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國文化地理論文范文

時間:2022-06-14 16:22:19

序論:在您撰寫中國文化地理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國文化地理論文

第1篇

歌唱家雷佳優(yōu)雅的刺繡禮服以杭州市花――白色桂花為主,精美的桂花刺繡在白色薄紗中若隱若現(xiàn),領口處的珍珠點綴更是給予整件衣服以生命。古琴演奏家金蔚身著的服裝以謙謙細竹為靈感,用竹子表現(xiàn)古琴的意境深遠,彰顯了中國文人氣節(jié)……

勞倫斯?許,原名許建樹。在巴黎留學時,他是法國知名服裝設計師弗蘭西斯?德洛克郎的得意門生。弗蘭西斯不會說中文,就給他起了個法語名字Laurent,時間長了朋友們都叫他勞倫斯。

勞倫斯自小便對刺繡、年畫、剪紙?zhí)馗信d趣,立志長大后當一個畫家。當時,畫畫被認為是不務正業(yè)。有一次,他偷偷畫得正酣,不巧被爸爸發(fā)現(xiàn)了,心想肯定逃不過一頓暴打,沒想到爸爸居然沒有生氣,還把他送到了少年宮學畫畫。

但是,勞倫斯沒有成為畫家,而是做了設計師。他覺得做設計師是天賦和職業(yè)的完美結合。畢業(yè)后,由于缺乏資金,勞倫斯租了間小房子堅持設計工作。

2003年,章家瑞導演的電影《S瑪?shù)氖邭q》入圍加拿大蒙特利爾電影節(jié),好友韓凱臣邀請勞倫斯為李敏設計禮服。當時李敏正讀高中,不可能拿出很多報酬。但是勞倫斯覺得,只要能讓李敏衣著華服參加電影節(jié),報酬多少并不重要。根據(jù)李敏高中生的身份,勞倫斯采用了“小荷才露尖尖角”的設計理念,沒想到,這件衣服轟動了整個電影節(jié)。在此之后,勞倫斯又為電影《花腰新娘》做了服裝設計,華麗的服裝在電影上映后得到很好的反響。

2005年,電影《孔雀》入圍第55屆柏林電影節(jié),女主角張靜初請勞倫斯設計禮服。勞倫斯在一家古董店,發(fā)現(xiàn)一頂巨幅的花轎,上面繡著孔雀開屏、獅子舞球等傳統(tǒng)圖案,一下子有了靈感。一連數(shù)天,他沒日沒夜地干,終于完成了絢麗無比的“孔雀禮服”。這件禮服在電影節(jié)上一亮相,全場驚艷,轟動了國內外。

勞倫斯意識到,在短短的十幾分鐘里,一件具有辨識度、存在感的禮服,可以幫助中國明星大大地提升國際知名度。從此,勞倫斯精心設計出大量紅毯禮服:黃璐的“一樹梨花壓海棠”、周韻的“云韻晚裝”、閆妮的“梅花三弄”、范冰冰的“東方祥云”……這些驚艷的紅毯禮服,都使中國明星和中國文化散發(fā)出自信的光芒。

勞倫斯認為,禮服很多時候是一件利器,講述著中國文化的千年底蘊。中國服裝要和國際接軌,不僅是跟隨西方的時尚,更要發(fā)揮中國文化的優(yōu)勢,努力將中國五千年文化延伸至世界舞臺。

第2篇

以下為求學網為您編輯的:“中國經濟論文利用FDI推進我國環(huán)保產業(yè)的市場化”,敬請關注!!

中國經濟論文利用FDI推進我國環(huán)保產業(yè)的市場化

以上就是我們?yōu)槟鷾蕚涞摹爸袊洕撐睦肍DI推進我國環(huán)保產業(yè)的市場化”,更多內容請點擊求學網論文頻道。

第3篇

關鍵詞:耕地損失/驅動因子/政策啟示

進入90年代以來,土地利用/土地覆被變化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成為全球變化研究的核心領域之一[1].由于全球變化研究領域更為側重對地球系統(tǒng)的碳循環(huán)和生物多樣性變化的研究,因而對森林(特別是熱帶雨林)和濕地等類型的土地覆被變化投入了較多的精力。其實,另一種土地覆被變化可能對地球生命支撐系統(tǒng)的威脅更為直接,這就是有限的耕地資源在工業(yè)化過程中的喪失。就這種變化來講,中國大陸在近20年來成為全球最為突出的地區(qū)。

考慮到下個世紀初人口高峰到來時中國農業(yè)所面臨的壓力,耕地資源的變化無疑是影響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問題。

1耕地數(shù)量變化的總體趨勢

與淡水資源一樣,土地資源屬于典型的多功能性自然資源,隨著人口和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受到來自各方面需求的壓力不斷增大。特別是在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土地資源,尤其是耕地資源,在這種需求的壓力下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利用方式和質量的變化。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耕地資源變化總體趨勢表現(xiàn)為向其他利用方式的轉變,總面積持續(xù)減少。在“誰來養(yǎng)活中國”

的論爭和全球食物安全危機之背景下,耕地損失的問題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各界廣泛的關注[2、3].我國政府為了遏制耕地持續(xù)減少的勢頭,提出了以行政區(qū)“耕地總量平衡”為目標的耕地保護政策。

對于我國耕地總量,一直缺乏權威的數(shù)據(jù)。比較長的時間序列數(shù)據(jù)是國家統(tǒng)計局的統(tǒng)計資料[4].根據(jù)統(tǒng)計局的資料,我國耕地面積在1957年達到高峰,其后經歷了一次大幅度的減少。第二次大的滑坡發(fā)生在1965~1977年;第三次1980~1988年;第四次從1992年持續(xù)至今。

改革開放以來耕地減少的速度是60年代至今最快的一段時間。根據(jù)原國家土地管理局和國家統(tǒng)計局的資料計算[5],1978~1997年累計增加耕地1140萬hm2,累計減少1605萬hm2,兩者相抵,凈減少465萬hm2,占耕地總面積的3.5%,相當于整個江蘇省的耕地面積。這段時間平均每年凈減少耕地25萬hm2,而在此前的10年(1968~1978)間,平均每年凈減少16萬hm2,速度明顯加快。

在改革開放以來的20年間,耕地總量平衡中只有1979、1990、1995和1996年新增耕地面積超過了減少的耕地面積。但凈增面積有限,不超過10萬hm2.凈減少最快的是1984~1988年,年均減少55萬hm2,其中1985年是減少最多的一年,達100萬hm2.1993~1995三年也很突出,每年凈減少近40萬hm2.

如果僅從全國尺度考察耕地總量變化,會忽視一些重要的現(xiàn)象。從耕地面積變化的空間分布上看,凈減少最快的一是廣東、福建、上海、江蘇、浙江、山東、北京、天津及遼寧等沿海省份;二是陜西、湖北、四川、湖南、山西等中部省份。盡管從全國的趨勢看個別年份耕地面積是凈增加的,但這些自然條件較好的省份自1978年以來一直維持著凈減少的趨勢。

那些自然條件較差的邊遠省份,如內蒙古、黑龍江、新疆、云南、廣西、貴州、甘肅、寧夏等省,1988年以后耕地卻基本上是凈增加的。個別省份,如內蒙古和黑龍江等,增加的幅度還比較大。耕地面積變化的這種區(qū)域差異,說明在我國耕地總量的動態(tài)平衡中,生產力較低的耕地面積的增加,在數(shù)量上部分地抵消了優(yōu)質良田的減少,因而掩蓋了問題的實質。

2耕地數(shù)量變化的構成和分布

1988年以來,原國家土地管理局每年公布耕地增減的統(tǒng)計資料,被認為是這方面比較權威的數(shù)據(jù)。根據(jù)該局1988~1995年的數(shù)據(jù)分析,8年中增加的耕地主要來源于荒地開墾,占76%;農業(yè)結構調整和復墾所占的比例較小,分別為13%和11%.在損失耕地的構成中,農業(yè)結構調整,包括轉變?yōu)楣麍@、魚塘、林地及草地的耕地,占有最大的份額,為62%.其次為非農建設占地,占20%.自然災害損毀(風蝕、水蝕、沙壓、洪澇)的耕地面積占18%.

新開墾的耕地主要來于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qū)。新疆、云南、黑龍江、內蒙古及廣西等省8年間荒地開墾面積最大,占全國開荒總面積的60%.有趣的是,這幾個省份也正是災害毀損耕地最為嚴重的地區(qū)。從結構調整占地的情況看,果園和魚塘占地問題較為嚴重的省份包括廣東、江蘇、遼,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寧、湖北及陜西等,主要是東部和中部地區(qū);而退耕還林還草的耕地占總耕地面積最大的省份有內蒙古、陜西、新疆、和云南,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區(qū)。非農建設占地比較嚴重的地區(qū)明顯地分布在以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和京津為中心的東部沿海地區(qū),此外,湖北、河南及安徽等中部省份也比較嚴重。值得注意的是,在1988~1991年期間,沿海12個省份非農建設占地在全國此類占地中的比重維持在40%左右,而在此后的4年,比重上升到50%~55%.

中國近20年來耕地面積的變化及其政策啟示來自:免費

3增減耕地的質量差異

如果只從數(shù)量上比較耕地面積的增減,不能充分說明目前發(fā)生在我國的耕地問題的實質。

實際上,在我們這個有著幾千年農業(yè)文明而且人多地少的國度,尚存的可開墾宜農荒地資源已十分有限。因此,近年來新增加的耕地主要是生產力較低的邊際土地。這些耕地產量低而不穩(wěn),退耕的危險很大。此外,由于人口與耕地在空間分布上高度相關,損失的耕地,尤其是非農建設占用的耕地,主要是優(yōu)質的農田。這些耕地往往含有很高的物化資本。從以上所述耕地面積變化的地理分布上,也可以看出這些問題。

為了說明近年來我國耕地變化造成的農業(yè)生產力的損失,我們按增、減耕地所在地區(qū)的糧食單位面積平均產量進行了大致的估算[6].1988~1995年間,我國新增加的耕地面積為39萬hm2/a,減少60萬hm2/a,比例為1∶1.54.按增減耕地所在省份和所發(fā)生的年份糧食平均產量水平估算,新增加耕地貢獻的糧食為143萬t/a,減少的耕地造成的糧食損失為236萬t/a,比例為1∶1.65.假如將空間尺度縮小到縣,這種估算就更加接近于實際情況。1980~1994年間,我國耕地凈增加縣份增加的耕地總計為10萬hm2/a,凈減少的縣份減少共44萬hm2/a,比例為1∶4.4.按增減耕地所在縣份1990年糧食平均產量水平估算,耕地凈增加縣份貢獻的糧食約424萬t/a,耕地凈減少縣份的糧食損失為3216萬t/a,比例為1∶7.6.實際上,采用所在地區(qū)平均產量水平來計算,多數(shù)情況下是過高地估計了新增耕地而過低地估計了損失的耕地的生產水平。但無論如何,這一估算說明,假如只是從總量增減平衡上來衡量我國的耕地問題,可能會舍本求末。

論文中國近20年來耕地面積的變化及其政策啟示來自

4耕地變化的驅動力分析

在改革開放后的20年中,我國耕地面積的變化與經濟波動有著較為密切的聯(lián)系(圖1)。

首先,從全國耕地總量的變化曲線上看,以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度提高為特征的經濟鼓動期都伴隨著新一輪的耕地總量滑坡,而經濟調整期則出現(xiàn)耕地損失減緩的勢頭。與固定資產投資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非農建設占用耕地的情況。以這個時期中耕地減少幅度較大的1992~1995年為例,以省級數(shù)據(jù)計算的兩者的相關系數(shù)高達0.85.非農建設占地對固定資產投資較為敏感,某種程度上說明我國城鄉(xiāng)的建設用地效率低,不夠集約。如果把單位固定資產投資占用耕地的面積作為評價用地效率的指標,我們發(fā)現(xiàn),用地效率較高的省份大都分布在城市化水平高的地區(qū),如京、津、滬、吉、粵、魯、閩等;城市化水平低的省份往往用地效率也低,如藏、皖、豫、黔、滇、桂、陜等(表1)。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在空間布局上的分散是造成非農建設占地多的一個主要方面。全國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集聚在城鎮(zhèn)的只占8%,其余分散在農村[7].以省級資料做比較,發(fā)現(xiàn)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分散程度高的省份用地效率就低(表1)。

*資料來源:建設占地為1992~1995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文獻5;固定資產投資為1992~1995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文獻4;工業(yè)企業(yè)數(shù)和城市化程度為1995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文獻4.

在1988~1995年間,農業(yè)結構調整造成的耕地損失占總耕地損失的一半以上。這部分占地主要有兩種情況,一是退耕還林還草,二是開辟果園或開挖魚塘。前者主要是在政府有關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保護政策和十大防護林工程的指導和帶動下進行的;后者主要是農民在比較經濟效益的驅使下發(fā)生的①。1979~1996年,我國的果園面積增加了近4倍。從增長曲線上來看,與糧食產量的增長有密切的關系。果園面積的兩個快速擴大期(1985~1988年和1993~1996年)都是在糧食總產上了一個臺階之后。1985~1988年是果園面積擴大最快的時期,它是在1983年糧食產量達到一個高峰之后,農民人均占有糧食得到了迅速提高,人們開始尋找提高收入的新的土地經營方式。同時,我國3種主要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也是在1984年前后達到歷史新高,為農業(yè)的多種經營提供了可能。

土地退化構成我國耕地損失的另一個重要的驅動因子。我國每年因災害毀損的耕地面積平均為4.5萬hm2左右,主要發(fā)生在東北、西北和西南各省。災損耕地嚴重的省份也是開荒面積最多的地區(qū),兩者的相關系數(shù)為0.75.這些地區(qū)自然條件均較惡劣,環(huán)境十分脆弱。一般來講,受沙漠化威脅大的東北和西北地區(qū),因災損而棄耕的面積較大;受水土流失威脅較大的西南地區(qū),因災損而棄耕的面積相對較小,但造成的耕地生產力損失也是不可忽視的。

5政策啟示

根據(jù)以上分析,作者認為在我國目前耕地保護的政策和管理上,應強調以下幾點:

中國近20年來耕地面積的變化及其政策啟示(1)在耕地的保護上,數(shù)量和質量應并重。政府在有關政策的宣傳和掌握上,應盡快從行政區(qū)“耕地總量平衡”向“基本農田的有效保護”和“用途管制”轉移。從本文的分析可以看出,片面強調總量平衡,不僅造成該保護的良田沒有保護好,還間接地鼓勵地方開墾那些不適宜耕種的土地,造成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的惡化;

(2)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遍地開花不利于耕地的保護。應鼓勵城市的發(fā)展,縮并自然村,使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向城市和中心城鎮(zhèn)靠攏;

第4篇

關鍵詞: 《弟子規(guī)》 傳統(tǒng)文化 學習誤區(qū)

傳統(tǒng)文化在沉寂多年后,最近幾年卻猶如枯樹逢春,逐漸火熱起來,這與國家政策上的宣傳有密切關系。2009年,主席在中央黨校提出:“領導干部要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毕蝾I導干部提出了如何通過讀書提高個人自身修養(yǎng)的問題。指出不僅要讀書,而且要有選擇地讀書,“要通過研讀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書籍,吸收前人在修身處事、治國理政等方面的智慧和經驗,養(yǎng)浩然之氣,塑高尚人格,不斷提高人文素質和精神境界?!钡拇罅π麄?,使得一直都較為沉寂的傳統(tǒng)文化重新煥發(fā)了生機。其中,《弟子規(guī)》一書在學習熱潮中儼然成為領頭羊之一,顯得較突出。學習傳統(tǒng)文化固然是好事,但在學習過程中若不注意篩選糟粕和講究方法,亦會出現(xiàn)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本文即從國人學習《弟子規(guī)》的情況分析入手,探討學習傳統(tǒng)文化中的問題及相應解決措施。

一、《弟子規(guī)》學習之現(xiàn)狀及反思

《弟子規(guī)》在公務員領域的熱度,在公務員考試中反應最為明顯。2013年湖南益陽、遼寧鞍山、河北等地公務員考試中大量出現(xiàn)與《弟子規(guī)》相關的試題。到2014年,各地公務員全真模擬試題中更是無處不乏《弟子規(guī)》的身影。與之相應的是,《弟子規(guī)》一書由幾年前基本無人問津,到這幾年的銷量不斷激增。如北國網一則新聞的標題即為《2013年鞍山啥書最火――〈弟子規(guī)〉》。而在不少行政單位,也悄然掀起公務員閱讀《弟子規(guī)》的熱潮。

在我們的高等學府――大學里,也常??梢妼W習《弟子規(guī)》的身影。如2012年東華理工大學,向所有在校學生號召《學好弟子規(guī)做好中國人》;再如2013年,當2013級新生步入中山大學時,被學校要求完成一份十分特殊的暑假作業(yè),即閱讀《弟子規(guī)》并寫讀后感;今年,中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900余名大學新生剛剛踏入校門,就收到了學院發(fā)給他們的兩本書,其中一本就是《弟子規(guī)》。

在社會中,全國不少地方開設了類似于私塾的國學班培訓機構,在這些培訓機構往往以記誦《弟子規(guī)》、《三字經》等書籍為主。如據(jù)大眾網2013年報道,自2008年始,由一群義工發(fā)起成立孝謙傳統(tǒng)文化學習中心,組織“草根講堂”,免費為少年兒童進行國學經典的授課。據(jù)義工介紹,他們那里最受歡迎的就是“弟子規(guī)”班。

從這些現(xiàn)象中可以得知,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全方面掀起了學習《弟子規(guī)》的熱潮。古人云:“開卷有益。”但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開卷形式上,還要實際考察其效果。就目前學習《弟子規(guī)》的實際情況看,在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其一,學習的方法較單一。在學習《弟子規(guī)》時,顯然成人的學習方式與兒童的學習方式有所不同。但無論學習的年齡層次有何區(qū)別,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學習,目前基本都是采用傳統(tǒng)私塾的學習方法――記誦法。

其二,不少學習流于形式。目前學習《弟子規(guī)》,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非是自覺自愿地學習,往往是被動學習。在學習過程中,特別容易出現(xiàn)“一陣風”的學習情況。當相關政策號召一提出來,學習立刻就聞風而動,但時間一久,上級不再反復強調,學習熱情迅速退潮。

其三,學習效果不理想。目前對于學習效果的檢驗,僅僅到能完整無誤地背誦《弟子規(guī)》為止。而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由于是記誦,隨著時間的推移,沒有實踐鞏固,記憶效果越來越差,很容易將之前背誦的成果付之流水,因此學習效果是極為糟糕的。這里有一個問題尤其要引起人們的注意,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若僅僅止步于記誦,那無疑是舍本逐末。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根本目的在于傳播并能實踐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值得提倡的部分。

總體而言,學習傳統(tǒng)文化固然是好事,但在學習過程中所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也是不容我們忽視的。

二、原因探尋及對策

對于在學習以《弟子規(guī)》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中所出現(xiàn)的問題,探尋其原因,歸結起來大概有以下幾點。

1.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僅僅是為了應付某些形式的檢查,如考公務員學習《弟子規(guī)》大多純粹就是應付考試,再如兒童學習則往往是基于父母或老師的要求。這樣,學習就淪為考試工具,或成全父母的虛榮,或滿足老師的要求。并不能真正體會學習傳統(tǒng)文化其目的在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和精神境界。

2.施教者沒有結合受教者探尋合適的教學方法。在整個中國基本處于應試教育的背景之下,施教者并無多少閑暇余力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方法進行探討,往往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時,習慣性因襲傳統(tǒng)學習方式――記誦。

那么,如何在現(xiàn)有條件下提高學習《弟子規(guī)》等傳統(tǒng)文化的學習實效呢?筆者認為可以在以下方面多做努力。

其一,學習需有所取舍,不能全盤接受。以《弟子規(guī)》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固然有許多好處,不然,不會傳播得如此悠久綿遠。但正如梁啟超先生在《儒家哲學》一書中所指出的:“無論怎樣好的學說,經過若干時代以后,總會變質,摻雜許多凝滯腐敗的成分在里頭。”①傳統(tǒng)文化的產生有其獨特土壤,有些東西在當時或許有積極意義,但隨著社會的變遷,已經成為喪失了其特有的價值及意義,成為可以拋棄的對象。例如,《弟子規(guī)》云:“三綱者,君臣義?!雹谶@里講的封建社會的三綱五常,顯然隨著時代的變遷,已經沒有價值。所以,在學習的時候,需持一種批判的眼光,批判地繼承傳統(tǒng)文化。

其二,讀書,尤其要擅讀書,讀活書。傳統(tǒng)文化的語言與今天的白話文有別,語言存在隔閡。讀書時容易出現(xiàn)拘泥于字句的解釋,不能認識到作品背景及自己當前的生活環(huán)境是有差別的,一到實踐時就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的問題。如《弟子規(guī)》中提到:“事雖小,勿擅為。茍擅為,子道虧?!币馑际堑茏訜o論做什么事情都不可擅作主張,必須請示師長之后才可以行事,否則將會得到“子道虧”這一極為糟糕的結果。當然,弟子因為人生閱歷有限,若盲目行事容易出錯,多請教師長自然對為人行事是大有裨益的。但若過于堅持這一原則,則陷入到僵化的地步,挫傷了弟子行事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假設一旦發(fā)生突發(fā)事件,弟子若必須請示師長后方能行事,則恐怕萬萬不行。正如孟子所說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弊x書,切記不能死讀書。

其三,知行合一。學習不能僅僅停留在書本的學習上,必須有實踐相伴。古人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學習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中,其實目前已經有一些較好的舉措可以擴大范圍進行推廣。例如,2010年湖北漢南地區(qū)紗帽中學要求學生寒假要為父母洗一次腳、倒一杯水、唱一支歌、講一個故事,通過短信、電話等各種形式給長輩拜年。這些活動都從實踐上行之有效地鞏固了學習效果。

其四,學習形式的多樣化。學習《弟子規(guī)》目前并不屬于應試教育范疇。作為社會教育的重要部分,應結合其學習的特殊性,采用靈活多變的學習方法。如2014年的公益廣告中《回家篇》中的《擺雙筷子回家吃飯》、《63年后的團圓》等;2011年始黃石下陸有色中學開展“古詩文讀書考級”活動,每學期根據(jù)考察評選“誦讀小才子”、“小孝星”、“文明禮儀之星”等。這些活動,讓國人在休閑娛樂之暇,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為枯燥的記誦式學習方法開辟了新路徑。

總之,以《弟子規(guī)》為代表的傳統(tǒng)文化學習,無疑對于當前國人人文素質的提高有極為重要的意義。但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弊端和問題,也是我們所不能忽視的。只有不斷從錯誤中吸取經驗教訓并改進,我們的學習才能持之以恒地有效地開展下去。

注釋:

①梁啟超.儒家哲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11.

②李逸安.中華經典藏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北京:中華書局,2009.3.本文所引《弟子規(guī)》原文均摘自此書.

參考文獻:

[1]李逸安.中華經典藏書: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規(guī)[M].北京:中華書局,2009.3.

[2]梁啟超.儒家哲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3.

第5篇

摘要中國北方是不同板塊或塊體的拼合體,發(fā)育其上的不同盆地疊置在不同構造單元之上,具有不同的構造樣式及地質發(fā)展演化歷史。中生代以來受到了多期構造運動的改造和破壞。早、晚時期盆地的相互疊置,使其熱演化歷史呈現(xiàn)十分復雜的局面?;謴透髋璧氐臒嵫莼凡粌H可以為盆地油氣資源的勘探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jù),直接為生產服務,而且可為陸內或板內大陸動力學和盆地動力學研究提供依據(jù)。本文以“活動論”及地質發(fā)展的“階段論”思想為指導,將區(qū)域地質背景與盆地演化史相結合,應用多種古地溫研究方法綜合分析對比,分別對中國北方各盆地熱演化史進行了恢復,對不同時期不同區(qū)塊北方各盆地的古地溫梯度進行了分析對比,并對不同盆地熱演化史與油氣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指出了油氣勘探的有利區(qū)及進一步勘探的領域。

中國北方東北地區(qū)的松遼盆地、二連盆地,都為典型的裂谷盆地,具有相似的構造發(fā)展史。松遼盆地現(xiàn)今地溫梯度為3.70℃/100m,平均大地熱流值為68.65mW/m2,現(xiàn)今地溫場具有中部高,邊部低,呈環(huán)狀分布的特點。多種地溫研究方法表明松遼盆地古地溫高于今地溫,晚白堊世古地溫梯度為5.00—6.00℃/100m,遠高于現(xiàn)今地溫梯度。

二連盆地熱演化史研究十分薄弱,現(xiàn)今地溫梯度在3.00~4.30℃/100m之間,其平均值為3.50℃/100m,估算的大地熱流值在56.21~81.59mW/m2之間,平均為69mW/m2。二連盆地凹陷眾多,分隔性強,各凹陷現(xiàn)今地溫梯度及生油門限明顯不同,生油門限受古地溫控制。早白堊世地溫梯度在3.50—5.50℃/100m之間,平均值約為4.66℃/100m,中侏羅世古地溫梯度更高。

華北地區(qū)鄂爾多斯、沁水、渤海灣盆地位于華北克拉通之上,古生代華北盆地沉積、構造穩(wěn)定,地溫梯度較低。中生代晚期華北盆地經歷了一次強烈的構造運動,這次構造運動使華北東部地區(qū)隆起,西部地區(qū)坳陷。東部隆起區(qū)為降溫過程,西部坳陷區(qū)為增溫過程。中生代晚期鄂爾多斯盆地古地溫梯度在3.30—4.80℃/100m之間,主要集中在4.00℃/100m左右;沁水盆地古地溫梯度為5.56/℃100m;華北東部隆起區(qū)古地溫梯度約為5.25℃/100m。新生代以來鄂爾多斯、沁水盆地整體抬升,發(fā)生降溫冷卻,而渤海灣盆地拉張斷陷形成裂谷盆地,地層溫度逐步增高。現(xiàn)今鄂爾多斯盆地、沁水盆地地溫梯度分別在2.20—3.10℃/100m和2.60—3.00℃/100m之間,大地熱流值分別為63.40mW/m2和61mW/m2。渤海灣盆地地溫梯度和大地熱流值分別為3.58℃/100m和61.53mW/m2。

河西走廊地區(qū)的酒泉盆地群是兩期不同性質,不同世代盆地疊加而成。晚侏羅世一早白堊世為拉張盆地,第三紀以來為擠壓坳陷盆地。酒東盆地、花海盆地、酒西盆地現(xiàn)今地溫梯度及大地熱流值都較低,地溫梯度在2.51—3.00℃/100m之間,大地熱流值在50—57mW/m2之間。中生代晚期花海盆地、酒西盆地、酒東盆地古地溫梯度高于現(xiàn)今地溫梯度,可達3.75—4.50℃/100m。花海盆地古地溫高于今地溫,烴源巖熱演化程度受古地溫控制,酒西、酒東盆地熱演化程度主要受現(xiàn)今地溫控制。

吐哈盆地為新疆境內三大沉積盆地之一,現(xiàn)今地溫梯度為2.50℃/100m,大地熱流值約為44.48mW/m2,地溫梯度分布總體上具有東高西低的特點。古地溫恢復表明吐哈盆地晚侏羅世—早白堊世地溫梯度較高,可達2.31~3.61℃/100m,平均值約為3.00℃/100m;早中侏羅世地溫梯度較低,小于3.00℃/100m。吐哈盆地哈密坳陷、臺北凹陷、托克遜凹陷構造熱演化史差異較大。哈密坳陷、托克遜凹陷部分地區(qū)古地溫高于今地溫,主生油期較早;臺北凹陷晚侏羅世以來雖然有過短暫抬升剝蝕時期,但總體而言,一直處于持續(xù)埋藏增溫過程,有利于油氣生成和保存,現(xiàn)今主力烴源巖八道灣組、西山窯組仍處于成油高峰期,是最為有利的勘探區(qū)。吐哈盆地油氣具多期成藏的特點,可明顯的分為三期,分別為晚侏羅世—早白堊世、晚白堊世及漸新世一中新世。

中國北方古生代華北盆地、塔里木盆地位于穩(wěn)定的克拉通之上,克拉通面積大,沉積構造穩(wěn)定,沉積層厚度薄,具有低的地溫梯度及低的古地溫。吐哈盆地、準噶爾盆地位于哈薩克斯坦板塊之上,經歷了拉張—裂陷作用,構造活動性強,地溫梯度高于塔里木盆地及華北盆地。

中生代晚期中國北方受周圍板塊相互作用的影響,活動強烈。根據(jù)其活動性可明顯的分為四個區(qū)塊:東北區(qū)二連、松遼盆地,巖漿活動性強,地殼發(fā)生裂陷作用,形成侏羅紀、白堊紀斷陷盆地,地溫梯度高;華北區(qū)鄂爾多斯、沁水盆地及渤海灣地區(qū)中生代晚期地溫梯度明顯升高,東部的渤海灣地區(qū)發(fā)生隆升,為冷卻過程。西部的沁水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發(fā)生坳陷,地溫增高;阿爾金斷裂以東的阿拉善及河西走廊地區(qū)的酒泉盆地群、銀根盆地侏羅紀到早白堊世地殼發(fā)生伸展作用,形成一系列的斷陷盆地。盆地構造樣式與東北地區(qū)的二連盆地相似,但火山活動較弱,其地溫梯度也較高;阿爾金斷裂以西的吐哈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中生代為擠壓坳陷型盆地,地溫梯度總體上較低。吐哈盆地活動性較塔里木、準噶爾盆地強,地溫梯度稍高于塔里木,準噶爾兩盆地。

中生代晚期阿爾金斷裂以東構造活動性強,強烈的構造活動引發(fā)了巖漿活動及地殼深部熱活動,這是一次強烈的構造熱事件,具有區(qū)域規(guī)模。在不同構造區(qū)塊由于邊界斷裂的限制及調節(jié),構造樣式及活動強度有所不同,在火成巖活動區(qū)形成明顯的地溫異常。這次構造熱事件對阿爾金斷裂以東各盆地油氣的生成、運移及成藏起重要控制作用。

新生代以來華北東部渤海灣地區(qū)拉張斷陷形成了渤海灣裂谷盆地,地溫梯度及大地熱流值都較高,沉積了巨厚的第三紀地層,屬不斷增溫過程;華北西部鄂爾多斯、沁水盆地抬升隆起,遭受剝蝕,地溫梯度減小,屬降溫過程。華北東部區(qū)二連、松遼盆地仍為地殼減薄區(qū),地溫梯度仍較高,分別為3.50℃/100m和3.70℃/100m。中國北方西部由于印度板塊的持續(xù)北移,地殼進一步縮短和增厚,吐哈、塔里木、準噶爾盆地及酒泉盆地群地溫梯度及大地熱流值均較低。

中國北方主要盆地熱歷史類型復雜多樣,可分為冷卻型、交替變化型、熱事件型等多種類型。盆地熱歷史類型受其地球動力學背景及構造演化控制。不同構造熱演化史的盆地,其烴源巖熱演化程度、生油門限、油氣主生烴期明顯不同。高溫型盆地生油門限淺,有利于油氣的快速轉化,低溫型盆地生油門限深,有效勘探深度段及勘探深度加大。

根據(jù)盆地構造熱演化史、烴源巖發(fā)育及保存狀況綜合分析,認為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鄂爾多斯、吐哈盆地是有利的勘探區(qū),值得詳細勘探。渤海灣盆地石炭、二疊系,沁水盆地石炭、二疊系,吐哈盆地臺北凹陷深層二疊系及三疊系、酒東盆地的下白堊統(tǒng)是進一步勘探的領域。

關鍵詞:中國北方沉積盆地盆地熱演化史大地熱流古地溫梯度構造熱事件

主生烴期熱歷史類型

COMPARATIVERESEARCHONTECTONICALTHERMALHISTORYOFSEDIMENTARYBASIINTHENORTHCHINA

ATRACT

ThenorthernpartofChinaisamatchingbodyofdifferentplatesandterrai.ThesedimentarybasiinthenorthChinasuperimposeonthedifferentstructuralunitsandhavedifferentstructuralformsanddifferentstructuralevolutionhistory.SinceMesozoicthebasihavebeenreformedanddestroyedbymanystructuralmovements.Thispaper,directedby“movementtheory”and“stagetheory”ofgeologyevo lution,synthesizingregionalgeologysurroundingandbasinevolutionhistory,usingmanypaleogeothermalresearchmethods,resumesthermalhistoryofthebasiinthenorthChina,analyzesandcomparesthedifferentstagesanddifferentunitsthermalgradientsofbasiinthenorthChina,makesasystematicstudyoftherelatiohipbetweenthermalhistoryandoilandgasofdifferentbasiandascertaifavorableunitsandfurtherexplorationfieldofoilandgasexploration.

SongliaobasinandErlianbasin,locatedinnortheastofthenorthChina,allofwhicharetypicalriftbasin,havesimilarstructuralevolutionhistory.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ofSongliaobasinis3.70℃/100m,meanheatflowvalueis68.65mW/m2.ThepresentgeothermalfieldofSongliaobasinishighincentre,lowinborderandhascharacteristicofringshapedistribution.ResearchinvariousmethodsindicatesthatpaleotemperatureofSongliaobasinishigherthanpresent,paleogeothermalgradientinlaterCretaceousis5.00-6.00℃/100m,whichisfarmorethan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

ThestudyonthermalhistoryofErlianbasinisverylittle.ThepresentgeothemalgradientofErlianbasinis3.10-4.22℃/100m,themeanvalueofwhichis3.50℃/100m,theestimatedheatflowvalueis56.21-81.59mW/m2,themeanvalueis69mW/m2.Erlianbasinhasmanydepreioandeverydepreionisdifferentindeposition.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andthethresholdofoilgenerationisdistinctlydifferentineverydepreionandthethresholdofoilgenerationiscontrolledbypaleotemperature.InCretaceousthethermalgradientis3.50-5.50℃/100m,meanofwhichis4.66℃/100m.ThethermalgradientofMiddleJuraicishigher.

Ordos,QihuiandBohaiwanbasiinNorthChinaarealllocatedinNorthChinacraton.DepositionandstructureofNorthChinabasinisstableandthethermalgradientislowinPaleozoic.InlaterMesozoicNorthChinabasinunderwentaseverestructuralmovement,whichmaketheeastofNorthChinabasinriseandthewestofitsuide.Thetemperatureintheeastisonthedecreaseandthewestisontheincrease.InlaterMesozoicthegeothermalgradientofOrdosbasinis3.30-4.80℃/100m,mainvalueofwhichis4.00℃/100m.ThegeothermalgradientofQihuibasinis5.56℃/100m.IntheeasternupliftedareaofNorthChinageothermalgradientis5.25℃/100m.SinceCenozoicOrdosandQihuibasiniswhollyrisingandonthedecreaseoftemperature,butBohaiwanbasinstretchedandfaultsuidedandbecameariftbasinandthepaleotemperaturegraduallyincrease.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sofOrdosandQihuibasinare2.20-3.10℃/100mand2.60-3.00℃/100m.Theheatflowvaluesare63.4mW/m2and61mW/m2separately.ThegeothermalgradientandheatflowvalueofBohaiwanbasinare3.58℃/100mand61.53mW/m2.

JiuquanbasingrouintheHexicorridorisformedbythestackingoftwostagedifferentpropertyanddifferentgenerationbasi.ItwasriftbasifromlaterJuraictoearlyCretaceousandsqueezedsagbasinsinceCenozoic.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andheatflowofJiudong,HuahaiandJiuxibasiareallverylow,ofwhich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sare2.51-3.00℃/100mandtheheatflowvaluesare50-57mW/m2.InlaterMesozoic,thepaleothermalgradientsofHuahai,JiuxiandJiudongbasin,whichare3.75-4.50℃/100m,areallhigherthanpresentthermalgradients.InHuahaibasinpaleotemperatureishigherthanpresentandthematurityofsourcerockiscontrolledbypaleotemperature.InJiuxiandJuidongbasinthematurityofsourcerockismainlycontrolledbypresenttemperature.

TulufanHamibasinisoneofthethreebigbasiinXinjangautonomousregionThepresentgeothermalgradientofitis2.50℃/100mandtheheatflowvalueis44.48mW/m2.Thegeothermalgradientofitishighineastandlowinwest.TheresumedpaleotemperatureindicatesthatthegeothermalgradientofTulufanHamibasinfromlaterJuraictoearlyCretaceousis2.31-3.61℃/100m,themeanofwhichis3.00℃/100m,inearlyandmiddleJuraicthegeothermalgradientislowerthan3.00℃/100m.ThestructuralandthermalevolutionoftheHamidepreion,TaibeidepreionandTuokexundepreiois verydifferent.InHamidepreionandpartsofTuokexundepreionthepaleotemperatureishigherthanthepresentandthestageofoilgenerationisearly.AlthoughfromlaterJuraicTaibeidepreionunderwentashorttimeriseanddenudationbutthetemperaturehavebeenrisingasawhole,whichisbeneficialtooilgenerationandpreservation.BadaowanformationandXisanyaoformation,thepresentmainsourcerocks,isatthehighstageofoilgeneration,Taibeidepreionisthemostfavorableexplorationarea.TheoilandgaspoolsinTuloufanHamibasinisformedinmanytimes,whichcanbedividedintothreestages:LaterJuraic-earlyCretaceous,LaterCretaceousandOligcene-Miocene.

NorthChinabasinandTalimubasininthenorthernpartofChinainPaleozoicarealllocatedinstablecraton,whoseareaisbigandinwhichthedepositionandstructureisstableandthesedimentarylayeristhin,whosegeothermalgradientandpaleotemperatureislow.TuloufanHamibasinandZhungeerbasinlocatedinHasakesitanplateunderwentexteionrift,theactivityofwhichissevereandthegeothermalgradientofwhichishigherthanTalimuandNorthChinabasi.

InlaterMesozoicthenorthernpartofChinaiseffectedbysurroundplateanditsactivityisintee.Accordingtoactivity,itcanbedividedintofourunits(1).InNortheastunitErlianandSongliaobasi,inwhichvolcanismissevereandcrustisrifted,formedaJuraicandCretaceousfaultedbasinandthegeothermalgradientishigh.(2)InNorthChinaunitOrdosbasin,Qihuibasin,Bohaiwanregion,inlaterMesozoicgeothermalgradientofwhichwasevidentlyrising.AteastBohaiwanregionwasupliftingandcooling.AtwestQihuiandOrdosbasinwasdepreingandthepaleotemperaturewasrising.(3)OntheeastofAerjinfaultintheAlashanandHexicorridorareatheJiuquanbaingrouandYingenbasinextendedfromJuraictoearlyCretaceousandformedmanyfaultedbasi.ThestructuralpatternofthefaultedbasiissimilartoErlianbasininnortheastchina,butvolcanicactivityisweakandgeothermalgradientishigh.(4)OnthewestofAerjinfaultTuloufanHami,Talimu,Zhungeerbasiarealldepreionbasi,thegeothermalgradientsinlower,TuloufanHamibasiactivityissevererthanTalimubasinandZhungeerbasin,thegeothermalgradientihigherthanthetwobasi.

InlaterMesozoic,OntheeastofAerjinfaultthestructuralactivityissevere.Theseverestructuralmovementresultsinvolcanismandplutonicthermalactivity,whichisasevereregionalstructuralthermaleventandhasregionscaleBecauseoftheconfinementandadjustmentbyboundaryfaults,structuralpatternandmovementactivityofdifferenttectonicterraiisdifferent.Itresultedingeothermalaormalityinvolcanicarea.Thestructural-thermaleventcontrolledthegeneration,migrationandplay-formingofoilandgasinthebasiontheeastofAerjinfault.

StretchingandfaultingonBohaiwanareaintheeastofNorthChinaformBohaiwanriftbasinsinceCenozoic,geothermalgradientandheatflowareallhighinbohaiwanbasin,theTertiaryformationisverythickandthetemperatureisontheincreaseinthebasin.Ordos,QihuibasiinthewestofNorthChinaupliftandwasdenuded,thegeothermalgradientsareloweringandthetemperatureisonthedecrease.Erlian,SongliaobasiintheeastofNorthChinaiscrustthiingarea,thegeothermalgradientishigher,thevaluesare3.50℃/100mand3.70℃/100mseparately.BecauseofthenorthwardmovementofIndiaplate,thecrustofthewestofthenorthChinaisfurthershorteningandthickening,thegeothermalgradientsandheatflowsofTuloufanHami,Talimu,ZhungeerbasiandJiuquanbasingrouarealllower.

第6篇

關鍵詞:耕地保護;利益補償;社

在生態(tài)脆弱的烏昌經濟區(qū)內保護耕地勢必制約經濟發(fā)展,而經濟發(fā)展則又要占用大量耕地,在這里,耕地保護和經濟發(fā)展便成了一對“冤家對頭”。然而,通過對烏昌經濟區(qū)內的農戶進行合理有效補償,一方面,既有利于增強農戶保護耕地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也有利于提高耕地保護的經濟能力;另一方面,可以促使該地區(qū)非農產業(yè)向土地節(jié)約型和集約型方向發(fā)展。

一、烏昌經濟區(qū)耕地保護中農戶利益補償問題的重要性

對農戶利益進行補償?shù)膶嶋H意義主要有:

第一,烏昌經濟區(qū)是天山北坡經濟帶的中心區(qū)域,在烏魯木齊這個國際大都市的帶動下,該地區(qū)的人口增長、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水平遠遠高于全疆其他地區(qū),因而需要占用大量耕地。而且,目前實施的烏昌經濟一體化戰(zhàn)略勢必會對烏昌經濟區(qū)產生更大的生態(tài)影響,使人地矛盾日益嚴重,水污染、大氣污染等問題日益突出,生態(tài)安全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同時又由于比較利益的差異等原因,導致耕地用途的轉移和耕地的不可持續(xù)利用,對新疆的糧食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也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第二,對烏昌經濟區(qū)內的農戶進行合理有效補償,一方面將有利于增強當?shù)剞r戶保護耕地的積極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高耕地保護的經濟能力。它是烏昌經濟區(qū)實現(xiàn)糧食安全、生態(tài)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戰(zhàn)略性措施。

第三,對農戶保護耕地進行補償,既有益于保護耕地,也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同時,也是新疆和烏昌經濟區(qū)乃至西部地區(qū)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內容。政府和農戶都成為耕地保護的主體,將促進農業(yè)生態(tài)環(huán)境,乃至區(qū)域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四,在公共管理領域,合理的政策導向、執(zhí)行和監(jiān)督是保護好該區(qū)域的耕地,確保新疆生態(tài)健康與糧食安全的關鍵。在此前提下,建議政府出臺相關政策,更加有效地保護好新疆現(xiàn)有的耕地,使社會目標和個體目標相一致,追求經濟目標的有效性和生態(tài)安全性。

對農戶利益進行補償?shù)睦碚撘饬x主要有:

首先,對農戶利益進行補償是新疆和西部地區(qū)甚至全國保護耕地的新觀念,通過補償體系構建,為我國耕地保護研究提供一個有效的思路。

其次,改變以客體為主線的研究思路為以主體利益為研究主線進行補償問題的研究,將豐富補償理論,完善我國的補償制度。

二、烏昌經濟區(qū)耕地保護中農戶利益補償?shù)幕緲嫾?/p>

(一)補償?shù)脑瓌t

對烏昌經濟區(qū)的農戶利益進行補償,是耕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的激勵手段,應該遵循以下幾個主要的原則。第一,公平與效率相結合。耕地資源可持續(xù)利用關系烏昌經濟區(qū)內的公共利益,關系著區(qū)域的公平、工農間的公平,因此補償機制必須要體現(xiàn)公平的原則。同時,制定的補償措施必須能夠對激勵的客體起明顯的激勵和約束作用,產生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tài)效益。第二,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相結合。由于意識滯后帶來的“非理性”、土地供給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存在,市場在耕地資源配置中存在失靈的現(xiàn)象。這為政府的介入提供了必要性。政府應在對耕地保護、實現(xiàn)土地資源配置效率方面發(fā)揮重要的作用。第三,規(guī)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應該結合耕地保護政策制度、農業(yè)政策制度和城鄉(xiāng)統(tǒng)籌政策等方面建立對農戶的利益補償?shù)囊?guī)范性體系,使得農戶的利益補償有制度規(guī)范,從制度層面得到承認和保護。同時,要考慮烏昌經濟區(qū)內的地區(qū)差異性,補償?shù)臉藴?、補償?shù)姆绞綉撚兴町?。第?可操作性。對農戶利益的補償機制要嚴密,能被激勵客體接受,有操作性。

(二)補償?shù)臉藴?/p>

耕地保護中烏昌經濟區(qū)內農戶利益補償?shù)臄?shù)額或程度,對農戶有重要的影響力和公平的暗示。補償?shù)臉藴拾ǘㄐ院投績蓚€方面。對于不同的補償方式、補償情況和補償?shù)貐^(qū),補償?shù)臉藴蕰兴煌Qa償標準的關鍵在于補償依據(jù)的選取和農戶的利益損益程度的確定。不同的補償模式,采取的標準不盡相同。對于征地補償模式,其補償多以被征土地和相關資產的市場價格為主要參考標準,不同的只是市場價格的計算時間。應該在全面評估耕地的價值的前提下,適當提高耕地占用的補償標準。對于結構調整補償模式,其補償標準的確定需要綜合參照國內外農業(yè)保護價格。對于生態(tài)退耕補償,其標準應隨著退耕的類型、當?shù)氐纳钏胶托柰烁母厍闆r而定。對于自然災毀補償模式,其補償?shù)臉藴蕬凑崭貫臍У拿娣e、原耕地的生產情況和當?shù)氐纳钏蕉_定。

(三)補償?shù)姆绞?/p>

補償主要分為政策制度補償、實物補償、資金補償和精神補償?shù)人姆N方式。第一是制度政策補償方式。制度政策補償是對農戶的權益和機會的補償。制度補償中,土地制度是基礎,耕地資源的產權制度是關鍵。政策補償,即依據(jù)針對農戶利益的各項優(yōu)惠政策的補償,包括補貼政策、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等。第二是實物補償方式。補償者運用物質、勞力和土地等進行補償,解決受償者部分的生產和生活要素,改善受償者的生活狀況,增強受償者的生產能力。實物補償有利于提高物質使用效率。對于征地補償方式采取的物資補償方式有,土地入股補償、留地安置補償、土地債券補償、替代地補償?shù)?。第三是資金補償方式。資金補償是最常見的補償方式,也是最迫切急、需的補償方式。資金補償常見的方式有:補償金、減免稅收、信用擔保的貸款、補貼等。通過資金的補償?shù)闹苯佑绊懙睫r戶的收入。

三、農戶利益補償?shù)哪J綐嫿?/p>

對烏昌經濟區(qū)耕地保護的農戶進行的利益補償分為四種模式,即征地(耕地)補償模式、結構調整補償模式、生態(tài)退耕補償模式、自然災害補償模式。這四種模式互為一體,體現(xiàn)農戶耕地的面積變化可能面臨的四種驅動力。耕地保護包括數(shù)量和質量的保護。其中,數(shù)量保護是基礎,質量保障是關鍵。就大部分農戶來說,一定的耕地數(shù)量是其生存和基本權利的保障,一定生產能力的耕地是其生活水平提高的保障。四種補償模式下成本形態(tài)及補償流向分析見表1。

四、 “烏昌一體化”過程中對農戶利益進行補償所采取的措施

(一)經濟措施

烏昌經濟區(qū)內對農戶利益進行補償?shù)慕洕胧?關鍵是要使補償活動市場化,使補償成為市場性的經濟活動。建立補償活動的市場、補償市場體系、補償市場機制,讓補償活動在市場中順利運行。使補償與補償相關者的“權、責、利”相結合,與其長期穩(wěn)定利益結合,迫使補償相關者自始至終關注補償?shù)男屎陀猛?使其不斷創(chuàng)新,運用合理的補償方式來提高補償效率。第一是積極培育地產市場,加強地價評估,尤其是農用地損益評估。第二是要設立農地發(fā)展權,完善我國土地產權制度,保障失地(耕地)農民的利益。第三是要補償資金籌集的多渠道化。針對不同的補償?shù)哪J?要采用不同的資金籌集方式。在市場機制和政府機制雙重作用下,資金的籌建需要采用委托性和直接性兩種渠道。

(二)法律措施

要在烏昌經濟區(qū)內加強耕地保護,必須要加強相關的法律建設。有關農戶利益補償?shù)姆尚砸?guī)定,有利于耕地保護法的細化和具體化,也有利于促進耕地保護過程各個利益主體之間和諧。其法律性規(guī)定包括規(guī)范的補償程序、明確的補償主體、補償?shù)牧x務和權利等方面。

(三)行政組織措施

必須要完善耕地保護中的各項行政工作,特別要加強國土資源部門的各項行政工作。針對耕地保護中的利益補償,要有嚴格規(guī)范的信息反饋程序,確保農戶的利益補償意愿得到暢通表達和損失利益的有效補償。耕地保護是一項歷史性的巨大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各個行業(yè)、各類眾多的利益主體,而且事關吃飯和發(fā)展的問題,因此,需要一個強有力而且擅長業(yè)務的專門的組織機構來把握耕地變化規(guī)律,協(xié)調耕地保護的利益主體,開展政策研究和各項行政工作。

參考文獻:

[1] 高明.耕地可持續(xù)利用動力與政府激勵[M].北京:經濟與管理出版社,2005:60.

[2] 錢文榮.城市化過程中的耕地保護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00:8-9.

[3] 康慕誼,等.西部現(xiàn)代建設與生態(tài)補償――目標、行動、問題、對策[M].北京:中國環(huán)境科學出版社,2005:102-122.

[4] 蒲春玲,等.資源與環(huán)境經濟學[M].烏魯木齊:新疆科技衛(wèi)生出版社[K].2002:74,75,91.

[5] 王雪盡.耕地保護的公共管理政策分析及對策研究[D].中國農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04:5.

第7篇

摘要:本文認為,要使地方政府走出制度創(chuàng)新的困境,應著重從三個方面入手,即:地方政府應履行自己的產權職能,以制度創(chuàng)新促進產權的多元化,并通過產權保護,解決微觀主體的動力激勵問題;以制度化約束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的制度創(chuàng)新關系;退出市場職能領域,實現(xiàn)制度創(chuàng)新的范式轉換,如收縮公有經濟的市場戰(zhàn)線、明確政府職能的合理邊界和放松管制等。

筆者曾撰文指出,轉型期地方政府的制度創(chuàng)新在中國的市場化制度變遷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其本身也存在著難以克服的困境和弊端,如:中央規(guī)制下制度創(chuàng)新的空間限制;[1]“公用地災難”與統(tǒng)一市場的阻隔;中央與地方制度博弈目標之間的沖突;創(chuàng)新非均衡下制度變遷水平的區(qū)域差異等。本文主要針對地方政府制度創(chuàng)新中存在的問題,探討走出困境的路向選擇。

一、多元產權選擇與微觀主體的動力激勵

產權是新制度經濟學研究的核心問題,完善的產權制度安排是經濟增長的關鍵。但產權制度不會在自然狀態(tài)下生成,需要政府的介入。政府憑借其暴力潛能和權威在全社會實現(xiàn)所有權,降低產權界定和轉讓中的交易費用;為產權的運行提供一個公正、安全的制度環(huán)境;利用法律和憲法制約利益集團通過重構產權實現(xiàn)財富和收入的再分配,扼制國家權力對產權的干預。[2](P130~197)我們在考察中國地方政府的制度創(chuàng)新經驗時,可以發(fā)現(xiàn),多元產權選擇是一個成功經驗,如廣東南海市的“五個輪子一起轉”、浙江大力發(fā)展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個體私營等多元產權企業(yè)、廣東順德對企業(yè)的多元產權改造等。現(xiàn)在,從國有制、集體所有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營個體所有制、混合制、合伙制、國外獨資和合資等等,都有應有的法律地位。哪種產權制度有利于經濟發(fā)展和適合于本地的實際,都應該予以扶持和鼓勵。這也是政府職責的應有之義。

當然,我們這里并不主張給予哪種產權形式以特殊政策,政府的主要任務是履行界定產權和保護產權的職責。對于公有企業(yè),要按照分級管理的原則,明確各級地方政府的產權界限,實現(xiàn)資產管理層次化到產權配置層次化的轉變。對于地方所有的國有大中型企業(yè)和不適合改制的企業(yè)的資產管理,其管理模式可參考深圳的三級授權經營模式,把國有資產的最終產權與經營權分開,使國有資產的產權人格化,解決所有者虛位、國有資產無人負責的問題。為了真正實現(xiàn)政企分開,可以考慮在地方人大(屬廣義的政府范疇)設立類似于“國資委”那樣的機構,作為國有資產的人格化代表,并減少委托——鏈條,以便降低交易費用和提高監(jiān)督的有效性。在產權保障方面,除了中央政府應建立起完整的產權法律體系外,地方政府也應有與中央政府配套的產權監(jiān)管體系,對有關的產權主體進行約束和監(jiān)督。對于一些小型國有企業(yè)和鄉(xiāng)鎮(zhèn)集體企業(yè)可以考慮以政府主導的形式對產權進行重組,進行積極的創(chuàng)新和試驗,甚至是“試錯”。在這方面,廣東順德的經驗值得參考,他們對公有企業(yè)的改制就是走產權多元化的道路,具體方式有:嫁接外資;劃股出售、公私合營;分拆求活;多種形式租賃、公有民營或民有民營;企業(yè)兼并、拍賣;控股、參股;債權股份化或債務等值化改造;企業(yè)“先關后改”;公開上市;依法破產。通過改制,使產權具有可分解性(即財產權可以分解為所有權和經營權),可分散性(即企業(yè)產權股份化、多元化和社會化)和可讓渡性(即產權可以按照一定的規(guī)則進行轉讓、買賣、出售、出租),滿足市場經濟對產權交易的要求,使得在產權市場尚未開放的情況下,實現(xiàn)產權制度創(chuàng)新的突破性進展,從而化解中央政府制度創(chuàng)新的規(guī)制約束。

除了對公有產權的界定和保護之外,地方政府還應繼續(xù)走增量改革之路,加強對非公有產權的保護。因為,這是目前很多地方最薄弱也是最迫切需要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的環(huán)節(jié)。

產權主要是通過降低交易費用和實現(xiàn)外部性的內在化而實現(xiàn)對經濟的促進作用的。而能夠實現(xiàn)這兩大功能的產權應是那些資產能量化到個人的產權。公有企業(yè)在這一方面存在著重大的缺陷,由于資產不量化到個人,其委托—成本大,“內部人控制”使最終所有者難以實現(xiàn)對資產的有效監(jiān)督,這是造成其經營困難的根本原因。而私有產權因資產的明晰量化和權利義務邊界的確定性而產生極大的激勵,它的私人收益率最接近于社會收益率,由此帶來極高的生產效率。中國的改革實踐,充分證明了這一點。自1980年以來,中國私營經濟產值以平均每年71%的速度增長,到1999年6月,私營企業(y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3%(而國有企業(yè)產值占工業(yè)總產值的比例則從1978年的78%下降到1999年的33%)。目前,私營經濟的貢獻已經接近或超過國營部門,但其所占用的國家資源比重卻微乎其微,而“耗用了2/3最為稀缺的資本資源的國有經濟對國民生產總值的貢獻只占1/3?!盵3]中國私營企業(yè)用非常有限的資源去高水平甚至是超常發(fā)揮其內在的潛力。

然而,我們應該看到,私營經濟的高效率和低成本的增長并沒有伴隨其他制度的相應變遷,它的發(fā)展還存在著一些嚴重的制度障礙。從政府方面來看,主要的問題有:(1)產權保護制度欠缺。現(xiàn)有的法律和法規(guī)對私營企業(yè)合法財產和其他權益的規(guī)定比較薄弱,私營企業(yè)在與其他經濟主體之間出現(xiàn)糾紛時得不到有效的法律保護,從而使其發(fā)展的原動力受到削弱。(2)市場經濟中的公平公正原則沒有真正實現(xiàn)。私營企業(yè)在諸如市場準入、銀行信貸、稅費征收和其他社會負擔等方面常常受到不公平的待遇。(3)政府運作的不規(guī)范和官員擁有太多的超經濟權力,使私營企業(yè)主不得不從“尋利”轉向“尋租”,擾亂正常的市場秩序。從私營企業(yè)本身來看,問題主要有產權界區(qū)不清、家族化管理、規(guī)模小、產業(yè)結構的低級化和產品結構雷同等。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產權界區(qū)不清,表現(xiàn)在:相當一部分私營企業(yè)主家庭成員或家族成員內部自然人之間的產權界區(qū)不清;一部分私營企業(yè),盡管其資本的形式確是私人資本,卻在法律形式上戴了一頂“紅帽子”;[4]一些私營企業(yè)是在沒有真正的出資人的混沌狀態(tài)下生成的,如負債借錢,從而造成天然的產權不清;一些私營企業(yè)主以個人的資本籌辦企業(yè),卻以“合作”之類的形式注冊成立公司。產權主體界區(qū)不清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不利于企業(yè)的資本積累;企業(yè)法人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易于被侵害;影響企業(yè)的治理結構和管理權威;造成有關人員之間的權、責、利不明確,而產生“搭便車”的道德投機。[5](P42~57)

科思將交易費用概念引入經濟分析中,揭示了交易費用與制度形成的內在關系。他認為,企業(yè)和市場的邊界是由市場的交易費用和企業(yè)內部的交易費用的相互比較來決定的。[6]但中國在向市場的過渡過程中,需要政府對市場的培育和扶持,企業(yè)與市場的交易過程多了一個政府的環(huán)節(jié),決定了企業(yè)的交易費用必須考慮政府這一因素??聵s住通過實地調研并運用統(tǒng)計模型的方法分析了企業(yè)、政府和市場三者之間的交易費用變化,[7]認為企業(yè)的交易費用由4部分構成:企業(yè)與政府的交易費用;市場與政府的交易費用;企業(yè)內部交易費用;企業(yè)除負擔第二項費用之外的交易費用。中國私營經濟發(fā)展的初期,第一、二項交易費用是最重要的(這與科思的理論有所不同),是中國過渡經濟時期私營經濟發(fā)展中具有實質性影響的制度問題??聵s住進一步分析,寬松的準入政策比寬松的規(guī)制政策更有決定性作用。因為,寬松的準入政策會使私營企業(yè)更有發(fā)展的機會,而且政府也會采取與其相配套的規(guī)制政策,從而使私營企業(yè)的交易費用不斷降低,提高其發(fā)展的動力。本文認為,政府在實行寬松的準入政策和規(guī)制政策的同時,還要履行其產權方面的職能和社會職能,減少企業(yè)第三項和第四項方面的交易費用,以進一步調動私營企業(yè)發(fā)展的積極性。

根據(jù)上述的事實,本文認為,地方政府在私營產權激勵方面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

第一,切實解決私有產權的保護問題。我國的個體私營經濟從改革初期的“邊際的、填補空缺”的角色發(fā)展到現(xiàn)在的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獲得了國家的正式法律地位,可以說進入了國家的政治經濟體系范疇,政府理應作出相應的制度安排實施保護。目前,在國家的物權法還尚未出臺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可以結合本地的實際以地方立法的形式,建立保護私有產權的制度,滿足社會日益增長的這一制度需求,實現(xiàn)地方性制度均衡,以消除私營經濟發(fā)展的心理顧慮。

第二,為私營經濟創(chuàng)造一個公平開放的制度環(huán)境,減少私營企業(yè)的交易費用。這里既包括降低私營企業(yè)的市場準入費用,也包括在土地使用、信貸稅收等方面的平等機會。但首先是要給予私營企業(yè)與其他經濟形式相同的市場準入條件,因為,市場準入條件的放松會帶來連續(xù)的制度響應,促使地方政府規(guī)范市場,降低規(guī)制費用,以及做好產權界定降低企業(yè)內部交易費用等工作。

第三,厘定產權邊界。私人產權界區(qū)不清本質上是私人企業(yè)主自身的問題。我們講保護私有產權,首先要尊重私有企業(yè)主自主選擇的權利?!耙驗樗綘I資本最清楚重新界定產權對企業(yè)發(fā)展究竟有效無效,最清楚重新界定產權所需要支付的代價究竟有多高?!盵5](P58)但當私人資本意識到界定產權的成本遠遠小于繼續(xù)維持產權含混所蒙受的效率損失時,就會要求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要求政府出面界定產權。這時,地方政府就應協(xié)助做好企業(yè)的資產評估工作,界定產權主體及邊界,保證產權主體權利義務的落實。當然,在解決私人資本產權不清的問題上最為重要的是要給予其市場直接融資的制度條件。在這方面,目前我國還存在嚴重的制度短缺。市場融資有兩個主要渠道,一是公開上市發(fā)行股票,二是通過銀行借貸。而政策對私營資本上市有諸多限制,銀行貸款也有非??量痰臈l件。這雖然是中央政府制度創(chuàng)新空間的范疇,但地方政府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組織優(yōu)勢去推動這些領域的制度變革。

第四,加強意識形態(tài)宣傳,消除社會對私有產權的歧視。意識形態(tài)的最基本功能就是通過強化人們對產權和其他制度的認同而減少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費用。但意識形態(tài)這種非正式制度安排由于源于“傳統(tǒng)根性和歷史積淀”,[8]比正式制度安排更具有持久性和滯后性。雖然從法律上中國早已確立了私營經濟在國家經濟生活中的合法地位,但人們思想中的“公有”意識仍根深蒂固,它仍然在很多情況下影響著制度的制定和實施。因此,地方政府應強化對私營經濟在中國經濟中重要地位的宣傳,并給予其應有的政治待遇,逐漸消除人們對私營經濟的歧視,使私營經濟的發(fā)展有一個寬松的社會環(huán)境。

第五,除了上述產權、制度環(huán)境和意識形態(tài)方面的創(chuàng)新以外,地方政府還應建立符合市場運作規(guī)范的政府行政制度秩序、發(fā)展要素市場、引導私營企業(yè)的產業(yè)結構向高級化轉變、引導它們建立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和提供信息服務以減少交易費用和經營風險等。

二、以制度化約束規(guī)范中央與地方之間的制度創(chuàng)新關系

一些后發(fā)國家尤其是東亞國家的歷史經驗表明,不發(fā)達國家在向市場制度變遷過程中,中央政府的有效協(xié)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央政府高度的組織動員能力、權威主義的政治傳統(tǒng)和作用機制以及強調集體價值為核心的傳統(tǒng)文化,是東亞國家現(xiàn)代化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國可以借鑒的富有價值的制度遺產。西方市場化和現(xiàn)代化的變遷過程是在比較有利的國際國內環(huán)境下一步步演變而來的,而現(xiàn)在的不發(fā)達國家既面臨著國內要求快速發(fā)展的社會壓力,又面臨著國際上日益增強的經濟政治壓力;既要保持不斷變革的勢頭,又要保持社會的穩(wěn)定和統(tǒng)一,因此,強有力的中央政府的主導作用是應對這種復雜局面的重要保證。

從過去一個世紀西方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市場制度的發(fā)展和市場功能的擴大,并不是伴隨著政府功能的縮小,相反,政府功能尤其是政府的經濟功能在不斷強化。在政府體系內,出現(xiàn)了兩個集權化運動:一是地方政府向中央政府集權,二是議會權力向政府行政首腦的轉移。一個成熟的市場體系的有效運作,需要有一個有效的政府尤其是有效的中央政府,以保證市場的有序競爭。政府在市場運行中的功能是綜合性和整體性的,主要表現(xiàn)在:[9](1)有效的市場運作,需要有一個統(tǒng)一的、開放的和規(guī)范的市場秩序,以使原材料、商品、人才、勞動力、資金等資源要素能夠自由和有序流動,降低交易費用。但是,市場又是一種分散的力量,它在運行中很容易與地方性的力量結合,不斷地弱化社會的凝聚力。地方政府的“經濟人”性質使其出臺一些地方保護主義的制度安排,從而阻隔市場的統(tǒng)一,影響要素的自由有序流動,最終導致市場功能和交易活動的萎縮。因此,只有具有高度權威的中央政府運用其組織力量才能塑造統(tǒng)一的市場秩序。(2)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是建立和健全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統(tǒng)一、科學、結構合理的制度體系是成熟的市場體系的必然要求,而統(tǒng)一的制度體系的安排和貫徹,只有在統(tǒng)一的政府權力體系中才能實現(xiàn)。(3)市場的運行需要公共產品和社會保障。一些公共產品投資大、見效慢,并具有壟斷性,特別是關系到全局性的公共產品,如基礎設施,它們是市場運行所必需的,需要政府的統(tǒng)一規(guī)劃和大量投入。

可見,在調整中央與地方制度創(chuàng)新的關系時,一定的中央集權是需要的。但是,中國這樣一個大國,各地的資源稟賦千差萬別,需要多級的分層調控,需要多層的制度創(chuàng)新,不然,就會扼抑特色性制度潛能的發(fā)揮,扼抑人們對制度的合理預期和創(chuàng)新動力,地方市場的活力也就難以顯現(xiàn)。而沒有繁榮的地方市場就沒有繁榮的全國市場。為此,必須找到一條既有利于中央適度集權,又有利于調動地方積極性的兩全之策。這個兩全之策就是遵循市場的原則,以市場作為規(guī)制中央與地方制度創(chuàng)新關系的坐標:一是無論中央的制度創(chuàng)新還是地方的制度創(chuàng)新,都不要超越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即凡是市場能調節(jié)的就由市場調節(jié),市場失靈的地方有的就需要政府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二是以市場的原則劃分中央和地方的創(chuàng)新空間,既要有利于全國統(tǒng)一市場的有序運轉,又要有利于地方市場的繁榮,發(fā)揮地方政府創(chuàng)新的積極性。

根據(jù)上述原則,中央的制度創(chuàng)新空間應是:制訂國民經濟發(fā)展的中長期規(guī)劃,并以相應的制度安排,如通過財政政策、貸幣金融政策、產業(yè)政策等引導產業(yè)結構的合理化和高級化;建立社會總需求和總供給的管理機制,保持總供求關系的動態(tài)平衡;對收入分配關系進行宏觀調控,建立既保證效率又兼顧公平的收入分配與調節(jié)制度;維護國有資產的所有者權益,促進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建立和健全市場規(guī)則,打破地區(qū)、部門對市場的侵害和封鎖,培育全國統(tǒng)一的市場體系,保護市場的公平競爭;組織和提供公共產品(全國性的);協(xié)調工農、城鄉(xiāng)、地區(qū)關系,實現(xiàn)制度的均衡發(fā)展。地方政府的制度創(chuàng)新空間包括:根據(jù)中央政府的發(fā)展規(guī)劃,制定本地區(qū)的發(fā)展規(guī)劃,并作出與此規(guī)劃和中央宏觀目標相協(xié)調的地方制度安排;制定地方財政和區(qū)域性收入分配制度,引導和調節(jié)本地區(qū)的市場供求關系;培育地方性市場體系,推動區(qū)域市場與全國統(tǒng)一市場的開放和對接,為本地區(qū)社會經濟生活的規(guī)范運行創(chuàng)造良好的市場環(huán)境;管理地方國有資產,保證其完整、保值和增值;在國家產業(yè)政策的框架內調整本地區(qū)的產業(yè)結構,實現(xiàn)區(qū)域內資源的高效配置;組織和提供本地區(qū)的公共產品。

中央與地方制度創(chuàng)新空間界線的落實,除了以法律化的機制約束兩者之間的制度博弈關系外,還要建立中央對地方的有效監(jiān)督機制:一是中央對地方的政治約束,這集中體現(xiàn)在中央對地方的人事控制權方面。二是采取切實可行的有效措施,鏟除地方保護主義。解決這一問題需要中央與地方的相互配合和協(xié)調,從法律、行政和經濟等多方面進行綜合治理。為了加大治理、預防和懲罰力度,可以把這一工作列入最高權力機關的工作日程,對其進行專項治理;中央和地方的紀檢、法律監(jiān)督部門應將這問題列為執(zhí)法監(jiān)督的一項專門內容;中央對地方的績效評估中,應改變過于強調經濟發(fā)展指標的做法,引導地方政府放棄片面追求經濟速度的發(fā)展思路。三是中央對地方的經濟約束。要通過建立財政補助制度和財政監(jiān)督制度等一系列經濟制度,形成一種中央對地方的硬性制約和推動機制,達到調控地方制度目標的目的。西方各國中央政府建立的對地方政府的“財政制約和推動機制”值得我們借鑒。它以中央政府控制大部分財政收入為基礎(中央財政收入總額約占國民總收入的60%以上),中央政府通過將收入的一部分以財政補助的形式撥給地方,達到引導地方政府實施中央制度安排和宏觀協(xié)調社會發(fā)展的目的。在亞洲的日本和韓國,財權主要集中于中央,然后中央政府通過撥款和補助等轉移支付手段,達到調整地區(qū)間財力差異,促進區(qū)域經濟均衡發(fā)展的目的。在日本,中央政府為貫徹自己的政策意圖特設了國庫支出金,采取直接撥款的方式,將一部分資金撥給地方使用,這部分資金在地方財政收入中的比重高達20%。[10]因此,通過轉移支付,增強地方政府的制度變革能力,是一個可行的辦法。目前,我國在中央與地方分稅制下,中央通過轉移支付返還地方的稅收比率以及地方獲得中央補貼占上交中央稅收的比率,都要有規(guī)范的制度約束,保證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的穩(wěn)定性和公平性,防止轉移支付總量被擠占及轉移支付的隨意性。同時,要根據(jù)中國的國情,確定轉移支付的比重,即應以不損害發(fā)達地區(qū)的經濟增長潛力為前提,否則就會造成與“效率優(yōu)先”原則相悖的保護落后、挫傷先進的結果。我們在解決地區(qū)之間的差距問題上,不能簡單地采取“劫富濟貧”方法。要承認,一定的不平衡總是存在的。在某種意義上,不平衡還有利于增加不同地區(qū)之間的競爭壓力,促使各地更好地挖潛,實施制度創(chuàng)新,使資源配置達到更優(yōu)狀態(tài)。落后地區(qū)的發(fā)展,主要應建立在對自身資源優(yōu)勢的充分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切合實際的制度創(chuàng)新,摸索一條適合自身實際的發(fā)展道路,這才是一個治本的辦法。

三、退出市場職能領域,實現(xiàn)制度創(chuàng)新的范式轉換

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應扮演什么角色,不同的理論流派有不同的側重。以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自由主義到現(xiàn)代經濟自由主義從“政府失敗”出發(fā),主張無需國家干預的市場,由“看不見的手”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克服市場缺陷的出路是明晰產權而不是國家干預;市場失靈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而不是市場自身。而從15世紀末的重商主義到凱恩斯理論以及制度經濟學派,則從“市場失靈”出發(fā),強調國家干預的作用。布勞恩和杰克遜認為,市場失靈的原因是存在公共物品與外部效應、存在不完全競爭(在自然壟斷的領域內存在降低成本提高利潤的現(xiàn)象)、存在信息的不完全、存在不確定性。[11]因此,需要政府的干預去彌補市場的不足。

根據(jù)新制度經濟學的理論,市場本身就是一套社會制度,市場中的交易包括契約性的協(xié)議和產權的讓渡,還包括構造、組織交換活動并使其合法化的機制。簡言之,市場就是組織化、制度化的交換,它本身便包含著政治體系的力量與影響,深深地嵌入廣泛的政治與社會結構之中?!盁o形的手”背后有著有形的社會結構在調節(jié)以私利為目的的個人及其行動。在一個健全的市場體系中,需要有產權和交易活動能得到合法認可和有效保護的制度環(huán)境,這要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做到。所以,不存在絕對不受政府及其制度約束的市場“真空”,所謂的“市場失靈”其實在較大程度上是“制度失靈”的外顯。[12](P348)

但是,政府的作用只能限于彌補市場的不足,而不是取市場而代之:一是維持秩序職能,即有效保護產權和提供市場交易的基本博弈規(guī)則;二是解決市場本身無法克服的外部性問題,提供社會所必需的公共產品。地方政府作為地方利益的維護者和地方公共秩序的建設者,在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上,要以制度創(chuàng)新去彌補市場的缺陷,實現(xiàn)市場化的制度均衡,既防止制度供給的過剩,也要防止制度供給的不足。

然而,我們在考察轉型期中國地方政府的制度創(chuàng)新時可以發(fā)現(xiàn),地方政府經常直接參與本地企業(yè)的經營活動,代行了市場的職能。這種創(chuàng)新有其客觀必然性,因為在市場機制不健全的情況下,難以誘發(fā)微觀主體的制度創(chuàng)新,或者即使微觀主體有創(chuàng)新的需求和動機,在中央制度進入壁壘的約束下也難以實現(xiàn)創(chuàng)新的愿望,從而使地方政府充當了制度創(chuàng)新的主角,彌補了市場和企業(yè)的不足,但其弊端也伴隨而生。一是造成了政企不分,增加了企業(yè)交易過程的環(huán)節(jié)和費用,也使企業(yè)難以獨立地走上市場。前面提到的“公用地災難”、中央與地方制度博弈目標的沖突等弊端,根源就在于地方政府代行了市場的職能。因為,與企業(yè)綁在一起后,地方政府就難免會從本位主義出發(fā),在其權力范圍內施行有利于本地企業(yè)的制度安排,從而與其他地區(qū)和中央的制度變遷目標發(fā)生沖突,應驗了“諾思悖論”:成也政府,敗也政府。一方面,地方政府過多地干預市場,出現(xiàn)了制度供給過剩;另一方面,在公共產品的問題上卻出現(xiàn)了制度供給不足。要走出這一困境,就要實現(xiàn)制度創(chuàng)新范式的轉換:從代替市場到退出市場,即凡是市場能調節(jié)的領域交由市場去調節(jié),由市場主體根據(jù)需求自主實施制度創(chuàng)新,政府則主要作為市場秩序的維護者而發(fā)揮作用。

政府退出市場職能領域后,在產權多元化的基礎上,微觀主體的誘致性制度創(chuàng)新才能萌生和繁榮,最終達到由政府主導的供給型制度變遷方式向需求誘致型制度變遷方式的轉變。只有實現(xiàn)了這一轉變,一個國家的制度變遷才會走上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持續(xù)性的制度均衡才有可能出現(xiàn)。因為,在一個自主和平等的環(huán)境中,微觀主體能夠及時感知和捕捉到獲利的機會,并在自愿和一致的基礎上,通過排除外部性和搭便車等問題,最終完成制度創(chuàng)新。這種創(chuàng)新,更有利于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為,“集體行動控制個體行動”,[13]達到制度創(chuàng)新的預期效果。

為實現(xiàn)制度創(chuàng)新范式的轉換,地方政府主要應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

第一,收縮公有經濟的市場戰(zhàn)線。公有企業(yè)的產權缺陷使其極易陷入資產無人負責的境地,改革的基本思路應該是:今后在一般競爭性行業(yè)里,不再搞公有企業(yè)。對原有一般競爭性行業(yè)中的公有企業(yè)要改造成非公有企業(yè),包括改造成混合所有制企業(yè)。這是解決地方保護主義問題的一個根本辦法。由于地方所屬企業(yè)能夠增加與銷售收入掛鉤的上繳費用,能夠提供員工飯碗保障地區(qū)就業(yè)和社會穩(wěn)定,所以地方政府總是傾向于外延式的經濟擴張,導致嚴重的重復建設問題,并且還會想方設法維持企業(yè)甚至是長期虧損企業(yè)的生存。只有斬斷了地方政府與企業(yè)的資產隸屬關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無效擴張的現(xiàn)象。道理很簡單,沒有哪一個私人資產所有者會允許企業(yè)的無效擴張的。

第二,明確政府職能的合理邊界。有關政府職能的邊界問題,總的來說,它應限于市場失靈和維護秩序領域。類似于企業(yè)投資和經營等微觀領域的事務,應交由市場去調節(jié)。但在實際管理活動中,受利益的驅動,地方政府往往會自覺或不自覺地走入市場職能領域。最近某省政府出面組織,由若干國有資產公司出資組建熊貓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14]這種“拉郎配”的政府行為,是地方政府追求規(guī)模、熱衷于評比的排序、表現(xiàn)政績的傳統(tǒng)管理方式的延續(xù)。它明顯超越了政府職能的合理邊界,也遭到了部分企業(yè)的反對。張維迎說:“哪一個國家,哪一個地方,政府在處理企業(yè)問題上花得精力越多,企業(yè)在處理與政府關系上花得精力越多,這個國家就越落后?!盵15](P210)

第三,放松管制。管制即按照某種規(guī)則行事之意,目的是要使市場競爭處于一種公平的狀態(tài),避免社會利益的損失。張維迎認為,西方管制的基本理念是怎么去維護市場的公平競爭和有效運轉。他們普遍同意,自由簽約是最重要的,只要交易雙方的協(xié)議不形成對第三方的損害,管制就沒有必要;只有市場運轉會形成對他人利益的損害,而這種損害又無法通過當事人之間解決時,才需要政府管制。而我們過去的計劃經濟從一開始就立足于取消市場和消滅市場。[15](P99~111)由于政府官員在實施管制時有自己的效用函數(shù)和信息的不完全等原因,使政府管制經常失效,因此,我們現(xiàn)在的問題是要放松管制,而不是加強管制。目前,放松管制的重點是對傳統(tǒng)的行政審批制度進行改革。傳統(tǒng)的行政審批制度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政府直接干預和控制企業(yè)的主要手段,由此產生了諸如阻礙資源有效配置、行政效率低下、尋租和腐敗滋生和蔓延等弊端。因此,改革的重點是減少審批的事項和明確政府審批的范圍,衡量的尺度是:一是市場尺度,即凡是市場能調節(jié)的,政府就不要設立審批去干預。二是經濟尺度,這主要從成本—效益方面考察審批的收益與成本是否對稱。三是技術的尺度,即從技術能力方面看行政審批能不能把審批的事務管住,審批管不管用。

參考文獻:

[1]斌.國有企業(yè)產權改革的深圳模式:三級授權經營制——委托關系的案例分析及其啟示[J].經濟研究,1995(8).

[2]盧現(xiàn)祥.西方新制度經濟學[M].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1996.

[3]陳鐵源.私營經濟降低改革成本[J].中華工商時報(京),2000年10月24日第1版.

[4]陳天祥.中國地方政府制度創(chuàng)新的角色及方式[J].中山大學學報(社科版),2002(3).

[5]劉偉著.中國私營資本[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

[6]Coase,Ronald.“TheNatureoftheFirm.”Economica,November1937.

[7]柯榮?。綘I企業(yè)發(fā)展中的幾個問題:交易費用分析——來自溫州模式的經驗調查[J].浙江社會科學(杭州),1998(2).

[8]孔涇源.中國經濟生活中的非正式制度安排[J].經濟研究,1992年(7).

[9]趙成根.轉型期的中央和地方[J].戰(zhàn)略與管理(京),2000(3).

[10]楊小云.對我國改革開放新形勢下中央與地方關系的幾點思考[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長沙),1996(3).

[11]C.V.BrownandP.M.Jackson.PublicSectorEconomics.4thed.London:BlackwellLtd.,1988.28

[12]董明.政治格局中的私營企業(yè)主階層[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02.

[13]康芒斯著,于樹生譯.制度經濟學:它在政治經濟學中的地位(第二章第二節(jié))[M].北京:商務印書館,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