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心理活動周總結范文

時間:2022-11-27 13:31:38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心理活動周總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高校心理活動周總結

第1篇

【關鍵詞】高等院校;體育課程;心理學;課程模式

1 前言

2002年頒布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蘊涵著素質教育理念?!毒V要》對高校體育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學校體育要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身心健康。大學生是我國建設的棟梁,他們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精神,影響著自身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有關調查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佳,不少大學生因心理障礙的困擾,影響了身體健康、學習與生活、人際關系,甚至意欲輕生。長期以來,我國體育課程一直注重體育鍛煉對學生身體健康的作用,忽略了對學生心理健康的促進作用。本文從心理學的視角出發(fā),對高校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進行了研究,以期對高校體育教學適應新的要求提供參考,以促進高校體育教育更好地開展,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2 心理學理論簡述——體育課程新模式構建的理論依據

心理學一詞最早出現在16世紀,來源于希臘文,屬于哲學范疇。直到19世紀初,德國哲學家赫爾巴特首次提出心理學是一門科學,就這樣,心理學從哲學的襁褓中分離出來,成為一門研究心理現象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科學的心理學是在描述心理現象的基礎上,對心理現象進一步說明,并揭示其規(guī)律。人的心理現象就是指通常所說的人的心理活動經常表現出來的各種形式、形態(tài)或狀態(tài),如感覺、知覺、想象、思維、記憶、情感、意志、氣質、性格等等。恩格斯曾把這些心理現象譽之為“地球上的最美的花朵”。 感覺和知覺是人對所注意觀察到的事物產生的心理活動,人們在感覺和知覺的基礎上進一步思考著,從而獲得事物本質和內在聯(lián)系的認知活動,被稱之為思維。在人腦中浮現人們對感知過事物的形象,心理學稱為表象。對人腦中的表象再加工的過程,產生了人類特有的形象思維和創(chuàng)新事物一種心理現象,即想象。由此可見,感覺、知覺、思維、表象和想象這些心理活動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記憶是對構成這個連續(xù)過程起重要作用的一種心理條件。記憶是人在一定條件下,通過一定方式回想起來,以某種痕跡銘記在頭腦中的各種事物的心理活動。以上所描述的各種心理現象,就是人們經常表現出來的對客觀事物與對象在認識方面的心理活動。同時,人們在認識活動中也會產生滿意或不滿意、熱情或冷淡、喜愛或厭惡、高興或煩惱等感受和體驗,心理學上把這些態(tài)度體驗,稱之為情緒和情感方面的心理活動??墒?,人們并不總是滿足于對事物與對象的認識、感受和體驗上,常常根據自己的對事物與對象的認識與態(tài)度體驗上,進一步改造客觀事物和對象,進而產生一定的需要和動機,這就產生了人的動機、意向、決心、堅持性等意志方面的心理活動。人的認識、情感、意志這三方面的心理活動,經常處于動態(tài)變化之中,三種心理過程又以其彼此制約、相互聯(lián)系而構成人的整個心理過程。

心理學是一門研究心理現象、精神功能和行為的科學,包括心理學理論學科和應用學科。研究領域涉及認知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結構主義心理學等領域的研究。

體育作為高校的一門必修課程,學生在學習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他們對體育的認知、情感、意志這三種心理活動是貫穿于整個課程教學之中的。如果學生不能從體育課程的學習與鍛煉中獲得快樂的情感體驗,就不可能對體育產生積極的興趣,學生如果產生“身順而心違”、“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心理問題,體育課程目標就無法實現,體育課程內容的實施、評價都無從談起。因此,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在關注學生身體健康的同時,也應注重學生心理健康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在體育課程中既要快樂,又要能吃苦。

3 高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

大學生隨著年齡的增長及社會生活環(huán)境各方面的影響,特別是其本身固有的個性,他們的心理過程和心理狀態(tài)是動態(tài)發(fā)展的,心理上表現出下述幾個方面的特點。

3.1 智力發(fā)展水平達到高峰

大學生較中學階段,有了一定的知識積累,觀察力顯著提高,并且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所以他們的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逐漸占主導,主要表現在:思維方式顯著變化,對事物的認識開始有自己的獨立見解,善于從廣泛的范圍內觀察問題,全面地思考問題,能夠抓住問題的基本輪廓,不會忽視重要細節(jié)和主要因素,辯證邏輯思維占優(yōu)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明顯增強,喜歡獨立地提出問題和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3.2 情感情緒豐富而強烈

大學生的生理特征發(fā)育逐漸成熟,接近于成人水平,處于體力充沛和精力旺盛的時期,有活力,熱愛生活,富有激情。進入大學后,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范圍日益擴大,注重與同學間的交往,社會性逐漸增強。隨著他們生活空間的擴大、思維空間的擴展延伸、知識的積累與文化層次的提高,導致大學生情感越來越豐富和深刻。另外,大學生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價值觀念尚不穩(wěn)定,學習、生活、同學之間與師生之間人際關系等變化,都會引起學生情緒的波動,容易偏激、沖動,心境變化快,因而大學生的情感易受周圍環(huán)境變化的影響,是不穩(wěn)定的,情緒變化起伏大。

3.3 自我意識增強

自我意識是指人對自身及對周邊事物的認識與體驗。它是人心理發(fā)展過程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方面,是認識、情感、意志的綜合體。大學生生理發(fā)育已經成熟,心理也在不斷地成長,文化素質越高,其自我意識就越強,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自尊心、好勝心增強,處處顯示自己的獨立,有自己的主見,希望得到別人的認可與贊同。更加關注自我的發(fā)展,力圖在認識自己、理解自己、評價自己的基礎上,根據時展的要求,塑造自己的形象,設計自我的模式。大學生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使他們渴望獲得別人的尊重、認可、關心支持,反對教師把他們看成孩子,所以,處處顯示自己的能力特別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體育課程模式的構建要注重學生自我意識的發(fā)展。

3.4 社會需求迫切

大學生在校時期的學習與生活是一個關鍵的時期,是大學生與社會接軌時期。接受大學系統(tǒng)嚴格的專業(yè)學習與訓練后,大學生思維獨立性不斷提高,喜歡發(fā)表自己獨立思考后提出的觀點,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同,增強自信。正因為如此,他們關注著國內外社會的發(fā)展,評判著各種社會現象,希望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和自己獨立思考后的想法,去改變社會上一些不良的現象,為社會奉獻自己的力量與能力,實現自身的價值。大學生這種迫切加入的社會需求,支配、指導著他們的學習態(tài)度,對他們大學時代的生活質量產生重要的影響,是他們將來走向社會的重要心理依據。

4 心理學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新模式構建的設想

基于以上大學生心理特點分析,本文著眼于教育學語境中的課程建構,采用了“泰勒原理”所闡述建構課程所必需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四個方面的基本課程理念。因此,心理學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設想,整體上應包括四個部分:

4.1 體育課程目標的構建——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

人本主義心理學提倡,教師應該通過挖掘學生理智與情感諸方面非智力因素發(fā)展的整體水平來確立學生的價值。興趣、情感、動機、意志、性格等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主要組成部分。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和能力的發(fā)展有著引發(fā)動力、定型化、補償化作用。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完整的人,教育目的是完美人性的形成、人的潛能的充分發(fā)展及人的自我實現。教育目標和目的體現出思維、情感和行動之間的相互滲透和相互作用。體育教育是教育的一部分,當然,體育課程目標的設置也要關注學生興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體育課程目標的設置應該突出非智力因素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應該把體育教學活動的重心從教師占教學主導地位的理念轉向教學引導者與組織者的理念,以學生情感體驗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動力,把學生的思想、情感、體驗和行為看作是教學的主題,充分發(fā)掘體育學科內外的非智力因素教學資源,讓大腦左右半球協(xié)調發(fā)展,真正有效地促進個別化教學的發(fā)展。

4.2 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關注學科知識結構

結構主義心理學認為,知識是人們對經驗總結出來的規(guī)律,并以意義和結構而構造起來的模式。布魯納認為:“每種學科都有其結構?!币驗楦骺啤爸R有其內在的聯(lián)接關系,即內在的意義”,結構恰好似聯(lián)接各種中心觀念的結子。從客觀上講,“一些事物被欣賞、理解和記憶,這些事物必須是恰當地安裝在具有內在意義的結構之中的”。奧蘇貝爾也認為,意義學習就是將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非人為的和實質性的聯(lián)系。因此,任何一門學科,都可以歸為一系列由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組成的基本結構?,F行高校體育教材文本是多樣化、豐富多彩的,具有顯性特征的學科,每篇內容都具有相對獨立的非線性復雜知識系統(tǒng)。體育教師若能有效利用學生已有的體育知識經驗和生活體驗對文本進行解構和重構,將會極大地促進學生認知圖式的豐富和“擴容”,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與技能問題的表征和解答,進而最大限度上提高體育課的教學效率。體育課程有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在體育課程內容的構建上,要注重理論知識與實踐內容的融合,促進新舊知識的同化、順應或聯(lián)合,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新舊知識的遷移。影響學生接受性學習的關鍵因素是認知結構中起固定作用的觀念的可利用性。從學生方面講,如能認識和理解體育這一學科的構造,他也就懂得了體育課程的意義。

4.3 體育課程實施——關注思維發(fā)展,提高學生智力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認知過程的重要性,強調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系是以意識為中介的,這一認知過程需要學生通過主動思維,在原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來建構對周圍環(huán)境事物的理解與解釋。大學生智力水平的提高,思維的獨立性增強,使他們不滿足于簡單的低級知識的掌握,他們會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來綜合加工各種知識與信息,創(chuàng)造出新的技能、知識和方法。因此,體育課堂內容的實施,要重視學生的思維方式的訓練,體育課堂教學不能機械灌輸。另外,他們也反對教師把他們看作孩子,反對“填鴨式”的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反對教師在教學中的絕對的支配方式。當然,這些傳統(tǒng)的體育課程模式也違背了注重學生心理的教學理念,在體育課程實施上,體育教師在課程教學中應扮演引導者的角色,積極引導、啟發(fā)學生獨立思考,通過解讀理論課程培養(yǎng)大學生的形象思維,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訓練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大學生嚴密的理性思維意識。

4.4 體育課程評價——關注學生的能力發(fā)展

能力發(fā)展是新課程改革教學目標之一,也是我們體育課程教學追求的目標之一。心理學理論認為,知識和能力的關系是一組對立統(tǒng)一的概念關系,一定量知識的積累并不必然導致能力的發(fā)展,知識只有通過實踐和訓練的介質才能促進學生能力的發(fā)展,反過來能力的發(fā)展也能促進學生知識的高效掌握。在體育課程評價體系中,不僅要重視學生顯性的體育能力,如掌握動作情況、成績標準等,更應重視對學生隱性的體育態(tài)度、體育習慣、情感意志以及交往和合作能力等心理標準,在體育課程新模式下的體育學習中,學生的心理感受應是:對體育運動的期盼;健康向上的自信心的樹立;團隊合作意識與社會交往能力的增強。關注學生能力的發(fā)展,重視心理健康,是體育課程新模式與傳統(tǒng)體育課程模式的重要區(qū)別。

5 小結

本文對心理學視野下高校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進行了論述,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應從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分析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在此基礎上,進行了體育課程新模式的構建設想:課程目標的構建應關注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fā)展;課程內容的構建應關注學科知識結構;課程實施應關注思維發(fā)展,提高學生智力;課程評價應關注學生的能力發(fā)展。以期對高校體育課程的改革提供一些參考與借鑒。

參考文獻

〔1〕譚炳坤,蕭子健.現代西方哲學〔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8:249-252.

〔2〕滕大春.今日美國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55-59.

〔3〕季瀏.《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06,30(4):17-20.

〔4〕錢杰,姜同仁.新世紀高校體育課程目標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05,(2):100-102.

第2篇

[關鍵詞]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季節(jié)性規(guī)律

[作者簡介]王蕾(1981-),女,江蘇徐州人,中國礦業(yè)大學信電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學生教育與管理研究;趙文永(1980-),男,山東棗莊人,中國礦業(yè)大學黨委辦公室、校長辦公室機要科科長,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及高校安全穩(wěn)定工作專題研究。(江蘇徐州221116)

[中圖分類號]G6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3985(2012)27-0180-02

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已進入大眾化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呈現出參差不齊、思想狀況復雜多元的現象,大學生中的不穩(wěn)定因素逐漸增加。各高校也普遍每年通過“兩課”課堂、安全知識講座、宣傳板報、橫幅、應急演練等形式來開展大學生安全教育,并制定了一系列工作規(guī)章制度,確保學生安全穩(wěn)定。但在工作的規(guī)律性總結上,工作研究和探討相對比較薄弱。因此,加強對高校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規(guī)律研究,認真分析總結一些經驗性、規(guī)律性的內在存在,并依托開展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高校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有其內在必然性

1.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對象——學生,心理活動變化上有季節(jié)性規(guī)律。心理學上把人和動物的一些行為會發(fā)生周期性變化的現象,稱之為“生物節(jié)律”。比如鳥類的季節(jié)性遷徙和動物的冬眠。反映在人類身上,除了白天睡覺、晚上睡眠等日常作息規(guī)律外,主要特指人的心理活動。高校大學生作為人類中心理活動比較活躍、復雜的群體,也不例外,其心理活動也有其內在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

首先,在共性上,遵循一般規(guī)律。就以春天這個季節(jié)來說,人的心情會表現出格外舒暢,而大學生大多會在此季節(jié)選擇用外出旅游、放松玩耍等方式來表達心情的放松和愉悅。而另一方面氣候多變、忽冷忽熱、忽干忽濕,卻又極易引發(fā)心理疾病的爆發(fā),這個時期也是學校由于大學生心理問題而引發(fā)不穩(wěn)定事件的頻發(fā)時期。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的氣象部門都已經開始醫(yī)學天氣預報,有針對性地預告隨著季節(jié)的變化,人類心理情緒上產生的波動和變化。我國一些大城市(如廣州)這方面工作已開始起步,但絕大多數地區(qū)還未開展這項工作。

其次,在個性上,有其特殊規(guī)律。主要表現在受高校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影響。比如,高校開學時期,往往是學生心理疾病多發(fā)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在假期間學生受到就業(yè)競爭、人際關系、情感牽絆等各種壓力,有的最終出現心理疾病,有的甚至到了崩潰的邊緣。另外,有的也是為成績不理想苦惱,擔心新學期補考不及格;有的更是為自己對所讀專業(yè)不感興趣頭疼,覺得自己學習事倍功半。此外,部分畢業(yè)生在畢業(yè)臨近之時,也因考研、就業(yè)等問題產生壓力,心理普遍比較焦慮。這些情況都是大學生這一群體在心理活動上特殊規(guī)律的主要表現。

2.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主體——學校,工作時機選擇上有季節(jié)性規(guī)律。高校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是基于給學生搭建和諧健康、安全穩(wěn)定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這一目標,圍繞學校整體工作這一中心,對學生工作開展的一系列計劃、組織、教育、指揮、監(jiān)督和調節(jié)等活動。何時開展活動,對活動開展的效果有著一定的影響力。

圍繞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這些時機有開學初、重要紀念日、第二課堂、學期末(寒暑假期)等。比如,對開展生命(自我保護)安全知識和技能教育的安排,大多數高校選擇在開學期初,也有的選擇在五一假期、十一長假、寒暑假前;又如,大多數高校安排開展生活急救、中毒急救、自然災難急救、防范艾滋病知識、防暴力、防毒、賭、煙酒知識和技能教育的時機為重要紀念日。這些時機的選擇都包含了特定的季節(jié)規(guī)律。

3.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季節(jié)性規(guī)律的確立是客觀條件與主觀認識的有機結合。一方面,季節(jié)性規(guī)律不是主觀向往的結果。沒有必要的內外客觀條件,就不會有季節(jié)性規(guī)律。高等教育的自我特點,經濟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都是高校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季節(jié)性規(guī)律的內外條件。另一方面,季節(jié)性規(guī)律同樣需要強烈的發(fā)展意愿和敏銳的戰(zhàn)略洞察力,有利的內外形勢并不能自動形成季節(jié)性規(guī)律。因此要著重研究和探討這一必然規(guī)律,并且依據它來正確地規(guī)劃高校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使行動更具有高度的、必然的、現實的、規(guī)律的“目的意識性”,具有重大意義。

二、開展季節(jié)性規(guī)律研究對提高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有重要意義

規(guī)律是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不斷反復出現,在一定條件下經常起作用,并且決定著事物必然向著某種趨向發(fā)展。是否有效把握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中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對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成效有著一定的決定作用。

1.工作目標上,防患于未然。我們常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在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中,如何“預”,“預”什么,何時“預”?這些問題都會因為工作中掌握了季節(jié)性這一規(guī)律而得到解決。春季往往是學生敏感、多疑、焦慮等心理疾病的頻發(fā)時期,學校就要及時提前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比如,6月是因各種因素拿不到學歷、學位證書,以及未就業(yè)和延長學習年限學生群體發(fā)生安全事故的重要時期,學校就要及時果斷采取措施,密切關注這部分同學的學習生活情況,認真開展談話,及時教育引導,切實防范學生不穩(wěn)定事件發(fā)生。

2.工作安排上,有的放矢?!拔逡弧薄笆弧薄⒑罴偈菍W生外出旅游的時期,我們就會采用加強外出旅游知識技能培訓,強化學生外出請銷假制度落實,簽訂學生校外安全自我承諾等措施,來防范學生在外出時被騙、被打,以及交通安全等事故的發(fā)生;春節(jié)是校園流行性疾病爆發(fā)的時期,我們就要通過加強學生教室、食堂、宿舍等公共生活區(qū)衛(wèi)生清掃,開展春季流行性疾病知識防范培訓,增加校醫(yī)院藥物儲備等方式來予以防范和治療。季節(jié)性規(guī)律使我們在工作方法的選擇上做到了有的放矢。

3.工作內容上,重點突出。我們做任何工作都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抓重點。學生工作千頭萬緒,事關安全穩(wěn)定的內容也是千變萬化。而這個季節(jié)性規(guī)律,則為如何在特定時期安排特定工作提供了便利。依據季節(jié)性規(guī)律,在統(tǒng)籌兼顧的基礎上,一個時期突出一個或幾個重點,這就是我們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戰(zhàn)略思想,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三、基于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季節(jié)性規(guī)律應強化的幾點工作

1.加強研究,在季節(jié)性規(guī)律上下工夫。積極開展研究,是妥善應對形勢變化,確保工作成效的不二法則。各高校要積極開展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的理論研究工作,注重規(guī)律性的分析和總結,以不斷提高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成效。

第一,要科學制定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時機選擇調研表,深入調研,寬范圍、多渠道了解開展安全穩(wěn)定教育的最佳時機。新時期,涉及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的內容比較豐富,包括人身安全、財務安全、心理安全、學業(yè)安全、運動安全、社交安全、信息安全、性安全、消費安全以及就業(yè)安全等。每一項內容,在高校這一特定環(huán)境下,都有著一定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通過調研,學??梢哉莆盏綄W生的心理暗示,并依據這些暗示規(guī)律,科學確定不同時期的工作重點。

第二,要認真總結分析和探索實踐,透過表象深入本質,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認真歸納和總結特定時期學校的工作要點,分析不同類型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事件在某一時期的出現頻率。依據結果,確定某一時期的特定安全穩(wěn)定工作要點,形成規(guī)律,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對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現實要求。必要時,建立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月度工作表,使每月重點工作一目了然。

第三,要加強對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和社會形勢的研判,對影響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的因素進行前瞻性分析和研究,深入把握當前學生安全穩(wěn)定教育和管理的新特點和新規(guī)律,使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始終處于主動的地位。當前,誘發(fā)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問題的原因紛繁復雜,涉及自然、社會、學校管理與服務,以及家庭和個人等多個方面,高校必須從更高的層次、更廣的視角來予以認識、看待和研判。

2.強化意識,在加強安全穩(wěn)定教育上尋成效。近年來,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對大學生安全教育的投入力度,但采取什么樣的模式,構建何種運行機制,安全教育是否應該納入學校整體教學計劃,安全教育課是否應納入學分制的范疇等問題,從上到下都沒有明確的規(guī)定。即使搞點安全教育,也只是零敲碎打極不正規(guī),致使大學生安全教育一直沒有主渠道,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加強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教育,首先,從整體上應當建立統(tǒng)籌兼顧的領導體制,具體實施和全面負責安全教育工作,規(guī)劃和制定大學生安全教育的總體工作目標和任務,制定相關的工作制度。要將大學生安全教育列入高校發(fā)展的整體規(guī)劃中,并加強師資、研究隊伍建設,確保安全教育課時充足、理論更新及時、教學內容豐富,形成從上到下高度重視安全教育的良好局面。其次,從方法上,要妥善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教育不僅要依靠傳統(tǒng)講座、報告來進行,更要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如動漫、QQ、網站等來開展,有些甚至要依靠專業(yè)課教學實踐來進行;不僅要進行集中地灌輸式的教育,更要強調教育的滲透性、潛移默化性并與生動的現實案例、實際操作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這樣才能構建起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全過程的“安全”防火墻。最后,從時機上,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依據季節(jié)性規(guī)律有重點安排教育內容。一方面,安全教育要常抓不懈,要做到使廣大學生警鐘長鳴;另一方面,要依據規(guī)律,把握時機,有側重點來選擇安全教育的內容,在一定時期選擇符合本時期特點的教育內容和方法。

3.加大投入,在長效機制上求突破。第一,要拓寬思路,從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長期發(fā)展考慮,結合安全穩(wěn)定形勢和實際情況,深入研究安全穩(wěn)定教育的內容,妥善采取合理的應對方式和方法,把握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以推動安全穩(wěn)定工作的不斷發(fā)展。學校要列出工作專項經費,確保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研究課題廣泛、深入、持續(xù)開展,確保廣大學生工作者參與研究的熱情不衰。第二,要加大投入,不斷完善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隊伍梯隊建設。同時,加強對他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他們的思想素質與政治敏銳性,提高他們對安全穩(wěn)定教育的重視度與責任心。加強業(yè)務培訓,及時更新他們的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并鼓勵他們積極開展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研究。

確保大學生的安全與穩(wěn)定,不僅關系到高校的自身建設與發(fā)展,更關系到國家的長治久安。立足于大學生安全穩(wěn)定工作,我們必須堅持著眼長遠和把握全局的思想方法,超越眼前看到長遠,超越一切看到全局,透過現象看到本質,不被孤立和偶發(fā)的現象所誤導。各高校要立足于工作實際,深入研究把握工作中的季節(jié)性規(guī)律,既不能把某個短暫、局部的有利時期等同于季節(jié)性規(guī)律,也不能因把握難度大,研究不夠深入就否定季節(jié)性規(guī)律的存在。

[參考文獻]

[1]韋慶辛.新時期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安全教育的實踐與探索[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9(2).

[2]李楠,黎霞,程根銀.正視大學生安全教育[J].中國安全科學學報,2005(10).

第3篇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 黃奕瑤 章素麗 溫 嵐

【摘 要】為了解廣東高校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開展情況,以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為例進行調查研究,通過發(fā)放自編問卷,進行無記名采樣調查,分析高校學生對于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滿意度,使用spss19.0進行數據定量定性分析比較。數據說明,大學生對以娛樂方式開展的體驗式心理健康活動、對在校的心理老師滿意度較高;而對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滿意度較低。因此,高校應倡導或繼續(xù)開展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取代古老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讓學生在無束縛、無壓力的方式中潛移默化地獲取心理知識,提高心理素質。

關鍵詞 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高校;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5)14-0013-02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東省本科高校省級大學生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訓練計劃項目“我校開展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調查研究”(課題編號:1262013020)的研究成果。

所謂“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能夠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不僅從課堂上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還能使學生在親歷過程中理解、構建知識、發(fā)展能力、產生情感、生成意義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活動。例如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以下簡稱:該校)心理發(fā)展中心舉辦的一系列活動,以及學校的心理學選修課程,此類活動都是通過學生“觀察、參加、思考、實踐”,讓學生從中學會相關的心理知識,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

該校自2008年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為重視,心理健康工作已成為高校工作重點之一。為了解該校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滿意度情況,并進一步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本項目成員于2014年6月至9月,對該校在校生進行“關于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滿意度”調查。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30份,收回有效問卷571份,有效施測率為90.63%。其中,男生102人,女生469人,男女比例1:4.59;2011級123人,2012級221人,2013級228人,年齡18到24歲;其中黨員(含預備黨員)128人,團員410人,群眾33人。

二、調查結果分析

1.活動總體參與度調查。對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活動的總體情況進行調查,結果見表1。

如表1,關于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活動中,參加過(54%)和感興趣但報不上名(33.57%)的選項人數共計近九成,說明該校學生參加學校心理健康活動的熱情較高,該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活動開展具有其實際意義。

2.各項活動的興趣度及滿意度調查。對校內開展的各類心理健康活動分別進行滿意度調查。其中,興趣度采用5點計分法,5分代表“非常感興趣”、1分代表“非常不感興趣”。各項活動的興趣度得分均值以及滿意度百分比情況,請見下表。

如表2中所示,興趣度分值最高的前四項心理健康活動分別是:班級素質拓展(4.94分)、破冰團體培訓(4.94分)、心理越野營(4.53分)、心理劇大賽(3.84分)。而興趣度分值最低的三項為:心理咨詢、心理課、心理知識展。排名前四項的活動形式都是團隊項目,而且是全程互動、全員參與的活動形式,學生在團體游戲中認識到團隊的重要性,也在其中學習了心理知識,增強了心理素質,這是學生們喜歡參加的原因。這說明以輕松娛樂的方式開展的活動更受學生青睞,相對而言,刻板守舊的“靜態(tài)”活動則無法博得高關注度。

3.心理健康工作滿意度調查。為探究該校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相關工作開展情況的滿意度,從而能夠針對性地改善心理健康工作的不足,對心理健康工作各方面進行滿意度調查,情況如下表。

如表3所示,學生們對“心理科普宣傳”評價為“滿意”及以上水平僅為37.31%,學校心理老師、心理教程教學情況和學校對心理健康重視程度分別為64.80%、55.00%和41.50%。學生們對該校心理科普宣傳效果的滿意度最低。另一方面,有4.46%的學生對學校的心理課程不滿意,是“不滿意”百分比排位最高的。一方面原因是由于學校心理課程開展數量少,另一方面,是體驗式教學方式對心理課程的滲透少。

4.活動的宣傳途徑及效果調查。心理活動的開展與心理活動的宣傳是息息相關的,有效的宣傳渠道能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更順利。關于該校的心理健康活動宣傳的途徑及效果調查,如表4所示,宣傳板及海報(87.57%)、學生的口口相傳(76.18%)以及輔導員的通知(71.28%)是宣傳主導。調查證實了多樣化、更具吸引力的輔助宣傳,能使心理健康活動宣傳更深入人心。

5.活動宣傳效果與開展效果相關分析。為了解心理健康活動的宣傳效果、開展?jié)M意度與重視程度是否存在相關關系,運用利用SPSS19.0對其進行相關分析,數據分析如表5所示:

結果顯示,“學校對心理健康重視程度”與“心理活動宣傳效果”有明顯的高相關關系(r=0.613);“學校對心理健康重視程度”與“心理活動開展?jié)M意度”有明顯的相關關系(r=0.565);而“心理活動宣傳效果”與“心理活動開展?jié)M意度”也有明顯的高相關關系(r=0.664)。也就是說學校對心理健康重視程度影響著心理活動宣傳效果,宣傳效果就影響著學生對活動開展的滿意度。

三、高校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結與建議

該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活動開展具有其實際意義,應繼續(xù)在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方面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增加更多學生參與熱情,完善和創(chuàng)新各項的心理健康活動。從滿意度相關數據得知,學生更偏向于團隊活動和動手能力較強的活動。所以,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應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參與熱情,讓學生自行動手、親身體驗來獲取知識,而非古老的“填鴨式”心理教育。對于該高校的心理學課程,教學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加課堂上的角色互換、角色扮演、案例分析、心理測試與分析等方式,通過體驗式形式,讓心理健康知識真正走進學生心里。而對于宣傳途徑方面,當代大學生對手機與網絡的依賴度較高,對此,心理健康活動的宣傳也應在網絡平臺上相應地加大宣傳力度。

目前,校園文化精彩紛呈,創(chuàng)新性成為活動受關注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校在健康活動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創(chuàng)新實踐,體驗式類型活動就是其中之一。以班級為單位的班級素質拓展訓練、大學生案例分析大賽、校園心理劇大賽、有心理測試和角色扮演的心理課程、心理沙龍以及朋輩心理輔導培訓等,都是創(chuàng)新的突破。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guī)律,讓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更能突出大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更高的好評。因此,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應當獲得更多的重視,讓學生在無束縛、無壓力的方式中,潛移默化地獲取心理知識,提高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溫嵐.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如何運用體驗式教學[J].考試周刊,2013,(42):151-153.

[2]康健,牛磊,陳亞飛.大學新生入學適應期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設計研究[J].出國與就業(yè),2010,(4).

第4篇

關鍵詞:新時期 輔導員 思想政治 工作探究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5(a)-0232-01

1 注重加強思想動態(tài)分析

加強高校學生思想心理動態(tài)分析和研究是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也是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高校學生由于個體差異、家庭背景不同和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其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活動復雜多變而且互不相同。因此,輔導員要注重對大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分析和研究,在把握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活動特殊性的基礎上,深入研究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活動的一般性、規(guī)律性,并根據一般性科學安排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根據特殊性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既注重宏觀的教育引導,又注重個別思想問題和心理問題的解決,幫助和引導大學生在和諧的環(huán)境里以積極和諧的心理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要通過問卷調查、測驗評定、個別訪談、家庭走訪與行為觀察等方式,及時發(fā)現和捕捉大學生思想和心理問題苗頭,深入研究總結帶有傾向性、規(guī)律性的問題,并積極采取應對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問題發(fā)生之前,切實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有效性。

2 注重強化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根源。高校輔導員要不斷強化責任感,以問題為切入點,既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導也注重心理問題的及時化解,既注重從問題源頭上解決問題也注重從過程中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鞏固和強化高校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要注重捕捉教育機會,深入了解高校學生的志趣和個性特征,善于觀察和發(fā)現高校學生的長處和優(yōu)點,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班級文化、寢室文化建設之中,融入高校學生學習和生活之中,因勢利導地做好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豐富思想教育內容,以高校學生關注、關切的問題為切入點,加強思想教育引導和心理健康指導,幫助高校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認識自己、了解自己,引導高校學生正確面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和各種問題,并運用科學方法調節(jié)情緒、緩解心理壓力、解除心理困惑,以積極健康和諧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面對學習、面對社會、面對人生。

3 注重開展跟蹤指導服務

高校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項經常性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因此,高校輔導員要在教育和疏導的基礎上,注重跟蹤服務,隨時隨地了解和掌握高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并針對高校學生的思想和心理變化給予及時的幫助。對有思想問題的高校學生,要通過建立學生檔案等方式,不斷完善學生個人基本項目、思想狀況、心理健康測評、教育轉化工作情況、需要關注幫助的需求以及人生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進行跟蹤觀察、教育、引導和幫助,用“愛心”溫暖學生,用“誠心”感化學生,用“耐心”開導學生,用“信心”鼓舞學生,幫助學生從思想困惑和心理陰影里面走出來。對難以解決的問題,特別是高危心理患者,要采取轉送專業(yè)醫(yī)院進行心理矯正,或者通過家長陪讀等形式,切實加強監(jiān)督、教育、矯正、轉化工作。

4 注重創(chuàng)新有效活動載體

文體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開展文化活動有利于培養(yǎng)高校學生樂觀愉悅的生活態(tài)度與和諧的心理情緒,有利于培養(yǎng)高校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社會情感以及良好的性格,有利于促進高校學生身心和諧發(fā)展。因此,高校輔導員要根據高校學生的思想心理特點和學校的條件,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如英模報告、專題講座、文藝表演、校史展覽、研討會、攝影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并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活動之中,使高校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激勵和升華。比如,結合讀書活動開展以“學會交往”演講交流活動,引導參賽的學生講述與人交往的過程、方法及感受體會,不僅能夠提高后進大學生登臺演講的勇氣和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也能夠通過交流學習與人交往的方法,克服膽怯、猶豫等心理障礙。又如,在課余時間里舉行音樂會、觀看電影等,不僅能夠豐富高校學生的業(yè)余生活,而且有助于高校學生及時宣泄情緒和心理壓力的緩解。再如,組織高校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高校學生在社會實踐接觸社會、認識國情,并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社會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探索研究解決具體問題的具體辦法,能夠使高校學生體驗到人生價值,增強社會責任感,強化服務社會、服務人民的思想意識,從而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5 注重突出學生主體作用

從一定意義講,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取決于大學生個人。任何一種形式的教育,施與不同的人便會取得不同的效果,這是因為教育效果是外因和內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但起關鍵性和決定性作用的是內因。因此,高校輔導員要強化以大學生為本的觀念,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符合高校學生的思想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要適應大學生的需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始終突出大學生主體地位,注重發(fā)揮大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高校輔導員一方面要不斷深化對高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心理特點的研究和把握,積極探索能夠有效發(fā)揮高校學生主體作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引導和培養(yǎng)高校學生自我生存、自我調控、自我激勵、自我發(fā)展和自我認知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輔導員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社團組織的作用,引導各類社團組織積極開展辯論與演講、書畫創(chuàng)作等活動,吸引興趣愛好不同的后進大學生積極參與,強化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6 結語

高校學生是十分寶貴的人才資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國的未來。高校輔導員要充分認識加強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著力研究高校學生思想動態(tài),著力把握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著力創(chuàng)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著力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為高校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榮榮.高校輔導員工作面臨的挑戰(zhàn)及其對策[J].邊疆經濟與文化,2008(3):159~160.

[2] 吳玲芳.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的新思考[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05~106.

[3] 肖福忠.淺談新時期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J].濰坊教育學院學報,2007(4):15.

第5篇

摘 要: 作為學生引路人的高校輔導員應通過走好專業(yè)化發(fā)展道路,加強心理學理論學習并正確認識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保持自身心理健康方法和途徑,以更好地面對實際工作并引導學生擁有強大的心理資本。

美國學者Luthans于2004年提出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概念,指個體在成長和發(fā)展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積極心理狀態(tài),是促進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的心理資源。人的心理資本也存在盈虧,正面情緒是收入,負面情緒是支出,如果正面多于負面便是盈利,反之則是虧損。所以現在教師招聘、公安招警以及一些大型企業(yè)在招聘時都會特別關注心理資本。因為充分開發(fā)人的潛能的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資本。心理資本的概念給高校輔導員這樣的啟示,應該從心理學的角度拓寬視野,掌握幫助自己提升心理素質的方法,積極關注,疏導不良情緒,進而影響、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學習和生活,并擁有強大的心理資本。本文主要心理學角度入手探尋高校輔導員在工作生活中可行的強化心理資本的方法。

高校輔導員的困境

隨著國家對于輔導員工作的重視,高校輔導員工作較之以前已有了很大改觀,政策上支持、工作舞臺的拓展都給輔導員工作指明了道路,但也存在工作積極性缺失、消極怠工的情況,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諸如:深層次的自身認同感缺失,加之不同層面的地被強調、被熏陶,“要有強烈的職業(yè)認同感,你們(輔導員)所從事的工作是無比高尚的”,找不到職業(yè)認同感;大力擴充輔導員隊伍的過程中,大量的非思政、非心理、不熱愛學生工作的人進入到了這支隊伍中來,在實際工作中會出現方法不當、工作難以開展的局面,找不到職業(yè)成就感;實際工作中,輔導員面對的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尚未成熟且很多變數的學生而主要關注的對象又是困難學生、“問題學生”或者發(fā)現學生中存在思想偏差的,在長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收集了太多的負面情緒,而這些情緒的累積,正在大量地消耗輔導員自身的心理資本,而心理資本對于個人成長和績效提升有很重要的意義,并且學生也會感受到自己老師身上的這種負面情緒、甚至會被遷怒。所以輔導員本身探尋提升心理康復能力強化心理資本的道路就變得非常之急迫。

高校輔導員強化自身心理資本的對策

(一)良好的輔導員協(xié)作團隊,走好專業(yè)化發(fā)展道路。

目前高校中的輔導員隊伍都是細化到各個學院,一個學院一般情況會配備二到四位專職輔導員,在具體工作安排中,應結合實際工作需要以及輔導員自身的能力素養(yǎng),有的放矢的做好輔導員團隊建設,分工合作,負責黨團、負責資助、負責就業(yè)、負責新媒體等等、這樣在工作中輔導員本身更加能夠形成自己的工作方法也更能得到學生的信任和認可,并形成良好的互動。成功帶來自信,自信繼而引發(fā)自尊,在這種長效性、穩(wěn)定性的工作格局中,也能適度地減少焦慮,從多個側面使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保持在良好的狀態(tài)。

(二)注重加強心理學理論學習和實踐。

這不是一句空話、套話,很多輔導員在進入實際工作中,因為要處理大量事務性的工作,從而喪失了對于學習新知識的熱情,故步自封。2014年3月24 日教育部以教思政[2014]2號印《發(fā)高等學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暫行)》中就輔導員職業(yè)能力標準就大學生的心理教育以及危機處理部分專門作出了規(guī)定最基本要求是可以很好的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并且熟悉常見的一些大學生挫折心理,掌握傾聽、共情、尊重等溝通技能,避免或減緩挫折對大學生的影響,更高的要求就是具備心理咨詢師的資質,可以獨立的識別一般的心理問題心理障礙和精神疾病,以及大學生心理危機的癥狀并進行初步評估,能協(xié)助專業(yè)人士開展有效的相關危機干預和心理疏導工作。拋開曾經的工作學習背景,為了更有效地開展工作我們需要心理學方面的知識儲備,同時掌握和了解心理學的知識,我們也才能擁有強大的心理資本應對。例如:心理咨詢中講求的一大原則“積極關注” 指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對求助者的言語和行為的積極面予以關注,從而使求助者擁有正向價值觀。對求助者言語和行為的積極、光明、正性的方面予以關注,并引導求助者積極的價自我關注。在輔導員的實際工作中這個是很值得借鑒的觀念,對于我們的學生和我們自己都應該予以積極關注,這樣做有利于疏解不良情緒,從而獲得更加穩(wěn)定的心理內驅力,達到強化心理資本的目的。

(三)正確認識自己的工作,找尋實操應對技巧。

每個人在生活工作中,總是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不順利,有的人可以奮勇前行而有的人卻會怨天尤人、一蹶不振。情緒ABC理論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創(chuàng)建的。即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結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發(fā)事件(A)直接引發(fā)的,而是由于經受這一事件的個體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B)所直接引起。因此,在生活和工作中,當我們遭遇各種失敗和挫折,要想避免情緒失調,擁有強大的心理康復能力,就應多檢試一下自己的觀念,看是否存在一些錯誤信念,如有,就要有意識地用合理觀念取而代之。如前文所述深層次的認同感主要是源自我們內心的一些不合理信念:干輔導員沒有出路、我是名校畢業(yè)竟然做輔導員等等,只有我們自己轉變了觀念,正確的認識自我及工作才能擁有強大的心理資本。實際應對技巧當然因人而異,但是根據我國心理學家郭念鋒1986年在他的著作《臨床心理學概論》中提出評估心理健康水平的是標準(1)心理活動強度;(2)心理活動耐受力;(3)周期節(jié)律性;(4)意識水平;(5)暗示性;(6)康復能力;(7)心理自控力;(8)自信心:(9)社會交往;(10)環(huán)境適應能力。作為輔導員我們可以注重在保持工作生活的周期節(jié)律性以及適度的社會交往上找尋突破口,合理規(guī)劃時間并有詳細的工作計劃,加強輔導員隊伍中的相互經驗交流等。

加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用正確方式處理人際關系,主要強調了采取科學的方式去引導、幫助學生面對和疏導心理問題。作為學生引路人的高校輔導員更應該擁有穩(wěn)定的心理素質、強大的心理資本,并在工作中不斷總結保持自身心理健康方法和途徑,因為我們沒有辦法教給我們的學生我們自己都尚不具備的知識或技能!

參考文獻

[1]燕曉霞.高校輔導員如何應對大學生挫折心理[J].山西農經,2016/11.

第6篇

【關鍵詞】河南省;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員;競賽心理

引言

競技運動比賽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而競賽心理在“不確定性”中占很重要一部分,競賽心理狀態(tài)是運動員在競技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特有的競爭心理,是運動員正常發(fā)揮技戰(zhàn)術及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重要條件,現代競技健美操的競爭日趨激烈,隨著競技科學化的推進,運動員技能水平越來越高,故運動員在競技中心理素質對競技成績有著重要影響。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

參加河南省大學生運動會的河南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yè)大學、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健美操隊運動員。

2研究方法

1問卷調查法共發(fā)表格80份,回收有效表格76份,有效率95%,采用統(tǒng)計方法進行歸納分析。

2文獻資料法通過多種途徑,查閱了大量相關資料,這些文獻為本研究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支持。

3訪問調查法通過日常訓練中的接觸以及在運動員比賽后進行調查、訪問。

2 結果與分析

對河南大學、鄭州大學、河南理工大學、河南工業(yè)大學、鄭州大學體育學院健美操隊運動員的比賽臨場心理應激狀態(tài)的基本特征進行調查和分析,相應統(tǒng)計結果見表1到表3。

1產生不良心理狀態(tài)的因素

1運動訓練特點

多數普通高校因為受經濟和客觀條件等因素的限制,不能長期系統(tǒng)訓練,只能根據比賽需要臨時組隊,訓練周期短,經常出現重技術、戰(zhàn)術及體能的訓練,輕心理訓練等〔1〕。學生平時以學習為主,在訓練和學習沖突時,大多數隊員會選擇學習而放棄訓練,造成訓練出勤率低,訓練計劃不能實施,特別是集體項目的配合會受到嚴重影響。使部分身體素質好的運動員精力分散,專項能力上不去。同時,他們平時比賽的機會少,運動員不能找到激烈比賽的心理感覺。

2與運動員自身的個性、氣質有關

運動員的個性決定著其本人的處世態(tài)度和行為方式,是心理活動穩(wěn)定的動力特征。心理活動的動力特征主要指心理過程強度、心理過程的速度和穩(wěn)定性及心理活動的指向性等方面的特點〔2〕。個性心理和自身氣質良好的運動員,在比賽過程中抗干擾能力、頑強拼搏的精神以及自控能力都較強,受到以前比賽失敗經歷的影響較小,在每次比賽前都能夠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充滿自信,沉著冷靜地面對比賽。反之,一個運動員的個性心理和自身氣質較差的話,他在比賽中的抗干擾能力就會很差,容易受到比賽環(huán)境的影響,結果就不能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競技水平。

3與運動員以前的比賽經驗有關

多數普通高校的運動員在賽前沒有參加過正規(guī)的比賽,缺乏比賽的經驗,在第一次比賽的時候難免會出現緊張、害怕等不良心理〔3〕。也有一些運動員以前參加過比賽,但是這些運動員在以往的比賽中出現過緊張和焦慮等現象,所以到比賽時會產生恐懼感,出現了“比賽焦慮”,從而影響其比賽。

4與運動員的比賽動機有關

比賽動機是指由某種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通過努力可實現的行為傾向。比賽動機是一把雙刃劍,適宜的比賽動機可以激發(fā)運動員全力發(fā)揮自己的競技水平,從而創(chuàng)造好的比賽成績;反之,不好的比賽動機則會影響運動員的競技水平發(fā)揮,使比賽結果朝著自己意愿的反面發(fā)展。

5與運動員對比賽的期望值有關

大多數普通高校運動員在賽前對自身的期望值過高,沒有合理地分析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對手實力,一心想著在比賽中取得好的成績,在比賽中總是擔心達不到自己的期望,心理壓力過大,比賽中遇到挫折就會產生緊張心理,出現焦躁情緒,不能冷靜地分析對手和對手的策略,結果導致自己的競技水平不能很好地發(fā)揮。

6與運動員平時的心理訓練和比賽環(huán)境有關

普通高校運動員的訓練特點制約了運動員的賽前心理訓練。普通高校運動員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往往重技術輕心理。在平時訓練過程當中,周圍的觀眾少,氣氛單調,但是到了正式比賽,比賽規(guī)模的大小、比賽的激烈程度、場外的觀眾氣氛等因素都會對運動員的心理產生不良的影響,使運動員產生緊張、害怕、恐懼心理,有的運動員甚至會出現行為忙亂、煩躁易怒、尿頻、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降低等不良心理反應。

此外,除了以上幾種因素之外,諸如比賽對手的實力、教練員在比賽中的戰(zhàn)術安排、運動員在比賽中的身體狀況、比賽時的氣候環(huán)境等都會對運動員的比賽心理產生影響,也值得注意。

2普通高校運動員心理狀態(tài)分類及行為特點

1正常型心理

這一類運動員在比賽前的心理狀態(tài)較好,情緒比較穩(wěn)定,在比賽中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不容易受到對手和外界環(huán)境的影響,能夠合理地處理比賽中的不良因素。這一類運動員在比賽中能夠很好地發(fā)揮自己的技戰(zhàn)術水平,取得理想的成績。

2非正常型

筆者從心理學原理分析認為,人對客觀現實的反映是在實踐的基礎上,在主觀和客觀的辯證關系中不斷深化和發(fā)展〔4〕。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心理變化非常復雜,比賽中的心理障礙也有多種表現,其中較為明顯的有以下幾種:

1緊張心理

緊張心理在普通運動員中最為普遍,甚至會出現在比賽前幾天。其行為特點表現為睡不著覺、吃飯沒胃口、做事無條理,在比賽過程中甚至會出現頭腦空白、肌肉緊張、動作變形,更嚴重者心率加速,尿頻尿急。

2恐懼心理

這種心態(tài)出現在對手實力水平過高,或者自身過分夸大對手實力時更容易出現。其行為特點表現為:不敢做熱身活動,不敢去看隊友比賽,心慌、面部發(fā)白、兩腿發(fā)軟,比賽中信心不足。

3自我懷疑

比賽來臨時,消極的語言多于積極的語言,認為自己不如對手,沒有信心去面對對手,或者是力求自己在技術等各方面做到完美才放心。其行為特點表現為:畏首畏尾,比賽一直處于自我抑制狀態(tài),遇到場地、環(huán)境或是條件等不適,就會變得慌亂無助,左顧右盼,更有甚者在開局不利的情況下會從心理上放棄比賽,不愿再去拼斗,只想著比賽趕緊結束,自己逃離比賽。

4盲目自信

這種狀態(tài)一般出現在暫時領先或是把偶然的成功當成必然遷移到此次比賽中。在面對比自己弱的對手時,不以為意,甚至藐視對方,自己感覺比賽沒有意義。其行為特點表現為:防守能力下降,不想困難,不多考慮對策,集體配合項目中喜歡突出“個人主義”,不愿與隊友配合,最終導致自亂陣腳。

5焦慮

擔心自己的水平不能正常發(fā)揮,怕有負眾望,遇到身體稍有不適就覺得沒有指望了。抽簽編排在強組時覺得沒信心,安排在弱組時又怕發(fā)揮不出水平,顧慮重重〔5〕。行為特點:坐立不安或精神萎靡,思想紛亂,情緒變化大,運動意識表象模糊,注意力不集中,不知如何發(fā)揮自己的技術特長,甚至出現呼吸不勻、掌心出汗、不敢競爭、消極比賽。

6放棄自我

當對手的水平遠遠高于自己,認為反正拿不到名次了,把獲得健美操比賽名次看得高于發(fā)揮自己的最好水平,不再去爭取更好的結果,認為自己象征性地完成比賽即可。行為特點:比賽時懶懶散散,不愿同對手拼斗,盼望比賽快快結束,這是一種極為錯誤的心態(tài)。

3建議和對策

1發(fā)揮優(yōu)勢、揚長避短

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員作為大學統(tǒng)招生,智商較高,思維敏捷,知識面較廣,分析和理解以及閱讀比賽的能力也比較強,必須充分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在日常的訓練過程中增加技戰(zhàn)術理論方面的學習和現場的自我分析,充分利用他們對健美操比賽的認知能力和適應能力,迅速轉化成健美操比賽的行為能力。

2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一名優(yōu)秀的健美操運動員,要了解自己,能夠客觀地評價自己。同時,要能準確地實事求是地分析對手的能力,設法了解對方運動員尤其是對方教練的性格特點,以及慣用的戰(zhàn)術特點。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只有了解自己的對手,找到對手的弱點,在賽場上避其長而攻其短,才能夠戰(zhàn)勝對手。

3情感共鳴、靈犀自通

平時在訓練以及生活中要多與教練員做情感溝通和心理交流,建立同甘共苦、友善民主的師生關系,使隊員和教練員達到有心靈交流的共鳴感,這樣一來,教練每一個情感的變化和戰(zhàn)術思想就能讓運動員快速地心領神會以及引起強烈反應,從而達到心有靈犀一點通。

4共建目標、樹立信心

目標是心理定向的標桿。如果一名運動員不帶著自己的目標去參加比賽,那么他定然不會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所以在比賽前,教練員一定要與運動員一起討論共同制定合理的比賽目標,建立自信心,相信一定可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5模擬實戰(zhàn)、心理適應

現在很多的普通高校健美操運動員,并非他們的競技能力不夠,而是平時很少有實戰(zhàn)的機會,更沒有參加正式比賽的經驗,所以一到正式的比賽現場就會出現心理上的不適應,出現如緊張、心跳加快、頭腦空白等一系列現象,最終影響自己真實水平的發(fā)揮。所以在賽前的訓練過程中要針對比賽中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來進行模擬實戰(zhàn)訓練,增強隊員的心理適應能力。

3小結

隨著競技體育運動的不斷發(fā)展以及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普通高校運動員在技術和身體素質方面的差距慢慢變小,一場比賽最終的結果,已經不僅僅取決于運動員的技術和身體素質,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運動員在比賽中的心理素質。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心理狀態(tài),才能體現運動員的完美,在競技場上充分展現他們的魅力。通過系統(tǒng)的心理訓練,能夠使運動員有效地自我控制,戰(zhàn)勝比賽的不良干擾,形成最佳競技狀態(tài),充分發(fā)揮技戰(zhàn)術水平。同時,心理素質訓練水平的提高,也能促進運動員技戰(zhàn)術水平的提高。實踐表明,心理因素已經成為現代普通高校運動員訓練和比賽的重要內因,培養(yǎng)運動員的心理品質和心理素質已經成為提高運動員成績、爭取比賽勝利的關鍵條件之一。

參考文獻

〔1〕莊容高校普通運動員比賽中不良心理狀態(tài)分析及對策〔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6(03):80-8

〔2〕楊定洲對比賽階段運動員不良心理的分析與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8,16(16):26-28

〔3〕王開永,章潔高水平田徑運動員臨場不良心理表現及調節(jié)方法〔J〕體育師友,2008(2):76-77

〔4〕張力為,毛志雄運動心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31-28

第7篇

(黃岡職業(yè)技術學院,黃岡 438002)

(Huanggang Polytechnic College,Huanggang 438002,China)

摘要: 綜合實習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chuàng)新精神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綜合實習過程中,學生出現了心理壓力過大、焦慮、抑郁、人際關系不和諧等消極的實習心理問題。針對學生自身及實習單位的特點,在綜合實習過程中,有必要研究分析實習學生的心理活動,并定期進行心理輔導,使之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為其今后職業(yè)的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Abstract: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the training of practice ability and innovation spirit of students. However, in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process, negative practic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students appeared like psychological stress, anxiety, depression and interpersonal disharmon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and internship units, in the comprehensive practice process,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activities in practice, and carry out regula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o help them complete the internship smoothl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ir career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關鍵詞 : 綜合實習;心理問題;分析;輔導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practice;psychological problems;analysis;guidance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5)06-0266-02

0 引言

隨著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快速發(fā)展,高校不斷擴招,職業(yè)院校憑借準確定位優(yōu)勢參與市場競爭,招生人數也在逐漸增加。在當前我國“轉方式、調結構”的戰(zhàn)略背景下,高職院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壓力問題成為全社會所關注的熱點,就業(yè)難也成為制約高職院校進一步發(fā)展的瓶頸。要想解決該問題,我們需要了解本專業(yè)對應崗位的人才需求狀況、培養(yǎng)要求入手,了解各企業(yè)實際生產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任務,從而促使該專業(yè)高職教育及教學改革縮小與用人單位崗位要求的距離,為畢業(yè)生就業(yè)打下良好的基礎。

為了進一步強化“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宗旨,很多高職院校已經將注意力都放在學校與企業(yè)之間的“零距離對接”上。但是,高職院校尤其是機電類動手能力較強的專業(yè)在教學中仍然存在實習實訓體制的不完善,為此需要讓學生在理論課結束后進行綜合實習。因為綜合實習是高職院校機電專業(yè)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也是學生將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專業(yè)技能知識以及實踐有效結合的過程,也是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必經之路。然而,由于實習學生的生活、工作環(huán)境變化、人際關系變化、個人能力與崗位要求變化等多種因素,都會為學生帶來心理上的波動,甚至還會讓學生產生心理問題,嚴重地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1 綜合實習過程中機電專業(yè)學生心理活動期分析

1.1 心理活動期劃分 ①興奮期學校綜合實習計劃公布到實習上崗工作前。②新鮮期綜合實習開始的第1周。③自豪期綜合實習開始的第1至2周。④磨合期綜合實習的第2至4周。⑤枯燥期綜合實習的第4周至第2個月。⑥平穩(wěn)期綜合實習的第2至第4個月。⑦成就期綜合實習的第4個月至實習結束。

1.2 心理活動期分析 大部分學生是第一次到外地,離開熟悉的校園及老師,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進行綜合實習鍛煉。在此期間,學生的心理也會不同程度的發(fā)生變化。由于實習單位,崗位任務、學生個體差異、學校和實習單位指導工作深入程度的不同,對學生各心理活動期長短、心理起伏強弱以及心理活動變化界限不明顯等影響都將不同。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上述實習學生心理活動期所表現的是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正常的心理變化,也是學生內心面對新環(huán)境、新崗位、新人際以及新體驗的真實反映,符合學生心理成長的規(guī)律。但對于平時膽量小、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或學習成績差的實習生,接到實習任務后或進行綜合實習時,會在上述心理活動期當中產生心理壓力過大、焦慮、抑郁、人際關系不和諧等消極的實習心理現象問題。

在綜合實習過程中,如何幫助實習生克服消極的心理問題,就需要我們針對學習不同階段調整學生心理狀態(tài),進行正確的心理輔導,以此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激勵學生尋求知識、鍛煉技能、追求個人目標,并實現自我價值,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圓滿完成實習任務。

2 綜合實習過程中的心理輔導措施

2.1 實習前期做好“五困”生的排查及動員工作 在綜合實習前期,要全面掌握參加實習學生當中有“經濟困窘、心理困擾、思想困惑、學習困難、就業(yè)困境”的學生信息。針對這“五困”生的不同特點,實施綜合實習前期的心理輔導和動員工作。

首先,在綜合實習前要開展“人際關系與溝通”、“大學生實習心理健康教育”等系列講座,以此鼓勵學生積極參加綜合實習等社會實踐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能夠正確地處理各種人際交往問題,并能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做好迎接挑戰(zhàn)的思想準備。其次,要加強對學生的實習目的性的教育,根據實習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輔導教育,讓其充滿信心,鼓足勇氣,做好實習工作。最后,在實習前做好宣傳動員工作,將實習企業(yè)信息及工作崗位環(huán)境等情況,向實習生進行詳細講解和介紹,排除他們對實習單位及工作崗位的困惑,為綜合實習做好積極充分的準備。

2.2 實習期間做好學生各心理活動期的輔導工作 根據學生在實習過程中各心理活動期的劃分,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特別是產生消極心理問題的學生至關重要。

2.2.1 轉變角色準確定位 學生在綜合實習過程中,應明晰自己的學生與員工雙重身份,盡快完成角色的合理轉換,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盡快適應工廠生活,了解工作崗位職責和工作流程,掌握生產工藝的基本技能,通過實踐鍛煉,進一步端正與鞏固專業(yè)思想,鞏固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以此培養(yǎng)認真負責的工作態(tài)度和踏實肯干的工作作風,還要學會與人相處、交往,較快地適應工作環(huán)境、工作角色和人際關系。

2.2.2 提升能力提高素質 現代生產企業(yè)對學生的溝通能力、技術能力、獨立處理工作的能力、文字處理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語言交流能力都有很高的要求。與此同時,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加強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和鍛煉,訓練和提升勞動技能。還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在校外多參加兼職活動,虛心學習,勤于思考,踏踏實實地從基層干起,不斷總結和吸收經驗,全面提升個人綜合素質,為今后頂崗實習、工作就業(yè)、職業(yè)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2.3 建立校外心理健康實習教育體系

2.3.1 建立實習單位心理健康教育體系 在實習單位建立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是保障實習秩序、提高實習質量,有效干預實習期心理問題學生的教育機制。學校、企業(yè)、家長都是實習學生的管理主體,學校和企業(yè)是實習直接管理者,家長是實習間接管理者,都有管理責任,各有教育學生的優(yōu)勢。因此,在實習單位構建三方聯(lián)動的健康教育體系是實現信息互通,幫助學生宣泄或舒緩心理壓力,調整心理狀態(tài),順利完成實習任務的有效途徑。

2.3.2 建立心理健康實習教育指導團隊 高職院校要建立健全一支專業(yè)的心理健康實習教學指導團隊,即專業(yè)的學校心理咨詢師、學校輔導員、校內實習指導老師、企業(yè)實習指導教師等組成的團隊。在實習過程中教育學生掌握基本的心理自我調節(jié)技巧,傾聽學生的心聲,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心理狀態(tài),排解學生實習困擾,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實習中的各種問題,提高心理素質及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機電專業(yè)綜合實習是學生將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操作,既是他們在校成績的檢驗,也是將來走向工作崗位的一次演習。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給機電專業(yè)綜合實習學生就提出更高的要求,就要求學生在綜合實習期間能夠調整好心理,這就需要社會、學校、企業(yè)單位以及學生家長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幫助引導學生盡快樹立正確的職業(yè)觀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養(yǎng)成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并練就過硬的職業(yè)技能,為學生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人生規(guī)劃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yè)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2006,11,16.

[2]葉建亭.高職院校學生頂崗實習心理活動期分析與研究[J].云南社會主義學報,2012(1).

[3]李中學.高師教育實習心理分析與輔導[J].遵義師范學院學報,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