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藝術導論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5:18:13

序論:在您撰寫藝術導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藝術導論論文

第1篇

通過規(guī)律看待事物成為一種常態(tài)。對世間萬物進行歸納總結,即便面對日常生活的繁瑣事項,我們都會分門別類地進行價值評判。符號、秩序就是懸浮之上的觀念指導。一切發(fā)展方式、線索以及每一具體事項在結構中所處的位置被定性為必然。似乎只有相信秩序的統(tǒng)籌才會有所保障,這也就促使客觀的、符號的、結構的必然性在時間流逝與歷史檢驗中固定下來。在經濟、政治、教育、科學以及人格化、修養(yǎng)等方面呈現(xiàn)出回溯的必然性。視覺藝術秩序也響應著諸多必然性,黃金律必定聯(lián)系審美價值;傳習前代大師成為必然的捷徑;技術與技巧的進步必然引發(fā)藝術自身的變革;描繪窮苦人民的生活必然帶有現(xiàn)實性的批判色彩等,都成為一種客觀規(guī)律起到指導作用。然而,脫離既定規(guī)律的例證同樣存在,為何塞尚要拋棄素描關系;為何原始部落會出現(xiàn)精美的寫實藝術作品;為何德拉羅什完美的描繪不具備生命力;為何波洛克會以“行動”作為繪畫的主旨;為何會出現(xiàn)現(xiàn)代藝術?如果這些反例依然能夠被理解為必然性的一部分,那只能在歷時性的發(fā)展中確定這種言論。因為“一旦出現(xiàn)了真正的新事物,它會回溯性的創(chuàng)造它自身的可能性,設置它的原因和條件……一旦形成了合法的秩序,它的偶然性起源就必須被遮掩。一旦它出現(xiàn)在這里,它就總是早已出現(xiàn)在這里了……”。必然性存在于回溯與追憶的過程中,它由合法秩序作為發(fā)起者,將潛在的、可能的也是無法予以確定的因素納入到必然的范疇。

這正是隱藏于表象之下的符號惰性,也正因為它的存在使我們不再以客觀視角看待凝視及其誘發(fā)的諸事項才會篤定藝術就是藝術,它是必然的,它的一切都有客觀性相佐證。需要指明的是這里存在一個致命傷:可以改變的“過去的虛擬緯度”由大他者、符號體系、合法秩序所決定。客觀性存在之所以是必然的便在于個體認同且自始至終認同秩序的提議。當那些脫離秩序管轄的事項成為個體經驗的組成要素時,視覺藝術的偶然性才會逐漸顯現(xiàn),只有偶然發(fā)生的特例呈現(xiàn)為已知狀態(tài),個體才會認同秩序之外不是一片空地,秩序及其觀照之下的諸事項才會表現(xiàn)出隨機性的效果。在傳統(tǒng)繪畫語境中,觀者只在極為特殊的情形下向偶然元素投入注意力──它被秩序的壟斷地位掩蓋。一定程度上,質疑凝視理論的意見──視覺藝術的面貌以及一切相關問題都是必然的──存有合理之處,因為藝術史的絕大部分由傳統(tǒng)觀念占據(jù)。我們需要歷史,需要歷史哲學支撐理解與理性認知,當然,還需要秩序結構、大他者提供選擇的可能(他者導致個體分裂;大他者提供參照系統(tǒng)),如此而來,我們才能夠用美妙的言辭描繪客觀事物。一切看似簡單、合理、易行,似乎也都穩(wěn)定的地向前發(fā)展,但是,秩序與大他者卻為每個身處其中的個體設置了不可觸及、不可跨越的防護欄,只要試圖走向邊緣地帶就會引來嚴厲的呵斥。正如我們預料卻又不敢正視、不愿相信的那樣,歷史本身就是秩序的伙伴,對個體發(fā)出呵斥之聲的就是歷史、傳統(tǒng)、邏輯、知識等構成的綜合體:歷史是一張網,傳統(tǒng)構成基本屬性,邏輯作為觀者的向導,知識作為通行證闡述著大他者的聲音。

我們會參照他者的處事方式,確保在秩序的關懷下穩(wěn)步前行。我們時常還會站在秩序身旁“注視自己,以便令我們更可愛一些”:與他者分享我們的眼睛和思維并將它奉獻給秩序。踏著前人的足跡,用積淀的傳統(tǒng)照亮前方早已鋪設的路徑,這就是歷史構建秩序的方式。然而,歷史并不依賴于秩序,它的存在是因為我們把自己偽裝成“更值得去愛”的模樣。

凝視作為主體旨在脫離視覺藝術固有的穩(wěn)定結構。試想在自然或非功利性的、非目的性人為作用力下形成偶然圖像時,我們通常會被它的獨特魅力所吸引。風化的巖石、曼妙的積云、波動的溪流等等都為我們所贊嘆,對它們的命名與指認促使其脫離自身固有的秩序與歷史。視覺藝術領域的實例更加生動,也更加難以把握,視覺經驗很難逾越大他者設定的防護欄。幸好藝術發(fā)生了現(xiàn)代性轉變,它的出現(xiàn)對于理解凝視和偶然性的關聯(lián)十分重要,當然,也只有以兩者之間的聯(lián)系為出發(fā)點才能真正理解現(xiàn)代藝術。因此,從偶然形成的視覺形象探討凝視及其引發(fā)的一系列問題成為一個必要過程。

偶然圖象

偶然形成的圖像總是普遍存在于生活中,以至于它長時間與我們近距離接觸也會被忽視,就像冷漠地對待凝視之于視覺藝術的價值一樣。首先進入一塊非目的性偶然圖像展開具體的討論。畫面中是一個木質箱子,用來放置以完成的畫作,而在它的呈現(xiàn)上呈現(xiàn)出一塊由墨汁流淌形成的深色污漬。可以確定的是,污漬雖然不具備形象化特征和敘事情節(jié),但是,不經意間進入觀者的視野便會獲得主旨形象的身份。也就是說,在與木箱的比較中它鎖定了我們的眼睛,成為引發(fā)觀者構造想像性區(qū)域的初步條件。對這一條件的闡述需要理解圖像的本質屬性為前提,可以說經墨汁侵染形成的偶然圖像之所以吸引觀者的目光,之所以超越木箱而成為主旨形象的原因在于它存有反復進入視覺符號指認系統(tǒng)的可能性。木箱的可知材質以及完整具像形態(tài)(輪廓)已經確定無疑的在觀看者的心理結構中得到證明,它作為已知項和必然性的客體使偶然圖像在對比中突顯出來。這恰恰同古典的、傳統(tǒng)的畫作相悖離,清晰的輪廓、完整的形象成為主旨需要背景逐步拉伸距離:背景必須始終保持在不明確狀態(tài),以色塊、陰影、線條之間的相互穿插保證其模糊狀態(tài)??梢哉f,背景與主旨形象之間存在明確的界限,而在古典繪畫中“……不再是同一平面上共同的界限,而形成了形狀的自我限定或者是前景中最首要的元素”。

由此可以得知偶然圖像與古典繪畫的區(qū)別集中體現(xiàn)于畫面的組織形式,“古典表現(xiàn)的對象是偶然性,但它通過一種視覺的組織來表現(xiàn)……”,而偶然圖像沒有特定的組織形式,它所描繪的是“純粹”偶然性。因此,古典繪畫依賴于所處領域內部的組織形式,偶然的主旨形象則由外部的關注目光定奪身份。木箱的從屬地位在極為短暫的過程中被觀者確定,它僅僅需要已有經驗進行驗證。并且,木箱無法提供觀看驅動力所需的對的滿足。反觀污漬部分占據(jù)突顯的位置基于它無法由視覺經驗確認——沒有明確的形象以及固定的觀看步驟等等因素,而更為重要的是它游離于符號系統(tǒng)與象征結構。在觀者的眼中它具有強烈的隨意性、偶然性,并且一切似乎都變?yōu)榭梢愿淖?,任何心理形象都具有可能性。觀看偶然圖像成為對各種可能性進行自我描繪使之達到清晰可見程度的過程,主體性便在這一個過程顯得尤為關鍵。

在這里(包括偶然圖像本身及其所處環(huán)境),觀者對模糊形象的疑問不會向他者尋求解答,因為答案沒有客觀的、歷史的標準可以參考。所以,這一過程促成的首要問題往往是自問自答的:這是什么?答案不是必然的,即便觀者也無法給出客觀結論,最終只能由主體的想象性圖景回答,也就是言說或描繪出一個確切的心理圖像。我們對此進行了一項簡單實驗,隨機選擇十位觀眾觀看木箱與污漬構成的畫面。觀眾全部將目光聚焦于污漬部分,并能夠從中提取出明確的形象。他們都可以用線條簡單勾畫出想像的圖像,其中六位觀者無法用語言具體描述形象(無法訴說出圖像構成的方式與線索),只能在污漬部分基礎上描畫。

在十張圖像中,六張被描繪成一個女性形象,一張認定在女性形象之外還蘊藏著男根的輪廓,三張認為整塊污漬構成了一張大嘴。那么,基于墨跡的隨意性與無目的性,無論在最終的結果中存在何種差異都是由觀者主觀想像認定的。觀者選擇了主旨形象并構成自我的想象性主觀圖像是完全意義上的主體性產物,任何視覺理論都無法對其進行批判式的評論,因為從開始階段就已經脫離了秩序,甚至由于畫面拋開了這種束縛都無法成為視覺理論批判的對象。然而,反對意見依然會堅定的認為觀者所構想的形像需要視覺經驗和前理解作為支撐,否則將不會呈現(xiàn)出具像化的形象。但是,通過實驗我們似乎可以得到這樣一個信息:這種對偶然圖像的主觀想像不會受到秩序的限制(或指引),將模糊化的、不規(guī)整的圖像想像為明確形象時所調動的是一種眼睛的、視覺的本能。這種本能或天性使想象活動為自身預先構造了一個空間,對不同元素的拆解與重組跨越了偶然圖形本身空間上的層次。進言之,無法用語言進行描述想像圖像就是棄絕了時間的延伸性,而將一切活動牢固控制在觀者的想像性思維之中。那么,偶然圖像不受任何規(guī)則與秩序的限定,更加突出了自身的平面化屬性,它所提供的是本能與天性描繪圖像的可能。

兩個極端

事實上,偶然圖像之所以被稱為偶然的,并不在于純粹的自然與自在之意,而是視覺行為對圖像的定義:觀者歸納、檢驗圖像,并估量其確定性,以至于最終形成否定評判。當然,這種偶然特征使圖像在結構、秩序中喪失自我的位置。同時就其內部觀察而言,偶然圖像也沒有確定的載體,即視覺標準的載體。它不像一塊白色畫布被釘在畫框上能夠擁有的“邊緣與中心”,也不以邊緣與中心所需求的那樣進行合理的構圖。因此,偶然圖像丟失了一切準則,它在觀者的眼中僅僅是現(xiàn)實存在,別無他意。既不是對原有圖像的破壞,也并非觀念的表象。經濟、政治、法律、倫理、道德等等都無法束縛圖像的偶然性,也就無法將圖像擺放于結構之中。偶然圖像的外延與連續(xù)性可隨意拓展,以至于圖像能夠脫離木箱進而完全忽略已知背景。這里與吉爾•德勒茲形容波洛克的繪畫作品為“全面覆蓋”相類似。較于古典圖像而言,偶然性占據(jù)了視覺的另一個極端,它以自身缺失符號性特征為指導成為單純的自由圖像。然而,更為重要之處在于它以圖像身份作為客觀對象的同時,使得自身的價值與意義體現(xiàn)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也就是說,偶然形成的圖像可以作為一種觀看模式與方法的參照系進入視覺藝術作品欣賞過程,提示觀者偶然性存在于畫面之中。

如果觀者處于傳統(tǒng)經典形象搭建的秩序中,無疑會遭受不同程度的限制,并且很難顯現(xiàn)出觀者的主體性。其實,這便是把觀看固定在“視覺接受”位置上體驗圖像強迫與壓制的原因,“圖像嚴格控制了眼睛”。⑩形象化的具像圖像始終力求表現(xiàn)出現(xiàn)實的空間感與時間的流逝,三維效果籠罩著大眾的觀看過程,深邃且不可觸及(遠景部分)。然而,可直接感知的形象卻“易于將感覺壓縮,壓縮在同一層次,而將不同層次放置到感覺中時無能為力”。

也就是說,這種遠景與近境之間的分割在表現(xiàn)畫面空間感的同時,將觀者感覺的空間壓縮為平面。加之圖像堅定不移的強調敘事性,一旦空間拉伸促使具像化的形象成為畫面中心,觀看也就被迫在單一的平面中接受畫面秩序與其傳達之意。與此構成鮮明對比,平面化作品(波洛克鋪在地面上的畫布)賦予觀者可隨意觸及的資格:觀者踏入探索內在主體性的征程。

偶然圖像也就在面對經典、秩序時成為啟發(fā)藥劑,其價值被應用到觀看過程,使觀者意識到自我、主體以及感覺的存在。對古典畫作的觀看本應是兩個極端碰撞的結果,也就是既明確符號系統(tǒng)的指導作用,又能夠有意識的發(fā)現(xiàn)追尋主體性的路徑?,F(xiàn)實卻展現(xiàn)出不同狀況,偶然性極為罕見的出現(xiàn)于觀看過程 或者對觀看行為的描述中,秩序完全壓制了觀者的主動性,因為“大他者”需要以此換取自身的客觀性與科學性。象征秩序、符號體系同偶然性的對立就像皮爾斯•塞維安對可能性與隨機性的區(qū)分一樣,“可能性是數(shù)據(jù),是一種可能的科學的對象,它們涉及的,是在被扔出去之前的骰子;隨機性正相反,指的是一種選擇的類型,是非科學性的,而且尚未具備美學性”。

從中我們可以得知,大他者設定了觀看的軌跡、觀看的方式、觀看的思維發(fā)展方向以及觀看后對接受個體的影響,宗教繪畫正是在這一確定模式之中廣泛傳播自身的客觀性與科學性。然而,偶然圖像不需要確定性和參照標準──“隨機、隨意地選擇一朵花,也就是說,花既非‘特別的’,也非‘魅力的’”,它處在一個根本無法斷定特別的、美麗的,甚至無法斷定自我屬性的語境中。在此,觀者處于絕對化的自由狀態(tài),可隨意挑選任何可利用的元素并進行拆解與重組。但是,就像秩序極端的導向一樣,偶然性也存在著無法調停的極端問題,吉爾•德勒茲在闡述“圖形表”時提出:“在這種情況下,感覺是達到了,但感覺處于一種不可就要的、混淆一團的狀態(tài)中”。

也就是說,偶然圖像在給予觀者絕對自由感之時,并不存在美學性,它脫離了藝術的范疇,它構成了一種觀看的恐懼與焦慮之感。這一點與觀者首次面對現(xiàn)代藝術作品的情景相似,感觀上似乎面對的是某種偶然形象,但又被告知它是美學性的并帶有一定程度的視覺品味。觀者的恐慌便來源于自由、“混淆一團”的狀態(tài)與美學性的沖突。標準與尺度,喪失一空之后,似乎有某些未命名的東西闖入,擊碎了畫作本應具有的形象化元素,并停留在觀者面前無聲的訴說著什么。這便是偶然圖像作為一種觀看作品的方法而不斷指明視覺藝術所蘊含的觀者主體性。

秩序與與偶然性作為凝視的導引

斷言偶然性圖像最終引發(fā)的結果是由觀者主體性獨自決定的并不表明隨意構成的任何圖像都會帶有藝術性、美學性。吉爾•德勒茲的“混淆一團的狀態(tài)”,就其所屬范疇而言依舊處于視覺藝術之中。這里發(fā)生的混亂不是由單純的偶然性構成,也不在于純粹的秩序操控,因為任何一個極端都不會產生不快、煩惱、恐慌──秩序有著父性的權威,偶然性有著母性的寬容。兩個極端不會輕易交融在一起,它們都在所屬領域中確保自身良性運轉。然而,其中的穩(wěn)定性與平衡性終究會被打破,這不僅是大眾的需求,也可被視作一種歷史訴求(前提是我們承認歷史的客觀存在)。這一狀況基于偶然性的存在:當個體在偶然性中意識到主體性并獲取充足證明之后,不斷向一種奴役化的符號體系發(fā)問,原有的整體結構便會出現(xiàn)裂痕。這正是斯沃拉熱•齊澤克所說的超越符號性認同,“……我們這里所要處理的是個人通過質詢成為主體的過程。在這里個人是前符號的神話實體”。

觀看視覺藝術作品的前提中總會有符號的位置,它的存在使觀者被扣留在個體階段而無法成為主體。尤其面對古典畫作、經典形象時,符號體系的歷史性定義使得一切成為必然。現(xiàn)在,我們可以確定的給出視覺藝術中的偶然性以及偶然圖像對于觀者的意義:它提示觀者個體、主體、秩序的存在以及各自所擁有的權利、地位,它以自身為手段帶領觀者偶爾走出符號體系的控制,不僅提供了感受自由的空間,也為個體質詢父權提供了驅動力。個體質詢過程的隱性起點是偶然狀況的發(fā)生,而顯性起點則是傳統(tǒng)秩序例行公事。那么,理解這一過程就必須從經典圖像開始。

對傳統(tǒng)秩序中經典圖像的理解時常會被設想為一種類似于解密的過程,就像丹•布朗的著名小說《達•芬奇密碼》一樣,繪畫作品總是蘊藏著大量鮮為人知的秘密,其中以解析《最后的晚餐》的情節(jié)最為精彩——通過現(xiàn)代技術手段、宗教知識、符號性指認以及典型形象的比較而得出畫中的圣約翰其實是蒙大拿的瑪麗亞。這不僅構造了主人公的超強理解能力,同時也展現(xiàn)出大眾對傳統(tǒng)繪畫作品的普遍認識:畫面本身只不過是一個謎面、一種表象,所看到的并非繪畫所要表達的真實情景。也就是說,觀看是解決問題、解開謎面的過程,當答案最終揭曉之時就是觀者直面符號體系、象征秩序的時候。因此,基于對各種符號性表征的熟識,羅伯特•蘭登必定成為唯一人選(《天使與魔鬼》、《失落的秘符》亦是如此)。

這里對立于偶然圖像,即作為觀者必須知曉相關畫作的知識與背景,如果希望從畫面設置的謎題中成功突圍就必須在實際觀看中增加知識的積累。我們在各種視覺藝術展覽中經常會看到這種情況:普通欣賞者手持資料卡片或展館提供的宣傳手冊與畫作一一對照。事實上,他們不正是在蘭登的初始階段徘徊嗎!不同之處僅在于大眾并沒有一項委任或授權,沒有責任與義務走向符號體系的本來面目。他們在乎的是秩序表象,是同“美”相連接的表象。在蘭登以及大多藝術家、理論家、批評家、史學家的語匯結構中很難有“美”的位置,因為他們更在乎的是解密而非欣賞。

正如詹姆斯•艾爾金斯所說的,“在藝術領域,美幾乎等同于蒼白,評價一件藝術品很美,就是像說一個人好看。這意味著更加強烈、更突出的特征都被忽略了。從事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更鄙視這個詞,你可能在一個藝術家的工作室中參觀了幾個月,才偶然聽到這個詞,可能會在瞬間說出,似乎使用這個詞并不恰當,它的表達效果顯得蒼白”。

如果“美”讓我們覺得其結果最終導致闡釋、研究的消解,那么,“美”是什么?按照詹姆斯•艾爾金斯的線索:“美”因為具有了足夠的吸引力而使我們忘卻了其結構性基礎,可以說它是作品在本體論意義上的修飾。所以除了相關行業(yè)的工作者,大眾依然會延用這個辭藻。這便證明了從業(yè)者并不以“美”為準則,或者說不以感官享受或感覺為衡量標準,而是更加傾向于對其結構中的諸事項進行分析、探索。換言之,如果我們盛贊某位藝術家的作品更具批判性、思辯性,更加具有歷史價值等等,才可能博取他們熱情的回應。如此而言,無論艾爾金斯還是他說描述的藝術工作者,本質上都沒有脫離恒定的秩序,都在表達著符號體系的聲音。因此,《達•芬奇密碼》從未因曲解畫面的“美”遭受批判,而是對畫面的闡述──知識層面中產生的誤解──引來了眾多非議??梢哉f,它們都是在符號秩序下原地打轉,就像人文科學之中從沒有過某種絕對化真理一樣。傳統(tǒng)視覺藝術及理論就是符號化的表征。反觀偶然圖像的完全自我狀態(tài),不需要“闡釋、研究或者將其理論化”,也不需要以“美”為標準或者以“美”作為吸引觀眾的元素,它僅是偶然性所獨有的魅力。

秩序與偶然性的結合就是“凝視”的發(fā)源地,它既充分展示了觀看個體對主體性的追尋,也保持了與符號體系的聯(lián)系。任何極端化形式,不是將視覺藝術排除在外,就是將觀者置于奴役化境地,唯有凝視才能使圖像對觀者產生真值意義。因為凝視是在符號化客體的環(huán)境中通過對偶然性的認知反向與客體進行互動。它不是靜止的、不變的,而是在兩個極端之間肆意游走,一旦激發(fā)了凝視狀態(tài),便會使之具有客觀載體。如此,才能將符號、秩序與偶然性合理的縫合起來。需要明確的是,凝視的縫合帶來了新層面,同時也帶來了新層面上的運轉方式以及標尺。這便是雅克•拉康“超越認同(較高層面的欲望圖)”所勾畫出來的,即“你到底想怎樣”。然而,圖示缺乏一個必要前提:如何能夠將凝視激發(fā)出來,使之成為現(xiàn)實。這一點在視覺藝術領域中顯得尤為重要。偶然圖像成為了一個必要的提示或參照物,即便是回溯性的定義也無法抹殺偶然性在觀看畫作時的重要價值。偶然因素在觀看過程中的職責就是直接引發(fā)觀者的詢問:“為什么我是你[大他者]說我是的事物”。

我們從現(xiàn)代視覺藝術中看到了凝視和偶然性

第2篇

【一】淺談藝術實踐對舞蹈專業(yè)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的提高

摘 要:藝術表現(xiàn)力是藝術作品所表現(xiàn)出來的感染力,是藝術作品的生命力和靈魂所在.舞蹈作為一種源自自然、來自人類靈魂深處情感的生動肢體表達,具有很強的感染力,這種感染力是通過舞者而傳達給觀眾的,使觀眾受到觸動,從而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這對從事舞蹈專業(yè)學習的學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將從藝術實踐的角度出發(fā),結合自身工作經驗,探討藝術實踐對舞蹈專業(yè)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

關 鍵 詞:藝術實踐;舞蹈;藝術表現(xiàn)力

一、引言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學校、教師不再是學生唯一的知識源.走出課堂,從社會這個廣闊的舞臺不斷汲取舞蹈藝術靈感,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主動重組和重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讓學習充滿樂趣,這是每一名學生和教育者希望看到的.藝術實踐正是舞蹈專業(yè)學生從被動學到主動吸納的一種轉變,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發(fā)掘學生的潛力,對培養(yǎng)舞蹈專業(yè)的學生的藝術表演力及綜合能力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二、舞蹈藝術實踐的定義及內涵

呂藝生在《舞蹈教育學》一書中,稱舞蹈專業(yè)的藝術實踐就是舞蹈實習,他認為舞蹈實習包括了舞蹈表演、編導、教學、寫作等,舞蹈表演專業(yè)的實習主要是舞臺表演,側重學生舞臺表演能力的鍛煉.舞蹈教育專業(yè)實習的內容包括模擬教學、實際教學和論文.作者認為,舞蹈作為一門集音樂美、形體美、服裝美、舞美設計等多項藝術于一身的綜合藝術,以其高雅時尚的藝術品位和凝聚著中華文化的翩翩風韻,無論是生動活潑的舞臺演出、還是嚴謹科學的教育教學、論文書寫,對于從事舞蹈專業(yè)學習的學生來說都有著“感于外、發(fā)于心”的本質提高,是藝術表現(xiàn)力來源的沃土.

三、藝術實踐對舞蹈專業(yè)學生藝術表現(xiàn)力的作用

(一)舞蹈藝術實踐是知識積累的過程,為藝術表現(xiàn)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礎

舞蹈課和舞蹈實踐活動(如舞蹈比賽)結合提高學生審美觀舞蹈課是知識積累的過程,教學方式主要圍繞講解——訓練——講解進行,教師以主導地位的角色傳授舞蹈基礎知識,學生基本是被動接受者,周而復始,學生對舞蹈課學習的興趣就會降低.為提高舞蹈課的教學質量,要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舞蹈藝術實踐比賽活動,把課堂所學知識應用到舞蹈實踐比賽中去,注重學生對舞蹈知識的應用,體驗、賞析和創(chuàng)造.要強調藝術實踐過程中的感性認識,它是教學活動的延伸,也是對舞蹈課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檢驗,它們是相輔相成的.注重舞蹈課和藝術實踐比賽活動的相結合,為給學生提供藝術實踐的機會,經常參加藝術實踐比賽活動的學生同沒有參加藝術實踐比賽的學生相比,他們之間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通過一定的舞蹈知識學習后,要安排和鼓勵學生多參加各種藝術實踐比賽活動,把理性認識上升為感性認識,激發(fā)學生對舞蹈知識更廣泛的學習興趣,達到培養(yǎng)舞蹈藝術表現(xiàn)力的目的.

(二)舞蹈藝術實踐可以提高學生的模仿力,進而提高其藝術表現(xiàn)力

舞蹈是一門不僅注重形式美,同樣還十分注重思想情感內涵的藝術,從這個意義上講,舞蹈美不是一般的人體動態(tài)美.而是一種飽含詩情,富于樂感的人體動態(tài)美.學生在舞蹈藝術實踐中通過對大自然和生活的創(chuàng)造性模仿,可以提高其表現(xiàn)力,如擠奶舞就取源于勞動,它是模仿牧民給牛羊擠奶的動作來表現(xiàn)人民的智慧、勞動的美.通過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如“三下鄉(xiāng)”、“舞蹈采風”等方式,學生縮短了舞蹈與生活的距離,使學生逐漸通過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作者認為,舞蹈作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是人類社會生活的一種意識形態(tài)的反映,它屬于上層建筑,“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藝術的再現(xiàn)生活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離開了人類社會生活,離開了勞動實踐,也就沒有舞蹈藝術,在文字記載的幾千年的社會發(fā)展過程中,人類經歷了各個不同的歷史時代,有過各種不同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舞蹈藝術正是在這些多種多樣的生產方式和生活內容的基礎上,伴隨著歷史的進程,時代的印跡,從無到有,由低級向高級逐步發(fā)展起來的.內容、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開拓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更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表演和創(chuàng)作靈感,從而提高舞蹈的藝術表現(xiàn)力.

(三)舞蹈藝術實踐可以提高學生創(chuàng)作、表演、欣賞水平,從而促進藝術表演力等綜合能力的提高

舞蹈實踐包括舞蹈創(chuàng)作和舞蹈表演,而這兩者都經歷著從客觀現(xiàn)象到主觀意象再到舞蹈形象這二種時空狀態(tài)的兩度轉化過程.從素材到舞蹈藝術的轉化就是創(chuàng)造過程.舞蹈藝術源于生活.人們在生活中會有很多感悟,但表達不清楚,而創(chuàng)造本領的前提就在于發(fā)現(xiàn)、升華,例如,講解舞蹈《小金魚》時,我?guī)ьI學生走進自然,在大自然中觀察魚的形態(tài)、覓食、嬉戲的全過程,并要求低年級學生設計一組舞蹈造型動作.學生們的想象力很豐富,想象出的肢體動作也十分豐富,有身體的扭動、面部表情的夸張表演、手部動作的配合,十分具有創(chuàng)造力也十分可愛,回到課堂再度講解《小金魚》時,學生情不自禁的發(fā)出了“原來是這樣”的感慨,學習效果十分好.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通過參加遼寧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演出、 電視臺“雙擁晚會”、去日本昭和大學演出、去法國演出等一系列藝術實踐活動,不僅可以開闊學生眼界、提高藝術欣賞水平,更能夠提高學生的愛國熱情、創(chuàng)作 、藝術表現(xiàn)力等多種能力,從而是各種藝術

四、藝術實踐是藝術表現(xiàn)力的沃土,需要教育者不斷探索藝術實踐的新途徑

學生的舞蹈感受力和藝術表現(xiàn)力,是學生的外部形態(tài)動作和內部情態(tài)動作的綜合培養(yǎng).只要教育者努力探尋舞蹈教育的發(fā)展趨勢、發(fā)展規(guī)律和發(fā)展途徑,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藝術實踐活動,那么,對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開展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實踐活動,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外部舞蹈動作與內心情感語言的技能,來進一步創(chuàng)編舞蹈動作,發(fā)揮其表演才能,并不斷提高學生的藝術表現(xiàn)力和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就不在是一句空話.藝術實踐,對于每一位教育者來說,不僅僅是單純的“演出”、“表演”;更應該是“教和學”的完美統(tǒng)一,是學生主動吸納知識過程,更是“教學實踐”、“舞臺實踐”、“創(chuàng)作實踐”的沃土,每一位教育者都應該開拓思路,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藝術實踐活動,使舞蹈教育、教學告別“機械化”的操練,讓學習充滿樂趣,達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歐.論舞蹈學專業(yè)特色的舞蹈技術課[J].北京舞蹈學院學報,2004,(2).

[2]張春河.高校舞蹈教師的角色素質[J].舞蹈,2008,(6).

[3]張薇.舞蹈藝術走進大眾的探討[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04,(1).

[4]蘇婭.中、日、韓三國古典舞蹈比較研究[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6.

【二】舞蹈藝術方面的論文

摘 要:文章通過舞蹈常識、舞蹈編導個人素質、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舞蹈人才等三個方面對怎樣創(chuàng)作優(yōu)秀舞蹈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舞蹈起源;舞蹈分類;知識型編導;舞蹈創(chuàng)新

1 舞蹈常識

1.1舞蹈的起源和發(fā)展

舞蹈是人類最早起源于勞動的藝術形式,最早的舞蹈多以模仿狩獵或歡慶豐收為主,隨著社會文化發(fā)展,人們用這種豐富的肢體語言開始表達思想感情,繼而反映不同的思想、信仰、理想和審美要求。一般研究者認為舞蹈始于舊石器時代。結合中國遠古的傳說以及世界各國的歷史記載,舞蹈的演變經歷了我國云南滄源巖畫中等巖畫中體現(xiàn)的上古時代原始舞蹈,隨后在奴隸社會的圖騰舞蹈,到了封建社會的宮廷舞蹈,史書上記載中國宮廷舞蹈發(fā)展的兩個高峰的漢魏和隋唐時代,唐玄親和南唐李后主等皇帝還親自參加編制樂舞。以及從歐洲宮廷舞蹈中發(fā)展而來的古典芭蕾,直至20世紀出現(xiàn)的現(xiàn)代舞。

1.2 舞蹈的分類

舞蹈按照社會作用的不同可概括為兩大類:①自娛性舞蹈。自娛性舞蹈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自我娛樂而跳的舞蹈。自娛性舞蹈劇具備廣泛的群眾性,例如,人數(shù)、場地、時間均由大家自己選擇決定,同時更以群眾舞蹈娛樂活動為互相交際為手段而到達交流感情的特殊性。②表演性舞蹈。表演性的舞蹈,是指專門為觀眾欣賞而表演的節(jié)目。這種舞蹈更多是具有了規(guī)范性,除了在個別的場合由專業(yè)的舞蹈工作者即興表演之外,大多數(shù)一般都在舞蹈編導的精心的編排下,提煉出主題思想、故事情節(jié)通過舞蹈的表演形式來塑造人物,通過扮演者的表演來娛悅觀眾,讓觀眾和舞者在精神上得到高度的統(tǒng)一。

2 舞蹈編導個人素質

好的舞蹈作品的稀缺并不是一個偶然的現(xiàn)象,很多理由導致這種現(xiàn)象的產生,其中優(yōu)秀編創(chuàng)人員的稀缺為主要的癥結。培養(yǎng)一個優(yōu)秀的舞蹈編導需要諸多的條件和因素??陀^的教學條件到個人的文化素質形成了密切聯(lián)系。所以在遵循舞蹈編創(chuàng)的規(guī)律法則制約下,切實提高編導的整體素質成為當務之急。

2.1 舞蹈的文化內涵

最初舞蹈在舞臺上拼的是技巧,再拼就是舞蹈的文化內涵。田露教授提出“在舞蹈編導、演的技巧,學養(yǎng)、文化人格等諸因素中,影響創(chuàng)作的終極因素是舞蹈藝術者自身的文化人格。”一個舞蹈的文化內涵完全取決于編導的個人內涵,他創(chuàng)作的作品更多的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2.2 做文化知識型編導

我國是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國,造就了很多具有文化特色的舞蹈,例如《雀之靈》《踏歌》《絲路花雨》《云南印象》等眾多經典作品。目前社會提倡的是打造知識型社會,也就要求文藝工作者提高自身的知識性才能符合當前社會趨勢的發(fā)展。一個能讓人從舞蹈中讀出知識讀出文化的作品,無疑是一個具有深度的作品,這個舞蹈作品就更多得起到了社會的作用,讓人們沿襲自己民族的文化傳統(tǒng)同時,利用好這種廣泛而又直接的藝術形式繼續(xù)創(chuàng)新發(fā)展。伴隨著近幾年來電視的大力推廣,各種各樣的舞蹈都呈現(xiàn)在大家的面前,百變的樣式、翻新的手法,讓我們眼花舞蹈藝術方面的由專注畢業(yè)論文與職稱論文的zglww.net提供,轉載請保留 .繚亂,但是我們看到的是舞蹈上的“腐化”,舞臺上是讓人看不透的在歇斯底里表演的演員,舞臺下是稀稀拉拉面無表情的觀眾,這樣的場面和舞蹈的編導有直接地關系,這種舞蹈缺乏知識,是一個浮躁的表現(xiàn),以一種功利的表達實現(xiàn)自己的目的,但是它偏離藝術的本質?,F(xiàn)在的狀況更可悲的是一種自我意識的泛濫——搞自己的藝術,這些舞蹈編創(chuàng)者根本沒有認識到自己個人知識的缺乏,盲目抄襲一味追求技巧上的難度以及絢爛的舞臺效果,但是忽略了舞蹈的知識型。

2.3 舞蹈編導應當深入到生活中

當前舞蹈創(chuàng)作面對的很大一個理由是對生活的體味和感悟表現(xiàn)不足,舞蹈作品的主題被符號化和模式化,舞蹈來自生活但是又要高于生活,所以在舞蹈的編導中,編導只有在熟知生活中的細節(jié),才能在生活中提煉并升華,在生活向舞蹈形象轉化的過程中,有一項技能是編導們要學習的就是“模仿能力”,這種摹仿可以在編出的作品中得到體現(xiàn),觀眾也可以從這種摹仿中揣摩出是什么樣的情景,所以這個模仿要不到生活中體驗生活是不可能很形象的。

2.4 舞蹈既要創(chuàng)新又要保持傳統(tǒng)文化

我國的舞蹈資源豐富,有一些舞蹈文化經過藝術大師們的挖掘已經得到了保護和發(fā)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的遺產沉睡在民間中,這樣就需要我們去挖掘,成功地挖掘后面對的就是怎么樣符合大眾的審美觀念,這樣就要求我們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的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目的是為了讓這些寶藏更好的發(fā)揮它的特色,適合社會的發(fā)展需求。

3 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舞蹈人才

3.1 向知識舞蹈教學發(fā)展

一個定位就可以決定一個人的價值取向,所以作為當代的舞蹈演員們,更要著眼于未來,拋開功利心,舞蹈是經濟建筑中的高層建筑,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所以所有從事舞蹈生涯的演員們應該以知識舞蹈為導向,轉變觀眾對舞蹈就是“蹦蹦跳跳”的想法。舞蹈要求我們從事舞蹈的工作者們從自身的素質抓起,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這樣既能更加快速理解編導的主旨,更能在舞蹈中恰如其分的表達舞蹈所帶來的文化內涵。

3.2 學會體驗感情

舞蹈《牽手》打動了很多的觀眾,這個舞蹈來自生活,我們沒有把它放在舞蹈來源于生活著個章節(jié)中講,是因為這個舞蹈讓我們看到了更多的是真摯的感情,兩名兩位殘疾演員用殘疾演繹完美,她(他)們沒有屈服命運的不公平,而是選擇了挑戰(zhàn)殘疾,與命運抗爭,用頑強的毅力支撐著殘疾的肢體,完成著各種高難度動作。在他們表演過程中,將他們的情感通達肢體語言表達的淋漓盡致。正是兩位演員的傾情演出打動了評委和眾多的觀眾,我們從他們的舞蹈中讀出了真心真愛和真誠,我們用一個演員參加一個訪談所說的話來總結這個舞蹈的成功。

第3篇

當代中國舞蹈的創(chuàng)作秉承了一貫的傳統(tǒng)創(chuàng)編精神和具有中國審美情趣的創(chuàng)作構思,而一件優(yōu)秀舞蹈作品的誕生,不僅要傾注創(chuàng)編者的嘔心瀝血,更重要的是在于創(chuàng)作者如何將美感注入到舞蹈音樂的律動和舞蹈動作的一板一眼中,又如何將這種審美表達出來,滿足所有欣賞者的審美標準。在對于舞蹈的評判中,存在著來自于業(yè)內的“專業(yè)審美”和來自于社會大眾的“公眾審美”角度,需要創(chuàng)作者必須盡可能的在二者間尋求到平衡點,以滿足各方面的審美需求。所謂“專業(yè)審美”標準,自然是來自于舞蹈專業(yè)眼光的評判。藝術是人類各種審美活動最高級的表達形式,對于它的塑造首先要經得起專業(yè)的推敲和品評。盡管所有的藝術形式都存在著不同的表達方式,這使得對每一種藝術美感的把握都不盡相同,但在對于所有藝術的審美判定中,有著統(tǒng)一的認知:這就是“難”。雖然“難”并不能直接與“美”劃上等號,但“難”卻代表著復雜,代表著舞蹈音樂創(chuàng)編的精妙動聽,代表著高技術含量,代表著舞蹈技巧的出類拔萃。舞蹈藝術的完成沒有外在的工具,它借助于人體本身作為行為載體來表達各種精神和情感,通過與音樂節(jié)奏的融合完成傳遞美感的目標。

在這樣的物質條件下,舞蹈的展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完全依靠人的身體來完成,所以技術技巧的難度自然成為區(qū)分高下的一個硬性標準。人們常說,“藝中有技,技不等藝”,這雖然印證了技與藝的不同,但也著實強調了技術的至關重要。在如今的專業(yè)舞蹈比賽中,評審無不將目光著眼于演員的技巧難度,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門道”主要就體現(xiàn)在舞蹈編排中的難度系數(shù)和舞者的完成質量。按照這樣的評判標準,楊麗萍、黃豆豆、王亞彬等舞蹈家依靠高難度和獨特的舞蹈技巧成名,而《雀之靈》、《士兵與槍》、《秦俑頌》等舞蹈劇目也憑借著難度上的技高一籌而成為經典。而“公眾審美”所關注的并非是編創(chuàng)能力和技巧的高深,而主要集中在對于舞蹈外在表現(xiàn)力的突出和音樂情感傳遞的直觀深刻。公眾的審美眼光是非專業(yè)的,但相對于專業(yè)評審對于舞蹈情感表達上的淡漠,普通大眾更注重舞蹈在與欣賞者情感溝通和傳達時的透徹。這種觀察的角度恰恰脫離了技術層面的難易,而著眼于文化層面的深淺。在“公眾審美”的范疇中,舞蹈音樂創(chuàng)編的重要性和其在藝術表現(xiàn)中的優(yōu)勢地位得到凸顯,在很多普通欣賞者的理念中,恰到好處的舞蹈音樂是激發(fā)受眾欣賞熱情和幫助受眾理解舞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我國的現(xiàn)實藝術欣賞環(huán)境中,普通大眾對于舞蹈動作的表現(xiàn)手法和信息傳播方式并不能達到充分的理解,因此,舞蹈音樂成為重要的輔助工具,通過舞蹈音樂配器、調式、節(jié)奏、風格,人們能夠清晰地感受到舞蹈所表達的基本情感和內涵精神,這相比晦澀的肢體語言,舞蹈音樂的直接性和簡單易懂更易為人們所接受。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在評判舞蹈作品時“專業(yè)審美”和“公眾審美”所關注的不同側面。一部優(yōu)秀的舞蹈作品必須具備“新”、“難”、“深”的美學素質?!靶隆敝傅氖莿?chuàng)作手法新奇,不能停留在固有的套路和思維中,不能被傳統(tǒng)的思想所禁錮,應勇于突破,以新鮮的主題立意、新鮮的舞蹈元素、新鮮的編排構思立足;“難”是指舞蹈音樂編配的別具匠心和技術技巧的精湛,以富含深厚功力的音樂創(chuàng)新能力和肢體語匯呈現(xiàn)出非同尋常的欣賞聽覺與視覺“雙重效果”,從而滿足專業(yè)的審美需求;而“深”則指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精神積淀,在舞蹈音樂和畫面中傳遞出抽象且深邃的意境,使人們在觀賞舞蹈的過程中達到感官和精神的“雙向”滿足感。

二、基于欣賞角度的舞蹈創(chuàng)作審美觀——“三層審美需求”的逐步遞進

舞蹈隸屬于音樂藝術的范疇,它的表達不同于歌唱,可以通過歌詞來傳遞情感;也不同于器樂,可以用不同的音色和調式調性來體現(xiàn)情緒起伏。舞蹈匯集了多種音樂特性,既要通過舞蹈音樂的引導來創(chuàng)造舞臺表演的氣氛和“語境”,又要依靠抽象的肢體語言來傳遞內容和表達情感。在這樣的藝術表達形式中,欣賞者對于藝術語言的理解和審美逐漸形成了多層次的、由淺入深的審美境界。在舞蹈音樂和肢體語匯的設計創(chuàng)作中,為使欣賞者能夠準確感受到各種音樂語言所傳遞的信息,會不遺余力地思考多樣化的創(chuàng)編技巧,滿足欣賞者各種層次的精神需求。我們根據(jù)舞蹈藝術的表演方式和觀眾的審美角度和類型,將其分為“肢體動作美”、“音樂結構美”“精神內涵”這三個審美層次進行解析。

“肢體動作美”是舞蹈所流露出的最為具象和直觀的美感,而動作也是舞蹈藝術中最為核心的元素之一,對于舞蹈動作的品味,應從觀察舞蹈動作開始。肢體語言在舞蹈中既可以表現(xiàn)某種事物,也可以表達某種情緒,更能夠傳遞文化和人文精神。它通過舉手投足間閃轉跳躍的藝術化動作,可以模仿出豐富的自然生態(tài),體現(xiàn)出瞬息萬變的情緒流轉。比如:在《天鵝湖》中,舞者通過動作表現(xiàn)出白天鵝高傲的姿態(tài);在《雀之靈》中,憑借著一雙手就可以生動地刻畫出孔雀千變萬化的面貌;而《蒙古人》中用動作表現(xiàn)出的“騎馬”,使欣賞者形象地感受到蒙古草原人民的獨特氣質。這些動作語匯來源于生活,經過藝術化的提煉和加工,不僅還原了生活中的真實影像,同時也使舞蹈動作更具生命力。

“音樂結構美”是由舞蹈音樂引領下的欣賞層面,它是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由音樂結構所構成的舞蹈欣賞環(huán)境?!敖Y構”是時間藝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是一首歌曲還是一部交響樂,結構的安排都是音樂表現(xiàn)力的重要組成。舞蹈音樂結構的創(chuàng)作通常體現(xiàn)在三方面:其一,段落結構的設計。不同種類和風格的舞蹈所需要的段落結構不同,一段式的音樂結構是最小的舞蹈音樂單位,一般只會呈現(xiàn)單一的音樂主題內容,但不會因為內容短小而影響樂思的完整表達;二段式和三段式的舞蹈音樂在詮釋大多數(shù)民族舞蹈時都游刃有余,既富于變化又方便故事的敘述,在眾多舞蹈作品中應用和采納得最為廣泛。其二,旋律結構的設計。舞蹈旋律的創(chuàng)作可看作流動的時間形態(tài),曲作者的情感變化和音樂思想匯集在旋律線中,形成起伏連綿的精妙旋律格局。當然,為了體現(xiàn)舞蹈劇情的各種沖突,旋律會產生諸多變化,如:演繹式、對話式、對抗式、變化式等。其三,情感結構設計。舞蹈音樂情感的布局往往會以舞蹈的主題為藍本進行音樂編排,在適當?shù)臅r間以適當?shù)囊魳沸勺兓a生情感效應。有些舞蹈由始至終體現(xiàn)單一的情感,但在音樂表達時需要由弱到強,逐漸遞進的表現(xiàn),情感會有細微的變化;而在大型的舞劇項目中,音樂的創(chuàng)作則會充分融入各種喜怒哀樂的情感韻律,不斷變化跳躍,以配合舞蹈畫面的栩栩如生。

“精神內涵”是舞蹈審美的第三層,也是最為深入的一層。它是指欣賞者通過對于舞蹈音樂和動作畫面的認知和解讀形成的主觀心理感受,屬于意識的范疇,體現(xiàn)著欣賞者對于舞蹈精神實質的吸收和感悟能力。要使觀眾獲得良好的“精神內涵”審美感受,取決于舞蹈創(chuàng)編的精細程度和觀眾欣賞水平的主客體雙方面。在兩方面因素都能夠達到最優(yōu)時,可以浮現(xiàn)出三層舞蹈意境:首先,是以舞臺實景構成的精神感受。舞蹈動作和舞臺布置會在舞蹈開始的第一時間映入觀眾的眼簾,從而形成對舞蹈內涵最直觀和最淺層的精神認識,這種認識是由舞蹈中的動作和舞臺畫面構成的,這對于欣賞者的審美品評構成了最初的界定;其次,以舞蹈音樂延伸出的虛擬鏡像,逐漸構成了欣賞者的第二層精神感受。隨著舞蹈音樂的進行和故事的展開,戲劇沖突和舞蹈所蘊含的藝術魅力不斷凸顯,欣賞者逐漸從舞臺實景中抽離出來,思想中隨舞蹈音樂出現(xiàn)虛擬的畫面,這些畫面與舞蹈內容相似,并將抽象的舞蹈動作變得具象,此時欣賞者內心的審美滿足感增強了許多;最后,當視覺影像畫面和舞蹈音樂不斷深化交織后,形成了對于景象內涵的思考,進入到感悟精神實質和文化品質的境界。當舞蹈藝術的表現(xiàn)力達到一定高度時,這種內含的寓意會沖破表象傳遞給欣賞者,而當欣賞者良好地吸收這些哲理時,自然進入到了欣賞審美的最高境界。舞蹈藝術對于欣賞者來說所具有的“三層審美”感受相互關聯(lián)、逐層遞進,既有微觀層面的每一個舞蹈動作,也有完整音樂創(chuàng)編營造出的舞臺畫面,更有通過舞蹈音樂和肢體語匯所共同展示出的寓意和哲理。當代欣賞者對于舞蹈的要求已不僅僅滿足于動作難度高、音樂旋律優(yōu)美、場面宏大、舞臺絢麗等出奇制勝的噱頭,而更注重舞蹈所攜帶的深刻含義和文化精神。只有以欣賞者的審美需求來約束創(chuàng)作構思,才能夠呈現(xiàn)出經得起觀眾琢磨和推敲的舞蹈藝術精品。

三、基于音樂美學角度的舞蹈創(chuàng)作審美觀——“三要素”構建出的動靜虛實

音樂理論界對于音樂美學三要素有著這樣的的共識:“音樂存在‘三要素’,包括行為、形態(tài)、意識這三方面。這三個要素通過在時空展示的、伴隨諸種人類文化行為的音樂審美、立美實踐活動,形成一個不斷處于運動過程中、不斷處于各要素之間相互影響、制約中的完整音樂存在?!备鶕?jù)這樣的美學理論,任何音樂形式都以“三要素”的形態(tài)存在著,并以這樣的方式傳播著音樂之美。舞蹈藝術行為的存在,在于以創(chuàng)編和表演為主的操作行為和以改編和“二度創(chuàng)作”為主的參與行為。一部新舞蹈的誕生,凝聚著創(chuàng)作者復雜的構思過程,這不僅僅是對于舞蹈動作的編排,還包括對舞蹈劇本的研讀,對舞蹈立意的構思,對舞蹈音樂選擇的斟酌,對舞蹈外飾服裝的挑選,對燈光音響的協(xié)調。這些操作行為中的每一個步驟都關系到舞臺效果的成敗優(yōu)劣,也正是這樣的操作行為,完成了舞蹈藝術美學構建中最為實際和具體的步驟。與此同時,舞蹈藝術的發(fā)展是與時俱進、不斷變化的,它的編創(chuàng)和改良不僅受到來源于藝術內部的影響,同時也受制于各種社會因素的變遷。當社會發(fā)展中人們的審美思想發(fā)生變化時,創(chuàng)作就會隨之出現(xiàn)調整,但這種運動變化游離于舞劇的外部形態(tài),并不能觸及到舞劇的核心精神。舞蹈藝術的操作行為和參與行為是運動的,不斷變化的。在各種幕后行為的推動下,形成了舞臺上所呈現(xiàn)出的舞蹈表演形態(tài),它使欣賞者直觀地感受到舞蹈藝術的美感,表演行為的實施完成了由幕后到臺前、由構思到現(xiàn)實的飛躍,也使欣賞者最終得到切實的音樂審美體驗。不同舞蹈形態(tài)的存在可以使我們從本質上區(qū)別不同舞蹈藝術之間的差別。各種舞蹈風格所表現(xiàn)的內容和精神差異是在長期的歷史積淀和生活感知中形成并固定的,它們所攜帶的音樂特色和文化屬性不同,藝術內涵自然也千差萬別。了解不同舞蹈風格之間的形態(tài)差異,有助于我們對舞蹈藝術魅力特質進行更為獨立的思考和感知。舞蹈藝術意識層面的存在是指舞蹈通過音樂和動作形態(tài)表征所傳達的精神內涵。這種精神內涵是一種內在的、抽象的,并且不易被感知的虛擬物質,但同時它也在舞蹈創(chuàng)編者和演員的表演中被不斷外化擴展,從而達到傳播的目的。舞蹈藝術與其它音樂形式一樣,無論音響形態(tài)多么豐富,肢體語言的技巧多么高超,都是為了最大限度地使其內部所蘊含的理念和含義被欣賞者感知和吸收。為實現(xiàn)這一最終目的,意識的發(fā)起由創(chuàng)編人員進行組織構思,由舞蹈演員在舞臺上執(zhí)行和發(fā)散,由欣賞者接收和反饋,從而形成了一個藝術傳播的圓形循環(huán)鏈條。舞蹈藝術中的意識層面處于抽象的內部,但其通過外化的音樂旋律、動作、行為、表情、舞蹈畫面等元素體現(xiàn),并在整個過程中起著主導和支配角色。同時,表演者的審美能力和理解力會對舞蹈音樂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和渲染加工,以使舞蹈藝術內涵更加豐富。當舞蹈音樂和表演影像傳遞給欣賞者時,欣賞者又通過審美意識的共鳴產生對藝術作品水平的評判態(tài)度。由此可見,審美心理的作用由始至終都發(fā)揮著核心的作用,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

第4篇

道路橋梁設計的關鍵

在選擇道路橋梁設計方案之后,就要對設計方案的關鍵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其主要內容包括兩方面,一是道路橋梁的質量,即道路橋梁的堅固性和耐久性;另一方面是道路橋梁的美觀性。道路橋梁設計中的質量問題確保道路橋梁設計中出現(xiàn)質量問題,首先應對各施工階段實施有效的監(jiān)管,尤其是各種材料質量是否符合標準應嚴格把關,在此基礎上開展工作。道路橋梁設計的加固性①地基的加固,即應在項目施工之前,對施工地點進行詳細的地質勘查,然后根據(jù)地質狀況以及施工需求,結合實際做出較科學和合理的設計圖,尤其應注重地基易發(fā)生不均勻沉降的區(qū)域,并在設計中明確針對性地處理措施。②裂縫的加固,即對路橋面的設計應嚴格把關,在具體的施工中,設計應要求施工所用車輛的載重,以免因為過度碾壓而出現(xiàn)裂縫。另外,針對已經出現(xiàn)的裂縫,要聯(lián)合公司管理層,查出導致裂縫產生的真正原因,進而實施相應的修補。③伸縮縫的加固,比如梁端頭局部破損的情況,應在設計時給予特殊的重視,在保證施工用料的質量以及施工方法的正確性的基礎上,結合當?shù)氐臍庀筇鞖忉槍π缘卦O計符合實際的伸縮縫結構。道路橋梁設計的耐久性目前,我國道路和橋梁設計中,對于路橋耐久性設計并沒有實際的效果,只存在概念性范疇,這不但是一些道路橋梁工程出現(xiàn)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從綜合經濟的角度看,其也是十分不合理的。從對當前反映的道路橋梁耐久性差來看,其主要表現(xiàn)在水泥選用不合理,混凝土配合比不對,維護保養(yǎng)不當以及預應力施加不合理等現(xiàn)象。由此可見,施工質量以及施工質量管理是導致道路橋梁耐久度無法達到預期目標的重要原因,因此,為了能使道路橋梁達到預期的使用壽命,必須嚴格監(jiān)控施工質量。雖然,這些缺陷在短期不會對道路和橋梁造成明顯影響,但是從長期來看,其后果是非常嚴重的。因此,各施工隊有必要設置專業(yè)的質量監(jiān)督部門。影響道路橋梁耐久度的因素很多,比如,結構整體性和延性不足,冗余性小;計算圖式和受力路線不明確,以至于局部受力過大;混凝土強度等級過低、保護層厚度過小、鋼筋直徑過細、構件截面過薄這些都是降低道路橋梁結構耐久性降低的因素,嚴重影響了其安全性。因此,在設計上應在滿足經濟合理、結構可行的基礎上,保證材料質量合格、保證施工操作規(guī)范、保證結構整體協(xié)調統(tǒng)一,進而使道路橋梁實現(xiàn)長久安全。道路橋梁設計的美觀性目前,中國道路橋梁建設已經日趨成熟,各種高難度作業(yè)工藝技術已經獲得突破,與此同時,隨著投資方對工程審美要求的不斷提高,施工公司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亦開始追求道路橋梁的美觀性。對于道路橋梁的美觀性一般工程公司都會參照周圍建筑的建筑風格,力圖融入整個建筑的大環(huán)境的前提下,成為新的標志性建筑。當然,在追求道路橋梁美觀的同時,切不可以影響質量為代價,因小失大。

道路橋梁設計應考慮維護的可行性

從道路橋梁的關鍵指標加固性和耐久性來看,道路橋梁設計離不開施工的質量管理,尤其應重視橋梁和道路的維修養(yǎng)護工作,因為路橋面的鋪裝層是車輛的直接碾壓和受力部位,長期的碾壓下極易引起路橋面出現(xiàn)損壞。美國道路業(yè)曾做過關于高速公路的相關性實驗,結果證明一條新修的、質量合格的高速公路,其使用功能會在其壽命達到75%時下降4成,若此時不能及時對高速公路路面進行相應的養(yǎng)護,那么公路剩下的壽命時間即會再次下降4成,直至徹底失去使用功能。比如一條高速公路的使用壽命是40年,那么第30年,其壽命便達到了75%,路況功能性便下降了40%,如此就大大增加了公路維修成本,甚至造成不得不重建的尷尬局面。而若此時或在道路建設之初即采取合理的預防性維護,那么就會大大增加道路的使用壽命,經濟上更能為后期維護省下幾倍的金錢。對于道路橋梁的維護工作,可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嚴格控制過往車輛的載重,堅決制止超載現(xiàn)象。另外,應以橋梁結構予以重點維護,進行定期的維護和保養(yǎng),并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對于已經出現(xiàn)的裂縫應及時采取措施。比如,對已建好的伸縮縫,應進行嚴格管理和保養(yǎng),并加強日常的養(yǎng)護工作,實施定期的檢查,若在伸縮縫中發(fā)現(xiàn)有雜物應及時予以清理。良好的道路橋梁維護保養(yǎng)工作,不但可以延長道路橋梁的使用壽命,而且保證了道路橋梁質量一直良好,同時大大降低了道路橋梁建設和養(yǎng)護成本。

第5篇

世界上的藝術形式都有其特殊的部分,而舞蹈技術正是舞蹈藝術最特殊的部分。舞蹈技術是在一定的特定情況下,通過正確對人體各個機能的訓練——如肌肉的力量、韌帶拉伸等做出一些比一般舞蹈動作更復雜的動作。在舞蹈藝術歷史的長河中,舞蹈技術已經有了相當高的造詣。據(jù)漢代藝術文獻記載,在漢代盛行的《盤鼓舞》,舞者踏盤、踏鼓而舞,當盤和鼓的數(shù)量不同,則舞名和表演形式有所差異。如今,舞蹈藝術以民族傳統(tǒng)為基礎汲取了許多其他姐妹藝術的技巧,如戲曲、武術、雜技、太極等,加以整理,便有了古典舞技巧(如串翻身、大跳、挺空等)、民族民間舞技術技巧(如手絹花、維吾爾族旋轉等)、芭蕾技巧(如平轉、單腿轉)等。舞蹈技術的發(fā)展與進步使舞蹈作品變得更富有藝術特性及感染力、生命力。

二、如何正確練習舞蹈技術

舞蹈藝術發(fā)展至今,用技術技巧去表達舞蹈中的情感和人物已成為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何將舞蹈中的技術技巧表現(xiàn)得更精湛,這就要靠舞蹈演員平時的訓練方式。舞蹈學校的學生一般在12至13歲時就開始進入專業(yè)學習。首先訓練的是學生的軟開度,包括前腿、旁腿、后腿、肩、腰等身體各部位;其次,當學生的軟開度達到了一定的基礎以后,開始進行力量練習,包括腹肌背肌、小腿力度、腿部力度等。在軟度和力度都較為成熟以后,便可以開始舞蹈技術技巧的練習。在練習技術技巧的時候要注意:1.放松神經,不要過于緊張。緊張會使肌肉收縮,在練習技術技巧的時候,肌肉收縮緊繃很容易導致拉傷。2.在練習技巧前要將關節(jié)活動開,沒有熱身活動之前,人體的關節(jié)不夠靈活,很容易在練習時受到一系列關節(jié)的損傷。3.練習技巧的同時要將整個人收緊,肌肉的質量是舞蹈技巧完成的最關鍵之一,如果隨意松散肌肉,很有可能在練習的過程中產生舞蹈事故的發(fā)生。4.練習技巧時要注意練習強度,不能為了速成技巧而過大加強練習??傊賱t不達,練習技巧一定要循序漸進,太過強硬的練習只會給肌肉和關節(jié)造成更多負荷,使人身體出現(xiàn)不適和疼痛,更不利于技巧練習。

三、如何在舞蹈藝術中合理體現(xiàn)舞蹈技術

隨著社會的進步,舞蹈體系在慢慢完善,舞蹈技術也日漸豐富多彩。在舞蹈藝術中,技巧合理運用不僅可以顯現(xiàn)出舞者的專業(yè)水準,更可以為舞蹈藝術增加完美的舞臺效果,為舞蹈作品增進情感表達。然而,在近年來的舞蹈大賽中,舞蹈技術在舞蹈作品中占了很大比例,很多舞蹈作品成了舞者炫技的平臺,嚴重顛覆了舞蹈作品本身的藝術感,使舞蹈藝術進入了瓶頸期。在這里,筆者要申明,舞蹈技術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而是為了提升舞蹈藝術情感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舞蹈技術的出現(xiàn)是對舞蹈藝術表達情感方式的著重處理,而不應該為了取得比賽勝利在作品中一味添加技術技巧、喧賓得主、掩蓋舞蹈作品最真實的感情,這一點,要靠編導去把握衡量。在舞蹈編創(chuàng)作中,根據(jù)舞蹈作品所需要的角色、情感等幻化成舞蹈動作,融入音樂中,在作品發(fā)展到迭起或情感變化時融入一些適當?shù)募夹g技巧,這樣才能將技術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起到增加舞蹈視覺效果的作用。

第6篇

數(shù)字舞蹈最早以視頻舞蹈藝術的形態(tài)出現(xiàn),視頻舞蹈藝術主要是在拍攝、編輯、制作的過程中借助一些設備實現(xiàn)對舞蹈影像的創(chuàng)作和展示。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進步和圖形圖像技術的發(fā)展,以計算機為載體的數(shù)字舞蹈應運而生,它主要借助于數(shù)字技術實現(xiàn)了有別于傳統(tǒng)舞蹈的信息采集和作品編制,同時在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幫助下,數(shù)字舞蹈以數(shù)字化的形式創(chuàng)作、保存、傳送和播放,以數(shù)字技術將舞蹈的數(shù)據(jù)、視頻及音頻等實現(xiàn)整合。它以計算機技術、數(shù)字技術及傳媒技術的發(fā)展為平臺,融入了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思維和認識,最終形成供人們欣賞的舞蹈影像。數(shù)字舞蹈藝術的展現(xiàn)形式已經脫離了傳統(tǒng)的舞蹈傳播所必備的資源,如舞臺、演員、燈光等。完成數(shù)字舞蹈的制作,首先要對舞蹈的音樂進行剪輯,普通的音樂制作只需精確到秒,有專門的軟件進行音樂剪輯,而數(shù)字舞蹈的音樂剪輯對時間的要求要嚴格得多,對背景的處理也有特殊的技巧。其次,數(shù)字舞蹈的編排依賴于數(shù)字虛擬化技術,舞蹈演員脫離舞臺實體,釋放了藝術思維,更好地將心中對舞蹈舞臺效果的設想通過計算機表達展現(xiàn)出來。最后要實現(xiàn)數(shù)字舞蹈的舞蹈動作與背景音樂的有機結合,將整套舞蹈分解成每一個舞蹈動作,然后為舞蹈添加背景音樂,把握每一個舞蹈動作的音樂節(jié)奏,通過數(shù)字技術將大量的數(shù)字基礎動作編排成一套舞蹈。

二、數(shù)字舞蹈藝術的特點及應用

(一)數(shù)字舞蹈藝術的特點。數(shù)字舞蹈藝術表現(xiàn)形式突破了傳統(tǒng)舞蹈的表現(xiàn)和傳播方式,傳統(tǒng)的舞蹈主要通過劇場舞臺的形式展示,觀眾需要親臨現(xiàn)場才能欣賞到舞蹈的內容;數(shù)字舞蹈大大地擴大了舞蹈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觀眾可以通過網絡、光盤等形式獲得舞蹈表演的資料,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在計算機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同時,互聯(lián)網技術的廣泛應用實現(xiàn)了數(shù)字化舞蹈的大范圍廣泛傳播,網絡成為數(shù)字舞蹈傳播的重要途徑,舞蹈的制作者只需將舞蹈資源在網站上,觀眾就可通過網絡點擊獲取舞蹈資源,較傳統(tǒng)舞蹈的傳播方式便捷。數(shù)字舞蹈最鮮明的特色集中于其制作是以計算機為載體的,必須依靠計算機技術得以實現(xiàn)。

(二)數(shù)字舞蹈藝術的應用前景。數(shù)字舞蹈自身的特質決定了其更為廣闊的應用前景。首先,數(shù)字舞蹈了帶來了舞蹈劇場表演的新的繁榮。數(shù)字舞蹈連接了現(xiàn)實中的劇場藝術和虛擬化的劇場表演,豐富了劇場演出的表現(xiàn)形式。其次,數(shù)字舞蹈給舞蹈教學帶來了便利。由數(shù)字技術制作出的舞蹈視頻或光碟更為便捷地應用于舞蹈的教學中,更方便地使更多的人接觸到舞蹈藝術。最后,數(shù)字舞蹈藝術推進了舞蹈藝術的傳播。計算機網絡的傳播以及光碟等傳播媒介降低了舞蹈藝術傳播的成本,隨著數(shù)字舞蹈制作技術的成熟,更多優(yōu)質的舞蹈資源將會更好地被復制,將會有更多的觀眾欣賞到舞蹈藝術,快速便捷地推動了舞蹈藝術的傳播。

三、結語

第7篇

,舞蹈制品的網絡傳播、交流,虛擬表演、教學,以及舞蹈的遠程互動表演形式的出現(xiàn),迎來了另一個全新的舞蹈呈現(xiàn)平臺。網絡的傳輸和數(shù)碼攝影制作的低廉、特殊效果的光幻,而且與觀者使一些科技化手段平民化,足夠使更多的舞蹈創(chuàng)作者的獨立化和舞蹈觀念表達的個體化。特別是軟件的普及,例如FLASH和SHOCKWAVE等動畫軟件,是許多藝術家在網絡中極其自我和個體的進行創(chuàng)作,而且在閃爍的顯示器前和電子信箱里得到的也是最自我的回饋和互動以及掌聲。另一方面,舞蹈的數(shù)字化技術高端發(fā)展則是需要耗費大量的財力、物力和人力。需要精心的策劃和熟練的操作,需要專業(yè)的技術人員參與和創(chuàng)作,是某種大型的工業(yè)化流程和項目制度。除了商業(yè)化的音樂電視和舞蹈電影之外,高科技在舞蹈影像制作的使用具有學科研究的前瞻性和學科建設的價值,例如動作采集系統(tǒng)的使用,將是不久的未來,用于更多的舞蹈學科當中的一項工具系統(tǒng)和創(chuàng)作系統(tǒng),我們將舞蹈的記錄和教學,舞蹈人體媒介的生命意義也將從另一個鏡像當中被提升和被認識,但是一套動作采集系統(tǒng)的不菲價格也只有學院教學和電影制片場可以問津。包括大型電視集團、媒體集團進行和投資的舞蹈影像制作,諸如此類的高端的技術含量、高投入的物質標準,這一切與個體化的制作形成巨大的對比,卻都在尋求新的方式,給自己或是這個時代的舞蹈以答案和揭示,尋求更多人更多舞蹈表達的完善和更新,或是完善個體小我的生命價值和個體封閉的藝術探索。不能否認,技術不僅沒有消亡舞蹈的本體意義和力量,而且?guī)椭烁嗟娜藖韰⑴c舞蹈,包括殘障人士或是非專業(yè)的舞者,這比空談舞蹈民主的概念要更積極,也更多的手段技術支持。數(shù)字舞蹈的內容至今已經擴展到舞蹈數(shù)字影像、舞蹈的動作采集、舞蹈網絡互動和遠程技術、以及舞蹈的網絡閱讀和動作交流。

數(shù)字化的舞蹈表面上以技術的名義沖淡了劇場和人性的力量,另一方面也以多樣的手段延伸和擴充著人們的感知。很多人涉及到技術的因素而抱有成見和觀望的態(tài)度,但數(shù)字化舞蹈或是多媒體舞蹈不是一個神秘的事物,隨著錄影技術的數(shù)字化,所謂多媒體的舞蹈概念也在更大范圍或是在數(shù)字化藝術范疇之中得到發(fā)展。舞蹈電影和錄像舞蹈(下簡稱舞蹈錄影)的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合作和相互激發(fā),舞蹈多媒體中的更多技術因素和設計的加入,使媒介改變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的創(chuàng)作方式,同時舞蹈的創(chuàng)作也在改變媒介的性質并賦予了媒介涵義。

作為影像的舞蹈

不可否認,如今我們與舞蹈的第一次親密接觸,越來越多的發(fā)生在電視機、投影和網絡的媒體之中了。舞蹈電影錄像的發(fā)展、歷史和主要人物對于舞蹈自身的發(fā)展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舞蹈影像波及范圍及其快捷程度都遠遠超過了舞臺的形式,并且傳播了舞臺舞蹈,推廣了現(xiàn)當代舞蹈,同時產生全新的藝術形式。關于舞蹈錄影的說法眾說紛紜,定義的方式已經不太適合某些藝術的發(fā)展,或許說明它的來源和范圍更為客觀,更有助于新形式的發(fā)展。德國著名的科隆舞蹈電影和錄像節(jié)提到了以下的幾種關于舞蹈錄影的說法:

1、舞臺、攝影棚的拍攝記錄stage/studiorecording完整記錄舞臺行為,用一臺到兩臺攝像機對舞蹈進行記錄,不對舞蹈本身,及編舞進行改變,保持記錄的原汁原味。

2、鏡頭改編CameraRe-work為了適合鏡頭的角度,而對原有的舞蹈作品進行改編和刪剪。

3、為錄影而編舞ScreenChoreography專門為拍攝而設計構思而編排舞蹈,用鏡頭語言的思維角度以及互動的交流為主。

所以有了上面的幾種分類,也就明晰了記錄、改編和創(chuàng)作之間的區(qū)別。舞蹈錄影在中文當中似乎比舞蹈電視更能夠體現(xiàn)這種舞蹈媒體藝術種類,體現(xiàn)舞蹈與影像之間的介質關系,舞蹈錄影原文是videodance,其實更包括了電影和錄像兩種手段和介質,通稱為videodance即舞蹈錄影。舞蹈錄影把舞臺舞蹈和電影交融出了一種新的藝術形式。舞蹈錄影的意義早已超出了記錄舞蹈的局限,成為了參與到某種編舞行為和影像角度的獨特觀察,是創(chuàng)作性的。

而某些文獻和研究資料當中,涉及到了更多的舞蹈影像內容,都融入到泛化的舞蹈錄影影像的內容當中。他們分別涉及到好萊塢的歌舞電影、勵志型的舞蹈電影、介紹舞種的舞蹈電影、音樂電視中的舞蹈、舞蹈作品當中的投影影像、舞蹈排練廳中的排練影像、為了編舞而做的舞蹈錄像筆記等等。其中象好萊塢歌舞電影《出水芙蓉》、《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又名《花都舞影》)、《雨中曲》、音樂劇電影《西區(qū)故事》、《歌舞線上》等,《周末狂熱》、《霹靂舞》更是風靡一時,麥克爾.杰克遜的音樂舞蹈錄影《月球漫步》更是帶領了新的舞蹈風格和舞蹈錄影的模式,當代的街舞和流行舞步的推廣,都離不開音樂電視中舞蹈的幫助。90年代的法國《舞者》、西班牙的《弗拉明戈》、美國的《中央舞臺》、《比利.艾略特》到最新的上榜之作《熱力四射》都是優(yōu)秀的舞蹈電影,印度更是一個歌舞片產量驚人的大國。當代的舞蹈電影可以是商業(yè)操作的歌舞娛樂,同時也可以是使用膠片為介質的藝術舞蹈,不僅在舞蹈的種類和樣式的呈現(xiàn)上著色,更是對舞蹈精神的描繪,強調舞蹈對人個性和命運的改變,在人類精神中的地位。舞蹈不僅以身體的愉悅凸現(xiàn),更以精神的自足面對世人。

舞蹈錄像藝術的發(fā)展,是更為個性化的歷程。在中國被稱之為“舞蹈電視”,由于借用了音樂電視的稱謂,舞蹈電視的流行借助中央電視臺的舞蹈電視比賽傳播到全國。舞蹈影像從歐美40年展以來,跟隨者錄像藝術的腳步,實驗電影運動家的作品、后現(xiàn)代編舞家的趣味和實踐,以及多媒體高科技技術的發(fā)展。從一開始就不是什么記錄性的藝術行為,而是完全創(chuàng)造和互動的雙向對話。

美國的默斯.堪寧漢、比爾.T.瓊斯、英國DV8身體劇場、喬納森.貝勞斯(原為英國皇家的舞者),加拿大人類腳步啦啦啦、法國的安德林.普雷約卡伊、魯?shù)婪?努日耶夫、德國編舞家皮娜.鮑希、Sasha.waltz、瑞典的馬茨.埃克等等,都是當代較為活躍的舞蹈錄影編舞家和觀念的先導。這些是作為舞蹈錄影創(chuàng)作的舞者和編舞家,體現(xiàn)著和延伸著他們的舞蹈觀念和舞蹈形式,同時有更多的舞蹈錄影的錄影導演的參與,表現(xiàn)著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作觀點。

更有早期的始作俑者實驗電影美女先驅瑪雅.德潤用16毫米膠片在1945拍攝了短片《舞蹈錄像編舞研究》和1958年的以芭蕾為題材,反轉效果的《夜之睛》,開創(chuàng)了舞蹈錄影方面的先河,雖然她本人更多的作為先鋒電影的人物,但與舞者的合作,制作的無聲舞蹈影像,場景之間的切換,動作與鏡頭的默契關系,屋中舞蹈和自然環(huán)境的跳接,都令人耳目一新,確是一部啟蒙靈感之作?,斞抛鳛槊绹鴳?zhàn)后的先鋒藝術人物和實驗電影的獨行者,這部研究舞蹈的短篇,卻成為了舞蹈錄影發(fā)展史上的重要的一部經典文本。1968年由加拿大蒙特利爾的動畫制作藝術家、攝影師諾曼.麥克拉倫創(chuàng)作的“雙人舞”更是呈現(xiàn)了動畫幻覺的攝影術和剪輯技巧,更是以抽象簡約、接近動作本質,近似在黑夜里感受動作的神秘和溫度一樣的風格,深深影響了舞蹈界的舞蹈錄影的視覺觀念。在90年代末,默斯.堪寧漢《手繪空間》、比爾.T.瓊斯《魂靈捕》都是創(chuàng)造了結合更新的電腦技術作品,動畫、三維到動作采集,作品不僅在意念上越走越遠,同時在技術水平上也鉆研雕琢。

歐洲在舞蹈錄影上的發(fā)展似乎更加多元,更加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德國皮娜.鮑希的舞蹈錄像更是充滿反思的沉重和戲謔的力量。80-90年代英國BBC中心的舞蹈頻道制作的大批舞蹈錄像作品,風格多樣,象《男孩》、《反轉》、《清一色男人垂死夢》、《手》、《暴風雨》等等作品,涉及到各種年齡的人群、社會問題、愛情、傳說、抽象理念、動作游戲等等。這一大批的作品對于舞蹈錄像藝術的發(fā)展影響頗深,也提供了研究舞蹈錄像風格特性的文獻。

諸多的舞蹈影像展或是舞蹈電影節(jié)更是推動了舞蹈錄影的發(fā)展。美國的舞蹈電影協(xié)會、德國的科隆舞蹈電影錄像節(jié)、洛杉磯西部舞蹈影像藝術節(jié)、加拿大的舞蹈電影節(jié),英國的“熒幕上的影像”藝術節(jié)、舞蹈荷蘭世界舞蹈電影節(jié)、挪威、阿根廷、西班牙都有諸如此類的舞蹈影像藝術節(jié)。其中以維也納世界音樂中心為基礎的世界舞蹈影像比賽為著名,從1990-2002年分別在法蘭克福、里昂、科隆、摩納哥等地舉辦過舞蹈影像比賽,并發(fā)展出摩納哥舞蹈錄影論壇等等系列,成為世界巡回舉辦和展示的舞蹈錄影藝術節(jié)。

最近出現(xiàn)在眾多的舞蹈電影錄像節(jié)上的舞蹈電影作品合集,《為了攝影機的舞蹈》(又名《舞照》)用舞蹈電影新生代的六部經典之作,強調和表明了舞蹈與鏡頭之間的關系。其中的作品選自歐洲和北美電影藝術節(jié),這些舞蹈電影向我們呈示了別樣的幽默、美麗、戲劇性、內在節(jié)奏……完全不同于舞臺上的某種力量,對于舞者和攝影機來說,都是充滿了挑戰(zhàn)性的視覺體驗。作品包括:瑞士的派斯克爾.邁格尼《白晝皇后》,美國的33種眩暈咒語《衡量》,英國、荷蘭的安尼克.萬姆《平靜中安息》,加拿大的勞拉.泰勒《鄉(xiāng)村三部曲》,麥克爾.唐寧《死角》,瑞士的派斯克爾.邁格尼《對側傷》。

這六部作品長短不一,有的20分鐘,有的只有5分鐘,每個作者的角度都很堅定和獨特,也成為了當代舞蹈錄影藝術中鮮活的例證。《白晝皇后》由田園的靜寂慢慢蘇醒,三對散漫卻好動的男女,在傾斜山坡的青草上,失重的快樂著,全是呼吸,身體滾動的聲音,下墜,滑落,然后向山頂繼續(xù)奔跑。簡單的快樂里,睡意朦朧的小動作,在自然的景色當中,透出了一點悲情。舞蹈在失重和滾動當中完成,一次次美麗的沖撞。一些游戲打鬧親昵的小動作構成了輕松的情愛氣氛,也在喚醒這每個觀者回憶愛的味道和動作。凌亂舞步到清晨水中的寂靜之舞,燭光遍布的水面,三位少女為舞蹈而動容,為舞蹈而虔敬,或者說是我們對舞蹈的某種感動,感動舞蹈之人在未可名狀的命運面前的坦然和純真。《衡量》則在一個走廊之中玩耍著同一組的動作游戲。同一組動作,我們想象的角度,在安靜和踢踏的變奏當中,影像在特寫、透視里似乎在預言著某種被我們忽略的發(fā)生。生效的力量凸現(xiàn)得很生動?!镀届o中安息》用一個葬禮的寓言讓我們回到了記憶的深處,死亡帶給我們的是悲傷和恐懼之外,還有很多留給在世之人的意外和真實?!多l(xiāng)村三部曲》則是一場群體的詩意合唱,黑白粗糙的影像,空曠的工廠,夢境恍惚的叢林,一些非職業(yè)的普通人在田園的寂靜、歡樂和陽光中翩翩起舞?!蹲咄稛o路》利用黑白影像,一個方向錯亂的墻角,在玩耍視覺游戲。人在倒錯的空間里慌亂惶恐?!秾葌穭t是一部都市的情感變奏,溫情和暴力共存,記憶和現(xiàn)實對抗,偶然和命運相愛,在憤怒咒罵,用舞蹈來替代暴力之后,一切依然無法恢復平靜。

雖然舞蹈影像的制作和活動已經有一百年的歷史,但是關于其技術的發(fā)展以及舞蹈影像作品的文獻資料卻是鳳毛麟角。主編朱蒂.米托瑪整理出《電影和錄像中的可視化舞蹈》這樣一本至今為止,最為全面的囊括了舞蹈錄影的有影響力的作品,從大制作到低成本,都在這本書的視野之內,包括早期的先驅人物作品,同時也最大限度的包容了“可視化的范圍”,不限定于舞蹈錄影的作品意義,而是把歌舞電影、舞蹈記錄片都包容進來,也不失為一本詳盡的資料。其中又介紹了書中所列作品的制作背景和流程,可讀性極高。

《舞蹈電影和錄像作品指南》則是Towers,Deirdre發(fā)表于1990,其中的作品和名字術語,都已過時,但是超過2000部的舞蹈電影錄像作品的記錄文獻,卻具有珍貴的資料性和使用價值。美國《為錄影而舞蹈——舞蹈電影錄像指南》則是Spain,Louise主編作品。在臺灣,焦雄屏著書《歌舞電影縱橫談》也是詳實地記述和分析了好萊塢歌舞電影的類型發(fā)展和時代意義。

舞蹈錄像的制作教學,在西方的藝術教育當中,很早就存在于藝術系中的視覺藝術或影視制作當中。至今在綜合大學藝術系的舞蹈學科中,已經有頗為系統(tǒng)的教學體系和詳實豐富的資料咨詢。2003年12月美國加州大學藝術系的舞蹈博士麗莎.瑪麗.納格爾和約翰.克勞福德曾到廣東亞視舉辦舞蹈錄影制作的工作坊,對于中國這方面的教學亦有建設性和拓荒性的貢獻。短短的兩周時間,從舞蹈錄影藝術的淵源流變到實際操作,都進行了快捷的普及和交流。他們在加州大學亦有11周嚴密科學的舞蹈電視課程,舞蹈電影和錄像的認知、作品的觀后感、從舞蹈電視編舞、舞蹈錄影腳本的寫作、分析舞蹈電影和錄像的鏡頭語言、學習設備和剪輯、完成作品等等,有很多文本和資料可參考。目前,他們將軟件工程、技術言語融入舞蹈錄像新作——《上升》,以及其他為數(shù)不多的媒體作品和動畫制作作品。

北京舞蹈學院近年也在中國大陸首次開設了舞蹈電視專業(yè),蓄勢迎接一個舞蹈的數(shù)字化時代。

舞蹈視頻游戲和大眾化創(chuàng)作

20世紀90年代中國跳舞毯的狂熱潮流,幾乎達到每個人都需要一張塑料制成的,帶有簡單傳感器的腳印圖。似乎一夜之間,每個人都可以達到自己的跳舞夢想,曾經羞于見人的舞蹈訓練過程,完全可以在無人的家中完成,然后到公眾場合充滿自信的展示,不再在一群擁擠的、汗流夾背的群體中間掙扎著減肥和鍛煉美感,而是獨自享受卡路里的消耗,就像在黑暗中跳舞一般。跳舞毯借助了一個簡單的制品,看到了所有人跳舞的力量,流行的力量。然后來自日本的大型舞蹈游戲街機亮相世界,著名的舞蹈街機制作商科納美公司研制出諸多的舞蹈游戲,例如“舞蹈革命”系列之獨舞版本、對戰(zhàn)版本,“曼波舞蹈”、“舞蹈狂熱”系列、“80年代”舞蹈節(jié)奏、“啪啦啪啦天堂”等等種類繁多、而又分類精細的游戲街機,包括按照舞蹈音樂又有浩室、電子、放克、放克爵士、嘻哈、雷鬼等等,舞蹈人物多變,節(jié)奏復雜,游戲的界面色彩花哨、角度多變、熱鬧非凡。許多青少年在復雜的腳下變化的同時加入了諸多的手臂和軀干的動作,在游戲現(xiàn)場,如果是對戰(zhàn)的模式,氣氛也頗為火爆。這種被動跟隨電腦指示舞動到主動的進行加工創(chuàng)作,完全是人本的某種改變,舞蹈創(chuàng)作成為了某種本能的反映,從手忙腳亂、受制于高難度的節(jié)奏和步伐變化,到不滿足于征服和完成動作,而是加上了自己的風格和喜好,增加了機器之外的難度,準確地說,是樂趣,創(chuàng)作的樂趣。

隨著韓國街舞和流行文化的大舉復興,韓國的“愛舞”網站推出了著名的三維動畫人物舞蹈教學和舞蹈桌面的系列,人物制作精美,而且不厭其煩的重復動作,可以慢放,可以從不同角度觀看,并且動畫人物帶有韓語的動作解說。舞者跳舞的場景可以自由轉換成地鐵、舞廳、城市街頭、舞臺等等。而且按照音樂電視中流行舞蹈的完整套路進行教學。在“愛舞”網站的舞蹈軟件有些名氣的時候,網站的互動,無限制下載就變成了會員制,付費下載新的舞蹈段落和舞蹈人物,包括舞蹈背景等等。按照商業(yè)化的路線擴大和穩(wěn)定。舞蹈游戲有時也是舞蹈形象的推廣。許多著名的舞蹈演出,比如“大河之舞”的網站也推出了踢踏舞的舞步記憶游戲。電子技術的進步和電子游戲的普及,舞蹈也在通過著全新的形式接近大眾,通過全新的媒介和大眾對話。

舞蹈的網絡閱讀和網絡互動

網絡舞蹈的發(fā)展借助于動畫制作、互動網絡藝術的影響和網絡速度的大幅度提升,主要體現(xiàn)在形象宣傳和提供與觀眾交流窗口;利用數(shù)字化技術在網上提供教學,提供大量的網上舞蹈資源;提供觀眾參與創(chuàng)作的互動界面,改觀創(chuàng)作觀念;利用網絡傳輸進行的遠程舞蹈的現(xiàn)場創(chuàng)作。網上舞蹈的模式集合了討論舞蹈、觀看舞蹈、學習舞蹈、創(chuàng)造舞蹈等多種交互功能一體,體現(xiàn)了全新的接觸舞蹈的形式。

在線服務的發(fā)展,虛擬現(xiàn)實(VR)技術的進步,世界上的各個知名或是不知名的團體都可以借助網絡宣傳自己的舞蹈,散播自己的舞蹈影像,無論是皇家的芭蕾舞團,還是當代的小型舞團,無論大型的舞蹈節(jié)宣傳,還是個體的作品展示,網絡成為了一個平等的活躍的表演空間?!拔璧钢暋?、“倫敦舞蹈”等網站都存有一定的當代舞蹈家的舞蹈作品片斷。舞蹈作品的片斷和舞蹈教學的片斷在網上頗為流行,“另類爵士”則是以不斷更新的舞蹈組合片斷吸引著舞者和學習者的興趣。舞蹈網站“電子芭蕾”,也曾經用簡單的三維人物不停地重復每一個基本的芭蕾動作。網絡舞蹈以媒體流(舞蹈作品),以過去時的狀態(tài),進行網上傳播交流互動之外,還有實時當下的呈現(xiàn),還有進行狀態(tài)的跟進。很多觀眾對舞蹈排練很感興趣,舞者也在期待著某種了解。所以無論是作品的需要,或是魅力的噱頭,很多舞團的排練場安裝著攝像頭,網絡實時在線播放著舞者的排練。這些令我想起了曾經路過的一個網站,網站上可以24小時看見紐約廣場某個角落的場景。上班族,車輛,游客,日復一日的生活,攝像頭平靜地展示著生活的臉孔,沒有表達,波瀾不驚,網絡的舞蹈和心靈,只是你在觀看和關心別處的心靈。

互動和數(shù)字化的另一個影響,就是企圖改變與觀眾的審美關系,以極端的自我去爭取最大的民主創(chuàng)作,企圖放棄所謂的藝術創(chuàng)作的完整性。觀賞還是創(chuàng)作,主動還是被動,網絡舞蹈的主要焦點放在了“分享”或是“共享”。共享資源,共享創(chuàng)意,共享記憶和情感,共享過去和生命中的某一刻。允許觀眾的情感經驗和靈感的介入,在共同主題之下的某種分享。筆者在99年參與的杜賽爾多夫舞蹈劇場的作品“卡夫卡研究”和后續(xù)作品中,也是通過在舞蹈團體的網站上大量的公開排練計劃,排練內容和進程,通過論壇采取網民的意見,不斷的改進作品。

遠程舞蹈創(chuàng)作是基于網絡在線播放和傳輸技術之上,使幾個不同地域同時發(fā)生的舞蹈表演發(fā)生關系?,F(xiàn)場投射的遠程影像和現(xiàn)場表演的當?shù)匚枵?,時間和空間在這里發(fā)生了某種錯變和重組,遠程舞蹈并非是傳輸影像的形式,而是在追問舞者現(xiàn)時的發(fā)生,追問在傳輸?shù)倪^程當中我們的表達是否還那么真實和可信,我們再次懷疑和質問這自己。

諸多的動畫藝術家利用舞蹈的形象進行互動的網上藝術?!帮w翔的木偶”網站是一個用SHOCKWAVE軟件制成的互動動畫網站,互動藝術家尼古拉斯.克勞斯早期的主要作品都是圍繞著舞者的形象和舞蹈的形式感去創(chuàng)作的。象“月亮部落”、“苦行僧之花”、“連奏”,舞者的軌跡和動作始終都跟隨著光標的移動,光標的點擊位置的改變而產生新的場景、隊形、節(jié)奏、背景,進行即興的編舞,甚至產生不同的音效。進入不同的背景,就像陷入某種記憶的漩流,蠻荒交織著夢境,舞蹈顯得傷感而又超現(xiàn)實的美麗。動畫互動的舞蹈從線條、平面兩維到立體的三維全景,互動的場景越來越真實。不久的將來,網上的參與者便可穿上傳感服裝,通過虛擬現(xiàn)實(VR)的交互與感知,在虛擬的環(huán)境體驗舞蹈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