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wǎng),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學設計教案范文

時間:2022-12-09 11:36:59

序論:在您撰寫教學設計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教學設計教案

第1篇

1.了解鈉的物理性質、結構及用途

2.掌握鈉的化學性質、存在和保存方法

3.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維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化學美

二、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三、教學用品

學生實驗用品:鈉、酚酞、小刀、鑷子、濾紙、燒杯、玻片、三腳架、石棉網(wǎng)、酒精燈、火柴等

教師演示用品:鈉、酚酞、玻璃鈉柱、錐形瓶、漏斗、導管(帶尖嘴)、大頭針、小燈泡、導線、電源、電極等

四、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五、教學過程

[引言]在人類已發(fā)現(xiàn)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一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shù)都為1的活潑金屬,由于它們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強堿,因此,又將它們統(tǒng)稱為堿金屬。

[板書]第二章堿金屬

[設問]堿金屬的家庭成員都有哪些呢?(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后回答,并寫出其元素符號)

[過渡]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堿金屬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屬——鈉。

[板書]第一節(jié)鈉

[學生實驗]請用鑷子從你們桌上的試劑瓶中取出一小塊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液體(注意:不可用手接觸),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細觀察新切面的顏色(把切下的一小塊鈉留在玻片上)。

[設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現(xiàn)象?說明了鈉的哪些性質?(鈉的新切面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能用刀切,說明鈉的硬度小)

[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

顏色狀態(tài)硬度熔點密度導電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鈉的樣品。

[演示]鈉的導電性實驗。把電極兩端插入瓶里的金屬鈉中,接通電源,可以發(fā)現(xiàn)串聯(lián)在線路上的燈泡發(fā)亮,提起電極,燈泡熄滅。(說明鈉的導電性很強)

[學生實驗]觀察留在玻片上鈉新切面顏色的變化(鈉表面變暗,失去光澤。)

[設問]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內的鈉能保持光亮的銀白色,而我們剛才切割的鈉卻不能呢?(玻管隔絕空氣,剛切割的鈉卻與空氣充分接觸,說明鈉與空氣中的物質發(fā)生了反應)

[板書]二、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氧氣等非金屬反應

[講解]Na在常溫下可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Na2O,純凈的Na2O是一種白色粉末。

[教師]請大家寫出鈉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體)

[思考]一塊鈉如久置在空氣中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教師]下面我們改變鈉與氧氣的反應條件,觀察現(xiàn)象是否同上。

[學生實驗]切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液體,放在石棉網(wǎng)上加熱,觀察現(xiàn)象

[請一個同學描述所看到的現(xiàn)象,其他同學補充](鈉首先融化成球狀,然后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固體)

[現(xiàn)象分析]鈉融化成球狀說明什么?(鈉的熔點低)生成淡黃色固體說明在加熱時鈉與氧氣生成了一種與氧化鈉不同的物質,這種物質是過氧化鈉(Na2O2)。

2Na+O2====Na2O2(淡黃色固體)

[思考]根據(jù)Na與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條件,分析比較Na2O與Na2O2的穩(wěn)定性。

[結論]Na2O2比Na2O穩(wěn)定。

[講解]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現(xiàn)象,生成了不同的產物。

[設問]鈉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屬單質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非金屬單質反應?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Na與Cl2的反應)

[講解]另外,鈉還可以和硫單質反應,甚至發(fā)生爆炸,生成Na2S。

[過渡]鈉在空氣里很容易燃燒,如果鈉著火,能否用水來滅火?

[實驗]向你們桌上盛水的小燒杯里滴入幾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塊鈉(注意鈉塊只要綠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觸金屬鈉),并蓋上表面皿,觀察發(fā)生的現(xiàn)象(浮、熔、游、紅)。

[教師]請大家根據(jù)上述實驗現(xiàn)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1.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2.鈉為什么會熔化成一個小球?

3.小球為什么會在水面上游動?

4.滴入酚酞后溶液為什么會變色?

5.保存鈉的無色液體是否是水?

[學生討論及回答]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及討論結果,請大家歸納出鈉的性質。

[板書]2.鈉與水反應

[講解]由Na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物質可使酚酞變紅可知,Na與H2O反應生成了堿,那么,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呢?

[演示實驗]在錐形瓶中裝滿水和帶有大頭針、漏斗和導管的膠塞做Na與水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生成的氣體。

[教師]由實驗現(xiàn)象可知,鈉與水反應還生成了H2。

[板書]2Na+2H2O====2NaOH+H2

[投影討論]1.根據(jù)以上實驗討論及分析,你覺得鈉的化學活性怎樣?并與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應中,Na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能否從原子結構方面來說明?

[結論]1.鈉的化學性質非?;顫?,與金屬活動順序表相一致。

2.鈉在上述反應中,化合價均由0價變?yōu)?1價,這是由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之故,因此,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具有還原性,是一種強還原劑。

[設問]通過對鈉的性質的討論,并參閱課本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投影]1.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質中?

2.怎樣保存金屬鈉?為什么要這樣保存?

3.鈉有哪些用途?

[板書]二、鈉的存在及用途

[學生回答,投影并板書]1.鈉在自然界以化合態(tài)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質中,由于鈉的性質活潑,所以須密閉保存,少量鈉保存在煤油中。

2.鈉的用途

a.制過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c.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d.制高壓鈉燈

[小結]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tài)存在,有著廣泛的用途。

[布置作業(yè)]1.鈉能否和CuSO4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說出理由。

第2篇

Lesson93教學設計示例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句型:Itsquiteaniceelephant.

(2)初步學習過去進行時態(tài)的用法。

2.能力目標

能夠用過去進行時準確表達過去某個時刻正在進行的動作。

二、教具

錄音機;一組圖片,畫有人物和動作,如:打籃球、跑步、唱歌、寫作業(yè)等,并標有具體的過去時間。如:8:30yesterdaymorning等。

三、課堂教學設計

1.請三位同學到前面來,分別做出掃地、讀書、寫字等動作。教師依次提問:

T:Whatareyoudoing?

S1:Imsweepingthefloor.

S2:Imreadingabook.

S3:Imwriting.

教師手指這三位同學,依次問大家:

T:Whatishe/shedoing?

學生按照實際情景,依次答出:

Ss:Heissweepingthefloor.Sheisreadingabook.Heiswriting.

教師要求全班將三個人的動作分別記清楚。

2.復習值日生報告。

教師可繼續(xù)要求學生就所學科目提出看法,并就他人看法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3.就剛才三位同學的動作,向全班提問:Whatwas×××doingwhenIcamein?

重復兩至三遍,板書這個句式,用彩色粉筆標出was,啟發(fā)大家猜測句子的含義,并引導全班回答:

Hewassweepingthefloor.Shewasreadingabook.Hewaswriting.

板書上述三個答句,啟發(fā)學生觀察謂語部分的變化,并簡要介紹一下過去進行時態(tài)所表示的含義。

4.打開書,借助課文插圖教授本課詞匯,反復練習。

5.兩人一組,練習課文第1部分問答。請幾組說出自己的答案。教師講評。

6.合上書。準備放課文第2部分錄音。教師給出聽前提問(Pre-readingquestions):

WhatisLiLeidoing?

放錄音一遍,學生回答問題。

7.指導學生兩人一組做課文第3部分練習。教師先與一位程度較好的學生表演以下對話:

T:WhatwasLiLeidoingwhentheteachercamein?

S:Hewasdrawingapicture.

T:What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ahorse.

T:Whatwasheusing?

S:Hewasusingchalk.

T:Wherewashedrawing?

S:Hewasdrawingontheblackboard.

全班兩人一組,就Meimei及thetwins進行內容相似的問答練習,請幾組同學表演。

教師出示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就上面的人物及活動與學生進行問答練習。

8.教師解釋課文難句(見難點講解)。

9.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詞、短語,練習朗讀本課對話;2)完成練習冊習題。

四、難點講解

Butpleasedontplaywithmychalk.但是請不要玩粉筆。

句中的play是不及物動詞,意思是:玩,玩耍。例如:Letsplaytogether.讓我們一起玩吧。

play還可作為及物動詞,有“參加游戲、玩球、扮演、彈琴”等意思。例如:

1)Thechildrenareplayingbasketballoverthere.孩子們正在那邊打籃球呢。

第3篇

教學目標:

1、選定工具的使用;

2、剪裁工具的使用;

3、圖形的選擇與移動;

4、圖形的縮放。

教學難點:圖形的移動和縮放。

教學準備:設計課堂教學的輔助網(wǎng)頁。

教學過程:

一、 教學引入。

師:出示上課的教學作業(yè),提示,我們在上課的基礎上如何來美化我們的校園。

生:提出各種方案。引出課題。

二、教學輔導。

1、提出自學的概念,今天的課要求自主學習。

2、怎么去學?教師提出問題,學生介紹學習的方法。

3、教師引出自主學習的方法??磿鴮W習和網(wǎng)頁瀏覽參考。

4、介紹網(wǎng)頁的設計思路和使用方法。

(1) 網(wǎng)頁的設計思路:希望學生按按鈕的順序去逐步操作。

(2) 如何把網(wǎng)頁上的圖片復制到畫圖上。

(3) 操作過程中的網(wǎng)頁和畫圖之間的任務切換。

(4) 頻的操作。

5、學生操作。注意以下幾點:

(1) 可以離開座位指導或請教同學。(規(guī)定班干部或電腦好的同學作為指導)

(2)在學生基本完成后全體離開座位看看別的同學可以給予你什么靈感或提出自己的改進意見。然后加以改進。

(3)教師巡回指導。

6、 教學反饋。

第4篇

教學設計包括教學任務、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法和學法的設計)、教學媒體等因素,那么在素質教育觀念下的這些設計應該是什么樣子?

1.教學任務與教學目標

教學設計中對于目標闡述,能夠體現(xiàn)教師對課程目標和教學任務的理解,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的歸宿。

新的教學理念從關注學生的學習出發(fā),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中師生共同追求的,而不是由教師所操縱的。因此,目標的主體顯然應該是教師與學生。

教學目標確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教學目標,它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是截然不同的。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目標上,就是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突出了過程與方法的地位,因此在教學目標的描述中,要把知識技能、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都考慮到。

2.教學重點和難點、關鍵點的確定及突破

教學重點是教材中舉足輕重、關鍵性的、最基本的、最重要的中心內容,是課堂結構的主要線索,掌握了這部分內容,對于鞏固舊知識和學習新知識都起著決定性作用。教學難點,是學生難于理解或領會的內容,或較抽象,或較復雜,或較深奧。

因此,教師要善于從知識的發(fā)展規(guī)律(由簡單到復雜、由具體到抽象)確定難點,進行教學。也有的老師在教學中設立關鍵點,所謂關鍵就是開啟知識之門的鑰匙,把一個單元、一節(jié)課起決定作用的東西與知識學好,就可順利掌握、運用教材,這就是知識的關鍵.

3.教學策略(教法和學法)的設計

教學策略是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方式。所謂教學策略,就是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所采用的方法、步驟、媒體和組織形式等教學措施構成的綜合性方案。它是實施教學活動的基本依據(jù),是教學設計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其主要作用就是根據(jù)特定的教學條件和需要,制定出向學生提供教學信息、引導其活動的最佳方式、方法和步驟。

根據(jù)素質教育的特征,教師在設計教學策略時應著重思考下列問題:

一是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轉變觀念,變“指揮者”為“引導者”。要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教學過程,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去進行自主的學習活動。二是要面向全體學生,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在班級授課制下,如何使班級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通過課堂教學活動有所提高發(fā)展,最基本的一條準則,就是要面向全體學生,正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

4.板書的設計

板書作為傳統(tǒng)的、常規(guī)的媒體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應該有一席之地,而且還占有相當大的比重,所以在設計媒體時千萬別忽視了對板書的設計。板書是教學思路的體現(xiàn),也是學生在課后如何復習的指導法略。我們在設計板書時,一定要注意板書要條理清晰、思維邏輯推理合理、簡明扼要。

5.教學過程

眾所周知,現(xiàn)代教學系統(tǒng)由教師、學生、教學內容和教學媒體等四個要素組成,教學系統(tǒng)的運動變化表現(xiàn)為教學活動進程(簡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是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教學目標、教學任務、教學對象的分析,教學媒體的選擇,課堂教學結構類型的選擇與組合等,都將在教學過程中得到體現(xiàn)。

教學媒體是教學設計中要涉及到的物質條件。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改善,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涉及的教學媒體越來越豐富,也越來越先進。除了傳統(tǒng)的掛圖、模型、標本及實驗設備外,錄像、投影、錄音等設備也已廣泛地進入了課堂,多媒體運用也已不再是新鮮的事。但從實施素質教育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要求來看,還需要在教學媒體設計上作進一步的拓展。

一要為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物質條件。二是要重視研究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計算機在信息時代具有其他工具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在目前的課堂教學中,特別是各種公開教學活動中,多媒體手段的運用已不鮮見,這些多媒體的課件在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知識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大多數(shù)課件在交互性方面有著明顯的不足,直接帶領學生網(wǎng)上沖浪的更少。因此在研究多媒體計算機在教學中的運用時,要在提高學生的參與性上花功夫、特別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進行網(wǎng)上的教與學。帶領學生到網(wǎng)上去收集信息資料,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學設計是無形的但是它比教案要重要的多,正因為如此我們就是要通過這種比賽來引起大家的重視,畢竟這是我們提高個人教學能力一個很重要的途徑。

6.教學評價的設計

教學評價的渠道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在課前如何激勵學生預習與復習、在課堂中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反饋、課后作業(yè)的精心設計和批改等.

第5篇

教學大綱對彈力沒有作要求,原教材也沒有列出,只要求理解彈簧秤的原理,學會用彈簧秤。

由于彈力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同時它又是制作和使用彈簧測力計的原理,課程標準將它納入教學內容:通過常見事例或實驗,了解重力、彈力和摩擦力。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通過具體事例和實驗了解它在日常生活和生產中的應用。

新教材在編寫這部分內容時,首先通過學生熟悉的事例,如拉橡皮筋、彈簧等,讓學生感受它們對手有力的作用,從而引出彈力的概念。然后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和使用、自制彈簧測力計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和動手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知道什么是彈力,彈力產生的條件;知道形變越大,產生的彈力越大;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觀察和實驗,建立彈力的概念;通過實驗,探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通過制作,探究學習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和使用方法。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彈簧測力計的制作,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的科學態(tài)度和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

三、教學方法

建立彈力概念主要通過演示觀察、學生操作和交流討論的方式;學習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彈簧測力計的制作主要是通過實驗探究的方式;對彈簧測力計的使用主要是通過交流評估的方式進行。

四、教學過程

(一)塑性、彈性、彈力概念的教學

由直觀到抽象,從現(xiàn)象中歸納出事物的共同特征,得到具有普遍意義的概念。

(1)活動感受:學生的課桌上備有彈簧、橡皮筋、一段導線銅心、一段鋼絲,讓學生通過觀察、觸摸、把玩等活動感知這些物體的特點。

提問:通過大家的觀察、動手活動,你們對上述事物都有哪些想法?

點評:上述提問不具有任何方向性的提示和誘導,因而具有很大的開放性。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徹底的解放,學生很可能會在物體(物質)的導電性、金屬與非金屬等方面加以認識,會有許多新奇的想法。學生也會在物體能夠恢復原狀或不能夠恢復原狀方面加以描述,對塑性、彈性、彈力等概念逐漸明晰。當然,也不排除過度的開放會使學生顯得無所適從,這時,教師只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吞崾?,學生也能夠解決這一問題。

(2)通過上述問題的討論,提出塑性、彈性、彈力的概念。

(二)關于彈簧測力計的探究

1.探究橡皮筋或彈簧的形變程度(伸長)與彈力大小的關系

讓學生經歷基本的探究過程,通過觀察、實驗,然后總結出彈簧的伸長與拉力大小之間的具體關系。

實驗與體會:在彈簧或橡皮筋下面掛不同數(shù)量的鉤碼,仔細觀察實驗現(xiàn)象。

提問:對此現(xiàn)象你有什么想法?

點評:這一問題的提出能夠滿足不同思考方式的學生:善于理性思考的學生會得到規(guī)律性的結論;善于動手實踐的學生會想到制作設計測力計。因為沒有限制問題的思考方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開放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目的在于能夠引導學生得到三種不同的回答: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能夠用于工程技術上;我們可以根據(jù)同樣的道理設計制作一個簡單的測力計。而這三種回答其實都是我們非常需要的。作為一個探究活動,在學生回答完問題時才真正進入探究,因為學生的類似以上的回答其實是試探性的(猜想),真正的結論性語言應該要求學生設計實驗進行論證。因此,可以說上述教學步驟僅僅是探究活動的一個引子。

2.彈簧測力計的制作探究

導引:我們已經知道了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這一關系,并且我們也想到了根據(jù)這個道理可以設計制作一個測力計。那么,現(xiàn)在就請大家實際制作一個測力計,同時完成以下必要的工作(投影在屏幕上):

(1)設計制作方案。方案包括制作的原理、方法、器材、步驟、合作等內容。

(2)交流制作方案。主要加深對測力計是應用了彈簧被拉得越長,受到的拉力越大的原理的認識,以及對制作過程中用掛鉤碼作為已知拉力這一方法的理解。

(3)制作過程。可以用實驗室提供的器材在課堂上完成,實驗室提供的器材有:收集到的各種彈簧、各種橡皮筋、紙盒、圖釘、小塊三合板、剪刀等,也可以讓學生在課后自己尋找合適的器材完成。

(4)交流評估。課堂上,先讓學生交流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獲得的經驗,然后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自制彈簧秤,掛重物稱量,并和準確的彈簧秤進行對比,如有較大差異,分析誤差原因。

點評:由于各種原因,學生很難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完成上述探究活動,因此可以專門安排一節(jié)課時間(科技實踐活動時間或物理課)進行交流,將每一個同學的作品都展示出來,互相學習,并進一步完善。

(5)彈簧測力計的使用。根據(jù)制作過程中的認識以及在交流評估中老師的一些示范操作,讓學生討論和總結使用彈簧秤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包括測量范圍、零點、自由伸縮等,再進一步學會讀數(shù)。

點評:這一章節(jié)的教學設計突出了新課程實驗教學的以下幾個特點:

(1)提倡使用自己身邊的物品進行物理實驗。課堂教學一開始,就讓學生具體感知了彈簧、橡皮筋、一段導線銅心、一段鋼絲等生活中常見物品,讓學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學和社會、科學和日常生活的關系。

(2)重視過程體驗。學生設計制作的具體方法可以不同,所用器材可以有自己的特點,體驗探究的過程是教學的基本任務。

第6篇

根據(jù)翻閱的資料和自己的理解,談談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幾點區(qū)別。

關鍵詞:教學設計;教案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5-262-01

常常聽老師說:“教學設計就是教案”。其實教學設計和教案是有區(qū)別的。

根據(jù)翻閱的資料和自己的理解,談談教案與教學設計的幾點區(qū)別。

區(qū)別之一:概念和對應層次不同

教案又叫課時計劃,是以課時為單元設計的具體教學方案,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指導老師自己上課用的教學內容文本,也是考察一個教師備課的重要依據(jù)。從研究范圍上講,教案只是教學設計的一個重要內容。

教學設計是把學習者作為它的研究對象,教學設計的范圍可以大到一個學科、一門課程,也可小到一堂課、一個問題的解決。目前的教學組織是以課堂教學為主,所以課堂教學設計是教學設計中運用最多的一個層次。教學設計包括教案、學案、評價方式,甚至學生問題的創(chuàng)設、教具的應用等,所有與教學設計有關的內容都是。教學設計是一個泛化的概念。

區(qū)別之二:元素或組成不同

教案一般包括教學目的,教學方法,重難點分析,教學進程,教具的使用,課的類型,教法的具體運用,時間分配等因素,從而體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計劃和安排。

教學設計從理論上來講,有學習者分析、學習內容分析、學習目標闡明、教學策略的制定、課件的使用分析及教學評價等元素,然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討論比較多的是學習目標、教學策略和教學評價三個主要元素。

區(qū)別之三:表現(xiàn)形式不同

教學設計使用表格的方式最多。教學設計,是準備課,特別是公開課等需要全面考慮的一份文檔,附件可能有電子類輔助。

教案就是教學的內容文本,是教學設計的最核心的部分。呈現(xiàn)形式一般地有表格式、課堂實錄式、普通文本式等。主要是對教學目標、內容、環(huán)節(jié)進行備課。

區(qū)別之四:教學評價不同

教案在編寫過程中評價體現(xiàn)不明顯;教學設計則依據(jù)教學目標對學生掌握知識、形成能力的狀況作出準確而及時的評價,是教學設計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區(qū)別之五:設計的出發(fā)點不同

第7篇

關鍵詞:教案 教學設計單元包 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時代的到來,為教育發(fā)展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教師在教育信息化實施過程中是主體,教師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特別是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設計單元包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主要成果,它有助于教師自身專業(yè)素質的發(fā)展和專業(yè)能力的提升,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開發(fā)、使用、管理與評價,標志著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新的發(fā)展階段。

一、教案解讀

1.教案的定義

教案是指教師以課時或課題為單位編制的教學具體方案,上課的重要依據(jù),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措施??煞譃檎n題計劃和課時計劃。有時僅指課時計劃,一般包括班級、學科名稱、課時和教學目標、課的類型、課的進程(包括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時間分配、作業(yè)題、師生活動設計)、教具等。

2.教案的具體內容和格式

(1)教案所包含的內容。課題(本課名稱);教學目的(稱教學目標,本課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課型(屬新授課,還是復習課);課時(屬第幾課時);教學重點(本課所必須解決的關鍵性問題);教學難點(本課學習時易產生困難和障礙的知識點);教學過程(稱課堂結構,說明教學進行的內容、方法步驟);作業(yè)處理(如何布置書面或口頭作業(yè));板書設計(上課時準備寫在黑板上的內容);教具(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

(2)教案編寫的格式(請參照表1)

3.教案的思考

教師在教學大綱的要求下,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和課程計劃機械地對上面的表格進行“填寫”。教案的編寫完全是為了教師的教,也就是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把課本上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很少考慮到學生的學和學生的發(fā)展及學習需要。在這樣的教學設計下,學生無法發(fā)揮自己的個性,更難體現(xiàn)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同時還束縛了教師的思想,使其成為一成不變的“播種機”。因此,就要對傳統(tǒng)的教案進行“思考”、“反思”,保留精華,剔除不適應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內容,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深入和不斷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呼喚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思想,教學設計單元包就是信息化教學設計成果的體現(xiàn)。

二、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概念、內涵及基本組成

1.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概念及內涵

余勝泉等認為“在信息化教學條件下,教學設計單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是為實現(xiàn)特定學科單元教學目標,基于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發(fā)的一套相互關聯(lián)的課程單元教學規(guī)劃和支持材料,包含了借助于以多媒體網(wǎng)絡為主的各種媒體實現(xiàn)的以學習活動為核心的多重教學活動支持的資源,主要由教學情境問題定義、教學活動設計規(guī)劃、教學課件以及可以鏈接與嵌入的多媒體網(wǎng)絡資源組成”。

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內涵。教學設計單元包是教育信息化推進和信息化教學普及的產物,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含義也在逐步豐富和發(fā)展。教學設計單元包概念的發(fā)展,是以教學課件、學習資源、教學工具、學習工具和評價表等概念的發(fā)展為基礎,以數(shù)字壓縮技術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為現(xiàn)實條件。其主要內涵有:(1)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觀念是大教學觀、學習化課程觀,基本立場是以人的學習為本,全面支持學生的自主學習活動的展開;(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本質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實施規(guī)劃的一種物化形態(tài);3.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內容是涵蓋教學目標情境化問題和豐富多樣的“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4)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構成包括支持學生的學習材料和教學的輔材料,主體部分是支持學生自主學習的材料;(5)教學設計單元包的使用與發(fā)展要考慮借助各種媒體的形式予以實現(xiàn),在信息化浪潮中,教學設計單元包要以多媒體網(wǎng)絡為主流媒體;(6)教學設計單元包的主體是學習者,學生是學習者,教師也是學習者,教師的學習為學生的學習服務。

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基本組成

教學設計單元包一般有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教學設計方案包括教學目標、學習目標的定義、教學對象分析、教學策略與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媒體的選擇和分析、具體的教學流程圖。

(2)多媒體教學課件,是專門為教學活動開展而設計的各種計算機輔助教學課件或應用軟件,是文本、圖形、圖像、聲音和動畫等的集合體。目前,人們通常用Powerpoint、Flash、FrontPage等多媒體編輯軟件作為基本的技術平臺來開發(fā)課件。多媒體教學課件的使用在為學生創(chuàng)造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的同時,能有效改善教學效果和提升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課件可以由教師自己制作,也可以是商品化軟件,制作的軟件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要符合教學的需要,符合學習者的特征,具有教育性和科學性及較強的實用性。

(3)學生作品范例就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形成的作品(包括作品的格式、評價量規(guī),所使用的軟件環(huán)境等)。學生作品一定是學習小組制作完成,教師在提供范例的同時要強調只是為學生或學習小組完成學習作品提供一個參考,對學生或學習小組完成作品給一個“模版”,要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而不是“框”住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做的過程中,逐步達到和體驗完成作品的快樂,在做中學。

(4)學習資源是圍繞教學開展收集和整理的資源。這些資源包括教師收集到的供老師教學備課用的資源,還包括支持學生在學習過程有利于促進學生知識建構的資源、作品等。收集到的資源需按照教育資源建設技術規(guī)范的要求進行整理,便于資源建設和資源共享,延長資源的生命力,增加資源的利用率,提高資源的利用價值。

(5)活動過程模板(如實驗報告模板、信息調查模板),根據(jù)學生主題的需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能需要填寫一些調查表、實驗報告、記錄單、活動評價表等。教師要事先準備好這些學習記錄表單的樣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直接利用表單模板填寫,這樣有助于學生將主要精力集中在學習任務本身,提高學習的效率。在開展研究性學習過程中,由于任務的多樣性以及個性化,有些記錄表單教師無法預先設計的,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行設計。

(6)活動過程評價量表,在教學活動展開中所采用的評價方法(對參與活動學生的觀察評價、問卷調查等)、評價的對象(學習的差異、情感差異、信息處理能力差異等)、評價量表、評價數(shù)據(jù)、對評價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和分析。一般在課堂教學展開中,包括對教學活動展開過程中學生的表現(xiàn)(主要是課堂參與、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對小組的貢獻、完成任務的情況、學習過程的態(tài)度與興趣)、學生作品等進行評價的具體項目及標準,這些量表包括課堂觀察表、學生互評表、自評表、教師評分表等。

三、教學設計單元包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采用山東淄博實驗中學語文組周江老師完成的“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是一個很有代表性的教學設計單元包,在《電化教育研究》2003年第4期上,這篇論文是在教育信息化大背景下完成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具體以英特爾未來教育培訓的框架問題(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內容問題)為設計思路展開的。

1.“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及基本組成

“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的教學設計單元包是以可視化的文件夾的形式存放各種資源的,基于計算機輔助的效能工具軟件來實現(xiàn)資源的有效管理,以“教師個人數(shù)字資源”文件夾(即為教學設計單元包)為核心,并分門別類地將各種文檔或資源放入相應的文件夾類別中,其中子文件夾有:(1)版權信息;(2)圖片聲音(包括圖片、聲音、視頻);(3)學生范例(包括學生演示文稿、學生網(wǎng)站);(4)單元支持(包括評價工具、學生支持、教師支持、單元計劃)。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設計單元包文件夾如下圖。

2.“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教學計劃”教學設計單元包內容的分析

(1)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成果――教學設計單元包。教學設計單元包需要教師考慮教學當中的方方面面,要充分考慮教師的“主導作用”,更要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信息技術和課程整合的理論進行學科領域的設計(分析教學目標、確定學習主題、學習目標要求);學習者特征分析,學生具備對文學現(xiàn)象的綜合分析能力、深入社會調查問題的能力、利用網(wǎng)絡或書籍查找并篩選資料的能力、制作多媒體演示文稿的能力、制作個人網(wǎng)頁的能力、有較強的組織、編輯資料的能力、課程標準的研讀、教學反思(差異化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本質就是基于問題化的設計,提出有意義和有價值問題,有利于學生知識的深層次建構。按照基于問題的設計思路,框架問題包括基本問題、單元問題和內容問題,參照表2。

(2)學習資源的設計和使用。教學設計單元包中有教師支持材料、學生支持材料、學生作品資源包括學生演示文稿和學生網(wǎng)站、印刷資料(四本愛情小說)、輔助材料(電腦、影碟機、投影儀等)、網(wǎng)絡資源、其他(莎士比亞全集、《霍亂時期的愛情》,光盤《魂斷藍橋》)、幫助學生完成問題或任務的各種評價工具(對演示文稿、對出版物、對網(wǎng)站或網(wǎng)頁、其他評價)等。

3.教學過程的設計(自主學習策略的設計、認知工具的使用、學習情境的設計等)

信息化教學過程的設計要體現(xiàn)教學單元包的核心思想和具體內容,例如,利用教師演示文稿,提出本單元的基本問題,介紹單元學習計劃;師生共同初步討論所提出的基本問題,明確研究的方法(利用網(wǎng)絡資源、影音資源,查找資料,分小組自主研究,通過對所選擇的愛情故事的“故事背景、愛的開始、愛的進行式、愛的阻力、愛的結局”這五個方面對愛情故事進行分析);分小組進行研究(分頭搜集資料,集體討論,分析整理資料,資源共享);要求學生制作演示文稿;組織一場辯論等,這些都是教學單元包的內容,要一一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

四、在教學設計單元包中看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升

從前文的分析可以得出:從教案到教學設計單元包是教師由傳統(tǒng)教學觀念向現(xiàn)代教學觀念轉變的關鍵。教案側重教授知識的梳理以及對教材的重新組織;而教學設計單元包側重教學活動與教育資源的設計(除了教學設計方案,還要包括學習活動、教學活動過程實施方案、學習資源、評價量表、實驗報告模板等一切與教學相關的材料。從關注“具體的教材教法的研究”轉變?yōu)殛P注“以促進學生高級思維的培養(yǎng)和知識深層次建構的發(fā)展為核心、促進學生高效率獲取知識的能力”是從教案走向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根本轉折點。

1.教案與教學設計單元包的比較(參照表3)

2.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

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化單元教學設計方案、學生作品規(guī)范、范例、教學課件、評價量規(guī)、教學支撐材料、參考資源、單元實施方案;(2)學習任務與問題設計;(3)學習資源查找與設計;(4)教學過程設計;(5)學生作品范例設計;(6)評價量規(guī)設計;(7)單元實施方案設計;(8)教學設計過程的評價與修改。

3.教學設計單元包對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

教學設計單元包被認為是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成果,教師“領會”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內涵”,“吃透”教學設計單元包的“精髓”,在教學實踐中設計進而實施教學設計單元包,并在實施前、中、后三階段對教學設計單元包進行反思和修正,對于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教學設計單元包中蘊含著現(xiàn)代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單元包體現(xiàn)著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精髓,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過程蘊含著新教育思想,其中主要體現(xiàn)了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思想,余勝泉教授提出了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教師通過設計“教學單元包”來強化自己對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模式的運用,在于實踐中提升自身的理論素養(yǎng),同時,又可以通過新理論進一步促進教學實踐,如此反復信息化設計能力將得到不斷的提高。

(2)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問題設計”有助于教師信息化設計能力的提高。余勝泉教授認為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先進教育理念(尤其是建構主義)指導下,根據(jù)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wǎng)絡為基本媒介,以設計“問題”情境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策略為核心的教學規(guī)劃與準備的系統(tǒng)化過程。這表明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模塊是問題設計,這就要求教師在自己的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激勵學生主動探究,通過課程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考所學的內容。信息化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具有“問題意識”,通過從“教案”設計到“教學設計單元包”設計的“訓練”,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一定會有很大的提高。

對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成果(教學設計單元包)、案例(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和模式(基于建構主義的信息化教學設計)的介紹,相信廣大教師對于教學方案的編寫一定會有全新的認識,不再局限于教學大綱和教材的束縛,不再只是把傳遞系統(tǒng)的知識作為方案設計的惟一目標,不再只是為了方便自己的“教”而設計,而是把學生的“需要”放在首位,把“問題”的設計(任務驅動)提上“日程”,充分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和媒體工具,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真實的情境,把所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是真正的為了學生的“學”而進行設計,既教給了學生基本知識,又讓學生學會了如何學習。同樣,在新的理念的指導下,教師也在不斷地進步和發(fā)展。

五、結語

教案越來越不能適應教學的發(fā)展,它嚴重束縛了教師的創(chuàng)造能力,更不利于對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培養(yǎng),教學設計單元包的出現(xiàn)為教師更好地開展“教與學”的活動帶來了“新理念”、“新思維”、“新工具”,教師從傳統(tǒng)教案編寫上升到教學設計單元包的設計、開發(fā)、使用、管理和評價,促進了教師自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師專業(yè)素質和專業(yè)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夏征農.辭海(下冊).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

[2]余勝泉,吳娟.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網(wǎng)絡時代的教學模式與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嚴寒冰.信息化教學評價――量規(guī)實用工具.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周江.經典愛情故事注定是悲劇嗎?電化教育研究,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