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德不孤必有鄰出自范文

時間:2022-02-03 14:59:36

序論:在您撰寫德不孤必有鄰出自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第1篇

1、德不孤必有出自《論語 里仁》篇。原文是: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2、這句話的意思是:有德之人并不孤單,必然有人與他相伴。所謂“德”,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會感到孤單。

3、“德不孤,必有鄰”這句話意味著,我們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我們自己是否努力,而不是旁邊的人剛開始的時候會以什么樣的眼光來看待我們。

(來源:文章屋網 )

第2篇

以前讀于丹老師講評的《論語》、《莊子》等書籍,有春風襲面之感,感覺深入淺出心領神會。于丹順應了目前的文化潮流,把不易讀懂、比較生澀的古文經典用另一種符合現代語言習慣和思維方式的體系講解,被大眾普遍接受。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的充分介入讓國學經典得到了空前的普及。

我想于丹老師對儒家經典的講評和《明朝那些事兒》一類的白話講史對于國學的普及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但是如果您想深入的探討人生哲學,我還是建議朋友們讀一讀原著和早期的點評。個人的感覺:讀普及本猶如聽流行音樂,通俗唱法,快意;而讀經典猶如聽民樂,民族或者美聲唱法,深邃。

品讀經典不能以偏概全,而這是我們常犯的錯誤。比如我們經常說的“父母在,不遠游”,我也常常為了不在父母身邊盡孝而有所遺憾,其實《論語》中的原文是“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如果只讀半句,未免迂腐,而全面理解則讓大部分人進退有余。比如我哥哥嫂子還有兩個孩子跟父母在一起生活,我在外面也就安心多了。

再比如我們常說的“吾日三省吾身”,很多人理解為每天反省三次自己的言行,或者理解成海爾式的“日新日高”。其實,《論語》中是這樣表述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轉不習乎?”

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絕不是每句可以只讀半句。

品讀經典要聯系實際,今天我們?yōu)槿颂幨禄蛘咧卫砥髽I(yè)的很多理念都來自于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比如今天講的“誠信”理念,《論語》中就有很多講誠信的,平時我們說的比較多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就是出自《論語》。

比如見義勇為,《論語》中有“非其鬼而祭之,諂也。見義不為,無勇也”之句。

比如學習與實踐要相結合,《論語》中說“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很多人只說第一句,認為讀書讀好了就是為了做官,今天看來未免太有局限性,現在應該這樣理解:學有所成就要去工作,工作有所成績還要不斷學習。

比如機遇總是垂青有準備的頭腦,《論語》有“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諸如此類,不一而足。

品讀經典能夠很好的指導我們的人生,讓我們少走彎路。

《論語》有“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敝f,如果早一些領悟其中的哲理,我想我能夠少走很多彎路。

我曾經在一家公司任職,與老板感情甚篤并決定在該公司奮斗一生。因此,我在工作上堅持理想,力挺科學規(guī)范的公司治理,并在很多問題上堅持己見,對老板的一些不合理的做法直言不諱,但最終的結果是不歡而散,正應了“事君數,斯辱矣”這句話。

公司領導的很多做法有他們自己的哲學,很多事情我們盡到忠告之職也就夠了,過于堅持只能自取其辱。

品讀經典要深刻理解和學習仁義道德,這是中華文明人生哲學的精華,也是儒家經典的精髓。在這個缺乏信仰的時代,人生哲學何其珍貴!

列舉一二,不敢妄評。

u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

u巧言令色鮮矣仁。

u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u禮之用,和為貴

u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u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u德不孤,必有鄰。

u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u君子必慎其獨也。

u致中和,天下位焉,萬物育焉。

u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

品讀經典也能夠發(fā)現一些有趣的事情,很多現代人的行為方式其實幾千年前的古人早已有之。

我讀中小學的時候課桌文化就已經泛濫,常常見到學長們用過的課桌上刻有言志詩,但最多的還是“早”字。雖然過多過俗,但這些座右銘畢竟是成長過程的見證,今天的我們變換了形式仍在繼續(xù)著這個傳統(tǒng)——比如我們在或者MSN等即時通聊天工具上敲上的警句、詩文等。

《大學》中有一句“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說的是商湯王洗臉盆上鑄有銘文,用以警示自己天天發(fā)奮求新。

古今同理,數千年不曾變,這不就是我們的信仰嗎?難道遜色于基督《圣經》和伊斯蘭的《古蘭經》嗎?

第3篇

關鍵詞:孔子;《論語》;交友;修身

中圖分類號:I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0)17-0005-02

《論語》實在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書。宋代羅大經在《鶴林玉露》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匡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輔陛下致太平。”半部《論語》治天下,的確有些夸張;但筆者認為,對于個人來講,半部《論語》以修身,則是綽綽有余的?!墩撜Z》中關于修身有很多方面的論述,例如論孝,論仁,論誠信,論守禮,論學習……當然,對于交友的論述也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本文就擇取《論語》中“孔子論交友”這一方面來試做闡述,以圖窺一斑而知全豹。

一、《論語》中“友”的涵義

在論述交友之前,首先要明確“友”這個概念。現代漢語中,“友”和“朋”都是“朋友”的意思,所以現在人們說“交友”,也就是籠統(tǒng)地說“交朋友”。但是在《論語》中,“友”和“朋”雖屬近義詞,但是其涵義卻有所差異?!墩撜Z注疏》解釋道:“鄭玄注《大司徒》云:‘同師曰朋,同志曰友’。然則同門者,同在師門以授學者也。同志謂同其心意所趣鄉(xiāng)(向)也。朋疏而友親,朋來既樂,友即可知也?!边@里應當注意:“友”比“朋”的層次要高。“朋”只是同在一個師門學習的人(同師曰朋),而“友”則是懷有共同志趣、心意相通的人(同志曰友)。所以《論語注疏》中說:“朋疏而友親,朋來既樂,友即可知也?!薄墩撜Z》中孔子所論的交友,指的就是那些懷有共同志趣且心意相通的人。

二、孔子論交友的目的

人是社會性動物,從古至今,社會交往都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推動力。意識性(或者說目的性)是人類活動的一個特性,因此,交友作為社會交往活動的一種,無疑也有其特定的目的。那么,在《論語》中,孔子所論述的交友的目的是什么呢?

首先,交友是為了促進學習。這里的學習,特指對知識的學習。作為偉大的教育家,孔子畢生都致力于“有教無類”和“因材施教”的教育實踐中,把學習看做是能夠改變人的一生的重要活動。而學習又是一項交流性的活動,古代非常重視學習中的交流,反對閉門造車。《禮記?學記》中就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因此,在《論語》中,孔子所論述的交友的目的,首先是能夠促進學習。

《論語?學而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個“樂”,就是交流之樂、知音之樂;那么為什么快樂呢?《論語注疏》是這樣解釋的:“孔子曰:學業(yè)稍成,能招朋友,有同門之朋從遠方而來,與已講習,不亦樂乎?”原來是自己學習有所得,然后和遠方來的朋友進行交流,互相啟發(fā)促進了學習而感到快樂。在孔子心目中,交友對于學習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其次,交友是為了有助修身。古代知識分子的畢生理想,可以概括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而修身,則是實現人生理想的基礎環(huán)節(jié),因此《大學》曰:“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在《論語》中就十分重視修身,而交友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有助于修身。

《論語?顏淵篇》:曾子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這句話出自孔子的賢徒曾子,實質上一脈相承了孔子的精神內涵,因此可以看做是孔子的代言?!墩撜Z注疏》云:“正義曰:‘此章以論友,言君子之人以文德會合朋友,朋友有相切磋琢磨之道,所以輔成已之仁德也。’”“仁”是孔子試圖構建的理想道德體系的核心,筆者認為,作為交友的目的來講,“以友輔仁”的“仁”不應當僅僅指“仁愛”或“仁義”,而是應當理解為個人道德體系的養(yǎng)成。

三、孔子論交友的標準

孔子提倡的交友,并非是毫無標準的濫交;孔子肯定的,是懷有高尚志趣而且心意相通的朋友,只有這樣才能相互得益共同進步。否則,就會“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孔子家語》)”了。因此,孔子在《論語?學而篇》提出了一個交友的總原則: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就是孔子提倡的交友的一個總原則。我們應當正確理解這句話。 “無友不如己者”,是說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從字面上看,很容易把這句話誤解為孔子勢利的表現。但是,聯系上下文就可以知道,孔子說的“無友不如己者”,其實是就“忠信”這一道德標準而言的?!墩撜Z注疏》:“‘主忠信’者,主猶親也。言凡所親狎,皆須有忠信者也?!疅o友不如己者’,言無得以忠信不如己者為友也?!币虼?孔子提出的交友總原則就是:要和忠信的人親近,不能和不忠不信的人做朋友。

在總原則的基礎上,孔子進一步具體說明了可交與不可交的幾種類型:

《論語?季氏篇》: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有便佞,損矣。

《論語注疏》解釋道:“‘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者,直謂正直,諒謂誠信,多聞謂博學。以此三種之人為友,則有益於己也?!驯惚?友善柔,友便佞,損矣’者,便辟,巧辟人之所忌,以求容媚者也。善柔,謂面柔,和顏悅色以誘人者也。便,辨也,謂佞而復辨。以此三種之人為友,則有損於己也?!币簿褪钦f,孔子提倡與正直、誠信、博學的人交朋友,而反對與諂媚奉承、虛情假意、夸夸其談的人交朋友。

四、孔子論交友的方法

筆者將孔子所論的交友方法概括為“主動型”和“被動型”兩種。

首先,主動型,也就是自己主動去尋找品德高尚的人并與之交往。那么,怎樣才能了解一個人是否值得與其交往呢?

《論語?為政篇》: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C哉?人焉C哉?

《論語注疏》闡釋說:“‘視其所以’者,以,用也。言視其所以行用。‘觀其所由’者,由,經也。言觀其所經從?!炱渌病?言察其所安處也?!搜蒀哉?人焉C哉’者,C,匿也;焉,安也。言知人之法,但觀察其終始,則人安所隱匿其情哉?”孔子教給人們三種識人的方法――觀察他的行為、考察他所用的方法、研究他的動機??鬃颖救藢Υ耸穷H為自信的,認為用這三種方法去識人,那么對方就沒有什么可以隱瞞的了。

主動型還有一個指導思想,那就是“見賢思齊”。

《論語?里仁篇》: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論語注疏》解釋為:“此章勉人為高行也。見彼賢則思與之齊等,見彼不賢則內自省察得無如彼人乎?!币虼?要主動去交朋友,就應當時刻存有一顆“見賢思齊”之心。

其次,被動型?!氨粍印痹凇冬F代漢語詞典》的意思為“不能造成有利局面從而使事情按照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fā)展”,但筆者所說的“被動型”并非此意,而是一個與上文論述的“主動型”相對的概念,也就是加強自身修養(yǎng),使人仰慕而來與己為友。用《論語》里的話說,就是“修文德以來之”(《論語?季氏篇》)。

《論語?里仁篇》:子曰:德不孤,必有鄰。

《論語注釋》闡述道:“此章勉人修德也。有德則人所慕仰,居不孤特,必有同志相求與之為鄰也?!薄吨芤?坤卦?文言》中也有與孔子的這句話相似的論述:“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笨鬃铀v的,就是自修文德待他人來的“被動型”交友方法。

筆者雖然將孔子論述的交友方法概括為“主動型”與“被動型”兩種,但在具體實踐中,這兩種類型是不能割裂的,而是應當有機結合起來,使之相輔相成。

五、孔子論交友的原則

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與朋友交往也應當有一定的原則。如果能很好的遵循這些原則,那么友情就會鞏固持久甚至得到升華;反之,不但已有的朋友會舍己而去,也不容易再交到新的知心朋友。在《論語》中,孔子及其弟子如此闡述與交友應持的原則:

(一)講誠信

《論語?學而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孔子的兩名弟子都不約而同地將“誠信”視為與朋友交往應持的重要原則,聯系《論語》中孔子關于“誠信”的其他論述(如《論語?為政篇》:“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r,小車無,其何以行之哉!”),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孔子堅持的與朋友交往的首要原則,就是講誠信。

(二)推己及人

《論語?顏淵篇》: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p>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者說“推己及人“的仁愛思想,是孔子思想道德體系的核心。在《論語?顏淵篇》中,孔子雖然沒有專門針對交友提出這一思想,但是作為《論語》中論述與人交往的一個重要原則,筆者認為應當把這一條列入交友所持的原則中。

(三)重情誼

《論語?鄉(xiāng)黨篇》:朋友死,無所歸,曰:于我殯。

《論語注疏》曰:“此明孔子重朋友之恩也。言朋友若死,更無親昵可歸,孔子則曰:‘于我殯?!c之為喪主也?!彪m然古人認為“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莊子?山木篇》),但究其涵義,是說君子相交,不應當被利欲和物質所累,而不是說朋友之間不重視感情。朋友死了,家里沒人可以依靠,孔子就會挺身而出說:“喪事由我負責?!边@不正體現了孔子對朋友之間情誼的重視嗎?

(四)輕利重禮

《論語?鄉(xiāng)黨篇》:朋友之饋,雖車馬,非祭肉,不拜。

《論語注疏》曰:“此言孔子輕財重祭之禮也。朋友有通財之義,故其饋遺之物,雖是車馬,非祭肉,不拜謝之。言其祭肉則拜之,尊神惠也?!笨鬃拥呐笥阉徒o他非常貴重的車馬,但只要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時都不行拜禮。這充分說明了在孔子的心目中,朋友之間的利益往來其重要程度遠遠不能和禮制相比。孔子十分重視“禮”,甚至為了“禮”可以犧牲其他的利益。朋友間的情誼固然重要,但孔子清醒地認識到,絕對不可以讓利益往來凌駕于禮制之上。

六、結語

每讀一遍《論語》的感覺,都可以用《論語?子罕篇》中顏淵感嘆孔子的“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來形容?!墩撜Z》堪稱一部微縮本的人生大百科全書,筆者擇取 “孔子論交友”這一主題來論述,雖然僅僅是一個小方面,也感到難以窮盡奇妙。唯有正心誠意,不斷學習,以求能向孔子所提倡的“理想道德體系”更近一步。

參考文獻:

[1]楊伯峻(譯注).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6.

第4篇

漢代行政構架有一種“簡單的美”。在談及中國古代地方政治得失時,錢穆先生曾提出一個重要判斷標準,即“管官的官多,管民的官少”,還是與此相反。在他看來,古代最理想的行政構架是漢代,只有朝廷(中央)、郡(省)和縣三級。府、州以上都是管官的官,縣官是管民的官?!皾h郡多至一百以上”,“一個縣政府,也往往有屬吏幾百人的大規(guī)模”,主要的行政資源集聚在地方,所以漢代是“管官的官少,管民的官多”的杰出代表。但這種地方政治架構,從宋代開始就變得不理想,明清以降更是每況愈下。

以明代為例,地方行政由漢代的兩級變成了四級,“一省分成三個司:一個布政使司,一個按察使司,一個都指揮使司。前兩個藩臬二司,又再分許多分守分巡的司。這許多官下面,才是府、州和縣”?!叭尽笔枪苄姓某行颊?、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和管軍事的都指揮使。其下是由“分司”分派到地方去的官員(如出自布政使的參政、參議,出自按察使的副使僉事),然后是府和州,最后才是縣。由于層級增加和冗員繁雜,結果是基層政權不堪“一層一層的由上面加下來的高壓”,這就徹底解構了漢代行政構架的“簡單的美”,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古代國家的行政成本。

漢魏六朝行政構架之所以會形成“簡單的美”,與兩漢時期重實際實用的主流民族文化精神密切相關。柳怡徵反復強調說:“蓋古之學者以學為文,未嘗以文為學。漢魏而下,而文章之術盛”。他還指出:“學者之務實用,不獨精于算數、創(chuàng)制奇器已也,其于規(guī)天法地之事,亦時時推陳出新,以其致用?!本谒銛档拇硎亲鏇_之,創(chuàng)制奇器的代表如扶風人馬鈞“作翻車”,改造諸葛亮的連弩等。重視實用和實際,使兩漢文化具有濃郁的行政文化色彩。

顧炎武《日知錄》曾盛贊東漢士風。今人繆鉞在《與郭洽周論東漢史事》中也慨嘆:“士氣東京美,千秋未可逢?!逼浯砣宋锶琰h錮之禍中的陳蕃、李膺、范滂等,據《后漢書黨錮列傳》記載:“李膺振拔險之中,蘊義生風,以鼓動流俗,激素行以恥威權,立廉尚以振貴勢,使天下之士奮迅感慨,波蕩而從之。幽深牢、破室族而不顧,至于子伏其死而母歡其義,壯矣哉!”這些被后世譏為“青春作賦、皓首窮經”的書生,在緊要關頭能做到舍生取義、殺身成仁,與漢代推崇儒學的行政文化生態(tài)密切相關。

首先,推崇儒學的行政文化生態(tài),極大地提高了整個社會特別是士階層的道德素質和倫理水平。兩漢經師在當時很有人緣。在清人唐晏的《兩漢三國學案》中,我們經常會碰到“門徒嘗數百人”這個句子。這不僅印證了孔子所謂“德不孤,必有鄰”,同時也為漢代行政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生態(tài)和社會氛圍。

其次,在倫理環(huán)境中訓練和養(yǎng)成的文化主體,絕不同于西方的“語言的巨人、行動的矮子”,而是可以干實事,具有堅忍不拔的主體自由意志和實踐理性能力的,同時也不乏真正的國之棟梁。如劉昆,“遷弘農太守,先是崤、函驛道多虎災,行旅不通。昆為政三年,仁化大行,虎皆負子渡河”。

由于崇高的倫理主體和經世致用的學術相結合,漢代儒生成為漢代士大夫學習、模仿和歌頌的對象,這是漢代文化在行政主體建設上帶給我們的重要啟示。

“文必秦漢,詩必盛唐。”漢代文章之所以值得關注,是因為它確定了一個影響深遠的評價標準。與老莊及中西現代的審美觀不同,這個評價標準的核心是“崇實”、“致用”的儒家文論觀。曹丕有“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之說,這與秦漢文章主要是政府公文或主要用于政治事務密切相關,同時也成為評價古代文章的主流典范或尺度。后來王世貞也說:“西京之文實,東京之文弱,猶未離實也。六朝之文浮,離實矣。唐之文庸,猶未離浮也。宋之文陋,離浮矣,愈下矣。元無文?!北M管這種評判標準可能有損于藝術審美,但對政府公文或文風,無疑是一個極好的范式和樣板。

漢代文章是行政公文的杰出代表,如賈誼《過秦論》: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如晁錯《論貴粟疏》:順于民心,所補者三: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賦少;三曰勸農功。

以后,如海瑞的《治安疏》,張居正的《陳六事疏》,都繼承了這個傳統(tǒng),充分發(fā)揮了文章對中國古代政治和社會特有的矯正時弊、固本培元的作用。現代學者劉師培解讀中國文化多偏頗之詞,但對《史記》卻有一探驪得珠的評價:“《史記》……《貨殖傳》所言,戒人君之重取民財也?!睹商駛鳌匪?,戒人君之輕用民力也。重取民財、輕用民力為君主專制之二大原因,故史公戒之?!?/p>

第5篇

關鍵詞:儒家文化;精神;弘揚

一、儒家文化的精神要義

(一)在執(zhí)政理念上主張實行仁政??鬃觼碜云胀A層,具有樸素的民本意識。如有一次他家的馬棚著了火,孔子退朝回來問:“傷人乎?”不問馬。這充分體現了儒家以人為本的理念??鬃又鲝埖燃壷贫龋瑫r他又清醒地意識到這一制度需要進行修補,需要以仁愛的形式來修補社會等級秩序的內容。這既合乎個人,也合乎整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整部《論語》“仁”先后被提及109次,而相類似的“仁義”被提及108次。至于“仁”的內涵,孔子回答說能夠處處實行恭、寬、信、敏和惠這五種美德,便是“仁”了。在他看來,恭敬才不會受侮辱,寬厚才能得民心,誠信才能使人信任,勤勉才能出政績,給人慈惠才能調度他人。

(二)在處理分歧和爭端上主張以和為貴?!墩撜Z》上說:“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意思是君子協調差異,不強求一致;小人強求一致,而不協調差異??鬃臃磳τ帽┝Φ姆绞教幚碚紊系姆制纭τ凇昂汀钡膬热荩鬃又鲝垼骸吧w均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

“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薄袄险甙仓僬邞阎??!笨梢娍鬃用枥L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統(tǒng)治者修文德、行仁政、重禮樂,以德感人、以德化人、以禮約人;老百姓言行符合禮儀,生活安定富足,人與人關系和諧,每個人都受到很好的關心與照顧。孔子為我們描摹了一幅理想的“和諧”的社會圖景:“圣道”大行,天下為公,社會管理者惟賢是舉,選才任能;人與人之間平和相處,互相扶持;彼此沒有爭斗,各盡其力;社會上的每一個人生活都能夠得到保障,而且物盡其用,人人各盡所能,盜賊不作,夜不閉戶。因此,孔子強調的就是在與人交往時,不要主觀臆斷,不要自以為是,不要故步自封,不要以自我為中心。

(三)在思維方式上主張中庸。所謂“中庸”,就是要以人的內在要求為出發(fā)點和根本價值依據,在現有的外在環(huán)境與條件下,得到最適宜的,最恰當的、無過無不及的表達與實現。中庸思想表現在處事上要求方圓有度。所謂方,是指做人要有棱角,要遵循規(guī)矩,要堅持做人的原則,要有人的骨氣和品格,要表里如一。所謂園,絕不是圓滑世故,隨波逐流,更不是平庸無能,而是一種圓通,一種寬厚,是大智若愚,是與人為善,是在居高臨下、明察秋毫之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

(四)在人生歷練上主張隱忍負重??鬃拥囊簧送究部?,但始終不乏從政的熱情,而且也做過幾任官,所任最高職位是魯國的司寇,相當于現在的司法部長。不管什么樣的官職,孔子都勤勉自勵,力爭做出一些政績;而且勤于思考,善于總結,不斷提出一些治國平天下的良策,特別是對從政者的為政之道提出了許多意見與建議,對后人多有啟發(fā)。就像《論語》上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意思是一個讀書人不可以不志向高,意志堅,因為責任很重,而奮斗的路很長。

(五)在為人處世上主張低調謙讓?!墩撜Z》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孔子告誡人們,一個人有才氣和地位,萬萬不可趾高氣揚。大凡成功者都學會了低調處事的風格。例如,漢光武帝劉秀中興時的杰出統(tǒng)帥馮異,他品格高尚、才能出眾,馳騁沙場幾十年,戰(zhàn)功累累。但每次戰(zhàn)役結束后,諸將并坐論功時,他為了避功,把封賞讓給部下,常常獨坐在大樹下讀書思過,因而軍中稱他為“大樹將軍”。俗話說:“弓滿則折,月滿則缺?!钡靡舛鴱埧袷钦袨娜堑湹母纭5靡舛鴱埧襁€是摧毀心志的利器。所以,與其感嘆事態(tài)炎涼,不如在得意之時,做一個謙遜有禮的人。

(六)在行為方式上主張訥言謹行?!墩撜Z》曰:“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朱熹《四書集注》解釋了其中的原因:放言易,故欲訥。力行難,故欲敏??鬃拥膶W生子張請教怎樣獲得官職與俸祿??鬃诱f:“聽各種言論,有疑惑的放在一邊,然后謹慎去說自己有信心的,這樣就會減少別人的責怪;多看各種行為,有不妥的放在一邊,然后謹慎地去做有把握的,這樣就能減少自己的后悔。

二、弘揚儒家文化的主要途徑

(一)普及儒家文化知識。學習國學傳統(tǒng)文化,往往會讓自己心態(tài)平和起來。經常舉辦儒家文化的知識講座,知識競賽,比賽內容以《論語》知識及孔子生平事跡為主,記誦《論語》品讀《論語》等,做到更好地推廣儒家文化。

(二)利用媒介進行宣傳引導。于丹開講《論語心得》盡管褒貶不一,但對儒家的社會傳播意義是積極的。一是一次“勵志故事、國學包裝、央視強權”法則純熟運用的文化營銷;二是改變儒家“游魂”的局面,在僵化的儒學領域這譚死水里激起千層浪的一塊瘋狂的石頭。如錢文忠講《弟子規(guī)》:短短1080字,360,113件事,看似不起眼的一本書,實際卻蘊含了做人做事的大智慧,值得每個人去仔細品讀??傊?,儒學的思想博大,適合國際傳播。儒學的復興,既需要有一些人做理論的研究工作,也需要一些人做實踐的普及工作。儒學只有先走向他們,他們才會漸漸走向儒學。

(三)在實踐中應用儒學理論。新加坡認真研究儒學文化與現代化的關系,作出以儒學為主導思想的選擇,確認以道德為立國之本,認為想要建立正直和諧的社會,必須弘揚孔子所代表的中華文化精神。再如,日本的企業(yè)公司,實行終身雇傭制,不隨意解雇工人。儒家文化中“仁”的學說,深刻影響著日本精明的企業(yè)家。他們認為,這種學說可以救治歐美資本主義的種種弊病。日本企業(yè)界汲取儒家的“和為貴”學說,提出了“和諧高于一切”的口號。他們特別注重相信人、重視人,讓每個雇員都感受到自己在企業(yè)中的重要。因此,企業(yè)管理者與雇員之間,應該相互尊重、互相幫助,把愛心傾注到企業(yè)經營管理之中。

第6篇

一、紅色——有理想、有信念的學者

紅色,光譜中波長最長的色彩,它讓人聯想到血與火,給人熱烈興奮激動,象征著正義和力量,理想、抱負和信念,從《論語》中可以看到孔子是有理想,有信念的學者,他那紅色映照著神州大地,熱氣騰騰,刺激著人的心靈,熱血沸騰。

孔子有理想,他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币馑际且粋€人的理想、志向非常重要,決定了他一生的發(fā)展和方向??鬃釉诮虒W生的時候,十分重視理想。在《論語·先進》篇里有一個比較罕見的完整段落《侍坐》,記載孔子如何與學生暢談理想,針對子路、曾皙、公西華所談的理想志向進行中肯的點評和引導。孔子的理想,在《論語·為政》中較好的反映出來,“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就是人生理想的階段坐標,對我們還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從小以學為主,經過歷練,逐漸提升自己,有所感悟,這樣到三十歲就“立”起來,從內在到外在具備了條件,正是走向成功的標志。四十、五十、六十都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要求,這不正是理想的火花綻放的紅彤彤的光彩嗎?

再看孔子的信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弊迂曉唬骸氨夭坏靡讯ィc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而不立?!睆闹锌梢钥吹娇鬃訉π叛?、信念的重視,寧可不要兵,不要吃的,甚至連死都無所謂,而不能失去信仰和信念。他是這樣說的,也是一身極力的追求的。別人問子路:“你的老師孔子是什么樣的人?”子路沒有回答,孔子后來對子路說:“你為什么不這樣回答呢:‘其為人也,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就是孔子追求理想的真實寫照。

二、藍色——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智者

藍色,讓人聯想到浩瀚的大海、廣闊的天空,給人抒情的感覺,象征深沉,雋永的意蘊,也是文化修養(yǎng)的寫照。從《論語》中看到孔子是有文化、有修養(yǎng)的智者。如天空和大海一樣展現出不同色階的藍色調,蘊藏著深沉厚重的韻味,讓人望其項背。

孔子是自學成材的典型,勤奮不倦的學習貫穿他的一生,成就了他淵博的文化知識和造詣極深的修養(yǎng)素質,授徒講學,成為大教育家,思想家??鬃拥挠形幕凇墩撜Z》中展現的十分搶眼,方方面面都具有獨到之處,有政治的、軍事的、經濟的、為人處世的、做學問的、教育的、心靈的、交友的等。正如宋朝開國宰相趙普曾經說過他自己是以半部《論語》治理天下。這就是古代人對《論語》的推崇,對孔子文化的肯定。而今,孔子的很多至理名言與說教,仍激勵著、感染著、鞭策著我們奮進??鬃拥男摒B(yǎng)是極高的,從他的學生對話中可以窺見一斑,司馬牛對子夏說:別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沒有。子夏勸導他:“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盡管這話不是出自孔子之口,卻也反映了孔子的修養(yǎng)和價值觀。保持一顆誠敬的心,使自己言行減少過失,對待他人充分尊重,謙恭有禮,是可以通過提高自身修養(yǎng)做到的,做一個有良好修養(yǎng)的真君子,又何愁沒有兄弟呢?孔子的修養(yǎng)還在做到一日“三省吾身”真能“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孔子在世屢次受挫,他說:“夫遇而不遇者,時也,賢不肖者,才也,君子博學深謀而不遇時者眾矣,何獨丘哉?且芝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窮困而敗節(jié)?!卑雅μ岣咦约旱男摒B(yǎng),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作為人生的目的??鬃拥奈幕摒B(yǎng)象藍色的大海、天空,給我們留下無限的思索和遐想,啟迪著人生的真諦。

三、黃色——有慈善有愛心的仁者

黃色,讓人聯想到太陽的溫暖,陽光明媚、燦爛,給人帶來歡樂、舒心,象征著雍容華貴,朝氣蓬勃。從《論語》中看到孔子有慈善、愛心的仁者,正諄諄教誨七十二賢人,三千弟子,陽光照射在他們身上,呈現一片暖色調,他們正聚精會神地聽講,渴望歡快地攝取精神營養(yǎng)。這恰如一幅令人陶醉的“滿城盡灑黃金甲”的沐浴圖。

“仁”是儒家的中心學說,孔子把“仁”從人性與人際關系的立意上引申到兼善天下的層次,強調要把內在的精神修養(yǎng)擴展而為他人,為天下做貢獻,“樊遲問仁。子曰:‘愛人’?!笨鬃诱f:“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可見孔子是一個具有慈善、愛心的老人,他不光這樣說,還身體力行,周游列國,授徒講學等,為此付出大半生的精力,是真正的仁者。他對自己的“仁學”抱有極強的信念,矢志不渝。他說:“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彼€說:“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笨鬃舆€自信的說:“德不孤,必有鄰?!保ā墩撜Z·里仁》)他抱著慈善的愛心對“仁學”的推廣和發(fā)展,不辭辛勞,他的愛心涉及社會各個層次的人,上至國君,下至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所以他被稱為圣人,也是名副其實。雖然孔子沒有親眼看到自己的“仁學”主張變?yōu)楝F實,但他的身后一大批人繼續(xù)發(fā)揚光大他的學說,仿佛在他陽光普照下,努力推廣、探索、追求,使之產生重大深遠的影響,為中國的進步和發(fā)展作出貢獻。

四、綠色——有膽量有魄力的強者

綠色,讓人聯想到草原和森林,給人以寧靜、平和的印象,象征蓬勃向上,具有頑強生命活力。從《論語》中可以看到孔子是有膽量有魄力的強者,如樹木和小草一樣,具有極強的生命活力。

第7篇

《走向世界》:您在什么時候開始接觸對聯的?

徐超:始于剛記事的童年,印象最深的是春聯。對聯按用途分,有春聯、婚聯、壽聯、挽聯等;按使用處所分,有門聯、楹聯、堂聯等。它由對仗修辭格演變而成,賴于春聯的流行而流行。貼對聯的習俗始于唐五代,宋代日漸流行。明代以后,寫對聯、貼對聯成了每年春節(jié)最有意義的文化大餐。所以我和千千萬萬中國孩子一樣,在很小的時候就接觸到了對聯。

《走向世界》:您認為對聯文化的精髓在哪兒?

徐超:從內容上說,對聯往往體現了人們的理想、信念、情趣,包含著“濃縮”了的民族精神。從形式上說,它音律和諧,有音樂美;辭藻考究,有繪畫美;整齊對仗,有建筑美。同時,它又和漢字書寫、書法相結合,體現了獨特的漢語文化、漢字文化和書法文化。它是極品的詩,又是極品的文;是精致的袖珍品,卻濃縮了博大的精神。對聯文化的精髓,在于它是用上述特殊形式包裝了民族精神,體現了民族智慧和語言之美,從而使它成為中華文化中堪稱極品的特色文化。憑著這些,使它足有資格以特殊的身份代表中國文化走向世界,吸引世界。

對聯同書法的聯姻,更使它獨領:自用可以明志,酬贈可以聯誼,吟詠可以抒懷,觀賞可以廣聞;可以美化廟堂大宇、庭院樓閣、山水園林,可以用于婚喪嫁娶、遷居賀壽、開張結業(yè),慶功祝捷、歡度佳節(jié);它能屈能伸,能雅能俗,文人墨客醉心,平民百姓喜歡;它是家家戶戶的藝術,各行各業(yè)的藝術。這種藝術外國有嗎?沒有。它的“專利”屬于中國,因為它是獨具特質的漢語言文字的產物,是睿智文化的產物。

《走向世界》:您平時創(chuàng)作了很多對聯,請問您創(chuàng)作對聯作品,是想對社會起到一種什么樣的作用?

徐超:一是想寫出自己的理想、情趣和各種心得,并希望有益于社會,有益于弘揚傳統(tǒng)文化;二是想表現漢語的獨特之美。如1994年我為佛教文化書畫大展創(chuàng)作的對聯是:“佛祖拈花,迦葉會意;達摩面壁,神光傳經?!狈鹱驷屽饶材岷退拇蟮茏渝热~,以及達摩、慧可(又名神光),是佛教文化中四位重要傳人。我創(chuàng)作此聯,是想闡述禪宗中誠心傳學的方式和精神。2008年我為汶川抗震救災英雄題聯:“九懸生死山河慟,百入火湯日月知?!笔琴潛P救災英雄置生死于度外、赴湯蹈火的精神。2008年我應邀為布置北京奧運場館提供書法作品,寫的自撰聯是:“飲河逐日,御氣行天。”上聯借用《山海經》夸父逐日的故事,贊美競技精神;下聯用《莊子?逍遙游》列子乘風飛行達到妙境的典故,贊美競技水平和境界。此外我還應時寫了一些挽聯,如2006年啟功先生去世,我寫挽聯以寄哀悼。其一:“哲星遽落,老師已去矣,耳提難忘胡人語;薪火猶傳,小子其勉之,手教永存堅凈居?!眴⑾壬鸀槿酥t虛幽默,常說:我是胡人,說話當然也就是“胡說”。“堅凈居”是先生齋號。其二:“主業(yè)典型,副業(yè)典型,須知主業(yè)昭副業(yè);先生師范,后生師范,幸有先生導后生。先生說他“主業(yè)是教師”,故有上聯;下聯因先生為師大題寫的校訓“學為人師,行為世范”而發(fā):“先生師范”是說先生的學和行都堪稱“師”稱“范”?!皩W生師范”,一是說我其時在北京師大上學,二是說要“師”先生之“范”。此外,我寫文章也常常用對聯做題目,如我寫蔣維崧教授的三篇文章《學垂典范,藝壯國光》、《人琴已渺,風范長存》、《揮毫留大雅,論藝有真經》,題目都是對聯。我的目的是想提醒讀者:看,漢語多美!

《走向世界》: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您能不能談談對聯文化和儒家文化的聯系?

徐超: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儒家文化是最為恒遠的一部分,在對聯文化中也是這樣。一方面,張貼對聯就有禮教的意義,而對聯的內容中,儒家文化更是最為普遍。典型的,要數集儒家經典的對聯,如集《論語》句“言必信,行必果;視思明,聽思聰”對聯,四句都是孔子的話,說一個人說話要實在,行動要堅決;看什么都要看明白,聽什么都要聽清楚。又如“禮之用,和為貴;德不孤,必有鄰”,也都是孔子的話,是說禮教的作用,貴在協和;有道德的人不會孤立,總有人團結在他身邊。還有如“好學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恥近乎勇;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如執(zhí)玉,種德勝遺金”等等。其他如對景抒懷、詠史憑吊等對聯中,也有許多內容與儒家文化息息相關。當然,對聯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三教九流、諸子百家等都有。

《走向世界》:對聯文化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一,在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中無疑也受到了各種各樣的影響。請問中國對聯文化將以什么方式生存與發(fā)展?如何更好地傳承與發(fā)展這一文化?

徐超:我覺得,我們的對聯文化資源還遠遠沒有挖掘和利用,在這方面大有可為。比如,各地固然有像泰山這樣包括對聯文化在內的文化積淀極其厚重的名勝古跡,但許多地方仍是在用淺薄的文化做支撐。要知道,淺薄文化和厚重文化,兩者有天壤之別。淺薄,故乏味、單調和不耐咀嚼;而厚重,則會給人以高雅文化的熏陶,博大精神的享受。對外的文化傳播,更應當展示厚重?,F在需要做的,一方面,是要為新景點設計高質量的對聯,創(chuàng)造全新的對聯文化環(huán)境――這里我特別想建議,新聯創(chuàng)作要注意克服典故過多、艱澀難懂的傾向,使之更容易為一般人喜聞樂見;另一方面,是要學會用淺顯、科學的方式傳播高深文化。所以我建議要盡快把各地名聯加以解釋、賞析,揭示其中的內涵、知識和藝術技巧,借以喚起受眾的觀賞和學習積極性。還有,應該把這件事當成當今文化事業(yè)、文化產業(yè)的一項重要內容來做,要同旅游業(yè)結合起來做。另外,因為對聯涉及許多不易掌握的知識,所以建議要有相關知識修養(yǎng)的專家參與指導。

《走向世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整個山東的對聯文化和對聯隊伍將如何發(fā)展?

徐超:對山東的建議與前面大致相同。這里特別想說的是:雖然對聯隨處可見,但目前民間實用對聯有兩大突出問題:一是自作聯多數不成聯,二是張貼位置大多上下聯顛倒。所以說,即使在中國,還有些對聯知識的普及工作要做。我們希望要“建設文化強省”的山東,能進一步重視本土珍稀文化在傳承中的保護,向世界傳播一個原汁原味的國粹文化??上驳氖牵陙?,民間的對聯創(chuàng)作可以說達到歷史上最為鼎盛的時期,對聯知識書籍大量出版,對聯的創(chuàng)作和書寫更堪稱史無前例,對聯隊伍也在不斷擴大和提高。山東是孔孟之鄉(xiāng)、禮儀之邦,在宣傳傳統(tǒng)文化、鍛煉隊伍方面,理應走在全國前面。我期盼著這方面的更大進步。

(本文圖片由徐超提供)

Enable the World to Understand of the Chinese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