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2-27 11:15:32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科研方法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論文摘要]“憲法”課程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是轉變教育觀念,矯正已偏移多年的教學目標;其次是根據社會主義法制建設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和法律職業(yè)院校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對憲法課的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憲法課教學模式,重構憲法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
一、“憲法”課程教學改革的緊迫性
目前,我國法學教育的目標模式主要有兩個類型:一是法學本科教育,即“通才”教育;二是法律職業(yè)教育,即“專才”教育。因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在內容、方法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上有一定的區(qū)別。法律職業(yè)教育為司法機關培養(yǎng)基礎扎實、心理素質高和適應能力強的應用型法律人才,法律職業(yè)教育中“憲法”課的教學必須跟上時展的步伐。從法律職業(yè)教育的經驗看,“憲法”課在法律課程體系中居于基礎性地位,一個不具有最基本的憲法理論基礎的人,很難確立法律職業(yè)者應有的職業(yè)良知和素質,更談不上成為一名具有法律思維并熟練準確運用法律解決社會實際問題的法律人才。我國目前職業(yè)教育中“憲法”課程教學與它在整個法學教育過程中的地位極不相稱,“憲法”課程理論性很強,內容復雜難懂,歷來被認為“入門容易,學明白難”。長期以來形成了如下狀況:教學目標不明確、角色錯位;教學觀念陳舊;教學內容落后;教學脫離實際;教學難度大;考核機械;圖書資料匱乏;嚴重落后于市場經濟、精神文明、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的現實需要和發(fā)展趨勢;教學方法單調,說教式、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主導,教師在教學中只注重“授業(yè)”而忽視對學生“傳道”和“解惑”,長期以來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厭倦“憲法”課的學習,教師也產生了職業(yè)倦怠感。這些問題的存在,極大地制約了法律職業(yè)教育高素質、多元化法律人才的培養(yǎng)。面向21世紀中國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發(fā)展的要求和法律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需求,“憲法”課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學目標、師資素質、教材體系與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都應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憲法”課教學新模式,重構“憲法”課程體系及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二、“憲法”課程教學目標的矯正
法律職業(yè)教育的總目標是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法律人才,這類法律人才應具有以下素質:
第一,政治素養(yǎng),具有維護正義的崇高理想;崇尚法律、法律至上的堅定信念.岡4直不阿、不畏權勢、不謀私利的品德。
第二,職業(yè)道德素質,即具有法律職業(yè)倫理、恪守法律職業(yè)道德的精神。
第三,法律業(yè)務素質,即系統掌握法律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及應用方法等。這應是我們法律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終極目標?!皯椃ā闭n程必須圍繞上述三方面要求確立其教學目標?!皯椃ā闭n程的教學目標是課程教學設計的最終目的,具有導向作用?!皯椃ā闭n是我國教育部法學教育委員會規(guī)定的法律教育16門核心課之一,是法律專業(yè)基礎理論課,屬于法律專業(yè)必修課和主干課,在整個法律專業(yè)課程體系中至關重要,居于基礎性的地位?!皯椃ā闭n的基本理論、基本觀點和主要內容對其他法律專業(yè)課程具有指導意義和基礎作用。長期以來在“憲法”課的教學中,忽視了對學生人格品質、思維方式、法律傳統、創(chuàng)造精神及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培養(yǎng)。傳統的“憲法”課教學已落后于21世紀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人才發(fā)展的要求,“憲法”課程教學理念必須更新、教學目標必須矯正。創(chuàng)建集德育目標、知識目標、實踐目標為一體的目標導向式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同樣適用于“憲法”課改革的需求。
三、“憲法”課程教學改革重構及教學方法的探析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教學內容改革是“憲法”課教學改革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憲法”課程教學不是憲法基本知識的簡單堆積或憲法基本知識概述,其使命和根本任務是夯實法律人才的人格品質、思維方式、法律傳統、創(chuàng)造精神及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基礎?!皯椃ā闭n教學的首要任務是價值層面的教育,即“育人”。這也是目標導向式教學模式中所說的“德育目標”。德育目標是指在教學中促進學生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法律觀的形成。法律職業(yè)教育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負有的使命具有特殊性,它培養(yǎng)的不是一般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而是培養(yǎng)具有法律素養(yǎng)的法律職業(yè)人,“憲法”課的教學理應承擔這一任務。所以在“憲法”課的教學中,教師要通過一定的教學手段的運用,引導學生樹立法律職業(yè)人應當具備的追求真理、維護公平的人生觀;樹立崇尚憲法尊嚴和憲法至高無上的法律職業(yè)觀。在“憲法”課的教學中,我們要將抽象的憲法知識同我們身邊所發(fā)生的實例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對學生進行法律職業(yè)人道德觀、法律職業(yè)觀的教育。必須改變那種把教學方法僅僅看作是傳授法律知識的手段的錯誤觀念,注重教學方法中所包含的思想內容,真正把對學生思想的培養(yǎng)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實現教學方法服務于教學目的的宗旨。同時,在課外可以開展“憲法在我心中”、“我愛國旗”等演講比賽和第二課堂其次,要打破原有的“憲法”課程體系,確定“憲法”課知識目標?!皯椃ā闭n具有較強的理論性,這一特點是與其他部門法律課有區(qū)別的,而且“憲法”課程體系已經成熟。在法律職業(yè)教育中,我們可以在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基礎上探索一個適合職業(yè)教育的知識目標體系,即從“憲法”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方法兩個方面人手,建立一個以探求憲法與運動一般規(guī)律為目的、以分析基本的憲法現象和解決現實的憲法領域內的基本矛盾為主要內容、以司法考試涉及的重點內容為中心、以我國《憲法》的規(guī)定為主線、以公民權利義務為重點的導向式的知識目標體系并重視憲法實施部分的講授。最后,“憲法”課要貫徹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注重對學生進行能力目標的培養(yǎng)。掌握法律知識和形成法律能力應是憲法教學過程中同步發(fā)展的兩個方面,在具體的憲法教學過程別是理論課程教學中,除需傳授憲法知識外,更應特別注重幫助學生領會掌握蘊涵在憲法知識中的憲法精神和憲法思維方法。法律教學實踐證明,法律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比簡單的知識傳授要困難得多。以往的憲法理論課教學只注重學生基本知識的積累,教師很少將憲法的教學同實踐結合起來。憲法理論教育不應只把前人的智慧簡單地傳授給學生,而應當是與現實的法律實踐掛鉤。憲法規(guī)定的有關“人權”、“憲法地位”等問題都可以引進部門法的案例進行分析,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方法的改革
1.課堂教學方法的改革。“憲法”課程的內容決定了課堂教學是其教學方法的基本構成要素。改革教學方法的主要任務是促進說教式、灌輸式課程講授式方法向啟發(fā)式的教學方法、問題導入教學法及案例教學法的轉變。
第一,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傳統的“憲法”課教學采用的往往都是灌輸式教學方法,以教師為主體,在課內教學中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就是聽、記,被動地接受知識,很少去思考。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則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學生主動地學習知識。課堂講授中不應簡單地將結論性的知識告訴學生,或是先告訴結論再舉例說明,而應從各種教學素材出發(fā),引導學生自己思考得出結論,即歸納式講授。同時,教師要為學生指定必要的課外閱讀資料,也要讓學生自己去收集資料,保證課堂上能夠啟而有發(fā)。
第二,案例教學法的運用。案例教學法在英、美、法等國家的法學教育中十分流行。所謂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就某個現實的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評價,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對已做出的行為進行肯定、比較、矯正,從而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近年來,我國法學教育已普遍接受案例教學模式,并在實際教學中不同程度地采用。但是,對“憲法”課教學中是否有必要且有可能引入案例教學方法,存在各種不同的意見和看法。我們認為,案例教學方法的引入有利于“憲法”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因為它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發(fā)現和歸納規(guī)律性原理的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問題在于如何運用案例教學法為理論課教學服務。理論課程與案例教學法的結合難度最大,但并非不可能,關鍵是我們在案例教學中個案的選擇一定要貼近生活,特別是社會生活中的焦點問題、熱點問題,如“許霆案”、“機場一清潔工拾到價值300多萬黃金飾品未歸還案”及“艾滋病人可不可以結婚”的問題,都可以設計出很好的案例教學方案。雖然“許霆案”、“機場一清潔工拾到價值300多萬黃金飾品未歸還案”透射出的是刑事犯罪問題,但是,我們在“憲法”課的教學中是站在憲法的角度去揭示憲法理論和憲法思想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憲法就在我們身邊,由生活揭示憲法現象,由憲法理論去透視現實生活,從而讓學生明確我們國家任何組織和個人的行為必須限定在憲法規(guī)定的范圍內。但是,我們應該看到,目前法律課的案例教學普遍存在著用案例解釋法律以及案例運用隨意性大的問題。案例教學不是點綴,更不能隨心所欲或者嘩眾取寵,教學中所用每一個案例都應當經過精心設計且具有典型性和說服力。
第三,問題導人法?!皯椃ā闭n理論性強,在教學中有的章節(jié)不可能找到很恰當的案例,為了避免滿堂式的灌輸,就必須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可以讓學生把問題引入課堂。有的章節(jié)教師可以不講,讓學生自己去閱讀,然后把問題帶人課堂,讓教師“解惑”,也可以和學生相互探討,以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學生也可以將身邊、社會上發(fā)生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引入課堂,師生間共同探討、學習,實現教學相長。
2.課堂外的教學方法改革。“憲法”課堂教學時數有限,只能按照教學大綱講授,所以可以設立課外教學環(huán)節(jié)。“憲法”課可以充分利用網絡教學資源開設“憲法”課外課堂,搭建一個網絡師生互動的平臺,在利用網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站在—個平臺上,共同探討憲法理論前沿性的知識和憲法實踐領域的新發(fā)展和新要求,把網絡資源建設作為課堂教學的組成部分。
(三)教師課堂教學理念的改革
部分高職生,往往不了解不熱愛自己的專業(yè),是無可奈何而來,是父母逼迫而來,可以說他們是應試教育的失敗者,往往心灰意冷。其實每一個孩子都存在著成功的潛在因素,教師就應該以最大的努力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特長,挖掘潛在因素。
針對高職學生思想存在這些問題,說明學校德育工作的緊迫性和必要性。
1.用感人的故事和事跡來感染學生
講一些光榮傳統、勤儉節(jié)約的事例,讓他們從中懂得道理,如:開班會的時候,舉辦比賽,同學們認真準備,搜集資料,在比賽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學校、熱愛班集體的思想感情,養(yǎng)成文明禮貌,遵守社會公德的良好習慣。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
不定期的搞一些活動,用豐厚實際的素材來吸引學生,要讓學生始終感受到時代在變化,關心社會和關注祖國的發(fā)展。比如中國申奧成功、問題、、四川地震;通過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的輿論工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讓學生體會到成功,讓他們認識到“我能行”
幫助學生恢復自信,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人生。對于“問題學生”,教師們不要無謂地感慨“這樣的孩子如何教”而要積極地思考,因材施教,我們要堅信每個學生都會成材,用積極期盼的情感和態(tài)度感染學生,使他們每個人都對自己充滿信心。
二、改革德育課教學方法,讓活動帶“活”課堂
在傳統的德育教學中,常常是“一支粉筆一張嘴,老師從頭講到尾”,教師就是播音員,學生是聽眾,教材就是真理讀本。要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取代之以活動式、討論式、舉例式、模擬式的形式,并且采取現代化的多媒體課件方式把學生擺到主體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充分調到學生的積極性,鍛煉學生的參與意識。
1.把握知識結合點,搞一些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
知識結合點是不同知識之間的有機結合,相互轉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往往產生于學生認識各種事實和現象之間的那些結合點。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努力思考和理解那些結合點。因為只有抓住這些結合點,才能抓住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新穎的、出人意料的效果。
2.在課堂上通過設疑、解疑激發(fā)興趣
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設疑、釋疑、解惑,可極大地引發(fā)學生興趣,使他們積極思考。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當他們能提出問題,說明他們動腦了,仔細研究學習內容了,教師給予解惑,當講到“誠實守信”這一節(jié)時,提問學生社會上哪些現象不誠實守信?問題一提出,都議論紛紛,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現象都列舉出來,課堂氣氛十分活躍。接著又提出問題:“不誠實守信對企業(yè)有什么影響?并舉例說明?!边@一問一答,使學生很快進入了角色,引起興趣,明白了道理,提高了思想覺悟。
3.以故事、幽默、名人名言激發(fā)興趣
每次教學時間連續(xù)兩個45分鐘,而學生注意集中的時間是有限的,若教學平淡,只能加速腦疲勞。有時我發(fā)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時,我就說:我給你們講一個故事好不好?同學們立刻瞪大眼睛,注意力都集中過來了,講完故事以后問學生與今天講的內容有什么關系,他們都能結合知識點進行闡述,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名人名言往往能激勵學生上進,讓學生在寫作業(yè)時,搜集一些名人名言,并且要求同學們在課堂上將自己的座右銘說出來,這樣的做法大大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這些名言警句潛移默化的激勵學生樹立自信心,讓他們懂得只有自信才能成功。每次課我用一句能激勵學生上進的話結束課程,達到我們德育課寓教于樂的目的。
總之,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在備課的同時,注意備學生、備方法,選擇靈活多樣、切合實際的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密切聯系學生的思想實際,注重調查了解,以便溝通引導
由于市場經濟日益發(fā)展,人才激烈,就業(yè)形勢日趨激烈,當代高職生面臨的問題很多。首先,在承擔《職業(yè)道德與就業(yè)指導》課時,針對“如何推銷自己”“怎樣戰(zhàn)勝挫折”的教學內容,讓學生說一說自己的優(yōu)勢和弱勢,灌輸讓學生“先立足,后發(fā)展”的思想,正確把握擇業(yè)觀,同學們聽后大有啟發(fā),對自己的前途充滿希望。其次,對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用問卷調查形式,了解學生思考什么問題,有什么困難,面臨哪些疑惑;了解學生對學習專業(yè)的態(tài)度和認識;了解學生最關心的問題和對德育課的要求,教師針對調查的情況,用科學的理論加以現實的具體分析,理論聯系實際,達到教育的目的。
四、在德育課教學中,注重情感教育和行為養(yǎng)成教育
(一)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1.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良好的環(huán)境中接受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學中教師必須把學生放在主體的地位,教師的作用就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讓學生自覺進入一種體驗學習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實現自我教育。
2.學生需要情感教學
為了使我們的學生不會學的太累,我們需要情感教學。首先要建立和諧的師生的關系,在進行“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指導”課時,講到職業(yè)的特點我就問學生一個問題:“你心目中的好教師是什么樣子的?”大部分同學提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經常與我們交流的老師。的確,師生關系應是“魚水”關系,而非“貓鼠”關系,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就要走向學生,深入學生,了解學生在想什么,這樣才能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有機結合起來,讓他們在聽課的同時,受到教育,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德育課的實踐性,注重行為養(yǎng)成教育
由于平時教師講道理多,學生學道理多,對行為規(guī)范的掌握停留在口頭上,書面上,學與用,知與行相分離,道德觀念只有在參與中形成。但是課堂教學的空間畢竟狹窄,教師應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認識,豐富感情,鍛煉意志,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德育課貫穿一個“情”字,滲透情感教育,課堂變的豐富多彩,讓學生在親切溫馨的教學中感受德育課的可學性
作為德育教師,要認清自己肩上的重任,善于在教學中創(chuàng)新,在創(chuàng)新中教學,在德育課中滲透德育,在各個學科中滲透德育,發(fā)揮“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作用,以教育學生,培養(yǎng)學生為己任,以更新的姿態(tài)和飽滿的熱情推進學院德育工作的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英語教學;方法策略;質量提高
【中圖分類號】G661 【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326-3587(2012)03-0087-02
一、中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內容
詞有音、形、義三個結構要素。英語詞匯教學,就是教會學生掌握詞匯的音、形、義三個結構要素及其聯系。首先,形成音和義的聯系。其次,形成音、義和形聯系。最后,形成音、形和義的直接聯系。具體來說,英語詞匯教學就是使學生:
1、正確地發(fā)音;
2、正確地拼寫;
3、知道它的詞性;
4、能認出它的書寫和口語形式;
5、能隨意回憶起它;
6、能把它用一個恰當的東西或概念聯系起來;
7、能把它用在一個恰當的語法形式里;
8、在口語、書面語中能熟練地識別和運用它;
9、知道它的搭配關系。
當然除此之外,還應使學生逐步具有掌握英語詞匯的能力、自學能力及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
二、教給學生記憶詞匯的方法
記憶是智慧之母,培根也說過:“一切知識不過是記憶?!睂W英語若記不了大量的單詞,學好是不可能的。因此,記憶在英語學習中占有重要地位,記憶方法直接關系到英語學習的成敗。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應注意運用活潑的語言、生動的例子、簡潔的圖表、豐富的聯想等科學、形象的記憶方法、記憶手段,使陌生、繁雜、枯燥的英語知識變得簡明而生動、具體而形象,從而加深記憶的印跡,形成記憶的積累,使英語教學中的記憶能力得到訓練、強化。
1、按讀音規(guī)律記。由于英語單詞有拼寫規(guī)律,能記住單詞的發(fā)音,拼寫也就不難了。其中音和意的連接比形和意的連接要重要得多。而尤以單詞的音和意的連接優(yōu)先,要做到聽單詞句子能條件反射。單詞的語音和語意的條件反射能力是核心,而我們大多數學生詞形到詞意的條件反射能力比語音到詞意的條件反射能力要強得多。所以我讓學生背單詞,是要聽音背單詞,而不是死記硬背英語單詞的字母順序。大多數的單詞有一定的規(guī)律,按讀音規(guī)律記,聽其音,知其形;觀其形,知其音,提高單詞的識別能力。如―igh[ai] light, might, fight, right, bright, night ; ―ear[:] learn, research , heard, search, ect.
2、分解式記憶法。著重掌握構詞法(word formation)中的:①派生法(Derivation);②合成法(Compound);③轉化法(conversion)。如happy(詞根hap運氣+ ―y形容詞后綴,多…的;多好運的)―happiness―happily―unhappy―unhappily; sleep―sleeping―sleeper―sleepy―sleepless―sleeplessness―asleep(― ness 構成抽象名詞表示性質、狀態(tài));act(來源于拉丁詞actus做,―acting―action―active―actively―activity―activate―actual―actually―actor―actress―inactive―reaction―reactionary―reactivity ,etc )。利用構詞法,記住的不是一個單詞而是一串單詞。并能提高猜詞能力。
3、按聯想法記??煞殖桑孩偻袈撓?。如:whole―hole/week―weak/sun―son/see―sea;②詞形聯想。如:end―lend―mend―send/all―ball―call―fall―wall―tall―mall/yellow―fellow/weave―leave/accent―ascent/fever―never/bowl―fowl/power―tower―shower―flower;③同義詞聯想;如:big―great―large―huge―vast―enormous―tremendous;④反義詞聯想:如:old―young―new/borrow―lend/positive―negative, etc .展開聯想的翅膀,可提高記憶的興趣,豐富記憶內容。記憶的效率恐怕就在這種聯想的興趣里。再如:tree―leaf―grass; toot―bottom―top; wood―table(desk ,chair);paper―pencil―ruler ;door―window―floor―furniture; stone―rock―wood―brick ,etc .
4、按單詞分類記憶。①人體各部分名稱(按從大到小,從頭到腳排列);②動物(按英文字順排列,想動物譯外文詞);③植物;④親屬與尊稱(按輩分排列,最后是尊稱);⑤季節(jié);⑥月份;⑦星期;⑧數詞;(注意用構詞法記);⑨介詞;⑩連接詞; ⑾代詞; ⑿不規(guī)則動詞表(有相同特點的排在一起),等等。
5、利用串聯法。把課文的單詞串成一個句子,通過這個句子,不但記住了單詞,還記住了用法,并掌握了句型結構。如SEFC Book IA Unit 3 Lesson 10中的pronounce ,difficulty , however ,可寫出句子I have some difficulty in pronouncing the words . how difficult they are ! I’ll try my best to overcome it .通過這個句子,不但記住了have some difficulty in doing something .這一新的知識點,還復習了try one’s best to do sth.這個結構。
6、重復記憶法。重復是記憶之母,復習要在遺忘尚未大規(guī)模開始前進行,及時復習可以阻止通常在學習之后發(fā)生的急速遺忘,所以復習時應特別注意:①要注重嘗試回憶與反復閱讀相結合。復習時,不能單純地一遍一遍地閱讀,而是要在材料還沒有完全記住前就積極地嘗試回憶,回憶不起來再閱讀、再記憶 ,這樣知識往往容易記住,保持時間也長,達到記憶所需要的復習時間或次數就可以減少。②要注意分配復習。正確地分配英語復習的時間和努力,對于復習的效果有很大影響。復習可以在一段時間內連續(xù)地進行,這叫集中復習;復習也可以分次進行,在多次復習之間間隔一定時間,這叫分配復習。③要注意循環(huán)鞏固。詞匯復習要及時,并周期性地循環(huán)鞏固。一堂課學習的新單詞應達到當堂鞏固,即能在聽說讀寫言語交際活動中運用;第二堂課還應及時復習鞏固,然后在3天、1周、2周、1個月……后進行周期性的有計劃的復習鞏固、意義識記。④要注意方法的多樣性。復習詞匯可通過直接和間接來進行。直接詞匯復習是指集中注意于單詞上,記憶詞的音、形結構和詞義用法。如,按照詞的音、形、義和用法歸類集中記憶,或按教材后面的單詞表,或自備單詞本看中文讀英文,看英文說中文,按字母、字母組合讀音規(guī)則記憶單詞,還可采用周期循環(huán)記憶法以及動用聽覺、視覺、動覺綜合作用記憶單詞。間接詞匯復習是指通過大量聽廣播、閱讀報章書刊,尋找與老外或同學聽說交際的機會和寫信、寫日記等聽說讀寫交際活動,間接地記憶、鞏固和擴大詞匯量。在運用中記憶、鞏固單詞是記憶單詞的最佳途徑。
三、類比構詞
英語中的構詞也是可以促進學生記憶的一種方式,其中的類比構詞(Word-Formation by Analogy)是英語中一種有趣而又實用的構詞方式,在教學中可經常使用。其構詞特點是,以某個同類詞模式,在語義上進行聯想類比,替換其中某個詞素,構造出與之對應或類似的新詞來。例如,work aholic(工作迷)系仿a lcoholic(嗜酒者)而造,而sea jack(海上劫持)和skyjack(空中劫持)則是類比hi jack(攔路搶劫)而成,從原形詞與類比詞的聯系來看,英語類比構詞大致分以下三大類:
1、數字、彩色類比。先看數字類比,例如,美國總統夫人在英語中稱First Lady (第一夫人),通過該詞美國人又聯想類比出First Family(第一家庭)。First Mother(第一母親)等詞。再看色彩類比,例如,Black Power(黑人權力)最初是美國黑人在爭取自身權力斗爭中提出的政治口號,印第安人隨后提出了Red Power ,美籍墨西哥人也提出了BrownPower.另外,老年人為維護自身權益則提出Gray Power .美國英語中還因美元為綠色鈔票而類比出green power一詞,借指“金錢的力量”。Green power 雖與上述種種Power風馬牛不相及,但同屬色彩類比。甚是有趣,亦含幽默。
2、反義、對義類比。這方面英語類比詞數目不少,俯拾可得。例如,nightmare(夢魘― daymare(晝魘)),brain―drain人材流失)―brain―gain(人材流入)flashback(倒敘)―flash―forward(超前敘述),high―tech(高技術的)―low―tech (低技術的),等等。
關鍵詞:網絡教育;畢業(yè)論文;質量管理方法
畢業(yè)論文撰寫是網絡成人繼續(xù)教育本科生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往往在教學計劃中占有較大比重,畢業(yè)論文質量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本科培養(yǎng)的質量與水平。要求本科學生撰寫畢業(yè)論文的目的主要是使學生對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有一定了解,初步掌握論文寫作方法,培養(yǎng)學生查閱中外文獻資料、搜集數據并進行分析、描述案例、撰寫論文的邏輯性和嚴密性思維的能力,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從實踐中發(fā)現問題、獨立分析問題,并提出初步解決方案。本文以上海交通大學網絡教育(以下“我院”即指上海交通大學繼續(xù)教育學院網絡教育部門)學生畢業(yè)論文寫作指導與管理的實踐為案例,結合筆者對網絡教育本科生多年論文指導與管理的工作經驗,圍繞畢業(yè)論文寫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分析網絡環(huán)境下成人教育本科生的學習特點、畢業(yè)論文寫作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畢業(yè)論文質量管理的各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并對各個環(huán)節(jié)的質量控制舉措提出建議。
一、網絡教育成人學員的學習特點
筆者在多年的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成人學員往往具有較強的學習目的性,學習過程和現實工作或生活問題聯系緊密。也就是說,成人往往是在工作實踐中發(fā)現了自己知識的不足,或在生活中發(fā)現有再充電的需要,而選擇進行繼續(xù)教育,尤其是便利性較大的網絡教育,來學習知識或獲得文憑的。因此成人學員往往具有工作體驗豐富、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能力較強、易于溝通,也更易接受實踐性較強的教學內容等特點,但同時也因工作、生活或社會風氣的影響,部分學生會出現想走捷徑、難以專注和學習積極性不易長期堅持等問題。
二、我院對網絡教育成人學員本科畢業(yè)論文寫作的思想建設管理
畢業(yè)論文的撰寫需要學生能夠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并能用規(guī)范的學術語言進行表達。成人學員雖然常具有豐富的實踐積累,但常因之前教育背景或理論基礎欠缺,而不擅長把自己的工作實踐進行理論總結,尤其不擅長用學術語言進行表達。大部分學生幾乎都沒有接觸過論文寫作,聽到要完成幾千字的論文才能畢業(yè),心里就會有點發(fā)怵,不知道要如何開始、從何下筆、如何計劃文章結構,因此就需要全方位地進行指導和管理。而且我院本科畢業(yè)論文安排的寫作周期通常在3~4個月,論文寫作周期長,時間跨度大,學生又要工作又要業(yè)余學習,若督促不到位,則難以長久堅持。因此,在畢業(yè)論文思想建設管理方面,我院做了以下工作:(1)從新生入學、跨入校門開始,我院就通過教學計劃和通告等形式告知學生,除了修滿學分以外,必須寫作畢業(yè)論文并通過,讓學生對畢業(yè)要求有清晰的認知,在思想上早日做好書寫畢業(yè)論文的準備。(2)畢業(yè)論文通常設置在教學計劃的最后一個學期,我院通常提前一個學期就會以多種形式告知學生“即將”啟動畢業(yè)論文工作。(3)我院專門請有豐富論文指導經驗的教師,提前錄制“畢業(yè)論文寫作導學”課件,在啟動畢業(yè)論文工作時就給學生,以便學生對畢業(yè)論文的寫作有一個初步而直觀的了解,并且知道寫作流程以及學院的各項相關規(guī)定。(4)關于寫作畢業(yè)論文的章程、規(guī)定、格式要求、范文、選題參考等,我院在學院網站首頁開設“論文園地”專欄,常年開放,感興趣的學生平時也可以查閱、學習,畢業(yè)論文寫作工作啟動后,也發(fā)動學生到論文園地了解規(guī)定、熟知要求、瀏覽學習范文。(5)畢業(yè)論文評定結束后,會分為“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不同等級,被評為“優(yōu)秀”等級的優(yōu)秀論文將在學生中公示,且發(fā)放證書及獎金,而“不及格”的論文則不能達到畢業(yè)條件,需重新申請論文寫作,因此,提前公示并通過各種渠道告知我院的相關規(guī)定,也便于學生在論文啟動之初,就樹立自己的學習目標,明了自己的需要以及努力的方向。
三、我院在線互動和線下輔導結合的論文指導管理模式
網絡教育具有跨越時空、便于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便利性,學生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學習優(yōu)質課程。我院設置有多個遠程學習中心,在最后一個學期,各遠程學習中心的學生和市區(qū)內的學生一樣,同步展開畢業(yè)論文寫作工作。我院還專門開發(fā)了專為畢業(yè)論文寫作工作服務的在線論文平臺,可以不受地域限制地將論文導師每一步的指導要求、師生每一次的互動、學生每一步所提交的工作都納入論文系統中進行監(jiān)督及管理,而且學生和導師同時也可通過郵件、微信(群)和電話等多種形式開展點對點的論文寫作輔導,構成了以學生和導師為主體的雙向在線互動和線下輔導結合的論文指導管理模式。我們建設的在線論文平臺由教學管理人員在后臺進行管理,學生和導師分別以不同的身份登錄,面向學生和導師顯示不同的面板,主要有如下功能:(1)明示時間節(jié)點我院論文寫作工作分為選題、提綱、初稿、定稿、審核、答辯六個環(huán)節(jié),在論文系統中清晰劃分并顯示各環(huán)節(jié)的時間節(jié)點,以及在各個環(huán)節(jié)內導師及學生所必須完成的任務。(2)顯示導師、學生的聯系方式由教學管理人員聘請具有資質并具備豐富遠程指導經驗的論文導師,提前根據專業(yè)性質、各遠程學習中心所處地域進行安排并錄入系統,錄入后每位導師和對應的每組學生可相互看到彼此的聯系方式。(3)管理人員管理通知,告知學生各種相關規(guī)定及注意事項比如答辯與否的選擇、相關規(guī)定、重要性、時間節(jié)點及答辯流程等,所有重要通知都可在此,導師和學生都可隨時查看。
四、我院的畢業(yè)論文質量管理監(jiān)控措施
畢業(yè)論文質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科培養(yǎng)的質量,我院高度重視畢業(yè)論文工作的質量管理,著眼于運行過程的監(jiān)督及關鍵環(huán)節(jié)的控制,包括教學管理人員、論文導師和遠程學習中心班主任等多重角色共同參與。管理人員后臺全程監(jiān)控整個論文系統,我院重點管理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如下:
1.注重導師隊伍的建設、管理和儲備
建設優(yōu)秀的導師隊伍是畢業(yè)論文質量的重要保證。在導師聘請環(huán)節(jié)我院要求進行專題試講、面試、簽署協議、培訓,管理人員定期和導師、學生進行聯系并通過在線論文平臺對論文指導過程監(jiān)控并及時發(fā)現存在的問題以加強管理,根據導師指導效果進行考評并收集簡歷建設儲備導師庫。
2.注重全過程、無盲點的管理
在論文完成主要過程的每個階段的后期,管理人員及時提醒導師跟進學生進度,重點監(jiān)控聯系尚未完成的學生。尤其定稿結束時,要關閉學生端口,意味著學生不能再對自己提交的論任何改動,這時要做到管理人員和導師都對學生情況胸中有數,了解每一位學生的進度和狀況。
3.突出不同階段管理重點
根據論文完成的不同階段,加強重點任務管理。在選題階段主要是加強審核,要求選題既體現所學專業(yè)知識的運用,又結合自己的工作實踐,既體現對實踐問題的解決能力,又緊跟時代熱點;在提綱階段要根據學生答辯與否進行重點把關,答辯的論文字數要求多,質量要求高,論文結構長,提綱就要求高。抄襲現象高發(fā)是成人繼續(xù)教育本科的一個常見問題,進入初稿階段,就需要開始嚴格對抄襲的控制,此階段主要由論文導師進行;定稿階段和審核階段,著重對格式的規(guī)范并安排專人對學生提交的論文進行抄襲審查,對網絡抄襲過多的論文出具論文審查報告,通知學生并給予一次修改機會;審核通過的論文才可以參加現場答辯,遠程學習學生則通過視頻進行遠程實時答辯。4.通過獎優(yōu)罰劣措施樹立良好的學風通過評選優(yōu)秀論文并公示成績、發(fā)放優(yōu)秀論文證書及獎金等措施對優(yōu)秀論文進行獎勵,而不及格的論文則不予畢業(yè),需下學年重新申請論文寫作。
五、對完善論文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議
我院構筑的論文質量管理體系,對導師和學生的管理,以及論文質量的監(jiān)控方面都行之有效,在提高學生水平和畢業(yè)論文質量等方面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對此體系加以完善,提高其有效性,對提高網絡教育成人學員的論文質量尤為重要。筆者認為論文質量管理體系可從以下方面進行改進。
1.充分發(fā)揮管理團隊的監(jiān)督指導作用
構建全程參與的管理團隊,包括各個專業(yè)方面的專家教授和監(jiān)控論文平臺的管理人員,實行專家指導下的畢業(yè)論文質量監(jiān)管制度。在論文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建立清晰的質量標準,如有修改則著重提醒論文工作相關的所有人員,充分發(fā)揮管理團隊的監(jiān)督指導作用。
2.儲備論文指導教師信息庫,增加視頻或面授指導環(huán)節(jié)
雖然在畢業(yè)論文啟動工作之初,就向學生公布論文導學視頻,但部分學生會由于長期在外地出差、出國或是家庭原因等因素,接收學校信息較晚,或是對學院信息關注度較低,在畢業(yè)論文工作啟動之后也難以跟上進度,而論文指導教師畢竟是和學員一對一進行具體接觸的人員,因此若由指導教師在和各學員建立聯系之初,就及時錄制并上傳具體講解各環(huán)節(jié)制度及注意事項的論文指導視頻,會對學員掌握學院規(guī)定、跟進各環(huán)節(jié)寫作、提高論文質量,有較大幫助。另外,部分論文指導教師是在讀博士、兼職教師等,流動性較高,也需加強對論文指導教師信息庫的儲備。
3.及時更新論文資源庫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每年都涌現出許多熱點和更新的企業(yè)案例,論文平臺中的資源庫也應隨著新技術和熱點進行更新,給學生提供的選題素材、指導課件、優(yōu)秀論文范例以及各類資料素材都應及時更新,并由指導教師著重向學員指出,力求讓學員的論文能體現時代特征,體現思想熱潮,這樣更能提高學員在認識和觀點上的高度,提高論文寫作質量。
4.實行多環(huán)節(jié)把控的質量審核制度
通過實踐摸索,采取論文多環(huán)節(jié)把控的質量審核制度,即由論文指導教師對學生論文進行指導后,給出初級評價和成績;再由專職審核小組成員,采用網絡技術,批量審核全部論文,并對抄襲超標的不合格論文出具論文審核報告;再由各專業(yè)學科專家教授帶領評審團隊,抽查部分論文再次進行審核,篩選出論文質量較差的論文,最后由教學管理人員對指導教師的指導交流過程、論文最終成績再次進行審核,確保無遺漏、無差錯,確定論文終審成績。這種多環(huán)節(jié)把控的質量審核制度,對嚴格把控論文質量起到了關鍵作用。
5.建立及時反饋的導師評價系統,提高論文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在整個畢業(yè)論文工作中,論文指導教師是重要角色。無論是和學員建立一對一的具體聯系,還是對學員每個環(huán)節(jié)的寫作進行指導,對學員的寫作態(tài)度和進度最清楚的人都是指導教師,論文指導教師在畢業(yè)論文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無可代替的關鍵作用。因此,對論文指導教師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建立包含學生和管理人員在內的多角度、全面的指導教師評價體系,并將評價結果給予及時的反饋,加強激勵措施機制,是提高論文指導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進而提高學員論文質量的有力舉措。
六、總結
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網絡教育突破時空限制的優(yōu)勢愈來愈突出,越來越多想要邊工作邊充電的成人學員選擇了網絡教育。通過論文寫作,學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自己的歸納水平,學會構架論文寫作體系,初步掌握用基本原理來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作為進行網絡教育的機構,也要根據成人學員的學習特點,搭建符合需求的寫作指導平臺,不斷完善和提高對學員寫作畢業(yè)論文的質量管理。
參考文獻:
[1]洪建峰.基于Web的畢業(yè)論文指導交流系統設計與應用———以上海電視大學畢業(yè)論文系統為例[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1(13):49-51.
[2]亓俊國,邵軒.網絡環(huán)境下成人畢業(yè)論文寫作指導與管理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繼續(xù)教育,2014(10):11-13.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Methods in a Problem-oriented Classroom
ZHONG Hui, ZANG Han, DONG Ji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8, China)
Abstract:In the field of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eaching, a problem-oriented class discussion teaching method is proposed.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teaching, it has been continuously enriched and suitable for students of various majors to integrate into the classroom teaching, 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terdisciplinary cross-disciplinary students.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classroom discussion mechanism, students can improve thei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 unified teaching system is formed by combining theory learning, innovation experiment discussion, innovation project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ctivities. To develop students' ability of self-learning and active thinking in the form of discussion, explanation, experiment practice and argument.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novative interest and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skills, to provide a good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collaborate in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This requires that the teaching system and personnel training mechanism should be explored in the field of teaching.
Key words:Problem-oriented; innovative projects; interdisciplinary.
1 概述
近年?恚?跨學科的計算機類課程的教學與傳統教學相比有了一定的進步,但在本質上仍不能擺脫傳統模式的束縛,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課程內容:眾所周知由于計算機技術更新比較快,而其課程教學內容又不能及時更新。其原因在于計算機技術變革性不斷加快,然而其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確要保持相對的穩(wěn)定性,對于計算機類課程教材和大綱的更新一般都是落后于計算機最新技術發(fā)展,因而使得計算機眾多新技術、新知識不能及時更新教材。使用舊的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總是跟不上計算機最新技術的發(fā)展,沒能體現教學的先進性,不能適應社會環(huán)境對人才的需求。(2)教學方法:計算機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日益廣泛的應用,跨學科課程教學面臨著豐富的課程內容與有限的學時之間的矛盾。單一的教學方式主要以語言、文字作為傳播信息的媒介,傳播的信息量少,單調乏味,教師上課難,學生學習更難。教學效率低下,效果也不好,因而研究使用新的教學方法顯得尤為重要。
2 常規(guī)使用教學方法
2.1講授法
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目前經常使用教學方法。就是教師用口頭語言向學生講授知識。主要講授包括講述知識內容、講解概念含義、講讀啟發(fā)引導思路和講演實驗演示過程。學生掌握基本概念知識還是主要有賴于教師的講授,但還必須自己去理解掌握領會,才能消化和鞏固知識。
2.2演示法
演示教學是教師在教學時,把實驗過程展示給學生看,作示范性例子實驗,通過實驗觀察獲得感性知識用來說明和印證所講授的知識。它能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性知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印象,把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聯系起來,形成正確而深刻的概念;學生通過感性認識,引起學習的興趣,提高注意力,有助于對所學知識的深入理解、掌握;能使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進行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想象力。
2.3問答法
它是教師按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并通過問答的形式來解讀學生獲取和掌握知識的方法。它特別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和語言表述的能力。問答可以是根據教材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通過師生問答形式以幫助學生深化、系統掌握已學的知識。也可以向學生提出思考??題,逐步引導他們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識。問答式教學可以由教師和學生互為問答的形式來體現;通過教師對課程內容的生動講述使學生產生聯想,留下深刻印象而實現。它是一種對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都具有的指導意義的教學思想。
2.4實驗法
學生使用教學設備,通過親自操作實驗,觀察實驗對象的某些變化,從中獲取新知識或驗證知識的教學方法。尤其是在跨學科教學課程中,實驗是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科學技術和實驗手段的快速發(fā)展,實驗法發(fā)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它可以使學生把跨學科知識聯系起來,以獲得比較完全的知識,又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獨立探索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它是提高自然科學有關學科教學質量不可缺少的條件。
2.5實習法
這種方法能很好地體現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特別是加強實驗操作水平。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組織學生參加實際項目操作,將書本知識應用于實際項目。實習法和實驗法比較起來,雖有很多類似的地方,但它在讓學生獲得直接知識,驗證和掌握所學的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從事實際工作的技能和能力等方面起著特殊的作用[1]。
3 以問題為導向的課堂討論法提出
問題討論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將教材中的基礎理論或主要疑難問題單獨提出來,在結合實際和學生獨立思考之后,共同進行討論、辯論的教學方法,可分大組進行。在對大量參考文獻參閱和親身教學經歷提出切合工作實際的教學方法,結合跨學科專業(yè)課程內容和學生生源的實際情況,針對各類學生專業(yè)基礎參差不齊的特點,在計算機類部分課程中進行教學方式和開放方式的改革。該方法要達到實現教學目的的基本途徑,課堂討論教學必須有明確的導向性,要以學生的理解方式和能力為導向,以培養(yǎng)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為目標,在教學中進行以“項目導向、任務引領”為基本的教學模式,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實施教學改革。主要針對適合跨專業(yè)學習的課程為實例,研究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總結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重點是改進教學方法,將實驗教學和討論融入課堂,以項目實例為案例,引導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和理解,以小組討論為基礎,提高團隊協作能力,互相促進,互相學習的研討方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能力,逐步掌握計算機技術能力,更好的應用于實際工作中。
針對《無線網絡技術原理與應用》課程,在跨專業(yè)課程教學過程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學改革:
(1)任務驅動案例式教學:“任務驅動”模式組織教學是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把循規(guī)蹈矩的知識和技能學習變?yōu)樯鷦拥木唧w問題解決方案。如在《無線網絡技術原理與應用》課程的理論教學環(huán)節(jié)采用任務驅動方式解決課程教學難點,把抽象的理論問題轉化為學生身邊經常接觸的無線局域網wifi連接、wifi漫游連接、無線手機蜂窩通信、智能家居無線傳感網、無線mesh網應用等問題,進而解釋無線網絡通信的各層協議原理,同時在培養(yǎng)綜合技能方面也采用任務驅動模式[2]。
(2)問題導向自主學習方式:自主學習方式是要學生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如在無線網絡系統課程中設置了4個開放無線實驗,在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學生自主選擇2-4個開放實驗項目,并且要求學生參加專業(yè)教師的課題討論工作,鼓勵以項目導向方式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3)協作式教學:計算機的發(fā)展情況是千變萬化的,協作式學習起到一種互相啟發(fā),分工負責,團結合作的鍛煉學生團隊工作精神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一般適合于分組進行的較復雜系統的分析、研究和探討性課后實訓的完成。
(4)開設跨學科專業(yè)的實驗教學創(chuàng)新項目。為適應多專業(yè)學生學習和實踐教學,在理論教學過程中實時增加實驗項目,以綜合實驗為主,提供探索性項目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采用學生“參與式”、教師“引導式”的教學方式,包括自主實驗、綜合項目和問題研究等研究型實驗課目。其實驗課程只對實驗結果提出要求,不說明方法、步驟,引導學生自主的用所學專業(yè)理論和思維方法,自己選擇實驗方案、步驟、裝置,觀察分析實驗結果,完成實驗目標。這種新的知識體系主要是關心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產生多方面自主的學習體驗和創(chuàng)造性表現,進一步引導和針對性對個性化學生的科研訓練[3]。
(5)體驗式教學:為了使學生得到崗位技能訓練和職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模式,安排學生進行操作實習,從而為學生在真實的職業(yè)環(huán)境里得到鍛煉,使學生職業(yè)能力與企業(yè)的崗位標準得到統一。學生在工作中承擔課題任務,并獲得定期討論。
(6)互動式討論教學: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與學生討論教學內容,還要進行教學方式的討論,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努力尋找學生提出問題的原因,研究學生對知識內容理解過程中他的思維方式和認識過程,針對不同的學生問題找到能夠讓學生方便理解,提高知識接受能力的方式方法,找到能夠讓學生容易理解的類似實例和知識原理,做到舉一反三,通過討論,知識問答,內容辯論,讓學生能夠有邏輯的由淺入深的接受課堂內容,了解知識的起源、過程、解決方法和結論總結,扎扎實實理解,為下一步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大小良好的基礎。
靈活運用以上幾種教學方式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以崗位為目標的教育思想。學生既學到了理論知識也掌握了實踐技能,并具有了職業(yè)能力和職業(yè)素養(yǎng)。該教學方法具有可行性[4]。
一、 學科性質:語文學科教學近十年來的研究重心
1. “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的學術關注度
“工具性”與“人文性”,是近十年來語文學科教學領域研究者普遍關注的核心范疇。這場關于語文學科性質的討論,肇始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仍時有研究文章見諸報端。統計中國知網(CNKI)1996至2008年間以“人文性”為主題的全部文章及其中涉及“語文”主題的文章數量(見下圖),自2001起,“人文性”成為整個學術領域普遍關注的熱點,其中,語文教學研究領域對于“人文性”的關注又尤為突出。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爭論源于當時語文教學問題的集中爆發(fā)。語文教育大討論中涉及到的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包括考試評價、課堂教學、教材編制等方方面面,但是各個層面的問題最終都被歸咎于語文學科的性質問題。人們期望通過厘清語文學科性質來解決語文學科教學的所有難題,帶領語文教學步出“誤盡蒼生”的困境,學科性質之爭因而受到空前的學術關注。
2. “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的表述與實質
“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的結果首先出現在2000年頒布的《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和《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驗修訂版)》中,其表述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鄙院笤?001年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和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中,則進一步表述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
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漸發(fā)現“新課標”中的表述存在諸多問題:在實踐層面,“新課標”明確指出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并不能帶給語文課堂教學以切實細致的指導,廣大一線語文教師陷入了迷茫與試誤之中。在理論層面,有研究者認為“這一表述有其歷史進步性,但與其把它看成對學科性質的一錘定音,還不如把它視為對上世紀末關于語文教育大討論的總結”①。工具性與人文性并不屬于一對范疇,“用不科學的含混的概念來為語文課程定性,以致引起種種誤解和歧義”②。
近十年來的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與80年代的“工具性”與“思想性”之爭。其實質就是歷史上的“文”與“道”之爭?!拔摹迸c“道”的說法最早是由唐代韓愈和柳宗元提出來的,“文”為形式,“道”為內容,“文”和“道”說的是語言形式與思想內容之間的關系。形式與內容是同一個對象的不同存在形態(tài)。在人們的實際使用語言的過程中,語言的形式與內容總是如影隨形、無法割離的。如同一枚硬幣的兩面,語言形式為表,思想內容為里。沒有形式的內容與沒有內容的形式,都是不存在的。世紀之交的語文學科性質之爭,之所以用“人文性”替換“思想性”,有其世界性的文化大背景。20世紀人類在工業(yè)化進程中獲得巨大成果的同時,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面臨環(huán)境極端惡化、生態(tài)遭到破壞、能源逐步匱乏的人類共同困境,教育界的一個重要對策是:復興人文主義教育。20世紀70年代以來,蘇聯、日本等發(fā)達國家,紛紛提出“學校的人化”和教育的“人化”“人性化”“人道化”等主張,這種世界性的人文主義思潮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中國的教育界,進而影響到我們的語文教育。然而,“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仍然是一個關于語言的“形式與內容”的老問題,且歷史上已達成過“文道統一”的共識。
二、 方法論反思:“語文學科性質研究”的邏輯與視角考察
1. 語文學科性質研究的邏輯謬誤
分析眾多研究者對于“語文學科性質”的研究,采取的思路大致有兩種基本類型:一為概念分析,具體研究形態(tài)為對“語文”二字進行拆分解析,“語文”二字被拆解為“語言、文字”“語言、文學”“語言、文章”“語言、文化”等多種情況,基于拆分的基礎再進行解釋說明,從而得出語文學科的性質;一為歷史梳理,1949年葉圣陶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育部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委員,在討論舊有的“國語”“國文”兩門課程時,提議一律更名為“語文”,葉圣陶說:“口頭為‘語’,書面為‘文’,文本于語,不可偏指,故合言之。”③
考察這兩種基本思路背后的深層邏輯,研究者采取了如下的思維模式:語文學科是一個既已存在的事物,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對其進行分析研究,看其究竟是何性質,工具性?人文性?或者其他?然后根據語文學科的性質,再來確定語文教學的目標,從而帶動關于語文學科教學的一系列問題的解決。無論是從概念分析的角度還是從歷史梳理的角度進行的研究,都屬于上述思維邏輯的具體表現。
謬誤發(fā)生于思維之鏈的起端。將語文學科教學的系列問題寄希望于學科內部根本性基礎理論問題的解決,這當然是可以的。但是,首要理論問題是否是“語文學科性質”,則大可值得深究。語文學科是業(yè)已存在的客觀實體,還是在一定社會歷史條件之下為了學生的語言發(fā)展而作的主觀設置?早在語文獨立設科之初的1902年,梁啟超就撰文提出要確立正確的教育宗旨,認為“他事無宗旨猶可以茍且遷就,教育無宗旨,則寸毫不能有成”④。語文學科教學首先需要明確的是其教育價值觀和學生發(fā)展觀,應該說,這是一個靈魂問題。學生的發(fā)展和教育的機制不是一個可以脫離社會歷史條件而存在的純“科學”問題,由于社會歷史條件及其對人的身心發(fā)展的要求的變化,人們對于語文教學有一種價值的預設,有一種預期能夠實現的目標,這是在主觀上預先建立起來的教與學的形象。價值預設決定了語文學科教學的具體形態(tài),而不是本末倒置。這提供給我們今天的研究一種新的思維角度,在討論語文學科的性質之前,我們首要應考慮的是:在今天的現實條件下,我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樣的語文教育?這是一個關于語文教學的價值問題,而不是一個關于學科性質的事實問題。事實與價值的倒置,實然對應然的替換,是關于“語文學科性質”研究的論證過程中表現出的邏輯謬誤。
2.語文學科性質研究的視角局限
所謂研究視角就是觀察、分析、解釋一個事物或一種現象的特定角度,是研究者所采用的深層次的途徑和哲學觀。任何一個視角都意味著一套從基本的范疇、命題到方法原則構成的理論的話語。研究者以“語文學科性質”為切入點來進行研究,反映的是一種從客體的角度去解釋分析的“實體思維”。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明確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所以,結果竟是怎樣,和唯物主義相反,能動的方面卻被唯心主義發(fā)展了,但只是抽象地發(fā)展了,因為唯心主義當然是不知道真正現實的,感性的活動的。”⑤在這段論述中,馬克思闡述了兩點:一是批判舊唯物主義,因為它僅從客體而不是從主體方面去理解事物;二是強調人的感性活動,即實踐。長期以來,人們對于語文學科性質的研究囿于機械唯物論及形而上學研究方法的視角,將文與道、內容與形式放在二元對立的兩極,往往強調一面而忽視和排斥另一面,遮蔽了語文學科教學中主體的實踐與活動。語文教學內在地蘊涵著教育中的價值、關系、過程和多元活動,語文教學不是一種“作為事實”的存在,而是一種“作為關系、過程和價值”的實踐樣式!
“語文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不僅有“語文”,更有學生、教師與社會生活,是一個人與語言、人與自我、人與他人、人與社會的多維互動過程。關注于“人文性”與“工具性”問題的研究,存在著一個明顯的概念轉化,即以“語文”替換了“語文教學”。我們無法以一個靜態(tài)的“語文”概念來代替一個動態(tài)的“語文教學”過程。一切的教育價值理念與課程設計,只有進入具體的教學場域,才能具有現實意義,只有通過教師與學生在特定教學情境中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才能真實地達成。一個學科的基礎理論,必須是“基礎的”理論,換言之,基礎理論是相對于“應用理論”和“技術理論”的理論,是能解釋、說明這門學科中最為基本的范疇的理論及其體系。把語文學科教學研究的基礎理論問題脫離語文學科教學與學生、與教師、與社會生活等多重復雜的關系來進行理解與研究,漠視了語文教學的過程屬性與過程價值。“我們過去總糾纏在人文性、感悟和工具性等概念中,這是沒有意義的?!雹?我們必須要從對于“語文是什么”“語文應是什么”的思考轉型為“語文教學是什么”“語文教學應是什么”的思考。前者是一種封閉的、靜止的、平面的分析研究,忽略學生主體與客體的雙向對象化運動,以及運動中的多種語言活動形態(tài)對主體的發(fā)展效應。后者則是一種開放的、動態(tài)的、立體的分析研究,關注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狀態(tài)。二者的研究視角、思維方式無疑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三、 “回到原點”:語文學科教學研究的論域轉換
在構建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為語文學科教學研究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歷史機遇,搭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實踐平臺。隨著學校層面的深刻變革,教學實踐中出現了許多新的、涉及語文教學領域的基礎理論問題。一個學科在其自身的發(fā)展過程中要不斷對其理論體系和思維方式等問題進行批判性反思。無論是學科自身發(fā)展的內在需求還是外在社會變革的迫切要求,都呼喚著語文學科教學理論研究重心的轉移以及論域的轉換。
“回到‘原點’的思考是重建體系的出發(fā)點?!雹摺啊c’,具有‘起點’和‘終點’的雙重性。作為起點,是一事物發(fā)展的內在邏輯起點,是具有生命力的最核心的基本要素。作為終點,是原點發(fā)展的文化積累的結果,是起點所追求的終極目標。因此,‘原點’是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的一個范疇。抓住了原點,就抓住了問題的根本。”⑧
“回到原點”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如何把握語文學科教學研究的主題、研究的起點。教育與教學,使一個人從自然的人成為社會的人,因此,教育教學,就是對人的生成、變化和發(fā)展的把握。語文學科教學只有從學生成長和發(fā)展的角度來理解它,才能無限接近其本意,實現學生真正、真實的語言發(fā)展?;顒邮侵黧w發(fā)展的基本方式,學生的語言發(fā)展是在言語活動中生成、在言語活動中表現、在言語活動中轉化的。從這個意義上講,語文學科教學就是科學、合理地為學生組織、設計和展開多種形態(tài)的語言教學活動的過程,學生的知識習得、能力形成與情意發(fā)展都是在言語活動中,通過言語活動而實現的。語文課堂教學應當成為語文教學研究的主戰(zhàn)場,回到課堂教學,探索學生通過言語活動,如何實現語言及其自身的發(fā)展,這就是回到了語文教學的“原點”。重視學生主體,抓住“活動”這一重要范疇,可以幫助我們從根本上把握語文學科教學研究的基礎理論問題,對于學科的理論構建與實踐改進都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語文教學領域的研究需要轉換研究的論域,從“活動”的角度來看待語文課堂教學中現存的問題。言語活動既是學生語言發(fā)展的基本方式,對于研究者來說,也是研究學生語言發(fā)展問題的重要概念工具。言語活動表現為不同的形態(tài),并指向不同的發(fā)展目的,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綜合運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分析框架,作為我們的理論依據和分析思路,對言語活動的形態(tài)、機制等命題進行考察,以期使研究有進一步的突破,從而更好地指導實踐。語文學科教學研究同樣面臨研究視角的轉換,從“實體思維”轉向“關系思維”,從靜態(tài)的、單純的邏輯分析,發(fā)展到動態(tài)的、多方位、多層次的辯證分析。視角是我們認識世界的一種方式,不同的視角會使我們對語文教學產生更多嶄新的認識。
總之,“語文學科性質”研究體現的是一種靜態(tài)的“機械的認識論”的思維方式。語文學科教學研究需要建立起一種基于“關系”“過程”與“價值”的思維方式。回到課堂教學的“學生言語活動”研究,便是主體意識、價值意識、過程意識和實踐意識在具體研究論域中的實現。我們呼吁語文學科教學領域通過研究論域的轉換,用本學科的話語方式和立場,通過對語文教學這一現象的描述與解釋而形成逐步成熟的基礎理論與話語體系。
參考文獻:
①倪文錦著《我看工具性與人文性》,《語文建設》2007年7至8期
②錢夢龍著《訓練――語文教學的基本形態(tài)》,《課程?教材?教法》2009年第7期
③葉圣陶著《葉圣陶集(第25卷)》,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④梁啟超著《飲冰室合集(文集之十)》,中華書局1989年版
⑤馬克思恩格斯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
⑥李節(jié)著《語言學視野中的語文教學――北京師范大學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主任王寧教授訪談》,《語文建設》2008年第9期
⑦[美]馬?J?阿德勒著《哲學的誤區(qū)》,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關鍵詞: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實踐能力;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1-0132-03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21世紀教育的主流,然而傳統的以傳授知識為中心的授課型教學模式和學生的被動性學習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1]。同時,根據《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的文件要求,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能專業(yè)人才已成為高等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目標。然而,研究型學習作為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的一種教學理念和方式,得到普遍認同和廣泛關注[2]。近年來,根據我院教學改革和人才培養(yǎng)方案要求以及該課程的特點,我們有效地將“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應用于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一)參加對象
我系公共衛(wèi)生管理專業(yè)、衛(wèi)生檢驗與檢疫技術專業(yè)和醫(yī)學營養(yǎng)專業(yè)三個高職專業(yè)的學生,每年共計150人左右,安排時間第四學期。
(二)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的教學策略
1.教學安排。將該課程劃分為:醫(yī)學科研方法和論文的認知、文獻檢索與信息提煉、項目內容的選定、項目技術路線的設計、項目可行性分析、項目的實施、項目結果的處理與總結、項目論文的撰寫與發(fā)表和項目的匯報9個項目工作任務板塊。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原則,圍繞“匯報――講解――討論”展開,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起引導作用。該課程的教學時數均為36學時。
2.項目內容來源和設計。課程要求項目內容選定按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行業(yè)崗位工作內容需求的原則,選擇有針對性的項目工作任務,靈活運用研究型學習的理念進行組織教學,既達到了基本的教學目標,也有效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及創(chuàng)新意識。
3.項目內容的組織實施辦法。實施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首先教師根據對整個班級學生學情進行分析,選出學習態(tài)度認真、責任心強、有一定組織能力的學生擔任項目組組長。然后組長再根據教師對成員的要求,選擇其組內成員。每個項目學習小組由6~8名學生組成,每個學生按照項目內容進行分工,各自承擔相應工作任務,然后由組長負責資料整合與專題匯報。每個項目工作任務板塊,學生均有2周的準備時間。每組必須根據每個項目任務的評分標準合格后,方可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項目任務的開展。
(三)教學模式的評價
1.考核方式。課程考核主要采取由項目評審小組和項目匯報評委組共同完成項目的考核??迫谓處熀蛯W生共同組成項目評審小組,按照制定的課程項目評分標準,對項目選題、項目設計、項目匯報、項目論文進行評分,占總成績的60%。項目匯報評委組成員由系主任、教研室主任和相關專業(yè)教師組成的評委小組,按照《衛(wèi)生管理系項目教學評分標準》對每組項目進行評分,占總成績的40%。
2.問卷調查。自制調查表,每班隨機抽取30名學生,集中發(fā)放問卷,當場收回。調查表的內容包括研究型教學方式對學生的作用、能力的提高、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的評價等。用SPSS 11.5統計軟件做統計分析,用頻數分布來描述和分析這些數據。
二、結果
(一)項目內容完成情況
從表1的項目內容來看,學生選取的內容均結合了各自的專業(yè)發(fā)展特點和行業(yè)崗位工作需求。部分項目小組還設計了實驗研究,也有部分小組還走出校園、面向社會人群進行了相關的調查。
(二)項目教學問卷調查結果
1.參加的項目性質。根據研究型項目教學模式的實施,按照教學標準的要求,大部分學生是參照教師根據行(企)業(yè)需求設計的模擬項目,占54.42%;有44.58%的學生自己尋找的行業(yè)項目;而僅僅只有1%的項目為企業(yè)委托的真實項目。
2.教師的教學能力評價。教師在研究型項目教學中扮演著主要的指導作用,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有廣博的專業(yè)知識,而且還要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才能使不同項目得以順利實施。通過調查發(fā)現,有98.24%學生認為帶教老師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
3.學生的能力反饋情況。從研究型項目教學對學生最大的作用來看,認為可以培養(yǎng)團隊精神的占80.67%;可以最大地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和潛力占30.09%;也促進了解企業(yè)情況,占85.31%。在對學生能力提高的改變情況分析,大部分學生認為在專業(yè)應用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有明顯提高,分別為77.39%和65.45%;另外還有51%的學生認為明顯提高了溝通合作能力。在研究型項目教學同其他教學方法相比,有74.52%的學生認為實踐技能提高比較明顯,而認為和其他方法效果一樣的僅為3.80%。對于學生在完成項目的過程中,有35.67%的認為自己對項目策劃表現最欠缺,但只有8.60%的學生認為是表達最欠缺。在研究型項目教學過程中,38.29%和36%的學生分別表示在老師指導下和小組協作下能獨立完成該項目;而只有23.81%的表示能獨立完成。學生在參與研究型項目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困難,主要分別體現在學過的理論知識無法得到有效運用和自身實踐的操作能力不夠,各占41.67%和45.49%。從學生完成項目后的狀態(tài)分析可知,找到了自己的不足、學習目標更明確的學生占80.34%;有74.57%的學生發(fā)現了自己的潛力,對未來充滿希望,以及39.91%的學生后悔平時的學習不夠;還有27.74%的學生表示收獲了挑戰(zhàn)成功的喜悅,有機會還想參加。
三、討論
(一)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態(tài)度與角色轉變
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必須要求教師不僅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認真負責的態(tài)度,而且還要有教學熱情和樂于奉獻時間的精神。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有98.24%學生認為帶教老師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和高度的責任心。他們表示教師在研究型教學模式中起到了指導、促進作用而不是灌輸作用,使學習過程變得更加的積極和輕松。隨著現代教育的發(fā)展和人們認知能力的增強,傳統的教育將不再滿足當前的需要。教師是教育改革的實踐者和推動者,這就要求教師的角色要不斷發(fā)生改變。于是當代教育的教師職責現在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職能外,他將越來越成為一名顧問,一位交換意見的參考者,一位幫助發(fā)現矛盾論點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3]。所以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師由教材的講解者、傳授者,轉變?yōu)閷W習指導者、活動組織者。
(二)學生的學習方式與地位發(fā)生轉變
學習方式不是指具體的學習策略,而是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表現出的基本行為特征和認知取向。在學生接受項目任務實施完成以后,明顯提高了相應的能力,其分別是77.39%的學生認為在專業(yè)應用能力和65.45%的學生體現在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96.20%的學生認為明顯提高了實踐技能。這是因為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采用的是項目任務組織教學,以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觀點而結束。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了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此過程之中學生采取的是自主性、探究性學習,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主動構建知識。學習地位由被動接受者,轉變?yōu)閷W習活動的主體,成為參與者、探究者和意義建構者。學習方式也從聽講―存儲―再現,轉向了探索―內化―創(chuàng)造,使得學生在傳統學習方式中被忽略和壓抑了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和個性特征得以釋放和張揚,享受到了學習帶給學生們的快樂。
(三)增加對行(企)業(yè)工作崗位的了解與關注
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改變以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學生通過項目的選取、實施與總結以及論文撰寫后,85.31%學生認為促進了其了解企業(yè)的情況。對行(企)業(yè)崗位的工作內容有了更深的了解,將為學生實習與就業(y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實現高職學生由學校到工作崗位的“零距離”人才需求培養(yǎng)目標。
(四)培養(yǎng)學生團結協作與服務集體的意識
在項目任務實施中,只有1.84%的學生認為小組協作精神太差是研究型項目教學中面臨的最大困難,這說明大部分學生意識到組內同學間合作是學生任務完成和獲取知識的關鍵。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知識的獲得,能增強與他人的合作能力,能改善同學之間的關系。也對學生的同伴關系、交流能力和知識的獲得有著積極的影響。同時,學生之間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有利于幫助他們理解他人、分享彼此的觀點和學習成果;有利于幫助他們學到一些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做事的技巧。分享和合作也是社會對職業(yè)人才在未來工作中的要求。
(五)需要進一步探討和解決的問題
在近幾年的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其主要體現為:一是需要加強教學過程管理,提高教學質量。從傳統教學模式向研究型教學模式轉變需要一個過程,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也有部分學生認為無法提前準備,學習盲目性大,加上學習能力要求高,跟不上研究型教學步伐,于是感到教學內容及課堂秩序有些亂。這就要求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網絡,努力培養(yǎng)學生開發(fā)第二網絡課堂,建立項目學習網絡平臺,方便學生學習與交流,并且需要根據高職學生的學情與能力,注意把握教學內容的深度,加強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引導。二是當前課程設置上安排課時較少,在這種情況下進行研究型教學對教師的學術水平、教學能力和工作責任心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全過程跟蹤費時、費力,通常在耐心指導每個項目的實施時,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課余休息時間來完成指導工作。為了使研究型教學模式得到更好的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能適應現代社會所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學校(院)應在制度制定時應注意適當給予傾斜,多鼓勵教師開展新型教育教學改革模式。三是需要努力打造優(yōu)良師資隊伍與優(yōu)良的教學團隊。研究型教學模式具有學科知識點開放性、自主性和多元性的特點,于是學生在選擇項目內容上就會涉及到專業(yè)各學科知識點的有機結合與運用,這就需要建立一支多學科專業(yè)背景的教師作為項目指導組,參與到學生項目指導的工作,為學生項目的順利完成提供充分的保障。
參考文獻:
[1]喻思紅,范湘紅,趙小紅.研究性學習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的實踐及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5,40(5):380-382.
[2]尹偉,范旭,胡德渝,等.研究性學習的教學模式在口腔預防醫(yī)學課程中的實踐[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1,(9):53-54.
[3]王林發(fā).研究型教師培養(yǎng)的“項目學習”教學模式[J].教育研究,2010,367(8):105-109.
[4]范秉琳,楊志軍,袁建梅,等.“研究型學習”教學模式在分析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yī)學教育,2014,(6):62-63.
Application of Teaching Method of "Research-based learning" in the Medical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and Thesis Writing Course
YANG Ming-fei,WANG Xu-hui
(Department of Health Management,Guiyang Nursing Vocational College,Guiyang,Guizhou 550081,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