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久久久字幕|亚洲精品成人 在线|视频精品5区|韩国国产一区

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期刊支持:400-888-9411 訂閱咨詢:400-888-1571股權代碼(211862)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

時間:2022-08-01 05:11:29

序論:在您撰寫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閱讀推廣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摘要:新媒體時代給大學生閱讀帶來了更多便利和選擇,也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zhàn)。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大學生的閱讀方式和閱讀習慣都發(fā)生了變化,這些變化要求高校要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閱讀保障機制;加大投入,不斷優(yōu)化“線上+線下”閱讀設施建設;精心統(tǒng)籌,舉辦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活動,實現(xiàn)閱讀推廣與校園文化建設的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文章對新媒體時代閱讀推廣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新媒體;閱讀推廣;校園文化建設

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fā)展,傳統(tǒng)閱讀與網絡閱讀并存,數(shù)字閱讀、網絡閱讀已經成為閱讀的主要形式。大學校園里,同學們的閱讀方式已不局限于手捧書本,而是變得更加多樣化、時尚化。手機已經成為大學生日常必備的通信工具,手機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體現(xiàn)在生活、學習、健康等方方面面[1]。大學生身處在網絡數(shù)字時代,學習和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不少學生已不僅僅局限于安靜地坐在圖書館里看書,而是通過手機等電子產品閱讀。同時,由于圖書價格的不斷上漲,也讓一些大學生對紙質閱讀望而卻步。正因為如此,一些全新的閱讀方式,如網絡閱讀、手機閱讀、電子閱讀等應運而生。面對新的形勢,高校如何進一步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營造濃厚的閱讀氛圍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1加強頂層設計,建立健全閱讀保障機制

在高校,黨委宣傳部、校團委、教務處、學工處、圖書館等部門經常開展閱讀活動,但閱讀活動形式單一、內容重復,學生參與度低,影響不大、效果不佳。為了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整體效果,高校要加強頂層設計,統(tǒng)籌開展全年的閱讀推廣活動,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好讀書”,打造書香校園。

1.1加強組織保障

高校重視書香校園建設工作,把營造讀書氛圍、打造書香校園作為校園文化建設和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點工作。為保障此項工作順利有效開展,高校成立校園閱讀活動領導小組,負責“書香校園”工作的規(guī)劃、統(tǒng)籌、實施和考核等工作。該小組由學校校長、分管校領導擔任組長、副組長,黨委宣傳部、校團委、學工處、圖書館等相關部門負責人、二級學院黨總支書記擔任成員。全校形成了由學校牽頭、各二級學院、部門分工協(xié)作的工作網絡。

1.2加強制度保障

高校將書香校園建設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將之納入學??傮w規(guī)劃之中,制定書香校園建設實施方案。不斷健全閱讀活動經費投入機制,黨委宣傳部、圖書館等相關職能部門的經費預算,按照一定比例劃撥為書香校園建設的活動經費。高校制定實施培育典型、獎勵先進和激勵創(chuàng)新的措施,總結閱讀推廣特色做法,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圖書館每年評選優(yōu)秀讀者,給予表彰和獎勵,舉辦優(yōu)秀讀者座談會。在每年新生進校入學教育中,推薦必讀書目、指導閱讀成為必上的一課。日常教學中,教師結合所教課程,對學生進行閱讀指導、督查和考核。

1.3加強隊伍保障

高校重視圖書管理員隊伍專業(yè)化建設,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對管理人員進行業(yè)務培訓。各二級學院建有一支由院領導、專業(yè)教師、輔導員和班主任組成的閱讀指導隊伍,不定期開展交流培訓和經驗分享。成立大學生讀者協(xié)會,該協(xié)會隸屬于圖書館。大學生讀者協(xié)會秉承著“為廣大同學提供一個信息交流平臺”的宗旨,營造讀書氛圍,貼近讀者,以書會友,引領讀書文化,促進校園文化創(chuàng)新。

2加大投入,不斷優(yōu)化“線上+線下”閱讀設施建設

要打造“書香校園”,就必須有豐富的圖書資源和舒適的讀書環(huán)境,高校把圖書館建設作為閱讀推廣的重要陣地,不斷優(yōu)化“線上+線下”閱讀設施建設。

2.1加強網絡閱讀保障

網絡閱讀逐漸成為時尚,網絡資源的開發(fā)利用能夠吸引大學生的閱讀自覺。隨著移動技術的發(fā)展,網絡閱讀由電腦閱讀逐漸發(fā)展為手機閱讀,從文字閱讀逐漸發(fā)展到圖片閱讀、視聽閱讀,這些閱讀方式為傳統(tǒng)高校圖書館閱讀帶來一定的影響和沖擊?,F(xiàn)在圖書館不僅要有桌椅板凳、空調等硬件設施,還要有24小時免費開放的網絡系統(tǒng),有移動圖書館、微信平臺等現(xiàn)代服務手段,建立開放性、分布式的數(shù)字信息網絡系統(tǒng),收藏并提供各類數(shù)據庫,這些是圖書館最基礎、最實用的閱讀保障。設有移動借閱機,刷移動借閱機上的二維碼,就可閱讀電子書刊,建有多媒體閱覽室、報刊閱讀機、音樂欣賞廳和影視欣賞廳。校報、校園網、客戶端開設閱讀專欄,推薦精品書籍,選登優(yōu)秀書評和讀后感;微博、微信等新媒體定期和推送閱讀推廣活動,宣傳優(yōu)秀閱讀典型。學校圖書館因勢利導,加快推進傳統(tǒng)館藏資料的電子化進程。

2.2實現(xiàn)館際資源共享

由于高校圖書館資源共享仍處于傳統(tǒng)階段,高校圖書館很難做到服務全國大學生[2]。圖書館提供館際互借與文獻傳遞服務,圖書館之間文獻資源共享,為讀者提供從外館獲取文獻資料的服務,同時也提供外館或個人從本館獲取文獻的服務。在本館數(shù)據庫資源不全,無法滿足本館讀者需求時,也可以通過館際協(xié)作實現(xiàn)資源共享。通過對多家高校圖書館的調查,普及存在數(shù)字資源利用率偏低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圖書館對數(shù)字資源的宣傳與推介不足,導致師生不了解甚至完全不知道;另一方面是讀者對如何使用數(shù)字資源同樣不甚了解,需要在技術上加以指導。因此,圖書館應向讀者開展有針對性的服務,幫助讀者全方位了解圖書館的服務項目,幫助讀者掌握閱讀的技巧和方法。

2.3營造濃厚閱讀氛圍

圖書館有優(yōu)雅的環(huán)境,是最佳的閱讀場所,對讀者本身就是一種陶冶和熏陶。高校校園內設有讀書廊道、校園櫥窗和書店。圖書館內有專門的報刊閱覽室,訂有時政、科普、文化教育等各類報紙。圖書館有讀報機,教學樓、行政樓、食堂和宿舍等公共區(qū)域設有人民日報電子顯示屏,為師生隨時閱讀各類報紙?zhí)峁┓奖?。校園主干道、教學樓、食堂等區(qū)域布置有讀書格言警句、公益海報等,教學樓懸掛有用語用字規(guī)范。

3精心籌劃,舉辦形式多樣的閱讀推廣活動

校園閱讀文化是指以校園為依托,以讀書活動為目的,以閱讀物質、閱讀行為、閱讀制度、閱讀精神等要素構成的有機整體[3]。高校在建設校園文化過程中,要突出體現(xiàn)學校的書香特色,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在注重學校閱讀推廣活動傳統(tǒng)的基礎上,在開展一年一度的讀書節(jié)、加強網絡平臺建設、開展閱讀推廣主題活動等方面下功夫。

3.1開展讀書節(jié)宣傳推廣活動

高校每年在結合全國閱讀推廣的主題的基礎上,結合高校自身特色,開展有特色、高格調、廣參與的讀書文化節(jié),以“悅讀青春”“書香雅韻,執(zhí)夢起航”等為主題,活動周期為一個多月,形式有游園會、征文征聯(lián)比賽、文化社區(qū)行、名著閱讀座談、魅力職業(yè)秀、詩詞吟誦會、成果匯演等。讀書文化節(jié)發(fā)揚“書”文化,宣揚讀書之美、讀書之樂,拉近心與書的距離,讓大學生在濃郁的書香中享受大學生活。文化社區(qū)行活動中,師生走出校門,走進附近社區(qū),以傳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為核心,以豐富多彩的形式進行國學推廣活動,內容涉及書法、國學知識猜謎、國畫、與“信仰對話”主題宣講等。學生們徜徉在書韻墨香的氛圍中,接受著文化美、生活美的浸潤和熏陶。大學生深入參與閱讀推廣活動,使閱讀推廣的理念深入廣大市民心中,推動了全校讀書風氣的基礎,也推動了全社會讀書氛圍。

3.2加強圖書館網絡平臺建設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社交網絡的迅速發(fā)展,閱讀網站應運而生,人們的閱讀渠道更加多樣。高校圖書館應適應大學生網絡化閱讀的需求,開發(fā)更多的網絡閱讀產品,利用社交網絡將圖書館的服務手段多樣化。(1)開設實時咨詢服務。為了保證服務質量,提升服務效果,圖書館開通了實時咨詢通道,有MSN,QQ,也有虛擬咨詢平臺,學生根據自己需求與圖書館及時溝通交流。(2)開通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用戶可以通過搜索公眾號、掃描二維碼等方式添加好友和關注公眾平臺,圖書館通過微信圖書館最新公告、與讀者溝通、自助查詢等功能。(3)開通微博帳號。微博可以通過Web,WAP等各種客戶端組建個人社區(qū),實現(xiàn)及時分享,具有時效性、隨意性的特點,可以隨時表達當下的思想和最新動態(tài),圖書館及時通過微博更新信息進行宣傳與閱讀推廣活動。

3.3開展豐富多彩的閱讀推廣主題活動

每年“世界讀書日”這樣的重要時間節(jié)點,圖書館和各學院也紛紛舉辦讀書會、讀詩會、捐書助學等系列活動。(1)真人圖書館。真人圖書館是對傳統(tǒng)閱讀的一種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是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閱讀的不是一本書而是一個人。讀者通過網絡事前了解真人圖書的基本情況,讀者閱讀真人圖書館的方式是通過提問題交流。圖書館在選擇真人圖書時對真人的能力也要進行綜合考慮,選擇表達能力強、相對外向的真人圖書閱讀。(2)讀書達人秀。借鑒中國達人秀的理念,融入時尚、競賽、娛樂等諸多元素,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擴大知識面,為閱讀找到新的表現(xiàn)形式。(3)閱讀氧吧。為了糾正學生閱讀的盲目性、功利性和被動性,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關注學生的日常閱讀和心理困惑,運用多媒體對文學作品進行多角度、立體式介紹,加強導讀活動效果。

4與時俱進,閱讀推廣與校園文化建設相互促進

閱讀推廣活動與校園文化建設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共同發(fā)展的。閱讀推廣活動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校園文化建設在開展閱讀推廣工作的同時也具有推動作用。

4.1閱讀推廣活動有利于校園文化建設

隨著現(xiàn)代社會的進步,終身學習理論深入人心,閱讀的內涵與外延不斷擴大。閱讀推廣活動在豐富校園文化內涵的同時,也影響了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1)閱讀推廣活動提升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大學生通過參加閱讀推廣活動,不斷提升自我認識,遠離強制與服從,自主性、獨立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斷得到激發(fā),有利于大學生自覺建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和道德觀念。(2)閱讀推廣活動極大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閱讀推廣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閱讀形式,可以閱讀專業(yè)書籍,還可以閱讀中外名著和各類喜歡的圖書,把第一課堂延伸到第二課堂、第三課堂,極大地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3)閱讀推廣活動能夠調節(jié)大學生心理壓力。在高校,學習壓力、生活壓力、就業(yè)壓力等時常困擾著大學生,有的壓力處于隱性狀態(tài),不易察覺,就需要大學生通過廣泛閱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進行自我調整,舒緩心理壓力。

4.2校園文化建設助推閱讀推廣工作

大學精神是指大學在長期發(fā)展過程中,經過歷史的沉淀、選擇、凝聚所形成的能夠體現(xiàn)大學獨特的辦學理念、個性氣質、精神風貌、道德水準和文化品位[4]。高校結合學校傳統(tǒng),重視大學精神和校園文化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品位,“一學院一品牌”“一社團一特色”等影響著大學生的學習和閱讀推廣活動。(1)導向作用。大學校園文化建設對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有什么樣的校園文化就會有[參考文獻][1]田義勇,王寧寧.手機文化地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及對策[J].價值工程,2010(22):117-119.[2]梁欣.移動圖書館聯(lián)盟:高校圖書館信息資源共享未來的發(fā)展趨勢[J].情報資料工作,2012(2):65-69.[3]李翯.高校圖書館建設校園閱讀文化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大學,2011.[4]王凌.大學精神與大學校園文化建設[N].廣州:光明日報,2010-12-25(06).什么樣的大學生。高校深入持久地做好閱讀推廣活動,把大學生引導到健康、積極的軌道上來,引領了大學生的閱讀方向,陶冶了大學生的情操,對閱讀推廣活動的開展起到導向作用。(2)教育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有助于塑造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學習興趣,隨著互聯(lián)網的快速發(fā)展,網絡、閱讀、文化的有機整合必將凈化大學生的網絡空間,提供正能量的閱讀文本,促進閱讀推廣活動健康持續(xù)發(fā)展。(3)宣傳作用。在開展校園文化過程中,通過“線上+線下”宣傳,營造深厚的閱讀氛圍至關重要,讓大學生進一步明確閱讀的目的,掌握閱讀的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促進大學生成長成才。

作者:王延光 李志兵 單位:南京曉莊學院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自媒體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影響

摘要:

自媒體是新生代進行信息和傳播的主要途徑。自媒體的使用在豐富大學生的生活的同時也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了影響。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自媒體應用素養(yǎng)教育,引導大學生以應有的文化自覺意識來對待自媒體以及創(chuàng)新地用自媒體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值得深入研究。

關鍵詞:

自媒體;高校;文化建設

一問題的提出

21世紀是互聯(lián)網的世紀,在科技突飛猛進的背景下,每天都有數(shù)以萬計來自于微信、微博、QQ等自媒體的信息。與傳統(tǒng)媒體不同,自媒體具有很強的平民化和的開放性。在自媒體時代,每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者和傳播者,這對媒體信息內容的監(jiān)管帶來很大的挑戰(zhàn)。大學生是自媒體使用的最大群體,自媒體的使用在豐富他們生活的同時,也對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大學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營造和教育的主要陣地,如何創(chuàng)新地把傳統(tǒng)教育與科學技術聯(lián)系起來,利用自媒體進行校園文化建設,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校園文化的主旋律是一項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自媒體在大學生中使用情況及其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據《中國高校微博發(fā)展報告2012》報道,截至2012年11月29日,全國注冊的騰訊高校微博有接近1萬個(李瑩瑩,2012)。在這1萬個高校微博賬號中,其中高校機構的賬號僅1千多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校內個人注冊的用戶卻接近兩億。為了了解高校學生使用自媒體情況以及自媒體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影響,筆者于2016年3月廣西區(qū)內幾所高校的在校生進行了抽樣調查。發(fā)放問卷調查1000份,收回有效問卷883份。統(tǒng)計的主要情況如下:1.電腦和智能手機在大學生群體的普及情況:電腦普及率為92.5%,手機普及率為96.3%;2.使用電腦和智能手機上網情況:電腦上網率為93.4%,手機上網率為98.2%;3.上網的時間情況:每天上網不超1小時38%,1~2小時27%,2~3小時23%,3小時以上12%;4.上網目的情況:瀏覽校園網23%;瀏覽非校園網77:%;獲取信息21%,瀏覽奇聞異事及明星娛樂新聞28%,玩網絡游戲9%、轉發(fā)調侃段子12%,發(fā)微博微信聊天40%;5.上網對自身影響情況:學到了知識21%,豐富了生活36%,了解到社會的黑暗34%,導致精神的頹廢9%;6.通過自媒體與老師溝通情況:經常15%,偶爾38%,從不47%;7.通過自媒體轉發(fā)正面消息情況:經常18%,偶爾62%,從不20%;8.通過自媒體轉發(fā)負面消息情況:經常15%,偶爾27%,從不52%;9.對學校在自媒體使用方面引導滿意情況:滿意36%,不滿意26%,從不關注38%。從以上統(tǒng)計可以看出,自媒體在大學生中的使用極為普遍,其用途也多種多樣,所帶來的影響既有積極的,也有消極的。學校管理層雖對學生的自媒體使用有所引導,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通過對以上數(shù)據作進一步分析歸納,可以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學生使用自媒體的時間普遍過長,文化學習受到了影響。數(shù)據顯示,絕大多數(shù)學生每天上網時間都超過了1小時,上網以獲取信息為目的的僅占21%,而瀏覽奇聞異事和明星娛樂新聞,玩網絡游戲,轉發(fā)調侃段子及發(fā)微博微信聊天占了絕大多數(shù),這說明自媒體的并沒有發(fā)揮到應有知識文化引領作用。第二,學生對校園官方媒體關注不夠,校園主流文化受到了沖擊。數(shù)據顯示,學生上網時瀏覽校園網僅有23%,而瀏覽非校園網的卻占77:%,這從一角度反映出學生對學校的關注的程度并不是很高。學校的重大事件都是通過校園網來,這是營造校園主流文化的重要途徑。如果大部分學生長期不關注校園網,校園的主流文化勢必會受到一定的沖擊,這對校園的文化建設形成了挑戰(zhàn)。第三,自媒體的使用影響了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調查發(fā)現(xiàn),雖然學生通過自媒體學到了知識,豐富了生活,但同時也洞悉了社會的黑暗,甚至有學生因自媒體的過度使用而變得精神頹廢,這對學校的精神文明建設造成了不利影響。第四,自媒體的使用影響了學生與老師的溝通方式。雖然自媒體讓學生與老師的溝通更加便利,但仍有接近半數(shù)的學生從不使用自媒體與老師進行交流,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師生良好關系的建立,進而影響到老師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宣傳與推廣。第五,自媒體的使用影響了學生的行為及思維方式。調查發(fā)現(xiàn),利用自媒體轉發(fā)信息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不管信息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總有學生不假思索地轉發(fā)。雖然學校對自媒體的使用做過正確的引導,但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正如事物都有它的兩面性,自媒體也是一把“雙刃劍”。自媒體的使用自由而缺乏監(jiān)管,信息海量而良莠不齊,它在豐富學生的生活的同時,也對他們的各個方面產生了負面影響。如果娛樂至上的自媒體使用成為潮流,勢必影響到大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和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提高,這對大學校園文化的建設及主旋律的弘揚都帶來極大的挑戰(zhàn)。

三自媒體在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應用思考

著名傳播學家麥克盧漢認為,媒介即人體的延伸(周揮輝,2014),美國作家舒德森也認為,“媒體就是一種文化”。大學是科學文化教育的主要陣地,而科學文化教育又是社會主義建設的基礎工程。因此,大學肩負著先進文化的創(chuàng)造及社會文化推動的重任?!督逃?、共青團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教社政[2004]16號)文件明確要求:“要積極開拓校園文化建設的新載體,充分發(fā)揮網絡等新型媒體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渠道和空間”(侯麗娟,2011)。從這一角度看,大學不僅要繼承優(yōu)良傳統(tǒng),更要跟上時代的步伐,及時自覺地利用先進的媒介進行文化的建設,從而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首先,要加強自媒體平臺建設,確保校園文化建設的多樣性。在學生人人發(fā)微博,班班有Q群,社團發(fā)飛信的自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越來越多樣化,要想不落伍,大學校園文化建設也要跟上時代潮流,打造官方自謀體平臺,如校方微博、微信、Q群、博客、BBS等。唯有如此,才能多方位,立體化地和學生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及時了解學生在思想、學習及生活等方面的情況。第二,要創(chuàng)新地開展科學文化主題教育,多渠道進行校園文化建設。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富強、民主、法治、誠信、友善、文明、和諧”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高校作為文化的主推者,更應該科學地對學生進行“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及“愛國主義、社會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大學生雖已成年,但還有很多人思想不夠成熟。在發(fā)達的自媒體時代,他們很容易接觸到諸多非主流文化,甚至反社會的不恰當言論及信息。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應該利用自媒體的便利進行多渠道的校園文化建設,通過主流文化的營造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第三,要加強大學生的自媒體應用素養(yǎng)教育,確保他們對校園文化的有效吸收。所謂自媒體應用素養(yǎng)是指使用者在自媒體使用時表現(xiàn)出來的具有批判性眼光、不人云亦云地傳播負面信息的素質體現(xiàn)。大學階段是學生批判性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因此對其進行正確使用自媒體的教育引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網絡大V李開復曾說:“在微博時代,如果你有100個粉絲,就相當于辦了一份時尚小報,可以在朋友圈子里享受被尊重、被閱讀的樂趣;如果有1000個粉絲,相當于一份海報;如果有1萬個粉絲,相當于創(chuàng)辦了一份雜志;如果你有10萬個粉絲,相當于創(chuàng)辦了一份地方性報紙。當粉絲數(shù)增加到100萬,你的聲音會像全國性報紙上的頭條新聞那樣有影響力?!贝髮W生是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因此,大學的校園文化建設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只有當學生們提高了自身自媒體應用素養(yǎng),學會了辨別自媒體資訊的價值和意義并積極正確地使用自媒體來參與,宣傳和推動校園文化建設,校園的科學文化才能變成主旋律,最終為廣大學生形成正面的道德意識提供有利條件。第四,要加大對校園自媒體的監(jiān)管力度,確保自媒體信息傳播的健康性和純潔性。在自媒體條件下,學生既可以成為信息的者,也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因此,高校管理者除了對學生進行自媒體應用素養(yǎng)教育之外,還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相關規(guī)章制度,加大對校園自媒體信息的監(jiān)管,唯有如此才能確保在學生中傳播的自媒體信息具有健康性和純潔性??偠灾咝5男@文化建設歸根到底是科學文化觀的營造和教育,管理者應因勢利導,運用先進的自媒體去營造氛圍,這樣才能更好地創(chuàng)造、傳播和發(fā)展先進文化,讓廣大師生都能共享先進的文化,從而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貢獻力量。

作者:甘迎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網絡文化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摘要:

網絡文化背景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是高校教育者必須認真對待的課題。文章分析了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產生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給出了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把握輿論導向、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網絡文化活動、加強網絡監(jiān)管、建設校園網絡文化管理隊伍、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等建設校園文化的意見。

關鍵詞:

高校;網絡文化;校園文化;建設;措施

網絡文化具有大眾、開放、自由、互動等特點,為大學生提供了新的學習方式,新的交流方法,但網絡文化的多元性與虛擬性又對傳統(tǒng)的校園價值觀念造成巨大沖擊,網絡道德問題直接影響著高校德育建設與和諧校園建設的正常進行。

一、網絡文化對高校校園文化的影響

1.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積極影響。(1)網絡文化有利于引導網絡輿論。網絡是把雙刃劍,利用好了,能夠更好地傳播校園文化,引導正確的輿論,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利用網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制作紅色網站。利用好微信公眾平臺的傳播優(yōu)勢,傳播正確的輿論導向,傳播正能量,引導大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2)網絡文化有利于豐富校園文化內容。網絡生活已經成為大學生生活的一部分。在網絡環(huán)境下,沒有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可以使校園文化生活更加豐富。網絡的使用,顛覆了傳統(tǒng)的大學生的學習方式,“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的展開、微課教學資源的建立使大學生課下的學習更加便捷、提高了學習效率。而傳統(tǒng)的一些社團活動、主題班會可以提前在網絡上調研,甚至可以在網絡上就某一個主題展開討論。(3)網絡文化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網絡文化具有虛擬性、互動性,可以讓學生更大程度地參與其中,通過網絡,大學生不僅傳遞著信息和知識,而且還能成為網絡文化的創(chuàng)造者,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2.網絡文化對校園文化的消極影響。(1)網絡文化威脅著傳統(tǒng)的校園主流文化,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網絡的迅猛發(fā)展,尤其是手機、i Pad等移動終端設備的普及,無線網覆蓋面積的提高,使得各種魚龍混雜的信息鋪天蓋地而來,沖擊著大學生的視聽。網絡文化的多元化使得各種思想觀念、文化形態(tài)互相交融、碰撞。移動網絡時間和空間的自由性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非??欤粋€信息剛剛發(fā)表,就被很多人閱讀轉發(fā)了。而很多虛假的,甚至是詐騙性質的信息也隨之被傳播到人們面前。面對層出不窮的網絡信息,大學生需要以求真的態(tài)度來對待,過濾性地吸收接受。(2)網絡影響大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網絡的開放性和共享性使大學生更方便的獲取信息,也有了新的學習知識的途徑和方法。但是由于獲取信息的手段過于方便快捷,使得許多大學生改變了思維習慣。遇到問題直接在網絡上搜索,參加一些創(chuàng)造性比賽也在網絡上找模板,甚至考試也帶著手機查答案,放棄了原本的深入思考和創(chuàng)新。有了網絡,學習一些知識都是通過視頻而很少讀書,逐步放棄了讀書和思考的好習慣。(3)網絡使部分大學生過分依賴娛樂功能,影響身心健康。網絡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供人們放松娛樂。一些自制力差的學生過于依賴網絡,將自己大部分的業(yè)余時間都泡在網絡上。有些學生甚至逃課去網吧或者在宿舍打游戲。很多大學生成了“低頭一族”,在宿舍、教室、食堂、操場處處有玩手機的身影,甚至在課堂上,一些學生也是貌似在聽課,實際在玩手機。這樣過度地依賴于網絡,不僅耽誤學習,打亂作息規(guī)律,影響身體健康和精神面貌,浪費了大把的寶貴時間,還容易影響舍友的休息,破壞宿舍和班級的學習氛圍。

二、高校網絡文化建設措施

1.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引領,創(chuàng)造文明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高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核心,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高校應該積極組織校園媒體,緊緊圍繞學校師生比較關注的國家大事和學校的中心工作,撰寫相關的文章,引導師生把握好方向。高校應該開辟專門的紅色網站、博客或者微信公共平臺,弘揚主旋律,激發(fā)正能量,大力培養(yǎng)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握網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像河北大學的“紅色戰(zhàn)線”專題網站,“學習實踐科學發(fā)展觀”等專題網站,都起到了很好的輿論導向功能。

2.與網絡文化相結合,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校園文化活動是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結合網絡,開展一些新穎的、有意義的文化活動,可以轉移青年大學生對網絡休閑娛樂的好奇心,激發(fā)大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比如,像保定高校開展的“古城保定”網頁設計大賽、保職院計算機系開展的“專業(yè)技能大賽”都受到學生的喜愛。還可以舉辦“攝像攝影大賽”、“微信設計大賽”、“微信公眾平臺創(chuàng)新大賽”等網絡活動。還可以通過網絡舉辦“我最喜愛的教師”、“感動校園人物”等的評選活動。高校教師要充分利用好網絡,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3.加強網絡監(jiān)管,教育大學生科學上網。社會各級要做好網絡監(jiān)管,創(chuàng)造綠色的上網環(huán)境。首先,國家要健全管理法規(guī),加強法制建設;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強網絡監(jiān)管,查處非法網站,對網吧等上網環(huán)境嚴加管理;高校的相關技術部門要加強學校的網絡監(jiān)管,健全校園網管理制度,監(jiān)控大學生的上網信息,防止錯誤的、消極的、反動的信息侵害大學生的身心;要定期的舉辦“大學生安全用網、文明用網”的相關講座和主題班會、研討會。

4.建設復合型、專業(yè)化的校園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隊伍。要想校園網絡文化健康發(fā)展,就要加強隊伍建設,建立統(tǒng)一指導、各方配合、責任明確、優(yōu)勢互補的網絡宣傳、網絡輿論引導、網絡監(jiān)管和信息員隊伍等工作隊伍體系。在這個隊伍里面,要有網絡技術專家做技術支持,更好地進行網絡監(jiān)管;要有班主任、輔導員,能更好地對大學生進行科學用網地教育;要有文筆好的寫作人員和各系的信息員,能更好地進行網絡文章撰寫,做好網絡宣傳。在這個隊伍里面,既要有學校領導把握全局,也要有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要做到多方協(xié)作,齊抓共管。保定市高校里各方面的人員都是齊備的,能監(jiān)管、能宣傳,但是缺乏統(tǒng)一的領導,要加強這方面的建設,明確人員、職責,定期召開研討會,定期進行網絡技術和知識培訓。

5.借助微信公眾平臺,推進高校校園文化的傳播。移動網絡的發(fā)展可謂是網絡的一次革命,使得人人隨時隨地都能上網。而微信具有簡單的使用技術和強大的功能,成為近兩年最受大學生喜愛的社交類媒體。微信公眾平臺作為微信的擴展功能模塊,在信息傳播中具有及時性、互動性、受眾多、傳播高效的特點。保定市的主要高校都已經有了官方的微信公眾平臺,另外還有一些社團和主題類的微信公眾平臺。“河北大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是該校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師生辦實事”的重點工作之一。保職院利用微信平臺“2016開學第一課”等微信,有效地進行了愛國主義教育。“保職院計算機系管理號”是學生上課的“考勤小秘書”,可以讓任課老師、班主任、系領導第一時間知道學生缺勤情況。高校要從“打造特色傳播內容,創(chuàng)新傳播形式,把握推送時機,發(fā)展校園傳播者,及時對傳播效果進行準確統(tǒng)計”等幾方面進行微信公眾平臺的建設?!白悦襟w時代,人人都可以成為記者”,調動起大學生的積極性,讓每一位師生都對校園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三、結語

時代在發(fā)展,網絡技術在進步,但大學生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生活卻是永遠的主旋律,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整合網絡資源和傳統(tǒng)的校園文化,不斷創(chuàng)新,給大學生提供一個綠色的上網環(huán)境,引領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在良好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中健康成長。

作者:李潔 滕振芳 單位:保定職業(yè)技術學院計算機信息工程系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思考

【摘要】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學校整體價值觀念,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校園文化是高校育人的軟環(huán)境,是高校文化特色的體現(xiàn),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推動高等教育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高?!⌒@文化 建設

1986年,“校園文化”這一概念在中國高等教育史中首次提出,校園文化建設這一課題開始被國內眾多教育學者展開研究。2004年12月13日,教育部、共青團中央了《關于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意見》,標志我國大學校園文化建設進入一個高起點研究階段。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學校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于推進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盵1]

1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

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在長期辦學過程中形成的學校整體價值觀念,是高校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的整體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必然受社會各類因素的影響,因此既有社會化特征又具有高校自身的特色。高校校園文化主要有四個重要組成部分:(1)主體;(2)特征;(3)功能;(4)價值。

1.1主體

高校校園文化的主體指在高校中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師生員工。歷屆學生、歷任職工通過創(chuàng)造文化、傳播文化與傳承文化使得高校校園文化體系化,得以全面持續(xù)的發(fā)展。

1.2特征

高校校園文化是在高等院校中形成的,因此有區(qū)別于其他文化的典型特征,具有該所高校的鮮明特色,即個性化;因為無法脫離社會文化而存在,又具有社會性。

1.3功能

高校校園文化最直接的功能就是改變校園主體的行為方式,使其有區(qū)別于非校園文化主體的個性化特征;此外,由于校園文化的整體性,有利于樹立整體價值觀,形成無形的凝聚力,增強對高校的歸屬感,團結一致創(chuàng)造更大價值。

1.4價值

創(chuàng)造知識價值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價值,課堂之外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文化主體對知識的追求,從而加深對課堂之上科學文化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校園文化還可以使學生獲得書本知識之外的社會經驗,對適應社會有重要價值;此外,校園文化還具有文化整合的社會價值,校園文化產生于高校校園之中,與其他文化相比具有較高層次的氛圍,不僅僅能夠傳遞文化更容易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社會文化決定校園文化的發(fā)展方向,但是校園文化又引領社會文化更新的方向,兩者相互影響,才能夠使得社會大文化更積極更迅速的發(fā)展。

2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任務

高校校園文化是社會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綜合素質有重要影響,對推動高等教育發(fā)展,社會文化更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高校校園文化文化建設的主要任務是: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深入進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育;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重點,深入進行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規(guī)范為基礎,深入進行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深入進行素質教育。

(二)重視和加強校風建設,培育良好的教風和學風,形成對教職工具有凝聚作用、對學生具有陶冶作用、對社會具有示范作用的優(yōu)良校風。

(三)積極開展校園文化活動,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寓教育于文化活動之中,促進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健康素質協(xié)調發(fā)展。

(四)加強校園人文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建設,建造精神內涵豐富的物質文化環(huán)境,努力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1]

3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途徑

3.1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為主導

校園文化是社會文化的組成部分,與社會文化聯(lián)系密切,高校是各國文化開放的窗口,文化思潮的聚集地,因此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堅持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在加強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礎上,開展有意義有思想的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3.2明確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明確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是在社會大文化中,注重自身特色,在現(xiàn)有文化的基礎上,根據時展和校園規(guī)劃不斷更新與完善,在體現(xiàn)學校精神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教職員工的群體意識與共同信念,這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最重要的目標。

3.3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重要使命,高層次人才不僅僅需要有良好的科學文化知識,更要在正確價值觀的引導下形成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思想道德品質等,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對樹立正確價值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才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使學生提高思想觀念、文化修養(yǎng),改變行為方式,只有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使文化對高校主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高精尖人才。

3.4豐富高校校園文化內容,提高文化層次

目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內容單一,層次偏低,要注重提升文化層次,豐富文化內容才能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一致,發(fā)揮高校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豐富校園文化內容,需要在目前以學生文體活動為主要形式的基礎上,融入人文社會科學知識,以文化為載體,不僅滿足學生的興趣,更多的是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校園文化層次,要引導大學生積極開展高品位、高格調、高層次的文化活動,能夠啟發(fā)學生思考,提高人文素養(yǎng)文化,脫離低級趣味,在高校校園環(huán)境中,要多開展飽含學術及科學理論色彩的活動。

3.5注重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綜合性

高校校園文化從內容上講,包含了物質、制度與精神三個層面,從主體上講,包括教師、職工和學生三個主要部分,校園文化建設的綜合性,在范圍上應當涉及和滲透到所有領域。[2]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要為人才全面發(fā)展服務,不僅是物質層面,更要融合制度,加強精神層面的溝通;校園文化建設不只是學生工作部門的任務,文化的力量可以推動教學可以更高層次的發(fā)展,也可以推動后勤行政部門更高水平的服務,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題是構成校園整體的所有成員,不僅學生,學者、教授、員工的廣泛參與,才能引導校園文化向更高層次發(fā)展。

作者:陳舒潔 單位: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探析: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與大學精神探析

摘要:民辦高校經過三十多年的發(fā)展,已成為國家高等教育體系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民辦高校的校園文化也是在適應市場經濟的發(fā)展要求下的企業(yè)文化和教育文化相融合的一種產物。然而當前民辦高校的校園文化積淀不深,需要不斷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才能使其更好地適應當前民辦高校的轉型發(fā)展,更好地為實現(xiàn)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為實現(xiàn)國家的現(xiàn)代化增添力量。

關鍵詞:民辦高校;校園文化;中國夢;制度文化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社會主義文化大繁榮的核心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能缺少文化內涵和文化發(fā)展目標,文化復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根本性標志和關鍵支撐,文化對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中國夢”具有全面引領、境界提升的作用?!备咝RJ真研究落實十八屆五中全會關于文化建設的各項任務,以大學精神為指引,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是當前正處于轉型時期民辦高校內涵建設的重要途徑。

一、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現(xiàn)狀分析

因民辦高校社會化辦學的因素,造成民辦院校在進行校園文化建設時普遍存在功利化傾向,具體表現(xiàn)在對文化建設內涵理解不夠深刻,缺乏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制度保障,精力和財力投入也相對不足;重形式輕內涵,內容僅限于組織文體活動,打造建筑風格等方面;缺乏鮮明個性,同質化現(xiàn)象嚴重等問題。

(一)核心價值觀體系尚未建立,校園精神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不足

民辦高校辦學歷史大多不超過三十年,辦學歷史文化積淀較少,校園文化建設上普遍存在急切近利色彩,有的院校把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等同于豐富學生的業(yè)余生活,一味強調發(fā)展娛樂文化,追逐社會流行文化?;诖耍治霭l(fā)現(xiàn)民辦高校并沒有形成具有核心價值的精神內核,缺少精神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校園文化的價值導向功能不足。

(二)行為規(guī)范體系尚未建立,行為文化的素質養(yǎng)成功能不足

民辦高校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沒有從辦學基礎和較短的辦學歷史出發(fā),把教風和學風建設上升到“質量立校”和“學校發(fā)展的生命線”的高度,沒有建立起以富有特色的校園制度文化教育、規(guī)范和激勵全體師生,建立以良好教風和學風為主體的教與學的行為規(guī)范體系。只把校園文化建設看作教育教學活動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局限在學生管理和思想教育的層次上,職能附屬于學生管理部門,著重強調控制功能,并沒有把校園文化建設放在整體辦學方向和培養(yǎng)目標的大背景下操作實施,人為地與學校的專業(yè)設置、師資配置、課程開設等割裂開來,因而,極大地限制了校園文化功能的發(fā)揮,導致校園行為文化的素質養(yǎng)成功能不足。

(三)統(tǒng)一的校園風貌體系尚未建立,物質文化的情操陶冶功能不足

民辦高校雖然起步晚,但在校園物質文化方面建設方面還是下了力氣的。當然,這與民辦高校的生源競爭有關,因為校園物質文化建設是顯性的。校園文化建設的目標必須要轉化成各項具體工作,才能體現(xiàn)出功效。所以民辦高校認為加強校園物質文化建設,就是不斷地蓋大樓、公寓等教學設施,讓學生感受到校園的漂亮美麗,這種理念曲解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意義,從而使得校園文化陶冶情操的功能發(fā)揮不足。

(四)社會對民辦高校的認知尚存在誤區(qū),文化引領作用難以有效發(fā)揮

當前,民辦高校從規(guī)模和數(shù)量上已占領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社會各界對民辦院校依然存在著各類歧視和偏見。受傳統(tǒng)就業(yè)觀念和升學觀念的影響,孩子就讀民辦院校仍受到家庭和社會歧視。以上因素造成民辦高校面臨嚴峻的生存壓力,無暇顧及校園文化的學校內涵式發(fā)展中的引領作用,難以發(fā)揮社會服務功能。

二、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路與對策

國家引導普通高校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政策實施后,民辦高校將面臨更大的機遇和挑戰(zhàn)。要應對這個挑戰(zhàn),其中重要一點就是要建設穩(wěn)定、健康、有特色的大學校園文化。要建設特色大學文化,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我們研究認為,應采取以下基本措施。

(一)必須不斷提高師生員工的認識水平

一是要提高決策層的認識。要將大學文化建設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把它擺到應有的位置和高度,才能真正加強對大學文化建設的領導,保證大學文化建設持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態(tài)勢。二是要研究和繼承辦學的文化和傳統(tǒng)。通過編研校史、開展校史教育、學校優(yōu)秀傳統(tǒng)教育等,對學校發(fā)展過程中的光榮歷史和優(yōu)良傳統(tǒng)進行宣傳,增強全體師生員工的榮譽感和對學校文化傳統(tǒng)的認同感,從而使師生員工以更加飽滿的激情投入到學校的建設中去。三是要提高教師的認識水平,形成全員參與的校園文化共建機制。

(二)以中國夢為統(tǒng)領,提高精神文化水平

中國夢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夢想,也是每個人的夢想的集合。要讓每個人擁有自己的合理的夢想,教育就顯得至關重要?!敖逃龎簟笔恰爸袊鴫簟钡闹匾M成部分,校園文化與理想信念教育之間存在多維度的交集,高校校園文化建設通過這些交集,逐步構建起理想信念教育的“小氣候”與“軟環(huán)境”。理想信念教育通過校園文化建設,使環(huán)境資源本身所蘊含的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熏陶著學生。通過思想觀念的引領和行為規(guī)范的約束,把“中國夢”融入高校校園生活之中,以培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文化。

(三)以教學、科研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豐富性和品位

梅貽琦先生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精神是知識分子精神的結晶和縮影,教師是大學精神的主要依托或載體,大學精神反映了大學教師的價值準則、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因此必須加強師資建設,特別是師德建設。樹立“辦學以師為本”的理念,打造一支優(yōu)秀的教職員工隊伍,構建年齡、學歷、職稱等結構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要努力營造濃厚的校園學術氛圍,提高學術研究水平和大學文化的層次;同時不斷加強師生員工的人文修養(yǎng),通過各種渠道提高師生員工的人文素質;以報刊為載體,集聚校園文化底蘊。

(四)繼承和發(fā)揚民辦高校舉辦人的精神文化

民辦高校的校長(舉辦人)是學校的靈魂人物和神經中樞,他們所具有的先進教育理念和人格魅力能夠積淀成可貴的大學精神,他們所具有的超前教育理念,成為學校發(fā)展史上熠熠閃光的精神豐碑。如姜維之先生之于西安培華學院,丁祖詒先生之于西安翻譯學院,任萬鈞先生之于西京學院,等等,他們已經成為這些民辦高校的人格化象征。陶行知先生說“: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要想評論一個學校,先要評論它的校長。”事實也表明,民辦高校校長(舉辦人)作為學校的最高管理者,對大學精神的形成具有關鍵作用。這些創(chuàng)校者們頑強的堅守個人信仰,矢志不渝地從事所鐘愛的民辦教育事業(yè),是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楷模,廉潔自律的良師,卓越的民辦教育家。他們的人格、學識、風范、品質,都整個地化為了大學精神所散發(fā)出的思想觀念,并產生一種有持續(xù)性的校園生活、文化現(xiàn)象,直接影響著校園文化特質。

(五)發(fā)揮民辦高校校長的領導作用

民辦高校的校長大都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基層實踐經驗、教學閱歷等,都擔任其他重要的社會職務,具有很強的社會活動能力和社會資源,同時具備較高的思想品德、業(yè)務水平、組織領導能力、改革創(chuàng)新精神和奉獻精神。他們長期在高校工作,對師生都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也正是因為這一點,能夠使學校在主體方面長期保持相同的教育傳統(tǒng)和理念,并得以系統(tǒng)地貫徹實施他們的教育思想和發(fā)展戰(zhàn)略。同時,他們也是高等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實干家,是擁有系統(tǒng)辦學理念和思路的理論家。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在他們身上有很完美體現(xiàn)。他們都很注重高等教育研究,關注國內外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前沿問題,并經常撰文探討辦學過程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在理論與實踐結合過程中,他們形成了具有某些共性又各具特色的系統(tǒng)的辦學理念和思路。

(六)建立校企協(xié)同文化創(chuàng)新機制

校園文化與企業(yè)文化融合,對發(fā)展民辦高等教育和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壯大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當前,民辦高校正面臨著向應用技術型大學轉型發(fā)展的歷史機遇,民辦高校應以適應社會需求,適合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為培養(yǎng)目標,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積極引入、融合企業(yè)文化,為培養(yǎng)符合企業(yè)需要的高素質人才發(fā)揮重要作用。具體做法一是促進學校和企業(yè)文化的交流,擴大文化交流的范圍和載體;二是促進企業(yè)和學校的人員交流,實現(xiàn)人員互聘、資源共享、共同育人,使校園文化和企業(yè)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作用;三是實行企業(yè)訂單培養(yǎng)模式,按照企業(yè)的需要組織教學內容和教學環(huán)節(jié),以及實行學生的工學交替、頂崗實習,促進學生將校園文化的內容帶到企業(yè),同時實現(xiàn)學生與企業(yè)、與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加深對企業(yè)的感觀認識,以進一步提升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yǎng)的契合度。

三、培育民辦高校大學精神的思考

大學精神是大學的靈魂,是學校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形成的約束大學行為的價值和規(guī)范體系以及體現(xiàn)這種價值和規(guī)范體系的獨特氣質,決定著大學的價值取向和發(fā)展方向,是提升大學品質的關鍵因素。在民辦高校大學精神培育方面,筆者認為可做以下探索。

(一)領導治校思想是培育大學精神的重點

作為民辦高校,大學精神的培植不能令其自我形成,而是需要主動培育。要尊重民辦教育規(guī)律和人才成長規(guī)律,要推進教育觀念創(chuàng)新,確立與新時期我國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教育觀和人才觀,推進制度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創(chuàng)新。尊重學校傳統(tǒng)與歷史,弘揚辦學傳統(tǒng),升華辦學理念,要準確定位,明確辦學思路;要在突出個性上下工夫,在形成特色上下工夫,積極引領和培育自己的大學精神。

(二)先進的辦學理念是培育大學精神的重心

“建設一個什么樣的大學,怎樣建設大學”和“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yǎng)人”是貫穿學校建設發(fā)展全過程帶有根本性的問題,它體現(xiàn)著學校的使命、宗旨、價值觀,是學校發(fā)展觀概括性的表述。民辦高校的辦學理念要符合時代和社會需要,符合高等教育辦學規(guī)律,符合自身實際并具有鮮明特征。例如,西安培華學院確立的辦學理念為“:以人為本,德育為先”。它主要體現(xiàn)了三個內涵:一是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應當是以物或以經濟為本的教育;二是教育應當是以絕大多數(shù)人為本的教育,而不應當是以少數(shù)人為本的教育;三是教育應當是以無數(shù)個具有平等權利的個體人為本的教育。同時“,以人為本,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也是黃炎培職業(yè)教育思想的具體實踐和升華。

(三)師資隊伍建設是培育大學精神的關鍵

梅貽琦先生所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精神是知識分子精神的結晶和縮影,教師是大學精神的主要依托或載體,大學精神反映了大學教師的價值準則、心理狀態(tài)和行為方式。因此,民辦高校必須加強師資建設,特別是師德建設,必須以師德建設為先導,來筑牢大學精神的塔基。要樹立“辦學以師為本”的理念,打造一支優(yōu)秀的教職員工隊伍,構建年齡、學歷、職稱等結構科學合理的師資隊伍,同時要讓學校成為培育名師和大家的土壤。

(四)校園文化建設是培育大學精神的載體

校園文化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精神的表現(xiàn)形式。校園文化的核心內容是精神、價值、作風和理想追求,美麗的校園環(huán)境只能給人留下表面印象,而校訓、學風、教風等價值層面的成分才真正給人以深刻的啟迪和實實在在的影響。要努力建設寬松、嚴謹?shù)男@文化,這種理想的文化氛圍給人提供包容的、良性的學術環(huán)境,有利于引導教師自由治學,也有利于活躍學生的思想,喚醒學生內在的精神力量。

(五)建構現(xiàn)代大學制度是培育大學精神的基礎

民辦高校有不同于公辦高校的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在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善。由于資本逐利的本性,容易使教育喪失公益性,依附資本,喪失獨立性。因而,建立科學有效的大學制度意義更大。因此,民辦高校必須加現(xiàn)代大學制度建設,通過“一章八制”的建立,保障大學作為“精神殿堂”的地位,保護大學促進與引導社會發(fā)展的大學精神。只有充分利用大學制度的價值理性,通過制定學校長遠發(fā)展規(guī)劃,并建立健全用各種規(guī)章制度并以此統(tǒng)領教育教學工作,才是體現(xiàn)文化價值和通向深化大學精神的蹊徑??傊?,將大學精神貫穿于民辦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各個方面,對改善校園文化現(xiàn)狀,提升校園文化質量,培育大學精神,全面優(yōu)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王拴才 單位:西安培華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