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著作權保護論文范文

時間:2022-09-08 00:18:01

序論:在您撰寫著作權保護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著作權保護論文

第1篇

論文摘要:運用著作權法和物權法有關理論知識,對體育教案進行研究。研究結果認為,體育教案屬于著作權法所保護的職務作品,具有著作權,應當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并提出對體育教案著作權進行保護的建議。

一、問題的提出

著作權是知識產權中的一種權利。目前,教育界知識產權意識不強,未進行有效保護,侵犯知識產權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而受害方未得到知識產權法律救濟。2002年重慶市語文教師高麗婭與自己所從教的小學之間的教案糾紛是我國首例教案著作權糾紛。原告訴稱自己的44本教案本已被被告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原告認為,教案是個人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學校檢查之后應該退還原告,被告的上述行為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根據《民法通則》、《教師法》、《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訴請法院判令被告返還44本教案,并賠償損失8800元以及承擔相應的訴訟費用。此案的審理可謂一波三折,最后原告變更案由,以被告侵犯自己作品的著作權為訴訟理由才使本案最終審結并獲勝。本案涉及到教案是否屬于作品?教案是否是職務作品?教案本所有權與教案著作權之問的關系?等等。體育教案屬于教案中的一種,同樣屬于著作權客體。筆者企圖通過本文來喚起教育行政管理機部門、學校領導、體育教師的知識產權意識,切實保護體育教師的智力成果,激發(fā)體育教師的創(chuàng)新精神,進行創(chuàng)造性工作,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教學質量。

二、體育教案的含義

體育教案(也稱體育課時計劃)是體育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對象、教學條件等實際情況設計出的教學基本結構和過程的書面表達形式。教案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了體育教師所具有的體育課程教學理念,體現(xiàn)了體育教師對學習領域的有關學習水平目標及其內容標準的認識和理解,凝聚著體育教師對學習對象、教學條件、組織形式和方法等鉆研的成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現(xiàn)了教師的教學風格。體育教案包括紙質教案或電子版教案、多媒體課件等形式。體育教案包含了教案格式、課時安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板書設計、場地利用、教學組織、教學進程、運動負荷、課的密度、學習評價、體育繪圖、錄音資料、錄像資料、攝影資料、學習資源、參考書目、體育作業(yè)等具體內容。

三、體育教案的著作權與教案本的所有權

1.體育教案具有著作權

著作權(也稱版權)是指作者及其他著作權人對文學、藝術、科學作品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著作權所保護的不是作品的思想內容,而是表達該思想內容的具體形式,或者說,著作權是通過保護作品的表達形式來達到保護作品思想內容的目的。作品的著作權伴隨著作品的創(chuàng)作完成而自動產生,無須履行任何注冊登記手續(xù)。

(1)體育教案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

著作權法對作品的規(guī)定。著作權法及其實施條例沒有對體育教案是否屬于著作權法所保護的“作品”做出明文規(guī)定,但是,通過對相關法律的解讀,可以判斷體育教案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文字作品”。

《伯爾尼保護文學和藝術作品公約》第三條第一款規(guī)定:“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詞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成果,不論其表現(xiàn)形式或方式如何,諸如書籍、小冊子和其他文學作品;講課、演講、講道和其他同類性質作品;戲劇或音樂戲劇作品;舞蹈藝術作品和啞?。慌湓~或未配詞的樂曲;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制電影的方法表現(xiàn)的作品;圖畫、油畫、建筑、雕塑、雕刻和版畫作品;攝影作品和以類似攝影的方法表現(xiàn)的作品;實用藝術作品;與地理、地形、建筑或科學有關的插圖、地圖、設計圖、草圖和立體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三條:本法所稱的作品,包括以下列形式創(chuàng)作的文學、藝術和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工程技術等作品:(一)文字作品;(二)口述作品;(三)音樂、戲劇、曲藝、舞蹈作品;(四)美術、攝影作品;(五)電影、電視、錄像作品;(六)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七)地圖、示意圖等圖形作品;(八)計算機軟件;(九)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作品。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一章“一般規(guī)定”中第二條: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創(chuàng)作成果。

依據以上法律條文,體育教案以文字(包含圖形、圖畫、影像資料等)形式存在,可以復制、保存、出版。因此,體育教案無疑屬于著作權法所說的作品范疇。同時,體育教案不屬于著作權客體的排除領域?!吨鳈喾ā返?條第1款規(guī)定:“依法禁止}u版、傳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護?!薄吨鳈喾ā返?條規(guī)定了不適用著作權法的作品范圍,包括3類:(1)法律、法規(guī)、國家機關的決議、決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質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譯文。(2)時事新聞。(3)歷法、通用數(shù)表、通用表格和公式。很顯然,體育教案不在著作權客體的排除領域之內,可以適用著作權法進行保護。

體育教案是一個完整的作品,其中的每個部分如體育繪圖、攝影資料、板書設計等可分別作為一個獨立的作品來看待,都有著作權。體育教案的任何組成要素如圖形、文字、照片、錄音、動畫、錄像等都是作品,對其利用都必須符合法律的規(guī)定,否則就會造成著作權糾紛。

體育教案是受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判斷體育教案是不是作品,首先要看體育教案是不是具有獨創(chuàng)性,其次要看體育教案內容能不能以有形形式進行保存、復制。

第一、體育教案具有獨創(chuàng)性。獨創(chuàng)性是指由作者獨立構思完而成的,作品的內容或者表現(xiàn)形式完全或基本不同于他人已經發(fā)表的作品,即不是抄襲、剽竊、篡改他人的作品。

目前許多國家對于私人之間的通信、日記、律師的辯護詞、法官的判決詞等進行保護,其立法著眼于作品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而不強調作品的文學性、藝術性和科學性。在我國的著作權實務中,將節(jié)目預告表、火車時刻表等列入著作權保護范圍,也不是保護預告表、時刻表的內容,而在于這些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編排形式。體育教師教案是體育教師對所教授的動作要領理解與表達,對教學時間、課的密度、運動負荷等合理的安排,是體育教師個性化的智力勞動成果,具有獨創(chuàng)性。

新的體育教學改革更加強調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精神,促使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教學的創(chuàng)新,體育教師由傳統(tǒng)的“由傳統(tǒng)的‘經驗辛苦型’向‘研究創(chuàng)新型’轉變”?!澳昴曛貜团f教案”、“陳陳相襲老一套”的做法已經沒有出路了,體育教案的編寫必須兼顧諸多要素:教學對象——學生在性別、體育基礎、興趣愛好等方面的差異;《課程標準》實施后,國家不再制訂、編寫統(tǒng)一的教學大綱、教材,教師不可能“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必須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選擇、取舍、比較、綜合;教學空間和形式開放,必須采取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各地地理境氣候的不同、教學器材設施條件的不足等客觀現(xiàn)實需要體育教師開動腦筋,因地制宜等利用好體育教學資源;在“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之下,許多體育項目需要經過改造后才能進入課堂,成為學生的體育鍛煉項目;等等。這些因素決定了體育教師必須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工作,教案設計要切合實際,實事求是。體育教案很個性化,它凝結著體育教師對體育課的教學經驗和對某些問題的獨特見解,優(yōu)秀教案不僅具有獨創(chuàng)性,而且可能具有很高的創(chuàng)造性。總之,體育教案是體育教師獨創(chuàng)性的無形智力成果。

第二、體育教案可以以有形形式復制。教案分紙質教案和電子版教案。體育教案以文字、圖形、圖畫、照片、錄音、錄像等形式存在,具有知識產權的容易被復制的特點,可以以抄寫、印刷、拓印、復印、錄音、錄像、翻拍、翻錄等形式進行復制、保存、出版。電子版教案的復制甚至無需成本,只需在電腦上點擊“復制”和“粘貼”按鈕就完成復制。非法復制的成本及其低廉,但給體育教案的著作權人造成的損失是巨大的。

因此,體育教案可以成為著作權法所說的作品,體育教師對其教案擁有著作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能隨便復制和出版,體育教師有權維護自己教案的版權。教育出版機構出版的體育教師教案書籍和名師教案不可以隨便盜版復制。

(2)體育教案是職務作品

體育教案雖然可以成為作品,但是該作品的著作權屬于誰,學校與教師之間有不同的認識。筆者認為,教案著作權的歸屬取決于該作品的性質。

首先,教案不屬于法人作品,法人對其法人作品享有除作品署名權以外的全部的著作權。教案是教師為課堂教學所撰寫的一種作品,是教師思想的結晶和人格的體現(xiàn),它不是在學校的主持下完成的,其教案撰寫的好壞一般也不是由學校來承擔責任,因此教案不符合法人作品的構成要件,教案不屬于法人作品。

其次,教案應屬于職務作品。我國《著作權法》第16條規(guī)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蔽覈吨鳈喾▽嵤l例》第11條第1款規(guī)定:“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關于職務作品的規(guī)定中的‘工作任務’,是指公民在該法人或者該組織應當履行的職責?!苯處熥珜懡贪甘瞧浔韭毠ぷ髦唬越贪甘锹殑兆髌?。但是按照我國《著作權法》第16條的規(guī)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歸屬分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由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由合同約定作品的著作權歸屬。但我國目前的法律、法規(guī)中尚沒有明確規(guī)定教案的著作權歸屬。一般情況下,學校和教師之間對教案的著作權歸屬也沒有合同約定。

第二種情況: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作者除了享有署名權外,著作權的其他權利歸法人所有。法律之所以將上述作品的著作權歸法人所有,按照當時的立法意圖,主要是因為上述條件下產生的上述作品不適宜由公民個人享有著作權,例如,工程設計包括建筑、橋梁、道路、水庫等,由具體設計人享有著作權顯然是不合適;產品設計圖為工業(yè)用途,同時受到工業(yè)產權法,如專利法、技術秘密法等的規(guī)范,由設計人享有著作權也是不合適的。地圖是國家正式出版物,與一般圖書不同,個人也不能享有著作權;企業(yè)投資生產的計算機軟件也不能由個人擁有著作權。教案顯然不能歸人上述作品。

第三種情況:其余情況下的職務作品的著作權都歸個人所有。由于教案不能歸人本文上述的兩種情況,那么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教案的著作權只能歸教師本人所有。

綜上所述,在學校和教師對教案的著作權歸屬沒有約定的情況下,教案的著作權應歸撰寫該教案的教師所有。但是,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第16條的規(guī)定,學校依然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該教案,比如說學校將其教師撰寫的優(yōu)秀教案作為示范文本供其他教師作為教學的參考,就不能認為是侵犯了教師的著作權。同時,在教案完成兩年內,未經學校同意,教師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其學校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教案。

2.體育教師享有教案本所有權

所有權是所有人依法排除他人,獨占其所有物,并依自己之意愿通過占用、使用、收益及處分等方式利用其所有物,以實現(xiàn)其作為物之所有人之應享利益的權利??瞻捉贪副臼且环N物品,具有使用價值,其使用價值通過教師撰寫教案而不斷被消耗,結果產生了一個新的物品——體育教案本,教師成為新物的所有人。一節(jié)課要寫一份教案,教師憑借教案進行課堂教學,完成教學任務后,這份教案的使命就完成。隨著教學任務的完成(通常為一學期或一學年結束),教案本由學校所有的物品就變成了教師所有的物品,其所有權發(fā)生了轉移,由學?!肮小弊兂山處煛八接小薄4藭r,教案本的使用價值主要是其所承載的無形智力成果——教案,而由原空白教案經使用轉移過來的使用價值顯得微不足道,可以忽略不計。從法理上講,只有將教案本的所有權和教案的著作權相結合由教師享有,才能使教師切實享有著作權。在執(zhí)行教學任務期間,教師作為教案的著作權人,享有除著作權法第十六條第一款規(guī)定以外的完全著作權,學校作為單位只享有有限的管理權和優(yōu)先使用權,不享有所有權。學校對教案的一定期限的掌握和控制,是非所有人的占有行為,不能改變教師對教案的所有權。教學任務完成后(體育教案完成兩年后),教師則享有完全的著作權。

另根據《民法通則》第117條第2款的規(guī)定“損壞國家的、集體的財產或者他人財產的,應當恢復原狀或者折價賠償”,由于教案是一種無形財產,所以在其受到他人的侵害時,作為教案的著作權人,教師有權依據《民法通則》的規(guī)定提起財產侵權之訴,可以主張包括請求返還原物、請求恢復原狀、賠償損失在內的民事救濟。

學校在一定期限內可以行使管理的職責,對教案進行檢查監(jiān)督、質量評價、評優(yōu)評先、優(yōu)秀教案展示,但不能隨意更改、隱匿、毀滅、出賣體育教案。當體育教師教學任務完成后,其職務任務就結束了,教案本也變成了教師的所有物。此時,學校對體育教案的利用要堅持平等原則、意思自治原則、等價有償原則等民法基本原則。

四、體育教案著作權保護的建議

今后在著作權法修改時,要明確毀失著作權的(唯一)物質載體同樣構成侵犯著作權,而在訴訟程序法當中則明確證明著作權物質載體非唯一性的舉證責任由被訴的侵權人承擔。

體育教師因教學或科研需要引用他人教案時要注明出處。使用他人體育教案要征求其許可使用,出版物中引用體育教案要取得許可使用權并支付一定數(shù)額的稿酬。

第2篇

第一,有關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法律界限模糊。計算機軟件是企業(yè)、個人工作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法律又是人們行為的基本準則,一旦軟件著作權的法律概念模糊,就會導致不法分子鉆空子,引起法律糾紛。例如,《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保護條例》第16條第二項提到“為了防止復制品損壞而制作的備份不得通過任何形式提供給他人”,這里的“他人”未經著名具體人員,在家庭成員可否使用上就存在著爭議。第二,有關保護模式難以認定計算機軟件侵權與否。眾所周知,大多數(shù)計算機軟件都是在已有軟件的基礎上研制而成的,隨著社會科技的日漸進步,覆蓋同一領域的軟件數(shù)量也在逐漸增多,即便是同一軟件又存在著不同的版本,它們之間既互為補充,又各自為政,給軟件的區(qū)分工作帶來了巨大的難度。與此同時,著作權、專利權、知識產權等又包含在軟件糾紛之中,有關保護模式就更難認定計算機軟件是否侵權。第三,人們對有關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認識不到位。與國外的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在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保護上的起步相對較晚,社會大眾對其的認識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升。據調查了解發(fā)現(xiàn),我國正版軟件的使用率很低,盜版行業(yè)猖獗,社會大眾對軟件著作權保護力度不夠,也使得動員全體進入到保護行列受到了阻礙。

2.確保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保護模式有效性的具體對策

在上述文章中,我們已經清晰直觀地看到了我國計算機軟件在著作權保護模式的運用上存在的主要問題。為了提升我國計算機軟件的正版使用率,更好的保護我國生產商的知識產權和經濟利益,國家相關部門一定要找到科學的保護模式,改善原有的不良局面。

2.1完善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保護的相關條例

雖然近年來,我國有關法律機構在不斷整合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保護的規(guī)章制度,并進一步對其進行了完善。但是,其中存在的漏洞仍舊逐漸暴露了出來。針對這樣的現(xiàn)象,我國相關單位一定要找到其中存在的缺陷,完善制定每一個細節(jié)內容,對保護模式中出現(xiàn)的不完善字眼進行補充,從而降低不法分子鉆空子的幾率。

2.2確保保護模式更加契合計算機軟件

任何計算機軟件都存在自身特有的性質,在相關保護模式的制定過程中也要充分考慮軟件自身的特征,實現(xiàn)兩者的有機切合。具體來說,在保護模式的制定過程中要參考計算機軟件的商業(yè)使用年限、軟件的開發(fā)時間、應用數(shù)量、使用人數(shù)等等。此外,相關法律模式還要保護軟件的核心創(chuàng)設思想,實現(xiàn)對著作權人利益的切實保護,提升我國有關軟件保護模式的整體水平。

2.3提升大眾對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保護的認識程度

想要提升我國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的整體保護力度,就要讓全社會成員明確了解其重要意義。對于正處于發(fā)展中的著作權保護模式,勢必離不開廣大群眾的配合。因此,國家相關機構以及軟件開發(fā)者一定要加大宣傳力度,讓人們明確使用正版計算機軟件的優(yōu)勢和意義,加強人們的法律意識,從而提升全社會的監(jiān)督力度,促進我國整體保護水平的完善。

2.4堅持引進先進經驗

與國外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有關計算機軟件著作權保護模式的探索時間尚短,起步相對落后,在法律的規(guī)范制定上也缺乏合理性?;谶@樣的事實,我們要敢于承認,并逐步予以完善,在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善于借鑒,吸取國外的先進思想,學習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編制的《計算機軟件示范法條》,并充分考慮我國的現(xiàn)實國情,從而提升我國相關法律的時效性,做到切實保護。

3.結束語

第3篇

關鍵詞:教案,知識產權,著作權法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5月30日,重慶市語文教師高麗婭將自己所在的小學告上法庭。原告訴稱:根據被告要求,在1990年至2002年期間,原告先后交給被告48本教案,被告在收取、檢查教案后沒有及時歸還給原告。在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下,被告僅退還了4本,其余44本已被被告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原告認為,教案是個人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學校檢查之后應該退還原告,被告的上述行為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根據《民法通則》、《教師法》、《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訴請法院判令被告返還44本教案;賠償損失8800元以及承擔相應的訴訟費用。但被告認為,編寫教案是教師的本職工作,而教案本是教學中使用的物品,就象上課時使用的粉筆一樣,學校擁有教案的所有權和處理權。在檢查完教案后,可以不退還給教師,因此不應承擔賠償責任。[1]該案已經歷了法院駁回,原告上訴。上級法院發(fā)回重審的艱難歷程,目前仍在進一步的審理過程之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案一經媒體批露,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由于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都沒有明確的、直接的涉及教案的規(guī)定,本案引發(fā)了法律界和教育界的很多思考:教案是否具有知識產權;教案到底應歸屬教師還是歸屬學校;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還是附載在教案本上的智力成果權益。

二、教案的屬性

1、教案的概念。教案是教師備課中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與計劃。教案直接關系到上課的質量,其規(guī)格、式樣、詳略等均沒有統(tǒng)一標準,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確定。教案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1)課程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師姓名、班級、學科名稱、課程主題、課程類型、上課時間等。(2)教學目標。目標所表達是預想的教學結果,通常以教學結束之后學生能夠做到什么的方式進行表達。(3)教學資源準備和利用。課時計劃應列出所需教學資源,包括:教科書、參考書、學習材料、視聽設備、具體模型等。(4)教學進程。教學進程是指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其重點考慮教學中使用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是采用全班教學、小組教學還是個別教學,是用講課、演示法、說明,還是運用討論、游戲、提問等方法。采用何種形式與方法主要視具體情況加以綜合利用。教學進程是教案的最核心部分。(5)評價學習效果的設想。評價學生是否實現(xiàn)了每節(jié)課的目標,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6)其他可能部分。包括:教學意義、教學重點與難點、布置作業(yè)、特殊說明等。

2、教案是一項知識產品,應享有著作權。(1)《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規(guī)定:“‘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詞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成果,不論其表現(xiàn)形式或方式如何,諸如書籍、小冊子和其他文字作品等”,顯然,教案作為教師備課中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方案與計劃,付出了教師極大的時間、精力、智力與勞動,凝結了教師豐富的教學積累和深刻的思考規(guī)劃,其本身又不延及思想、過程、操作方法或數(shù)學概念,因而無論教案是否發(fā)表,應屬一項智力成果、知識產品。(2)教案享有著作權。我國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庇捎诮贪竿耆梢酝ㄟ^書寫、復印、印刷、錄制等豐富各異的手段和方法予以復制,享有著作權保護的“可復制性”的要件,因此,判斷教案是否享有著作權的關鍵在于教案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所謂獨創(chuàng)性,是指作品是由獨立構思而成的屬性,作品不是或基本不是與他人已發(fā)表的作品相同,即作品不是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的作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此也曾作出解釋:獨創(chuàng)性是指作品是由作者自己的創(chuàng)作,完全不是或基本不是從另一作品抄襲而來。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是法律保護作品表達方式的客觀依據,是區(qū)別不同作品的重要標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權的最主要條件。[2]教案是教師根據各項具體情況獨自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的結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復制而來,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序演推而來,而是教師運用系統(tǒng)方法、以具體學生為出發(fā)點進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結晶,更重要的是,教案真實地記載著教師各階段的教學水平、教學經驗積累的過程。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在教案的第四部分教學進程和第五部分評價學習效果的設想中體現(xiàn)得尤為顯著。因此,筆者認為:教案具備了獨創(chuàng)性與可復制性的特征條件,享有著作權應無爭議。

三、教案是一般的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教師個人享有

1、著作權法的一般規(guī)定。我國的《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著作權屬于作者,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笨梢姡话愕膭?chuàng)作作品歸作者個人享有,只有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下,代表單位意志進行的創(chuàng)作,其著作權才歸單位所有。

2、職務作品的權屬規(guī)定。我國的《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p>

根據法律規(guī)定,一般作品的著作權歸作者個人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作者使用外)。此外,由法律規(guī)定的某些特殊的職務作品,指主要利用單位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件、地圖等職務作品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對于這種情況,作者只享有署名權,而其他權利則屬于單位。[3]

3、教案是一般的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教師個人享有。結合本案可以分析得出:首先教案的寫作是教師為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而編寫的,完成教案是教師的一項本職工作,學校是通過收取、檢查教案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監(jiān)督;其次,根據《教師法》第八條之二的規(guī)定,教師應當履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義務,可見,教師編寫教案既是教師的權利,也是教師完成教學的重要義務,因此,教案具備了職務作品的特征要件,應屬職務作品;再次,在一般的學校與教師簽定的聘用勞動合同中,都會有“在聘用其間內,教師應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工作以及其他任務”的條款,可見,編寫教案就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目前學校與教師簽定的聘用勞動合同中一般都沒有關于教案權屬的具體條款;最后,教師編寫的教案,既沒有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也不屬于由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計算機軟件等作品,更不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著作權由單位享有的作品,而是教師根據各項具體實際情況獨自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的結果,因而,根據法律規(guī)定,筆者認為:教案是教師的職務作品,屬于一般的職務作品范疇,其著作權歸屬自然不言而喻,歸教師個人享有,學校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

四、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

1、作品與作品載體。作品是指以語言文字、符號等形式所反映出的智力創(chuàng)造成果。作品在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時,往往要附于某一物品上,該物品即作為作品載體,如載有小說的圖書,以及載有教案智力成果的教案本等。作品與作品載體存在顯著的區(qū)別。作品載體是載有作品的物質實體,屬于物權保護的范圍。而作品作為著作權的客體,具有無形性、永久性的特征,屬于著作權保護的范圍。[4]

2、著作權與物權的區(qū)別。(1)權利的客體不同。著作權的客體是知識產品,具有無形性特征,物權的客體則是實實在在的有形物。(2)權能的可分性。著作權的同一權能可以處分多次,而物權的各項權能卻只能處分一次。(3)權利的保護期不同。著作權的保護期在法律上有明確規(guī)定,保護期屆滿即喪失著作財產權。物權則沒有期限,只要原物存在,物權即存在。(4)當著作權與物權發(fā)生沖突時,著作權通常讓位給物權。比如一幅繪畫,當物權轉讓給他人時,著作權通常還在原權利人手中,如果著作權人行使權利,要以使用作品原件為前提,這勢必發(fā)生沖突。當二者不能達成一致時,著作權將讓位物權而無法實現(xiàn)。[5](5)權利的限制不同。我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了合理使用、強制許可等措施,物權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6)侵權形式的不同。著作權的侵害主要表現(xiàn)為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的作品,與作品物化載體無關。物權侵害的主要行為,往往直接作用于物本身,表現(xiàn)為侵占、妨害或毀損等。

3、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在本案中,被丟失的44本教案是原告教師獨自選擇、設計、綜合、撰寫以及多年積累的結果,教案本則是載有教案的物質實體,所以,綜合上述分析,教案的著作權與教案本的物權理應均由原告享有,學校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而學校將44本教案本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其侵權行為表現(xiàn)為對教案本的物權的妨害或毀損,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利,但并沒有實施抄襲、剽竊或篡改原告教案的事實與故意,因此,學校侵犯的僅僅是教案本的物權,而非教案的知識產權,應采用民法的原則和規(guī)定進行調整,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十七條“侵占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應當折價賠償。”的規(guī)定,學校理應賠償遺失原告教師44本教案本的損失。

結語:透視本案事實以及相關的法律問題,其實主要反映了我國著作權法中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權屬以及相關保護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與深入,由法律殫精竭慮規(guī)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權屬明顯多此一舉,不合時宜,現(xiàn)實的實踐早已經突破了法律原先設定的原則與框架,而修改后的著作權法在這個問題上仍沿用原法、進展不大,筆者在此認為:職務作品的權屬不妨由勞動者與單位通過勞動合同或其他方式約定,采取這樣的方式將有助于避免糾紛、提高效率,符合當事者意思自制的原則與法制的人文精神。

參考資料:

[1]參見王少冗:《教案的所有權到底歸誰》,載《中國知識產權報》2003年7月31日,第2版

[2]參見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頁

[3]參見鄭成思著:《版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頁

第4篇

關鍵詞:教案,知識產權,著作權法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5月30日,重慶市語文教師高麗婭將自己所在的小學告上法庭。原告訴稱:根據被告要求,在1990年至2002年期間,原告先后交給被告48本教案,被告在收取、檢查教案后沒有及時歸還給原告。在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下,被告僅退還了4本,其余44本已被被告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原告認為,教案是個人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學校檢查之后應該退還原告,被告的上述行為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根據《民法通則》、《教師法》、《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訴請法院判令被告返還44本教案;賠償損失8800元以及承擔相應的訴訟費用。但被告認為,編寫教案是教師的本職工作,而教案本是教學中使用的物品,就象上課時使用的粉筆一樣,學校擁有教案的所有權和處理權。在檢查完教案后,可以不退還給教師,因此不應承擔賠償責任。[1]該案已經歷了法院駁回,原告上訴。上級法院發(fā)回重審的艱難歷程,目前仍在進一步的審理過程之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案一經媒體批露,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由于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都沒有明確的、直接的涉及教案的規(guī)定,本案引發(fā)了法律界和教育界的很多思考:教案是否具有知識產權;教案到底應歸屬教師還是歸屬學校;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還是附載在教案本上的智力成果權益。

二、教案的屬性

1、教案的概念。教案是教師備課中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與計劃。教案直接關系到上課的質量,其規(guī)格、式樣、詳略等均沒有統(tǒng)一標準,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確定。教案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1)課程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師姓名、班級、學科名稱、課程主題、課程類型、上課時間等。(2)教學目標。目標所表達是預想的教學結果,通常以教學結束之后學生能夠做到什么的方式進行表達。(3)教學資源準備和利用。課時計劃應列出所需教學資源,包括:教科書、參考書、學習材料、視聽設備、具體模型等。(4)教學進程。教學進程是指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其重點考慮教學中使用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是采用全班教學、小組教學還是個別教學,是用講課、演示法、說明,還是運用討論、游戲、提問等方法。采用何種形式與方法主要視具體情況加以綜合利用。教學進程是教案的最核心部分。(5)評價學習效果的設想。評價學生是否實現(xiàn)了每節(jié)課的目標,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6)其他可能部分。包括:教學意義、教學重點與難點、布置作業(yè)、特殊說明等。

2、教案是一項知識產品,應享有著作權。(1)《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規(guī)定:“‘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詞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成果,不論其表現(xiàn)形式或方式如何,諸如書籍、小冊子和其他文字作品等”,顯然,教案作為教師備課中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方案與計劃,付出了教師極大的時間、精力、智力與勞動,凝結了教師豐富的教學積累和深刻的思考規(guī)劃,其本身又不延及思想、過程、操作方法或數(shù)學概念,因而無論教案是否發(fā)表,應屬一項智力成果、知識產品。(2)教案享有著作權。我國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由于教案完全可以通過書寫、復印、印刷、錄制等豐富各異的手段和方法予以復制,享有著作權保護的“可復制性”的要件,因此,判斷教案是否享有著作權的關鍵在于教案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所謂獨創(chuàng)性,是指作品是由獨立構思而成的屬性,作品不是或基本不是與他人已發(fā)表的作品相同,即作品不是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的作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此也曾作出解釋:獨創(chuàng)性是指作品是由作者自己的創(chuàng)作,完全不是或基本不是從另一作品抄襲而來。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是法律保護作品表達方式的客觀依據,是區(qū)別不同作品的重要標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權的最主要條件。[2]教案是教師根據各項具體情況獨自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的結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復制而來,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序演推而來,而是教師運用系統(tǒng)方法、以具體學生為出發(fā)點進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結晶,更重要的是,教案真實地記載著教師各階段的教學水平、教學經驗積累的過程。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在教案的第四部分教學進程和第五部分評價學習效果的設想中體現(xiàn)得尤為顯著。因此,筆者認為:教案具備了獨創(chuàng)性與可復制性的特征條件,享有著作權應無爭議。

三、教案是一般的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教師個人享有

1、著作權法的一般規(guī)定。我國的《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著作權屬于作者,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笨梢?,一般的創(chuàng)作作品歸作者個人享有,只有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下,代表單位意志進行的創(chuàng)作,其著作權才歸單位所有。

2、職務作品的權屬規(guī)定。我國的《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p>

根據法律規(guī)定,一般作品的著作權歸作者個人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作者使用外)。此外,由法律規(guī)定的某些特殊的職務作品,指主要利用單位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件、地圖等職務作品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對于這種情況,作者只享有署名權,而其他權利則屬于單位。[3]

3、教案是一般的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教師個人享有。結合本案可以分析得出:首先教案的寫作是教師為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而編寫的,完成教案是教師的一項本職工作,學校是通過收取、檢查教案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監(jiān)督;其次,根據《教師法》第八條之二的規(guī)定,教師應當履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義務,可見,教師編寫教案既是教師的權利,也是教師完成教學的重要義務,因此,教案具備了職務作品的特征要件,應屬職務作品;再次,在一般的學校與教師簽定的聘用勞動合同中,都會有“在聘用其間內,教師應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工作以及其他任務”的條款,可見,編寫教案就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目前學校與教師簽定的聘用勞動合同中一般都沒有關于教案權屬的具體條款;最后,教師編寫的教案,既沒有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也不屬于由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計算機軟件等作品,更不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著作權由單位享有的作品,而是教師根據各項具體實際情況獨自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的結果,因而,根據法律規(guī)定,筆者認為:教案是教師的職務作品,屬于一般的職務作品范疇,其著作權歸屬自然不言而喻,歸教師個人享有,學校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

四、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

1、作品與作品載體。作品是指以語言文字、符號等形式所反映出的智力創(chuàng)造成果。作品在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時,往往要附于某一物品上,該物品即作為作品載體,如載有小說的圖書,以及載有教案智力成果的教案本等。作品與作品載體存在顯著的區(qū)別。作品載體是載有作品的物質實體,屬于物權保護的范圍。而作品作為著作權的客體,具有無形性、永久性的特征,屬于著作權保護的范圍。[4]

2、著作權與物權的區(qū)別。(1)權利的客體不同。著作權的客體是知識產品,具有無形性特征,物權的客體則是實實在在的有形物。(2)權能的可分性。著作權的同一權能可以處分多次,而物權的各項權能卻只能處分一次。(3)權利的保護期不同。著作權的保護期在法律上有明確規(guī)定,保護期屆滿即喪失著作財產權。物權則沒有期限,只要原物存在,物權即存在。(4)當著作權與物權發(fā)生沖突時,著作權通常讓位給物權。比如一幅繪畫,當物權轉讓給他人時,著作權通常還在原權利人手中,如果著作權人行使權利,要以使用作品原件為前提,這勢必發(fā)生沖突。當二者不能達成一致時,著作權將讓位物權而無法實現(xiàn)。[5](5)權利的限制不同。我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了合理使用、強制許可等措施,物權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6)侵權形式的不同。著作權的侵害主要表現(xiàn)為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的作品,與作品物化載體無關。物權侵害的主要行為,往往直接作用于物本身,表現(xiàn)為侵占、妨害或毀損等。

3、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在本案中,被丟失的44本教案是原告教師獨自選擇、設計、綜合、撰寫以及多年積累的結果,教案本則是載有教案的物質實體,所以,綜合上述分析,教案的著作權與教案本的物權理應均由原告享有,學校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而學校將44本教案本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其侵權行為表現(xiàn)為對教案本的物權的妨害或毀損,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利,但并沒有實施抄襲、剽竊或篡改原告教案的事實與故意,因此,學校侵犯的僅僅是教案本的物權,而非教案的知識產權,應采用民法的原則和規(guī)定進行調整,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十七條“侵占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應當折價賠償?!钡囊?guī)定,學校理應賠償遺失原告教師44本教案本的損失。

結語:透視本案事實以及相關的法律問題,其實主要反映了我國著作權法中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權屬以及相關保護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與深入,由法律殫精竭慮規(guī)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權屬明顯多此一舉,不合時宜,現(xiàn)實的實踐早已經突破了法律原先設定的原則與框架,而修改后的著作權法在這個問題上仍沿用原法、進展不大,筆者在此認為:職務作品的權屬不妨由勞動者與單位通過勞動合同或其他方式約定,采取這樣的方式將有助于避免糾紛、提高效率,符合當事者意思自制的原則與法制的人文精神。

參考資料:

[1]參見王少冗:《教案的所有權到底歸誰》,載《中國知識產權報》2003年7月31日,第2版

[2]參見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頁

[3]參見鄭成思著:《版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頁

第5篇

實踐中對在先著作權實行跨類保護,實質上已經突破《類似商品和服務區(qū)分表》的限制。中國相關部門對認定馳名商標的要求一直都十分嚴格,馳名商標持有人負有很巨大、很復雜的舉證責任。因此,在先著作權成為尋求跨類別保護的一條蹊徑和捷徑。此外,從理論上來講,著作權的保護可涵蓋全部45個類別的所有商品和服務。因此,同馳名商標的跨類別保護相比,在先著作權的保護范圍似乎更為寬廣,實際上享受超越馳名商標的待遇。

二、在先著作權:受法律保護需考慮的因素

在麗思卡爾頓酒店“獅頭皇冠圖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支持了異議人麗嘉酒店有限公司對其“獅頭皇冠圖形”享有在先著作權的主張。該案集中反映了法院在商標爭議案件中認定在先著作權并給予保護時需考慮的因素。具體而言,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定,損害他人在先著作權應當滿足下列條件:

(1)他人主張享有著作權的對象應當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

(2)該作品尚處于保護期內;

(3)系爭商標申請人或權利人具有接觸上述作品的可能性;

(4)系爭商標標識本身與他人主張的作品構成實質性近似;

(5)該作品的創(chuàng)作完成時間早于系爭商標。法院根據查明事實判決:首先,異議人主張的“獅頭皇冠圖形”是對獅頭的一種藝術化處理的表達,具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且具備可復制性,屬于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同時,該作品尚處于保護期內。其次,在被異議商標的申請注冊日前,含有上述作品的商標已在其它國家或地區(qū)獲準注冊并予以了公告,在無其他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以合理地認定被異議人具有接觸涉案作品的可能性。再次,被異議商標圖形部分與涉案作品相同,且該作品創(chuàng)作完成的時間早于被異議商標。綜上,法院認定被異議商標的注冊申請侵犯了異議人的在先著作權。《商標審理標準》第三部分損害他人在先權利審理標準規(guī)定,商標法規(guī)定的申請商標注冊不得損害他人現(xiàn)有的在先權利的適用要件為:

(1)系爭商標與他人在先享有著作權的作品相同或者實質性相似。

(2)系爭商標注冊申請人接觸過或者有可能接觸到他人享有著作權的作品。

(3)系爭商標注冊申請人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根據上述規(guī)則及司法實踐,商標爭議案件中在先著作權的保護至少涉及以下三個重要問題:

(1)認定作品享有著作權的獨創(chuàng)性高度;

(2)認定在先著作權作品的權利歸屬;

(3)認定系爭商標侵犯在先著作權的實質性相似加接觸原則。下文將重點闡述獨創(chuàng)性高度以及實質性相似加接觸原則。

三、認定作品享有著作權的獨創(chuàng)性高度

2014年1月頒布的《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商標授權確權行政案件的審理指南》第21條規(guī)定:商標標志是否構成作品,應當根據著作權法的規(guī)定加以認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條規(guī)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梢?,構成著作權法意義上的作品必須具有獨創(chuàng)性,只有具備獨創(chuàng)性的作品才能享有著作權。在“SANYO及N圖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撤銷了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決定,并認定引證商標中的“N圖形”可以作為美術作品獲得保護。在“CAMEL圖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為“CAMEL圖形”沒有獨創(chuàng)性。但是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沒有證據證明該英文字母系印刷體,且上述英文字母有明顯的特點,相互配合以拱形排列,形成了一個整體上能夠體現(xiàn)作者個性的圖案,因此在無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以認定其具有獨創(chuàng)性。在“B圖形”案中,商標評審委員會、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均認定:“B圖形”具有一定的獨創(chuàng)性,應當認定為作品。此外,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作品無需具有較高的獨創(chuàng)性,只要其所蘊含的個性化的印記并非過于細微,就應當成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本案主張著作權的“B圖形”造型獨特,是智力創(chuàng)作的成果,且與普通印刷體不同,蘊含著不同于慣常表達方式的個性化印跡。在“FJ圖形”案中,商標評審委員會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涉案圖形由“富佳”的拼音首字母“FJ”變形構成,具有獨創(chuàng)性,屬于以線條、色彩或者其他方式構成的有審美意義的平面造型藝術作品。在“Sollatek圖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撤銷了商標評審委員會的決定,并認為:手寫體“Sollatek”僅由八個英文字母構成,其表達方式與通常使用的手寫體的表達方式差異不大,加大首字母及整體傾斜也符合常見的書寫習慣,“Sollatek”因手寫而形成的個性化印跡過于微不足道。在“ettusais艾杜紗圖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認定:對于“ettusais”中的每個字母,無法看出其與通常的英文字母的手寫體有何差別;而對于“艾杜紗”中的每個單字,亦常見于中文手寫體;且上述標識中對于文字和字母的組合方式,也是采用常見的由左至右平行排列的方式,在整體造型上與現(xiàn)有的字母或文字的排列并無區(qū)別。據此,無法看出上述標識已產生與以往作品不同的視覺感受。即便可以認定上述標識與現(xiàn)有中文文字及英文字母的表達有所差別,但很顯然,這一差別也過于細微,尚無法達到美術作品獨創(chuàng)性所要求的創(chuàng)作性高度。此外,在“és圖形”、“衛(wèi)龍Weilong圖形”案中,商標評審委員會及法院均認定,上述圖形缺乏獨創(chuàng)性,不構成作品。

四、認定系爭商標侵犯在先著作權的實質性相似加接觸原則

在判定是否侵犯在先著作權時,一般采取實質性相似加接觸原則。即系爭商標與著作權作品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系爭商標持有人是否接觸過或者有可能接觸到在先著作權作品。首先,系爭商標與著作權作品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判定的基本原則就是系爭商標與著作權作品的相似程度,是否構成混淆性近似。在上述工商銀行行徽案中,商標評審委員會、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和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均認為:兩標識圖樣均為黑色線條描繪的圖形,從整體視覺效果來看,兩標識均呈外圈圓形包圍、中心鏤空“工”字形或者“H”字形的圖形,其主要區(qū)別點“工”字形和“H”字形設計風格、筆畫細節(jié)相同,與圓圈的配合比例關系無實質性差異,一般消費者易將兩者識別為90度旋轉變換的關系,二者已構成實質性相似。最高人民法院在該案的再審中也持相同觀點。在“CHICAGOBULLS及公牛圖形”案中,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認為:被異議商標雖然包括文字“華歆”,但其圖形部分所占比例較大,該圖形與他人享有在先著作權的“公牛圖形”美術作品在構圖方式、表現(xiàn)手法、整體效果等方面極為近似,已構成實質性相似。在“KPKIDS’STUFF及舉花小兔子圖形”案中,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及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均認為:著作權作品“舉花小兔子KPKIDS’STUFFBYKNITPLANNER”具有較強的獨創(chuàng)性;爭議商標上方兩大寫字母“KP”,在兩字母之間有一個與在先著作權作品基本相同的舉花小兔子;商標下方為“KIDS’STUFF”字樣。兩者構成實質性近似。其次,系爭商標持有人是否接觸過或者有可能接觸到在先著作權作品。系爭商標持有人是否具有接觸著作權作品的可能性,通常可以通過如下幾個方面進行判定。

(1)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如果著作權作品具有很強的獨創(chuàng)性,那么系爭商標持有人獨立創(chuàng)作出相同或實質性相似作品的可能性就降低。在無合理解釋或相反證據的情況下,可以推定系爭商標持有人接觸過或者有可能接觸到在先著作權作品。

(2)著作權作品的長期使用及知名度。對著作權作品及包含著作權作品商標的實際使用可用來判定系爭商標持有人具有接觸著作權作品的可能性。在上述工商銀行行徽案中,商標評審委員會及法院均認為:在工商銀行行徽已經過廣泛使用,在一般消費者中具有較高知名度的情況下,被異議人對該作品圖形應屬知曉。

第6篇

關鍵詞:教案,知識產權,著作權法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5月30日,重慶市語文教師高麗婭將自己所在的小學告上法庭。原告訴稱:根據被告要求,在1990年至2002年期間,原告先后交給被告48本教案,被告在收取、檢查教案后沒有及時歸還給原告。在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下,被告僅退還了4本,其余44本已被被告銷毀或賣給廢品站。

原告認為,教案是個人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學校檢查之后應該退還原告,被告的上述行為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根據《民法通則》、《教師法》、《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訴請法院判令被告返還44本教案;賠償損失8800元以及承擔相應的訴訟費用。但被告認為,編寫教案是教師的本職工作,而教案本是教學中使用的物品,就象上課時使用的粉筆一樣,學校擁有教案的所有權和處理權。在檢查完教案后,可以不退還給教師,因此不應承擔賠償責任。該案已經歷了法院駁回,原告上訴。上級法院發(fā)回重審的艱難歷程,目前仍在進一步的審理過程之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案一經媒體批露,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由于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都沒有明確的、直接的涉及教案的規(guī)定,本案引發(fā)了法律界和教育界的很多思考:教案是否具有知識產權;教案到底應歸屬教師還是歸屬學校;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還是附載在教案本上的智力成果權益。

二、教案的屬性

1、教案的概念。教案是教師備課中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與計劃。教案直接關系到上課的質量,其規(guī)格、式樣、詳略等均沒有統(tǒng)一標準,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確定。教案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1)課程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師姓名、班級、學科名稱、課程主題、課程類型、上課時間等。(2)教學目標。目標所表達是預想的教學結果,通常以教學結束之后學生能夠做到什么的方式進行表達。(3)教學資源準備和利用。課時計劃應列出所需教學資源,包括:教科書、參考書、學習材料、視聽設備、具體模型等。(4)教學進程。教學進程是指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其重點考慮教學中使用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是采用全班教學、小組教學還是個別教學,是用講課、演示法、說明,還是運用討論、游戲、提問等方法。采用何種形式與方法主要視具體情況加以綜合利用。教學進程是教案的最核心部分。(5)評價學習效果的設想。評價學生是否實現(xiàn)了每節(jié)課的目標,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6)其他可能部分。包括:教學意義、教學重點與難點、布置作業(yè)、特殊說明等。

2、教案是一項知識產品,應享有著作權。(1)《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規(guī)定:“‘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詞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成果,不論其表現(xiàn)形式或方式如何,諸如書籍、小冊子和其他文字作品等”,顯然,教案作為教師備課中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方案與計劃,付出了教師極大的時間、精力、智力與勞動,凝結了教師豐富的教學積累和深刻的思考規(guī)劃,其本身又不延及思想、過程、操作方法或數(shù)學概念,因而無論教案是否發(fā)表,應屬一項智力成果、知識產品。(2)教案享有著作權。我國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庇捎诮贪竿耆梢酝ㄟ^書寫、復印、印刷、錄制等豐富各異的手段和方法予以復制,享有著作權保護的“可復制性”的要件,因此,判斷教案是否享有著作權的關鍵在于教案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所謂獨創(chuàng)性,是指作品是由獨立構思而成的屬性,作品不是或基本不是與他人已發(fā)表的作品相同,即作品不是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的作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此也曾作出解釋:獨創(chuàng)性是指作品是由作者自己的創(chuàng)作,完全不是或基本不是從另一作品抄襲而來。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是法律保護作品表達方式的客觀依據,是區(qū)別不同作品的重要標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權的最主要條件。教案是教師根據各項具體情況獨自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的結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復制而來,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序演推而來,而是教師運用系統(tǒng)方法、以具體學生為出發(fā)點進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結晶,更重要的是,教案真實地記載著教師各階段的教學水平、教學經驗積累的過程。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在教案的第四部分教學進程和第五部分評價學習效果的設想中體現(xiàn)得尤為顯著。因此,筆者認為:教案具備了獨創(chuàng)性與可復制性的特征條件,享有著作權應無爭議。

三、教案是一般的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教師個人享有

1、著作權法的一般規(guī)定。我國的《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著作權屬于作者,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笨梢?,一般的創(chuàng)作作品歸作者個人享有,只有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下,代表單位意志進行的創(chuàng)作,其著作權才歸單位所有。

2、職務作品的權屬規(guī)定。我國的《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p>

根據法律規(guī)定,一般作品的著作權歸作者個人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作者使用外)。此外,由法律規(guī)定的某些特殊的職務作品,指主要利用單位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件、地圖等職務作品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對于這種情況,作者只享有署名權,而其他權利則屬于單位。

3、教案是一般的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教師個人享有。結合本案可以分析得出:首先教案的寫作是教師為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而編寫的,完成教案是教師的一項本職工作,學校是通過收取、檢查教案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監(jiān)督;其次,根據《教師法》第八條之二的規(guī)定,教師應

當履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義務,可見,教師編寫教案既是教師的權利,也是教師完成教學的重要義務,因此,教案具備了職務作品的特征要件,應屬職務作品;再次,在一般的學校與教師簽定的聘用勞動合同中,都會有“在聘用其間內,教師應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工作以及其他任務”的條款,可見,編寫教案就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目前學校與教師簽定的聘用勞動合同中一般都沒有關于教案權屬的具體條款;最后,教師編寫的教案,既沒有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也不屬于由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計算機軟件等作品,更不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著作權由單位享有的作品,而是教師根據各項具體實際情況獨自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的結果,因而,根據法律規(guī)定,筆者認為:教案是教師的職務作品,屬于一般的職務作品范疇,其著作權歸屬自然不言而喻,歸教師個人享有,學校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

四、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

1、作品與作品載體。作品是指以語言文字、符號等形式所反映出的智力創(chuàng)造成果。作品在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時,往往要附于某一物品上,該物品即作為作品載體,如載有小說的圖書,以及載有教案智力成果的教案本等。作品與作品載體存在顯著的區(qū)別。作品載體是載有作品的物質實體,屬于物權保護的范圍。而作品作為著作權的客體,具有無形性、永久性的特征,屬于著作權保護的范圍。

2、著作權與物權的區(qū)別。(1)權利的客體不同。著作權的客體是知識產品,具有無形性特征,物權的客體則是實實在在的有形物。(2)權能的可分性。著作權的同一權能可以處分多次,而物權的各項權能卻只能處分一次。(3)權利的保護期不同。著作權的保護期在法律上有明確規(guī)定,保護期屆滿即喪失著作財產權。物權則沒有期限,只要原物存在,物權即存在。(4)當著作權與物權發(fā)生沖突時,著作權通常讓位給物權。比如一幅繪畫,當物權轉讓給他人時,著作權通常還在原權利人手中,如果著作權人行使權利,要以使用作品原件為前提,這勢必發(fā)生沖突。當二者不能達成一致時,著作權將讓位物權而無法實現(xiàn)。(5)權利的限制不同。我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了合理使用、強制許可等措施,物權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6)侵權形式的不同。著作權的侵害主要表現(xiàn)為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的作品,與作品物化載體無關。物權侵害的主要行為,往往直接作用于物本身,表現(xiàn)為侵占、妨害或毀損等。

3、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在本案中,被丟失的44本教案是原告教師獨自選擇、設計、綜合、撰寫以及多年積累的結果,教案本則是載有教案的物質實體,所以,綜合上述分析,教案的著作權與教案本的物權理應均由原告享有,學校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而學校將44本教案本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其侵權行為表現(xiàn)為對教案本的物權的妨害或毀損,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利,但并沒有實施抄襲、剽竊或篡改原告教案的事實與故意,因此,學校侵犯的僅僅是教案本的物權,而非教案的知識產權,應采用民法的原則和規(guī)定進行調整,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十七條“侵占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應當折價賠償。”的規(guī)定,學校理應賠償遺失原告教師44本教案本的損失。

結語:透視本案事實以及相關的法律問題,其實主要反映了我國著作權法中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權屬以及相關保護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與深入,由法律殫精竭慮規(guī)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權屬明顯多此一舉,不合時宜,現(xiàn)實的實踐早已經突破了法律原先設定的原則與框架,而修改后的著作權法在這個問題上仍沿用原法、進展不大,筆者在此認為:職務作品的權屬不妨由勞動者與單位通過勞動合同或其他方式約定,采取這樣的方式將有助于避免糾紛、提高效率,符合當事者意思自制的原則與法制的人文精神。

參考資料:

[1]參見王少冗:《教案的所有權到底歸誰》,載《中國知識產權報》2003年7月31日,第2版

[2]參見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頁

[3]參見鄭成思著:《版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頁

第7篇

關鍵詞:教案,知識產權,著作權法

一、問題的提出

2002年5月30日,重慶市語文教師高麗婭將自己所在的小學告上法庭。原告訴稱:根據被告要求,在1990年至2002年期間,原告先后交給被告48本教案,被告在收取、檢查教案后沒有及時歸還給原告。在原告多次向被告索要下,被告僅退還了4本,其余44本已被被告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原告認為,教案是個人智力和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成果,學校檢查之后應該退還原告,被告的上述行為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益,根據《民法通則》、《教師法》、《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訴請法院判令被告返還44本教案;賠償損失8800元以及承擔相應的訴訟費用。但被告認為,編寫教案是教師的本職工作,而教案本是教學中使用的物品,就象上課時使用的粉筆一樣,學校擁有教案的所有權和處理權。在檢查完教案后,可以不退還給教師,因此不應承擔賠償責任。[1]該案已經歷了法院駁回,原告上訴。上級法院發(fā)回重審的艱難歷程,目前仍在進一步的審理過程之中。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案一經媒體批露,立即引起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由于目前相關的法律法規(guī),都沒有明確的、直接的涉及教案的規(guī)定,本案引發(fā)了法律界和教育界的很多思考:教案是否具有知識產權;教案到底應歸屬教師還是歸屬學校;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還是附載在教案本上的智力成果權益。

二、教案的屬性

1、教案的概念。教案是教師備課中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教學方案與計劃。教案直接關系到上課的質量,其規(guī)格、式樣、詳略等均沒有統(tǒng)一標準,可根據具體實際情況確定。教案主要由以下部分組成(1)課程的基本信息。包括:教師姓名、班級、學科名稱、課程主題、課程類型、上課時間等。(2)教學目標。目標所表達是預想的教學結果,通常以教學結束之后學生能夠做到什么的方式進行表達。(3)教學資源準備和利用。課時計劃應列出所需教學資源,包括:教科書、參考書、學習材料、視聽設備、具體模型等。(4)教學進程。教學進程是指一堂課的教學內容的詳細安排,其重點考慮教學中使用的教學形式和方法,是采用全班教學、小組教學還是個別教學,是用講課、演示法、說明,還是運用討論、游戲、提問等方法。采用何種形式與方法主要視具體情況加以綜合利用。教學進程是教案的最核心部分。(5)評價學習效果的設想。評價學生是否實現(xiàn)了每節(jié)課的目標,是教師的一項重要工作。(6)其他可能部分。包括:教學意義、教學重點與難點、布置作業(yè)、特殊說明等。

2、教案是一項知識產品,應享有著作權。(1)《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第二條規(guī)定:“‘文學和藝術作品’一詞包括文學、科學和藝術領域內的一切成果,不論其表現(xiàn)形式或方式如何,諸如書籍、小冊子和其他文字作品等”,顯然,教案作為教師備課中以課時為單位設計的方案與計劃,付出了教師極大的時間、精力、智力與勞動,凝結了教師豐富的教學積累和深刻的思考規(guī)劃,其本身又不延及思想、過程、操作方法或數(shù)學概念,因而無論教案是否發(fā)表,應屬一項智力成果、知識產品。(2)教案享有著作權。我國的《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二條規(guī)定:“著作權法所稱作品,是指文學、藝術和科學領域內具有獨創(chuàng)性并能以某種有形形式復制的智力成果?!庇捎诮贪竿耆梢酝ㄟ^書寫、復印、印刷、錄制等豐富各異的手段和方法予以復制,享有著作權保護的“可復制性”的要件,因此,判斷教案是否享有著作權的關鍵在于教案是否具有獨創(chuàng)性。所謂獨創(chuàng)性,是指作品是由獨立構思而成的屬性,作品不是或基本不是與他人已發(fā)表的作品相同,即作品不是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的作品。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對此也曾作出解釋:獨創(chuàng)性是指作品是由作者自己的創(chuàng)作,完全不是或基本不是從另一作品抄襲而來。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是法律保護作品表達方式的客觀依據,是區(qū)別不同作品的重要標志,也是作品取得著作權的最主要條件。[2]教案是教師根據各項具體情況獨自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的結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復制而來,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序演推而來,而是教師運用系統(tǒng)方法、以具體學生為出發(fā)點進行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方案和結晶,更重要的是,教案真實地記載著教師各階段的教學水平、教學經驗積累的過程。作品的獨創(chuàng)性在教案的第四部分教學進程和第五部分評價學習效果的設想中體現(xiàn)得尤為顯著。因此,筆者認為:教案具備了獨創(chuàng)性與可復制性的特征條件,享有著作權應無爭議。

三、教案是一般的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教師個人享有

1、著作權法的一般規(guī)定。我國的《著作權法》第十一條規(guī)定:“著作權屬于作者,本法另有規(guī)定的除外。創(chuàng)作作品的公民是作者。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代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意志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視為作者。如無相反證明,在作品上署名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作者?!笨梢?,一般的創(chuàng)作作品歸作者個人享有,只有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主持下,代表單位意志進行的創(chuàng)作,其著作權才歸單位所有。

2、職務作品的權屬規(guī)定。我國的《著作權法》第十六條規(guī)定“公民為完成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工作任務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是職務作品,除本條第二款的規(guī)定以外,著作權由作者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職務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權,著作權的其他權利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可以給予作者獎勵:(一)主要是利用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地圖、計算機軟件等職務作品;(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享有的職務作品?!?/p>

根據法律規(guī)定,一般作品的著作權歸作者個人享有,但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作品完成兩年內,未經單位同意,作者不得許可第三人以與單位使用的相同方式使用該作品(作者使用外)。此外,由法律規(guī)定的某些特殊的職務作品,指主要利用單位提供的物質技術條件創(chuàng)作,并由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計算機軟件、地圖等職務作品和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或者合同約定著作權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單位享有的職務作品,對于這種情況,作者只享有署名權,而其他權利則屬于單位。[3]

3、教案是一般的職務作品,著作權歸教師個人享有。結合本案可以分析得出:首先教案的寫作是教師為完成學校的教學任務而編寫的,完成教案是教師的一項本職工作,學校是通過收取、檢查教案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進行監(jiān)督;其次,根據《教師法》第八條之二的規(guī)定,教師應當履行“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guī)章制度,執(zhí)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的義務,可見,教師編寫教案既是教師的權利,也是教師完成教學的重要義務,因此,教案具備了職務作品的特征要件,應屬職務作品;再次,在一般的學校與教師簽定的聘用勞動合同中,都會有“在聘用其間內,教師應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guī)和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服從學校的工作安排,努力完成所承擔的教學工作以及其他任務”的條款,可見,編寫教案就是教學工作的一部分,但是在目前學校與教師簽定的聘用勞動合同中一般都沒有關于教案權屬的具體條款;最后,教師編寫的教案,既沒有利用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也不屬于由單位承擔責任的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計算機軟件等作品,更不是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或合同約定著作權由單位享有的作品,而是教師根據各項具體實際情況獨自選擇、取舍、安排、設計、綜合的結果,因而,根據法律規(guī)定,筆者認為:教案是教師的職務作品,屬于一般的職務作品范疇,其著作權歸屬自然不言而喻,歸教師個人享有,學校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

四、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

1、作品與作品載體。作品是指以語言文字、符號等形式所反映出的智力創(chuàng)造成果。作品在借助一定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時,往往要附于某一物品上,該物品即作為作品載體,如載有小說的圖書,以及載有教案智力成果的教案本等。作品與作品載體存在顯著的區(qū)別。作品載體是載有作品的物質實體,屬于物權保護的范圍。而作品作為著作權的客體,具有無形性、永久性的特征,屬于著作權保護的范圍。[4]

2、著作權與物權的區(qū)別。(1)權利的客體不同。著作權的客體是知識產品,具有無形性特征,物權的客體則是實實在在的有形物。(2)權能的可分性。著作權的同一權能可以處分多次,而物權的各項權能卻只能處分一次。(3)權利的保護期不同。著作權的保護期在法律上有明確規(guī)定,保護期屆滿即喪失著作財產權。物權則沒有期限,只要原物存在,物權即存在。(4)當著作權與物權發(fā)生沖突時,著作權通常讓位給物權。比如一幅繪畫,當物權轉讓給他人時,著作權通常還在原權利人手中,如果著作權人行使權利,要以使用作品原件為前提,這勢必發(fā)生沖突。當二者不能達成一致時,著作權將讓位物權而無法實現(xiàn)。[5](5)權利的限制不同。我國著作權法規(guī)定了合理使用、強制許可等措施,物權則具有強烈的排他性。(6)侵權形式的不同。著作權的侵害主要表現(xiàn)為抄襲、剽竊或篡改他人的作品,與作品物化載體無關。物權侵害的主要行為,往往直接作用于物本身,表現(xiàn)為侵占、妨害或毀損等。

3、學校侵犯的是教案本的物權。在本案中,被丟失的44本教案是原告教師獨自選擇、設計、綜合、撰寫以及多年積累的結果,教案本則是載有教案的物質實體,所以,綜合上述分析,教案的著作權與教案本的物權理應均由原告享有,學校有權在其業(yè)務范圍內優(yōu)先使用。而學校將44本教案本銷毀或賣給廢品站,其侵權行為表現(xiàn)為對教案本的物權的妨害或毀損,侵犯了教師的合法權利,但并沒有實施抄襲、剽竊或篡改原告教案的事實與故意,因此,學校侵犯的僅僅是教案本的物權,而非教案的知識產權,應采用民法的原則和規(guī)定進行調整,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一百十七條“侵占他人財產的,應當返還財產,不能返還財產,應當折價賠償?!钡囊?guī)定,學校理應賠償遺失原告教師44本教案本的損失。/

結語:透視本案事實以及相關的法律問題,其實主要反映了我國著作權法中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權屬以及相關保護的問題。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與深入,由法律殫精竭慮規(guī)定職務作品的著作權權屬明顯多此一舉,不合時宜,現(xiàn)實的實踐早已經突破了法律原先設定的原則與框架,而修改后的著作權法在這個問題上仍沿用原法、進展不大,筆者在此認為:職務作品的權屬不妨由勞動者與單位通過勞動合同或其他方式約定,采取這樣的方式將有助于避免糾紛、提高效率,符合當事者意思自制的原則與法制的人文精神。

參考資料:

[1]參見王少冗:《教案的所有權到底歸誰》,載《中國知識產權報》2003年7月31日,第2版

[2]參見吳漢東主編:《知識產權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44頁

[3]參見鄭成思著:《版權法》,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8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