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中考地理知識知識點范文

時間:2022-08-18 01:44:48

序論:在您撰寫中考地理知識知識點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中考地理知識知識點

第1篇

七年級上冊

一、地球與地圖

1.地球的形狀:兩極稍扁,赤道略鼓,不規(guī)則的球體。

2.地球的大?。?平均半徑:6371千米; 赤道周長:4萬千米; 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千米。

3.經線與緯線的特點,經度與緯度和半球的劃分。

4.地球自轉、公轉的特點及其產生的地理現象

5.地圖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圖例和注記

6.識別等高線地形圖上的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

7.根據需要選擇常用地圖,查找所需的地理信息,養(yǎng)成在日常生活中運用地圖的習慣。

二、海洋與陸地

1.海陸分布:

(1)運用地圖和數據說出全球海陸所占比例: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陸地占地球表面積的29%。

(2)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地理分布和概況

①七大洲:(面積從大到小)亞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極洲、歐洲、大洋洲。

②四大洋:(面積從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③洲界:亞洲與非洲:蘇伊士運河

北美洲與南美洲:巴拿馬運河

亞洲與歐洲: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海陸變遷:

(1)改變地表的作用有來自內部(地殼運動、火山和地震)和來自外部(流水、風力、海浪和冰川)兩種。

(2)知道板塊構造學說,說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與板塊運動的關系。

世界兩大火山、地震帶:

a) 地中海 — 喜馬拉雅山火山地震帶

b) 環(huán)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3)大陸漂移學說,魏格納。

三、天氣與氣候

1.多變的天氣:

(1)知道“天氣”和“氣候”的區(qū)別: 天氣是短時間的大氣狀況,是易變的;

氣候是長期的(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是穩(wěn)定的。

(2)識別常用的天氣符號,能看懂簡單的天氣圖。

(3)用實例說明人類活動對大氣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及保護大氣環(huán)境的重要性。

2.氣溫和氣溫的分布:

(1)氣溫的變化: ①氣溫的日變化:一天中,最高溫度出現在午后2小時左右(14時);

最低溫出現在日出前后。(會計算氣溫日較差)

②氣溫的年變化:一年中,北半球氣溫,大陸上7月最高,1月最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則相反。(會計算氣溫年較差)

③五帶中,熱帶氣溫變化最小,溫帶寒帶較大

(2)會使用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并讀圖說出氣溫的變化規(guī)律。

(3)世界氣溫的分布規(guī)律:

① 低緯度氣溫高,高緯度氣溫低(氣溫從低緯度向高緯度遞減,)

② 同緯度地帶,夏季陸地氣溫高,海洋氣溫低;冬季陸地氣溫低,海洋氣溫高。

③ 在山地,氣溫隨著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氣溫約下降0.6℃ )

3.降水與降水的分布

(1)降水的形式:雨、雪、冰雹

(2)會使用降水資料,繪制降水量柱狀圖,并讀出降水的變化規(guī)律。

(3)學會閱讀世界年平均降水分布圖,說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異。

①從赤道向兩極年降水量逐漸減少。

②在南北回歸線附近,大陸東岸降水多,大陸西岸降水少。

③ 在溫帶地區(qū),大陸內部降水少,沿海地區(qū)降水多。 ④ 在山地,迎風坡降水多,背風坡降水少。

⑤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區(qū)是赤道附近;最貧乏的地區(qū)是南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岸。

⑥ 世界降水量最豐富的地方是印度的乞拉朋齊;最少的地方是阿塔卡馬沙漠。

4.世界的氣候

(1)在世界氣候分布圖上說出主要氣候類型的分布地區(qū)

熱帶: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 寒帶:寒帶氣候

溫帶: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地中海氣候

(2)主要分布在溫帶地區(qū)亞歐大陸東岸、內部、西岸的氣候類型

大陸東岸:亞熱帶季風和季風性濕潤氣候,溫帶季風氣候。 大陸內部:溫帶大陸性氣候

大陸西岸: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3)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地形等對氣候的影響

(4)氣候對生產和生活的影響

四、居民與聚落

(一)人口與人種

1.運用地圖、資料,說出世界人口增長和分布的特點

(1)人口自然率=出生率-死亡率

(2)人口的分布: 人口密度 = (人/平方千米)

(3)人口分布:

a)人口稠密區(qū):亞洲的東部和南部、 歐洲 、北美洲東部

b)人口稀疏地區(qū):極端干旱的沙漠地區(qū);如撒哈拉沙漠、大洋洲西部沙漠

氣候過于潮濕的雨林地區(qū):如亞馬遜平原;終年寒冷的高緯度地區(qū):如北冰洋沿岸;地勢高峻的高原、山區(qū):如青藏高原

2.人口問題對環(huán)境及社會、經濟的影響

3.鄉(xiāng)村人中向城市遷移

4.世界三大人種特點,并在地圖上指出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地區(qū)。

(1)世界三大人種的特點:根據人類體質方面的特征來劃分。

(2)世界三大人種的主要分布區(qū):

白種人:歐洲、西亞、北非、美洲、大洋洲 黃種人:亞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區(qū)

黑種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

(二)語言和宗教

1. 語言: 世界主要的語言(聯合國的工作語言)的分布地區(qū):

漢語:中國,東南亞部分地區(qū) 英語:歐洲的西部、北美洲、亞洲的南部等

俄語:歐洲東部和亞洲北部(俄羅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 法語:法國、非洲一些國家

阿拉伯語:西亞、北非 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 英語是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

2. 宗教

(1)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區(qū)

基督教:信仰人數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亞洲西部,目前集中分布在歐洲、美洲、大洋洲

伊斯蘭教:教徒被稱為穆斯林,產生與阿拉伯半島,主要分布在亞洲的西部和東南部,非洲的北部和東部

佛教:創(chuàng)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東南部

(2)我國維吾爾族、回族多信仰伊斯蘭教

藏族、蒙古族多信仰喇嘛教(佛教中的一派)

(三)聚落

1.運用圖片描述城市景觀和鄉(xiāng)村景觀的差別

2. 舉例說出聚落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1)聚落形成與發(fā)展的主要因素

(2)建筑風格與自然環(huán)境的關系

3.保護世界遺產的意義:傳統(tǒng)聚落是歷史時期人類活動和自然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它們從不同側面記錄了當時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如果不加以保護甚至任意破壞,將導致無法挽回的損失。

五、發(fā)展與合作

1.世界上的國家和地區(qū) ---200多個

(1)面積居世界前六位的國家: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巴西、澳大利亞。

(2)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10個)

(3)地跨兩洲的國家:埃及(亞洲非洲)、土耳其(亞洲歐洲)、俄羅斯(亞洲、歐洲)、美國(北美洲、大洋洲)、巴拿馬(南美洲、北美洲)

(4)國界: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線,是國家主權范圍的界線。國界是人為劃分的,有的依據山脈、河湖、海洋、經緯線來劃分,有的依據民族、語言、宗教等來劃分。

(5) 領土:國界范圍內的領陸、領水和領空。

2.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

(1)劃分:依據經濟發(fā)展水平的差異分為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

(2)運用數據和實例,說出發(fā)展中國家和發(fā)達國家的發(fā)展水平差異。— (南北差異)

(3)知道發(fā)達國家與發(fā)展中國家的地區(qū)分布特點。

發(fā)達國家: 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澳大利亞、新西蘭例外 --- 在大洋洲)— “北”

發(fā)展中國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南部 — “南”

“南北對話”— 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在經濟、政治上的商談。

“南南合作”— 發(fā)展中國家之間的互助合作。

“南北之差”— 發(fā)展中國家與發(fā)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差別。

3.國際合作

聯合國

總部:美國紐約

宗旨:“促進國家發(fā)展,維護世界和平”

6個主要機構 5常任理事國(中、法、俄、英、美)

世界貿易組織

總部:瑞士日內瓦,中國于2001年12月正式加入

宗旨:“促進世界經濟發(fā)展和福利進步,主張貿易自由與公平”

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 和平、友誼、進步

國際紅十字會 人道主義

七年級下冊

六、 我們生活的大洲----亞洲

(一)自然環(huán)境

1.半球位置:亞洲大部分位于東半球、北半球。

2.瀕臨海洋:亞洲北部為北冰洋,東部為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3.相鄰大洲及分界線: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

亞洲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

南面隔海與大洋州相望;東北隔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相望。

4.亞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洲,也是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

5.亞洲分區(qū):按地理方位將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北亞。

6.亞洲地形特點:地面起伏大,中間高,四周低;地形復雜多樣,以高原、山地為主。

7.主要地形區(qū):青藏高原西西伯利亞平原

8.主要河流及注入海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勒拿河注入北冰洋;黃河、長江、媚公河流入太平洋,恒河注入印度洋。

9.河流分布特點:大多發(fā)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狀流向周邊的海洋。原因是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10.湖泊:里海~~世界最大的湖泊,咸水湖;貝加爾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死海~~世界陸地的最低點。

11.氣候特點:復雜多樣,季風氣候顯著,大陸性氣候分布最廣。

12.主要氣候類型: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熱帶亞熱帶沙漠氣候,地中海氣候,高原山地氣候,寒帶氣候。

13.溫帶大陸性氣候:它是亞洲分布范圍最廣的氣候類型,它覆蓋了亞洲的中、西部,其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而漫長,夏季溫暖而短暫,全年降水稀少。

14.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南部,其特點是一年中風向隨季節(jié)發(fā)生大規(guī)模變化,降水季節(jié)變化大。不足之處是易發(fā)生旱澇災害。

15.非洲氣候分布特點:以赤道為中心,氣候類型南北對稱分布;以熱帶氣候為主,熱帶雨林、熱帶草原氣候分布很廣。

(二) 人文環(huán)境

1.2000年,世界總人口共60.55億,亞洲人口約36.8億,占總人口的61%,是人口最多的大洲

2.世界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中國、印度、美國、印度尼西亞、巴西、巴基斯坦、孟加拉國、俄羅斯、日本,尼日利亞

其中亞洲有六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巴基斯坦、孟加拉國、日本。

3.除南極洲外,世界各洲人口數由多到少依次是:亞洲、非洲、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大洋州、南極洲

4.除南極洲外,平均人口自然增長率由高到低排列依次是:非洲、拉丁美洲、亞洲、大洋州、北美洲、歐洲

5.亞洲眾多的人口,對資源和環(huán)境產生了沉重的壓力。

6.亞洲大小民族共有1000個左右,約占世界民族總數一半。其中漢族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

7.亞洲三個人類文明發(fā)源地:黃河、長江中下游地區(qū);印度河流域地區(qū);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兩河流域)。原因:適宜的溫帶(或熱帶)氣候;豐富的水源;肥沃的土地。

8.不同地區(qū)的民族在建筑、服飾、音樂舞蹈、禮儀等方面都表現出不同的文化藝術風格和不同的民族風俗。

9.不同地區(qū)的文化與當地自然條件的關系:

10.亞洲經濟發(fā)展不平衡:少數國家屬于發(fā)達國家,大部分國家屬于發(fā)展中國家。

七、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qū)

(一) 日本

1.組成:日本群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琉球群島

2.位置特點:海岸線曲折,多優(yōu)良海港,位于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交界處;環(huán)太平洋地震火山帶;富士山是一座火山

3.經濟特點:從國外進口原料和燃料——加工——出口

4.工業(yè)區(qū)集中分布區(qū):太平洋沿岸、瀨戶內海沿岸。因為這里港口條件優(yōu)越,巨型船舶可以停靠,工廠靠近碼頭,海陸交通便利;沿岸地區(qū)城市人口集中,勞動力資源豐富,也是國內最大的消費地;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陸價格低。

5.文化:

(1)單一民族構成的國家——大和民族

(2)東西方文化兼容,傳統(tǒng)和現代并存

(二)東南亞

1.東南亞范圍: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

2.馬六甲海峽是重要的海上通道:位于馬來半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印度洋——太平洋,亞洲——大洋洲的重要通道。

3.熱帶氣候與農業(yè)生產:

(1)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

(2)農業(yè)生產:

水稻(泰國、越南、緬甸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

橡膠(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

棕油(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

椰子(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生產國,菲律賓是最大的出口國)

蕉麻(菲律賓是最大的生產國)

4.山河相間,縱列分布:湄公河是亞洲流經國家最多的河流

5.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qū):

(1)人種:大多數為黃種人

(2)華人華僑最集中的地區(qū)

(3)旅游資源豐富:曼谷佛塔、印度尼西亞婆羅浮屠

(三) 印度

1.世界人口第二大國:

(1)南亞面積最大的國家

(2)印度地形特點:三大地形區(qū)分三大地形區(qū),西北喜馬拉雅山脈,中部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3)第二人口大國:人口已經超過10億

(4)世界文明古國:亞洲三大文明發(fā)祥地之一

2.水旱災害頻繁

3.主要農作物:小麥,水稻,棉花,茶,黃麻

4.主要工業(yè)部門和城市

高新技術產業(y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件發(fā)達

(四)俄羅斯

1.國土遼闊

(1)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

(2)地跨亞歐兩大洲的國家,洲界:烏拉爾山、烏拉爾河

(3)俄羅斯的主要地形區(qū)和主要河流

(4)氣候:大部分位于北溫帶,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氣溫自西向東降低,自南向北降低。降水自南向北減少,自東向西減少,降水集中夏季

2.自然資源豐富,工業(yè)發(fā)達

(1)自然資源種類齊全,儲量豐富:俄羅斯石油、天然氣、鐵礦等資源儲量豐富且分布廣泛,有利于重工業(yè)的發(fā)展

(2)重工業(yè)發(fā)達:圣彼得堡工業(yè)區(qū),莫斯科工業(yè)區(qū),烏拉爾工業(yè)區(qū),新西伯利亞工業(yè)區(qū)

3.發(fā)達的交通

(1)客運以鐵路、公路為主;貨運以鐵路、管道,其中管道運輸所占比例最大

(2)莫斯科是最大的城市,圣彼得堡是第二大城市

(3)太平洋沿海的港口是符拉迪沃斯托克,波羅的的沿岸的港口是圣彼得堡,北冰洋沿岸的不凍港是摩爾曼斯克。

八、東半球其他的國家和地區(qū)

(一)中東

1.位置和范圍: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東北部,地處‘三洲五海’之地,三洲指亞、歐、非洲,五海中的里海是個湖泊,兩個海峽(霍爾木茲海峽和土耳其海峽),一個運河(蘇伊士運河)。中東范圍包括西亞(除阿富汗)和北非的埃及。

2.中東是目前世界上石油資源最多的地區(qū),中東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沿岸,運往西歐、美國和日本等發(fā)達國家。

3.中東地區(qū)氣候干燥,河流稀少,水資源缺乏。中東的阿拉伯半島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島,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蘇伊士運河位于埃及。

4.中東人種主要是白種人,最多的居民是阿拉伯人,大多信仰伊斯蘭教。被伊斯蘭教尊為圣城的是麥加,被伊斯蘭教、基督教和猶太教尊為圣城的是耶路撒冷。

(二) 歐洲西部

1.位置:

(1)臨海:北臨北冰洋,南臨地中海和黑海,西臨大西洋,比斯開灣,北海

(2)海峽:英吉利海峽,直布羅陀海峽

(3)半島: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伊比利亞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干半島

(4)島嶼:大不列顛島,愛爾蘭島,冰島

2.地形:北部山地(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部平原(西歐平原和波德平原),南部山地(阿爾卑斯山),河流:萊茵河和多瑙河。

3.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為主,中部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南部是地中海氣候。

4.歐洲西部人口稠密,國家眾多,絕大部分是發(fā)達國家。其經濟為多元化,以制造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傳統(tǒng)的畜牧業(yè)和繁榮的旅游業(yè)。

5.歐洲聯盟是一個區(qū)域性的國際組織,政治經濟聯系強。目前共有25個成員國,使用統(tǒng)一貨幣歐元。

6.英國首都倫敦,法國首都巴黎,意大利首都羅馬,德國首都柏林。

7.歐洲西部大部分為北溫帶,溫帶海洋性氣候廣布。地形以平原為主,畜牧業(yè)發(fā)達,

8.歐洲西部旅游地多,英國的倫敦塔橋、荷蘭風車、法國巴黎的艾菲爾鐵塔、西班牙的斗牛、挪威的峽灣風光等。

(三)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世界上最大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qū),大部分位于熱帶,90%以上是黑種人,有“黑非洲”之稱。居民集中在幾內亞灣沿岸和剛果盆地。

2.由于殖民主義的長期占領和掠奪,該地大多國家形成了“單一商品經濟”,出口價格低廉的初級產品,進口價格昂貴的工業(yè)制成品,在國際貿易中處于不利地位。

3.非洲自然增長率在各大洲中居首位,人口眾多。加上氣候全年高溫,降水干濕兩季分明,農業(yè)生產落后,居民經常忍饑挨餓。

4.非洲氣候主要為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分布特點為:以赤道為中心,南北對稱分布。

5.世界最大的盆地——剛果盆地,世界最大是裂谷——東非大裂谷。

(四) 澳大利亞

1.澳大利亞國徽上有袋鼠和鴯鹋兩種動物,其特有動物還有考拉和鴨嘴獸。

2.澳大利亞是世界上綿羊數量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國家,稱為“騎在羊背上”的國家。出口產品有羊毛、小麥、牛肉。

3.澳大利亞礦產資源豐富,,稱“坐在礦車上”的國家。目前,服務業(yè)成為澳大利亞的支柱產業(yè)。

4.澳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首都:堪培拉,最大工業(yè)中心和港口城市:悉尼,第二大城市:墨爾本。

九、西半球的國家

(一)美國

1.位置:北美洲中部,西半球和北半球。北部與加拿大相鄰,南部與墨西哥接壤。西臨太平洋,東臨大西洋,南瀕墨西哥灣,海上交通便利。

2.領土組成:陸地面積僅次于俄羅斯、加拿大和中國,居世界第四。本土有50個州(本土48個州,2個海外州:

3.人口和首都:有2.90億人口,以白種人為主,屬于移民國家。首都華盛頓,位于美國本土的東側,大西洋沿岸。

4.地形:平原為主組成——三個南北縱列帶;

地勢:東西兩側高,中間低

a.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

b.中部:廣闊的平原組成, 約占全國總面積的一半以上

c.東部:低緩的阿巴拉契亞山脈

5.河流和湖泊:

a.密西西比河------是北美洲最長的河流

b.五大湖:按大小分別為蘇必利爾湖、休倫湖、密歇根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除密歇根湖外,其余4個為美加共有。

6.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

7.農業(yè)地區(qū)專業(yè)化:

a.主要農產品:小麥、大豆、玉米。

b.主要農業(yè)區(qū):乳畜帶(國土的東北地區(qū))、玉米帶(國土的中部)、棉花帶(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區(qū))、小麥區(qū)(國土中部,在玉米帶的南北兩側)、畜牧和灌溉農業(yè)區(qū)(國土的西部地區(qū))、亞熱帶作物帶(墨西哥灣沿岸)。

8.工業(yè):

a.特點:工業(yè)體系完整,部門齊全。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工業(yè)國家?;?、電子、汽車、飛機等居世界前列。

b.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最著名的是位于舊金山東南部的“硅谷”,它是美國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新技術產業(yè)中心。

c.主要工業(yè)區(qū):太平洋沿岸工業(yè)區(qū),發(fā)展較快;南部工業(yè)區(qū),開發(fā)較晚;東北部工業(yè)區(qū),美國傳統(tǒng)的工業(yè)區(qū)。但是,美國的消耗量極大,是世界上進口汽車、鋼鐵、石油、紡織品最多的國家。

9.城市:

紐約:大西洋沿岸,美國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芝加哥:美國中部工業(yè)中心

圣弗朗西斯科:有著名的電子工業(yè)中心硅谷

洛杉磯:有著名的影視中心好萊塢

休斯頓:墨西哥灣沿岸的航天、石油工業(yè)中心。

10.資源消耗大國

①世界最大的資源消耗國和廢物排放國;

②能分析人均能源消費統(tǒng)計圖

11.美國對世界資源、環(huán)境的影響

(1)大量進口:煤炭、鐵礦石、石油和木材。

(2)大量排放:廢氣、廢水、廢物。

(二) 巴西

1.位置:西半球和南半球;南美洲的東部,東臨大西洋。南美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2.首都:巴西利亞。人口占南美洲人口總數的一半,是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國家。

3.地形:----平原和高原為主,亞馬孫平原和巴西高原

4.氣候:以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為主。氣候濕熱。

5.河流:——亞馬孫河,世界第一大河,世界第二長河

6.種族構成復雜:有土著印第安人、白仁、黑人、黃種人。各種族之間互相通婚,形成不同的混血型人,是一個有大量混血種人的社會。

7.語言:巴西人民的民間娛樂項目為桑巴舞,每年還有狂歡節(jié)。語言——葡萄牙語。

8.農業(yè)是巴西重要的國民經濟基礎部門。熱帶經濟作物品種繁多,咖啡、甘蔗、柑橘的產量居世界第一位,咖啡豆、蔗糖、柑橘汁、大豆是重要的出口創(chuàng)匯產品。巴西有“咖啡王國”之稱,咖啡園只要分布在東南部。

9.工業(yè):主要分布在東南部,因為東南部是鐵礦產的主要分布地區(qū)。交通便利。在現代工業(yè)方面,鋼鐵、造船、汽車、飛機制造等躍居世界重要生產國行列。從單一的農產品出口國逐漸形成比較完整的工業(yè)體系

10.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而亞馬孫平原地區(qū)人口和城市稀少。圣保羅是最大的冬夜中心和城市,也是世界特大城市

11.熱帶雨林的危機:存在的問題是

①為興建大型干線公路,跨國公司大量砍伐。

②發(fā)展采礦業(yè),開辟大型農場。

③墾荒的貧苦農民原始的遷移農業(yè)。使雨林面積大量減少,水土流失嚴重,珍貴野生動物遭劫,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全世界希望巴西重點保護這片原始的熱帶雨林。

十、極地地區(qū)

(一)南極地區(qū)

1.位置:南極圈以南的南極大陸和周圍的海洋合成南極大陸

2.地形:以高原為主

3.特征:氣候特征——裂風、干燥、嚴寒。有“冰雪高原”之稱;人類寶貴的淡水庫;

南極大陸是世界上最寒冷、暴風雪最頻繁、風力最強的大陸。冬季和夏季之分;地球上的“白色沙漠”。

4.極點:極點是南,沿經線其余方向為北,地球自轉呈順時針旋轉。

5.代表動物:企鵝

6.考察:我國先后建立了長城站和中山站

(二)北極地區(qū)

1.位置:北極圈以北的地區(qū),包括北冰洋絕大部分,及沿岸的亞、歐、北美三洲大陸的最北部和諸多島嶼

2.特征:格陵蘭島是地球上最大的島嶼;白令海峽

3.極點:極點是北,沿經線其余方向為男,地球自轉呈逆時針旋轉。

4、代表動物:北極熊5、考察:建立了黃河站

八年級上冊

一、從世界看中國

(一)遼闊的疆域

1.我國的地理位置:位于東半球、北半球,位于亞洲的東部,太平洋的西岸。

2.國土遼闊:陸地領土面積960萬平方千米,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① 我國陸上國界線長達20000多千米,鄰國14個(東朝鮮、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印尼、不丹,南部緬、老、越。)

② 我國領土四至:最北是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交匯處,最南是曾母暗沙(南北緯度相差49度,距離相離5500千米,因而產生了季節(jié)差異);最東是漠河以北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最西是帕米爾高原(東西經度相差60度,距離相距5000千米,因而產生了晨昏差異);

③ 臨海(從北到南):渤海、黃海、東海、南海。領海及內水面積37萬平方千米,海域面積300萬平方千米;我國最大的鹽場是長蘆鹽場,最大的漁場是舟山漁場。

④ 海岸線長18000多千米,主要島嶼有臺灣島、海南島、舟山群島和南海諸島,有六個海上鄰國(自南向北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3.行政區(qū)劃行政區(qū):我國的行政區(qū)域分為三級:省、縣、鄉(xiāng),我國共34個省級行政單位包括:23個省、5個自治區(qū)、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qū)。

我國的首都是北京。

本節(jié)重點:熟記34個省級行政單位的名稱、簡稱、位置分布與大概輪廓(即課本7頁圖1.7)

(二)眾多的人口

1.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我國人口12.95億,占世界人口1以上,我國人口增長較快,我國人最多的省是河南省,人口最少的省是澳門,面積最大的省是新疆,面積最小是澳門。我國的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① 我國人口的國情是:人口基數大,增長速度快,人口東多西少。決定了我國人口政策是計劃生育。

② 會計算人口的密度(人口密度=該地區(qū)的總人口數(人)/該地區(qū)的總面積(平方千米))

2.人口東多西少:我國東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大(500-600人每平方千米),西部地區(qū)人口密度小(10人每平方千米),面積57%,人口僅占6%,東西人口分界線:從黑龍江省的黑河市至云南省的騰沖縣。

(三)多民族的大家庭

1.民族構成:我國共有56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最多,占總人口數的92%,其它55個民族占總人口的8%,所以稱為少數民族,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有1500多萬人,人口400萬以上的民族有: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等。

2.民族分布:特點(大雜居,小聚居)漢族的分布遍及全國各地,以東部和中部為集中,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qū)。

3.民族政策:平等、團結、互助、民族區(qū)域自治。(我國各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豐富多彩的文化和傳統(tǒng)的體育活動,大多數民族都有自己的語言,很多民族還有自己的文字。

二、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特征

(一)地勢和地形

1.我國地勢的基本特征:地勢西高東低并呈三級階梯狀分布

2.三級階梯界線的山脈:

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界線:昆侖山脈、祁連山脈和橫斷山脈;

第二階梯和第三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P23活動1——4)

3.構成各級階梯的主要地形:第一階梯主要有青藏高原;第二階梯包括: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貴高原等;第三階梯包括:東北平原、華北平原和長江中下游平原等。掌握:課本P22圖2—2、24頁圖2—4

4.我國的主要山脈:

⑴ 東北--西南走向,最西列是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中間-列是長白山-武夷山;最東列是臺灣山脈,其主峰玉山是我國東南沿海最高的山峰。

⑵ 東西走向,最北列是天山-陰山;中間-列是昆侖山-秦嶺;最南列是南嶺。

⑶ 西北-東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等。多在我國西部。

⑷ 喜馬拉雅山是世界最高山脈,主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848米為世界最高山峰,位于中國與尼泊爾交界處。

⑸ 南北走向,主要有賀蘭山、橫斷山脈等。

6.我國的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

我國的三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柴達木盆地,四川盆地;

我國的三大平原:東北平原,華北平原,長江中下游平原。

7.山區(qū)面積廣大

(二)氣候多樣 季風顯著

1.我國氣溫的特點:冬季南北溫差很大(約50℃);夏季南北溫差不大,(僅12℃)全國普遍高溫。

2.我國溫度帶的劃分(北→南)寒溫帶、中溫帶、暖溫帶、亞熱帶和熱帶(高原氣候區(qū))。

3.我國降水空間分布特點:東多西少,南多北少;年降水量空間(地區(qū))分布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遞減。

4.根據降水量與蒸發(fā)量的對比關系,我國分為四大干濕地區(qū):干旱區(qū),半干旱區(qū),半濕潤區(qū),濕潤區(qū)。

5.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劃分是以夏季風能夠影響的地區(qū)為標準劃分的:其界線為: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P39圖2——21)

6.我國季風氣候的一個顯著特點是: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

7.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東部地區(qū):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西北地區(qū):溫帶大陸性氣候; 青藏地區(qū):高原山地氣候。

(三)河流與湖泊

1.知道內流區(qū)與外流區(qū)的概念及界線(季風界線)知道我國的主要河流。

外流區(qū)域:北段大致沿著大興安嶺一陰山一賀蘭山一祁連山(東端)一線

分界線:南段沿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一線。(與季風區(qū)非季風區(qū)的界線大體相近) 占全國總面積:2/3

2.主要大河

流入太平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海河、遼河、瀾滄江(境外稱湄公河)。

流入印度洋:雅魯藏布江(在印度境內稱布拉馬普特拉河)、怒江。

流入北冰洋:額爾齊斯河。

3.黃河的治理:

4.黃河概況:發(fā)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顏喀拉山,呈巨大“幾”字型,向東流經青、川、甘、寧、內蒙古、陜、晉、豫、魯九省區(qū),注入渤海;黃河上游有豐富的水能資源(龍羊峽),中游則修渠灌溉(塞上江南寧夏平原),由于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致使下游形成地上河。

5.長江概況:發(fā)源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脈主峰各拉東雪山西南側(正源沱沱河),流經青、藏、川、云、渝、鄂、湘、贛、皖、蘇、滬11個省區(qū),注入東海。(P53圖2、36)是我國的第一大河:長度最長,流域面積最廣,流量最大(上游:源頭——湖北宜昌;中游到江西湖口;下游至入海口)

6.開發(fā):

(1)水能寶庫:長江的水能資源主要集中分布在上游河段(源頭——宜賓段和三峽段),蘊藏量占全國的1/3,可利用量占全國的一半。

(2)黃金水道:①干流橫貫東西,宜賓以下四季通航;②干支流航程近8萬千米,占全國的2/3,貨運量約占全國的60%。

7.治理:

(1)長江洪澇發(fā)生原因:

①夏季降水集中,汛期長、水量大;

②有三大洪水來源(宜昌以上的長江上游干支流;中游南面的洞庭湖、鄱陽湖兩大水系;北面漢江);

③社會原因:圍湖造田、濫伐森林、陡坡開荒等)

(2)治理措施:

①加固江防大堤;

②興建一批分洪,蓄洪工程;

③修建許多水庫;

④重點治理一些河段(如荊江,川江等);

⑤在長江上游大力植樹造林,保持水土,禁止亂砍濫伐森林、濫墾草地、過度放牧、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

⑥禁止圍湖造田,政府應實施平垸行洪政策,落實移民建鎮(zhèn)計劃,幫助農民發(fā)展替代產來,減少抗洪壓力;

⑦教育人們退耕還林還草還湖;

⑧建設一些大型的水利樞紐工程。

8.京杭運河:

(1)起、終點 :北京到杭州 地位:世界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運河 長度:1800千米

(2)經過省、市:京、津、冀、魯、蘇、浙 溝通水系: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3)航運量:浙江、江蘇境內的運河段,仍是重要的運輸線,年運輸量在內河航運中僅次于長江。

三、中國的自然資源

(一)自然資源總量豐富 人均不足

1定義:在自然界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土地、陽光、礦產、森林、水能的都是自然資源。

2.分類:

(1)可以在較短時間內更新、再生,或者能夠循環(huán)使用的自然資源屬可再生資源。(土地、森林、水和水能等)

(2)總是用一些就少一些的自然資源屬非可再生資源。(石油、礦產資源等)

3.特點:資源豐富,人均不足

(二)土地資源

1.利用類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設用地等。耕地、林地、草地為農業(yè)用地。建設用地為非農業(yè)用地。

2.利用特點:各類土地所占比例不盡合理,主要是耕地、林地少,難利用土地多,后備土地資源不足,人與耕地的矛盾突出。

3.分布:耕地和林地主要分布在氣候濕潤的東部季風區(qū)。草地主要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mm的西部內陸地區(qū)。

4.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1)土地利用中存在的問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亂占耕地。

(2)基本國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實保護耕地。

(3)全國土地日:6月22日

(三)水資源

1.我們通常所說的水資源是指陸地上的淡水資源。最多的是冰川,人類可以利用的是江河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2.受季風氣候的影響,我國水資源的季節(jié)分配和地區(qū)分配很不均勻。

(1)從時間分配看,夏季我國降水集中,冬春季則降水少

(2)從空間分配看,我國水資源南豐北缺。興建水庫可以有效調控徑流和水量的季節(jié)變化??缌饔蛘{水是解決水資源地區(qū)分布不均勻的有效辦法

(3)南水北調的路線和意義

3.節(jié)約用水、保護水資源是解決我國缺水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中國的經濟發(fā)展

(一)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

1.交通運輸對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起著及其重要的作用,交通運輸又比喻為經濟發(fā)展的“先行官”。四大米市:無錫、蕪湖、九江、長沙。以茶換馬:甘肅天水

2.鐵路線、公路線、航線以及航空線是我國經濟發(fā)展的“生命線”。

東部地區(qū)交通運輸網絡密度大,西部地區(qū)交通運輸網絡密度較小。鐵路運輸是我國最重要的交通運輸方式。

3.我國的鐵路干線

(1)東西: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杭-浙贛-湘黔-貴昆線

(2)南北:京哈線;京哈線;京廣線;京九線;焦柳線;寶成-成昆線

(3)青藏鐵路

4.交通樞紐:北京、鄭州、徐州、蘭州、株洲、成都等經過的鐵路線

5.交通方式的特點

6.交通運輸方式的選擇:貴重或者急需的貨物而又數量不大的用航空運輸;容易死亡或者變質的貨物,多用公路;大宗笨重貨物遠距離運輸,一般選擇鐵路或者水運

(二)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

1.定義和分類:利用動物、植物等生物的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通過人工培育來獲得產品的各部門,統(tǒng)稱農業(yè)。農業(yè)是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fā)展的基礎產業(yè)。分為種植業(yè)、林業(yè)、牧業(yè)和漁業(yè)。

2.農作物包括糧食作物(水稻、小麥——南宜水稻北宜麥)、油料作物(長江油菜帶、黃淮花生區(qū)兩大生產區(qū))、糖料作物(南種甘蔗北甜菜)、棉花(新疆南部、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三大棉區(qū))。

3.農業(yè)分布

(1)種植業(yè):東部半濕潤和濕潤和平原地區(qū),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為水田,以北是旱地。

(2)牧業(yè):西部的高原和山地,四大牧區(qū):新疆牧區(qū),西藏牧區(qū),青海牧區(qū),內蒙古牧區(qū)

(3)林業(yè):東北林區(qū)和西南林區(qū),東南部人工林區(qū)

(4)漁業(yè):東部沿海地區(qū)和長江中下游地區(qū)

4.因地制宜發(fā)展農業(yè)

(三)工業(yè)和分布與發(fā)展

1.定義和分類:工業(yè)生產主要是從自然界取得自然資源,以及對原材料(礦產品、農產品)進行加工、再加工的過程。分為重工業(yè)和輕工業(yè)。

2.地位:工業(yè)是國民經濟的主導,是國家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國家經濟自主、政治獨立、國防現代化的根本保證。

3.工業(yè)的分布

(1)沿鐵路線,江河和沿海分布

(2)工業(yè)基地:滬寧杭(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遼中南(最大的重工業(yè)基地),京津唐(北方最大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珠江三角洲(以輕工業(yè)為主的工業(yè)基地)

4.高新技術產業(yè)是以電子和信息類產業(yè)為“龍頭”的產業(yè),產品的科技含量很高。

(1)特點:從業(yè)人員中科技人員所占比重大;銷售收入中,用于研究與開發(fā)的費用比例大;產品更新換代快。

(2)分布:我國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多依附于大城市,呈現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點。

八年級下冊

五、中國的地理差異

(一)四大地理區(qū)域的劃分

1.四大區(qū)域劃分:地理位置和自然人文地理特點。

2.界線:

(1)北方地區(qū)和西北地區(qū):季風區(qū)和非季風區(qū)的分界線

(2)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秦嶺-淮河一線

(3)青藏地區(qū):第一階梯和第二階梯的分界線

3.秦嶺 ——淮河一線的地理意義:

①它是我國南方地區(qū)和北方地區(qū)的分界線;

②大致相當于我國冬季0℃等溫線;

③是我國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致通過的地主;

④是我國半濕潤地區(qū)和濕潤地區(qū)的分界線;

⑤是我國暖溫帶和亞熱帶的分界線。

(二)北方地區(qū)和南方地區(qū)

北方地區(qū):

1.位置范圍:以東渤海、黃海,以南秦嶺、淮河,以西大興安嶺、青藏高原以北,內蒙古高原以南

2.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判別:濕潤、半濕潤。

3.農業(yè)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小麥;油料作物:花生;糖料作物:甜菜;經濟作物:棉花、谷子、大豆等;

植被和果樹:東北天然森林、溫帶水果;礦產資源:鐵;主要能源:煤炭、石油;

主要水果:蘋果、葡萄、梨、桃、杏、柿;

4.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面食(東北,華北:盛產小麥,以面食為主;黃土高原:則以小米為主);

傳統(tǒng)民居特點:注意防寒保溫(東北,華北:土坯壘墻,磚瓦房(火炕);黃土高原:窯洞);

交通工具:傳統(tǒng):騾馬作役蓄馬車;現代:鐵路、公路 運動項目:溜冰

5.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

6.主要城市:北京、哈爾濱、長春、沈陽、大連、石家莊、太原、西安

南方地區(qū):

1.位置范圍:以東 東海,以南 南海,以西 青藏高原,以北 秦嶺、淮河

2.氣候類型:亞熱帶、熱帶季風氣候;判別:最高氣溫28℃~30℃,最低0℃以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暖濕潤;

3.農業(yè)發(fā)展及問題

主要農產品糧食作物:水稻;油料作物:油菜;糖料作物:甘蔗;經濟作物:棉花;

植被和果樹:亞熱帶、熱帶經濟作物和林果 主要水果:甘蔗;香蕉、荔枝、龍眼、菠蘿、柑橘、桂圓、椰子;

礦產資源:有色金屬;主要能源:核能和水能豐富;

4.風俗習慣

人民主食:大米

傳統(tǒng)民居特點:注意通風散熱,以南北朝向為主,瓦房屋面較陡

交通工具:傳統(tǒng):船舶;現代:船舶

運動項目:游泳、龍舟竟賽

5.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治理:紅壤和水土流失。

6.主要城市:上海

(三)西北地區(qū)和青藏地區(qū)

西北地區(qū):

1.位置范圍:大興安嶺以西,長城和昆侖山—阿爾金山以北:,新疆,寧夏,甘肅北部1、地表景觀

⑴高原,盆地為主,風蝕作用顯著,多沙漠,戈壁;⑵由東向西,植被變化是: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全國重要的畜牧業(yè)基地。

3.灌溉農業(yè)為主。

4.主要分布地區(qū)

①內蒙古河套平原

②寧夏平原

③河西走廊

④新疆綠洲

5.地下寶藏:煤,石油,稀土的儲量大。

6.西北地區(qū)人民的生活

(1)食:牛羊肉和乳制品。

(2)住:用羊毛氈搭成的易于拆卸的氈房

(3)行:馬、駱駝、小毛驢。

(4)體育項目:舞蹈、摔跤、馬術。

青藏地區(qū):

1.位置范圍

橫斷山以西,喜馬拉雅山以北,昆侖山和阿爾金山以南:西藏自治區(qū),青海省、四川省西部(面積25%,人口不足1%藏族的主要居住區(qū),青海省東部漢族人數較多。

主要河湖有:長江、黃河、支流湟水、雅魯藏布江、青海湖(多咸水湖,干旱,蒸發(fā)量大,冰雪補給,含鹽,冰川縱橫,猶如固體水庫)

2.自然環(huán)境特點:高寒

3. 高原農牧業(yè):雅魯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

主要農作物:青稞,小麥,豌豆。

主要牲畜:牦牛、藏綿羊、藏山羊

4.豐富的能源與礦產資源:太陽能,地熱,柴達木盆地礦產

5.青藏地區(qū)人民的生活

(1)食:青稞面作的糌粑,焦烤或煮熟的牛羊肉。

(2)?。耗羺^(qū)一般居住在可以自由移動的、厚重的牦牛氈搭成的帳篷中;非牧區(qū)大多數在用石頭和土坯砌成的墻體厚實的房屋中。

(3)行:牦牛

(4)體育項目:舞蹈,馬術

6.保護三江源:長江,黃河,瀾滄江。

六、認識省級區(qū)域

(一)北京

1.地理位置: 位于華北平原北部、東部距渤海150KM,東南臨天津市、其余三面被河北省包圍,

2.北京的城市職能:北京是國我政治、文化和國際交往的城市

3.城市現代化

(二)香港和澳門

(三)臺灣

1.地理位置:位于我的的東南沿海,北臨東海,東臨太平洋,南臨南海,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多山的海島(山地點2/3,玉山為最高峰,平原主要分布在臺灣西部和沿海)

2.資源豐富的寶島

森林寶庫(樟樹);甜島、糧倉(甘蔗、蔗糖、水稻);水果之鄉(xiāng)(香蕉、菠蘿);礦產豐富(海鹽、天然硫磺、金、銅、煤、石油);水產王國(魚類等);祖國東南海上明珠;祖國東南鹽倉。

3. 進口—加工—出口”型經濟(出口導向型經濟)

4.人口和大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

(四)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

1.地理位置:位于我國西北邊陲,從東向西南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坦等8個國家相鄰,是國我鄰國最多的省級行政區(qū)。

面積:160多萬平方千米,是國我面積最大的省級行政區(qū)

2.自然環(huán)境:

(1)地形:三山夾兩盆,阿爾金山、準噶爾盆地、天山、塔里木盆地、昆侖山。

(2)氣候:深居內陸

(3)河流:內流河為主,我國最大的內流河——塔里木河 距海遙遠→干旱→地形閉塞,山地、高原屏障

(4)植被:荒漠為主

(5)富有特色的綠洲農業(yè):

①主要農作物:小麥、玉米、高梁;

②特色農產品:棉花、甜菜、瓜果等;

③特點:產量豐富、品質優(yōu)良。

七、認識省內區(qū)域

(一)珠江三角洲

1.地理位置:位于廣東省的東南部,珠江下游,毗鄰港澳,與東南亞地區(qū)隔海相望。被稱為我國的“南大門”。

2.有利條件:

①區(qū)位因素:地形平坦、平原廣闊、氣候溫暖濕潤、水網密布、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人口稠密、經濟發(fā)展;

②人文因素:具有對外開放的歷史傳統(tǒng),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xiāng);

③政策因素:國家對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實行了“對外開放,優(yōu)先發(fā)展”(設特區(qū),全開放,先富帶后富)的政策。

3.經濟特點:

(1)外向型經濟

(2)發(fā)展的的利條件:

①地理位置優(yōu)越:緊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qū);

②海陸交通運輸便利;

③很多地方是著名的“僑鄉(xiāng)”。

(3)經濟模式:“前店后廠”,“前店”指港澳地區(qū),“后廠”指珠江三角洲地區(qū)

4.城鎮(zhèn)的發(fā)展

(1)重要標志:土地利用方式顯著變化

(2)原因:

①外向型經濟日益繁榮;

②產業(yè)結構發(fā)生重在變化

(二)西雙版納

1.地理位置:位于云南省的南部,北回歸線以南,地處橫斷山脈最南端,南部與老撾,緬甸接壤,還以瀾滄江—湄公河與泰國、越南等水路相連。

2.蓬勃發(fā)展的旅游業(yè)

(1)熱帶動植物王國;

(2)人文旅游資源:是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個民族在這里合睦相處,他造并保留了各自別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傣族的潑水節(jié)等。

(3)國家政策的鼓勵、支持。

八、認識跨省區(qū)域

(一)黃土高原

1地理位置和范圍:東起太行山、西至烏鞘嶺、南至秦嶺、北抵長城,跨越了晉、陜、甘、寧四省區(qū)。

2.黃土高原的形成:風成說:認為黃土是由其它地方由風吹來形成的。其它學說:水成說,風水雨相說。

3.嚴重的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產生的原因: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質組成)、植被等;

①地形一般為山區(qū),并且坡度較大;

②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

③黃土結構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

④地表光禿裸露,缺少植被的保護。

人為因素:①毀林、毀草、陡坡開荒破壞了地面植被;

②開礦、修路的基本建設不注重水土保持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wěn)定的地形,同時將大量的廢土石隨意向河溝傾到,造成新的沙土流失。

4.生態(tài)建設措施:

①采取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

②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地退耕還林還草,過度放牧的地方減少放牧的牲畜數量。

5.解決黃土高原生態(tài)建設的措施:

①加強計劃生育,嚴格控制人口增長,提高人口素質;

②把生態(tài)環(huán)境脆弱區(qū)的人口遷移到其它地方去,建立移民新村;

③政府部門要大力宣傳,向農民提供糧食和補貼,使他們響應退耕號召,積極進行生態(tài)建設;

④黃土高原在進行生態(tài)建設過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發(fā)展多種經營,提高收入,解決黃土高原人多地少的問題。

(二)長江沿岸地區(qū)

1.地理位置和范圍:長江沿江地帶東起上海,西至四川攀枝花,東西綿延3000多千米;

2. 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①地勢低平,以平原、丘陵為主;

②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水熱條件好;

③河網密布,湖泊眾多,水資源豐富;

④自然資源豐富。

3.沿江地帶的紐帶和輻射作用

沿江地帶的城市:上海、南京、武漢、重慶四個特大城市,以及以它們?yōu)橹行男纬傻乃拇蟪鞘忻芗瘏^(qū)。

4.沿江地帶的工業(yè):四大工業(yè)基地,四大“工業(yè)走廊” 5.生態(tài)環(huán)境及治理:

九、走向世界的中國

第2篇

2、平流層的特點:

①隨高度增加溫度升高;

②大氣平穩(wěn),以水準運動為主,有利於高空飛行。

3、大氣的熱力過程:太陽輻射--地面增溫--地面輻射--大氣增溫--大氣(逆)輻射--大氣保溫

4、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

5、太陽輻射(光照)與天氣、地勢關系:晴朗的天氣、地勢高空氣稀薄,光照越強;

我國太陽能的分布青藏高原,四川盆地最低。

6、大氣的保溫效應:強烈吸收地面長波輻射,并通過大氣逆輻射把熱量還給地面。

7、氣溫與天氣:白天多云,氣溫不高(云層反射作用強);夜晚多云,氣溫較高(大氣逆輻射強)。

8、氣溫的垂直分布:對流層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遞減

9、氣溫的水準分布:

①緯度分布:緯度越高,氣溫越低,我國熱量最豐富的地區(qū):海南島

②海陸分布:夏季陸地>海洋,冬季海洋>陸地;

③氣溫高的地方,等溫線向高緯凸出,反之,氣溫低的地方,等溫線向低緯凸出。

高中會考地理必考知識點二

1.我國的北方大地常被稱為[黃土地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為主.西部新疆境內.

2.山脈和盆地相間分布.西北地區(qū)的地面植被.由東向西.大體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3.我國天然橡膠的生產基地是海南島.雷州半島.云南南部.

4.我國四大區(qū)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廣布的是西北地區(qū).

5.我國的鉀肥廠分布在察爾汗鹽湖附近.

6.我國的島嶼是臺灣島.

7.位于黃河下游的兩大油田是勝利油田和華北油田.

8.在香港和澳門的中國血統(tǒng)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廣東。

高中會考地理必考知識點三

1.黃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2.黃河的開發(fā)利用龍羊峽.李家峽.劉家峽.三門峽.小浪底

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東江

4.京杭運河六省市(京.津.冀.魯.蘇.浙).五大水系(海黃淮長錢)

5.主要運輸方式及其特點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運量.運速.運價)

6.主要鐵路干線5縱3橫(京滬.京九.京廣.焦柳.寶成-成昆.京包.隴海.浙贛-湘黔

7.主要鐵路樞紐北京.鄭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陽.寶雞.昆明等

第3篇

高尚的生活是受愛激勵并由知識導引的生活……沒有知識的愛與沒有愛的知識,都不可能產生高尚的生活,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試知識,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試知識11、【聚落的形成與地理環(huán)境的關系】

可從形態(tài)上反映出來:

①平原地區(qū),地形比較完整、開闊、平坦,聚落呈圓形或不規(guī)則的多邊形,規(guī)模較大;

②山區(qū)聚落沿河谷或在比較開闊的低地分布。

例如:我國的汾河、渭河谷地城市的分布。世界上的大城市多數位于平原上。

平原地區(qū)的區(qū)位優(yōu)勢:

地勢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農耕,且有利于交通聯系和節(jié)省建筑投資。

也有的平原不適宜城市的發(fā)展。

例如:熱帶地區(qū),低地悶熱,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最著名的是巴西,其城市不是分布在亞馬孫平原,而是巴西高原。

2、【地形對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公路選線避開不利地形,地形平坦地區(qū)的交通線網密度較大(造價低、工程量小),山地、丘陵地區(qū)的密度較小(造價高、工程量大)。

3、【全球氣候變暖對農業(yè)生產有利方面】

高緯度地區(qū)升溫幅度最大,作物生長期延長,產量增加;

對農業(yè)生產不有利方面:中緯度半濕潤半干旱區(qū),若降水量不變,增溫將加速陸地蒸發(fā),使土壤中水分減少,導致作物產量下降。

對工業(yè)生產也有一定的影響,溫度升高將減少高緯度地區(qū)供暖的能源消耗,明顯增加低緯度地區(qū)制冷的能源消耗。

4、【自然資源的定義】

人類直接從自然界獲得,并用于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和能量。它包括氣候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

自然資源是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物質基礎。

舉例:能源利用對生產力的發(fā)展有巨大推動作用。柴草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水平很低;

18世紀,煤炭為主要能源——社會生產力大幅提高;

20世紀50年代以后,石油為主要能源——極大地促進了生產的發(fā)展。

5、【常見的自然災害】

有水災、旱災、臺風、暴雨、寒潮、沙塵暴、暴風雪、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了解它們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試知識21、【地理環(huán)境】

包括自然地理環(huán)境和人文地理環(huán)境。

【自然地理要素】

包括氣候、水文、地貌、生物、土壤等要素。

(1)氣候的變化使地球上的水圈、巖石圈、生物圈等圈層得以不斷改造,生物對地理環(huán)境的作用,歸根結底是由于綠色植物能夠進行光合作用。

(2)生物在地理環(huán)境形成中的作用:聯系有機界與無機界,促使化學元素遷移;改造大氣圈,使原始大氣逐漸演化為現在大氣;改造水圈,影響水體成分;改造巖石圈,促進巖石的風化和土壤的形成,使地理環(huán)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

環(huán)境創(chuàng)造了生物,生物又創(chuàng)造了現在的環(huán)境。所以生物是地理環(huán)境的生物,同時又是地理環(huán)境的塑造者

(3)地理環(huán)境各要素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和相互滲透,構成了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

舉例:我國西北內陸——由于距海遠,海洋潮濕氣流難以到達,形成干旱的大陸性氣候——河流不發(fā)育,多為內流河——氣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風化和風力作用顯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稀少,土壤發(fā)育差,有機質含量少。

2、【地理環(huán)境的地域分異規(guī)律】

(1)從赤道到兩極的地域分異(緯度地帶性):

受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的影響——自然帶沿著緯度變化(南北)的方向作有規(guī)律的更替,這種分異是以熱量為基礎的。

例如:赤道附近是熱帶雨林帶,其兩側隨緯度升高,是熱帶草原帶、熱帶荒漠帶。

(2)從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經度地帶性):

受海陸分布的影響,自然景觀和自然帶從沿海向大陸內部產生的有規(guī)律的地域分異,這種分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

例如:中緯度地區(qū)(特別是北半球中緯度地區(qū))從沿海到內陸出現:森林帶—草原帶—荒漠帶

(3)山地的垂直地域分異:

在高山地區(qū),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從山麓到山頂的水熱狀況差異很大,從而形成了垂直自然帶。

舉例:赤道附近的高山,從山麓到山頂看到的自然帶類似于從赤道到兩極的水平自然帶。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試知識31、【巖石分三大類】

①巖漿巖(巖漿上升冷卻凝固而成);

②沉積巖(巖石在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下形成);

③變質巖(變質作用)。從巖漿到形成各種巖石,三大類巖石可以相互轉化,又到新巖漿的產生,這一運動變化過程,構成了地殼物質循環(huán)。

2、【地表形態(tài)變化的內外力因素(地質作用)】

(1)內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本身,主要是地球內部熱能,它表現為地殼運動、巖漿活動、變質作用。造成地表高低不平。地質構造的類型有褶皺(背斜和向斜)和斷層(地壘和地塹)。

(2)外力作用——能量來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陽能和重力。使高低不平的地表趨向平坦。

表現為風化、侵蝕、搬運、堆積、固結成巖作用。

①流水侵蝕地貌(V型谷);

②堆積地貌(沖積扇、沖積平原和三角洲);

③風蝕地貌(風蝕洼地、蘑菇);

④風積地貌(沙丘)。

3、【六大板塊名稱】

亞歐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南極洲板塊。

一般說來,板塊內部,地殼比較穩(wěn)定,兩個板塊之間的交界處,是地殼比較活動的地帶,火山、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板塊的交界處。

生長邊界——板塊張裂處,常形成裂谷、海洋。

消亡邊界——板塊碰撞處,常形成山脈、海溝。

4、【大氣受熱過程】

太陽輻射(短波)、大氣削弱、地面增溫、地面輻射(長波)、大氣增溫、大氣輻射(長波)、大氣逆輻射(保溫作用)

(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選擇性,臭氧吸收紫外線,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紅外線。對可見光吸收的很少。

②反射作用:云層和顆粒較大的塵埃。云層的反射作用最顯著。

③散射作用:空氣分子或微小塵埃,使一部分太陽輻射不能到達地面。

(2)大氣對地面的保溫作用:

大氣吸收地面輻射并產生大氣逆輻射(射向地面的大氣輻射),把部分熱量歸還給地面,云層越厚大氣逆輻射越強。

5、【全球近地面有7

個氣壓帶(高低壓相間分布),6 個風帶】

(1)低緯度環(huán)流:

①赤道低壓帶:因為熱力作用形成,氣流輻合上升,易成云致雨,形成多雨帶。常年受其控制形成熱帶雨林氣候(亞馬孫平原、剛果盆地、東南亞的馬來群島)

②副熱帶高壓帶:因為動力作用而形成,氣流在30度緯度上空聚積而下沉,形成少雨帶(東亞季風區(qū)除外),常年受其控制的地區(qū)形成熱帶沙漠氣候(北非的撒哈拉水沙漠、西亞的沙漠、北美美國西部的沙漠、南美智利、秘魯西部的沙漠、澳大利亞大沙漠)

③信風帶:由副高吹向赤道低壓的氣流。在北半球右偏成東北信風,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信風。

(2)中緯度環(huán)流:

④副極地低壓帶:由來自低緯的暖氣流與來自高緯的冷氣流相遇運動上升而形成。形成溫帶多雨帶。

⑤中緯西風帶:由副高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

在北半球右偏成西南風,在南半球左偏成西北風,習慣上叫西風,受其常年控制的地區(qū),在大陸西岸形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歐洲西部、北美西部如加拿大的溫哥華附近、南美南端的安第斯山西側、澳大利亞南端及塔斯馬尼亞島、新西蘭等)

(3)高緯環(huán)流:

⑥極地高壓帶:因為熱力作用而形成,冷空氣下沉,形成少雨帶。不過極地因為氣溫低,蒸發(fā)更少,所以極地屬于降水量大于蒸發(fā)量的地區(qū),為濕潤地區(qū)。

⑦極地東風帶:由極地高壓帶吹向副極地低壓帶的氣流。在地轉偏向力作用下,北半球右偏成東北風,南半球左偏成東南風。

(4)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①移動的原因: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而動。

②移動方向: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5)單一氣壓帶或風帶作用形成的氣候類型:

熱帶雨林氣候(赤道低氣壓帶);

熱帶沙漠氣候(副熱帶高氣壓帶);

溫帶海洋性氣候(中緯西風帶)。

(6)氣壓帶、風帶移動形成的氣候類型:

熱帶草原氣候(夏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低緯信風帶控制);

地中海氣候(夏季受副熱帶高氣壓帶控制,冬季受中緯西風帶控制)。

6、【常見的天氣系統(tǒng)】

①鋒面系統(tǒng)(冷鋒、暖鋒、準靜止鋒);

②氣旋(低壓)和反氣旋(高壓);

③鋒面氣旋。

氣旋是低壓,低壓系統(tǒng)在實際大氣中常會出現沿中心向一定方向延伸出的低壓槽,在低壓槽上形成了鋒面系統(tǒng)。鋒面與氣旋是一個整體(高壓系統(tǒng)是沒有的)。

7、【水循環(huán)】

(1)類型:海陸間大循環(huán)(大循環(huán))、陸地循環(huán)(水量很少)、海洋循環(huán)(水量最大)

(2)各環(huán)節(jié)的名稱:蒸發(fā)、降水、水汽輸送、地表徑流、地下徑流、下滲、植物蒸騰

(3)意義:它使陸地水不斷得到補充、更新,使水資源得以再生;塑造地表形態(tài);聯系四大圈層。

8、【洋流】

(1)類型:按成因分風海流、密度流、補償流;按性質分暖流和寒流。

(2)分布:

①中低緯度——以副熱帶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北半球順時針流動(與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南半球逆時針方向流動(與南半球反氣旋方向一致)。

②中高緯度(主要指北半球)——以副極地為中心的大洋環(huán)流。

南半球西風漂流,世界最強大的寒流。

北印度洋的季風洋流——夏季由西向東流,冬季由東向西流(夏順冬逆)。

(3)影響:

①對氣候的影響:

暖流起到增溫、增濕作用(西歐海洋性氣候的形成,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

寒流起到降溫、減濕作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維多利亞沙漠、秘魯太平洋沿岸的阿塔卡馬沙漠的形成都與沿岸的西澳大利亞寒流和秘魯寒流有關)

②對海洋生物的影響:

漁場的分布:寒暖流交匯處,給魚類帶來了豐富多樣的餌料;

北海道漁場——日本暖流與千島寒流的交匯處;

紐芬蘭漁場——拉布拉多寒流與墨西哥灣暖流的交匯處;

北海漁場——北大西洋暖流與高緯南下的冷海水交匯形成;

秘魯漁場——上升補償流使深層海水上泛,帶來深海的硅酸鹽類,使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浮游生物又是魚類的餌料。

③對海洋污染的影響:

有利于污染物的擴散,加快凈化速度;但也使污染物的范圍擴大。

④對海洋運輸事業(yè)的影響:

順流——航行速度快;逆流——航行速度慢。

高中地理必修一考試知識41、【天體系統(tǒng)的級別】

總星系——銀河系(河外星系)——太陽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條件】

①穩(wěn)定的太陽光照條件;

②比較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

③因為日地距離適中,地表溫度適宜(平均氣溫為15度);

④因為地球的質量和體積適中,地球能吸引大氣形成大氣層(氮、氧為主);

⑤形成并存在液態(tài)水

3、【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活動的標志:黑子、耀斑

(2)影響:影響電離層,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產生“磁暴”現象和“極光”現象;影響地球氣候。

4、【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①晝夜交替:晝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線——晨昏線(圈)——與赤道的交點的時間分別是6時和18時——太陽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與太陽光線垂直;

②地方時差:東早西晚,經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時;

③沿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偏向力隨緯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

(1)晝夜長短的變化:

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陽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晝長夜短,緯度越高,晝越長夜越短。夏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qū),出現極晝現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陽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緯度夜長晝短,緯度越高,夜越長晝越短。冬至日——北半球各緯度的晝長達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極圈及其以北的地區(qū),出現極夜現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晝夜等長,各為12小時。

④赤道全年晝夜平分。南半球的情況與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同一時刻,正午太陽高度由太陽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夏至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冬至日,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正午太陽高度由南回歸線向南北兩側遞減,此時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緯度達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緯度達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陽直射赤道,正午太陽高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3)四季的變化(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隨著季節(jié)而變化,使太陽輻射具有季節(jié)變化的規(guī)律,形成了四季)

北半球季節(jié)的劃分:

3、4、5月為春季;6、7、8為夏季;

9、10、11為秋季1;

2、1、2為冬季。

6、地球的圈層結構以地表為界分為內部圈層和外部圈層。

(1)地球內部的圈層根據地震波(縱波、橫波)的特點劃分為地殼、地幔、地核三個圈層。

地殼物質主要由巖石(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組成,上地幔的軟流層是巖漿的源地,地核主要由鐵鎳物質組成。

(2)外部圈層: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

學好高中地理的技巧1、學會使用課本。

課本的目錄提示了全書的要點和前后的聯系,要經常翻閱,做到對全書內容心中有數。精讀課文、??瓷钏迹プ∫c,記下問題,要特別重視插圖和表格,領會圖表所說明的問題。

2、學會使用地圖。

地圖又是學習地理的工具,通過分析地圖,可以認識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徑,要學會讀、用各種地圖,首先要記住最基本的地圖。對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記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視地理觀察觀察就是邊思考邊細看。

看一看當地的地理環(huán)境的面貌,以及人們在當地是如何活動的。通過報刊、電視節(jié)目、圖片獲得地理信息,鍛煉我們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

。觀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觀,地圖只能提供位置直觀,想象才能使二者聯系起來,使你獲得地理環(huán)境的全面景觀,進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來。

5、要善于動腦

。經常向自己提出問題,地理問題的一般思路是: (1)學什么? (2)在哪里?(3)為什么?(4)有何利弊?(5)怎樣協(xié)調好人地關系?應當怎樣合理利用改造它。

第4篇

讀書不是為了考試,本來考試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它是用來檢查我們對學習過的知識是否懂了,懂了多少,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歸納,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1區(qū)域聯系與區(qū)域發(fā)展

1.西氣東輸以新疆天然氣資源為基礎,以長江三角洲作為天然氣的目標市場,建設從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輸氣管道。

實施西氣東輸的原因(1)我國能源資源生產和消費的地區(qū)差異大。(2)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污染物:可吸入顆粒物和酸雨)(3)今后,我國油氣資源開發(fā)的戰(zhàn)略重點在西部。天然氣分布總體特征西多東少、北多南少四大氣區(qū)新疆塔里木盆地、準噶爾盆地;青海柴達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陜甘寧的鄂爾多斯。油氣發(fā)展戰(zhàn)略穩(wěn)定東部,發(fā)展西部

2.產業(yè)轉移企業(yè)將產品生產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qū)的現象。

影響產業(yè)轉移的因素(1)勞動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質且價格較低廉的勞動力資源的國家或地區(qū),往往成為產業(yè)轉移的目的地。(2)內部交易成本因素:發(fā)展中國家為了吸引發(fā)達國家的投資,首先要改善投資環(huán)境以減少企業(yè)生產的內部交易成本。(3)市場因素:20世紀90年代以前,西歐、北美是日本農產品的主要消費市場;20世紀末,東亞和東南亞因經濟增長強勁、市場需求大而成為日本產品的主要銷售市場,并成為日本企業(yè)主要投資地區(qū)。產業(yè)轉移對區(qū)域發(fā)展的影響(1)促進區(qū)域產業(yè)結構調整(2)促進區(qū)域產業(yè)分工與合作(3)改變了區(qū)域地理環(huán)境(4)改變勞動力就業(yè)的空間分布如果一個國家產業(yè)大量向國外轉移,減少國內的就業(yè)機會,常常引起失業(yè)人口的增加,如日本;像我國這樣的發(fā)展中國家,勞動力豐富,大量吸收國際產業(yè)轉移有助于減緩就業(yè)壓力。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2區(qū)域經濟發(fā)展

1.東北地區(qū)地理條件(1)氣候條件:氣候是區(qū)域農業(yè)生產中最難以改造的自然條件。

(2)地形、土壤條件:為農業(yè)多種經營提供了條件;黑土、黑鈣土廣泛分布,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有利于農業(yè)生產。(3)社會、經濟條件:工業(yè):我國重要的工業(yè)基地,農牧興工、共促農牧交通:交通發(fā)達,對外聯系方便,發(fā)展外向型農業(yè)。開發(fā)時間較晚,人口密度較低,有利于綠色農業(yè)和大農業(yè)的發(fā)展。三山脈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小興安嶺、大興安嶺、長白山

農業(yè)布局特點耕作農業(yè)區(qū):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區(qū)。林業(yè)和特產區(qū):主要分布在大小興安嶺和長白山區(qū)。長白山區(qū)是我國主要的鹿茸、人參等珍貴藥材產區(qū),延邊生產蘋果梨。遼東低山丘陵和半島丘陵區(qū)是我國最大的柞蠶繭產區(qū)。遼南是重要的蘋果產區(qū)。畜牧業(yè)區(qū):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區(qū)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馬牧畜生產基地。呼倫貝爾市三河地區(qū):三河牛、三河馬;松嫩平原西部:東北紅牛

東北商品糧基地生產特點(1)大規(guī)模機械化生產(2)地區(qū)專業(yè)化生產農業(yè)發(fā)展方向平原區(qū):發(fā)展適應加工需要的優(yōu)質、專用品種,提高產品質量和競爭力;加快發(fā)展農產品加工業(yè),促進糧食轉化,延長產業(yè)鏈條;建設綠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區(qū):大力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和舍飼畜牧業(yè)。山區(qū)農業(yè):實現由原料型生產向原料及產品加工并舉的轉變。

2.珠江三角洲工業(yè)化和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條件(1)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的產業(yè)結構調整:第二產業(yè)所占比重不斷下降,第三產業(yè)所占比重不斷上升;

工業(yè)內部,勞動力和資源密集型產業(yè)所占比重不斷下降,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yè)所占比重不斷上升。(2)國家的對外開放政策:給予許多優(yōu)惠政策,使珠江三角洲地區(qū)優(yōu)先于其他地區(qū)吸引外資。(3)良好的區(qū)位條件:位于我國南部沿海,毗鄰港澳,靠近東南亞;發(fā)揮勞動力豐富、地價低廉的優(yōu)勢,就近接受港澳產業(yè)的擴散,利用港澳貿易渠道,大量出口商品。(4)全國最大的僑鄉(xiāng)之一。工業(yè)化城市化推進的階段第一階段:1979—1990年,勞動密集型產業(yè)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產業(yè)。第二階段:1990年以后,高新技術產業(yè)逐漸取代勞動密集型產業(yè)而成為主導產業(yè)。問題與對策(1)產業(yè)升級面臨困境——產業(yè)結構調整重工業(yè)和機械制造業(yè)不發(fā)達,以產業(yè)基礎較好的廣州市為基地。(2)城市建設相對落后——構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構建以香港、廣州、深圳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3)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日趨嚴重——加強規(guī)劃與管理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3區(qū)域自然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

1.兩類能源

可再生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能、潮汐能、太陽能非可再生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能源

2.山西省煤炭資源的開發(fā)條件和能源基地建設開采條件(1)煤炭資源豐富,開采條件好‘’儲量豐富、分布范圍廣、煤種齊全、煤質優(yōu)良;

(2)市場廣闊(3)位置適中,交通比較便利能源基地建設(1)擴大煤炭開采量(2)提高晉煤外運能力(3)加強煤炭的加工轉換:建設坑口電站;發(fā)展煉焦業(yè)三條產業(yè)鏈煤—電—鋁 煤—焦—化煤—鐵—鋼能源綜合利用的結果山西省產業(yè)結構由以煤炭開采業(yè)為主的單一結構轉變?yōu)橐阅茉础⒁苯?、化工、建材為主的多元結構,原料工業(yè)逐步超過采掘工業(yè)而占到主體地位,實現了產業(yè)結構的升級。環(huán)境的保護與治理(1)提高煤的利用技術;(2)調整產業(yè)結構;(3)“三廢”的治理

3.流域的發(fā)發(fā)——以田納西河為例田納西河位于美國東南部,是密西西比河支流俄亥俄河的一條流程最長、水量最大的分支;

發(fā)源于阿巴拉契亞山的西坡,在肯塔基市附近注入俄亥俄河。不同地段的保護山地:河流的發(fā)源地,保護好植被生態(tài)河谷平原:人類活動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重點。河流:流域中開發(fā)利用的主要部分,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的保護。田納西河流域開發(fā)的自然背景地形:多山,地形起伏大,蘊藏著豐富的水力資源;陸路交通不便,河流航運作用十分突出。氣候:亞熱帶地區(qū),冬末春初降水多。水系:支流眾多,水量豐富,大部分可通航,并通過密西西比河及其支流可通往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受氣候影響,水量很不穩(wěn)定。礦產資源:非常豐富。流域的早期開發(fā)及其后果(1)18世紀下半葉:農業(yè)發(fā)達,人口較少,對自然環(huán)境影響不大。(2)19世紀后期:人口急增,對資源進行掠奪式開發(fā),帶來一系列生態(tài)環(huán)境與社會問題:土地退化;植被破壞;環(huán)境污染。(3)20世紀30年代初:田納西河流域成為美國最貧困的地區(qū)之一。流域的綜合開發(fā)TVA將河流的梯級開發(fā)作為流域開發(fā)的核心。防洪、航運、發(fā)電、提高水質、旅游、土地利用田納西河兩岸形成“工業(yè)走廊”的原因大規(guī)模的火電和核電使田納西河流域成為全國最大的電力供應基地;流域內煉鋁、化學等高耗能工業(yè)的發(fā)展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4地理環(huán)境與區(qū)域發(fā)展

1.區(qū)域

(區(qū)域劃分,有無明顯界限)

(1)區(qū)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它是人們在地理差異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指標和方法劃分出來的。區(qū)域既是上一級區(qū)域的組成部分,又可進一步劃分為下一級區(qū)域。(2)區(qū)域特征:層次性;差異性;整體性;可變性(3)長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的異同(以下用長、松替代)同:都是平原地區(qū),并都位于我國的東部季風區(qū)異:①地理位置差異:長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qū)的中部,長江的入海口;松在我國東北地區(qū)的中部②氣候條件差異:長在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松在溫帶季風氣候區(qū),大陸性稍強,降水較少,溫暖季節(jié)短,生長期較短,水熱條件的組合不如長。③土地條件差異:長以水稻土為主,耕地多為水田,較為分散,人均耕地面積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松黑土分布廣泛,耕地多為旱地,集中連片,人均耕地面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④產資源條件差異:長礦產資源貧乏,松有較豐富的石油等礦產。

2.地理環(huán)境對農業(yè)和商業(yè)的影響對農業(yè):長在良好的水熱條件基礎上,發(fā)展水田耕作業(yè),主要種植水稻油菜、棉花等,一年兩熟至三熟;

松受水熱條件的限制,發(fā)展旱地耕作業(yè),主要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等,一年一熟。長河湖水面較廣,水產業(yè)較為發(fā)達;松西部降水較少,草原分布較廣,適宜發(fā)展畜牧業(yè)。對商業(yè):長位于我國沿海航線的中樞,長江入海的門戶,對內外聯系方便,商業(yè)貿易發(fā)達;依托當地發(fā)達的農業(yè)基礎發(fā)展輕工業(yè),從國內外運入礦產資源發(fā)展重工業(yè),成為我國重要的綜合性工業(yè)基地。松利用當地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周圍地區(qū)的煤、鐵等資源發(fā)展重化工業(yè),成為我國的重化工業(yè)基地。

3.區(qū)域不同發(fā)展階段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早期:長河流、湖泊和沼澤分布較廣,地勢平坦,土質黏重。

受地理環(huán)境的限制,耕作農業(yè)發(fā)展緩慢。農業(yè)社會:(1)船作為交通工具被廣泛使用,長稠密的水系為擴大交通聯系提供了天然水道。(2)隨著農業(yè)生產工具的改進和生產技術的改良,長多水而質地黏重的土壤不再成為耕作業(yè)的限制條件,農業(yè)生產得到較快的發(fā)展。(3)隨著我國歷史上人口從北方至南方幾次大規(guī)模的遷移,長人口越來越稠密。(4)優(yōu)越的氣候條件還使得長成為我國主要的桑蠶和棉花生產基地。農業(yè)社會后期:(1)工商業(yè)的發(fā)展使長人口、城市密集,耕地面積減小。(2)耕地被分割得很破碎,不利于機械化的推廣,糧食商品率低。(3)今天長作為全國“糧倉”的地位已逐漸讓位于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在全國棉花生產中的地位也比不上新疆南部和華北平原。

高中地理會考知識點5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和商業(yè)網點的影響

1.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1)交通運輸與聚落的形成:交通便利的地方有利于開展商貿活動,通常會形成較大的居民點。

(2)交通運輸與聚落空間布局①不同運輸方式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南方以水路交通為主,聚落臨水布局②不同環(huán)境對聚落空間布局的影響北方地勢平坦開闊,聚落多呈團塊狀,形態(tài)比較規(guī)則,道路呈棋盤式。南方河流密集的平原地區(qū),聚落沿河流、鐵路、公路分布,布局形態(tài)呈帶狀。(3)交通運輸與城鎮(zhèn)分布:河流航運的起點、終點、與其他交通線的交點處常形成城鎮(zhèn)。(4)交通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的影響:如運河航運地位的變化與揚州的興衰、城市中心的遷移。

2.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商業(yè)網點的影響(1)交通運輸對商業(yè)網點的影響:交通便捷,有利于人流和物流的集散。

第5篇

世界人口的增長

對于世界人口的增長知識,我們做了下面的知識講解。

人口的增長速度在世界特別各洲是不同的,非洲是世界人口增

長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歐洲的人口增長速度最慢。歐洲為2%;亞洲為15%;

北美洲為10%;南美洲為17%;大洋洲為14%;非洲為27%。

以上對世界人口的增長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相信同學們已經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學們都能考試成功哦。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鐵煤石油的分布

下面是對鐵煤石油的分布知識的講解學習,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知識。

鐵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鐵、煤、石油的分布情況如下:

(1)世界上的鐵礦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西、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

這七個國家的鐵的儲量約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亞歐大陸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國中,煤儲量居世界前列

的有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

(3)世界上石油資源的分布很集中,中東地區(qū)約占世界石油儲量的一半還多。主要輸往日本、歐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過上面對鐵煤石油的分布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學習的很好的哦。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關于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知識的學習,希望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的講解內容。

大自然的總調度室:

森林有調節(jié)大氣成分、凈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濕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調節(jié)室”。世界有森林面積40  億公頃,主要在以針葉林和闊葉林為主。全球森林資源絕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過上面對大自然的總調度室知識的講解學習,希望可以很好的幫助同學們的學習,相信同學們會從中學習的更好。

中考地理的知識點: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同學們認真看看,下面是對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知識的內容講解學習。

地球上水資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陸地水和大氣水三種存在形式。

陸地水又有冰川水、地下水、湖泊水、沼澤水、河水和生物水等多種存在形式。地球上的水

第6篇

天體是指宇宙中各種形態(tài)物質的總稱。

幾種常見的天體:

恒星、星云、行星、衛(wèi)星、彗星、流星體、星際物質等,

2、天體系統(tǒng)

(1)宇宙中的各種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而形成宇宙天體系統(tǒng)

二、太陽系中的一顆普通行星

按由近及遠依次為: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帶位于火木之間。

三、存在生命的星球——地球是一顆特殊的行星

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質的條件

1、宇宙環(huán)境2、地球自身條件:日地距離適中(溫度)、地球的質量適中(大氣)、液態(tài)水

一、 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輻射的概念:太陽源源不斷的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

2、能量來源:太陽內部的核聚變反應。 3、太陽輻射由赤道向兩極遞減

二、影響太陽輻射能的因素

1、太陽高度角(緯度)2、海拔高度3、天氣狀況

三、太陽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大氣結構:太陽的大氣層由里到外分為光球層、色球層和日冕層

2、太陽活動的主要類型①黑子(光球)②耀斑(色球)③太陽風(日冕)

3、對地球的影響:①擾動地球上空的電離層,影響無線電短波通訊;②對地球磁場的影響,產生磁暴現象;③作用于兩極上空大氣,產生極光;④對氣候的影響

地球運動

方向

          周期

              速度

角速度

線速度

自轉

自西向東(北逆南順)

一個恒星日23時56分4秒

除極點都是15每小時

從赤道向兩極遞減

公轉

自西向東(北逆南順)

一個恒星年365日6時9分10秒

約1度每天

近日點最快

遠日點最慢

正午太陽高度角夏至日:北回歸線及其以北達到值,南半球達到最小值

冬至日:南回歸線及其以南達到值,北半球達到最小值

晝夜長短分布:夏之日:北半球達晝達到值。越往北越長,南半球相反

冬至日:南半球晝達到值,越往南晝越長,北半球相反

地震波

傳播介質

通過莫霍界面

通過古登堡界面

縱波P

固液氣

明顯加快

突然下降

橫波S

固體

明顯加快

突然消失

巖石圈厚度大于地殼厚度

根據地震波的這種變化特征,我們把地球分成三層(地殼17km、地幔2900km、地核)

大氣的受熱過程(自己寫出):

 風

            所受的力

最后風向

近地面的風

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摩擦力

與等壓線成一個夾角

高空的風

地轉偏向力、水平氣壓梯度力、

與等壓線平行

常見天氣

過境前

過境時

過境后

降雨區(qū)域

舉例

冷鋒

晴朗,溫高壓低

陰雨大風天氣

晴朗溫低壓高

鋒后

北方夏季暴雨,冬天冷空氣南下,沙塵暴

暖峰

晴朗,溫低壓高

連續(xù)性降雨

晴朗溫高壓低

鋒前

常見天氣

   氣壓狀況

運動方向

對應天氣

典型天氣

氣旋

中間低,四周高

北逆南順

陰雨天氣

夏季南方的暴雨臺風

反氣旋

中間高,四周低

北順南逆

晴朗干燥

長江伏旱、秋高氣爽天氣

氣壓分布

亞歐大陸

太平洋

冬季

蒙古西伯利亞高壓

阿留申低壓

夏季

印度低壓

夏威夷高壓

氣候類型

分布范圍

氣候特點

           成因

熱帶雨林氣候

 赤道地區(qū)

全年高溫多雨

常年受赤道低氣壓的控制,氣流上升高溫多雨

地中海氣候

南北緯30到40度大陸西岸

夏季:炎熱干燥

冬季:溫暖多雨

受副熱帶高氣壓帶和盛行西風的交替控制

 

溫帶海洋性氣候

南北緯40到60度大陸西岸

全年溫暖濕潤

全年受盛行西風的控制

熱帶季風氣候

(南亞季風)

南亞地區(qū)

 

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

夏季:西南風(氣壓帶和風帶的移動)

冬季:東北風(海陸熱力差異)

亞熱帶季風氣候(東亞季風)

大陸東岸20到35度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溫暖濕潤

夏季:東南風    海路熱力性質的差異

冬季:西北風

溫帶季風氣候

(東亞季風)

大陸東岸35到55度

夏季:高溫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

夏季:東南分

冬季:西北風     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

全球氣候變化的表現:不同時間尺度的冷暖和干濕變化。

全球氣候變暖的可能影響:1海平面上升2溫度的變化3影響水循環(huán)的過程。

水圈的特點:連續(xù)但不規(guī)則

河流的補給形式:地下水(最穩(wěn)定)、大氣降水(東部地區(qū)最主要)、冰川補給(西部地區(qū))、季節(jié)性積雪(東北地區(qū))、湖泊水

水循環(huán)的過程(海陸間循環(huán)):蒸發(fā)、水汽輸送、降水、下滲、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

洋流對地理環(huán)境的影響:沿岸氣候(暖流增溫增濕、寒流降溫減濕)、漁場(四大漁場,秘魯漁場原因不同,其他原因相同)、航海、污染物的擴散

通常所說的水資源:陸地上的淡水資源。包括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淺層地下水。

水資源的豐歉程度:多年的平均徑流量

我國水資源分布特點:時間:夏秋多,冬春少 空間: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水資源對經濟影響:數量影響經濟規(guī)模,質量影響經濟效益。

現在水資源利用出現的問題:數量,隨人口和工農業(yè)生產用水量不斷增加

質量,人類生產生活排污不斷增多

面對措施 開源:合理開發(fā)利用地下水,修水庫,跨流域調水,海水淡化

節(jié)流:加強宣傳教育,重視改進農業(yè)灌溉技術

第7篇

知識分子的標準,知識分子全都住在紐約的格林威治村,憤世嫉俗,行為古怪,并且每個人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后一個知識分子。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高中選考地理知識點總結,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閱讀!

高中選考地理知識點1河流

一、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及其影響因素 河流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的考查多從區(qū)域圖、等高線圖、氣候資料統(tǒng)計圖和文字材料等切入,綜合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解決問題等能力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①水位 補給、氣候 流域內水庫、湖泊的調蓄

(1)以雨水補給為主的河流,徑流量隨雨量的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

(2)以冰雪融水補給的河流,徑流量隨氣溫的季節(jié)變化而變化(夏季徑流量大)

(3)有冬季積雪融水補給的河流,形成春汛和夏汛——;東北地區(qū)的河流

(4)墨累—達令:上游流經亞熱帶濕潤氣候——;夏汛;下游流經地中海式氣候——冬汛。

②流量(以雨水補給的河流,看降水量的多少;流域面積大,一般流量大),

③含沙量 植被土質 氣候 流速(流水強度) 經濟活動

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qū)(尤其是上游山區(qū)植被覆蓋率高的地區(qū))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 例如:珠江,東北地區(qū)的河流。

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少,夏季暴雨集中,沖刷嚴重,含沙量大。

④結冰期有無或長短(最冷月月均溫),從緯度位置、氣候分析

例:東北――緯度高,中緯度,寒溫帶,秦淮以北――位于暖溫帶,冰期短,

秦淮以南――流經亞熱帶,冬季氣溫在零攝氏度以上,無冰期

⑤水能蘊藏量(由流域內的地形、氣候特征決定)

⑤ 流速:從地形坡度(落差)分析山區(qū)的河流落差大,水流急;平原地區(qū)地勢平坦,坡度小,河流的流速小。就河流某河段橫剖面而言,河底與河岸附近流速最小,自河面至河底,流速先變大后變小,最大流速出現在水深1/10至3/10處。在曲流的凸岸和凹岸,流速與流向皆發(fā)生突變,導致凸岸堆積、凹岸侵蝕,凸岸一側坡度平緩。

東北地區(qū)的河流,包括黑龍江、嫩江、松花江、烏蘇里江等,大部分位于中溫帶,有春汛和夏汛兩個汛期,有結冰期,含沙量較小;

華北地區(qū)的河流,包括海河、黃河以及淮河北側各支流,水量不大且季節(jié)變化明顯,汛期集中在夏季(因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流經地區(qū)植被覆蓋率低)含沙量大,冬季結冰;

西北地區(qū)河流主要依靠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與氣溫密切相關,水量小且季節(jié)變化明顯,夏季水位高,冬季斷流,含沙量小,冬季結冰;

橫斷山區(qū)的河流,水量大,流速快,含沙量小,冬季不結冰;

華南地區(qū)的河流,包括淮河南側支流,長江中下游干流和支流,臺灣省各河流,珠江流域大部分河流,地處熱帶、亞熱帶季風區(qū),雨量充沛,河流流量大,汛期較早且時間較長(5~6月受梅雨影響,7~8月受臺風影響),但江淮地區(qū)有夏旱,南嶺以南有秋旱和冬旱。

就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及季節(jié)變化(年內變化)而言,我國季風區(qū)河流徑流量年際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都較大,而且自南向北隨緯度增高河流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和季節(jié)變化越來越大,非季風區(qū)河流徑流量年際變化小而季節(jié)變化大。

2.河流水系特征描述:(水系特征是集水河道的結構而言的。

它包括源地、注入、流程、流域、支流及分布,以及落差等要素,與地形最密切)水系特征和地形關系較為密切,對水系特征的考查多結合區(qū)域圖和等高線地形圖進行,常涉及流域內人口、聚落的分布,工業(yè)、農業(yè)、港口的區(qū)位分析等。在高考中還常出現以河流為背景,綜合考查流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的試題。

①河流長度、流向 受 地勢 的影響 海陸輪廓、地形、面積

②流域面積 海陸輪廓、地形

③支流數量及其形態(tài) 地形和降水

水系形狀是指河流的干、支流組成的形態(tài)特征,主要有扇形狀、樹枝狀、向心狀、梳狀和羽狀。(1)影響水系形態(tài)的主導因素:地貌

黃土高原河網密度、樹枝狀水系與千溝萬壑的地表形態(tài)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與盆地地形

橫斷山區(qū)南北狀排列河流與平行狀山脈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平行水系與冰川侵蝕地貌

(2)水系與自然災害

扇形水系:水流匯集、易成洪澇

正常年份:可錯開洪峰

異常年份:同時到達,易成洪峰

南北對稱狀水系(長江)

東西對稱水系(黃河中游):易成洪澇

扇形水系 海河五大支流在天津匯合,并經由同一條干流流入海洋,形似芭蕉扇的莖與柄,樹枝狀水系 長江支流眾多,其與干流組成的形狀像樹干與枝丫

向心狀水系 亞馬孫河,剛果盆地、四川盆地四周地勢高,支流從四周向中心匯聚

梳狀水系 淮河的主要支流平行分布在淮河北岸且?guī)缀醵寂c干流垂直,形似梳子

羽狀水系平行分布的支流在干流兩側對稱分布,形似羽毛

屬于扇形水系、向心狀水系、梳狀水系和羽狀水系的河流,若雨季來臨,支流同時來水,干流在短期內不能有效泄洪,易導致洪澇災害

④ 河網密度 指水系中干流和支流的總長度與流域面積的比值,即單位面積上的河流長度,它可以說明水系發(fā)育程度和河流分布的疏密程度。

⑤落差或峽谷分布

⑥ 河道的寬窄、彎曲、深淺。河流的彎曲系數是指某河段的實際長度與該河段直線長度的比值,彎曲系數越大,表明河道彎曲程度越大,對航運和排洪不利。

高中選考地理知識點2河流補給類型

我國河流五種補給形式的比較

河流的開發(fā)利用

開發(fā)方向:防洪、航運、灌溉、養(yǎng)殖、發(fā)電、供水、旅游等

(一)河流航運價值

1、自然因素:地形:地形平坦,流速平緩

氣候:降水多而均勻,流量大,汛期長(水深)、流量平穩(wěn)、含沙量少(少淤)、無冰期(通航時間長)

河道:干流長寬深、、支流多,水網密集,通航里程長、河海聯運

2、人為因素------資源、人口、城市密集、經濟發(fā)達、運輸量大,河流流向與貨物流向一致(俄羅斯不一致)、多種運輸方式聯運、水運優(yōu)勢

世界上航運價值大的河流:長江、萊茵河、伏爾加河、密西西比河等

世界上航運價值不大的河流:亞馬孫河、剛果河、北亞三河、雅魯藏布江

西歐內河航運發(fā)達的原因:1)平原地形,水流平穩(wěn)2)溫帶海洋性氣候,降水均勻,河流徑流量季節(jié)變化小3)經濟發(fā)達,航運價值大4)運河溝通天然水系,形成發(fā)達的運輸網

我國南方河流比北方河流航運發(fā)達的原因有:

(1)流經濕潤地區(qū),降水量大,河流徑流量大且季節(jié)變化小,利于通航

(2)河道深、寬,通航能力大(3)大小支流多,河網密,深入廣大農村

(4)河水不結冰,四季可通航(5)農村經濟較發(fā)達,貨運量也大

11、閱讀下列材料和圖回答問題

長江素有“黃金水道”之稱,其干流通航里程2800多千米,是我國內河運輸的主動脈,沿線的石化、冶金、汽車等原材料運輸對水運依賴程度高達80%。近20年來,隨著中部經濟與東部經濟差距的拉大,長江河道治理和基礎條件未得到有效改善,其運輸能力仍有70%未能發(fā)揮,和歐洲的萊茵河相比,其水量是后者的10倍。但年運量僅為后者的20%。特別是長江中下游利用程度較低。

(1)對比萊茵河,說明長江航運能力低于萊茵河的自然原因

答案:氣候原因:長江流域地處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降水季節(jié)變化和年際變化大,流量變化大;

萊茵河大部分為溫帶海洋氣候,全年降水季節(jié)分配比較均勻,流量變化小。

地形因素:長江上游落差大,水流急,不利航運;萊茵河流經地區(qū)大部分河段地勢低平,水流平穩(wěn)

補充:亞馬孫河比萊茵河的航運價值低的原因?

萊茵河沿岸工農業(yè)發(fā)達對航運的需求大;而亞馬孫河流經熱帶雨林氣候區(qū)工農業(yè)不發(fā)達,對航運的需求小

(二)河流水能開發(fā):

1、水能開發(fā)條件

水能開發(fā)的社會經濟條件:

(2)三峽與虎跳峽為什么都水能資源豐富?可是為什么首先建設三峽水利工程?

答案:都位于地勢階梯的交替處,落差大;都在長江干流上,徑流量大。

自然原因:虎跳峽地質復雜,在板塊交界處;三峽地質條件穩(wěn)定,花崗巖堅固。

社會經濟原因:虎跳峽處于西南地區(qū),經濟落后,交通不便;電力市場小(距離華中華東遠)

水電開發(fā)需收集的資料

水電開發(fā)對環(huán)境的影響

(三)水資源利用――跨流域調水

1、中國―南水北調

2、澳大利亞―東水西調

3、東北―北水南調(嫩江遼河)

4、巴基斯坦―西水東調(印度河塔爾沙漠)

①概況:“南水北調”工程計劃把長江流域的水,調往華北和西北。與長江、淮河、黃河和海河相互連接成“四橫三縱”的總體格局。

②東、中、西三條調水路線對比分析

③影響:可解決我國華北和西北地區(qū)水資源緊張的局面,有利于華北和西北地區(qū)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四)河流與農業(yè)

1.灌溉水源

黃河:寧夏平原、河套平原 河西走廊――弱水(祁連山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2。河谷農業(yè):雅魯藏布江谷地;青海東部的湟水谷地;黃河谷地

3。綠洲農業(yè):西亞、北非、西北

(五)河流與城市

1、區(qū)位

①河運的起點、終點:贛州市

②河流交匯處:宜賓(岷江)、重慶(嘉陵江)、武漢

③河口:上海、廣州、倫敦、鹿特丹(萊茵河)、亞歷山大(尼羅河)

④ 河流曲流處或河心島(天然河面利安全防衛(wèi)),如伯爾尼、巴黎;

⑤ 位于過河點位置(渡口),如倫敦。

2.布局

:

上游――居民、自來水廠,下游――工業(yè)區(qū),清潔水源――微電子

3.河流對城市的作用——供水,運輸,旅游

高中選考地理答題技巧一、選擇題答題技巧:

1、審題

很多同學答題的誤區(qū)是:做選擇題直接看選項,覺得只要看到“經濟條件”或者“市場廣闊”等,自己常見的一些詞就是正確答案。其實認真審題才是答題的前提和關鍵,只有正確地理解題意,把握命題的指向,答題才能提高準確率。

在審題過程中,首先要明確中心詞,明確所要論述的對象是什么;其次是審條件限制詞,這類詞語往往是形容詞,如“直接”、“主要”、“自然條件”等,從而確定答題范圍,羅列答案要點;最后結合四個選項,選出最符合題意的一個選項。

2、看圖

近幾年的選考題中很大一部分是與圖相關的。尤其是2020年一月的這次選考,這是浙江省第一次學選考分離考試。選擇題難度增加,相比較全國卷題目數量增多,這無論是在時間上還是難度上,都對參加考試的考生有一定考驗。

因此,應該對各類地理圖像、圖表的特點和作用認真掌握。在答題時要認真看清圖像、圖表中所表現的內容,準確、全面而有效地從圖示材料中提取顯性的和隱性的信息,并要注意將題目信息和我們日常所學知識有機結合起來,加以靈活運用。

3.注意聯系

各種地理要素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的,尤其我們浙江省的選考,很貼近教材。因此,在答題時應該回歸教材,進行知識的聯想、遷移,注意地理事物和現象之間的相互聯系,從而選擇出正確選項。

二、綜合論述題考試技巧

1、仔細審題。

從選考閱卷的反饋信息看,學生審題不仔細導致失分的現象非常嚴重。在急于答題的心理影響下,考生匆匆審題,結果答非所問,事倍功半。還有一部分學生,審題時漏掉重要信息,導致答案不全面,也會扣分。

2、知識聯系。

很多學生進入選考考場后,答題緊張,審題很仔細的情況下,答題往往局限于題目信息,沒有聯系我們日常學習的課本內容,導致失分較多。所以課本的知識要做到爛熟于心,且理解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和具體應用。

3、綜合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