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理必修二復習提綱范文

時間:2022-05-24 10:22:15

序論:在您撰寫地理必修二復習提綱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地理必修二復習提綱

第1篇

地理這門學科上,你想要學好就要學會總結知識點,總結的知識點在考前其實就是最好的復習提綱,那么你知道地理必修復習提綱怎么寫嗎?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歡迎閱讀!

地理必修二復習提綱第一章人口一、人口增長

1、影響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生產力水平、醫(yī)療衛(wèi)生條件和教育程度影響到人口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進而影響到人口的增長模式。

此外,政策、社會福利、自然災害等也會影響到人口的增長。

2、人口增長模式(人口再生產模式):①原始型:高高低(極少數原始落后地區(qū))。

②傳統(tǒng)型:高低高(水平較低的發(fā)展中國家)。③現代型:三低(發(fā)達國家或發(fā)達地區(qū))。

3、世界人口增長:非洲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歐洲最低;

亞洲凈增人口數量最多。

4、人口問題:①人口增長過快:人口壓力大——控制人口(中國實行計劃生育)。

②人口增長過慢:人口老齡化——鼓勵生育、接受移民(中國靠發(fā)展生產力)。

二、人口遷移

1、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經濟(落后地區(qū)向發(fā)達地區(qū))、政治(政治迫害、戰(zhàn)爭、國家有組織的人口遷移)、社會文化(宗教迫害、民族歧視)、生態(tài)環(huán)境、其他因素(家庭和婚姻、投親靠友、逃避歧視)。

2、人口遷移的意義(效應)

(1)利:①加強民族團結,促進民族融合。②加強文化交流。③減輕遷出地的人口壓力。④為遷入地提供廉價勞動力。

(2)弊:①造成遷出地人才外流。②給遷入地的環(huán)境增加了壓力,社會管理增加了難度。

三、人口分布與人口容量

1、人口環(huán)境承載力(人口環(huán)境容量):一定時期,某一地域能夠維持撫養(yǎng)的最大人口數量。

人口合理容量:一個地區(qū)所能持續(xù)供養(yǎng)的最適宜人口數量。人口合理容量要小于環(huán)境容量。

2、影響環(huán)境人口容量(環(huán)境承載力)的因素:①資源狀況。

②生產力水平。③開放程度和消費水平。

第二章城市空間結構與城市化一、城市的空間結構

1、城市功能分區(qū)——相同的城市用地類型發(fā)生集聚

(1)商業(yè)區(qū):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線兩側—交通便利,通信發(fā)達,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強。

中心商務區(qū)(CBD):建筑密集、高樓林立、交通便捷——面積有限,但需求量大。

(2)工業(yè)區(qū):一般分布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鐵路、公路經過。

(3)住宅區(qū):是城市最廣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區(qū):一般要求環(huán)境優(yōu)美,遠離工業(yè)區(qū)和商業(yè)區(qū)。城市建設要注意保護文物古跡。

2、城市地域功能分區(qū)形成的原因:歷史因素、經濟因素、社會因素、行政因素。

3、城市規(guī)模與地域結構、服務范圍

(1)城市規(guī)模: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2)城市地域結構模式:同心圓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3)小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不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少、級別低,服務范圍小。

大城市:地域結構的分化明顯,提供的服務種類多、級別高,服務范圍大。

二、影響城市的區(qū)位因素

(一)、自然方面

1、地形——平原地區(qū)城市密度大(熱帶地區(qū)的城市分布在高原上是因為氣候更涼爽)。

2、氣候——氣候溫暖濕潤的地區(qū)城市密度大(溫帶、沿海地區(qū))。

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運輸功能決定城市區(qū)位(兩江交匯處,過河點,河口)。

(二)社會經濟方面

1、資源:克拉瑪依(石油)、伯明翰(煤)、攀枝花(鐵)、約翰內斯堡(黃金)。

2、交通條件:沿海、沿江、沿鐵路線、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軸線。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匯合處。

交通線的變化,會給城市發(fā)展帶來影響。(如揚州:運河通航時—興,運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軍事防衛(wèi)、宗教、科技、旅游等也能促進城市的形成和壯大。

三、城市化

1、城市化的標志:①城市人口增加。

②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規(guī)模擴大。其中最重要的指標是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后城市化特點:①大城市發(fā)展速度超過小城市;

②大城市數目不斷增多;③1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發(fā)展快。——大城市化趨勢

3、發(fā)達國家的城市化

(1)特點:①起步早,②水平高,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

(2)逆城市化的原因:①對城市環(huán)境質量的要求提高。②城市土地租金高。③鄉(xiāng)村地區(qū)和小城鎮(zhèn)基礎設施逐步完善。④農村和小城鎮(zhèn)環(huán)境質量好,土地租金低。

4、發(fā)展中國家的城市化

(1)特點:①起步晚,但發(fā)展速度快,②城市化水平低,③城市發(fā)展不合理,大城市化趨勢明顯。

(2)我國城市化落后于工業(yè)化。

(3)城市發(fā)展不合理:大城市迅速膨脹,中小城市發(fā)展緩慢,人口集聚于少數大城市。

5、城市化的一般規(guī)律:城市化——郊區(qū)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

四、城市化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1、城市化對自然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氣候的影響:熱島效應、雨島效應、城郊熱力環(huán)流、大氣污染嚴重。

(2)對水文的影響:對地下水——下滲量減少、地下水漏斗區(qū)范圍和深度增大。

對河流水——坡面流水的流速加快,河流匯水時間縮短,更易形成洪峰。

對水質——城市工業(yè)廢水、生活污水造成城市水源的污染。

(3)對生物的影響:草坪和人工林品種單一;破壞生物棲息地,生物的多樣性減少。

2、城市化出現的問題:①環(huán)境污染,②交通堵塞,③住房緊張,④就業(yè)困難,⑤社會治安混亂。

3、解決措施:保護和改善城市環(huán)境——建立“生態(tài)城市”

①建立衛(wèi)星城,開發(fā)新區(qū),分散城市職能。

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環(huán)境。擴寬主干道,建環(huán)城公路,建高架公路、地鐵、輕軌交通。

③保護和治理城市環(huán)境。大力加強綠化建設。

第三章人類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一、農業(yè)區(qū)位因素

1、自然因素(氣候、水源、地形、土壤):改造——溫室農業(yè)、梯田、施肥、灌溉。

2、社會經濟因素(市場、交通、政策、勞動力、地租)

市場決定著農業(yè)的類型和規(guī)模。

交通條件(特別是保鮮和冷藏技術)的發(fā)展,使市場對農業(yè)區(qū)位的影響在地域上擴展。

3、技術因素(育種、機械、化肥、農藥)

培育良種(高產、耐旱、耐寒、耐儲存等品種):有利于擴大種植面積。

機械化:可以提高勞動生產率。

施用化肥、農藥等:可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

二、主要農業(yè)地域類型

農業(yè)的分類:①按生產對象可分為:種植業(yè)、畜牧業(yè)、林業(yè)、漁業(yè)和副業(yè)。

②按投入多少可分為:粗放農業(yè)和密集農業(yè)(集約化農業(yè))。

③按產品用途可分為:自給農業(yè)和商品農業(yè)。

1、季風水田農業(yè)(水稻種植業(yè)):

(1)分布:東亞、東南亞、南亞季風區(qū)。

(2)區(qū)位條件:

①氣候: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適合水稻生長。

②地形:河流下游平原或河口三角洲,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土層深厚,利于耕作。

③勞動力:(屬勞動密集型農業(yè))人口密集,勞動力豐富,利于精耕細作。

④歷史:種植歷史悠久,傳統(tǒng)經驗豐富,也有飲食習慣的影響。

(3)主要特點及原因:

①小農經營。原因:以家庭為單位,生產規(guī)模小。

②單產高,但商品率低。原因:精耕細作;但農村人多,自給為主。

③機械化水平低。原因:經濟水平低,體力勞動為主。

④水利工程量大。原因:季風氣候,水旱災害頻繁發(fā)生。

⑤科技水平低。原因:種植歷史悠久,傳統(tǒng)經驗豐富。

2、商品谷物農業(yè):

(1)分布:主要分布在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阿根廷、俄羅斯等國,我國東北、西北有國營農場。

(2)主要品種:小麥、玉米(旱地作物,便于機械化生產)。

(3)區(qū)位條件:

①自然條件:地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耕地廣闊,地廣人稀(大規(guī)模經營的可能)。

②社會經濟條件:交通發(fā)達,技術水平高。

③技術條件:機械化程度高。

(4)特點:①生產規(guī)模大;②機械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3、大牧場放牧業(yè):

(1)分布:阿根廷、美國——牛;澳大利亞、新西蘭、南非——羊。

(2)區(qū)位條件:

①氣候:大面積的干旱、半干旱地區(qū)。②植被:植被稀疏,不適合種植業(yè),只能放牧牲畜。

(3)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區(qū)位優(yōu)勢:

①氣候溫和,草類茂盛。②地廣人稀,土地租金低,有利于大規(guī)模生產。③距海港近。

(4)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發(fā)展措施:①培育良種②改善交通運輸條件③開辟水源④種植飼料。

(5)特點:①生產規(guī)模大;②專業(yè)化程度高;③商品率高。

4、乳畜業(yè):

(1)分布:歐美發(fā)達國家、大城市附近。

(2)區(qū)位條件:(以西歐為例)

①氣候溫暖濕潤(溫帶海洋性氣候),利于牧草生長。②地形平坦,利于飼草和飼料種植。③人口密集,經濟發(fā)達,城市化水平高,有飲用牛奶的習慣,市場廣闊。

(3)特點:①商品率高;②機械化程度高;③集約化程度高。

5、混合農業(yè)

(1)主要是牲畜和谷物的混合農業(yè)。我國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產主要是漁業(yè)與林業(yè)的混合農業(yè)。

(2)分布:歐洲、北美、澳大利亞(“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等。

(3)特點(墨累—達令盆地的“小麥——牧羊帶”為例)

①良性的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互惠互利:種植業(yè)為畜牧業(yè)提供飼料,畜牧業(yè)為種植業(yè)提供肥料休耕和輪作、(有利于恢復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種植、牧場。

②有效合理的農事安排:小麥農忙(播種5—6月、收割11—12月)正是放牧的閑時。

③對市場的適應性強:靈活的生產選擇,根據市場確定是多種植小麥還是多牧羊。

6、其他農業(yè)地域類型

(1)遷移農業(yè):包括熱帶雨林遷移農業(yè)和游牧業(yè),分布在某些較原始的落后地區(qū),生產力水平低。對環(huán)境有所破壞,會導致生物多樣性減少,氣候惡化。

(2)種植園業(yè):種植單一的熱帶經濟作物,如咖啡、橡膠等。特點是生產規(guī)模大,專業(yè)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三、農業(yè)生產活動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

1、對生物的影響:①開墾耕地、砍伐森林等;

②人工培育良種;③過渡放牧導致草場破壞,出現荒漠化;④施用農藥會使農產品遭到污染,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

2、對土壤的影響:①大水漫灌導致土壤鹽漬化;

②長期施用化肥會使土壤板結,變酸變硬。

3、對氣候的影響:砍伐森林與植樹造林、修建水庫與引水灌溉都改變了下墊面性質,改變了大氣的熱源和水源條件。

4、對水文特征的影響:①修建水庫和引水灌溉:改變了河流徑流的流量過程;

②開墾梯田、砍伐森林、植樹造林:影響河流含沙量。

四、工業(yè)區(qū)位因素

1、影響工業(yè)區(qū)位的因素

(1)自然因素:礦產、土地、水源、氣候等。

(2)經濟因素——接近原料、燃料(如有色金屬冶煉、重化工基地)、市場——節(jié)省運費。

(3)勞力和技術: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業(yè),工資在產品成本中的比例較高(勞動密集型工業(yè)),工廠要布局在有大量廉價勞動力的地方。技術密集型工業(yè)要靠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fā)達的地方。

(4)工農業(yè)基礎和協(xié)作條件:包括生產協(xié)作和社會協(xié)作。

(5)環(huán)境:工業(yè)布局要注意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工業(yè)布局中的環(huán)境因素:

①風向,分為三種情況:有大氣污染的工廠應位于居民區(qū)主導風的下風向、季風對吹風向的垂直方向、最小風頻的上風向。

②水源:有水污染應的位于居民區(qū)的下游,生產中對水質要求高的應位于居民區(qū)的上游。

③離城市距離:有污染的不能在城區(qū)內,有大氣污染的應位于城市熱力環(huán)流圈以外。

2、工業(yè)區(qū)位因素的變化:

(1)原料地對工廠的影響逐漸減弱,市場對工廠區(qū)位的影響在逐漸加強。原因:工業(yè)所用的原料范圍越來越廣,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

(2)交通運輸:沿海沿江的港口、鐵路樞紐、高速公路沿線地區(qū),對工業(yè)具有很大的吸引力(近年來,一些發(fā)達國家交通運輸已相當完善,交通運輸不再成為他們考慮的主要因素)。

(3)信息通信網絡的通達性作為工業(yè)區(qū)位因素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

(4)勞動力素質的影響逐漸增強。

3、工業(yè)區(qū)位指向類型

(1)原料指向型:

①工業(yè)特點:原料不便長距離運輸或運輸原料成本高。②區(qū)位選擇原則:接近原料產地。③主要工業(yè)部門:采掘工業(yè)、制糖業(yè)、水產品加工業(yè)、水果加工業(yè)等。

(2)動力指向型:

①工業(yè)特點:需消耗大量能源。②區(qū)位選擇原則:接近能源基地。③主要工業(yè)部門:有色金屬冶煉廠。

(3)市場指向型:

①工業(yè)特點:產品不便遠距離運輸或運輸產品成本高。②區(qū)位選擇原則:接近產品的消費市場。③主要工業(yè)部門:瓶裝飲料業(yè)、家具制造業(yè)、印刷、石油加工業(yè)等。

(4)勞動力指向型:

①工業(yè)特點:需投入大量勞動力。②區(qū)位選擇原則:接近有大量廉價勞動力地區(qū)。③主要工業(yè)部門:普通的服裝、電子裝配、包帶、制傘、制鞋工業(yè)等。

(5)技術指向型:

①工業(yè)特點:技術要求高。②區(qū)位選擇原則: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發(fā)達地區(qū)。③主要工業(yè)部門:集成電路(微電子)、精密儀器等。

五、工業(yè)地域的形成

工業(yè)聯系:①生產上的聯系。②空間上的聯系。③信息上的聯系。

1、工業(yè)集聚和工業(yè)地域的形成

(1)導致集聚的主導因素:道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廉價勞動力;資源和能源分布等。

(2)集聚的效益(作用)——規(guī)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利潤)

①可以加強企業(yè)間的信息交流和技術協(xié)作。

②降低中間產品的運輸費用和能源消耗。

③共同利用工業(yè)區(qū)的道路、供水、供電、通信等基礎設施,節(jié)約生產建設投資。

④有利于集中處理生產過程中的環(huán)境污染問題。

2、工業(yè)分散和工業(yè)地域聯系

(1)工業(yè)分散的原因:為了充分發(fā)揮不同地方的區(qū)位優(yōu)勢(如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尋找最佳區(qū)位)。

(2)工業(yè)分散的兩種類型:①產品輕、小、價格貴,②產品極其復雜,如飛機。

(2)工業(yè)分散的條件:①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方便、快捷、廉價;②現代化的通信技術和手段——世界的“同時性”。

六、主要工業(yè)區(qū)

1、傳統(tǒng)工業(yè)區(qū)

(1)概況:①分布:德國魯爾區(qū)、英國中部工業(yè)區(qū)、美國東北部工業(yè)區(qū)、我國遼中南工業(yè)區(qū)。②形成條件:豐富的煤、鐵資源。③工業(yè)部門:紡織、煤炭、鋼鐵、機械、化工。④興盛時間: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后到二戰(zhàn)結束。⑤特點:生產規(guī)模大,資源消耗大,環(huán)境污染嚴重。

(2)德國魯爾區(qū)的區(qū)位條件:①豐富的煤炭資源。②充沛的水源。③便捷的交通。④廣闊的市場。

(3)魯爾區(qū)衰落原因:①生產結構單一。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鋼鐵過剩。④新技術革命的沖擊。⑤環(huán)境污染嚴重。

(4)魯爾區(qū)整治措施:①發(fā)展新興工業(yè)和第三產業(yè)。②調整工業(yè)布局。③拓展交通。④發(fā)展科技。⑤消除污染,美化環(huán)境。

2、新興工業(yè)區(qū)——意大利工業(yè)小區(qū)

(1)生產特點:①以中小型企業(yè)、輕工業(yè)為主。②生產過程分散。③資本集中程度低。④分散在農村或小城鎮(zhèn)。

(2)生產模式:中小企業(yè)集聚的工業(yè)小區(qū)模式,形成了機構完善,功能齊全的生產——銷售——服務——信息網絡。

3、新興工業(yè)區(qū)——美國“硅谷”(高新技術工業(yè)區(qū))

(1)高新技術工業(yè)的特點:①從業(yè)人員知識技能水平高。②產品更新換代周期短。③研究開發(fā)費用高。④產品面向世界市場。

(2)“硅谷”區(qū)位條件:①位置優(yōu)越。②環(huán)境優(yōu)美,氣候宜人。③有高等院校。④交通便利。⑤軍事訂貨(美國特有)。

七、主要交通運輸方式

1、鐵路運輸:運量大,速度快,運費較低,愛自然因素影響較小,連續(xù)性較好,但造價高,占地廣,耗費金屬材料多。

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2、公路運輸:機動靈活,對自然條件適應范圍廣,周轉快,裝卸方便,但運量小,成本較高,運費較貴。

適宜小量、近距離運輸。

3、水運(包括河運和海運):運量大,成本低,但速度最慢靈活性和連續(xù)性差,受自然條件影響大。

適宜大量、遠距離運輸。

4、航空運輸:速度最快,但投資大,運量小,運費最高。

適宜運輸急需,貴重且運量不大的物品。

5、管道運輸:損耗小,連續(xù)性好,運量大,但投資大,靈活性差。

適宜氣態(tài)和液態(tài)運輸。

八、交通運輸布局

1、主要區(qū)位因素:經濟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河流、自然災害等);技術因素。

2、區(qū)位因素變化:過去自然因素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

隨著科技進步,經濟因素越來越重要。

3、上海港的主要區(qū)位因素:①水域條件(航行條件,停泊條件),②陸域條件(筑港條件,腹地條件,以城市為依托)。

4、機場建設:①要有平坦開闊、坡度適當的地形,以保證排水;

②要有良好的地質條件,以保證地基穩(wěn)定;③要避開低濕地區(qū);④與城市保持適當距離:用地廣、城市有煙幕等。

5、鐵路建設:①區(qū)位因素:合理布局交通網;

促進沿線經濟發(fā)展;促進地區(qū)穩(wěn)定繁榮;先進科技是保障。②意義:促進工業(yè)生產;加速區(qū)域開發(fā);加強工農業(yè)城鄉(xiāng)聯系;促進文化科技交流;促進民族融合與交流;有利于政治統(tǒng)一、國家安全,鞏固邊防等。

6、公路的選線原則:①平原地區(qū):少占好地,避開沼澤地,處理好與農田水利設施和城鎮(zhèn)發(fā)展的關系。

②山區(qū):在陡坡上成“之”字形彎曲,山谷中的道路應避開陡坡。充分利用自然條件,避開地形、地質、水文條件復雜的地段。

線路的總體走向決定于經濟因素,而某一段的具體走向可能取決于地形、地質或技術條件。

十一、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和商業(yè)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

(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開展商貿活動,通常會形成較大的居民點。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布局

①運輸方式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南方以水路交通為主,聚落臨水布局;北方以陸路交通為主,聚落多靠近大路等交通要道。

②不同環(huán)境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北方地勢平坦開闊,聚落多呈團塊狀,形態(tài)比較規(guī)則,道路呈棋盤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區(qū),聚落沿河流、鐵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態(tài)呈帶狀。

(3)交通運輸與城鎮(zhèn)分布:河流航運的起點、終點、與其他交通線的交點處常形成城鎮(zhèn)。

(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如運河航運地位的變化與揚州的興衰、城市中心的遷移。

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yè)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對商業(yè)網點的影響: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2)交通運輸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yè)網點的影響

隨著高速公路的發(fā)展,許多商業(yè)集聚在高速公路和城市結合部。

隨著交通運輸和現代物流業(yè)發(fā)展,在城市邊緣交通便利處出現各種類型的專業(yè)化市場、大型超市等。

隨著城市交通的改善,人們出行范圍擴大,一些多功能的大型購物休閑中心誕生。

電子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fā)展,網上購物、電子商務、無人售貨等得到發(fā)展。

第四章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一、人地關系思想發(fā)展的歷史演變:

1、崇拜自然——采獵文明——人與自然是恐懼與依賴的關系;

2、改造自然——農業(yè)文明——人對自然的依附性大大減弱,對抗性增強;

3、征服自然——工業(yè)文明——人地關系全面呈現不協(xié)調,人地矛盾迅速激化;

4、謀求人地協(xié)調——當今社會——人口、資源、環(huán)境和諧發(fā)展

二、人類面臨的主要環(huán)境問題

1、環(huán)境問題——原生環(huán)境問題和次生環(huán)境問題

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

①可再生資源:關鍵在于“合理開發(fā)”——控制開發(fā)強度,保護和促進更新

②非可再生資源:關鍵在于“合理利用”——節(jié)約和綜合利用,尋找新的代替品

2、環(huán)境問題產生的原因——①人口壓力、②資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經濟的增長。

(1)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消耗資源的速度超過其再生速度;

(2)人類向環(huán)境排放廢棄物的數量超過環(huán)境的自凈能力。

發(fā)展中國家的環(huán)境問題比發(fā)達國家嚴重,原因是:①環(huán)境承受著發(fā)展和人口的雙重壓力;②經濟技術水平低,沒有足夠的能力進行環(huán)境保護;③發(fā)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yè)轉移到發(fā)展中國家。

(三)主要環(huán)境問題——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破壞

1、環(huán)境污染:

(1)大氣污染:全球氣候變暖、酸雨、臭氧層破壞——污染源:工業(yè)生產、家庭生活、交通工具

①全球氣候變暖——由大量燃燒礦物性燃料引起

主要溫室氣體有CO2、CH4、N2O、O3等?;鹕交摇⒅矘湓炝帜軠p弱氣候變暖的趨勢。

危害:沿海——冰川融化,海面上升,淹沒沿海低地,耕地減少,風暴潮和鹽堿化加劇。

中緯度地區(qū)——蒸發(fā)量增大,耕地和草原退化,沙漠化擴大,農業(yè)種植面積縮小。

②酸雨(霧、雪)——由大量燃燒礦物性燃料引起,pH值小于5.6的大氣降水。

危害:對水體,對土壤,對生物,對建筑物的影響。

③臭氧層破壞——由制冷劑氯氟烴化合物引起。

(2)水污染:工業(yè)廢水;農業(yè)污水(來自農藥、化肥);生活污水(各種洗滌水,包括氮、磷等)

(3)土壤污染:

(4)固體廢棄物污染:工業(yè)垃圾、農業(yè)垃圾、建筑垃圾和城市生活垃圾

危害:污染大氣、污染水源、污染土壤、影響衛(wèi)生傳播疾病

處理:分類回收、綜合利用;填埋;堆肥(發(fā)酵、高溫殺菌);焚燒(發(fā)電)等

2、生態(tài)破壞:破壞生態(tài)平衡——生物物種減少、森林和草原破壞、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

(1)生物物種銳減

①現狀: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的程度越來越快。(大規(guī)模的物種滅絕發(fā)生在熱帶雨林)。

生物的作用:①經濟方面—為人類提供食物、木材、工業(yè)原料等。

②生態(tài)方面—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質循環(huán)和能量流動,構成生命支持系統(tǒng)。

②原因:亂砍濫伐、過度捕獵、環(huán)境污染。(外來生物入侵也能導致物種滅絕)

③危害:生物多樣性破壞,食物鏈斷裂,使生態(tài)平衡失調。

(2)森林資源破壞——森林被稱為“地球之肺”,森林是陸地生態(tài)系統(tǒng)的主體。

森林面積減少的原因:砍伐、開荒、開礦、薪柴采集、放牧和空氣污染

(3)濕地減少——濕地被稱為“地球之腎”

①濕地的作用:經濟作用——提供食物、水源,航運、養(yǎng)殖、旅游、灌溉等

生態(tài)作用——保護生物多樣性,涵養(yǎng)水源、蓄洪防旱、調節(jié)氣候(濕地中的泥炭含有大量未分解的有機物,不參與大氣CO2的循環(huán),成為炭庫,可緩解“溫室效應”)

②濕地減少的原因:水土流失導致泥沙沉積;引水灌溉導致入湖(沼澤)水量減少;圍湖(海)造田,使湖泊、灘涂面積縮小;水體富營養(yǎng)化,使?jié)竦毓δ軠p弱甚至喪失。

(4)土地荒漠化

①沙漠化的表現:耕地、林地、草地、濕地縮小而引起的土地沙化、石漠化和次生鹽漬化。

②主要分布地區(qū):干旱、半干旱、半濕潤地區(qū)。

③西北沙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氣候干旱,植被稀疏,土壤疏松;多風(暴雨、鼠害等)。

人為原因:人口激增導致過度農墾、過度樵采、過度放牧、水資源的不合理利用。

④防治的主要措施:

Ⅰ.控制人口數量:有利于緩解人地矛盾,建立人口、資源、環(huán)境協(xié)調發(fā)展的生態(tài)系統(tǒng)

Ⅱ.生態(tài)恢復和建設: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防風固沙

綠洲地區(qū):封沙育草(外圍);植樹造林(前沿);建立農田防護林網(內部)。

在缺乏水源的地區(qū):利用柴草等材料,在流沙地區(qū)設置沙障,固阻流沙。

調整土地利用結構,合理配置農林牧業(yè):植樹種草,合理放牧,退耕還林還草

多途徑解決能源問題:如開發(fā)新能源,營造薪炭林、興建沼氣池、推廣省柴灶等。

Ⅲ.合理利用水資源:改善耕作和灌溉技術,推廣節(jié)水農業(yè);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資源,既考慮上、中游的開發(fā),又考慮下游的生態(tài)保護。

(5)土壤次生鹽漬化

①分布(我國):華北平原、東北平原以及綠洲上(有水源灌溉的荒漠地區(qū))。

②次生鹽漬化的成因:人為方面:耕作技術落后,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自然方面:氣候干旱,蒸發(fā)旺盛,鹽分易在地表聚集。

三、可持續(xù)發(fā)展

(1)可持續(xù)發(fā)展概念: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

(2)可持續(xù)發(fā)展內涵——生態(tài)(基礎)、經濟(條件)、社會(目的)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3)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遵循的原則:

①公平性原則:同代人之間、代際之間、人與動物之間、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之間的公平。

②持續(xù)性原則:經濟活動和社會發(fā)展必須保持在資源和環(huán)境的承載能力之內。

③共同性原則:地球是一個整體,地區(qū)性環(huán)境問題往往會轉化為全球性問題。地區(qū)的決策和行動,應有助于實現全球整體的協(xié)調。

(4)措施:發(fā)展循環(huán)經濟

①工業(yè)方面發(fā)展清潔生產:評估產品對環(huán)境影響的傳統(tǒng)方法只把焦點放在末端處理上。清潔生產則從原料開采——生產——消費——廢棄物處理的全過程來評估產品對環(huán)境的影響程度。

②農業(yè)方面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如混合農業(yè),基塘農業(yè),立體農業(yè)等。

四、中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

1、中國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的必要性:

①龐大的人口壓力:

②資源短缺令人擔憂:人口壓力大、經濟迅速發(fā)展和資源利用率低。

③深刻的環(huán)境危機:環(huán)境污染從城市迅速向農村蔓延,生態(tài)破壞范圍仍在擴大。生態(tài)極危機區(qū)分布于東部地區(qū),這里人口密集、經濟發(fā)達,人類活動頻繁。

2、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框架:1994年3月,國務院了《中國21世紀議程》

3、生態(tài)農業(yè)是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模式。

留民營村建設生態(tài)農業(yè)的措施:

①調整農業(yè)結構:由單一的種植業(yè)調整為農、林、牧、副、漁全面發(fā)展

②開展綜合利用:以農畜產品為中心,發(fā)展飼料加工廠和食品加工廠。

第2篇

現行高中地理教材分為必修和選修兩大模塊。通過兩年高中地理學習,學生能掌握和記憶大部分地理知識,但是學生掌握地理知識一般具有散、碎、亂、少、混等特點。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學生不一定清楚。常規(guī)大綱型復習中,歸納知識常采用大綱形式進行提煉,形成若干小模塊。以河流為例,相關知識出現在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jié)“自然界的水循環(huán)”,第三節(jié)“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第四章第三節(jié)“河流地貌的發(fā)育”,必修三第三章第二節(jié)“流域的綜合開發(fā)”中,按大綱形式歸納如圖1、2、3所示。

利用思維導圖不僅可以提煉知識,更能由一個主題層層深入,培養(yǎng)橫向和縱向放射性發(fā)散思維,盡可能地聯系更多的知識,充分融合教材內容,進而建立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同樣以河流為例繪制思維導圖(圖4)。

思維導圖復習模式由面到點復習,不但能把大綱復習要點覆蓋,而且能利用面的延伸,將龐雜的知識點有機聯系,且可以細化知識點,不斷延伸并與生活現象結合,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復習、深度思考,激發(fā)學習內在動力,主動參與高三地理復習。

二、基于思維導圖的高三復習策略

1.思維導圖在預習和總結中的引領與拓展作用

預習被很多教師認為是教學中最容易操作的環(huán)節(jié),一般是將任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課前自行完成。不少學生將課本對應復習提綱的知識導航,一一照搬填空,沒有查閱資料、認真思考,這樣的預習非常低效。預習實質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掌握自己能看懂的知識,更要讓學生明確自身的困惑,了解知識空缺,提出學習疑問,有的放矢進行深化學習,讓地理學習進入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

教師可以在學生預習環(huán)節(jié)有效引進思維導圖,使學生的預習更有新意并取得效果。例如,根據教學內容找出關鍵詞“洋流”,要求學生繪制相關思維導圖,目的在于了解學生頭腦中知識的儲備量,更好的查漏補缺,糾正錯誤信息。

教學最佳效果是學生對知識的全面掌握和靈活使用。利用思維導圖在課后引導學生強化復習,可串聯知識之間聯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構建完整知識體系,更有利于學生知識遷移。例如,洋流復習結束后,利用思維導圖完成相關知識體系構建,并可繼續(xù)添加和延伸其它知識(圖5)。

2.思維導圖在區(qū)域復習中的統(tǒng)領作用

區(qū)域地理是學生地理學習的重難點,難在要將所有學習的知識落實到一定地域中,并與區(qū)域實際結合。復習中要求學生記憶大量該區(qū)域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包括位置、氣候、地形、水文、土壤、資源、農業(yè)、工業(yè)等知識。大多數學生采用死記硬背方法,既易忘記又易產生倦怠感,學生處于被動和壓抑狀態(tài)。思維導圖讓人耳目一新,且簡明扼要、條理清晰的綜合紛繁復雜的信息,讓學生從整體性的思維角度去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及成因。例如,學習“俄羅斯”可以采用思維導圖進行知識歸納,發(fā)散思維活動(圖6)。

3.思維導圖在提升思維能力中的促進作用

新課程實行以來,很多教師抱怨,教的知識未考,考的沒有教,使教師難教學生難學;實質也就是考、教分離的現象??v觀近幾年地理高考題,題材新穎,關注生活,側重對圖示地理信息的解讀、分析和推理,偏重對地理規(guī)律和原理的靈活運用,反映學生的地理思維過程和考查認識地理問題的能力。例如,2015年全國卷Ⅰ第36題:鹵蟲生存于高鹽海域,以藻類為食,是水產養(yǎng)殖的優(yōu)質活體餌料,也是候鳥的食物來源,美國大鹽湖(圖7)屬內陸鹽湖,鹵蟲資源豐富,20世紀50~70年代,大鹽湖鹵蟲產業(yè)規(guī)模小,產品需低溫運輸,主要用于喂養(yǎng)觀賞魚類,80年代以來,隨著水產養(yǎng)殖業(yè)快速發(fā)展,大鹽湖鹵蟲產業(yè)規(guī)模不斷擴大。分析大鹽湖盛產鹵蟲的原因。

第3篇

關于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精選范文   一、學生學情分析

  學生在小學階段已經接觸到許多的地理知識,但地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初一年的學生還是第一次接觸,是一個陌生的學科,很多學生不知道應該如何學習地理,地理學科所需各種能力基本上時從零開始培養(yǎng)起。同時,初一年學生的所學的科目由小學的兩個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各科目,學習壓力加大,小學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都要有所改變,而我校很多學生的小學時期的學習習慣都比較不好。

  二、教學目標

  加強教材、課標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級上冊地理教學任務。通過教學,使學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內容,地理的學習方法,認識地球、世界的海陸分布、地形、氣候等自然特征,同時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種、語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點。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識,和基本的繪圖技能、讀圖、析圖能力。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三、具體工作安排

  1、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2、抓好常規(guī)地理課堂教學。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努力講好每一節(jié)課,提高課堂有效性。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5、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chuàng)優(yōu)秀教案。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8、每次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fā)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9、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并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制作水平,爭創(chuàng)優(yōu)秀課件。

  關于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精選范文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學校教務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進行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yè)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從“懂得地理”走向“利用地理”。

  二、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四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每班二個課時,課時相對教材內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huán)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同時,因地理課一直不受學生、家長和部分教育工作者的重視,使得同學們難以認真學習地理。但是,因為學生剛剛升入初中,第一次接觸地理,所以讓同學們認識到地理的重要性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把課堂上好,還是可以讓學生重視這門課程的。再加上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環(huán)境。我有信心做好。

  三、具體措施

  1、抓好地理課堂教學常規(guī)。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努力講好每一節(jié)課;保障每節(jié)一練。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5、虛心向外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6、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7、每次單元檢測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fā)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8、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9、爭取結合地理學科內容多點使用多媒體教學,以增強教學效率效果。

  關于地理老師教學工作計劃精選范文

  一、教學指導思想

  高三地理教學要面向高考,在實現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要求的過程中,要以培養(yǎng)能力為主導,考察學生地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以及運用地理基礎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對所學內容能夠融會貫通,能夠做到理論聯系實際,用所學是知識解決身邊的地理現象,學以致用。

  二、教學要求

  1。教師必備的教材和相關材料。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上、下冊;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選修第一、二冊;初中地理1~4冊(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地理教學大綱》;歷年全國文科綜合試卷以及試卷分析。

  2。教師要不斷研究高考的新變化和發(fā)展趨勢,深刻理解考試大綱內容和含義,認真學習試題分析,研究高考試題的命題思路和能力要求,使自己的教學不偏離高考的要求。

  3。教師要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質,加強教學基本功的鍛煉,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水平。多渠道的獲取知識,虛心學習,取長補短,以適應教育教學此文轉自發(fā)展的需要,同時為本校的高三地理教學創(chuàng)出佳績。

  4。教師要用現有了課件資源和課堂背投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的密度,要求及時效率和長效效率相結合。

  三、各階段復習要求

  全學期的高三復習分為兩個階段,明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知識內容、指導思想、目標要求。

  第一階段:

  時間安排:開學——第一學期期中

  指導思想:明確高考要求,進入復習狀態(tài),強調基礎知識的復習

  教學任務:地圖知識、中國地理(與高中地理選修二相結合)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復習。注意教學重點是基礎知識的落實,明確單元知識體系、認識知識點間內在關系,避免將知識點零碎的羅列給學生。

  目標要求:落實區(qū)域位置、掌握區(qū)域特征,學會用綜合的方法分析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從中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和區(qū)域差異。學會找出事物共性和差異性的方法,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

  第二階段:

  時間安排:第一學期期中——第一學期期末

  指導思想:以自然地理的全面復習為主。在某一區(qū)域范圍的基礎上,會進行相關的自然、人文相關知識的綜合復習。明確自然地理環(huán)境與人類發(fā)展的關系和人類活動對環(huán)境的影響這兩大核心問題是本階段復習的主線。在系統(tǒng)復習、落實基礎同時,強調對基本原理、基本規(guī)律的理解和運用,適當強調靈活性,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知識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注重基礎知識的落實、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的建立,能做到綱舉目張。

第4篇

關鍵詞:期末復習;效率課堂;地理學科

目前,地理學科在高一的教學中處于一個尷尬的地位,在高考語數外為主要考察內容的階段,在高二文理分科未進行之前,高一地理(包括其他必修學科)似乎顯得有些多余??墒?,既然開設了地理學科,必然有它存在的道理。如何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熱愛地理,重視地理是每個地理教師努力的方向。在此筆者,結合實際提出一些拙見。

一、合理安排復習時間,避免各科“撞車”

臨近期末,各科對于學生的要求日增益長,有些教師抓學生心切,經常在課堂之外安排大量的復習題,認為學生多做題就能復習自己的學科,達到提高分數的效果。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我經常聽到某些學生抱怨某某學科的課后作業(yè)是抄寫復習提綱。我想,這位老師本意是好的,目的就是希望學生通過抄寫知識點從而潛意識地記憶知識。但是,如此盲目地抄寫提綱是否有些眉毛胡子一把抓呢?學生的時間是固定的,兼顧不得。因此,教師在布置課后復習的時候也不應當單單注重本門學科的進度,還要兼顧其他學科。

對于高一地理來說,學生并不會把大部分時間花在這里。因此,如何合理地安排每天的復習計劃十分重要。在我所任教的3個班級中,我采取了兩種不同的課后復習方式:地理課每周兩節(jié),A班我將課后作業(yè)放在每節(jié)課后,每次約半小時。B班采取每天布置一點課后作業(yè),每次約10分鐘時間。經過幾周的觀察,B班效果明顯,進步顯著。

究其原因,我認為知識應當是連續(xù)不斷的,A班的學生完成半小時的課后復習后很難再花時間去體會理解,因為他們還有其他課程需要學習,同時一周僅有兩次作業(yè),使學生寫了這一次早已忘掉上一次的知識,效果很差。而B班雖然每天只有10分鐘復習地理,可能是幾個選擇題,也可能是一道綜合題,但是由于每天都有,知識延續(xù)不斷,因此效果更好。

筆者認為,在期末各科緊鑼密鼓地安排復習時,不妨少布置點單次的作業(yè),多一點知識的延續(xù)加強,這樣既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又能起到較好的復習效果。

二、前緊后松,前詳后略

期末復習的時候,很多學科都會遇到這樣一個棘手的問題:“時間不夠”。很多教師遇到時間不夠,往往會將既定的教學計劃壓縮,一節(jié)課的時間講了兩節(jié)課甚至三節(jié)課的知識。筆者曾經聽過一節(jié)課,由于時間緊張,教師將本來應該由學生回憶的知識直接投影讓學生記憶,表面上看完成了教學任務,實際上筆者認為效果非常差,學生在短時間內不可能記憶如此多的知識,而且很多舊知識可能已經遺忘,那么這樣的知識羅列對于學生更是霧里看花,只能看不能記。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學生所記憶的知識在中長期時遺忘得最多,所以,復習應該就針對學生遺忘最多的知識進行復習,即學生期中考試前所學習的。以地理為例:本學期的地理課程,第五單元較為特殊,它是上冊課本的最后一章內容。課本、作業(yè)本的不同,使學生經常忘記攜帶,記憶效果也較差,針對這樣的情況,在課堂上,筆者并沒有簡單地讓學生看書,劃書,相反,我使用投影將本章節(jié)的知識點投影在黑板,有課本的學生對照課本記憶,沒有課本的學生根據幻燈片記憶,并且留足時間給學生復習記憶,最后兩組學生進行記憶知識比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樣既不占用大量的課堂時間,又達到了復習記憶的效果。

而針對課時少,課程緊的現實情況,筆者大膽地壓縮了后幾章的知識點,同時對后幾章的知識點進行了一定的歸納合并,如:筆者將農業(yè)與工業(yè)的區(qū)位選擇兩章節(jié)內容合并,列出表格歸納農業(yè),工業(yè)的區(qū)位因素、類型等,同時對這兩個區(qū)位的選擇進行對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課堂狠抓效率,打造有效課堂

相對于課外復習,課堂45分鐘時間是完全屬于本科教師的,如何使用好45分鐘,將其效益發(fā)揮到最大,也是令許多教師頭疼的:復習課必須要給學生時間思考回憶,5分鐘不算多,10分鐘不算少,但是這么多時間給學生思考,有些教師多多少少有點舍不得,認為這么多時間是“浪費的”,還不如多講一道例題。

“磨刀不誤砍柴功”這句話用到課堂上再恰當不過,給學生時間思考是讓他們對這個知識點加深認識,達到過目不忘。如果這點時間不花,學生記憶就不牢固,根基不穩(wěn),那么處于上層的實際練習也會搖搖欲墜,整節(jié)復習課就成了無用功。因此,課上教師應該多給學生一些時間思考,記憶。

提高效率,擴大課堂容量,學生這端不能省,必須壓縮教師這端,我認為可以用這樣幾句話來總結:語言簡練不拖沓;牢記中心不偏差;從簡從易多鼓勵;教授方法不對題。

語言簡練不拖沓,即教師在課堂上所用的語言應當簡單明了,就筆者課堂教學而言,我秉承“能不說就不說”的原則,讓學生說,讓學生做,同樣也能帶動課堂氣氛。

牢記中心不偏差,即教師在上課之前應當知道,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是什么,學生要知道什么,不要知道什么,什么知識可以給學生補充,什么知識不能給學生補充。這樣,在上課的時候“心里有數”,自然就不會出現在講解某一個話題的時候“扯遠了”的尷尬。

從簡從易多鼓勵,筆者所在的學校學生生源較差,在日常課堂上,對于作業(yè)課本上的習題筆者大膽地刪減,剔除較多較難的練習以及與考點無關的練習,將有效的練習給學生做,讓他們會做,能做,從而愛做,達到教學的目的。

教授方法不對題,題目內容千變萬化,如果教師單單教授某一題的解題方法,難免有學生會了這題卻不會類似的題目,因此筆者在課堂上試著只講授方法,而不說出答案,讓學生自己跟著老師的思路順藤摸瓜,自己解出答案,增強學生的信心。

第5篇

關鍵字 推銷;有趣的;有用的

現在高中教育已從精英教育走向大眾教育。高中學生的學習目標也從為改變命運而學轉變?yōu)閷W習自己感興趣的、有用的知識。在高中階段,學生要學的科目有語文、數學、英語等13門學科。語文、數學、英語是高考必考的,而且高考中分數比重大,一直被尊稱是主科。地理與物理、化學、歷史、政治等都被稱為副科。在這些副科中,因為俗語“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所以家長和學生普遍重視物理化學。在家長和學生心里文科的歷史、政治、地理是不重要的學科,學習時自然花很少時間和精力。而文科中歷史、政治在高中課堂中歷史悠久,早已被家長和學生廣泛認同。在高中課堂中,地理可以說是一門年輕的學科,在家長和學生心中還沒有被認可。

在這種形勢下,高中課堂中,不論是高一的地理必修課還是高二高三的地理選修、地理復習課。我們地理教師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第一,我們學生認為地理是副科,心里對地理課重視不夠;其次,一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理科成績不佳,不能學理科,只能選文科。文科中覺得地理最難,學不好地理,不愿意學。此外還有一部分同學沒有明確的方向,感興趣的、容易的就多花時間學習,有點難度需要付出大量時間的就放棄。很感興趣、喜歡愿意花時間學習地理的學生不多。所以在高中地理課堂上,作為傳授地理知識的地理教師,需要有傳教士的熱心、演講者的熱情來感染學生,在高中課堂中向我們的高中生推銷有用的而且有趣的地理知識來吸引學生。

在高一地理新課開始時講述有趣的故事,讓學生對地理課產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比如 講述諸葛亮運用地理知識的故事“三國時期的諸葛亮 ‘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地理知識非常豐富,能運用氣象氣候知識,準確預報天氣現象。一則膾炙人口的故事是預報三天后有大霧…草船借箭20萬支,化險為夷,躲過了周瑜的陷害;另一則故事是正值嚴冬季節(jié),刮西北風,他卻準確預報后天刮東南風…巧借東風火攻江北船只大敗曹操”;還有在二戰(zhàn)期間,人們還不是十分了解洋流的知識。但是有些國家比如德國已經開始重視這方面的知識或說發(fā)現密度流的規(guī)律了。那時德軍潛艇經常從地中海出入直布羅陀海峽,在盟軍的后方大西洋襲擊盟軍。盟軍吃了幾次虧,便派戰(zhàn)艦守住海峽,用聲納監(jiān)聽,計劃一聽到潛艇的馬達聲便用深水炸彈將其炸毀。但是監(jiān)聽多日,毫無聲響…用這些故事向學生推銷“我們的地理知識是非常有用的知識”在戰(zhàn)爭中誰掌握更多地理知識誰就是贏家。

在地里課堂中精心設計懸念。比如上地球公轉意義前,向學生描述“每日太陽東升西落,但每天太陽升起來和落下去的地方相同嗎”;在講述正午太陽高度和晝長變化規(guī)律前,向學生描述“為什么夏季高溫,我們只需穿很少的衣服;而冬季溫度低,我們要穿上厚厚的衣服呢”;上熱力環(huán)流一節(jié)內容前,向學生描述“為什么家里的空調掛在高處北方地區(qū)的暖氣片安裝在窗戶下方呢”;在上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前,可以這樣“為什么溫度較高的赤道地區(qū)全年多雨,樹木高大茂密,植物種類繁多;而同樣高溫的撒哈拉沙漠地區(qū)全年干旱,幾乎寸草不生呢”……通過設計懸念,激發(fā)學生追根究底的好奇心,鼓勵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的地理原理率先揭謎底的積極性,達到推銷地理知識的目標。

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各種方法、手段將難點化解,用有趣的,有效的方法幫助學生記住要點知識。比如很多高一學生在學習地方時、區(qū)時換算覺得很難,特別是有關飛機飛行、船只航行的動態(tài)地方時或區(qū)時換時,更覺得云里霧里。每當講解這部分難點知識時,我都會向學生推銷我研究的方法(附圖一)幫助學生解決這個棘手的問題。我們學習天氣系統(tǒng)時,為了方便學生記住氣旋、反氣旋水平方向上的風向,垂直方向的氣流運動,我們向學生介紹左右手法則(附圖二)。學生很高興用這個方法,簡單又容易記。每個單元結束后,我們精心編制復習提綱,幫助學生歸納總結要點知識。形式上不只是文字,比如復習地球運動及意義時,可以用學生感興趣的實時材料比如奧運會、世博會……編輯例題和練習題的形式 ,幫助學生掌握難點和重點知識;復習全球氣壓帶和風帶,天氣系統(tǒng)時就把各種常見圖形收集羅列在一起幫助大家辨讀……讓學生在地理各單元考試中取得較好成績,體驗成功,讓學生相信自己能學好地理,繼續(xù)保持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在課堂上,充分發(fā)揮地理教師的個人魅力。在地理課堂上,地理教師的穿著打扮,一言一行都影響學生。美觀、整潔、得體的服裝,精神的發(fā)型;流暢、詼諧、幽默的語言處處散發(fā)著地理教師的活力,很容易感染學生。地理教師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很容易傳遞到學生那里。此外地理教師在課堂上偶爾秀秀自己的電腦操作技巧、畫地圖的絕活,生動激情地介紹地理學中最前沿的知識和技術如GIS、RS、GPS,不時秀秀自己的英語口語…努力成為學生心中的偶像。帶動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熱情,推銷地理是一門有趣的、有用的學科,值得我們花費時間精力去學習。

第6篇

關鍵詞:思想政治課;第一輪復習;有效課堂

高中政治課第一輪復習的教學,我感覺受益良多,所謂教學相長,在這一段時間我體會很深。與同組老師以及學生的交流也顯得更加頻繁。回頭看看,感覺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以及在教學中對難點、重點的把握更加清晰,知識的識記和運用更加得心應手。就我而言,我覺得這些能力固然與基本功有一定關系,但更多的是依賴于經驗。作為一名“年輕”的高三老師,談不上經驗,就算有,那也是在多年的高三教學中慢慢沉淀下、摸索出的有限的經驗,更多的應該是來自于同事、學生的交流,以及學生在問問題的過程中給我的啟發(fā)。在整個高三教學中我們都是團結的、協(xié)作的,而團結就是力量,就是效率,就是升學率。這是我多年在高三教學中的一點感觸,正所謂:“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p>

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課不同于一般課堂教學,也不同于以后的第二輪、第三輪復習,其主要任務是:在原有的基礎上,根據《高考說明》對學生已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拓寬、查漏補缺,使學生更加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增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知識體系的構建能力以及基礎知識的應用和解題能力,以決戰(zhàn)高考。在這一輪的復習中如果老師指導得法,學生復習到位,那么在高三的起點上就能高人一籌。因此,高三政治第一輪復習課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對廣大高三師生來說都是一項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程。

通過這個階段的復習,要使學生能清楚、透徹地理解和掌握《高考說明》中規(guī)定的每個必考的知識點,以及對它的基本要求,使學生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達到多層次、多角度的理解;還要求學生能從知識的內在聯系上把握所學知識,提高知識的綜合理解和運用的能力,同時使學生的思想認識和覺悟水平得到提高,達到知識、能力、覺悟三統(tǒng)一。因此,教師在這一階段復習中應認真鉆研《高考說明》,認真了解學生實際情況,明確具體的復習教學目標,加強針對性,避免隨意性,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由于一輪復習時間短而內容多(四本必修,一本選修),必須制訂一個通盤而翔實、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這一點我在每一年的高三第一輪復習前都堅持這樣做,并且堅持把我的教學計劃紙質化發(fā)到學生手中,讓學生人手一份,做到師生心中有數,能有的放矢,能明白每天的復習任務,從而增強了第一輪復習的針對性和計劃性,繼而提高第一輪復習的功效性,避免了課堂的隨意性,對我也是一個督促。

全面復習基礎知識,突出重點,以重點帶動全面。這一階段的復習,對文科生而言,主要是進行基礎知識的鞏固、加深、拓寬,使學生更加深刻、系統(tǒng)地掌握知識,為下階段復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把時政課和基礎知識復習課有機結合起來,把基本觀點和材料相結合,拓寬、深化知識,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力度,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和規(guī)范性。為此,我專門編寫了一份復習提綱,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并對所有內容排隊歸類,參考外地資料,就題目內容、題目類型再拾遺補缺。復習方法主要采用講練結合,指導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訓練邏輯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并有目標地鞏固一些重點問題。有針對性地對一些高頻考點和重點考點進行鞏固和訓練,在復習中要及時發(fā)現學生的問題。

一、第一輪復習課應注意的問題

回顧前期的復習工作,感覺在第一輪復習課上還應注意以下

問題:

1.老師要“去粗取精”。畢竟第一輪復習課不同于新授課,要面面俱到,講得細而不漏。有的內容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老師只要點到為止,不能以講代學,扼殺學生的主體性。但重點、難點、高頻考點不能放過,不能蜻蜓點水。

2.要處理好基礎知識復習和“熱點專題課”復習的關系。政治是一門時政性很強的學科,不能只注重基礎知識復習而忽視“熱點專題課”復習。為此我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尋找切入的時政材料(當前黨和國家的重大方針政策,國內外的時政大事),作為教學引子復習考點,這樣學生既有新鮮感又能提高復習的效果。二是相關基礎知識復習后進行串聯概括和總結歸類,進行“熱點專題課”復習。這樣穿插復習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學生也能跳出考點的簡單理解識記,站得更高。

3.要處理好講和練的關系。老師要形成書面文字,圍繞主線適當點撥,精講多練,圍繞熱點主線設置背景材料,組織各種題型,對同一熱點,可以從不同角度用多種題型進行分析。

二、自學能力是提高復習課效率的突破口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趶土曊n中,老師應該把挖掘和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作為提高復習課效率的突破口,針對復習課的具體情況,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

1.指導學生制訂復習計劃,并使之與老師的復習步調一致。

2.對各類題型的解答方法進行指導,找出最佳解題方法并總結規(guī)律。

3.啟發(fā)學生解題思路,訓練學生的思維方法、解題技巧、應試能力,為此特地精選題目并進行了匯總,細細評講,應該說對學生的啟發(fā)作用還是比較大的。

練習是教學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練習必須靈活多樣,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積極性,可以采用課堂口頭提問、當堂練習、當堂講評、課后書面練習等多種手段交叉進行。練習內容更注重層次性、適度性。練習講求適度,既有一定的難度、深度,也有一定的靈活性。

講評時,不僅告知學生答案,更重要的是指點問題癥結,啟迪答題思路,從而起到加深理解、培養(yǎng)能力的作用。講評后要求學生對練習進行再思考,逐步深化、鞏固。這也要求教師要認真組織糾正錯誤工作,幫助學生分析錯誤原因,建立錯誤試題檔案本,盡量少犯同類的錯誤。

第7篇

地理學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環(huán)境中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地理是一門綜合性的基礎學科。今天小編整理了地理教師年度最新工作計劃五篇供大家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地理教師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一

一、本冊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學內容,共計三章,第一章《認識大洲》概括了各大洲的地理位置、地形、氣候等情況.第二章《了解地區(qū)》本章通過具體實例分析各地的人文特征.第三章《走近國家》具體說明了幾個國家各自特點.

二、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一(六)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每周2個課時。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精神和《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指導下編寫的湘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課標,新教材,新環(huán)境,高要求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世紀學校良好的人際關系,先進的教育理念,愛的氛圍為教育教學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環(huán)境。我校堅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理念給了地理學科應有的地位,大多數學生對地理學科懷有濃厚的興趣,計算機輔助教學,網絡環(huán)境,完備的地理教具為地理教學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三、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以世紀精神為指針,以學校教導處工作計劃為指導,加強課堂教學,盡快適應網絡環(huán)境下和計算機輔助下的地理課堂教學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學科教學目標。積極參加教科研活動,努力使教學水平,業(yè)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四、教學要求

1、抓好常規(guī)地理課堂教學。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課,努力講好每一節(jié)課;保障每節(jié)一練,做到全批全改。

2、認真學習新課標理論,領會新課標精髓,用科學的理論指導教學實踐。

3、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五、重點、難點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氣候特征;

(2)幾個大國的人文特征.

六、完成本期教學任務的具體措施

1、認真參與集體備課,精益求精,爭創(chuàng)優(yōu)秀教案。

2、申請購置教學必備的地理教具,軟件。做好器材的登記,使用,保管工作。

3、積極參加教研教改活動,在教研處,教務處的指導下,努力使教育教學能力再上新臺階。

4、教學中關注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學科特點,開展學科知識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5、積極參加計算機培訓并不斷自學,提高課件的制作水平,爭創(chuàng)優(yōu)秀課件。

6、參加聽課評課活動。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7、擬好復習計劃,制定復習提綱,認真組織復習。

8、每次月度考試后,全面做好每個學生,每個班級的質量分析。注意發(fā)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地理教師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二

本學期,本人承擔七年級(1、2、3、4、5)五個班的地理教學任務,新學期,新學生,新環(huán)境,給本人教育教學工作帶來新的挑戰(zhàn)。為了圓滿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特制定本學期七年級地理教學工作計劃如下:

一、指導思想

在新課標理論的指導下,在學校主管教學校長的帶領下,充分發(fā)揮自身教學優(yōu)勢,努力使教學水平,業(yè)務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時,通過傳授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學會地理”,走向“會學地理”。

二、學情分析

本屆蒙西陽光學校七年級共有五個班平行班級,平均每個班級30人。由于學生的生源地不同,學生的層次也有很大的差異,通過開學近一周的觀察,學生的學習欲望并不強,一些小學生身上的特點還沒有完全褪去,面對地理這門新的課程,本學期的重點任務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針對七年級學生好動的習慣,多安排一些動手實踐的活動,訓練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三、教材分析

七年級地理教材內容豐富,呈現形式多種多樣,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置了多個學生活動,密切聯系學生實際和生活體驗,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于學生主體作用的發(fā)揮。七年級上冊以區(qū)域地理為主要框架,包括地球與地圖、陸地和海洋、天氣與氣候、居民與聚落、發(fā)展與合作共五章內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主要介紹了地球形狀的認識過程,地球的大小,地球儀的組成要素,重點是經線、緯線和經緯度的劃分。第二節(jié)主要介紹了地球的兩種運動方式,即自轉和公轉,這里面主要學習自轉和公轉的一般規(guī)律和產生的地理現象,也為高中地理必修1地球的運動做鋪墊。第三節(jié)地圖,主要講述地圖的基本要素,要求學生學習讀圖、析圖、繪圖和選圖用圖。

第二章《陸地和海洋》分兩節(jié),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主要是介紹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相關概念和分布,是區(qū)域地理學習的基礎。第二節(jié)海陸的變遷,重點講述海陸變遷的原因和大陸漂移假說,板塊運動學說理論。

第三章《天氣與氣候》共包括四節(jié),第一節(jié)從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入手,學習天氣的相關知識;第二、三節(jié)分別講述氣候的兩個基本要素-氣溫和降水;第四節(jié)主要介紹世界各地氣候類型的分布及特點。

第四章《居民與聚落》分三節(jié),第一節(jié)介紹世界人口與人種的構成和分布;第二節(jié)主要講述世界上各地區(qū)的語言種類和分布以及宗教的分布;第三節(jié)講述什么是聚落,以及聚落的類型,聚落的特點和影響聚落形成的一些基本因素。

第五章《發(fā)展與合作》本章內容主要介紹世界上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的分布,發(fā)達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的區(qū)別和聯系,最后講述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必須以新理念指導教育教學。落實“自學精講,以練為主”的教學模式,貫徹“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教學理念,加強集體備課,精心準備地理學案,力求每節(jié)課學生各取所需,做到天天清、課課清、堂堂清。

2、以教材中的“活動”部分內容為突破口,深入研究課堂教學模式,繼承以往教學活動的長處,并不斷深化、創(chuàng)新、拓展,形成多種多樣的符合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有特色的課堂教學模式。

3、深入研究學案教學的特點,認真編寫學案和教案,把握學案教學的整個流程,充分發(fā)揮學案教學的優(yōu)勢。

4、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面向全體的同時,進行分層次教學,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給予更多的關注和輔導,提高整體地理學習質量。

5、要特別注重學習方法的研究和指導,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在教學在采取精講多練的方法、教師作適當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教師再進行總結、要課文、圖像作業(yè)有機結合,激發(fā)學習興趣、幫助理解記憶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想象、歸納、記憶等能力、并及時強化鞏固、懂得應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7.密切聯系生活和生產實際,注意挖掘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體驗,盡可能多地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感受地理學科的有用性。

8、指導學生開展地理實驗,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

9、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切實做好地課備課資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為地理課件的制作準備充分的素材。

10、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做出評價,注意發(fā)現教學和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五、教學研究

由于本人今年要撰寫研究生畢業(yè)論文,論文的題目與實際教學密切相關,所以在教學中不斷學習地理教學的相關理論書籍,用理論指導實踐,并在實踐教學中總結經驗,最終完成論文的撰寫。

地理教師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三

20__-20__學年,我?guī)Ц呷目瓢?個班的地理。這一年的主要目標是為高考,因此,我的教學任務更主要的是復習工作,在學校校情和學生學情的基礎上,如何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模式,實現高考奇跡,是我思考的內容,并為此不斷地從想法走向實踐。

一、學校、學生基本情況

學校從高一直至高三都是沒有晚自習的,實行完全走讀制。高三暑期也未補課,今次開學以來有可能根據學生的要求,周六開輔導課。學生目前是從7:20-18:05在校學習,其他時間段在路上、家中學習和休息。就學業(yè)水平測試而言,文理科重點班的地理平均分為41分(滿分50分),普通班平均分39分。由于學測難度相對較低,并不能很好地反映學情。高二學期,花了近一個半月復習區(qū)域地理的地球、地圖與世界氣候,二個半月學測復習。暑期布置學生自己依據地圖冊和區(qū)域地理書復習世界地理部分,本學期開學即測試,及格2人。學生對已學的必修123基本遺忘殆盡。一個側面說明,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較差、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

二、可實現的目標

針對學生基礎及其理解、接受能力,應以基礎、主干知識教學為主。文化課考生,部分文化課考生高考分數目標為75%-85%,大部分考生為65%--75%;藝體生而言,地理得分鎖定在65%--75%,藝體生中美術生和部分音樂生,基本上從9-12月都在專業(yè)課集訓,真正文化課的復習應從2月開始,加之放假15天多,主要復習時間應在3、4、5月,時間特別緊,其他門課得分又難,文綜鎖定200分,地理分數應在70分左右。本學期在1月份才涉及藝體生回校開課的問題,當提前做好預案。

三、本學期復習的主要內容與檢測

1.內容:本學期主要復習內容為20__.9.1-10.31完成區(qū)域地理的復習,重在讀圖、填圖以及與高考有關知識點的復習,通過檢測卷和月考來檢測復習情況,強調看圖、讀圖和填圖能力提升,強化對相關知識的讀背;20__.11.1-20__.1.16復習必修1、2并迎接合肥市一模考試,以合肥市一??荚嚍轱L向標,調整復xxx度、方法和模式。一??荚嚱Y束轉為必修1、2復習的補缺補差和必修3復習。(必修3大致2.15-3.12四個星期完成,進行二模考試)

2.檢測:自己的試卷隨堂考試、月考以及合肥的模擬考試。

四、自我再成長模式

1.基礎教學與實踐

(1)獨立做《五年高考三年模擬》、《世紀金榜一輪復習》以及《新題策》,結合課標和考試說明整理紙質備課筆記和PPT;

(2)制作PPT、微課視頻,通過安徽基礎教育云平臺、qq群等進行網絡推送,解決重難點,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特別是藝體生學習;

(3)繼續(xù)結合時政材料開展“拓展講堂”7分鐘微課堂及網絡視頻教學,將其打造為自己的品牌教學;

(4)通過互聯網+的網絡模式,實現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與轉變,并推出免費教學和付費教學模式,實現利于自己學生,又服務更大范圍學生的學習。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

2.學習與研究

(1)讀書、學習:目前訂閱有兩種雜志,分別是《中學地理教學參考》和《地理教學》,需要認真閱讀學習。除此外,有關教育教學的專著也應花時間研讀。大學課本、《地理學報》等書籍、雜志也是提升自己的途徑。

(2)實踐研究:根據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開展相應課題的實踐與研究,并得出相應結論。值得探索,這種途徑可讓論文真正落實于實踐,而非為了寫論文而寫論文。(此項也為職稱做準備)

(3)課堂教學:課堂教學對于一線教師來說,是一場修煉!教師的生命力在于課堂,學生因愛上你的課堂,愛上這門課,再加以適當的指導,學生必然學好本課。通過觀看網絡視頻,以及自己的教學實踐反思,不斷改進教學效果,最終成為一流的教育者。

五、實現目標的措施

1.充分備課,合理掌控教學速度、難度、廣度,使教學不偏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并能取得效果;

2.課堂40分鐘,必須追求效率,同時開動學生的大腦,促進學生動手、動腦;

3.布置好作業(yè)和復習,并進行監(jiān)督和指導,直至學生能實現自我管理、自我復習;

4.全體學生通過考試進行成績跟蹤,部分同學要進行單獨指導和嚴格要求,比如讀背書;

5.通過提問、測試等方式,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及時促進學生學習和成長;

6.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做人始終是第一位,因注重對學生成長的指導。

六、可預見的成果

1.教育教學更上一個臺階,對高考的理解和把握也比過去好;

2.課堂教學更加有效、精彩,教學研究落地并富有成效;

3.學生學習積極、狀態(tài)良好,朝自己的高考分數目標邁進;

4.培養(yǎng)出一批能夠運用地理思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人。

地理教師年度工作計劃范文四

這一學期來,我?guī)Ц呷齼蓚€文科班??珙^上課雖然累,頭緒多,但我一直堅持認真?zhèn)湔n、上課、聽課、評課,廣泛涉獵各種知識,形成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同時嚴格要求學生,尊重學生,發(fā)揚教學民主,使學生學有所得,不斷提高,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思想悟,并順利完成教育教學任務。

高三地理的復習既有自然科學方面的知識,又有人文科學方面的知識,內容多而廣。而我們的學生在剛開始時孤立理解,沒有搞清這些“零散”的地理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沒有在頭腦里建立起地理知識的框架結構,也沒有理解地理知識系統(tǒng)中的邏輯關系。就覺得地理很難,學起來也很吃力。了解了這一情況,我查了很多有關高二地理會考備考的相關資料,以新的教學形式向學生展示地理知識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幫助學生找出知識間的內在聯系,完成知識間遷移組合,并在完成這些要素的同時,發(fā)展學生分析、綜合等思維能力,讓學生在系統(tǒng)梳理知識的具體過程中,對會考大綱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識形成較清晰、深刻的認識。下面是這學期我個人教學的幾點感受:

1、要提高教學質量,關鍵是上好課。為了上好課,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⑴課前準備:備好課。

①仔細研讀新課程標準,以此為指引。新課標全面的分析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要達到的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方向、考核的內容及標準等。這讓我們老師心里有了一個大的方向,對教材的理解也就上了一個層次。

②備教科書。在新課標的指示作用下,仔細研讀教材。對教材編寫的過程、信息和基本內容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理清教學思路、重難點。對于學生模糊的知識,通過預設與現實結合或者查閱資料等手段使學生理解并掌握。

③備學生??刹捎貌?mdash;—找尋資料,了解學生的過去及現狀;談——找學生談話,了解學生學習和情感狀況;聊——找個別學生聊自己學習中的問題及困惑;訪——做家訪,深入學生的生活了解其情況;察——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總結學生的學習狀況。上述五個方法可相結合,根據學情實施教學。同時還可以以學生平時的錯誤作為研究對象,這樣更能針對性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

(2)向課堂40分鐘要質量。在精心備課的基礎上,爭取上好每一節(jié)課。上課時關注學生的反映,適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力求學生掌握。

2、要提高教學質量,還要做好課后輔導工作?,F在的高中學生還是愛動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學習上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有的學生抄襲作業(yè),針對這種問題,就要抓好學生的思想教育,并使這一工作慣徹到對學生的學習指導中去,還要做好對學生學習的輔導和幫助工作,尤其在后進生的轉化上,對后進生努力做到從友善開始.從贊美著手,因為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

3、積極參與我們政史地聽課、評課,虛心向同行學習教學方法,博采眾長,提高教學水平。

4、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在教學工作中難免有缺陷,例如,對高二文科的課程傳授就有以下不足:按照學校安排我外出高考閱卷耽誤了一星期的上課時間,回來后壓縮了教學內容,再加上平時練習時間不足,學生對選修六的知識掌握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學中,尤其是其他知識的傳授中加入這部分相關內容,便于讓學生鞏固和掌握。

現代社會對教師的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加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爭取取得更大的進步!

地理教師年度工作計劃范文五

一、教學目標:

本學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學期,關系到20__年高考的成敗,關系到本屆畢業(yè)生的前途,所以本學期教學工作絕不能懈怠,必須盡全力保質保量完成,確保20__屆高考圓滿成功。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計劃。

二、指導思想:

以20__年高考說明地理科考試大綱為依據,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地理思維能力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學法指導,以“專題復習”、“專題訓練”和“專題測試和綜合測試結合”為主,重在抓知識間的聯系,實現對地理主干知識的鞏固、完善,對學科思維能力的提升、發(fā)展。

三、教學內容分析:

高三地理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學教學計劃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識本身的科學性和系統(tǒng)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從感性到理性,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并且要照顧到同其他學科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