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12-24 22:27:24
序論:在您撰寫大雁歸來教案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關鍵詞:自主學習;課程改革;課堂教學
發(fā)展性教學明確指出課堂教學整體功能最優(yōu)化的標準是: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而且發(fā)展了智力,培養(yǎng)了能力,其個性也得到了良好發(fā)展。然而,那天看到的一幕,卻引起了我的深思。
那天,一個學生削鉛筆時不小心割破了手,鮮血直流,當我發(fā)現時,地上已有好幾個被染得鮮紅的紙團,而他還在一個勁地甩著手,意圖甩落掉手上的血,血便不會再流。我驚訝地問:“為什么不用壓迫止血?”他“哦”了一聲,趕緊用右手壓住傷口,不一會兒,血止住了。他松了一口氣。而我卻陷入了沉思:他還是一個成績好的學生呢,為什么就不能學以致用?我想這與傳統(tǒng)的教學法――教師講,學生聽、記、背,有不可分割的關系。這種教學方法,學生雖然掌握了一定知識,卻沒有能力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誠然,以凱洛夫為代表的傳統(tǒng)教學論強調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傳授知識、技能和熟練技巧的體系去武裝學生,這對提高學習質量確實起到過一定作用。所以,我們倡導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是通過學生獨立的分析、探究、實踐、質疑、創(chuàng)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法。為了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我們在語文教學中,嘗試著將教案變成了學案。如:《大雁歸來》教學設計的主體部分(第二個學習過程):
基本功訓練
1.知識點學習
(1)快速閱讀,課文寫了大雁的哪些特點?(10分)
(2)瀏覽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
課文用( )手法介紹了大雁遷徙的特性、規(guī)律及與人類的關系。含蓄譴責了( )的傷害,呼吁人類( )。(9分)
(3)人們是怎樣對待大雁的?請聯系文中具體語句回答。(3分)
(4)你知道作者對大雁的思想感情嗎?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4分)
2.知識點演練
本文細致地描寫介紹了哪些說明事物的特點?(4分)
找出喜歡的句子,讀一讀,并說一說你喜歡的理由。(4分)
第四個過程:學以致用
1.舉一反三
(1)積累有關“雁”的詩句。
(2)用擬人手法口頭作文:介紹一種小動物。300字左右。(10分)
2.我要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10分)
生活中遇到破壞大自然的行為,你準備怎么辦?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這樣,將問題交給學生自己去解決,進行自我培訓、自我提升、自我發(fā)展,教師不要再一味地逞“口舌之能”,真正的君子,應“貴人賤己,先人而后己”。在學習目標制訂時,可嘗試著讓學生參與,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問題有價值,實踐“我要學”。分值的計算,在某種程度上,既可以衡量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現自我、發(fā)展自我的舞臺。堅信“我能學”。
其實,自主學習,古已有之。只是沒有明確這個概念罷了??鬃釉唬骸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提倡的便是“躬行”,即身體力行。初步形成了把“學”“思”“行”看作統(tǒng)一的學習過程的思想。這便是自主學習的雛形了。為什么我們農村中小學還沒走出應試教育的怪圈?還在牽著學生走?這與我們的思想僵化有必不可分的關系。我們學校教師平均年齡是46歲,不愿接受新事物。我們的觀念要更新了。要相信學生是有能力的。
那次,我們參加岳麓區(qū)教育局組織的師生同臺經典詩文朗誦比褰,我們的臺詞中有這么幾句:“是列強瓜分的鐵蹄踐踏神圣的土地,是割地求和給萬里河山留下傷害幾許,是破碎的盧溝曉月、八年風霜、山河失色。中國,中國,屈辱的中國!我的心同你一樣啊,痛到了極致!”有位普通話比較標準、音色比較好的男生被選中參加比賽,但他一貫難得集中注意力,連走舞臺都總出錯,所以在練習的過程中總是把握不好感情,后來,我堅持要他作領誦,告訴他成敗都在他身上,他先是死活不干,后見已成定局,沒得商量,他便硬著頭皮將詩中涉及的相關歷史重新溫習。慢慢領悟到了那種痛徹心扉的感覺。正式登臺表演時,其表現相當出色,我們的節(jié)目也獲得了區(qū)特等獎。我們的成功,讓他獲得了極大的,成就了他“我善學”的信心,也成了他以后的學習動力。語文學習的資源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其外延和整個生活相等,只要我們老師用心去引導,又何愁學生的能力不會提高?
據現代漢語詞典釋條,有效,即能實現預期目的。
當前,“有效教學”這一口號喊聲已久,把“有效教學”的理念導入語文學科領域,目的在于改變我國基礎教育中語文教學的低效率狀況。“有效教學”認為,教學既是藝術,更是科學,它不僅可以對教學過程或結果進行科學的評判,而且可以用科學的理論和有效教學的方法指導教學過程,以增強其效率。從這一觀點中,我解讀的是,強烈呼吁的“有效”,他就不僅僅是現代漢語解釋的能實現預期目的,更應該是高效實現預期目的。
關于有效教學,首先在教者有明確目標的有效設計,其次是教學過程中的有效達成,從而實現學生的有效收獲,最終達到有效教學或者大家所追求的高效教學的目標。
然而,我們必須思考這樣一些現實問題,才能真正響應“有效教學”,那就是: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就能是課堂的有效達成,教學過程的有效達成帶給學生的是真正的有效收獲。以楊潔老師《大雁歸來》與林曉老師《竹影》的教學目標的設計與達成觀摩教學為例,做自己一點理解。
案例描述:
一、教學的有效設計:沒有你絕對不可以
教學過程中的問題設計,是驅動教學進程,促進課堂對話,提高學習效率的載體,教學過程中所設計的問題,是展開學生思維活動,涵育人文素養(yǎng),提高語文水平的載體。教學的有效設計,是課堂教學有效、高效的基石?;仡櫋洞笱銡w來》與《竹影》,兩堂課都達到了教學的有效設計,上課的指向性非常明確。一節(jié)課或者步步為營直指
靶心如《大雁歸來》,或者是首尾呼應一氣呵成如《竹影》。
比如《大雁歸來》。教學設計是從“野性”(想飛就飛、想叫就叫、想吃就吃)到“詩歌’’(大雁世界――美好境界的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體現了由淺入深、由文字到思想、由感性到理性的層次性,最終從“我們”一詞突破,期望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感悟到作者看待自然萬物時的多角度和大視野,獲得一種全新的環(huán)保觀念――“土地倫理”。實現了楊潔老師“淺閱讀,深感悟’’的課堂定位。
比如林曉老師的《竹影》,突破點在感受豐子愷童趣、詩意的生活情趣,讓學生達到“文中有畫,趣中有味”的體驗。
一堂課只有40分鐘,可是堪比一場戰(zhàn)斗。古人行軍作戰(zhàn),強調“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兩位老師都能有效切實的在有限的教學時間里,在可堪比大海的教學內容里,確定有效教學內容,或者是對課標的熟悉,針對突出重點、難點而設計問題;或者基于教材,深入鉆研,透徹理解,把握文本所抓住的重點難點《大雁歸來》;或者立足學生,設計的問題切合學生已有學習經驗以及認知水平,針對學生在理解重難點時可能存在的誤區(qū)和盲區(qū)而進行,如《竹影》。
二、教學的有效達成:有你絕對不一樣
教學的有效設計是否等同于教學的有效達成呢,這是我們要繼續(xù)思考的一個問題。
其實我自己也覺得探討有效達成,就有點苛刻的味道,可是還是講吧,為了我們的認真。
比如《大雁歸來》,根據學情反饋(3)你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生:我們對“野性的詩歌”的理解有問題,本文的主題不太明確。所以教師做以下設計;品讀――聆聽雁語心曲。
出示PPT總問題:對“在這種每年二度的遷徙中,整個大陸所獲得的是從三月的天空灑下來的一首有益無損的帶著野性的詩歌”這句中“野性的詩歌”的理解。(板書:野性的詩歌)
此處的“野性”是何意?
得出的結論,“野性”就是想飛就飛、想叫就叫、想吃就吃。個人認為狹隘了“野性的理解”,弱化了主題,無助于教學目標有效設計的有效達成。而且費時較多。
在教學的有效設計中,關于“我們”的設計和解讀其實是很出色出彩的一環(huán)。
在“感悟――走進美好境界”一環(huán),讀讀文中的“我們”一詞,體會作者思想――創(chuàng)造
誰給了大雁如此美好的境界?“我們”。出示PPT11資料“人不僅要處理好跟人的關系,跟社會的關系,還要用道德的觀念,對待山、水、草和一切生物,這就是大地倫理學?!?/p>
――――利奧波德《沙鄉(xiāng)年鑒》
到了此處,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學生已然脫口而出,教者無需局限在自己設定的教學流程。一水到渠成,比之否定之后的肯定要自然。
三、學生的有效收獲: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為的就是你
教育學、心理學的規(guī)律告訴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學目的是關鍵,是起點;重點是什么,是學生,是學生的學習所得。
很多時候學生不喜歡語文課,是因為我們的語文課堂解決不了學生的疑問,重復他們已經從文本中所獲取的信息,漠視學生渴望了解的陌生之地,這勢必會導致語文課堂的低效。
林曉老師設計的《竹影》,看似隨意,實則精致,表面散淡,卻環(huán)環(huán)相扣。
如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簡介作者,適時板書“名、時、地、評、作”,強調作者身份:簡介中把“現代畫家”放置于“散文家”之前,對此你有什么理解?讓學生展開討論,老師不急著加以評論,這一環(huán)節(jié)很是精彩,為整篇文章的解讀找到了抓手,也為整堂課奠定了基調。
其次在填一個動詞概括部分“――竹影――竹影――竹影”,教師有預設,但給了學生充分思考咀嚼的時間,大膽放手,學生得到了有效收獲,收獲是多方面的。
接下來以王維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導出豐子愷的“文中有畫”,“作為畫家的散文家”,請同學們找到文本中豐子愷“文中有畫”的依據。就學生找到的句子分析品味后,師生達到共識?!爱嬛泻⑼嵞俗髡咄闹叭ぁ?。
“童心,在大人就是一種趣味,培養(yǎng)童心,就是涵養(yǎng)趣味。”感受作者詩意的生活情趣,體會趣中之“味”。引導學生從文章中尋找并分析品味作者生活情趣的句子。
整堂課,也有偶爾的尷尬時,但是學生的狀態(tài)是輕松的,收獲是顯然的,教師提供的解讀方式是匠心獨運,巧妙精致的。
很多時候,我們教者苦惱的是什么,是花了大量時間,大量心血之后學生的興趣索然,這對我自己而言,是打擊。望斷高樓,衣帶漸寬,學生能有效收獲,此樂何極!
案例反思:
其實一直有思考,語文到底要怎樣教,學生才會喜歡,學生才會獲得滋養(yǎng)。網上看到一位署名阿蚊的人說:我們教,我們唯命是從地教,……于是,我們跳一種腳尖的舞蹈。(有點斷章取義)不想追究他的哀嘆,至少語文很美。
是呀,語文這么美,可是我們?yōu)楹慰偸墙痰眯牧淮帷?/p>
言及至此,我豁然發(fā)現了我們一般語文教師常犯的一種意識:我們教得。是的,我們經常關注我們教的人,卻忽略學的人;我們經常關注我們教的內容,卻忽視學的情況;我們經常關注我們的預期,卻忘記預期與達成之間可能藏著很多很多美好的意外。老生常談,可是總是死穴。
一、由學生的學,確定教師的教――教師的課堂角色定位意識
新課標背景下,語文教師課堂的自我定位,實質上影響著語文教師對于語文教學的態(tài)度,同樣也影響著語文教學對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記得王榮生老師有過這樣的強調:學生不喜歡什么,我們讓他喜歡;學生讀不懂的,我們讓他讀懂;學生讀不好的,我們幫他讀懂。我們的教學有效設計,在設計之前要關注學生的學情,已經是毋庸置疑的教學策略。我們上課的兩位老師都很重視這一點。
我們當然會參與解讀文本,善于鉆研文本,適時適當傳達思想和價值觀,這才有我們語文教師組織課堂的有效設計,可是我們一定也會記住,新課標下,我們語文教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合作者;我們語文教師當然還應該是學生語文學習的引導者,一般情況,我們讀的比他們多,我們閱歷比孩子豐富,這點我們沒必要謙虛,而且相比較我們比孩子有時間,我們只鉆研一門語文,所以我們要善于開發(fā)文本,恰當解讀文本,加強教學中的信息供給以促發(fā)學生的能力開發(fā);更主要的是,我們語文教師是學生語文學習的欣賞者,要善于關注學生,尋找機會肯定學生,使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得到他人的欣賞,是每一個人的內心渴望,賞識能使人愉悅,賞識能激發(fā)人潛能,賞識能使人心智開啟、心靈涌動,孩子更加需要。
二、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給學生一點說話的空間
因為有了反復琢磨的教學設計,所以我們語文教師踏進課堂往往是胸有成竹,駕馭課堂是得心應手。為了教學設計的有效完成(不是有效達成),豐富的教學內容往往會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其實這是頂遺憾的一件事情。目標的有效達成不是以教學設計的全部呈現為評價標準,而是以學生的有效收獲為依據。在這種急切的完成教學設計想法驅動下,教師往往會越俎代庖,忘記引領學生去思考,而是直接嫁接自己的理解或觀點;有時候,學生意猶未盡,有表達的欲望,可是因為時間問題匆匆收場,種種情況,有點強學生所難。
我們費盡思量的教學設計為的是誰,就是學生。如果只是教師設計的演練場,那就失去了意義,那就無從討論有效設計了。我們教學有目標,才能達成有效,可是我們更要大膽放手,保證學生的學習時間。記得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自由支配的時間,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必要條件。那么,在我們教學目標的有效設計之后,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給學生一點說話的空間,去實現有效達成,期待學生的高效收獲。
三、聆聽學生,重視課堂意外生成,使有效達成火花璀璨
很多時候聽課,我們經常會發(fā)現,學生精彩不斷,可是教師置之不理。為什么?是沒聽見。
我們經常教導孩子,學會聆聽,聆聽老師,聆聽同學,可是我們自己經常沉浸在自己的教學設計里。此時的教學設計,就成了教學陷阱。教學設計,美則美矣,缺少了學生互動,少了靈魂,有效設計也就成了教師的獨角戲。在語文課堂上,學生抑揚頓挫的朗讀,明亮閃動的眼神以及由文本生發(fā)出來的富有個性的闡述,是最令人心動的場景。我們期待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有效達成,其實就是學生對文本的個性的解讀,他們用自己的經驗和理解去闡釋他們對生活、社會、自然的有效收獲。
老師老師,請您聽一聽……
關鍵詞:研讀 文本 切入口 有效閱讀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6097(2013)02-0070-02
作者簡介:陳玉平(1978―),女,江蘇宿遷人,本科學歷,中學一級教師,江蘇宿遷市宿城區(qū)洋北初中語文教師。研究方向:初中語文教學。
一、案例背景
筆者所在的學校每學年都開展教師賽課活動。為了充分展示教師的教學水平,達到賽課的目的,此次比賽選了《媽媽,我不讓你死》這篇文章作為賽課內容。
以前上公開課,都是先上網找課件、找教案,再看看教參,把幾個課件簡單地加以融合,做成自己的課件,就可以上課了。然而這次沒有教參,教師們也不知道教學重難點是什么,而且這次上網幾乎也找不到什么比較滿意的資料。筆者突然想起暑期參加的一次語文教學培訓中南京市寧海中學劉宏業(yè)老師的一個精彩講座。劉老師以他教學《我的第一本書》為例談了《閱讀教學內容的分離和整合――教學內容確定的個案分析》,重點指出教師備課一定要基于文本解讀。同時他也提到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的觀點:“語文教師的第一要務就是解讀文本。”筆者因此決定從深入研讀文本入手開始備課。
二、精心備課
(一)深入研讀文本,讀出自己的感悟,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認真研讀課文,邊讀邊作批注。筆者讀出了文章中的“男子漢”精神,這一精神貫穿全文,文章的開頭和結尾也形成了首尾呼應……本文的重心應在小洛迪救媽媽,因為這里充分表現了小洛迪對媽媽的愛和他的男子漢精神。
認真研讀完文本,接下來就進行教學設計。首先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筆者把洛迪英勇頑強的性格和洛迪熱愛母親的深厚感情作為教學重點,洛迪的“男子漢”精神作為教學難點。要上好這節(jié)課還必須要找到一個合適的切入口,只有選好合適的切入口才能使課堂教學如行云流水,流暢自如,引導學生把握文本的內容才能自然,才能讓聽課同仁有水到渠成的感覺。
(二)再次深入文本,讀出感觸最深處,找準教學的合適切入口
在初讀時,筆者已發(fā)現可以把本文的線索“男子漢”精神作為一個切入口,但再研讀文本時,筆者感覺從此切入會有說教的嫌疑,不能使學生真正深入理解文本,因此筆者又認真研讀了文本。筆者再次讀到小洛迪不顧一切地救媽媽這一細節(jié)時,不知不覺淚水又一次溢滿眼眶。既然筆者被小洛迪的精神所感動,那么學生只要認真閱讀,他們一定也會被感動。既然被感動,那他們一定也能說出點什么來。因此,筆者找到了一個較好的切入口,那就是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他們把感情投入到故事中,達到感同身受的目的。筆者設置了這樣的問題:“在小洛迪救媽媽的整個過程中,你認為哪些地方特別感人?請有感情地朗讀出來,再說說是什么讓你如此感動?”這樣學生在真切感受故事的基礎上,就能輕易領會小洛迪的精神了。
三、課堂教學
(一)課題激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閱讀文章,了解內容
在教學時,筆者利用課題激趣法導入:“同學們,當你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時,你頭腦中會產生哪些疑問?”學生提出了很多疑問,接著筆者引導他們帶著這些疑問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二)充分、有感情地朗讀,揣摩人物心理,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
為了讓學生充分地、有感情地朗讀,深刻體會課文的感人之處,筆者引導他們進行賽讀(學生之間賽讀,師生之間賽讀),邊讀邊悟、邊讀邊思、思后再讀。在充分、有感情地朗讀的基礎上,學生很容易回答“是什么讓你如此感動”這一問題。學生在讀“洛迪驚恐地看著媽媽消失在……不要緊,有我在呢”這一部分時非常動情,特別是“喘著氣說:‘媽媽,不要緊,有我在呢’”這一句,學生不僅把“喘著氣”這一點通過朗讀完全再現了出來,而且把“有我在呢”讀得很到位,充分再現了一個小男子漢的形象。讀完之后,在場的聽課教師不禁為之鼓掌。這個時候筆者不失時機地進行追問,把課堂引向深入,引導他們理解小說中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對刻畫人物的性格特點的重要作用。
通過對洛迪救母親這一部分的重點分析,筆者引導學生再讀課題,進一步理解小洛迪的精神。假如你是洛迪,你會怎么讀,還會說什么?學生很投入,讀出了對母親的愛、對父親的承諾及男子漢的精神。
(三)及時做好筆記,學會有效閱讀
通過對文章5~10節(jié)的閱讀,我們對洛迪的性格和精神已完全理解,文章的開頭1~4節(jié)及結尾的兩節(jié)是不是該刪去?筆者通過這一問題引導學生繼續(xù)研讀課文。先看看這幾節(jié)寫了什么內容,然后再結合全文看這些部分有什么作用?通過巧妙的過渡激起學生進一步深入的欲望。學生迫不及待地重新審視這幾節(jié),努力發(fā)現問題,在同桌間展開探討。如:
開頭寫爸爸的囑托有什么作用?為下文埋下伏筆。
為什么要描寫肆虐的洪水?既突出了情況的危急,又烘托了洛迪的勇敢、頑強和高度的責任感。
文章結尾寫洛迪獲得最高英雄獎、“男子漢”稱號有什么作用?有照應開頭、畫龍點睛、深化主旨的作用。
之后,筆者又及時引導他們做好筆記,學會有效閱讀。
四、課后反思
潘曉瓏老師在《回歸學習原點,尊重原初體驗》這篇文章中提到“教師只有撇開教參,走進文本,才能獲取自己對文本的原初體驗,引發(fā)對文本的獨特思考……”“找到一個教學的最佳切入點”。的確如此,如果筆者不去深入研讀文本,也像其他老師一樣以“男子漢”為切入口的話,筆者的課肯定上不好,因為那就是在說教,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宣誓,更像政治課而非語文閱讀教學課。
吳偉星老師在《語文教師情感投入的意義及實施策略》一文中也提到“語文教師的情感投入為課程實施提供情境支持”“語文教師的情感投入更易激起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是的,教師的情感投入有著重要意義,教師要做到情感投入就要深入文本,正如吳偉星老師所說:“研讀――‘情到深處自感人’?!惫P者正是因為積極投入感情,再次深入研讀文本,讀到了感觸最深的地方,才終于找到了教學的合適切入口。
總之,這節(jié)課收獲真的不少,對學生來說,在教師的引領下,通過閱讀理解了本文的中心,理解了洛迪的精神,學會了一些閱讀的技巧;對教師來說,更有不少收獲,筆者通過對文本的認真解讀,對教學切入口的準確把握,引導學生積極投入了課堂,進入了文本,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引導學生真正有效地閱讀。深入研讀文本,找準教學的合適切入口,這的確是有效閱讀教學的一個樸實而又重要的技巧。
參考文獻:
[1]余映潮.聽余映潮老師講課[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