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7 18:07:13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教育學論文

第1篇

教育學作為一種獨特的話語體系不僅是對教育現(xiàn)實的表達,更是話語主體對教育的感受和要求的言說。在教育學話語范式中隱含著話語主體對教育的價值追求,這種內隱的價值追求就是教育學話語范式的價值取向。其具有以下特點:工具化價值取向。無論是作為培養(yǎng)人的社會活動還是作為傳遞和保存人類經驗、技術和文化的手段,“教育”在當前的教育學話語中都無法擺脫其工具的角色,教育被視為滿足人類目的的條件。教育學更多關注的是教育要達到的目的而非教育本身。教育幫助人類實現(xiàn)其目的的能力成為衡量其合法性的主要指標。教育學話語主體對“教育”的這種界定使當前的教育學呈現(xiàn)出濃厚的工具化價值取向??茖W化價值取向。在上述關于“教育”的界定中潘懋元提到“本質屬性”、王道俊提到“質的規(guī)定性”或“本質”、吳宗璜提到“根本特性”和“本質”。在這些話語主體的言說中教育學呈現(xiàn)出明顯的科學化價值取向,他們將教育視為一個可認知的客體,努力探求其本質和規(guī)律,以求更好的控制和利用教育。媚俗化價值取向。話語主體往往將教育學局限于當下的生活,而關于人的生活的批判、反思和超越被大部分話語主體忽視了。這種教育學以當下世俗的需求為目的,努力滿足于世俗,教育學話語范式成為現(xiàn)實世俗的傳聲筒和風向標。這種教育學話語范式忽視了整個生命的需求,表現(xiàn)出媚俗化的病象,其所指導的教育必然是復制的而非超越的。通過對教育學話語的內容、方式和價值取向的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我國當前的教育學是靜態(tài)的、僵化的、近視的。它只局限于當下狹小的時空。然而,“教育乃是永恒的事業(yè),教育需要指向所有的時間,即不僅僅指向現(xiàn)在和未來,還需要指向過去。當下必須指向未來,卻總是植根于過去”。

二、現(xiàn)代性對教育學話語范式的制約

當前的教育學是在現(xiàn)代化的境遇中誕生的,現(xiàn)代性中蘊藏著教育學問題產生的原因,同時也因其世俗主義、國家主義以及科學主義的三種價值觀對教育學話語范式特質產生制約。這三種價值觀衍生出各種異化的教育學話語范式,從而將教育學局限于狹窄而短暫的時空,進而設計出異化的教育制度和理念,生產出以現(xiàn)代性為主導的教育。世俗主義的制約。自文藝復興以來,科學主義從人文主義與宗教主義的沖突中誕生,并日益成為一種獨立的價值體系。它一邊用理性主義對宗教主義進行除魅,一邊用功利主義為人文主義吶喊。就這樣,科學主義和人文主義一起催生了以功利主義為核心的世俗主義。它使人類放棄了對永恒的信仰和追求,轉而在當下的世俗生活中尋求人生的意義。人逐漸沉迷于世俗的享樂,而忽視了對完整生命的追求,以至于日漸“委身于常人、沉陷于職能、淹沒于物欲。”受世俗主義的影響,教育學日益局限于現(xiàn)實生活,強調通過教育實現(xiàn)人的社會化,增強人類征服自然和追求感官物欲的能力。將當前的生活作為教育學的存在時空,而忽視生命的要求,無疑導致了教育學時空的萎縮。國家主義的制約。我國學者朱新卓在其博士學位論文中指出:“現(xiàn)代教育被國家化以后,很快就被拴在經濟的車輪上,成為富國強兵的國家戰(zhàn)略中的一個‘棋子’。教育逐漸拋棄原始教育的神秘性和古代教育的神圣性而強調世俗性的需要,以實用性,即滿足國家和個人生存的實際需要去換取自身存在的合法性?!痹诂F(xiàn)代化過程中產生的國家主義使教育學沉湎于暫時的功利追求而忽視永恒的靈魂守望。在世俗的教育學話語范式中,教育只是富國強兵的工具,而非尋求人類生命意義、守望人類靈魂的途徑。這種教育學固執(zhí)于服務當下的價值追求而忽視了堅守傳統(tǒng)和超越未來的時間向度??茖W主義的制約??茖W主義向來強調合理性和必然性,本質和規(guī)律是其認識的邏輯。受科學主義的影響,教育學日益追求“體系化”和“結構化”。我國學者劉旭東對此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他認為:教育學的“體系化”、“結構化”取向使教育學靜態(tài)化、符號化,無以對豐富多彩的教育實踐和生活做出令人滿意的解讀,更不要說去“指導”教育實踐。此時它只傾心于如何使教育更“科學”,更能夠符合某種“人工的邏輯”而不是教育本身的自然法則。這種強調必然性的教育學強烈排斥信仰以及可能的意義,它摒棄了對教育可能性的信仰和追求,而是努力為教育設定嚴密的行動程序。這樣的教育學僅僅是一套理論邏輯,而非對教育現(xiàn)實的鮮活表達。

三、科學構建教育學話語范式的對策

第2篇

確定高等教育學與其相關學科親疏關系的實質是“學科間性分析”,而引文分析法是“學科間性分析”的基本方法。該方法對科學期刊、論文、論著等各種文獻的引用或被引用現(xiàn)象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揭示其數(shù)量特征和內在規(guī)律。本文的引文分析是對高等教育學權威期刊論文的引文按照學科分類進行統(tǒng)計,根據(jù)引用頻度(比例)確定相關學科與高等教育學的親疏程度。本文的學科分類是以現(xiàn)有的學科門類為基礎,結合高等教育學的實際情況確定的,分為4類13個學科。即教育科學類3個:普通教育學、高等教育學、心理學;人文科學類3個: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科學類5個:經濟學、社會學、政治學、管理學、法學;自然科學類1個,理工農醫(yī)等所有自然科學歸為1個學科;其他學科1個,未納入上述學科類別的其他文獻。本文的主要數(shù)據(jù)源為華中科大主辦的《高等教育研究》雜志。該刊是國內第一批高等教育研究專業(yè)刊物,是中國高等教育研究權威刊物和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學專業(yè)委員會會刊,其論文能代表3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學科發(fā)展的狀態(tài)與水平。為了解相關學科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情況,我們還選擇了6個相關學科的權威刊物,對其2010-2012年的論文引文進行了統(tǒng)計。6個學科及其刊物分別是:經濟學———《經濟研究》,社會學———《社會學研究》,政治學———《政治學研究》,文學———《文學評論》,歷史學———《歷史研究》,哲學———《哲學研究》。前三個屬于社會學科,后三個屬于人文學科。此外,為探討高等教育學對整個教育科學的貢獻,我們還對《教育研究》2010-2012年論文的引文進行了統(tǒng)計。

二、主要數(shù)據(jù)及初步分析

(一)《高等教育研究》論文引文量

從1980年至2012年,《高等教育研究》共刊載論文4517篇(不包括短訊、動態(tài)、通知等),引文35302條,篇平均引文量7.82。從表1可以看到,無論是引文數(shù)量還是篇均引文量,30年來總體都呈顯著增長趨勢,這表明高等教育學吸收已有知識的能力在逐步提高。

(二)《高等教育研究》論文引文的學科分布

從表2看,高等教育學自引率達到45.61%,普通教育學排名第二,為23.56%。作為教育學的兩個“同門兄弟”,普通教育學在高等教育學的建立和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擔當高等教育學第一相關學科,理所當然。社會學和哲學的比例相對較大,分別達到7.36%和6.74%。社會學是一門對人和社會進行綜合性、總體性研究的社會科學,在研究對象上與多門人文社會學科有交叉性。從宏觀社會學角度來講,高等教育系統(tǒng)屬于整個社會體系的一個分支,現(xiàn)代高等教育所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社會問題,已經趨于成熟的社會學理論和方法往往能為解釋和解決這些問題提供重要幫助。而哲學是關于自然、社會、人生和思維的最普遍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學科,為各門具體科學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和方法論,高等教育學也不例外。經濟學、歷史學、政治學、管理學比例在2%到3%之間,與高等教育學的關系也較為密切。歷史學對高等教育學有特殊的意義,因為“高教理論一般說來是從高教歷史中總結出來的”,兩者關系可表述為“論從史出”[5]。文學、心理學、自然科學和法學低于2%,與高等教育學的關系相對疏遠。文學不被重視與高等教育學長期以來對“科學化”的執(zhí)著追求密切相關,自然科學比例低的原因是兩類學科鴻溝巨大,法學比例墊底是高等教育法制建設和研究長期滯后的必然反映。最令人遺憾的是心理學比例竟排在倒數(shù)第三,我們認為,這絕非合理現(xiàn)象。眾所周知,普通教育學從創(chuàng)建開始,就把研究重心放在人才培養(yǎng)上,自覺地利用了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使得心理學一直成為與普通教育學關系最密切的學科之一,而高等教育學從一開始就把研究視野拓展到社會這個更宏觀的層面,關注更多的是體制、結構、制度等宏觀問題,對人才培養(yǎng)的研究相對忽視,造成高等教育學不怎么研究“教育”的情形。于是,心理學備受冷落就不足為奇了。高等教育學與心理學關系的疏離,直接導致了高等學校人才培養(yǎng)研究的難以深入。

(三)《高等教育研究》論文引文的學科結構變化

一般而言,一個新學科在創(chuàng)建初期,由于學科知識和理論尚在形成中,學科自引率是比較低的,但隨著學科的發(fā)展和成熟,自引率往往會呈現(xiàn)上升趨勢。從表3看,30年來高等教育學的發(fā)展軌跡可以印證這種現(xiàn)象。高等教育學與普通教育學關系的變化耐人尋味。高等教育學創(chuàng)立初期主要借鑒了普通教育學框架、理論及概念,因此20世紀80年代普通教育學對高等教育學影響巨大,《高等教育研究》引文中有近1/3(32.75%)來自普通教育學。20世紀90年代以來,高等教育學科建設的一個主要目標就是構建自己獨特的“理論體系”,而其背后的潛臺詞就是擺脫普通教育學的影響,高等教育學引文中普通教育學的比例隨之逐步下降。高等教育學與普通教育學之外其他相關學科(簡稱“其他學科”)的關系也有令人費解之處。從我們的經驗判斷,30年來,其他學科對高等教育學的影響日益擴大。特別是21世紀后,多學科研究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社會學、哲學、經濟學、政治學、管理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受到了不少高等教育學者的青睞,但我們的統(tǒng)計顯示,其他學科引文的比例相比90年代并沒有明顯增長。

(四)部分相關學科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情況

2010-2012年,文學、歷史學、哲學、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6學科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數(shù)量為102條,僅占6學科全部參考文獻數(shù)(70700條)的0.14%,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同一時間,高等教育學論文引用6學科文獻2229條,達到高等教育學參考文獻數(shù)(10323條)的21.6%。“衡量一門學科地位的標尺是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吸引了其他學科?!保?]0.14%的數(shù)據(jù)反映了高等教育學的薄弱現(xiàn)狀,更是它在學科之林中卑微地位的真實寫照。有學者最近提出:“高等教育學在引進知識的同時也對外輸出知識”,如“通過實踐哲學命題進而反哺哲學”,“向社會學提供了特殊社會關系的內容養(yǎng)分”[7]。可惜,我們的研究還不能證明這一觀點。

(五)教育學論文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情況

由于難以選擇最能代表目前普通教育學研究狀況和水平的刊物,所以本文沒有統(tǒng)計普通教育學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情況。我們對綜合性權威教育刊物《教育研究》2010-2012年的825篇論文8445個引文進行了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教育學論文引用高等教育學文獻的比例為17.25%。這表明,年輕的高等教育學已經成為教育學(教育科學)重要的知識來源。

三、主要結論

第3篇

男女生對教育學的滿意度情況來看,比例接近,但是滿意度較低,都只有2成左右,半數(shù)以上的學生選擇了一般,而有1成左右的學生對教育學不滿意。這說明我們的教育學課堂教學存在很多問題,除了上面提到的只講理論、教學方法單一、以講授為主的情況之外,可能還有其它一些原因。當然,一門課能讓所有的學生滿意是不可能的,但是,不管怎么說,從滿意度來看,確實較低,這是我們教育學教師今后要進一步思考的。

二、建議與對策

從整體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對教育學的滿意度不高,對學習教育學的態(tài)度不積極,這跟學生對學習教育學的重要性形成較大的反差,既然學生認為學習教育學很重要,但為什么又對學習教育學的積極性不高、滿意度不高呢?一個方面除了上面結果顯示的教師上課只注重理論、輕視實踐、教學方法單一之外,還有就是對教育學本身的認識存在誤區(qū)。因此,教育學這門課沒被學生看好,既有學生自身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對教育學的認識存在偏差的問題,也有教師自身的原因,主要是沒講清楚這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學生只從書名上去認識這門學科,結果造成了認識偏差。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相關建議:

(一)把握住教育學的學科性質

學生不喜歡教育學,對它不感興趣,覺得枯燥,這與教育學這門課本身的特點也不無關系。因為再有教育經驗,再懂教學的老師,也必須面對教育學這門學科的學科性質和特點的問題。因為教育學是一門理論學科,要把理論講清楚,又談何容易。但是學生并沒有認識到這一點,而學生對教育學的不正確的認識,這同時與教師有很大的關系,因為教師并沒有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門什么樣的學科,學生在接受這門課之前,并沒有多大的心理準備。教育學是一門理論學科,但大多數(shù)的學生卻認為,學習教育學的目的是學到教學技能,從前面的問卷調查結果已顯示,70%以上的男生和80%以上的女生都認為,學教育學的目的是掌握教學方法與技能,這正好與教育學的目標相反。從開放式問卷中也可以看出,很多同學反映,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結合實踐,如對“你希望教育學課程能滿足你哪方面的需要”的回答中,大多數(shù)同學的回答是:“教學方法和技能”,“怎樣設計課堂教學,怎樣管理班級以及突發(fā)事件”、“希望在教學技能與教學設計方面有幫助”等等,從回答的內容來看,都是把教育學當成學科教學法課,或教學技能課,具有明顯的功利性特征。學生沒有認識到教育學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有關于教育學的學科定位問題,一直以來存在較大的爭論,存在學科定位的不合理問題,如師范司召開的公共課教育學教材討論會簡報中提到,“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公共課教育學兼有理論學科與應用學科兩重性質,它既是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又是一門很強的專業(yè)實踐課”。這門課程“旨在培養(yǎng)學生熱愛教育事業(yè),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和從事教育、教學的基本技能”。教育學一共只有54學時,在這些課時內,不可能讓師范生都能“解釋教育現(xiàn)象”,“掌握教育專業(yè)技能”,又“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并“熱愛教育事業(yè)”。我們認為高師公共教育學課程應是一門專業(yè)理論學科,應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yǎng)學生關于教育科學的理論思維能力作為自己的主要任務。提高教學技能、課堂管理技能的課,只能由相應的學科并到實踐中去解決。教育學不可能解決教育中的所有實踐問題。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師在一開始上這門課的時候,必須講清楚教育學是一門教育理論課程,而不是技能課程。只有把學科定好了,教師和學生都知道學教育學的目的是什么,這樣,才不會誤導學生,也不會讓學生在學了這門課程后產生失落感。

(二)教育學教師要理解中小學的教學實踐,自身要懂教學

當前教育學教學過程中一個較大的問題是,教師只管講理論,不能結合具體的實踐進行講解。如何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來駕馭教育學課給教育學教師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多數(shù)教師的教學不能從實踐入手,脫離基礎教育實際,教學過程紙上談兵,空洞乏味,缺乏生活氣息”是當前教育學課堂的一個真實寫照。因此針對教師課堂上只注重理論講解,教學方法單一等問題,建議學校給教育學老師和學生一些時間,每個學期有一定的時間專門用于到中小學去聽課,不斷提高學生對教學的感性水平,即在上這門課之前,要在一個見習期,或邊上課邊見習。教學只有建立在學生的已有經驗的基礎上,才會更有效。同時針對教育學教師、教學法教師,長期以來沒有中小學的教學實踐經驗的特點,特別是剛畢業(yè)且沒有在中小學呆過的教師,必須到中小學教學一定年限。不管是哪個層次的畢業(yè)生,只要從事培養(yǎng)教師教學工作的,都應到中小學進行支教,理解中小學的教學實踐,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合格的中小學教師的教師來。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教育學教師不懂教學,卻在上教育學課的時候講解怎么教學,這是一個很大的悖論,因此,教育學教師自己要不斷的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具體的教學實踐結合起來,不斷促進教育學教學的有效、高效。

(三)進行案例教學

在調查過程中,有些學生提出了寶貴而又有建設性的建議,這證明我們的學生是希望學好教育學的。有很多學生提出,要結合具體案例進行教學,在案例中建構教育理論。當前國內一些學者也主張采用案例教學,通過案例教學,來提高教育學教學的有效性。雖然教育學是理論學科,理論的東西多少會有些晦澀難懂,但如果能結合案例進行教學,將會有一定的改觀。所謂案例教學,“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可界定為通過對一個具體情境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一定意義上,它是與講授法相對立的”。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具體案例,使學生進入某種特定的事件、情境之中,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挖掘案例中隱藏的教育教學規(guī)律,從而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性運用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雖然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教學負擔,同時也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具備較高的理論素質與實踐水平,但是,為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這樣做是值得的。

(四)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精神

從自己親身觀察來看,當前的大學生有畏難情緒。我們不能完全被上面的問卷調查結果所嚇倒,認為所有這些問題全部是教師無能造成的。不管是什么樣的學習,都要付出艱辛努力,任何學科都是如此。但是,由于社會的浮躁,很多學生不肯花時間來學習理論性的東西,只想在很短的時間內學會一些簡單的教學技能,這跟教育學的理論要求是不相融的,因為教師不管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方法,最終還是一個目的,使學生理解教育的相關原理,所以,我們一定要教育我們的學生,要克服畏難情緒,只有真正理解了教育的相關原理,才能真正指導今后的教育教學實踐,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才不會盲目。

(五)建議改革評價方式

第4篇

一、抓好學前教育專業(yè)教育教學思考分析

摘要:

作為國家改革發(fā)展示范校和省卓越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一直是吉首市職業(yè)中專學校的拳頭專業(yè),擔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幾十年來,為湘西州乃至周邊地區(qū)培養(yǎng)了大批合格的幼教人才。學前教育專業(yè)要適應新的形勢,加大課程改革力度,注重實踐教學,提升學生綜合技能;要改進學習機制,提高學生素質,培養(yǎng)與幼兒園一線教師要求相適應的優(yōu)秀人才;同時,要改善育人環(huán)境,提高學生發(fā)展水平;要建全考核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為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學前教育畢業(yè)生提高制度保障。

關鍵詞:

新形勢;學前教育;實踐教學;育人環(huán)境;評價機制

吉首市職業(yè)中專學校是湘西地區(qū)的一所品牌職業(yè)學校,先后獲得國家級重點職業(yè)學校、國家改革發(fā)展示范校、湖南省卓越建設學校等殊榮。是經省教育廳批注的湘西地區(qū)唯一的有資質培養(yǎng)幼師人才的學校。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已開辦了近三十年,師資力量雄厚,教育教學設施齊全,課程體系完整,已成為學校的拳頭專業(yè)和湘西州的品牌專業(yè),堪稱湘西地區(qū)幼兒教師的搖籃,為湘西幼教事業(yè)的發(fā)展輸送了大量的合格人才。新形勢下,隨著競爭的加劇和就業(yè)壓力的加大,特別是教師資格證從業(yè)考試門檻的提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辦學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通過調查了解和個人的體會,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要在壓力下求生存和發(fā)展,必須發(fā)揚成績、興利除弊,進一步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特別是加快課程體系建設,更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進學習機制,改善育人環(huán)境,改革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縮小幼師畢業(yè)生與幼兒園教師之間的差距,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復合型幼教人才。那么,如何抓好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育改革,使該專業(yè)的課程體系更合理,考核評價體系更科學,以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人才呢?本人結合多年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得出以下幾點體會,現(xiàn)贅述如下,不當之處,請同仁指正。

一、抓好課程改革,注重實踐教學

多年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一直是學校的招生“大戶”,學生幾乎占了每年所招收新生的一半以上,學前教育專業(yè)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既是好事,又是難事,給學校的各項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為實現(xiàn)“招得進、留得住、學有成、推得出”的辦學宗旨,我校的學前教育抓住了教學質量這一生命線,努力抓好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組織教師積極探索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和教學管理新模式,深入剖析自己的不足,積極揚長避短,抓好課程改革。作為國家改革發(fā)展示范校,學校的課程改革應該先行,建設一個具有示范性的課程體系。為此,我們得先對自己所在專業(yè)課程有一個客觀的認識,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辦學多年,課程體系比較完善,但隨著形勢的發(fā)展,也顯現(xiàn)出某些不足:一是重視音樂、舞蹈、繪畫、手工、普通話等的專業(yè)技能技巧訓練,忽視專業(yè)理論知識的學習,重視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忽視開放型的教育實踐活動;二是課程、教法比較滯后,對學生綜合能力培養(yǎng)重視不夠;三是學前教育學生在校教育體系和幼兒園管理體制銜接不到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教育教學一直沒有走出傳統(tǒng)模式,這就導致學校的課程體系,特別是學前教育專業(yè)課程體系缺乏后勁,完善有余,合理不足,培養(yǎng)的學生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的多元化需求?,F(xiàn)代教育理論告訴我們,要培養(yǎng)適應社會需要的新型學前教育畢業(yè)生,就要以全面發(fā)展為目標、以提高素質為手段,在學生的生理、心理、認知、情感、社會性等方面,實施系統(tǒng)的教育。近年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結合實際,有的放矢,調整了課程設置及學時安排,根據(jù)需要增減教學內容,在合理開設文化理論課的同時,注重加強專業(yè)技能課教學力度。同時,實施分班分組教學,強化專業(yè)技能驗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專業(yè)技能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以后進入社會的立業(yè)之本。學校根據(jù)驗收要求,對學前教育專業(yè)的琴法、舞蹈、聲樂、試唱、普通話等科目進行了技能考核驗收,調動了學生學習專業(yè)技能的積極性,促進了專業(yè)課的教學。學前教育專業(yè)在搞好專業(yè)技能教育的基礎上,注意擬訂好學期、學年和整個3年時間內系統(tǒng)的見習內容和目標要求,使專業(yè)知識與專業(yè)理論同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保持緊密的聯(lián)系,改變過去教學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xiàn)象。學校有計劃地組織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到本地區(qū)的學前教育機構進行一定時間的見習和實習,并與所在幼兒園共同研究制定實習、見習計劃,完善教學實習方法,為學生配好實習、見習指導老師。在學生具體代班時,學生在幼兒園能得到本專業(yè)教師和幼兒園教師的共同指導,加快幼師學生下去學習新知識、吸收新經驗,從而促進學生專業(yè)技能的提升,為培養(yǎng)復合型幼師專業(yè)人才提供了課程保障。

二、改進學習機制,提高學生素質

作為湖南省卓越學校,學生學習機制的建設也是卓越校建設的內容之一。要使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適應現(xiàn)代幼教需要,必須使學生具備綜合性的專業(yè)技能。學生的綜合技能提高程度和學習效果的好壞最終要受到實踐的檢驗。因此,教師要注意研究學生的學習機制,了解學生怎樣學習,然后結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機制,教師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和方法。學生在校期間,其學習方法、習慣、興趣以及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順利掌握該專業(yè)的技能,能否滿足今后從事現(xiàn)代幼兒教育的需要。因此,教師要堅持創(chuàng)新思維,注意吸收和借鑒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只有把靈活的教學形式、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有機地結合起來,才能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新的生機和活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需求的幼兒教育人才。

三、改善育人環(huán)境,提高學生發(fā)展水平

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畢業(yè)后從事的是幼兒教師這一神圣職業(yè),學生的獨立自主和管理能力必須達到較高的水平,才能適應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專業(yè)教師在學校必須注重改善育人環(huán)境、提高學生發(fā)展水平。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要加強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能力。因此,教師除了對學生的專業(yè)學習進行指導以外,還應盡力為每人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具有管理意識和競爭意識的育人環(huán)境。在專業(yè)內,可以以班級為單位,在班級內可以以小組為單位,讓各班或者各小組組內成員輪流組織參與各種校內外的競賽和專業(yè)技能活動。比如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參加歌詠比賽、手工制作比賽、普通話比賽、舞蹈比賽、繪畫書法比賽等等活動。這些比賽活動,學生喜聞樂見,充當著主人翁的角色,樂意參與活動的組織和管理。教師在其中起指導的作用,學生起主體作用,學生主觀能動性得到積極的發(fā)揮,這樣有利于學生施展才華、鍛煉技能,使每個學生獲得良好的自我管理意識和經驗,從而有助于提高學生發(fā)展水平。

四、建全考核評價體系,把好學生質量關

考核評價是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這種考核評價體系包含諸多方面:文化知識考評、專業(yè)理論考評、專業(yè)技能考評等等。同時,結合學生畢業(yè)就業(yè)的實際需要,還必須對學生的應用能力作一個評價,從而確定學生的實際水平,有針對性的做好學生綜合評價。學生應用能力評價可以包括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評和社會適應性能力的考評。在上述考核評價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政治思想、工作責任心、協(xié)作精神做出整體的概括性總結,最后形成總結性評價,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最后的集中比較、排隊、審核,為科學地考核評價學生提供可靠的依據(jù)。被授予國家改革發(fā)展示范校一來,我校學前教育專業(yè)根據(jù)現(xiàn)代幼教對學生的實際需要和幼兒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客觀要求,對學生畢業(yè)的綜合考評實施靈活的管理體制,逐漸建立了一套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學前教育專業(yè)對畢業(yè)生實行了“四證換一證”制度,即學生必須先獲得思想品德合格證、文化成績合格證、專業(yè)技能合格證、職業(yè)資格證,然后才能獲得畢業(yè)證。這種考核評價機制的健全和完善保證了學生的質量,對學前教育專業(yè)學生適應激烈的人才市場競爭提供了重要保障??傊?,在新的形勢下,我校的學前教育專業(yè)既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又面臨新的挑戰(zhàn)。作為該專業(yè)的一員青年骨干教師,我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在積極搞好所在專業(yè)教育教學的同時,也要積極參與到專業(yè)的教育改革當中來,當好改革發(fā)展示范校的排頭兵,當好省卓越校的攻堅者,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學校學前教育專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貢獻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二、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探討

[摘要]

在知識經濟飛速發(fā)展的時代,教育是推動國家發(fā)展以及社會進步的動力所在,其中技術師范類的教育作為培養(yǎng)技術型人才的平臺更是需要繼續(xù)推進實踐改革,增強自身的辦學質量,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工作,以便能夠為國家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做出更大貢獻。

[關鍵詞]

技師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改革

當前,我國的技術師范學院在實際的教育教學管理環(huán)節(jié)必須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其中存在的問題,奠定教育發(fā)展的堅實基礎。

一、完善技師學院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關系到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有效性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目前必須要正視的一個問題就是高素質教師人才的缺乏,進而導致師資隊伍建設工作發(fā)展緩慢。為了有效地改變這一現(xiàn)狀,我國的技術師范學院必須將構建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完善教育教學管理體系作為學校工作的重點,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并積極開展雙師型教師的教育。具體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第一,有效調整師資隊伍結構,增強教師學歷水平和職業(yè)水平的協(xié)調性。第二,針對技術師范學院的專業(yè)設置情況來恰當?shù)匕才畔嚓P專業(yè)的教師,避免專業(yè)教師聚集在某一專業(yè)問題,保障教育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第三,注重優(yōu)秀教育人才的引進工作,在人才引進當中注重結合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工作的發(fā)展實際,并設置相應的獎勵制度,增強教師隊伍的穩(wěn)定性。第四,加大對教師隊伍的整體培訓力度,從整體上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在對教師進行教育培訓的過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提高他們的專業(yè)理論水平以及職業(yè)技能素質,從而更好地承擔專業(yè)教學的職能。另一方面,要注重提高教師的文化道德素養(yǎng),發(fā)揮師德表率作用。我國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探討山東省濰坊市技師學院羅園園

二、健全技師學院規(guī)章制度

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是在制度層面對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保障,需要真正將其落到實處,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擺設,不然也難以推動教育教學管理工作的規(guī)范性發(fā)展。因此,我國的技術師范學院必須從根本上提高對學校規(guī)章制度建設的重視程度,充分認識到規(guī)章制度的合理性以及能否真正貫徹落實是影響到教育教學成效的關鍵所在,以便在具體的工作環(huán)節(jié)加大力度,進一步規(guī)范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切實維護好教學秩序,確保教育教學質量。技術師范學院的規(guī)章制度需要包含以下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健全的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必須涉及到對教學質量的科學評估、教材管理、課程考核、專業(yè)考核、教學設備管理等多個方面的內容,以便更好地為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制度規(guī)范,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第二,完善的行為準則。行為準則當中需要涉及到教師的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以及教育教學管理中需要遵循的原則,同時還需要包含學生手冊等相關內容,而且在設計這方面的內容時需要綜合考慮到教育教學管理的實際需求,加大執(zhí)行力度。

三、強化技師學院課程改革

課程體系的改革是當前技術師范學院教育教學管理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動力,同時也具有巨大的實施難度,要求在課程體系的設置方面突破傳統(tǒng)教育體系的束縛,切實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發(fā)展的需求,從而培養(yǎng)出能夠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素質人才。而不少院校在設置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會單一地側重于知識或者是實踐,使得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工作受到影響,降低了學生的社會適應度。為了改變這一現(xiàn)狀,技術師范學院必須深化課程體系的改革工作,整個課程體系的設置必須具備導向性。一方面,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作為改革導向,依據(jù)就業(yè)崗位的技能需求培養(yǎng)出相應人才。另一方面,要將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改革導向,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理念,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與此同時,課程體系的改革還需要體現(xiàn)出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發(fā)展以及個性發(fā)展的理念,為學生搭建全面發(fā)展的平臺。

第5篇

“臨床”作為醫(yī)學術語,源于醫(yī)學著作《臨床醫(yī)學的誕生》,“臨床醫(yī)學”是相對于基礎醫(yī)學、靠實地診斷治療病人的醫(yī)學。教育學人由此獲得啟迪,主張在師范生培養(yǎng)中融進臨床學理念,以突出教師教育實踐能力的案例性、現(xiàn)場性和動態(tài)性?!芭R床教育學”概念由荷蘭學者提出,后在日本、美國發(fā)展較快。1988年日本京都大學研究生院設立“臨床教育學”專業(yè),2000年田中孝諺著作《理解兒童:臨床教育學的嘗試》出版;日本多所大學設置“臨床教育學研究中心”,聚焦教育實踐,展開教育、醫(yī)療、心理等多學科參與的“臨床教育學”研究。美國20世紀90年代有教育學者提出相關概念并產生積極影響,柯南特主張由“臨床教授”負責指導和評價師范生教學實習,古德萊德呼吁加強“臨床教授”隊伍建設。這些理念在美國及西方國家的“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校”(PDS)建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2010年,美國“藍帶小組”研制出了“臨床實踐型教師”培養(yǎng)模式,特別強調候選教師的臨床經驗。

1.基于“臨床教育學”的教師教育研究成果

我國以“臨床教育學”為命題要素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以譯介性內容為主,較有影響的有兩篇:劉燕紅、周琴發(fā)表在《教育學術月刊》2011年第8期上的《美國臨床實踐型教師培養(yǎng)模式述評》,鐘啟泉發(fā)表在《全球教育展望》2007年第9期上的《從巴赫金的語言哲學看“臨床教育學”———日本教育學者淺沼茂教授訪談》,前者概述美國2009年以來臨床教育學應用與發(fā)展,重點介紹“臨床實踐型教師”教育模式的研究背景、研制思路、主要內容等,對我國深入推進教師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借鑒意義。鐘先生的訪談文章涉及理論視野較深廣,其中介紹臨床教育學三基軸概念:“現(xiàn)場性、實踐性”,聚焦醫(yī)學中“實地”特征;“病理性、問題性”,聚焦醫(yī)學中針對“病人”個別性;“發(fā)現(xiàn)性、批判性”,基于“臨床”的引申義。此三基軸構成彼此獨立的三維空間,雖然邏輯關系不甚清晰,但基本揭示了近年來臨床教育學研究的基本范疇及特色,為研究者提供一個鳥瞰臨床教育學整體面貌的工具,可以為相關研究提供理論框架?;谂R床教育學的教師教育研究,國外體現(xiàn)為“在實踐中”“指向實踐”“為了實踐”的教育模式,以英、法、日、美等發(fā)達國家為代表。國內聚焦于教師實踐性知識及其獲得途徑的研究,鐘啟泉、陳向明的研究成果具有引領性影響。我國教師實踐能力培養(yǎng)已有的研究成果多側重于“現(xiàn)場性、實踐性”問題的研究,而缺乏對“病理性、問題性”現(xiàn)象的關注;有些研究即使涉及學校存在的“教育的病理”或“病理的教育”領域,也多數(shù)是著眼于對教育教學中“已然”的“問題”“病理”進行歸類、總結,為之尋找“治療”手段,并形成帶有共性特征的診療方案。而臨床教育學則注重教育教學問題的個性化內涵研究:如果時間、地點和教師、學生以及其他諸多教育因素不同,則其“現(xiàn)場性、實踐性”內涵必然不同,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病理”也將各有不同。教師要充分認識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復雜性,對中小學生行為、心靈的“病理”有一定的敏感度;善于預測或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如“焦慮、困惑”等心理問題,“逃學、欺凌”等不當行為,以及校園“輕生案”“案”等,對此能夠適時尋求恰當?shù)囊龑?、教育等?guī)避策略和方法??傊瑤煼督逃豢赡転榻處熖峁┙逃虒W的“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教師只有增強反思能力、發(fā)展教育智慧,才能妥善解決復雜教育教學情境中的“旁逸斜出”或“突發(fā)事件”。

2.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研究發(fā)展新趨勢

語文課程與教學論的實踐指向研究,以裴娣娜、倪文錦、王榮生等學者及大批語文教改一線專家為代表,其研究成果產生了廣泛影響?!墩Z文建設》2013年首期發(fā)表《聚龍宣言》,開啟了大規(guī)模的“真語文大討論”,全國語文人針對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假大空雜”的積弊,進行了全面反思和重構。2014年以來,《語文建設》又相繼推出系列討論專題,如“將國學融入中小學語文教育”“以語言文字運用為本”“文本解讀應以文本為本”“語文知識是語文學習之本”“繼承并弘揚古代優(yōu)秀語文教育傳統(tǒng)”等,并且集中刊發(fā)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中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研究”的前期成果,包括語文教育改革的總體構想(任翔)、語文教育語用觀的核心理念(曹明海)、語文教育改革的整體設計(李宇明等),還有語文教育評價(倪文錦)、語文教師教育(靳彤)、語文教材改革(顧之川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語文建設》2014年第6期、第7期、第8期)。這些都是語文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qū)的前沿成果,無疑應該成為語文教學論課程優(yōu)化建構的重要元素。

3.“臨床教育學”視域下語文教學論課程優(yōu)化研究的意義

臨床教育學強調實踐性、跨學科性,其隱喻意義在于:臨床醫(yī)生在決定治療病人時,一般運用藝術的、非形式的、質性的方略,是不能量化的?;谂R床教育學的理論視野,優(yōu)化學科教學論課程,將使高效開展教師職前培養(yǎng)、入職培訓、在職研修工作擁有源頭活水。當前,業(yè)內人士已經關注“臨床性”,普遍重視教師實踐能力的打造,但往往強調了可操作性,卻淡化了學術性;流于急功近利的機械訓練、低效模仿,解決的都是“已然”“應然”問題;側重于打造知道“怎樣教”,卻淡化了要理解“為什么這樣教”,忽略了要反思“還可以怎樣教”。借鑒臨床教育學“三基軸”內涵特征,突出對“或然”“將然”問題的研究,體現(xiàn)了當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導致教育環(huán)境的復雜對教師的新要求。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特殊性質,在人終身發(fā)展中奠基性的重要地位,以及學習內容和任務的高度綜合性、實踐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情境更為復雜,不確定因素更多;同時,母語教育對于“立人”具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和任重道遠的使命,對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要求更高。因而,開展臨床教育學視域下的語文教學論課程的優(yōu)化研究,更具特殊意義。2013年國家印發(fā)《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了三個層面的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同志最近指出:“廣大教師要用好課堂講壇,用好校園陣地,用自己的行動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自己的學識、閱歷、經驗點燃學生對真善美的向往,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潤物細無聲地浸潤學生們的心田,轉化為日常行為,增強學生的價值判斷能力、價值選擇能力、價值塑造能力,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代表座談時的講話》2014年9月9日)因此,進行語文教學論課程的優(yōu)化研究,對于貫徹國家教育方針,推進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培養(yǎng)出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從而更好地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僅具有實效性、時效性,也有一定的前瞻性。

二、語文教學論課程優(yōu)化建構的目標定位及主要內容

1.目標定位

借鑒臨床教育學“三基軸”內涵特征,貫徹《教師教育課程標準(試行)》三個基本理念;以“回到原點”為突破口,著力研究“學科”“知識與能力”“學習與發(fā)展”幾方面的原點問題,以語文學科為憑借和依托,以語文教學事實為基礎,以提升語文教師臨床實踐能力和教育智慧為旨歸。

2.主要內容

(1)遵循“實踐取向”理念,突出“現(xiàn)場性、實踐性”特征,研究當代語文教師專業(yè)實踐能力的內涵、特征及獲得途徑和策略,聚焦于“語文教師知識”,包括語文學科知識、語文課程知識、語文教學知識。語文學科知識。學科知識,是教學實踐的主要原料和依據(jù);知識與能力,是教學實踐的兩個基本支點;語文教師知識首先應該指向“語文學科知識”。語文學科知識,即學校教育課程中的語文課程學科知識,由文字、語言、文學、文章等多門學科綜合改造、遴選、提取而來,這些知識力求精要、好懂、有用,以適應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需要,后來被概括為“字詞句篇、語修邏文”,稱為語文基礎知識,與語文基本技能“聽說讀寫”并列,構成語文教學的核心內容“雙基”。語文課程知識。隨著語文課程改革進入深水區(qū),從關注“教學層面”走向關注“課程層面”,已經成為語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把握課程的整體性,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文化自覺。語文課程知識,即把語文學科知識轉化為語文課程內容的知識,其基礎內容仍然是語文學科知識,但又不是單純的語文學科知識的直接呈現(xiàn),而是對它們進行加工、重整、變更,使其形成課程知識,即指向語文教學目標、在學?;A教育階段需要學習,而且是可以教、可以學,值得教、值得學的語文知識。語文課程知識內容指向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實現(xiàn)什么目標”,指向語文學科教學目標知識;二是“拿什么來實現(xiàn)此目標”,指向為了實現(xiàn)此教學目標,要運用哪些語文知識;三是“怎樣教才能更好地實現(xiàn)此目標”,指向將采取哪些方法、策略來呈現(xiàn)、傳遞這些語文知識,使其能夠轉化為語文能力,形成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四是“何以知曉是否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指向如何通過檢測、評估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程度,來判斷教學目標實現(xiàn)的效度。語文教學知識。1986年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舒爾曼(L.S.Shulman)提出“教師知識”的概念及其理論框架,由七個組成部分構成:學科內容的知識、課程知識、學科教學知識、一般教學法知識、關于學習及其性質的知識、教育情境的知識、教育目標與價值的知識,其中“學科教學知識”(Pedagogi-calContentKnowledge,簡稱PCK)最受重視,它是“學科的科學內容與教學論的合金”:教師將學科內容轉化和表征為有教學意義的形式、適合不同能力和背景學生的能力,是綜合了學科知識、教學和背景的知識而形成的知識,是教師專業(yè)知識的核心。由于學科教學知識(PCK)具有專業(yè)獨特性、個體發(fā)展性、多元整合性、實踐生成性等特征,因此,該部分的重點是語文教學知識(PCK)如何獲得,難點是語文教材內容教學化和語文教學設計個性化。理想的語文課程體系應該是:課程目標內容化(國家)———課程內容教材化(專門機構)———教材內容教學化(教材編者、教師)———教學設計個性化(教師)。我國2011年修訂版語文課程標準仍然屬于“能力型”標準,缺乏課程內容;而當前的教材基本屬于“文選型”教材,在“教材內容教學化”方面還有待提高,這必然增加語文教師“備課”的難度。據(jù)業(yè)內研究者粗略統(tǒng)計,70%的語文課堂教學問題,是源于教師研究教材和把握教材的欠缺,問題大多處在弄不明白究竟要“教什么”。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與“教材內容教學化”不到位有很大關系?!敖淌裁础薄皩W什么”比“怎樣教”“怎樣學”更重要,這是有效教學的重要前提,也是有效教學的原理之一。

(2)堅持“育人為本”理念,注重“病理性、問題性”特征,改變一味重視“已然”“應然”問題的研究慣習,重視語文教育教學中“或然”“將然”問題的研究,旨在提高語文教師的實踐能力,促進其形成語文教育智慧。國際教師教育改革的發(fā)展趨勢表明,當代教師教育必須從“教書匠的訓練”走向“反思性實踐家的成長”,課程實施需要由“定型化教學”走向“情境化教學”,教學研究需要由“技術性實踐”走向“反思性實踐”,理論與實踐的關系由“教育理論實踐化”走向“教育實踐理論化”,語文教學論課程的優(yōu)化必須在此前提下進行。要廣泛吸納“真語文”大討論的研究成果,探索怎樣建構有效、高效的語文課堂,注重教師實踐性知識的獲得和教育智慧的形成。特別要研究怎樣鍛造教師的“專業(yè)品性”,引導語文教師形塑自我角色,恪守專業(yè)倫理,習得專業(yè)知能,養(yǎng)成實踐智慧,促使其提高對學校教育教學中“或然”和“將然”的“問題”的洞察力和敏銳度,增強駕馭教育教學中“突發(fā)事件”的能力。語文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語文課程的育人功能,必須進行自我角色的形塑,了解當今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對兒童身心發(fā)展的影響,善于通過母語文化的熏陶浸潤,促成兒童心智的良好發(fā)展。教師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yè)品性,才能避免在教育教學中產生“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怠惰心理,甚至出現(xiàn)“惹不起,還躲不起嗎”的逃避行為;教師“不愿做”比“不會做”更褻瀆“傳道授業(yè)解惑”的為師之本,更有損于教書育人的大業(yè)。擁有優(yōu)秀專業(yè)品性的教師,對教育教學中“或然”“將然”問題,不僅具有敏銳度,還具有責任感;他們對待教育教學中的問題,能夠使日?!氨= 薄邦A防”與“臨床治療”合理結合起來,從而更好地適應當今中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求。傳承母語文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語文教師更加責無旁貸。

(3)體現(xiàn)“終身學習”理念,強調“發(fā)現(xiàn)性、批判性”特征,體現(xiàn)當代教師“反思性實踐者”的專業(yè)屬性;聚焦于語文高效課堂的建構,即語文課堂技術(基礎)———語文課堂技藝(橋梁)———語文課堂藝術(境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前教授唐納德•A.舍恩(DonaldA.Schon.)20世紀80年代提出,教師要從技術理性的桎梏中解放出來,在實踐中反思和探究,樹立“反思性實踐者”的專業(yè)形象,他指出,“反思性實踐者”是實踐情境的研究者,是實踐知識的創(chuàng)造者?!胺此夹詫嵺`者”體現(xiàn)了當代教師的專業(yè)屬性。波斯納認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充其量只能形成膚淺的知識。”他提出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羅賽爾、科薩根指出:“訓練只能縮小專家教師與新手教師之間的差異,而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卻是促使一部分教師成為專家教師的一個重要原因?!保菀驗榻虒W實踐的過程,不是合理技術的應用過程,而是在復雜的語境中展開的實踐性問題的解決過程,是要求高層次的思考、判斷和選擇的決策過程。反思,是在實踐中提升理論的重要途徑。就反思策略的生成機制而言,可以分為“外輔式”“內發(fā)式”兩種,前者是經由教師教育者引導而學會反思;后者是由師范生、準教師進行自我澄清。對準教師而言,“內發(fā)式”反思難以自動生成,需要在教師教育者的指導下逐漸形成并提升反思能力,因而“外輔式”策略在教師職前培養(yǎng)中更加重要。國外教育研究者通過初任教師與熟練教師的比較,揭示了熟練教師的實踐性思維方式的基本特征。第一,不僅在課前、課后進行反思,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即興地思考豐富的內容。第二,能夠積極地、感性地思考教學,即在教學中能夠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展開推理,發(fā)現(xiàn)并解讀教與學的問題與意義,并從該問題與意義出發(fā)探尋教學的其他可能性,以求得實踐性問題的解決。第三,不限于教師的教,能夠置身于學生的種種立場來反思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夠多角度地把握教學事件。第四,在教學過程中,能夠根據(jù)教與學的語境,從教材內容的關系、其他學生思考的關系上來做出相應的思考與判斷。第五,能夠發(fā)現(xiàn)教學中的種種事件之間的復雜關系,不斷地重建教學所固有的問題框架。任何課堂實踐都是技術與藝術的對立統(tǒng)一。教學兼具技術性與藝術性,教學是一種有效的實用技術,但在教學過程中包含了藝術的要素———直覺性、創(chuàng)生性、即興性、表現(xiàn)性;無論哪一種教學方法,即便是電子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必須有“藝術性”。建構語文高效課堂,就是使語文教師努力從教學技術向教學藝術邁進,其發(fā)展的邏輯思路可概括為:語文課堂技術(基礎)———語文課堂技藝(橋梁)———語文課堂藝術(境界)。第一,語文課堂技術,即指那些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并且被固化、定型,具有普適性的教學觀念、操作流程、方法手段等,它是濃縮了語文教學實踐經驗的精華,是靜態(tài)化了的語文教學智慧;課堂技術是高效課堂的起點,是高效課堂不可或缺的“底座”,因此,必須強化語文課堂技術的訓練與掌握,為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打牢基礎。第二,語文課堂技藝,即指在熟練掌握語文課堂技術的基礎上,個性化地理解、遷移、改進和重組現(xiàn)成的語文教學技術,使其更適應當下的教學情境,更符合自己的教學需求的一種更加合理有效的課堂樣態(tài);語文課堂技藝,是語文教師基于自己的專業(yè)積累,進行反思性實踐的專業(yè)提升的成果表征。課堂技藝,是“有效課堂”到“高效課堂”的過渡帶,具有橋梁作用;追求語文課堂教學技藝,可以避免對名校名課的“模仿秀”,回歸語文真味。第三,語文課堂藝術,是高度自主化、個性化、彈性化的語文教學形態(tài),是一種“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完美教學境界。教學藝術表現(xiàn)為優(yōu)秀教師對教與學的整體性理解和知行合一的行動樣態(tài),這些思維和行動特征已經組成了他們安身立命的個人哲學。研究語文教學藝術的特征與形成,必須結合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重視中國教師本土的思維和行動特征研究,有必要通過整體性、情境化和默會知識等方式進行研習;如優(yōu)課研究、案例剖析、反思性模仿等方式,還可以采用師徒制、做中學、角色體驗等途徑,促成語文教師教學經驗的生長與升華。

第6篇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學生普遍缺乏人文素質和審美素質,這除了與中學語文教學有關之外,關鍵還在于高職院校對這門課程的輕視。高職院校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即使有學校開設這門課程,也是形同虛設,或者在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只占有極少數(shù)的課時,形如蜻蜓點水,點到為止。著名的教育學家張志公認為“:目前的語文教材里面有比例很少的文學作品,但并不是用來進行文學教育,而是進行‘讀寫訓練’,連古典文學也不例外,這樣的語文教學、語文教材,實際上是一種互相制肘、兩敗俱傷的做法?!闭Z文教學對文學教育的忽視,對文學作品不是當作藝術品來欣賞,而是當作寫文章的范例,使學生對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審美性以及教育性的感知能力越來越淡,學生的閱讀能力以及情感感知能力也趨于麻木。人文素質的缺失和審美能力的缺失導致學生綜合素質并不高,對真善美缺乏感性的認識,學生功利思想非常嚴重,滿目追求低級趣味。手機和網絡的流行,讓學生對快餐文化比精心研究經典更容易讓他們接受。很多學生道德素質低下、思想浮躁、隨心所欲,為人處世方面缺乏應有的態(tài)度。這些在高職院校可以說是普遍存在。根據(jù)循證教育學理論,找到適合提高高職院校人文素質發(fā)展、道德水平提高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文學鑒賞》課程的開設并實踐教學。

二、循證教育學理論的指導下高職院校《文學鑒賞》課程的實用性

其實際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與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并沒有沖突?!段膶W鑒賞》課程的實用性能產生影響,潛移默化地作用于學生。它能豐富教學內容,在專業(yè)技能課之外,無疑讓枯燥的技能課增加配合角色,豐富課程體系,讓學生在獲得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感受到人文課程的培養(yǎng),改變單一的技術吸收,讓大學生活變得高雅而有情趣。文學鑒賞能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針對學生對于真善美、假惡丑的辨別能力不強的情況?!段膶W鑒賞》課程的開設,能增強學生的人文底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完善學生的人格,提升學生的精神品質和思想境界。文學的教育即人的教育,包括人的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即“三生”教育。21世紀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高職院校通過文學鑒賞課程的開設,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適應力、意志力、思考問題的能力、調節(jié)情緒的能力,積累正能量,有助于更好地感受生活、珍愛生命、鑒別事物,為自己的人生所用。再次,高職院校的發(fā)展,終究是人的發(fā)展?,F(xiàn)在用人單位首先關注的是學生的綜合素質,其次才是專業(yè)知識。人文素質與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能讓學生克服思想浮躁、追求功名利祿等不良思潮,培養(yǎng)學生的奮斗精神、公德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心,能更好地處理人與人之間、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循證教育學認為,“循證教育學是將基于最好證據(jù)進行教育政策制定與教學實踐的一種哲學。它意味著在推薦或大規(guī)模應用具體的教育干預、策略、政策之前,應該進行科學的評估?!被谶@些“具體事實的佐證”,《文學鑒賞》課程的開設勢在必行。

三、循證教育學理論的指導下高職院?!段膶W鑒賞》課程的實踐性

第7篇

一般情況下,對實踐教學模式的科學定義為,即在學習相關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去理解所學的理論知識,或者是直接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去主動學習和分析,進行深層次的掌握和理解。這對學習者來說,可以更好地促進他的發(fā)展,在實踐教學活動學習的同時還可以更好地鍛煉自己的實際操作和動手能力。當前,在幼兒教育學中,主要運用到的教學方法,還是比較偏理論性的,而且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理念也比較落后,所以把實踐教學模式應用到幼兒教育學中,不僅能夠更深層次拓展教學內容、方法以及手段,同時還可以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對學生的整體發(fā)展也是極其有利的。所以實踐教學模式在幼兒教育學中的應用空間還是很廣泛的,前景還是比較可觀的。

2、實踐教學模式的分類應用

2.1活動開放式實踐教學模式

通俗的表述就是相關的指導教師引導學生在一個具體的時間段里,按照所要求的目標進行學習,完成事先要求完成的學習任務,而在此過程中,對這個階段的學習方法是開放的,不局限于某種形式和要求,在具體開放的實踐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和思考。具體可以用一個事例進行說明:在預先進行學習如何體會母愛的偉大的一課的時候,要求學生去如何正真體會到母愛的偉大,對幼兒來說是一個十分抽象飄渺的問題。因此如何真正讓學生領悟到母愛的偉大,除了在課堂上進行理論的說明以外,需要的是對學生進行開放式的實踐教學,也就是讓孩子回家,通過某個具體的小的事情,這個事情必須是可以體會到當媽媽的不容易的事情,例如可以洗碗、燒飯等等(相對應幼兒學生而言)。這對學生來說,通過這樣一個開放式的實踐教學活動,不僅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本上的知識,更讓學生從身體和認知上懂得了母愛的偉大,這對促進學生的身心素質的發(fā)展是及其重要的。這也讓我們充分地看到實踐教學模式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和創(chuàng)新點。

2.2主題式實踐教學模式

所謂的主題式實踐教學模式,即是事先確定一個主題,然后圍繞這個主題進行活動展開和實施,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其主題式實踐教學模式,其實就是對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升華,它是在開放式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例如通過具體的主題實踐教學活動:“小鳥學飛翔”這個活動主題,這個活動的實踐主題充分抓住了處于幼兒時期的孩子身心發(fā)展的特點,也極大地觸動了孩子的好奇心,這個活動主題的主要目的就是更好地去啟發(fā)學生去學習知識技能以及實現(xiàn)情感的發(fā)展。在活動中,首先需要向孩子們講解小鳥是如何勤奮地學習飛翔的本領的,然后告訴學生,我們也應該主動地去學習、鍛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做一個合格的學生。因此可以具體進行比如學生學習疊襪子、洗衣服等等小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基本的生活小能力,進而充分完善自己、鍛煉自己。這樣就通過了一個具體的活動主題的展開,進而以各種形式的活動去鍛煉學生、啟發(fā)學生。最終讓孩子成長,為其以后的全面發(fā)展打下基礎,當然,在這個主題式實踐活動中,有一個大的閃光點,那就是整個的活動可以豐富多彩,同時,整個學習氛圍也比較輕松,這樣符合了社會發(fā)展教育提倡的要求,即在輕松中學習。

2.3自主式實踐教學模式

這個實踐教學模式的主要優(yōu)勢在于,其實踐活動范圍的擴大與團隊合作能力的加強。簡單地表述為,在教師進行相關的教學目標以后,讓學生成立一個個學習小組,讓學生通過這個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合作,讓學生在整個的實踐活動中充分掌握主動權,不僅僅使學生很好地培養(yǎng)了自己與其他同學的溝通與交流的能力,同時也為自己主動表述、講解、分析問題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升和發(fā)展,這一點對整個學生的發(fā)展是十分關鍵的。這個過程中,平時比較死板、形式單一的課堂就變成了學生自己活動的大舞臺,這個舞臺上,真正的主角就是學生自己,進而充分鍛煉自己、增長自己的才干。所以,自主實踐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研究和合作能力。

3、實踐教學模式取得的成效分析

3.1學生學習成績的整體提高

通過以上的具體分析和探究,以及在具體的實踐過程當中,通過學生的成績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通過實踐教學模式的在幼兒教育學的應用,學生的平均成績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分析問題以及自主探究題上,得分都比較高,這充分可以看出,實踐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提高。

3.2學生能力的提高

通過實踐教育模式的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提高是毋庸置疑的,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自己的潛力被充分挖掘,而且動手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等等都得以很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學生在與老師和同學的溝通和交流方面也取得很大的發(fā)展。使學生不僅僅會清楚地表述問題,而且能很好地處理人際關系,這對學生的發(fā)展來說,也是很重要的??梢哉f,實踐教學模式的應用,是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3.3畢業(yè)生就業(yè)率的提高

就業(yè)是所有畢業(yè)生關心的一個問題,實踐教學模式的展開,不僅僅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的提高,也使教師的授課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和段落。這就為老師更好地推銷自己拿到了一塊很好的敲門磚,使得教師的就業(yè)率得到很大的提高,這不僅對教師自己,對整個社會的發(fā)展來說,也是極其重要的。

4、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