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三年級語文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1 17:11:18

序論:在您撰寫三年級語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三年級語文論文

第1篇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模式

一、造成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明顯落差的原因

1.從學校領導方面來看。

過去強調抓兩頭帶中間,認為低年級是“基礎”要加強,高年級是“關鍵”應把好質量關,三年級則無所謂,可以“慢慢來”,因而對三年級的教學工作抓得不夠。

2.從教師力量配備來看。

由于領導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經驗的教師被安排到基礎班、畢業(yè)班去了,三年級教師則新手多,教學有困難的多,力量相對薄弱。

3.從學生心理特征來看。

三年級處于兒童期向少年期的發(fā)展時期,學生心理特征有明顯變化。他們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聽話,專心學習,表現得比較好動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們的求知欲在增強,抽象思維逐步發(fā)展。而教師往往不注意三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不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學方法也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要么照套低年級的老教法,學生感到厭煩,要么硬搬高年級那一套,學生感到玄乎,教學效果不好。

二、改進的措施

1.以理服人。

教材選編的課文,特別是三年級的課文中很多是揭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客觀事實。客觀存在的東西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這些客觀存在的東西為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更方便、更直接的資料。如何運用教材揭示的客觀事實教育學生?俗話說:“眼見為實!”讓事實說話,學生更愿意接受。如,《一個小村莊的故事》,這篇課文講述了一個環(huán)境優(yōu)美的小村莊,由于人們過度地砍伐樹木,終于在一場連續(xù)的大雨之后,被咆哮的洪水卷走了。它揭示了生活在村莊里的人們錯誤的行為以及這種行為所引發(fā)的嚴重后果“不愛護自然,必將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在教學中,可讓學生先觀看課件演示。用眼目睹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再讓學生認真讀課文,用心感受這個村莊怎樣消失。最后讓學生說說現實生活熟悉的鏡頭,用口說說這個村莊怎樣消失。學生在學習了課文后,與現實生活相聯系,他們能自然地認識到課文所要揭示的道理:“什么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弊寣W生自覺地思考環(huán)境和生存的聯系,分析環(huán)境污染產生的原因,激發(fā)學生愛護樹木,保護環(huán)境,維護生態(tài)的意識,達到以理服人的目的。

2.發(fā)揮榜樣作用。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材中刻畫了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如,《她是我的朋友》《掌聲》等文章中的主人公均為學生樹立了榜樣。針對學生可塑性強的特點,教師要能借助教材中刻畫的人物形象為學生樹立楷模,充分發(fā)揮教材中的人物形象的榜樣作用。如《灰雀》中,當列寧微笑著說:“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兒去了?”列寧問一只不會說話的鳥是有他的用意的??梢栽O計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列寧為什么不直接問小男孩?”引導學生思考“沒有直接問”的各種原因,學生設想了多種可能。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又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列寧關心他人的高尚品質。在這一過程中,列寧愛護少年兒童的偉大形象,逐漸樹立在學生的心中,使學生更加敬仰列寧,產生一種向列寧學習,得到別人的敬愛與尊重的愿望。教師可以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說說生活中有哪些人也令自己敬佩。這樣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使人物形象在學生心中更有真實感。通過典型事例影響學生,激勵他們向這樣的人物看齊,在他們的心中樹立了健康的偶像。

三、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優(yōu)良的學習氛圍

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首先必須制定了詳細的讓學生自主預習的預習要求,讓學生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能夠在初讀的時候學生字,組詞,讀順課文,摘抄課文當中的好詞好句,做到課前的自主學習。小語修訂版大綱認定,“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因而,“要加強學生自主的語文實踐活動,引導他們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焙⒆拥某砷L基本上得益于自己的學習。

同時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些互動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再者多問一些有創(chuàng)建性的問題來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老師本身也在提問方面下苦功夫去研究,哪些問題是可以問的,如何問?學生會有哪些答案,是否能達到自己想要的教學效果?在備課時都要充分的考]。

四、鼓勵學生多閱讀課外書籍

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鼓勵他們多讀多看,同時開設小小讀書交流會或是讓他們寫讀書筆記。一能培養(yǎng)他們的口語交際的能力,讓他們向同伴介紹自己看過的書;二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學好三年級的新增內容作文。

學生素質的提高對老師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的內容更是從古到今,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要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在學生眼里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要是智慧的化身,無事無物不曉。要使自己成為一名學者,平時應該多讀書、多積累、多思考、多實踐、多總結。更要重視新教材中參考資料的學習,因為這與學生的學習有著直接的聯系。淵博的知識,是每一位老師教好書的關鍵所在。

第2篇

關鍵詞:小學三年級 語文 教學

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如何上好一堂語文課,使學生在課堂后能夠有更多的收益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了一些比較有效的教學方法和廣大小學語文教師一起探討。

一、造成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中明顯落差的原因

1.從學校領導方面來看。過去強調抓兩頭帶中間,認為低年級是“基礎”要加強,高年級是“關鍵”應把好質量關,三年級則無所謂,可以“慢慢來”,因而對三年級的教學工作抓得不夠。

2.從教師力量配備來看。由于領導上存在上述思想,有經驗的教師被安排到基礎班、畢業(yè)班去了,三年級教師則新手多,教學有困難的多,力量相對薄弱。

3.從學生心理特征來看。三年級處于兒童期向少年期的發(fā)展時期,學生心理特征有明顯變化。他們不象低年級兒童那樣聽話,專心學習,表現得比較好動貪玩,注意力易分散,但他們的求知欲在增強,抽象思維逐步發(fā)展。而教師往往不注意三年級學生的這些特點,不僅思想教育跟不上,教學方法也不能適應變化了的情況,要么照套低年級的老教法,學生感到厭煩,要么硬搬高年級那一套,學生感到玄乎,教學效果不好。

二、針對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落差的一些策略

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都要扭轉過去只注意抓兩頭而忽視中間年級的思想。做到低、中、高年級一起抓,骨干教師合理配備。并力求相對穩(wěn)定,師資條件較好的學校,可實行教學小循環(huán)或大循環(huán)。三年級的語文教研組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從本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分學期、分階段提出教研任務。逐個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學校領導要經常深入三年級教學第一線,親自聽課或任課,總結經驗,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其次,要根據學生年齡特征,注意改進教學方法。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淘氣貪玩,上課注意力不易集中,求知欲強,善思好問。教師要根據這些特點,一方面加強政治思想工作,教育他們守紀律,愛學習,為建設四化學好文化;另一方面,要愛護他們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既不能象教一二年級那樣,降低教學要求,也不能搬用高年級的教學方法,跳躍太大。要防止教師包辦代替,想方設法為學生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條件,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第三,要明確教學任務,切實搞好三年級語文教學的過渡。

1.由識字教學過渡到閱讀教學。一、二年級識字是重點,三年級雖也有識字的任務,但重點已轉到閱讀上。語文教材取消了集中識字和給獨立閱讀課文全部注音的形式。因此,識字主要以學生自學為主,通過預習課文和查字典,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識字教學與詞句教學結合,在閱讀教學中完成。閱讀教學在三年級既是重點,又是新課題。提高閱讀能力,一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能力,學習普通話,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借以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使學生能復述課文,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二是要抓好句段的教學。大綱規(guī)定,三年級要“學習給課文分段,說出每段的段落大意,并練習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方法上可先教學生學會記敘文一般的(老三段)分段法,再教他們學習根據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故事情節(jié)來劃分段落,并指導學生抓住段落中的重點詞句,概括段落大意和課文主要內容。句段教學抓好了獷學生初具分析、概括能力,就為高年級學習語文打下了良好基礎。

2.由一類課文教學過渡到三種不同類型課文的教學。對三年級三種不同類型課文,應有不同的教學要求。一類課文是重點課文要著力教好,以“扶”為主,為學生學、三類課文作好示范。二類課文要指導好學生閱讀,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以必要輔導,使之讀懂讀通。三類課文要慢慢放手讓學生閱讀,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講讀、半獨立閱讀、獨立閱讀三類課文的教學關鍵是改進教學方法,一是不要以講代讀,要以讀為主,講讀結合,二是要緊扣字詞句篇進行教學,注意防止和克服仍以識字為重點和架空分析這兩種偏向。此外,還要根據三年級學生求知欲旺、記憶力強的特點,加強課外閱讀指導,擴大知識面,讓學生多讀多背一些名篇,使之終身受益。

三、筆者將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提出具體的教學方法

1.課堂導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以人教版新課標小學三年級的《灰雀》一課為例進行說明,三年級的學生正處在一個天真無邪、活潑好動的年齡,抓住了學生的這一特點,這一課的導入就簡單了,首先給學生介紹灰雀是一種什么鳥類。三年級的學生,對于新奇的小動物都有著不可抗拒的好奇心,由介紹灰雀導入新課,能夠使學生在好奇心的促使下積極、認真地學習。

通過這個例子可以看出,在課堂的導入部分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為一堂成功的語文課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2.啟發(fā)引導,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其學會學習的方法、技巧,能夠使其終生受益。在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首先,引導學生自主地學習生字,利用好字典、詞典等工具書,自己查不認識的生字生詞。其次,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租住討論,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小天地,讓他們自主發(fā)表見解、相互探討切磋。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注重的是對學生的啟發(fā)和引導,切忌將課堂的主動權全部攬在自己身上,要將主動權交給學生,讓他們自主利用好教學課堂。

第3篇

關鍵詞:語文;教學方法;小學教育

一、小學三年級學生的主要特點分析

其一,小學三年級是學生培養(yǎng)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三年級學生可以敏銳地感知別人對自己的鼓勵,通過被鼓勵,學生會變得更加自信。如果評價過低會導致學生自卑心理出現,學生會因為成績不好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受到周圍學生的嘲笑,非常不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但是如果評價過高則會讓學生表現為自負和驕傲,會存在藐視他人和不尊重他人的情況。其二,小學三年級是小學課程由淺入深的關鍵節(jié)點,在這一階段,部分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學生會因為天資聰穎而缺乏努力,隨著知識的逐步加深,學生的粗心大意會讓學生的成績迅速下滑,成績的提升存在一定的難度。同時,三年級作文和閱讀的出現也會增加三年級學生的學習難度,因此,學生自己、教師、家長都會更加重視三年級的教學成績。

二、三年級語文課程的主要特征分析

三年級語文課程重點考察以下幾方面的內容。一是三年級語文的重點是提高學生的溝通表達能力,讓三年級學生在表達過程中以較好的邏輯能力和語言的連貫性提高溝通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在三年課程中學習一定的語文知識,積淀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這為以后的學習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三是從語文的角度來分析,語言之所以會成為交流的工具,是因為具有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傳承和積累,才會讓溝通具有特點,不會空洞和無效率,因此,表達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教學中,學生的生活經驗、情感表達和語言能力都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多表達,讓學生在實踐中體會語言的魅力,提升語言的表達技巧。四是三年級語文課文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經典文章,教師應當盡量讓學生體悟文章的優(yōu)美之處,在語言的使用、思想的表達和環(huán)境刻畫中了解到文章的妙處。

三、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方法――情境教學法的使用

(一)情境教學法的概念

所謂情境教學法是20世紀50年代左右在西方出現的,我國從70年代引入并進行了改良,主要內容是教師為了達到一個較為理想的教學結果,在考慮了各位學生的特點之后,設置一個生動的場景,讓學生放松身心融入教學活動中,通過與學生的共鳴和互動,讓學生主動思考,提升學生的學習技能和理解水平。這種方法從心理上更為貼近學生的內心世界,顛覆了傳統(tǒng)的古板的教學方式,主要優(yōu)勢在于寓教于樂,將學生的情感、行動和知識進行了多方位的整合和概括。

(二)如何使用情境教學法

1.充分結合三年級語文的課程特點

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使用情境教學,主要在于如何創(chuàng)造一個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影視、音樂、情境劇等多種方式演示美好的畫面,將藝術要素和語文學習充分結合在一起,給學生身臨其境的感覺,這樣可以讓學生更快領悟到文字的魅力。

2.提高學生體會和感悟的能力

在三年級語文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情感能力,學生的愛好、興趣、態(tài)度的培養(yǎng)和改變很大情況下是靠教師來培養(yǎng)的,通過教師對課堂的熏陶和渲染,讓學生可以在情感上對語言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從這方面來看,教師真正從學生的心理入手,這樣,教師所建立的教學情境才有深刻的意義,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3.快速引導學生融入語文的學習

在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每篇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佳作,其語境描述的美妙、語言運用的精妙、思想表達的深邃、見解闡述的獨到,都是引導學生感悟的重要內容。

4.讓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

在情境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給予欣賞和包容,還要給予引領和點化: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時尚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優(yōu)美的語言習作,要引導學生用創(chuàng)新的語言習作。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習作的語言真正地生動起來。

參考文獻:

[1]王先東.注重過程學習以促進語文能力的提升: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心得[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旬刊,2012(8):135.

[2]何蓉.縱橫信息數字化學習讓小學三年級語文教學“活”起來[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9):108-109.

第4篇

關鍵詞:效率教學;培養(yǎng)興趣;方式多樣;教學創(chuàng)設

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課堂上的有效教學模式應被積極運用和發(fā)揚,教師應該越來越重視和利用其巨大優(yōu)勢來付諸于實踐中,并在實踐教學過程中不斷地豐富和完善其內涵。

教師應在新程課越來越深化的大背景下,積極不斷地在學習與實踐過程中積累所需的知識層次,轉變和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方式的多樣性。同時也要積極加強自身素質教育修養(yǎng),要深化研究教材有關內容,深刻理解教學各個層次之間的關系,組織和創(chuàng)設環(huán)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知識的潛力。

一、創(chuàng)設積極且有效的教學是提高課堂教學的基礎

在高三年級語文教學創(chuàng)設中要多運用多樣化、現代化教育方式和理念,比如心理學、數學推理論及語言傳播學等有關的理念與方法來解析高三年級語文出現的問題,創(chuàng)設中找到問題、剖析中解析問題、定估中實踐問題結果,在實踐證明的基礎上改進、發(fā)展、創(chuàng)新出一種新的理念。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高三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的講解,大部分都停留在書本基礎內容的解析,教師通常以此為課堂教學的重點,這就很容易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被忽視。所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就會發(fā)現,教學效果或目的與預期有很大的出入。最根本的問題是因為我們在創(chuàng)設教學目標時沒有很好的理論和實踐。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我認為有效性課堂教學創(chuàng)設應重點把學生放為中心,鼓勵學生學會自主的“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針對性制訂有效的教學目標

在素質教育改革越來越深化的環(huán)境下,教師應注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性的特點,制訂因人而異的教學方案,促進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教學內容進一步創(chuàng)設科學性

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中,要加強自身素質,同時也要對高三年級語文課程內容進行有效的解析,剖析教程基礎教材內容中出現的問題,來明確語文學習的重點、難點、疑點,真正地理解語文的中心思想要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實踐和學習交流,使課堂教學內容的創(chuàng)設更加合理、科學。

3.課堂教學理念、方式要多樣化

在課堂上教學的理念、方式要不斷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時,教師要更加注重學生個體化差異性的特點,制定出差異化的方案,積極運用個性化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來激發(fā)和培養(yǎng)每個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意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

二、積極培養(yǎng)和營造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氛圍

在學習中最好的導師是興趣,它也是學習的主要動力源泉。正如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楊振寧說過:“成功的真正秘訣是興趣”。所以,要想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要想方設法去激發(fā)其學習的興趣。而何為興趣呢?興趣就是指學習語文時很樂意做的事。大量的心理實驗表明,興趣并不會無緣無故地產生,而成就感是誘發(fā)興趣最主要的因素。也就是說,如果學生在學習語文時沒有成就感而言,這樣很可能打擊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就對語文學習厭惡了。反過來,如果能使其有所成就則能使其興趣增加。興趣增加了,就會提高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那么,效率自然就會相應得到提高。

而成就感如何產生呢?它基于學生的進步思想,想要取得進步就要注重學習方法的自主學習,教師要多組織和實踐自主學習的活動,比如開展語文知識大演講活動等等,來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同時也要根據每一個學生身上差異性的特點,制定最佳教學方式,使其學習能感到成就感,積極去學習語文知識。

三、落實、實現目標并有效利用和開發(fā)新的課程資源

高中三年級是高中階段最為重要的階段,在此我們要充分保證現有課程資源的利用和開發(fā),同時積極去探索、研究和創(chuàng)新出一些新的課程必要的課程資源,來充分地保障課堂教學能順利實施。教師處于課程資源的中心地位,這也是由課程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完善和積累既有特征決定的。因此,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要積極地創(chuàng)新理念,深化探究性教學,開發(fā)、創(chuàng)新新的語文教學資源。

總之,我們要轉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師是其中的主力軍,要積極運用優(yōu)質而高效的教學方式,塑造和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也要運用各種有效方法,煥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并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使其感受到學習的成就感和興趣,最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第5篇

摘 要:在《論語?陽貨》一則中,宰我向孔子提出把“三年之喪”改為“一年之喪”的建議,二者由此發(fā)生了一段甚為有趣的對話。本文試圖以“辨名析理”的方式,從文中所暗含的邏輯問題出發(fā)來解讀該章主旨,并指出孔子只有在處理好“禮”的整體與部分、內容與形式之間的矛盾之后,方可找到回應宰予的正確門路。

關鍵詞:宰我;孔子;三年之喪

問題思路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薄芭矂t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上述一段話出自《論語?陽貨》,宰我即宰予,被孔子許為其“言語”科的高才生,《史記》亦稱宰予“利口辯辭”,不過,雖貴為“十哲”之一,宰予的辯才機智卻不為孔子所賞識,反倒是常遭到孔子的批評。在上述的故事中,宰予質疑三年的喪期過長,要求縮短為一年,這一提議不僅未能得到孔子的響應,宰予本人也被孔子斥之為“不仁”。孔子的態(tài)度符合他對“辯者”的一貫看法:“巧言令色,鮮矣仁!”。

發(fā)生于宰予和孔子之間的這段對話已被各路學者反復咀嚼過,由于前人對這段對話的闡釋多是以范疇或概念為核心的,筆者試圖另辟蹊徑,更加注重對其中所包含的邏輯問題進行探討,并籍著此種邏輯的闡釋路線,增進人們對這段經典對話的理解。

宰予之問

首先,我們看宰予的發(fā)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谷既沒,新谷既升,鉆燧改火,期可已矣。”可以說,宰予縮短喪期的建議充滿理性和對生民的關懷,并且在他對孔子的詢問中,還聰明地運用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歸謬法”。所有人都知道孔夫子最重“禮”,宰予的發(fā)問便也從這一前提出發(fā),宰予的基本假設或設想是:如果孔子重視“禮”,那么就不應該反對我的提議,因為我的提議本身乃是為了維護“禮”的大局。 大前提:我們都必須維護禮,所有維護“禮”的行動或舉措孔子都應該贊同。

小前提:縮短喪期有利于維護“禮”。

結論:孔子應該贊同宰予縮短喪期的提議。 --!>

“禮”是儒家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是各種制度、儀式及規(guī)章的集合,在當時社會并不發(fā)達也不復雜的情況下,其作用范圍可謂囊括社會的所有領域。在這些龐雜的禮儀當中,喪禮又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禮記?昏義》說:“夫禮始于冠,本于昏,重于喪祭,尊于朝聘,和于鄉(xiāng)射,此禮之大體也。”又在《祭統(tǒng)》中說:“禮有五經,莫重于祭?!碑斎?,儒家對喪祭之禮的重視并不是出于某種宗教上的原因,而是與其關于孝的理論密切相關的,其出發(fā)點乃是“孝道親親”,這種孝道一直延伸到為死者祭奠、守喪之上,“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薄叭曛畣省奔词窃诟改甘攀乐笠环N“孝”的延續(xù)表達。

那么說了這么多,問題的關鍵在哪里呢?在于喪禮在禮中的地位,在于作為“部分”的喪禮與作為“整體”的禮所產生的矛盾。宰予很清晰的看到如下這一點,那就是孔子初衷與效果的不統(tǒng)一。孔子出于維護禮的需要必須維護其中作為重中之重的喪禮,但他把“喪禮”這一環(huán)節(jié)看得太重,結果使部分的喪禮給整體的禮帶來了破壞和傷害。用通俗一點的話來講,那就是孔子“大水沖了龍王廟”。宰予看到了喪禮對社會資源的巨大消耗及其負面作用,并藉著孔子思想中“禮”之部分與整體的摩擦問題向孔子發(fā)難,要求降低喪禮在整個禮文化中的重要性,節(jié)省人們的時間和精力以用于維護其他的禮。顯然,宰予的建議有其合情合理的一面。

孔子之應一

接下來,我們就來看一下孔子是如何應對宰予的詰難的。孔子沒有在邏輯上接受宰予的挑戰(zhàn),而是采取了以感性對理性,以說教對辯論的方式來應對。在宰予拋出問題之后,孔子馬上反問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何謂“安”?“安,定也?!保ā稜栄拧罚鞍?,靜也?!保ā墩f文》)“安”這一詞還在《書?堯典》中出現過,“欽明文思安安”,《康熙字典》曾注:“安安,自然性之也?!币虼耍鞍病笔侵敢环N平靜如水的心靈狀態(tài),而且這種狀態(tài)還要求不摻雜任何雜質,不考慮任何經驗因素。也即說,它是我們人類所擁有的先天道德直覺。而在上面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宰予要求縮短喪期是出于某種現實利益的考量,即防止禮崩樂壞的局面出現。宰予雖然最后表示了“安”,但其得出這個結論是出于維護禮之大局的考慮,是一種夾雜較多理性的考量,這與孔子要他從內心直接來感知其行為是否適當是相違背的。

孔子試圖以“安”來“誆”宰予,結果縮短喪期的想法并沒有給宰予帶來任何的負罪感??鬃拥倪@一失敗是可想而知的。“安”作為私人的一種內心感受,本身就具有極大的隨意性和主觀性,加之每個人的立場和利益不同,在各種現實的考量與理性思維的制約下,想要人們就同一件事情懷有同樣的感受是異常困難的,也不符合人類本性具有差異這一事實。

孔子之應二

孔子在意識到“安”的道德約束力在宰予身上失效之后,又提出了另一個論據,那就是“三年之喪”是“天下之通喪也”。孔子要求人們必須“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三年,因為“三年之喪”是大家普遍遵循的、早已有之的規(guī)章制度。

這里牽涉到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禮”的形式與內容的問題。以“喪禮”為例,我們?yōu)楦改傅碾x去感到悲傷是其內容,而披麻戴孝三年則是其形式。一般來說,內容要重于形式,不管任何時候,在父母去世的時候我們都應該悲痛而不是高興,但表達悲傷以及祭奠的形式卻是隨時代而變化的。譬如,我們現在對死者進行火葬而不再是土葬就是一種形式上的改變,但這種改變并不代表我們對已故者的尊敬和懷念有所減損。

孔子對“禮”形式的偏執(zhí)隨處可見。譬如《論語論語?八佾十七》中曾載有這樣一段生活場景,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痹诳鬃涌磥恚迂暈榱艘恢谎蚨谩岸Y”于不顧是不對的,即使這個“禮”已經名存實亡。我們再看下面《禮記?檀弓》中的一則故事:

子路有姊之喪,可以除之矣,而弗除也,孔子曰:“何弗除也?”子路曰:“吾寡兄弟而弗忍也?!笨鬃釉唬骸跋韧踔贫Y,行道之人皆弗忍也。”子路聞之,遂除之。

子路想為其姐姐多服喪些日子甚至都遭到孔子的嚴厲制止,由此可見孔子對禮的整個程序的遵守和執(zhí)行是寸步不讓的。

孔子對禮的形式的執(zhí)著一直被后人斥為“保守”、“僵化”、“落后”,但孔子這么做不是沒有道理的。試想,如果人人都如宰予那般要求縮短喪期,那么既然宰予可以提出“一年”的建議,其他人也就一樣可以提出諸如“半年”、“一個月”、“一個星期”甚至“一天”的建議,最后誰來統(tǒng)一這些意見呢?還是每個人都按自己的想法去做就行了呢?顯然,如此下去,“禮”也就不成其為“禮”了。

因此,我們必須承認,孔子的話中有一點是正確的,那就是“禮”的約束力來源于它的“通”性。正是大家都這么做,使它具有了某種穩(wěn)定性和權威性,一旦某個人違背,就會遭遇來自社會輿論方面的壓力。缺乏這種共通性和權威性,“禮”的道德約束力是無以寄存的。

綜上所述,在上述情境中,孔子唯有在處理好“禮”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問題以及“禮”的內容與形式的關系問題之后,方可能找到回應宰予的正確之路。事實上,這兩個關于“禮”的邏輯問題同樣也為難著21世紀的現代人。我們總是一方面要求制度的規(guī)范化,另一方面又不斷地強調制度的人性化,而處理二者之間的矛盾在筆者看來有賴于我們對上述邏輯問題做出更清晰的回答。(作者單位: 廈門大學人文學院)

第6篇

關鍵詞 元好問 現實主義 建安文學 杜甫

元好問(1190―1257)字裕之,號遺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元好問是金代文學大家,堪稱金代文學史上一代人杰。他不僅是個有著明確創(chuàng)作追求的詩人,同時也是一論自覺的文學批評家,元好問現存詩一千四百余首,著有《元遺山先生全集》,詞集為《遺山樂府》。他的詩論作品《論詩三首》、《論詩三十首》、《與張仲杰郎中論文》、《校笠澤叢書后記》、《楊叔能小亨集引》等等,都很精辟地評論了古代詩人詩派的得失。其中,《論詩三十首》,是繼杜甫《戲為六絕句》之后,以絕句的形式系統(tǒng)地表達詩歌理論的又一重要著作,對后世影響深遠,其中元好問直接或間接提出自己的文學主張,從他對前人的評價總結中,筆者體會最深的是他對傳統(tǒng)現實主義詩風的繼承與提倡。

一、對建安文學的推崇

元好問在《論詩三十首》中極力宣揚恢復建安以來的詩歌優(yōu)良傳統(tǒng),筆者認為他所推崇的建安傳統(tǒng),主要是建安文學作品所表現出來的高度的現實主義精神。他在第二首中論道:“曹劉坐嘯虎生風,四海無人覺兩雄。可惜并州劉越石,不教橫槊建安中?!痹脝栒撛姀慕ò膊抛诱f起,鐘嶸在《詩品》中說,“曹劉殆文章之圣”,元好問也以曹植、劉楨為代表說起,從“曹劉坐嘯虎生風”中,可見他推重建安詩人的是他們在詩歌中所表現出來的氣概和力量,元好問欣賞他們的慷慨激昂、悲壯動人。曹植《前錄自序》里自云:“余少而好賦,其所尚也,雅好慷慨?!彼衷凇顿浶旄伞分性疲骸翱犊斜?,興文自成篇?!辈苤驳脑姼杳黠@的分為前后兩個時期,前期多抒發(fā)遠大的理想和宏偉的抱負,寄托詩人欲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典型代表的是《白馬篇》“捐軀赴國難,誓死忽如歸”,然而書寫志向的同時,曹植詩中又常彌漫著戰(zhàn)亂環(huán)境所賦予的悲涼慷慨情思和對人生無常的嘆息。歷史上的建安時期,戰(zhàn)亂連年、民生凋敝,動亂的社會現實在給英雄們建功立業(yè)提供可能的同時,激發(fā)了人們積極進取的強烈愿望,當時一流的文學家們都卷入了戰(zhàn)爭,他們用文人特有的眼光把他們的經歷紀錄下來、以文人的特有的情懷評價、審視這一時期的現象,并用文人特有的文筆激勵人們的斗志。鐘嶸在論建安文學時,明確提出“建安風力”,劉勰論及建安文學總結了“風骨”理論,無論是“風力”還是“風骨”,其來源都是當時特定的社會現實所喚起的特定精神――傷時憫亂、哀民涂炭。西晉時期,王敦每酒后輒詠魏武帝樂府歌“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以如意擊唾壺為節(jié),壺邊盡缺。高遠闊大、悲涼雄渾一直是曹操詩歌的藝術風格。曹操《短歌行》詩云:“慨當以慷,憂思難忘。”“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甫,天下歸心?!笨犊谋?,雄渾的氣勢表現了曹操高遠的志向和堅定的信心,能激發(fā)起讀者積極向上的精神。由戰(zhàn)爭亂世刺激而產生的慷慨激昂情懷構成了建安風骨的主要內涵,使這一時期詩人的作品表現出慷慨縱橫、激越昂揚的風格。然而,戰(zhàn)亂同時帶來的“生民涂炭”,生命的朝不保夕,給人們帶來生命無償、歲月不居的深沉嘆息。這一壯美、蒼涼的風格是這一時期現實生活的集中反映,生動寫照。元好問之所以標舉豪邁悲壯的審美標準,源于這一風格是建安文學現實主義的集中體現。并且,對于這樣一個現實轉化為文學作品的過程,元好問感同身受,元好問“值金源亡國,以宗社丘墟之感,發(fā)為慷慨悲歌”,他所處的時代是民族矛盾與階級矛盾極端尖銳的金末元初時期,民族斗爭不斷,國破家亡、國難民艱,這一連串的動蕩、不幸,激起了元好問強烈的愛國憂民之情。所以元好問認為客觀的社會現實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源泉,豐富的生活體驗是詩人創(chuàng)作的基礎和前提。所以他標舉反映現實的詩風,提倡切身體會、感受,他在《論詩三十首》二十三中說“池塘春草謝家春,萬古千秋五字新。”高度贊頌南朝詩人謝靈運《登池上樓》中的“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寫的是眼前景,即景抒情,充滿了生活氣息,飽含蓬勃生機。而同時在二十三中,他對脫離生活、缺乏社會內容的詩作給予了批判,他說“傳語閉門陳正字,可憐無補費精神”,江西詩派代表作家陳師道,愛苦思苦吟,錘字煉句,以“閉門造句”見稱,“平日出門,覺有詩思,便急歸擁被,臥而思之,如病者,或累日方起”,黃庭堅有“閉門覓句陳無己”之句。元好問在此借用黃庭堅的話批評陳師道作詩無補于世、浪費精神、實在可憐??梢?,無論建安詩人的悲壯雄健,還是一如謝靈運的清新、自然,風格雖有不同,然而他們的現實主義精神是一致的,從中可見,元好問論詩的標準之一是對現實主義精神的繼承。

二、對杜甫的推崇

元好問推重唐詩,唐詩中最欣賞杜甫,所以他對杜詩有專門的研究《杜詩學》。元好問在《杜詩學引》中說:“竊嘗謂子美之妙,釋氏所謂學至于無學者耳。今觀其詩,如元氣淋漓,隨物賦形;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而衰的歷史轉折時期,他的詩歌真實地反映了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動亂情況,成為時代的一面鏡子,以時事入詩,直面社會現實,成為杜詩的突出特點。由于對離亂生活的經歷與特殊體會,杜甫詩中常有“瘦骨伶俜的壯丁、被抓應役的老婦、新婚即別夫的嫁女、子孫死盡的老人、無家可歸的老兵、在顛沛流離中扔掉孩子的母親”等形象,而這些都是在戰(zhàn)亂的時代,社會悲劇加身的無辜者形象。“三吏”、“三別”描繪了民不聊生、國將不國的歷史,《月夜》、《羌村》、《述懷》描寫了貧賤夫妻、饑寒兒女,杜詩中始終交織了國恨與家仇,國恨使家仇更痛徹,家仇使國恨更具體化,而這些都是安史之亂時期特定的社會歷史的生動紀錄。杜甫的詩歌多是以反映現實社會人生為目的,取材多是時事和他曲折的生活經歷,用敘事手法寫顛沛流離的社會生活,用紀行方式書寫山川風物,細膩、真實,感情真摯。他論詩亦如此,在《戲為六絕句》中,他說“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彼^“親風雅”實際就是在創(chuàng)作實踐上表現為寫時事的寫作傾向,把文學從側重于抒發(fā)個人情思引向寫民生疾苦,從書寫理想引向寫實。所以本著杜詩的現實主義宗旨與精神內核,面對標榜以學杜詩為宗旨的江西詩派,元好問直指江西詩派并沒有學習到杜詩“善陳時事”、憂國憂民的現實主義精神的弊病,他在《論詩三十首》中說道“古雅難將子美親”,這是說江西詩派雖然打著學杜的旗幟,其實其創(chuàng)作已遠離杜甫的道路,他們的學杜只是在創(chuàng)作技法上仿效,而沒有學到杜詩的精髓。作為江西詩派的開山鼻祖黃庭堅,自認為得詩法于杜甫,但他對于詩歌創(chuàng)作的理論主張只是“無一字無來處”、“點鐵成金”、“奪胎換骨”,他認為“自作語最難,老杜作詩,退之作文,無一字無來處,蓋后人讀書少,故謂韓、杜自作此語爾?!痹脝柺冀K堅持自己的現實主義詩歌審美標準。提倡創(chuàng)作應親身實踐、思考現實、體察民生,詩歌失去了現實依據,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所以他在《論詩三十首》十一中說“眼處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總非真。畫圖臨出秦川景,親到長安有幾人?”創(chuàng)作只有“親到”、“眼處”,才能產生有“神”的詩句,而“暗中摸索”,脫離現實,憑空想象,暗中虛擬,總不是真實之境,對于創(chuàng)作只是白費精神。

三、元好問的詩文創(chuàng)作

元好問是一代文論家,但首先他是位詩人。其現實主義詩學觀不僅表現在他的詩論中,而且用他的創(chuàng)作來詮釋自己的理論主張。他欣賞建安風骨、心儀杜甫,因為他與他們有著相似的社會經歷,相似的民生意識,他們都是站在百姓立場上的士人,都是為反映百姓疾苦而紀錄現實的詩人。元好問早年,從師郝天挺,業(yè)成之后,“下太行,渡大河,為《箕山》、《琴臺》等詩,趙禮部見之,以為少陵以來無此作也,以書招之,于是名震京師,目為元才子?!碑敃r,世人見好問詩,能突破時間時代的限制,直接把他比杜甫,可見好問詩風一如杜詩?!端膸烊珪偰?遺山集》提要中,記載評價好問,說:“好問才雄學贍,金元之際屹然為文章大宗。所撰《中州集》,意在以詩存史,去取尚不盡精?!薄耙栽姶媸贰保@是對元好問詩歌創(chuàng)作現實主義精神的充分肯定,可見遺山詩亦有杜甫“詩史”的特點。因為親歷戰(zhàn)亂的流離失所,目睹亡國的慘痛,元好問將個人的際遇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的聯系在一起。他的“喪亂詩”記錄了他所目睹的山河破碎、生民涂炭。蒙古兵圍金鳳翔,鳳翔失陷后,元好問隨即寫下了《岐陽三首》,詩云:“突騎連營鳥不飛,北風浩浩發(fā)陰機。三秦形勝無今古,千里傳聞果是非。偃蹇鯨鯢人海闊,分明蛇犬鐵山圍。窮途老阮無奇策,空望岐陽淚滿衣。”(其一)“百二關河草不橫,十年戎馬暗秦京。岐陽西望無來信,隴水東流聞哭聲。野蔓有情縈戰(zhàn)骨,殘陽何意照空城!從誰細向蒼蒼問,爭遣蚩尤作五兵?”(其二)“眈眈九虎護秦關,懦楚孱齊機上看。禹貢土田推陸海,漢家封徼盡天山。北風獵獵悲笳發(fā),渭水瀟瀟戰(zhàn)骨寒。三十六峰長劍在,倚天仙掌惜空閑?!保ㄆ淙┤自娭惺紫让鑼懥锁P翔城被蒙古軍包圍時,固若金湯的局面,詩人只能長歌當哭,然后記錄了攻陷時人民流離失所和金兵橫尸野草的慘狀,表現了詩人對侵略戰(zhàn)爭的譴責。最后追溯戰(zhàn)爭失利的原因,是金宣宗雖置秦關等處九個防御使,但形同虛設,天險尚在而武備不修,只能任人侵略的事實。如今讀來,那段慘痛的歷史尤然在目,讓人心痛。從中可見好問“詩史”的具體表現。金亡后,他寫下了《壬辰十二月車駕東狩后即事》,其二中道“慘淡龍蛇日斗爭,干戈真欲盡生靈。高原水出山河改,戰(zhàn)地風來草木腥。精衛(wèi)有冤填瀚海,包胥無淚哭秦庭!并州豪杰知誰在,莫擬分軍下井徑?”詩中記載了蒙古鐵騎兵臨城下,金哀宗親自帶兵出征,然兵敗退走的歷史事實,詩人用沉雄的筆勢抒發(fā)了國破家亡的巨痛。城破后,元好問被蒙古軍押送至聊城,沿途的情景,讓他心情悲涼至極,遂寫下了《癸巳五月三日北渡》三首,詩云:“道旁僵臥滿累囚,過去旃車似水流。紅粉哭隨回鶻馬,為誰一步一回頭?(其一)白骨縱橫似亂麻,幾年桑梓變龍沙。只知河朔生靈盡,破屋疏煙卻數家?。ㄆ淙保娭忻枋隽送局忻晒疟б鈸寠Z的行徑和戰(zhàn)后凄慘的景象,慘烈而無情的現實使詩人譜寫了一首首絕望哀歌。

參考文獻:

[1]元好問.遺山先生文集[M].北京:商務印書館,1937.

[2]李明高.《文心雕龍》譯讀[M].濟南:齊魯書社,2009.

[3]趙翼.甌北詩話[M].胡主佑,霍松林,點校.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4]馮至.馮至全集[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5]周建忠.中國古代文學史[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

作者簡介:

第7篇

一、征文對象

本次論文征集活動面向全國范圍內色彩領域科技工作者,邀請中國流行色協會會員、基地企業(yè)、理事單位科技工作者參與,歡迎廣大色彩科技人員和色彩應用人員踴躍投稿。

二、征文類型

本次征文面向尚未公開發(fā)表或在三年內公開發(fā)表的原創(chuàng)性論文(2009年1月1日后正式發(fā)表的論文),已請注明出處。

三、征文內容

色彩科學應用與發(fā)展領域的各類研究及應用成果。內容包括:紡織品、服裝及服飾、工業(yè)設計、汽車工程、城市規(guī)劃、城市建筑與環(huán)境色彩、室內裝飾、光學、照明設計、數碼設計、印刷技術、色彩文化、藝術研究、色彩教育、家居設計、個人形象設計等。

四、征文要求

(一)內容

立意新穎、色彩應用具有時代感和創(chuàng)新意識、圍繞主題、理論或方法創(chuàng)新務實、觀點明確、資料翔實、文獻引注規(guī)范。

(二)篇幅

論文正文字數不超過5000字、摘要不超過300字。 (三)格式

論文采用Word文擋,頁面按A4紙排版,正文字體為宋體五號字,單倍行距。主要框架包括:(1)題目;(2)作者姓名、單位、郵政編碼;(3)中文摘要;(4)英文摘要(5)中文關鍵詞:(6)正文;(7)參考文獻;(8)作者簡介: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工作單位、職稱職務、研究領域和成就、通信地址、電話、傳真和E-mail。請在參考文獻之后附作者簡介?!白髡吆喗椤闭堄梦逄柡谧煮w左起頂格排,后空一格,接排。作者簡介在200字以內。論文中圖片黑白和彩色均可。

(四)其他

所提交論文應為作者原創(chuàng),尊重知識產權,不得抄襲剽竊他人學術論文和學術觀點及圖片,無侵權或版權糾紛,組委會不承擔核實義務以及因此引起的任何責任。

五、論文提交

請于2012年9月30日前將論文和論文征集登記表以電子郵件方式發(fā)送到組委會電子信箱,并將報名表傳真至組委會。論文征集登記表請登陸.cn下載。

六、其他

(一)經評審,入選的優(yōu)秀論文將由國家正規(guī)出版社公開出版,為論文作者頒發(fā)優(yōu)秀論文證書,并擇優(yōu)在《流行色》、《色彩中國》和中國流行色協會網站等媒體刊登。論文集將被中國知網“中國重要會議論文集全文數據庫”收錄。

(二)部分入選優(yōu)秀論文將推薦在11月30日召開“紀念中國流行色協會成立三十周年”學術報告會上宣讀及做學術交流。

(三)本次論文征集和出版不收取任何費用。

七、聯系方式

聯系人:秦愛梅

電話:010-85229522 85229582

傳真:010-85229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