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大一語文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13 11:24:30

序論:在您撰寫大一語文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大一語文論文

第1篇

與文學經典相比,中醫(yī)典章在德育教育方面更顯優(yōu)勢。中醫(yī)典章中諸多名醫(yī)傳記、醫(yī)著序言、行醫(yī)筆記等,融文史哲、醫(yī)學、倫理為一體。這些作品因作者的睿智與深情,流露出感人的文學特質,又閃耀著前賢先哲們在治學、修身、濟世、救疾等方面的個性風華和人格魅力。作者本身也是醫(yī)者,他們由自身的行醫(yī)經歷而產生的精神感悟更貼近醫(yī)學的職業(yè)特點,因而更能觸動學生的內心世界?,F(xiàn)今,不少醫(yī)學生受功利主義影響,想當醫(yī)生只為獲取更高收入。如此淺薄的職業(yè)追求,怎能理解醫(yī)生職業(yè)的意義何在,職業(yè)操守又從何談起。對于職業(yè)選擇,《醫(yī)事筆記六則•(四)不為良相則為良醫(yī)》中認為:“果能為良醫(yī),上以療君親之疾,下以救貧賤之厄,中以保身長全。在下而能及小大生民者,舍夫良醫(yī),則未之有也?!睆尼t(yī)者的角度給了中肯的回答:從醫(yī)是利人利己的良業(yè),是實現(xiàn)人生抱負、體現(xiàn)自我價值的選擇。生存壓力和職業(yè)操守這一現(xiàn)實和理想的沖突,不僅考驗著今天的醫(yī)生,也考問著古代的醫(yī)者?!稏|垣老人傳》這樣記載: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東垣問前來拜師的羅天益:“汝來學覓錢醫(yī)人乎?學傳道醫(yī)人乎?”羅天益曰:“亦傳道耳?!币粋€“亦”字,道出了羅天益的選擇———兼顧金錢和醫(yī)道,尋求利益與醫(yī)德之間的平衡。古代醫(yī)家坦誠的回答能讓醫(yī)學生更深刻地認識到弘揚醫(yī)道和講求必要勞動回報之間并不是水火不容,但同時又要堅決杜絕“恃己所長,專心經略財”的無良行為。這樣充滿人情味的話語,不需要高深的理論探討,也遠離空洞的道德說教,更為透徹地解答了“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的內涵,在潤物無聲中,滋養(yǎng)著醫(yī)學生的心靈,讓其知恥而反正,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職業(yè)觀。

二、陶冶情志,培蓄人文素養(yǎng)

醫(yī)學雖屬自然科學,但其研究的對象是鮮活的生命,因而比之于物理、化學等純自然學科,它與人的關系更密切,也更需要人文精神的支撐。而醫(yī)學生的專業(yè)特點決定了其課程主要是生理、病理、解剖等學科,這使得醫(yī)學生所見多是疾病的苦痛和死亡的威脅。太多的苦痛會磨滅一個人的意志,見慣了死亡則有可能使人變得冷酷麻木。這既不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更容易使其喪失對病人的同情。古代大醫(yī)多受儒家思想的浸潤,他們對于人的尊嚴與使命、人的權利與責任、人的理想與品格、對生命的理解與敬畏等重大問題,多有獨到而精辟的見解。明代大醫(yī)龔廷賢嚴厲譴責那些因病人的貴賤貧富而不能平等相待的醫(yī)生,指出“醫(yī)乃生死所寄,責任匪輕,豈可因其貧富而為我厚薄哉”。清代名醫(yī)費伯雄提出:“我欲有疾,望醫(yī)之相救者如何?我之父母妻子有疾,望醫(yī)之相救者如何?”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反思醫(yī)患關系,發(fā)人深省。通過文本與人本的解讀,教師可挖掘其中所蘊涵的思想情感因素,引導醫(yī)學生領悟其中深沉的生命意識和人本精神,豐富其情感體悟,從而使學生以正面的態(tài)度面對今后工作中不可回避的病痛和死亡,而不是只用生物的眼光去審視病人的“病”,卻忘了他們是鮮活的“人”。除了情感的陶冶,從文化傳承角度看,中醫(yī)典章與傳統(tǒng)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它所記載的如對古代天文、地理、避諱、禮儀制度等的介紹,能使學生感受到歷史與文化的集體記憶,完善他們的知識結構;從文學角度看,中醫(yī)典章的語言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一種文體語系,不僅孕大含深,而且氣韻生動,多種美感紛呈,不乏孕育情致美、典雅美、辯證美、韻律美于其中。西醫(yī)專業(yè)的學生通過學習中醫(yī)典章,在陶冶情志,豐富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學習古代文章的語言特色,從而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文理交融,突破思維定勢

第2篇

培養(yǎng)學生中醫(yī)思維大學語文是面向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學生開設的一門基礎課程,也是一門素質教育課程,教育部高教司《大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fā)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憋@然,開設大學語文課程旨在通過語文課程的學習提升大學生的人文素質,從而推動大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具備中醫(yī)思維方式是中醫(yī)院校大學生最重要的素質之一,而中醫(yī)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的滋養(yǎng)和熏陶。中醫(yī)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應在保證教育部高教司規(guī)定的大學語文教學目的的基礎上,重點突出對學生中醫(yī)思維方式的培養(yǎng)。當然,通過大學語文課程來培養(yǎng)學生的中醫(yī)思維并不意味著要在大學語文課上講授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藥文化根植于祖國傳統(tǒng)文化,而中醫(yī)思維也源于祖國傳統(tǒng)文化對世界的獨特認識。所以,大學語文課要通過講授傳統(tǒng)文化知識、涵養(yǎng)學生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來達到培養(yǎng)醫(yī)學生中醫(yī)思維的目的。實踐證明,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的深厚程度決定著學生對中醫(yī)理論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從而決定著學生是否能夠真正在頭腦中建立中醫(yī)思維??v觀學校所設立的各種課程,大學語文在培養(yǎng)學生傳統(tǒng)文化精神方面責無旁貸。筆者對選修大學語文的194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研,其中79.4%學生選修大學語文的目的是了解傳統(tǒng)文化知識、培養(yǎng)良好人文素養(yǎng),13.4%的學生選修目的是陶冶情操,只有3.6%的學生選修的目的是學習語文常識。52.6%學生認為大學語文對促進醫(yī)學專業(yè)課程的學習有很大的促進作用,45.9%的學生認為有促進作用,只有1.5%學生認為沒有作用。通過調查及與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學生選修大學語文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自己的人文修養(yǎng),并通過提升人文修養(yǎng)來提升自己對傳統(tǒng)中醫(yī)理論的理解能力。

2中醫(yī)院校大學語文的教學內容

突出祖國傳統(tǒng)文化目前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品種數(shù)量豐富,既有教育部規(guī)劃教材,又有各行業(yè)各學校的特色教材。從教材來看,目前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學內容主要是古今中外文學作品選講。而講授的內容主要為作者事跡、代表作品、所選篇目的創(chuàng)作背景、內容賞析等。所選篇目有些與高中重復,而講授內容或思路與高中相差不大,所以也有人說大學語文是“高四語文”。從對學生的調查結果來看,學生最感興趣的是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有66%的同學對中國古代文學作品最感興趣,有87.1%的同學認為大學語文課應突出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神、中華民族獨特思維方面的內容。調查結果反映出學生在高中時期打下的傳統(tǒng)文化基礎不扎實、在大學學習中醫(yī)藥知識時面臨困難迫切希望補課的心理。那么,中醫(yī)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應是什么呢?首先,古漢語知識不是重點。雖然學生在閱讀古代醫(yī)學書籍時會遇到很多語言上的困難,但這個問題由《醫(yī)古文》課來解決。第二,在古今中外文學作品中,應突出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的選講,其中包括富有文學價值的傳統(tǒng)歷史作品和哲學作品。尤其是語言優(yōu)美的傳統(tǒng)哲學作品,這些作品中所蘊涵的哲理和思辨精神與中醫(yī)理論的思維在本質上是一致的。在講授過程中應打破“高四語文”的傳統(tǒng)模式,首先要結合中國文化發(fā)展史對中國傳統(tǒng)文學發(fā)展史進行一個簡單的概述,讓學生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文學的發(fā)展脈絡有一個全面的了解。這樣在講到具體篇目時學生就可以以俯視的眼光對其進行定位,而不被作品所淹沒。第三,在講解具體作品時,要注重挖掘作品內涵的傳統(tǒng)文化精神,而不僅僅是其文學價值。大學語文的“文”既可以理解為“文學”,更可以理解為“文化”“人文”,不能僅注重作品的藝術特色、寫作技巧、人物形象塑造等文學性內容,更應突出作品所反映的時代精神、文化內涵、中華民族獨特的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內容。

3中醫(yī)院校大學語文的教學方式

第3篇

醫(yī)學人文是醫(yī)學內在的、且不變的主題,醫(yī)學應當是一門專業(yè)的學科與社會人文的學科相結合產物,不能將人文學從醫(yī)學中剝離出來。醫(yī)學不僅僅是保持生命生機盎然,解讀生命奧秘,同時還要給予人最根本的人文的關懷。醫(yī)學學科的特殊性在于,一方面,它要求醫(yī)護人員精準、嫻熟的專業(yè)知識,將人體作為科學研究對象,進行客觀、冷靜的分析治療。另一方面,作為醫(yī)學的研究對象,“人”不同于其他研究對象。人富有感情,在治療過程中,除了基本的康復的需求,還需要作為人最基本的情感需求。因此,在現(xiàn)代高等醫(yī)科院校中,應該加強醫(yī)學生的醫(yī)學人文教育,教育學生首先要尊重病人、關愛病人、給與病人以人性的關懷,而不是一個冷冰冰的接受現(xiàn)代醫(yī)療設備去治愈的“物”。

二、醫(yī)學人文

醫(yī)學人文教育是指在醫(yī)學教育過程中通過開設醫(yī)學人文課程,對醫(yī)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提高醫(yī)學生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醫(yī)學職業(yè)道德,并在未來的醫(yī)學職業(yè)生涯中能夠對患者實現(xiàn)人文關懷。醫(yī)學人文教育在國外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在日本的醫(yī)學院校,約有80%的醫(yī)學院校第一年就開始了醫(yī)學人文的教育。40%以上的院校在第二年和第四年也開始貫徹。而在我國,醫(yī)學人文教育雖然引起了相關部門的重視,但是并未在醫(yī)學生的大學教育中有所體現(xiàn),或面臨著實施困難的困境。當前醫(yī)學面臨的種種問題,諸如醫(yī)學技術發(fā)展中的缺陷與不足,醫(yī)患誠信的喪失等情況,部分原因是醫(yī)學教育存在著“重專業(yè)、重技能,輕人文教育”的弊端。醫(yī)學人性的回歸需要醫(yī)學人文教育,高舉人文的旗幟,恢復人類主體的尊嚴,將人從技術異化的束縛中解放出來。一名優(yōu)秀的醫(yī)學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精湛的專業(yè)知識技能,更應有對他人生命與健康、權利與需求,人格與尊嚴的關心與關注,注重對生命內在質量的關懷。

三、大學英語與醫(yī)學人文教育

由于在醫(yī)學院校,學生專業(yè)課程學習內容多,學習壓力大,且醫(yī)學人文教育未被納入醫(yī)學生教育的教學計劃中,因此,醫(yī)學生在課堂上人文知識的接觸面很小。大學英語是大學生的必修課,而語言常常又被定義為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學生在獲取語言知識的同時,還可以補充醫(yī)學人文的教育。語言既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組成部分。英語課本中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生動形象的為學生打開人文教育的窗戶,通過語言陶冶學生的人文情操,推動醫(yī)學院校醫(yī)學人文教育的發(fā)展。四、大學英語醫(yī)學人文教育的培養(yǎng)途徑首先,要提高教師自身素質,塑造教師人格魅力。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社會人格直接影響著學生人格的塑造和養(yǎng)成,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個人素質對于受教育者的心靈是任何東西不可替代的最有效的養(yǎng)料。作為教師,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并且要注意自身的言行舉止,來引導和影響學生。英語教育本身也是一門人文教育,它包括豐富的知識層面。大學英語課文內容豐富,取材廣泛,囊括了古今中外的優(yōu)秀文學內容,涉及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這些內容展現(xiàn)了人類社會生活,體現(xiàn)出人類的各種情感。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仔細把握英語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并且加強與學生的思想情感的溝通與交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樹立學生以人文本的思想觀念。最后,大學英語要積極開展英語第二課堂,通過英語角的互動,讓學生學會溝通交流;通過觀看名人演講講座,幫助學生開闊自己的視野,拋開狹隘的個人主義思想;通過話劇表演讓學生演繹不同人生,體驗各種人類情感。力求讓學生在接受語言知識的同時也接受人文素質的教育,使學生在人文知識、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熏陶、感染、潛移默化中深刻理解和內化人文精神。

三、結論

第4篇

1.1英語翻譯教學地位薄弱

我國大學英語翻譯教學在整體大學英語教學中處于弱勢,很多學生由于從未接受過翻譯理論和技巧的指導,在翻譯實踐中出現(xiàn)了較多的問題和語言障礙。從指導思想上來說,大學英語教學大綱強調閱讀能力是大部分大學生今后工作所需要的主要語言技能,在大學英語教學中要始終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由此可見,大學英語的指導思想在對學生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上并未給予足夠重視,“譯”處于一種被忽視的地位。在課程設置上,翻譯教學在整個外語教學中基本上是作為補充課程來講授的,沒有正式開設翻譯課程。《大綱》規(guī)定基礎階段四個學期的英語課均為必修課。英語寫作、翻譯技巧、英語口譯等為選修課,安排在四個學期基礎英語課程后。但由于我國絕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設備、師資力量的不足,在基礎階段之后,很少有學校能夠開出面向所有學生的應用技能選修課。加上近幾年的擴大招生,師資緊缺情況更為嚴重,能夠開選修課的,不過寥寥幾門,只是起了點綴門面的作用,在某些大學中造成了這樣一種尷尬局面:上課的學生不感興趣,感興趣的學生沒有機會上課。

1.2翻譯教材缺乏質量

在教材方面,大學翻譯教學缺乏整體的規(guī)劃設計,缺乏高質量的教材,缺少大量合格的教師,也缺少研究機構。目前公共外語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都沒有系統(tǒng)全面介紹翻譯知識、翻譯技巧的獨立單元,大多只是在課后練習中有一些漢譯英單句練習或零星穿插的英譯漢練習。這些翻譯實際上是一種造句練習,目的是使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課文中的句型和詞匯,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翻譯。同時,如果過分強調這樣的翻譯練習,會使學生誤以為只能有一種譯文,語言只有一種表達方式,從而形成死譯、硬譯的毛病。近年來盡管出現(xiàn)了不少翻譯教材,但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教師仍以舊的翻譯教材為主,自己另外增加一些教師感興趣或熟悉的內容,設計一些相關的練習,教學安排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和主觀傾向,教學效果不理想。就考試項目設置來看,近年來,各類英語考試試卷的主觀題的比重逐步加大,這一變化不僅涉及英語專業(yè)學生的各類考試,如英語專業(yè)4、8級考試(TEM4/TEM8),同時也涉及大學公共外語考試,如全國大學英語四級、六級考試(CET4/CET6);不僅涉及全國的碩士/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同時也涉及各種出國留學考試。翻譯題型,特別是英譯漢題型在主觀題中占了一定的比重。但是從試卷整體來看,翻譯所占比重并不大,而且試題也缺乏規(guī)范,題型單一,測試目的不明確,覆蓋面較窄,試題內容往往局限于對學生詞匯和某些固定結構的測試,很少能夠涉及到需要檢查的知識和翻譯技能,難以有效地與相應的教學階段接軌;同時,也在某種程度上助長了應試教育的風氣,使得一些學校的老師把重點放到了追求通過率和應付考試上,客觀上降低了對學生實用英語能力的要求,其結果就像有的學生說的那樣,學了那么多單詞和語法,但不會用,聽不懂,說不出”。

2應用英語翻譯的重要性好必要性

實用翻譯為支持科學研究,溝通地緣政治談判,幫助跨國公司尋求海外市場,促進科教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的高科技時代,科學技術的告訴發(fā)展加劇了世界各國文化的交流、碰撞與合作。翻譯---自古是不同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隨著我國加入WTO,對外開放政策的推進,成功申辦2008年奧運會,為減少“走出去,請進來”的絆腳石,社會各界對外語翻譯人才的需求,不論從數(shù)量上還是從質量上都越來越高。例如福建一家出版社到國外開展銷會時把“可供合作出版書目”譯為:CatalogueoftheBooksforCoopera-tion。據(jù)說后來無人找他們合作,也許與翻譯錯誤有很大關系。近些年海外媒介出現(xiàn)一些“中國速度”、“21世紀是中國的世紀”名詞,使得越來越多的外國友人對中國產生濃厚的興趣,近而來到中國了解中國。然而因翻譯卻鬧出一些啼笑皆非的笑話:一位美國游客在一個地方看到把“三姐妹山”譯為“MountThreeSisters”,覺得好笑,因為mount可作為動詞,在美國俚語中有tohavesexualintercourse的意思,恰好賓語又是threesisters。因此應該為Three-sisterMountain為妥。因此,社會對外語教育給予更大的期待,希望培養(yǎng)出更多高素質、國際化、應用型的翻譯人才,促進對外經濟合作、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同時成功達到“為中國與世界對話”,展現(xiàn)中華民族的強大與魅力。另外,聽、說、讀、寫、譯是相互貫通,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欲“聽懂”需要在頭腦里有“譯”的思維和意識,“聽懂”就是把一種語言轉換成另一種語言的過程;欲“說明白”也許要把母語思維,文化內涵轉換成受話者能接受理解的語言和文化,所以,實用的翻譯能力與時下受寵的聽說能力不但不沖突,還是提高聽說能力必不可少的部分。在翻譯領域中,交際能力亦即翻譯能力。

3提出對翻譯教學的建議

3.1培養(yǎng)學生掌握基本翻譯理論、翻譯技巧和方法

但必須讓學生明白,不管采用何種方法,使用何種技巧,翻譯時應遵循一條原則---必須符合原意。為了使學生在將來工作中具備基本的溝通交流能力,培養(yǎng)學生應用文體的譯法,包括調查報告、新聞、合同、通知和啟事及各類信函。另外社會急需既懂專業(yè)又懂英語的人才,所以還要培養(yǎng)學生科技文章的譯法,要求勤查專業(yè)詞典,切忌不懂裝懂,做到科學準確嚴謹。

3.2喬姆斯基為代表的語言教學觀認為,行為致使對外界刺激的習慣性的表面反映

是一種單純的由心理機制支配的行為,而人的語言行為是通過他的內在認識和情感力量而發(fā)生的行為,言語不是簡單空洞的符號,而是在特定場景中表達情感的方式[1]。所以要使翻譯做到“傳情,傳意”在教學中應將學生帶入交際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教學過程必須交際化。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教師的教的過程,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的過程。翻譯教學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要制定教學目標,組織課堂活動。教師根據(jù)翻譯的目的給學生提供交際場景,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語言進行語際轉換,安排模仿練習,互譯練習,情景活動等,訓練翻譯思維,提高翻譯意識。

4提高英語翻譯教學的策略

4.1提升英語翻譯教學的比重

針對目前大學英語翻譯教學的現(xiàn)狀,各個高校都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翻譯能力”,翻譯教學與“聽說讀寫”的教學聯(lián)合并重。并且還要適當?shù)恼n堂上的翻譯教學,提升翻譯教學在整個教學任務中的比重。翻譯應該和聽、說和課文學習一樣在課堂上有相對一定的時間安排。其次,教材應該系統(tǒng)性的增加翻譯基本理念和方法的技巧,例如,翻譯的原則,(不拘泥于嚴復的“信、達、雅”之說)、翻譯的方法(例如增減詞,詞類轉換,選擇詞義等)、翻譯的技巧(例如重構,修潤,轉換等)、翻譯的忌諱(例如“字譯字,句譯句”)等。然而大學英語教師也應該自覺的給課堂更多的引進一些翻譯只是的了解和練習。

4.2適當?shù)慕Y合翻譯教學以及交際法的教學

目前的英語交際教學主要強調的是“口語教學”十分的正確,但是這并不是說傳統(tǒng)的翻譯教學已經沒有作用。相反的,適當?shù)氖褂梅g法可以有效的幫助教學。已經有專家在廣泛研究的基礎上得出“學生的母語基礎在他的英語學習中可以是助力,也可帶來阻力。如果能充分利用他的母語基礎,化阻力為助力,就能切實減少他的學習英語的困難”的結論。在大學英語課堂中,講解課文中的一些長句、難句時,教師可以把翻譯練習與閱讀理解相結合,并同時告訴學生一些相應的翻譯知識,例如如何進行選詞用字、改變詞類、調整詞序、增詞減字、省略重復等等。再輔以相應的練習,加以復習概括。在翻譯時,學生也很難將其正確完成。主要問題是:(1)對狀語的位置排列不當;(2)非限定性定語從句使用不夠靈活;(3)“invoke”“root”翻譯不準確,不知道用增減變字法。學生會翻譯為:“約翰納什西弗吉尼亞的根被知道他的人所證明,在普林斯頓,或在麻省理工學院,那兒他在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的書,來解釋他的不諳世故”。老師可以給出正確翻譯““在普林斯頓,或在約翰納什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書的麻省理工學院,知道他的人常常用他出身的背景來解釋他的不諳世故”。點出句子里靈活翻譯非限定性定語從句(或在約翰納什50年代教過一段時間書的麻省理工學院)和減詞變字(出身的背景)之處。如此經常在講解閱讀理解時,結合解釋翻譯技巧與訓練,再配以一定練習鞏固,定能提高學生的翻譯能力。

4.3加強翻譯練習,培養(yǎng)翻譯技巧

翻譯教學的重點應放在培養(yǎng)學生翻譯技巧的訓練上,在翻譯課上究竟應該偏重理論還是應該偏重技巧,這在翻譯教學中一直是個倍受爭議的問題。筆者認為對多數(shù)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翻譯的目的并非要成為專業(yè)的翻譯家,因此翻譯教學中似乎并不必要對其有很高的理論要求。在學生踏上不同的工作崗位之后,英漢或漢英翻譯也只是一項輔助工作的技能而已,所以翻譯教學的重點應該是要教會他們如何盡量快速、準確的翻譯。況且現(xiàn)在的學生一般沒有系統(tǒng)的學習過翻譯理論和技巧,都只具有初步的翻譯能力,在某種程度上講是感性知識的積累,還未上升到理性。對于這些處于感性階段的學生,應從技巧出發(fā),進行一定的翻譯實踐之后再上升到理論高度。若是上來就講一大通翻譯理論,學生似乎很難接受,只有在一定的實踐之后,他們才能夠更好的理解理論。因此筆者認為,翻譯理論的講解應根據(jù)學生狀況,稍加介紹,能初步啟發(fā)學生對翻譯這門學科的認識即可,而整個翻譯教學的重點應該放在翻譯技巧的訓練上。至于翻譯技巧的重要性,香港翻譯家黃邦杰老先生曾舉過這樣的例子。有這么一句話:“Shelikedtobewithhimbetterthanwithothers.”有人將之翻譯為:(1)“她歡喜和他在一起,并不那樣歡喜和別人在一起。”(2)“她歡喜和他在一起,勝過和別人在一起。(3)“和他在一起,比和別人在一起,是她更加歡喜的。”但其本人也認為這些“不是明白易懂的中國話”。黃老先生認為譯者可以把重點放在考慮漢語比較句型的習慣用法上如:“甲比乙(更)聰明、(更)高、(更)好看、(更)有辦法……”;其次,可以在like一詞下功夫,即翻譯技巧中的“煉詞”。這樣這句話就可能這樣翻譯:(1)她覺得跟他比跟別人在一起更開心。(2)她覺得跟他在一起比跟誰都開心。(3)她覺得跟他在一起最開心??梢娬莆樟朔g技巧之后,翻譯的路子有多么寬廣[2]!同時,翻譯是一項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因此教師在講解了一定的技巧之后必須給學生做大量的有針對性、實用性的練習,讓學生通過實踐加深對這些技巧的認識,熟練對這些技巧的運用,從而才能真正達到提高翻譯能力的目的。

第5篇

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必不可少。從小的時候開始,我們就認為老師是自己的指引。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與學生接觸,就應當有一種高度的責任感,使命感。學生們大都認為英語教師應具有寬廣的知識面。高校英語教師知識結構包括了通識性知識、本體性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這四種知識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目前,大學英語教師基本都具有所教英語學科專業(yè)知識的本體性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的條件性知識,而通識性知識和實踐性的掌握情況則參差不齊。高校英語教師對英語專業(yè)知識非常熟悉,我們課堂中講英語的聽、說、讀、寫、譯游刃有余,在適當?shù)臅r候也加入了各國文化,但在跨文化交際中,較為專業(yè)的禮儀知識及其實踐性知識較為缺乏;而有一定專業(yè)禮儀知識并且有豐富的實踐經驗的人,往往少有能承擔英語教學工作的。這就造成了我們所謂“雙師型”教師師資的缺乏。

二、大學英語教學中實施禮儀教育的路徑

目前,我校大學公共英語課程所使用的教材為《新視野英語教程》第三版。根據(jù)教材及我校學生實際情況,我們的英語教學分為聽、說、讀、寫、文化拓展等板塊?,F(xiàn)以我校大學英語教學為例,具體談談如何實施國際禮儀教育。

(一)讀寫方面

在精讀課文的教學中,我們常常注意到了各個單元的重難點,比如語言知識面,語法結構等方面,往往忽略了其中滲透出的禮儀知識,那么我們該怎樣具體實施呢?教學內容Unit5講的是李娜,關于網(wǎng)球運動的。我們在引入課文時肯定會提到大滿貫四大賽事,那么為什么參加溫網(wǎng)的運動員都要穿上白色網(wǎng)球服?為什么運動員在進入或是離開球場時,男運動員要行鞠躬禮,女運動員要行屈膝禮呢?簡而言之這是溫網(wǎng)一百三十七年發(fā)展歷程中一直堅持的傳統(tǒng)及其英國傳統(tǒng)的皇家禮儀。對這些內容的介紹讓我們在教授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能了解國際禮儀知識,促進相互了解。再以為例,該單元主要內容為肢體語言。我們根據(jù)SectionB的三個小故事引出不同文化背景里不同的肢體語言,比如我們很熟悉的大拇指和食指構成一個圈,其他三個手指伸直或微微彎曲的手勢(OK手勢)。在日本人看來這是“錢”的意思;而法國人認為是“毫無價值或是零”的意思;突尼斯人則認為是“傻瓜”。再比如:我們在交談中是否都是“點頭Yes,搖頭No”,目光是否應該一直注視著對方,談話時的距離是遠還是近……,因此我們要了解中西文化的差異,從而才能在國際交往中遵循國際禮儀,體現(xiàn)出相互平等,相互尊重。那在實用寫作教學中,我們又有哪些地方可以融入禮儀知識呢?比如Unit2SectionCBusinessCard,我們需要學習名片的構成,中英文名片的區(qū)別及使用。其實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掌握名片的使用對進入社會的大學生們更加有用,所以在基本掌握名片之后,跟學生們談談名片禮儀是非常好有必要的。比如我們應該怎樣接收和遞送名片,在接收和遞送名片時該說什么樣的客套話,遞送的順序該是怎樣,接到名片后讀名片時應該重讀哪些部分的單詞……如果將在學習英語名片的過程中同時了解這一系列的禮儀知識,相信會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今后也會更加實用,符合高職高專英語教學“實用為主,夠用為度”的指導原則。

(二)聽說方面

在聽說教學中,以第一單元說的部分“問候”為例。在課堂上,我們首先要掌握的是禮貌的問候用語及其回答方式,在學習了英語語言表達之后,我們還應該給學生補充我們見面問候時會肢體語言上應注意的禮儀問題。例如我們的握手禮,時間一般應控制在3-5秒鐘,特別要注意的是誰先伸出手來:如果對方是長者,領導或是女士則應該等到對方伸出手時再與之握手。除握手禮外,通常還有鞠躬禮,拱手理,吻手禮,合十禮,揮手禮及貼面禮。不同的國家習慣不同,禁忌也不同,如果違背了當?shù)厣鐣L俗習慣,也達不到交流的目的。

(三)文化拓展方面

在大學英語課程中加入文化拓展相關知識是我們學校英語課程的一大特色,也是提高高職高專大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一種途徑。按照教學計劃,本期文化拓展內容包括:茶文化、中國菜系、感恩節(jié)、萬圣節(jié)及圣誕節(jié)。那么在介紹茶文化本身時,如果能對比講講中國人喝茶與英國人喝下午茶相關的禮儀知識,相信在茶文化的教學中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介紹西方節(jié)日時,如果能順便介紹一下西方國家在過該節(jié)日時的相關禮俗和禁忌,那么我們的文化拓展就能“拓展”得更加全面一些。

三、結語

第6篇

翻譯并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沒有搞過翻譯的人,往往以為懂一點英語,再加上手中有一本英漢詞典,就可以翻譯英語文學著作了,這只是門外漢的看法。真正專業(yè)的翻譯人員,是不這么看的。英漢詞典并不是翻譯英文著作的萬寶書。任何詞典都有其局限性,即使是再詳盡的詞典,它的釋義也不是完備、毫無遺漏的,它只是提供一個最基本釋義,讓使用者去運用;使用不夠,就需要譯者自己去引申、衍化。舉一個例子:Toap-peasetheirthirstitsreadersdrankdeeperthanbefore,untiltheywereseizedwithakindofdelirum.讀者為了滿足自己的渴望,越讀越想讀,直到進入了如癡如醉的狀態(tài)。為了解渴,讀者比以前越飲越深,直到陷入了昏迷的狀態(tài)。

第一種譯法,并沒有按照原著的形式,逐字逐句地進行翻譯,打破了原文的排列形式而進行翻譯,但是抓住了原文的精神實質。而第二種譯法死摳原文,死摳詞典的釋義,反而使人無法明白作者想要說的是什么。

忠實原作還體現(xiàn)在對原文的意譯一定要適度。靈活得出格了,即使是把譯文變得順口流暢,也失去了原著的意蘊。經過譯者在原文的思想內容以外添枝加葉,或者任意改變原文的風格,這就使原本樸實無華的文風,變得辭藻華麗;原文委婉含蓄,硬要翻譯得直截了當;原文風趣幽默,卻被譯者故意翻譯得平淡無味。例如:Hewantedtolearn,toknow,toteach.他想學習,增長知識,也愿意把自己的知識教給別人。

他渴望博學廣聞,喜歡追根溯源,并且好為人師。這一句話雖然不長,但是卻不容易翻譯。如果把它翻譯成“他想學習、知道事情和教學”,無法表達原作者的意思,因此必須順著原文的意思加一些字,但要加得恰如其分。第一種譯法加字非常適當,并未超出原文的內容,外加譯者自己的想象和發(fā)揮。第二種譯法加過了頭。

譯文流暢通順和富有美感的原則

在翻譯英文文學著作的時候,對其中的藝術語言進行處理,必須堅持使譯文流暢通順的原則。這就需要譯者在翻譯時不要拘泥于英文著作的形式,要開放思路,從容自如地造句。一旦照搬原文句子成分、結構、形式而不能轉譯出原文的思想和風格的,都要按照中文文字的要求重新安排,直到其符合翻譯的標準為止。

比如,furiously這個詞,在一般的英漢詞典的釋義是“狂怒地”,譯者在翻譯時不能遇到這個詞就對號入座:“狂怒地”。我們可以將其翻譯為:怒氣沖沖、滿臉怒氣、勃然大怒、大光其火、火冒三丈等,不僅為文字添加色彩,而且沒有失去原文的意愿。以最簡單的yes和no為例,它們在作為副詞使用時,詞典的釋義是“是”“是的”和“不”“不是”。在我們翻譯文章處理這些語言藝術時,碰到y(tǒng)es就翻譯成“是”或者“是的”,遇到no就翻譯成“不”或者“不是”,就會感到非常的別扭,更有甚者引起不必要的誤會。例如,

1.Ihavereadwithmuchsatisfactionthephrasewhichyouquoteconcerningthenumberofstrongholds.Yes,theremustbefewofthem,butgoodones.我讀了你所引用的關于要塞數(shù)量的話,十分滿意。你說得對(……是的),要塞不宜過多,但要精工修建。

2.WhenSmithpointedoutthathehadspreadtherumour,hevehementlyretorted,“No!No!”當史密斯指出他散布了這個謠言時,他激烈地反駁說:“沒有那事!沒有那事!”(……“不!不!”)上兩句,如直接翻譯成“是的”“不!不!”,就失去了原文的味道。此外,對不易理解的語句,要盡量翻譯得通俗易懂,在翻譯句子較長的語句時要進行適當?shù)夭鸱?,以利于翻譯,便于讀者理解。對于有歧義的語言或者定義,一定要添加注釋。這樣使我們翻譯出來的文章更加接近原著,接近讀者。

注意文學作品的時代性

因為每一個時代的作品都有其產生的特殊的社會和文化背景。通過對英語文學的翻譯,可以使讀者與距離遙遠的文化背景下人對話。在翻譯英語文學作品中我們必須注意不同的社會文化背景,它所使用的藝術語言也是有差異的。這一點在王科一翻譯的《傲慢與偏見》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作者簡•奧斯汀以日常生活為素材,生動地描繪了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處于保守和封閉狀態(tài)下的英國鄉(xiāng)鎮(zhèn)生活和人情世態(tài)。王科一在翻譯中把握住了原作中的社會文化和時代的背景以及書中主人公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在譯作中構建了相應的認知環(huán)境。為我國讀者勾勒出那個時代貴族之家的狀況,他使用了大量的能夠體現(xiàn)上流階層家庭生活的詞匯,如“恭侍、拜謁、屈尊降貴、賞臉”等。為了刻畫MrCllins這個角色的社會地位和性格特征,王科一在翻譯時很好地把握住當時與現(xiàn)代語言的不同,用準確和恰當?shù)脑~匯反映了當時的藝術語言特征,如:他把Dearsir翻譯為“親愛的長者”;他把Mylatehonoredfather翻譯為“先父”;他把promoteandestabishthebless-ingofpeaceinallfamillies,翻譯為“使家家戶戶敦睦親誼,促進友好”。他通過這些語言和詞匯的運用,精準地處理了原作者所處時代特有的語言藝術表達方式,在尊重原著寫作的風格和特點的同時,使譯文變得優(yōu)美、順暢,是我國迄今翻譯英語文學作品中難得的佳作。

第7篇

醫(yī)學倫理學教學的目標是喚起醫(yī)學生敬畏生命的理念,塑造和完善學生的道德人格、醫(yī)德素質和職業(yè)價值觀、豐富的醫(yī)學倫理知識、良好的醫(yī)學倫理意識和較強的醫(yī)學倫理思維能力。與傳授知識相比,醫(yī)學倫理學教育更注重信念的培養(yǎng),而信念的培養(yǎng)是道德主體經由他律到自律、內化為主體生命一部分的過程,這就決定了達到教學目標的教學手段的開放性。這與重在培養(yǎng)學生情感、信念等的語文學科在教學目標上具有相似性。受“大語文教育”的啟發(fā),筆者試圖從大教材觀、大課堂觀、大教法觀出發(fā),為醫(yī)學倫理學教學提出建議。

1.1大教材觀醫(yī)學倫理學的研究內容十分廣泛,既要研究醫(yī)學倫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原則、規(guī)范和范疇體系,又要研究在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應用中出現(xiàn)的種種問題,如醫(yī)患關系問題、醫(yī)療衛(wèi)生資源分配問題等,還包括醫(yī)學科學所特有的道德問題,如人體試驗、器官移植、克隆等。因此,內容涉及哲學、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醫(yī)學倫理學教學僅僅局限于教材是不夠的,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求知欲,不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醫(yī)學倫理學研究內容的開放性決定了要以一切適合的素材作為教材,包括課本、報刊雜志、新聞媒體的相關熱點、相關的影視作品及醫(yī)學人文著作、臨床案例等,其根本特點是課堂教學的目的不是把教材的學習當成唯一的學習任務,而是把能力的提升、知識的積累、素養(yǎng)的積淀作為教學的目的。例如,大多數(shù)教材對知情同意權的論述主要為知情同意權的概念及理論上如何應用,缺乏與現(xiàn)實應用對接的橋梁,也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在介紹患者知情同意權這一應用性較強的內容時,要應用一切有價值的素材,包括通過教材以了解其理論應用、相關的學術論文以了解學術前沿及動態(tài)、影視資料如《死亡工廠》以明白知情同意權的起源、醫(yī)學臨床領域出現(xiàn)的一些典型案例,以使學生更直觀生動地了解其臨床應用。在介紹其他內容時,同樣需要將一切與之相關且有價值的素材引入課堂,一方面使學生掌握相關內容的全方位的理論介紹;另一方面由于理論與實踐往往有差距,進而通過多種素材的結合生動地呈現(xiàn)其在現(xiàn)實中的應用,以提升醫(yī)學倫理學的教學實效性。

1.2大課堂觀大課堂觀就是打破傳統(tǒng)的有限課堂的時空觀念,立足課堂并超越課堂進行學習。通過上述對醫(yī)學倫理學教學目標的介紹可以看出,與醫(yī)學專業(yè)課相比,醫(yī)學倫理學的教學目標更多的是培養(yǎng)醫(yī)學生理念、素質、價值觀、情感等更為柔性的素質,這些素質的提升需要的不僅是理論知識及實踐技能的傳授,更需要的是循序漸進、潤物無聲般的人文氛圍的熏陶。如果只是局限在一個學期固定的教學時數(shù)中,遠遠達不到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安排上,不能只以課堂為醫(yī)學生唯一接受醫(yī)學倫理素養(yǎng)培育的基地,而應當貫穿于醫(yī)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筆者認為可分三個階段進行:(1)醫(yī)學生在基礎學習階段:以講座形式進行啟蒙教育,內容主要為希波克拉底誓言、中國醫(yī)學生誓詞、對生命的敬畏、對生與死意義的求索等思想教育,以端正學醫(yī)的動機和學習目的;(2)醫(yī)學生進入臨床學習階段:開展理論教育及實踐教育,即多種教學方法并用進行醫(yī)學倫理學的醫(yī)德、臨床決策能力、生命高新技術應用出現(xiàn)的倫理問題等內容的教育,并進行專題討論;(3)醫(yī)學生進入臨床見實習階段:加強實踐教育,以床邊教學、案例分析、調查討論等形式,提升醫(yī)學生的臨床決策能力,使醫(yī)學倫理學的理論、規(guī)范在學生動手親身實踐過程中內化為其生命過程的一部分。

1.3大教法觀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大教法觀是打破固定的教學模式,改變課堂的程式結構,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鼓勵教師個性化教學。按照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內因(自我教育、內心陶冶)是變化的根據(jù),外因(外部約束)是變化的條件,外因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因此外部教育和約束歸根到底要通過學生自我教育才能產生教育意義。道德準則只有被學生自己去追求、獲得和親身體驗的時候,只有當它們變成學生獨立的個人信念的時候,才能成為學生的精神財富。醫(yī)學倫理學教學要運用一切能提升醫(yī)學倫理學理論與實踐教學效果的教學方法。理論教學如CBL教學法、PBL教學法、敘事教學法、故事引入法、模擬講座法、專題論辯法等,減少說教式的灌輸,以增強學生對醫(yī)學倫理學課程的興趣,從而促使醫(yī)學生在社會交往與實踐中進行自我倫理教育;實踐教學方面要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進大課堂,創(chuàng)設更多接觸患者及醫(yī)療工作的機會,讓學生帶著問題,有目的地開展各類專項調查。調查可以是座談式、訪問式、問卷式等,讓學生深入到醫(yī)療實踐中去,與醫(yī)務人員、患者和社會人群直接打交道,根據(jù)調查目的搜集第一手資料,掌握實際情況。目前國家級、省級、校級鼓勵大學生參與到創(chuàng)新及科研的課題中。醫(yī)學倫理學方面的選題可以共同討論,在指導教師的引導下鼓勵學生分組調研,將調研結果匯總整理并分析,寫出調研報告,盡可能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并了解到醫(yī)療領域的問題所在。我校思政部每學期組織1~2次實踐教學活動,教學活動的基地選擇一般會傾向于紅色革命基地、基層醫(yī)療、基層教育等。醫(yī)學倫理學的教學實踐也可以借助這個平臺,使學生將抽象的理論具體化、形象化。此外,還可以開展暑期“三下鄉(xiāng)”活動、義務支醫(yī)活動等,使學生通過親身感觸,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運用醫(yī)學倫理學的原理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以提升其社會實踐能力,使醫(yī)學倫理學的教學目標得以實現(xiàn)。

2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