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學習目標計劃書范文

時間:2023-02-27 11:16:05

序論:在您撰寫學習目標計劃書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學習目標計劃書

第1篇

[關鍵詞]教學目的課堂教學目標多元價值層級遞進動態(tài)生成

數學課堂教學目標是對課堂教學中學生所發(fā)生變化的一種預設,是完成數學課堂教學任務的指南,是進行數學課堂教學系統(tǒng)設計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以總體培養(yǎng)目標、教學目標為準則,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進行系統(tǒng)設計。

一、教學目標的內涵與功能

1、關于教學目標內涵的理解

教學論研究中,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是兩個密切相關的概念?!澳繕恕币辉~原意是流水線上生產出的產品,把這個詞引入教育領域,體現出用預期達到的教育結果來支配教育行動的思想?!澳康摹币辉~通常是指某一社會或國家為實現教育目的,在教學領域給教師提出的一種概括性的、總體的要求。將教學目標分析到操作化的程度,與具體的情景聯系在一起,對體現較抽象的目標的行為結構給予明確界定,引導教學的開展,這就是課堂教學目標。一個表述得恰當的目標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征:

①、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在具體情景下學生行為變化的結果,是用“學生學會了什么”的說法來表示的;

②、教學目標包含要求達成的具體內容的明細規(guī)格;

③、教學目標必須要用規(guī)范的術語描述所達到的教學結果。

2、教學目標的功能

要使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就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功能,使其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①、期望功能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總過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教師在策劃教學活動時,要對預定達到的境地和標準進行規(guī)劃,同時也希望學生通過學習而使行為發(fā)生變化,這就是教學目標的期望功能。要使教學目標的這一功能得到發(fā)揮,筆者認為關鍵條件是必須使教師的主觀性與實際的客觀性相統(tǒng)一。

②、調控功能

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的另一個功能是調控。它既為教學活動指明方向,又可作為教學活動的依據,進而引導教學活動的展開。

③、激勵功能

教學目標使學生明確了學習方向,增強了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求知的欲望。

二、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存在的問題

《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的數學課程總目標是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學習,學生能夠獲得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fā)展所必需的重要數學知識,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和必要的應用技能;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增進對數學的理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具有初步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情感與態(tài)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發(fā)展。

在對新課程的實驗研究過程中,應該正確、清晰地理解課程目標,并根據具體的課堂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設計課堂教學目標。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fā)現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存在這些現象和問題:

如《物體的形狀》,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是:

(1)通過玩中學,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圓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認識,知道這些幾何形體的名稱并能識別;

(2)培養(yǎng)動手操作和觀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間觀念;

(3)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精神和與人合作的意識。

分析:這主要是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上的問題,從“使學生……”的表述來看,行為主體是教師,而不是學生,同時,教學目標、教學目的等概念存在混淆的現象;從上例中我們還可以發(fā)現,教師確定的課堂教學目標與《標準》闡述的學段目標基本相同,導致課堂教學目標不具操作性。

具體存在問題:課堂教學目標沒有在環(huán)節(jié)目標中得到分項落實;在具體的實施中,教師還是偏重與知識技能的落實,過程與方法展開不夠,對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認識比較簡單膚淺。

存在這些問題的原因分析:1、概念不清,教師將教學目的和教學目標混為一談;2、教師對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重要性缺乏應有的認識,許多數學教師并未對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引起足夠的重視,投入應有的精力,照般教學參考而沒有真正的理解;3、教師缺乏必要的理論功底,不知道如何設計與陳述課堂教學目標。對知識與技能、數學思考、解決問題、情感與態(tài)度之間的關系理解及如何在課堂中得以體現和落實沒有深入思考;對于知識和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實現在表述中是割裂的,由此出現教學設計往往只關注一維目標,忽視了目標的整體性。

因此,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教學目標和教學目的這兩個概念進行正確的分析和理解,明確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功能,同時正確理解和把握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原則,準確設置數學課堂教學目標,并通過教學過程設計中得到貫徹落實。

三、數學課堂教學目標設計的原則與策略

教學目標的設計是數學教學設計的一項重要內容,應從全局出發(fā),確立明確的目標,進行系統(tǒng)設計,融合統(tǒng)一,整體提高,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現課堂教學目標多元價值

數學教育目標的實現已經不再僅僅關注知識體系的建構和完善,而應更多地關注學生作為一個完整的人的發(fā)展?!稑藴省分袕娬{了數學學習要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這三維目標的多元價值。

1、設計時處理好幾個方面的關系

a正確認識并適當把握三維目標的關系;

b多元不表示一節(jié)課的目標設計與實施要面面俱到;

c對于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認識不能停留于淺表。

2、具體策略:

首先要充分挖掘預期目標的多元價值

①加深。比如《圓錐的體積》,教師提供多組實驗材料,通過小組多次實驗,學生發(fā)現了同底等高的圓柱和圓錐之間存在的體積關系,教師請實驗成功的一組同學再次演示。學生對于自己發(fā)現的規(guī)律是非常激動自豪的,這時,教師又將這個圓錐緩緩地插入同底等高的圓柱中,原本滿滿的水被擠了出來,這是教師提出問題:“看到這個現象,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或者得到什么結論?”

對于圓錐體積的推導,當學生能通過反復的實驗逐步得出同底等高的圓柱與圓錐之間的關系這已經可以認為是達成了目標,在此情感的體驗和知識的建構都得到了較好的實現,但當教師通過一個動作,再拋出問題時,學生的思維再次被激活,探究的欲望再次被點燃,同時使學生的學習從關注結果轉變?yōu)殛P注過程。

②拓寬。例如提出問題:森林里舉行動物游園會,一張正方形的桌子可以坐4個人,桌子可以單獨擺,也可以拼著擺,那么16個小動物需要多少張桌子?可以怎么擺?學生小組合作后,擺出了幾種不同的方案,作為知識目標的達成似乎已經可以了,但是教師又提出:“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哪一種擺法?說說你的理由?!边@時學生的選擇是多樣的:

學生A:我喜歡拼著擺,因為這樣感覺比較熱鬧,像一家人在一起。學生B:我覺得單獨擺比較好,因為這樣擺法用的桌子最少,節(jié)約一些?!?/p>

作為一個問題,我們以前更多的是關注問題的解決,但是如果對這一學習材料適當拓寬,學生思考問題就不是從純數學的角度,而是綜合了經濟、人文、社會等各方面的因素,凸現了個性化的學習,在感受解決問題多元化的同時,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其次要適度關注非預期目標的教育價值

比如求圓的面積,提出問題:經測量學校的圓形水池的周長約是20米,你能知道這個水池的面積嗎?

學生計算反饋:班上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列出了3.14×(20÷3.14÷2)2這時,班上一個平時不太發(fā)言的學生舉手:“老師,我覺得還可以用(20÷2)×(20÷3.14)來進行計算。”看到他的計算方法,班上同學面面相覷,不一會兒,課堂中爆發(fā)出一陣哄笑。這時教師請所有的同學對這個計算方法進行論證,看到教師對這個算式的關注同學們收住了笑聲,通過思考,大家發(fā)現這個同學的方法不僅是正確的而且還是非常簡潔的,他是從圓面積計算推導的過程中發(fā)現這個方法的,圓面積是圓周長的一半和圓半徑的乘積,這位同學也通過再次的思考,發(fā)現了自己的失誤,及時地將算式修正為(20÷2)×(20÷3.14÷2)。這時教師并沒有結束學習活動,請所有同學思考:為什么這位同學能有與眾不同的方法?對于課堂中出現的哄笑,你有什么想說的?”

對于這個課堂中的插曲,教師充分認識到了教育的價值,在掌握了一定的計算公式后,學生往往會將過程置之腦后,而事實上數學的過程是更重要,在此教師通過設計使學生感受到了。這位同學能夠在全班同學的方法不一致時,主動提出自己的觀點,這是一種敢于質疑和發(fā)表獨立見解的良好品質,這時對他的肯定將會對他一生的學習有益。而對于這一陣哄笑的討論,也許可以使學生感受到傾聽別人意見的重要,尊重別人的重要,這也許是數學課堂中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形成的契機。因此,也許根據預設的教學目標,教師沒有開展討論的必要,但是如果適度關注了這個學習活動中隱含及延伸的教育價值,那么這樣的調整正是實現了多元的價值目標。

(二)體現課堂教學目標層級遞進

課堂教學目標層級遞進可以有兩種理解,首先是就知識技能的習得是有層級的。

掌握知識的一般途徑是感知、理解、鞏固和運用,對于數學新授知識的掌握也要經過這四個階段。新的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闡述知識技能目標分為了解、理解、掌握、靈活運用等4個層次。數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這種從低到高逐次遞進的不同認知水平,反映出由知識轉化為能力,并逐步內化的要求。其次這個層級是就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的,在班級授課制中,必然會出現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他們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有不同的水平,對于數學的情感體驗也有不同的表現,對于運用數學的能力更是參差不齊,如何設定適合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目標是實現面向全體的關鍵。層級遞進的表現及具體策略可以有以下幾方面:

1、概念理解的逐層完善

在教學《可能性》(結合六年級百分數知識進行教學)時,學生在實現認識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初步感知概率的過程中,他們是從純粹的游戲到感受到事件的可能性、進一步感受到事件發(fā)生有一定的幾率,這是一個逐步推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次探究活動的目標是逐步上升,層次遞進的,最終實現了概念的逐層完善。

2、課堂練習的逐步拓展

練習是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手段,良好的練習設計應融情景性、問題性、拓展性與創(chuàng)造性于一體,使學生在鞏固知識技能的同時,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得到有效的融合,使教學的目標實現立體化拓展。在練習設計中,教師在形變中把握了本質的不變,通過非本質變化的題組練習鞏固分數的意義,同時通過練習設計,增加非本質特征的相離度,學生在知識內化的過程中實現了思維方法的拓展。

3、問題解決的個性體驗

如何讓不同的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有不同的發(fā)展?這不僅是一個理念問題,更應體現在教學設計時對目標層次性的把握上,當我們在確定一個教學內容或設計一個學習活動時,就應該思考:如何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此問題的探究中實現有差異的發(fā)展?這是課堂教學目標層級遞進的另一個方面。

(三)、關注課堂教學目標動態(tài)生成

目標的設定要建立在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狀態(tài)分析、對可能的期望發(fā)展分析的基礎上,目標有“彈性區(qū)間”,既顧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也考慮到期望目標與實際結果之間可能出現的差異。這樣的設計才會創(chuàng)造出開放的生成性的動態(tài)過程。

新課程強調課的動態(tài)生成,并不是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信馬由疆地開展教學,而是要求在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發(fā)展價值觀指導下的教師在教學設計方面,將每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事先策劃結合起來,構成彈性化的教學方案,教學方案的設計中為學生的主動參與留出時間與空間,為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創(chuàng)設條件。具體策略可以有:

1、呈現的學習材料具有探究的空間

在教學圓柱體的認識,教師提供半徑為2cm、3cm、4cm的圓各兩個,長方形(長13cm)、正方形(邊長26cm)、三角形、梯形、平行四邊形(底19cm)等平面圖形,有包裝紙的椰子汁罐頭等圓柱體實物,請學生小組合作,可以選擇合適的圖形做成一個圓柱體,并通過制作思考能發(fā)現有關圓柱體的哪些特征,也可以利用現有的實物進行研究。小組合作探究。

由于提供了可供選擇的材料,學生通過自主的選擇,在實踐探究的過程中發(fā)現了圓柱體底面、側面展開形狀、以及底面和側面之間的關系等等特征,并且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了學習和研究的方法。

2、解決問題的策略具有生成的空間

教師捧著一個玻璃杯(圓柱體)走進教室,杯中盛有約一半的水。提出問題:大家知道這些水占整個杯子的1/2嗎?學生眾說紛紜……教師:“大家都有自己的猜測和判斷,但是究竟如何,該怎么辦呢?你有什么辦法來驗證?

學生a:拿一把尺子量一量杯子的高度,再量一量水的高度,看水的高度有沒有杯子高度的一半。

學生b:再找一個和它一樣的杯子,倒同樣多的水,然后倒進這個杯子,看能不能倒?jié)M。

學生c:拿一根小棒插到杯子的底部,看濕的部分有沒有一半。

學生d:我在剛才同學的基礎上想到只要用一個有點硬的紙條插到杯子的底部,再拿出來對折一下,就能看出濕的部分有沒有一半了。

學生e:如果這只杯子有蓋子,我可以在現在水的高度處標上記號,再把水杯倒過來,看看水的高度有沒有超過這條線。

學生f:受到剛才同學的啟發(fā),我覺得辦法還可以更簡單,只要將杯子斜過來,讓水剛好到杯口,看看有沒有形成象對角線一樣,如果是那就剛好可以證明杯子里的水有1/2。

學生是多么的智慧,學習又是展現了如何美麗的風景,對于1/2的理解深入人心,而如何證明自己的觀點,正面的判斷,轉化的思想,逆向的思考,連接已有的經驗解決問題,各種策略的呈現源于提供的現實問題,而這個現實問題的解決有著開放的空間。對于一個目標的達成有著不同的路徑,而在一條路走著的不同學習者有不同的感悟。

在設計教學目標時不僅要讓學生會用概念和規(guī)則,更應關注方法與策略方面的教學目標。策略和方法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發(fā)展的、開放的,對一個問題的解釋進行多角度地審視,多層次地引伸,針對不同的學生設計開放性、分層次的教學目標,體現適合自己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實現人人學有意義的、有價值的數學。

數學教學目標設計是教學設計中一個最基本的要素,是事關一節(jié)課整體的重要問題,有必要作進一步深入探討、研究。無論是從教學目的與教學目標之間的關系,還是從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這間的主客體關系上來看,由教師權威地位到充分體現以學生活動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的轉變,能否真正落實到教學實踐中去,教學設計中加強學法設計,關注學生的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設計中,進行教學目標設計,把設計的對象直接指向學生,而不是教學目的設計,停留在教師的主觀的愿望上。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崔允淳《教學理論》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

[2]《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

第2篇

關鍵詞:目標表述;化學教學目標;敘寫案例

文章編號:1005-6629(2008)11-0027-03中圖分類號:G633.8文獻標識碼:B

教學設計的首要環(huán)節(jié)是要確定教學目標,科學而明確的目標不僅能減少課堂生成的盲目性、隨意性,而且目標的有效達成,更能激發(fā)后續(xù)的精彩生成。但是,當前化學教學目標的表述中卻普遍存在主體錯位、動詞不當、內容泛化等問題,其中還不乏一些優(yōu)秀教學設計。筆者在同一線教師們交流中發(fā)現,一部分教師認為教學目標的陳述很簡單,“都寫了這么多年啦,照原來寫就是了”,“不就是抄抄課標、指導書上的有關內容”;而另一部分教師則表示他們對到底該如何陳述新課程下的三維教學目標常感到困惑,不知從何入手。由此可見,分析目標表述中的問題及其糾偏策略,探討如何敘寫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確有其現實意義。

1化學教學目標表述存在的問題

下面僅從刊載在國家級期刊上的教學設計中選取幾個目標表述案例,分析目標表述中存在的問題,以期能引起教師們的重視。

1.1 問題1―目標主體錯位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了解元素原子核外電子排布,原子半徑,主要化合價與元素金屬性、非金屬性的周期性變化。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實驗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

“使學生……”、“培養(yǎng)學生……”是中學化學教師教案中常見的詞語,也是目標陳述中常犯的錯誤。這種表述方式省略的主語是教師,是對教師提出要求,隱含著課堂中關注的是教師活動,而不是學生學習。在這種理念指導下的教學評價,注重的是“教師應該做什么”而不是“學生能夠做什么”。

教學目標主體表述為教師,從另一側面也反映在目標實施中,教師是否真正意識到目標對學生學習的引領作用,是否能指導學生利用目標來調整自己的學習、自我評價目標的達成。

1.2 問題2―目標動詞不當

知識與技能:了解硝酸的物理性質,掌握硝酸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能從微粒間相互作用這一微觀本質的角度去理解鹽溶液呈現酸堿性這一宏觀現象。

案例中目標行為動詞選擇不當,主要存在兩個方面:一目標動詞模糊,“掌握” “理解”等詞,缺乏質和量的具體規(guī)定性,含義模糊,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難以評價目標是否達成。因此,在陳述目標時要盡量摒棄原來大綱中“理解”、“掌握”等含意模糊、籠統(tǒng)的詞語。

二是目標動詞水平過高,與課程標準中學習水平要求不符?!镀胀ǜ咧谢瘜W課程標準》“常見無機物及其應用” 主題中關于這一部分的“內容標準”分別是:“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屬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和“了解酸堿電離理論”,案例中用詞顯然對學生的學習要求過高。

1.3問題3―目標內容空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以過氧化氫知識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關注社會、熱愛生命的情感。2.通過實驗探究、培養(yǎng)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科學探究精神,嚴謹求實的科學作風,善于合作的團隊精神。

案例目標內容泛化,一方面目標陳述內容過“大”,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體驗性目標的達成,不像知識與技能那樣是―種特定的信息或一種非常具體的技能,學生很快就可以習得,而是要經過很長的時間,經歷感受、認同、反應等一系列循序漸進的過程,才能逐漸內化?!芭囵B(yǎng)…情感”;“養(yǎng)成… …態(tài)度”等目標,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中根本無法實現。

另一方面內容過“空”,“…精神”、“…情感”內容不具體,很難通過學生的行為外顯出來,更無法測量和評價目標的達成度。目標針對性不強、操作性差,用無法體現內容特色的大而空的語句表述,是教師敘寫體驗性目標時易犯的通病。

2 當前化學教學目標表述的糾偏策略

為了切實發(fā)揮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的導向、調控作用,對教學效果的測度、評價作用,針對上述問題,表述教學目標時可以采取以下的策略進行糾偏。

2.1策略1―明確目標的主體

建構主義學習觀認為,學生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是學習的主體。新課程教學目標表述注重的應該是“學生能做什么”,而不是“教師應該做什么”。即目標的行為主體應該是學生而不是教師(因此有時也把教學目標稱為學習目標)。教學目標的行為主體從教師到學生,不僅僅是表述形式的變化,更體現出教學觀念的更新、學習方式的轉變。因此,具體表述教學目標時,目標主體可以省略,但是不應該錯位。

2.2 策略2―選用恰當行為動詞

新課程改革的亮點之一就是在引入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同時,豐富、充實了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領域目標的內容和內涵,構建了三維融合的目標體系。其中知識與技能能夠明確告訴大家學生的學習結果是什么,是結果性目標,可用學習結果來表述,一般要采用“說出”、“舉例”、“比較”“區(qū)別”等明確,可測量、可評價的結果動詞。而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是在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的內心感受和情緒體驗,屬體驗性目標,一般采用“經歷” 、“感受”、“體會”等體驗性的、過程性的動詞來表述。

另外,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在借鑒布魯姆教學目標分類等理論的基礎上,將目標要求分別按認知性、技能性、體驗性三個領域從低到高分為不同的水平層次,各水平層次又用清晰明確的動詞分別進行說明。如“理解”水平層次的行為動詞有“了解、認識、能表示、辨認、區(qū)分、比較”等。要使教學目標產生最大的激勵效果,就要分析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行為動詞。既要使制定出來的目標明確、可操作,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能力水平,控制在最近發(fā)展區(qū)。否則教學目標難以達到或無法評價教學,都不能使學生對后續(xù)的學習產生動力。

2.3 策略3―具體化目標的內容

新課程三維目標不是三個獨立的目標,而是同一個目標的相互融合的三個方面,即三位一體而非三足鼎立。其中知識與技能是教學目標的核心部分,“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體驗性目標不可能單獨操作,必須在知識與技能的教學中和科學探究活動的基礎上展開,并從中尋找到相應的生長點。因此,在表述教學目標(尤其是體驗性目標)時,我們可以針對具體的教學內容、結合具體的教學活動,對教學行為或者行為條件做進一步的表述,使目標更具針對性、可操作性。

2.3.1 行為對象的具體化

在教學目標ABCD四要素中,教學行為(Behavior)主要說明學習結束后,學生應該能做什么,獲得哪些發(fā)展,是表述中最基礎的部分。描述教學行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個動賓結構的短語,其中動詞說明學習后能達到的行為動作,賓語則說明動作的對象。除了注意動詞的選用不宜用籠統(tǒng)、模糊的詞語外,對于賓語的表述也可以擯棄一些空洞的、無法體現內容特色的詞語,結合知識技能的學習,表述為更具體的價值內容。如“通過SO2性質的學習,逐步樹立辯證唯物的思想”目標中的“辯證唯物思想”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予以具體表述,可改為“通過SO2性質的學習,認識到SO2既有對污染環(huán)境的不利的一面,又有在生產生活中有用的一面,形成一分為二看問題的觀點”,以使目標行為更加具體。

2.3.2 行為條件的情境化

教學行為條件(Condition)是影響學生產生結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圍。現代認知心理學強調學習的真實性和情境性,認為學生的學習必須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因此,在陳述教學目標時,可借助于完成行為所需的實驗探究、討論交流等各種活動方式或將目標行為置于特定的教學情境下來表述。例如常用的“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培養(yǎng)科學精神”目標,可表述為“通過討論交流,學生能夠積極參與科學探究實驗方案的設計;在實驗過程中能夠認真觀察和操作;出現問題時能客觀分析、正確處理”這樣的設計,其評價的具體性加強了許多,更利于實際的操作。

3 化學教學目標表述案例

下面以新課標人教版《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jié)硫和氮的氧化物(第一課時)“二氧化硫的性質和用途”為例來說明課時教學目標的敘寫。

3.1 確定初步的教學目標

以化學課程“內容標準”和“活動與探究建議”為依據,結合化學教材具體的教學內容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初步確定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二氧化硫的用途;設計實驗方案、分析實驗現象。

2.過程與方法:查閱資料、討論交流自主學習、交流合作;實驗探究 比較、分析、歸納。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環(huán)保意識。

需要說明的是,新課程三維目標只能是我們制定教學目標的一項重要原則,具體進行目標設計時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確定目標重點。一味地要求學生,在每一節(jié)課的學習后三個維度都發(fā)生變化是不現實的。如果不顧教學實際,刻意追求目標設計的完整性和格式化,要求每個課時目標都套用三個維度分塊陳述,勢必又走進新的誤區(qū)。

3.2選擇水平適合的行為動詞

結合化學教材內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學校的化學教學資源等分析化學教學應達到的目標層次,選擇合適的行為動詞。

如對于SO2的物理性質、用途,目標水平層次是“了解”,可選用能“說出”、能“舉例”等行為動詞;對于SO2的化學性質,目標水平層次是“理解”,可選用認識等行為動詞;而對于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目標,結合具體的教學活動可選用“嘗試”、“體驗”等過程性、體驗性的目標動詞。

3.3敘寫明確可行的教學目標

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或教學活動、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把內隱的情感內容與知識技能的形成、方法的掌握等相互聯系起來進行表述。

知識與技能:1.能說出SO2的物理性質,認識SO2的化學性質,并能舉例說明其用途; 2.了解二氧化硫對空氣的污染,知道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 3.初步學會設計實驗方案,進一步提高實驗觀察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1.通過查閱資料,討論交流,嘗試自主學習和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2.體驗實驗探究過程,在認真觀察實驗現象的基礎上,學會比較、分析、歸納二氧化硫的性質。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認識酸雨對環(huán)境的危害,增強環(huán)保意識;2.能結合實際,提出幾個環(huán)保措施。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同一知識內容,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學生會獲得不同方面的發(fā)展,“若通過實驗活動來實現,就可以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操作技能、實驗設計能力等;若通過提供資料的形式來實現,其目標也就變成了發(fā)展學生分析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1]。可見,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陳述形式都不是單一的或唯一的,而是豐富的、 多元的, 最好能根據教學實際進行個性化設計,避免使教學目標流于形式。

參考文獻:

[1]何克抗等編著.教學系統(tǒng)設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化學課程標準研制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解讀[M].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王小明.化學教學實施指南[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陳獻忠.新課標下高中化學教學目標的編制[J].教學管理. 2004,(07 ).

[6]孫建新.新課程化學教學目標的設計研究 [J].重慶教育學院院報. 2005,(11).

第3篇

關鍵詞:多目標優(yōu)化;Pareto;機器學習

中圖分類號:TP1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12)15-3689-02

Machine Learning in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ZHENG Xiu-lian

(Taizhou Vocational School of Mechanical, electrical technology,Taizhou 225300,China)

Abstract: Machine learning is essentially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re are three very different approaches to cope with thi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roblem: the conventional weighted-formula approach, the lexicographic approach, the Pareto ap? proach. At present, the most widely used approach is the Pareto approach. This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achine learning is used in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algorithms. The final show that Pareto based multi objective optimization method can effectively overcome before two optimization method, three methods is the best.

Key words: Multi-objective optimization; Pareto; Machine learning

機器學習本質上就是多目標優(yōu)化問題。任何機器學習方法都包括兩個步驟,即:構造一個候選模型,然后選擇某個學習算法根據樣本數據集對候選模型進行參數估計。通常,模型構造和參數估計是在迭代的過程中同步實現,但在許多情況下,模型構造只憑直覺和經驗做一次。換言之,用戶憑經驗構造模型,然后使用某個學習算法來估計模型的參數。

目前,用多目標優(yōu)化來解決機器學習問題的方法主要有三種:標量式的多目標優(yōu)化[2],按詞典排序的多目標優(yōu)化[3]以及基于Pare? to的多目標優(yōu)化[4-7]。標量式的多目標優(yōu)化是將多目標問題轉化為單目標問題來解決,這種方法實現簡單,但存在很多缺點,如在目標的轉化過程中需要給不同目標設置權重值,這些權重值的設置通常都是憑經驗或通過反復實驗確定的,帶有主觀性,而目標的轉化是將含義不同的目標整合到一起,這使得最終的目標函數對用戶而言是沒有意義的。按詞典排序的多目標優(yōu)化是對目標賦予優(yōu)先權,由優(yōu)先權決定各目標的優(yōu)化順序,該方法避免了將含義不同的目標進行整合,但在實現過程中引入了新的參數,并且各目標的優(yōu)先權的確定也是待解決的問題?;赑areto的多目標優(yōu)化是采用多目標進化算法來解決多目標優(yōu)化問題,將各個目標單獨看待,找出同時優(yōu)化所有目標的非支配解集,用戶可以根據需要從該解集中選擇自己需要的解,達到對問題的更深的認識。

[3] Kaufmann K A,Michalski R S.Learning from inconsistent and noisy data:the AQ18 approach[J].Foundations of Intelligent Systems (Proc. ISMIS-99).LNAI,Springer,1999,160(9):411-419.

[4] Kim Y,Street W N,Menczer F.Feature selection in unsupervised learning via evolutionary search[C].Proc.6th ACM SIGKDD Int.Conf.on Knowledge Discovery and Data Mining (KDD-2000),ACM,2000:365-369.

[5] Beatriz de la Iglesia,Mark S.Philpott,Anthony J.Bagnall and Vie J.Rayward-Smith.Data Mining Rules Using Multi-Objective Evolutionary Algorithms[C].IEEE 2003.

第4篇

一、過程方法目標

初中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特點之一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強 調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以往,教學大綱對知識的要求是“了解、 理解、應用”,如今,課程標準同時強調學生“經歷了什么”、“體 會了什么”、“感受了什么”。這些對于有 13 年教齡的我來說,也 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上,幾乎都有“傳統(tǒng)” 與“創(chuàng)新”的碰撞。也正是經歷了教學方法的不斷積累、改進的 過程,尤其是通過參加賽課、上公開課、示范課,使得我對教學 目標中的過程性目標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比如,在講完“Word”軟件中的文字錄入及排版知識后,組織學生進行限時對抗賽――限定時間對指定的短文使用 Word 軟 件進行錄入、排版,最后由學生代表組成的評委對學生作品評價 計分;又如,在講完 IE 瀏覽器的使用后,就讓每位學生運用 IE 瀏覽器瀏覽本縣的網站和其它大型網站。因此,每學習一項新內 容,就及時讓學生進行定量的練習,這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 興趣,鞏固所學的新課內容,熟練掌握操作要點,提高學習效果。 而且只有學生經歷一個“從理論到實踐”的合理性的過程,學生 才會心悅誠服地接受而非被動“吸收”,這樣的學習體會無須死 記硬背,就已記憶深刻。

經過一次次的教學實踐,我終于認識到學生主動參與、親身 實踐、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重要性,開始有意識的以知識技能 為載體,關注學生知識形成的過程。這既逐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邏輯 思維能力,又讓學生在“自主”的氛圍中獲得了他們應該在這一 階段掌握的知識技能,這比在舊模式下把學生作為被動吸收知識 的“容器”要人性化得多。

二、情感價值目標

“讓不同的人在信息技術上有不同的發(fā)展”是新課標的宗 旨。作為一名合格的信息技術教師,我們要引導學生確立正確的 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實現人格的完美化,力求完美地實現 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有機融合。例如,在學習《了解歷史名人》、

《拜讀詩圣作品》等內容時,要向學生宣揚辯證唯物主義的哲學 觀點。在學習探索計算機奧秘等方面的內容時,要向學生弘揚中 華民族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和民族自信心的 教育。利用計算機的發(fā)展史向學生介紹科學家克服困難、勇于創(chuàng) 新的精神等,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一個學生不一定能把信 息技術知識技能掌握得非常出色,但作為一個社會人,他一定要 有與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在以后的學習或生活中遇到挑戰(zhàn)時, 一定要有 堅強 的意志品 格、 團隊協作 的精 神、基本 的審 美能 力……作為老師,如果能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有意識地但又是 自然而然地滲透一個個情感價值目標,那么,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學 生才是社會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

三、應試教育與多元化目標教學的碰撞

第5篇

關鍵詞:化學分析 課程定位 教學目標

新時期高職院校的學生,多數是高考的“落榜生”,在學習習慣、學習自覺性、理論功底方面都較差。高職的學生更加注重的是動手操作能力,更加注重跟企業(yè)結合緊密的程度。想要對該課程進行更好的設計,滿足企業(yè)的需求,就需要深入企業(yè)調研,了解企業(yè)需求,做好課程定位和教學目標設計。文章從實際情況出發(fā),以山東輕工職業(yè)學院應用化工技術專業(yè)的核心課程――化學分析技術為實例,探討如何對課程進行準確定位和教學目標設計。

一、課程定位

1.調研分析

通過對淄博永大化工有限公司、山東金城醫(yī)藥化工有限公司等二十多家企業(yè)走訪和調研,分析研討,確定化學分析技術崗位群的崗位職責:認真執(zhí)行質量管理規(guī)章制度,嚴格按照國家或行業(yè)標準進行化驗操作;負責對原料檢驗,并出具檢驗報告;負責化驗室的安全管理和定期檢查;負責化驗室設備器具的建檔、維護保養(yǎng);負責符合生產實際的實驗方法研究與改進;及時向主管部門上報質量檢驗信息。各企業(yè)對化學檢驗的要求是一致的,具備化學檢驗基本操作技能和能夠進行數據分析出具報告。

2.課程設計理念

(1)以化學分析檢驗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由知識、技能、德育三大要素構建成體系,通過改革課程教學標準并加以有效實施,最終達到預期的該課程培養(yǎng)目標。

(2)以化工企業(yè)化學產品的具體檢驗作為“主線”,以化工企業(yè)化學產品檢驗質量為根本,以真實的檢測為導向,科學設計、程序化,c撥操作的關鍵和要點,做到“教、學、做”一體化,使學生能夠全面掌握分析檢驗的知識和技能。

(3)以化學產品檢驗要求作為基本“單位”,以具體檢驗分析產品為載體,建立全新的授課模式,擺脫以傳統(tǒng)知識灌輸的方式,將教學內容設計為多個實驗,所有的教學都圍繞實驗的完成、出具準確報告展開。

(4)基于化學分析完成的過程考核方法,采取試卷、實操和平??己讼嘟y(tǒng)一的考核方式。三種方式均以化學分析完成為導向。此外,兼顧平時表現及學習態(tài)度,在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養(yǎng)成認真扎實的工作作風和習慣。

3.課程設計思路

通過調查研究,與行業(yè)企業(yè)專家研討,確立化學檢驗所需能力,校企合作開發(fā)課程標準,對分析檢驗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共建滿足實際能力要求的訓練體系。具體設計思路分為三步:第一步,進行化學分析技術人才社會需求的調查與分析,確定化學分析技術人才的主要就業(yè)崗位;第二步,根據化學分析技術人才的主要就業(yè)崗位,得出相關畢業(yè)生的典型工作崗位;第三步,根據典型工作崗位確定典型工作任務以及完成這些典型工作任務所應該具備的專業(yè)技術能力;第四步,根據完成化學產品檢驗工作所應該具備的專業(yè)能力歸納出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第五步,根據化學分析技術在現實中的作用,歸納為13個實驗,所有的理論和實踐知識圍繞實驗開展,然后以13個實驗為核心,將理論內容和實踐內容重新融合。

二、課程目標

1.總目標

使學生掌握化學檢驗的基本測定方法,具備化學產品分析和檢測方面的能力,能夠完成化學品的檢測;準確完成分析報告,提供結論;為水處理、儀器分析、化工實驗設計等后繼課程的開設打好基礎,為從事產品分析、水處理等崗位奠定基礎。

2.具體目標

本課程的具體目標分解如下。

(1)知識目標。要求了解課程的任務和作用,了解誤差的計算,了解四大滴定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自行進行基本實驗設計,并能夠應對相關問題,能夠出具完整數據報告。

(2)能力目標。專業(yè)能力:具有化學分析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能力,具有各種常見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能力,具有化學分析常用儀器的使用與校準能力,能利用化學分析技術進行生產控制,能進行原材料及成品的化學成分檢驗與測定。

第6篇

一、育德于課堂,實現德育目標

(一)重視愛國主義情懷的培養(yǎng)。

愛國主義是德育的重要內容,在信息技術課程中,教師要努力把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當然,這種滲透一定要講求技巧性,要以學生喜歡和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而不是空洞乏味的進行大道理的灌輸。例如,我們可以一方面讓學生感受身處信息化社會,信息技術給我們的生產生活各個方面帶來的深遠影響,另一方面,向學生誠實地展示我國的信息技術與國外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差距,以及由于差距而“吃的各種虧”,這樣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危機意識,讓學生自然地產生“為國爭光”的志向,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

(二)重視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

團隊精神的培養(yǎng)是德育活動的一項重要目標,對于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團隊精神不僅對當前的學習活動具有積極的作用,對于學生將來踏入社會也具有很大的幫助。在信息技術課堂上,基本上是一人一臺機器,這樣就容易導致學生之間相互隔離,不利于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形成。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在對班級學生有了一定了解以后,把學生分成三五個一組的學習小組,根據不同小組的水平和特長,布置各種任務。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基礎較差的學生在其它小組成員的幫助下可以順利的完成任務,從而逐漸提升自信,而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也在幫助他人,組織合作的過程中收益頗多。對于所有的學生來說,最大的收獲就是讓學生逐漸樹立起“團隊合作力量無限大”的理念,強化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

(三)重視信息道德的滲透。

在傳統(tǒng)的德育課上,教師所講的內容很少會涉及到信息道德領域,這樣就使得信息道德教育長期處于缺失的狀態(tài)。在中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育的核心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借助于信息技術實現信息道德的提升,這一點是人類在信息交流活動中應當具備的基本的道德品質。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信息道德的滲透,努力從信息道德意識、信息道德關系、信息道德活動三個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道德素養(yǎng)。

二、育“漁”于課堂,實現過程與方法目標

(一)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

在傳統(tǒng)的信息技術課堂上,一個基本的步驟就是講授、示范、練習,在這種模式之下,整個教學活動都是圍繞著教師來進行的,而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反而被排除在教學活動之外,這樣就導致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很差,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心理就會變得較為被動,教師講什么就聽什么,而沒有獨立的自我學習意識。因此,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變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為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可以一改學生的被動學習心理,使得學生由過去的“要我學”變成“我要學”,這樣,學生才能真正變?yōu)閷W習的主人,在學習的過程中以更加主動的方式去獲取知識、以更加宏觀的視角去探究學習的方法,這樣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二)重視學生信息辨別能力的培養(yǎng)。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fā)展,網絡信息和資源成為了我們學習活動的重要資源,學生無論是課堂學習還是課下學習,都離不開網絡。然而,網絡信息雖然數量巨大,但同時也十分繁雜,其中不乏一些的不良信息。因此,培養(yǎng)學生信息辨別能力是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教育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學會從繁雜的網絡資源庫中篩選出能為自己所用的信息,及時剔除其中的糟粕,在學生的心理上塑造了一張防護網,這樣就可以在有效運用網絡資源的同時還能很好的抵御網絡不良信息的侵襲。

(三)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yǎng)。

信息技術是一門知識性和操作性相結合的學科,并且相較于知識性,操作性在信息課程學習中往往占據著更為重要的位置。在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過程中,動手操作是掌握和運用知識的基本途徑,很多時候,只有通過親自操作才能感受到知識的奧秘。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可以一步步打破計算機的神秘感,會有效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升。

三、育意于課堂,實現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目標

創(chuàng)新是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動力,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人才是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也是每個學科教學工作的重要目標。在高中信息技術課程中,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育意于課堂,是新課程理念下,信息技術教學應當努力的主要方向。

(一)重視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

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的主動參與,而興趣則是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的最重要的內驅力,因此,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一定要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意關注學生的興趣點,采取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筆者在給學生講到photoshop工具的使用時,由于這部分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筆者拿出了學生平時參加活動時的一些電子照片作為素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和喜好把不同照片中的人進行“合影”。聽到這個任務以后,學生立刻來了興趣,為了實現自己想要的“合影”效果,大家在接下來的聽課過程中表現的異常認真,學生的學習不再是被動的學習,而變成了主動的思考和探究,在思考的過程中,很多學生主動的提出了很多問題,從而令整個課堂教學效果非常理想。

(二)重視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和研究問題的能力。

第7篇

【關鍵詞】三維目標;數字化學習;學習活動;設計;實施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B 【論文編號】1009―8097(2010)07―0027―04

一 引言

從高中到大學,無論是學習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人際環(huán)境還是心理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大學新生需要面對新環(huán)境下的適應不良問題。大學生的適應不良主要體現在對大學生活的認知失調、自我認知偏差、完美主義傾向和心理的成熟與不成熟并存等幾個方面[1]。

為了幫助新生順利過渡,內蒙古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在大一第二學期開設了“數字化學習”課程。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轉變學習觀念,適應數字時代的學習方式。自2007年開始,筆者在承擔課程教學任務的同時,利用行動研究,結合訪談、問卷和內容分析等方法,對課程的教學設計進行了三輪教學實踐和反思修改,形成了基于三維目標的、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方案。

二 “數字化學習”課程教學目標

大學教育不同于中小學教育,長期在中小學應試教育中拼搏的學生,進入大學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轉變學習觀念,在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之后,要努力提高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以適應大學的學習方式,從而進一步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數字化學習”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過渡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轉變學習觀念,提高信息檢索和加工能力,掌握利用思維導圖和概念圖提高學習效率的方法,提高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能力,逐步養(yǎng)成進行學習反思的習慣。本課程以模塊化的方式組織學習內容,共分為六個模塊,具體內容如圖1所示。

“數字化學習”課程的教學對象是教育技術學專業(yè)大一學生,各模塊的學習目標確定如下[2]:

數字化學習導言:理解信息時代學習方式的特點;從余世維的視頻講座(省略)和開復學生網(省略)中感受大學生的學習觀念。

信息獲取技術:掌握校園網數字圖書館電子資源的獲取方式和搜索引擎的使用技巧,能夠利用圖書館電子資源和搜索引擎檢索所需信息。

數字化學習概述:理解數字化學習的含義;了解典型的數字化學習平臺(如網絡課程、專題學習網站、WebQuest等)。

概念圖:理解知識可視化的意義;知道什么是概念圖及其來由、功能和特點等;知道概念圖的制作方法并會利用Inspiration軟件制作概念圖。

思維導圖:知道什么是思維導圖及其來由、功能和特點等,理解思維導圖和概念圖的不同;知道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并會利用Mindmanager軟件制作思維導圖。

自我評價的技術:知道學業(yè)成就評價的新方法;理解反思的意義,知道反思的方式并能利用Blog進行學習反思。

“數字化學習”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在轉變學習觀念的基礎上,知道和理解有關知識、習得技能、提高能力。為了實現上述教學目標,經過三輪行動研究,形成了以學習活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以下將基于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對“數字化學習”課程學習活動的設計與實施效果進行分析。

三 基于三維目標的“數字化學習”課程學習活動的設計

依據“數字化學習”課程各模塊的目標,設計了如圖2所示的學習活動[3][4]。

以下將對各模塊學習活動在促進三個維度目標達成上的作用進行分析。

模塊一:數字化學習導言

1 學習活動:在中國教育人博客注冊個人空間,加入“數字化學習”群組。在Blog群組中余世維視頻講座觀后感。

2 目標達成:

知識和技能:知道Blog的使用方法。

過程和方法:通過在中國教育人博客注冊個人空間,加入“數字化學習”群組并觀后感,體驗個人Blog和群組的使用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利用Blog進行學習反思的意識和習慣。

3 設計意圖:通過Blog的使用讓學生體驗信息技術教育應用;通過觀看余世維講座并寫觀后感讓學生感受不同的理念,引導學生利用Blog來進行學習反思。

模塊二:信息獲取技術

1 學習活動:

小組任務:利用圖書館或搜索引擎的文獻檢索服務,選擇兩個主題進行文獻檢索,并整理成PPT進行課堂匯報。

新概念(任選其一):E-learning概念解讀及教學實例或Blending-learning概念解讀及實例。

新技術(任選其一):Web2.0和Web3.0或CSCL。

2 目標達成:

知識和技能:

(1) 理解E-learning的含義;

(2) 理解Blending-learning的含義;

(3) 知道Web2.0和Web3.0及其具體的應用形式;

(4) 理解CSCL的含義,了解其最新發(fā)展。

過程和方法:

(1) 通過對新概念和新技術兩個方向資源的檢索,提高信息檢索能力;

(2) 通過自制模板制作PPT,體驗PPT制作的基本方法,提高PPT設計和制作能力;

(3) 通過課堂匯報,提高表達能力;

(4) 通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體驗協作學習的基本方法,提高交流和協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參與小組協作學習,轉變學習觀念,培養(yǎng)協作意識和協作精神。

3 設計意圖:本模塊學習活動的設計首先打破學生對教師講授的依賴性,讓學生通過協作交流來實現知識的拓展,初步了解本專業(yè)關注的新概念和新技術,在學習觀念轉變的同時完成新知識的學習;在協作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又使得信息時代不可或缺的信息檢索能力、表達能力和交流協作能力得到提高;另外,作為教師教育的重要能力,PPT的設計制作能力也得到鍛煉和提高。因而本活動既完成了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yǎng),又完成了專業(yè)知識和能力的培養(yǎng)。

模塊三:數字化學習概述

1 學習活動:上網下載WebQuest模板,小組協作設計一個WebQuest網絡主題探究案例。WebQuest網絡主題探究案例課堂匯報、互評、修改。

2 目標達成:

知識和技能:理解WebQuest的設計思想和探究的含義。

過程和方法:

(1) 通過上網下載WebQuest模板,提高信息檢索能力;

(2)通過設計WebQuest網絡主題探究案例,體驗WebQuest的設計方法;

(3)通過課堂匯報,提高表達能力;

(4) 通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體驗協作學習的基本方法,提高交流和協作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初步樹立作為教師的身份意識。

3 設計意圖:以教師的身份設計WebQuest網絡主題探究案例,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教師意識”,同時體驗不同的教學方式,轉變常規(guī)的教學思路;通過小組協作完成任務,進一步提高學生對協作學習方式的接受性。

模塊四:概念圖

1 學習活動:制作概念圖并匯報。

個人任務:李開復給大學生的信(選一封)或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小組任務:第五項修煉(任選一章)。

2 目標達成:

知識和技能:了解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

過程和方法:通過個人和小組協作制作概念圖,體驗概念圖的制作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通過對李開復給大學生的信、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和第五項修煉內容的提煉和消化,提高完善自我的意識。

3 設計意圖:本活動的直接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概念圖的制作,而三個概念圖的主題“李開復給大學生的信”、“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和“第五項修煉”都是針對大學生適應不良的狀況而精心選擇的,通過對這些材料的加工,一方面讓學生知道如何完善自我,另一方面也在激勵學生塑造成功的自我,在能力提高的同時也實現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和轉變。

模塊五:思維導圖

1 學習活動:制作思維導圖并匯報:

小組任務:在本班同學中找出至少10個值得你學習的人的優(yōu)點。

個人任務:用思維導圖制定一個個人發(fā)展計劃。

2 目標達成:

知識和技能:了解本專業(yè)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

過程和方法:

(1) 通過小組和個人制作思維導圖,體驗思維導圖的制作方法。

(2) 通過制定個人發(fā)展計劃,提高自我規(guī)劃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 把別人優(yōu)點當成一面鏡子,培養(yǎng)完善自我意識;

(2) 關注自己專業(yè)及全面發(fā)展,提高自我規(guī)劃的意識。

3 設計意圖:思維導圖是一項應用靈活廣泛的學習工具,通過制作思維導圖,一方面讓學生體驗思維導圖的強大功能,另一方面,針對大學生在自我認知和專業(yè)認知方面的適應障礙,特設計了“找優(yōu)點”的游戲來完善學生的自我認知,通過“制定個人發(fā)展計劃”的任務從個人全面發(fā)展的角度來提高學生的專業(yè)認知并進一步強化自我認知。

(注:1 教師先對“人才培養(yǎng)方案”進行解讀,讓學生對大學四年的學業(yè)安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制定個人發(fā)展計劃。2 在前邊五個模塊的學習中,每個模塊安排一項智能測試,分別是:身體、語言、精神、社交和創(chuàng)造力五項智能,個人發(fā)展計劃要參考測試的結果來制定。)

模塊六:自我評價的技術

1 學習活動:用量表進行組內同伴互評并處理評價數據。

2 目標達成:

知識和技能:了解利用量表進行評價的流程。

過程和方法:用量表進行組內互評并處理數據,體驗利用量表進行互評以及對量表數據進行處理的過程和方法。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樹立多元評價的意識。

3 設計意圖:打破傳統(tǒng)的評價觀念,讓學生從評價方法、評價指標和評價主體三個方面感受多元評價的優(yōu)勢。

四 “數字化學習”課程學習活動的實施效果分析

研究本著發(fā)展性評價的理念,將教學評價的重點放在學生觀念的轉變和能力的提高上,因而效果分析更多地關注來自學生方面的反饋。在為期三年的研究中,基于問卷、訪談和內容分析的結果,通過行動研究不斷地修改完善教學設計。

通過對訪談和問卷結果的整理發(fā)現,學生普遍覺得以活動為中心的教學才是體現大學教育特色的教學方式,協作學習能讓學生多方獲益。大一的學生正處在迷茫狀態(tài),需要幫他們指路,他們迫切地想掌握一些實踐性強的技能,并且全面提高自己的能力。

通過對學生的Blog進行內容分析,能夠發(fā)現學生的學習觀念的轉變和學習能力不同程度的提升。各模塊活動實施的效果從學生的日志中可以得到最真實的反映。

對于信息時代的學習方式的看法,有學生這樣說:“學習了這門課,令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學習的方式方法也在發(fā)生著突飛猛進的變化。以前的學習只是單純地借助課本和一些輔助資料,而現在的學習則不同,我們有了網絡這個強有力的幫手,網絡上有豐富的學習資源為我們提供,學習不再是一種被動,而逐漸變成一種主動的過程,學習不再成為一種負擔,而是逐漸轉變成一種興趣?!?/p>

對于第一次協作學習活動,學生這樣說:“第一次的小組學習也是第一次脫離宿舍、與本宿舍以外的同學共同完成任務,雖然有很多的不足但是這樣的合作方法卻能夠讓我們都接觸更多的同學,也有助于更多的溝通和互相學習?!睂W生充分體驗到了協作學習的益處。

在模塊二的學習活動完成后,有學生這樣說:“越來越發(fā)現自己很無知。資源檢索能力,資料加工能力,PPT演示文稿制作能力,表達和演講能力,團隊協作能力。這五種能力似乎我沒有一種可以說得過去。第一次作業(yè)就覺得挺失敗的,真不知道以前自己都學了些什么。……”這說明學生在進行深刻反思。另一位同學這樣說:“從開學的時候的迷茫,到現在對本專業(yè)的進一步了解后,在心中明確了自己的目標?,F在缺的是努力的學習,成功指日可待!”

在小組利用思維導圖協作完成“找優(yōu)點”的小游戲后,學生這樣說:“又學習了一種學習工具,感覺它很好,在以后的學習過程中自己要把它利用好了!一個班級,42個人的大家庭,每個人身上都有好多優(yōu)點,希望我們在學習生活中多學習,慢慢改掉自身的缺點,讓自己優(yōu)秀一點!”說明學生在完善對自我的認知。

在利用思維導圖制定個人發(fā)展計劃的活動完成后,有學生這樣說:“做了自己的個人發(fā)展計劃,目標就明確了很多,知道自己想做的,想要的,想要完成的,也知道實現它們很難,但我相信有這樣的一個計劃,會督促我努力完成的,我的青春我做主!GO GO 加油!”可見該任務既讓學生熟悉了思維導圖這項學習工具,同時學習活動的設計有效地幫助學生對大學生活進行了明確定位。

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顯示學生90%以上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而在學生實現學習成果的過程中,學習觀念得到了轉變,學習能力得到了全方位的鍛煉和提高。以上事實說明,本課程學習活動的設計在合適的時機為學生的過渡架起了橋梁,有效解決了大學生適應不良的問題,提升了大學生的自我認知、專業(yè)認知和適應信息社會所需具備的學習能力。

五 結語

對于適應社會來說,知識、技能、能力都很重要,知識、技能、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有明確的目標、正確的觀念和合適的方法。大學教育尤其要關注價值觀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才能為社會輸送合格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曹華清.大學生適應不良的心理原因透視及對策分析[J].重慶工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2): 83-84.

[2]葛文雙,傅鋼善.基于活動理論的網絡學習活動設計―現代教育技術網絡公共課活動案例[J].電化教育研究,2008,(3):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