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術鑒賞學習心得范文

時間:2023-01-24 04:44:19

序論:在您撰寫美術鑒賞學習心得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美術鑒賞學習心得

第1篇

關鍵詞: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理論;實踐;現狀;建議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美,是道德純潔、精神豐富和體魄健全的強大源泉?!背踔猩ㄟ^美術欣賞教學,能打下發(fā)現自然、藝術、社會美的基礎,使他們獲得關于美的知識的同時得到發(fā)現美的能力。并且,美術欣賞教育還能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這樣的能力使他們在社會生活中可以明辨美丑,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未來并為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而奮斗,讓他們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從而為形成完美的人格打下牢固的基礎。所以說,初中生在接受特定的文化教育課程的同時,還應該注重增強自身的美術欣賞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審美素質。在審美觀念以及審美能力上都要有所轉變和提高,以此加強初中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一、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現狀

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自立性和想象力。美術欣賞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要根據自己的經歷和想象力去理解作品內涵。俗話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美術欣賞是個人的事情,每個學生都會有自己的理解。如今的初中美術欣賞教育課,出現了不少問題。在幼兒園許多孩子都對美術有著濃厚的興趣,但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學生對美術的興趣銳減。這是由于中國的教育制度,使學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考試成績上,造成學生和家長都認為學習成績比興趣愛好更重要的現狀,忽略了對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認知事物能力的培養(yǎng)。這樣的情況十分普遍,也是美術欣賞教學難以開展的原因。

二、探究適合培養(yǎng)學生審美修養(yǎng)的教學模式

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和技巧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修養(yǎng)教學模式的關鍵。首先培養(yǎng)學生對于美的創(chuàng)造能力,以引導為主,多讓學生從生活中發(fā)現創(chuàng)造美的靈感。其次,因為審美修養(yǎng)的培育與其他專業(yè)課程的教學方式和策略有所不同,在了解清楚知識內容的類型之后再選擇相適應的教學模式,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具體方法

如果這個社會中的人都缺乏審美意識的話,可以說世界上就沒有了美,也沒有人發(fā)現美,也不會有人去創(chuàng)造美,那么我們這個社會就是美丑不分、臟亂的社會了。因此,要先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就要先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美的能力。教師在上美術課時,應積極引導學生學會分析、討論,探究出美術中的美。筆者在培養(yǎng)初中生的審美修養(yǎng)時,考慮到初中生的基本情況,提出了符合時代教學要求的三種教學新模式:

(1)實踐性賞析教學模式。學生在欣賞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過程中,除了要對作品本身的背景故事,以及創(chuàng)造作品的藝術家有所了解外,學生自身感受也很重要。再美麗的藝術品,如果學生沒有掌握到藝術所展示的內涵,就難以感受到藝術品中所包含的情感。故在實踐性賞析教學模式中,初中生應在老師的指導下,靜靜地感受老師陳述的美,選擇好角度以及切入點,用善于發(fā)現美的靈性,去感受美的存在。理論結合實踐是學習中的關鍵,實踐性賞析教學模式,將學生從課堂的理論知識中解放出來,在實踐研究探討的過程中發(fā)現美,學會嘗試用自己的角度去審美。

(2)文獻賞析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指老師在完成基本教學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去搜索關于藝術品的故事,以及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經歷等有關美術文化、知識背景之類的內容,學生通過自行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不僅能有選擇性地了解自己感興趣的藝術家的故事,從他們的故事中得到啟發(fā),還能提高學生對各種知識資料的處理分析和歸納總結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層面,增加學生發(fā)現美以及欣賞美的能力。

(3)討論賞析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是指學生應用自己所得到的感受以及自身對于美的看法與別人分享與討論。在這過程中既能加深自己對美的感受,也能從別人的角度去體會別人所發(fā)現的美,增強自己的審美能力。

四、結語

美術欣賞教學是初中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師應更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更注重教學與育人的結合,引入多種美術欣賞教學方法,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美術的樂趣,提高學生發(fā)現美、辨別美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康的身心、高尚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質的發(fā)展,從而提高初中美術欣賞教學的質量。

參考文獻:

[1]尹曉梅.淺談小學美術欣賞教學[J].吉林教育,2011(16).

第2篇

【關鍵詞】美術;作品鑒賞;美術教學

1.靈活多變的入

首先,導課是關鍵,好的導課是課堂成功的一半。新課程美術鑒賞模塊內容打破了傳統(tǒng)美術欣賞課程以美術類別或美術史為線索的編排方式,每一課都按照一個主題來進行概括,整合了更多的美術現象,更加貼近了生活,擴大了視野。作品類型涵蓋了中國畫、油畫、版畫以及建筑、雕塑、工藝、民間美術、電腦美術等。教材內容的這種變化,使美術教學的課堂容量變的更加龐大,我們不可能在每一節(jié)課中都對教材的內容以及相關的知識一一羅列,這就要求我們對導入的點有所選擇。正如德國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學論所描述:在現代知識量無限膨脹的背景下,要提倡"角落教學",應該注意學生的心智特點,選擇一種具有共性,而且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能起到"以點帶面"作用的一種個案作為范例,使學生從典型范例中發(fā)現所屬知識的規(guī)律,獲得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那么,導入哪一點?如何選擇?我們認為:只要選擇一個最具典型意義的問題,作為課堂教學的切入點,并對此展開深入的挖掘和理解。這個具有典型意義的問題可以是一件美術作品,也可以是一位畫家,可以是一句美術評論,可以是一種美術現象等等都可以作為導入的素材。當然,我們要讓學生掌握的不僅是該"點"本身,更重要的是挖掘該"點"的背后隱藏著的規(guī)律與本質。而這個規(guī)律與本質恰是我們教學要達成的目標,要突破的教學重點與難點。所以,我們選擇導入的不僅是切入點,也要是教學的重難點的外在形式,對這個"點"的挖掘能直指教學目標并是突出重點和解決難點的關鍵。

2.追求課堂教學藝術化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應該讓我們的學生在每一堂課上,享受到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這是新課改所追求的課堂,是呈現教學藝術化的課堂,也是可以讓學生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的課堂。

學生由于生活閱歷、知識修養(yǎng)、審美經驗的不足,難以積極主動地對美術作品進行賞析。因此教師要深刻理解有效教學理念的內涵,避免偏面地追求形式的"高效"卻無實質效果的教學行為,真正達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課程目標。教育學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guī)則中講過:"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僅僅在于傳授的本領,而更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奮的情緒怎么激勵人?怎么喚醒沉睡的人?"這句話應該能給我們以啟迪,在美術鑒賞教學中需要教師對學生作適當的引導和激發(fā)。

3.美術鑒賞教學方法有哪些

針對上面的狀況,我們美術教師有必要讓美術鑒賞方法進入美術課堂中,讓美術教學順利有序的進行。具體的方法有:

3.1比較欣賞法。這一鑒賞方法要求學生在美術課上從時空的維度去欣賞、比較美術作品,所謂"時空"指的是時間和空間,即古今和中外。此方法要求每一個學生對不同的美術作品進行分析,通過相互間的對比,總結出不一樣的特點和感受。它可以指導學生從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出發(fā),分析作品的創(chuàng)作特點和風格,從而讓學生之間交換彼此的意見和感受。同時,比較欣賞法體現了一個重要的哲學觀點,那就是分析與綜合的思想。

3.2四階段分析法。這一教學方法最先由美國的費德門提出,對中學美術教學的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四階段分析法顧名思義,有四個鑒賞階段,包括理解、分析、描述、評價四個環(huán)節(jié)。對于學生學習美術課而言,很容易把握其中的內容,對學習美術具有很強的指導作用。理解,先讓學生欣賞作品,再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提高了學生學習美術的主動性;分析,是指美術教師指導學生分析美術作品的造型、制作工藝等特色,讓學生善于發(fā)現美,對美提出自己的見解;描述,是指美術教師要讓學生描述自己看到美術作品后的第一感受,從而深入到總體感受中去,激發(fā)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評價,指的是綜合前三個階段,進行不斷的練習和思考,得出最終的結論。我認為,這一方法是比較全面系統(tǒng)的,也容易在具體的美術教學中進行。它比較注重基礎,通過一點一滴,調動學生學習美術的情趣,教會他們基本的鑒賞方法。

3.3八字教學法。對于美術教師而言,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很重要。比如,上海市某學校的一位美術教師就根據他長時間的教學經驗,摸索出一條適合美術鑒賞教學的新出路-八字教學法。都有哪八個字呢?有講述、理解、感悟和評價,并分別對應語文常用的四種文體--說明文、議論文、散文及評論。這一方法使得美術課與其他科目的教學融合在一起,產生良好的互動效應。同時,八字教學法有一個重要的實施手段,那就是"設問教學",給學生先提出問題,在思考過后,教師應給予相應的指導,讓學生做出答案,使美術鑒賞教學更有意義。

第3篇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美術欣賞;教學質量;現狀;對策建議;教學思路

一、豐富美術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欣賞興趣

在初中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不斷優(yōu)化美術欣賞教學手段及方法,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使美術教學發(fā)揮高效性的特點。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包括多媒體教學方法、體驗式教學方法、分組合作探究、故事教學法等。例如,在學生《古代山水畫》的欣賞教學中,教師結合了故事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以及問題式教學法三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分別將欣賞的重點、難點傳達給了學生,讓學生記憶深刻。同時,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古代山水畫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真正地實現了臨摹式鑒賞,學生學習的興趣達到了高點,課堂教學氛圍異?;鸨?,學生都紛紛討論其藝術效果,從而實現了課堂的高效性。

二、美術欣賞教學應加強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系

在初中美術欣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凌駕于實踐教學基礎之上,而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充分發(fā)揮實踐性賞析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進行言傳身教。教師在帶領學生欣賞那些經典的美術作品的時候,不僅要帶領學生了解藝術作品的時代背景、文化內涵以及作者的生活經歷,這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深對作品的理解和賞析。在此基礎上,欣賞作品所帶來的視覺上的沖擊和體驗,做到真正領悟到作品中作者的感受。例如,在對波提切利的作品《春》的實踐欣賞中,學生首先對該作品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多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和空間來欣賞作品,然后在與波提切利的心靈碰撞中,歸納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深刻寓意,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

綜上所述,初中美術欣賞教學中著重對學生審美意識、鑒賞能力等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不斷培養(yǎng)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形成良好道德品質,不斷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第4篇

關鍵詞:現代網絡信息技術 高中 美術鑒賞 教學 應用

在現代化的生活中,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作用日益凸出。無論是在我們的生活、工作還是學習,它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更為我們的生活提供了很多的便利。現代教育更是離不開信息技術的幫助,當前教育中已經融入了很多的信息技術。我國新課標的要求中更是明確指出;“信息技術為教育的改革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要讓信息技術為教育事業(yè)提供更大的幫助。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好的學習條件和學習氛圍,使教育的進行變得更加現代化和信息化?!币虼嗽诟咧忻佬g鑒賞課程中我們也要積極地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讓美術鑒賞發(fā)揮它的獨特作用。

一、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美術鑒賞教學中的作用

(一)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使美術老師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地豐富

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節(jié)奏非常快的時代,什么事情都要講究效率。在教育事業(yè)中同樣如此,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一直關注的問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在教育上的不斷應用為這一難題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法。高中美術鑒賞中的模塊很多,每一個模塊也都需要很多的素材和例子,然而我們的教材中給出的內容畢竟是有限的,僅憑枯燥死板的文字是不能說明美術作品的精髓的。學生要想掌握某一模塊,就必須要了解眾多的作品,不斷地積累自己的知識,豐富自己的見解。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就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這樣的平臺,它可以讓學生上網觀看任何一個作品,豐富自己的閱歷。

(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為美術鑒賞教學模式的發(fā)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為老師的授課提供了幫助,而且還為新的教學模式提供了思路?,F代化的美術鑒賞教學多以探究性教學,合作性教學模式為主。傳統(tǒng)的美術教學多以老師的口頭傳授為主,學生沒有任何的主動權。當前,現代網絡信息技術融入當代教育成為教學的新趨勢,教學模式也隨之有了巨大的改變和進步。以往在美術鑒賞課上只是依靠老師在講臺上講課的落后模式漸漸得到了進一步的改善,而且還產生了很多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不同學校的老師之間的教學交流也變得越來越便利,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和教育的公平提供了途徑。

(三)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促進了美術鑒賞教育的創(chuàng)新

當代教育也是一個不斷發(fā)展和進步的過程,如果還是按照以往老舊的教學進行,那么教育出來的學生也是沒有創(chuàng)新觀念的,他們在社會上的競爭力很弱,也會處于弱勢。任何一個優(yōu)秀的美術作品都是獨特、與眾不同的,它需要創(chuàng)作者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能力?,F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過程中,學生看到了每一個美術作品的獨特之處,學到了每一個創(chuàng)作者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手法。日積月累,學生也能夠在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出具有自己風格的優(yōu)秀作品?,F代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讓一種全新的教育觀念深入學生和老師的思想,讓他們感受到了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的應用

(一)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來搜集和整合美術資源

每一節(jié)美術課的開展都離不開美術資源,學生通過觀察和學習眾多的美術資源,就能對美術知識有一個更深的理解。日常授課中,高中美術老師可以在網絡上找到與本節(jié)內容相關的美術資源,并將它們下載下來進行輔助教學。在外地游玩或學習時,可以通過攝像機來拍攝一些美術素材,并將其放入電腦中,做成“游玩、學習作品集”。另外,老師也可以用掃描儀來把學生優(yōu)秀作品掃描到電腦中保存起來,做成“學生優(yōu)秀作品集”。通過這一系列做法,老師能夠掌握和搜集更多更好的美術資源,為今后的美術鑒賞教學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二)改進美術鑒賞教學過程,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我國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課堂是老師的一言堂,學生課堂上沒有任何的主動權。老師講什么,學生就聽什么,不思考不動腦。教學過程和內容完全由老師決定。課堂上老師也都是按照自己的手寫教案來講課,把美術鑒賞課上成了語文課。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要通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來改變這一現狀。備課要多使用PPT將大量的教學素材整合起來,上課時也要通過聲、形等來讓學生真正地親身體驗美術藝術。

(三)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來促使師生互動,創(chuàng)設和諧的美術環(huán)境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促進課堂教學進行的必要條件。傳統(tǒng)的單項式的教學很難讓師生之間有過多的交流,老師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角色,學生永遠處于被動的地位。這樣的師生關系限制了學生的成長和進步,也阻礙了老師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來促使師生互動。老師可以讓學生課下利用電腦、數碼相機、攝像機等來自己尋找美術素材,自己去建立美術資源庫。上課時老師和學生可以對素材進行交流,互學其長,互補其短。

(四)利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來激發(fā)學生的潛能,激起學生美術興趣

老師和教材中的知識是有限的,學生很難從中得到什么啟發(fā)。然而,通過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學生能夠看到更多的優(yōu)秀作品,自己的思維也能變得更加地開闊,給予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可能。在教授學生漫畫時,老師可以用Photoshop軟件將學生的照片變化成漫畫的樣子,讓他們觀察真實的圖片向漫畫過渡的過程。這樣學生注意力很容易被吸引,也就能夠提起學習美術的興趣。

結束語

現代網絡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應用已經成為目前高中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F代網絡信息技術能夠讓教學資源的收集、整理、傳輸變得更加地有效和快速。美術鑒賞學科具有運用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優(yōu)質條件?,F代網絡信息技術在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中的應用不僅能夠提升教學效率,還能減輕高考帶來的重重壓力?,F代網絡信息技術給課堂教學帶來了更大的空間,給教育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它也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技術基礎和強大動力。

第5篇

    筆者認為,學習反饋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肯定或評價,也包括學生學習成果對教師的回饋,即教師看到自己的教學實際效果。一般中學美術教學中,學習反饋基本上來自于教師對學生作業(yè)的評價和對學生問題回答的評價。

    但是,在美術欣賞課中,我們卻是基本圍繞學生對“問題回答”的學習反饋。我們對極個別學生的“問題回答”給予積極肯定已然成為全部的學習反饋,不再關注到全體學生,沒有評價到每個學生,也不知道學生學習得怎么樣,更沒有一定的學習書面成績。相比繪畫課、制作課等技能型美術課,美術欣賞課儼然成了缺失學習反饋的教學,是孤獨的,更缺失學生的學習成果和顯性載體。

    一、中學美術欣賞課缺失學習反饋的表現

    在中學美術欣賞課中,很多教師采用單一的師生談話式教學方法,課堂中,學生的參與度不廣,仍然只有極個別有膽量的學生發(fā)言。一些欣賞課的學習效果只能通過教師評價個別學生的回答來得到反饋,一節(jié)課結束了,美術教師對全體學生的學習效果,往往不是很清楚。

    同語、數、外等學科相比,中學美術欣賞課更沒有作業(yè)布置或練習鞏固,沒有欣賞課的學習反饋,造成美術欣賞課走馬觀花一般,教師上完了,教師走了,學生散了,學生不清楚怎么學的,有什么內容,也不知道學到了什么。這就是師生之間沒有明確的學習反饋的常見現象。試問:教師怎么知道學生的學習達到了教學目標要求呢?學生有何所得?

    除了技能型美術課外,我們需要思考這么一個問題:欣賞課就一定不需要作業(yè)、不需要學習反饋嗎?欣賞課需要什么樣的學習反饋形式呢?筆者認為我們有必要探討并解決這個極少被人重視的問題。

    二、造成缺失學習反饋的原因

    本人認為,美術欣賞課缺失學習反饋的原因有學生方面的,有教師方面的,也有教學設計模式方面的,主要原因如下:

    1.學生參與度不夠。一般欣賞課上,基本上只有個別學生參與欣賞互動,大部分學生如果不主動參與教師的討論和問題思考,學生的反饋就只能局限在個別尖子生上。

    2.沒有作業(yè)反饋。欣賞課沒有作業(yè),學生沒有學習任務,欣賞課有時候成為講座課,學生想聽就聽,不想參與就不參與。

    3.反饋缺少途徑。美術欣賞和繪畫課相比較,沒有更多的途徑,所以期末綜合考評就沒有任何欣賞課的成績記載。

    三、解決美術欣賞課缺失學習反饋的措施

    想要切實解決美術欣賞課缺失學習反饋的現象,應該及時、準確、多渠道、多形式地接收信息,然后將信息反饋給學生,督促其再次快樂地投入欣賞課學習活動中。

    1.直接反饋。所謂直接反饋,就是不經過中間事物的傳遞,當面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給予評判。欣賞課堂上倘若經常采用這種方式,不僅能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而且能活躍課堂氣氛。常見的有兩種方式:①無聲語言反饋。所謂無聲語言反饋,就是指教師運用表情、眼神、動作、手勢等態(tài)勢語言,針對學生在教學過程反映出的學習態(tài)度、方式、方法、結果作出反饋。此反饋的恰當運用,能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效果。②有聲語言反饋。開門見山地用簡潔、熱情的語言贊揚、鼓勵、啟發(fā)學生融入所欣賞的內容,就是另一種效果頗佳的直接反饋方式。心理學證明:學習者內部的情況影響學習效果,學習者的態(tài)度在決定他的行動和成功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所以,言為心聲,當教師發(fā)自肺腑真誠地贊嘆學生時,便會撥動學生的心弦,奏響欣賞課堂歡快的樂章。

    2.間接反饋。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不當面下結論,而是采用背靠背的方式,從側面作出反應就是間接反饋。此方式也可運用于美術欣賞課,其效果不亞于直接反潰。①書面語言反饋。加涅認為,要使學習獲得所希望的效果,必須使學生時時具有接受刺激的心向或學習準備。因此,在一堂欣賞課結束后,也可預留作業(yè),即使沒有課后作業(yè),也可讓學生在課堂上稍作筆記,記錄對欣賞內容的疑問、收獲等,然后及時作出評價反饋。②成果展覽反饋。播種的希望在于收獲,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業(yè)、工整的筆記、感受等學業(yè)成果定期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展覽,也不失為另一行之有效的反饋形式,旁邊若輔以說明、簡介以及參展者的照片效果則更佳。

第6篇

一、音樂與美術教學

美術從視覺上獲得美,而音樂從聽覺上感受美,通過美術、音樂可培養(yǎng)學生從圖像與聲音兩個側面去感知美、欣賞美、鑒別美。美術與音樂在表現人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在意境方面的創(chuàng)設都給人們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那么如果將現有的音樂和美術課程加以高度融合,可以使學生加深對音樂、美術的領悟,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將會產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我們把音樂引入到美術的課堂教學中來,音美一家,他們之間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把音樂引進到美術欣賞課教學,不僅活躍了教學氣氛,而且有助于對美術作品的理解。例如,在講解羅中立的油畫《父親》時,先讓學生討論,應該給這張畫起一個什么名字,大部分學生都起《老農》這個名字,但又不知道是否確切,很想知道答案,因而心理上產生期待,這時,我并不直接把答案告訴他們,而是讓他們聽民歌《父老鄉(xiāng)親》,在欣賞過程中,由于音樂和畫面同時出現,聽覺和視覺的共同沖擊,學生的感覺更加直觀,再加上老師的解說詞,便從畫中的老農形象聯(lián)想到中國的農民階層,由農民又聯(lián)想到養(yǎng)育中華兒女的父親。從這一情感體驗過程中,同學們深切體會出為什么這一畫要取名為《父親》才更有藝術感染力。

二、語文與美術教學

詩文與繪畫從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古人培養(yǎng)書畫才能往往先從學詩起步,以詩文修養(yǎng)作為基礎來促進書畫技藝的提高。畫家吟詩寫詩主要是感受詩人的情懷,這樣能提高畫的造詣。比如,《深山藏古寺》的構思更是令人叫絕。畫面上只見崇山峻嶺,山路蜿蜒,一僧在山下河邊汲水……沒說古寺,但并不等于沒有,不然小僧擔水又去何處?自然是回古寺了。這也是實中有虛。人們自然可以想見古寺就藏在山的深處。從上面兩則故事中可以看出繪畫與語文的必然聯(lián)系,也就是說,語文與美術教學也就是密不可分的,如果沒有高深的文學造詣,哪能把詩中表達的意境“躍”然紙上呢。

三、信息技術與美術教學

信息技術已逐步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正日新月異地改變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工作與學習方式。使用網絡教室授課的最大感受就是課堂的容量大、進展快、效率高。在教《海底世界》一課時,我先是利用光盤與網絡的優(yōu)勢,讓學生觀賞奇妙的海底世界,激發(fā)學生對海底世界的興趣,然后發(fā)揮多媒體課件的功能,讓學生在驚喜愉悅的環(huán)境中完成美的聯(lián)想,最后,利用金山畫王軟件的繪畫功能,讓學生高效率地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對于海底環(huán)境的布置,我是讓學生找計算機中現成的圖片資料貼上去的,然后用噴槍將色彩進行柔化、過渡與銜接處理,這樣便捷省時,然后再用畫筆畫出自己的海底設想。

四、歷史與美術教學

美術的創(chuàng)作和鑒賞是復雜而開放的,與不同時期、社會、歷史、種族、文化、觀念、心理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可以讓我們從不同的美術作品中感受作者的心理,體會當時的社會歷史背景。就拿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來說,它是中國畫史上的名作,以連環(huán)長作的方式描摹了南唐巨宦韓熙載家開宴行樂的場景,韓熙載何許人也?他原為北海人,出身官宦名門,投南唐后屢獻國策卻不被信用,面臨北宋大兵壓境,茍延殘喘的后主李煜自知無力回天,韓熙載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的猜疑,以聲色為韜晦之所,每每夜宴閎開,與賓客縱情嬉游,藉此表達對于政治了無興趣?!俄n熙載夜宴圖》從一個生活的側面,生動地反映了當時統(tǒng)治階級的生活場面,讓我們從這個美術作品中深切感悟到了當時的歷史場面。

五、數學與美術教學

美術中蘊藏著數學,達芬奇的杰作《最后的晚餐》就是利用射影幾何的原理,這便是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活動的主要部分和射影幾何發(fā)展的開始,而射影幾何是最早的一門非歐幾何。在達芬奇未完成的作品《圣徒杰羅姆》中,圣徒杰羅姆的像完全位于畫上附加上的黃金矩形內,這絕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達芬奇有目的地使畫像與黃金分割相一致,因為在達芬奇的著作和思路中,處處表現出對數學應用的強烈興趣,達芬奇說過:“沒有什么能不通過人類的探求而稱之為科學的,除非它是通過數學的解釋和證明的途徑?!?/p>

第7篇

【關鍵詞】激活教材 講解授課 創(chuàng)新能力

新課改給高中美術教學帶來了生機,豐富了高中美術的教學內容。新課程強調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宗旨,打破了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形成美術素養(yǎng)為核心、以探究式的美術活動為主線、以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的美術教學。在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讓美術課堂活躍起來是我長期以來努力追求的目標,經過不斷地探索和大膽改革實踐,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具體做法是:

一、把教材變活

在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把教材當成學生學習的唯一內容,教師牽著學生的鼻子去學教材、“鉆”研教材,甚至去背教材,教材被神化了、絕對化了,教學變成了教書。就拿高中新課程中的美術鑒賞這本書來說,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的時間最多是在第一節(jié)美術課下課之前。在好奇心和新鮮感退掉之后,在學生眼里那些老掉牙的傳統(tǒng)繪畫,殘磚斷壁的古代建筑,爛瓶破罐的古代工藝,斷頭缺臂的古代雕塑等等,根本再也吸引不了他們的眼球。在教學中,我打破教材原有的結構,嘗試把教材重新進行編排,不再按照美術作品原來的年代、畫種、古今中外等條目的順序,而是以“主題性和比較式”的原則編排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對某一主題與老師之間互相合作討論,以及對各種美術作品進行比較,從中獲取相關知識。如在講《中國古代繪畫擷英》這課時,自編了“最貴的一幅中國畫”這個教學內容:先提問有誰知道中國畫當今拍賣的最貴的是哪幅畫?價值多少錢?然后在互聯(lián)網上搜索到這件《杜甫詩意山水冊頁》。讓學生通過對這些畫的研究和討論,以點帶面地掌握了中國山水畫的藝術傳統(tǒng)特征,并因勢利導地引出中國畫的另外兩個題材“中國人物畫”和“中國花鳥畫”及其特征;通過組編“中西方人物畫比較”來教授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還有用《瘋子畫家——凡高》來講解西方現代美術,讓學生通過了解凡高的坎坷一生和他對藝術執(zhí)著的追求來領悟西方現代美術的產生的根源、發(fā)展和成就。

二、講解授課和談話問答法相結合

講解授課法是教師通過語言描述、說明和解釋,口傳心授向學生傳遞信息、傳授知識的教學活動方法,是講述、講解、講演等教學方式的總稱。是美術鑒賞教學必須采用的基本教學方式。講解授課法是美術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方法,運用其他教學方法的同時,也不可缺少講解授課法的配合。教師“教”與學生“學”就是信息的傳遞和情感的交流。“口傳心授”,沒有“口傳”何來“心授”。

談話問答法是美術老師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或學生提出問題要求教師解惑,并通過正確的解答使學生獲得新知識和鞏固舊知識的教學方法,是課堂上師生互動的教學方法。通過問答,使學生精力集中,專心聽講,思維活躍,引起學生定向的深入思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去獲取新知識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利于交融師生情感。這也是教師在美術鑒賞教學中較常用的教學方式。

三、注重主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雖然高中生在心理上較小學生、初中生成熟得多,觀察問題也深刻得多,但他們愛面子,怕說錯,長期以來養(yǎng)成了課內不愿舉手發(fā)言的習慣。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過于依賴教師和課本,主體意識淡薄,不敢發(fā)表自己的觀點。怎樣才能打破這種局面,消除學生的心理顧慮,使他們想說、敢說、愿說?學生在校學習,受到知識面有限、社會實踐缺乏、收集資料途徑少等條件的制約。因此教師不可過于注重探索結果的正確性,否則會束縛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例如講授第三課《我們怎樣運用自己的眼睛》時,如果教師選擇多幅學生較熟悉的中外繪畫作品,就難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因為學生只會對那些不太熟悉的審美對象產生極大的興趣。例如對于《蒙娜麗莎》這幅畫,學生們雖然知道,但不是太了解。教師可引導學生將自己所了解的內容與同學分享。“為什么這幅畫會成為世界名畫,流芳千古?”“這種微笑的神秘感是怎樣產生的?”“作者達芬奇是怎樣的一個人?”隨著種種問題的提出,學生們產生了學習興趣,成為學習的主體,并不斷去探索、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四、強化實際操作技能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