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八議”律條自曹魏入律以后,經晉唐以迄明清,成為中國固有法律的鮮明特征之一;但近世西學東漸以來,亦曾飽受訾議?!鞍俗h”語源出自《周禮》“八辟”,或許在某種抽象意義上反映了兩周時代的禮制精神。申言之,“八辟”可能是出自君臣之禮,或君臣之禮的某一環(huán)節(jié),以示君主對臣下的體恤和優(yōu)撫。從兩周時代的國體、政體和君臣關系考察,這種君臣之禮的存在也是可能的。本文進而比較了中原王朝與邊疆諸族政權在君臣關系和政治倫理等領域的差異,指出前者是尊卑關系,后者是主奴關系,倫理亦然。源于八辟的八議律條是中原政權的獨特創(chuàng)造,有賴于農耕文化的支撐;在以游牧、漁獵文化為主導的邊疆政權入主之時,便難免會發(fā)生種種變異。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