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7:27
序論:在您撰寫當代護士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本文作者:丁潔李穎祁子欣楊玉立王媛工作單位:徐州醫(yī)學院護理學院
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在被調查的504名護士中,有12名男性,492名女性。年齡最小為20歲,最大為55歲,平均年齡33歲。職稱:護士占28.6%,護師占27.8%,主管護師占37.3%,副主任護師占6.3%。護士所面臨的工作壓力源(見表1)及緩解壓力的主要措施(見表2)。
護士工作壓力源分析本調查顯示護士心理壓力主要源于以下方面:護理工作超負荷。被調查護士中每天工作長達10~12個小時者占44.6%,長時間超負荷的工作狀態(tài),護理人員體力過度疲勞,精神高度緊張。護理人員嚴重缺編,配置不足。床護比例嚴重失調,護理人員嚴重缺編,配置不足,難以達到分工明確,護士面臨高風險、復雜化的工作,壓力相對增加。護士待遇差、地位低。醫(yī)院重醫(yī)輕護,醫(yī)護薪酬差距較大,護理人員相對較低,不能很好體現(xiàn)其勞動價值,缺乏歸屬感,心理不平衡[3]。缺乏良好的人際關系及社會的理解。三級醫(yī)院護理人員之間競爭壓力大,同事之間缺少應有的關愛。同時,醫(yī)生及各級管理者對護士缺乏理解、支持和認可,而病人和家屬對護理工作又過分挑剔[4],導致護士在工作中時常被這些復雜的人際關系困擾。更為嚴重的是在家庭關系中,護理人員時常因加班加點遭受家人及朋友的埋怨和指責等,極易導致護士心理失衡。此外,由于近年來醫(yī)療事故頻發(fā),加之有些媒體對此類事件大肆渲染,導致社會大眾對醫(yī)護人員的評價日益低下,甚至在醫(yī)患矛盾中,患者把矛頭直接指向護士,這對原本處于高風險、高緊張狀態(tài)的護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心理壓力。完善激勵機制。被調查對象中,希望通過合理的激勵機制緩解工作壓力,尋求心理健康的護士比例占40.7%。其中,希望提高待遇的占61.5%,希望得到管理者鼓勵的占24.4%。提高護士的工資待遇,是緩解護士壓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時護理管理者要實施人性化管理,組織業(yè)余文化活動,給護士以適當?shù)墓膭?,使護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充滿信心。
改善工作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調查結果顯示:有24.2%的護士希望通過改善工作環(huán)境及人際關系來緩解自己的心理壓力。面對復雜的護患關系,醫(yī)院管理者應盡量為護士提供一個心理上感到安全、寬松的工作環(huán)境,保證儀器設備處于完好狀態(tài),杜絕由儀器設備導致的差錯事故。此外,要增加護護、醫(yī)護、護患之間的交流溝通,避免不必要的誤解,護理管理者給予護士更多的關懷,緩解護士的心理壓力。社會及家人應給予理解。充分利用大眾媒體向社會宣傳護理專業(yè)的重要性,讓社會公眾對護理工作和護士的價值有真實的了解,糾正社會上對護士的錯誤認知,提高護士的社會地位。通過整個社會對護士全新的認識,促進護士家屬給予護士工作更多的理解與支持,從而消除護士的后顧之憂。自我調適。在利用外界資源緩解壓力的同時,自我調適十分重要。本調查顯示:有14.9%的護士在遇到壓力時會選擇自我調適。經常進行自我評估心理健康狀況,充分認識到工作中應保持一定程度的壓力。正確認識自我,明確自己的目標,肯定自己的價值才能不被日常繁瑣的工作所困擾,及時為自己補充新知識,接受更艱巨的挑戰(zhàn)[5]。護理工作的性質及特點決定了護士的心理壓力。面對不同的壓力源,無論是護士自身、護理管理者,甚至是社會大眾都應當給予高度的重視。了解護士的真正需求,才能從根本上幫助護士緩解心理壓力。
本文作者:陸愛瓊工作單位:廣西柳州醫(yī)學高等??茖W校第一附屬醫(yī)院
邀請醫(yī)生參與培訓,分組訓練,各組人員不斷輪換角色,探討最佳配合方案,然后反復練習,直至考核合格,每天培訓Zh,共50次。評價方法由培訓考核小組進行培訓前、培訓后考核。理論考核培訓前后進行相同內容、相同難度急救理論知識測試。單項技術操作考核包含徒手心肺復蘇、緊急吸氧、簡易呼吸囊使用、緊急輸液、心電監(jiān)護、吸痰六項急救操作技能,每項總分100分??己朔种禐榱棽僮髌骄?大于等于90分以上為合格。綜合能力考核根據(jù)模擬現(xiàn)場,山考核組提出險情,對護士的急救技術操作、搶救配合能力、應變能力、應急流程執(zhí)行能力進行考核。根據(jù)《綜合考核測評標準》由培訓員、護理部技術操作考核人員及配合醫(yī)生點評打分,配合護士互評計的方式進行考核,總分100分??己朔种荡笥诘扔?0分以上為合格。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tata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培訓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1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形成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業(yè)務學習從以前的一個人講:改變?yōu)楝F(xiàn)在人人參與,促進護士的主觀能動和創(chuàng)新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分階段培訓解決了科內訓練對象基礎理論及操作技能水平層次不均的矛盾,既能照顧低年資護士提高技術操作水平的迫切需要,又解決了中、高級護士急需掌握新業(yè)務、新技術操作能力的愿望,接受訓練后,低年資護士綜合素質明顯提高,急救意識明顯增強,急救配合能力大幅度提高,明確搶救流程,各層次護士均能有效配合搶救。整合操作演練將常見各種急重癥搶救流程中的所有項目和內容進行分析、評估,根據(jù)搶救中各項操作的輕重、緩急將原來的多個搶救流程整合為2一3個操作流程,形成新的護理路徑,進行培訓。如整合后的重型顱腦損傷患者急救護理路徑:A護士負責吸氧、吸痰、上呼吸機等保持呼吸道通暢操作:B護士負責靜脈輸液、抽血、導尿術,及術前準備,C護士負責實施生命體征監(jiān)測、心電監(jiān)測、對外聯(lián)絡及書寫護理記錄。在培訓中及實際工作中,護士在操作前進行綜合評估,遵循操作原則和順序整合準備(擺放)物品,有計劃地實施護理技術操作(充分考慮先后緩急順序);減少護士反復評估患者、多次洗手(記錄)、來回走動準備物品的時間;同時對完成操作的時間有一定的約束,有利于護士時間觀念的形成。規(guī)范常見急重癥搶救程序,提高了搶救成功率。培訓使護士的理論知識、單項護理操作操作水平以及對各種急救藥品、搶救儀器的熟悉程序明顯提高,通過情景模擬整合操作演練,使護士明確急救時各自崗位的準確定位和職責。保證急救時分工明確,團結合作,縮短搶救時間,成功率明顯提高。提高護士應變能力在實際工作中,當病人心臟驟停發(fā)生時,如果能早期準確判斷病情,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可以大大提高搶救成功率。國外有文獻報道;院內搶救成功率始終保持在15%左右,臨床護士常不能實行有效的復蘇。大量實踐證明:對心跳、呼吸驟停,如果4min內進行有效CPR,可能有50%的搶救成功率,超過6而n,成功率僅為4%,IOmin以上開始進行復蘇者,存活可能更小。對于危重病人來說,時間就是生命,在最短時間內發(fā)現(xiàn)病情變化、及時救治,才能掌握搶救成功的關鍵。本結果表明:全科各階層護士經??朴柧毢?各項急救技能及搶救綜合能力較訓練前有了顯著提高,故開展分階段培訓及模擬情景整合操作訓練在急診??谱o士培訓中值得大力推廣運用。
[關鍵詞]影視;文學;互動;融合;改編;敘事方式
文學是所有藝術中最古老的藝術形式之一,而影視出現(xiàn)的比較晚,被稱為“第七藝術”。影視盡管從早先的藝術門類中汲取營養(yǎng),但它不是哪一種藝術的分支或變種,而是一門具有獨特表現(xiàn)力的綜合藝術形式。影視藝術依靠光學技術,已經從戲劇、文學等所創(chuàng)造出的表意手法和認識手段的束縛中掙脫出來,形成一種獨立于文學之外而又頻頻眷顧文學的生存狀態(tài)。我們可以形象化地把文學看作是眾多藝術發(fā)生發(fā)展的“母體”,而影視等藝術則是它養(yǎng)育的“子女”。它們有著共同的文化起源,卻又以不同的表現(xiàn)方式給人類提供著心靈的滋養(yǎng)和精神的愉悅。文學和影視各自生成的演變史大大豐富了文學與圖像符碼各自的敘事能力。它們之間血脈相連,具有一種內在互動的密切聯(lián)系。
一、影視和文學在相互融合中變異與借鑒
法國理論家喬冶?薩杜爾說過:“一種藝術決不能在未開墾的處女地上產生出來,而突如其來的在我們眼前出現(xiàn),它必須吸取人類知識中的各種養(yǎng)料,且很快地就把它們消化。電影的偉大就在于它是很多藝術的綜合。”影視藝術作為一門綜合藝術,綜合了其他各門藝術的多種元素,并經過自身主體性整合而呈現(xiàn)出特有的藝術表達功能,具有時空統(tǒng)一性、聲畫可融性、表現(xiàn)綜合性和形象逼真性的藝術特征。影視藝術是在文學充分發(fā)展的基礎之上利用現(xiàn)代社會的科技手段才蓬勃發(fā)展起來的。它作為一種以線形方式來安排信息的“馬賽克式”藝術,是通俗的、大眾化的、生活化的。受眾從中尋找知識、思想,也尋找感官愉悅,建立情感依托和精神支柱。正如宗白華所說的:“在這里,物的感性的質、光、聲、色、熱等不是物質所固有的了,光、聲、色、熱中的美,更成為主觀的東西?!?/p>
但是作為“遺傳”,文學和影視藝術必然有其相通之處,理論家荒煤就說道:“我們電影要上一層樓,主要靠文學,沒有文學的基礎,電影是上不去的,世界上許多著名電影,大多是長篇小說改編的?!边@或許有點絕對化,但卻說明了文學對影視有著很強的心靈感召力。當代中國文學在題材選擇、主題發(fā)掘、人物塑造、價值取向及審美情趣等方面給影視藝術的發(fā)展以多方面的啟迪。正如當代著名電影導演張藝謀所說:“我一向認為中國電影離不開中國文學……我們研究中國當代電影,首先要研究中國當代文學。因為中國電影永遠沒有離開文學這根拐杖??粗袊娪胺睒s與否,首先要看中國文學繁榮與否,中國有好電影,首先要感謝作家們的好小說為電影提供了再創(chuàng)造的可能性。如果拿掉這些小說,中國電影的大部分都不會存在?!蔽膶W為影視藝術提供再創(chuàng)造中必定會產生變異,那么它就不大可能像中國文學那樣成為只供特定接受群體欣賞的單純藝術;對受眾而言,它也就不會僅僅局限在有限的審美領域,而是要滲透到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因而它超越了藝術的美學范疇而擴展到整個社會文化之中,影響到人民的生活方式、語言方式、交際方式和思維方式,人類通過它而獲取了一種新的語言符號――視聽語言(這是文學所沒有的),這種借助圖像符號的視聽語言,使人無意識地被灌輸和儲存信息。視覺上的刺激性帶來心理上的挑戰(zhàn)感,而畫面和音響效果的配合,能使人內在的情感受到充分提升和升華。而視覺圖像成為這個世界最基本的面貌,而分析和批評圖像被看作當代人最具有發(fā)展?jié)摿Φ哪芰χ弧U窃陲@示和認識現(xiàn)實中,當代人實現(xiàn)著完全意義上的溝通、對話和共享。
而對文學來說卻沒有這么明顯的優(yōu)勢,在這方面,它是以弱勢出現(xiàn)的,因而影視的強勢功能也慢慢影響到文學的發(fā)展。影視藝術確實帶給文學諸多啟示,僅就蒙太奇技巧對文學的影響就不可低估。自它誕生以來,格里菲斯、愛森斯坦等相繼拓寬蒙太奇的實用領域,使蒙太奇成為當下影視中最重要的技術手段之一。而且影視中的其他技巧如平行剪輯、快速剪接、快速場景、聲音過渡、特寫等都開始被小說和戲劇借鑒而應用。
總之,當代中國文學的多種元素被影視所同化與吸收,發(fā)生了質的變化,使影視藝術成為時空綜合的視聽藝術,而影視的先進技巧也被文學所模仿和利用。所以,當代中國文學和影視藝術在“技”和“道”的層面上互相學習,互相滲透,在新的文化語境中作出適合各自生存發(fā)展的明智的審美選擇。
二、影視和文學在相互改編中各自堅守與創(chuàng)新
自改革開放以來,商業(yè)化和商品化的大潮蕩滌著人民穩(wěn)定的心理結構,人民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生存狀態(tài)乃至整個社會的行為模式都在解體中重構,實用功利主義原則搶占了話語霸權的制高點,并以強者風范滲透到包括文學、影視等藝術在內的一切精神和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所以現(xiàn)當代文學與影視的默契在風雨飄搖中凸顯出變異和凌亂的勢頭,而改編(以小說居多,不僅是精英小說,還包括武俠和言情小說)則成了這一橋梁的“捷徑”。
一些影片把人們所熟悉的典型形象搬上了銀幕,再現(xiàn)了各個時代的歷史風貌,使經典文學作品得到了新的意義詮釋,有力地促進了影視藝術的發(fā)展,同時也為名著改編影視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而有些影片演火了,也被改編為小說。那么改編應遵循什么原則呢?魯迅先生在給孟十還、山本初枝等的信以及《我怎么做起小說來》和《(阿Q正傳>的成因》等文章中,針對別人改編他的作品或他人改編別人的作品發(fā)表了許多中肯意見,并特別強調兩點:“一是改編要尊重原著的創(chuàng)作意圖,二是改編要正確地把握人物性格邏輯?!备木幖纫袌允卦袆∏榈墓陋氁庾R,又要有拓寬新視野的合作精神。20世紀80年代后期出現(xiàn)力圖挖掘民族文化的第五代導演,如張藝謀、陳凱歌等就做出了榜樣。他們豐富的人生閱歷、天才的專業(yè)稟賦、傳統(tǒng)的文化底蘊以及時代賦予的開放性思維模式促使他們在藝術殿堂里縱橫捭闔,并把自己深刻的哲學、文化和歷史的思考融進了影視本體,他們的經典之作幾乎都是改編而來:張藝謀成名作《紅高梁》由莫言同名小說改編而成;《黃土地》其母本為柯藍的散文《深谷回聲》;張軍釗《一個和八個》源于郭小川同名敘事詩;劉恒《伏羲伏羲》改編成《菊豆》等。在改編中,他們仍然保持與原著思想的一致性,堅守陣地。
但由于帶有強烈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藝術體驗,又以一種非合作的姿態(tài)去審視本文,使其呈現(xiàn)出與原著不盡相同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色彩。影視對文學作品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有利于導演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而且相對縮短的生產――流通時間更符合影視商業(yè)產業(yè)化的運行規(guī)則,所以目前我國影視改編文學這種“投機取巧”的方式,不僅使編導者名利雙收,而且讓文學及其創(chuàng)作主體也因此而獲利受益,作家借助影視抬高身價,文學文本也備受青睞。
但是,影視與文學畢竟有很大的不同,德國學者克拉考爾 說:“小說和電影也互有不同:它們形式特征毫無共同之處,它們所抓取的世界也互不相同……這些形式特征表現(xiàn)在對時間、速度、空間和表現(xiàn)角度(視角)等元素的處理上……”又說:“一切小說都側重于表現(xiàn)內心的發(fā)展或存在的狀態(tài)?!薄半娪皟A向于表現(xiàn)一種仍然跟物質現(xiàn)象緊密地仿佛由一根臍帶聯(lián)結在一起的生活,而它的情緒和理智內容即來自這些物質現(xiàn)象?!爆F(xiàn)當代文學名著本身就是一個較完美的結構體系,其中的形象塑造和內涵張力具有無法替代的穩(wěn)定性,所以改編可能造成其穩(wěn)定系統(tǒng)的失調,這對改編者的創(chuàng)造力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和考驗,它要求編導者有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新穎的視角,重新構建一個和諧的穩(wěn)定系統(tǒng)。而這種系統(tǒng)的轉變最明顯受到影響的便是“話語”的“改頭換面”,所以需要探討文學和影視的“話語”。
然而,影視藝術作用的結果反映在人們對影視與小說關系的認識上,表現(xiàn)了小說對影視藝術的屈從和依附,于是便產生了“趨影視體”小說。就文體特征而言,“趨影視體”主要表現(xiàn)為敘事的大眾化和話語的程式化。其結果是小說與影視劇本之間的差異被削弱,小說的“味中之味”被消解。這種文體在追求環(huán)境描寫的視覺造型、簡潔明快的對話和蒙太奇結構,更多地融入了影視藝術的技巧、技法,體現(xiàn)了鮮明的影視化傾向,同時仍保持小說的獨立品行。特e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小說家在影視作品基礎上進行再度創(chuàng)作,將視聽符號向文字符號轉換,這就是產生的小說“后生”現(xiàn)象。
三、影視和文學以不同的話語模式影響著對方的敘事方式
從符號學和接受美學的角度來講,觀賞藝術(當然包括文學和影視)的過程就是受眾對藝術文本的解讀過程。這個過程不僅要靠視覺暫留視像的生理機制,而且還依賴于受眾的想象、聯(lián)想與記憶,依賴于對形象與情景的再創(chuàng)造。受眾對藝術文本信息的接受,是一個感知、理解、想象、情感多層次復雜構成的心理活動過程。
盡管在文本本體上影視與文學話語模式不同,但文學的敘事方式與其想象世界之間和影視的敘事方式與其虛構世界之間有不少共同點,即都可以采用各種組合切割的敘述方式。
美術、文學、音樂、繪畫等諸多藝術都是人類憑借不同媒介用以書寫話語的不同方式,即不同的話語形態(tài)。影視也是一種語言活動,它的語言話語只是指運用影像畫面和聲音“說話”、“寫作”造成各種表現(xiàn)效果的藝術手段,如攝影、照相、剪輯、音響處理、錄像等,既包括電影制作者個人用攝影機(錄像機)“寫作”、“說話”,又包括這種“言語的沉淀”。帕索里尼認為,電影話語可分為語素和影素,語素作為意義單位相當于鏡頭,影素作為定義單位則相當于現(xiàn)實中的客體和動作,它們各有自己的自然而非約定俗成的意義。影視的語言是一種直覺符號的語言,影視就是利用這種獨特的話語模式把信息輸送給觀眾。而文學話語不是直覺符號的語言,它是文字符號的選擇和編碼,并通過編碼傳遞給讀者信息,其實包括影視在內的一切藝術既是“話語”,也是“某種意義上”的“語言”,就在于這些藝術的媒介諸如線條、色彩、圖像、形體、影像、聲音等,都是信息載體,都是意念和情感的物質性載體和思維工具,都具有類似語言的傳播功能。影視借鑒了文學中的人物刻畫功能,也具備了行動元和角色的雙層作用,而人格特征的塑造以及人物自身的同一性和獨立性又構成其“角色”的作用,影視的敘述話語與視像構成產生豐富的變化,具有文學意義上的象征、隱喻、哲理式的敘述話語與視像構成逐漸成為影視藝術創(chuàng)作新的語言系統(tǒng)。
作者:宮玉紅 單位:鄭州市人民醫(yī)院創(chuàng)傷骨科
建立一支由主治醫(yī)生、護士、藥劑師等相關成員組成的CNP小組,這些成員提前查閱一些相關的資料,再結合我院的實際情況,并經過嚴格的討論為每位患者制定嚴格的護理計劃,計劃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點:首先制定預期的治療目標,并制定出詳細的護理程序,檢查方法,用藥時間和頻率,患者的飲食情況,以及康復訓練和健康教育等。護士可以把對患者護理任務制成一表格,橫軸是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縱軸是患者的每日護理計劃,每位護士執(zhí)行后在對應的地方打鉤確認,并記錄號詳細的執(zhí)行情況及突發(fā)事件。焦慮、抑郁標準的評價我們采用的是國際通用的漢密爾頓焦慮/抑郁量表(HAMA),此表分著4個評分標準,分別為1、2、3、4分,分值高低和癥狀嚴重程度成正比?;颊呖梢酝ㄟ^自制調查表評價對護理工作的滿意程度,自制調查表的內容主要包括患者對醫(yī)療和護理技術的評價,對健康教育效果的評價,對醫(yī)院整體治療的滿意程度,此項評分分5個等級,1到5分,分值高低和患者的滿意度成正比,其中1~5分分別為:極不滿意,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非常滿意,1分和2分合并代表不滿意,3分代表基本滿意,4分和5分合并代表滿意,總滿意率=(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shù)×100%。1.4采用的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庫用FOXPRO法建立,采用SPSS11.0統(tǒng)計軟件對所有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所有的計量資料均表示成x±s,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用χ2檢驗比較率。結果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得分比較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比較(表略)我們在總結了整體護理進一步深化后提出了臨床護理路徑,把整體護理和臨床護理結合起來對骨科的患者實施護理。這樣就可以以整體的護理關鍵作為我們的指導原則,并按照臨床的具體詳細的護理流程和現(xiàn)有的框架對病人實施護理,這樣的話就充分考慮的病人的感受,凡事以“病人為中心”,進行了人性化的護理服務。在患者入院之前對我們醫(yī)院的護理理念和過程都有初步的了解,這樣就可以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和對一個陌生環(huán)境和陌生人的恐懼心理,這樣可以便于我們順利的實施護理措施。每一位護士可以進行整齊劃一的護理服務,在每完成一項工作的額時候可以認真的記錄并簽字確認,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了護理服務質量,減少了因某些護士個人能力的問題造成的不必要的技術性失誤,減少了護患糾紛,更大程度上贏得了患者的滿意度。同時,患者也可以很清楚的安排自己在哪些時間段該干什么,進而安排好自己的事情,還可以提前獲知住院費用及預計出院時間。我院在實施CNP的過程中獲得了患者的認可,患者對護理服務都非常滿意。
在我們實施CNP的過程中,護士和患者之間是一種積極的互動,護士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做的非常到位,增加了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信任感和滿意度,為醫(yī)院贏得了聲譽,衛(wèi)生部在臨床路徑診療流程中就告知要讓患者有知情權,使醫(yī)、護、患三者關系達到和諧統(tǒng)一,相互促進,每一項工作有序開展,使患者得到快捷、舒適、愉快的服務,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傊诟鞔筢t(yī)院骨科開展臨床護理的路徑,對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和精神狀態(tài),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起到了很好的作用,而且促進了患者早日康復,這一措施值得在護理工作中進一步的推廣應用。
關鍵詞:護理倫理,護理教育,倫理環(huán)境
1 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倫理問題1.1 忽視多元文化護理隨著經濟全球化,國內外人口的流動使得為不同國籍、不同地區(qū)、不同種族的人群提供護理服務成為一種必然。多元文化護理是指對世界上不同文化的民族進行探討并分析,重點研究其不同的傳統(tǒng)照料方式、對健康與疾病的認識、人民的信念和價值觀,并運用這些知識為不同民族的人民進行共性和各異的護理。我國的護理教育曾經在課程設置上過多關注基礎醫(yī)學教育,而忽視對人文知識的要求,與國際先進的護理教育相比有較大差距;在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與現(xiàn)代國際護理的要求不相符合。很顯然,缺乏人文素質的護理人才不可能勝任多元文化的護理。美國的護理特別強調精神護理,而中國更多地偏重于傳統(tǒng)的護理技術,美國的注冊護士考試RN(Registered Nurse)與國外護校畢業(yè)生護理考試CGFNS(Com-mission on Graduates of Foreign Nursing Schools)不僅考察專業(yè)護理知識,不少考題還涉及來自不同國家民族護理對象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生活習慣,我國護士多元文化知識缺乏,按中國文化習慣或中國傳統(tǒng)的護理理念的回答則難以被認同。對多元文化缺乏了解,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勢必無法轉換觀念,以護理對象的立場思考問題,也就談不上尊重護理對象的權利和尊嚴。
1.2 關愛與人性化服務不夠關愛是關懷倫理學的核心品質,關愛是人類生存、健康和提高病人適應能力及促進康復的重要因素。根據(jù)以人為本、關愛生命價值的護理服務是護理人員必備的最有價值的品質。但是根據(jù)調查,護士的關愛行為及關愛能力現(xiàn)狀不容樂觀。沈梅芬的調查結果也表明,導致護患矛盾的一個重要原因就在于護士關愛意識的缺乏。黃萍則發(fā)現(xiàn)在產科中部分醫(yī)護人員言行怠慢、態(tài)度粗暴,在分娩流產室內對于未婚引產、流產或婚前曾有生育史的產婦語言不文明, 甚至施以侮辱性的語言;對于產婦則言語冷淡,態(tài)度粗暴,缺乏體貼。由此可見,我國護理要真正達到社會和病人所期望的護理服務質量尚存在不足。另外,現(xiàn)代診療監(jiān)護技術的廣泛應用,使得醫(yī)護人員過多關注疾病和技術參數(shù)而忽視病人的存在,忽視與病人的情感交流和對病人的人性關心,導致護患關系的物化和失人性化。
1.3 不能充分認識和維護患者的權利據(jù)2004年4月27日新浪網的信息:調查顯示,我國約有92%的順產母親都接受過側切手術,其中77%的人都不知道為什么要接受側切。袁美蓮對某縣級醫(yī)院發(fā)生的80例醫(yī)療糾紛進行總結和分析后發(fā)現(xiàn),醫(yī)療過程中告知不詳細是引起醫(yī)療糾紛的重要因素。由于臨床醫(yī)護過程中對患者的保密權和隱私權也缺少保護意識和相應的保護措施,我國現(xiàn)階段護理過程中涉及的患者的保密和隱私問題也不容忽視,主要表現(xiàn)為:(1)患者個人資料的泄露;(2)患者身體秘密部位的暴露;(3)患者個人秘密的泄露;(4)教學實習中患者知情同意權的侵犯。
2 落實當代臨床護理倫理職責存在的問題分析及其對策落實當代護理倫理職責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賀麗春等醫(yī)學與哲學國內護理倫理教育起步較晚,中專沒有開設護理倫理課程,經有關學者調查,我國35所高等護理院校護理倫理學教學現(xiàn)狀分析發(fā)現(xiàn):國內不少學校在護理課程設置上,沒有具體明確護理倫理學課程的地位和性質,僅有58.1%的學校定位為專業(yè)任選課程,29.0%的學校定位為必修課程;大部分學校護理倫理學講授內容涉及面較廣,但欠缺目前我國臨床護理急需的有關倫理決策問題和隨著現(xiàn)代醫(yī)療技術的開發(fā)而帶來的各種倫理問題;任課教員的大部分未能得到系統(tǒng)的教育和培養(yǎng),沒有倫理教學經驗的任課教員占 51.4%,教師對護理倫理認識不足或非醫(yī)療護理專業(yè)教師授課等因素造成了教學內容過于局限、老化和教學方法簡單,大部分趨于理論講授和個案分析,不能滿足臨床需求。另外,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沒有形成一個統(tǒng)一的積極的倫理大環(huán)境,經常會出現(xiàn)理論上學習到的和實踐中體現(xiàn)出來的價值觀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這勢必影響醫(yī)護人員臨床的倫理決策與倫理實踐。所以,要解決落實當代臨床護理倫理職責存在的問題,不僅要從護理教育著手,營造理想的醫(yī)療護理倫理環(huán)境也很重要。
2.1 改革護理學專業(yè)倫理學教育2.1.1 轉變觀念,注重培養(yǎng)醫(yī)學倫理思維能力改革護理倫理學教育,首先要轉變觀念,明確教育目標,即培養(yǎng)在倫理學上能夠負起責任并具有倫理決策能力的護士;重視對護理學專業(yè)的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倫理學教育。在轉變觀念的基礎上盡快培養(yǎng)專業(yè)護理倫理教師隊伍,完善課程設置,理論聯(lián)系實踐,調整護理倫理學教育內容,拓展和豐富目前我國臨床護理實踐急需的有關倫理決策問題的有關內容,例如:人工授精、體外受精、墮胎、有生理缺陷的嬰兒、臟器捐獻及移植;兒童、精神病患者、殘疾人的權力;腦死亡、人體實驗、自殺、安樂死、臨終關懷、基因治療、撤除生命支持措施、放棄治療、護生的角色等。培養(yǎng)學生對那些處于爭鳴階段的實踐前沿課題的道德推理和判斷能力。
2.1.2 重視多元文化護理教育設置多元文化教育課程培養(yǎng)學生多元護理能力,如開設護理社會學、人類文化學、民俗學、跨文化交流學等課程;設立專職教學人員,采用提供資料、開設講座、自學導讀、情景教學等多種方式,向學生灌輸多元文化知識,通過學習使學生形成多元文化價值觀、態(tài)度和行為,從護理角度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人們的歷史背景、生活方式、習俗禁忌、宗教信仰、飲食習慣、健康觀念、醫(yī)療衛(wèi)生保健制度以及常用護理手段,使學生潛移默化形成多元文化護理觀念為臨床多元文化護理實踐打下基礎。
2.1.3 實行關愛與人文素質教育關懷倫理學傾向于用關懷,而不是原則和推理、判斷和證明來分析和解決道德困境;并且更注重人們的情感、感覺和需要。1953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Albert Schweitzer提出的“敬畏生命”的觀念認為,面對生命的個體,僅有科學技術的知識和實踐是無法進入醫(yī)學職業(yè)生活中純粹的理解和智慧那片領域的,同時還應包括幸福與尊嚴的分享。醫(yī)學征服疾病的業(yè)績是巨大的,但面對病人、面對人類,若失去敬畏之心,那么醫(yī)學又將是有缺陷的。醫(yī)學科學技術日新月異,越是新技術應用于臨床,越需要倫理學的評估,而敬畏生命是倫理學的重要內涵。在整個護理教育過程中,對人文素質教育及關懷教育應貫穿其中,這種教育并不僅是人文知識的灌輸,而是人文精神的內化,因為醫(yī)學本身是充滿人性的科學。
2.2 營造理想的醫(yī)療護理倫理環(huán)境在倫理環(huán)境體系里,倫理環(huán)境反映了周邊環(huán)境對于某種倫理行為的價值觀的理解,包含了醫(yī)療保健提供者在做日常倫理決斷時約定俗成首先選擇的價值觀。實踐環(huán)境包括一些可觀察到的特征,如工作條件,以及為護士制定預期目標的成文的政策及程序,還包括一些比較隱性的特征如非正式的同行規(guī)范等。組織結構、角色種類、健康與安全倡議、投訴機構、倫理委員會、賠償體系和嚴格的程序都會促進壞境的形成,這些壞境可能存在障礙,或有助于促進道德行為或完成專業(yè)任務。所以,在醫(yī)療保健體系里,營造一個積極、舒適、充滿人文關懷的倫理環(huán)境是很重要的,醫(yī)療保健系統(tǒng)在強調“硬性”服務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加強和提高“軟性”服務的能力,如醫(yī)療服務意識的確立、服務氛圍的營造、服務程度的科學性、服務態(tài)度的優(yōu)良、服務管理能力的高低等。只有硬性和軟能力都達到了一定的服務水平時,科學、有效、高質量、人性化的醫(yī)療服務才能真正實現(xiàn)。
參考文獻[1] 邱仁宗.護理倫理學:國際的視角[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9):569-573.
[2] 漆俐紅,趙桂林.多元文化護理中的人際溝通[J].護理學雜志,1996,11(5):305.
[3] 蔣海蘭,曹和安.護理教育應對多元文化護理的對策[J].現(xiàn)代護理,2006,12(17):1 648-1 649.
[4] 王 霞,陶新陸.經歷CGFNS資格認證[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5,21(8):65-66.
[5] 吳亞君,陸 裴,張培生,等.護士對病人關愛需要的認知及關愛行為的探討[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4,20(5):60.
[6] 沈梅芬.從倫理角度看神經外科護患矛盾形成與化解[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12):906-907.
[7] 黃 萍.產科開展人性化服務與管理的倫理思考[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6,19(2)53-54.
[8] 袁美蓮,喻 堅.80例醫(yī)療糾紛的綜合性分析[J].現(xiàn)代護理,2006,12(22):2 153-2 154.
[9] 朱 姝,王 營,孫秀玲.關于護理過程中患者隱私權的探討[J].中國醫(yī)學倫理學,2004,17(5):39-40.
[10]李春玉,金錦珍,崔仁善.35所高等護理院校護理倫理學教學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06,6(20):12-13.
[11]黃海珊,張靜平,鄧小梅.芻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臨終關懷[J].醫(yī)學與社會,2006,19(9):36-38.
[12] Han S S,Kim Y S,Um Y R.The status of nursing ethics educationin Korea 4-yeas-college of nursing[J].韓國看護教育學會志,1999, 5(2):376-387.
[13]蔣海蘭,曹和安.護理教育應對多元文化護理的對策[J].現(xiàn)代護理,2006,12(17):1 648-1 649.
關鍵詞:紫砂壺;收藏;歷史文化‘
1 “泥土與黃金等價”現(xiàn)象
現(xiàn)在收藏正當其時,紫砂壺是中國陶瓷藝術中的一朵奇葩,它“色不艷、質不膩”的特點給人以美的享受。用它來泡茶,既不奪香,又無熟湯氣,而且貯茶不變色、盛夏不易餿。紫砂壺身的雕刻集我國金石、繪畫、詩詞等傳統(tǒng)藝術于一體,經過精心保養(yǎng)的紫砂壺肌體豐滿、渾圓滋潤、光潤亮澤。正因為紫砂壺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高超的工藝性和優(yōu)雅的紫砂藝術,所以歷朝歷代都是人們收藏的對象,特別是對一些制作精良的紫砂壺,更是呈現(xiàn)“泥土與黃金等價”的現(xiàn)象。那這種現(xiàn)象是如何導致的呢?
(1)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現(xiàn)代機械水平越來越高,傳統(tǒng)工藝一步步被蠶食。紫砂壺這個傳統(tǒng)手工藝也不例外,精品紫砂壺越來越少,這導致紫砂壺的價格越來越高。
(2) 除了傳統(tǒng)工藝日漸沒落,紫砂壺原材料紫砂泥的稀缺也導致紫砂壺價格一路走高。紫砂泥由紫泥、綠泥和紅泥三種泥構成。經過上千年的開采,紅泥中的佳品朱泥儲量在1973年就已枯竭,紅泥產品近乎停產。紫泥中的上品“底槽清”泥的儲藏量也日漸稀少,綠泥屬于紫砂泥原礦中比較稀少的泥料。好的紫砂泥很難尋覓到,紫砂原料的價格一路上漲。另一方面,在市面上流通的、用純正紫砂泥做的茶壺又會由于使用中的損耗,保有量逐漸稀少,因此從現(xiàn)在開始收藏紫砂壺,特別是“根正苗紅”的品種,將具有很高的投資價值。
(3) 從當前紫砂壺整體市場行情來看,價格偏低。傳統(tǒng)紫砂壺的價位只有上個世紀80~90年代高價位的30%~45%左右,許多出自名家之手的紫砂壺的身價也不及高峰時期的1/10,這種情況與紫砂壺曾經被惡炒有關。在上世紀80年代初,市場上的紫砂壺都是用來飲茶的普通產品,僅具使用價值而沒有收藏價值,名貴的紫砂壺數(shù)量較小。后來港臺地區(qū)的紫砂壺收藏之風傳入內地,名家制作的紫砂壺價格快速上升,少則幾萬元,高則數(shù)十萬元。加之商家的炒作和市場的追捧,當時一個較普通的作品也能夠以近萬元的價格賣出。不正常的炒作,導致上世紀90年代以后紫砂壺價格大幅滑落。
(4) 雖然目前精品紫砂壺整體成交價格稍有回升,但漲幅不大,最好的行情還應該在2~3年以后,目前正是逢低吸納的好時機。在精品市場中,清代茶壺仍是高端市場的主體。從歷年紫砂壺成交價格前20名來看,清代紫砂壺就占了八成。對于短線投資者而言,與其購買價值數(shù)萬、數(shù)十萬元的明、清紫砂壺,倒不如以適當價格收藏價位較低的近代精品紫砂壺,一把20世紀初期的紫砂壺僅需百元左右,而名人手繪紫砂壺一般價格在4~5萬元,同時也可考慮收藏一些現(xiàn)代工藝大師的精品。
一、概說多元性的客家音樂文化
客家是我國漢族的一大民系。客家的先民們在西晉之前是居住在黃河、淮河和長江流域的,但是由于戰(zhàn)亂及自然災害等原因,他們背井離鄉(xiāng),大規(guī)模向南遷徙。在這千余年的勞動生產和生活繁衍過程中,客家的先民們把從祖籍腹地帶來的生產技術和中原文化與當?shù)匚幕涣?、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內容豐富的客家文化。而客家音樂則是客家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也是我國民族民間音樂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它是中原音樂與當?shù)禺屪?、瑤族音樂的有機融合,是客家人獨有的民間音樂。從客家音樂的起源與流變,種類與分布來看,可以說,“歌隨人走”,是移民的產物。
客家音樂具有歷史悠久、種類繁多、特色鮮明等特點。1.歷史悠久??图乙魳返男纬膳c客家民系的發(fā)展是同步的,也就是說自西晉、北宋以來,客家音樂已有逾千年的歷史。2.種類繁多??图乙魳方涍^不斷發(fā)展, 內容越來越豐富、種類越來越多??图乙魳钒图移鳂?、客家山歌、客家小調、說唱音樂、民間戲曲、歌舞音樂以及宗教音樂。3.特色鮮明。與其他中國民歌一樣, 客家音樂同樣具有強烈的地方色彩??图蚁让竦纳a方式、風俗習慣都與贛閩粵邊區(qū)的風俗文化、生產方式緊密相連, 由此而形成千差萬別的“地域色彩”,具有鮮明的藝術特色。
二、國家語境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政策
2005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頒布了《關于加強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意見》(后簡稱《意見》),其中的附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申報平等暫行辦法》(后簡稱《暫行辦法》)中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概念界定為:“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各種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tǒng)知識和技能,以及與之相關的器具、實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間”。《暫行辦法》列舉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涵蓋的六類,與《公約》定義的五項一致,另外一項為“與上述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其具體范圍包括:“口頭傳統(tǒng)以及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傳統(tǒng)表演藝術(含民間音樂、舞蹈、戲曲、曲藝、雜技等);民俗活動、禮儀、節(jié)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tǒng)知識和實踐;傳統(tǒng)手工技能;與上述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流傳形式是由人類口頭或動作方式相傳,曾經被譽為歷史文化‘活化石’和‘民族記憶的背影’。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須要具備以下的三個條件:①必須是世代相傳的,至少有一百年的歷史;②與廣大民眾的生活密切相關的;③現(xiàn)實生活中依然存在的,是‘活態(tài)的’”。《意見》還明確了在“非遺”工作中“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傳承發(fā)展”的指導方針。
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受到越來越多關注,更多的極具地域特色的文化得到挖掘??图乙魳肪褪且劳杏谒嚾吮硌荻嬖诘臉O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图乙魳吩谮M、閩、粵等地域的流傳、改造、提升,經過上千年的歷史演繹與積淀,逐漸成為我國傳統(tǒng)音樂領域中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主要代表品種之一。客家音樂的理論與實踐具有客家人的特色,尤其是客家音樂特有的傳承方式和通過音樂所進行的文化傳承方式,格外受到國內外學者的關注。因此,探討客家音樂文化的傳承與保護,對于弘揚客家文化,保護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無疑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非遺政策下的客家音樂保護問題
客家音樂作為客家文化的一顆明珠,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藝術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甚至瀕臨消亡的境地。造成這些民間藝術“珍寶”日漸衰敗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表演內容受地域語言的限制。傳統(tǒng)客家音樂的表演形式多是客家方言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而受到大眾文化以及城鎮(zhèn)化的加速發(fā)展影響,客家方言也呈式微趨勢,因此在本區(qū)域內的傳承受到沖擊。二是政府扶持力度不夠。多方的因素導致地方政府支持藝術組織經常是短期行為??图乙魳反蠖鄶?shù)流傳于民間, 因為沒能得到政府足夠的資金扶持和政策引導, 對其的研究和保護就經常出現(xiàn)后繼乏人的局面。客家音樂作為我國民間藝術的瑰寶,同時又面臨著消亡的危機,因此,如何對客家音樂進行有效保護成了客家音樂能否繼續(xù)存在和發(fā)展的關鍵。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
(一)政策層面的立法保障
國家已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加強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但是目前也只有較為單一、零散的法律規(guī)章,相關配套的法規(guī)還未完善,完整的體系還未健全。因此,我國還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法規(guī)體系建設,使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更加規(guī)范化、系統(tǒng)化。針對客家音樂的保護也應先著眼于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的建立和健全,特別是在客家人居住集中的省份,應制定保護客家音樂的法規(guī)制度,從資金、教育、客家文化保護等方面來有力保障客家音樂繼續(xù)生存和健康發(fā)展。我們可以考慮在國家和省市的財政預算法律中,特別是地方省市的財政預算中給客家音樂的保護留出預算空間。同時,也可以在有關法律考慮設定這樣的制度,即對有利于客家音樂保護的行為,如挖掘、發(fā)現(xiàn)和維護客家音樂的行為,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yè),都可獲得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獎勵。
(二)傳承層面的研究與教育
1.對客家音樂的科學研究是整個客家音樂保護工作的基石。我們只有了解客家音樂的歷史、特點等等,才能有的放矢的進行保護和傳承。客家音樂的種類繁多,我們就更應該對其進行梳理,尋找其本質的東西。現(xiàn)在以客家山歌為中心,從文學、比較、歌手到傳承等方面全方位的展開了大量研究。但這些成果還未涵蓋客家音樂的方方面面,研究的方法、研究主體等也較為單一。因此筆者認為,當前我們應加強對客家音樂的科研工作。就具體研究工作而言,應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回歸客家音樂的生活世界??图乙魳肥恰盎顟B(tài)”的,存在于現(xiàn)實生活當中的,這就要求我們的研究應該走入客家音樂的形成、發(fā)展的生活世界,去真正感受、認識、了解客家音樂。第二,研究主體的多元化。以往對客家音樂的研究基本上以學者為主,而音樂的主體,即歌手(傳承人)和聽眾嚴重缺席。他們對客家音樂的理解應該在客家音樂知識體系中享有重要地位。
2.文化的傳承本質上是個教育問題。我們也常有這樣的疑慮:客家音樂是否后繼有人? 傳承人的培養(yǎng)就是教育問題??图乙魳返陌l(fā)展與傳承需要教育培養(yǎng)傳承人,同時客家音樂的發(fā)展更需要科學研究和群眾基礎,這些都需要客家音樂走進學校。我們應當在客家人聚居地省市的學校專門開設有關客家音樂的課程,或將客家文化和客家音樂編入有關音樂和相關的本土教材中。在中小學階段讓孩子們接觸和了解客家文化和客家音樂,到大學階段就可以讓他們進行有關研究或者專業(yè)的學習,成為客家音樂傳承人。
(三)傳播層面的媒介與宣傳
從傳播學的視角出發(fā),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在國家層面是法律與政策的宣傳,這點在上文中有所闡述,而在微觀層面則是傳統(tǒng)技藝的有效傳遞。因此,就客家音樂的宣傳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媒介宣傳。進入21世紀,電視、報紙等都是較為傳統(tǒng)的宣傳方式了,我們除了充分利用這些傳統(tǒng)的宣傳陣地以外,需要加強對互聯(lián)網這個宣傳途徑加以合理而充分的利用。比如建立國家和省市各層面的關于客家音樂的官方網站,同時也積極鼓勵民間建立有關網站。網站的建立可以讓全世界的人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面了解客家音樂,并可以隨時關注新進展。這是一個十分簡便但又非常有效的宣傳途徑。
第二,走入市場。將客家音樂推入市場既可以獲得客家音樂生存和發(fā)展的資金支持,又可以在市場中獲取更多地聽眾和愛好者,為它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群眾基礎。在走入市場過程中,我們要適應社會的變化和市場的需求,更新內容、表演形式等,但同時還應保存好客家音樂的“原滋原味”。創(chuàng)新與保存表面上是矛盾的,其實從根本上講是統(tǒng)一的,因為客家音樂是帶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的,它本身就會隨著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而更新,可以說客家音樂本身就具有保持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變化的特質,這也是客家音樂能生存千余年的原因之一。
四、結語
加強對客家音樂的保護,不僅對客家音樂本身的生存和發(fā)展具有重大意義,也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別是音樂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提供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