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研員結對幫扶范文

時間:2023-03-15 15:03:48

序論:在您撰寫教研員結對幫扶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第1篇

為了進一步加大科學技術為農村服務、為農業(yè)服務、為農民服務的力度,今天,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在上高縣召開全市科技人員結對幫扶活動經驗交流現(xiàn)場會。剛才,*同志作了經驗介紹,該縣積極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扎實開展結對幫扶工作,積累了一些經驗,對于我們各地做好這項工作具有借鑒作用。各縣(市、區(qū))的同志就各縣的工作分別作了發(fā)言,聽了以后,我感到這項工作在全市各縣(市、區(qū))基本得到了落實,各地都創(chuàng)造了不少好經驗,希望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會議還傳達了省科技廳和人事廳轉發(fā)的《科技部人事部關于開展科技特派員基層創(chuàng)建行動試點工作的若干意見》,希望同志們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認識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重要意義

科技特派員制度對科技人員服務經濟提供了一個新的平臺,我市自去年開始這項工作以來,有效地調動了廣大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對于實現(xiàn)科技與經濟結合,推動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推廣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經驗表明,科技特派員制度從農民群眾最需要的科技服務入手,將大批科技素質較高的人才下派到農村生產實踐第一線,與農民群眾結成利益共同體,為農民提供包括示范、培訓、咨詢在內的科技服務,不僅繁榮了農村經濟,帶動了農民增收,更促進了農村經濟結構的戰(zhàn)略性調整。科技特派員制度的實行之所以能產生良好的效果,主要是因為無論從服務理念,還是從服務方式方法等方面來說,它都與我們以往的做法有很大不同,第一,它不同于過去短期的科技下鄉(xiāng)和科技進村活動,而是一種長期的科技服務行為;第二,科技特派員不同于過去的科技副職,不是基層的行政領導者,而是直接的生產實踐者;第三,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農業(yè)科技推廣體系,不是簡單的培訓、咨詢行為,而是與農民結成利益共同體,共同面向市場、共同創(chuàng)業(yè)的行為;第四,它不同于過去一次性的扶貧行為,而是把農村的脫困解難轉變?yōu)閹е麄兏?、做給他們看的示范帶頭行為;第五,它不是過去機關改革時的人員分流下派,而是把干部被動的鍛煉轉變?yōu)橹鲃拥膭?chuàng)業(yè)發(fā)展;第六,它不是簡單的、對個別項目的技術服務,而是依托農村經濟大戶和行業(yè)協(xié)會,注重農產品品質、品牌,興辦農業(yè)龍頭企業(yè),實現(xiàn)產供銷集成運作的全方位服務。由此可見,科技特派員制度不是簡單的下派人員,而是對現(xiàn)有生產要素進行有效整合基礎上的系統(tǒng)集成,是在建立和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的機制創(chuàng)新,是一種適合于從傳統(tǒng)農業(yè)向現(xiàn)代農業(yè)轉變,順應現(xiàn)代農業(yè)發(fā)展,在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qū)實現(xiàn)農村經濟跨越式發(fā)展的成功經驗。在一定意義上講,科技特派員更是新時期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宣傳隊,是先進文化和先進生產力的播種機,是現(xiàn)代農業(yè)的孵化器,是點燃中國農民進入小康社會的火種。我省的科技特派員試點工作是在*年正式推行的。省領導孟建柱、黃智權、王君、胡振鵬等對此項工作都非常重視,對科技特派員工作都做了重要批示,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市確立上高縣作為試點縣之后,省科技廳李國強廳*副廳長都親臨上高指導,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等也多次強調一定要把上高試點工作搞好,一定要把科技人員結對幫扶工作開展好。為此,各縣(市、區(qū))一定要深刻領會省、市領導的指示精神,充分認識開展科技特派員制度和科技人員結對幫扶活動的重大意義,要在積極學習借鑒試點地區(qū)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開拓創(chuàng)新、強力推進,努力形成更多具有本地區(qū)域特色的新的運作模式,努力為宜春農村經濟的發(fā)展和農民的脫貧致富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準確把握科技特派員工作的特點

推動工作的前提是熟悉了解工作,掌握工作的特點,科技特派員結對幫扶活動,我覺得最主要的有以下三個特點:

一是“雙向選擇”??萍继嘏蓡T改變了以往由組織統(tǒng)一安排或組成工作組的做法,堅持“雙向選擇”,使科技人員可以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找到能充分發(fā)揮自己才能的戰(zhàn)場,農民又可根據(jù)自己的需求,找到各自適合的人才與伙伴。同時,還可從農業(yè)產業(yè)化的要求出發(fā),整合不同類型科技特派員共同攻堅,使農民科技需求與科技特派員的技術專長、農村產業(yè)特色和科技力量優(yōu)勢得到最佳結合,效益得到充分顯現(xiàn)。這次上高縣所展示的科技人員結對幫扶就是“雙向選擇”,許多科技人員根據(jù)自己的特長,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許多農村種養(yǎng)大戶也找到了自己需要的科技人員。

二是“項目帶動”??萍继嘏蓡T制度往往通過一定的項目來體現(xiàn)和帶動,但項目帶動和以往科技推廣不一樣,它具有明確的目標,目的性特別強。比如要做某件事情,就可根據(jù)這個事情來設計項目組合,通過這個組合,把農民生產、技術和市場聯(lián)系起來。同時,這里的技術也不是單一的技術,而是包括產前、產中、產后一系列成套的技術。也就是說,這里的項目帶動是成套的科學技術的帶動,在這個項目里面不是單獨的一個人,而可能是一個團隊在共同工作,有的人負責這個技術,有的人負責那個技術,有的人是搞市場營銷,有的人是搞管理,實行系統(tǒng)推進,整體帶動。

三是“雙贏機制”。這是科技派員制度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在以前的科技推廣工作中,科技人員到農村去,推廣的技術也挺好,但推廣完了他就走了,跟他無關了,至于你應用這個技術生產出來的產品賣得出去賣不出去,那都跟科技人員沒有關系。而科技特派員制度是一個“雙贏”機制,科技人員通過技術、資金等生產要素的入股,與農民結成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利益共同體,這樣,就能使科技人員長期在農業(yè)生產第一線,不斷地研究新的東西,不斷地推廣新技術、不斷地產生新成果,而農民則在此過程中充分享用科技成果轉化帶來的好處,充分實現(xiàn)經濟效益的大幅增加。

三、積極推進科技特派員工作的開展

第一,要因地制宜??萍继嘏蓡T制度絕對不只是一個模式,比如寧夏稱之為創(chuàng)業(yè)行動,重慶叫做科技CEO等等,但其本質都是一個性質。我們各個地方的情況不一樣,產業(yè)特色不一樣,經濟發(fā)展的水平、基礎條件、思想觀念和農民的接受程度都有很大的差異,為此,各地在推行此項工作時,一定要因地制宜,認真分析,從實際出發(fā)。

第二,要提供良好環(huán)境。科技特派員制度是解決“三農”問題,服務于農村、農業(yè)和農民的一項重要舉措,各級政府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政策、寬松的環(huán)境,一定要給予他們全力的支持、全方位的配合。要通過各級黨委、政府的共同的推動,各相關部門的聯(lián)合支持,積極創(chuàng)造一個有利于科技特派員成長的良好環(huán)境?,F(xiàn)在,市本級已經建立了一個比較好的機制,已經構建了一個由組織部牽頭,科技、人事、農業(yè)、林業(yè)等部門齊抓共促的工作局面,各縣(市、區(qū))也應參照執(zhí)行。

第三,要堅持自愿原則。這項工作雖然名字叫特派員,但科技特派員絕對不是簡單的派,而是一定要建立一種機制,一定要科技人員有這個積極性,農民有這個意愿,有這個需求,然后雙向選擇人、雙向選擇項目、雙向選擇機制,也就是說,只有雙方自覺自愿地去做這件事才能把這個事情做好。我們各級黨委、政府和各相關部門一定經加大宣傳,動員科技人員去,但也不要強求,要允許大家用一段時間去思考、去研究,因為只有思想通了,認識到位了,才能使這項工作達到實實在在的效果。

第四,要把握人才這個關鍵。科技特派員工作是要直接和市場結合、直接和農民打交道的工作,因此,在推行科技特派員制度過程中,一定要遴選合適的人才,適合搞技術的,就要讓他去搞技術,適合搞管理的,就要他搞管理,適合搞營銷的,就要讓他去搞營銷,絕對不要把不適合的人放到不適合的崗位上去,一定要注意發(fā)揮科技人才的特長,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第2篇

城鄉(xiāng)教育統(tǒng)籌發(fā)展背景下,如何進一步轉變教研員工作作風與服務態(tài)度,如何進一步促進基層學校與教研機構有效互動,如何為教研員開展教學研究提供更有效的平臺,如何更有效地從整體上扶持弱勢學校以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為了破解這些問題,開縣中小學教學研究室從2009秋季開始,在全縣專職學科教研員中推行和實施了“三定工作制”。

1.落實教研員在“三定工作制”中的“三定責任”

一定蹲點學校。每名專職學科教研員在全縣邊遠薄弱學校中選擇2~4所蹲點學校,通過蹲點,深入學科教學,研究解剖一所學?;蛞粋€學科的教學教研工作,幫助蹲點學校建立完善的教研機制,提高教學教研水平,推動薄弱學校發(fā)展。

二定培養(yǎng)對象。每名專職學科教研員在所蹲點的學校選擇2~4名普通青年教師作為自己的培養(yǎng)對象,通過對培養(yǎng)對象的全程指導,促使其快速成長,并通過他們的成長,為薄弱學校的發(fā)展提供人力支撐。

三定責任目標。我們根據(jù)蹲點學校的具體情況和教研員的學科特長,圍繞深入課堂聽課、評課,示范獻課,專題研究以及指導培養(yǎng)教師等工作,制定明晰的責任目標,對教研員轉化薄弱學校的專項工作進行專項考核。

2.明確教研員在“三定工作制”中的“三項要求”

一是教研員每月到蹲點學校聽課不少于5節(jié),座談交流不少于2次,并形成有針對性的調研材料。

二是每期有針對性地選擇和確立2~3個幫助蹲點學校解決實際問題的小課題,通過對小課題研究,幫助學校或教師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教師的研究能力,推進學校的教研工作。

三是對蹲點教研員在選擇培養(yǎng)對象上作出了要求――在學校普通教師中選擇培養(yǎng)對象。同時要求教研員幫助自己的培養(yǎng)對象建立好成長檔案,從師德修養(yǎng)、教學藝術、科研能力等方面立體地加以培養(yǎng),并通過他們的成長,影響和帶動全體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整體提高。

3.實施教研員在“三定工作制”中的“三線管理”

一是“預案”管理。教研員到蹲點學校前要提前制訂好工作預案,并交分管領導論證認可。每一輪蹲點工作結束后,要認真反思總結,并根據(jù)本次蹲點工作的經驗教訓,有針對性地謀劃下一次蹲點工作。

二是“流程”管理。教研員要形成完善的蹲點工作紀要,教研室對教研員的“蹲點工作預案”和“蹲點工作紀要”進行即時性評價。

三是“考核”管理。我們從兩方面對教研員的蹲點工作實施考核,一看蹲點學校當年與上年的教研工作進步情況;二看教研員所培養(yǎng)教師的教研成果和成長情況。

一年來,教研員們協(xié)助邊遠薄弱學校制定發(fā)展規(guī)劃36份,幫助解決教學教研以及學校管理等實際問題近200件,幫助教師制定發(fā)展計劃425份,舉辦“一對一”或“一對幾”的培養(yǎng)輔導講座126次,協(xié)助建立教師成長檔案216份。教研員們還特意建立了師徒互動QQ群,每周擠出專門的時間與學員們一道互動交流經驗,共同探討問題,極大地激發(fā)了學校和教師的工作熱情。

建立“教育科研實驗基地?!?有針對性地扶持弱勢學校,探索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新思路

為了進一步發(fā)揮教育科研在縣域弱勢學校的教育改革和發(fā)展中的理論指導、實驗探索、決策咨詢作用,我們選擇全縣最薄弱的學校作為教研室教研員教育科研實驗基地學校,通過“實驗基地?!钡慕ㄔO,有針對性地扶持弱勢學校,積極探索教育均衡發(fā)展的新思路。

1.“實驗基地?!苯ㄔO目標明確,操作性強

通過反復研討,我們形成了三個預期目標:一是在3年的一個周期內,每個基地校同時承擔《縣域農村學校課堂有效教學的實踐研究》與《深化校本研修促進教師素養(yǎng)提升的實踐研究》兩個課題,以課題研究為載體,以提高教師素質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二是每期每學科開展一次有針對性的主題教研活動,通過活動帶動和影響片區(qū)或全縣學校教科研工作。三是在縣教研室的指導與智力扶持下,不斷總結推廣“有效課堂”教學經驗,提升教師從職水平和職業(yè)幸福感。全縣近三分之一的學校編撰出了較高質量的“課堂有效教學”經驗或“有效課例”專集,以“有效課堂”促進薄弱學校的有效轉變。

2.“實驗基地校”建設措施具體,攻關性強

我們一直要求教研員的專業(yè)引領要具有先進性,即理念的先進性、行為的先進性與方法的先進性,始終堅持“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成長即成果”的理念。把開展教育科研與教育改革大背景相結合,與改變傳統(tǒng)教育觀念相結合,與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相結合,與確立科學的教學和管理理念相結合,與提高教育質量和注重人的發(fā)展相結合,使教育科研“走進課堂、親近教師、關注學生”。著力追求教育科研的實效性與草根性,積極營造科研興校氛圍,形成教研強校機制。

為此,我們以教科研扶持薄弱學校,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具體有三個方面可供參考的經驗:一是根據(jù)崗位分工、責任到“員”。進修校校長側重學校管理方面,負責薄弱學校的管理指導、發(fā)展規(guī)劃的制定和過程目標的落實;副校長、教研室主任、副主任具體負責高中、初中和小學薄弱學校的發(fā)展扶持工作,限期轉化薄弱學校。各學科教研員側重于課堂教學研究,負責薄弱學校的薄弱學科的轉化。二是按照預期目標,根據(jù)分工,與教育科研基地校一道,以學校為單位制訂可行的工作計劃,明確每期的目標任務,有計劃、有目標地開展工作。三是明確基地建設的主要措施,即扎實推進校本教研、積極開展行動研究、堅持以問題研究為主要載體,切實幫助學校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發(fā)掘教師潛力,引領教師專業(yè),從學校人力資源的開發(fā)上促成薄弱學校的轉化,促進教育均衡發(fā)展。

教研搭橋,校際間雙向互動,大手拉小手,促進區(qū)域教育均衡發(fā)展

通過校際幫扶來促進弱勢學校的發(fā)展,已被更多的教育主管部門所采用,在這塊天地里,縣級教研部門要主動作為。

1.在組織過程中參與。教研室要通過利用自己長期深入學校的調研優(yōu)勢,一方面為縣教委或教育局在幫扶對象的選擇與結對、幫扶方案的制定與實施、幫扶機制的建立與完善等方面提出建議意見,供教育主管部門參考;另一方面對結對幫扶學校在確定幫扶目標、制定幫扶方案、擬寫幫扶協(xié)議、夯實幫扶過程、落實幫扶項目等方面予以專業(yè)的指導。同時,教研室應適時地組織結對幫扶學校進行座談和交流,研討解決幫扶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和新困難,協(xié)調各方在工作過程中的矛盾和問題,確保幫扶項目的實施與落實。

2.在幫扶理念上引領。教研室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業(yè)務引領優(yōu)勢,通過調查研究、常規(guī)教研活動開展、工作視導督查等一切有利時機,與幫扶學校一道解剖受援學校辦學理念、辦學特色、校園

文化等方面的現(xiàn)狀,通過現(xiàn)狀分析與問題研究,共同制定受援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幫助受援學校明確學校發(fā)展方向。督促支援學校以先進的辦學理念、鮮明的辦學風格、人本的教育管理、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滲透和影響受援學校,促進受援學校更好更快發(fā)展。

3.在聯(lián)校集體教科研中指導。結對幫扶學校之間都會經常性地開展集體教科研活動,較常見的如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專題講座活動、教研組或備課組的常規(guī)教研活動、教學沙龍活動、課題組互動交流活動等等。對每一項活動的開展,教研室都應力爭提前介入,從活動主題的確立、實施方案的制定等方面提供建設性的意見,以研究的視角全程參與活動過程,活動結束后幫助他們一起進行反思,做好經驗的提煉與推廣工作。

送教下鄉(xiāng),有針對性地解決弱勢學校均衡發(fā)展中的實際問題

“送教”的過程中,我們要求教研員必須念好“送”“參”“調”的三字經。

1.“送”為送得去。它包括“三送”:一是送去嚴謹治學、樂于科研的工作態(tài)度。我們要求每一個教研員要以身作則、以身示范,給一線教師以良好的影響。二是送去先進的教育理念。山區(qū)農村相對偏僻閉塞,對先進教育理念的有效把握,對成功經驗的借鑒和失敗教訓的吸取都非常有限。教研員有責任用世界先進的教育理念給一線教師洗腦。以成功的范例引領一線教師,以深刻的教訓喚醒一線教師,幫助他們少走彎路,更多地獲得成功的體驗。三是送去更新的必備資料。就像電腦換代一樣,許多知識信息的更新也很快。比如,語音教學,國家語委每一次的規(guī)范文件或內容,我們都會及時地將相關資料送下去,以便語文教師能將最正確的讀音教給孩子們。

第3篇

【關鍵詞】結對幫扶 公辦園 普惠幼兒園 教師成長 開放 共享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2A-0017-03

當前,由于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等因素,很多地方公辦幼兒園太少,幼兒“入園難”問題一直由各種民辦幼兒園分擔解決,一些地方民辦園數(shù)量已占幼兒園總數(shù)的90%以上。但由于民辦幼兒園教育基礎差、起步遲,且大部分民辦園的資金不足、收費偏低,導致教師流動性大,師資水平、保教質量落后,已嚴重阻礙其健康發(fā)展。2014年,自治區(qū)辦公廳《關于創(chuàng)新體制機制加快學前教育發(fā)展若干意見》提出“多元普惠幼兒園”這一新名詞,指出多元普惠幼兒園是我區(qū)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發(fā)展多元普惠幼兒園是緩解“入園難”的重要途徑。要建立多元普惠幼兒園師資扶持機制,建立公辦、民辦幼兒園結對幫扶制度,實行轄區(qū)內公辦幼兒園派駐師資對多元普惠幼兒園進行幫扶,幫助普惠幼兒園規(guī)范管理,改善辦園條件,提高幼兒園的整體管理水平和保教質量。近年來,桂林市秀峰區(qū)教育局開始探索在區(qū)域內建立并完善學前教育“TA 3+1精準幫扶”機制,并于2016年10月獲評為“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學前教育改革發(fā)展實驗區(qū)”?!癟A”即“two aspect”(兩個層面),第一層“3+1”即大專院校專家、縣區(qū)教育局、優(yōu)質幼兒園3級機構,根據(jù)每所受援幼兒園的實際需求和問題診斷,給予精準的培訓和結對幫扶;第二層“3+1”即優(yōu)質園和受援園簽訂“手拉手”幫扶協(xié)議,確保幫扶到園、幫扶到師、幫扶到生。通過這兩個層面全方位的幫扶,逐步建立和完善學前教育“TA 3+1精準幫扶”機制,提升民辦多元普惠幼兒園的保教質量和辦園品質,促進城區(qū)學前教育均衡發(fā)展。

如何建立師資扶持機制?怎樣才能做到有效扶持,真正促進多元普惠幼兒園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作為城區(qū)教育局的幼教教研員,筆者于2015年正式申請立項了課題“示范園幫扶多元普惠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成長的實踐研究”,引導城區(qū)公辦園通過結對幫扶的形式,對民辦普惠幼兒園進行師資扶持,經過兩年多的實踐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幼兒園結對幫扶的內涵解讀

要開展結對幫扶,首先必須對幼兒園結對幫扶的內涵進行解讀,才能做好頂層設計,確定研究的方向和目標。從字面來看,結對幫扶可以分解為“結對”和“幫扶”兩個詞?!敖Y對”指將兩個或更多的單位或個體聯(lián)系起來。結對時要考慮如下問題:誰與誰結對?結對的動機是什么?怎樣結對更適當?誰來確定結對的對象?“幫扶”就是“幫”與“扶”?!皫汀痹谧值渲械暮x是輔助、支援,“幫”首先建立在有問題或需要的基礎上,“幫”的前提是對幫的對象的現(xiàn)狀進行調研,了解其存在的問題,然后實施相對應的輔助和支援?!胺觥痹谧值渲兄笖v或支撐著,使人或物不倒,或指援助,“扶”應給予需要扶的對象以支撐、支持,幫助對方站起來,推動他們更好地前行。幼兒園結對幫扶就是讓優(yōu)質園(幫扶園)與薄弱園(受援園)結對,幫扶園根據(jù)受援園的實際需要,給予輔助、支援、支持和推動,最終促進雙方的整體提升。

通過對結對幫扶內涵的解讀以及對政策的研讀和對區(qū)域現(xiàn)狀的分析,我們確立了研究方向:由城區(qū)教研室作為依托和橋梁,讓轄區(qū)內的示范園與民辦普惠幼兒園進行結對,在以自愿為主的前提下,每所示范園與1―3所多元普惠幼兒園結對,最大限度發(fā)揮示范園的輻射引領作用,促進結對雙方的共同提升。具體包括“傳”“幫”“帶”“做”等方面?!皞鳌笔侵笌头鰣@向受援園充分展示和傳播自身在園本課程、園所文化、管理理念、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的優(yōu)秀經驗;“幫”是指通過“園與園”“園長與園長”“中層與中層”“師與師”之間最直接的接觸、交流,“手把手”地幫助受援園全體人員得到最快、最好的提升;“帶”指采用跟崗、置換或各種集中、分組的學習交流、園際研討等形式,使受援園逐漸融入其中,帶著他們一起做的同時加以啟發(fā)、引導;“做”指受援園根據(jù)自身實際情況,對本園的改革和發(fā)展進行規(guī)劃,將所學內容在本園進行改革實踐,最終實現(xiàn)全面改善結對雙方的辦園條件和管理機制、提高雙方師資水平和保教質量、提升辦園內涵和品質的目的。

二、幼兒園結對幫扶的三大特點

(一)差異性

1.結對園雙方的差異。首先,從認識上,雖然結對雙方在辦園水平、保教質量、師資條件等各方面存在一些差異,但這是由很多客觀因素造成的,結對的目的就是通過優(yōu)質資源共享拉近差距,達到共同提高。因此,幫扶園不能存在“你很差”“我是在施舍你、幫助你”的思想,受援園也不能有“我很差”“抬不起頭”“你們是來看我們的笑話的”“我們只需要努力追趕你們的腳步就好”的想法,雙方只是起點不一樣,在前進的道路上,更需要互相啟發(fā)、互相激勵、互相扶持,才能走得更快更好。其次,從行動上,雖然結對雙方存在諸多差異,但并不意味著受援園要全盤模仿、復制幫扶園來拉近差距,應尊重受援園的自身特點,讓受援園找到自己的優(yōu)勢、有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辦園理念,在幫扶園的幫助下走出自己的發(fā)展路子。

2.不同結對組之間的差異。在課題研究之初,本城區(qū)內有3所示范園、4所廣西多元普惠幼兒園,我們按照每個示范園結對幫扶1―3所普惠園的原則,組成了3個結對組:解放西路幼兒園與東方日出智力幼兒園、貝貝佳幼兒園結對,機關第二幼兒園與蘆笛幼兒園結對,76140部隊幼兒園與西嶺3Q貝貝幼兒園結對。結對雙方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不同,采用的幫扶形式也有所不同。例如:解放西路幼兒園結對組注重以園際教研、分崗位結對、跟崗跟班、專題研討等形式幫扶;機關第二幼兒園結對組注重以問題診斷、區(qū)域活動專題指導、講座交流、“請進來,走出去”聯(lián)合教研等形式幫扶;76140部隊幼兒園結對組注重從規(guī)范幼兒園管理、衛(wèi)生保健指導、帶課到園、分崗位個別指導等方式幫扶,形式多樣,不拘一格。我們鼓勵并認可各結對組之間的差異,使其根各自的實際水平、真實需求而確定自己獨特的研修主題和研修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獲得發(fā)展和提升。在這過程中,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作為結對幫扶的管理者、指導者和參與者,在充分了解不同結對組特點的同時,對各組結對幫扶的目標、形式和內容進行及時的檢查、指導,并定期組織3個小組開展結對幫扶經驗交流、主題研討活動,使各小組在獨立研討、開展特色教研的同時,能經常進行溝通和交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二)開放性

1.資源的開放性。過去一些幼兒園之間存在競爭關系,都害怕別的幼兒園辦好了便搶了自己的生源,因此常常把自己園內的優(yōu)勢和資源保密隱藏起來,僅在接受上級檢查時才展現(xiàn)出來。而結對幫扶需秉持開放、分享、共同提高的心態(tài),把眼光放長遠,以推動區(qū)域甚至全國學前教育的改革和發(fā)展、以讓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成長為目標,把自己的成果和經驗進行展示和推廣,在大家的學習和建議中進一步完善,才能真正在幫扶別人的同時,讓自己有更大的提升。

2.開放性地容納不同意見。結對幫扶不是一言堂,不是聽從和模仿,而應營造開放、平等、合作的氛圍,鼓勵每一個參與者保有自己的看法,并能坦誠、暢所欲言地表達?!叭诵校赜形?guī)煛?,每個小小的意見,都有可能成為寶貴的資源。

(三)互動性

結對幫扶強調結對雙方的互動??梢杂墒茉畧@邀請幫扶園來現(xiàn)場診斷、解答疑問、指導工作,也可以由幫扶園邀請受援園參與教研活動、觀摩環(huán)境、學習教學管理和檔案整理;可以由受援園提出跟班、師徒結對、主題研討的需求,幫扶園根據(jù)自己園內實際情況進行適當?shù)膽鸷吞幚?;可以圍繞某個主題進行跟進式的指導,也可以聚焦突發(fā)的主題。在互動的過程中,受援園要做的不僅是接受,還要及時向幫扶園進行反饋,以便更好地調整下一步的幫扶工作。

三、幼兒園結對幫扶的“四結合”模式

(一)開放性與責任制相結合

結對幫扶的小組均為開放性的研訓組織,以教研室、幫扶園的引領和指導為支撐,以幫扶園和受援園的互動為途徑,以幫扶雙方的參與式研訓、互助為活動方式,引領受援園根據(jù)自身特點、優(yōu)勢和需求,遵循自己獨特的想法和辦園理念,自主開放地開展學習研究和實踐活動。同時,結對幫扶還實行責任制。幫扶園對受援園有指導、幫扶的責任,幫扶園與受援園的園長、中層管理人員、骨干教師分別結對,進行有針對性的結對學習、指導。同時,受援園有主動提出需求、虛心接受幫扶園指導和向幫扶園及時進行反饋的責任,園內人員也有明確分工。所有人按照分工負責不同的任務,根據(jù)年度、季度工作計劃及每次的具體研修活動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合作,確保項目的順利實施。

(二)帶徒研修與帶題研究相結合

結對幫扶首先是建立“帶徒研修”機制。即幫扶園與受援園的園長、中層、教師之間均可以開展“師徒結對”,“師父”根據(jù)“徒弟”的優(yōu)勢、不足,采取相對應的指導策略(如有的教研室已牽頭建立了“結對幫扶QQ群”,“師徒”之間也互相加了QQ和微信好友,平時可以通過網(wǎng)絡、電話等各種方式溝通、互動,也可以互相邀請到園進行現(xiàn)場學習),引領“徒弟”開展管理、教學研究和實踐活動,實現(xiàn)專業(yè)引領、同伴互助、共同發(fā)展。其次是形成“帶題研究”模式。結對幫扶的每一次園際研修、短期跟教、到園指導等活動,都要結合受援園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圍繞某個研究主題而開展,確保研究的有效性、系統(tǒng)性。

(三)自主研修與定期交流相結合

結對幫扶中幫扶園主要進行引領和示范,受援園更多要靠自主研修為主。因此,在幫扶園的引領下,受援園平時應該根據(jù)年度、季度計劃,按照研修主題積極開展自主研修,努力提升本園管理者和教師的理論和實踐水平,每學期每人至少撰寫幫扶心得、論文(案例)或教學隨筆、讀書心得兩篇。與此同時,幫扶雙方要協(xié)商好定期集中交流的時間,可采取專家講座、讀書交流、觀摩研討、專題學習、專題論壇、案例分析、成果展演、網(wǎng)上交流等多種形式進行。每月至少開展一次集體教學、游戲指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展示交流與研討活動,并提交教學案例與反思,觀摩者需提交觀摩體會等。幫扶園還可定期開展“送教到園”活動,發(fā)揮引領、示范、輻射作用。

(四)實體研修和網(wǎng)絡研修相結合

因幼兒園工作繁雜,無法經常開展各種“實體”學習、研修,因此,網(wǎng)絡研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梢杂山萄袉T牽頭成立“區(qū)域結對幫扶QQ群”、結對雙方也可以成立研修QQ群,每一次研修活動信息、團隊成員的研修體會、研修經驗、研究成果、優(yōu)質課程資源等可以及時到QQ群和網(wǎng)站上,與同行們共同分享。同時,還可以通過工作坊網(wǎng)站、QQ群、微信群等網(wǎng)上平臺,廣泛推介一些成功的教學經驗和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形成資源共享。

四、成效凸顯

經過兩年多的結對幫扶實踐,我們的課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打造了一批研究型、專家型的園長和教師

結對幫扶充分發(fā)揮“名師效應”,以區(qū)域內的教研員、優(yōu)秀的園長、中層、骨干教師為主要成員,成立了“區(qū)域學前教育培訓中心講師團”,講師團會根據(jù)近期區(qū)域學前教育改革的最新理念、焦點問題、薄弱之處制定講座主題,平均1―2個月開展1次“教研智慧論壇”及專題講座。除了專題講座外,幼兒園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邀請講師對本園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講師團工作的開展,無形中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帶頭作用的專家型園長和教師,其中1名園長獲評為“廣西名園長”,3名教師成為桂林市千名骨干教師培養(yǎng)對象。其次,搭建了研究型教師成長平臺。兩年多來,在我們組織的送教和園際教研活動中,各幼兒園均輪流現(xiàn)場執(zhí)教、即興反思,觀摩人員分組研討,幫扶者及時點評,極大地調動了教師的教學積極性,提高了教師設計與組織教學的能力,更新了教師的教育理念,并逐步引導教師形成各自的教育教學風格,學會在實踐中尋找問題、開展課題研究,逐步成為研究型的教師。

(二)建立了一種新的研修機制

從2014年起,我區(qū)教研員牽頭成立了“秀峰區(qū)學前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組”,并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的五大領域成立了健康、社會、語言、科學、美術、音樂6個研究小組。中心組的職責有:每月管理、監(jiān)督和指導6個小組的日常研究工作,每學期制定總的研究計劃和選定A段研究主題,每學期組織1次以上的中心組展示、研討、交流活動,每年根據(jù)各小組的需要對人員進行統(tǒng)籌調整。6個研究小組分別研究本領域的內容,組內設組長、副組長、組織委員、宣傳委員等管理人員,每學期由管理人員制定組內研修計劃,每月組織1次以上全體組員參與的組內研討、交流活動,每次某一組員的公開課均按照所有組員共同備課、執(zhí)教、評課、研討的程序進行,達到人人參與、共同提高。

例如,在社會領域研究小組中,組員們在這一學期主要探討角色游戲對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影響。首先由組長牽頭帶領組員來到解放西路幼兒園進行角色區(qū)域跨班游戲觀摩、傾聽園長介紹角色游戲開展思路和經驗,組員們對觀摩情況和自己開展角色區(qū)域游戲時的困惑做了現(xiàn)場互動交流和研討,然后回到自己的幼兒園進行實踐,并及時把自己實踐中的長處、不足和困惑在小組QQ群中進行討論,隨后由組長帶頭到個別幼兒園對教師進行角色區(qū)域設置和組織的指導。通過這樣扎實有效的園際研修,組長和組員們對這一研究主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成效顯著,組長周吉莉申報立項的桂林市“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幼兒園跨班角色游戲的實踐研究”于2016年11月順利結題并獲評優(yōu)秀等級。

“秀峰區(qū)學前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組”實行三級教研管理網(wǎng)絡:城區(qū)課程研究中心組、各領域課程研究小組、園內課程研究小組。課程研究組作為一種新的研修機制,旨在打造學習共同體,把《指南》作為學習的工具書、培訓的寶典,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幼兒園一日活動課程的質量,良好的區(qū)域研修機制初步建立起來。

(三)推動了一批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兩年多的結對幫扶實踐,使每個參與者在思想、教學、科研等方面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從教師們的《個人專業(yè)成長冊》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們的進步和成長。從2014年開始,筆者首先組織了“秀峰區(qū)‘學指南、用指南’教師教學競賽”,采用小組競賽的方式,每個小組均由公辦園帶著民辦園共同參賽,受援園的教師從零參賽、零獲獎,到本次比賽榮獲一等獎3人、二等獎6人,從不會組織教學、教學水平低、不敢上公開課,轉變?yōu)榻虒W水平迅速提升、愿意主動上公開課,自信心大大提升;在“帶徒弟”和結對幫扶的過程中,幫扶園的教師自身綜合素養(yǎng)、教學水平也得到了提升,在本次比賽中榮獲14個一等獎、2個二等獎。受援園教師在2013年及以前,對所有教學、論文比賽都是零參與,有了教學競賽這個好的開端,他們逐步開始參加各種教學、論文比賽,三年來受援園和幫扶園教師在教學水平和論文撰寫方面均有提高,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對結對雙方教師的自信心和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四)推動了結對園雙方辦園品質和保教質量的全面提升

從結對幼兒園的角度來看,三年來,結對幫扶對雙方幼兒園的提升卓有成效。3所幫扶園在2016年同時順利通過了自治區(qū)示范性幼兒園的復評驗收,并獲得教育廳領導、專家的高度認可。3所幫扶園連續(xù)3年榮獲“桂林市學前教育教科研先進單位”“桂林市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榮獲2014―2015年度“桂林市幼兒園結對幫扶工作先進單位”,榮獲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學會幼兒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先進集體”;其中,5人榮獲2014―2015年度“桂林市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6人榮獲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19人榮獲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學會幼兒教育專業(yè)委員先進個人”。4所受援幼兒園榮獲“平安校園”稱號,西嶺3Q貝貝幼兒園成為秀峰區(qū)首家榮獲3A等級的民辦幼兒園,受援園中2人榮獲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學會幼兒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先進個人”,1人榮獲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第4篇

一、“精準幫扶”的由來

2014年,秀峰區(qū)提出了“秀峰教育發(fā)展十大工程”,“學前教育提質創(chuàng)優(yōu)工程”就是其中之一。為此,秀峰區(qū)政府撥款1 000多萬元,用于改擴建公辦園、扶持民辦園,進一步改善公、民辦幼兒園的辦園條件。但與此同時,民辦園因缺乏專業(yè)引領,保教水平和教師專業(yè)能力提升緩慢的問題也凸顯了出來。為了全面提升民辦園的辦園品質,秀峰區(qū)啟動實施了學前教育“精準幫扶”工作。

“精準幫扶”全稱是“TA 3+1精準幫扶”機制,包含兩個層面的“3+1精準幫扶”:第一個層面的“3+1”是依托大專院校、教育局、優(yōu)質幼兒園,組成專家團隊到受助園進行實地調研、現(xiàn)場把脈,根據(jù)受助園的實際需求進行教師培養(yǎng)、創(chuàng)設環(huán)境等方面的指導;第二個層面的“3+1”是示范園和普惠園簽訂“手拉手”幫扶協(xié)議,確保幫扶到園、幫扶到師、幫扶到生。

目前,秀峰區(qū)已經確定了3組幫扶“對子”,以秀峰區(qū)解放西路幼兒園、桂林市機關第二幼兒園、76140部隊幼兒園等3所自治區(qū)示范性幼兒園為幫扶園,與秀峰區(qū)東方日出智力幼兒園、秀峰區(qū)蘆笛幼兒園等4所多元普惠性幼兒園結成“對子”。我們邀請廣西師范大學侯莉敏、何媛、徐莉等專家學者為教師們做有關專題講座,選派園長、教師參加各級各類培訓達4 000多人次。

經過兩年多的探索和實踐,秀峰區(qū)學前教育“TA 3+1精準幫扶”機制日漸成熟,在提升民辦園的保教質量和辦園品質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進了秀峰區(qū)學前教育發(fā)展的進程。

二、結對幫扶的“四結合”模式

現(xiàn)在,我們正在實施“精準幫扶”的第一階段工作――示范園結對幫扶多元普惠幼兒園教師專業(yè)成長。在“結對幫扶”的過程中,秀峰區(qū)遵循差異性、開放性、互動性原則,以教研室、教研員為依托和橋梁,以結對幼兒園為主體,以園際互助、園際教研為方式,促進幫扶園和受助園共同提升。經過實踐研究,我們總結出結對幫扶的“四結合”模式。

(一)“開放性”與“責任制”相結合

幫扶過程中,我們達成共識:幫扶園要以開放的心態(tài),指導受助園根據(jù)自身特點、優(yōu)勢和需求,遵循自身的辦園實際和理念,自主開展學習研究和實踐活動。我們的幫扶活動具有較強的開放性,一是結對方式是開放的,幫扶園與受助園通過園際交流、園際教研等活動,進行開放式的行動研究;二是幫扶園與受助園是互相開放的,幫扶園可隨時到受助園進行實地指導,受助@也可隨時到幫扶園觀摩學習。

我們還實行“責任制”,即幫扶園對受助園有指導、幫扶的責任,幫扶園的園長、中層管理人員、骨干教師等,要根據(jù)幫扶計劃對受助園進行有效指導;受助園有主動提出幫扶需求、虛心接受幫扶園指導和及時向幫扶園反饋發(fā)展情況的責任。“對子”雙方依據(jù)年度、季度工作計劃及每一次的具體研修活動方案,明確責任、分工合作,以確保幫扶活動的順利實施。

(二)“帶徒研修”與“帶題研究”相結合

首先,我們建立了“帶徒研修”機制。幫扶雙方的園長、中層領導和教師之間均進行“師徒結對”,“師傅”根據(jù)“徒弟”的優(yōu)勢和不足,通過“結對幫扶QQ群”、微信以及電話等方式對“徒弟”進行及時、細致的指導,也可以互相邀請到各自的幼兒園進行現(xiàn)場觀摩、互動交流,以此提升“徒弟”管理教學、研究教學和組織活動的能力。

其次,我們形成了“帶題研究”的模式。“結對幫扶”的每一次園際研修、短期跟教、到園指導等,都要結合受助園自身的特點和需要,圍繞一個研究主題開展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系列研究,確保幫扶活動的有序、有效。

(三)“自主研修”與“定期交流”相結合

幫扶活動中,幫扶園主要起引領和示范作用,受助園若想盡快提升自身的辦園水平,更多還是要靠自主研修。因此,除了幫扶園的指導,我們還要求受助園根據(jù)年度、季度計劃,按照不同的主題積極開展自主研修,做到教師每人每學期至少撰寫幫扶心得、論文(案例)和教學隨筆等各兩篇,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秀峰區(qū)教育局教研室每學期還會定期開展結對幫扶經驗交流活動,采取專家講座、觀摩研討、專題學習、焦點論壇、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互動。幫扶雙方每月至少要開展一次集體教學、游戲指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展示交流與研討活動,活動結束后需向教育局教研室提交反思和體會。幫扶園還可定期開展“送教到園”活動,推進受助園的改善和發(fā)展。

(四)“實體研修”和“網(wǎng)絡研修”相結合

因為各幼兒園本身工作較為繁雜,無法經常開展各種實體學習和研修,所以網(wǎng)絡研修就顯得尤為重要。為此,秀峰區(qū)教育局教研員牽頭建立了城區(qū)一級的“區(qū)域結對幫扶QQ群”,同時鼓勵結對雙方建立自己的研修QQ群,有關的研修活動信息、研修體會、研修經驗、研究成果和優(yōu)質課程資源、教學經驗等,都可以通過以上QQ群進行共享,便于實現(xiàn)實時研究、及時跟進、有效互動。

三、“精準幫扶”的成效

隨著“結對幫扶”工作的逐漸深入,秀峰區(qū)學前教育“精準幫扶”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促進了結對雙方辦園品質的提升。幫扶活動既能促使3所自治區(qū)示范性幼兒園進行反思、自省,不斷改進辦園品質,并于2016年順利通過自治區(qū)示范性幼兒園復評驗收,又能提升4所多元普惠性幼兒園的教師素質和辦園品位。如今,4所受助園均榮獲了秀峰區(qū)“平安校園”稱號,西嶺3Q貝貝幼兒園還成為秀峰區(qū)首家榮獲城區(qū)3A等級的民辦幼兒園。

二是培養(yǎng)了一批研究型、專家型園長和教師。秀峰區(qū)成立了“學前教育培訓中心講師團”,講師團平均1―2個月組織1次“教研智慧論壇”及專題講座,以此提升城區(qū)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培養(yǎng)出1名自治區(qū)名園長,3名桂林市骨干教師。民辦園教師的成長也很突出,除了多名教師在城區(qū)級、市級賽課中獲得一、二等獎,還有2名教師獲“2013―2016年度桂林市教育學會幼兒教育專業(yè)委員會先進個人”,1名教師獲“2015―2016年度桂林市學前教育工作先進個人”。

三是建立了一種研修機制。2014年,秀峰區(qū)成立了“秀峰區(qū)學前教育課程研究中心組”,根據(jù)《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設立了健康、社會、語言、科學、美術、音樂等6個研究小組,中心組每學期組織1次以上的公開課展示,各小組每月組織1次以上的研討、交流活動,所有組員共同參與備課、上(聽)課和評課,實現(xiàn)人人參與、共同提高。

第5篇

一、相約,2014

如何踐行教育援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援疆?怎樣把教育援疆變成一個長效、可持續(xù)的援疆項目?這是市援疆辦和市教育局一直以來的思考。注入源頭活水,變“輸血”為“造血”,從根本上改變現(xiàn)狀,提高教師水平,這是思考的結論。能承擔起教師培訓責任的首選者無疑是教研員,因為他們既有理論的高度,又有實踐的經驗。于是,在市援疆辦和市教育局的策劃下,就有了2014年5月和9月兩次教研援疆。2014年5月6日,在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宏偉的帶領下,日照教研援疆團一行15人到達麥蓋提縣,對義務教育段教師進行培訓。2014年9月22日,市教育局局長、黨委書記張傳若率領市教科研中心高中組各學科教研員一行15人再赴麥蓋提縣進行教研援疆,此次培訓重點是高中教師。兩次培訓,共同的內容主要有:一是深入課堂聽課評課。共聽課100余節(jié),并針對教師們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了詳細而客觀的評價反饋,解答了老師們提出的教學問題和困惑,對老師們的教學提出了詳細的指導意見和合理化建議。二是做專題報告。針對學校內涵發(fā)展、學校管理、課程建設、校本教研、課題研究、隊伍建設、網(wǎng)絡教研等內容的宏觀報告有9場。其中,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傳若做了題為《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報告,市教育局副局長張宏偉做了題為《基礎教育內涵發(fā)展》的報告。另外還有針對學科教育教學的微觀報告50余場。三是舉行示范課。有13名學科教研員身體力行,為麥蓋提縣師生舉行示范課,展示了高效、和諧的課堂效果和課堂文化。四是對當?shù)丶媛毥萄袉T進行了業(yè)務培訓。指導當?shù)亟萄惺抑贫恕都媛毥萄袉T管理辦法》,并與麥蓋提縣學科兼職教研員舉行結對活動,共有23個學科的46位教師進行了現(xiàn)場結對。從那時起,市教科研中心在今后的教研活動中就把麥蓋提縣部分學校納入了統(tǒng)一管理,以充分發(fā)揮市教研員的示范引領作用,做好傳幫扶帶工作,推動兩地深度交流。

二、金秋,再續(xù)前約

因為有教研員之間長期交流的約定,2015年10月,麥蓋提縣兼職教研員如約而至。10月26日,金秋收獲的日子,麥蓋提縣兼職教研員培訓班的一行22人開始在日照參加為期一周的培訓,這次培訓任務沒有懸念地落在市教科研中心的肩上。

精心制定培訓方案。接到任務后,市教科研中心高度重視,密切配合,群策群力,制定方案,精心組織,進行了周密的安排部署。他們結合日照和麥蓋提縣教育實際,深入調查,仔細分析,精心設計和制訂了計劃和方案,一份完善的《麥蓋提縣兼職教研員培訓方案》出爐,內容豐富,高效實用。

傾心架構培訓內容。方案制定后,怎樣使培訓最優(yōu)化是教研員們思考的問題。為此,他們按方案要求指導培訓涉及單位做好準備工作,選聘合適的培訓教師,合理安排培訓內容,采用合適的培訓方法,選擇行之有效的培訓途徑,力爭使培訓活動開展得扎實高效。

悉心安排培訓活動。此次培訓,市教科研中心力避與2014年的培訓內容重復,從專題報告的選擇到每一次研討會的召開,甚至每一節(jié)課都做了精心安排。

26日和27日,集中培訓。有四場專題報告奉獻給培訓班,分別是王宇江主任主講的《教研職能與新時期教研轉型》,李清季副主任主講的《走向專業(yè)的聽評課》,孫善麗老師主講的《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和候繼倉老師主講的《網(wǎng)絡教研平臺的使用》。報告切實教研員工作實際需要,針對性強,既有理論的高度,又結合了教學實踐,語言亦莊亦諧,內容精彩,對教研員工作的開展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28日,分學段培訓。小學組和初中組帶領麥蓋提縣兼職教研員分別到市金海岸小學、日照第三實驗小學和北京路中學進行教學視導活動。通過學校介紹、觀摩課堂教學、組織老師開展評課活動,以及查看教師備課、學生作業(yè)、學生作品等,麥蓋提的老師們全面了解了我市學校的教學管理特點、課堂教學情況、學生學習情況、校本教研和科研情況。高中組于28日和29日分學科舉行高一年級教學研討會和高二、高三年級的同課異構活動,強化現(xiàn)場觀摩教學效果,為老師們搭建了一個暢談教學思想、交流教學設計和展示教學風格的平臺,助推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29日和30日,小學和初中分學科活動,高中組除繼續(xù)舉行高一年級教學研討會和高二、高三年級的同課異構活動外,還于30日到實驗高中西校區(qū)進行了教學視導。安排的培訓內容高具針對性,如小學語文為老師們準備了如何進行散文和詩歌閱讀,如何執(zhí)教習作指導課以及如何開展課外閱讀等。小學數(shù)學組織了“全市小學數(shù)學概念教學研討會”,會上展示了7節(jié)涵蓋不同領域的數(shù)學概念教學研究課,給老師們很大的啟發(fā)。小學英語展示了具有特色的學生活動,如英語模仿秀比賽、英語拼讀大賽、課文仿讀比賽、課本劇比賽等。初中語文、英語的銜接教學研討會讓老師們明白了小學與初中教學內容、學習方式等的改變。初中物理、思品等學科的課堂觀察研究和試題命制研究又讓麥蓋提縣老師們了解了課堂關注點和命題確立的題點、尺度、題型和如何規(guī)范表述等。高中組各學科除安排公開課外,還有多名老師參與說課,并對高中如何開展因材施教和分層教學進行指導,對全國卷高考試題特點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評析。這些活動受到麥蓋提縣兼職教研員們的一致好評,因為這正是他們迫切需要的。

31日,召開培訓總結交流會。會上,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張傳若做了關于現(xiàn)代教育的專題報告。張局長在報告中首先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進行了全面解讀,特別指出,目前教育要著力解決的五大任務是加快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促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深化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和實施依法治校。針對教研員工作職能,張局長指出,新時期,教研員的工作除教學研究、教學指導、教學服務外,要加強對教學測量與評價研究。教研員要對新課程的六大改革,即課程功能、課程結構、教學內容、課程實施、教學評價、教學管理等有清醒的認識和工作思路,明確自己的專業(yè)發(fā)展方向,增強專業(yè)發(fā)展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尋找專業(yè)發(fā)展的主要途徑,既要立足于更新自己的學科知識,更要跳出學科的局限,轉變觀念,開闊眼界,提升素養(yǎng),實現(xiàn)專業(yè)發(fā)展。報告既有理論上的深刻感悟,也有實踐中的升華提煉,讓聆聽者深受啟發(fā)。

誠心交流活動心得。各學科在活動中,致力于麥蓋提縣兼職教研員工作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評課交流時,邀請他們都參與進來。他們在交流時充分肯定了我市在教學中注重學習策略的傳授、重視知識的建構、重視自主學習的感悟等做法。紛紛表示,回麥蓋提后要帶頭真抓實干,帶頭創(chuàng)新工作,深入實際,深入調研,優(yōu)質服務,提高效能,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真心提供一切所需。培訓活動中,市教科研中心盡可能滿足麥蓋提縣老師們提出的一切要求。能展示的盡情展示,能介紹的傾情介紹,能參觀的無保留參觀,一定讓老師們學有所獲,學成而歸。講稿、課件、書籍、復習資料等都無償提供給他們。甚至在生活上也對他們體貼入微,小學語文兼職教研員趙錦霞老師在活動第二天感覺身上發(fā)冷,但她帶的衣服都太單薄,市教科研中心孫老師利用休息時間陪她去買藥、買厚衣服。工作之余,每位教研員都做起了兼職解說員,向麥蓋提縣的朋友們介紹日照的風土人情、地域文化等,讓他們對日照有了更多的了解。培訓建立起了兩地教研人員深厚的友誼和長期的工作交流平臺。

三、未來,我們一起走

教育不是重復,而是不斷地創(chuàng)造。這次培訓已告一段落,但未來的日子,市教科研中心仍會按照市援疆辦和市教育局提出的“實踐―幫扶―普及”的教育援疆思路開展活動,盡一切可能對麥蓋提縣教師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

業(yè)務指導訂單,增強培訓實效。由麥蓋提縣兼職教研員根據(jù)自身情況,找出需要解決的教學教研問題,給日照市教科研中心下“訂單”,以確定工作專題,增加業(yè)務指導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促進科研發(fā)展,助推質量提升。指導兼職教研員用自己的專業(yè)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率先垂范,主動帶頭開展課題研究,并能指導其他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發(fā)揮以點帶面的作用。

變革教研方式,開展網(wǎng)絡教研。依托日照網(wǎng)絡教研平臺,變革傳統(tǒng)的教研方式,實現(xiàn)日照、麥蓋提兩地在線授課指導、交流研討等。及時有效地為麥蓋提教師開展教研活動提供專業(yè)幫助,促進教研觀念的更新,提高教學研究工作的水平、質量和效益。

第6篇

關鍵詞:學科指導組 小學英語 片區(qū)教研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95

我區(qū)從1993年秋季起在各中心校五、六年級開設小學英語課程。2003年新區(qū)成立后實行教育資源整合,響應《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國發(fā)[2001]21號)中提到的“從小學起逐步按地區(qū)統(tǒng)一開設外語課”, 全區(qū)68所小學從三年級起全面開設英語課程。但由于師資配備比較薄弱教師,轉崗教師的英語專業(yè)素養(yǎng)相對較低,給我區(qū)小學英語的教育教學質量帶來了嚴峻的考驗。

為進一步提升農村義務教育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縮小城鄉(xiāng)差距,促進我市義務教育的均衡發(fā)展,使我區(qū)的小學英語教學發(fā)展能盡快趕上全市小學英語的發(fā)展水平,我們成立了小學英語學科指導小組。指導組在教科院小學英語教研員的組織下有條不紊地開展有針對性的片區(qū)教研活動,以促進我區(qū)農村小學英語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從而提高我區(qū)小學英語教學質量。

1 師徒結對,建立幫扶機制

實現(xiàn)城鄉(xiāng)教育均衡發(fā)展,推進教育現(xiàn)代化,關鍵在于師資隊伍的全面優(yōu)化。兩年來,我區(qū)五名農村小學英語教師與五位小學英語學科指導組成員結成“一對一”的師徒關系,著重落實“一選拔、二輻射、三培訓”工作。

“一選拔”是分別從每個鎮(zhèn)區(qū)的完小中精心選拔一位責任心重上進心強的英語專職教師作為徒弟,并簽訂師徒協(xié)議,以確保在兩年的師徒結對活動中能有較大的長進。我區(qū)共有五所中心校和三所直屬校,全區(qū)68所小學,158名英語教師,其中專職教師23名,而專職專業(yè)的教師只有16名。被選拔中的老師肩負著“二級導師”的責任。

“二帶動”是指師徒結對要起到兩個帶動作用,一是帶動徒弟所屬片區(qū)的英語專兼職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二是帶動全區(qū)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培訓”即抓好三項內容的培訓,一是對農村校英語教師進行英語基礎知識培訓,包括語音基礎知識、語法基礎知識、課堂組織用語等。我區(qū)轉崗英語教師有140多名,大部分教師雖然經過轉崗培訓,但其語音面貌仍然欠佳,更不用談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針對這一情況,我們制定的培訓級別不能過高;二是針對新更換的小學英語PEP課本進行教材培訓,幫助教師把握教材的重難點,合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三是培訓教師如何規(guī)范撰寫小學英語教學設計。在市區(qū)兩級的教學視導中,發(fā)現(xiàn)英語教師的教案存在眾多版本,對教學目標的制定尚不明確。因此,從規(guī)范入手,要求制定的目標要涵蓋五個維度的內容:語言知識目標、語言技能目標、情感態(tài)度目標、學習策略目標和文化意識目標;每個目標的默認主語均為學生,目標應具體可操作、可評價,不出現(xiàn)諸如“掌握”等詞的模糊目標描述。

2 片區(qū)聯(lián)動,規(guī)范教研組建設

2.1 規(guī)范管理

從制度層面規(guī)范教研組活動,做到“三個確?!?,即:確保英語教師每周三下午不排課,按時參加片區(qū)教研活動;確保每位教師每周研討都有書面反思;確保每次活動都有既定的主題。根據(jù)自身實際,要求各教研組切實抓好《課程標準》、《教學要求》研究,苦練內功,提高業(yè)務素質。每周進行一次集體備課活動,決不走過場。一周一次的備課活動要重點研討下周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以各備課組為單位各推出一節(jié)示范課,要求課前合作完成教學設計,授課結束后,再進行集體反思,交流得失。各教研組再根據(jù)一些共性問題,開展主題教研活動,著眼共同進步。

2.2 創(chuàng)新機制

教研實踐告訴我們,教研工作總是借助一定的活動形式,依靠一定的組織機構和人員予以落實的。在校長推動,教師主動、導師促動的前提下,健全教研網(wǎng)絡是搞好教研活動的組織保證。我們搭建了“市學科指導組活動――區(qū)級骨干教師中心組――片區(qū)教研組”三級教研網(wǎng)絡。由市教科院教研員主管學科指導組的工作,區(qū)教研員負責指導組活動和區(qū)級研討的開展,由結對教師協(xié)助片區(qū)教研組長組織片區(qū)教研工作。這種三級教研網(wǎng)絡,保證了教研組的組織功能,又能充分發(fā)揮每個教師主體的積極性,三級活動互遞信息,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科教研活動的作用。

2.3 共享資源

教師在教研過程中的創(chuàng)意不應是個人的資源,而應成為教學研究的資源共享。在活動中,我們或采取互動式教學研究,或采取開放式經驗交流 ,大家暢所欲言,將自己在實踐中最得意的做法展示出來,談自己的嘗試和體會。大家互通信息、互相交流、相互切磋、分享經驗,充分發(fā)揮個體特長和團隊精神,在分工協(xié)作、互動共生中創(chuàng)造優(yōu)秀的教研成果。我們還申請了區(qū)小學英語教學公共郵箱,共享集體備課的教案和教學心得;建立了學科指導組成員QQ群,鼓勵結對教師積極主動地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反思問題、研究問題,并和知道老師切磋問題。通過現(xiàn)代化的手段,使學科指導組的師徒聯(lián)系更加密切,使片區(qū)內和片區(qū)間的教師交流研討更加頻繁。

3 我們的思考

第7篇

一、增設組織聚焦教研力量不足的問題

在義務教育縣管為主的背景下,從教研工作力量來說,“縣―校”兩級網(wǎng)絡是常態(tài)模式。這種模式中,縣級教研機構的力量不可能全覆蓋所有學校的所有學科,這也是不爭的事實。據(jù)此,開縣做了如下探索:

根據(jù)“基地示范,板塊融合,強弱搭配,地域臨近”的原則,在“縣―?!眱杉壘W(wǎng)絡之間增設“片區(qū)教育均衡發(fā)展指導管理中心”(以下簡稱“片區(qū)均衡中心”),由一名主任、多名專兼職教研員組成,將全縣劃分為13個片區(qū),分別成立“片區(qū)均衡中心”,建構起“一個整體、三個層面”的組織機制。“一個整體”是融上下(縣、片、校)交互、左右(校際)協(xié)作的整體?!叭齻€層面”是:縣教師進修學校承擔全縣教研活動的布局規(guī)劃、管理、評估等工作,負責為片區(qū)提供信息支持、專業(yè)指導、過程監(jiān)管、成果評估;片區(qū)主要負責組織實施,安排好片內教研活動的計劃、活動及檢查評估;學校結成聯(lián)片教研群體后,教研重心轉移到學校,教研主體回歸到教師。

在具體工作方式上可采取“3333”的方式,即管理上的三級互動,一是縣級統(tǒng)籌,二是片區(qū)協(xié)調,三是學校強化;內容上的三元聯(lián)動,一是片區(qū)內的學科聯(lián)動,二是片區(qū)內的校際聯(lián)動,三是重難點問題的片區(qū)內的整體聯(lián)動;運行上的三組推動,一是成立領導小組宏觀策劃,二是成立實施小組中觀組織,三是成立學科小組微觀實踐;保障上的三制驅動,一是共同愿景機制提升凝聚力,二是考核激勵機制提升實踐力,三是經費籌措機制提升保障力。(具體參見筆者發(fā)于《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2年第3期的《單元教研:提高農村中小學校本教研質量》)

二、培植教研基地校聚焦示范輻射問題

在分片的基礎上,在片區(qū)內的中學、小學、幼兒園中各選擇一至二所相對強勢的學校作為基地校,由縣級教研機構重點培植,以期充分發(fā)揮基地校的示范輻射作用。在具體實踐中,開縣主要做了如下兩個方面的探索:

一方面,實施縣級教研員“蹲點”打造基地校的行動,有效而快速地促進基地校的成長。其主要做法有如下八個遞進式的行動:

一是訪談調研,召開基地校領導、學生、教師座談會,以進一步摸清、找準問題;二是常態(tài)觀察,帶著主要問題隨機深入課堂聽常態(tài)課;三是反思重構,在常態(tài)觀察的基礎上,圍繞問題共同思考,找出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并據(jù)此予以重構課堂;四是雙師同堂,在反思重構的基礎上,學校再派一位教師在新的班級按新修改的教學設計上課,縣級教研員同步進入課堂,當教學進程推進中,某個環(huán)節(jié)或某個生成點被授課者忽略時,就迅速跟進投入,將教學推向縱深;五是診斷再研,在雙師同堂的基礎上進行互動交流,圍繞主問題談進一步優(yōu)化的策略,并根據(jù)新策略或新問題確定下一輪研修的主題;六是主題研修,根據(jù)預設的新主題,教研員、骨干教師與學校全體專任教師進行在崗研修;七是比較研究,根據(jù)研修主題,基地校的骨干教師與縣教研員分別進行同課異構,根據(jù)授課情況進行評議研討;八是專題講座,在比較研究的基礎上,縣級教研員做專題講座,對學校主問題的解決及其進一步發(fā)展方向做引領。

另一方面,實施基地校幫扶片內各學校的行動,有效促進片內各學校校本教研質量的整體提高。其主要做法是:

在基地校先一步、高一籌做好自身學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的基礎上,在縣級教研機構的統(tǒng)籌協(xié)調下,在“片區(qū)均衡中心”的統(tǒng)一組織下,建立起基地校與片區(qū)學校校本教研幫扶共進機制,采用學校結對、教研組結對、教師結對的方式,將縣級教研員培植基地校的八個行動下移到片內各個學校,并明確每期的基本活動任務。每學期基地校領導與片內學校領導交流切磋校本教研工作不少于2次,基地校骨干教師送課到片內學?;蜷_展同課異構不少于2次,幫助片內每所學校培養(yǎng)骨干教師不少于3人。

三、菜單式送教到校聚焦熱點難點問題

對學校校本教研的熱點難點問題,采用專題突破的方式予以聚焦。主要做法是:

第一,征集學校校本教研問題,梳理出共性的熱點難點問題。征集的主要方式是問卷調研??h域內每個學校的校長、教學副校長、教科室主任、1名教研組長、2名教師代表參加現(xiàn)場問卷調研,由縣教研機構設計問卷并組織實施。通過對現(xiàn)場問卷的梳理,找出校本教研推進過程中必須解決的熱點難點問題。

第二,成立問題攻關小組,明確基礎分工。根據(jù)梳理出的問題,成立問題攻關小組進行攻關。這種小組分兩個層面,一個層面是問題攻關統(tǒng)籌小組,由縣教研機構的成員組成,主要負責統(tǒng)籌協(xié)調各問題的研究與實踐。第二層面是問題攻關實施小組,一個問題成立一個小組,主要負責1個問題的解決研究與實踐。問題攻關實施小組由5人組成,組長1人,組員4人。組長的產生由縣教研機構與縣基教科(處)共同決定,從在該問題上具有研究強項的人中選拔,可以是縣教研機構教研員也可以是學校的骨干,小組成員由組長遴選產生,但每個組內必須保證縣教研機構有1人參與。

第三,集體備課,協(xié)同攻關。在統(tǒng)籌小組的統(tǒng)籌下,各個實施小組開展集體備課工作。第一步是分工準備,在一定期限內組長負責該問題的全面思考,組員2人一組,一個組負責該問題的文獻收集,另一個組負責該問題的典型案例收集。第二步是共同假設,根據(jù)文獻與案例,5人小組共同研討梳理,提出解決該問題的主要策略或路徑。第三步是撰寫稿件,5人小組每人承擔一個小點或幾個小點的寫作,由組長統(tǒng)稿。

第四,集體會診,修正定稿。在統(tǒng)籌小組的組織下,將各個實施小組集中起來,每個組闡述自己的主要觀點或主要思想,其他組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補充與修改建議。實施小組梳理、匯總補充與修改建議,并據(jù)此修改完成本組的稿件,直至定稿。

第五,網(wǎng)掛選題,學校自選。將已經定稿的各個熱點難點問題的研究選題掛在縣教研機構的網(wǎng)上,由學校根據(jù)自身需要安排時間,聯(lián)系5人小組的其中1人前去主講。

四、全員課改合格課活動聚焦基礎建設問題

學校校本教研的基礎力量是教師,基礎陣地是課堂,基礎方向是課程改革,因此學校校本教研的基礎建設應是教師的課堂教學改革。為撬動并助推這一基礎建設,開縣以“全員課改合格課達標活動”為載體予以聚焦。主要做法如下:

第一,抓住契機開展新課標分解工作,出臺合格課新標準。隨著課程標準2011版的頒布實施,我國第八次課程改革進入了“再出發(fā)”的新階段。作為縣級教研機構在縣域課程改革中理應主動、有效地作為。開縣抓住2011版課標培訓實施的契機,扎實開展課標分解工作。大家都知道課程標準對課程教學的引領是正確的、有益的,但課程標準與一線教學脫節(jié)或者說是課程標準與一線教學之間缺少一條通道也是不爭的事實。要主動自覺地鋪設課程標準與一線教學之間的道路,就必須根據(jù)地域教育特點和學校教情學情,扎實地進行課標分解工作。縱橫研讀2011版《課標》,整體搭建分解框架,逐點分解各項要求,依次檢驗分解效果,探索目標測評體系。在此基礎上,構建起新的課改合格課評價標準。

第二,扎實開展課堂教學改革行動研究,定期開展全員課改合格達標活動。錨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聚焦于國家課程的校本化實施,導向教師在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指導上下功夫,在各種課型如新授課、復習課、講評課、實驗課的構建上下工夫,在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上下工夫。據(jù)此,開縣出臺了開展全員課改合格課達標活動的專項文件,在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間,扎實開展全員課改合格課達標活動。

第三,分層穩(wěn)妥驗收,報送備案。當全員課改合格課活動開展一段時間以后,由學校結合自身實際,根據(jù)“進度服從質量,成熟一批驗收一批”的原則,擬定可行的驗收進度,申報開展驗收工作。在開展驗收工作時采取分層的方式,即教師課改合格課達標考評由學校負責,學校中層干部課改合格課達標考評由“片區(qū)均衡中心”負責,校級干部課改合格課達標考評由縣教研機構負責。旨在通過合格課的驗收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促進學校課改步入常態(tài)化,促進學校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其驗收結果按每學期報送一次,學校報均衡中心,均衡中心匯總后報送縣教研機構,縣教研機構匯總后報送教委基教科備案。

第四,動態(tài)管理,績效獎勵。課改合格課實行動態(tài)考核管理,已達標的課改合格課教師,在督導室、包片科室、進修校、“片區(qū)均衡中心”和學校的隨機檢查中,發(fā)現(xiàn)上課未達到“課改合格課評價標準”者,則視為課改合格課不達標,須再次進行考核評價。各中小學校必須安排不高于10%獎勵性績效工資(提取班主任津貼后)用于對課改合格課達標的教師進行專項績效獎勵,并將課改合格課達標作為干部儲備、提拔、使用和教師評職晉級、優(yōu)先評優(yōu)的必備條件。

五、出臺專項文件聚焦長效機制問題

縣教研機構聚焦學校校本教研的質量提升,不可能繞開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一問題,這就需要探討長效機制建設。據(jù)此,可借教研機構服務于教育決策一職的履行,有效出臺并扎實實施一系列的專項文件。以開縣為例:

為增設“片區(qū)均衡中心”,出臺了《關于印發(fā)〈設立片區(qū)教育均衡發(fā)展指導管理中心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關于片區(qū)教育均衡發(fā)展中心研訓工作的考核實施意見》等文件,通過一年一度的考核促進“片區(qū)均衡中心”工作質量的提升。

為放大基地校的示范引領作用,出臺了《關于建立研訓機構“領導聯(lián)片教研員掛片基地校幫片”研訓工作制度的通知》與相關的配套文件,進一步提高了縣級教研機構的引領指導與基地校對片區(qū)的示范輻射作用。

為開展好“全員課改合格課達標活動”,出臺了課堂教學改革評價標準、課程改革先進學校評價標準、開展全員課改合格課達標活動的通知、全員課改合格課驗收標準與驗收辦法等文件,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了該項活動的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