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論文范文

時間:2022-12-01 16:37:14

序論:在您撰寫教育教學案例分析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教育教學案例分析論文

第1篇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英語課程在目標設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構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拓展視野的過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的加以適當?shù)囊龑Вぐl(fā)學生對于掌握一門外語的迫切需要性,引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一堂成功的課,應該讓學生自始至終掌握主動權,教師只是充當“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咨詢者、”“參與者、”“引導者、”“顧問”等多種角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體現(xiàn),自然就產生了求知和探究的欲望,也就把學習當作一件樂事。

問題的發(fā)現(xiàn)與解決

上課鈴響了,我匆匆忙忙地趕往教室,猛然發(fā)現(xiàn)自己只帶了剛批好的作業(yè)本,而忘帶了教課書、備課筆記和教學參考,心里不由一陣慌亂?;剞k公室去拿,豈不是要耽誤時間?可現(xiàn)在兩手空空,又恐怕要誤人子弟。

師生問候完畢,學生在靜靜地等候我的下文,面對三十多雙期待的眼睛,我一邊暗暗慶幸備課時認真地鉆研了教材,心中有一些底,一邊腦子急速轉動,想著對策。英語新課程標準不是強調要把課堂還給學生嗎?我何不“偷”一回“懶”,讓學生給我上一堂課。于是,我向學生坦白了我的尷尬處境,并與學生商量:“老師什么也沒帶,這節(jié)課你們來教我吧?!睂W生一陣驚愕,一片嘩然,繼而躍躍欲試。一堂師生角色互換、別具一格的英語課拉開了帷幕:

Teacher(故作疑惑):Whatwewilllearntoday?

Thestudentsansweredtogetherandloudly,Unit1<MyNewTeachers>PartALet’stalk.一學生上黑板寫題目,一筆一畫,極為認真,頗有老師的架勢。

Teacher:WhocanhelpmereviewthewordsinPartALet’slearn?

學生們躍躍欲試,臉上抑制不住興奮,他們也許為能幫助老師而自豪,也許為自己學有用武之地而快樂。我請了一位平時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只見他迅速地拿著自己的學生卡片來到講臺前,模仿著我平時的樣子。先讓同學們齊讀一遍,然后將卡片的順序打亂讓其他同學猜下一張是什么?臺下的同學積極舉手,踴躍發(fā)言。很多同學還自然而然地將單詞和句子結合在一起使用如MyChineseteacherisstrongandkind.Wealllikeher.

師(迫不及待):Who’syourEnglishteacher?What’sshelike?Whocantellme?

Ss:MissBaoisourEnglishteacher.She’syoungandtall.She’sfunnyandkind.(異口同聲)

Teacher:Whataboutyourotherteachers?TalkaboutyourMath/Science/…teacherswithyourfriends.

學生積極討論,有的準備用對話的形式;有的準備用介紹的形式;有的準備用表演的形式,花樣還挺多。

接下來的匯報讓我一陣陣驚喜,也讓我一次次震驚,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原本該發(fā)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

他竟然是位朗讀高手。開學半個多月,他從未發(fā)過言,上課小動作還不斷,我曾搞過突然襲擊,可他總是一言不發(fā)。今天,他破天荒地舉了手,我有些狐疑地叫他試試,沒想到他不僅講得正確、流利,而且還不時地模仿老師平時地動作、神態(tài),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在激動之余,我不由一陣汗顏。教師不該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應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課堂,應給每位學生施展才能的機會——他們是表演的天才。

Let’stalk.課文下面準備地幾幅圖片都非常生動有趣。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排演成了課本劇,我不得不佩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賦,他們把課文中地對話進行了擴展和延伸,將新知和舊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他們不僅依托課本運用了課本中的語言結構,還自然地融入了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語言。學生在輕輕松松的表演中,不知不覺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反思

外語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频拢–order,1981)曾經說過,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不應阻礙學習,而應有助于學習并促進學習;不能令學生去適應教師和教材,而應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作為外語教師,我們知道,英語不同于其他基礎學科,它是一門實踐課,其語言技能是需要通過學生個人的時間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的。因此,他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認知理論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也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化為自動應用的過程。而這種結合和轉化都必須通過學生自身活動才能得以實現(xiàn)。

沒想到,我無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課,卻成了我與學生最快樂、最輕松也最滿意的一堂課。原來,沒有了教本、教案、教參,就沒有了束縛。教師就不必隨著教本亦步亦趨,學生也就不必隨著教師預設的圈套乖乖就范。沒有了束縛,就擁有了自由,師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現(xiàn),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見,相互理解,相互欣賞。教師無所牽掛,心中只有學生,教師跟著學生的思路走,隨機調控,靈感跌出。學生無所限制,思維自由馳騁,在與文本、教師、同學的平等對話中,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感受到共享的甜蜜,感受到成功的快樂。空手進課堂的感覺真好,不過,這無疑對教師是個挑戰(zhàn),教師必須對課本爛熟于心,必須對教材鉆研深刻,必須預先猜測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須有靈活的應對能力??帐诌M課堂,決非容易,功夫還在課外。

參考目錄:

第2篇

1.適合高年級的綜合性課程區(qū)域規(guī)劃是一項綜合性、區(qū)域性、戰(zhàn)略性、政策性較強的工作,與此相關的“區(qū)域分析與規(guī)劃”課程內容涉及經濟、社會、政治、自然、文化等方面,其中還有許多技術與工程方面的理論和知識。課程強調綜合性和區(qū)域思維,基本都安排在高年級學習。因為規(guī)劃專業(yè)學生在低年級接觸最多的是城市小范圍的建筑和規(guī)劃設計,因此,對于涉及研究大范圍區(qū)域問題的課程一般安排在高年級開設??梢宰寣W生從小范圍的城市設計逐步過渡到大范圍的區(qū)域研究,逐步學會宏觀、綜合、系統(tǒng)的區(qū)域思維方法。

2.難以進行真實的區(qū)域規(guī)劃實踐規(guī)劃實踐是城鄉(xiāng)規(guī)劃專業(yè)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所有空間規(guī)劃設計專業(yè)教學的特色之一。由于區(qū)域規(guī)劃研究的對象“區(qū)域”本身就是一個復雜巨系統(tǒng),要素繁多而且復雜,編制規(guī)劃通常要一年甚至數(shù)年時間。而“區(qū)域分析與規(guī)劃”課程只有幾十個教學時數(shù),學校的教學實踐經費又極為有限,學生實地實習時間也有限,所以“區(qū)域分析與規(guī)劃”的課程實習,多數(shù)都只能在校內“假題真做”,進行專題性或概念性的實踐教學。

二、案例教學在“區(qū)域分析與規(guī)劃”課程中的應用

從“區(qū)域分析與規(guī)劃”課程教學需要出發(fā),教師可以采用案例教學等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特別是現(xiàn)代教育的信息化、網絡化,知識的日新月異,教師更應采用新的教學手段教學,調動學生的興趣,啟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引導學生自覺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教學效果。

1.案例分析規(guī)劃理論課基本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更加直觀明了。案例的選擇要注意代表性和典型性。國外的案例,如紐約大都市地區(qū)規(guī)劃、大倫敦規(guī)劃、巴黎城市地區(qū)規(guī)劃、莫斯科城市地區(qū)規(guī)劃等。國內的案例可選擇多種類型,如東部沿海發(fā)達地區(qū)的案例,如珠江三角洲改革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長三角區(qū)域規(guī)劃;中西部的規(guī)劃案例,如長株潭城市群區(qū)域規(guī)劃、成渝經濟特區(qū)規(guī)劃、關中——天水經濟區(qū)發(fā)展規(guī)劃等。教師通過介紹案例,可以拓寬學生區(qū)域視野,加深學生對區(qū)域差異的認識。通過典型、真實案例分析,學生能對地區(qū)情況有更加直觀的了解,加深對規(guī)劃理論、規(guī)劃方法的理解,并對現(xiàn)實問題產生興趣。案例剖析是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結合的橋梁,既可以深化擴展教學內容,又可以彌補教科書中的不足。

2.案例討論區(qū)域規(guī)劃的案例討論適合規(guī)劃理論部分,可以和問題導向型的教學方法相結合。教師可根據(jù)教學重點內容,結合各地區(qū)區(qū)域發(fā)展實際情況,提出討論主題,讓學生預先閱讀材料,充分準備??捎冒咐绱笾槿且?guī)劃、廣州市戰(zhàn)略規(guī)劃、三舊改造、廈深高鐵對區(qū)域經濟作用、某市創(chuàng)意產業(yè)園區(qū)評價等,選擇其中之一,組織課堂討論。案例討論前,要求學生做好充分準備。案例討論中,要讓學生自由發(fā)言,分析原因,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或措施。這樣,可以使學生自主地學習,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爭辯能力。案例討論中對教師的要求較高。教師在討論前要精心篩選案例、提出主題,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引導、防止跑題。教師還應總結點評,理清有關的概念,闡述爭論中有關的理論和知識,把握好案例討論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

3.案例模擬實踐“區(qū)域分析與規(guī)劃”課程只有幾十個學時,限于本科生的教學時數(shù)與經濟能力,基本上是采用“真題假做”的方式進行實踐教學。“真題假做”是案例模擬化的教學方法,可選取學生熟悉的本地的市、縣或鎮(zhèn),作為區(qū)域分析和規(guī)劃的具體對象。鼓勵學生自主搜集規(guī)劃需要的相關資料。區(qū)域規(guī)劃的“真題假做”要求學生多畫圖,從區(qū)位圖開始,到現(xiàn)狀圖、空間結構圖,最后畫出總體規(guī)劃圖,用圖說話,讓學生經歷整個規(guī)劃流程。限于現(xiàn)狀認識及資料的有限性,學生的規(guī)劃方案只能是粗線條的和概念性的表現(xiàn)。通過實踐,可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讓學生掌握區(qū)域規(guī)劃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達到基本技能的訓練。

三、結論

第3篇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高中語文;語文詩歌;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136-01

1.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1 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興趣不高。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在高中詩歌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不高。根據(jù)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現(xiàn)狀來看,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仍然是灌輸式教育,這種方式直接造成課堂氣氛沉悶、乏味、枯燥,降低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1.2 學生探究能力較差。根據(jù)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現(xiàn)狀來看,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比較依賴輔導書和老師,學生極度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1.3 很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在課堂上老師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學任務,有時還會處理一些課堂的突發(fā)事件,因此一堂課中,老師的任務十分繁重。一般情況下,只能勉強將計劃的任務完成,很難再有時間去照顧個別同學,長期下來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同學,會積累越來越的問題。

1.4 協(xié)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應用不多。根據(jù)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來看,協(xié)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應用不多?;旧弦惶谜n老師會占據(jù)五分之四的時間講解知識點,將主觀的知識硬性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生很少能發(fā)表自己的講解。

2.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設計

就基于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設計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師要設計與開發(fā)詩歌課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詩歌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發(fā)揮自身主體地位。

2.1 系統(tǒng)性原則。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教學方式、教學結構等幾個因素出發(fā),系統(tǒng)全面的考慮各個因素之間的作用。并且實現(xiàn)各個因素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使他們各自發(fā)揮自身的作用,進而提高高中詩歌教學質量。

2.2 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知識的主動獲得者,因此在高中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高中詩歌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活動的平臺,給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空間,教師則在課堂中起著引導和督促的作用。

2.3 參與性原則。在高中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即整個學習過程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詩歌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可以親自體驗學習,進而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3.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學生。

知識類型:概念性、事實性知識。

對教材的分析:高中詩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詩歌所表達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夠有賢能之任,助自己實現(xiàn)宏圖大愿。

對學生的分析:高中生時期的學生,內心對任何事物都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適當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首先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而理解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

教學目標:通過詩歌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感受詩歌中描繪的意境;使學生掌握詩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創(chuàng)作中;使學生能夠體會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進而產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理解詩歌中作者內心的政治情懷。

課前準備:老師安排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詩人的資料和故事;通過網絡方式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時內心的情懷。

安排課時:一課時(五十分鐘)

教學方式:課堂講解(學生閱讀、老師講解、學生之間交流、解決問題);教學媒體的運用(選擇適合詩歌朗誦的音頻文件、制作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視頻資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音頻播放進行朗讀、觀看幻燈片解決講解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吸引了學生學習詩歌的注意力;學生通過對幻燈片的觀看,非常直觀的了解了詩歌的知識點;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整個過程中,充分激發(fā)了學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圓滿的完成了詩歌《短歌行》的教學任務。

第4篇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高中語文;語文詩歌;教學設計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2-0101-02

1.高中語文詩歌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1 教學方式單一,學生興趣不高。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在高中詩歌教學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不高。根據(jù)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現(xiàn)狀來看,部分高中語文教師仍然是灌輸式教育,這種方式直接造成課堂氣氛沉悶、乏味、枯燥,降低了學習學習的積極性。

1.2 學生探究能力較差。根據(jù)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現(xiàn)狀來看,很少有學生會主動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比較依賴輔導書和老師,學生極度缺乏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

1.3 很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在課堂上老師除了完成每天的教學任務,有時還會處理一些課堂的突發(fā)事件,因此一堂課中,老師的任務十分繁重。一般情況下,只能勉強將計劃的任務完成,很難再有時間去照顧個別同學,長期下來一些基礎較薄弱的同學,會積累越來越的問題。

1.4 協(xié)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應用不多。根據(jù)目前的高中詩歌教學來看,協(xié)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應用不多?;旧弦惶谜n老師會占據(jù)五分之四的時間講解知識點,將主觀的知識硬性灌輸給學生,而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學生很少能發(fā)表自己的講解。

2.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設計

就基于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設計而言,一方面要求教師要設計與開發(fā)詩歌課程。另一方面要求教師要從學生的興趣出發(fā),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詩歌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發(fā)揮自身主體地位。

2.1 系統(tǒng)性原則。在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教師需要從教學方式、教學結構等幾個因素出發(fā),系統(tǒng)全面的考慮各個因素之間的作用。并且實現(xiàn)各個因素之間的優(yōu)勢互補,使他們各自發(fā)揮自身的作用,進而提高高中詩歌教學質量。

2.2 主體性原則。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知識的主動獲得者,因此在高中詩歌教學中,教師要從培養(yǎng)學生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出發(fā),培養(yǎng)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高中詩歌教學設計中,教師要強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活動的平臺,給學生發(fā)揮主體作用的空間,教師則在課堂中起著引導和督促的作用。

2.3 參與性原則。在高中詩歌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參與性,即整個學習過程要由學生自己完成。在高中詩歌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使學生可以親自體驗學習,進而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3.混合式學習理論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案例分析

《短歌行》教學設計案例分析

教學對象:高一年級學生。

知識類型:概念性、事實性知識。

對教材的分析:高中詩歌《短歌行》,其作者是曹操。詩歌所表達的意思是曹操希望能夠有賢能之任,助自己實現(xiàn)宏圖大愿。

對學生的分析:高中生時期的學生,內心對任何事物都有著極強的好奇心理。因此老師要抓住學生這一心理,適當對他們進行引導。讓學生首先了解詩人所處的時代背景,進而理解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

教學目標:通過詩歌的學習,使學生能夠感受詩歌中描繪的意境;使學生掌握詩歌中借景抒情的表現(xiàn)手法,以用于以后的文章創(chuàng)作中;使學生能夠體會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進而產生積極進取的精神。

教學難點:體會詩人內心的雄圖大志;理解詩歌中作者內心的政治情懷。

課前準備:老師安排學生在課下收集有關詩人的資料和故事;通過網絡方式了解詩歌創(chuàng)作的背景,感受詩人創(chuàng)作詩歌時內心的情懷。

安排課時:一課時(五十分鐘)

教學方式:課堂講解(學生閱讀、老師講解、學生之間交流、解決問題);教學媒體的運用(選擇適合詩歌朗誦的音頻文件、制作多媒體課件、播放相關視頻資料)。

案例分析:《短歌行》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手段,結合音頻播放進行朗讀、觀看幻燈片解決講解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fā),引導學生回答問題,吸引了學生學習詩歌的注意力;學生通過對幻燈片的觀看,非常直觀的了解了詩歌的知識點;然后老師提出問題,學生思考問題,最后解決問題。整個過程中,充分激發(fā)了學習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詩歌的積極性,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教與學",圓滿的完成了詩歌《短歌行》的教學任務。

第5篇

河北省邢臺學院 陶西文

隨著新課程改革和校本教研的深入開展,廣大教師參與教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多。教學案例因其兼顧實踐層面和理論層面,既能及時捕捉記錄教學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又能總結提煉教學思想、提升教學智慧,幫助教師積累資料,提高認識,總結經驗,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因而近些年被中小學校所重視,為一線教師所接受。然而仔細審視教師撰寫的教學案例,會發(fā)現(xiàn)存在特點不具備、素材不合適、主題不明確、描述不具體、分析不透徹、結構不合理等問題。為此,中小學教師撰寫教學案例應做到“六要”。

一、案例特點要明晰

教學案例作為教育科研成果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在內容和格式上與研究報告、論文、教案、教學日志等均有明顯的區(qū)別。因此,教師撰寫教學案例必須首先要搞清其基本特點?!敖虒W案例,即含有問題或疑難情境在內的真實發(fā)生的典型性教學事件?!弊屑毞治銎浜x,我們會發(fā)現(xiàn)它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點:①真實性。事件是在課堂教學中真實發(fā)生的,不是杜撰的。②問題性。作為案例的事件必須包含問題在內,且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或設想。③過程性。案例是對一個事件實際情境的動態(tài)性的描述,有事件發(fā)生的具體過程。④典型性。事件中存在的問題要具有一定普遍性,“要能夠通過對某一事件現(xiàn)象的分析、處理、詮釋,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這樣才能對他人有較大的借鑒作用。

二、案例素材要適當

案例素材的選擇對于教學案例的編寫非常重要。教師每天遇到的事件往往很多,但并不是任何教學事件都能作為教學案例的素材。教師在選擇案例素材時,必須要看事件是否適宜做教學案例的胚胎。如事件是否有問題性,問題能否引發(fā)人們的思考,給讀者帶來一定的啟示和體會;事件是否有典型性,能否反映事件發(fā)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隱含普遍存在的某一方面的問題;事件是否有價值,解決問題的措施是否有利于他人的學習和借鑒;事件的過程是否跌宕起伏,能否使讀者的心靈受到震撼等等。總之,選擇案例素材要符合教學案例的特點,切忌事件干癟、平淡、虛假、無意義。

三、案例主題要鮮明

編寫教學案例的目的,是為了反映一種理念,明白一個道理,探討一些解決問題的策略。因此,教學案例要有鮮明的主題。主題是案例的靈魂,是編寫者對教學事例中蘊含的新理念與新策略提煉的結果。教師既可以從日常積累的教學素材中發(fā)現(xiàn)問題,思索困惑,從中選擇主題;也可以先確定主題——最好是自己感悟頗深的,然后根據(jù)主題搜集相關的案例素材。無論怎樣確定案例主題,都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案例主題應當是事件發(fā)生中最突出、最鮮明、帶有傾向性的問題。②案例的主題要新穎,有時代感,使讀者耳目一新,能引起讀者共鳴。③案例主題要體現(xiàn)一定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給讀者帶來啟示。④案例主題的切入點要小,切人點越小案例分析就越透徹,案例的價值就越高。

四、事件描述要完整

案例是一種教學事件,所以對事件的描述對撰寫案例來說非常關鍵。事件描述要圍繞主題實事求是,內容既要恰當取舍,又要力求完整,語言力求樸實簡練,篇幅力求簡短。關于過程的敘述,要有一個按時間順序從開始到結束的完整情節(jié),能夠反映發(fā)現(xiàn)疑難問題、解決疑難問題的過程;敘述要經過加工編輯,要有邏輯層次,而避免把教學情境原原本本全記錄下來,沒有概括和濃縮;要揭示出人物(包括教師和學生)的心理活動,在說明教師心理活動的同時,還要注意說清學生心里是怎么想的,對教師、對教學效果等的看法如何。關于結果的敘述,要說清教學中產生的即時效果,教學是成功還是失敗,學生的反映和教師的感受如何等等。結果的敘述要實事求是,觀點鮮明,簡明扼要,使讀者一目了然。清

晰的結果描述有助于作者對案例的分析和讀者對整個事件的了解。

五、案例評析要深入

案例事件的分析評論是案例的精華所在。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對案例事件進行分析評論就是運用先進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圍繞案例的主題評析成功或失誤之處,針對教師外顯的教學行為說清其內含的理論依據(jù),進而提煉出具有普遍意義的新理念、新觀點、新策略,給人以啟示。

針對案例撰寫中容易出現(xiàn)評析與事件描述相脫節(jié)的的情況,教師在撰寫案例評論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評論要密切聯(lián)系案例實際

撰寫案例評論時,要就事論理。對案例中描述的事實、提出的問題,要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基本原理,進行科學分析,剖析其中所隱含的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所運用的教育教學技能技巧,解決具體問題的較好的措施。分析自始至終要緊扣案例,不能脫離案例本身空講教育理論。

2.評論要客觀中肯

對案例的評論要有求實精神,不夸大,不縮小。分析要實在,有針對性,要講關于這個案例的具體的小道理,而不是講空洞的大道理。也不要羅列教育理論的條條。而要將相關的教育理論自然地融合于分析之中。I

3.論述要重點突出

對于已寫成的案例事件,要反復閱讀,依據(jù)案例的基本目的和主要問題,力求抓住要害,深入細致地進行分析。論述時要畫龍點睛,把問題點明,把道理說清,把主題揭示出來。

4.分析要獨到深入

每一個事件都有其背后發(fā)生的原因,每一項行為都體現(xiàn)著行動者的觀念。案例分析就是要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根據(jù)行為揭規(guī)律。通過對事件由表及里、由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的深入分析,反思與討論“事件給出的教訓或啟示是什么?問題解決中有哪些利弊得失?提出了哪些新的問題?如何更好地解決問題?”從而進一步找出事件發(fā)生的原因、存在的問題和教育教學規(guī)律。案例的質量是由思考水平的高低決定的,所以,對案例事件的分析評論要在縝密思考的基礎上深入進行,表述出自己的獨到見解。

六、案例形式要靈活

教學案例作為一種文體,有它自己的寫作結構,“教學案例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有以下四個要素:標題、背景、案例、評析或反思?!盚規(guī)范的格式有助于教師了解基本的撰寫要求,掌握案例的撰寫技巧,撰寫出較為科學的教學案例。但過分講究格式,有時也會束縛作者的研究思路和研究空間。教學案例本身就不像研究報告和學術論文那樣嚴密,所以教師在撰寫教學案例時,根據(jù)事件的具體內容,形式可靈活一些,語言可自由一些??傊灰墙處熌軓慕逃虒W實踐中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利用教育教學理論尋找解決辦法,通過反思與討論,產生一些新的感悟和想法即可。至于形式,在具備教學案例基本要素的前提下可靈活掌握,自由發(fā)揮。

參考文獻

【1】章亮.例談教學案例寫作中存在的問題.教學與管理,2009(9).

【2】何如濤.教學案例撰寫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進對策.教學與管理,2006(10).

【3】茹紅忠.教學案例的審視與反思.中小學教師培訓,2010(1).

【4】譚振憲.怎樣撰寫教學案例.語文教學通訊,2007(1).

第6篇

隨著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與辦學行為的日益規(guī)范,課程設置日趨完善,學生在校時間相對減少。在這種新的形勢下,教師原有的教育教學理念有了越來越明顯的變化:為圓滿完成教育教學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教師不僅要學習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yè)知識,不斷提高自身修養(yǎng)及業(yè)務素質,還要認真鉆研教材,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在教研上下功夫,向教研要質量,向教研要效益。然而,廣大教師長期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缺乏系統(tǒng)提高專業(yè)知識、專業(yè)理論及學習新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的時間和機會,僅靠專家的指導遠遠不能惠及每一位教師,教師大規(guī)模的外出學習也難以實現(xiàn)。利用校本教研方式――教學案例研究來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是一項簡易、實用的教研形式,是有效拓展教師教學視野、提高教師整體素質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平臺。

一、在教學案例研究過程中,我們一起探討

我?,F(xiàn)有英語教師26人,其中80年代參加工作、經過短期英語培訓上崗的老教師6人,他們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缺乏系統(tǒng)的專業(yè)理論與知識;80后青年教師11人,他們經過了系統(tǒng)的專業(yè)理論學習,專業(yè)知識豐富但教學經驗相對不足?;谖倚S⒄Z師資水平現(xiàn)狀,我們采取了以老帶少、以少促老的研討方式,每個年級備課組老中青相結合,以年級備課組為單位積極開展教學案例研究。在教學案例研究過程中,我們認真鉆研教材,主動查找資料、探索教法、制作課件,自覺學習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及專業(yè)知識和國內外有關的教育信息資料。我們同學科教師坐在一起,在備課組長、教研組長的組織下對某一教學案例共同研究、探討,相互得到多角度、多層次的指導和幫助,通過一個個的教學案例研究,研究出了一個個好的教學案例、教學方法。

案例[1]:“瞻前顧后”試卷講評法

試卷講評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目的在于發(fā)現(xiàn)問題、查漏補缺、規(guī)范解答、開闊思維、提高能力。上好講評課對鞏固學生雙基,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及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重要意義。特別是初三復習階段,學生要做大量專項訓練、綜合訓練等應試練習,高效、高質量的講評課顯得尤其重要。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仍有部分教師在試卷講評中按順序逐題講解、分析,講評一份試卷或一套練習題動輒要花費兩三節(jié)課時,效果雖好但費時太多。因此,我們以“如何講評試卷更有效”為教學案例展開研究,根據(jù)自主合作學習型課堂的特點,遵循山東省濰坊市教育科學院“345”優(yōu)質高效課堂教學“三講三不講”原則(即講重點、難點,講易錯點、易混點,講易漏點;學生已經學會的不講,學生通過自己學習能夠學會的不講,講了也學不會的不講),經過多次聽課、反復研討,最終形成了“瞻前顧后”試卷講評法。我們利用這一在教學實踐中取得的教學案例研究成果,反過來指導教學實踐,使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少走彎路,少做無用功,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是課前延伸,分析考情。在講評前,把試卷提前發(fā)給學生,要求學生初步自查自糾,進行錯因分析或合作交流,互查互助互補。教師認真研究試卷,分析考情,統(tǒng)計出錯率,找出具有共性的典型問題,選擇講評題目。

二是課內探究,精講點撥。教師在通覽試卷、了解學情的前提下抓住重點、難點講典型。根據(jù)試卷批改的情況把握全局,將主要精力、時間集中到精選出的重點、難點、疑點及出錯率高的典型題目上并重點分析、講解、點撥。對學生已會的題目干脆不講;對較難的題目或對出錯率較高的題目,鼓勵、引導學生合作討論解決;對學生合作研究仍解決不了的題目,教師要舍得花時間講解,幫助學生對錯誤成因進行分析,找出學生出錯的根源,再輔以相應的練習,講解正確思路,耐心點撥啟發(fā),直至學生豁然開朗。

三是課后拓展,精練提升。精練是講評的拓展延續(xù),是根據(jù)試卷講評反饋的情況進行的矯正補償,是鞏固講評效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依據(jù)講評情況,再精心設計一份針對性的變式練習題,作為講評后的矯正補償練習,讓易錯易混的問題多次在練習中出現(xiàn),達到矯正、鞏固的目的。

二、在教學案例研究過程中,我們一起反思

美國著名學者波斯納說過,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窄的經驗,只有經過反思,經驗方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論高度,并對后繼教學行為產生影響。如果教師僅僅對在教學過程中獲取的經驗沾沾自喜而不對其進行深刻的反思,那么我們的教學水平有可能長時間停留在原地止步不前。對一名教師來說,用自己的教學案例初步研究成果完成教學任務后,總會有這樣或那樣的體會和想法,既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沮喪,但更多的是對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不足之處的反思。課后,大家再次坐在一起,讓授課教師說說自己使用教學案例研究成果的體會和想法,或是聽完一節(jié)課,聽課者說一說對執(zhí)教者在課堂中使用教學案例研究成果的評價。然后根據(jù)學情主動對教學案例研究成果進行反復研討,及時調整、整合、增減研究成果內容,進行再度設計,形成一個個相對好的教學案例、教學方法,使其對指導課堂教學更科學、更有效。在教學案例研究活動中,我們圍繞教學案例研究成果在教學過程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反思,各抒已見,相互交流,促使我們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有了新的認識和提高,使我們的教學案例研究成果更完善、更科學。

案例[2]:以字母、單詞負載音標教學法

音標教學有助于學生識記單詞,是得力的英語學習工具。通過音標教學,學生可以正確規(guī)范發(fā)音,自己學會拼讀單詞,這將為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掃平學習英語的最大障礙。然而,初一新生雖然經過小學英語學習,但有不少學生到初一后仍未掌握英語單詞的拼寫和發(fā)音規(guī)律,沒有獨立識詞的拼讀能力,出現(xiàn)見詞不會拼讀,背單詞靠死背單詞字母順序,甚至為了記單詞讀音給單詞加注漢字或漢語拼音的現(xiàn)象,使得單詞讀不準,記不住。隨著學習的深入,記不住的單詞越來越多,學習興趣漸漸消失,最終導致了部分學生在英語學習上的落伍,兩極分化隨之產生。因此,我們把“初一如何進行有效的音標教學”作為教學案例研究,歷經5年的反復研討,“以字母、單詞負載音標教學法”日臻完善,在近幾年的初一音標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一教學案例,分別獲山東省濰坊市中小學(幼兒園)教育教學創(chuàng)新成功案例金點子獎和山東省中小學教育科研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一是規(guī)范字母讀音,為學習音標奠定基礎。正確的字母讀音是學好音標的基礎,引導學生反復聽英語字母錄音、唱英語字母歌,為學生提供標準的英語字母讀音,為下一步學習音標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是按所含元音音素把字母分類教學音標。引導學生找出26個英語字母分別含有的元音音素,然后把含有相同元音音素的字母歸類;利用“除輔音學元音”的方法,把元音音素從字母中分解出來,指導學生反復練習直至學會認讀元音音標。

三是利用英語字母注音教學音標。分別給26個英語字母加注音標,引導學生反復聽、讀。利用“除元音學輔音”的方法,把16個輔音音素從字母中分解出來,引導學生學習以上音標。因為學生已經會讀字母,個別音標忘記了讀音也可以根據(jù)字母讀音推出該音標的讀音,使得學生可以較快掌握以上音標。

四是根據(jù)單詞注音教學音標。摘錄小學課本中的簡單易讀的單詞并注音,把26個字母中未包含的音素從摘錄的音標詞中分別分解出來,指導學生完整地學習48個英語音標。幫助學生將音標和單詞字母的排列對照比較,了解主要的字母、字母組合及其讀音規(guī)則,引導學生逐步學會拼讀音標詞,盡量根據(jù)讀音規(guī)則記憶單詞,培養(yǎng)學生的拼讀及記憶單詞的能力。

五是從理論上講解、歸納,系統(tǒng)地學習音標知識。在學習以上音標知識的基礎上,把所學48個音標編成相應組進行教學,如把輔音按清、濁對應教學,把元音按單、雙元音分組教學等;指導學生初步分清元音與輔音、長元音與短元音、單元音與雙元音、清輔音與濁輔音,講解一些簡單的發(fā)音要領,要求學生仔細聽音、觀察口形、認真模仿。

三、在探討、反思過程中,我們共同成長

幾年來,我們在教學案例研究活動中相互學習,共同提高,共同進步,年輕教師向老教師學習課堂管理經驗、教學方法及學習方法的指導;老教師向青年教師學習較標準的口語及專業(yè)理論知識。經過多年的教學案例研究實踐,我們深刻地體會到教學案例研究是一種實用性強、簡便易行的教研活動形式,是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有效平臺。

教學案例研究有效地調動了教師學習教育理論、專業(yè)知識的積極性,促進了教師教學實踐能力的提高。在長期的教學案例研究活動中,我們深深感受到教學案例研究對教師專業(yè)知識、專業(yè)理論等方面的促進作用。一方面,教學案例研究要求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及理論素養(yǎng),這就促使教師帶著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深入地學習教育教學專業(yè)知識和理論,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知識及理論水平;另一方面,教學案例研究要求教師用語言把自己的研究思路及設想表達出來,這就在無形中提高了教師的組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了自身素質。教學案例研究把教學實踐與教學研究緊密結合在一起,教師既是行動者,又是研究者。教師通過對教學案例的描述、分析,既可以加深對教學理論的理解,又可以通過教學理論指導教學實踐,使自己的教學行為科學合理,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提高了教學效益,提高了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

教學案例研究改變了教師的教研意識――從“被教研”走向了教研自覺之路。在教學案例研究初期,教研活動還沒有引起一線教師的認可與重視。為了完成上級教研部門安排的教育教學案例與論文征集、課題立項、推選優(yōu)質課及教學能手等任務,學校領導不得不指令性地安排某幾位教師完成;部分教師缺乏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不善于教育教學經驗的積累,臨近晉級評優(yōu),不得不冥思苦想,硬著頭皮東拼西湊出幾篇毫無新意的文章,或在一些非正規(guī)的報刊上發(fā)表幾篇自己也不知所云的所謂教育教學論文。這種被動的功利性的教研形式,不但損壞了教師的自身形象,也使教研活動的效果大打折扣。但隨著教學案例研究的不斷深入,教師的教研意識逐漸由懵懂走向成熟:我們建立了自己的微博、博客,記錄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所思、所想、所做;積極參加各級教研部門組織的教研、教改活動,積極撰寫教育教學成功案例、教育敘事、教研論文,積極申請研究課題等等,教育教學研究逐漸成為了我們的自覺行為。幾年來,我們把教學案例研究過程中形成的好的教學案例和教學方法在教育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加工、潤色、升華,成為我們的一己之見,以論文的形式在省、國家級報刊發(fā)表,有的在縣、市、省級教研部門組織的論文評選中獲獎。

第7篇

【論文摘要】目前對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尚無清晰明確的定義和區(qū)分,不利于研究的開展和寫作的規(guī)范。本文從目的意義、定義內涵、基本要素、共同點和不同之處等方面,對近年來受到教育界推崇的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進行了較深入的辨析,對教師在撰寫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時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教育研究者愈來愈強烈地認識到,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既不同于哲學,也不同于自然科學,那種滿足于理論思辨,或以經典自然科學為標準的研究方法難于把握復雜的教育現(xiàn)象。在此背景下,質的研究方法逐漸在教育研究中得以提倡,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研究等質的研究方法得到教育研究者的廣泛認同,它的最大意義在于真正能使教師成為研究的主體,從根本上解決長期以來教育研究與教育行動分離、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脫節(jié)的狀況,從紛繁復雜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探討與挖掘那些很難用理論推導或實驗數(shù)據(jù)來概括與抽象的內涵、意義與深層規(guī)律。它重視對教育教學過程中人的心理與情感活動的研究,重視行動與反思,反對不切實際的空談,主張“一例勝千言”,提供“樣板”與“范例”,提倡移植與借鑒,強調理論要來自于實踐、并接受實踐的檢驗與修正,只有在真實情境下能夠應用的理論才是有價值的。這也就是當前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越來越受到推崇的原因。

目前對于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都沒有十分嚴格的界定,大多數(shù)教師甚至教育技術工作者都不知道兩者的準確定義和區(qū)別。筆者通過百度搜索檢索到含“教育敘事”關鍵詞的網頁160,000條,以“教學案例”為關鍵詞的網頁919,000條,以“教學案例+教育敘事”為關鍵詞的網頁16,900條;從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中檢索到從1979至2006年,以“教學案例”為關鍵詞的論文1940篇,以“教育敘事”為關鍵詞的論文168篇。通過對內容的初步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存在三種情況:一種是不加區(qū)別、混為一談;一種是自說自話、大同小異;第三種是有所區(qū)別、但未進行系統(tǒng)比較。筆者認為:從本質上來說,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都屬于同一類教育教學研究方法,即質的研究方法,是教育行動研究的具體表現(xiàn)形式之一,但又各有側重;教學案例與廣義的教育敘事中的一種類型——教學敘事比較接近。為寫作和研究方便起見,應加以區(qū)別和規(guī)范。本文將就兩者的異同之處進行辨析,以供廣大教師參考并就教于方家。

一、什么是教學案例?

案例一詞譯自英語“Case”,原意為狀態(tài)、情形、事例等。案例是一個實際情境的描述,在這個情境中,包含有一個或多個疑難問題,同時也可能包含有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

案例應有如下幾個特征:案例是一個故事(事例)的講述;案例要有完整的情境和背景、情節(jié)和沖突、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過程;案例的敘述要具體、特殊;案例要揭示人物的內心世界,如情感、態(tài)度、動機、需要等;案例要有隱含的思想,案例描述的是實踐者的所思所想所為,都是具體的甚至細小的行為,但這些行為的背后都隱含著某種思想、信念和理論,等待讀者去解讀、品味和分享。案例如果沒有這種思想,只是一個平淡而膚淺的故事,就沒有教育意義。

根據(jù)理查特(Ricahert,A.E.,1991)的定義:“教學案例描述的是教學實踐。它以豐富的敘述形式,向人們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師和學生的典型行為、思想、感情在內的故事。”[1]從這里可以看出,教學案例實際上包含了“教”與“學”兩方面實踐的記錄,它既是“教”的案例,也是“學”的案例。

在教學案例所記錄的教學情境故事中,包含了某些教學疑難問題的解決過程與方法。這類案例的搜集必須事先實地作業(yè),并從教學任務分析的目標出發(fā),有意識地擇取有關信息,因此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至關重要。

從Internet網上搜索發(fā)現(xiàn),“教學案例”一詞還常常被用作案例教學所采用的案例的統(tǒng)稱,案例教學中使用的案例,是指那些符合教學要求、能夠引起分析和思考、達到教學目的的故事性材料,如生活中具體的事例、病人的病情介紹、刑事案件的案情等,可以稱之為“用于教學的案例”,這與本文所指的專門描寫教學過程的“教學案例”是不同的。當然,描寫教學過程的教學案例也可以作為案例教學的材料。

二、什么是教育敘事研究?

敘事,就是“講故事”,原本是文學(特別是小說)的要素之一,它所獲得的是具體的事實性知識,而不是抽象的真理性知識,因此它長期以來被“科學的研究方法”所排斥。但是,后現(xiàn)代主義對“敘事”給予了新的解釋和強調,將之引入到社會科學研究之中。波爾克霍恩(Polkinghorne,1988)將敘事界定為人們從他們的經歷中獲得意義的過程。20世紀80年代加拿大的幾位課程學者將敘事研究作為教師的研究方法運用于教育領域,從而出現(xiàn)了教育敘事研究。簡單地說,教育敘事就是“講一個教育方面的故事”,教育敘事研究是在“講教育故事”的基礎上,通過對故事進行感悟和反思,來研究教育問題。抽象一點來說,教育敘事研究,就是研究者通過對有意義的校園生活、教育教學事件、教育教學實踐經驗的描述與分析,發(fā)掘或揭示內隱于這些生活、事件、經驗和行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論和教育信念,從而發(fā)現(xiàn)教育的本質、規(guī)律和價值意義[2,3]。

目前關于教育敘事的分類很多,也很不統(tǒng)一。比如有將教育敘事分為“真實的教育敘事”和“虛構的教育敘事”的;有將教育敘事分為“教學敘事、生活敘事和自傳敘事”的;有分為“調查的教育敘事、行動的教育敘事、虛構的教育敘事”的;還有分為“大敘事、小敘事”的。

三、教學案例的基本要素

1.教學背景

教學背景包括教學的基礎、條件、學情等方面的情況。教學基礎指前一個教學活動所完成的教學任務(如前一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及形成的能力),新的教學任務是在怎樣的知識、技能、能力基礎上進行的;教學條件主要是指教學設備和教學技術;學情是指學生的基本學習狀態(tài),如班級學生的總體狀況、學習基礎、學習習慣、學習風氣等。

2.教學過程

即教學實錄。它忠實地記錄整個教學活動的細節(jié),包括顯性的教學行為和結果,還包括一些隱性的教學行為,即教師、學生的情感活動以及學生的思維反應等。后者是我們經常忽略的地方,比如,學生對某一教學結果作出會心的微笑反應,這樣的面部表情流露是瞬間的,但卻包含許多學習信息,可能具有重要的教學意義。課堂教學往往是具有某種結構的,應真實地記錄結構以及結構內的內容細節(jié)。

3.教師反思

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任教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作出的自我評價性介紹??梢杂山處熥杂傻仃U述自己的教學行為、結果、方法等,也可以由案例設計者提出有關問題,任教教師就這些問題闡述自己的觀點。教師反思反映了任教教師對教學活動的認識水平,是案例分析的重要對象。一些研究者還主張,教師反思中還應提出值得繼續(xù)探討的問題。

4.學生反饋

這是目前大多數(shù)教學案例所缺少、而筆者特意強調的內容。它是指教學活動結束后,通過師生交談、問卷調查、學生學習心得體會等形式,所收集的學生對教學活動的認識與評價。從中可以得出大量的反映學習者心理活動和思想感情的信息,對研究教學過程、改進教學設計、提高學習質量非常必要。

四、教學敘事研究的基本要素

1.故事背景

交代故事發(fā)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但不必面面俱到,關鍵在于說明故事發(fā)生有何特別原因和條件。

2.情境描述

每個教育敘事都必須有一個鮮明問題或矛盾。不能杜撰,但可以對實際情節(jié)進行選擇,凸現(xiàn)焦點。要有細節(jié)的描寫,描寫要生動、引人入勝。一般采取敘議結合,即先描述后分析,或夾敘夾議。

3.問題解決結果或效果

問題或矛盾解決后的情形.可以用一句或幾句簡單的話進行描述。

4.反思或評析

反思是指教師把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為研究的對象,多角度地進行審視、深思、探究與評價,對教學教育行為的成功與失敗上升到理論層面進行分析。評析是從觀察者的角度對他人的教學敘事進行的分析和思考。

五、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的異同

1.相同點

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都具有質的研究方法的基本特征,如自然情境性、自身工具性、情節(jié)性和反思性等。

(1)自然情境性

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都是教師從教育實踐出發(fā),從校園生活出發(fā),從真實教學過程出發(fā),從自然教育情境出發(fā)所進行的研究,這種研究的顯著特征在于“實”,它是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對實事、實情、實境和實際過程所作的記錄、觀察和探究,從而獲得對事實或事件的解釋性意見。教師平時要善于捕捉這些教育教學故事的“源文件”,只有“原汁原味”的教育教學事件才有特定的意義。

(2)自身工具性

大多數(shù)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是研究者直接融入并成為主體的研究,研究者本人是研究的工具,他(她)通過自身長期在教育教學的實際生活體驗中,在與對象的直接互動與實際交往中,發(fā)生了各種生活故事和教育教學事件,對這些事件,教師(或學生、參與者)們通過觀察、分析、反思,而獲得一些見解或解釋性的意見,這就是行動者自身作為主體并直接介入其中的行動研究。一些描寫他人的教育教學故事或與教育教學有關的虛構作品如教育小說、教育電影等不在本文的討論之列。

(3)情節(jié)性

案例和敘事不是記流水賬,而是記述有情節(jié)、有意義的相對完整的故事。通常有與所敘述的教育教學事件相關的具體人物、沖突和事件發(fā)展等情節(jié)。每個案例或敘事都包含一個或多個的“意外事件”或沖突,沖突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內在的。

(4)反思性

教學案例和教育敘事研究是一種反思性研究。教師在敘事中反思,在反思中深化對問題或事件的認識,在反思中提升原有的經驗,在反思中修正行動計劃,在反思中探尋事件或行為背后所隱含的意義、理念和思想。離開了反思,教學案例和敘事研究就會變成為敘事而敘事,就失去了它的目的和意義。

2.相異點

(1)目的不同

教學案例是一種在先進教育理論與實際教學活動之間的“中間狀態(tài)”,是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的“樣本”和“范例”,它通過對在先進教學理論指導下的教學實踐進行觀察與反思,將理論與實踐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在理論與實踐之間發(fā)揮“橋梁”作用,使專家“倡導的理論”(espousedtheories)真正成為教師“采用的理論”(theories-in-use),目的在于用理論指導實踐、同時在實踐中檢驗和修正理論。而教育敘事研究則不拘泥于某種具體的理論,更強調回歸教育教學實踐本身,在日常生活和教育教學事件中,通過觀察與反思歸納出解釋性的見解與結論。

(2)有無主題

姜瑛俐認為:教學案例要有主題,而教育敘事研究可以只有問題沒有主題。主題是案例所要反映的核心理念和觀點,是案例的靈魂和精髓,問題是案例主題的支脈。寫案例首先要考慮這個案例所要反映的主題是什么,如是說明如何轉變后進生,還是強調怎樣啟發(fā)學生思維,或者是介紹如何組織小組討論等等。主題像一條主線把案例故事串起來。案例主題要有指導意義,能引起大家對教育教學中帶普遍性,傾向性問題的關注,并能促使這些問題解決,不能只局限于個別情景或特殊問題[4]。

(3)方法不同

教育敘事研究采用的是“從實踐到解釋性見解”的自下而上的歸納法,而教學案例既有自下而上的歸納法,又有自上而下的演繹法,采用的是“理論-實踐-修正理論”的途徑。教育敘事更強調故事的自然情境性,一般沒有事先的安排與設計,主要是事后的感悟與反思;而教學案例事先往往要進行精心的設計與安排,事后要有系統(tǒng)的教師反思與學生反饋,帶有較濃厚的“研究”的味道,是一種“有血有肉”的理論。

(4)范圍不同

教育敘事的內容一般比教學案例要更加寬泛,可以涉及教育教學領域的方方面面。教育敘事所敘之事大都是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事件,這些看似平淡的教育故事蘊含了豐富的內涵,教育敘事研究正是要多角度、多維度地去體會、去挖掘這些教育故事的內涵,因而其所獲得的信息具有豐富性與情境性,但它不能用作評價標準,不可作為推論的前提或基礎。相比之下,教學案例一般局限在具體教學的范圍,由于有事先的設計與一定的條件控制,因而更有典型性與代表性。

(5)文體與結構差異

教育敘事研究對文體的要求不太嚴格,也沒有比較明確的格式與規(guī)范,只要具有某些基本要素就行了。教學案例雖然目前也沒有統(tǒng)一的格式與規(guī)范,但相對教育敘事來說,還是要嚴格一些,結構要求越完整越好。教育敘事更強調可讀性、故事性,而教學案例雖也要求有可讀性,但更強調邏輯性、規(guī)范性。例如,對背景的描述,教育敘事側重于時間、地點、人物與場景,而教學案例則側重于描述教學的基礎、條件、學情等方面的情況;反思方面,教育敘事研究側重于感悟,教學案例則強調理性分析,而且還要提出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寫作手法上,教育敘事常采取夾敘夾議,教學案例則大多是先敘述再集中分析。

總之,教學案例與教育敘事研究報告雖比較相近,但仍有多方面區(qū)別,研究者不可不細加辨析。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案例教學指南.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2]邱瑜.“教育科研方法的新取向──教育敘事研究”.中小學管理,2003(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