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八年級物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2-06-18 07:24:58

序論:在您撰寫八年級物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八年級物理論文

第1篇

關鍵詞:重力 實驗 教學方法

八年級物理第八章第二節(jié)重力教學方法的論述,因為這一知識很重要,學生初中學習,高中學習,在大學也學習,是跨學段多的知識。教學、實驗、學習都能反映出物理知識理解掌握的特點規(guī)律。對八年級學生來講理解重力是難點知識,學不好學生可能畏懼物理知識。對老師來說重力不易講好,學生有豐富的重力生活認知,卻不是知識化的,學生對重力好奇,生活在重力環(huán)境里不理解重力,老師教學取得良好效果會有力促進學生學習,否則與之相反。實驗簡單也易做,要達到學生體驗重力特點的程度很難;講重力要聯系學生活,還要指出生活感知的誤解;講重力易擴大知識面和增加知識難度,能恰如其順講好重力,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反映老師的知識淵博性,教材處理能力和教學能力的體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要求學生理解重力的概念,在知道物體質量時會計算重力的大小;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和重力的方向,了解物體的重心。

2、重力是物理知識中常見的三種力之一,是八年級物理中的重點內容。有定性理解,也定量運算。是學生必須理解掌握的知識。也是生活中經常運用的知識。體現學生學習理解能力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重力教學的重點是重力的大小和重力的方向。難點是重力方向和重力大小與質量比的理解(g的意義)。

4、教材利用學生常見生活實例導入重力的存在,同時將重力和地球聯系起來。通過實驗探究重力大小、重力方向。舉例水力發(fā)電、建筑打樁機說明重力在生活中地應用。

二、學生分析

1、學生生活在重力環(huán)境中,對重力有感知,是從物體的重量感受的。但是不理解重力,不知道重力產生原因和重力大小的計算。

2、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學生是聽老師講的,課本上是這樣描述的。生活中學生不太關注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不可人為改變,學生理解時會困惑。彈力、摩擦力的方向人為可以改變。

3、學生感知重力是表面化的。學生在理解重力時會有困難,不能做到比較的深刻。學生理解重力達到課本知識要求就行。

4、學生的理解能力是在成長。老師認為學生能理解重力,有時不真實,只要學生以后理解也可以的。

5、學生喜歡學習知識能和生活感知結合起來。但是區(qū)別課本知識與生活知識不同處是學生學習困難的地方。人習慣用已知知識理解未知知識。生活先于學習。

6、學生學習的方法聽課、做作業(yè)、不動腦思考知識,學習的知識用不起來,沒有成就感,學習積極性不高。老師教學形式多樣,但效果不理想。

三、教學設計

1、課堂教學(興趣教學和實驗教學)

(1)重力重力普遍存在學生是知道的,學生不知道重力產生的原因。重力產生的原因課本也寫的很清楚??磿鴮W生能理解文字意義,學生疑問的是,為什么地球是重力產生的原因。解決這一點要講地球幾何度很大、地球質量很大,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講牛頓發(fā)現有質量的物體之都有吸引力的存在。所以重力是地球的吸引而產生的;學生這時會把重力和引力等同起來,這是不正確的。要講重力和引力不同。可以用原因與結果不同來比喻。學生要這樣理解重力產生的原因。

學生活動是列舉物體受到重力的事例,讓學生從知識角度感知重力是普遍存在的。

(2)重力的大小,從物體重量大小切入。物體的重量不同受到的重力大小也不同。學生對物體重量大小是有認識的。介紹彈簧測力計及使用方法,按照課本的表格老師做三次實驗,取250克、500克、1000克鉤碼,讓學生明白物體質量已知;測量對應重力2.45牛、4.9牛、9.8牛。通過學生計算重力和質量的比,讓學生發(fā)現三次實驗的比都是9.8牛/千克。得出:

重力=質量×9.8牛/千克,的邏輯關系,

如果用字母代表文字更方便好記:G=mg

g的理解,g是由實驗得出重力和質量的比;在地球上不同的地點G/m的比可以不同;在地球同一地點G/m的比,對一切物體是相同的。從此以后我們用G=mg式計算已知質量物體所受到的重力。反之,已知物體受到的重力也可以計算物體質量。

從G=mg式可以得出,質量大的物體受到重力也大,質量小的物體受到重力也小。

學生活動,跟據自己體重計算受到的重力;計算0.5㎏蘋果受的重力;計算4.5噸大象受的重力。

第一節(jié)課就講到這里,過程要簡潔,語言簡練準確,實驗演示規(guī)范清晰,數據記錄真實。學生活動要到位。用時準確,核心是學生理解物體重力的計算。

(3)重力的方向,實驗演示重力的方向豎直向下。學生對豎直向下的表述不習慣,生活中學生對豎直、向下都選地面為參考,所以會有一些錯誤。老師只要堅持重力方向豎直向下就行。學生如果問為什么?回答實驗證明。重力的方向人為不能改變,也用實驗證明。讓學生在實驗中感到重力方向人不能改變就達到教學目的。關于重力的方向老師不要多講,更不要想給學生講清楚。否則,就越講越多,學生聽不懂,老師也講不清,教學就很失敗。讓學生通過實驗探究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不可人為改變。

學生活動,根據重力方向的特點,列舉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應用事例。

(4)探究影響物體受到重力大小的因素

由G=mg式分析,物體受到重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有關。質量大的物體受到重力大,質量小的物體受到重力小。與物體所在的環(huán)境有關,舉例:同樣質量物體在地球上受到的重力大,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小。這一點學生是知道的;如果學生問為什么,就說地球的質量比月球的質量大得多。學生就能明白。在G=mg式中由g來反映。這樣講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聯系數學知識在物理在的應用,如果學生有了這樣的意識,對以后的物理學習幫助很大。同時也擴展了學生的想象空間。

物體受到重力大小與物體形狀沒有關系,通過演示實驗證明。

2、重力實驗教學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很重要;能幫助學生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科學的學習方法。

(1) 實驗準備

在實驗室學生實驗,按姓名兩人一組,每個人具體分工明確。實驗所 用物品、器具、實驗表格、書寫工具等事先充分準備。

(2) 實驗過程

調試天平,測量所給三種不同物體的質量,記入表格。

調試彈簧測力計,測量上述物體的重力,記入表格。

因為實驗物體質量比較小,老師要強調質量單位的換算。學生在計算上的錯誤,會影響學生的實驗情緒。

計算實驗數據,記入表格。對比實驗結果。允許學生有不同的結果。對錯誤結果要讓學生找出原因。

(3) 實驗總結

表揚實驗認真細致,達到實驗目的學生。指出學生實驗出現錯誤的原因。強調物理實驗幫助理解物理知識的重要性。

學生物理實驗課比課堂教學難組織,學生活動容易混亂。學生沒有實驗的耐心和態(tài)度。不易取得預想的結果。實驗前分組明確,要有嚴格的紀律要求。要給學生講實驗的方法技巧。八年級學生很好動;也沒有實驗的方法和技巧。要充分了解掌握學生,保障實驗達到目的。

通過對重力教學的過程來體現,我對重力教學方法的論述。

第2篇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論文范文”怎么寫呢,請看求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范文

八年級物理教學反思論文范文

以上就是我們?yōu)槟鷾蕚涞摹鞍四昙壩锢斫虒W反思論文范文”,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第3篇

論文關鍵詞:全面化解速度疑難點

 

速度是表示物體運動快慢的物理量。在比較物體運動快慢時,我們的方法不應該只有一種。如圖甲所示,讓幾個同學在操場的跑道上從同一起點同時出發(fā)向前跑,一段時間后誰跑在前面誰的這段路程里速度就快,這是一種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時間內比路程;如圖乙所示,讓幾位同學在操場跑道的同一起點同時出發(fā)向前跑,分別幾下每一位同學到達跑道的同一終點處所用的時間,睡的時間短誰在這段路程中的速度就快初中物理論文,這又是一種比較物體運動快慢的方法:相同路程內比時間。而我們最終選擇了第一種方法比較物體運動的快慢,并且得出了速度的計算公式:速度=路程/時間,即v=s/t。這是因為,第一種方法中,數據大物體運動就快,而第二種方法中數據大物體運動反而慢,所以第一種更加符合我們的習慣核心期刊。實際上,兩種方法比較的結果是一樣的。

例1.在江蘇省,體育已經納入了中考的考查中,其中的1000m長跑是必考項目。在小軒就讀的學校,1000m長跑測試是初中階段每個年級都要進行的測試項目。七年級時,小軒的成績是3分50秒,八年級時小軒的成績是3分30秒,關于小軒的1000m長跑成績,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七年級時小軒的速度大 B.八年級時小軒的速度大

C.小軒在七八年級時的速度一樣大D.無法比較小軒兩個年級的速度大小

解析:我們可以用兩種方法比較小軒在七八年級時1000m長跑中的速度大小。第一種方法:因為小軒每次長跑的路程是相同的,都是1000m初中物理論文,所以他兩個年級里運動的路程相同,而他在兩個年級里所用的時間是不同的,八年級用的時間少,因此八年級時它的1000m長跑速度快;第二種方法:因為小軒七年級跑完1000m用了3分50秒,而八年級時跑完1000m用了3分30秒,我們可以轉換一下視角,將這兩次長跑全程錄像,當八年級3分30秒跑完1000m時,七年級的長跑中他還在路上,即在3分30秒這一段相同的時間內,八年級時跑的路程比七年級長,因此八年級時的速度快。

答案:B

點撥:同一個問題可以有多種解答方式,但是最終的判斷結果應該一樣。

二、平均速度與瞬時速度

平均速度是物體在某一段運動時間內,運動路程與運動時間的比值。它是用來粗略地描述做變速直線運動的平均快慢程度。之所以說是粗略的表示運動的快慢,是因為不知物體運動過程中何時加速,何時減速初中物理論文,何時中途停留。平均速度公式:。我們說一個物體的平均速度,必須指出它在某段時間內,或某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否則平均速度的含義就不確切了核心期刊。在公式中,S和t之間有著嚴格的一一對應關系。S一定是t時間內通過的路程; t一定是通過的路程S所用的時間。

瞬時速度是指運動物體在某一瞬間的速度。它反映的是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某一時刻或某一位置的運動情況。

對于勻速直線運動來說,任何一段路程或者人和一個位置的運動情況都是相同的,所以勻速直線運動中某一段路程的速度可以代表其他任何一段路程和位置的速度。

例2.(201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甲、乙兩輛汽車在水平路面上同時向東行駛,路程——時間圖像如圖所示,則甲車的速度是_______m/s;兩車行駛過程中,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________運動。

解析:閱讀圖片可以發(fā)現:這段路程中兩個物體都在做勻速直線運動,其中橫坐標表示運動的時間,豎坐標表示運動的路程。因此要想知道甲車的速度,我們只要任意找到甲車的一段路程和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我們可以找到甲車圖像上t甲=10s,s甲=150m的這一段進行計算:V甲=s甲/t甲=150m/10s=15m/s;以甲車為參照物初中物理論文,要想判斷一起向東行駛的乙車的運動方向,首先還是要解決乙車的速度。對于乙車而言,我們還是只要任意找到乙車的一段路程和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我們可以找到乙車圖像上t乙=50s,s乙=300m的這一段進行計算:V乙=s乙/t乙=300m/50s=6m/s.相對于地面來說,乙車比甲車慢,所以以甲車為參照物,乙車向西運動。

答案:15 向西

點撥: 對于勻速直線運動而言,計算速度時所選擇的路程是任意的,但是要注意時間必須和這段路程對應,而且如果是在圖片上尋找數據,一定要找到這樣的點:路程和對應的時間要能直接在圖上的坐標軸上確定數據。

例3.在千島湖之旅中,小虎和爸爸乘坐的游船以20km/h的速度順流而下,從仙人島到達溶洞島,然后又以12km/h的?俁饒媼鞫上,由溶洞島返回仙人島初中物理論文,小虎想知道游船在兩島往返過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解析:用S表示兩島之間的距離,則游船往返一次所通過的路程為2S,從仙人島到達溶洞島所需的時間為,溶洞島返回仙人島所用的時間為,用v表示游船在兩島往返中的平均速度為,根據平均速度定義:

=2×20km/h×12km/h(20km/h+12km/h)

=15km/h核心期刊。

點撥:平均速度和速度的平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平均速度,速度的平均。因此本題不可出現簡單的將兩個速度求平均值的錯誤。

三、平均速度的測量

平均速度的測量原理是,因此我們要想測量平均速度,就是要測量某一段路程的長s和物體通過這段路程所用的時間t。

例3.(2011江西)某物理興趣小組利用帶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車和數值鐘“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如圖所示,圖中顯示的是他們測量過程中的小車在甲、乙、丙三個位置及其對應時間的情形,顯示時間的格式是“時:分:秒”

(1)請你根據圖示完成下表

 

 

 

小車由甲至乙

小車由乙至丙

小車由甲至丙

路程S/cm

26

 

 

 

 

時間t/s

 

 

4

 

 

平均速度v/(cm/s)

 

 

 

第4篇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它是發(fā)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學,又是具有方法論性質,被人們公認為最重要的基礎科學。今天小編給大家為您整理了八年級物理教研組工作總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八年級物理教研組工作總結范文一轉眼間一學期即將過去,本學期在學校各導下,在物理組全體任課教師的共同努力工作,熱情支持配合下,圓滿完成了學期初制定的各項教學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概括起來有以下幾點:

加強組織建設,

物理教研組在歷屆老組長精心管理下,形成了良好的組織,本學期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教師們的思想覺悟和業(yè)務水平,,青年教師積極,主動,勤學,好問,虛心請教.中年教師更加關心,幫助青年教師,整個教研組空前團結,傳,幫,帶活動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團結協(xié)作,在評優(yōu)等榮譽利益面前,首云權,陳啟文老師你敬我讓.在工作面前,你爭我搶,在困難面前,團結協(xié)作,共克難題.增強了教研組老師們的凝聚力,教研氣氛濃厚,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工作環(huán)境,為青年教師的成長和圓滿完成學校交給的任務打下基礎.

青年教師的培養(yǎng)

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有利與青年教師的成長,首云權老師,李永華老師成長為學校中層領導,汪玉清,宋森和張立國老師成長為級部主任,其他青年教師積極聽課,做記錄,寫感想,及時交流,研討,組里教研氣氛濃厚,青年教師迅速成長勝任教育教學工作,為三中的發(fā)展奠定了人才基礎.

教研組日常工作

高中考信息的搜集和高考試題的研討工作.請外出學習的老師介紹高考欣喜,完成三套高考試題的研討和總結,歸納工作.

白英斌老師的市級青年教師素質展示課獲一等獎, 鄭清老師素質展示課獲二等獎.說課,講課,評課等系列研討活動,提高了老師們的素質,為今后我校的物理教學成績的提高打下基礎.

素質展示課,高一青年教師研討課等系列活動使青年教師的組織教學能力得到提高.特別是青年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和教學水平有了很大的進步.大量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讓老師們看到了它的優(yōu)越性,促進了信息技術與物理學科的整合.

在教學"五認真"的落實上腳踏實地,教案月檢查,簽字,備課組活動周檢查,教研組長到各組講座,提高老師們的業(yè)務水平.,充分利用校園網物理頁面,老師們發(fā)表大量的各類文章,論文,教案,習題,圖片等.圖文并茂,內容豐富,起到了窗口宣傳作用.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四個一工程" ,把活動開展得紅紅火火,有聲有色,大力支持學校工作.教科所教學督導活動中.物理教研員對本組工作給予高度的評價.

總之,學期在學校各處的領導下,在物理組全體任課教師的共同努力工作,熱情支持配合下,取得了一點成績,但是,也有一定的差距,物理組的老師將不斷努力,爭取取得更大的成績.真堅持教學"五認真",認真檢查教師教案,作業(yè)的批閱,單元檢測等情況.加強教學的管理力度.

八年級物理教研組工作總結范文二領導和物理組全體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結合本校實際,圍繞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目標,以學習為先導,以教研為動力,以課堂為立足點,堅決投入到課改中去,狠抓教學常規(guī)工作,并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圓滿完成了本學期的教學、教研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F總結如下: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物理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

1、開學初組織教師學習了新課標的基本理念,以新的教學理念武裝頭腦,全面提高我校物理教師的理論素養(yǎng)。

2、組織全體教師學習新的《物理課程標準》以及課程改革的有關材料,把握新時期物理教學目標與重點,學習新教法,力求我們的教學活動更具成效,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3、組織教師開展學習心得體會交流,互相學習,并積極撰寫教學論文。

二、加強教研組備課組的建設,各項活動有序地進行

1、嚴格按照開學時的工作計劃,落實教研活動制度,每周三下午進行教研活動,并做了詳細的安排,圍繞新的課程改革,進行集體備課,觀看錄像,設計課堂教學方案。

真正做到了教研活動有計劃、有內容、定時間、定地點,使全組教師得到了很好的學習和鍛煉的機會。

2、完善備課組集體備課活動,提高了各備課組的教研質量。

集體備課做到了"四統(tǒng)一",即統(tǒng)一進度、案、統(tǒng)一練習、統(tǒng)一測試,加強各組之間的交流、聽課、評課等活動,集思廣益、取長補短,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3、定期進行教學常規(guī)調研工作,及時獲取了反饋信息,不斷地改進教學.

4、定期抽查教案、聽課記錄,檢查作業(yè)批改情況

三、按照新課標的理念進行了一系列的教研活動,并應用于實際教學中,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益

1、學期初組織教師學習教材教法,認真進行教材分析,熟悉各年級知識體系及教學目標、教學要求。

2、全面進行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實施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的領悟能力和學習能力。

教學過程中重視知識的形成過程的教學和情境教學,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及實踐能力。

3、定期開展了研究性學習、綜合實踐活動、物理第二課堂活動,全面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得到了鍛煉與提高。

4、組織教師上好教學研究課,積極報名上好學校優(yōu)質課,堅持聽評課活動,通過聽課、評課,對諸如教學內容安排是否合理,難點是否突破,教學手段的使用及教學思想的滲透,是否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共同探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5、加強與兄弟學校的交流,組織教師外出聽課并迎接外校教師來我校參觀指導,安排教師上好公開課。

在本學期中,我組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例如教研氣氛不夠濃厚,教學方法較為傳統(tǒng),對新理念、新教法的鉆研還不夠到位,新課標的實施不夠成熟等。但是,我們全體物理組教師深信,只要全組教師同心協(xié)力,通力合作,很多問題都會迎刃而解,在新的學期當中,一定可以讓我校的物理教學再上一個新的臺階。

八年級物理教研組工作總結范文三時光荏苒,歲月如梭。回顧這學期的工作,在學校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我能按照科學發(fā)展觀的要求,用科學發(fā)展的理念,積極工作,履行職責,把握重點,顧全大局,樹立“教研育人,有效教研、有效服務”的責任理念。為提高教師的業(yè)務能力;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提高基層校教學管理水平,做出了積極的真誠的努力。下面將本學期的具體工作匯報如下:

一、工作簡要回顧

學期初來到進修學校并擔任物理教研員職務。年輕的我急需向各位前輩教研員學習,緊緊圍繞于校長提出的 “落實責任,改進作風,做好服務,創(chuàng)新工作”這個主題,開展了踐行科學發(fā)展觀的一系列活動,和前輩教研員一起下鄉(xiāng)調研聽課38節(jié),和前輩教研員一起組織新上崗教師研訓活動。通過一系列的聽評課活動是我成長了很多。

1、學期初和前輩教研員一起下課聽課調研,在下鄉(xiāng)的一段時間里一共聽課38節(jié),其中本學科的課聽了23節(jié),課后與本學科的老師及時進行溝通,交換意見,互相學習。

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覺得自己學到了很多教育教學方面的經驗和方法,自己真的成長了很多。

2、新教師培訓起色明顯,按照學校的要求,在對近幾年新上崗教師進行大面積的聽課與培訓的基礎上,在市里舉行新上崗教師培訓考核活動,對來自十四所不同學校的四十六位教師進行培訓考核,同學科的教師以同課異構的形式分別做了匯報課,課后對如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進行了輔導,及時地解答了新任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存在的困惑。

對提升農村的小學數學教研教學水平無疑起到了振奮、指導和推動的作用。

3、這學期曾先后兩次參加白山市骨干教師培訓和參加吉林省農村骨干教師短期集中培訓,通過學習增長了見識,尤其是作為一名年輕的教研員,為我今后在教研工作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是我知道了作為一名教研員應該如何擺正自己的位置,如何進行有效地培訓和指導教師。在培訓期間我被選為班長,積極為其他學員服務。培訓結束后被評為優(yōu)秀學員稱號。

4、參加期末統(tǒng)考出題工作,學期初就開始研讀教材,并建立試題庫,為期末考試出題做好準備。

因為學生一學期的成績好壞就看期末考試。所以這次考試各個學校、老師、家長、學生都是非??粗氐摹T谄谀┛荚嚻陂g到光華中學和外國語學校進行巡視,并與物理學科教師交談,細心聽取老師的意見和建議。查看學生答題情況,效果還可以。以上是我對這學期工作的總結。

二、今后工作的一些想法:

1、在進行研訓工之前一定要搞問卷調查,清楚基層教師需要什么樣的培訓,防止盲目培訓而達不到效果。

2、加大對新教師的培訓力度,切實研究解決新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出現的新問題。

3、加大對骨干教師的錘煉力度,堅持推行骨干教師送教下鄉(xiāng)活動,切實改變骨干教師隔山觀火的態(tài)度,以點代面,整體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

4、從學生和教師的發(fā)展維度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切實改變教研員隔靴搔癢的做法,豐富已有的有效教學的理論探討與實踐研究。

5、在實戰(zhàn)的研訓中努力使教師走出“教學內容止于淺表而失于虛,組織活動取悅學生而荒于嬉,合作探究流于形式而毀于隨”這三大誤區(qū),切實改變服務不到位、指導不深入的現象。

6、完善合作備課制度,優(yōu)化課堂教學設計,求真務實,努力成為物理教育的亮點。

7、擬定農村全鄉(xiāng)性的學科校本教研方案,關注農村教師,使農村教師走出困境,切實感受校本教研星火燎原的溫暖。

8、積極主動、誠懇及時向學校領導匯報工作,交流感情、溝通情況、得到指點、查漏補缺、及時改進、和諧工作,切實改變傻干蠻干的工作作風。

9、舉行學科教師基本功大賽,采取基層海選、再集中決賽,切實促進教師整體提高。

10、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創(chuàng)新工作,充分發(fā)揮市里三所大學校的輻射作用,努力把中教研訓工作做大做強,再創(chuàng)輝煌。

第5篇

【關 鍵 詞】初中物理教材;人文教育;學材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843(2014)01-0163-03

2002年初審通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分為三冊,八年級上冊、八年級下冊和九年級全一冊??偣卜质?,概括了聲、光、電、磁、力、熱六大部分。本教材較以往的初中物理增加了很多圖片并且這些圖片都是以彩色的形式呈現,使得學生在看書和學習時增加了新鮮和樂趣。在每一節(jié)中都有“想想議議”或是“想想做做”使得學生可以主動的積極思考和動手,可以開動學生的智力和動手能力,并從中找到學習物理的樂趣和解決問題的成就感。本教材較以往教材最突出的特點在于使得物理知識與生活中的例子和科學前沿聯系起來,使得學生學習物理時更多的聯系到生活和社會,體現了STS教育的理念。STS教育重點在于要求教材內容聯系實際生活,這樣可以使得學生對知識形成整體的感念。本論文針對教材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1]

一、物理教材內容的次序編排調整

(一)物理教材內容次序調整的理論依據

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教材內容的安排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也要考慮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奧蘇貝爾提出有意義的學習,其中一條要求是學習的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也就是說能夠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建立起聯系。這就要求教材內容之間也要注意這種知識內部的聯系,在教材內容安排時要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內容的次序的調整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要了解實驗的工具和基本的測量單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與之相關聯的章節(jié)中講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較常見的或者是基礎的測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現。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分為四節(jié)來講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測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觀世界;二是質量;三是密度;四是測量物質的密度;五是密度與社會生活。但是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級這一冊來講不如放在八年級上冊來講,基本物理量的內容要放在其他內容之前來講。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分別有以下四節(jié):一、溫度計,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華和凝華。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電磁學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內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學部分的內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熱學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內容具有知識內在的連貫性,并且第四章物態(tài)的變化和第十六章熱和能放在一起講可以使得學生對熱學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放在一起還可以有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學內容按照聲、光、電、磁、力、熱的順序依次呈現。力學部分和熱學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來學習。本教材分八年級上冊,八年級下冊和九年級全冊。而力學部分和熱學部分位于九年級這一冊??傮w來看力學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來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熱是學習電和磁的基礎。例如,第八章電功率中第一節(jié)能,在這一節(jié)中涉及到了機械能、熱能的概念。但是在這之前,力學和熱并沒有學習。如果在學習這一章之前,力和熱已經學習了,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學生對電能和電功率的學習掌握。但是由于力熱部分在電磁學后面學習,八年級的學生沒有關于力和熱的整體概念,更不要說機械能和熱能的理解啦。當給學生講到機械能和熱能時就比較吃力,并且還得不到好的學習效果。

經典力學作為物理學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論體系,是后來物理學研究的基礎。本論文認為在初中物理教材編排時要考慮到學習內容之間的承接性,所以本論文認為初中物理教材的內容應該把力熱部分放在電磁學的前面。大體上要按照物理科學發(fā)展史上的順序來安排教學內容。物理科學發(fā)展前后有順序的問題,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整體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學發(fā)展的先后順序。物理學發(fā)展順序是人類認識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學習認識過程。因為學科內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無論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學學科也好,在編排教學內容是都要遵循科學發(fā)展的脈絡。

二、物理教材中加強人文教育的內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強人文教育的理論基礎

工業(yè)革命后大工業(yè)生產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自然科學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隨著人類進一步的大分工,學校教育的學科劃分也越來越細,自然科學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養(yǎng)技術工人,科學家時,教育者忽略了學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人。在自然科學的學習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內容。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機的結合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初中學生大多數都是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逐步樹立起科學人生觀、價值觀的世界觀。所以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中提到的讓學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聯系,注意學科間的聯系與滲透,關心科學技術的新進展,關注科技發(fā)展給社會進步帶來的影響,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5]

教育本身是關于人的教育,在查爾斯?賽爾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機》提出“未來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識分子,而是大量受過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yǎng)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對一個人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義取向的教材觀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更加強調學生的情感教育,重視學習的自發(fā)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強調教材內容編排上引導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進而使得學生達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編排上要體現人本主義取向的教材編排的觀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參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雖然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參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學發(fā)展史本身無數的科學家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艱辛的奮斗史,每一個新思想、新理論的形成過程都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輝。他們奮斗的過程充滿了“人情味”他們奮斗的過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

在眾多的物理學家身上有許多寶貴的精神,例如愛國精神,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精神,為科學大義獻身精神,不畏困難和權威的科學精神等等。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物理學家的奮斗過程中對學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與教材學習內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學家的奮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學習浮力時開始讓學生學習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時的小故事,起初國王要做一頂純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國王認為這頂王冠里摻雜了銀,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國王交給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樣。國王和大臣們都沒有辦法了。國王把驗證王冠是不是純金這件事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試過很多方法,但是都沒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當他一邊考慮這個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一邊洗澡時。他看見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進入而溢了出來,他突然跑了出來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過驗證得到了浸在液體里物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體積,以此他驗證了王冠里摻雜了銀。一邊洗澡發(fā)現了浮力,這是由于阿基米德對問題專注和對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學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也想做一下實驗。這樣利用物理學家來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學精神的陶冶。還有很多物理學家的精神是我們學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頓,伽利略,本杰明?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等等。

將物理學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僅可以增加物理教學中對人文精神的教育。物理學史融入物理教材中還有其他的優(yōu)點:第一,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第二,物理學史的融入還可以拉近學科之間的距離。第三,物理學史的學習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課堂中的教條主義。[2]

三、物理教材向學材過渡

(一)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建構的過程。斯騰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并對認知過程中如何發(fā)揮個體的主動性作了認真的探索。教材要變成適合學生學習的學材。以便于學生的自學,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問題

2002年初審通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適合學生自學,內容講述不詳細,學生自學有困難。例如九年級全冊中第十三章第一節(jié)壓強,在壓強這一節(jié)中開始是“想想議議”給學生展示了幾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稱的駱駝還有蟬的口器。接下來就是“探究”這一模塊,在這一模塊中根據上面提到的壓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討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接下來就講到壓強和壓強的應用。我們知道壓強是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壓強的形成或者說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壓力,但是在這一節(jié)中并沒有對壓力做出解釋。初中的學生在沒有壓力的概念,這樣在學生自學時就會造成困惑。

學生的自學能力對一個學生的發(fā)展來說很重要,物理學科相對于其它學科更加強調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格式塔心理學家認為“真正的學習是不會遺忘的”,他們強調“頓悟”并且認為通過“頓悟”獲得的知識不僅不容易遺忘而且有助于學生的遷移,這種“頓悟”不是靠老師灌輸而是學生自己內化理解從而真正掌握的知識,這種“頓悟”要基于學生的自學。[4]在教材編訂時一定要結合學生的實際能力和已有的知識儲備,在內容編排上把一些需要解釋的概念和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內容述說詳細以便于學生自學。

參考文獻:

[1]課程教材研究所,物理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物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孫嶸.轉變學科本位思想重視物理教育的人文價值[J].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10,4(4).

[3]佐藤正夫著,鐘啟泉譯.教學原理[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施良方.學習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5]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 版)[S].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6]雅士貝爾斯著,鄒進譯.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

第6篇

關鍵詞:八年級;物理學習;興趣培養(yǎng)

很多學生在沒開始學習物理的之前,對物理的認識或許是各種復雜的機械工作原理,或者是高深的宇宙天體運動,從而一開始就對物理有一種畏懼和厭惡心理。物理的確包含了上述的這些知識,但是物理學習沒有學生們想象中的那么復雜、艱難,特別是中學物理。在學生開始學習物理的時候,教師有必要接觸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誤會,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一、 結合生活實際教學

物理是一門貼近生活的學科,很多生活現象僅靠初中物理知識就能解釋。很多物理理論都是抽象的,單從語言上學生可能很難理解其意思,所以,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實際講解知識點。例如:“光”的知識點就可以和學生探討彩虹出現的原因、眼睛近視的原因、眼鏡的原理,通過生活中一個又一個熟悉、簡單的現象對學生解釋“光”的知識,無疑使抽象的知識點化為具體熟悉的生活現象會讓學生學得更輕松。而且學生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對自尊心極強、渴望別人關注的初中生來說,這極大程度上滿足了他們的自尊心。

二、 帶領學生實驗實踐

由于之前只是在視頻中看過別人做實驗,自己從來沒有做過,所以通常情況下,八年級學生渴望接觸實驗器材,親手做實驗論證教材上的知識點,他們對做實驗充滿興趣。初中物理教學任務緊張,很多教師縮減了實驗實踐課程,這是一種錯誤的做法。物理的很多結論都是從實驗中得到的,教師與其花費大量的時間向學生講解抽象的原理,還不如帶領學生走進實驗室,讓學生實際操作一次,讓學生觀察和感受真實情況。例如: 教師在講“摩擦力大小的影響因素”的時候,教師對學生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各種因素,學生可能完全記住這些因素,有時也會記混摩擦力大小與這些因素的關系。這樣的話,教師還不如帶領學生進入實驗室,和學生一起通過實驗探究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由于學生有實踐操作的經驗,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會更加透徹,記憶也會更加深刻。這樣比花大量的時間在課堂上講解知識點的效率更高,鍛煉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也會高漲。

三、 組織學生觀看與物理相關的視頻

沒有初中學生會拒絕上課的時候教師組織他們觀看視頻,特別是經過了長時間的枯燥的學習之后,學生會很開心看一看視頻。專業(yè)人員用自己的藝術手法向觀眾展現魅力無窮的物理知識,學生觀看這類視頻不是浪費時間,耽誤學習,這些視頻可以很好的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我曾經組織我們班學生觀看電影《火星救援》,這是一部優(yōu)秀的科幻片,它涉及領域比較廣,其中包括物理、生物、化學等多個學科,主要講一位宇航員由于意外被遺落在了火星上,他經歷種種困難,運用大量的物理知識(當然還包括少數化學和生物知識)拯救了自己。一個原理緊扣另外一個原理,故事情節(jié)曲折多變,充分展現了物理的重要性。影片中的男主人公所用到的物理知識比較復雜,學生要學習了高中物理才能解釋一二,但是我組織學生觀看這部電影,目的不是讓學生通過這部電影學會天體運動、能量守恒定律,我只希望學生可以感受物理的魅力,同時讓學生感悟可以用自己學會的物理知識解決生活知識。

四、 給予學生一定的發(fā)展空間

L期以來,教師在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教師在黑板上講,學生在下面記,學生的學習很被動。這就導致學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獨立獲取知識的機會。新課改后,教育部強調:課堂要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自己獨立的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要走下“神壇”,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給予學生一定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自由發(fā)展。

我們都知道,第一印象很重要,學生在八年級第一次學習物理知識,教師的教學效果會影響學生終身對物理學習的態(tài)度。所以,教師需要不斷完善自身專業(yè)知識,改進教學內容和方式,提高物理教學效率,幫助學生理解物理知識原理,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每個教師的教學方法都不同,各有各的長處,教師可以向同行交流和借鑒,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自己的教學無限貼合學生的學習情況。

參考文獻:

第7篇

(一)物理教材內容次序調整的理論依據

教材編寫的過程中教材內容的安排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同時也要考慮教學內容之間的內在聯系。奧蘇貝爾提出有意義的學習,其中一條要求是學習的內容對學生具有潛在意義,也就是說能夠與學生的知識結構建立起聯系。這就要求教材內容之間也要注意這種知識內部的聯系,在教材內容安排時要考慮到教材內容的前后聯系和承接性。

(二)物理教材內容的次序的調整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初中學生在學習物理時,要了解實驗的工具和基本的測量單位,在教材中可以分在與之相關聯的章節(jié)中講解,也可以集中把比較常見的或者是基礎的測量工具放在一起呈現。例如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全一冊中的第十一章《多彩的物質世界》分為四節(jié)來講物理中基本量及其測量的方法:一是宇宙和微觀世界;二是質量;三是密度;四是測量物質的密度;五是密度與社會生活。但是這些量都是常用的基本量,放在九年級這一冊來講不如放在八年級上冊來講,基本物理量的內容要放在其他內容之前來講。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第四章物態(tài)變化分別有以下四節(jié):一、溫度計,二、熔化和凝固,三、汽化和液化,四、升華和凝華。但是第五章到第十章都是電磁學部分,第十一章是基本的物理量的內容,第十二章到第十五章是力學部分的內容。直到第十六章才是熱學部分。第四章和第十六章的內容具有知識內在的連貫性,并且第四章物態(tài)的變化和第十六章熱和能放在一起講可以使得學生對熱學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放在一起還可以有助于學生知識的遷移。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中在教學內容按照聲、光、電、磁、力、熱的順序依次呈現。力學部分和熱學部分放在了教材的最后來學習。

本教材分八年級上冊,八年級下冊和九年級全冊。而力學部分和熱學部分位于九年級這一冊??傮w來看力學分布在最后。按照物理的六大部分分布來看,本教材。但是力和熱是學習電和磁的基礎。例如,第八章電功率中第一節(jié)能,在這一節(jié)中涉及到了機械能、熱能的概念。但是在這之前,力學和熱并沒有學習。如果在學習這一章之前,力和熱已經學習了,那學生就可以很容易知道并且有助于學生對電能和電功率的學習掌握。但是由于力熱部分在電磁學后面學習,八年級的學生沒有關于力和熱的整體概念,更不要說機械能和熱能的理解啦。當給學生講到機械能和熱能時就比較吃力,并且還得不到好的學習效果。經典力學作為物理學最早研究成型的理論體系,是后來物理學研究的基礎。本論文認為在初中物理教材編排時要考慮到學習內容之間的承接性,所以本論文認為初中物理教材的內容應該把力熱部分放在電磁學的前面。大體上要按照物理科學發(fā)展史上的順序來安排教學內容。物理科學發(fā)展前后有順序的問題,學生學習物理的過程整體上也要按照物理科學發(fā)展的先后順序。物理學發(fā)展順序是人類認識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學習認識過程。因為學科內部具有一定的前后具有一定的承接性。所以無論是物理也好其它自然科學學科也好,在編排教學內容是都要遵循科學發(fā)展的脈絡。

二、物理教材中加強人文教育的內容

(一)物理教材中加強人文教育的理論基礎

工業(yè)革命后大工業(yè)生產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人,自然科學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隨著人類進一步的大分工,學校教育的學科劃分也越來越細,自然科學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在培養(yǎng)技術工人,科學家時,教育者忽略了學生本身,忽略了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培養(yǎng)人。在自然科學的學習中增加人文教育的內容。科學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機的結合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初中學生大多數都是青少年,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人文精神的養(yǎng)成有助于學生逐步樹立起科學人生觀、價值觀的世界觀。教育本身是關于人的教育,在查爾斯•賽爾博曼的《教室中的危機》提出“未來所需要的并非是成堆的知識分子,而是大量受過教育的人”。而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yǎng)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對一個人的一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人本主義取向的教材觀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更加強調學生的情感教育,重視學習的自發(fā)性、自由性、情感性、向善性。強調教材內容編排上引導學生的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進而使得學生達到向善的目的。所以在教材編排上要體現人本主義取向的教材編排的觀念。[6]

(二)物理教材中參透人文教育的可能性

雖然物理學是自然科學,但是在物理教材中參透人文教育也不是不可能。物理學發(fā)展史本身無數的科學家為追求真理而付出了艱辛的奮斗史,每一個新思想、新理論的形成過程都閃耀著人文精神的光輝。他們奮斗的過程充滿了“人情味”他們奮斗的過程本身就是人文教育最好的素材。在眾多的物理學家身上有許多寶貴的精神,例如愛國精神,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精神,為科學大義獻身精神,不畏困難和權威的科學精神等等。學生在閱讀和學習物理學家的奮斗過程中對學生本身具有很大的激勵作用。在物理教材中或者是除了物理教材之外另外附加一本與教材學習內容相一致的一些物理學家的奮斗故事。例如在物理教材學習浮力時開始讓學生學習阿基米德的故事,阿基米德在提出浮力時的小故事,起初國王要做一頂純金的王冠,但是等王冠做好之后,國王認為這頂王冠里摻雜了銀,但是王冠的重量和起初國王交給工匠金子的重量一樣。國王和大臣們都沒有辦法了。國王把驗證王冠是不是純金這件事交給了阿基米德。阿基米德也試過很多方法,但是都沒有得到好的效果。有一天,當他一邊考慮這個另他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一邊洗澡時。他看見浴池里的水由于他的進入而溢了出來,他突然跑了出來大喊“我知道了”。然后他通過驗證得到了浸在液體里物體的體積等于排開液體的體積,以此他驗證了王冠里摻雜了銀。一邊洗澡發(fā)現了浮力,這是由于阿基米德對問題專注和對真理的不懈的求解。學生看完故事可能有一種躍躍欲試的感覺,也想做一下實驗。這樣利用物理學家來對學生進行人文精神教育和科學精神的陶冶。還有很多物理學家的精神是我們學生人文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牛頓,伽利略,本杰明•富蘭克林,愛因斯坦等等。將物理學史融入物理教材中不僅可以增加物理教學中對人文精神的教育。

物理學史融入物理教材中還有其他的優(yōu)點:

第一,有助于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

第二,物理學史的融入還可以拉近學科之間的距離。

第三,物理學史的學習可以有力的消除物理課堂中的教條主義。[2]

三、物理教材向學材過渡

(一)理論基礎

建構主義學習論認為學習是學習者主動的建構的過程。斯騰伯格(R.J.sternberg)和卡茨(D.Katz)等人強調個體的主動性在建構認知結構過程中的關鍵作用,并對認知過程中如何發(fā)揮個體的主動性作了認真的探索。教材要變成適合學生學習的學材。以便于學生的自學,便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3]

(二)教材中的問題

2002年初審通過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物理教材不適合學生自學,內容講述不詳細,學生自學有困難。例如九年級全冊中第十三章第一節(jié)壓強,在壓強這一節(jié)中開始是“想想議議”給學生展示了幾幅生活中的例子,比如有沙漠之舟之稱的駱駝還有蟬的口器。接下來就是“探究”這一模塊,在這一模塊中根據上面提到的壓力的作用效果,主要討論“壓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關?”接下來就講到壓強和壓強的應用。我們知道壓強是單位面積上受到的壓力。壓強的形成或者說存在的前提是一定要有壓力,但是在這一節(jié)中并沒有對壓力做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