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社會教育范文

時間:2022-09-20 23:30:40

序論:在您撰寫社會教育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社會教育

第1篇

隨著社會的飛速發(fā)展,生活空間日益擴大,社會環(huán)境日益更新,社會價值觀念日益多樣。人們的許多社會認知、情感、行為都是在幼兒時期形成的。隨著教育的不斷深入,如何對幼兒進行社會性教育是我們幼教工作者一直在探索的問題。小班初入幼兒園的幼兒面臨著因生活環(huán)境的重大改變引起的心理與行為、生活方式與活動方式的不適應,這也會激發(fā)幼兒獲取新的社會化場所必需的生活與活動態(tài)度與技能的新需求。因此重點學習內容為入園適應與快樂及集體生活的基本行為規(guī)則。即在適應中重建自信和快樂,以及學會分享與輪流等集體生活的態(tài)度和技能。根據(jù)這些特點,再結合我班幼兒的自身發(fā)展水平和關鍵經驗和制定目標和策略。

一、小班社會教育目標的制定。

幼兒社會教育事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教育影響,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并促進其社會認知、社會情感和社會行為等方面健康發(fā)展的過程。其目的性和計劃性主要表現(xiàn)在教師在開展學前教育時制定教育目標、確定教育內容、選擇教育方法,以及對教育效果的評價上。其中教育目標的制定,是幼兒社會教育開展的起點和歸宿,也是真?zhèn)€社會教育課程設計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在進行幼兒社會教育實踐活動中,我發(fā)現(xiàn),教師只有準確制定目標并圍繞目標進行授課,才能逐漸減少教師“眼中無幼兒,心中無目標”的現(xiàn)象,切實提高幼兒社會教育的質量。

幼兒社會教育的總目標:(1)喜歡參加游戲和各種有益的活動,活動中快樂、自信;(2)樂意與人交往,禮貌、大方,對人友好;(3)知道對錯,能按基本的社會行為規(guī)則行動;(4)樂于接受任務,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5)愛父母、愛老師、愛同伴、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具體到小班階段幼兒社會教育的關鍵經驗包括:(1)自我意識:感受教師、同伴是喜歡、欣賞自己的;愿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感受到自己是有能力的;初步體會所有權的概念。(2)人際交往態(tài)度與策略:感受與同伴在一起的快樂;學習在集體活動中的輪流與分享;能適應簡單的變化。(3)合作:喜歡參加集體活動與游戲。(4)社會情感:愛父母家人;建立愛護周圍小動物與植物的意識。(5)品德:初步學習從事實出發(fā)認識錯誤,并愿意改正。

2、根據(jù)幼兒年齡特點再結合本班幼兒自身發(fā)展和實際情況制定目標。

例如開學初期,由于幼兒剛剛入園,對于這些新入園的孩子們來說不論是周圍的環(huán)境和人,一切都是陌生的,使他們缺乏一種安全感。孩子們每天來到幼兒園都會哭,會不開心。為了改變這種情況,我們制訂了這一階段的主要教育目標,就是讓孩子們了解幼兒園和班級的環(huán)境,讓孩子們知道老師是愛他們的,會帶給他們安全感,并且逐步讓幼他們喜歡幼兒園,喜歡新環(huán)境,能夠做到開開心心,不哭不鬧。通過活動《我的新家》讓幼兒了解自己有了一個新家,就是紅橋八幼小三班,新家里有很多新的好朋友和三位老師,而且班里的所有人都喜歡自己。初步使幼兒擺脫了焦慮的情緒,建立了自信心。

3、幼兒社會教育目標要真正落實到每個幼兒身上,有幾個問題需要注意:(1)如何將高層次目標準確地轉化為低層次目標;(2)在社會教育實踐中,教師如何把握各個層次教育目標的內涵及其相互關系;(3)教師如何根據(jù)目標來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方法,從而確保目標的實現(xiàn)。

二、小班社會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

幼兒社會教育內容的選擇要與幼兒社會教育目標一致,要與社會價值觀的要求和幼兒自身的需要、興趣和身心能力的要求相一致。因此,幼兒社會教育內容的選擇應該有下面三個依據(jù):(一)以幼兒社會教育目標為依據(jù)。(二)以社會現(xiàn)實為依據(jù)。理由包括:1、幼兒社會性發(fā)展離不開社會現(xiàn)實;2、已有的知識體系是幼兒社會教育內容的重要部分;3、幼兒社會教育內容需要反映社會生活的發(fā)展變化。(三)以幼兒的自身發(fā)展為依據(jù)。

在這里我想主要強調第三點。在我們?yōu)楸景嘤變哼x擇內容時,首先考慮的是活動內容是否來源于幼兒的實際生活,是否是幼兒這一階段急于想知道或解決的問題,是否是幼兒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或曾經經歷過并且留有深刻印記的事物和現(xiàn)象。當活動的主題是幼兒所喜歡、感興趣的內容時,幼兒就會調動全部的智慧、情感、意識去研究、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去嘗試,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構建新的認知。

例如,幼兒入園初期,希望認識更多新朋友并和他們在一起玩,消除彼此陌生感,為此我們開展了名為《我的名字》的活動。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與每名幼兒互動,互相介紹名字,使幼兒消除與教師之間的距離感,然后,我們引導幼兒進行幼兒之間的互相交往,從中使幼兒掌握交友技巧,音樂《找朋友》的使用,活躍了課堂氣氛,使幼兒在輕松、溫馨、自由的環(huán)境中,認識了新朋友。此外,我們還通過《墻上也有一個我》的活動,運用墻飾使幼兒即認識了自己,也熟悉了班里的每一位小朋友,減少了因陌生而產生的焦慮,也知道自己是班里許多小朋友中的一員,教師愛每一位小朋友,小朋友在幼兒園每天都愉快健康成長。在這兩個活動中,幼兒掌握了初步的交往方法,在活動中認識了新朋友,同時收獲了老師的愛和增強了自信心。

隨著孩子們逐漸適應了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我們的教育內容也隨之有所改變。我發(fā)現(xiàn),孩子們都很喜歡玩玩具,但是,他們并不懂得玩具玩完后要放回原處??吹竭@種情況,我們開展了《玩具寶寶送回家》的教育活動。以小娃娃被小朋友丟到角落,沒有人理她,小娃娃哭了,讓幼兒發(fā)現(xiàn)并安慰她,引導幼兒知道小朋友有自己的家,小娃娃也有自己的家,那么這些玩具寶寶也要有自己的家。小朋友沒回家會哭,同樣,玩具寶寶沒有回到自己的家也會哭,從而使孩子們知道,玩具玩完后要把玩具送回自己的家的行為規(guī)則。初步讓孩子們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是有他的規(guī)則在里面的,要讓孩子從小培養(yǎng)遵守規(guī)則的意識。

三、小班社會教育活動方法的選用。

幼兒社會教育的方法包括:情境討論法、社會認知沖突訓練法、移情訓練法、角色扮演法和價值澄清法。

(一)情境討論法。

情境討論法是指在教師提供或創(chuàng)設的一種或多種社會情境中,啟發(fā)和組織幼兒對情境中所出現(xiàn)的社會性問題與現(xiàn)象大膽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與教師和同伴互相交換觀點和認識的一種教育方法。它要求1、創(chuàng)設與社會性教育目標及內容相一致的社會教育情境。2、創(chuàng)設寬松、自由的交談氛圍。3、創(chuàng)設符合幼兒認知水平的社會教育情境。4、運用開放式提問法拓展討論的深度。5、闡明正確的觀點和認知。

在《大家一起真快樂》活動中,我們先以游戲“找朋友”,初步讓幼兒感受與小朋友游戲的樂趣,引導幼兒玩“雙人繩子游戲”,感受相互配合帶來的快樂。我們將3-4根繩子我在手中,請幼兒拉住其中的一根繩子,幼兒都找到繩子后,教師松開握住的繩子,引導幼兒相互看看說說“找到誰做朋友了”,請幼兒兩兩自由玩繩,感受共同游戲的快樂。我們引導幼兒說說怎樣與伙伴玩繩子的?兩個人是怎樣一起用繩子變出了不同的形狀?我們又引導幼兒兩兩用繩子搭山洞,進行火車鉆山洞的游戲,體驗協(xié)作游戲帶來的快樂,通過游戲,孩子們體驗到兩個人只有動作一致才能讓火車通過。然后,我們又出示“多人繩子”材料,請幼兒拉住其中一根繩子,幼兒都找到繩子后,我們松開繩子,引導幼兒互相說說“找到誰做朋友了”鼓勵幼兒用動作語言與朋友打招呼進行交談。最后,我們帶領幼兒玩“捕魚”游戲,引導幼兒說說“怎樣捉到大魚?”通過游戲,孩子們體驗到,同組的幼兒只有動作一致才能捉住“大魚”。在教學中,我們不是單純的說教,而是讓幼兒充分體驗協(xié)作游戲帶來的快樂,最后再由幼兒自己得出結論,使幼兒在游戲情境中去體驗,去感受。

(二)社會認知沖突訓練法。

社會認知沖突訓練法是指使幼兒在社會教育活動中發(fā)生認知上的沖突,通過情景表演、談話、討論等活動,讓幼兒尋找正確的解決沖突的辦法并付諸實踐。

在教育活動《玩滑梯》中,我們請幼兒看他們打滑梯時的照片,請幼兒觀察為什么有的小朋友會摔倒,引導幼兒進行討論,最后的出結論,因為小朋友在打滑梯時沒有排隊,所以有的小朋友就摔倒了,從而使幼兒知道在幼兒園打滑梯、喝水、洗手、上廁所、戶外活動等時,都需要排好隊,聽從老師的指令才可以。

(三)移情訓練法。

通過講故事、續(xù)編故事、情景表演、生活情境體驗、主題游戲等形式,訓練幼兒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緒情感,以使幼兒在日后的生活中對他人類似的情緒情感能主動、自然、習慣性地理解和分享,并與之產生共鳴。

在《冬天我不怕冷》活動中,我們根據(jù)我班實際情況出發(fā),激發(fā)幼兒都做勇敢的小朋友,堅持每天都來幼兒園。在剛剛進入冬季時,我班的出勤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孩子在看到外面下雪或是天氣稍稍有些冷就不愿意來幼兒園了??吹竭@種情況后,我們開展了《冬天我不怕冷》的教育活動,為幼兒講解天氣再冷,叔叔阿姨也堅持上班,雪下得再大,哥哥姐姐們也都能堅持上學,還有一些小朋友,他們不怕冷堅持上幼兒園與老師一起參加戶外鍛煉。然后又將我班幼兒平時在戶外鍛煉的照片展示給孩子們看,讓他們在照片中找到自己,老師鼓勵他們是不怕冷勇敢的小朋友。有以小猴從怕冷不愿出去玩,請幼兒想辦法幫助小猴的方式,使孩子們了解到,就算冬天到了,小朋友也應該堅持每天都來幼兒園,與其他小朋友和老師一起游戲,參加鍛煉。

在《幫助別人真快樂》活動中,我們利用《七彩象》故事,使幼兒知道小白象變成小花象是因為幫助小狗――刷門窗――幫助小貓――刷床――幫助小兔――刷桌子――小朋友一起去幫助小花象――小朋友體會到幫助他人的快樂,我們通過真實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情境,引導幼兒通過動作、語言及實踐活動去體驗、感受幫助別人帶來的快樂。

(四)角色扮演法。

第2篇

1 社會教育的概念

社會教育是一個全新的“私有制”教育模式,它包括了除法定的學校教育以外的其他所有教育,其內容涉及方面比較廣,既包含中小學生輔導性質教育、成人社會教育,又包括嬰幼兒早期教育等全民性質的教育類別,甚至還涉及到心理咨詢教育等新興的教育模式。

目前我國三大產業(yè)比重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即使是世界上低收入國家也在10∶38∶52。顯然,中國第二產業(yè)過高,第三產業(yè)嚴重滯后。就我國的三大產業(yè)發(fā)展情況來看,第一、二產業(yè)發(fā)展比較合理,但第三產業(yè),也就是服務行業(yè)是我們發(fā)展最緩慢的產業(yè),在我國服務業(yè)還沒有被重視,所以我國急需發(fā)展第三產業(yè)――服務業(yè)。一個社會發(fā)展水平的高低是與這個社會的教育水平息息相關的,從服務業(yè)發(fā)展情況分析,我國教育行業(yè)也有很大部分需求填充。社會教育是服務行業(yè)中的一種全新“私有制”性質行業(yè)。在我國,目前雖然經歷了民辦中小學教育、民辦高等教育、各類民辦技術教育等教育階段,但就我國的社會教育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社會教育正好彌補了學校教育發(fā)展中的缺陷。然而社會教育剛剛踏步于我國的教育領域,還需要很大努力來發(fā)展壯大。在我國第三產業(yè)――服務業(yè)發(fā)展滯后的情況下,社會教育業(yè)開始起步發(fā)展,作為新興的“私有制”教育業(yè),我們社會教育的發(fā)展空間很大,市場很廣闊。在校的幾億中小學生的課外輔導、每天都在出生的嬰兒的全程教育、社會促使發(fā)展的成人教育、人事制度催生的職稱考試制度都是社會教育的主市場。

2 社會教育的幾個特征

任何新生的生物都具有一些顯著的的特點,都要經歷一個由初生到成熟的過渡階段,從而從新生物增長為成熟物。筆者通過最近幾年從事社會教育的一些經歷,暫對社會教育進行幾點分析:

2.1 不穩(wěn)定性: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客觀規(guī)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遠大前途的東西。新生事物的產生注定了其發(fā)展道路的曲折性,新生事物在其產生和發(fā)展的初期,總是弱小的,總有某些缺陷和不完善;在社會領域中舊的習慣勢力,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也是新事物發(fā)展的不利因素,所以要善于發(fā)現(xiàn)和認識新生事物,對事物要有銳敏感,還要對新生事物要熱情關懷,積極支持。

2.2 時域性:時域性是社會教育的特性,比如,中小學生開學以后,輔導和家教服務進入冷淡階段;中小學生放假后,輔導和家教服務進入炙熱階段;還有在一些職稱、考研等考試之前,輔導服務會處于炙熱階段。

2.3 競爭性:主要是針對同行業(yè)競爭的變化來說的。根據(jù)調查,在中小城市內,2家大型教育服務機構即可以滿足需求,但是由于社會上一些小規(guī)模教育服務中介的介入,就會只允許一家教育機構生存。為了取得生存權,就要求在競爭來臨之前取得民眾的信任,這樣才能在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2.4 廣泛性:社會教育既然作為學校教育的衍生物,就必然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之處,也就要求離開學校以外的教育??梢允钦n外輔導班、家里,也可以是運動場等等,其存在著地域的任意性。

3 社會教育的發(fā)展趨勢

社會教育這個服務型行業(yè)在我國剛剛起步,各方面發(fā)展都不成熟,然而需求量卻在逐漸增加,發(fā)展?jié)摿薮?,正是大力發(fā)展的好時機。由于它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正是國民教育的生力軍。目前,在國家倡導大力發(fā)展教育大背景下,社會教育作為一種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出現(xiàn),在國內大中小城市,社會教育尚未得到發(fā)展,但社會需求量極大。在全國而言,社會教育剛剛處于起步階段,即使一些大城市,社會教育也基本是空白,所以說這正是社會教育發(fā)展的時機。

參考文獻

[1] 王尚志.發(fā)達國家中小學教育新動向.學科教育.2005. 10

[2] 袁明哲.淺談素質教育.教師論壇.2006.2

第3篇

【關鍵詞】幼兒社會教育途徑

當前,幼兒社會教育已經在學前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已顯得日趨重要,它是幼兒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幼兒進行社會教育的時候,有以下幾種途徑。

專門的社會教學活動

專門的社會教學活動是指教師從幼兒園社會教育目標和原則出發(f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需要和身心發(fā)展特點,選擇相應的教育內容,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并組織實施,以完成一定的社會教育任務。它要求教師對自己的工作要有計劃性與針對性,要有效地使教學走在幼兒發(fā)展的前面,促進幼兒在原有基礎上向其最近發(fā)展區(qū)轉化,在促進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基礎上,促進幼兒全面和諧的發(fā)展。

例如,幼兒的情緒控制能力相對較差,很多教師雖然在現(xiàn)實生活中善于引導幼兒感受他人的喜怒哀樂,但又經常忽略引導幼兒控制自己的情緒。在專門的社會教育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小兔子的形象,出示自制的小兔生氣的幻燈圖片,引導幼兒觀察小兔的心情。提問:小兔子怎么了?也可以播放視頻《心情娃娃》設疑提問:心情娃娃說的話代表的是誰的心情?為什么心情娃娃會用不禮貌的語言與人講話?通過開展專門的社會教育活動幫助幼兒充分認識、體驗、接納和管理自己的情緒。

滲透性的社會教學活動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各領域的內容是相互滲透的,從不同的角度將促進幼兒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的發(fā)展。[1]因此,教師在進行幼兒園社會教育活動時,應注意與其他領域相互滲透。如進行科學活動時,鼓勵幼兒克服困難、迎難而上的精神,以及與同伴合作的精神。在進行藝術活動時,引導幼兒合理表達自己的情緒情感,體驗以藝術的方式與人溝通、交流的樂趣等。這就要求教師具備挖掘各領域所蘊含社會教育內容的能力。

例如,“秋天到了”這一主題常被老師們視作藝術領域課題,教孩子們唱秋天的歌曲,跳秋天的舞蹈。其實,在這一主題中,通過采摘果實的活動能夠激發(fā)幼兒熱愛勞動、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認識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等內容,都屬于社會教育的范疇。

日常生活活動與游戲活動中的社會教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是個長期的過程,教師不僅僅可以通過社會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教育,更應該重視在日常生活活動與幼兒游戲活動中對幼兒進行隨機教育。

例如,在幼兒吃水果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給每位幼兒分了兩塊蘋果后,還有一塊蘋果,教師抓住這一教育契機,問孩子們今天誰沒來呀?孩子們回答完后,教師說起兒歌“排排坐,吃蘋果,你一個,我一個,誰不在給他留一個”。教師隨機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學會分享。當然了教師還可以利用幼兒吃飯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幼兒愛惜糧食,懂得農民伯伯的辛苦等,利用晨檢環(huán)節(jié)鼓勵幼兒與同伴、教師友好交往等等。

幼兒在游戲活動中的行為表現(xiàn)最能反映幼兒社會性發(fā)展的真實水平,因此,教師應該注意觀察幼兒在幼兒活動的具體表現(xiàn),在必要的時候,老師應該轉化自己的角色,如作為支持者、引導者、指導者等角色,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

比如,幼兒試圖進人其他伙伴已開始的游戲,可能會遭到拒絕,為了成功地進入游戲,幼兒往往會采取一些策略,如提供玩具、提出請求、提出建議等,在這樣的嘗試中,也發(fā)展了他們交往的能力。

家園共育

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不僅應在幼兒園內開展,也應與家庭、社區(qū)合作,三方共同擔負起幼兒社會教育的重任,這也是現(xiàn)代社會對幼兒教育提出的客觀要求。幼兒社會性的發(fā)展是幼兒園、家庭、社會環(huán)境等多方面教育合力的結果。家園一致會使教育效果大大增強,因此,幼兒園的社會教育離不開家園共育的作用。

如通過家園聯(lián)系園地,教師看到黑板上的“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這一標題時,覺得很感興趣,可仔細閱讀其具體的內容:(1)家長給幼兒的任務要難度適中。(2)父母要以身作則,做孩子的榜樣示范者,自身要有堅持性(3)父母對孩子提出要求時語氣一定要堅定,讓孩子知道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不可以隨便對待,但也不可總在孩子身邊不停的嘮叨、催促,甚至訓斥打罵。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是個需要耐心教導的過程。在生活中父母還可以充分利用學到的知識抓住機會培養(yǎng)孩子的堅持性。比如如果孩子喜歡制作一些小玩具,父母可以與孩子一起回收廢舊物品,引導孩子如何制作,讓孩子在制作的過程中,觀察制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體會制作中的困難與制作完成后的成就感。在這個過程中,讓孩子明白:一個產品的制作過程是復雜的,需要有堅持性,耐心地去研究才能把它做得完美。

再如,通過家長委員會。家長委員會是幼兒園和家庭之間的一座橋梁,家長委員會委員是園長和教師的得力助手。幼兒園家長委員會由各班家長推選1-2位家長組成,分工協(xié)作,在園長指導下進行工作,制定活動計劃,總結活動結果,并向家長匯報[2] 。比如,在“父親節(jié)”到來之際,園長組織召開家長委員會,商討如何利用這一節(jié)日對孩子進行“愛爸爸”的教育。

家園共育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家長學校、家長會議、家長開放日、家長園地、家長委員會、家庭教育咨詢、電話交談、家園聯(lián)系本、家訪等等。幼兒園可通過各種方式與家庭合作,共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良好發(fā)展。

參考文獻

第4篇

(一)校外教育的涵義

在我國,校外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被視為學校教育的延續(xù)和補充。它與正規(guī)教育中的學校擁有共同的教育對象,但二者在辦學方式、招生方式,教育、教學活動的組織及教育對象的穩(wěn)定性等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對校外教育概念目前存在幾種理解和認識。一種認識可以稱之為是狹義的校外教育,把校外教育看作是由專門的成建制的校外教育機構進行的教育,如有的學者認為“校外教育是指少年宮、青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機構對學生進行的多種多樣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活動?!绷硗庖环N認識可以稱之為廣義的校外教育,如有的學者認為“校外教育是指在學校以外廣闊的時間和空間里,學生通過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和豐富多彩的社會政治活動、科學技術活動、公益勞動、社會服務、文化娛樂活動、體育活動,以及個人的課外閱讀、栽培花草樹木、自我服務等等所接受的教育?!边€有一種觀點認為校外教育是非正規(guī)教育的代名詞。所謂的非正規(guī)教育,是指在正規(guī)的學校教育之外,不管教育形式如何,但學生需要通過報名注冊方可上學的教育。非正規(guī)教育包括與學校教育相對應的各種校外教育,如文化館、文化宮、少年宮、博物館、展覽館和圖書館等,也包括各種形式的職業(yè)培訓、成人的繼續(xù)教育、青少年教育和社會文化生活教育等。上述關于校外教育概念的表述,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梢园l(fā)現(xiàn)上述概念有以下共同點。首先,校外教育是在學校教學計劃之外,在各類校外教育機構在課余時間開展的教育活動;其次,校外教育的對象普遍認為主要是青少年,兼顧成人教育;最后,校外教育的內容豐富、形式多樣。

(二)社區(qū)教育的涵義

社區(qū)是指一定地域空間的人們的生活共同體。社區(qū)教育是以社區(qū)為單位,為開發(fā)社區(qū)生活,以其居民為對象實施的集體教育活動,因而被稱之為社區(qū)教育。在我國,對于社區(qū)教育這一概念,目前存在兩種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一種觀點通常從“社區(qū)”這一概念入手,詳細闡明社區(qū)的重要性,以“社區(qū)性”為突破口,進而確立社區(qū)教育的必要性地位。教育部在2001年《全國社區(qū)教育實驗工作經驗交流會議紀要》中對“社區(qū)教育”下了這樣的定義:社區(qū)教育是在一定地域范圍內,充分利用、開發(fā)各類教育資源,旨在提高社區(qū)全體成員整體素質和生活質量,促進區(qū)域性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的教育活動。社區(qū)教育是具有“全員、全程、全面”特點的區(qū)域教育,與各類正規(guī)教育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和合理的分工,在對各類教育進行整合的基礎上,當前側重于對社區(qū)內各類教育進行延伸、補充??傮w上說,雖然目前對社區(qū)教育內涵的詮釋眾說紛紜,研究者們從不同的角度闡述社區(qū)教育的不同方面,但是對其區(qū)域性、強調其對象的全面性、突出其功能的社會性、體現(xiàn)教育社會一體化的特征已達成共識。另一種觀點則從教育學的角度出發(fā),將“社區(qū)教育”的重心放于“教育”這一概念,“社區(qū)”只是這類教育的一個特征,更多關注于社區(qū)教育的目的、方式方法、作用等等。其代表性的觀點為:“社區(qū)教育的內涵應是在一定的社會區(qū)域內,把生活和教育結合成一體,發(fā)揮社區(qū)成員作用的、利用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的,并為了社區(qū)的共同發(fā)展和社區(qū)生活的向前、向上而進行的一種全方位、全民的和終身的教育?!备鶕?jù)社區(qū)的界定,則所謂“社區(qū)教育”,已不是以往教育學中社會教育的概念,也不僅是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它是一個大教育觀的概念,既包括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包括普通教育、職業(yè)教育和成人教育,還包括學前教育、青少年教育、繼續(xù)教育,乃至終身教育。所以,社區(qū)教育是指以社區(qū)全體成員為對象,集各種教育層次、類別,以及內容、方法、組織形式的全方位教育體系,其目的就在于利用社區(qū)的所有資源,教育社區(qū)的所有成員,提高他們的素質、生活能力和生活質量,促進社區(qū)的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是教育社會化、社會教育化的一種新穎教育。

(三)社會教育的涵義

對什么是社會教育,到目前為止對其內涵和外延還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認識,《教育大辭典》的解釋是:“廣義指與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并行的影響個人身心發(fā)展的社會教育活動;狹義指社會文化教育機構對青少年和人民群眾開展的各種文化和生活知識的教育活動?!庇醒芯空邚纳鐣逃膶ο蟮慕嵌燃右越缍ǎJ為“社會教育是學校與家庭之外的社會文化機構及其有關社會團體或組織對社會成員,特別是青少年所進行的教育?!庇醒芯空邚纳鐣逃齼热莸慕嵌冗M行界定,提出“社會教育是以社會各界人士為教育對象,以經濟、政治、文化、生活為內容的多種形式的教育?!边€有的研究者從社會教育和學校教育的比較的角度進行界定,認為:“社會教育是學制系統(tǒng)以外的,以政府推動為主導的,社會團體和私人推動為輔助,利用和設置各種文化教育機構與設施,對全體國民所實施的一種有計劃、有目的、有組織的教育?!?。綜上所述,可以認為,社會教育是指有意識地培養(yǎng)人,并使人身心和諧發(fā)展的各種社會活動。

二、校外教育、社區(qū)教育和社會教育實施的主體、對象和內容

(一)校外教育的實施主體、對象和內容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以少年宮為主體的校外教育機構一直是由政府出資興建,投入運行經費,形成了一套管理和運行模式。從機7構的行政管理來看,校外教育具有彈性化的組織形式和靈活多樣的管理模式。中國的校外教育機構可分為綜合性與專門性兩類。綜合性的校外教育機構目前主要指政府主辦的校外教育機構(如兒童活動中心、少年宮、少年之家、兒童活動站等),這些機構屬于教育廳(教委或教育局)、共青團、婦聯(lián)、文化局或者科技局管理,其中以前三者為主。專門性的校外教育機構是專門為開展某項活動而設立的。如兒童圖書館、兒童閱覽室、兒童影劇院、少年科技站、兒童鐵路、少年農科站、少年業(yè)余體育學校、少年兒童廣播站等。校外教育實施的主體也即上述少年宮、兒童活動中心、青少年科技館、少年之家等校外教育機構。校外教育的對象是兒童和青少年,他們平時在學校中接受教育,在課余時間,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選擇自己所喜愛的專業(yè)和活動,在校外教育機構接受各種培訓和指導。1995年,原國家教育委員會、文化部,原國家體育運動委員會、全國總工會、、全國婦女聯(lián)合會和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聯(lián)合的《少年兒童校外教育機構工作規(guī)程》中明確指出,校外教育的內容應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科學技術普及教育、體育運動、文化藝術教育、游戲娛樂、勞動與社會實踐教育。

(二)社區(qū)教育的實施主體、對象和內容

社區(qū)教育實施的主體是領導主體,具有官方性,對象是社區(qū)全體成員。我國目前存在五種社區(qū)教育管理模式:一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模式;二是“學校——社區(qū)互動型”模式;三是社區(qū)學院模式;四是自治型社區(qū)教育模式;五是媒介型社區(qū)教育模式。離退休干部、企業(yè)界人士、專家學者、學生家長都可以成為社區(qū)教育的實施主體。社區(qū)教育是滿足社區(qū)成員教育需要的,提高他們的新思想、新道德、新知識、新能力的全民教育,是一種“區(qū)無不學之戶,戶無不學之人”的教育,每個社區(qū)成員既是社區(qū)教育的對象,又是社區(qū)教育的主體。社區(qū)教育的內容可以說包羅萬象,有研究者對我國社區(qū)教育的內容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把我國社區(qū)教育內容的變化按照時間順序可以分成了3個階段:從20世紀80年代到1993年,社區(qū)教育包括中小學的思想道德教育,學校、家庭、社會(社區(qū))三結合教育,社區(qū)教育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中小學,并且是一種單向性教育;從1993年開始,社區(qū)教育的內容還包括職業(yè)教育、文化生活教育、科普教育、法律教育、衛(wèi)生保健教育等,該階段主要開展成人教育;21世紀初,以“學習型組織”“學習型社區(qū)”理念的提出為標志,實現(xiàn)了社區(qū)教育研究范式與內容的轉向。

(二)社會教育的實施主體、對象和內容

社會教育實施的主體很廣泛,無論它的創(chuàng)辦者是政府、團體或私人,只要它是對社會成員實施了影響的教育活動,就是社會教育的實施者。廣義地理解,一切社會活動和所有人都可以成為社會教育的實施主體,狹義的實施主體是指由政府、公共團體或私人所設立的社會文化教育機構。社會教育的對象是對社會全體成員,而不是針對其中的某個特殊群體。社會教育的目的就是施教于全體國民,這決定了只要是對社會全體成員施以影響的各種活動的主體,都可以看作是社會教育實施的主體。社會教育的內容包括了社會生活中一切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與廣義教育無大異。

三、校外教育、社區(qū)教育和社會教育概念間的關系

校外教育可以看作是社會教育的一部分。從教育對象來看,校外教育的對象是青少年,社會教育的對象是全體國民,很明顯,校外教育的對象包含在社會教育之中。從教育的內容和范圍來看,校外教育的內容和范圍都可以包括在社會教育之內。從實施的主體看,校外教育的實施主體包含在社會教育所實施主體之內,可以理解為校外教育和社會教育使整體和局部的關系。社區(qū)是學校、家庭、社會的聯(lián)結點,社區(q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延伸和補充,是“三位一體”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全民教育、終身教育日漸深入,社區(qū)教育已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和延伸,成為學校教育的校外實踐基地,校外教育和社區(qū)教育的關系日益密切,二者的邊界也日漸模糊。校外教育的社區(qū)化是校外教育的一個發(fā)展趨勢,社會單位教育開始蓬勃發(fā)展,成為校外教育的主要力量。社會教育不一定以某一區(qū)域為限,是全社會進行的,具有廣泛的區(qū)域和對象。社區(qū)教育則側重區(qū)域性。社區(qū)教育使社會教育在特定的地域和范圍即人們所居住的社區(qū)所進行的社會教育。社區(qū)教育實際上包括在社會教育之內,但不等于社會教育的全部。

四、問題與建議

(一)校外教育概念有待拓展

一直以來,我國校外教育沿襲的是50年代由蘇聯(lián)移植過來的社會主義模式,完全由國家包辦一切,教育部門完全依靠國家投入來開辦校外教育。隨著我國各項改革的進行,這種單一結構、單一渠道的校外教育辦學方式遠遠不能滿足現(xiàn)實的校外教育發(fā)展的需求。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審視校外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反思校外教育界定的歷史局限性,應該給校外教育下一個更加明確的定義。當前校外教育的內涵沒有說清校外教育是什么,也沒有明確校外教育要做什么。

(二)社區(qū)教育概念有待細化

社區(qū)教育內涵界定及定位至今不夠清晰,發(fā)揮作用受限。社區(qū)在地域上如何界定,社區(qū)和行政區(qū)域如何劃分和對應等許多問題都沒有明確。不管是校外教育、社區(qū)教育還是社會教育都存在管理上職能重復、責任不清等問題,因此,當前應當盡快完善上述各方面的法律法規(guī),明確各自的權力和義務。

(三)社會教育概念不甚明確

第5篇

【關鍵詞】社會教育;古箏教育;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63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1-0208-01

伴隨我國素質教育的推行及弘揚民族音樂工作的逐步深入,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古箏作為我國傳統(tǒng)民族樂器,憑著自身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特征而深得社會不同階層的追捧,要想滿足不同年齡階層古箏愛好者的學習要求,務必要對社會教育中古箏教育開展優(yōu)化創(chuàng)新。[1]

一、古箏社會教育對古箏發(fā)展的意義

毫無疑問,近年來大量涌現(xiàn)的古箏社會教育機構在推動古箏在當代傳播、發(fā)展中發(fā)揮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據(jù)統(tǒng)計,我國現(xiàn)階段古箏學習人數(shù)已達到數(shù)百萬人次,而國內各類資質院校每年招收的古箏專業(yè)學生極為有限,因而大量古箏社會教育機構的涌現(xiàn)一方面對廣大古箏愛好者學習古箏的愿望予以滿足,另一方面也促進人們對古箏蘊含的豐厚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更深刻的認識,積極促進我國傳統(tǒng)文化在新時代下的弘揚與傳播。

二、社會教育中古箏教育存在的問題

教學方式不科學。在古箏實踐教學中,教師占據(jù)主體地位,學生僅對知識技能進行被動接受,如此必將不利于學生相互共享進步。

基本功教學不受重視。在古箏實踐教學中,教師單方面向學生教授各類古箏理論知識,反復訓練學生的彈奏技巧,僅僅為了使學生盡快通過古箏考級。教師缺乏對學生古箏基本功的關注,導致一些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坐姿不正確、彈奏指法不規(guī)范以及缺乏演奏情感等問題。

教學環(huán)境不完備。古箏考級日趨商業(yè)化,國內各地區(qū)古箏考級中心及相關各類古箏社會教育機構受此影響,將考級通過率、商業(yè)利潤視為工作目標,導致當下古箏社會教育轉變成一種單純追求考試分數(shù)、功利目的,以及追求商業(yè)利潤和經濟目的相結合的社會活動。[2]

三、社會教育中古箏教育優(yōu)化策略

(一)教學方式方面

應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內容,明確不同年齡階層學生的心理發(fā)展動態(tài),引入分班制教學方式,一個級別、同年齡段的學生劃分成一組;秉承因材施教原則,所布置的學習任務要具備針對性,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避免教學課堂“一刀切”,同樣要避免學生規(guī)行矩步,在古箏社會教育中要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3]

(二)教學方法方面

1.強化基本功培訓教學。在古箏教學中,嫻熟習得基本彈奏技巧極為關鍵。古箏教學內容中基本的五聲音階排列弦序,相對容易被初學者所接受。在對古箏基本指法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應當與常規(guī)樂曲練習相結合,經由指法練習促進手形固定,培養(yǎng)古箏彈奏者良好的習慣意識。

2.注重古箏表演技巧。在對古箏表演技巧開展教學過程中,第一步要引導學生對樂曲創(chuàng)作背景及樂曲呈現(xiàn)的思想感情予以明確認識,然后將它們切實應用至音樂表演實踐中,完成對整首古箏作品的表演。無論對哪一首古箏作品而言,在進行準確彈奏的同時,還應當融入表演者自身對藝術、情感的理解,通過將嫻熟的表演技巧與藝術情感融會貫通,真正意義上達成理性與感性的和諧統(tǒng)一。

(三)教學環(huán)境方面

1.構建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要想實現(xiàn)古箏社會教育的有序開展,應當盡可能構建一個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固定硬件設備盡可能配備齊全。

2.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越來越多的家長愿意讓孩子接受藝術的陶冶,提升藝術修養(yǎng)。但家長們切忌對孩子進行機械式逼迫教學,應當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孩子古箏學習情況進行密切了解,使他們愿意訴說自身在學習過程中所面臨的挫折,并與家長一同解決,強化古箏社會教育的成效。

四、結語

總而言之,古箏學習一方面是培養(yǎng)少兒課余興趣、強化藝術素質的選擇,一方面是成人充實閑暇生活、提高個人藝術修養(yǎng)的方式。要想滿足不同年齡階層古箏愛好者的學習要求,相關人員務必要不斷鉆研、總結經驗,清楚認識到古箏社會教育對古箏發(fā)展的意義,全面分析社會教育中古箏教育存在的問題,積極促進古箏社會教育有序開展。

參考文獻:

[1]朱丹.關于古箏商業(yè)化社會教育的調查報告與思考[J].藝術科技,2013,26(5):68-68.

[2]趙麗瑞.如何在社會音樂教育中提高古箏教學[J].戲劇之家,2014,(15):162-163.

[3]沙里晶.古箏普及教育在建設和諧社會中的積極作用――兼談開展非專業(yè)古箏師資培訓的建議[J].音樂創(chuàng)作,2013,(8):186-187.

第6篇

關鍵詞:博物館;社會責任;社會教育;探討

前言:

博物館的主要社會責任是指能夠為社會和群眾做出服務,這樣有助于社會人們群眾同博物館的文化進行交流學習,讓更多的人了解博物館文化,使更多的人受到博物館社會教育。博物館確立以社會責任和社會教育服務為主要服務目標,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逐漸重視社會群眾因素,在保證博物館效益的前提下,能為群眾提供更高質量的社會教育服務。在博物館基本職能方面和教育服務的方面,博物館都采用了和以往不同的方式進行。博物館收藏的是人類文化的精華,講述著人類歷史的發(fā)展,是一種獨特的教育資源。通過博物館和學校之間的教育聯(lián)系以及博物館和社會教育之間的聯(lián)系都將加大博物館行業(yè)的發(fā)展、推動國民教育的步伐。

一、博物館社會職能和社會教育功能的重要性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博物館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也發(fā)生了改變。博物館的功能責任發(fā)生了變化,從原來的文物收藏中心變成了教育和文化中心。博物館社會職能發(fā)生的改變,使其教育功能逐漸成為了博物館功能責任的中心。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不僅是自身發(fā)展的要求,更是社會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從我國眾多的博物館發(fā)展歷程來看,博物館已經慢慢成為了學生學習歷史知識和自然科技的小課堂。博物館不僅對學生能夠進行社會教育,也可以幫助人民群眾進行自我學習,豐富群眾的文化知識。博物館由于自身獨特的教育資源優(yōu)勢,能夠直觀、科學、真實的向社會和人們傳授歷史科技文化知識,提高群眾的整體素質。

二、博物館社會責任中社會教育功能的方法

1、提高博物館產品展示能力隨著社會科技水平的提高,博物館中傳統(tǒng)的陳列水平已經不能滿足人們在博物館中學習知識的要求。從審美角度和技術角度對博物館中物品的擺放和陳列手段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陳列手段包括圖片展示、模型展示等,已經不能提起人們的興趣。應該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對博物館物品進行展覽,如利用投影儀進行動態(tài)還原,加上聲音的效果等多媒體手段都可以對陳列進行展示。通過這種多媒體手段進行展示不僅能夠激發(fā)觀覽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還能夠保證其學到真正的知識,而不是走馬觀花般的游覽。使用高水平的多媒體手段,能夠使游客在參觀完博物館之后對大自然和現(xiàn)代科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人類和社會發(fā)展有了更全面的了解。2、開展多種教育傳播手段博物館在通過自身展覽之外還可以采取一些其他的手段對群眾進行社會教育。現(xiàn)在很多地方生物博物館已經開始和學校進行合作,一起組織活動來對學生的科學歷史學科進行實踐教學。教學活動形式多種多樣,包括博物館知識講座、知識競賽、參觀博物館和小小博物館講解員等。這些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還能夠開拓學生的視野,使學生在活動中更加良好的接受知識。博物館還可以通過宣傳等手段進行社會教育。通過到社會上進行展覽的方式,讓廣大人民群眾深切地了解到博物館里的知識文化。出門展覽包括國內展覽和國外展覽兩種方式。國外展覽就是指通過把具有中國歷史文化特色的東西在國外進行展示,弘揚我們國家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國內展覽就是指博物館可以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展覽,通過這種展覽來進行一些歷史事件和科技文化的傳播,使全國人民群眾都能夠知道并且了解。博物館還可以通過一系列的社會講座和專題報道進行宣傳,明確博物館自身的社會責任,充分發(fā)揮自身獨特的社會教育能力。博物館還可以適當?shù)奶峁┮恍﹥?yōu)惠活動來調動人民群眾來博物館進行社會教育學習。3、加強講解員講解能力水平講解員在博物館中的位置舉足輕重。講解是一門藝術,讓游客在游覽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講解員的講解水平高低直接關系到了游客學習文化知識教育質量的好壞。博物館的講解員首先要具備基本的科學講解原則,保證講解內容的科學性和準確性,其次要充分調動游客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使游客能夠通過眼前的畫面和聽到的講解產生無限的聯(lián)想,使游客自身樂于接受知識。講解的時候,講解員要根據(jù)游客中年齡層次和文化水平的高低適當調整講解的內容,保證講解的良好效果。講解員還要對游客的疑問進行解答,保證每一位游客平等公正。4、加大博物館宣傳力度博物館是歷史的精華和社會的沉淀,有著豐富的內涵和文物資源。由于人們固守的思想,大多數(shù)博物館管理者都不注重博物館知名度的宣傳工作。往往在一個大城市里,博物館很少有人知識,甚至每天的游客屈指可數(shù)。在這種情況下博物館的社會責任是缺失的,也就不能有效的進行社會教育。所以,博物館要大力進行宣傳工作,在新傳媒的影響下要利用可以利用的報紙、雜志、電視、網絡、微信、微博等手段進行宣傳和普及,擴大博物館的影響力。結論:綜上所述,博物館在社會責任中有著重要的社會教育功能,在我國教育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不斷發(fā)展的科技水平和社會經濟的條件下,傳統(tǒng)的博物館教育已經不能滿足現(xiàn)在人們的要求,還需要通過一些多元化的教育方法來讓人民群眾了解博物館文化,從而更好的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讓博物館實現(xiàn)自己的社會責任。

參考文獻

[1]姜毅.…發(fā)揮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的探討[J].環(huán)球人文地理,2014,22:293.

[2]單霽翔.…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發(fā)展[J].四川文物,2011,01:3-18.

[3]寧雪梅.…博物館的社會責任與社會發(fā)展[J].赤子(上中旬),2015,23:39.

第7篇

英語的學習不能被當作一門孤立的學科,而應該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并且應該始終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對幼兒的社會教育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的。英語教育可以與社會教育活動靈活地融合滲透。

關鍵詞:

英語教育;社會教育;融合

當前,在我國,幼兒英語教育日益受到家長、幼兒園和社會的重視。幼兒接受英語教育,是基于對幼兒積極參與英語學習和活動的意識的培養(yǎng),以及語言交流能力的培樹,通過對英語這門語言的學習,是幼兒們能夠感悟、尊重、理解多元文化的存在,為今后正規(guī)的英語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幼兒的教育活動分為語言、健康、社會、科學、藝術五個領域。這些領域的教育活動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雖然這些領域的教育活動不是以語言學習為主,但都離不開語言這個表達工具。英語教育分屬于語言領域,英語的學習不能被當作一門孤立的學科,而應該作為一種交流的工具,并且應該始終與其他學科融會貫通。對于幼兒來說,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教師要重視英語的交際和工具的屬性。幼兒英語教育活動應該在融合其他學科的同時,擴展幼兒的詞匯范圍,使幼兒對英語的學習興趣越來越濃厚,使英語成為幼兒學習的對象,逐漸讓英語成為幼兒學習和交流的工具。對幼兒的社會教育要滲透到幼兒的一日生活以及家庭生活的。英語教育可以與社會教育活動靈活地融合滲透。例如,幼兒對各種節(jié)日會非常感興趣,可以引導幼兒用英語表達自己對節(jié)日的認識以及喜好。也可以充分利用真實的場景來幫助幼兒掌握英語的表達。以下為一個英語教育與社會教育相融合的案例:

一、活動名稱

Whereistheschool?

二、活動班級

大班

三、活動目標

(1)學習短語turnleft,turnright,掌握句型“Whereis…”;(2)在交通模擬中作出正確的反應;(3)體驗當小小駕駛員的樂趣,在游戲中學習英文表達。

四、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2)各種交通工具模型;(3)交通標志牌。

五、活動過程

Step1Asusualonestudenttellachildren’sstory.Step2Letthestudentswatchavideoaboutaboytellingdi-rectionstotwopersons.Afterwatchingaskstudentswhathap-penedtoNick.Teacher:Haveyouevergotlost?Andwhatwillyoudo?Student:Iwillcallmymotherorasksomebodyfordirec-tion.Step3Revision:Reviewtheexpressionsaboutaskingdi-rections.Useatapestrytohaveapractice.T:Lookatthetapestryandwhocantellsomeexpressionsaboutaskingway?Presentation:Givetheprocedureofgivingdirections.Firstteachthemhowtogivedirections.Usetheanimationformtoteach.Nextteachthemhowtodescribetheposition.Letthestudentswatchthepositionofadogandahousetolearntheprepositions.Training:a)ViewingexercisesLetthestudentswatchaeasymapandlearnsomevocabula-ry.b)ListeningexercisesListentothetapeandfillintheblanksbyusingpreposi-tions.c)OralpracticePointaplaceinthetapestryandletthestudentsgivethedifferentexpressions.TeachthedialogueinEnglishchantd)GamePlayagame.Givesomeplacepicturestostudentsandaskonestudenttoaskandtheotherstudenttoanswer.e)GroupWorkShowthemfourscenesaboutaskingdirections.Givethemsomeminutestoprepareandthenletthemshowtheirperform-anceinfrontoftheclass.f)ProfessionalbehaviororientationtrainingLetthestudentsthinkabouthowtoteachchildrenaboutthetopic.Thenletthemshowtheperformance.Step4Summary:Useflowchartstosummarizetheproce-dureofaskingandgivingdirections.

六、活動延伸

(1)家園共育:幼兒在生活中會根據(jù)實際情況運用句子“Whereis…?”。(2)在模擬場地讓幼兒靈活地邊玩邊運用所學單詞、短語、句型。

參考文獻:

[1]周曉敏.我國幼兒英語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5(76):189.

[2]宋占美.阮婷、宋占美———學前雙語課程整合模式的構建與探索———基于中兒園雙語教育課程模式的比較[J].社會科學家,2014(3).

[3]楊桂青.英語教育與生活融合的實踐與探索[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幼教研究),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