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8 08:43:21
序論:在您撰寫中學德育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吉林省教育學院 李貴潔)
重視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問題的研究,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是當前新形勢下學校德育所面臨的一個重要課 題。
所謂個性發(fā)展,包括個體的自我意識、主體地位、個性心理品質及個性特長的發(fā)展。其中最主要的是自我 意識。自我意識是指主體的自我認識。一個人只有形成穩(wěn)定的自我意識,才能調動起自身內在的教育激勵機制 ,產生成就欲和自我教育的要求,才能意識到自己在集體、社會中的地位,從而努力按照社會、集體的要求規(guī) 范自己的言行。相反,自我意識的泯滅,主體地位的失落,會帶來個性的扭曲、變態(tài),形成自卑心理、依附心 理及雙重人格,表現(xiàn)為對周圍環(huán)境反應冷漠,消極厭世,沒有進取心,這些都影響著品德的形成。誠然,個性 發(fā)展中的自我意識、動機、性格、氣質等屬于心理學研究的范疇。但個性發(fā)展與品德具有密切的關系。品德的 形成受個人動機和需要制約,性格中呈現(xiàn)出濃厚的道德色彩。因此說,個性影響品德的形成,而品德的形成反 過來又對個性施以影響。
長期以來,受大一統(tǒng)經濟模式的影響,學校德育存在著一定的不足,諸如:重視集體教育,忽視自我意識 的培養(yǎng);強調對社會、集體的服從,抹殺個體發(fā)展的需要;突出思想政治教育,淡化個性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等 等。在許多教育者那里,唯命是從、老實本份的學生受到贊許、認可,而愛標新立異的孩子則被斥責。對學生 評價標準模式化,對學生評語格式化,缺乏個性色彩。學校用分數來要求學生,家長則以個人意愿定格子女, 完全不考慮學生自身發(fā)展要求,不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這樣做的結果,不僅壓抑了學生個性的發(fā)展,而且造 成學生依附感強,沒有主見,思想僵化,缺乏創(chuàng)造精神。好學生喪失自我,成為老師的“應聲蟲”;差學生喪 失自尊,自暴自棄;一些處于中游的學生可能產生兩面性,表現(xiàn)為表里不一、言行不一。中小學生大量存在的 盲目從眾心理如“追星族”現(xiàn)象,從一定意義上講,反映了學生對自我的茫然。
馬克思主義認為,作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必須是社會性與個體性統(tǒng)一的人。德育過程既要重視個體的社 會化,又要促進個體的個性化。社會化與個性化是相互依存的。人具有社會性,人必須適應社會的需要,個性 化要以社會為基礎。同時,個性發(fā)展又是社會化的前提條件,離開個性化的社會化也是無生命力的?,F(xiàn)在,許 多中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差,依賴性強,正是我們長期以來忽視了個性化教育的結果。當然,我們強調個性發(fā) 展,并不排斥集體主義教育。個體意識絕非個人主義,前者強調承認個體存在的價值,主張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個 體才能;而后者以一己利益為中心,為了一己利益,不惜損害他人和集體利益。兩者沒有任何共同之處。個性 發(fā)展與集體發(fā)展是相得益彰的,流光溢彩的個性正是集體的活力所在。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新時期教育事業(yè)的改革與發(fā)展,客觀上要求學校德育要重視個性發(fā)展。要 求學校培養(yǎng)的學生必須具有自主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競爭意識和民主精神,具有自信、自尊、自強、自立的品質 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要有“敢為天下先”、“勇爭上游”的精神。市場經濟為每個人才能的發(fā)揮提供了機會和 條件。市場經濟呼喚個體意識,個體意識的覺醒必然帶來社會意識的回歸,這是一種大趨勢,是時展使然 。
就提高中華民族整體素質而言,強調個性發(fā)展教育是必要的。在我國漫長的封建社會中,傳統(tǒng)的等級制度 、門第觀念、綱常禮教束縛了人的思想,扼殺了人的個性,使得國民性中存在著安貧樂道、固步自封、甘居中 游、囿于保守等不良傾向。這些都有礙于市場經濟的發(fā)展,為開放的現(xiàn)代社會所不容。要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 素質,必須棄其糟粕,取其精華,更新觀念,大力弘揚中華民族自強、堅韌、進取等優(yōu)良品德。
從中小學生自身來看,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自我要求比以往增強 ,他們已經不滿足于簡單的說教和灌輸,他們要求民主、平等、尊嚴,開始重視個人價值的實現(xiàn),個人追求的 滿足。如果學校德育不能適應這一變化,仍然沿襲老一套,就必然帶來負面效應。近年來學生中出現(xiàn)的對思想 政治教育的逆反心理,不能不說是一種例證。
青少年正處在個性發(fā)展最關鍵的時期,重視學生個性發(fā)展,將對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的品質、健全的人格起到積 極的作用。筆者認為,在學校德育中加強個性發(fā)展教育的思路應是:
一、要轉變傳統(tǒng)觀念,樹立新的人才觀。
現(xiàn)代社會人才的內涵是多元化、多層次、多規(guī)格的。市場經濟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不僅需要成百上千 的各個方面的專家,而且也需要成千上萬的各類技術人員。專家學者是人才,有一定專長的勞動者也是人才。 我們提倡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但不等于說要各種知識、技能均衡發(fā)展。學生由于興趣愛好、智力水平、生理發(fā)育 、環(huán)境影響等不同,在思維、能力上是有差異的,要求學生門門功課優(yōu)秀是不現(xiàn)實的。要轉變老實、聽話就是 好學生的觀念,教育者要重新認識那些創(chuàng)造型學生,注意保護他們的創(chuàng)造熱情和個性的發(fā)展。對于那些“五分 加綿羊”式的學生要加強引導,并適時進行性格教育。
二、要突破僵化模式,倡導個性化教育。
教育對象由于遺傳因素、所處環(huán)境等不同,個性特征是有差異的。德育只有基于這一點,才能增強針對性 和實效性。在規(guī)定德育目標時,要根據不同類型的學生的不同特點,體現(xiàn)出層次和個性。德育內容要在強調集 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同時,注意把社會與公民、民主與紀律、集體與個人、集體利益與個人利益有機結合 起來,防止偏廢一方的現(xiàn)象,并使傳統(tǒng)道德教育與時代精神有機結合起來。在教育方法上,教育者要把學生作 為一個具有獨立人格的人來看待,充分尊重每一個學生,不搞訓斥式、灌輸式、保姆式教育,提倡暗示性教育 ,重在引導和點化。教育者要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的教育氛圍,讓教育對象在教育者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發(fā)現(xiàn)道德價 值,產生道德需要。要引導學生學會正確認識自我,正確評價自我,正確控制自我,學會設計自我,實現(xiàn)
自我 的正常發(fā)展。
三、要注重性格塑造,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品質。
弗蘭西斯·培根曾說過:性格決定人生。良好的性格是成才的基礎,成功的保證。中小學階段,正是人生 中性格塑型階段,要抓住這個關鍵期加強教育。性格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雖然與遺傳有密切關系,但其 社會傾向,可以說完全是后天環(huán)境與教育的結果。有資料表明,在現(xiàn)代中小學生中,性格與心理品質問題多于 道德問題;即使是道德問題,也往往是由于性格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令人憂慮的是,許多教育者并未意識到 這個問題,他們往往用解決道德問題的方法去解決心理問題,這必然加劇學生的心理矛盾。事實上,一個沉默 寡言、心事重重的學生遠不如頑皮淘氣、愛違反紀律的學生受到注意。然而,前者卻要比后者危險得多,問題 解決起來困難得多。小學高年級和初中階段是人一生中心理活動復雜,問題較多,而性格又多變的時期,如不 及時幫助他們疏導、排遣,就會為今后一生留下隱患。
個性發(fā)展是社會發(fā)展的必要條件,是真正實現(xiàn)人的全面發(fā)展的主要途徑,是完成人自身徹底解放的根本需 要,我們必須站在這樣的高度來認識這個問題。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標準。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
關鍵詞:中學教師 德育教育 實踐 誠信 榜樣 潛移默化
思想道德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精神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標準。要加強對青少年的德育教育,在學校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高尚風格,形成青少年求知學習成長修身養(yǎng)德的好風氣,下面就德育教育談幾點看法。
一、重在實踐,體驗過程
思想道德教育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視德育,把德育置于一個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們的做法是“重在實踐,體驗過程”。做到三個結合,即以人為本與依法治校相結合;課堂教育與課外活動相結合;學校內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廣泛開展有利于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增進感情獲得友誼。通過一系列的活動使大家和諧共處,互相幫助、互相尊重、互相諒解,從而形成良好的校風。我們認為要使學生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正確而深入的理解,但這僅用專業(yè)知識育人是不夠的,他必須緊扣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步伐,不斷注入新的血液,使學生獲得對“美與丑”、“善與惡”有更加鮮明的辨別力。
二、創(chuàng)建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
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學習成績的優(yōu)劣,除了個人主觀努力外,同學之間的相互合作、相互幫助也是重要因素。教育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使班內形成濃厚的學習氣氛,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全體學生相互切磋,相互啟發(fā),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鼓勵指導學生采用多種方式互幫互學,除了課堂上相互切磋外,課余時間要提倡彼此為師,相互激勵。為了搞好學習上的合作,課堂上,還要根據學習情況及時調整座位,把優(yōu)等生、中等生與學困生合理地安排在一起,讓他們在學習上互相幫助;課下,根據自愿結合的原則,成立課余“學習互動小組”,相互質疑問答,答疑解惑,共同探討。或在優(yōu)等生和后進生之間開展“一幫一”活動,發(fā)揮優(yōu)等生的傳、幫、帶作用,促進后進生在學習上的轉化。在班會上舉行學習經驗交流會等措施。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強化合作行為,促使學生普遍提高學習水平。良好的學風,促進整體學生成績的提高,形成了你追我趕奔優(yōu)異的好風氣,壞的習氣逐漸減少的好局面。
三、營造誠信教育氛圍,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環(huán)境對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在開展誠信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善于根據中學生的年齡特點從不同角度營造氛圍,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
1. 通過現(xiàn)實生活中生動的事例去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爭論,引發(fā)學生產生內心震動。
2. 充分利用黑板報、教室標語作為宣傳陣地,著力營造誠信教育的氛圍,感染學生,使學生關注誠信教育。如組織學生出版“誠信???闡述誠信的含義,列舉誠信的事例,對涌現(xiàn)出來的誠信人物加以表揚。在班內張貼“誠實守信,立身之本”,“取信于民,方可得天下”,通過這些措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而關注誠信教育。
3. 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tǒng)美德中有關誠信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過誦讀、故事會、表演等形式,調動學生積極性。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先進任務,通過報告會、座談會、廣播等形式,給學生設置情景體驗、角色扮演、行為訓練使學生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增強誠信觀念。
四、采用榜樣教育法
樹立榜樣,讓榜樣的力量去影響學生,在樹立榜樣時,既要注重樹立優(yōu)等生榜樣,又要特別注重樹立中等生、學困生的榜樣,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并加以發(fā)揚他們的優(yōu)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成為不同方面的榜樣,可以是勞動方面的,可以是助人為樂的,可以是守紀律的,可以是文藝的,可以是體育的,等等??傊?要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引導每個學生學習做人的道理,讓他們在互相學習中不斷提高完善自己。
五、學為人師,行為世范
教師從事的教育實踐是一種道德實踐。教育本身就具有深刻的道德內涵,教育這種以人為主體的教育實踐活動,是以對人性善惡的認同為邏輯前提的。盡管古今中外教育家對人性善惡的緣起說法不同,但都堅持認為人在合理的教育環(huán)境中是可以棄惡從善的,教育是教人棄惡揚善的活動。教師的道德素質作為一種內在的精神品質,會全面地展現(xiàn)在他的專業(yè)活動中,全部顯示在學生的面前,成為影響學生和教育學生的現(xiàn)實力量。教師可以在一舉手、一投足之間就自然的、率真的表現(xiàn)自己的風范,不是靠說教和強制,而是在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潛移默化中就產生了教育的效應,而且那些價值導向、情感陶冶、意志磨礪、自我示范,統(tǒng)統(tǒng)都融入“無言之教”中,這種人格魅力可以說是最珍貴的資源和最有用的手段。而這些要想在德育教育中發(fā)揮充分的作用,教師必須以身作則、模范言行、嚴于律己、作風正派、注意身教、無私奉獻、廉潔從教、積極向上,才能為人師表。
總之,加強中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艱苦的、細致的育人工作。他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與時俱進,精心策劃,不斷用生動的、貼切生活的實例來充實它,完善它。努力做好中學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一、利用化學史進行優(yōu)良品質的教育
聰明在于積累,天才出自勤奮。英國化學家原子論的創(chuàng)史人道爾頓,以“午夜方眠,黎明即起”作為治學的座右銘,自學成才。瑞典化學家舍勒原來是一個藥店的學徒工,由于他頑強的學習精神,刻苦鉆研,結果發(fā)現(xiàn)了許多氣體并合成了許多有機物。求真理,頑強不屈。如氟單質的制取,從1813年英國化學家戴維開始對氟進行研究到1886年由法國科學家莫瓦桑制得單質氟,其間有不少科學家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很多人中毒,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然而科學家們還是前仆后繼,毫不退縮。
嚴肅認真,敢于創(chuàng)新。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把天平作為研究化學的工具,全面研究了燃燒現(xiàn)象,徹底推翻了統(tǒng)治化學長達百年之久的“燃素說”。而英國化學家瑞利和拉姆基在測量氣體的密度時,發(fā)現(xiàn)由亞硝酸銨制得的氮氣和由空氣分離所得的氮氣密度不同,但是僅幾毫克的差別。別人是容易忽略的,而他們卻認真地分析研究,進一步地分離測量,最后發(fā)現(xiàn)了稀有氣體。
二、通過中外科學家的感人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中國化工之父侯德榜博士,從小熱愛祖國,學習勤奮。留美8年獲博士學位后,放棄國外的優(yōu)越條件,以赤誠的愛國之心回到祖國,建起了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永利堿廠。“七·七”事變,天津淪陷,日本鬼子威逼永利合作時,侯德榜態(tài)度堅決,斷然拒絕,后率眾入川,籌建了川廠。在他的努力下,經過多次的摸索和試驗,終于發(fā)明了“侯氏制堿法”,名震中外,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譽。
丹麥著名物理學家玻爾在二戰(zhàn)時期被迫離開被德國占領的祖國。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國的決心,把諾貝爾金質獎章溶于王水隱藏起來。后來納粹分子竄進玻爾的住宅,而那瓶溶有獎章的王水溶液就在他們的眼皮底下。戰(zhàn)爭結束后,玻爾又從溶液中還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鑄成諾貝爾獎章。重新鑄成的獎章顯得更加燦爛奪目,因為它凝聚著玻爾對祖國的無限熱愛。
一生榮獲兩次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把自己的艱辛努力發(fā)現(xiàn)的元素命名為“釙”,以紀念她的祖國波蘭。
科學家的這些熱愛祖國的動人事跡,可以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熱愛祖國的優(yōu)良品質。
三、通過環(huán)境保護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在全球,臭氧層遭受破壞,溫室效應使地球溫度升高,冰川融化使得海面上漲,這一切已嚴重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在國外,如英國的煙霧事件,美國的光化學煙霧事件,日本的哮喘并水俁病等,都是由于工業(yè)“三廢”沒有有效處理造成的。在我國,每年廢水、廢氣、廢渣的排放量也相當大,而且有增無減。大部分城市出現(xiàn)酸雨,由環(huán)境污染引起的事故每年多達數千次。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應當引起我們足夠的重視。把環(huán)保意識滲透到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要培養(yǎng)跨世紀的人才,實現(xiàn)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宏偉目標,就必須站在歷史的高度,以戰(zhàn)略的眼光來認識新時期中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今天,我國已進入一個新的歷史發(fā)展時期,許多新思想、新問題不斷出現(xiàn),時代要求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既能適應和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又要有較高的文化品德修養(yǎng)。這就為德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新時期如何加強和改進中學的德育工作?
當前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環(huán)境,使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
(一)傳統(tǒng)的德育教育方式和部分人心目中的德育定位落后于社會變革中的學生的教育要求。
過去,學校的德育工作,沿襲“運動式”的教育方式,教育內容抽象、空洞,缺乏較強的層次性和針對性。這種教育的方式和內容對今天要求個性發(fā)展的中學生來說,無疑會產生某種“逆反心理”,難以發(fā)揮德育的特有功能。長期以來,部分人的心目中,德育工作被視為“虛功”,可有可無,特別是在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德育工作“口頭上有地位,行動上無地位”,致使德育工作投入多而產出少。
(二)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沖擊著學校筑起的道德信念大堤。
當代中學生處于對外交流日益擴大、通訊傳播不斷擴展、社會活動日趨多樣化的社會氛圍之中,每天都接受著廣泛的社會影響。他們在社會、在家庭,耳聞目睹的是許多紛繁復雜、光怪陸離的社會現(xiàn)象;而在學校接受的是共產主義的理想前途教育,高尚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受到的是愉悅的道德情操的熏陶。因此,當學生一旦接觸社會或走向社會時,他們就會深深地感到學校和老師灌輸的理想信念、道德價值觀念,只是一種理想的境界,學??嘈闹鸬牡赖滦拍畲蟮蹋谏鐣F(xiàn)實面前顯得那么單薄和脆弱!這種二律背反的現(xiàn)象,已嚴重地影響了學校的德育工作。
(三)現(xiàn)代社會的負面影響抵消了學校德的正面教育。
在學校,學生接受的是正面的、正統(tǒng)的教育,而客觀存在的社會陰暗面,又迫使他們被動地、茫然地去感受生活的多重性。這樣,社會生活中積極與消極、美好與丑惡、文明與愚昧、先進與落后的矛盾現(xiàn)象,必然使中學生單一的思想和單面的價值體系產生裂痕,給中學德育工作帶來了正負抵消的作用。而當前來自社會負面的“沖擊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社會利益分配不均和價值觀念的扭曲現(xiàn)象帶來了部分人的心理和行為的失衡,社會上出現(xiàn)了新的“讀書無用論”,造成了部分學生“厭學”和“流失”。
二是社會風氣、家庭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如市場經濟的求利性,會誘發(fā)和助長“一切向錢看”的拜金主義傾向;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原則被引入社會政治生活和人際關系、社會非經濟領域,搞“權錢交易”,產生了某種程度的功利化、實惠化、金錢化傾向;等等。這一切都扭曲了學校德育的社會價值。
三是音像書刊、舞廳、電子游戲等社會生活及娛樂環(huán)境中存在的“病菌”,侵蝕著中學生的靈魂,影響著他們的思想、生活方式和人生觀的形成與發(fā)展。
四是家庭教育相對畸形的發(fā)展與學校全面育人的目標發(fā)生了矛盾。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他們在物質需要上舍得對子女的大量投資,而對孩子的精神需求卻很少關心。無形中給學生造成了智育重于德育、甚至智育可以代替一切的片面印象。這種德育教育與智育教育的不平衡,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
面對新時期德育工作遇到的新情況,黨和政府非常重視學校的德育工作,先后頒布、實施了一系列文件和法令,使學校德育工作從此有法可依,為加強學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特別是今年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把學校德育工作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因此,新形勢下,廣大德育工作者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改進工作方式。具體就是實現(xiàn)四個轉變:
(一)面向現(xiàn)代化的改革開放時代,學校德育觀念和內容要向現(xiàn)代型轉變。
德育工作者要解放思想、提高素質,將學校德育目標納入素質教育的整體目標,德育工作要著眼于提高人的素質、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德育教育要依綱靠本,不斷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凡超越中學生接受能力的德育內容要堅決壓縮,凡已過時的道德觀念要大膽更新。德育工作者要有廣、博、專、深的知識儲備,有健康的人格,有角色的藝術,要善于捕捉時代信息,樹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道德觀念和智能素質,如時間觀念、效率觀念、競爭觀念、開放觀念、信息觀念、法制觀念、開拓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引導和激勵學生不迷信盲從、不墨守成規(guī)、獨立思考、創(chuàng)造進取,重視和發(fā)展學生不同的個好、特長,注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倫理道德的修養(yǎng)教育和人格教育。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分層要求,加強德育教育的層次性、針對性,使其更貼近社會、貼近生活、貼近時代、貼近學生的思想實際。
(二)建立、健全德育教育基地,強化德育實踐,促使德育方式向開放式轉變。
市場經濟全新的社會背景,使學校德育教育已不能囿于傳統(tǒng)的封閉式教育方式,德育的開放性已成為潮流。必須引導學生走向社會,正確地認識社會,讓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才能提高學生的判斷、分析能力。學校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德育資源,因地制宜地開辟校外德育基地,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傳統(tǒng)教育基地、社會實踐基地、軍事訓練基地、學習雷鋒基地、勞動鍛煉基地等。走出去,組織學生進機關、到工廠、下農村、走市場,進行社會調查,開展實踐活動;請進來,請老前輩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tǒng)教育,請模范人物對學生進行成才教育,請企業(yè)的 廠長、經理介紹市場經濟的知識,請民警、交警同志進行法制教育、公民意識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等。特別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的負面因素,如腐敗現(xiàn)象、拜金主義等,通過社會熱點問題的講座和討論形式,提高學生的社會“免疫”能力。
(三)建立和健全學?!彝ァ鐣灰惑w的立體教育網絡,保持德育工作向社會化轉變。
新時期的德育工作已不能局限于學校的范圍,必須納入社會大體系,全社會都要重視、關心和支持學校德育工作。通過弘揚社會正氣、振奮民族精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為學校德育教育營造一個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氛圍;學校、家庭、社會要配合教育,協(xié)同作戰(zhàn);以“家委會”、廠校、警校掛鉤等多種形式,拓寬德育教育渠道;學校黨、政、工、團、年級、組、班主任、科任教師齊抓共管、步調一致,形成多元化的格局,使新時期德育工作有地位、有形式、有措施。
(四)優(yōu)化德育形式,變灌輸型為滲透型,保持德育方法向個性化、民主化、多樣化、綜合化的趨勢轉變。
處于改革開放時代的青年學生,思想情緒的變化快、起伏大,過去單調呆板的德育方法已不能適應時代的需要,失去了往日的效應,德育必須講究方法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當前受青年學生歡迎的德育方法主要有:
一是情景陶冶法。學校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校園文化、人際環(huán)境,在“無言、無求、無形”的潛移默化中使學生到感染。如升旗禮、校園文化周、校運會、文藝匯演、校慶紀念日、校史教育、文明禮貌月、教師節(jié)尊師活動月等。
二是榜樣示范法。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在德育教育中,通過樹立中學生熟悉的,甚至是身邊的先進模范人物的形象,能使抽象的倫理道德、人生價值、道德規(guī)范形象化、具體化、人格化,以個性培養(yǎng)個性。
三是行為訓練法。學校的德育過程,一方面要堅持對學生的灌輸教育,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發(fā)揮學生的德育教育主體的作用。學校的廣播、櫥窗、壁報、板報、中學生黨校、團校,都可以成為德育教育的陣地;學生會、文學社、藝術團、聯(lián)誼會、興趣小組等社團,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學生干部值周制、班風班容評比制、書評、影評、書畫、攝影、征文、演講比賽等,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理、自主、自辨、自律的能力。
青少年思想品德的發(fā)展是在一切時令或在一切較為良好的環(huán)境和條件下,經過長期努力潛移默化逐步實現(xiàn)的,體現(xiàn)長期性、階段性、反復性和整體性。因此,全面貫徹《中學德育大綱》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吨袑W德育大綱》的全面實施,學校形成以年級為主體的德育格局,要求年級組對《中學德育大綱》提出的目標和內容進行分解,研制出分年級、分階段的目標和內容系列,使目標的高度和內容的深度逐步遞增,循序漸進。
一、統(tǒng)一管理作用年級組是以同一年級學生為基礎,同任一個年級的各科教師及班主任組成的集合體。年級組老師同在一個辦公室辦公,每天上課和同學們見面。他們生活在學生群體中,最了解學生,在各科教學中貫徹教書育人方針。因此《德育大綱實施手冊》一書在“實施德育大綱的領導和管理”中指出:“年級組是實施德育大綱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年級組應定期組織年級老師分析研究本年級學會的思想品德狀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溝通信息,協(xié)調各方面關系,組織本年級老師共同貫徹德育大綱的要求?!睂W校為了更好地發(fā)揮年級組在德育大綱教育中的作用,健全了年級管理機制,強化年級帶頭人、年級組長的責任感,實行年級組長工作職責,加強年級組工作。
1、把常規(guī)教育管理落到實處。各個年級根據不同階段進行大綱實施,不同的年級不同的教育、教學任務,有各自的重點。初一階段,學生們剛剛進入中學怎樣做個合格的中學生,初一是關健,紀律常規(guī)、學習常規(guī)、衛(wèi)生常規(guī)、行為禮貌常規(guī)等各項常規(guī)教育,嚴格管理,并在落實上下功夫。
我們學校每天校門口都有文明監(jiān)督崗,值日班級,他們把檢查結果公布在校門口,關心此事的人,一見校門便能看到一塊小黑板上的名單,作為有心人的年級組長一旦發(fā)現(xiàn)有本年級學生名單時就立即告知班主任。要求班主任查明情況,及時在班教育,給同學們分析此行為不僅是個人不遵守紀律,違反了校規(guī),同時也影響了班級集體榮譽。個別同學認識提高了,其他同學也受到了教育,校門口小黑板上的名單少了,發(fā)展下去,再也看不到本年級學生的名單了。
2、便于及時抓、抓及時。年級組長工作的職責不僅僅是抓好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另一個重要任務是抓好全年的教學工作,初二階段是分化的學年,常規(guī)不能放松,同時要注意學生思想變化,把一切錯誤行為控制在萌芽階段。年級組便于常規(guī)管理教育,把工作做到了實處。初三階段以各項常規(guī)工作帶動學習,要求學生不僅要做一個守紀律的好學生,還要做個有文化、有道德的好青年,從年級組長到班主任到各科老師都統(tǒng)一認識,認認真真教書,踏踏實實工作,把各項工作落到實處。隨著學科的增加,學生們的作業(yè)量也隨之增加,少數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養(yǎng)成,會出現(xiàn)不交作業(yè)、遲交作業(yè)、少做作業(yè)現(xiàn)象,任課老師怨聲載道,班主任垂頭喪氣。
此時,年級組長應該及時把年級各班級的學習委集中起來開會,先了解各班級狀況,立即布置任務,每天學習委把本班交納作業(yè)情況加以統(tǒng)計、記錄。每周由一 個學習委值日,把全年級各班當日作業(yè)交納情況記錄在一塊小黑板上,公布在教師辦公室里。全體老師一目了然,班主任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他們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的教育。讓班級學生成績程度不同的學習專題發(fā)言,有的學生談《我是怎樣上好每節(jié)課的》,有的學生談《怎樣合理是安排時間》等。有的任課老師也來到班上和班主任一道對學生進行教育,讓他們對待學習要有信心,學習要有毅力,要有克服困難的決心,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交流、教育,少數學生受到深刻教育,有了很大的啟發(fā)。他們由感動到激動,由激動到行動,兩個星期以后的作業(yè)交納統(tǒng)計情況大不一樣,老師們看了連連稱好。
年級組可以做到及時了解掌握各班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及時采取不同的較高形式,有的放矢對癥下藥。
3、充分發(fā)揮年級教師的整體教育功能。為了提高教師的德育工作能力,按照學校的要求,年級組專門組織教師學習《德育大綱》,學習
心理學、教育學的基本理論,提高教師的素質,掌握大綱的內容和要求,以利于做好德育工作。思想認識統(tǒng)一了,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一次,兩位學生課上為一件小事爭吵,氣憤,發(fā)生了糾紛,影響了課堂紀律,課后被老師叫到辦公室,對這兩位學生的行為,大家不認為是某一位老師的事,不僅僅是某一個班的事情,同時幾位老師共同教育,一位老師說,個人事是小事,上課是大事,個人要服從集體。另一位老師說,作為一個中學生首先要做到講文明、講禮貌。這兩位學生對老師們的批評心服口服,全年級老師形成了時時育人、事事育人、處處育人的局面。全組老師團結在一起,形成了和諧向上的年級組群體,就是這樣一個集體,形成了良好的整體效益,在工作中取得了成效。
二、協(xié)調作用年級組作為承上啟下的橋梁,上傳下達的紐帶,這的關健任務要發(fā)揮好協(xié)調功能。它要協(xié)調好本年級與全校各處室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好班級與班級之間的關系,協(xié)調好班主任與學生的關系,協(xié)調好學生與科任老師的關系,還要協(xié)調好學科與學科之間的關系。
1、協(xié)調好學科之間的關系中學設置的各門學科都很重要,每個老師責任心都很強,特別到了初三,所有學科都有市、盛全國級競賽,每門學科老師都爭著要利用下午兩節(jié)課后提優(yōu),輔導參加競賽,如年級組協(xié)調不好,就會使學科各自為政,一盤散沙,年級組首先在時間安排上協(xié)調,使所有學科安排的井然有序。如我們九六屆初三年級組,經過全體師生努力,全國數學競賽一等獎一名、二等獎五名;全國化學競賽一等獎二名、二等獎三名;物理競賽市一等獎一名;外語中日友好賽94分以上為市一等獎12名,92分以上為二等獎20名,90分以上為三等獎26名,學生參加全國競賽,全年級共68名。
2、協(xié)調好教與學的關系年級組的老師們一道分析學生的思想品德狀況、課堂紀律情況、環(huán)境衛(wèi)生評比結果。交流了解取得的成績,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對于普遍性的傾向問題,大家共同研究,制定具體措施,在一次期中考試后的質量分析會上,有的老師發(fā)現(xiàn)少數學生平時小測驗成績較好,但期中期末成績較差,大家針對此情況進行分析、研究,證明少數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態(tài)度不端正。平時不能客觀反映自己的學習成績,養(yǎng)成了懶惰的惡習,如果不及時教育,發(fā)展下去不堪設想。大家認識統(tǒng)一后,集中精力重點突出,全年級進行明確學習目的教育,做一個合格的中學生教育。大會小會班會,人人談、班班談。在教育地基礎上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進取心,提高了學生的思想素質和道德水準。我們有意識地全年級用統(tǒng)一時間檢查考試,先由班主任監(jiān)考,然后六個班只由某一門學科的三位老師負責,一個老師先看兩個班級。同學們安靜地坐在教室,無人講話,無人討論。特別是初三階段模擬考試較多。各門學科在全面系統(tǒng)復習后,需要檢驗效果,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存在問題,老師可以有的放矢進行輔導,經過班主任以及任課老師的配合努力,達到了預想的效果。學生們都能客觀如實地反映自己現(xiàn)有成績。確保了各門學科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通過此事,充分體現(xiàn)了年級組教師人人重視德育教育,人人開展德育教育的集體力量。年級組統(tǒng)一教育、統(tǒng)一提優(yōu)補差,達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便于指導青年教師年級組有老、中、青諸多老師,要使這一班人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才能,就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作為年級組長要依靠骨干教師,要培養(yǎng)青年教師的重要任務擔當起來,還要注意對青年教師傳、幫、帶。青年教師們剛從大學畢業(yè)到學校,他們承當了教學和帶班任務,擔子重、任務多,剛開始教學他們覺得無從下手,由于初來乍到,對學校工作還不了解,所以一開始很不適應,學校領導給每位青年教師配備了本年級教學指導老師及德育指導老師。中老年老師們認識到培養(yǎng)青年教師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教育后繼有人,就要培養(yǎng)具有高素質,跨世紀的教育教學人才。指導老師們以身作則,嘔心瀝血,手把手地幫助青年教師,把培養(yǎng)育年教師作為重要工作來抓,并給予具體指導,作為年級組長更是責無旁貸。
1、善于具體指導在廣播操評比中,某一青年班主任的班級連續(xù)得不到一面紅旗,班主任無所適從。在每天的廣播操中年級組長和班主任一樣必須天天到崗,我連續(xù)幾天站在此班級隊伍前后仔細觀察,幫助這位青年班主任找出原因,然后總結出幾條如何提高的建議。第一、進場時班級整體隊伍速度較快,造成隊伍混亂,不整齊;第二、少數學生動作不到位,和大家動作不協(xié)調造成的扣分的主要原因。問題找到了如何改進,給予具體指導,幫助他提出改進意見,放學后對全班同學進行教育,指出大家的問題所在,接著全體集合訓練,整隊跑步入場,不斷總結提高。對少數動作不正確的學生單獨留下,由班主任和體委一一給予糾正,反復操練,直到動作標準為止。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班級在以后的評比中,小紅旗一面又一面,在學期末評比中位于年級第二,學期末并被評為校文明班級。
年級組的老教師和青年教師一起備課、研究,把教學思路,教學方法耐心他講給他們聽。對教學中的重點、難點詳細寫在備課本上給他們看,使他們充滿信心地走上講臺,成功地開始了他們的教學生涯。老教師們不僅幫助教師開了一堂又一堂的成功公開課,寫了一篇又一篇的教學及德育論文。英語青年教師在市電教報上,青年教師帶的初三(6)班連續(xù)被評為校文明班級,青年教師帶的初三(1)班被評為市先進集體。老教師們從思想上、生活上無微不至地關懷他們,“德”先行,而業(yè)其后。
2、善于做思想工作少數青年教師工作不久后,遇到不少困難,他們的情緒寫在了臉上,觀察力較強的老教師主動找他們談心,深知他們遇到了什么具體問題。一個青年教師班上有幾個學生課后經常去打游戲機,影響了學習,違反了紀律。此班主任曾在班上批評過這幾位學生,但他們仍然我行我素,把班主任的話當耳旁風。我們的指導老師首先向這位青年教師講明,做人的思想工作,特別是對中學生不是講幾句就可以解決問題的,作為教師要熱愛學生,不能有厭煩情緒,并叫這位教師課后把這幾位學生留下,和他一道找學生談心,講明道理,鼓勵他們改正缺點,同時安排班級幾位學習好、遵守紀律自覺性強的學生和他們一道回家。第二天讓他們匯報當天情況。堅持幾個月后,這幾位學生,改正了缺點,他們的成績提高了,家長也放心了,班主任臉上露出了笑容。青年教師們懂得了中國的希望的教育,教育的希望在教師。他們能為自己選擇教育事業(yè)而驕傲,為能夠從事教師職業(yè)而自豪。他們更幸運有這么好的老教師親臨指導,給予幫助使他們逐步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并成長為優(yōu)秀的教育教學骨干。
年級組是學校教育教學中重要的機構之一,以年級組長在全年級協(xié)調為核心的管理體制。年級組在各項工作中起到了中介、調控作用使縱橫一致、條塊結合的全員育人、全程育人的德育工作,取得較好的成績。全年級師生關系融洽,老師們工作一心一意,把全部精力傾注在教育教學上,全心全意地為學生服務。學生們都非常信任教師、感激教師,把最美好的語言,最真摯的感情獻給他們。努力學習,積極向上,年級組如何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還需加以總結,不斷完善,更上一層樓。
中外中學德育課程比較是中學德育課程研究的重要課題。1995年北京海淀區(qū)決定取消初中升高中的政治科 考試,這一課題研究對于政治課改革來說又具有了突出的現(xiàn)實意義。
多年來我們注重德育內容的研究而缺乏對德育課程的研究。注重本國的課程研究而缺乏與別國課程的比較 。近年來我們從課程模式角度探索中外中學德育課程比較,有不少新的發(fā)現(xiàn)。
一、中外中學德育課程模式比較
所謂中學德育課程模式是指典型的相對穩(wěn)定的中學德育課程的教學類型?,F(xiàn)代教育學研究成果已總結歸納 出多種中學德育課程的模式特征。我們重點分析三種國外各具代表性的模式特征和三種我國中學德育課程模式 特征。
(一)英國中學的“體諒模式”
體諒模式是以道德情感教育為主要特征的模式,亦可稱為“情感模式”。創(chuàng)建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英國 道德研究機構在中小學在校生、畢業(yè)生及社會各界進行了大規(guī)模調查,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編寫了中小學德 育教材《生命線》和教師指南書《學會關心》。
英國在中學德育課程中提出生命線系列教育,他們試圖表明,為他人活著是值得獎勵的。他們要求學生善 于體察和理解他人的需要、興趣、情感和關心他人的學習、生活與工作。
生命線體諒模式教育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部分圍繞人們在家庭、學?;蜞徖镏兴洑v的人際關系問題創(chuàng)設 情景。例如通過宣讀或板書表示出一種體諒的情境,其次請全班學生寫出如果自己處于此情境中會有怎樣的所 作所為,再讓學生選擇一種行為分角色進行扮演,然后由班里同學對角色者的行為進行評論,最后師生共同討 論、總結。
這部分內容還可以讓學生站在當事者雙方的立場上進行考慮,或從旁觀者的角度來思考,有的還從同學關 系、種族、文化、政治沖突等矛盾分歧設計情境。
第二部分是“證明規(guī)則”。這部分針對學生與他人共同生活、工作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來幫助學生找出解決問 題的方法。如啟發(fā)學生討論法律、常規(guī)、原則、社會規(guī)則等內容,對不同規(guī)則的沖突或規(guī)則同自己愛好的沖突 進行分析。采用的方式,仍然是設置情境、提問、角色扮演。
第三部分是“你本該做什么”。這部分內容是設置以歷史事件為基礎的道德困境,讓學生在戲劇性的道德 困境面前思考分析。
由于這種模式吸引了學生的興趣,取得了實際效果,因此受到教師、學生和家長的廣泛歡迎。目前這種體 諒模式采用的教材在英國和北美以各種版本出版,歷年不衰。
(二)美國中學的“能力模式”
美國學校道德教育的歷史雖然不長,但發(fā)展十分迅速。美國的道德教育模式可以說是種類繁多,方法各異 。全國中學沒有統(tǒng)一的德育課程,各州有各州的課程,甚至一個州之中不同學校也有不同的德育課程。有的受 科爾伯格的道德認識發(fā)展模式影響,有的受路易斯·拉思等人價值澄清模式影響,還有的受價值分析模式、社 會行動模式等影響。但無論受哪種模式的影響,歸納起來美國中學德育都十分重視對學生適應社會生活能力的 培養(yǎng)訓練。
美國中學采用“能力模式”特征的德育課程主要受價值澄清學派的影響,即將道德看作是一種對道德價值 觀進行獨立選擇的綜合能力,認為教育是發(fā)展個人獨立作出價值觀選擇能力的過程。該教育模式不采用灌輸的 方式,認為灌輸的方式會輕視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不能培養(yǎng)出所期望的自我負責行為。該教育模式采用7個過 程提醒或幫助學生分析哪些是最重要的價值觀念,怎樣更有目的、更穩(wěn)定、更負責地生活。這7個過程是:
(1)自由選擇,無任何外力的控制或權威的脅迫;
(2)從各種可供選擇的項目中進行選擇;
(3)在仔細思考后果之后進行選擇;
(4)評估并珍視個人的選擇;
(5)公開個人選擇以求得公眾的認可;
(6)按個人選擇去行動;
(7)重復這種行動,使之成為個人的生活方式。
在“能力模式”影響下,1983年美國“全球探索中心”組織了57位著名教育家、心理學家和青少年問題專 家編寫了《青少年能力》一書。
這一模式主要是組織學生開展靈活討論、角色扮演、游戲、制作等多種實際活動,培養(yǎng)訓練學生具體的道 德能力。每節(jié)課老師僅講一刻鐘,每班僅十幾名學生,并配2名教師指導活動。例如:學生模擬怎樣拒絕他人的 不正當邀請,練習“合格地傾聽他人講話”的技巧,編寫征集朋友并為朋友服務的廣告詞,集體創(chuàng)造解決家庭 糾紛的趣味活動,開展具體實際的道德能力培養(yǎng)與訓練活動。
《青少年能力》課程為培養(yǎng)學生道德能力設計了幾十種生動活潑的活動。這些活動啟發(fā)學生學會人際交流 ,建立自信心;了解人類的情感世界,學習對他人的尊重。還介紹現(xiàn)代社會的家庭、社會對青少年提出的挑戰(zhàn) ,以及如何進行決策,如何確立生活目標等。
(三)新加坡中學“東方內容加西方形式”的模式
新加坡是經濟較發(fā)達的國家,近二十年在中學普遍開設了《儒家倫理》課程。課程內容主要來源于中國古 代傳統(tǒng)道德的思想和經典事例,但教學方法又多采用西方國家流行的現(xiàn)代教學方法。他們的目的是為了使青少 年保持東方道德傳統(tǒng),
抵制西方道德侵蝕。他們認為“東方哲學是我們的基礎,西方教育心理學是我們的支柱 ”,“東方內容與西方形式必須結合起來”。
新加坡不僅創(chuàng)立了獨特的本國經濟發(fā)展的成功模式,而且創(chuàng)立了獨特的道德教育模式。他們在講授《儒家 倫理》這樣以傳統(tǒng)道德教育內容為主的課程時,大量采用了西方現(xiàn)代教學手段、教學方式,體現(xiàn)出東西方結合 的特征。
他們把深奧難懂的文言文譯成白話文和英文,并在每篇課文中穿插人物故事。據統(tǒng)計全書共264頁,各種插 圖、圖表就有89幅之多。
新加坡中學開設的《儒家倫理》課程給我國中學德育課程研究以很大啟發(fā)。本來儒家倫理是中華民族創(chuàng)造 的文化典籍,其中有許多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應由中國首先挖掘開發(fā)利用,但是這一工作卻由新加坡?lián)屜壤貌⑷?得效果。新加坡不僅在中學正式開設課程,編寫專用教材,而且研究出一套現(xiàn)代教育方式方法,使傳統(tǒng)教育內 容加上現(xiàn)代教育方法形成一種新穎而又有實效的德育模式。
(四)我國中學的“政治教育模式”
從建國初期到“”結束,大約二十多年的時間,我國中學德育課程大體是配合當時社會的政治 運動安排教育內容。例如建國初期進行的“教育”,1957年增加的“反右派斗爭”,后來選用黨的文件、 領袖講話直接作為教材,利用授課時間開展政治運動??梢哉f這一段時間中學德育課程是一種傾向成人化的政 治教育模式。
(五)我國中學的傳統(tǒng)灌輸模式
我國中學德育課程中的傳統(tǒng)灌輸模式,是以老師說教、講授為主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特點是教師注重講授 、示范、規(guī)勸、批評,主要發(fā)揮教師的講授作用。
多年來由于中學德育課程采用傳統(tǒng)灌輸模式,出現(xiàn)了呆板、生硬等弊病。例如,目前中學德育教材中許多 內容與小學重復,不管學生是否已接受,還是重復性地堅持灌輸。還有,中學德育課中的《民主與法制》中講 “公民的權利與義務”有八項內容7000字,而同樣內容大學德育課程僅講五項,6000字。像這種中學內容深, 大學內容淺,中學內容成人化的現(xiàn)象,明顯違背了教育規(guī)律。表現(xiàn)出只注重簡單地灌輸,而不注重青少年的接 受心理,不注重循序漸進的教育規(guī)律。
由于我國中學德育課程過于注重傳統(tǒng)灌輸,一度被學生稱為“說教課”,“講大道理課”。這種傳統(tǒng)灌輸 模式在建國以來的不同時期或多或少都有表現(xiàn)。
(六)我國中學的“應試”模式
所謂應試模式是指教育內容設置與教學方式、方法運用方面突出應對考試的要求,具有一切為考試服務的 特征。這一模式的出現(xiàn)主要是七十年代恢復高考之后形成的。許多學校普遍存在片面追求升學率、追求政治考 試高分的現(xiàn)象。教師采用的是“凡不考的內容不講”,學生是“凡不考的內容不學”。形成“教師講條條,學 生背條條,最后考條條”的應試教學模式。
特別是近年來不少學校競相出復習資料,競相搞模擬考試,甚至出現(xiàn)大講答題技巧、“蒙題技巧”的現(xiàn)象 ,進一步強化了只重視考題的應試模式特征。
比較國外三種中學德育模式與我國中學德育三種模式傾向,我們可以看出,三種國外德育課程模式,或從 道德情感,或從道德能力,或從東西方道德教育結合方面,都體現(xiàn)出注重對學生具體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與教育。 而我國中學德育課程則過于偏向政治觀念,偏重教師講授,偏重應對考試。最突出的問題是過于偏重教育的主 觀意識,忽略學生的接受心理,學生學起來感到枯燥、呆板。
從德育課程內容上看,各國有各國的國情,各國課程也可以有不盡相同的內容。但在教學模式、教學方式 方法以及經驗教訓上,各國德育課程卻可以互相參考、借鑒、取長補短。像新加坡十分重視東西方教育的結合 ,為我們提供了一條可以借鑒的德育課程模式。
通過比較,我們一方面看清了國外中學德育課程可以借鑒的特點,另一方面也更清楚地認識到我國中學德 育課程存在的弊病。我們應該吸收借鑒國外的成功的模式特點,重點改進過于呆板、生硬、成人化的傾向;應 該改革現(xiàn)行德育課程的教材內容和授課方法。
二、中外中學德育課程教法比較
除了中學德育課程的總體模式特征之外,在具體的授課方式、方法上,中外德育課程也有明顯的區(qū)別。
(一)隱蔽性與直露性
分析國外德育課程、教法,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大多采用較為含蓄、隱蔽的做法。例如,美國有的課文標題 是《三條腿小凳》、《友誼廣告》,內容是講自信心的三個條件和與朋友發(fā)展友誼、加強集體觀念。用“三條 腿小凳”暗喻三個自信心條件,用友誼廣告這一藝術形式宣傳同學友誼、集體觀念。這種做法顯得活潑、親切 。
與美國教材相仿的我國中學德育課程教材就顯得較為直露、生硬。例如將“自覺遵守紀律”、“熱愛集體 ”等作為課文標題,其直露就像標語口號。
(二)活動教學與“滿堂灌”
通過對中外中學德育課程在教法方面的比較,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國外德育課程非常注重學生的參與,其教學大 多采用“活動教學”或“情境教學”方式,而我國教學大多采用教師“一言堂”、“滿堂灌”。
例如英國《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課,本身就設置了一系列活動情境,每節(jié)課都讓學生參與表演、評比, 是通過活動讓學生學習。而我國德育課程活動設置很少,幾乎每節(jié)課都堅持教師講授為主。國外學生用書,許 多是半成品,學生可以在書本上邊學習,邊記錄,邊做作業(yè);而我國學生用書大多是從頭到尾印滿了字,沒有 空白留給學生填寫設計。從這一點上也可以看出我國德育課程不夠重視學生的參與。
(三)多種教具與一支筆
在教學用具的采用方面,國外中學德育課程采用大量的彩色圖片、漫畫、教學軟片、教學音樂帶、教學錄 像帶、中英文格言、諺語及輔助教材的故事性讀物。例如,新加坡編寫的《他們走過的路》,介紹優(yōu)秀的古代 名人故事,他們還選用歌星演唱課文內容,灌成錄音帶引入教學。另外還有專門的教學錄像。這些教學用具的 普遍采用,使他們的德育課程受到學生的歡迎。
與之相比,我國中學德育課程輔助教材顯得過于單調,不僅很少專用的教學錄像,而且教科書中只有少量 的插圖、照片。教師授課常常是只憑一支粉筆,從頭寫到尾。
綜上所述,在具體的授課方法手段方面,國外優(yōu)秀的德育課程有許多做法值得我們參考借鑒。當然國外德 育課程也有許多缺陷,我國德育課程方式方法也有許多值得他國學習的地方。但本文主要針對我國德育課程中 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比較,因此,我國德育課程的成功做法將不在本文著重論述。
三、未來中學德育課程的發(fā)展
通過與他國中學德育課程比較,我們發(fā)現(xiàn)了國外中學德育課程的某些優(yōu)勢,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我國中學德育課 存在的一些問題。在比較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校政治教研組決心吸取、借鑒國外成功的經驗,并結合我國的國 情,創(chuàng)編集中外德育課程優(yōu)勢于一體的新型課程《現(xiàn)代少年》。目前,這門課程已連續(xù)實驗了五年,收到日益 明顯的好效果。開始我們利用自習課在一個班上課,后來利用正式課時在整個年級上課,現(xiàn)在發(fā)展為幾十所中 學用正式課時上課。
連續(xù)五年的《現(xiàn)代少年》課實驗經驗表明,吸取中外德 育課程優(yōu)勢,發(fā)揮東西方結合的特長,是我們實驗 發(fā)展的關鍵。
從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高度,我們認為未來我國中學德育課程發(fā)展的方向可能有三種傾向。
第一種是“洋為中用”,即借鑒國外優(yōu)秀的德育課程教材、教法,引進國外德育課程成功的實例及手段。 像我國一些省市采用的公民實驗課就是借鑒國外“公民課”的一種形式。
第二種是“古為今用”,即采用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教育內容和方法。像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區(qū)在中學普遍開 設的《儒家倫理》、《公民與道德》等課程可資借鑒。近年來我國一些地區(qū)創(chuàng)編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讀本 也是古為今用的一種嘗試。
第三種是“中西和璧”,即綜合中外德育課程特點的新型課程。目前這種綜合發(fā)展的德育課程還沒有成熟 ,還需要大量的國內外研究信息,需要深入地進行中外德育課程比較,需要結合我國特有的國情進行多方面的 創(chuàng)新設計。我們目前實驗的《現(xiàn)代少年》課程是向這一方面發(fā)展的一項嘗試。
我們相信,未來中國中學德育課程將從根本上改變過于偏重政治教育、偏重傳統(tǒng)灌輸以及單純應對考試的 做法,改變“一根粉筆一本書,一個老師講到底”的教學形式,取而代之的將是結合學生思想實際、有豐富教 學活動的、采用多種多樣教學方法和輔助手段的新型德育課程。
總之,中外中學德育課程比較是一個非常有意義的課題,吸取借鑒國外優(yōu)秀的德育課程的經驗將大大促進 我國中學德育課程的改革與發(fā)展。中外中學德育課程的比較研究,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從實踐上都有待于進一步 加強與深入。
近年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許多嶄新的社會觀念、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思 想開始不斷地滲透到學校這個相對獨立的社會系統(tǒng)中來。這當中固然有許多積極因素,卻也難免諸多的消極因 素,兩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給整個學校德育帶來了極大的沖擊。一方面學校德育體系中的某些固有原則、方法 ,不能對其中的積極因素做出及時反應和吸納,使學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不適應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受到學 生消極抵制;另一方面對部分消極因素所帶來的影響無所適從,致使德育工作逐漸失控。因此,研究和解決中 學德育對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控制,已經提上中學德育的重要議事日程。
(一)環(huán)境因素及影響
環(huán)境因素包括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和學校環(huán)境。教學實踐和心理學研究表明,這些外部因素對學生品德的 形成有著重要影響,良好的環(huán)境因素是實現(xiàn)德育目標的必要條件。
社會環(huán)境由社會輿論、大眾媒介傳播的信息,成年人(尤其是黨政部門領導人)的榜樣作用等構成。社會 環(huán)境對中學德育有著較大影響,并且這種影響在信息社會呈上升趨勢。學校的青少年不可能與社會隔絕,他們 在接受學校德育之前,總是通過各種渠道已經接受或正在接受來自社會各方面的影響,學校德育要完全排除外 部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是根本不可能的,關鍵在于我們如何控制它,抵制其消極因素,利用其積極因素。近年來由 于商品經濟的進一步發(fā)展,諸多的傳統(tǒng)道德理論開始逐步喪失其權威性,舊的道德理論體系開始逐步轉型,而 新的道德體系尚處在發(fā)育之中。在這種形勢下學生對新思想、新理論的接受還缺乏足夠的理性認識,而且不善 于做出選擇,因而不可避免地產生兼而取之的現(xiàn)象,反映到學生身上便是對部分問題認識的混亂,以及對這種 模糊的混亂思想的傳播,使整個學生群體的思想表現(xiàn)更具多樣性、復雜性和廣泛性。這無疑對學生思想品德的 形成有著重要影響,同時給學校德育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
家庭環(huán)境是由家庭作風、家長作風、家長對待子女的態(tài)度和家庭教育方法等構成。家庭教育理論認為:在 家庭教育中,教育者(父母)與受教育者(子女)有著天然的血緣親情關系和供養(yǎng)關系,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更 具有情感互動優(yōu)勢,因而更容易產生“教育共振”效應。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fā),我們認為家庭教育在學生德育 過程中成起到的全面性、權威性和及時性是不可低估的。美國心理學家佩克(R.Peck)、哈維格斯特(R.J.Havi ghurst)曾采用測驗法、評定法與談話法對青少年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態(tài)度和品德特征與家庭的作風關系甚為 密切。
父母的態(tài)度、家庭的作風是影響青少年態(tài)度和品德的重要因素。但這種觀點并沒有被家庭教育者普遍認識 和接受。目前隨著獨生子女比例的不斷增大,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家長在教育子女的過程中,更多地表 現(xiàn)為:過度關心子女的物質生活條件,忽略對子女的了解研究;過度的感情投入,忽視了對子女愛而勿溺、嚴 而有格的家庭教育方式;過高的目標期望,忽視了對子女的榜樣示范教育。正因為如此,在許多家庭教育的實 踐中,家庭因素的積極優(yōu)勢和效應不但未得以充分發(fā)揮,而且不少家庭最終陷入了子女教育的誤區(qū)。更為重要 的是由于社會環(huán)境成造成的認識混亂,往往又通過家庭反射到了子女身上,使他們過早地對一些不能夠理解的 社會倫理思想形成定格。一旦發(fā)生錯誤定格,將會給今后的學校德育增加更大的負擔。
學校環(huán)境主要由教風、班風、校風和學生校內外交往關系等構成。學校環(huán)境是學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培養(yǎng)的 最重要的外部環(huán)境。在品德教育過程中,家庭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是學校德育必須考慮的兩個因素,但這也是學校 德育無法實施全程控制的因素,唯學校環(huán)境是可以被控制和操縱的。優(yōu)秀的中學德育工作者在進行思想品德教 育時,總是把建立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做為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中心任務,并借助良好的學校環(huán)境去教育個體。當 然要發(fā)揮學校環(huán)境因素的積極作用,其基本途徑就是通過學生自身的交往與活動促使學生自覺接受?;顒邮菍W 生思想品德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學生的道德觀念開始總是具體的,這就決定了其行為的單一。隨著學生活動與 交往的增多,認識能力的提高,這種道德觀念不僅在數量上會增多,而且會逐漸形成抽象性的道德觀。所以以 一定原則和目的開展的持續(xù)性學校群體活動,最終將成為學生道德觀形成的基礎,同時也決定了學生的群體活 動是學生品德形成的重要動力。群體的凝聚力、規(guī)范力都會對個體發(fā)生巨大的影響。學校教育要充分利用這一 基本德育手段,發(fā)揮群體活動的積極作用,利用群體活動所產生的群體動力實現(xiàn)德育對學校環(huán)境的控制與操縱 ,盡力避免出現(xiàn)過分強調學習而忽視群體活動,或者在群體活動時缺少自愿的原則,沒有根據學生的愛好、特 長和興趣來進行,使學生的心理能量不能得以正確宣泄,無法形成正確的群體凝聚力;而中學生心理的閉鎖往 往造成與學校德育背道而馳的逆反心理。
中學德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三方面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統(tǒng)一地發(fā)揮著作用。如果片面強調或忽視 某一因素的作用,都會造成整個德育工作的失衡。因此如何控制、協(xié)調三要素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環(huán)境因素的控制
中學德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道德要求和受教育者道德品質形成的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 對受教育者施加道德影響的一種過程和行為。由于受教育者在時間上和心理上的發(fā)展具有穩(wěn)定的周期性,這就 決定了中學生德育的對象是可以控制的。同時學校德育在任務、目標、原則、方法上也同樣具有相對的固定性 ,因而決定了整個中學德育過程是可以控制的。
所謂控制,就是通過反饋實現(xiàn)有目的的活動。反饋是控制論的靈魂。學校德育工作要實現(xiàn)對德育過程的控 制,就必須牢牢把握住這個靈魂。家庭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對學生施加的各種教育和影響,實質上都是 外部環(huán)境以主體身份向學生發(fā)出的信息,學生在接受這些影響(信息)后,總會在行為上、思想上以不同的方 式表現(xiàn)出來,這種表現(xiàn)又是以學生主體身份向教育者發(fā)出的反饋信息。教育者在接受這些信息后,必須認真對 待,積極研究、調整德育的相應內容和方法,然后再以主體身份向學生反饋出以指導和引導為原則的信息。如 此循環(huán)往復的信息傳遞與反饋過程,使教育者可以逐步掌握一個群體的德育規(guī)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品德。
教育者在對環(huán)境因素實施控制的過程中,必須注意
把握以下原則:
1.及時性原則。教育者在接受學生反饋的各種信息后,必須及時調整德育方法和內容,適時地將指導性的 信息合理地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反饋出的某些不良信息及時得到引導,避免此類信息在學生群體中傳播擴大。
2.激勵性原則。教育者及時將信息傳遞給學生后,學生在這種指導信息下行為思想有所改正時,教育者要 及時采取表揚、鼓勵等方法讓學生知道自己的進步,這樣會在學生心理上產生相當大的激勵作用。因為學生知 道自己的行為結果及后果后,可以激起進一步學好的愿望,同時,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以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 錯誤,及時改正,并激發(fā)起上進心。當其他學生看到這種行為效果后,心理上自然產生“造型模仿”作用,從 而可以實現(xiàn)整個群體的“替代強化”。
3.開放性原則。中學德育是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進行的,這樣可以使學生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接受較為穩(wěn) 定的思想教育。但隨著學生主體能力的不斷增強,社會因素、家庭因素滲透能力的不斷增強,教育者要把學生 封閉在學校這個狹小環(huán)境中是不可能的,強制封閉只能引發(fā)學生更大的逆反心理。因此,逐步擴大學生與外界 聯(lián)系的范圍與深度,鍛煉其辨別善惡美丑的能力,在社會實踐中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社會學習心理,是教育者必 須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這也就是心理學當中所說的“社會學習理論”。
4.反復性原則。中學生的心理穩(wěn)定性較差,特別是各種外部環(huán)境因素的不斷刺激,某些不良信息可能反復 作用于學生德育過程,使學生的思想、行為經常性地對這些不良環(huán)境信息作出應答反應。對此,教育者在獲得 反饋信息后,要針對這些不良環(huán)境信息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反復的強化刺激;通過反復的強化刺激,使學生學會 辨別周圍環(huán)境。
5.導禁結合的原則。整個德育控制過程中,教育者應堅持以疏導為主的教育原則。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的最大 特色是心理的閉鎖性,這就決定了過度的禁止只能導致學生的對立,而教育者開明、民主的作風則較容易與學 生產生交流,消除心理的對立情緒,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在堅持以疏導為主的同時,切不可忽視禁堵 的作用,適時地要運用一定的制度、紀律等強制措施去規(guī)范和約束學生的思想、行為,促使學生把外部的行為 準則與自己的自覺要求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對持續(xù)的社會要求與期望作出反應的過程中,形成較為成熟的人格 品質。
6.學校為主的原則。在整個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應充分考慮社會、家庭、學校三方面的因素。目前形勢下 社會、家庭的影響在學生品德形成過程中的作用已大為增強,但這種影響基本上都是自發(fā)的、無組織的,沒有 嚴密性與科學性,對學生傳遞的信息又是良莠混雜,因而不可能把社會、家庭環(huán)境作為德育的主渠道。教育者 只有以學校教育為主導,將社會、家庭等各方面因素有機地結合到學校環(huán)境的作用中,才能真正把握德育工作 的主流,避免各種因素的相互干擾和抵消,取得最佳德育效果。
堅持上述控制原則,教育者就可以基本控制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進而可以穩(wěn)定地控制中學德育的主體——學 生?!吨袊逃母锖桶l(fā)展綱要》中明確地提出了學校教育特別是基礎教育要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 轉變,使中學德育工作面臨更高、更新的要求,運用控制論探索中學生德育的最佳途徑,合理利用環(huán)境因素的 作用,為我們在新形勢下進行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指導。
內容提要:中學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應努力發(fā)掘物理學科中蘊含的極其豐富的德育素材,通過創(chuàng)設德育情景,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主題詞:中學物理 德育
教書育人是學校工作的重要任務,作為育人的德育教育當然應該是學校工作的首位,它貫穿于學校的所有工作中。其中,占據著學校工作的大部分時間的課堂教學,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作為中學物理教師的我們,應努力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發(fā)掘物理學科中蘊含的極其豐富的德育素材,通過創(chuàng)設德育情景,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和道德品質教育。
一、愛國主義教育
中學物理教材中的物理學史料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應向學生介紹我國歷史上對科學技術的貢獻,介紹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成就和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成就,以培養(yǎng)學生愛國主義的情操。
我國古代科技的卓越貢獻,除了四大發(fā)明外,還有許多研究居世界領先地位并對古代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例如戰(zhàn)國時期,以我國著名的思想家墨子為代表的墨家學派對物理學的許多領域進行了可貴的探索,并著有《墨經》一書,其中對力的概念給出了科學的定義,并給出了“力是物體運動狀態(tài)改變的原因”的科學論斷,這個論斷與近代物理學的概念一致;對杠桿的平衡進行了精辟的論述,這個論述先于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杠桿平衡條件;對浮力的原理已有記載,并對物體的浮沉問題給出了物重與浮力平衡的關系,這比阿基米德發(fā)現(xiàn)浮力定律早200年;此外,《墨經》還記載了光的直線傳播的觀點和世界上最早的小孔成像實驗,并討論了平面鏡、凹面鏡、凸面鏡成像的情況,《墨經》堪稱世界上最早的幾何光學著作,與歐基里德的光學論著相比較,不僅科學性強,而且要早100多年。又如,東漢的王充在《論衡》中有世界上最早關于電知識的記載;宋代科學家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指出了地磁偏角的存在,這比西方哥倫布橫渡大西洋發(fā)現(xiàn)新大陸才觀察到磁偏角要早400多年左右。
在現(xiàn)代物理學史上,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錢三強為我國原子能科學實驗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早在1946年到1947年間,他在法國發(fā)現(xiàn)了鈾裂變有三分裂和四分裂現(xiàn)象,后來里奧?居里在他歸國時的鑒定上寫道:“我仍可以毫不夸張的說,近十年來在我們的指導下的這一代科研人員中,錢三強是最優(yōu)秀的?!蔽覈目諝鈩恿W家錢學森是我國火箭導彈航天事業(yè)的開拓者,被世界著名的航空工程家馮?卡門稱為“火箭技術領域一位最偉大的天才”。此外,中國物理科學家在航天技術、超導體和超導材料的開發(fā)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物理教師還應廣泛學習,博覽群書,以掌握進行德育教育的豐富素材和大量知識,特別是那些鮮為人知的材料和易被人視而不見的內容,從而了解更多的物理學家的生平,成就和軼事,積累生動的素材,如對我國物理學科和科技工作有過重大貢獻的專家學者的卓越成就。一定要為廣泛宣傳我國物理學家而積累大量素材,同時,也要適當收集一些世界著名物理學家的成就和他們的軼事,特別是教材中提到名字的物理學家。要突出他們的愛國心,堅毅不拔的精神,絕妙思維的方法等,以作為學生學習的榜樣。
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
中學物理教學內容中充滿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教師在教學中應自覺地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去分析教材,闡明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真正的統(tǒng)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質性,這種物質性不是魔術師的三言兩語所能證明的,而是由哲學和自然科學的長期的和持續(xù)的發(fā)展來證明的?!蔽锢斫虒W應使學生對此有所認識。大至宇宙星系、天體的運行,小到分子、原子和稍縱即逝的微觀粒子的不斷發(fā)現(xiàn),無不證實自然界統(tǒng)一于物質。物理教學給學生講授的正是各個層次上的物質結構和物質的多種形式的運動及其規(guī)律性。結合物理教學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建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如在講力的合成與分解,牛頓第三定律,作用與反作用,壓力與支持力,吸熱與放熱,電磁感應現(xiàn)象,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教育,在透鏡成像規(guī)律中,物距的量變會引起像的質變,物體溫度的量變會引起物態(tài)的質變,而物態(tài)的質變又會導致體積、密度、比熱等量的變化;原子核內部正電荷的量變會引起物質種類的質變,這些內容可以滲透量變,質變規(guī)律的教育,在增大和減少摩擦的方法教學中滲透一分為二的觀點,摩擦有時有利,有時有弊,增強學生辯證唯物主義地看待事物的能力;在講光的本性時,對學生進行“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的教育,人們對光的本性的認識過程,說明了否定之否定的規(guī)律。為了解釋光的現(xiàn)象,提出了微粒說,后來由于托馬斯?楊和菲涅耳關于光的干涉,衍射實踐,終于戰(zhàn)勝了微粒說而確立波動說,這可以說是一次否定。但是,愛因斯坦在光電效應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光的量子說,認為光是一個一個不連續(xù)的光子,微粒說似乎又復活了,波動說遇到了困難,這可以說是一種否定之否定,但這絕不是簡單的重復,而是一種飛躍,在這里光子已不是微粒說中的微粒。經過這種曲折過程,人們終于達到了“波粒二象性”嶄新的認識階段。
教師在物理教學中不失時機地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并使學生逐漸學會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方法分析處理問題,從而把學生塑造成一個自覺的辯證唯物主義者。
三、道德品質教育
一個學生良好的意志品格的形成,需要社會、家庭、學校諸方面的教育和訓練,而物理教學則是形成良好意志品格的重要陣地。在物理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刻苦學習、勇于進取的精神和遵守紀律、團結協(xié)作的作風。物理學是一門體系嚴謹,結構緊密,科學性極強的學科。學生在學習中會受到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的訓練。實驗教學是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成分。在實驗課中,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嚴格操作,認真實驗、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樹立愛護儀器的主人翁思想和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德。結合教學,有重點地介紹中外科學家發(fā)現(xiàn)重要定律和原理的過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銳意進取、百折不撓的精神。如英國科學家焦耳在極端困難條件下,經30余年實驗研究,做了400多次實驗,為能量守恒定律的建立打下了基礎;法拉第刻苦 自學,經過十多年研究,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現(xiàn)象;愛因斯坦敢于突破牛頓“絕對時空觀”的框框,終于導致相對論的誕生;庫侖扭秤實驗利用相同的小球相接觸而電荷平分的原理,巧妙的解決了電荷與庫侖力相互關系的問題;居里夫婦用四年時間,不分寒暑,不分晝夜,不停地處理30噸軸礦渣,終于得到0.1克鐳,居里夫人卻因鐳的放射線長期照射,不幸染病去世;諾索夫和助手利赫曼決心用科學實驗揭開雷電之迷,利赫曼不幸被雷電擊斃,諾索夫沒被嚇退,冒著生命危險,繼續(xù)探索,終于成功;諾貝爾在炸藥爆炸的濃煙中沖出來,已是滿臉鮮血,他發(fā)瘋似地高喊:“我成功了!……”這些內容對培養(yǎng)學生優(yōu)良品質,優(yōu)化學生素質,都會起到良好作用。
內容摘要:縱觀教育改革的歷史,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深刻的教訓,在追求理想教育模式和科學教育方式的過程中,各類教育精英、普通教學工作者都貢獻出了無窮智慧。時至今日素質教育已成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且日漸被人們認可,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對中學生地位、現(xiàn)狀有較深刻的認識和分析,并對德育教育的方法和途徑做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中學生德育令人堪憂道德心理健康
一、中學生與德育
學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就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而中學生就是未來的主要建設者和接班人,直接關系到整個社會的前途和命運。中學生正處于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生理發(fā)展具有不成熟、可塑性強的特點,他們在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時能否全面認識理性分析問題不僅是部分人的問題而是一個社會問題。
眾所周知,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或政治思想教育,它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tǒng)的影響,把一定的思想準則和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個人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當代青少年面臨更多的機遇和史無前例的挑戰(zhàn),只有樹立科學的價值觀,才能全面正確地認識自己、他人和社會,才能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取得成功。
二、中學生現(xiàn)狀令人堪憂
1、青少年違法犯罪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呈上升趨勢,接二連三發(fā)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觸目驚心。某校兩個14歲的中學生因發(fā)生一點小矛盾,男孩便有預謀地在放學途中將女孩連勒帶砸至死。今年二月在某校均為三好學生的劉某和楊某在家做完寒假作業(yè)后,談到了網上色情,心里產生了躁動,將在宿舍里玩耍的七歲幼女騙至家中,將其猥褻奸污。更有甚者,由于學??荚囍兴拈T功課不及格,難以向家人交待,竟將父母和奶奶殺死,然后自殺。
2、厭學隊伍日漸擴大
據對部分學生抽查,近20學生不愛學習、不想學習,他們大部分抱有讀書沒用的想法,認為只要有錢便可暢行天下,他們整日無精打采或上課睡覺,周末整日泡在網吧,有的甚至猝死在網吧,對老師布置的作業(yè)置之不理。甚至有學生逃課曠課長達數周。
3、日常行為極不規(guī)范
在校園經常聽到學生胡侃,什么社會上的“行話”、俗語如行云流水脫口而出,臟話臭話隨口流露,這部分人也不排出女生。長發(fā)、染發(fā)、穿耳者為數不少,以至常聽到社會人員議論“如今的學生有時候真的分不清是否是學生”。
4、造成上述現(xiàn)狀原因是多方面的,諸如社會風氣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溺愛,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家庭管教,影視音像制品及網絡文化的影響等。
總之,中學生表現(xiàn)出的種種現(xiàn)象令人堪憂,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和思考,無論是學校、家庭,還是整個社會都有責任為關心他們的健康成長。
三、如何進行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及學生本人的密切配合,涉及到學校、家庭及社會教育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在教育過程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特殊性與普遍性相結合的原則,做到有的放矢。針對上述情形,當代德育教育猶其應強調如下幾點:
1、加強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內容,講道德是做人的起碼原則,中學生道德教育主要是進行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初步的職業(yè)道德教育,具體表現(xiàn)在堅持“五愛”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教師在此過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則,以身示范”,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學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應以偉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學生,讓學生耳濡目染,最終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緊抓心理健康教育
人的健康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二者不可偏廢。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往往具有情緒不穩(wěn)定,意志品質薄弱,性格尚未定型,以及極易受外界因素影響的特點。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關鍵要做到:增強學生交往能力,培養(yǎng)豐富的情感和健全的情緒,較強的自制力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和培養(yǎng),不僅僅是紙上談兵,重要的是結合社會實踐,聯(lián)系中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對社會現(xiàn)象的挖掘和提煉,正反兩方面施加影響,提高其心理承受能力,學會自覺調節(jié)情緒、意志堅強、性格良好等。
3、提倡個性發(fā)展教育
個性發(fā)展教育是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內容,對中學生主要是進行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以信息化為主要標志的二十一世紀,人們的審美觀易受影視、音像制品、網絡文化以及廣告宣傳等的影響,中學生更是如此。因此,個性發(fā)展教育的迫切任務之一就是要在尊重發(fā)展學生個性的基礎上,培養(yǎng)健康的審美觀、道德觀和人生觀。
綜上所述,中學生德育需要全社會都來關心和探討,我們的目的是讓每一位中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并最終成才。
德育關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品德和人格就不能夠在社會上立足,中學階段是學生性格逐漸步入成熟的階段,所以此階段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為了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正確的人生軌道上前進,中學教育必須重視對學生的德育。
一、豐富學生的感情
目前學校的德育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他們與人相處的能力得不到鍛煉,而且對友情和親情的認識沒有十分的深刻,這些導致學生很容易產生孤僻的性格,從而影響學生品德和人格的塑造。教師想要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必須從豐富學生的情感入手,通過多種感情的感染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讓他們感受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二、聯(lián)系生活滲透德育
德育不是一門簡單的課程,它不能夠通過考試的方式來衡量學生的品德,學生只有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經過教師或家長的引導才能夠逐漸地認識到世界中的是非善惡,這種明辨能力是要經過一個長期教育的過程才會不斷提高的,這些都需要教師在進行教育的過程中將生活實例引入教學,讓學生能夠通過生活實際問題檢查自己品德的不足,生活教育的方式就是讓學生能夠真正地提高自身的品德,成為一個關愛自己、關愛他人、熱愛社會的人。
三、藝術教育與德育相融合
藝術教育有著其他教育方式沒有的特點,藝術本身就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提高人們的審美。通過藝術教育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能直抵學生的內心深處,在引起學生感情共鳴的同時達到教育的目的。教師可以通過音樂、電視、電影藝術、美術等藝術形式塑造學生良好的品質,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欣賞學生可以體會到作者表達的積極的思想以及作者融入作品中的情感,在洗滌學生心靈的同時為學生治愈心靈上的傷痛,使學生能夠積極健康地成長,藝術教育是從學生的內心深處進行教育,所以,這樣的教育方式應該大力推廣??傊?德育是智育教育的基礎,學生只有先學會做人才能夠體現(xiàn)自己的價值,首先學生應該擁有健康的思想才能夠貢獻社會,所以,對中學生德育教育十分的重要,學校應該投入更多精力關心學生的成長。
[作者] 光秀蓮
[內容]
德育是教育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培養(yǎng)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古代教育家孔子說:“弟子入則孝,出是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馀力,則以學文?!彼训掠旁谑孜唬鞔_要求學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養(yǎng)。
“行有馀力”,才是學習文化。十九世紀上半期德國教育家赫爾巴特認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總結在這一概念之中--道德?!蔽覈鐣髁x新時期也明確提出了教師的根本任務:人民教師要遵照黨的教育方針去教育學生。
使學生在德、智、體等幾方面都得到發(fā)展,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合格人才。
把德放在首位,是因為德調節(jié)著才的運用,起著靈魂和統(tǒng)帥的作用。任何一 個社會或階級不僅要對青少年學生進行智力才能的培養(yǎng),而且首先要對他們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使他們成為這一社會或階級所期望的德才兼?zhèn)涞娜?。學校教育對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影響極大,每位教師都肩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所以,我們要本著全面負責的精神,把德育滲透到教學中去,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培養(yǎng)學生具有共產主義的道德品質,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和體力,使他們成為全面發(fā)展的人。
可是在我們的教學當中,存在著只重視智育,不重視德育的現(xiàn)象。其實,德育是教師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我的教學經歷中,我深深體會到在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性,這是完成德育任務的重要渠道之一。
就拿語文教學來說,這是一門德育與智育聯(lián)系密切的學科,每一課都應有一 定的德育教學目標。這就必須把德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例如《勸學》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藍”“冰寒于水”兩個比喻來說明學習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兩事例推論及人,即“君予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通過講解,使學生總結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須通過學習和參省,才能達到很高的境界”。這樣,學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論點——學習的重要性,又使他們從思想上提高了認識。文章又用“蚓和蟹”、”騏駭和駑馬”、“鍥而舍之”和“鍥而不舍”等進行正反對照,來論證學習應有的方法和態(tài)度,啟發(fā)他們總結出學習動力不強的現(xiàn)狀,進行適時地教育。學生充分認識到:人的道德、知識、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過后天的學習,堅持不懈的努力才可達到的。從而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這樣,我們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滲透到了教學當中,德育目的也就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再如《師說》一文,韓愈論證了“關于從師學習的途徑,擇師標準的問題”,明確提出“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的觀點及“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政”的進步思想。作者針砭了當時上層社會只看重門弟高低,不重真才實學的惡劣風氣,提出了全新的師道觀念。
這些對我們今天有著深刻的社會意義。社會上看不起教師,不注重教育的現(xiàn)象也正是我們批判的現(xiàn)象。再通過“今之眾人”和“古之圣人”、”其子”和“其身”、“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三組對比進行充分論證,批判上層“士大夫之族”不童視師道的惡劣風氣。由此我們可以教育學生要充分認識到從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從而使學生樹立尊師重教的思想,培養(yǎng)他們謙虛好學的學風。
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其特點是能夠使學生在接受思想品德教育時順理成章,水到渠成。所以我們教師在準備教學時,都應有目的地設計自己的教學,把德育融入教學過程之中??梢哉f,德育的滲透,是老師教育和學生自我教育的一個良機。重視德育在教學中的滲透,也就是重視了他們自身在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主觀能動作用。這樣,使學生自覺地反盛思考,增強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yǎng)。教師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我們的教學才算成功。
中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政治思想和優(yōu)良品德的重要時期,長期以來農村中學德育工作處于不被重視的地位。許多學校普遍存在著重智輕德的問題,存在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xiàn)象,沒有真正把德育工作擺在首位。針對這一現(xiàn)象,怎樣抓好農村初中的德育工作,必須引起我們教育工作者的重視。面對農村德育工作的諸多問題,必須協(xié)調好學校、家庭、社會各方面的工作,切實有效的做好學生的德育工作。
一、農村初中德育工作的現(xiàn)狀:
首先是領導領導不夠重視。德育工作機構不健全或者形同虛設。據了解有些農村中學根本沒有德育工作機構,有些學校雖有但只是擺設而已,甚至連起碼的德育工作計劃都沒有,更談不上開展有關“德育”的工作了。領導只講不抓或走走過場罷了,有些學校領導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形式上。教師只重教書,不重育人。部分教師政治思想覺悟不高或不關心政治。正因為部分教師不關心政治、少問及政治,因此他們只埋頭傳授知識,什么德育、政治,那是學校領導的事情,作為教師,“授業(yè)、解惑”才是天職。片面追求學習分數、注重教學質量。他們認為只要自己所教的班級總分高、教學質量好,什么也就好了,一俊遮百丑嘛!正因為只注重教學質量,搞題海戰(zhàn)術,哪有什么時間顧及德育工作?雖然現(xiàn)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但是學校領導衡量教師的工作成績還是依據教學質量的好差,如果哪個教師差了就要“戴著笠帽等雨淋了”,因此教師只有注重教書、狠抓教學質量,而忽略了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培養(yǎng)。
其次是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方法。我們對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整合缺乏研究,所以,長時間來學校與家長的聯(lián)系主要停留在把學生在學校的信息或學校、班級的有關情況提供給家長,要求家長如何給予配合,這樣做的結果把家長在家庭中作為德育教師的地位大大消弱,最后我們的家長沒有扮演德育教師的角色,形成了一個錯誤的認識——學生的教育是學校的事、教師的事。除了教育觀念上的偏差外,學校與家長的溝通有時不暢通、家訪有時不及時甚至不家訪、對家長有時還存在不尊重等方面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一定意義上也打擊了家長的積極性,有時我們還在經常埋怨家長素質怎么這么差。家長過分依賴學校教育,把德育教育全推給學校,孩子在家期間放任自流。許多家長認為德育教育是學校的事,與家庭無關,于是一推了之,甚至以“學生最聽老師的話”為借口,將教育責任完全推到學校和老師身上。
最后是隨著“四、二、一”和“留守兒童”家庭的激增,這些孩子的教育問題直接影響到日后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成為影響學校德育實效的一大隱患。在這樣的家庭里一般“母慈”有余“父嚴”不足,溺愛盛行,缺乏嚴格的要求和教育。由于沒有兄弟姐妹,難以感受到協(xié)作、平等、“有序”等人倫關系的體驗,所以造成他們的任性、自私、唯我獨尊的個性,無疑這一切都增加了日后學校德育工作的難度。加之隨著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出現(xiàn),大部分家長進城務工,又出現(xiàn)了大批的“留守兒童”,他們基礎道德方面存在一些突出的問題。一是以自我為中心,在“關心他人”方面做得差。這部分學生處處表現(xiàn)為“我行我素”、“自私自利”。二是“攀比”思想嚴重,表現(xiàn)在比吃、比穿、比玩上。三是勞動觀念淡薄,這部份學生在勞動中要么袖手旁觀,要么表里不一。
二 解決農村初中德育工作問題的對策
1、學校要端正認識
要深刻認識把德育擺在首位的必要性、時代性。要清醒地認識到德育首位是適應時展的需要。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外國負面的、丑陋的、腐朽的東西入侵,青少年一代深受其害。另外西方國家經常無端指責中國人權,利用臺灣、西藏問題,干涉中國內政,挑戰(zhàn)中國核心利益,如最近美國會通過“售臺”武器法案、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會見“達賴”等。因此非常必要、及時地從時代的發(fā)展需要、從國家利益高度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必須確保德育首位,確保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 要深刻認識德育的特點、難度。在當前搞好德育確實不容易,這需要充分認識。德育有難點,一是它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和現(xiàn)實的實踐性;二是它具有克己性。德育的社會性比智育、體育大得多,學生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教育來自方方面面,思想表現(xiàn)也是方方面面,可控程度較低,這就加大了德育的難度。德育既要抓“外用”又要抓“內化”?!巴庥谩本褪菍W了就用、講了就做,這不容易;“內化”就是將正確的思想道德觀點要求變成學生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方法,那更不容易,沒有時間和關鍵時刻的考驗,難以測量??思盒允堑掠奶攸c,德育不是教人利己而是克己,克己奉公一直是我國提倡的傳統(tǒng)美德,社會主義德育更講求克己,因此要知難而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我們要集中力量,加大德育工作力度,保證教師工作要到位。
學校德工作主要靠教師來做,德育工作要落實,教師必須到位,到人師之位。經師易做,人師難求。所謂“人師”,就是具有人類靈魂工程師資格的教師;而經師就是教書不育人的教書匠。如果教師進到人師崗位,為人師表,管教管導,德育為首,就有了可靠的保證。德育為首。
2、家庭與學校共同配合
家庭對學生的影響是極其大的。“教育是隨生命的開始而開始的”。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中的基礎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因此,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家庭生活環(huán)境,不斷提高家長的素質是一個人形成良好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條件。那么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注重身教,形成良好的家風。其次,家庭成員之間要彼此尊重信任、關心愛護,促進孩子健康成長。最終,要嚴愛結合、要求統(tǒng)一。愛孩子是家長的天性,但應該與嚴格要求相結合,溺愛只會使孩子形成不良的行為習慣,扭曲孩子的個性,產生病態(tài)心理。尤其是在“四、二、一”和“留守兒童”的家庭結構中父母要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多給孩子施以正面的影響和教育,做到嚴愛結合、剛柔相濟。
學校要與家庭密切聯(lián)系。學校教育并非從“零”開始,而是對原有認識、觀念的加深、擴展或補充,因此學校與家庭應及時保持聯(lián)系。學校只有事先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準備,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進一步深入教育。另一方面,定期舉行家長會,開辦家長學校,向家長宣傳教育科學方法,對家庭德育進行指導,推動家長與學校之間的溝通與了解,協(xié)調一致地做好學生道德教育工作,保證德育影響的一致性原則的實現(xiàn)。通過交流經驗,促進家長更新教育觀念,提高家長教育水平,優(yōu)化家庭教育環(huán)境。分發(fā)揮情感陶冶法——長期培養(yǎng),適時運用。積極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構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創(chuàng)設富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學生在特設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熏陶,從而陶冶情操、修養(yǎng)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品德培養(yǎng)的有效方法。初中生學習和活動所處的主要是在學校和班級中,其道德認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學校和班級的環(huán)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風和班風是一個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環(huán)境,對學生是一種異常活躍的教育因素,它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行為習慣等,多會產生直接而巨大的影響。所以,對于學校行政、班主任來說,能否經過努力引導學生共同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校風、班風,關系到能否為學生品德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一個健康的道德環(huán)境。優(yōu)良的校風、班風可以使整個學校形成一種強烈而感人的氣氛,優(yōu)良的校風、班風能充分地發(fā)揮情景教育的功效,對學生產生巨大而無形的“滲透性”影響,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鳴,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從而達到“修身養(yǎng)性,壯情煉志”的目的。
3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引領學生健康成長。
當代教育學理論提出:德育的本質是實踐的,德育實踐教育活動是德育的核心。學生品德的養(yǎng)成,無論是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發(fā)、道德意志的鍛煉,還是道德行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習慣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學生的優(yōu)良品德不僅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形成,也要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時由于初中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積極好學、求知欲和上進心強,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種實踐活動恰恰特別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能滿足他們的多種需要。要在實踐中大量地采取各種實踐鍛煉方式,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在課堂上讓學生對特定事情采取他們所認為有效且符合道德規(guī)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討的方式附于集體討論法,最終得出一定的道德評價。當然,道德評價的獲得并非是我們的最終目的,我們所需要的是讓道德內化為學生的自覺性。因而,實踐鍛煉還必須經反復進行予以強化,方能取得實效。
總之,德育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細致而又矛盾的工作。各校要根據各自的實情因地因時制宜,加大德育工作的力度,把德育工作落到實處。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美育等有機地統(tǒng)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學校教育不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視德育,還要加強體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和社會實踐,使各方面教育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內容摘要: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國的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中,對于德育工作銜接規(guī)律的探討與研究還比較薄弱。筆者著重探討了這一問題,并從德育銜接工作的領導、交流管道、網絡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大中學校德育銜接;思考;對策
為了明確大中學德育銜接工作的目標,探索大中學德育銜接的規(guī)律,我們對武漢市一中、二中、四中、十一今、十六中、二十六中等6所中學、武漢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江漢大學等3所大學進行了深入的實地調查,通過集體座談和問卷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重要的作用,“人一生的路很長,但關鍵的就在那幾步”。德育工作是有內在規(guī)律的,是一門科學,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國大中學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銜接規(guī)律的探討與研究基本上還是一片空白。因此,亟待摸清其規(guī)律,加強對德育工作銜接的科學認識。從而更好地指導我們的德育指導思想。
搞好大中學校德育銜接,關系著大中學校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和教育任務的完成,尤其處于社會大變革時期的今天,認真搞好大中學校德育的銜接更顯迫切。所謂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是指在培養(yǎng)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的四有人才這一目標過程中,擔負著不同任務的大中學校德育,根據本階段任務要求和學生思想發(fā)展的實際而搞好分工與協(xié)作。在這里,銜接的宗旨在于使人才培養(yǎng)能不間斷地進行,在不同階段之間不要出現(xiàn)任何斷檔、混亂的狀況。一是銜接對照的標準應是培養(yǎng)目標與要求,出發(fā)點應是不同階段學生思想發(fā)展規(guī)律和狀況。二是要全面認識學校德育現(xiàn)狀,找準“切入點”。三是要精心安排,強調落實:要抓住重點、抓住中心,要抓好德育主要方面的銜接。為此筆者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搞好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
一、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定出措施促進德育銜接工作盡快到位
(一)切實加強黨對德育工作的領導
1.充分發(fā)揮大中學校各級黨組織對學校德育工作的領導作用。各級黨組織要使團委、學生處(政教處)、班主任、輸導員、兩課教師等方面形成合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作用,為學生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
2.大中學校各級黨組織要組織強有力的德育領導班子和工作班子,強化德育銜接工作。
3.強化德育在學校工作中居于首位的意識。明確德育銜接工作對學生健康成長的至關重要性,加強對銜接工作的科學認識。
4.對于各種有關大中學德育銜接的建議進行匯總、歸納,不斷總結好的做法和經驗,確立德育工作中的重難點,提出對策,指出方向、不斷指導德育銜接工作順利開展。
(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具體措施.運用行政調控職能促進德育銜接工作
1.要提出一個橫向到位、縱向貫通的楊達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機制,制定實施方案和具體對策,提出保障措施。
2.建立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評估體系。拿出成熟的銜接考核評估標準,建立定期的檢查評估制度,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者的崗位責任制。
3.教育主管行政部門要定期檢查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的進展情況,進行評議,提出建議,督導其整改,不斷提高德育銜接水平。同時給予德育工作搞得好,抓得有實效的大中學校和人員進行表彰和獎勵,從而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
4.各級科研主管部門,尤其是各級教育科研主管部門要加強對大中學校德育銜接理論研究的支持力度,更多地相關課題,加大經費支持和理論支持。
二、加強交流,完善大中學校德育工作銜接的交流管道
(一)加強大中學校、尤其是重點中學和大學一年級德育工作,抓好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中學德育要具有前瞻性,要加強對中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使中學生初步建立起科學的世界觀和人生觀,使他們高中的學習更有內驅力。同時,中學也要有意識地介紹大學學習與生活的一般要求和各級各類大學對于中學生的特殊要求,使尚未成為大學生的中學生們對未來的學習和生活有一個初步了解,不至于將來難以適應新的環(huán)境。
大學也要加強對大學一年級新生的德育工作。第一,除了一般性的思想調查相思想教育外,大學德育工作者特別是班主任與輔導員要多與新生交流溝通,了解他們的思想與生活,傾聽他們的呼聲,及時解決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以及思想上的困惑,通過面對面的接觸,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與針對性。第二,要加強管理,幫助新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傲己玫拈_端是成功的一半?!钡?由于當前中學生大都是獨生子女,在父母的嬌慣下養(yǎng)成不良的習慣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一年級必須嚴格管理,在管理中育人。第三,更多地開展人文講座和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提高大學生的理論和道德素養(yǎng),幫助其形成良
好的心理素質。
(二)建立并完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的交流管道
1.提倡大中學校之間相互交流,鼓勵大學教師到中學去講課,做報告。同時,有意識引導中學生到大學參觀,感受大學的氛圍;聘請中學的優(yōu)秀畢業(yè)生回到母校作報告、講他們的親身體會,使中學生們明白中學階段知識積累與素質養(yǎng)成的重要性。
2.發(fā)動大中學校聯(lián)合進行課題研究。主要由大力學校老師參加,以加強兩級學校之間的聯(lián)系和交流。通過交流討論,弄清大中學校德育銜接之間存在的問題并進行攻關。
3.大中學校要定期召開德育工作文流會、懇談會、務虛會等,互通信息,交流經驗,使德育銜接工作步入科學化、制度化軌道。
4.建立網上交流管道,使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交流適時化。隨著因特網的快速發(fā)展和學校逐步普及因特網,有必要在網上建立固定的大中學校德育銜接工作交流網址或網站。鼓勵大中學校德育工作者上網交流,使他們適時、快捷地了解大中學校德育工作中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并及時做出反應。
(三)積極加強與國外德育界的交流與聯(lián)系
大中學校要鼓勵德育工作者積極參加高水平的國際學術研討會,并選派優(yōu)秀德育教師與專家赴國外進行考察,評價其德育工作之得失,為我們更好開展德育銜接工作提供借鑒。還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和各種媒介,學習西方德育方面的最新成果為我所用。
三、提高德育隊伍素質,建立德育網絡,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一)建立一支專兼結合,素質較高的大中學校德育隊伍
建立定期的培訓機制,提高大中學校德育工作者的學歷和素質以適應時展的需要??梢詠砣W歷教育和短期培訓兩種形式,加大對德育工作者的培訓力度。努力使德育工作者成為學音化、專家化的新型人才。
同時,要完善中學德育工作者職稱體系,改變目前戶學德育工作者職稱掛靠其他職稱系列的狀況、以真正體現(xiàn)中學德育工作者的價值,激發(fā)其工作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
(二)完善學校內部德育網絡,建立“三育人”體系
大中學校內要真正樹立“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理念,建立完善的責任制、定期予以考核,對先進的“三育人”單位與個人予以表揚和表彰,對落后的“三育人”單位與個人予以批評和處分,做到賞罰分明,從而使德育工作真正地硬起來,發(fā)揮出它應有的作用。
(三)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
1.成立家長委員會,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和交流。大學要與一年級新生家長建立并保持經常性聯(lián)系,形成合力,共同教育學生。調查顯示,家長與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之比是70%:30%,可見家庭對學生的影響之深。大學生第一次遠離父母,更加思念親人,搞好與家長的配合,是教育好學生的重要手段。在大學生入學時,學校要主動與學生家長取得聯(lián)系,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建立檔案,并向家長宣傳學校的育人方案以及對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取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此后,定期把學生在校的情況通過電話或信函及時通知家長,使家長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發(fā)揮他們的親緣優(yōu)勢,搞好學生的思想教育。
2.大中學??膳c所在社區(qū)配合,加強對本社區(qū)學生的引導??梢蚤_展以下工作:組織志愿者活動,讓學生參加各種有益于社區(qū)的勞動,利用他們所學的知識為居民服務等;組織各種興趣小組,使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潛能,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充實他們的生活,學校會同社區(qū)聘請專人對他們進行學習輔導,對他們作報告,培養(yǎng)他們的情感;組織社區(qū)的大中學生參加集體活動,加強他們之間的交流,使他們互相了解,互相幫助;堅決清除本社區(qū)內影響學生成長的各種不良因素,為學生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和氛圍。
其產生的原因,一是與青少年學生的身心發(fā)育有關,一是與德育工作中的“假大空”有關。
由于知識經驗的擴展和加深,中學生開始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的事物,他們不再滿足老師簡單的說教和書本現(xiàn)成的結論,喜歡索隱獵奇,喜歡從問題的反面思考。同時,中學生這種思維的批判性還是不成熟的,容易產生固執(zhí)、偏激的不良傾向,這種不良傾向表現(xiàn)到一定程度,便產生了逆反心理。
德育工作中,存在著“假、大、空”的反科學現(xiàn)象,這種現(xiàn)象久而久之,會造成學生不相信德育的心理,這樣反復幾次,使學生形成了思維定勢,對德育工作產生反感對抗的情緒。某校在進行“熱愛黨”的教育中,忽略了時代對中學生的影響,低估了中學生的知識水平??辗旱闹v道理,舉一些陳舊的事例。有一個出身領導干部家庭的學生卻說,“給我爸行賄的都是當官的黨員,他們有什么好?”此言一出,許多學生倒成了他的擁護者。
逆反心理是一種不健康的違背客觀的反常心理,它削弱乃至葬送了德育工作的效果,對青少年學生正確的世界觀的養(yǎng)成有著極大的副作用,德育工作要想取得實效,必須糾正有逆反心理者的這種不科學的心理。
首先,要向中學生講清逆反心理的實質,耐心教育他們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的觀點,學會冷靜思考,科學分析,努力使自己的主觀和客觀一致,保持認識的正確性,某校組織過一次“逆反心理會診”的專題,給中學生們提出這樣一組問題: 5年前,父母在你的心目中怎樣?現(xiàn)在你怎樣看待父母?為什么在不同的年齡段對父母有不同的看法?我們的看法是否成熟?然后類推到德育工作中,有效地削弱了中學生在接受德育中的逆反心理。
其次,在德育工作中要注意內容的選擇和方式的運用,切忌空泛、虛假、唱高調。要將理溶于情中,使中學生對所接受的教育可感、可親、可信,同樣是“熱愛黨”的教育,我校請一位老黨員做報告。這位老黨員當了20多年中學校長,培養(yǎng)成才的人成千上萬,可自己唯一的女兒至今還是農村戶口,還在農村務農。
老校長的自述入情入理,真實可感,學生們服氣,增強了對黨的感情。
另外,得體有度地利用逆反心理來消除逆反心理也是十分有效的方法,有一 則成功利用逆反心理做活廣告的軼事對我們不無啟發(fā)。某酒廠在鬧市處設一酒壇,上寫“不準往里看”的字樣,過往的行人偏往酒壇里看,這一看,就聞到了酒的醇香,進而將注意力轉到“這是什么酒?哪個酒廠釀造”的思路上來。這比“請聞我們廠的酒”的廣告效果要好得多。
總之,逆反心理的產生有其生理和社會的原因,那么,我們在消除這種心理時就應該從生理和社會的角度多想辦法,想好辦法。
北京市通州區(qū)第四中學,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過程中,以“做人”教育為突破口,其他各項工作協(xié)調發(fā)展,全校整體工作出現(xiàn)了蓬勃向上的局面。近三年來,先后獲得局級“體育衛(wèi)生先進?!?、“全面育人有特色?!?,縣級“德育先進?!薄ⅰ熬裎拿飨冗M集體”,市級“精神文明先進?!?、“廣播操優(yōu)秀校”、“全國優(yōu)秀家長學校”等光榮稱號。他們的基本思路與做法是:
一、設定恰當的培養(yǎng)目標
他們認為,人的成長階段不同,對做人的要求也不同。初中階段是基礎教育階段,這就決定了初中階段要進行的是社會上每個人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道德教育。據此他們設定培養(yǎng)目標,要求學生學做“文明人、現(xiàn)代人、愛國的人”。
二、內容安排貼緊學生生活
首先制定了學生在校一日生活的行為準則,包括自行車排放、出勤、自習、早操、眼保健操、教室、責任區(qū)衛(wèi)生、校園禮儀、公物保護等18個項目。其次,針對學生隨著交往范圍的擴展所遇到的一系列道德困惑進行教育,例如,“如何處理和父母的關系”;如何發(fā)展與同學的友誼”;如何與異性交往”等。他們及時抓住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時掌握人與人相處時的道德準則。他們還注意把道德教育貫穿在學生參與的每一項活動之中,做到事事有教育,時時有教育。
三、外在規(guī)范管理與心靈塑造教育相結合
有關研究證明:初中年齡段學生的道德行為主要是出于外部壓力與自我意識交互作用的結果。那么對這一年齡段學生的教育就要將外在規(guī)范管理與心靈塑造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他們在外在規(guī)范管理上抓住兩點:
一是嚴格訓練。每年重點在初一開展行為習慣的訓練,由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教育中,領悟和掌握正確的行為方式,并通過反復訓練準確而熟練地去執(zhí)行行為規(guī)范。
二是加強管理。在管理中突出“嚴”“新”“恒”?!皣馈斌w現(xiàn)在嚴格執(zhí)行各項規(guī)章制度及獎懲制度,使學生感到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必須遵守,不得違反。“新”體現(xiàn)在管理過程中不斷出新點子想新辦法,使學生始終處于一種積極接受狀態(tài)。等“恒”體現(xiàn)在管理過程中,包括計劃、實施、檢查、總結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善始善終,一輪管理過程結束后,新的一輪管理緊跟上,使學生在這種常抓不懈、循環(huán)往復的管理中由不經常的道德行為轉變?yōu)榻洺P缘牡赖铝晳T。心靈塑造教育方面制定了一套從初一到初三的系列教育行動方案,這個方案有以下幾個特點:(1)強調做人的最基本道德,例如,遵守紀律,團結同學,關心集體,熱愛祖國,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等。(2)根據學生年齡的增長,心理和思想道德的發(fā)展,由淺人深、由低到高分層次地安排德育內容,這種安排不僅適應學生心理、思想道德不斷發(fā)展的狀況,同時也體現(xiàn)了教育的功能。(3)以活動為載體。通過看電影、講故事。
討論會使學生認識道德準則,激發(fā)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感;通過軍訓、義務勞動、家務勞動、春游、參觀體育比賽等活動使學生體驗道德準則。此外,他們還開辟了心理素質教育的新領域。主要工作有①舉辦心理素質教育講座,介紹心理健康的有關常識,②根據學生實際存在的“心理脆弱,不能承受挫折”、“考試焦慮”等普遍問題設計教案,利用班會對學生進行輔導。③建心理咨詢室,對個別心理問題進行輔導。
四、正確把握主導與主體的關系。
他們認為教師要發(fā)揮主導作用,關鍵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首先要把學生看成一個正在成長中的人。從這個觀點出發(fā)、就能夠制定出適合其年齡心理特點的教育方案;其次,要把學生看成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從這個觀點出發(fā),教師的主導作用就在于使學生處于積極思維、判斷、選擇、實踐的主體地位,充分發(fā)揮出主體的能動性,使道德規(guī)范順利向學生主體轉化。再次,要看到學生是生活在復雜的社會環(huán)境里的人。從此觀點出發(fā),教師主導作用體現(xiàn)在培養(yǎng)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上,使學生將來走向社會以后也能夠把握住自己人生的方向。教師只有在全面客觀地認識學生的基礎上,圍繞發(fā)展學生主體性潛能組織德育活動,才能使主體性得到充分發(fā)揮。
基于選擇的認識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改進班會,強調改變教師一言堂、表演式、表決心式班會,提倡主體參與式班會,并為班主任提供主體參與班會范例。
(2)學生參與管理,主要形式之一是建立“文明督導巡查隊”,職責是執(zhí)行政教處制定的“通州四中學生違紀界定”,對校園內外的各種不文明行為進行督導指正,每班選派三名同學,經過政教處培訓掛牌上崗,各班三人為“巡查小組”,各年級為“巡查中隊”,全校為“巡查大隊”,分別設小組長,中隊長,大隊長,各層有特定職責、義務和權利,巡查員對立作認真負責,為營造良好的校園道德環(huán)境做出了貢獻。
(3)初中階段是學生的自我意識明確形成期,了解自已是這一階段學生的心理需要,表現(xiàn)在學生到處尋找了解自己的知識。
學校抓住學生的精神需求,編輯了《中學生自我修養(yǎng)手冊》,包括如何了解自己氣質和性格的方法,心理健康的標準、美的標準以及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等內容。操作過程是:通過自我測定,了解自己各方面的情況,激發(fā)自我完善的精神需求,鼓勵學生對照手冊寫周記,逐步把周記作為自我分析與自我監(jiān)督的有效形式。班主任定時抽查學生周記,結合學生實際給予具體指導與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