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18:07:58

序論:在您撰寫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青少年心理問題論文

第1篇

(1)自我心理。隨著心理的成熟,青少年在內心世界有許多復雜的事情要考慮,甚至操心。其中青少年最關心的是對“自我的認識”,即怎樣認清自己的行為、性格及心理上的表現(xiàn)。在日新月異、快速成長的過程中,覺得時時刻刻都要去摸索“自己心理上的肖像”,即去發(fā)覺自己的性格如何,自己在別人眼里的印象,自己的興趣及志向在何處,交來會成為一個什么機關報人等等。由于對成長變化的自我肖像常摸索不清而感到煩惱,同時也對別人的批語與反應甚為敏感,只要稍微被人批評就反應強烈,而且很難過。如何正確認識自己,并增強自己的信心,是青少年們常遇到的內心顧慮。

(2)性心理。隨著性生理的發(fā)育,青少年的性心理也隨之發(fā)展。隨著日益增長的性興趣與愿望,如何適應社會文化的要求而加以控制,是青少年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同時,更重要的是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心理性別”。生理上的性別取決于人的解剖器官與生理現(xiàn)象,倡在心理及行為上,每個青少年要學習如何按生理性別角色去講話動作穿著;怎樣才能引起異性的好感與喜歡;如何與異性朋友結交相處等等,是青少年們必須去學習并且建立的“心理性別”。只有“生理性別”與“心理性別”相一致,才能完全定義為男性或女性。這些心理上的問題,也常是煩惱、壓力的來源。

(3)家庭關系。如何與父母親相處,是青少年們的心理負擔與困難之一。隨著思考方式的改變,年輕人改變了對父母的看法,開始批評父母的言行,甚至“看不起”父母,形成代際隔閡。假如父母處理不當,就有親子關系的沖突而不悅。再者,年輕人追求獨立自主,力求減少依賴父母,而有些父母卻不關心孩子的自主精神,造成親子爭吵、家庭不睦。

第2篇

[論文摘要]當代青少年學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常常使教師和家長表現(xiàn)出難以應對的困惑,以致使他們的教育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挫折和影響。因此。如何有效應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問題,便值得我們正視和探討。本文闡明了逆反·心理的本質,指出了逆反心理在青少年學生身上的種種體現(xiàn),論述了應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對策。

在對青少年的施教中,老師和家長普遍感到當代青少年學生存在著比較嚴重的逆反心理現(xiàn)象。逆反心理正使許多教師和家長的教育熱情和積極性受到挫折和影響。為此。揭示逆反心理的實質、分析其成因、尋求解決它的對策等問題便擺在我們面前。

一、逆反心理的本質

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識發(fā)展的第二個飛躍期,突出的表現(xiàn)是內心世界更為豐富。他們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更多地進行反省,“我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我的特征是什么?”“別人是如何看待我的?”等等,這些有關“我”的問題常??M繞在他們的心頭。記日記是他們的明顯表現(xiàn)。到了高中,學生的自我意識基本穩(wěn)定。這一時期,青少年普遍存在著反抗心理。心理學上稱這一時期為“逆反心理”期。

關于逆反心理的本質是什么,目前人們的認識不盡相同,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其中有一種說法比較一致:“逆反心理是客觀環(huán)境與主體需要不相符合時產(chǎn)生的一種心理活動,具有強烈的抵觸情緒”。簡言之,逆反心理是一種特殊的反對態(tài)度,是青少年在長期的社會化教育過程中形成的對認知信息的比較穩(wěn)定的一種心理傾向,其心理結構是由認知、情感、意向三種心理因素構成的。進一步分析,它具有以下特點:

(一)從結構來看,逆反心理是認知、情緒和行為傾向三者的有機統(tǒng)一。逆反心理的認知成分是指對逆反對象的知覺、理解及評價;情緒成分是指對逆反對象的抵觸情緒,即人們對逆反對象是反感或厭惡的;行為傾向是指對逆反對象意欲表現(xiàn)出來的行為,即逆反行為的準備狀態(tài)。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認知成分是基礎,如果不對客觀環(huán)境是否符合個體需要關系進行認識,是不可能有相應的情緒與行為傾向的。抵觸情緒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當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逆反對象一出現(xiàn),主體往往使認知、行為傾向服從它,從而維持整個態(tài)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

(二)從特性來看,逆反心理是社會依存性與相對獨立性的有機統(tǒng)一。逆反心理與其它社會心理一樣,具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賴于它所反映的對象,即社會存在;另一方面對所反映的對象又具有相對獨立性。逆反心理受社會存在的制約,它產(chǎn)生于客觀存在不符合主體需要之時,并不是無緣無故的。當需要得到滿足時,則不會產(chǎn)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們對社會存在簡單被動的反應,而是經(jīng)過加工改造的能動反映。

(三)從作用來看,逆反心理有積極與消極之分?,F(xiàn)在有一種傾向,提到逆反心理,不是認為它是好的,就是認為它是壞的,甚至認為它是一種變態(tài)心理。把逆反心理說成是一種變態(tài)心理顯然是錯誤的,因為逆反心理是人腦對一部分客觀事物的正常反映,任何一個正常的社會成員都可能產(chǎn)生。至于評價逆反心理的好與壞,一定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其判斷標準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對客觀事物進行正確反映。因此抽象地談論它的積極與消極是不正確的。

(四)從存在來看,逆反心理是相對穩(wěn)定性與可變性的統(tǒng)一。某種逆反心理一經(jīng)形成,將持續(xù)較長時間而不易改變。每當對象一出現(xiàn),就以相同態(tài)度待之,從而表現(xiàn)出一定的穩(wěn)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種可變的社會態(tài)度,在導致逆反對象的條件根本變化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會逐漸淡化。直至消失。

二、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

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表現(xiàn)是多種多樣的,主要有以下四種:

(一)對正面宣傳作反面思考。有的青少年對學校、領導、教師的宣傳,表現(xiàn)出一種不認同、不信任的反向思考。他們往往以社會上個別不公正的事實來以偏概全地全盤否定正面宣傳。同樣,也有一些青少年不能從全局出發(fā),從一定高度上去把握現(xiàn)實,片面地夸大社會主義制度的某些不完善之處和資本主義制度的某些可取之處,有時甚至進行有意無意的反面宣傳。

(二)對榜樣及先進人物的無端否定。在教育過程中,許多教師和家長都希望通過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來教育感染青少年,喚起他們的熱情,以期達到激勵后進的目的。但結果卻往往適得其反。一些先進人物被說成是沽名釣譽的“投機家”或“傻子”,無端懷疑這些先進人物的動機,進而否定他們的先進事跡。對于身邊的榜樣,則冠以“拍馬屁”給予排斥和嘲笑。

(三)對不良傾向產(chǎn)生情感認同。在一些青少年當中,打架斗毆被看作是有膽量;與老師、領導公開對抗被視為有本事;哥們義氣等不良的行為傾向卻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同。而對于樂于助人、愛護集體、愛護公物、遵守校規(guī)校紀的青少年則被肆意諷刺、挖苦,造成在集體氛圍里出現(xiàn)好人好事無人夸,不良傾向有市場,正不壓邪的局面。

(四)對思想教育、遵章守紀要求的消極抵抗。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冷淡,認為思想政治教育大而空、形式化,不符合青少年的現(xiàn)實生活。因此,對思想政治教育采取應付、抵制、消極對抗的態(tài)度。

三、應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對策

(一)影響青少年逆反心理產(chǎn)生的因素

逆反心理作為一種心理狀態(tài),是由主觀和客觀兩種因素的影響制約而形成的:

1.主觀因素

(1)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客觀變化的影響

由于青少年正處在一個急劇變化及相當敏感的特殊時期,因此,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漸增強,他們迫切希望當家作主,從而擺脫成人自居而急于表現(xiàn)自己的非凡與成熟,因而對任何人、任何事物都采取挑剔的態(tài)度。也正是由于青少年感到或擔心自己的所作所為無法為成人們所重視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所以才在對待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上采取了極端的各種手段和方法,形成與外界對峙的局面,從而確立了自我存在的價值。

(2)學生認知水平的偏差影響

青少年在認知發(fā)展過程中,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雖有一定程度的發(fā)展,但還很不成熟,加之經(jīng)驗不足,不懂得用歷史的和辯證的眼光看問題,認知的偏差度較大,認識上容易產(chǎn)生片面性,看問題易偏激,喜歡鉆牛角尖,固持己見,走極端。這些學生自尊心強,但有時又不能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尊嚴,尤其當他們屢遭挫折、失敗后可能一蹶不振,自暴自棄,顯得意志薄弱;對老師、同學的幫助置之不理,甚至把教育者的勸說、告誡看成是“管、卡、壓”,看成是吹毛求疵,是嘲弄自己,是對自己自尊心的傷害,因而把自己放在了教育者的對立面,繼而產(chǎn)生逆反心理。

(3)學生主體內部的綜合心理因素的影響

這里所說的綜合心理因素主要指青少年的獨立意識過強,過分強調自我,受好奇心的驅使,偏激片面地看問題等。這是產(chǎn)生逆反心理的重要原因。學生在受教育過程中,隨著知識經(jīng)驗的增加,認知方式的發(fā)展,特別是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的發(fā)展。獨立意識不斷增強。他們開始對社會生活中出現(xiàn)和書本上遇到的各種問題獨立地用自己的知識觀點來衡量是非,用自己的智慧才能來判斷曲直,對老師家長的教導,常常喜歡用批判的眼光來審視一番,對書本上的一些定論也會提出疑問。加上他們較少保守思想,富于想象,往往在學習中提出一些與師長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設想和看法,并親于嘗試一些在教育者看來是不可能或不必要的新做法。他們具有較強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對于越是得不到的東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觸的東西,越想接觸。尤其是對那些封閉禁錮的事物,向往之情更為迫切,以至于產(chǎn)生你越不讓我知道,我越想知道的逆反心理。

2.客觀因素

青少年逆反心理形成的客觀因素具體表現(xiàn)在以下方面:

(1)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誤

第一,教育者的要求脫離了學生原有的需要。人的各種行動都是以滿足個人(社會)的某種需要為前提的。在學生還沒有產(chǎn)生一定的需要以前,我們應該積極培養(yǎng)他們的需要,否則勢必為他們接受教師的要求造成困難。此外,當學生產(chǎn)生一定需要以后,對他們提出的過高過急的要求也是難于被接受的。

第二,對學生提出要求時采取了強制或觸犯學生個性的方式。學生對這個問題非常敏感,他們強烈地要求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我們對這個問題決不能掉以輕tb。有人認為只要出于好心,要求又合情合理,那么不論怎樣向學生提出,他們總是應該而且也是能接受的。但是結果卻常常適得其反。不尊重學生是造成師生關系不融洽和對立的常見原因。

第三,教育者處理問題不當,挫傷了學生的自尊心。教育者對問題的不同處理,表明了對學生實際行為的肯定或否定。如果在處理問題時不從實際出發(fā),堅持統(tǒng)一標準,碰到問題只憑主觀臆測就作處理,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公正的態(tài)度,甚至未經(jīng)深思熟慮,不問青紅皂白,采取過激的措施,這很容易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導致逆反心理的產(chǎn)生。

第四,教育者的教學方法不合理。教師不能因材施教,搞滿堂灌、一刀切,久而久之,往往導致基礎差的學生產(chǎn)生厭煩情緒,從而使學生降低或喪失學習信心,感到自己無論如何努力,也不可能獲得良好成績,消極情緒占了上風,在這種情況下,如不加以引導,也容易產(chǎn)生逆反情緒。

第五,教育者自身言行不一。教師把社會道德行為準則教給學生。就其本身來說有兩條途徑:一是口頭講解或勸導;二是展示自己的實際行動。這兩個方面都是需要的,但在發(fā)生矛盾的情況下,自己說的是一套,行的又是另一套,就很難發(fā)揮教育作用。這種矛盾會大大降低教育者的威信,也會使學生反感,對一些正面宣傳教育的信息產(chǎn)生逆反心理。

(2)家庭和社會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

學生產(chǎn)生逆反心理不僅僅局限在學校范圍內,社會上和家庭中的一些逆反現(xiàn)象都會直接或問接影響著他們,尤其是一些后進生更容易接受那些不利的因素的影響。比如,家庭破裂會給子女造成心理創(chuàng)傷和失落感;學生在家庭中得不到應有的溫暖和鼓勵,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產(chǎn)生自卑的逆反心理;家長對子女要求過高,方法簡單粗暴,會導致子女過大tb理壓力,也容易出現(xiàn)逆反心理。社會影響因素更加廣泛復雜,內容、形式、渠道也多種多樣,但影響較普遍的是社會輿論、社會風氣和人們的社會逆反心態(tài)。比如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包括不正之風,都可能影響敏感的學生,以致腐蝕他們的心靈,導致極端的逆反心態(tài)的產(chǎn)生??傊?,外界的種種不良因素的影響,會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產(chǎn)生一種逆反心理定勢,這也同樣是教育學生所不可忽視的。

(3)同輩群體不良因素的影響。同輩群體是指同齡或相近年齡組成的群體。在眾多同輩群體中,青少年受同輩群體的影響最突出的是對同輩群體的依賴。這是因為在青少年同輩中,青少年們不僅有共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愛好、興趣和共同的行為傾向,它們之問相互容易認同,最能達到或造成相互轉化與感染。其中,青少年同輩群體中積極的價值觀念及行為傾向與家庭、學校、社會的教育目的大體一致,置身其中的個體青少年的心理就較為正常、合理;而青少年同輩群體中不良的價值觀和行為傾向則對置身其中的一些青少年心理產(chǎn)生不良影響。比如在青少年學生中存在的不良英雄觀、出風頭、唱反調等,就使一些本來正常的青少年心理被潛移默化了,再加上青少年自身心理的不穩(wěn)定和模仿性,也容易使其逆反心理的形成。為此,在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形成中同輩群體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

(二)應對青少年學生逆反心理的具體措施

1.了解學生,正確對待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時期自我意識、獨立意識增強的一種正常表現(xiàn),是青少年中的一種普遍行為。這一時期,教師應“對癥下藥”,不應盲目作為。了解學生這一時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正確對待其逆反心理行為,與他們做朋友,是應對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前提。一方面,教師可利用上下課時間,對有逆反心理行為的學生進行觀察,通過多種正規(guī)的方式了解其tb理變化;另一方面,教師可找個別學生聊天,通過聊天發(fā)現(xiàn)其反常行為的根本原因,從而做到“對癥下藥”,切忌盲目指責、批評學生或不尊重學生。

2.以情動情,消除疑慮

心理學理論、教育學理論以及大量的社會現(xiàn)象都說明,感情在無形中推動著人們的行為傾向與做法。而對于生理、心理均不成熟且又正處于“反抗”時期的青少年更是需要教師對感情的傾注。要淡化或消除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我們的教師不能采取簡單和偏激的行為,而應做到以情動情,以心換心。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們的關懷和愛,從而對教師消除疑慮,真正從內心接納教師、與他們做朋友并分享自身的憂與愁,這將有利于改變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3.創(chuàng)造條件,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家庭和社會有關方面要共同重視學生逆反心理問題。要認識一致,互通信息,改變不適當?shù)慕逃椒?,控制消極因素的刺激。家庭中,父母要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造學習型家庭;學??赏ㄟ^開展多彩的教育活動等,為我們青少年提供展現(xiàn)自我的舞臺;社會要竭力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讓青少年處處感到是溫暖、處處感到是關心。從而嚴格警惕自己言行的出格,力求規(guī)范化,以此來克服青少年的逆反心理。

4.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重視心理疏導

第3篇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犯罪心理問題;預防和矯治

我國的法律制度對青少年的犯罪問題歷來持寬容的態(tài)度,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處遇原則。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卻呈現(xiàn)出了明顯的增長趨勢,青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受到國家、社會的關注。家庭、學校、社會和國家作為青少年成長的監(jiān)護群體都希望青少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遵紀守法,對青少年的輕微違反犯罪行為也是“寬容多于嚴厲”。但是,這種“博愛”不僅未達到預防和減少青少年犯罪的效果,反而還成為青少年犯罪狀況的惡化的誘因。有效解決青少年犯罪問題的關鍵是重視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預防和矯治,因此,以青少年犯罪的特點為材料基礎,進而了解青少年的犯罪心理狀況并據(jù)此予以矯治,才能夠實現(xiàn)有效防止青少年違法犯罪的目標。

一、青少年犯罪概述

(一)青少年的界定

對青少年界定的年齡標準各個國家是不同的,例如,《日本少年法》規(guī)定青少年是指14歲以上20歲以下的少年;《德國青少年刑法》規(guī)定是指從“14歲到18歲”,《德國青少年法庭法》規(guī)定“18歲到21歲”的群體也可適用《青少年刑法》。青少年的范圍應該界定為13歲到25歲比較合適。

(二)我國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點

1. 暴力犯罪突出。近年來,我國青少年犯罪率在總體上呈現(xiàn)出不斷上升的趨勢(江西等省份由于采取有效應對措施,青少年犯罪率有所下降),犯罪情節(jié)愈發(fā)惡劣,犯罪類型趨于復雜。暴力文化的傳播對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來說充滿了刺激性和吸引力,搶劫、盜竊、、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等暴力型犯罪極為突出,造成的社會危害性日益嚴重,青少年暴力犯罪成為影響社會治安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2. 智能化的犯罪手段。青少年犯罪的手段日趨成人化、智能化,利用手機、電腦、網(wǎng)絡等現(xiàn)代化的通訊工具作案的情形也日益增多。青少年的年齡雖然小,但具有較強的認識能力、模仿能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為突出,其犯罪手段的智能化比較明顯。

3. 團伙犯罪突出。人具有集群的意識,青少年表現(xiàn)的更為突出。青少年一般喜歡拉幫結派、組成小團伙,在這樣的小群體中,具有各種不良行為和心理傾向的人混跡一起,便會誘使成員之間互相模仿、交叉感染,強化共同犯罪案件的不斷發(fā)生。近幾年各地發(fā)現(xiàn)了不少在校生和社會不良青年組成的帶有封建行幫和黑社會性質的犯罪團伙,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新動向。

二、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

(一)內部成因:心理發(fā)育與生理發(fā)育、外界環(huán)境的矛盾

青少年在青春期的生理發(fā)育和心理發(fā)育是不均衡的,生理發(fā)育迅速,而心理發(fā)育緩慢,由此產(chǎn)生了如下的矛盾:一是生理發(fā)育和心理水平發(fā)展不均衡。心理的發(fā)展要具有一定的生理基礎,青少年的生理發(fā)育迅速,而緩慢的心理發(fā)育不能與之相適應,使他們缺乏調節(jié)和支配自己的能力,常表現(xiàn)為無法正確處理過于旺盛的精力,甚至在不良因素的影響下進行違法犯罪活動。二是青少年心理發(fā)育狀況與外界環(huán)境不相適應。容易誘發(fā)犯罪的青少年時期,青少年的自我心理不成熟,心理調節(jié)能力差,往往不能很好的承受外部環(huán)境帶來的壓力。特別在中學階段,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的壓力不能依靠自身進行心理調節(jié),也無法通過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交流、溝通來宣泄,青少年往往會選擇尋找刺激、欺負他人等外部行為來緩解,在不知不覺中去犯罪。

(二)外部成因:成長環(huán)境

1. 家庭環(huán)境。家庭是社會教化的起始場所,是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是社會的縮影。各種社會影響可以通過家庭這個中介反射到孩子身上而發(fā)生作用。從我國現(xiàn)階段來看,不良家庭環(huán)境對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家庭結構存在缺陷。不完整的家庭結構是青少年犯罪的“催化劑”。夫妻關系是家庭存在的基礎,當夫妻雙方感情破裂,或者因為離婚、死亡、服刑以及其他原因失去了夫妻中的一方或雙方時,致使家庭結構的完整性遭到破壞,極易導致青少年放任自流,誤入歧途。二是家庭教育方式不當。家庭教育方式直接關系到教育的成敗,家庭對子女的教育態(tài)度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要么過分寵溺、驕縱,要么過于嚴厲的管教、動輒打罵。在這兩種家庭環(huán)境下成長的孩子,極易產(chǎn)生逃避和叛逆的心理,當壓力超過他們心理的承受能力時,就很可能受偏激心理的影響而誤入歧途。三是父母行為不良。家庭中的社會化很多都是在無形中進行的,父母的言談舉止、性格態(tài)度等對青少年產(chǎn)生著較大的影響,父母的不良行為會給子女的心理以某種消極的“暗示”。

2. 學校環(huán)境。良好的學校教育,可以對家庭不當教育的影響起到彌補和矯正的作用,幫助青少年抵制和消除不良因素的影響。但是,學校教育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的社會化的方面,對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響:一是忽視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在教育觀念上片面強調智育的重要性,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淡化了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和培養(yǎng),即使有這方面的教育也往往是方法簡單、陳舊,并且內容空洞、脫離實際,對學生缺乏吸引力,這樣很容易使成長中的青少年排斥主流文化,而對不良亞文化產(chǎn)生認同。二是法制教育效果不好。學校法制教育效果不好,學生法制觀念淡薄也是導致青少年犯罪的一個重要原因。學生的價值觀與法律規(guī)范的要求不相適應,不能使法律規(guī)范的要求內化為學生自己的需要和行為進而形成守法的行為習慣,達不到預防犯罪的效果。三是青春期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滯后。目前,學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基本上仍是空白。而青少年的青春期基本都是在學校度過的,青少年對性的理解具有模糊性,由于未獲得正確性知識和性教育,得不到及時的教育和指導,使得他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把“探索”的目光投向了、書籍等,加上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往往會出現(xiàn)越軌行為。

3. 人際交往環(huán)境。差異交往理論認為,一個人參與系統(tǒng)的犯罪行為的幾率,大致上是由他與犯罪行為模式進行接觸的頻率和持續(xù)性決定的。同齡人的相互交往在青少年的社會化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之所以走上違法犯罪道路并惡性發(fā)展,與其同同齡群體的不良交往息息相關。團伙犯罪一直在青少年犯罪中占有很大的比例,不良交往往往是青少年走上團伙犯罪道路的起點。一些被家庭和學校排斥和拋棄的“不良青少年”,在不良文化的“感召”下,基于相同的感受聚集起來,使錯誤的社會意識、不良的個性品質和行為習慣得到強化,而且還可能形成地域性的不良群體或犯罪團伙。

(三)個體成因:個性的偏傾

個性是個體在一定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具有一定傾向的比較穩(wěn)定而獨特的個性心理特征的總和。個性的形成主要受社會生活條件、教育以及個體的社會實踐和個體主觀能動性的影響。由于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不成熟,身心發(fā)展矛盾的復雜性以及外界的影響,使青少年容易形成錯誤的思想意識、造成心理畸形發(fā)展,甚至形成頹廢、腐敗的思想觀念。

三、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征

(一)認知特征

青少年常表現(xiàn)出認知能力低下、認知結構畸形、認知標準模糊的特點,缺乏應有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犯罪青少年當中的大多數(shù)人具有顛倒的、錯誤的是非標準和道德觀念;缺乏正確的法制觀念,甚至藐視法律,缺乏對法律的敬畏和恐懼,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在極低的認知水平和消極的生活體驗的基礎上,逐漸形成了與犯罪行為有因果關系的腐朽沒落的人生觀:封建主義的“哥們義氣”、剝削階級吃喝玩樂的“享樂主義”、“亡命稱霸”的英雄觀和“無政府主義”的自由觀是引發(fā)犯罪的錯誤認知內容。

(二)動機特征

動機產(chǎn)生于需要。青少年的犯罪動機特征主要有以下三點:(1)情境性,青少年本身具有喜愛模仿、好奇心強等特點,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再加上自身意志的薄弱,易形成犯罪動機;(2)情緒性,犯罪青少年的動機與其情感具有極為密切的關系,犯罪動機的產(chǎn)生、變化和轉移易受情緒的影響;(3)隱蔽性,青少年對犯罪動機本身很模糊或者不清楚,開始是屬于未被意識到的動機,后來才發(fā)展成為意識到的動機。

四、青少年犯罪心理預防和矯治

(一)犯罪心理預防

犯罪心理預防是運用犯罪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消除誘發(fā)犯罪心理的相關因素,防止犯罪心理的形成與犯罪行為的發(fā)生。對于青少年犯罪心理預防的基本途徑有:

1. 依靠外界力量。犯罪行為是犯罪心理形成之后在一定犯罪情境中產(chǎn)生的,所以需要改善外界環(huán)境以排除和減少外在環(huán)境中的消極因素:(1)營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學校作為傳授知識的重要場所,應當完善教育內容,注重素質教育,加強學校管理,切實關心每一個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家庭作為社會的基本細胞,家庭教育對于青少年發(fā)展起著極大的影響,父母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道德文化修養(yǎng),為子女樹立良好榜樣;作為大眾傳播媒介,可以迅速而廣泛地反映社會的風氣和文化,所以應加強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和控制,消除不利于青少年身心成長的各種不良資訊。(2)重視開展心理衛(wèi)生工作。開展心理衛(wèi)生工作,是維護心理健康、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徑,如果能有效地消除犯罪心理,或者防止犯罪心理的形成,就可以減少犯罪行為的發(fā)生。

2. 依靠自身力量。個體心理包括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如果消極因素占據(jù)主導地位,就有可能演變?yōu)榉缸镄睦?。因此,加強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引導他們積極地進行自我完善,增強自我控制能力:(1)提高自我認識的水平。自我認識水平的高低決定著自我意識完善的程度,因此,培養(yǎng)青少年的自我意識,首先應提高自我認識的水平,增強其自我認識的主動性。(2)促進自我意向的發(fā)展。自我意向,即自我對待意向,它表現(xiàn)在對自己的期待、要求與控制的水平以及對自我意向的內容方面。促進青少年自我意向的進一步發(fā)展,引導其形成比較遠大的抱負和理想,根據(jù)實現(xiàn)自我理想的需要,合理安排社會生活。(3)發(fā)展自我控制的能力。自我控制能力主要表現(xiàn)在自覺性上,要促使青少年形成合理的需要和遠大的理想以及對自己選定的奮斗目標堅持不懈的精神,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二)犯罪心理矯治

1. 社區(qū)矯正。社區(qū)矯正在美國最先適用,采用非監(jiān)禁刑(社區(qū)矯正)為主的模式,基于民主自由的理念和塑造守法公民的目標,把非監(jiān)禁刑作為改造罪犯的主要形式。對青少年實行社區(qū)矯正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矯治,與成年人罪犯隔離改造避免了交叉感染,讓其充分的意識到自己罪過的同時還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調整心理狀態(tài),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避免誤入歧途。

2. 再犯心理評估預測。再犯心理評估預測在香港得以廣泛適用,方便了法定機關作出多項以資料為依據(jù)的決定,有助于降低再犯風險和實現(xiàn)暴力行為的矯治目標,對暴力罪犯的更生工作至為重要。對青少年采用再犯心理評估預測的方法,可以及時地掌握其犯罪心理意向,在其做出危害社會的行為之前予以有效預防。

參考文獻

[1] 梅傳強.犯罪心理學[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7.

[2] 曾赟,孔一,張崇脈.犯罪原因分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 李玫瑾.犯罪心理研究——在犯罪防控中的作用[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

第4篇

【關鍵詞】青少年;人際關系;遠離網(wǎng)絡

Teenager human relations problem mental state guidance of theories and practice

Shen Yun-chan

【Abstract】In the teenager big and parts of person is because of human relations association existence missing but drive network game captive, if already the teenager of network addiction can hinder to use Chen2 Hui's classmate of mental state guidance method, we want ~only help moderate good this teenager and parents of relation, with teacher of relation, and classmate and friend of relation, they settle will come out the shadow of network game, from conjecture the world return to reality medium come

【Key words】Teenager;Social interaction;Keep off a network

心理學的研究結果表明:人一生的成長、發(fā)展、成功都是與人際交往密切聯(lián)系的,任何一個人,人際交往和良好的人際關系都是其心理正常發(fā)展、個性保持健康和生活具有幸福感的必要前提。初中學生剛進入青春期,有強烈的獨立自主意識,對社會欲求不滿,渴望平等:在觀念上與父母、老師產(chǎn)生碰撞,反抗性強;在情緒上波動較大,不能自控,易煩躁不安;在心理上普遍感到孤獨寂寞。再加上部分同學認為枯燥的學習中,考試競爭壓力太大,同學間的人際關系淡薄,于是網(wǎng)絡進入他們的生活,那些學習意志力薄弱、缺少知心朋友的學生如獲至寶,無論是網(wǎng)絡游戲,還是網(wǎng)上聊天,都使他們異常興奮。上網(wǎng)時學習、考試的壓力消失殆盡;現(xiàn)實中無法說的話、沒人聽的牢騷,都可以在網(wǎng)絡上找到傾訴的對象;網(wǎng)上聊友同病相憐,內心的孤獨感和青春的煩惱煙消云散;游戲中的偶像令人崇拜,成了他們學習的榜樣和希望??傊?網(wǎng)上那個虛擬的世界中似乎一切都比現(xiàn)實輕松、美好。所以,試圖逃避困難、追尋幻想的學生紛紛迷上網(wǎng)絡。據(jù)說,他們坐在電腦前敲擊鍵盤時特有的興奮感,來自大腦受網(wǎng)絡符號刺激而分泌的“快樂嗎啡”,好像吸毒者的體驗一樣[1] 。

其實許多迷戀網(wǎng)絡的青少年都感到與父母、老師、同學交往有困難。這類青少年渴望交往,但由于交往能力有限、方法欠妥或個性缺陷、交往心理障礙等原因,致使交往不盡人意,很少有成功的體驗,他們往往感到苦惱,很希望改變這種狀況。多次的失意,他們只有把情感交給了電腦,上網(wǎng)聊天或者打游戲,且迷戀其中不能自拔。

案例分析:

學生陳輝,從小就由他爺爺奶奶帶大,在家里一直嬌生慣養(yǎng),一切事情全部由爺爺奶奶包辦,自理能力不強。小學四年級時,陳輝被父母帶到張家港(她父母打工的地方)讀書。由于生活習慣、語言習慣的差異,一直是爺爺奶奶掌上明珠的陳輝,有點對父母不滿,對學習環(huán)境不滿。認為生活上無法與父母溝通,學習上無法與同學溝通。在心情極度煩悶的情況下,跟隨另一個打工子弟第一次進了網(wǎng)吧。陳輝后來告訴我:他第一次看到別人打游戲,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他當時只是在旁邊助威,就興奮極了。忘記了爸爸媽媽的訓斥――說他什么事情都不會做;忘記了在學校里的煩惱――因語言的障礙找不到玩耍的伙伴而引起的孤獨感。后來他學會了打游戲,更是沉迷其中,成績直線下滑。父母發(fā)現(xiàn)孩子迷上網(wǎng)絡游戲后,勸說、痛打了他幾次,發(fā)現(xiàn)控制不住他上網(wǎng),就決定帶他回老家讀書。又怕爺爺奶奶嬌寵他,他媽媽干脆不出去打工了,在家專門陪她上學放學。這樣,他的學習成績開始上升了,以很好的成績考上了當?shù)氐囊凰∮忻闹袑W。

離家遠了,必須住校,他的媽媽繼續(xù)回到張家港做工,他再次成了留守兒童。問題又出現(xiàn)了:首先是宿舍內務整理不好,班級文明分被扣掉,常遭到室友的抱怨;其次是學習時間安排不合理(在小學時都是他的家人幫他安排學習時間的),作業(yè)常不能按時完成,又受到老師的批評。手忙腳亂的在新學校生活、學習了一個月后,他回家哭鬧著要轉回臨近的學校讀書。家長來征求我的意見,我了解情況后,先做通家長的思想工作,又與家長一起做陳輝的思想工作。后來我了解到,當時他人雖然留在了教室,但自卑心理又開始作怪了:緊張的學習使他覺得不安,他開始獨來獨往。漸漸地,他有種異樣的感覺,好像全寢室同學都看不起他,擺放物品要他去,掃地也叫他(其實這都是正常的值日工作)。他覺得自己成了別人“差使”的對象,越發(fā)悶悶不樂,上課也毫無興趣,成績與升學成績比是一落千丈。玩網(wǎng)絡游戲的陋習再次萌生,經(jīng)常偷溜出宿舍去黑網(wǎng)吧。

分析陳輝的案例,發(fā)現(xiàn)陳輝的兩次墜入網(wǎng)絡游戲漩渦的原因很相似:都是人際關系緊張造成的。

第一、陳輝與父母關系緊張:從爺爺奶奶處得道的寵愛,到父母住處(張家港)后受到的嚴格要求,陳輝與父母的溝通有了阻礙,而且父母與之溝通定沒有爺爺奶奶多,他的心理發(fā)生了第一次變化,學習成績直線下降。

第二、與張家港的同學無法交流:由于語言不通(農(nóng)村的孩子都說方言),陳輝從同學處不能獲得明確的自我價值感,加上無法在父母處任性而為,心靈感到孤獨,在同伴的引導下,心理發(fā)生了第二次變化,以致不愿學習想去玩游戲。

第三、與中學的同學交往困難:在同宿舍里,同伴之間的心理交往狀況,往往決定了一個學生是否對學校生活感到滿意。陳輝在宿舍里因內務整理不好,常遭到同學的抱怨,同學關系開始緊張;在進行衛(wèi)生值日時,他認為別人有意為難等,使他無法與室友正常交往,同學關系進一步緊張。到教室忙于完成作業(yè),沒時間與同學溝通,造成了他獨來獨往的、自卑的性格特點,他的心理發(fā)生了第三次變化,漸漸的他不滿意于學校的生活了。

第四、與老師的關系欠協(xié)調:學生以完成作業(yè)為天職,而陳輝的作業(yè)經(jīng)常不能按時完成,老師當然會找他談話了,師生關系開始不融洽。結果他在學校的最后一點自信、歸屬感和依賴感都消失殆盡,他只有把自己的情感交給電腦,到網(wǎng)絡上的虛擬世界中去找朋友了。

針對以上情況,我實行了如下的輔導計劃:

首先、轉變陳輝的思想。讓他意識到當時他所處的危險處境,若不改正會有什么嚴重后果:如上網(wǎng)容易得網(wǎng)絡成癮癥,網(wǎng)絡成癮癥表現(xiàn)為不上網(wǎng)時會情緒低落、失眠、生物鐘紊亂、食欲不振、精力不足、思維遲緩、自我評價低、甚至會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等。人際交往能力差會影響個性發(fā)展,如自卑、孤僻、產(chǎn)生焦慮感等,而長期焦慮壓抑對他們身心的健康有很大的影響,影響的程度雖然因人而異,但也不可小覷。因為焦慮對人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從學習心理來說,焦慮會使留守兒童害怕學習、逃避考試,導致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經(jīng)常發(fā)呆、思維停滯等;從生活意義來說,焦慮使得留守兒童無法正確的認識、評價生活中的某一情境,也就無法作出與該情境相適應的及時又有效的行為反應;從社會生活意義上來說,焦慮可以影響留守兒童的人際交往和人際關系,從而影響到他們的人格特性的形成,導致惡性循環(huán),進而發(fā)展到極端可能的各種焦慮障礙,如:認知方面的敏感、多疑、思維混亂,生理方面的失眠、胃口差,行為方面的逃避、退縮、缺乏各種行為技能等 [2] 。只有其思想轉變了,才能配合輔導。

其次、制定周密的計劃,培養(yǎng)他的獨立生活能力,讓他遠離網(wǎng)絡。我把系統(tǒng)脫敏法和厭惡法綜合起來運用,與其家長配合,讓他明白:父母不可能為他服務一輩子,他必須學會獨立生活,自己安排自己的學習、生活計劃。開始讓他周三、周六晚各上一小時網(wǎng),由他父母陪著,不準打游戲,漸漸的是周六只上半小時,后來讓他只要有上網(wǎng)的念頭,就想象電腦鍵盤上有他害怕的大青蟲躺在上面,而厭惡那個鍵盤。具體做法是:輔導第一周的學習、生活計劃是我與其母共同協(xié)商為他制定,在學校有我監(jiān)督實行,在家有其母監(jiān)督實行;第二周的計劃是在我們幫助下,陳輝自己調整制定的,仍然是我們配合監(jiān)督實行;第三周的計劃完全放手讓他調整制定,由班級同學幫助監(jiān)督實行。這樣花費了近三周時間,終止了他成天想上網(wǎng)聊天或玩游戲的念頭。

最后、樹立崇高的理想,培養(yǎng)他的交際能力。崇高的理想即長遠目標的制定是個體努力奮斗的動力,近期目標的達成是個體自信心的體現(xiàn)。因此我們幫助陳輝制定長遠的目標、明確最近達到的學習目標、每天完成的學習、生活任務。讓他學習上遇到問題及時請教老師,緩和師生關系,生活上有問題請同學幫忙,當然自己能做的一定得自己做。其實從輔導的第一天起,我就安排了他同宿舍的兩個同學與他同時進出做作業(yè)、吃飯、打掃衛(wèi)生等。到了第三周陳輝已經(jīng)有幾個互相信任的同學了。一段時間后,陳輝說:“我以前就是朋友太少了,沒人與我一起商量著學習、做事,遇到困難就想上網(wǎng)來逃避。有時候我也極力控制著自己不去想上網(wǎng)打游戲,但是好像有一種邪惡的力量,又似狂暴龍卷風在拉著我向那里跑,我掙扎過一次又一次,都克服不了貪玩的念頭?,F(xiàn)在想想,就是因為那時沒有明確的生活、學習目標,整天懵懵懂懂混日子造成的。我現(xiàn)在每時每刻都有事情做,每時每刻都想著還有哪件事沒做好,生活很充實,也沒時間想上網(wǎng)的事了。”

這樣經(jīng)過時間的檢驗,我的輔導計劃徹底改變了陳輝的人生態(tài)度,讓他在學習中享受到樂趣、生活很充實,遠離了網(wǎng)絡的誘惑,使身心健康成長。

總結和建議

其實青少年中大部分是因人際交往存在缺憾而被網(wǎng)絡游戲俘虜?shù)?若已經(jīng)網(wǎng)絡成癮的青少年,我建議妨用陳輝的心理輔導方法,只要我們幫助協(xié)調好他們與父母的關系、與老師的關系、與同學及朋友的關系,這類青少年定會走出網(wǎng)絡游戲的陰影,由虛擬世界回到現(xiàn)實中來。

參考文獻

[1]陳一筠 劉文利 《引領孩子度青春――孩子迷戀網(wǎng)絡游戲》中國婦女出版社第115頁

第5篇

關鍵詞:青少年心理健康 元認知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在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中,信息資源和物質資源固然很重要,但最核心的還是在于人才的資源??偫碓?jīng)特別指出,一個國家的發(fā)展關鍵是看這個國家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而青少年群體是我們國家未來棟梁之才,是非常重要的群體。但青少年時期同時也正處在生理和心理發(fā)展變化最大的時期,健康的范疇已經(jīng)擴大,需要恰當?shù)囊龑АTJ知是心理學新興的研究領域,但它對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的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對此,筆者從元認知理論角度分析,為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的構建提出些建議,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發(fā)展。

1 青少年身心健康標準的范疇擴大

長期以來,人們對“健康”的理解主要局限于機體的生理方面。無論是學校、老師、家長還是青少年本人,對健康的關心也都集中于在青少年身體發(fā)育方面的一些生理指標上,如身高、體重是否標準,身體是否殘疾等。至于青少年在心理方面是否健康,往往為大家所忽視。但近年來,有關中學生心理障礙問題日益引起教育部門的重視,心理方面的健康問題也就逐漸為人們所關注了。今天的“健康”概念也不再局限于純生理學范疇,而是拓展到心理學范疇,也不只是沒有疾病,而更注重健全。正如聯(lián)合國世界衛(wèi)生組織所指出的那樣:“健康,不僅是指沒有疾病或虛弱,而且指包括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在內的健全狀態(tài)即為身心健康?!倍^心理健康,確切的說就是指一種持續(xù)的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況,個體在這種狀況下能具有良好的適應,充分發(fā)揮身心潛能,而不僅僅是沒有心理疾病。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方面,筆者總結國內外專家的一些觀點,歸納了當今世界的青少年面心理健康標準大致主要為以下七點:

①智力發(fā)育正常,一般是指智商(IQ)大于等于80。②心理特點與生理年齡基本相符。③能正確地全面地認識自我、悅納自我。④有較強的意志力和一定的抗挫折能力。⑤情緒穩(wěn)定愉快,懂得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緒。⑥善于與人交往,能與他人合作,具有一定得團隊精神。⑦有較強的社會環(huán)境適應能力。

所以,只有生理和心理雙方面都健康的人才真正符合身心健康的標準。

2 當前青少年身心健康狀況并不樂觀

我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燕國才教授曾說過:“心理素質好似一個人的脊柱,如果缺少良好的心理素質,那么一個人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體素質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fā)展?!比绾芏啾毁潪樯裢暮⒆映砷L的實例,的確,他們從小就有高于一般人的智商。但據(jù)一些專家多年跟蹤研究,得出結論表明并不是每一個超常兒童最終都能成功,大多數(shù)當年所謂的超常兒童往往到了成年后反而默默無聞,甚至一些人由于前后心理反差大而一蹶不振。只有那些心理素質好的最終獲得了成功。又比如籃球運動員姚明,他雖然身高有優(yōu)勢但是他早期耐力和投籃準確率其實都很一般?,F(xiàn)如今他通過多年努力,最終成為中國人在NBA的驕傲,這靠的是他堅韌不拔的精神和過硬的心理素質。這些事例讓我們知道,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多么重要!

然而也有一些事例讓我們心痛。幾年來,因各種心理問題引發(fā)的不良事件也常見諸于媒體報道中。中學生因厭學離家出走,高三考生因自覺壓力大跳樓自殺;一位中學生甚至只因嫌母親嗦就殘忍殺害了母親。最大的浪費就是人才的浪費。這樣一些痛心事件的發(fā)生不僅讓我們扼腕嘆息,更給我們再度敲響了警鐘:如果只重視知識的學習而不重視青少年心理和人格的健全發(fā)展,就會導致青少年種種嚴重問題的發(fā)生。

3 青少年心理困惑產(chǎn)生的原因多元化

青少年還處于樹立理想、增長知識、增強才能、培育情感、身心快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也恰逢各類矛盾碰撞、沖突最激烈的時期。[1]P19-20這種各種矛盾和困惑是來自多方面的。

首先,自身主觀的因素。正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也是人生的轉折階段,他們的身心、思想正處在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之中,從幼稚逐漸過渡到成熟,自我意識在增強。青少年期雖然身心發(fā)展較快,但他們的思想并沒有完全成熟,缺少自我控制的意識和能力,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辨別是非能力還不強。這就容易產(chǎn)生各種問題行為,甚至是心理健康問題。

其次、家庭的因素?,F(xiàn)在家庭多為獨生子女,家長們有時過多地關心孩子社會競爭力部分,提出“不輸在起跑線上”口號。他們把自己相當大的心血和期望傾注于孩子的身上,將自己由于種種原因而不能實現(xiàn)的愿望加負于孩子。家長們不惜花費大量的精力和物力培養(yǎng)孩子,但是如果不注重孩子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所學的知識就不能發(fā)揮很大的作用反而讓愛成為一種沉重的心理負擔。

再次,學習任務的因素。當前中國學生所面臨的考試及升學壓力可以說是世界首屈一指的。盡管各大高校已在逐步擴招,但我國高中、高校招生的人數(shù)與畢業(yè)生的人數(shù)之間存有的差距使中、高考仍然是無形的指揮棒,分數(shù)仍然是衡量學生的重要標準。為了讓自己孩子在同年齡段的孩子中脫穎而出,很多家長選擇讓孩子在課余時間進行諸如奧數(shù)、星級英語等各種各樣的培訓班。青少年沉重的學習負擔就可能給他們帶來沉重的心理壓力。很多學生因此因為陷入痛苦的惡性循環(huán)中。他們的心理壓力一方面來源于他們對學習現(xiàn)狀的不滿和社會氛圍中不恰當?shù)谋容^。一方面學生有時無法認清學習的真正目標,過分注重分數(shù),體會不到學習的初衷和興趣。那么在重壓之下,當一部分承受不了這些心理壓力的青少年,就可能會表現(xiàn)出消極情緒和反抗情緒,甚至采取極端消極的行為。

另外,客觀環(huán)境的因素。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獨生子女群體,從某些方面來說,獨生子女比多生子女更以自我為中心,更難被管理和教育。在人際關系方面主要是同輩關系相對單一易產(chǎn)生困惑。同時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他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容易形成各種問題行為和心理健康問題。

除此以外,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以來,網(wǎng)絡科技的沖擊,多元文化的沖撞,讓青少年的人生觀、價值觀發(fā)生變化。他們的自我意識、法律意識、知識面也都發(fā)生了較大變化。在這一過程中,也容易產(chǎn)生心理的困擾。[2]P53-54

各種心理問題困擾著青少年,元認知是當前心理學尤其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熱點之一,它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有著密切的關系。利用元認知理論對認識自我、情緒調節(jié)、人際關系、社會適應、改善學習等方面有顯著的幫助,從而有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4 元認知對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有著重要作用

4.1 元認知的基本含義

元認知是近年來在國內外心理學類刊物上出現(xiàn)的一組出現(xiàn)率很高的新概念。元認知這個概念是美國發(fā)展心理學家約翰?弗拉維爾在20世紀70年代在他的《認知發(fā)展》書中提出的。它包括了認知主體對自己心理狀態(tài)、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等各方面的知識和認知主體對自身各種認知活動的計劃、監(jiān)控和調節(jié)等諸多內容。近幾十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者們圍繞元認知理論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元認知逐漸成為當前心理學尤其是教育心理學的研究熱點之一。約翰?弗拉維爾將元認知定義為反映或調節(jié)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者認知活動。他所指的元認知含義是個全對自己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意識和對知識的了解,即對認知的認知。約翰?弗拉維爾還提出元認知可以被概括為個人因素、任務因素和潛在的策略因素。元認知技能的核心是強調個體的自我意識,如自我認識、自我指導、自我檢驗、自我調控等。現(xiàn)代健康的概念范疇已經(jīng)不再局限于純生理學范疇,而是拓展到心理學范疇。筆者認為元認知理論中的這種自我意識也是未來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所以元認知理論對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4.2 元認知對青少年身心健康有著重要的影響。

元認知理論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的影響不可忽視。根據(jù)上文提到的心理健康的標準,我們可以了解到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發(fā)生在認知方面尤其是在對自我人際關系、學習等領域的認知水平上。

由于元認知與自我認識程度密切相關。若一個人沒有健康的自我認識是很難成功的。所謂健康的自我認識,就是能正確認識自我,利用元認知理論,我們要學會看清自己,既能接納自己的長處又能接納自己的短處,并根據(jù)自我認識水平對當下的包括人際交往、學習等方面進行妥善處理,并在這個基礎上規(guī)劃好自己未來的發(fā)展方向。

元認知與青少年人際關系的發(fā)展密切相關。人際關系即人與人之間通過交往與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關系。處于青少年時期的人們主要生活情境就是學校。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逐漸形成了一個特定的獨生子女群體,獨生子女群體在人際關系方面主要是同輩關系相對單一,就容易產(chǎn)生人際方面的困惑。筆者同時認為缺乏交往對青少年除了認知水平外,對其情緒健康發(fā)展也是不利的。人類的情感是一種非常復雜的心理現(xiàn)象,是個體對客觀與現(xiàn)實的態(tài)度的體驗。情緒是人的心理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在一定條件下,情緒會對人的思考和行為活動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青少年時期是個體情感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處于這一時期的青少年,情感豐富,好勝心強,情緒、情感變化急劇且易“心境化”,心境是一種比較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狀態(tài)。[4]P44-45青少年情緒一旦產(chǎn)生就會在以后較長時間內對個體情緒發(fā)生影響也容易感情用事。如果青少年不能很好的認清自己控制情緒就不利于與他人相處。所以人際交往中積極、全面、正確的認知是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因此,從元認知這一角度來對青少年的社會交往加以指導的話首先要調整認知的結構,增強其交往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青少年通過元認知理論可以對自己作深入的自我認識,了解自己的優(yōu)缺點和情緒特點,以便在與別人交往中意識到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從而達到相互理解,友好相處,改善人際關系。

元認知與青少年的學習策略的選擇密切相關。認知心理學家認為,學生的學習其實是一個建構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儲存有組織的信息,并將教師教授的知識轉變?yōu)橛杏玫闹R、技能。元認知是參與影響這一建構過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學習已經(jīng)不僅僅是對所學材料的識別、加工、理解的認知過程而已,同時也是對該過程進行積極監(jiān)控、調節(jié)的元認知過程。[3]P107-109所以青少年應該意識到學習不單單是為了出色的成績,更要學會學習,掌握學習的策略,使自己成為一個策略型的學習者。一個元認知高水平的學習者會隨時對學習進行自我調節(jié),這是有效學習的重要條件。在真正懂得學習的目的和方法后的青少年在面臨繁重學習壓力時也會更加坦然了。同時元認知能通過影響個體情緒反映到學習領域的另一種方式是自我調控,這種調控就是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對自己的情緒活動進行調節(jié)和控制,以做出適當?shù)那榫w反應。例如,當一個中學生雖然學習非常努力,但學習成績卻總是差強人意,也許他一時都會感到情緒低落,但是若這個中學生能找出學習成績不佳的原因并解決它從而取得進步。如果是這種情況的話,他就會從原先的消沉中振作起來,總結經(jīng)驗與教訓,抓住自己的缺點加以改正,揚長避短從而抱著一個平和的心境完成日后的學習任務。所以,一個學生如果其元認知水平較高,相應的他的自我管理、自我監(jiān)測、自我調控的能力也較強,他的情緒也必定更健康穩(wěn)定。所以筆者認為元認知理論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優(yōu)化和情緒問題的處理有顯著的功效。因此,要通過恰當?shù)囊龑Т龠M青少年元認知水平的提高。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人才,對自我認知的認知能力又是未來人才的重要心理素質之一,所以提高青少年的元認知能力是掌握運用學習策略、提高學習能力,培養(yǎng)健康的情緒和情感以及改善人際關系的重要途徑。所以,元認知理念對如何引導和提高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水平有著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盧家楣,賀雯.青少年心理與輔導[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9-20.

[2]李峻峰,李艷萍,吳光華.網(wǎng)絡時代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學術月刊,2008,2:53-54.

[3]王艷紅,原曉林.元認知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3,15(2):107-109.

第6篇

1.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特點

(1)政府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支持,并且起步早。

美國政府部門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非常關注。在國家和政府的努力下,美國就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進行了全國性的探討,2001年美國衛(wèi)生部提出了青少年信息健康教育的辦法。針對當時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從而可以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并且能夠對已經(jīng)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進行及時地治療。

(2)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范圍廣、規(guī)模大

經(jīng)過數(shù)十年的反戰(zhàn),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規(guī)模已經(jīng)非常大了。美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分會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最大分支。該分會在學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機構中都有他們的工作崗位,很多學校都安排了專門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社會支持的心理學專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機構從學校發(fā)展到了社區(qū)和家庭。

(3)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手段先進,形式多樣

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非常關注手段的現(xiàn)代化,在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服務時,通常采用具有較高精度的神經(jīng)科學研究儀器,比如,腦電記錄儀等。美國為青少年設計了許多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動,比如,學校生活適應、情緒波動不定、人際關系緊張等,利用以上活動能夠有效地治療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并且能夠將學校、家庭、社區(qū)緊密地結合起來。

2.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特點

(1)對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目前,中國的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經(jīng)濟體制改革也不斷深入,社會競爭越發(fā)激烈。一方面,勞動力的重新組合、過去的社會支持網(wǎng)絡的下降,引起了青少年不同心理應激因素的迅速提高;另一方面,生活環(huán)境的變化和經(jīng)濟條件的改變導致了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不佳、青少年自殺現(xiàn)象明顯增加等問題。中國產(chǎn)生心理問題的青少年不斷增多,而中國心理健康研究相對美國比較晚,目前,我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給予了非常高的關注,并且將其作為了中國急需發(fā)展的一項重要任務。

近年來,有關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學術論文和專業(yè)書籍不斷增加,一些教育類期刊或醫(yī)學類期刊紛紛開辦了心理教育版。另外,中國各級政府都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社會支持給予了足夠的重視,中國政府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提供了良好的發(fā)展環(huán)境,三級甲等醫(yī)院設立心理科,大、中、小學設置心理咨詢中心,并且聘任具有專業(yè)資質的心理咨詢師。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工作取得了長足的發(fā)展,青少年心理素質具有較大的提升。

(2)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內容不斷豐富

目前,中國并沒有像美國國家心理健康研究所一樣的心理健康研究機構,但是我國中科院心理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在心理健康研究方面也取得了非常卓越的貢獻。他們的主要研究成果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情緒抑制對青少年的環(huán)境適應影響、診斷和干預等等,除了這個機構,中國還有許多其他有關心理健康研究的機構。

針對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主要研究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①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研究;

②青少年心理健康測量表的編制和借鑒,比如,心理健康測查表、心理健康量表等等。

③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模式的相關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

④青少年腦-認知-心理健康的相關探究。青少年心理健康研究學者希望能夠利用核磁共振等先進的技術分析腦的機制,從微觀的角度來進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支持。

⑤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疾病的預防。重要通過轉變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來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從而能夠有效地防止青少年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并且對一些有心理問題的青少年進行及時的治療。

二、美國和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比較研究

為了更好地了解中美兩國青少年心理健康狀況以及社會支持狀況,有針對性地提出相應的對策,從而提高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我們采用心理健康狀況自評量表和社會支持評定量表對中美兩國青少年進行調查,并采取隨機選取、網(wǎng)絡發(fā)放的方式進行,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738份,回收698份,其中有效問卷為690份。有350位美國青少年參加了問卷調查,占50.7%的比例;有340位中國青少年參加了問卷,占49.7%的比例。問卷結果利用SPSS11.5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結果如下:

1.美國和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的差異比較

分析結果顯示,美國青少年和中國青少年在人際關系敏感、抑郁、強迫、焦慮和總分上存在顯著的差異(p

2.美國和中國青少年社會支持及支持利用度的比較研究

分析結果顯示,在主觀社會支持、客觀社會支持以及社會支持總分上,美國青少年和中國青少年存在著顯著的差異(p0.05)。通過比較不難看出,美國青少年在出現(xiàn)心理問題時能夠獲得較全面的幫助,這和美國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心理健康教育的資金投入、心理健康教育機構的完善等因素都是密不可分的;在中國,心理健康教育還處于初級階段、心理健康教育機構還不具規(guī)模,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資金投入上還有很大的空間,因此,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社會支持力度還需要進一步地加強。

三、美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對中國的啟示

1.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應不斷提高其社會支持水平。

相關職能部門應加大力度,采取多種途徑,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質,從而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更具專業(yè)化應為今后發(fā)展的主要方向,這有利于提高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效率。

2.加大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其他機構的溝通與合作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應充分地體現(xiàn)職業(yè)性、合作性和廣泛性。中國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但是很多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機構僅僅是形式。隨著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不斷深入,應該意識到心理健康和身體健康、環(huán)境健康以及生活態(tài)度健康都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應該不斷增強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3.青少年應該增強自身心理健康意識

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工作過程中,應該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應該關注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素質,有效地避免青少年產(chǎn)生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重點是使學生能夠清楚地認識自己、善于調節(jié)自己,學校、社區(qū)和家庭可以聯(lián)合起來多組織一些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正處于發(fā)展階段,還存在著許多問題需要進一步地解決,中國應該借鑒美國等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不斷完善學校、社區(qū)和家庭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支持的力度,從而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 婁文靜,李義安.人格特點影響大學生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路徑分析.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9,30(2).

第7篇

關鍵詞:體育活動,心理健康

 

0.前沿

青少年學生正處于心理不穩(wěn)定時期,易受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并且,學習負擔的日益加重,父母對孩子們的過高期望,都讓青少年學生身心疲憊,諸多的壓力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問題。很多內外部因素都決定了心理健康應從青少年開始抓起。國內外眾多專家已論證了體育活動有助于心理健康。但具體從各個體育活動情況等多角度進行研究的,可謂鳳毛麟角。本文正是從這些角度出發(fā)進行研究的。

1. 研究對象

浙江省杭州、麗水、嘉興、舟山、溫州、金華、紹興、臺州8個地區(qū)的青少年。

2. 研究方法

自制參與體育活動情況問卷。根據(jù)國內外通用的心理衛(wèi)生調查問卷SCL-90量表,自制心理健康調查問卷。自制調查問卷根據(jù)這10個因子共設35小題,評分均采用5級評分制,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對上述地區(qū)15所中學共發(fā)放問卷1000份(采用無記名問卷式調查),回收問卷942份,回收率為94.2%,其中有效問卷912份,有效率為97%。男445份,女467份。最后將數(shù)據(jù)用SPSS軟件處理完成,P<0.05(*)為顯著水平,P<0.01(**)為非常顯著水平。論文參考網(wǎng)。論文參考網(wǎng)。

3.結果與分析

3.1 浙江省城市青少年SCL-90因子分與國內常模比較(見表1)。浙江省城市青少年SCL-90因子分均略高于國內常模。

3.2 浙江省城市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統(tǒng)計與分析(見表2、3)。 根據(jù)表2、3顯示,非常愿意和愿意參加體育活動的青少年占到了總樣本的一半以上,并且意愿強烈的相對因子分偏低。

3.3 浙江省城市青少年參與體育活動的項目統(tǒng)計與分析(見表4)。表4顯示,參與球類運動的人數(shù)達到了60%以上,同時因子分也相對偏低。論文參考網(wǎng)。

4.結論與建議

浙江省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各因子分略高于國內常模,說明心理健康水平偏低。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與心理健康顯著相關,非常愿意參加的青少年各因子得分均低于其他學生,差異顯著。選擇球類運動的青少年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6項因子上與其他選項有差異性,并且得分在全量表中最低,即選擇球類運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最高。浙江省8個地區(qū)間,臺州地區(qū)各因子得分最高,并且與嘉興、金華、紹興地區(qū)有顯著差異。

基于以上結果,在體育教育過程中,要端正中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目的,加強體育活動的意愿,對于不喜歡運動的學生來說,不能強制性地要他參與活動,而是要慢慢引導,那樣體育活動不但不能增進心理健康,可能還會有反作用。激起學生的興趣,使他們自覺、主動、非常愿意地去參加活動,培養(yǎng)終身體育的意識。多組織學生參與球類項目等需要相互配合的體育活動,現(xiàn)代社會中,特別是城市青少年,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自我意識非常強烈,在處理很多事情上,都會強調自我,而會忽視與他人的合作。球類運動項目大多是兩隊間的對抗運動,需要同隊人員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勝利。因此進行這類運動,有助于中學生的互相交流,增進人際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