yè)化,還要積極加強大學英語學科的師資力量,學校要將處在教學一線的英語教師充分調動起來,制定出一套完善合理的教學培訓計劃,實行合理的教師輪崗制度,積極組織大學英語教師外出進行學術進修,努力使大學英語教師隊伍更加專業(yè)化。
英語專業(yè)是人文專業(yè)而非實用型、工具型專業(yè)。英語專業(yè)教育是“人文教育”而非功利教育。人文教育(LiberalArtsEducation),或稱自由教育、博雅教育、全人教育,首先是一種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yǎng)的理念,以人的全面發(fā)展為其邏輯起點和理念目標;人文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自由、博雅與全人。如張汝倫所言,“人文教育是通過文史哲的學習,通過對人類千百年積累下來的精神成果的吸納和認同,使學生一方面有獨立的人格意識,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性,有健全的判斷能力和價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修養(yǎng)和同情心,對個人、家庭、國家、天下有一種責任感,對人類的命運有一種擔待。它使受教育者在提升自己的時候也超越自己,看到自己作為人類的一分子對于全人類的責任;它在使受教育者豐富和發(fā)展自己的人格的能力的同時,也在為社會和人類培養(yǎng)合格的公民”①。英語專業(yè)本應該將我們的專業(yè)培養(yǎng)理念定位于此,以免繼續(xù)培養(yǎng)“語言技工”,英語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也要將這種“技工培養(yǎng)模式”轉變?yōu)橛⒄Z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模式,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應該回歸人文學科本位,致力于重點培養(yǎng)人文“通識型”或通用型英語人才,在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兼顧復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誠然,“聽、說、讀、寫、譯”等技能是英語專業(yè)的立業(yè)之本,然而單一的技能訓練遠遠偏離了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理念,所謂的“人文教育”或“博雅教育”也更無從談起。在指導學生夯實英語基本功底的同時,教育者更該引導學生“登堂入室”,進入英語專業(yè)的殿堂,真正達到張汝倫先生所表述的人文教育的培養(yǎng)目標。具體來講,在基礎語言技能課程設置之外,教育者理應盡可能地利用語言這一文化載體,開設以英語語言文化、文學、哲學等為核心的專業(yè)課程。作為世界文明的兩大源頭,“兩希文化”無疑是人文課程設置的重中之重,與其相關的課程如“古希臘羅馬神話”、“宗教節(jié)日”、“圣經閱讀”、“西方宗教”等也理應作為“西學”課程設置的重點。通過此類課程的設置讓學生詳細掌握西方社會文化、風俗習慣、科學技術、等知識,提高學生的人文關懷和文化認同感。讓學生逐漸具備人文視野、人文情懷、人文追求。
二、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現(xiàn)狀調查
(一)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現(xiàn)狀調查
針對目前我國英語專業(yè)教育存在的理念上和現(xiàn)實主中存在的問題,作者對山東與上海的幾所高校的英語專業(yè)文化課程設置現(xiàn)狀進行了現(xiàn)狀調查和對比。山東高校分別是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齊魯師范學院等;上海高校分別為上海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等。調查結果表明,所有被調查的高校,無論其屬于何種類型,都基本上達到了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的要求,開設了基礎層次的文化入門課程。各高校普遍開設的英美文學選讀、歐洲文化入門和英語國家文化概況等。山東各高校的人文課程的開設也大都僅限于此,但對比其它高校的文化課程設置,山東大學明顯優(yōu)于其它省內高校,如他們開設了歐洲文化史和其他各小語種國家的文化史課程。除此之外,山東大學在通識課程的設置上明顯加大文化課,甚至兩希文化相關的課程設置,如歐美文化與文學,考古學與世界文明史(人文)、圣經人物點評、世界遺產概論及欣賞(人文)等通識課程。上海的幾所高校也開設美國文化相關的課程,如復旦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的美國歷史與文化,華東師范大學的美國文化。被調查中的上海高校中有四所都開設了有關中國文化的課程,如上海外國語大學的中國文化要義及中國歷史及文化、復旦大學的中國文化等。在深層次文化課程設置方面,調查結果表明,文化課程的設置與該高校的綜合實力、英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理念密切相關。除山東大學外,山東其他高校基本沒有開設更深層次的文化課程。上海高校在此層次上要明顯優(yōu)于山東諸高校,特別是上海外國語大學,依賴于其強大歷史、師資、辦學條件等,文化課程的設置在廣度和深度上均超越了英語專業(yè)教學大綱的基本要求,人文課程不局限于英語專業(yè),體現(xiàn)了英語專業(yè)的人文性。作為全國專門的外語類院校,上海外國語大學的英語專業(yè)教學和科研均處于學科領先地位,西方文化和文化比較類的課程設置方面,尤其凸顯其強大的專業(yè)力量。東西方文化導論、跨文化交際、西方宗教專題研究、現(xiàn)代西方哲學精華、尼采與東西方文化、美國電影研究、歐洲電影研究、圣經選讀、希臘羅馬神話選讀、大眾文化、歐洲文藝鑒賞等課程的設置與教學無不彰顯出其在英語教學與研究方面的強大實力和領先地位。無論是上海的綜合類大學還是外語類院校,對文化課程的設置均體現(xiàn)了其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素質和實際跨文化交際能力與技能的人才的培養(yǎng)理念。
(二)英語專業(yè)課程設置現(xiàn)狀調查的結論
經過以上調查對比,結論非常明顯:所有被調查高校在基礎層次的文化課程設置方面都基本達到大綱和課程教學要求,在中層和深層次的文化課程方面,眾多高校的文化課程設置缺乏豐富性和深度,在人文課程的設置上非常薄弱,在教學內容上僅限簡單介紹層面上。相比較而言,上海外國語大學和復旦大學明顯優(yōu)于其它高校。這也是上外近幾年來一直致力于人文課程改革的理念所致。
三、英語專業(yè)課程改革建議
《西方文化》是為知行學院英語、翻譯專業(yè)三年級學生開設的專業(yè)知識課程,是學習英美文學和其他專業(yè)知識的重要課程。本課程在于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以及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和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課程使用的教材為王佐良先生編著的《歐洲文化入門》,根據(jù)專業(yè)教學計劃只有36學時,其內容復雜,時間跨度大,教材全英文編寫,這對任課教師的授課和學生的學習都有不小的難度。在教學內容方面,由于受整體課時規(guī)劃的限制,挑選代表西方文化的源頭和基石的古希臘、古羅馬文化和基督教與圣經文化這三部分重點講解,涵蓋歷史、地理、社會、經濟、政治、教育、文學、藝術及其文化傳統(tǒng)等領域,但教材內容非常有限,公元前后幾千年的時間跨度只有90頁的篇幅。在教學形式方面,教學設備以使用PPT講解為主,播放一定的音頻和視頻材料為輔,但學生在聽、看等多方面接受知識有限,在接受新的語言文化知識方面相對困難。在教學方法方面,僅僅依靠教師單方面的灌輸,難以為學生提供充分的發(fā)揮空間,不能全面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
二、網絡環(huán)境文化課程教學模式和資源項目建設
面對以上教學問題,本研究項目確定了通過使用網絡技術手段在西方文化課程教學中,改變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利用信息技術平臺擴展課堂,開展立體化的教學模式,利于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經過兩年的實驗和整合,本項目從解決課堂教學環(huán)境和課下學習資源匱乏的問題入手,完成了系統(tǒng)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建立起基于局域網絡環(huán)境的西方文化學習資源庫,從而形成具備特色的信息化資源課程學習網站教學的條件和綜合教學模式,并進一步建設適合獨立學院校的依托校園網平臺的西方文化課程教與學數(shù)字化環(huán)境系統(tǒng)。
(一)教學模式構建及措施
教學內容:課程所使用的教材內容時間跨度大,涉及面廣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依靠教師的講解才能理解西方文化中的意義,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使用就為教師提供了充分的時間,不受空間的限制,在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宗教、體育、醫(yī)藥、文學等各個知識領域中的每一節(jié)教學內容中加入視頻、音頻和圖片素材,增加了信息的輸入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減少學生無法感同身受的文化差異度。如在介紹文化的發(fā)展中以音樂為例為學生們播放古希臘、中世紀和現(xiàn)代流行音樂,并將其進行比較,在建筑風格內容里通過圖片讓學生感受古希臘三種建筑風格與中國傳統(tǒng)建筑代表——故宮的異同點。又如將文藝復興時期反映基督教內容畫作加入圣經的理解,同時了解文藝復興的內容。教學方法:壓縮傳統(tǒng)教師講解比例,增加學生學習輸出。將36學時的內容中的1/3留給學生完成,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課程內容部分章節(jié)的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在學期初公布,設置問題,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利用網絡資源制作課件或其他視音頻材料,每三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內容的講解,回答其他小組的問題。教師在需要的地方補充說明,這樣改變學生的單向學習輸入,加強了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我們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希臘羅馬神話故事非常感興趣,知道特洛伊戰(zhàn)爭的神話起源,知道弗洛伊德戀母情結出處,聽說過雅典娜與波塞冬之爭等故事,基于此安排學生通過網絡完成了相關各類資料的整理收集,將6個學時交給學生進行演示,學生不僅制作課件,對音頻、視頻材料編輯使用,而且利用其它高?;驀饩W站資料對講授內容擴充,掌握神話故事所反映的歷史和社會原因。這種方式的學習要比教師的講解獲得更好的效果。
(二)課程資源建設
《西方文化》課程的資源建設主要分為兩個方面,第一方面是課程環(huán)境建設,主要是各種硬件設備,包括多媒體教室、語言實驗室、專用機房、音響設備等。知行學院從2011年至今每年都在英語專業(yè)專用的多媒體教室、自主學習機房的建設方面投入巨大,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10間語言實驗室,2間自主學習中心,2臺專用服務器和相應的局域網,這實現(xiàn)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多個地點的語言交流和互動,學生還可利用宿舍個人電腦進行學習,改變學習場所的制約。第二方面是軟件建設。在本項目教改中我們將大量的教學內容放在了常規(guī)課堂教學時間之外,學生可以通過課外學習平臺來拓展課堂學習。這就需要資源庫的建設。本課程資源庫分成兩個層面——教學和學習。教學資源庫包括教學資料、素材資源、課件等組成的資源庫。我們分類建立了多媒體網絡教學資源素材庫,用于教師檢索教學信息,還可以更新教學素材,補充學生感興趣的接近生活的教學內容,確保教學的時效性。教師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興趣和專業(yè)特點,將相應的西方文化教學素材提供給學生。在此期間我們小組教師之間通力合作,利用各自掌握的網絡資源進行收集整理,逐步建立適合獨立學院英語專業(yè)文化課程教學需要的教學資源庫,包括百科全書與詞典、世界名著、外語專業(yè)期刊等。學習資源庫包括電子書籍、紀錄片、影視作品等總計超500G的資料。電子書籍大部分為國外出版社公開發(fā)行權威書籍。紀錄片分為人物、建筑、宗教、藝術等類別,影視作品分為歷史片、名著改編等類型。所有資源都上傳到局域網和自主學習中心,這樣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程度和興趣愛好進行個性化學習,學習過程由學生自己控制,可根據(jù)自己的語言能力決定學習進程,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三、建設成果及進一步研究
高等職業(yè)教育兼?zhèn)淞烁叩刃浴⒙殬I(yè)性和教育性。英語專業(yè)無論是商務英語,還是旅游英語,歸根結蒂都要將“英語”這一中心語在真實工作環(huán)境中達到“夠用”。首先,受學制所囿,教師總是希望在有限的兩年或兩年半時間內,將大量的語言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一一灌輸給學生。這樣做不但收效甚微,反而會導致兩個極端的后果:學生要么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和對口就業(yè)的信心,要么只會紙上談兵、匠氣十足。無論走向哪個極端,都是英語專業(yè)課程教學中西方文化缺失的體現(xiàn)。其次,有些院校盲目追求實用主義,認為學生對于知識點和技能點只需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造成學生在某一特定崗位上手很快,但一旦市場政策或行業(yè)標準發(fā)生調整,就很難勝任新的要求,這其實是摒棄了高職教育的高等性。對于英語專業(yè)學生而言,高等性的明顯特質就是對西方文化的正確領悟、貫通和駕馭,就現(xiàn)行課程教學來看,西方文化的習得明顯不足。此外,雖然我國高職英語專業(yè)開設很普遍,但不同地區(qū)存在經濟重心的差異性,至今尚無統(tǒng)一的、有效的西方文化運用能力考核實施標準,客觀地限制了學生畢業(yè)后跨地區(qū)、跨行業(yè)就業(yè)的幾率和質量。
2高職英語專業(yè)西方文化習得方法
2.1樹立文化信心
高職教師的職責在于立德樹人,立德是樹人的先決條件,教師要從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入手,在教學細節(jié)中垂范優(yōu)質文化,幫助學生習得和傳承。合格的職業(yè)人首先要自信,這是西方價值體系的重要體現(xiàn),也是英語專業(yè)高職學生敞開心胸接納西方文化的前提。高職學生入學分數(shù)較低,并不意味著智商和情商不如本科生。本科院校培養(yǎng)目標多為理論研發(fā)或工程設計,強調邏輯思維。高職院校更關注學生的應用能力和服務能力,注重形象思維。智能結構類型的不同,沒有貴賤之分,因此教師要在課程教學中突破舊念,大力推行鼓勵機制,為學生營造自信、樂觀的心理氛圍,使學生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他們也可以創(chuàng)造社會財富,成為行業(yè)精英。同樣的道理也可以延伸至文化認知方面。成功的西方文化習得應該是學生在沿襲中國優(yōu)質文化的過程中正確、理性、適度地借鑒西方文化的精華,不驕不躁、不卑不亢,兼容互補、薪火相傳。
2.2營造文化情境
文化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針對高職學生,只有將其轉化為具體課堂活動,才能實現(xiàn)習得。高職英語專業(yè)課程可分為公共課、職業(yè)基礎課、職業(yè)技術課、職業(yè)技能訓練課和選修課。公共課屬于中華人文博雅教育范疇,其余四類課程呈遞進式結構,均由英語專業(yè)教師任教。根據(jù)高職的屬性,學校通常不會開設西方文化理論課,學生西方文化的認知、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主要源于專業(yè)課教師的正確疏導。真實的涉外情景構建和豐富的學生活動開展是西方文化習得的有效載體。職業(yè)基礎課可以選擇電話交流技能、工作場所交流技能、國際貿易實務等教學內容;職業(yè)技術課可以選擇客戶溝通技能、工作文件寫作、企業(yè)與社會等教學內容;職業(yè)技能訓練課可以選擇公眾演示技能、求職技能、談判技能等教學內容;選修課可以選擇管理學基礎和營銷學基礎等教學內容。上述每項教學內容都要以行動導向的學生參與作為保障,運用實時更新的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呈現(xiàn),利用英文媒體培養(yǎng)學生對西方文化的判斷力[3]。每項課堂活動都執(zhí)行量化考核,以檢測學生的活學活用情況。學校還可以通過分層次的專業(yè)技能大賽提高學生對跨文化交際興趣,由點及面,保障文化精華傳播活動有序進行。
3結語
(1)中美文化比較在閱讀板塊中的教學實踐機制。這里筆者想起了在電影《中國合伙人》中的一句臺詞,大意是:為什么你們在閱讀《中國日報(英文版)》時能理解文中的意思,但在閱讀《紐約時報》時則有時很難讀透文章的含義,這就是因為美國人的思維方式與我們不同。這里所談及的美國人思維方式似乎與中美文化比較無關,實則不然,一國國民的思想方式深受其所在國家社會文化的影響,而思維方式的不同自然會在文章的寫作中反映出來。因此,通過中美文化比較下的教學方式,將能使學生站在美國人的習慣視角下來閱讀外文,這將極大地增強他們的閱讀能力與閱讀參與感。但這里也需要正視一個問題,我們教會學生站在美國人的習慣視角來看待美國人的問題,而不是改變學生的思維習慣與價值判斷。這就意味著,在實施比較文化教學時應把握好其中的度,再說沒有長時間在美國生活的經歷也無法形成美國人式的思維方式。那么如何來把握好這個度呢?把握好這個度需要從比較文化元素的選擇,以及對該元素的釋放環(huán)節(jié)上下工夫。(2)中美文化比較在聽說板塊中的教學實踐機制。不難理解,思維方式的不同也在中美各自的語言習慣上打上了烙印。如,中國人較為含蓄,而美國人則較為直率。從美國人口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中還能發(fā)現(xiàn),他們更習慣于直線思維和對數(shù)量參數(shù)的應用。這些語言表達習慣的形成,不僅與他們特有的移民文化不可分離,也深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梢?,在大學英語聽說教學中也需要使學生從總括層面來把握美國人的思維習慣,以及對特定事物的態(tài)度。當然,這些都離不開對中美文化比較知識的傳遞。與上文的價值取向一致,我們不要試圖去改變學生的思維方式。但是否需要應該建立起學生思維的轉換模式呢?筆者認為,這將影響學生在聽說能力訓練上的實效性。遵循“習慣成自然”的觀點,應在特定的情境下來幫助學生通過角色扮演來熟練掌握英語通常的表達習慣與交際形式。從以上闡述中可以發(fā)現(xiàn),中美文化比較的目的在于使學生明白英美人士的思維習慣,從而提升在閱讀和聽說訓練上的成績。
2在大學英語專業(yè)知識中建構的途徑
2.1明確該教學方式的應用范圍面對現(xiàn)階段成果頗豐的大學英語教改實踐,需要明確中美文化比較在專業(yè)知識建構上的應用范圍。本文主要從閱讀和聽說兩個方面進行了主題討論,其中也表明在這兩個板塊的教學中可以使用該教學方式。那么對于作文寫作而言,是否也可以采取這種教學方式呢?根據(jù)筆者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理論上看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實踐中感覺采取該方式有些多余,并可能增大學生在寫作練習中的心理負擔。因此,在寫作訓練范圍還是以傳統(tǒng)教學方式為宜。
2.2把握該教學方式的應用時段大學英語課程一般開設在大學一年級,且每周4課時。然而,大學生英語課程在許多高校中還扮演著提高學生英語過級率的重任。因此,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yè)知識建構也無可能貫穿于閱讀和聽說訓練始終。因此,需要把握好該教學方式的應用時段。筆者建議,教師可以根據(jù)特定知識點進行發(fā)揮,如引導學生閱讀美國人寫的文章,可以事前向學生就兩國文化所導致的思維方式的不同進行介紹,從而告訴學生在閱讀時要緊扣文章邏輯而不要過分自我發(fā)揮。
2.3重視該教學方式的課前準備建立在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yè)知識建構,依賴于教師自身的文學修養(yǎng),以及對大量材料的查閱。前面也已提到,美國人的思維方式深受移民文化和西方哲學的影響。因此,教師在課程準備階段就應按照“美國社會文化特征——美國人的思維特點——美國人的行為偏好”的內在邏輯來進行資料準備。受到教學課時的限制,教師在闡發(fā)這些知識時應以提升學生的興趣和點撥學生的認識為基礎??傊Ω淖儸F(xiàn)階段在教學中枯燥、乏味的局面。
2.4構建該教學方式的控制機制為了更好地實施這種教學方式,我們還需要構建起該教學方式的控制機制??刂茩C制的內容包括:依托教學團隊來不斷深化對比較文化教學的認識;將學生的主觀評價納入到控制機制中來,具體來聽聽學生對該教學方式的體會。由此可見,借助中美文化比較下的專業(yè)知識建構模式,將能豐富學生的視野和拓展他們的英語專業(yè)能力。
3實證討論
秦建華在《中國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初步調查(英文)》中對來自中國5所高校的216名英語專業(yè),以及354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能力進行了測試,其實驗結果表明,中國英語專業(yè)和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都缺乏足夠的跨文化交際意識(秦建華,2005)。《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實證性研究》對266名中國非英語專業(yè)和30名英語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和SPSS數(shù)據(jù)分析。其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學生用英語表達中國文化和在跨文化交流中采取恰當?shù)男袨榈哪芰Χ己艿停ㄍ醅摚?007)。因此,教師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著手進行課前準備:(1)對中美文化中哲學內涵的專遞。哲學作為上層建筑將影響著一國的文化特質的形成和走向,因此首先需要從中美不同的哲學內涵入手進行文化知識傳遞。之所以英美人具有理性思維和實證推理的優(yōu)勢和習慣,這深深受到希臘哲學的影響??梢姡處熆梢跃拖ED哲學所蘊含的理性思維和實證推理元素進行提煉,并從總括層面來傳遞給學生。(2)對中美文化中民族特性的傳遞。為何英美人具有直線思維的特質,并反映在閱讀材料上具有“是什么就是什么”的特征,這與國人的喜歡繞圈子不同。其原因就在于他們在特定的哲學意識下,所逐漸形成的民族特性。如,在日常交往中的原則性極強,并尊重制度安排。由此,使學生明白這一點將有助于他們在涉外崗位上,能適應英美人士的行為習慣,而不至于陷入中國人臆斷的尷尬之中。(3)對中美文化中價值觀念的傳遞。價值觀念的不同也充分體現(xiàn)在中美文化的差異中,而美國人的價值觀念又受到移民文化的深刻影響。眾所周知,移民文化所推崇的競爭、自由、平等,深深影響著美國社會,并植入到了每一位美國人的意識形態(tài)中,這就使“自信”、“創(chuàng)新”、“冒險”的特質植根于美國人的行為習慣里。在語言邏輯上則表現(xiàn)在,如面對需要冒險的事宜,國人常常從消極的一面進行表達,而美國人則從積極的一面進行表達。
4小結
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學生既要進行專業(yè)英語學習,還要能夠對幼兒進行英語啟蒙,培養(yǎng)幼兒的英語興趣、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等。這些表明他們必須具備相應的英語能力,如,地道的語音語調、英語兒歌、幼兒園常用英語、英語游戲設計和幼兒英語教學法等。這對學前教育的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他們也必須具備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英語兒歌教學能力、幼兒園常用英語教學、英語游戲設計和幼兒英語教學法,運用相關的英語教學法進行專業(yè)英語的教學。
二、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師專業(yè)化培養(yǎng)
教師的專業(yè)化指的是在整個職業(yè)生涯中,通過專門訓練和終身學習,逐步習得教育專業(yè)的知識與技能并在教育專業(y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的從教素質,從而成為教育專業(yè)工作者的專業(yè)成長過程。教師專業(yè)化是一個過程,遵循一定的成長規(guī)律。
(一)職前教育
職前教育指在從事崗位工作之前所進行的學校教育,在大學或者相應的機構接受學科專業(yè)知識和教育專業(yè)知識的教育,學習基本的教學技能,進行初步訓練,具備教師的初步品質,為從事教師職業(yè)打下基礎。職前教育主要完成基礎教育,專業(yè)知識和初步的實踐知識。目前我國的職前教育一般是在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階段來實現(xiàn)。在本科和研究生階段將來從事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的教師要具備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專業(yè)英語知識,具備標準的語音面貌,掌握英語教學法,初步形成教師品質。
(二)崗前培訓
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師的崗前培訓階段和其他學科專業(yè)的崗前培訓階段相似,都是要強化職業(yè)教育工作者的基本職業(yè)意識,并進一步學習職業(yè)道德、心理學、教育學等知識,掌握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并明確職業(yè)教育的特殊性,提高從業(yè)者的職業(yè)意識,讓其快速進入角色,適應崗位要求和工作紀律規(guī)定。一般來講,從事學前教育專業(yè)英語教學的師資來源主要有師范院校畢業(yè)的研究生、職業(yè)技術師范院校畢業(yè)的本科生以及綜合性院校畢業(yè)的學生,還有在學前機構工作過的教師。職業(yè)技術師范院校及師范院校畢業(yè)的新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都基本掌握了心理學教育學知識,并具有初步的實踐經驗。但綜合類院校畢業(yè)的新教師在職前教育階段由于學科原因和院校課程設置差異,一般沒有較系統(tǒng)的心理學、教育學等相關知識,也沒有進行相關的教學實踐體驗。職業(yè)師范院校的從教人員,有著相對成熟的學前教育機構的一線經驗,卻在專業(yè)基礎知識方面相對匱乏。以上三種教師要分別采用不同的崗前培訓。前兩種新教師缺乏教學實踐經驗,缺少教學實踐的基本技能,對其重點培養(yǎng)教育教學基本技能,對第三類新教師的崗前培訓則突出強化其專業(yè)基礎理論知識。
(三)入職教育
入職教育在新教師入職初期角色轉換和適應階段進行。此時可采取“老帶新”、“傳幫帶”的形式進行。對新教師的入職教育,通常由經驗豐富的教師采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這種導師制的指導訓練讓新教師更好更快地適應新角色,真正幫助新教師解決“入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目前,“老帶新”的做法在國內各大高校較為流行,效果良好,它可以使新教師較快成熟成長,更好地適應新的崗位角色,獲得輕松愉快的入職體驗。在“傳幫帶”的過程中,老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新教師教學工作中的優(yōu)點和亮點,幫助新教師分析自己教學方法方式的利弊,引導其分析問題成因。通過相互聽課及課后討論分享教學體驗和經驗教訓。還要因人而異,靈活指導新教師的教學實踐。老教師也要不斷自我充電,加強學習,彌補知識缺口,擴充知識庫,以獲得更飽滿的精神和信心。另外,老教師要利用信息手段,為新教師提供網絡資源,供新教師學習參考,并聽取新教師的學習報告,給予評價或指點。
(四)在職教育
關鍵詞:文化 語言 英語教學 無障礙交流
引言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的外語教學界逐漸認識到文化在語言使用中的重要性。通過教學者的實踐努力,學生的跨文化知識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一些觀念已深入人心,不再被當作新奇的事物,比如對待女性的年齡、他人的婚姻狀況、工資等私人問題,理解中西方的不同寒暄問候方式、道歉禮讓、致謝祝愿、對恭維話語的反應等。但由于文化差異的客觀存在,再加上不同歷史和思維方式的長期影響,很多英語專業(yè)的學生缺乏對深層文化意義的理解,仍不免在交際中遭遇許多溝通和理解障礙。
一、文化的因素
文化本身具有復雜性?!拔幕劝輾v史又反映現(xiàn)實;既包括實物,更包含制度與觀念;既有客觀存在的穩(wěn)定性,又有它的能動性;既有涵蓋一個群體的特點,又包含地區(qū)差異與個體差異”。[1]作為一個社會學概念,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后天習得,世代相傳,基于符號,變化的,具有不可分性。”[2]一個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宗教思想、價值觀念、社會組織形式、風俗習慣、政治制度、社會發(fā)展階段等都是重要的文化因素,都需要英語專業(yè)學生積累文化背景、社會風俗、社會關系等方面的材料,使自己具備雙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在語言學習中掌握不同文化的差異,跨越理解障礙,拓寬文化視野,了解世界文化,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文化與語言
著名語言學家羅伯特?拉多(Robert Lado)指出:“我們不掌握文化背景就不可能教好語言。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不懂得文化的模式和準則,就不可能真正學到語言?!保?]語言和文化相互影響、相互制約。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不能脫離文化而存在,文化深植于語言。語言被賦予更多的主體,即用來學習語言本身,其中越來越重要的是口語和聽力的能力。培養(yǎng)文化意識和樹立正確的思維方式是實現(xiàn)目的的基礎。時代日新月異,新事物層出不窮,文化不斷得到豐富,新的語言也應接不暇,對專業(yè)英語教學也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語言同時又是文化的產物。語言反映文化,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學習文化的主要工具,學習語言的過程,也是學習文化的過程?!皩W生只有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才能不斷提高他們的跨文化意識,從而提高跨文化教具能力?!保?]機械的關于詞匯和語法知識的記憶,只會產生學習疲倦,不可能完全正確理解并自如地運用語言。語言學習的目的不是單純掌握語言本身,而是了解使用該語言的民族的文化,其價值觀、社會觀和行為準則,從而學會如何與使用這種語言的人進行有效的溝通。
三、文化與課堂教學
語言不是孤立的現(xiàn)象,語言中滲透著文化,語言學習中缺乏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識,要學好外語是無法想象的。只有將文化引入課堂,才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比如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含義,提高英語專業(yè)學生的欣賞水平。增強他們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從被動到自發(fā)產生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融入文化因素是不會影響正常的語言教學的,相反,還會對語言教學起到鞏固和促進作用。美國學者Winston Brembeck曾說:“采取只知其語言不懂其文化的教法是培養(yǎng)語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辦法?!保?]實踐證明,文化可以影響詞匯的發(fā)展與使用,還能在語法、語用規(guī)則、篇章結構、文體風格等許多方面產生重要的影響,從而在英語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如聽、說、讀、寫、譯等,影響學生的語言能力的進步。漢語詞匯的意義蘊含十分豐富,具有較強的主觀性,講求主體性,有時一些句子甚至看來是不合乎語義邏輯的,比如“吃食堂”、“曬太陽”等。而英語相對具有較強的客觀性,要求語言具有扎實的形式邏輯基礎。教師應在課堂上增加歌曲、短篇故事、人物介紹、詩歌、格言、幽默故事等,利用種種可能的素材,向學生傳授有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讓學生在習得語言知識的同時受到文化因素的影響。還可通過電影、電視、網絡等方式,形象生動地向英語專業(yè)學生傳達不同的文化信息,使其體會不同民族文化的差異,增強理解和包容度。
四、忽視文化因素對專業(yè)英語教學的負面影響
傳統(tǒng)英語教學只是偏重于語音、詞匯、語法,而忽視了文化知識的傳授,更不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意識。如果沒有有目的、有計劃的文化教學,只限于對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作零星的介紹,不僅不能達到預期的交際效果,還可能造成交往實踐中的障礙。字典可以提供一個詞的多條解釋,但也可能會給學生的實際使用帶來困難,原因就在于學生對其文化因素的忽略。比如不能理解對方語言的幽默,不理解對方暗含的諷刺。文化和語言的脫節(jié)會導致英語專業(yè)學生即便能靈活地運用語言,也無法有效、得體地表達思想,實現(xiàn)交際目的。這樣的學生雖然可能通過各種考試,能講出符合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但由于不具備在恰當?shù)膱龊鲜褂们‘數(shù)恼Z言的能力,以想當然的方式,或以本民族文化的語言交際思維方式和文化習慣來套用,不免出現(xiàn)語用錯誤,鬧出笑話,以致不能實現(xiàn)溝通目的。同樣也要避免在學習的過程中本國文化的表達不足,尤其是涉及中國特有的文化時。“文化交流決不能僅局限于對交流對象的‘理解’面,還有與交際對象的‘文化共享’和對交際對象的‘文化影響’方面,在某些情況下,后兩者對于成功交際的影響則更為重要”。[6]
五、培養(yǎng)和訓練文化意識
首先,英語專業(yè)學生必須對不同的文化持積極的開放的接受態(tài)度,能夠客觀把握不同文化的差異,并尋找出相通之處。
其次,在接觸不同文化時,“必須把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納入教學中去,設法幫助學生避免用本族的標準來衡量外族文化,使學生盡快獲得一種跨文化意識”[7],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跨文化交流的習慣和技能,了解西方文化的一些基本特征及跨文化交際的基本概念,使學生明白應該如何解釋外國人的一些行為,鼓勵學生在面對一些令人費解的行為時,能夠多想出其它的可能的解釋,而不是從本國文化出發(fā),匆忙下結論。在具體的英語教學中,潛移默化地滲透中西思維的差異,往往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對比兩種文化,實現(xiàn)真正的無障礙交流,必須建立在對兩種文化的融會貫通的基礎上。深入地了解本國的傳統(tǒng)文化精髓,也顯得意義重大。
六、減少跨文化交流的障礙
值得注意的是,必須提醒英語專業(yè)學生留意和積累文化背景,多層次地了解社會習俗、思維文化、風土人情、價值觀念、道德觀念、歷史文化、社會關系、語言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既尊重民族間文化差異和特點,又不盲目推崇模仿別國文化。由于對他國的文化處于一種似懂非懂的不徹底狀態(tài),很容易形成定勢或稱刻板印象這樣過于一般化、簡單化的認知方式,并成為我們預測的障礙。因此,我們在課堂上應使學生熟悉一些基本的跨文化交流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對所學語言的文化意識和文化敏感性,進而發(fā)展成一種自然的文化能力。比如了解西方節(jié)日,并和中國的節(jié)日比較;了解圣經知識,明白宗教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甚至流行文化也不應該成為教學的,相反由于其現(xiàn)實意義,流行文化完全可以與語言教學相結合,并發(fā)揮其正面的影響。多年來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聘請外教開設了西方思想文化史的必修課程,授課對象為英語專業(yè)的本科和研究生。該課程從圣經、古希臘羅馬神話和歷史、歐洲文明、帝國演變、歷史事件等方面,系統(tǒng)地介紹英美文化背景,并以文學和文化欣賞的模式,成功地讓學生通過建立廣泛的聯(lián)系,進行對比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對不同的文化知識由茫然或一知半解到加深理解和融會貫通。在閱讀理解中教師應精心準備材料,使其具備知識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反映文化的層面,這樣學生不僅能提高語言能力,同時了解英語國家的社會文化背景、風俗習慣等,而不拘泥于字面
的含義,真正達到充分理解原文的意義。
結語
文化導入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味依賴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知識是遠不夠的。同時還應鼓勵并指導英語專業(yè)學生進行課外閱讀,比如外國原版小說,并收集材料。還可以觀看外國電影、電視節(jié)目,這樣不僅可以鍛煉英語專業(yè)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能豐富學生的文化知識,使語言和文化達到完美的統(tǒng)一,達到英語教學的最佳效果,即提高語言能力并實現(xiàn)交際無障礙。隨著多媒體現(xiàn)代教學技術的發(fā)展,各種材料可以更直觀、形象、生動地運用于英語教學中。全球范圍內的多元文化碰撞,交流日趨頻繁,高科技信息傳播革命更是加速了該進程。深入地對比母語和目的語,深入地了解兩種文化,既能用外語介紹本國的文化精華,又能很好地適應外國文化,通過英語語言的學習,這樣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兩種語言,更能汲取兩種文化的精華。
參考文獻: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43.
[2]Larry A.Samovar,Richard E.Porter 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38-47.
[3]郭建中.當代美國翻譯理論[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136.
[4]蔣紅,樊葳葳.大學英語限選課“英美文化”教學模式初探[J].外語界,2002,(1):42-46.
[5]楊紅.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精讀課上文化能力培養(yǎng)初探[J].山東外語教學,2003,(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