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保險利益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14:24

序論:在您撰寫保險利益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保險利益論文

第1篇

他國學者大多認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的應是被保險人,而非我國保險法規(guī)定的投保人。我認為,在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比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更有重要,因為若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而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并不具有保險利益,無利益即無損失,在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之時,被保險人并無損失,又如何能要求保險人填補其損失呢?若投保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而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投保人為被保險人之利益投保,在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之時,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是被保險人,投保人不具有保險金請求權。雖財產保險中投保人一般亦同時為被保險人,但亦有投保人不同時為被保險人者。保險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在實務中,我國財產保險保單規(guī)定保險標的為“具有法律上承認的與被保險人有經濟利害關系的財產”。亦是認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的為被保險人。

保險利益是構成保險關系的主要條件,是保險合同的客體,其成立之要件及意義因觀點較為一致不再述及。

以下先就財產保險中的保險利益有關問題稍事論述。

財產保險中的保險利益

〈一〉保險利益的主要樣態(tài)

個人認為可加以列舉為

〔1〕因物權而生之利益,又細分為

a、因自物權即所有權而生的利益,即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b、因他物權而生之利益;

他物權又可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投保人可因對特定所有人的特定財產進行依法利用和用益即有用益物權而對特定財產有保險利益,其中的典權尤其應予以注意,雖《民法通則》無規(guī)定而欲以消滅,但實際存在而使出典人對出典之房屋有其保險利益〔有關典權問題兩岸存在較大差異,于此不再論述〕。

投保人亦可因擔保物權中之抵押權、質權中之動產質押、留置權而對特定財產有保險利益。

c、因準物權即占有而生之利益;

占有分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合法占有有其保險利益自不待言,非法占有則應加以分析。它屬于無效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包括確定無效的民事行為和可撤銷的可變更的民事行為即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后者在《民法通則》第59條規(guī)定為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和顯失公平的。相對無效并非當然無效,如當事人一方不申請變更或撤銷,民事行為仍然有效,對因之取得之特定財產具有保險利益。

〔2〕因債權而生之利益

a、因有效合同而生之利益;

b、因不當?shù)美驘o因管理行為而實現(xiàn)之利益;因《民法通則》而對特定財產具有保管和保護的責任,因而具有保險利益。

〔3〕因現(xiàn)有利益而生之期待利益,又可分為:

積極之期待利益:指有利于投保人的利益。如有財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而生之盈利收入利益;

消極之期待利益:指期待某項責任不發(fā)生而有之利益,但應以現(xiàn)有之利益為寄存,若僅為一個希望或凌空之期待而在法律上不確定者則不得為之,如遺產繼承之期待不得為之。

〔4〕因特定法律關系而生之利益

投保人因對特定財產有承攬、運送、保管等責任而生之利益;

海上保險中從有利于保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角度出發(fā)規(guī)定有可廢止利益〔可撤銷利益〕和或然利益〔或有利益〕??蓮U止之利益指對某種財物之權益尚未經法律最后認定之前而的先行之利益,如于戰(zhàn)時所獲敵船,若經法院判為戰(zhàn)利品則利益完整;若判須釋放。則利益被廢止?;蛉焕嬷赣捎谂及l(fā)或意外而來之利益,如買方以規(guī)格不符或其他理由拒付款同時退貨賣方因風險回歸而又有之保險利益雖無現(xiàn)有權利或利益、但依法律關系法律上確定的權利將因之滅失,此情況為主合同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債權擔保之抵押物,保證人應合同債權人的合同請求代主合同債務人履行義務而對抵押權隨之轉移的抵押物具有保險利益。

這里介紹一種勞合社可承保的保險利益,有時人們以為勞合社經常簽發(fā)一些古怪的似乎是具有賭博性質的如承保一次選舉結果的保險單,這是由于人們不大了解勞合社承保的根據加上媒體的錯誤渲染而生的錯覺,勞合社的會員是曾為一次選舉的結果而承保,但同樣要求投保人必須具有保險利益,就是如一個純粹受政治因素支配的員工,如果另外一個政黨在選舉中獲勝他就會失去他的工作,那么他就可以以此以選舉的結果投保。而如果只是以選舉的結果投機的人,則不會成為勞合社會員承保的對象。這種保險利益似可歸為因現(xiàn)有利益而生之期待利益。

〔二〕保險利益何時具有

財產保險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應具有保險利益,這是各國保險界認定須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但投保時是否應具有則有不同觀點。

a、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防止賭博或道德危險行為的發(fā)生須強調在保險單簽訂時投保人須具有保險利益。因為顧慮事后核實的困難和某些對保險了解較深之不法分子的存在;

b、為避免交易呆滯,且發(fā)揮人類之互助精神而未有此限。

我國保險法雖未作明確規(guī)定,但多有學者認為應如前項而行。依我看法,嚴格限制保險利益應在投保時具有在保險業(yè)起步之時尚未昌盛之際有其一定必要,但隨經濟發(fā)展交易頻繁保險業(yè)騰飛之際則應放開此限,以免保險反成經濟活動之制。但于貨物運輸、海上保險中因實際要求而無兩種觀點之爭,均認為只須損失時有保險利益即可,因在貨物運輸、海商活動中,合同成立物權的轉移均較復雜,機械要求訂立合同時物權一定要轉移到投保人手中,是不合實際的。

1906年英國海上保險法第六條還規(guī)定了另一種情況,即保險標的以“損失或不損失”進行投保時,除訂立時被保險人已知其損失發(fā)生而保險人不知其發(fā)生,即使被保險人于標的物滅失后方獲得保險利益亦為有效。此條款系因彼時通訊設備缺乏、被保險人無法知悉遠隔重洋之標的情況,為保障被保險人計而規(guī)定此有追溯力之條款。另有“以保險單證明保險利益”之保單即ppi保單,但于英國海上保險法第四條列為無效不受保護,故乃為全憑誠信為信賴之保險,應慎為之。

在保險有效期內是否需一直具有保險利益或可包括偶經轉移而后于損失前又再回歸,于法上并無明文規(guī)定,但依業(yè)界統(tǒng)一認為應在有效期內均應一直具有。香港保險總會之《個人保險》認為,在保單有效期內,投保人對標的物的關系可能會中斷,那么“可保利益”便隨之消失而保單亦自動終結,可作參考。

〔三〕保險利益的變更

保險合同的主體、標的變更時,保險標的亦隨之變動,因而附著在標的之上的保險利益亦隨之發(fā)生改變,如依我國保險法之定義,保險利益是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由此可知,保險利具有專屬性屬于投保人所有,如投保人轉移其保險標的,保險利益當然消滅,如無保險人同意認可,保險合同終止。但在一些情況下,多數(shù)國家的法律承認保險利益并不當然消滅而繼續(xù)存在,新的關系人代替了投保人的地位,這種情況即為保險利益的變更。這些情況包括保險利益之移轉與處分。

〔1〕保險利益之移轉,分三種情況討論:

a、繼承

被保險人死亡時,保險利益是否應繼續(xù)存在?財產保險中各國法例大都采取同時移轉主義,即保險合同仍為繼承人之利益而存在。我國保險法并無規(guī)定,但依《保險法》第十三條“保險標的的轉讓應通知保險人,經保險人同意后依法變更”類推之亦應保險人同意方可。此舉我認為不妥。因為若繼承開始時繼承人尚未決定是否接收繼承時保險事故發(fā)生,若以此拒賠,一方面于死者生前之愿有違,又一方面會給積極之投保人帶來消極之影響;

b、轉讓

保險利益附著于保險標的,保險利益是否隨保險標的之轉讓而同時移轉各國立法有其不同之處。有采用同時移轉主義,即所有權移轉時保險標的亦隨之移轉于受讓人,如德國商法、日本瑞士保險契約法、法國保險契約法、韓國商法、日本商法;有采用不動產移轉主義即認為保險利益之移轉僅限于不動產之移轉,如奧地利保險契約法。我國保險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須經保險人同意方可移轉,而臺灣地區(qū)之保險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或保險標的物所有權移轉時,保險契約除另有規(guī)定外,仍為繼承人或受讓人之利益而在。此系采用同時移轉主義。我認為,日本商法之規(guī)定有其可取之處。日本商法地六百五十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將保險標的轉讓他人時,推定其同時轉讓保險契約權利;于前款情形,保險標的的轉讓顯著變更或增加危險時,保險契約即喪失效力。我國保險法并未加以規(guī)定,臺灣地區(qū)之保險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要保人破產時,保險契約仍為破產債權人之利益而存在,但破產管理人或保險人得于破產宣告三個月內終止契約,其終止后之保險費已交付者,應返還之。此規(guī)定有利于投保人之債權人,同時又有恰當時間予保險人和破產管理人可慎慮行使終止權,有其可借鑒之處。我國《破產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在破產宣告到破產程序完成時依法可得的財產列入破產財產,而投保人若依保險法有其因合同約定外而可解除合同而得返還部分保費之權利。此保費當然為依法而得。

〔2〕保險利益之處分

合伙人或共有人就合伙之財產或共有物為標的時,合伙人或共有人其中一人或數(shù)人可否讓與其保險利益于他人。我國保險法并未規(guī)定?!睹穹ㄍ▌t》第七十八條規(guī)定按份共有人可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則規(guī)定共同共有人處分共有財產應得有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若合伙人或其他共有人中一人或數(shù)人因有此權而轉讓而使保險合同失效或定需由保險人同意方可則有損其他共有人之利益。臺灣地區(qū)于其保險法第十九條承認保險合同不因之失效,我國立法者應加以注意。

〔四〕有關重復保險之問題

保險利益如上所述有其多樣性,因而在財產保險合同中,既如一投保人亦有可能對同一標的有多個保險利益。若同一投保人就保險標的之不同保險利益投保則表面觀之不違有關重復保險之規(guī)定而有超額得賠之可能。因而如此情況應依權利混同或吸收之原則,僅得就較大一項之利益而為投保。但多數(shù)學者并未考慮,應予討論認定。

人身保險中的保險利益

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

在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方面,較早的觀點認為,如果他人的生存可以給我?guī)憩F(xiàn)實的或預期的經濟利益,那么,我對他人就具有保險利益,這一點可以大致適用于除以自身為被保險人的人身保險,這是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投保,而以自身為被保險人的人身保險,因為一般要指定他人為收益人,所以這是為他人的經濟利益投保。這種觀點以經濟觀點來解釋人的生存所具有的利益,并不恰當,因為有時人的繼續(xù)生存并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利益的增加,反而帶來經濟上的利益的減少,這一點在失去工作能力或者因為年老或疾病而不適合工作的人的身上可以得到解釋。再而言之,人的不再生存所帶來的不管是經濟上的利益的增加或者減少,都會給親人帶來心靈上莫大的哀痛,這心靈上的哀痛是金錢所無法彌補的,因而從經濟利益的觀點去看投保人對被保險人有保險利益是不適宜的。所以現(xiàn)在則進一步認為:親密的血統(tǒng)關系或一定的法律關系就可以構成保險利益,而不用關心他們之間的金錢關系。但是這個觀點也有其商榷之處,因為有的雖然具有親密的血統(tǒng)卻是沒有了情義存在,希望對方早點不再存在,若以此親密的血統(tǒng)關系投保則投保人希望被保險人的早日不復存在而獲保險金,這是與被保險人的愿望所不相符合的,而有的雖然沒有親密的血統(tǒng)關系卻情同手足或如同親出,若是因此卻沒有保險利益不可投保,這與被保險人的愿望也有所不相符合同時也有違世上公理。就一定的法律關系而言,這種法律關系必須同時也經濟上的關系即對方的繼續(xù)生存可給自身帶來現(xiàn)實的或預期的經濟利益,如雇主對其重要的雇員的生存具有經濟利益,合伙人或共有被人對其他合伙人或共有人有保險利益,債權人對債務人有經濟利益,擔保人被擔保人有經濟利利益。但是,若是以具有親密的血統(tǒng)或一定的法律關系就可投保,難免會滋生對被保險人不利之現(xiàn)象,所以一般國家都規(guī)定,以他人為被保險人而訂立人身保險合同,需要得到被保險人的同意,但是如父母以子女為被保險人或夫妻以對方為被保險人訂立人身保險合同,就不必經過被保險人的同意,因為其間天地至情相融,一般不會有道德因素夾雜其中,但是也不排除意外因素有些利欲熏心之輩置此情此愛于不顧企圖得獲巨額保險金,因此在如果是金額過大的保險合同一般要經過保險業(yè)監(jiān)督部門的批準。

我國保險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一、本人;二、配偶、子女、父母;三、前項以外與投保人有撫養(yǎng)、贍養(yǎng)或者扶養(yǎng)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除了上述人員,還規(guī)定:除前款規(guī)定外,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視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這里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保險法中出現(xiàn)了“視為投保人對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的字眼,這個做法是較具特色的,它把投保人具有保險利益和保險合同的有效揉和在一起。其他國家鮮有此做法者。關于投保人以他人為被保險人而訂立人身保險合同時,投保人應具有保險利益的性質,有以下幾種規(guī)定:

臺灣地區(qū)所列舉的具有保險利益的投保人為:

①本人或其家屬,

②生活費或教育費所仰給是之人,

③債務人,

④為本人管理財產或利益之人。

其中所謂家屬,是指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之一家人。應而可知,在臺灣地區(qū),投保人并不能為已出嫁獨立生活的女兒訂立人壽保險合同,應為并無保險利益的存在。

在人身保險保險利益的限制上還有一種觀點要求以他人為被保險人之保險合同要求受益人亦需具有保險利益,即通常所謂的sob法則(sobject-owner-beneficiaryrule),s是指保險標的(sobjectmatter),o是指保險單所有人(ownerofpolicy),b是指受益人(beneficiary),這個法則要求保險單之受益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需具有保險利益,尤其是以他人為被保險人的保險合同。

人身保險因為其自身特點而與財產保險有其不同之處,在保險利益何時存在的限制上,有不同的觀點存在,我國保險法同樣沒有規(guī)定。一般的看法是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不必嚴格限制于投保時存在,但須于損失時存在,因為財產保險的功能在于填補損失,若沒有利益,就談不上損失。利益歸屬于何人,事故發(fā)生時,何人就有損失。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則于投保時應存在,在事故發(fā)生時不必存在。原因是由于人身保險只要在投保時對保險利益詳加考慮,若保險單訂立后沒有保險利益關系亦少有道德因素之影響,同時,一定要求在損失時有保險利益也有違社會公平(雖然社會其實并不公平),依英美慣例,夫妻以對方投保而后離異,保險合同能屬有效,被保險人死亡后,其妻或夫依保險合同之規(guī)定,亦可從中受益。公司為其職工投保,而后職工離職死亡,保險合同亦屬有效。

在保險利益的變更問題上,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亦有不同之處:

在保險利益之移轉上,同樣可分三種情況討論。

①繼承

人身保險是以人身為保險之標的,而人身當然無所謂移轉的問題,被保險人的死亡,使保險合同因而終止,但如投保人為被保險人而死亡,存在一種情況,即投保人為債權人,被保險人為債務人時,保險利益移轉為投保人之繼承人所有,合同為投保人之繼承人而存在。

②轉讓

人身保險之保險利益不隨保險標的之變更而變更,但是存在隨投保人的變更而變更的問題,如債權人轉讓其債權與他人,保險利益因而隨之移轉。

③破產

在人身保險方面,投保人破產時,如合同有受益人,保險利益不發(fā)生移轉。

在保險利益的處分上,投保人可以經被保險人同意后,以保險金額的一部或全部,給付予其指定受益人,而指定受益人的行為,即是投保人處分保險利益的體現(xiàn)。保險法第六十條規(guī)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是須經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經被保險人同意后也可變更受益人。保險法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變更受益人并書面通知保險人。同時規(guī)定: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1、投保人指定受益人后,若是已聲明放棄其處分權,那么他是否有權再以合同或遺囑處分之,保險法并無規(guī)定。臺灣地區(qū)有此規(guī)定:受益人經指定后,要保人對其保險利益,除聲明放棄處分權外,仍得以契約或遺囑處分之??梢越梃b。

第2篇

關鍵詞:保險利益;射幸性;立法意義

保險合同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完全履行,因為它不僅是當事人滿足自己需要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體投保人精誠合作、分擔危險之必要途徑。依照各國保險法的規(guī)定,享有賠償請求權的人必須是受到實際損害的人,因為補償是保險的基本職能。那么,保險上的損害是以什么形式表現(xiàn)的呢?又如何來量化呢?這涉及到保險制度的核心內容——保險利益原則。

所謂保險利益(Insurableinterest),又稱可保利益,立法上首見于英國《1774年人壽保險法案》。該《法案》第一條要求被保險人對被投保的生命具有可投保利益,也即保險利益。[1]但英美成文法上對保險利益的含義并無界定。大陸法系國家立法中均沒有保險利益這一用語,但在理論上卻對保險利益制度有系統(tǒng)研究。就我國研究現(xiàn)狀來說,理論上將保險利益描述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所具有的一種利害關系,即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因保險事故的發(fā)生而受損,或因保險事故的不發(fā)生而受益的損益關系;同時將保險標的根據其性質不同分為財產及人的壽命和身體,并相應地把保險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我國《保險法》第十二條明確指出,“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以此涵蓋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保險利益,但并未就兩者做出進一步詳盡規(guī)定。

一、保險利益制度的起源

保險制度發(fā)端于貿易發(fā)達、風險巨大的海上運輸。在13世紀末意大利的海上保險中,保險人假裝稱已從被保險人處受領一定金額之貸款或以信用方式賒購被保險人之貨物,約定若船舶未安全抵達時,將該款項返還給被保險人或支付價金。實際上是使被保險人在貨物損失時可從保險人處獲得一定金額之價款。這種約定中,未來船舶是否發(fā)生危險事故無法安全抵達或危險事故何時發(fā)生不確定,保險人是否給付保險金取決于保險事故是否發(fā)生,因此具有射幸性。射幸性使得這種所謂的保險和賭博有著相似的機理。兩者都決定于偶然事件的發(fā)生。顯然,賭博是為社會公益所排斥的。它變一定(原有之賭本)為無定(輸或贏),[2]是一種參加者創(chuàng)造風險的活動,鼓勵利己主義、貪婪和不勞而獲,使偶然性成為人們行為的主宰者,破壞生活道德秩序。[3]因此產生這樣的問題:被保險人是否必須是船舶未安全抵達會受損之人?被保險人獲得的價款是否應不超過其貨物損失?據此,有學者提出,因保險行為而請求保險金額的,被保險人應證明保險利益之存在,強調約定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損害者才能獲得價款且價款不得超出損害金額,以區(qū)別于賭博。從此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保險,即填補損害制度。[4]保險利益理論也由此開始發(fā)展。

二、保險法上對保險利益的概念定位

財產上的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于特定財產所具有的實際和法律上的利益,人身上的保險利益對于投保人本人為其主觀價值,對于第三人則為投保人和該第三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國《保險法》第12條規(guī)定:“保險利益是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實際上只是將法律上權利稍稍擴大至法律承認的權利和利益,對保險利益并沒有給予充分說明,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必要從理論上對保險利益給予分析。

理論上,學者眾說紛紜,可概括為以下兩種學說:

第一種是價值說,或稱經濟利益說。此學說認為,保險的本質乃在于補償經濟損失。換言之,即在于填補所滅失或所減損物上之價值。因而認為有利益才有損害,有損害才需要補償,故認為保險合同之對象為保險利益,即保險利益就是保險標的物上的價值,或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所具有的經濟利益,即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因為保險事故的發(fā)生,以致保險標的物不安全而受損,或者因為保險標的物不發(fā)生損害而受益。[5]依價值說,構成保險利益需具備三個要件:(1)須為經濟利益。保險是以補償被保險人所受損失為目的,保險利益須屬于經濟上的利益或以與經濟上利益有密切關系且可以貨幣量化為限。(2)須為確定的利益,即指其利益已確定或可確定。(3)須為合法利益,即其利益合乎法律的規(guī)定。價值說對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能進行科學的解釋,國內學者多持此學說。[6]價值說比較重視保險標的物的價值因素,突出了保險合同的經濟補償功能。

第二種是關系說。在人身保險中,由于人的生命、身體、健康為人格權的內容,無法以金錢價值對其加以衡量,故價值說無法解釋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于是關系說乃應運而生。該說認為,保險利益乃是被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所具有的利害關系,此種利害關系,包含有經濟上之利害關系及精神上之利害關系兩種。德國及我國臺灣學者一般持此學說。[7]關系說與價值說相比,其獨到之處是不拘泥于經濟價值上的解釋,而是從關系的角度來分析,為人身保險獲得了一席之地。

筆者認為無論贊同哪種學說,有幾點我們是必須認可的,也是各國對保險利益內容界定一致的地方。第一,保險利益必須是合法的利益。不合法的利益不能作為保險利益為保險合同或保險法所保障。如對盜竊、搶劫之財物的占有利益,走私、販毒的經濟利益,劫匪對劫持的飛機或者人質的期待利益等,均不能構成保險利益。第二,保險利益應為經濟上的利益。所謂“經濟上的利益”,是指可以體現(xiàn)為貨幣形式的利益或稱為“金錢利益”,保險是以補償損失為目的,以支付貨幣為補償方式的制度,若損失不是經濟上的利益,就不能用金錢來計算,則損失無法補償。第三,保險利益是可以確定的利益。惟有保險利益這種經濟利益是確定的利益,在實踐上才具有可操作性,在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時,保險人才可以據此進行補償。所謂“可以確定的利益”,是指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現(xiàn)有利益或者因現(xiàn)有利益而產生的將來預期利益可以確定。對于人身保險而言,可以確定的利益也可以稱為法律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的利益?;剡^頭來看我國保險法對保險利益的界定,概念定位上并不是很清楚,邏輯不夠嚴謹,不利于實務操作。這些缺陷對于保險法的實踐以及我國保險業(yè)的發(fā)展有著不利的影響,這可能也是我國保險業(yè)發(fā)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以后的社會發(fā)展中,明確相關概念的任務任重道遠。

三、保險利益原則的立法意義

保險制度因其“分散危險和補償損失”的職能而具有積極意義,并得以存續(xù)和發(fā)展,任何人均不應通過保險而獲得無損失的利益或者超過損失的利益。確立保險利益原則的價值亦在于能有效地防止將保險作為賭博的工具。保險利益的存在,能防止道德危險的發(fā)生。道德危險與保險相伴而生,似乎從保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讓人們頭痛不已。如以與自己毫無利害關系的他人財產、身體、生命或健康為保險標的,則實為賭博。就財產保險而言,如以無保險利益之他人財產投保,因為他人財產即使發(fā)生危險,投保人并無損失發(fā)生,如能獲得賠償,則與賭博何異。其更甚者,投保人為圖早日實現(xiàn)其不當利益,必不會等待被保危險之自然發(fā)生,而將設法造成被保財產的損失,其所誘發(fā)的道德危險,實不言而喻。例如,保險標的物價值100萬,所有者的保險利益即為100萬,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最高不得超過100萬,發(fā)生事故保險人的賠償額最多100萬,身心正常者,不會為以100萬的投入換取100萬的賠償而鋌而走險,這純粹是基于經濟利益上的考慮。就人壽保險而言,若無保險利益規(guī)定,后果更無法設想。如果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沒有保險利益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以他人的生命或身體作為保險標的而訂立合同,則投保人可能采取各種手段傷害被保險人,以謀取保險金的給付。17世紀英國保險法因沒有保險利益的規(guī)定,就出現(xiàn)過殺害被保險人的情況,造成社會的極大不安定,立法機關遂在《1774年人壽保險法》中首次確立人身保險必須具有保險利益的原則,明確規(guī)定:人壽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必須有保險利益,否則合同無效。旨在消除以他人生命、健康為賭注,博取非法利益的壽險保險單,該法因而被譽為“禁止賭博法案”??梢姳kU和賭博在目的、效果、及社會評價(包括道德和法律等角度)方面均存有差異,但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保險中有保險利益的存在。保險利益原則不許可隨便以他人的財產或人身作為保險標的投保,便有效地防止了不受損失而獲利,從而保證了保險的損失補償職能,遏制了賭博。

保險利益原則之創(chuàng)設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發(fā)生道德危險,道德危險是保險術語,是指投保方為獲保險賠償而故意促使保險事故發(fā)生或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放任損失擴大。堅持保險利益原則,無損失則不賠償,損失多少賠償多少,有效地防止了為獲得不當利益而發(fā)生道德危險。在保險實務中,保險賠償?shù)淖罡哳~以保險金額為限,保險金額是以保險利益為基礎的。這體現(xiàn)了保險的“補償”性,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保險“分散危險,補償損失”的職能道通過保險利益原則來設置屏障防止發(fā)生道德危險,并限制保險賠償?shù)念~度,從而保障保險市場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Malcolm·A·Clerke.何美歡,吳志攀等譯.保險合同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尹田.中國保險市場的法律調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3]江朝國.保險法基礎理論[M].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第3篇

關鍵詞:保險利益;射幸性;立法意義

保險合同的全部意義就在于完全履行,因為它不僅是當事人滿足自己需要的重要手段,也是全體投保人精誠合作、分擔危險之必要途徑。依照各國保險法的規(guī)定,享有賠償請求權的人必須是受到實際損害的人,因為補償是保險的基本職能。那么,保險上的損害是以什么形式表現(xiàn)的呢?又如何來量化呢?這涉及到保險制度的核心內容——保險利益原則。

所謂保險利益(Insurableinterest),又稱可保利益,立法上首見于英國《1774年人壽保險法案》。該《法案》第一條要求被保險人對被投保的生命具有可投保利益,也即保險利益。[1]但英美成文法上對保險利益的含義并無界定。大陸法系國家立法中均沒有保險利益這一用語,但在理論上卻對保險利益制度有系統(tǒng)研究。就我國研究現(xiàn)狀來說,理論上將保險利益描述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所具有的一種利害關系,即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因保險事故的發(fā)生而受損,或因保險事故的不發(fā)生而受益的損益關系;同時將保險標的根據其性質不同分為財產及人的壽命和身體,并相應地把保險分為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我國《保險法》第十二條明確指出,“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以此涵蓋財產保險和人身保險保險利益,但并未就兩者做出進一步詳盡規(guī)定。

一、保險利益制度的起源

保險制度發(fā)端于貿易發(fā)達、風險巨大的海上運輸。在13世紀末意大利的海上保險中,保險人假裝稱已從被保險人處受領一定金額之貸款或以信用方式賒購被保險人之貨物,約定若船舶未安全抵達時,將該款項返還給被保險人或支付價金。實際上是使被保險人在貨物損失時可從保險人處獲得一定金額之價款。這種約定中,未來船舶是否發(fā)生危險事故無法安全抵達或危險事故何時發(fā)生不確定,保險人是否給付保險金取決于保險事故是否發(fā)生,因此具有射幸性。射幸性使得這種所謂的保險和賭博有著相似的機理。兩者都決定于偶然事件的發(fā)生。顯然,賭博是為社會公益所排斥的。它變一定(原有之賭本)為無定(輸或贏),[2]是一種參加者創(chuàng)造風險的活動,鼓勵利己主義、貪婪和不勞而獲,使偶然性成為人們行為的主宰者,破壞生活道德秩序。[3]因此產生這樣的問題:被保險人是否必須是船舶未安全抵達會受損之人?被保險人獲得的價款是否應不超過其貨物損失?據此,有學者提出,因保險行為而請求保險金額的,被保險人應證明保險利益之存在,強調約定保險事故發(fā)生后受損害者才能獲得價款且價款不得超出損害金額,以區(qū)別于賭博。從此建立了真正意義上的保險,即填補損害制度。[4]保險利益理論也由此開始發(fā)展。

二、保險法上對保險利益的概念定位

財產上的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于特定財產所具有的實際和法律上的利益,人身上的保險利益對于投保人本人為其主觀價值,對于第三人則為投保人和該第三人之間的相互關系。我國《保險法》第12條規(guī)定:“保險利益是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實際上只是將法律上權利稍稍擴大至法律承認的權利和利益,對保險利益并沒有給予充分說明,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有必要從理論上對保險利益給予分析。

理論上,學者眾說紛紜,可概括為以下兩種學說:

第一種是價值說,或稱經濟利益說。此學說認為,保險的本質乃在于補償經濟損失。換言之,即在于填補所滅失或所減損物上之價值。因而認為有利益才有損害,有損害才需要補償,故認為保險合同之對象為保險利益,即保險利益就是保險標的物上的價值,或指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所具有的經濟利益,即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因為保險事故的發(fā)生,以致保險標的物不安全而受損,或者因為保險標的物不發(fā)生損害而受益。[5]依價值說,構成保險利益需具備三個要件:(1)須為經濟利益。保險是以補償被保險人所受損失為目的,保險利益須屬于經濟上的利益或以與經濟上利益有密切關系且可以貨幣量化為限。(2)須為確定的利益,即指其利益已確定或可確定。(3)須為合法利益,即其利益合乎法律的規(guī)定。價值說對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能進行科學的解釋,國內學者多持此學說。[6]價值說比較重視保險標的物的價值因素,突出了保險合同的經濟補償功能。第二種是關系說。在人身保險中,由于人的生命、身體、健康為人格權的內容,無法以金錢價值對其加以衡量,故價值說無法解釋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于是關系說乃應運而生。該說認為,保險利益乃是被保險人對于保險標的所具有的利害關系,此種利害關系,包含有經濟上之利害關系及精神上之利害關系兩種。德國及我國臺灣學者一般持此學說。[7]關系說與價值說相比,其獨到之處是不拘泥于經濟價值上的解釋,而是從關系的角度來分析,為人身保險獲得了一席之地。

筆者認為無論贊同哪種學說,有幾點我們是必須認可的,也是各國對保險利益內容界定一致的地方。第一,保險利益必須是合法的利益。不合法的利益不能作為保險利益為保險合同或保險法所保障。如對盜竊、搶劫之財物的占有利益,走私、販毒的經濟利益,劫匪對劫持的飛機或者人質的期待利益等,均不能構成保險利益。第二,保險利益應為經濟上的利益。所謂“經濟上的利益”,是指可以體現(xiàn)為貨幣形式的利益或稱為“金錢利益”,保險是以補償損失為目的,以支付貨幣為補償方式的制度,若損失不是經濟上的利益,就不能用金錢來計算,則損失無法補償。第三,保險利益是可以確定的利益。惟有保險利益這種經濟利益是確定的利益,在實踐上才具有可操作性,在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時,保險人才可以據此進行補償。所謂“可以確定的利益”,是指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現(xiàn)有利益或者因現(xiàn)有利益而產生的將來預期利益可以確定。對于人身保險而言,可以確定的利益也可以稱為法律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的利益?;剡^頭來看我國保險法對保險利益的界定,概念定位上并不是很清楚,邏輯不夠嚴謹,不利于實務操作。這些缺陷對于保險法的實踐以及我國保險業(yè)的發(fā)展有著不利的影響,這可能也是我國保險業(yè)發(fā)展緩慢的原因之一。因此,在以后的社會發(fā)展中,明確相關概念的任務任重道遠。

三、保險利益原則的立法意義

保險制度因其“分散危險和補償損失”的職能而具有積極意義,并得以存續(xù)和發(fā)展,任何人均不應通過保險而獲得無損失的利益或者超過損失的利益。確立保險利益原則的價值亦在于能有效地防止將保險作為賭博的工具。保險利益的存在,能防止道德危險的發(fā)生。道德危險與保險相伴而生,似乎從保險誕生的那一天起,就一直讓人們頭痛不已。如以與自己毫無利害關系的他人財產、身體、生命或健康為保險標的,則實為賭博。就財產保險而言,如以無保險利益之他人財產投保,因為他人財產即使發(fā)生危險,投保人并無損失發(fā)生,如能獲得賠償,則與賭博何異。其更甚者,投保人為圖早日實現(xiàn)其不當利益,必不會等待被保危險之自然發(fā)生,而將設法造成被保財產的損失,其所誘發(fā)的道德危險,實不言而喻。例如,保險標的物價值100萬,所有者的保險利益即為100萬,保險合同的保險金額最高不得超過100萬,發(fā)生事故保險人的賠償額最多100萬,身心正常者,不會為以100萬的投入換取100萬的賠償而鋌而走險,這純粹是基于經濟利益上的考慮。就人壽保險而言,若無保險利益規(guī)定,后果更無法設想。如果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沒有保險利益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以他人的生命或身體作為保險標的而訂立合同,則投保人可能采取各種手段傷害被保險人,以謀取保險金的給付。17世紀英國保險法因沒有保險利益的規(guī)定,就出現(xiàn)過殺害被保險人的情況,造成社會的極大不安定,立法機關遂在《1774年人壽保險法》中首次確立人身保險必須具有保險利益的原則,明確規(guī)定:人壽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必須有保險利益,否則合同無效。旨在消除以他人生命、健康為賭注,博取非法利益的壽險保險單,該法因而被譽為“禁止賭博法案”??梢姳kU和賭博在目的、效果、及社會評價(包括道德和法律等角度)方面均存有差異,但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保險中有保險利益的存在。保險利益原則不許可隨便以他人的財產或人身作為保險標的投保,便有效地防止了不受損失而獲利,從而保證了保險的損失補償職能,遏制了賭博。

保險利益原則之創(chuàng)設的根本目的在于防止發(fā)生道德危險,道德危險是保險術語,是指投保方為獲保險賠償而故意促使保險事故發(fā)生或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放任損失擴大。堅持保險利益原則,無損失則不賠償,損失多少賠償多少,有效地防止了為獲得不當利益而發(fā)生道德危險。在保險實務中,保險賠償?shù)淖罡哳~以保險金額為限,保險金額是以保險利益為基礎的。這體現(xiàn)了保險的“補償”性,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保險“分散危險,補償損失”的職能道通過保險利益原則來設置屏障防止發(fā)生道德危險,并限制保險賠償?shù)念~度,從而保障保險市場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Malcolm·A·Clerke.何美歡,吳志攀等譯.保險合同法[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尹田.中國保險市場的法律調控[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

第4篇

關鍵詞:保險利益保險合同保險事業(yè)

保險利益原則

保險利益原則是保險法的一個基本原則,又稱“可保利益”或“可保權益”原則。所謂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險人對其所保標的具有法律所承認的權益或利害關系。即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可能遭受的損失或失去的利益?!吨腥A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12條規(guī)定:“保險利益是指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法律上承認的利益”。保險利益是保險法的一項重要原則。正如一位英國學者所說:“保險利益是產生于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物之間的經濟聯(lián)系,并為法律所承認,可以投保的一種法定權利。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必須具有可保利益,將與自己無關的項目投保,企圖在事故發(fā)生后獲得賠償,是違背保險損失補償原則的,對此法律不予保護”。

保險利益對保險合同的影響

(一)保險利益原則是保險合同生效的重要條件

保險利益是構成保險法律關系的一個要件,保險利益是保險合同有效的重要條件,保險合同有效必須建立在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的基礎上。具體構成需滿足三個條件:可保利益必須是合法利益。在英國,一般稱為“被保險人與保險標的物之間的關系是法律所承認的”。保險利益作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享有的利益,必須是符合法律法規(guī),符合社會公共利益,為法律認可并受到法律保護的利益,對不法利益和違反善良風俗所產生的利益,不需問投保人是善意還是惡意,均無可保利益,因為這些利益是違反法律和公共利益的,雖然簽定了合同,但合同一律無效。

可保利益必須是有經濟價值的利益。這樣才能使計算做到基本合理。如果損失不是經濟上的利益,便無法計算。如所有權、債權、擔保物權、精神創(chuàng)傷、政治打擊等,難以用貨幣衡量,因而不構成保險利益。

可保利益必須是可以確定的和能夠實現(xiàn)的利益?!按_定利益”指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的現(xiàn)有利益或因現(xiàn)有利益而產生的期待利益已經確定。所謂“能夠實現(xiàn)”是指它是事實上的經濟利益或客觀利益。保險利益可以是現(xiàn)有利益和直接利益,也可以是預期利益和間接利益,現(xiàn)有利益比較容易確定,期待利益則往往引起爭議。

許多國家的法律都明文規(guī)定,無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不發(fā)生法律效力,各國法律都把保險利益作為保險合同生效的重要條件。英國早在1745年的《海商法》中就規(guī)定:“沒有可保利益的、或除保險單以外沒有其他合法利益證明的、或通過賭博方式訂立的海上保險合同無效”。1774年的《人壽保險法》也確立了保險利益原則,該法規(guī)定:“人壽保險的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必須具有保險利益,否則合同無效。1906年的《海上保險法》將沒有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視為賭博合同而無效。我國《保險法》第12條也規(guī)定:“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應當具有保險利益。投保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的,保險合同無效”。

(二)保險利益原則決定保險合同的主體

保險利益學說發(fā)展初期,保險利益的目的在于區(qū)分有社會經濟作用的保險關系與純投機的賭博行為,技術性保險利益學說將其功能轉換為區(qū)分同一物之上各種不同保險利益,使在一物上可多重保險而并不構成復保險。而20世紀誕生的經濟性保險利益學說更強調保險的補償作用。保險利益解決的是投保人的主體資格問題。誰有權投保,誰就有資格成為被保險人,而且只能以保險利益作為衡量標準。現(xiàn)代各國保險立法均確立了一個基本原則,即只有對保險標的物有保險利益的人,才具有作為投保人或被保險人的資格,否則所訂立的保險合同無效。

(三)保險利益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

保險利益對保險合同效力的影響表現(xiàn)在:保險合同的標的是保險利益,就一般合同理論而言,欠缺標的合同為無效合同,因此,如果保險合同中沒有保險利益則保險合同無效。保險金額不能超過保險利益,超過部分應當為無效。在保險期間喪失保險利益,如果是全部喪失,則保險合同全部解除,如果是部分喪失,則保險合同部分解除。例如一批貨物全部或部分交付給他人的同時,風險全部或部分轉移給買受人承受,保險合同的效力就全部或部分喪失。限制保險補償金額。保險利益是確定保險金額的基礎,發(fā)生保險事故后,保險人補償金額不能超過原有利益,被保險人不可因投保而得到額外利益。保險利益的現(xiàn)實意義

(一)保障保險活動的健康發(fā)展

保險利益的存在,能防止道德危險的發(fā)生。道德危險與保險相輔相成,就財產保險而言,如果以自己沒有保險利益的他人財產投保,他人財產即使發(fā)生危險,投保人也并無損失發(fā)生,但卻可獲得賠償,這樣就與賭博無異。更有甚者,投保人為了早日實現(xiàn)其利益,不去等待被保危險的自然發(fā)生,而是去設法造成被保財產的損失,其所誘發(fā)的道德危險,是不言而喻的。但有了保險利益的規(guī)定后,雖不能完全杜絕但卻可以大大減少道德危險的發(fā)生。

就人壽保險而言,如果沒有保險利益的規(guī)定,那后果不堪設想。如果投保人與被保險人之間沒有保險利益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以他人的生命或身體作為保險標的而訂立合同,則投保人可能會采取各種手段傷害被保險人,以謀取保險金的給付。17世紀英國保險法就曾因沒有保險利益的規(guī)定,而出現(xiàn)殺害被保險人的情況,造成社會的極大不安定,英國立法機關遂在《1774年人壽保險法》中首次確立人身保險必須具有保險利益的原則。旨在消除以他人生命、健康為賭注,博取非法利益的壽險保險單,該法因而被譽為“禁止賭博法案”。

(二)保險利益原則隨保險業(yè)的發(fā)展而發(fā)展

現(xiàn)代保險業(yè)的發(fā)展使人們對保險利益產生了深刻的理解。目前有一種趨向,即財產保險的可保利益只要求在損失發(fā)生時必須存在,特別表現(xiàn)在澳大利亞保險法的有關規(guī)定上,《1984年澳大利亞保險法》第16條第1款規(guī)定:對于一般保險合同,保險人不能僅僅以被保險人簽訂保險合同時對標的沒有保險利益為由使合同失效。該規(guī)定不適用于人壽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

(三)對我國保險業(yè)發(fā)展的意義

從我國保險業(yè)即將全方位對外開放的趨勢看,在我國的保險立法中應進一步明確保險利益原則,對外可使我國的保險立法進一步與國際接軌,有利于提高我國保險企業(yè)的國際競爭力,對內可以進一步完善保險立法,解決保險業(yè)務中產生的法律問題,改變立法滯后于實踐的狀態(tài)。

結論

自1745年英國確立保險利益原則以來,保險利益就一直是構成保險制度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它經過兩百多年的發(fā)展,不僅被各國立法確定為保險法的基本原則,而且在保險合同法、保險業(yè)法和保險監(jiān)管法中都得到了貫徹和彰顯。在人類越來越尋求安全和保障的今天,保險業(yè)更加蓬勃地發(fā)展,保險利益原則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將更加具有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鄭玉波.保險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78

第5篇

他國學者大多認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的應是被保險人,而非我國保險法規(guī)定的投保人。我認為,在財產保險中,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比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更有重要,因為若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而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并不具有保險利益,無利益即無損失,在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之時,被保險人并無損失,又如何能要求保險人填補其損失呢?若投保人對保險標的不具有保險利益而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投保人為被保險人之利益投保,在保險標的發(fā)生損失之時,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是被保險人,投保人不具有保險金請求權。雖財產保險中投保人一般亦同時為被保險人,但亦有投保人不同時為被保險人者。保險法第二十一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是指其財產或者人身受保險合同保障,享有保險金請求權的人。在實務中,我國財產保險保單規(guī)定保險標的為“具有法律上承認的與被保險人有經濟利害關系的財產”。亦是認為對保險標的具有保險利益的為被保險人。

保險利益是構成保險關系的主要條件,是保險合同的客體,其成立之要件及意義因觀點較為一致不再述及。

以下先就財產保險中的保險利益有關問題稍事論述。

財產保險中的保險利益

〈一〉保險利益的主要樣態(tài)

個人認為可加以列舉為

〔1〕因物權而生之利益,又細分為

a、因自物權即所有權而生的利益,即所有人依法對自己的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b、因他物權而生之利益;

他物權又可分為用益物權和擔保物權。

投保人可因對特定所有人的特定財產進行依法利用和用益即有用益物權而對特定財產有保險利益,其中的典權尤其應予以注意,雖《民法通則》無規(guī)定而欲以消滅,但實際存在而使出典人對出典之房屋有其保險利益〔有關典權問題兩岸存在較大差異,于此不再論述〕。

投保人亦可因擔保物權中之抵押權、質權中之動產質押、留置權而對特定財產有保險利益。

c、因準物權即占有而生之利益;

占有分合法占有和非法占有,合法占有有其保險利益自不待言,非法占有則應加以分析。它屬于無效民事行為。無效民事行為包括確定無效的民事行為和可撤銷的可變更的民事行為即相對無效的民事行為,后者在《民法通則》第59條規(guī)定為行為人對行為內容有重大誤解的和顯失公平的。相對無效并非當然無效,如當事人一方不申請變更或撤銷,民事行為仍然有效,對因之取得之特定財產具有保險利益。

〔2〕因債權而生之利益

a、因有效合同而生之利益;

b、因不當?shù)美驘o因管理行為而實現(xiàn)之利益;因《民法通則》而對特定財產具有保管和保護的責任,因而具有保險利益。

〔3〕因現(xiàn)有利益而生之期待利益,又可分為:

積極之期待利益:指有利于投保人的利益。如有財產所有權或其他物權而生之盈利收入利益;

消極之期待利益:指期待某項責任不發(fā)生而有之利益,但應以現(xiàn)有之利益為寄存,若僅為一個希望或凌空之期待而在法律上不確定者則不得為之,如遺產繼承之期待不得為之。

〔4〕因特定法律關系而生之利益

投保人因對特定財產有承攬、運送、保管等責任而生之利益;

海上保險中從有利于保障投保人或被保險人角度出發(fā)規(guī)定有可廢止利益〔可撤銷利益〕和或然利益〔或有利益〕??蓮U止之利益指對某種財物之權益尚未經法律最后認定之前而的先行之利益,如于戰(zhàn)時所獲敵船,若經法院判為戰(zhàn)利品則利益完整;若判須釋放。則利益被廢止?;蛉焕嬷赣捎谂及l(fā)或意外而來之利益,如買方以規(guī)格不符或其他理由拒付款同時退貨賣方因風險回歸而又有之保險利益雖無現(xiàn)有權利或利益、但依法律關系法律上確定的權利將因之滅失,此情況為主合同債務人向債權人提供債權擔保之抵押物,保證人應合同債權人的合同請求代主合同債務人履行義務而對抵押權隨之轉移的抵押物具有保險利益。

這里介紹一種勞合社可承保的保險利益,有時人們以為勞合社經常簽發(fā)一些古怪的似乎是具有賭博性質的如承保一次選舉結果的保險單,這是由于人們不大了解勞合社承保的根據加上媒體的錯誤渲染而生的錯覺,勞合社的會員是曾為一次選舉的結果而承保,但同樣要求投保人必須具有保險利益,就是如一個純粹受政治因素支配的員工,如果另外一個政黨在選舉中獲勝他就會失去他的工作,那么他就可以以此以選舉的結果投保。而如果只是以選舉的結果投機的人,則不會成為勞合社會員承保的對象。這種保險利益似可歸為因現(xiàn)有利益而生之期待利益。

〔二〕保險利益何時具有

財產保險在保險事故發(fā)生時,被保險人對保險標的應具有保險利益,這是各國保險界認定須堅持的一項重要原則。但投保時是否應具有則有不同觀點。

a、為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防止賭博或道德危險行為的發(fā)生須強調在保險單簽訂時投保人須具有保險利益。因為顧慮事后核實的困難和某些對保險了解較深之不法分子的存在;

b、為避免交易呆滯,且發(fā)揮人類之互助精神而未有此限。

我國保險法雖未作明確規(guī)定,但多有學者認為應如前項而行。依我看法,嚴格限制保險利益應在投保時具有在保險業(yè)起步之時尚未昌盛之際有其一定必要,但隨經濟發(fā)展交易頻繁保險業(yè)騰飛之際則應放開此限,以免保險反成經濟活動之制。但于貨物運輸、海上保險中因實際要求而無兩種觀點之爭,均認為只須損失時有保險利益即可,因在貨物運輸、海商活動中,合同成立物權的轉移均較復雜,機械要求訂立合同時物權一定要轉移到投保人手中,是不合實際的。

1906年英國海上保險法第六條還規(guī)定了另一種情況,即保險標的以“損失或不損失”進行投保時,除訂立時被保險人已知其損失發(fā)生而保險人不知其發(fā)生,即使被保險人于標的物滅失后方獲得保險利益亦為有效。此條款系因彼時通訊設備缺乏、被保險人無法知悉遠隔重洋之標的情況,為保障被保險人計而規(guī)定此有追溯力之條款。另有“以保險單證明保險利益”之保單即ppi保單,但于英國海上保險法第四條列為無效不受保護,故乃為全憑誠信為信賴之保險,應慎為之。

在保險有效期內是否需一直具有保險利益或可包括偶經轉移而后于損失前又再回歸,于法上并無明文規(guī)定,但依業(yè)界統(tǒng)一認為應在有效期內均應一直具有。香港保險總會之《個人保險》認為,在保單有效期內,投保人對標的物的關系可能會中斷,那么“可保利益”便隨之消失而保單亦自動終結,可作參考。

三〕保險利益的變更

保險合同的主體、標的變更時,保險標的亦隨之變動,因而附著在標的之上的保險利益亦隨之發(fā)生改變,如依我國保險法之定義,保險利益是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具有的法律上承認的利益,由此可知,保險利具有專屬性屬于投保人所有,如投保人轉移其保險標的,保險利益當然消滅,如無保險人同意認可,保險合同終止。但在一些情況下,多數(shù)國家的法律承認保險利益并不當然消滅而繼續(xù)存在,新的關系人代替了投保人的地位,這種情況即為保險利益的變更。這些情況包括保險利益之移轉與處分。

〔1〕保險利益之移轉,分三種情況討論:

a、繼承

被保險人死亡時,保險利益是否應繼續(xù)存在?財產保險中各國法例大都采取同時移轉主義,即保險合同仍為繼承人之利益而存在。我國保險法并無規(guī)定,但依《保險法》第十三條“保險標的的轉讓應通知保險人,經保險人同意后依法變更”類推之亦應保險人同意方可。此舉我認為不妥。因為若繼承開始時繼承人尚未決定是否接收繼承時保險事故發(fā)生,若以此拒賠,一方面于死者生前之愿有違,又一方面會給積極之投保人帶來消極之影響;

b、轉讓

保險利益附著于保險標的,保險利益是否隨保險標的之轉讓而同時移轉各國立法有其不同之處。有采用同時移轉主義,即所有權移轉時保險標的亦隨之移轉于受讓人,如德國商法、日本瑞士保險契約法、法國保險契約法、韓國商法、日本商法;有采用不動產移轉主義即認為保險利益之移轉僅限于不動產之移轉,如奧地利保險契約法。我國保險法第三十三條規(guī)定須經保險人同意方可移轉,而臺灣地區(qū)之保險法第十八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死亡或保險標的物所有權移轉時,保險契約除另有規(guī)定外,仍為繼承人或受讓人之利益而在。此系采用同時移轉主義。我認為,日本商法之規(guī)定有其可取之處。日本商法地六百五十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將保險標的轉讓他人時,推定其同時轉讓保險契約權利;于前款情形,保險標的的轉讓顯著變更或增加危險時,保險契約即喪失效力。我國保險法并未加以規(guī)定,臺灣地區(qū)之保險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要保人破產時,保險契約仍為破產債權人之利益而存在,但破產管理人或保險人得于破產宣告三個月內終止契約,其終止后之保險費已交付者,應返還之。此規(guī)定有利于投保人之債權人,同時又有恰當時間予保險人和破產管理人可慎慮行使終止權,有其可借鑒之處。我國《破產法》第二十八條規(guī)定在破產宣告到破產程序完成時依法可得的財產列入破產財產,而投保人若依保險法有其因合同約定外而可解除合同而得返還部分保費之權利。此保費當然為依法而得。

〔2〕保險利益之處分

合伙人或共有人就合伙之財產或共有物為標的時,合伙人或共有人其中一人或數(shù)人可否讓與其保險利益于他人。我國保險法并未規(guī)定?!睹穹ㄍ▌t》第七十八條規(guī)定按份共有人可將自己的份額分出或者轉讓,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則規(guī)定共同共有人處分共有財產應得有其他共有人的同意。若合伙人或其他共有人中一人或數(shù)人因有此權而轉讓而使保險合同失效或定需由保險人同意方可則有損其他共有人之利益。臺灣地區(qū)于其保險法第十九條承認保險合同不因之失效,我國立法者應加以注意。

〔四〕有關重復保險之問題

保險利益如上所述有其多樣性,因而在財產保險合同中,既如一投保人亦有可能對同一標的有多個保險利益。若同一投保人就保險標的之不同保險利益投保則表面觀之不違有關重復保險之規(guī)定而有超額得賠之可能。因而如此情況應依權利混同或吸收之原則,僅得就較大一項之利益而為投保。但多數(shù)學者并未考慮,應予討論認定。

人身保險中的保險利益

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

在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方面,較早的觀點認為,如果他人的生存可以給我?guī)憩F(xiàn)實的或預期的經濟利益,那么,我對他人就具有保險利益,這一點可以大致適用于除以自身為被保險人的人身保險,這是為了自身的經濟利益而投保,而以自身為被保險人的人身保險,因為一般要指定他人為收益人,所以這是為他人的經濟利益投保。這種觀點以經濟觀點來解釋人的生存所具有的利益,并不恰當,因為有時人的繼續(xù)生存并不能帶來經濟上的利益的增加,反而帶來經濟上的利益的減少,這一點在失去工作能力或者因為年老或疾病而不適合工作的人的身上可以得到解釋。再而言之,人的不再生存所帶來的不管是經濟上的利益的增加或者減少,都會給親人帶來心靈上莫大的哀痛,這心靈上的哀痛是金錢所無法彌補的,因而從經濟利益的觀點去看投保人對被保險人有保險利益是不適宜的。所以現(xiàn)在則進一步認為:親密的血統(tǒng)關系或一定的法律關系就可以構成保險利益,而不用關心他們之間的金錢關系。但是這個觀點也有其商榷之處,因為有的雖然具有親密的血統(tǒng)卻是沒有了情義存在,希望對方早點不再存在,若以此親密的血統(tǒng)關系投保則投保人希望被保險人的早日不復存在而獲保險金,這是與被保險人的愿望所不相符合的,而有的雖然沒有親密的血統(tǒng)關系卻情同手足或如同親出,若是因此卻沒有保險利益不可投保,這與被保險人的愿望也有所不相符合同時也有違世上公理。就一定的法律關系而言,這種法律關系必須同時也經濟上的關系即對方的繼續(xù)生存可給自身帶來現(xiàn)實的或預期的經濟利益,如雇主對其重要的雇員的生存具有經濟利益,合伙人或共有被人對其他合伙人或共有人有保險利益,債權人對債務人有經濟利益,擔保人被擔保人有經濟利利益。但是,若是以具有親密的血統(tǒng)或一定的法律關系就可投保,難免會滋生對被保險人不利之現(xiàn)象,所以一般國家都規(guī)定,以他人為被保險人而訂立人身保險合同,需要得到被保險人的同意,但是如父母以子女為被保險人或夫妻以對方為被保險人訂立人身保險合同,就不必經過被保險人的同意,因為其間天地至情相融,一般不會有道德因素夾雜其中,但是也不排除意外因素有些利欲熏心之輩置此情此愛于不顧企圖得獲巨額保險金,因此在如果是金額過大的保險合同一般要經過保險業(yè)監(jiān)督部門的批準。

我國保險法第五十二條規(guī)定:投保人對下列人員具有保險利益:一、本人;二、配偶、子女、父母;三、前項以外與投保人有撫養(yǎng)、贍養(yǎng)或者扶養(yǎng)關系的家庭其他成員、近親屬。除了上述人員,還規(guī)定:除前款規(guī)定外,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為其訂立合同的,視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這里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我國保險法中出現(xiàn)了“視為投保人對保險人具有保險利益”的字眼,這個做法是較具特色的,它把投保人具有保險利益和保險合同的有效揉和在一起。其他國家鮮有此做法者。關于投保人以他人為被保險人而訂立人身保險合同時,投保人應具有保險利益的性質,有以下幾種規(guī)定:

臺灣地區(qū)所列舉的具有保險利益的投保人為:

①本人或其家屬,

②生活費或教育費所仰給是之人,

③債務人,

④為本人管理財產或利益之人。

其中所謂家屬,是指以永久共同生活為目的而同居之一家人。應而可知,在臺灣地區(qū),投保人并不能為已出嫁獨立生活的女兒訂立人壽保險合同,應為并無保險利益的存在。

在人身保險保險利益的限制上還有一種觀點要求以他人為被保險人之保險合同要求受益人亦需具有保險利益,即通常所謂的sob法則(sobject-owner-beneficiaryrule),s是指保險標的(sobjectmatter),o是指保險單所有人(ownerofpolicy),b是指受益人(beneficiary),這個法則要求保險單之受益人、投保人對被保險人需具有保險利益,尤其是以他人為被保險人的保險合同。

人身保險因為其自身特點而與財產保險有其不同之處,在保險利益何時存在的限制上,有不同的觀點存在,我國保險法同樣沒有規(guī)定。一般的看法是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不必嚴格限制于投保時存在,但必須于損失時存在,因為財產保險的功能在于填補損失,若沒有利益,就談不上損失。利益歸屬于何人,事故發(fā)生時,何人就有損失。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則于投保時應存在,在事故發(fā)生時不必存在。原因是由于人身保險只要在投保時對保險利益詳加考慮,若保險單訂立后沒有保險利益關系亦少有道德因素之影響,同時,一定要求在損失時有保險利益也有違社會公平(雖然社會其實并不公平),依英美慣例,夫妻以對方投保而后離異,保險合同能屬有效,被保險人死亡后,其妻或夫依保險合同之規(guī)定,亦可從中受益。公司為其職工投保,而后職工離職死亡,保險合同亦屬有效。

在保險利益的變更問題上,人身保險與財產保險亦有不同之處:

在保險利益之移轉上,同樣可分三種情況討論。

①繼承

人身保險是以人身為保險之標的,而人身當然無所謂移轉的問題,被保險人的死亡,使保險合同因而終止,但如投保人為被保險人而死亡,存在一種情況,即投保人為債權人,被保險人為債務人時,保險利益移轉為投保人之繼承人所有,合同為投保人之繼承人而存在。

②轉讓

人身保險之保險利益不隨保險標的之變更而變更,但是存在隨投保人的變更而變更的問題,如債權人轉讓其債權與他人,保險利益因而隨之移轉。

③破產

在人身保險方面,投保人破產時,如合同有受益人,保險利益不發(fā)生移轉。

在保險利益的處分上,投保人可以經被保險人同意后,以保險金額的一部或全部,給付予其指定受益人,而指定受益人的行為,即是投保人處分保險利益的體現(xiàn)。保險法第六十條規(guī)定:人身保險的受益人由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指定。投保人指定受益人是須經被保險人同意。投保人經被保險人同意后也可變更受益人。保險法第六十二條規(guī)定:被保險人或者投保人可以變更受益人并書面通知保險人。同時規(guī)定:投保人變更受益人時須經被保險人同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1、投保人指定受益人后,若是已聲明放棄其處分權,那么他是否有權再以合同或遺囑處分之,保險法并無規(guī)定。臺灣地區(qū)有此規(guī)定:受益人經指定后,要保人對其保險利益,除聲明放棄處分權外,仍得以契約或遺囑處分之??梢越梃b。

第6篇

1財產保險合同中保險利益界定

在財產保險合同中,保險利益界定不明確,當前保險法沒有具體闡述財產保險中的保險利益定義。通常情況下,財產合同保險中保險利益判斷標準主要可以從三個方面來闡述:第一,從形式上來講,保險利益主要體現(xiàn)的是利害關系;第二,從經濟學角度出發(fā),保險利益表現(xiàn)的是一種經濟利益;第三,從法律角度來看,保險利益屬于合法利益。由此可知,我國保險實務沒有對保險利益作出具體的概述,判斷標準不夠明確?;谶@種狀況,在簽訂保險合同過程中,容易造成歧義。例如在倉儲責任保險合同簽訂過程中,由于沒有明確保險利益,標的可能以倉儲物為主,與投保人投保倉儲責任的目的相違背。

2財產保險合同中保險利益轉移

在財產保險法中,若投保人對保險標的沒有保險利益,那么保險合同將會失效。因此,在簽訂保險合同時,投保人以及被保險人必須要確保保險利益,當發(fā)生保險事故時,有助于依據保險利益原則得到相應的賠償。但在實際司法實踐過程,即使投保人或者被保險人沒有訂立相關的保險合同,保險利益不明確,但當保險事故發(fā)生時,雙方卻享有保險利益。按照相關的保險利益原則規(guī)定,財產保險利益能夠進行轉讓,但是對轉讓時間卻沒有相應的標準規(guī)范,因此導致發(fā)生糾紛的概率高。

二財產保險合同中保險利益原則適用完善策略

1重新界定財產保險利益定義

首先要界定保險利益的性質,明確人身保險的保險利益與財產保險的保險利益,從而具體分析被保險人或者投保者對保險標的所具有的法律利益關系。在現(xiàn)階段,由于人們的法律文化程度有待提高,在進行保險合同的簽訂過程中,投保人以及被保險人必須要明白保險利益的科學內涵,了解以及掌握保險利益范圍以及種類。對于保險利益范圍而言,在確定的過程中,主要的依據有四個:一是標的物,二是被保險人,三是賠償項目,四是投保人。在保險合同上,投保人以及被保險人首先要確認投保財產保險利益,說明保險利益的合法性。當不按照規(guī)定來進行時,財產保險合同將會失效。具體而言,在實際的保險實務中,大部分的財產保險合同在性質上屬于不定值保險合同。如果發(fā)生保險事故,那么將會損害保險標的,因此相應的保險人要依據市場價格做出一定的賠償。對于特殊保險標的而言,當事人要首先掌握財產保險標的價格,進而進行定制保險合同的訂立,出現(xiàn)保險事故時,按照財產保險合同明確價格,從而實現(xiàn)賠償。其次,要掌握保險利益種類以及范圍,主要體現(xiàn)在七個方面:第一,財產法律享有者;第二,保管者所保管財產;第三,占有者所占財產;第四,股東財產;第五,合同產生利益;第六,經營者對經營事業(yè)所期待的利益;七是財產保險標的其他相關利益。

2完善保險人的保險利益告知

義務規(guī)定在保險法中,保險利益原則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保險合訂立過程中,對于保險人的保險利益而言,首先要規(guī)定告知義務。當保險事故發(fā)生時,保險人基于履行告知義務的基礎上可以承擔賠償責任。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保險人的保險利益告知義務規(guī)定,有助于實現(xiàn)社會公共利益。

3強化財產保險利益轉移規(guī)定

首先,要明確保險轉讓定義。在我國保險法中規(guī)定,只有在完成物權占有轉移下才能進行標的物轉讓。在具體標的物轉移過程中,要以實體利益為核心標準,明確轉讓定義。其次,保險利益轉移手續(xù)繁復,隨著保險標的的轉移,保險利益也會發(fā)生轉移,為了確保保險人利益,要及時告知保險人保險利益轉移狀況。再者,要掌握保險標的轉讓時間。標的物在轉移前,標的物所有人承擔風險。而標的物發(fā)生轉移時,風險也將會發(fā)生轉移,買受人承擔風險,因此要明確保險標的轉讓時間。

三結束語

第7篇

時的學者將可保利益僅僅視為所有權。隨著海上保險制度的發(fā)展,這種樸素認識的狹隘性很明顯地顯現(xiàn)出來。本文將從海上保險的保險標的與可保利益,海上保險可保利益的定義、構成要件和作用,主

要的海上保險可保利益以及具有海上保險可保利益的時間幾個方面對海上保險的可保利益這一問題作簡單論述。

[Abstract]MarineInsuranceisanancientsystemofInsurance,InsurableInterest,constitutingthema

inconditionofthecontractofMarineInsurance.Theconcept-Marine

Insurance,wasoriginallyfoundin“MarineInsuranceAct1746”.And,thescholarsatthattimemerelyvieweditasTitle.Then,withthedevelopmentofthesystemofMarine

Insurance,Thismarrowandlimitedknowledgeprominentlyshowedup.Inthisarticlemultiplequestionsregardingthededfinition,constitutionalconditionandfunctionofSubject

MatterofInsurance,InsurableInterestandInsurableInterestInMarineInsurancewillbesimplycovered.Besides,certainpointswillbealsofutherintroduced,suchasthemain

InsurableInterestinMarineInsuranceandthetimeconcerningtheInsurableInterestinMarineInsurance.

[關鍵詞]海上保險保險標的可保利益海上保險可保利益

[Keywords]MarineInsuranceSubjectMatterofInsuranceInsurableInterest

InsuranceInterestofMarineInsurance

一、海上保險的保險標的與可保利益:

在訂立海上保險合同時,必須明確投保的對象,即保險標的。保險標的是指保險合同雙方當事人提供或者要求保險保障的目標或對象,是構成保險關系的重要依據。保險標的作為保險事故發(fā)生的承受體

,對投保人或被保險人來說,就是肯定了他們所要轉嫁風險或需要取得保險保障的對象,對保險人來說則明確了他所要承擔責任的具體目標。保險標的是構成保險關系的重要依據。有觀點認為,保險標

的就是海上保險合同的客體。然而,持相反意見的觀點則認為,保險標的并不是保險合同的客體。原因在于:保險標的作為保險事故發(fā)生的承受體,當它因保險事故發(fā)生而遭到損失時,被保險人可向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