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30 11:06:33
序論:在您撰寫政治理論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1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一、什么是體驗式教學
(一)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基本內涵
所謂體驗式教學活動是遵循學生在學校期間所獲得的全部教育性經(jīng)驗的課程理念,以課堂教學活動、日常生活體驗、參觀考察、社會實踐和旅游活動等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個體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為特征,以直接經(jīng)驗為主要課程內容,所展開的教學活動。
1.體驗式教學活動以經(jīng)驗課程觀為課程理念,認為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各種體驗都屬于課程的內容,學生在學校期間不僅通過顯性的課程學習系統(tǒng)知識,而且還通過隱性的課堂體驗到豐富的教育性經(jīng)驗,這些都是學校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教育性經(jīng)驗。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學生不僅學習到教師講授的系統(tǒng)知識,而且也會通過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所流露的語氣、思想情感等感悟到豐富的教育性經(jīng)驗。因此,體驗式教學活動不僅包括課外實踐活動的體驗,也包括課內教學活動給學生的豐富體驗。
2.體驗式教學活動以課堂教學活動、日常生活體驗、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學生在各種直接活動中獲得的教育性經(jīng)驗,與理論課程相比,體驗式教學活動更加關注學生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體驗。這些體驗有些內容可以通過系統(tǒng)知識方式進行呈現(xiàn),有些還沒有達到系統(tǒng)理論知識的程度,它僅僅作為一種經(jīng)驗性內容存在于個體感性階段。
3.體驗式教學活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在體驗式教學的課堂,學生參與程度不一樣,所獲得的課堂感受和收獲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體驗式教學鼓勵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越高,體驗式教學的效果也越明顯。
(二)體驗式教學活動和理論課程教學活動的區(qū)別
1.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與理論課程教學相比,體驗式教學并不是以某一科學體系或學科體系為中心設立的課程,其目的不是為了使學生學習掌握某一學科或者某一門具體課程,不僅僅著眼于學生認知的提高,而且著眼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以學生成長為出發(fā)點而設計,以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發(fā)展為目標。
2.以學生直接經(jīng)驗為內容。理論課程學習比較重視間接經(jīng)驗的學習,對人類社會實踐的結果的學習運用、掌握,特別是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內容和觀點的把握,而體驗式教學比較強調從學生直接經(jīng)驗出發(fā)來學習,強調學生從實踐中親自感受和體會,強調學生的參與性。
3.以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體驗式教學活動雖然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內在體驗,但其主要載體是學生的各種外部活動,如專業(yè)實習、社會實踐活動、軍政訓練、文體活動、公益性活動等,這些活動既可以在課堂內進行,也可以在課堂外進行,但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正式的教學計劃。
4.綜合經(jīng)驗的課程觀。相對于理論課程把各門知識分化成狹窄的學科,采取分科課程的方式進行教育,體驗式教學更強調課程的綜合經(jīng)驗,學生在實踐中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習的經(jīng)驗既有智育方面,也有德育、體育和美育方面的內容。體驗式教學過程既豐富和發(fā)展了學生各方面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豐富了學生人生體驗,是知情意行的綜合過程。
(三)體驗式教學與課外活動的區(qū)別
1.體驗式教學與課外活動都是由學生活動構成,但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一種教學,所涉及的實踐活動是課程意義上的活動,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是學校正規(gu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外活動則是教學計劃以及大綱以外的活動,是教學的一種補充,至多被看作是“第二課堂”或者是“第二渠道”,因而在時間、場地、內容和指導教師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保證。
2.作為教學活動,體驗式教學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長期教育活動,要有一定的課程結構和相應的實施規(guī)范,而課外活動則比較自由,組織安排是臨時的、短期的。
3.體驗式教學的范圍比課外活動更為廣泛,課外活動的范圍局限于課堂之外的活動,而體驗式教學的設置沒有課堂與課外之分,它既可以存在于課堂內,也可以存在于課堂之外。
4.體驗式教學既是一種活動,也是一種教育的理念,它把學生的直接生活經(jīng)驗納入學校課程的視野,強調人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這種積極的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因素與存在于學校課外的自然影響的課外活動有著本質的不同。正因為如此,《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組織學生適當參加一定的物質生產勞動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統(tǒng)籌安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行具體督促檢查。實驗、實習課程也要進一步加強,在時間、內容、組織、條件上予以落實和保證。”[1]將實踐教育、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正規(guī)教學計劃,作為加強德育的重要途徑,反映了德育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四)體驗式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和旅游的區(qū)別
1.參觀考察、旅游活動可以作為體驗式教學的一種資源,這種資源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我們合理地加以運用,它就有可能成為一種教育性的因素;否則,它只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客觀因素,而不是有目的、有意識自覺開發(fā)的教育 性的因素。
2.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教學活動,這種課程教學活動需要一些載體,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而參觀考察、旅游活動等活動是一種良好的載體,通過參觀考察,不僅豐富和開闊了個體的視野,增強了對社情民情的理解,獲得了別人不能替代的個體獨特的感受,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種有益于個人身心發(fā)展的活動。
3.不能將體驗式教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考察、旅游活動等同起來,更不能將體驗式教學活動庸俗化,把任何參觀考察、旅游活動都說成是體驗式教學活動。
體驗式教學活動不只是一個名稱的變化,而是體現(xiàn)著一種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體驗式教學大多以參觀考察、社會實踐和旅游活動等作為載體,通過這樣一些實踐活動方式來進行,但實踐活動本身與體驗式教學并不能等同。體驗式教學的提法,不是標新立異,而是用新的、或者是科學的概念來取代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但不能從學理的角度進行說明的術語,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使用新的語言,具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需要體驗式教學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殊性
1.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性質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集中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課程,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和課程內容帶有某種強制性。課程內容必須反映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要求,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作為標尺。
2.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區(qū)別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相比,除了學科內容的不一樣以外,其教學目的和著眼點不一樣: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課程在教學工作中的主要任務是傳播某學科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專業(yè)學科的人才和為社會服務的實際本領,其課程教學主要指向學科內部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當然他們也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其教育的主要指向是學生內在的思想政治結構,著眼于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在進行課堂教學主導渠道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兩類課程不同的性質和特點。
3.從課程教學過程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課程同為課堂教學活動,具有課堂教學活動的共同規(guī)律,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又具有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本質是教師和學生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為中介的特殊教育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既是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過程,或者說特殊的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即對學生有計劃地、系統(tǒng)地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同時還是一種人格的影響和陶冶的過程。
第一個過程涉及到教學過程的本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教學中,學生的認識,主要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品德的理論知識及體系,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品德學科的內在學科結構,它是一種在教師引導或者領導下的有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fā)展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識的主要對象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或者說是課程內容及其知識結構。通過這種知識結構的學習和掌握,學生逐漸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觀點,在頭腦中逐漸構建起一種理論的體系。
第二個過程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質上是使統(tǒng)治階級思想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的過程。這一個過程體現(xiàn)了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盵2]思想政治教育的這種本質特征反映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為主導性與多樣性、先進性與落后性、穩(wěn)定性與多變性等系列矛盾。
第三個過程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的本質。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學習過程,而且是理想信念形成過程。信仰、信念的形成過程是超越于具體知識和功利層面的東西,它需要一種人格的影響力,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心交換心,真誠換真誠”的過程。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體驗式教學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需要有比一般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具有更為復雜的過程,具有更多的個人因素。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不僅有一個顯性的教學過程,而且也有一個隱性的教育過程。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體現(xiàn)幾個基本原則:即真誠的原則、尊重的原則、同感的原則;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入情感的因素。
要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注入情感因素,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本身就是一個有情感的人、有豐富體驗的人,這樣才能把自己的體驗傳達給學生。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的體驗和感受太缺乏了,就連很多講“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課的教師,也很少到過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并且也很少有教師到改革開放前沿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等去參觀考察過。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就不能給學生一種現(xiàn)場的感受,不能使自己的課堂注入一種個人親身體驗的情感性的因素,只能使課堂教學成為純粹的知識性教學,而不是富有豐富情感的教學活動。關于這一點,美國學者杜威有個著名的論斷,他說:對于關于道德知識方面的課程,“只有在學生以同情和尊敬之情關注別人的思想和感情并得到激勵時,這樣的課才有效果。如果沒有這種關注別人感情的態(tài)度,這種功課對性格的影響不會大于關于亞洲山脈的知識對他的性格的影響?!盵3]
因此,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來說,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考察包括一些旅游也是非常必需的,它可以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把個人的情感性體驗注入教學活動中,進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富有思想和感情,增加課堂授課的感染力。當然,這里并不是說任何課程只有親身體驗以后才能夠講授,但無疑,多一些體驗總是更好一些,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尤其如此。
三、如何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
(一)用“經(jīng)驗”課程觀代替“知識”課程觀
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觀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作為一種外在于學生的知識。這種以“知識”為本質的課程觀的最主要問題是與學生思想脫節(jié),與學生生活體驗脫節(jié)。因為知識一旦產生,它就是屬于相對獨立于學生的客觀體系。把“經(jīng)驗”作為課程的本質,突出了課程與學習者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了課程內容與學習者生活經(jīng)驗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使課程內容得到了拓展。用“經(jīng)驗觀”來代替“知識觀”至少有以下優(yōu)越性:一是用經(jīng)驗來代替知識,擴展了課程的內涵,使課程不僅可以包容用知識定義課程時所含的全部內容,而且還能包容更多的內容;經(jīng)驗既可以包含現(xiàn)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也可以包括人類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經(jīng)驗;既可以包括直接經(jīng)驗,也可以包括間接經(jīng)驗,既可以包括個人經(jīng)驗,也可以包括社會經(jīng)驗等,使課程內容更為寬廣。二是用經(jīng)驗代替知識,可以使得課程獲得在被定義為知識時無法獲得的功能,這就是要讓學習者親身去體驗。這種功能的擴展,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課程認識的飛躍,改變了學習者與課程的關系,以及他 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課程與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加符合現(xiàn)代社會對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高度重視的理念。三是用經(jīng)驗代替知識,反映了現(xiàn)代知識觀念的變遷。伴隨現(xiàn)代知識觀念的變化,人們對知識觀念的認識日益深化,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知識觀念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學術性知識,而是包含不同層次、不同形態(tài)、不同方式的人類社會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的總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如果我們以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經(jīng)驗作為課程教學內容,就會更加關注學生對課程的體驗和感受。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就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的過程,有益于加強學生對課程的體會和理解。
(二)積極吸納學?,F(xiàn)有的有德性的實踐活動
在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下,在高等教育的若干環(huán)節(jié)中,存在著很多具有德育作用和效果或者具有德性的以活動作為主要載體的教育方式。這些活動既包括以德育為主要特征的實踐活動,如學校開展的軍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希望工程”獻愛心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也包括以學術學習為主導的活動,如專業(yè)實習、學術沙龍活動等,還包括以娛樂、健身、個人興趣愛好為特征的活動等;既包括群體性活動,如班團活動、組織生活,又包括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等;可以是學生主動組織參與的活動,也可以是學校、院系、班級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活動。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實踐活動,雖然有一些并不是作為課程而存在的,但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從現(xiàn)代德育課程的觀念來看,這些實踐活動都可以作為體驗式教學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把自發(fā)地開展的、沒有經(jīng)過現(xiàn)代課程觀念整合的活動納入體驗式教學范圍,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系統(tǒng)開發(fā)、設計,和使這種活動處于自然狀態(tài),沒有經(jīng)過設計和開發(fā)其德育的效果和功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進行體驗式教學建設,就必須吸納學?,F(xiàn)存的一些有德育意義的活動,使之成為正規(guī)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按照新的教育理念進行體驗式教學活動
吸納現(xiàn)存的具有德育作用的活動,把它作為體驗式教學進行系統(tǒng)設計,只是一種消極的實踐課程建設的策略,而要使體驗式教學更好地實現(xiàn)其德育的功能,更充分地發(fā)揮作用,還必須按照現(xiàn)代德育課程的基本理念,主動地進行體驗式教學開發(fā)。一是把學生在學校期間獲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經(jīng)驗作為德育課程內容,注重學生在學校各種教育活動中的體驗,注重從知行統(tǒng)一的角度,提供給學生積極健康的、顯性和隱性一致的課程經(jīng)驗。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作為學校德育的主體,以主體的積極性參與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三是從多方面成立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機構,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校事務中的主人翁的作用,積極營造學生中良好的教育氛圍。四是注重個別化教育,注重學生個體性的特點。五是加強學校同社會的聯(lián)系,使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價值導向具有一致性??傊?要把學校環(huán)境作為真實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來進行體驗式教學建設,使學生成為真實生活的主人。
(四)全身心地投入體驗式教學活動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活動是一種心靈的交流溝通過程,需要教育者豐富的情感,需要教育者以真誠、尊重和同感的態(tài)度進行教學活動。教育者的真誠、尊重和同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施的重要條件,正是因為教育者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在現(xiàn)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施過程中,他就會主動地關心受教育者,傾聽受教育者的想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以受教育者全面發(fā)展為中心,進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做一個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促進者”。因此,“教育,不能沒有虔敬之心,否則最多只是一種勸學的態(tài)度,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個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盵5]教育,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是一個理想的事業(yè),需要教師以一種虔誠的心態(tài)來投入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注入一種溫暖的力量,促使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和改變
一、 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的地位
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馬克思主義是我們立黨立國的根本指導思想,是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作用,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是黨和國家事業(yè)長遠發(fā)展的根本保證。并且認為,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立足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深入開展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教育,開展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綱領和基本經(jīng)驗教育,開展科學發(fā)展觀教育,開展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歷史教育,開展基本國情和形勢與政策教育,不斷增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說服力、感染力。同時強調,組織部門、宣傳部門、教育部門要把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作為高等學校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學工作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
思想建設始終是黨建核心,黨員不僅組織上入黨,更重要是思想上入黨。大學生是一個年輕的特殊群體,在其中發(fā)展黨員,尤其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以其獨有功能和優(yōu)勢,對提升學生黨員思想素質和政治理論水平,保證大學生黨員質量,具有十分重要作用。因此,努力實現(xiàn)學生黨建工作和“思政”課教育有效結合,是高校學生黨建工作迫切要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和學生黨建工作是在高校黨委領導下開展的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兩項重要工作。相對于學生黨建工作而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更加具有普遍性、抽象性和理論性,但兩者在根本目的、主要內容和意義上都具有相同之處,另外,表面看來思想政治理論課屬于教學工作,而學生黨建工作屬于學生工作,但是實際上不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還是學生黨建工作都是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而且這兩項工作都歸屬于學校黨委管理。因而將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和學生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的作用,不僅必要而且可行。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大學生黨建工作契合方法
適應學生黨建工作需要,有針對性進行“思政”課教學內容改革,進一步突出黨的基本知識教育內容。一方面可以增強“思政”課教學內容針對性和實效性,另一方而可以彌補學生黨校理論學習不全、不深、不透問題,從而實現(xiàn)“兩種教育”互為補充、相互促進,有助于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學生思想理論水平和政治素質。創(chuàng)新學生黨建工作思路與方法,實行“政治輔導員”制度,鼓勵“思政”課教師深入?yún)⑴c大學生黨員發(fā)展培訓工作。這樣給“思政”課教師深入?yún)⑴c學生黨員發(fā)展培訓工作提供了契機和發(fā)揮專長的舞臺。這種參與意味著對學生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從課內拓展到課外,從固定的有限時間轉變?yōu)椤叭旌颉?。加強校園網(wǎng)絡資源建設,讓網(wǎng)絡成為大學生黨員學習的園地和成才的基地。思想政治網(wǎng)絡課堂是大學生黨員教育的新陣地,這不僅是工作手段上的創(chuàng)新,而且推進了學生黨員教育的深入。
首先,“思政”課教師要適應新需要,在知識結構、責任意識、精神狀態(tài)等多方而提出新要求。如要有黨建、學生工作、管理等方面知識;要有奉獻和更多付出思想準備。其次,加強學生干部與“思政”教師間聯(lián)系。兩條線上老師既要隨時個別溝通,又要以定期或小定期聯(lián)席會議等規(guī)范、靈活方式,經(jīng)常性舉行工作交流,討論解決問題,形成互通有無、彼此相融、親密無間和諧工作氛圍。最后,以激勵為導向,形成學校、二級學院(系、部兩級管理機制?!八颊闭n教師全面參與學生黨建工作,雖強調奉獻和犧牲精神,但也要考慮適當補償。在制定相應管理規(guī)則時,要突出激勵、褒揚政策導向,如合理考慮教師工作量、制定科學規(guī)范工作制度等,以提高教師積極性和工作效率。防止定任務、定指標做法。發(fā)展黨員是很嚴肅事情,絕不能摻雜任何攀比心態(tài)。不能把諸如入黨積極分子多少、發(fā)展對象多少、預備黨員多少、正式黨員多少的數(shù)字任務化、指標化、絕對化,更不能以此作為考察教師工作好壞和成敗依據(jù),否則,不僅挫傷教師積極性,而且影響學生黨員質量。
三 、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大學生黨建工作中的特色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注重大學生內在精神世界的構建,承擔著育人為本的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重任。我們從事思政教育的教師在這一方針的指導下,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yè)、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和地方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具體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中忠實地落實黨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方針,積極響應和教育部關于新課改方案精神,扎實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改革和建設工作,切實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黨建工作中的特色作用。我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圍繞大學生黨建工作作了大量具體工作。
1、貫徹落實新課改精神,健全和強化了學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改革的領導和組織隊伍建設。2005年按照教育部《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和《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實施方案的通知的要求,我校即由學校黨委和教務處、馬克思主義學院等相關領導組成了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改革實施領導小組。
2、重視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教學和改革、服務于學?!皠?chuàng)優(yōu)升本”工作大局,突出思政教育在學校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勞動者首要的素質要求,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育教學是大學生進入大學階段“第一課”的重要性。因此,自2010年上半年伊始,我們根據(jù)《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及其實施方案精神,在校、系領導下,逐步開展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相關工作,結合我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以《雷鋒精神概論》課的新課程改革為重心,積極響應學校課程改革要求,深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工作,突出了服務學校的大局意識。深化雷鋒課教學改革,推進雷鋒精神研究。進一步探索雷鋒課模塊式教學改革,把開展學雷鋒活動與促進教育教學工作相結合,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不斷加強對黨的理論與政策精神的學習,提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的專業(yè)能力,尤其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社會歷史觀和價值觀,形成良好的認知能力、判斷能力和思考能力。及時了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改革的動態(tài),積極學習和借鑒其他院校的經(jīng)驗。一方面是外出學習。自2010年以來,為更好地推進課程教學改革,我們先后有30多位老師參加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課程培訓,在他們回來后教研室專門組織全教研室老師集體聽取傳達課改的精神和兄弟院校課程改革的經(jīng)驗。另一方面是開展專題培訓工作,提升教學業(yè)務能力。在部門主任的領導下開展了教師培訓和青年教師業(yè)務水平培訓。
4、大力宣傳典型,擴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作用和影響。 政治教師可以把發(fā)現(xiàn)、培養(yǎng)、宣傳先進典型作為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推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步驟。充分發(fā)揮他們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風建設、社會實踐、校園文化建設、校風建設中的先鋒模范作用,從而帶動影響周圍的同學,做到“發(fā)展一個,帶動一片”,提升大學生黨員在同學中的形象,樹立起“一個黨員一盞燈,一個黨員一面旗幟”的良好形象,形成強大的以點到面的輻射帶動作用。
5、開展專題式教學。大學生并不排斥馬克思主義,而是希望教師把富有強大生命力的馬克思主義講得更生動有趣,富有吸引力。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他們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教師可以多開展專題式教學與以往平鋪直敘的灌輸式教學不同,專題式教學可以更好地貫徹“學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則,突出重點,緊扣大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既闡述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主要內容,又使理論教學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需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認識誤區(qū)、理論困惑。這可以使理論與學生實際密切聯(lián)系起來,增強理論教學的實效性,并且能及時有效的解決學生思想上的困惑,從而使學生更自覺地堅信馬克思主義信仰,為大學生入黨打下思想基礎。
6、注重隱性課程的開設。如果說政治理論課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顯性課程,那么校園文化、學生社團、社會實踐、心理健康教育、行政管理中滲透的思想政治教育,則屬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隱性課程。只有既加強顯性課程建設,又加強隱性課程建設,才是真正體現(xiàn)和貫徹馬克思主義整體性原則。不僅要通過政治理論課傳授理論知識,而且還必須通過在各種交往實踐中陶冶情感、增強體驗,才能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情感化的認識、變成信念,進而實現(xiàn)由知向行的轉化,培養(yǎng)起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馬列主義理念。而隱性思想政治教育課程正是屬于情意方面的教育培養(yǎng)。只有將顯性課程與隱性課程有機結合,才能真正鞏固和確保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效果,使大學生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論內化為自己的政治信仰。
7.在大學生中開展學雷鋒系列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開展學雷鋒主題班會、雷鋒知識競賽、報告座談、讀書征文、文藝演出等多種形式,激發(fā)大學生做雷鋒傳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展“續(xù)寫雷鋒日記、放飛青春夢想”校園博客創(chuàng)作大賽和“魅力雷鋒、美在瞬間”微信攝影大賽;做好雷鋒式樓座、雷鋒式班級和感動校園人物學雷鋒典型評選以及志愿服務和社會公益等活動,聘請雷鋒戰(zhàn)友、雷鋒輔導過的學生、當代學雷鋒標兵和道德模范等為校外輔導員并來校作報告。
摘要:在新的歷史時期,要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的關鍵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做出新的角色定位。一名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是學科教師、人生導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三者的高度統(tǒng)一,文章對此做了全面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角色定位
提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關鍵是教師。要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中的說服力和感染力,提高其針對性、目的性和實效性,關鍵是在新的歷史時期,特別是在深化教改的熱潮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做出新的角色定位。作為高校一名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是學科教師、人生導師、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三者的高度統(tǒng)一。正所謂“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只要做到了三者的有機結合,因勢利導,學生就一定能“親其師”、“信其道”,從而達到“敬而受教”的境地。
一、必須具有深厚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全面系統(tǒng)地把握學科知識點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首先要把自己定位為學科教師,要精通業(yè)務、興趣廣泛、知識淵博、思維敏捷,要根據(jù)學科特點把握教學規(guī)律,深入研究相關理論問題,全面認識和了解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逐步形成適合自己語言特點的教學風格,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和方法,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一)教師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在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問題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狀況的主流積極、健康、向上”,但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世界范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和較量是長期的、復雜的。隨著我國改革開放逐步深入和信息通訊技術及互聯(lián)網(wǎng)的普及,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斗爭由遠距離變成了零距離。同時,由于受國際風云變幻和復雜政治氣候的影響,我國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雜音”、“噪音”也時有出現(xiàn),難免會給大學生健康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所選事例要健康向上,要有充分的說服力、感染力,要牢記思想政治課的歷史使命和宗旨。
(二)熟讀原著,努力提高馬列主義理論水平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性很強的學科,要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和認識理解問題的能力,就必須熟讀馬列主義主要經(jīng)典著作,特別是要結合中國近現(xiàn)代革命和建設以及改革開放的實際,深入學習《選集》、《鄧小平文選》、《文選》,以及黨的重要歷史文獻。對革命導師和領袖的經(jīng)典著作中的重要理論原理和歷史事件要爛熟于心。只有這樣,講課時才能引經(jīng)據(jù)典,信手拈來、說理透徹、妙趣盎然,學生才能從心靈深處佩服教師,從而心悅誠服地接受教育。
(三)做到理論和實際相結合
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理論聯(lián)系實際,要全面認識和了解社會熱點、難點問題,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學生提出的社會熱點問題,教學中不應回避,要耐心講解,正確引導。只有關注并講深講透了熱點、難點問題,學生才會關注和熱愛這門學科,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四)全面系統(tǒng)掌握學科的知識點
思想政治理論課學科知識點繁多,教師要全面掌握,而不能只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愛好,有選擇性地掌握。有的教師在教學中對自己感興趣的知識盡情發(fā)揮,對自己不感興趣的知識一帶而過,有的教師根據(jù)自己的研究方向,對屬于研究方向之列的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對不屬于自己研究方向的卻講得很少,像這樣的教師對其學科知識沒有全面深入掌握,更談不上優(yōu)化智能結構,授課內容零散瑣碎,缺少嚴謹?shù)南到y(tǒng)性和邏輯性,學生自然不會歡迎。因此,要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就必須全面系統(tǒng)掌握學科知識點,做到廣聞博覽,長期積累,優(yōu)化自己的智能結構。這樣,教師在教育教學中才能做到厚積薄發(fā),得心應手。
二、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做學生的人生導師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任務和目的就是要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而不能僅僅把自己定位為學科教師。這是因為:
(一)大學生在成才路上需要教師的點撥
隨著對外開放不斷擴大,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我國社會經(jīng)濟成分、組織形式、就業(yè)方式、利益關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樣化,大學生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和差異性明顯增強,大學生價值觀念呈現(xiàn)出日益多樣化和復雜化的趨勢。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碰撞的時代,給大學生造成了很大影響,不可避免地會導致少數(shù)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發(fā)生扭曲,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不足、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等。因此,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上課之前要了解和掌握學生思想存在的主要問題及表現(xiàn),要有目的的安排相關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并設計好教學方法,這樣,在教學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二)教師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責任
近幾年來,中央多次開會研究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指出:“高等學校
哲學社會科學課程負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職責?!薄耙岳硐胄拍罱逃秊楹诵?深入進行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薄八枷胝卫碚撜n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薄⒔逃慷啻尉图訌姾透倪M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下發(fā)文件,提出明確要求。因此,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既是黨和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義不容辭的職責。
(三)教師有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能力
首先,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長期接受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他們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信仰,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
其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就是培養(yǎng)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只要教師深入挖掘教材內容,聯(lián)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結合生動鮮活的事例,靈活運用教學原則和方法,就一定能達到教育大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目的。
三、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重要職責
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位教師的職責,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則應把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當作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督逃俊⑿l(wèi)生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高校要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fā)揮哲學社會科學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相關課程教學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重要作用?!笔聦嵣?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相關課程教學內容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大量豐富的素材,有其獨特優(yōu)勢,只要教師有意識地加以引伸,不僅能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和針對性,而且能激發(fā)大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和積極性。
(一)教師要充分認識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據(jù)調查,目前我國21.6%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的心理問
題,有的大學生因為人際交往問題、學習壓力問題、專業(yè)興趣問題、前途問題、情感問題、社會評價問題等原因,造成嚴重的心理障礙,情節(jié)嚴重的還出現(xiàn)了殺人犯罪和自殺的現(xiàn)象。對此,教師要有充分認識,在備課階段,對教材中能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要加以大力拓展,設計好心理健康教育途徑,采用大學生能接受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樣,不僅能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能不斷增加師生互信,達到與學生心靈溝通的目的,學生才會接受教師,并接受教師所講的內容。
(二)充分運用相關課程中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來培養(yǎng)當代大學生
《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是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教學中可以就以下問題設計心理健康教育專題:
1、井岡山精神和長征精神,意在提高大學生不畏艱難險阻,克服重重困難,適應社會環(huán)境的能力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無私奉獻,積極樂觀的精神。
2、受王明“左”傾冒險主義者迫害所表現(xiàn)出的革命精神,意在幫助大學生樹立分清是非、無所畏懼的正確的挫折觀。
3、親屬為革命犧牲及表現(xiàn)出的矢志不渝堅韌頑強的精神,意在提高大學生臨危不懼的品質和忍受痛苦的心理承受能力。
4、弘揚鄧小平求知精神,提高大學生勇往直前、積極進取的精神。
5、弘揚鄧小平求真精神,幫助大學生在求真務實中樹立戰(zhàn)勝挫折困難的信心和勇氣。
6、弘揚“萬眾一心、眾志成城,不怕困難、頑強拼搏,堅忍不拔、敢于勝利”的偉大抗洪精神,凈化大學生心靈。
總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不僅是學科教師,同時他還是大學生的人生導師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只有在新時期的教學實踐中,準確定位自己的角色,不斷開拓教書育人的新境界,才能把教材中抽象的理論講活,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熱情,學生才會真正喜愛思想政治理論課。
今年的政治理論學習,區(qū)委學習中心組集中安排每個專題學習我都參加了,并做到認真聽課,做好學習筆記,積極發(fā)言討論。特別是對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的學習、保持共產學名員先進性教育以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fā)展觀等重點學習內容,更加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深刻領會精神實質和目標要求。每學習一個專題或平時學習理論文章都把自己的思想擺進去,與自己的工作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理論聯(lián)系實際,深入思考,深刻領會,達到思想政治素質和工作水平不斷提高的效果。
一、把學習當責任,增強學習的自覺性。
我認為,當干部尤其是當領導干部,有多大的職務就有多大的責任,要盡職盡責,就要站高望遠,具備能盡好職責的素質才能,素質才能主要從學習中來,從實踐中不斷學習中積累提高。因此,學習是自己的責任,是思想和工作的動力源泉,是一項重要任務。因為,我們所擔負的工作,不但要對自己負責,也是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負責。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其素質的高低,工作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一方的事業(yè)和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而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是與學習的深淺,與理論功底直接相關的。實踐證明,要不斷提高自己,不斷改造自己,就必須不斷學習。不學習就會落伍,就會迷失政治方向,有的甚至會把能力用到歪門邪道上去,最終將被社會、被人民群眾所冷落、所淘汰,得不到黨和人民的信任。如果學習不好就不能正確把握和貫徹執(zhí)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就不能更好地運用新理論解決新問題,就必然造成工作質量低下或者失誤。工作不好就是對自己不負責的表現(xiàn),也是對黨的事業(yè)和人民群眾的利益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因此,我深刻地體會到學習對自己、對黨和人民的事業(yè),都是一種重要責任。有了這種強烈的學習責任意識,就能主動自覺去學習,就能帶著思想和工作中的問題去學習,在學習和工作實踐中不斷改造自己和提高自己。
二、注重學習的量和質,在廣度和深度上下功夫。
區(qū)委學習中心組每年統(tǒng)一安排的專題學習,時間上給予了保障,內容上比較廣泛。一年來,我對區(qū)委統(tǒng)一安排的專題學習從未缺席,每個專題學習都專心聽課,認真做好學習筆記,并結合工作和思想實際,寫好學習心得體會文章。在擔任區(qū)委辦主任期間,能認真組織區(qū)委辦公室學習中心組的學習,利用各種形式,組織干部職工進行學習交流座談,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法進行學習。同時,還十分注重強調大家主動自覺地學習,引導大家善于利用工作之余,看書看報,關心時事政治。
在學習和工作實踐中,我深深感到學習與不學習是完全不一樣的,學多與學少也不一樣,學習膚淺與學習深刻也不同,能否理論聯(lián)系實際,帶著問題地學,把學習與解決問題(包括思想和工作中的問題)緊密結合起來,收效更加不一樣。比如,在今年市第二屆運動會上,我區(qū)取得了金牌總數(shù)和總分第一的優(yōu)異成績,在紀念抗戰(zhàn)六十周年紀念活動中,我區(qū)創(chuàng)作的東縱組歌和電影故事《東縱特遣隊》等作品受到廣泛的歡迎,五中上省一級中學、市一中江北分校、二小、十五小、上排小學和麥地小學等上市一級學校等就充分體現(xiàn)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學習與實踐結合的成效。因此,我認為,學習重在自覺主動,才能入心入腦。同時也必須有約束機制,要有量的體現(xiàn),才能有質的提高。比如:對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保持黨員先進性教育等,都必須系統(tǒng)地學習,逐章逐節(jié)反反復復地學習領會,真正領會豐富的內涵和精神實質,才能對其中的新理論、新觀點、新論斷以及其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有一個比較深刻的理解和認識。同時,還再次學習了同志在考察西柏坡時的講話,使我進一步深刻地認識到加強和改進黨的作風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從而深深地感到,作為一名領導干部,確實應清醒地正確認識自己,反省自己,經(jīng)常以黨員領導干部的標準來要求對照檢查自己的思想和言行是否貼近群眾,是否貼近實際,是否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是否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是否符合改革與發(fā)展的潮流,始終保持一個黨員領導干部應有的良好作風。如此這些,我是在學習中不斷深悟的,也深深感悟到既廣泛系統(tǒng)又有深度的學習,在深度上多下功夫,才能保證學習取得應有的效果。
三、講究學習方法,循學善進,力求學有所得。
在學習中,碰到比較多的實際問題是工學矛盾和學習效果的問題。我對區(qū)委學習中心組統(tǒng)一安排的學習輔導,只要不是因公外出學習出差或上級有會議無法請假外,都能做到服從中心組的學習時間。曾有幾次,早已安排好的會議或約定與有關部門下鄉(xiāng),都因與區(qū)委中心組安排學習相沖突時及時調整安排,從不以任何客觀理由不參加中心組學習。所以,我參加區(qū)委中心組學習每次必到,從未請過假。除了中心組統(tǒng)一安排學習以外,我每天都堅持擠時間看書看報。我深深體會到,看書看報也是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比如:我比較喜歡看的《領導科學》、《黨風》、《半月談》、《學習研究參考》等,這些書刊雜志內容也是很豐富的,很多文章我學習后都很受啟發(fā)和教育,對陶冶自己的思想和分析處理實際工作都有很大好處,對區(qū)委中心組學習的專題輔導內容進一步加以消化理解也有很大幫助。
在學習中,我還感到寫好讀書筆記和學習體會文章也是一種加深理解和掌握有關學習內容很好的學習方法。如果對學過的專題課,自己整理筆記,印象就深刻。結合實際寫心得體會,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帶著思想和工作中的疑難去學更能解決很多思想疙瘩和工作疙瘩。用理論上的基本原理,弄懂弄通實踐中的各種疑難,這種深入淺出,循學善進,結合實際的學習方法是很有實效的。
總之,一年來的理論學習,不但理論上又有新的長進,思想政治素質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在深入學習“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黨員先進性教育的過程中,更使自己感到長高了,望遠了。所以,學習給我?guī)砗芏鄮椭?,學習給我受益非淺,學習是 人生名符其實的“伴侶”。今后,我將不斷加強學習,在中心組統(tǒng)一組織學習的基礎上,擠出更多時間更深入地學習政治理論和社會科學知識,使學習成為自己思想和工作的導航燈,指導和促進自己的思想和工作不斷進步。
摘要:該文針對高技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式過于單調的情況提出了運用研討式五步教學法進行改革的實踐。并分析了研討式五步教學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運用的作用和意義,指出其對轉變教學方式、教學形式、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和延伸教學環(huán)境、合理利用網(wǎng)絡信息、及時糾正學生認識和提高教師教學水平都有一定的影響和作用。
關鍵詞:研討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涉及學科廣泛、游歷空間廣闊、延展時間長久的課程,它不僅承擔著對在校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也肩負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責任。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的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我國人才素質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因此直深受黨和國家的重視。200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fā)出《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fā)[2004]16號文),更加保障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地位。然而,如何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資源,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使教學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這成為所有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和研究者思考的問題。
通過目前對學生的調查來看,教學方式過于單調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存在的問題。大多數(shù)學生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都持肯定態(tài)度,但對課堂教學的形式過死大多感到不太滿意,它抽象的理論內容,加上教師單一、呆板的“一言堂”授課方式,使得理論課氣氛沉悶已成為一個通病。這與學生所追求的生動有趣、深刻全面的要求相比,確實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因此,如何改變目前“說教”的教學方式,運用更加豐富多彩、貼近生活、發(fā)揮學生主動性的教學方式是思想政治理論改革實踐的一個重點。而研討式教學法就是一個值得嘗試的教學方式。
1 研討式教學法概述
根據(jù)以人為本的認知學習理論,人的認識不只是由外界影響直接給予的,而是外界影響和認知主體內部心理過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學習的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態(tài)度、需要和興趣,并利用過去的知識與經(jīng)驗對外界影響做出主動的、有選擇的信息加工過程,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是至關重要的。從孔夫子到朱熹,從宋代二程到梁啟超,以至當代的葉圣陶,在他們的教學實踐論著中,無不貫穿著“點撥”二字,可見從古至今教育學家們都主張教師應站在引導的層面上,盡量對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這種把主動權更大限度交給學生的教學方式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特別是在高等教育中就更為迫切了。研討式教學法就是一種充分發(fā)揮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的教學方式。研討式教學模式是在教師具體指導下,通過學生的研究、分析和討論,進行知識建構和價值認同的一種學習過程,這種模式不單純追求學生的學習結果,而是注重學生的學習過程,不是純粹要求學生知道什么是標準,而是有針對地引導學生自己找到正確的思路。這種教學方式的特點就是重視發(fā)展學生的自主行為和個性特長,促進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學習,改變過去的“一刀切”和“灌輸式”的教學模式。這在目前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的實踐中,是值得嘗試的。
2 研討式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
研討式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大致分為五步,是五步循進、自成體系的教學模式。
2.1理論導論:教師用兩三周時間先講理論導論,使學生對該課程的整體理論體系有所了解。這一部分的教學跟傳統(tǒng)的模式基本相同,主要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在課程講授過程中與平常的教學有一定的區(qū)別,其最大的特點在于不用將所有的細節(jié)都一一表述,而是讓學生對這一理論課程有初步和整體的感性認識。導論主要就是將開展此課程的意義、課程包含的主要理論、基本框架等作一初步的闡述,讓學生對課程中主要涉及的理論和側重有一定的印象。
2.2分成小組,設置選題:在理論導論的基礎上,將理論課的主要內容設置成不同的選題,這些選題可以是論點,可以是關鍵性主題,也可以是提問,甚至可以是正反對立的一組觀點。多種形式的選題其目的是以新穎的方式引起學生的關注,同時在設置上可以兼顧引導的方向。然后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通過自主選擇、抽簽決定或教師分配等多種方式讓每個小組選定一個主題,指導學生如何查找和收集資料。
2.3收集資料,撰寫發(fā)言稿:各個學生按教師傳授的方法到圖書館或通過網(wǎng)絡查找和閱讀資料,圍繞選題對資料進行整理和篩選,撰寫發(fā)言稿。要求發(fā)言稿寫出選題的基本情況、本質意義和歷史地位,形勢政策選題還應包括政策分析和影響。
2.4小組交流和制作課件:學生在小組內將獨立探索的知識和心得以講課評課的形式進行交流,展開討論,學生先內部協(xié)商,即在本組內部爭辯究竟哪個觀點是正確的,然后再相互協(xié)商,即針對當前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對別人的觀點做出分析和評論,將大家共同認可和補充的內容進行匯總,并制作成多媒體課件。最后每個小組推選1-2名同學將大家的共識在大班進行講述。
2.5大班講評:選擇時間讓各小組推選的學生在全班登臺講述各自的選題。每人講35分鐘左右,然后讓其他組和本組學生進行講評或展開辯論,教師根據(jù)所有學生發(fā)言情況對這一選題進行總評和綜述。教師在綜述中一方面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同時根據(jù)學生的講述和討論情況補充和深入闡述,糾正學生的 偏頗或不正確的觀點和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科學的思想理論認識。
3 研討式五步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實踐的體會
通過實踐,我們發(fā)現(xiàn)研討式五步教學法在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得到了大多數(shù)學生特別是文科類學生的歡迎,其教學效果是比較明顯的。它的運用豐富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模式,生動了課堂,也充實了課程內容,其作用和意義筆者認為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3.1研討式教學法改變了過去“一言堂”“一刀切”的單調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提高了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使課堂變得生動活潑、全面深刻。研討式教學模式在教學方式上,完成了從“講授式”到“研討式”的轉變,打破了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授課制,而代之以學生自學為主,教師指導、小組交流、大班講評幾者結合的教學新方式。這種教學方式?jīng)]有預定的真理、知識、經(jīng)驗或價值,教育的過程是種探討、交流與對話的過程。整個教學過程以問題的提出與解決為始終,能夠誘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高漲的學習熱情。而在教學形式上,完成了從“一言堂”到“群言堂”的轉變,學生在課堂上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傾聽者,而成為課堂發(fā)言的主體,討論、辯論的主體。這種群言紛爭的情況方面使課堂變得活潑,也使理論知識在教學過程中輕松地被接受,同時也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更加深刻和透徹。而在師生關系上,研討式教學法完成了從“主客”關系到“主一主”關系的轉變,教學過程不再是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作為客體的學生進行加工改造的過程,而是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幫助和指導下自主探索、合作研討、相互溝通、解決問題的過程。研討式教學法符合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創(chuàng)造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從而易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變學生對學習的被動態(tài)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使學生視學習為樂事,主動學、積極學。而使教師直正變成了以學生為主的、合作的、探索性的幫助者的角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理論的影響,對學習的效果產生顯著的影響。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當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建立在互相信任和懷有好意的基礎上時,評分才能成為促進學生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的刺激物”。
3.2研討式教學法在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運用,打破了過去靜態(tài)的封閉型的教學過程,顯示了動態(tài)性的教學過程,使課堂的涵義得以延伸,使理論教育的效果更加顯著。課堂不再只是教室、黑板、教師、多媒體,而是延伸到了資料室、圖書館乃至電子網(wǎng)絡,從而擴大了教學活動的場景,縮小了學校與日新月異變化的社會之間的距離,也縮小了思想政治理論與實踐之間的距離。同時也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權和自由支配的學習時間,他們不再是被動地接受既成的結論與事實,而是可以通過自己主動的探索,分析、歸納選擇自己所需的東西。
3.3研討式教學法合理地利用網(wǎng)絡信息和資源,將網(wǎng)絡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體系中。隨著經(jīng)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網(wǎng)絡已成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方面,網(wǎng)絡中豐富多彩的信息,跨區(qū)域的信息交流、全球化知識的碰撞,對于拓寬大學生的視野、豐富知識來說是意義非凡的;但同時魚龍混雜的各種信息和理論也混淆了大學生的視線,對傳統(tǒng)的思想政治教育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如何趨利防弊是思想政治教學工作者面臨的重要問題。研討式教學法鼓勵學生接觸網(wǎng)絡,合理使用網(wǎng)絡信息,從中找尋各種信息、資料和理論闡述,將其直接納入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體系中。學生直面各種網(wǎng)絡信息,并將它們進行匯總、整理、篩選,同時還將其呈現(xiàn)在同學間進行討論、研究甚至辯論,對于學生了解網(wǎng)絡知識和理論宣傳,科學地分辨和利用它是非常有利的。
3.4研討式教學法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論教學者更直接地了解學生的思想理論認識和水平,并做出相對有效的、正確的教育引導和幫助。傳統(tǒng)的理論課教學模式,學生作為被動的傾聽者和接受者,一般能夠表達自我看法和認識的機會很少。思想政治理論課原本就是以培養(yǎng)大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政策導向、法律意識等等作為目標的。如果學生特別是有著自主意識的大學生不在課堂上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看法,理論教育者很難探知其內心的想法,那么理論課就成了一種純粹的科學,對學生的影響和正確引導的作用很難體現(xiàn)。但是通過研討式教學模式進行理論課教學,學生有了表達自我認識和思想的機會,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講述、討論和辯論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和看法,特別是對形勢與政策的了解和態(tài)度,這樣,就可以讓教師在總結綜述中有針對地對 些不是很科學,甚至偏頗、錯誤的觀點和認識進行及時糾正和深入地闡述,其教學的效果自然是事半功倍。
3.5通過研討式教學法,思想政治理論教師也可以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論水平和教學能力。在這種教學過程中,教師從一個理論的灌輸者轉變成了一個理性的傾聽者、分析者、引導者,這樣的身份轉變,也可以讓教師從學生不同角度的闡述和分析中得到不少啟發(fā)。同時對學生中出現(xiàn)的認識偏頗問題要進行及時的分析和糾正,也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技巧和處理能力,教學相長,對于教師特別是年輕的理論教師來講,這確實上種能夠促進教學水平的教學方式。
一、什么是體驗式教學
(一)體驗式教學活動的基本內涵
所謂體驗式教學活動是遵循學生在學校期間所獲得的全部教育性經(jīng)驗的課程理念,以課堂教學活動、日常生活體驗、參觀考察、社會實踐和旅游活動等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個體主動參與、親身體驗為特征,以直接經(jīng)驗為主要課程內容,所展開的教學活動。
1.體驗式教學活動以經(jīng)驗課程觀為課程理念,認為學生在學校所獲得的各種體驗都屬于課程的內容,學生在學校期間不僅通過顯性的課程學習系統(tǒng)知識,而且還通過隱性的課堂體驗到豐富的教育性經(jīng)驗,這些都是學校教育提供給學生的教育性經(jīng)驗。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學生不僅學習到教師講授的系統(tǒng)知識,而且也會通過教師在講授過程中所流露的語氣、思想情感等感悟到豐富的教育性經(jīng)驗。因此,體驗式教學活動不僅包括課外實踐活動的體驗,也包括課內教學活動給學生的豐富體驗。
2.體驗式教學活動以課堂教學活動、日常生活體驗、社會實踐活動等活動為主要形式,是學生在各種直接活動中獲得的教育性經(jīng)驗,與理論課程相比,體驗式教學活動更加關注學生的各種活動以及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的體驗。這些體驗有些內容可以通過系統(tǒng)知識方式進行呈現(xiàn),有些還沒有達到系統(tǒng)理論知識的程度,它僅僅作為一種經(jīng)驗性內容存在于個體感性階段。
3.體驗式教學活動重視學生的主動參與,在體驗式教學的課堂,學生參與程度不一樣,所獲得的課堂感受和收獲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體驗式教學鼓勵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從某種意義上說,學生參與的主動性越高,體驗式教學的效果也越明顯。
(二)體驗式教學活動和理論課程教學活動的區(qū)別
1.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與理論課程教學相比,體驗式教學并不是以某一科學體系或學科體系為中心設立的課程,其目的不是為了使學生學習掌握某一學科或者某一門具體課程,不僅僅著眼于學生認知的提高,而且著眼于學生的實踐活動,以學生成長為出發(fā)點而設計,以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發(fā)展為目標。
2.以學生直接經(jīng)驗為內容。理論課程學習比較重視間接經(jīng)驗的學習,對人類社會實踐的結果的學習運用、掌握,特別是統(tǒng)治階級意識形態(tài)內容和觀點的把握,而體驗式教學比較強調從學生直接經(jīng)驗出發(fā)來學習,強調學生從實踐中親自感受和體會,強調學生的參與性。
3.以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體驗式教學活動雖然重視學生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內在體驗,但其主要載體是學生的各種外部活動,如專業(yè)實習、社會實踐活動、軍政訓練、文體活動、公益性活動等,這些活動既可以在課堂內進行,也可以在課堂外進行,但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正式的教學計劃。
4.綜合經(jīng)驗的課程觀。相對于理論課程把各門知識分化成狹窄的學科,采取分科課程的方式進行教育,體驗式教學更強調課程的綜合經(jīng)驗,學生在實踐中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學生在體驗式教學中學習的經(jīng)驗既有智育方面,也有德育、體育和美育方面的內容。體驗式教學過程既豐富和發(fā)展了學生各方面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豐富了學生人生體驗,是知情意行的綜合過程。
(三)體驗式教學與課外活動的區(qū)別
1.體驗式教學與課外活動都是由學生活動構成,但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一種教學,所涉及的實踐活動是課程意義上的活動,納入學校教學計劃,是學校正規(guī)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外活動則是教學計劃以及大綱以外的活動,是教學的一種補充,至多被看作是“第二課堂”或者是“第二渠道”,因而在時間、場地、內容和指導教師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保證。
2.作為教學活動,體驗式教學是有組織、有計劃、有系統(tǒng)的長期教育活動,要有一定的課程結構和相應的實施規(guī)范,而課外活動則比較自由,組織安排是臨時的、短期的。
3.體驗式教學的范圍比課外活動更為廣泛,課外活動的范圍局限于課堂之外的活動,而體驗式教學的設置沒有課堂與課外之分,它既可以存在于課堂內,也可以存在于課堂之外。
4.體驗式教學既是一種活動,也是一種教育的理念,它把學生的直接生活經(jīng)驗納入學校課程的視野,強調人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這種積極的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的教育因素與存在于學校課外的自然影響的課外活動有著本質的不同。正因為如此,《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組織學生適當參加一定的物質生產勞動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統(tǒng)籌安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行具體督促檢查。實驗、實習課程也要進一步加強,在時間、內容、組織、條件上予以落實和保證?!盵1]將實踐教育、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正規(guī)教學計劃,作為加強德育的重要途徑,反映了德育發(fā)展的內在要求。
(四)體驗式教學與社會實踐活動和旅游的區(qū)別
1.參觀考察、旅游活動可以作為體驗式教學的一種資源,這種資源是客觀存在的,如果我們合理地加以運用,它就有可能成為一種教育性的因素;否則,它只是一種自然存在的客觀因素,而不是有目的、有意識自覺開發(fā)的教育 性的因素。
2.體驗式教學活動是以直接經(jīng)驗為主要內容的課程教學活動,這種課程教學活動需要一些載體,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而參觀考察、旅游活動等活動是一種良好的載體,通過參觀考察,不僅豐富和開闊了個體的視野,增強了對社情民情的理解,獲得了別人不能替代的個體獨特的感受,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種有益于個人身心發(fā)展的活動。
3.不能將體驗式教學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考察、旅游活動等同起來,更不能將體驗式教學活動庸俗化,把任何參觀考察、旅游活動都說成是體驗式教學活動。
體驗式教學活動不只是一個名稱的變化,而是體現(xiàn)著一種教育觀念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體驗式教學大多以參觀考察、社會實踐和旅游活動等作為載體,通過這樣一些實踐活動方式來進行,但實踐活動本身與體驗式教學并不能等同。體驗式教學的提法,不是標新立異,而是用新的、或者是科學的概念來取代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但不能從學理的角度進行說明的術語,我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善于使用新的語言,具有創(chuàng)新的能力。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更需要體驗式教學
(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殊性
1.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性質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集中體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意志的課程,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特征。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和課程內容帶有某種強制性。課程內容必須反映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要求,以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作為標尺。
2.從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的區(qū)別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內容與哲學社會科學課程相比,除了學科內容的不一樣以外,其教學目的和著眼點不一樣: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課程在教學工作中的主要任務是傳播某學科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專業(yè)學科的人才和為社會服務的實際本領,其課程教學主要指向學科內部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當然他們也賦予思想政治教育的責任。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進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其教育的主要指向是學生內在的思想政治結構,著眼于思想政治素質的提升。在進行課堂教學主導渠道建設過程中,應充分認識兩類課程不同的性質和特點。
3.從課程教學過程來看,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與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課程同為課堂教學活動,具有課堂教學活動的共同規(guī)律,但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又具有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本質是教師和學生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內容為中介的特殊教育活動。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既是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建構過程,或者說特殊的認識過程;同時也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即對學生有計劃地、系統(tǒng)地施加教育影響的過程;同時還是一種人格的影響和陶冶的過程。
第一個過程涉及到教學過程的本質。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在教學中,學生的認識,主要是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品德的理論知識及體系,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品德學科的內在學科結構,它是一種在教師引導或者領導下的有助于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fā)展的特殊的認識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認識的主要對象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或者說是課程內容及其知識結構。通過這種知識結構的學習和掌握,學生逐漸樹立了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觀點,在頭腦中逐漸構建起一種理論的體系。
第二個過程涉及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思想政治教育在本質上是使統(tǒng)治階級思想成為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的過程。這一個過程體現(xiàn)了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規(guī)律性:“統(tǒng)治階級的思想在每一時代都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這就是說,一個階級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物質力量,同時也是社會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著物質生產資料的階級,同時也支配著精神生產資料。”思想政治教育的這種本質特征反映在教學過程中,體現(xiàn)為主導性與多樣性、先進性與落后性、穩(wěn)定性與多變性等系列矛盾。
第三個過程涉及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的本質。也就是說,它不僅僅是一種知識的學習過程,而且是理想信念形成過程。信仰、信念的形成過程是超越于具體知識和功利層面的東西,它需要一種人格的影響力,正如馬克思所說的“心交換心,真誠換真誠”的過程。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對體驗式教學的需求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殊性,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需要有比一般哲學社會科學課程和其他課程具有更為復雜的過程,具有更多的個人因素。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過程不僅有一個顯性的教學過程,而且也有一個隱性的教育過程。
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體現(xiàn)幾個基本原則:即真誠的原則、尊重的原則、同感的原則;需要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入情感的因素。
要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在講課的過程中注入情感因素,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本身就是一個有情感的人、有豐富體驗的人,這樣才能把自己的體驗傳達給學生。
但在現(xiàn)實生活中,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的體驗和感受太缺乏了,就連很多講“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概論”課的教師,也很少到過井岡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并且也很少有教師到改革開放前沿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達地區(qū)等去參觀考察過。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就不能給學生一種現(xiàn)場的感受,不能使自己的課堂注入一種個人親身體驗的情感性的因素,只能使課堂教學成為純粹的知識性教學,而不是富有豐富情感的教學活動。關于這一點,美國學者杜威有個著名的論斷,他說:對于關于道德知識方面的課程,“只有在學生以同情和尊敬之情關注別人的思想和感情并得到激勵時,這樣的課才有效果。如果沒有這種關注別人感情的態(tài)度,這種功課對性格的影響不會大于關于亞洲山脈的知識對他的性格的影響。”
因此,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來說,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參觀考察包括一些旅游也是非常必需的,它可以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把個人的情感性體驗注入教學活動中,進而使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富有思想和感情,增加課堂授課的感染力。當然,這里并不是說任何課程只有親身體驗以后才能夠講授,但無疑,多一些體驗總是更好一些,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師尤其如此。
三、如何開展體驗式教學活動
(一)用“經(jīng)驗”課程觀代替“知識”課程觀
傳統(tǒng)思想政治理論課程觀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內容作為一種外在于學生的知識。這種以“知識”為本質的課程觀的最主要問題是與學生思想脫節(jié),與學生生活體驗脫節(jié)。因為知識一旦產生,它就是屬于相對獨立于學生的客觀體系。把“經(jīng)驗”作為課程的本質,突出了課程與學習者之間的聯(lián)系,強調了課程內容與學習者生活經(jīng)驗之間的雙向互動關系,使課程內容得到了拓展。用“經(jīng)驗觀”來代替“知識觀”至少有以下優(yōu)越性:一是用經(jīng)驗來代替知識,擴展了課程的內涵,使課程不僅可以包容用知識定義課程時所含的全部內容,而且還能包容更多的內容;經(jīng)驗既可以包含現(xiàn)代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也可以包括人類歷史和現(xiàn)實中的經(jīng)驗;既可以包括直接經(jīng)驗,也可以包括間接經(jīng)驗,既可以包括個人經(jīng)驗,也可以包括社會經(jīng)驗等,使課程內容更為寬廣。二是用經(jīng)驗代替知識,可以使得課程獲得在被定義為知識時無法獲得的功能,這就是要讓學習者親身去體驗。這種功能的擴展,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課程認識的飛躍,改變了學習者與課程的關系,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 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了課程與學習者之間的相互作用,更加符合現(xiàn)代社會對受教育者主觀能動性高度重視的理念。三是用經(jīng)驗代替知識,反映了現(xiàn)代知識觀念的變遷。伴隨現(xiàn)代知識觀念的變化,人們對知識觀念的認識日益深化,現(xiàn)代社會人們對知識觀念不僅僅局限于傳統(tǒng)的學術性知識,而是包含不同層次、不同形態(tài)、不同方式的人類社會直接經(jīng)驗和間接經(jīng)驗的總和。在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中,如果我們以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思想政治理論方面經(jīng)驗作為課程教學內容,就會更加關注學生對課程的體驗和感受。這樣,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過程就是一種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的過程,有益于加強學生對課程的體會和理解。
(二)積極吸納學?,F(xiàn)有的有德性的實踐活動
在現(xiàn)有的教育體制下,在高等教育的若干環(huán)節(jié)中,存在著很多具有德育作用和效果或者具有德性的以活動作為主要載體的教育方式。這些活動既包括以德育為主要特征的實踐活動,如學校開展的軍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希望工程”獻愛心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也包括以學術學習為主導的活動,如專業(yè)實習、學術沙龍活動等,還包括以娛樂、健身、個人興趣愛好為特征的活動等;既包括群體性活動,如班團活動、組織生活,又包括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等;可以是學生主動組織參與的活動,也可以是學校、院系、班級開展的有組織有計劃活動。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實踐活動,雖然有一些并不是作為課程而存在的,但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從現(xiàn)代德育課程的觀念來看,這些實踐活動都可以作為體驗式教學納入學校課程體系。把自發(fā)地開展的、沒有經(jīng)過現(xiàn)代課程觀念整合的活動納入體驗式教學范圍,進行有計劃、有組織、有目的的系統(tǒng)開發(fā)、設計,和使這種活動處于自然狀態(tài),沒有經(jīng)過設計和開發(fā)其德育的效果和功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進行體驗式教學建設,就必須吸納學校現(xiàn)存的一些有德育意義的活動,使之成為正規(guī)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三)按照新的教育理念進行體驗式教學活動
吸納現(xiàn)存的具有德育作用的活動,把它作為體驗式教學進行系統(tǒng)設計,只是一種消極的實踐課程建設的策略,而要使體驗式教學更好地實現(xiàn)其德育的功能,更充分地發(fā)揮作用,還必須按照現(xiàn)代德育課程的基本理念,主動地進行體驗式教學開發(fā)。一是把學生在學校期間獲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經(jīng)驗作為德育課程內容,注重學生在學校各種教育活動中的體驗,注重從知行統(tǒng)一的角度,提供給學生積極健康的、顯性和隱性一致的課程經(jīng)驗。二是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作為學校德育的主體,以主體的積極性參與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三是從多方面成立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機構,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校事務中的主人翁的作用,積極營造學生中良好的教育氛圍。四是注重個別化教育,注重學生個體性的特點。五是加強學校同社會的聯(lián)系,使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價值導向具有一致性??傊?要把學校環(huán)境作為真實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來進行體驗式教學建設,使學生成為真實生活的主人。
(四)全身心地投入體驗式教學活動
如前所述,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學活動是一種心靈的交流溝通過程,需要教育者豐富的情感,需要教育者以真誠、尊重和同感的態(tài)度進行教學活動。教育者的真誠、尊重和同感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施的重要條件,正是因為教育者有這樣一種態(tài)度,在現(xiàn)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實施過程中,他就會主動地關心受教育者,傾聽受教育者的想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以受教育者全面發(fā)展為中心,進行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工作,做一個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促進者”。因此,“教育,不能沒有虔敬之心,否則最多只是一種勸學的態(tài)度,對終極價值和絕對真理的虔敬是一切教育的本質,缺少對‘絕對’的熱情,人就不能生存,或者人就活得不像一個人,一切就變得沒有意義?!苯逃?特別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程教育是一個理想的事業(yè),需要教師以一種虔誠的心態(tài)來投入教學活動,這樣才能使我們的教學活動注入一種溫暖的力量,促使學生思想觀念的變化和改變
[摘要]根據(jù)《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從學科建設的角度加強對教學方法的研究,大力推進教學方法改革。互動教學法適應了新形勢的這一要求。文章在分析現(xiàn)階段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存在的主要問題基礎上,探討了互動教學法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重大意義和實現(xiàn)互動教學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互動教學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意義;有效途徑
一、引 言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大學生系統(tǒng)地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它在培養(yǎng)大學生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跨入新世紀以來,國際國內形勢發(fā)生了重大而深刻的變化,各種思想文化相互激蕩,大學生面臨著大量西方文化思潮和價值觀念的沖擊。在這種背景下,對于如何開創(chuàng)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嶄新局面,黨和國家給予了高度的重視,并把之提高到確保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zhàn)略高度;把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作為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發(fā)展中必須解決好的根本問題。為此,2005年2月7日出臺的《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調整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體系,并對教材編寫、師資隊伍建設和領導、教學方法多樣化和現(xiàn)代化、學科建設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成為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工作的指南?!八枷胝卫碚撜n”取代“兩課”的提法不僅是名稱的變革,更是教學方法等方面的重大變革,對每一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而言,必須不斷加強和改進教學方法,努力提高教學效果。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問題
近年來,由于黨和國家以及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高度重視,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地位的有了明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取得了較大進展。但也應該看到,由于一系列主客觀原因的制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理應引起我們重視。
(一)課堂教學的空洞說教
長期以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普遍使用“注入式”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重教輕學,重灌輸輕啟發(fā)。教師把外部灌輸作為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唯一途徑,要求學生無條件地接受現(xiàn)成的理論成果,學生僅僅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學過程中存在著互動性不足的缺陷。這使得學生在教學中參與程度較低,缺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習興趣。不少學生把思想政治理論課當作純理論知識的學習,為應付考試考核被動接受,并沒有與提高自己的思想覺悟、解決思想認識問題結合起來,這勢必影響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
(二)課外實踐教學活動的忽視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既具有較強的理論性,更具有生動的實踐性、時效性。但以往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僅僅是從理論到理論,從書本到書本,缺乏對實踐的指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基本上是在課堂上完成的,幾乎沒有涉及實踐應用的環(huán)節(jié),沒有和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沒有實現(xiàn)課堂內、外的互動。大多數(shù)教師只是給學生講授理論知識,而沒有組織學生走進社會,深人群眾,深入實際地來具體應用書本的知識。只是讓學生從書本中學習理論知識,而沒有讓學生從做中學,從實踐中學習體會理論知識的精髓所在。這必然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喪失生命力和說服力。
(三)教師隊伍建設的不足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承擔了對大學生進行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的任務。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素質如何,直接影響了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效果。當前,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效果并不理想,與教師隊伍建設的不足有密切關系。現(xiàn)有教師隊伍穩(wěn)定性差,他們教學任務重,責任大,加上待遇偏低,地位不高,前景也不明朗,導致不少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覺得自己是學校教師隊伍中的弱勢群體,既沒有什么經(jīng)濟效益,又容易被人瞧不起。因此,人心思動的較多,出現(xiàn)一些教師對教學改革熱情不足,缺乏積極性,不是一心一意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往往應付了事。還有一部分教師自身的素質不高,對教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學習特點沒有完全把握,也沒有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來提高教學效果。這也勢必影響到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
三、互動教學法的內涵及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義
互動教學法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師生雙方都發(fā)揮積極性、能動性,創(chuàng)設有利于教學的愉快、和諧的多元互動情境,促使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和投入,從而達到相互促動、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在互動教學法中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具體來說,在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把學生真正置于教學活動的主體和中心地位,嚴格遵循教育規(guī)律,從學生的需要和實際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原則的具體要求,設計、組織、實施教學活動,并運用各種教學手段,調節(jié)和控制影響教學的各種變量(即教學諸要素),指導幫助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學習掌握知識、技能,發(fā)展各種能力,形成一定的思想觀點、價值準則和個 性品質。同時,教師還要根據(jù)受教育者個體對象的變化及個體的心理、生理、智能、個性、情感、能力等的變化,隨時調節(jié)和控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環(huán)境、教學評價等要素的運行方式,以適應受教育者變化的要求,來推進教學過程的良性運行。教師不是教學中的“主演”,而是“導演”。教學不再是教師單純的教、學生單純的學的過程,而是教師、學生相互配合,相互學習,教學相長,共同成長的一個過程?;咏虒W強調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作用,它以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前提。這就要求教師改變原有的角色,從權威性的知識擁有者成為學生情感的反映者和學習活動中的咨詢者與合作者。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課程,其教學目的的實現(xiàn)僅僅靠理論知識的灌輸是遠遠不夠的。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很難收到較好的效果。根據(jù)多年的探索與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互動教學法就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調動師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教師主導地施教,學生主動地學習,從而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互動教學法直擊生活現(xiàn)實,關注社會熱點、疑點問題,注重引導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它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支持學生大膽發(fā)言、大膽爭辯;它給師生創(chuàng)造一個互動空間,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師生互動、學生互動中感悟真、善、美,從而進行有效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進而實現(xiàn)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四、實現(xiàn)互動教學的途徑
實踐證明,互動式教學不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參與熱情,同時也能促進教師自身的發(fā)展。要真正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互動式教學達到預期效果,需要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xiàn)。
(一)課堂內的師生互動
在課堂教學上,要以教師為主導,進行啟發(fā)性、引導性教學,同時,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既向學生提問,又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雙向互動既可以隨時進行,也可以由教師在每次課或每個專題結束前安排一定的時間集中進行。要改變對學生單向灌輸?shù)慕逃绞?加強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以擴大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活動的范圍和開放度。可以通過課堂討論、辯論、演講、答辯以及聘請一些有理論素養(yǎng)又有實踐經(jīng)驗的人員及專家、學者作專題報告、座談、咨詢等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民主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以溝通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聯(lián)系。這樣做不僅有助于學生釋放自己,暢所欲言,增強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能力,也便于教師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加強教育的針對性,還有利于學生了解社會,增長見識,從而實現(xiàn)教學方法和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
(二)課堂內、外的互動
雖然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師生互動主要體現(xiàn)在課堂上的教學過程,但是課堂內、外的互動對于學生的成長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改變單純的課堂教學方式,把課堂教學、學校教育與社會大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實行開放式教學,更需要把課堂教學與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結合起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所依托的學科是我國特有的一門政治性、科學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必須堅持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結合。如果僅僅從理論到理論,難免抽象、枯燥,加之當代大學生認知方式偏重感性化,自然難以激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而通過“走出去”,教師組織學生參觀訪問,開展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等社會實踐活動,把理論教學根植于社會實踐的土壤之中,讓學生從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的現(xiàn)實生活中了解國情、民情,增進感性認識和實際體驗,學生便能更好地體會到理論的重要指導作用,從而激起他們學習理論的興趣和熱情。通過多種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可以幫助大學生用理論分析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也有助于訓練和培養(yǎng)他們學會運用智慧、知識來解決現(xiàn)代化建設實踐中出現(xiàn)的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觀察分析社會現(xiàn)象的能力。
(三)師生互動中教師自身的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殊性質決定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在以科學理論武裝學生頭腦的同時,還必須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影響和陶冶學生,對學生來說,教師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和言談舉止,往往就是一種直接而重要的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應該培養(yǎng)自己完美的人格,充分發(fā)揮自己在學生意志品質形成過程中的示范主導作用。要發(fā)揮互動式教學法的作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要旁征博引、博學多才,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實現(xiàn)對內容的再認識,設計出具有個性特點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師在課下還要有意識地與學生交談、答疑,加深對青年大學生思想動態(tài)、品行風貌、舉止愛好的了解和掌握,使教學有的放矢,使得思想政治理論課真正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師對所教的課程要充滿愛,對學生要充滿愛。要關注學生心理特點,理直氣壯講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內容、社會變革、家鄉(xiāng)巨變和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藍圖。教學過程要充滿感情,在感染點上下功夫,要寓情于理、以情曉理、情理共融,使師生的情感在同一軌道上產生共鳴。講課過程中,教師的心情越舒暢、態(tài)度越和藹,學生和教師的思想感情就會越貼近,而對教師講的道理也就樂于接受。
五、結語
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黨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總體布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全局出發(fā),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哲學社會科學的進一步繁榮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我們必須緊緊抓住這一有利契機,全面實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新課程方案,進一步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的工作,積極用好教材,加強對教學中熱點難點問題研究,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最終達到改善教學效果的目的。
何謂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規(guī)范性即遵循黨和國家基本路線、方針、政策,嚴格執(zhí)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簡稱“05方案”)以及具體實施方案,在教學基本內容、教材和教學基本框架與體系、學分設置等方面與上級文件精神保持一致;在教學目標上,積極引導和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切實把他們培養(yǎng)成“有道德,有理想,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提高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換言之,規(guī)范性即是教學當中不可更易的東西。那么何謂靈活性呢?思想政治教育嚴格遵循規(guī)范性是為了確保正確的方向,但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在規(guī)范性的指導下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把思想政治理論課講透講活。所謂靈活性,即教師應該按照學校和學生的特點,在吃透教材的前提下,形成行之有效的教學體系,從學生的具體需求進行教學,按照社會和時代的發(fā)展來展開教學,因此教師無論是在課堂理論教學,還是在實踐教學中,都要本著與時俱進的態(tài)度,靈活地對教材進行處理,對教學的具體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進行合理的安排,從教學效果上靈活地掌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各個關節(jié)點,從而更好地讓學生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兩者是相輔相成的辯證關系。首先,規(guī)范性是基礎和根本,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必須要遵守思政教學的大方向,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必須與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保持一致;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宗旨保持一致;教材大的框架和基本內容不改變。只有在規(guī)范性的指導下才能更好地進行靈活性的操作。其次,靈活性是為了更好地貫徹落實規(guī)范性的要求,即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宗旨。概言之,沒有規(guī)范性,靈活性便會失去方向;沒有靈活性,規(guī)范性也很難具體落到實處。如何把握兩者在具體教學的尺寸和力度,這就根據(jù)不同院校和教師的具體情況了。
筆者從事思想政治教育時間雖然不長,但深感教學過程中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兩者結合的重要性,以下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和積累,就它們二者在具體教學中的結合談一下自己的淺見,以求教于學術界和教育界的方家善士。
第一,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是規(guī)范性的根本,要貫穿五門思想政治教育課程。從根本上講,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對他們進行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教育,就是要讓他們學會如何應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方法來分析和解決問題。只有把握住了這一根本指導思想上,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目的的作用。因此,筆者認為,在具體的教學中,必須始終遵循這一根本指導思想,來著力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來進行法制教育和國史國情教育等方面。但是在具體的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中,各門課程皆有其特色,比如在《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簡稱“基礎課”)這門課當中,我們可充分地讓學生參與課堂,進行各種關于理想信念的主題演講;在培養(yǎng)職業(yè)精神教育中,我們模擬具體的招聘情景,或者要求學生組成一個小團隊模擬各種企業(yè)項目的策劃和執(zhí)行;在法制觀念教育中,我們組織和開展模擬法庭,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把靈活性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第二,嚴格按照“05方案”精神,落實五門課程的學分和課時,在這兩個方面,絕不打折扣。遵循中央指定教材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對于五門課程所規(guī)定的章節(jié),在具體的教學中絕不刪減,真正意義上做到規(guī)范性管理和規(guī)范性教學。在具體落實學分和課時方面,筆者認為教師可根據(jù)學校和學生的具體情況做一定的適當調整,比如《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簡稱“概論課”)一共有6個學分,在具體的教學中即可分為4個理論學分和2個實踐學分;在五門課程的內容和章節(jié)上,亦可作詳略得當?shù)恼{整,比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簡稱“原理課”)第六、七章、《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簡稱“綱要課”)下篇相關章節(jié)與《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有相似或相同的內容,筆者認為,為了避免教學內容上的重復,可把“原理課”、“綱要課”的相關章節(jié)略講,重點放在“概論課”上來進行講述。這樣的靈活性處理,既可以在“概論課”中把相關內容講實講透,又可以讓其他課程騰出更多時間進行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
第三,理論聯(lián)系實際一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如何豐富課堂教學和推進實踐教學同樣需要遵循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的原則。在這里的規(guī)范性主要表現(xiàn)在保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色,而不與其他專業(yè)課程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相重復。在保持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特色基礎上,靈活性的操作其實具有廣泛的空間,筆者一貫認為,理論聯(lián)系實際這一教學方法是思政課的強項,我們擁有豐富的資源和多樣的形式,即可在課堂中進行,亦可在課外實施。此外,五門課程還可以按照各自的特點有針對性的來操作實施,這樣的靈活性教學方法更能夠實現(xiàn)“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成長成才中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從業(yè)教師在其中發(fā)揮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何探索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方法則成為教師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筆者認為,教學方式方法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但其中必須貫穿著規(guī)范性的東西,只有把規(guī)范性和靈活性有機地結合才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宗旨。
隨著經(jīng)濟社會的發(fā)展與改革,我國的教育形勢發(fā)生了重要變化。近年來,高等教教育和中小學基礎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展開,并取得較好成效,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改革相對滯后,無論在教育觀念、課程實施、課程評價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政治理論主果教學問題尤為突出,面臨尷尬,亟待改革。
一、中等職業(yè)學校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現(xiàn)狀與問題
1、生源質量偏低,政治理論課遭遇尷尬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招生規(guī)模逐年擴大,人們的教育需求得到滿足。處于高等教育和高中教育“夾縫”位置的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生源絕大多數(shù)是升入高中無望才選擇上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習的,他們普遍存在著基礎知識水平偏低的問題。這些“先天不足”的學生普遍存在著到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習是為了“混張文憑”好找個工作的思想,他們對政治理論課聽不進甚至很反感,提起政治理論課就“頭疼”。相對專業(yè)課程而言,大多數(shù)學生對政治理論課的學習沒有熱情,政治理論課教師也成了不受學生歡迎的人,政治理論課教學情景甚是尷尬。
2、教育系統(tǒng)內部認識偏頗,政治理論課教學被忽視
中等職業(yè)教育是以一定的專業(yè)教育為基礎的,專業(yè)技能是中等職業(yè)教育發(fā)展中的“抓手”,也是職業(yè)教育的優(yōu)勢和特色所在。中等職業(yè)教育為抓好專業(yè)教育,人為地使得“專業(yè)教育”與“政治理論教育”之間權重失衡,缺乏對學生進行綜合素質發(fā)展所需要的政治理論素質的培養(yǎng)。當前職業(yè)教育發(fā)展中除了對口單獨招生升學班級外,一般都比較忽視政治理論課程的開設和實施,政治理論課幾乎成了陪襯。在課程設置和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非常突出“專業(yè)課程”的地位,甚至提出“政治理論課要為專業(yè)課服好務、讓好路”。為了滿啼專業(yè)課時數(shù),任意刪減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內容。
3、教學評價問題使政治理論課教學缺乏分量
由于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特性,學生掌握一技之長成為重中之重,人們的目光都盯在學生專業(yè)課程的成績上,專業(yè)課程的成績好,就業(yè)情況相對就比較好。由于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專業(yè)課已經(jīng)建立了比較系統(tǒng)的、完善的學校、社會考核評價機制,各種等級證書的考核使各專業(yè)知識的評價厚重有力,無論教師還是學生,都把能否取得專業(yè)等級證書作為評價這個學生學習優(yōu)劣的標準。而政治理論課教學則缺少強有力的外部評價機制,內部評價機制又不夠完善,對學生而言,其學習過程、學習質量、學習效果等方面的檢測與評價更是“寬松”的,這便導致了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考核評價缺憲法分量,起不到激勵作用。
4、學科定位模糊使政治理論課迷失方向
中等職業(yè)教育政治理論課究竟如何設置是各中等職業(yè)學校共青團存在的難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對口單招升學壓力相對來說要小得多,能夠參加對口單招升學的學生又是少數(shù),這部分學生對政治理論課的需要相對大一些,面貌一新在多數(shù)學生認為政治理論課空洞無用。如休按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定位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是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二、中等職業(yè)學校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的途徑與方法
1、科學定位政治理論課,促使學生加強對政協(xié)委員治理論課學科價值認識
中等職業(yè)教育政治理論課學科定位問題應放在整個中等職業(yè)教育系統(tǒng)中來考慮。要根據(jù)生源狀況,改革、完善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方法、手段,提高對政治理論課教學的認識。它在學生培養(yǎng)上應兼顧升學與就業(yè),而側重在就業(yè);它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素養(yǎng),還要致力于教會學生謀職求職的能力和素養(yǎng);它不僅是工具性和基礎性的統(tǒng)一,而且還是職教性的體現(xiàn)。只有明確了這一定位問題,才能使政治理論課教學更具有目標性、方向性和針對性。缺憲法升學壓力,加之教育系統(tǒng)內部那種認為學生生源差,政治理論課能學多少算多少的思想的存在,導致了政治理論課教學質量不高,教師缺乏教學激情。要改革這種現(xiàn)狀,必須加強對政治理論課學科價值的認識。政治理論課教學不僅關系到學生成為一技之長的“技能型”人才,還關系到學生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不僅關系到學生成為技巧型、技能型人才從而解決就業(yè)問題,更關系到學生潛能開發(fā)、終身發(fā)展的問題。因此,必須提高對政治理論課教學在中等職業(yè)教育中重要不得性的認識,將政治理論課程的教學安排放入整個人才培養(yǎng)方案和整體課程結構中,使政治理論課程真正體現(xiàn)其學科價值。
2、擺政政治理論課程的位置,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趣
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特性決定了學生在校期間專業(yè)知識學習和專業(yè)技能訓練是學習的主旋律。但是,“專業(yè)課”與“政治課”之間并不是矛盾對立的。中等職業(yè)教育不能僅僅局限于狹窄的專業(yè)技能訓練,必須注重對學生普通文化紗質、態(tài)度、情感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文化高移、基礎寬厚、技能復合、素質全面”的中等職業(yè)教育目標/。通過課程整合、彈性學制和必修、選修結合等多種方式組織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克服重專業(yè)課輕政治課,重專業(yè)技術培養(yǎng)輕基本素質培養(yǎng),重眼前謀職輕終身發(fā)展的貨向,處理好專業(yè)課和政治理論課相互關系,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
針對“政治課程學習無用論”,教師必須對學生進行有關理論和現(xiàn)實關系的教育,使學生認識到,理論有其自知的內在牲,它來源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學習政治理論,就是要學生用辯證的、發(fā)展的觀點來看待理論,科學認識理論的相對性,我們反對“理論萬能”、“只有和實現(xiàn)相吻合的理論才是最正確的”的觀點,但決不否定政治理論對現(xiàn)實生活的指導作用。
論文摘要:提高內地大學生思想的實效性,可借鑒香港的公民教育模式,即提倡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重視教育的循序漸進,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針對性,采用多種教學方式。
論文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香港公民教育;實效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不僅關系到大學生能否健康成長為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更關系到中華的未來。筆者以華僑大學學生為對象,對來自內地和香港的大學生觀念、公民意識進行了問卷調查。對內地學生共發(fā)放問卷300份,獲得有效問卷265份,有效率為88.3%;對香港學生共發(fā)放問卷120,獲得有效問卷ll8份,有效率為98.3%。在統(tǒng)計分析中,運用了sPss11.0提供的單變量描述進行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我國特別區(qū)——香港的公民教育實踐的成效較為顯著。為此,我們希望借鑒香港公民教育的方式方法,探索更有效的內地大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方式,為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實效性盡綿薄之力。
一、內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問題
內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大學生的必修課,是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途徑,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要求。通過多年努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已取得較好的效果。從來自內地學生調查問卷的結果,我們看到大陸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與道德水平主流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我們也看到內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如:仍有一些大學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價值取向扭曲、誠信意識淡薄、社會責任感缺乏、艱苦奮斗精神淡化、團結協(xié)作觀念較差、素質欠佳等問題。
1.對思想政治理論課不感興趣。在我們對內地大學生的調查中,有65.5%的同學認為高校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必要,其中15.5%的同學認為非常必要;有48%的同學認為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可行,43%的同學認為不太可行;但當我們問你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興趣時,只有25.5%的同學感興趣,62.5%的同學不太感興趣,l2%的同學反感。這說明目前我們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效果存在一定的問題,問及原因時大多數(shù)同學認為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容和方法的原因。
2.政治淡漠,社會責任感不強。調查結果顯示,僅有32.7%的學生關注每年召開的兩會。當問及“在升國旗時奏國歌時,你的心是”,42.3%的同學有神圣感,25.2%的同學熱血沸騰,兩者合計67.5%,但仍有12.5%的同學沒有感覺,18.1%的同學微微顫動,兩者合計30.6%,這一結果顯示有部分大學生出現(xiàn)政治淡漠的情況。據(jù)廣東有關高校的一項調查也表明,只有36%的學生對政治活動積極參與?!硗?大部分大學生選擇工作的意向都為:大城市、輕松、待遇高。只講索取,不講奉獻,大部分大學生都不愿意到祖國最需要的艱苦的地方去工作。
3.價值取向扭曲,知行脫節(jié)嚴重。調查顯示,大學生思想意識上能夠分清是非、善惡、美丑,有較正確的榮辱觀,但在行為上卻與之相背離。在訪談中,大部分學生都表示應該多服務于人民與社會,但在調查中卻顯示僅有超過一半(52.1%)的學生參加過志愿活動;有29.9%的學生沒有參加過志愿活動,5.3%的學生表示沒有興趣。問及“是否經(jīng)常參加社會活動”時,僅有21,1%的學生經(jīng)常參加,有69.8%的學生不經(jīng)常參加,7.2%的學生沒有參加過。他們一方面表示大學生應該服務于人民服務于社會,但真正去參加志愿者服務的卻只有過半數(shù)。一方面表示要抵制封建迷信,另一方面自己卻相信命運之說。一方面認為同學之間應該團結互助,另一方面卻是等到他人求助時才會去幫助。一方面認為大學生更應該誠實守信,但在真正的物質利益面前卻常常見利忘義。
二、香港公民教育的特點
香港公民教育實際上是在《中英聯(lián)合聲明》簽訂后才由原來的“子民教育”進入了真正的公民教育新的時期,香港教育署l985年頒發(fā)《學校公民教育指引》,l996年又進行了修訂。從調查問卷結果看,香港的公民教育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調查顯示:有66.7%的香港學生參加過義工活動,而內地學生僅有52.1%參加過志愿者工作。在問及“如果你看到有人不排隊,你會”時,香港大學生中有35.6%的人“立即出聲或請員制止”。問“有人在非吸煙區(qū)吸煙”時,有28%的香港學生“立即出聲或請管理員制止”,僅有l(wèi)7.8%的學生會“立即離開現(xiàn)場”,而內地學生大部分則會直接離開現(xiàn)場。在問及“你經(jīng)常見到香港人在香港有以下行為嗎?”:“上工具有人爭先恐后”時,55%的人選擇“很少看到”和“沒看到”;“在非公共場所的非吸煙區(qū)吸煙”時,有60%的人選擇“很少看到”和“沒看到”;“有人在公共地方污染(例如: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汽水罐、報紙)”時,有58.5%的人選擇“很少看到”和“沒看到”。在問及“整體來講,你對香港人的公德心有多滿意”時,有74.3%的香港學生選擇“非常滿意”和“滿意”。以上結果與我們采取訪談所得印象基本一致,特別是香港學生有較強的公民意識,較高的道德觀念和較好的行為規(guī)范給了我們極大的啟發(fā)。
(一)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l996年修訂的《公民教育指引》提出了以學生為中心的公民教育目標。“以學生為本”的價值理念,貫穿香港公民教育的始終。體現(xiàn)在:(1)培養(yǎng)目標上注重人的綜合素質的提升。(2)課程安排和活動設計上強調特色和尊重個性。以學生為中心來思考問題,教材設計符合不同年齡段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他們尊重和倡導校本課程,鼓勵教學創(chuàng)新。(3)教學方法多樣,學習方式上提倡自主學習。不斷推陳出新,強調精神、客觀及寬容的態(tài)度,在平等、輕松的氛圍中讓學生進行分析、思考及判斷,表達個人看法,作出個人選擇,培養(yǎng)學生自我認識智能,通過履行和反思,確立個人的價值觀念。
(二)循序漸進的內容安排
香港公民教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特點、興趣愛好、經(jīng)歷感受而按 幼兒園、小學、中學等階段循序漸進進行設計,內容范疇也由個體、家庭、鄰里、社區(qū)、香港、國家、國際逐步拓展,使公民教育的進度隨學生年齡的增長、視野的開闊而逐漸深化。
(三)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
公民教育與一般學科教育的不同在于,其學習目的并非求知,而是公民基本素質的養(yǎng)成。因此,學習方式和渠道對學習效果有著重要的影響。香港學校充分利用正規(guī)課程、非正規(guī)課程、白編課程、隱蔽課程等一切可利用的手段推進公民教育。除了設置小學常識科和中學公民教育科正規(guī)課程以外,不少學校自編校本課程,同時要求其他學科在教學過程中盡量結合進行滲透。教師在不同的科目中,藉著教授學科內容之際,滲透一些有關聯(lián)的價值思考和討論活動。例如,在生物科的課程設計中加入性態(tài)度和兩性尊重的討論;在社會教育科中加入認識社區(qū)并探討如何承擔改善的責任;在中國科中加入介紹國家近代的經(jīng)濟表現(xiàn)和在世界舞臺上的角色,從而培育對國家的自豪感和對國民身份的認同。這種結合學科的內容及跨學科模式的推行策略,能在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之余,教師亦可“不刻意”地學生學習正確價值觀和態(tài)度,這比直接灌輸?shù)哪J礁哒f服力和感染力??诮逃绞礁秦S富多彩,活動、比賽、辯論、展覽、模擬、角色扮演、專題討論不一而足。多種方式實施公民教育,既符合公民教育自身的特點,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熱情,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四)全面多元的實施主體
1986年5月,香港成立了公民教育委員會,負責聯(lián)絡有關政府部門及團體,推廣校外公民教育活動,并鼓勵市民積極參與社會事務。香港公民教育的實施不單單依賴教育部門,而是充分利用各種政治和社會力量,讓政府機構、民間團體、社區(qū)組織、宗教組織、媒體等積極參與到公民教育中來,形成公民教育實施主體全面多元的特點。這些機構和組織多達幾十個,遍布香港各個區(qū)域,它們紛紛成立德育和公民教育資源中心,建立相關推介網(wǎng)站,編印大量不同類型的刊物教材,制作電臺節(jié)目,資料中心對公眾開放,接受公眾咨詢和提供相關。香港公民教育實施的全社會性不僅有利于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而且在全社會形成一個公民教育網(wǎng)絡,從而保持影響方向上的一致性和連貫性,不斷鞏固學校公民教育的效果。
三、提高內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的方略
(一)提倡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乖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香港公民教育奉行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而內地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方面最大的特點則是以教師說教、講授為主的強制、灌輸式的主導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只重視教師的講授和灌輸,忽視了大學生的個性與特點。高校教師與學生形成了“我說你聽,我打你通,我壓你服”的一種簡單主導與被主導的關系。這就使得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被限制,他們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方面的知識變得很被動,甚至導致學生的排斥。這不僅不利于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的提高,要在行為上的踐行就更難了。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應借鑒香港公民教育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高校教育要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把人才培養(yǎng)作為根本任務,把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要位置。在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內容或實踐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性與特點,深入了解學生,掌握他們的認知水平、思維方式和學習態(tài)度,針對不同特點與興趣的學生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與實踐方式,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為個體自主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設條件。而在課堂教學中,應采取多種教學方式,并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平等的氛圍,讓學生盡量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再進行引導。在互動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榮辱觀、價值觀、世界觀。
(二)注重層次性,增強思想理論課的針對性
香港循序漸進的公民教育內容安排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主體差異性。而內地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中,長期以來形成了價值理論上的統(tǒng)一灌輸,教育形式上的整齊劃一,在德育對象、內容、要求等方面往往搞“一刀切”,缺乏層次性。這種做法忽視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表現(xiàn)出來的認識規(guī)律才能與品德的差異性,忽視了他們依據(jù)自身特點選擇自己發(fā)展方式的權利。所以,有學者認為:忽視主體的層次性、差異性,用一個統(tǒng)一的道德標準要求所有的人,且一步到位,令人高不可攀,是導致當代中國道德生活“問題”的一個重要因素。
借鑒香港公民教育的循序漸進特點,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也應有層次之分。
比如對一般的青年大學生,要幫助他們了解中華的,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團結互助,遵紀守法。對學生黨員干部,更要側重于理論和為共產主義奮斗的教育,要求他們做到堅持祖國利益高于一切,自覺地將個人利益與祖國利益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以科學發(fā)展觀為,始終踐行黨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于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也應有所側重:對大一新生應結合入學教育側重以“遵紀守法、團結互助”為主的教育,要求他們主動適應學校生活,努力學習,科學合理規(guī)劃四年的大學生活,自覺遵守校紀校規(guī),為構建和諧校園而努力;對大四學生應結合側重以“責任、回報社會、辛勤勞動、艱苦奮斗、開拓進取”等教育,要求他們腳踏實地,勤儉自強、敬業(yè)奉獻,為構建和諧社會盡力、盡責。
(三)采取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實效性
香港公民教育之所以取得明顯成效原因之一便是采取了豐富多彩的教育方式,使學生發(fā)揮了主動性與積極性將所學知識有效內化,并付諸實踐。而內地教育的模式就是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強制、灌輸?shù)闹鲗Ы逃J?這使得很多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叛逆,失去興趣。
借鑒香港的多種教學方式,首要的是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堂教學主渠道的作用。要把思想政治理論的基本要求引入教材、引入課堂。講授時,不能只是一味地灌輸理論,而應結合典型的案例,聯(lián)系當代大學生的實際,深入淺出地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顯示:大多數(shù)同學希望教師理論聯(lián)系實際,解答當前熱點、難點。課堂教學形式也應該多樣化,不應只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應該更多地采取啟發(fā)式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國際、國內以及生活中的道德事件,進行是非、善惡、美丑的討論與辨別,使學生主動進行思考,將知識內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率先垂范、嚴謹治學、以德施教,以精湛的學術知識教育學生、鼓舞學生,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凝聚學生。因為教師的學術水平、治學態(tài)度、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等對學生產生著直接、深刻的影響。為此,高校在選拔、任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時,必須嚴格把關,以“德才兼?zhèn)洹睘闃藴?并加強對教師的培訓,使其真正成為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
除了思想政治理論課之外,其他科目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將思想政治理論滲透進去。就像香港公民教育中,教師在不同的科目中,藉著教授學科內容之際,滲透一些有關聯(lián)的價值思考和討論活動。這種結合學科的內容及跨學科模式的推行策略,能在豐富學生的學科知識之余,教師亦可“不刻意”地指導學生學習正確價值觀和態(tài)度,這比直接灌輸?shù)哪J礁哒f服力和感染力。
此外,第二課堂和校園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并在行為中踐行。比如開展征文、演講、辯論賽、主題班會、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黨團組織活動,使大學生在參與活動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志愿者服務等道德實踐活動,讓廣大學生明確自己對歷史、對民族肩負的責任和使命。開展關愛他人行動,探訪并幫助貧困農民或孤寡老人,給中小學生做義務家教等等,使學生在實踐中心靈得到凈化、思想得到熏陶、認識得到升華、行為趨于自覺。在網(wǎng)上開設論壇,在校報上開辟專欄,積極營造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良好氛圍。充分發(fā)揮校園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和宣傳教育作用,特別要表揚大學生中一些先進個人、榜樣人物、好人好事等,在這種和諧良好的氛圍中,大學生之間會自覺地互幫互助,形成團結互助的良好局面,有利于培養(yǎng)大學生熱于助人的良好品德以及培養(yǎng)大學生的正義感、責任感。
總之借鑒香港公民道德教育方法有利于提高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為加速人才培養(yǎng)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曾強調指出:“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基地,必須把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辦好高校,首先要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如何培養(yǎng)人這個根本問題。我們高校辦得怎么樣?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得怎么樣?首先要看培養(yǎng)出來的大學生是不是合格,特別是思想政治素質是不是合格。”[1]因此,高校只有把握好人才培養(yǎng)的方向,不斷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改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學效果,提高教學實效性,才能擔負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培養(yǎng)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歷史任命。當前,交互主體性教學理念已經(jīng)成為思政課教學改革以來的主導理念。在筆者看來,交互主體性教學的核心機制是“教師—知識—學生”三極之間的良性互動。按照這一嶄新理念,思政課教師作為教育者,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發(fā)動者、組織者,教學過程中師生交互主體性的形成和塑造是教師自覺引導的結果,而教師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較高的理論修養(yǎng)是形成和諧的交互主體性的基礎和前提。這說明,高校思政課教師只有首先不斷豐富、完善知識儲備,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才能不斷提升思政課吸引力,增強教學實效性,提高教學效果。
一、豐富的知識是高素質思政課教師的必備條件
高校是知識的殿堂,是大學生求知的圣地、成長的樂園。高校面向大學生所開設的一切課程無不為了知識的傳播與文明的傳承,為了培養(yǎng)和造就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棟梁之才。在我國,高校更肩負著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事業(yè)培養(yǎng)優(yōu)秀建設者和合格接班人的光榮歷史使命。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知識和文明的傳承者、創(chuàng)造者,肩負著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任。在我國,人民教師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和建設者。曾強調:“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高質量教育的一個基本條件……對于其知識水平滿足不了教學需要的,要及時加以培訓和提高。教育者必先受教育,不但要學專業(yè)知識、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政治知識、實踐知識,以不斷豐富和提高教師教書育人的水平。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和思想進步的導師,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范,這樣才能真正為人師表?!盵2]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加強自身素質建設,術業(yè)有專攻,必須成為擁有豐富知識的教育者,成為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質上、學識學風上的以身作則者、率先垂范者。實際上,對高素質教師的要求更應該體現(xiàn)在高校思政課教師身上。
針對高校思政課教師加強自身素質的必要性,《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教社政[2005]5號)強調:“提高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關鍵在教師。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要不斷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提高科研能力和教學水平,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做教書育人的表率,做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币虼?高校思政課教師不僅需要學習和掌握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知識、科學文化知識,而且必須自覺地學習、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旗幟鮮明地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把握整個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立場和政治方向。對此,亦指出:“理論工作者要努力加強各方面知識的學習,特別要加強對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而且要學得更認真一些,理解和把握得更準確、更全面、更深刻一些。尤其要在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上有一個大的進步?!盵3]特別是,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保持鮮明的實踐品格,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這要求高校思政課教師必須開展廣泛地實踐調查,掌握豐富的實踐經(jīng)驗和實踐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必須緊密聯(lián)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實踐,以解決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為契機,做好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的緊密結合,努力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需要加強學習,堅持終身學習。而作為知識的重要傳播者和創(chuàng)造者,教師連接著文明進步的歷史、現(xiàn)在和未來,更應該與時俱進,不斷以新的知識充實自己,使自身成為熱愛學習、學會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成為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的表率。這一點對于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根本精神,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時俱進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者來說更應該如此。因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是開挖不盡的知識寶藏,并非稀缺資源??梢哉f,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博大精深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豐富資源,而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與時俱進更是保證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無限發(fā)展,為高校思政課教師汲取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提供了不竭源泉。目前,高校思政課教師已經(jīng)高度自覺地肩負起特殊歷史使命,認識到思政課教學的基本特征和根本要求,普遍意 識到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和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修養(yǎng)是高校思政課教師的必備條件,為了不辱使命,就必須不斷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專業(yè)知識、科學文化知識的學習,以提高自身的素質和理論修養(yǎng)。
總之,高校思政課教師應當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和研究,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提高自身修養(yǎng),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的理解、把握,從而向青年學生傳授更豐富、更準確、更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達到培養(yǎng)既具有科學的專業(yè)知識、專業(yè)技能又具備扎實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yǎng)和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
二、知識是塑造自由和諧師生關系的客觀基礎
交互主體性教學是現(xiàn)代主體性教學理念的最新、最高表現(xiàn)形態(tài)。交互主體性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理念對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的理解,把“教”與“學”活動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視為平等主體。兩者面對著“知識”這一共同客體,形成了“教師—知識—學生”三極互動的教學機制,而師生正是在“教”與“學”的交互過程中形成了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即師生交互主體性。如果從交互主體性教學理念上來看,知識對提升高校思政課吸引力的作用就尤為鮮明,因為它是塑造自由和諧師生關系的客觀基礎。
客觀而言,“知識”是一個褒義詞。一個人掌握知識的多寡相當程度上代表著對事物了解程度的深淺,甚至相關實踐能力的大小。因此,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掌握的多寡能夠反映出高校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精神實質理解的深淺程度。無疑,掌握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精神實質是提高思政課教師教學自信、調動學生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個人魅力、贏得學生信任的前提,是提升思政課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學生以高度的熱情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讓他們自覺認真聽課、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和實踐活動的關鍵因素。而且,從根本上說,掌握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首要的目的就在于深入、準確地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的精神實質,以通過更科學、合理的教學活動更準確、更全面也更自由地向青年學生傳授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知識,讓他們自覺地樹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激發(fā)起對馬克思主義的無限熱愛,學會用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分析和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事實上,不僅思政課教學活動是以師生彼此的或豐富或淺薄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為基礎而開展、發(fā)動的,師生雙方的“教”與“學”關系也是通過這些活動建構起來的,而且正是在這一活動中師生明確了各自的身份,即高校思政課教師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教育者、真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宣講者、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精神文明的傳播者,而學生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受教育者、真正的學習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學習者。因此,師生必備的、與思政課教學活動相適應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是成功地建構、鞏固和發(fā)展各自相應身份的基礎??梢哉f,正是通過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的豐富和積累,深刻地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精神,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的觀點、立場和方法,師生實現(xiàn)了各自身份的實至名歸。正是由此,石中英指出:“對于一個人而言,他的社會身份不僅是一種外在的標志(膚色、性別、地位、爵位、職稱、服飾、話語習慣等等),更是一整套內在的知識體系?!盵4]這就不難理解,對于一位高校思政課教師來說,他之所以擁有或配稱這一社會身份,不只是在于他擁有了高校教師資格證,而完全在于他客觀地擁有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及相關的教育知識,即他通過認真的學習深入理解和把握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能夠正確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立場、方法分析和解決社會經(jīng)濟、政治、文化生活中的現(xiàn)實問題,具備必要的教學方法,能夠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知識傳授給青年學生,不斷引導他們深入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從而逐步確立馬克思主義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和培育起他們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因此,如果科學地看待知識作為社會身份的內在要求,那么,就應當看到,由于教師“術業(yè)有專攻”、“聞道在先”,是整個教學活動的發(fā)起者、引導者、支配者,每一位高校思政課教師都應當自覺加強自身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學習,使自身充實起來,這既增強自己從事和開展思政課教學的自信、能力,又能彰顯出高校思政課教師基于扎實專業(yè)素質、較高專業(yè)修養(yǎng)的良好形象。而對于廣大青年大學生來說,知識改變命運,學習和掌握已經(jīng)系統(tǒng)化、組織化和符號化的間接經(jīng)驗——知識,是他們培育正確的生存、發(fā)展方式的最佳捷徑和有效方法,是塑造獨立人格、自由個性和主體意識的根本途徑。通過不斷地豐富知識,從而提高自身的認知、比較、選擇不同的生活和發(fā)展方式的能力,能夠使他們不斷發(fā)現(xiàn)新的、無限廣闊的生存和發(fā)展空間,開拓自己的生活世界,從而為自身命運的改變和自由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必要的思想條件,只有這樣才不致于陷在自己的個體感受和片面狹隘的經(jīng)驗里,甚至陷入宿命論或決定論的泥坑里,完全喪失掉無限發(fā)展的需要、動力和可能。在教學活動中,盡管學生是受教育者、學習者,然而初步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參與整個教學活動、建構師生交互主體的基礎,是激發(fā)熱愛思政課的重要條件。
毫無疑問,只有進一步學習、掌握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認識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和根本特點,青年大學生才能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方式的多樣性有充分的認識,對各個國家和民族根據(jù)本國國情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不同道路、不同模式給予客觀的評價,才不至于受各種西方社會思潮的迷惑,受資本主義國家敵對勢力的腐蝕,喪失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現(xiàn)代化事業(yè)奮斗的堅定信念。
三、教育知識:教師提升思政課吸引力的必要保障
毫無疑問,作為思政課的教育者,教師除掌握系統(tǒng)而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外,還應該不斷豐富自身的教育知識,熟悉教育理論和教育規(guī)律,提高業(yè)務能力,加強自身的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以增強思政課的吸引力,引導和培育學生的主體性,從而保障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不可否認,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內容豐富多彩,知識無限廣闊。對于個體而言,人不僅呈現(xiàn)出多個維度,而且意味著每個人僅僅是整個社會分工-協(xié)作體系中的一員。任何人都有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或行業(yè)),而他之所以能夠從事特定的職業(yè),完全在于他具備從事這些職業(yè)所要求的相應知識基礎和職業(yè)道德修養(yǎng)。對于教育這個特殊的職業(yè)來說,“沒有教育的知識(不管是理論的教育知識或是民俗的教育知識),一個人就不能成為教育者,或準確地說,就不能成為一個合格的教育者”。[4]正如一個生活知識貧乏的人就不會有豐富而有趣的生活一樣,教育者如果不具備必需的教育知識,沒有一定的教育理論修養(yǎng),不熟悉教育規(guī)律和自己所講授的教材內容,毫無業(yè)務能力可言,他就根本不可能保障自己的教學活動順利開展。與此同時,沒有一定的師德修養(yǎng),教師也不可能很好地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開啟、確立和鞏固和諧的師生關系,培育學生的主體性。鄭樹文強調:“優(yōu)秀的理論修養(yǎng)品格和高尚的道德人格是教師教學吸引力的基礎。
不過,應當看到,知識無論 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還是教育知識以及涉及思政課課程的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社會百科知識,甚至結合學校學科特色的其他專業(yè)知識,都是高校思政課教師提升思政課吸引力、增強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相反,無論是哪個方面知識的匱乏都勢必導致思政課教學的枯燥無味,把富有強烈求知欲、渴望成才的青年大學生拒之于課堂之外
高校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就是對其進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時效性和針對性的重要渠道是進行實踐教學。實踐教學有利于促進大學生對社會、國情的了解,增長自身的才干,為日后奉獻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也有利于鍛煉大學生的毅力,培養(yǎng)他們的品格,從而使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得到極大的增強。
一、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的必要性分析
1.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
馬克思主義的本質特征和基本原則是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馬克思主義是在無產階級革命偉大斗爭和科學理論家對客觀世界內在規(guī)律科學探索的實踐中產生的。同時,馬克思和恩格斯不斷地在實踐中將自己的理論發(fā)展開來。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給大學生,因此必須堅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原則,如果教師在教學中摒棄了這一原則,那么就不能完成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
2.現(xiàn)代教育理論的要求
“以學生為本”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著重強調的教育思想,教師在教學生理論知識的同時,更應教育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積極運用已有的知識,在實踐中探索未知。改革開放的深入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思維和生活方式及價值取向。一方面,高校大學生能夠更加迅速地接受文化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大學生社會閱歷比較淺,在理解理論問題時常常比較片面和膚淺。因此,只有把理論課教學和實踐性教學緊密結合起來,才能提高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認同感,從而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3.社會實踐的要求
隨著政治多極化、經(jīng)濟全球化和社會信息化的快速發(fā)展,學校教育逐漸處于相對開放的社會環(huán)境之中,社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知識,社會上各種不同的價值觀、榮辱觀等不可避免地影響到學生。面對這種形勢,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強化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將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處于真實的社會環(huán)境中,深刻認識到現(xiàn)代社會對人的創(chuàng)造性和自主性的要求,從而使學生在解決現(xiàn)實問題時能夠更加有理有據(jù)。
二、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性教學改革的方式
1.科學安排實踐教學的內容和形式
在實踐教學的內容安排方面,為了有效提高高校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高校應積極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和課堂理論教學結合起來,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任務和目標為基礎,依據(jù)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需求,同時根據(jù)具體的課程來設計教學的內容。各高校應在教師設計的實踐教學內容的指導下,結合本校的實際,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問題作為實踐教學的內容,讓學生通過認真的觀察和深入的分析研究探索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實踐教學的形式安排方面,高校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采用交流式、辯論式、體驗式、調查式及競賽式等實踐教學形式,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建立健全實踐教學運行和保障機制
各高校應積極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指導小組,小組由分管領導牽頭,成員包括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單位及有關職能部門的負責人,對實踐教學計劃進行定期的研究,統(tǒng)籌規(guī)劃各門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之間的實踐教學內容,并將實踐教學資源進行合理配置;確定并保證經(jīng)費投入比例,該比例可以按學生人數(shù)和學分確定;有條件時可以積極與社會各界聯(lián)系,建立一批相對固定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積極培訓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并將他們納入學校學術名師、帶頭人等工程中。教育主管部門應該在高校黨建和教學評估體系中吸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施情況,并使其成為評估和考核高校辦學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從而使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得到切實有效的保證。
3.打造實踐性教學評估體系
在對內容進行評估時,不但包括對結果的考核,還包括綜合評價高校學生在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能力和思想等。在對形式進行評估時,應該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采用硬評價和軟評價相結合的評價方法。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是實踐性教學評價的主體,因此,教師應嚴格根據(jù)學生在實踐中的調查報告、態(tài)度等進行公正公平的評價。另一方面,學生同樣也是實踐性教學評價的主體,學生評價的主要內容是對已經(jīng)開展的實踐性教學的參與程度、 感受和興趣。
總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是理論教育課,同時也是社會實踐課,為達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目的,高校必須使理論教育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踐。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全面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政治業(yè)務水平,日前__省委宣傳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就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出要求。
一是從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選聘配備、培訓、學科建設、表彰獎勵等方面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全面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師隊伍建設,爭取到2015年,建設一支政治堅定、業(yè)務精湛、師德高尚、結構合理的思想政治理論教師隊伍。
二是整合全省力量,積極申報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博士點,完善二級學科體系,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提供對應支撐。定期組織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精彩一課”和“精品課程”的評選活動及教學觀摩活動,推廣先進教學方法,促進優(yōu)質教學資源建設和共享。
三是建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專項經(jīng)費,列入預算,并隨著學校經(jīng)費的增長逐年增加;完善思政黨建評估體系和教師表彰獎勵機制;把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作為高等學校教學水平評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列為二級指標,加大其權重和顯示度。
四是將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程建設、教材建設、教學方法改革、教師隊伍建設、學科建設以及教學中重要理論和實際問題的研究等作為重要選題,列入省級教育科學研究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之中,推出一批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研究成果,不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科研能力。進一步加強“__省情研究中心”建設,把省情教育和研究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內容。
五是在高校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科研部”,統(tǒng)一負責思想政治理論教師、教學、科研、社會服務和相關管理工作;負責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建設、人才培養(yǎng)和教學科研梯隊建設等工作。加強__省師資培訓中心建設,建立__省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中心專家?guī)?,設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培訓專項基金,對全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進行系統(tǒng)培訓。
六是通過幾年堅持不懈的努力,使我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得到明顯加強和改善,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作用,進一步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工作,為培養(yǎng)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做出積極貢獻。
論文摘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yè)為導向”,是高職教育辦學的重要指導思想。文章從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含義及特點入手,分析以就業(yè)為導向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內在關聯(lián),既促進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發(fā)展,同時也給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新的要求,探討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功能。
論文關鍵詞:就業(yè)導向;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關聯(lián);基本功能
一、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含義及特點
以就業(yè)為導向,就是把學生的就業(yè)作為引導高職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基本指向,高職教育的一切工作都應為了學生更好地就業(yè)而展開。整個職業(yè)教育的評價標準要向以就業(yè)為導向轉變,職業(yè)教育資源的配置要向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優(yōu)勢學校傾斜,培養(yǎng)市場真正需要的人才。它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培養(yǎng)目標的職業(yè)定向性。培養(yǎng)應用型、技能型、操作型、具有大學文化層次的高級職業(yè)技術人才,學生畢業(yè)后能直接上崗。他們具有雙重優(yōu)勢:同普通高校畢業(yè)生相比,他們出校門就有相當熟練的某種技藝或技能;同中等職業(yè)學校畢業(yè)生相比,他們又有大學以上的專業(yè)理論與知識。
2.專業(yè)設置市場性。教學內容擺脫了傳統(tǒng)學科式教學模式,按照地方性、市場導向性的需求,就業(yè)市場需要什么,就辦什么專業(yè);辦什么專業(yè)就設什么課程、請什么師資,專業(yè)設置具有相應靈活性,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能夠很快適應就業(yè)崗位的需要。
3.課程開發(fā)職業(yè)性。在課程開發(fā)過程中,學校根據(jù)高職人才培養(yǎng)目標、要求以及教育教學規(guī)律,關注企業(yè)需求變化,調整專業(yè)方向,確定培養(yǎng)規(guī)模,設計實施性教學計劃;企業(yè)為高職“埋單”、提供就業(yè)崗位。
4.教學過程協(xié)作性。企業(yè)選派有豐富經(jīng)驗的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通過對企業(yè)需求崗位的分析,然后對學校制定的教學計劃提出合理的修改意見和建議,雙方不僅有效發(fā)揮了各自的優(yōu)勢,密切了合作關系,還提升了合作層次,實現(xiàn)了“產銷連接”,使學校人才培養(yǎng)與企業(yè)人才使用的“無縫”連接成為可能。以就業(yè)為導向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含義及特點相互區(qū)別,但是,兩者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聯(lián)系。
二、以就業(yè)為導向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相互聯(lián)系
1.教育目標基本一致。以就業(yè)為導向與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總體目標上是一致的。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承擔著對大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從政治上、思想上、道德上培育人、塑造人,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造就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的人才;另一方面,高職教育“以就業(yè)為導向,服務為宗旨”已成為一種共識,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要“要以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為目標,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堅持以人為本,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大教學效力,準確把握市場脈搏,緊緊盯住市場需求,依據(jù)市場辦教學,圍繞市場搞就業(yè),培養(yǎng)市場需要的“精品”學生——有文化、有修養(yǎng)、有學歷、有技術、有底蘊、有創(chuàng)新的人才。
2.教學內容相互依存。一方面,以就業(yè)為導向是高等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職責。思想政治理論課,旨在引導學生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創(chuàng)業(yè)觀,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素質。這些教育內容只有融入和貫穿以就業(yè)為導向的培養(yǎng)之中,才能富有實效性和穿透力,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有助于以就業(yè)為導向。研究表明,相當一部分畢業(yè)生面對紛繁復雜的人才市場,感到無所適從,不是因為不具備工作所需的技能,而是因為缺乏基本就業(yè)能力。在擇業(yè)過程中,盲目自大,脫離現(xiàn)實,或是忽視專業(yè),急功近利,或缺乏擇業(yè)主動性、積極性和競爭意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以及求知欲、獨立性、靈活性、觀察力、自信心、好奇心、想象力等優(yōu)秀人格品質。
3.培養(yǎng)模式基本相融。從培養(yǎng)模式適應社會需要和個人發(fā)展的整體上來看,以就業(yè)為導向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顯示出相互滲透、相互貫通?,F(xiàn)代企業(yè)不僅注重員工的職業(yè)技術,而且注重員工的整體素質,這種對員工的綜合素質要求,代表社會的發(fā)展方向,代表著勞動就業(yè)對高職教育的要求。高職教育依據(jù)以就業(yè)為導向和思想政治理論課為核心兩個基本維度來規(guī)劃課程,就是要兼顧社會發(fā)展需求和學生發(fā)展需求;就是要兼顧學生即時性需要(當前就業(yè)的需要)和超前性需要(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并以此來整合應用性課程與理論性課程、專業(yè)課程與基礎課程,學歷性課程和資格證書課程,從而構建高職特色的課程體系。以素質拓展教育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途徑,增強大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yè)競爭力。事實上,在培養(yǎng)實踐中,以就業(yè)為導向蘊涵著一定的實踐導向,其核心在于強調作為主體的人的基本綜合素質的養(yǎng)成與發(fā)展,并不是將每個人都培養(yǎng)成全才,而是力圖使每個人在其現(xiàn)有素質的基礎上趨于完善。它不僅隱含了對人的全面發(fā)展目標的表達,也蘊涵了對人的全面發(fā)展教育內容、手段與途徑的規(guī)定,兩種培養(yǎng)模式已表現(xiàn)出統(tǒng)一與融合的趨勢。
三、以就業(yè)為導向對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出了新的要求
1.突出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層次性。根據(jù)擴招后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的現(xiàn)狀,對統(tǒng)招生與單招生、文科生與理科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要求。(1)在課程目標上,應以人的發(fā)展為基點重新審視高職教育的質量規(guī)格和人才標準。以人的職業(yè)能力的終身發(fā)展、與職業(yè)相聯(lián)系的人的整體發(fā)展為著眼點進行目標定位。不僅要注重某一職業(yè)或崗位的專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且要注重學生職業(yè)適應能力、職業(yè)發(fā)展能力、職業(yè)活動中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的發(fā)展,尤其應重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能力素質的持續(xù)發(fā)展。(2)在課程設置上,應在保證高職教育課程結構性的同時,增強課程的開放性,體現(xiàn)課程設置的靈活性、課程內容的前瞻性和課程實施的和諧性。同時,在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編排上,要體現(xiàn)人文精神、社會科學與現(xiàn)代自然科學技術的有機整合,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增強學生的變通能力。(3)針對不同教育對象,分類確定具體教學目標和方法。即把學生按知識層面分成不同層次,確定適宜的難度,在教學設計和教學活動中,按不同具體目標,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適應學生的群體性差異。使每個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質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提高,都有成就感。并在此基礎上提升目標,促進學生素質的繼續(xù)發(fā)展。
2.突出知行結合、形式多樣的實踐教學。圍繞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標,制定實踐教學大綱和計劃,組織課內課外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活動。一是通過參觀、考察、網(wǎng)上調研,使學生接觸社會,促進學生對基本國情的認識和把握,了解我們國家還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發(fā)展水平不很發(fā)達,發(fā)展不平衡的現(xiàn)實,指導學生撰寫調查報告,深化在課堂教學中獲得的理性認識。二是把實踐教學與志愿者服務、公益活動、專業(yè)實習結合起來,加強對高職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業(yè)精神的培養(yǎng)。三是滲透職業(yè)指導教育,從校外聘請一些專家學者、職業(yè)指導師、企業(yè)管理人員、生產一線的工作人員作關于勞動力狀況、就業(yè)形勢、崗位要求、職業(yè)生涯設計、應聘技能等專題講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社會,正視現(xiàn)實,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加強自身的行為修養(yǎng)和就業(yè)能力。
3.突出教師的職業(yè)性,建設“三師型”師資隊伍。高職教育要突出它的應用性、職業(yè)性特點,必然要求教師既要有教學能力,又要有專業(yè)的實際經(jīng)驗。隨著高職改革的深入,尤其是以就業(yè)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提出,作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師資隊伍的建設上,必須順應其需要,創(chuàng)新“三師型”內涵,既能傳授專業(yè)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專業(yè)實踐,幫助學生進行職業(yè)生涯設計的教師,具有類似教師+某個專業(yè)技術職稱+職業(yè)指導(如講師+工程師等+就業(yè)指導師)的專門人才。教師既能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又能從事行業(yè)、職業(yè)實踐活動,并能將行業(yè)、職業(yè)知識及能力和態(tài)度融合于教育教學過程中。同時還具備能夠了解社會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需要及能力要求,將就業(yè)指導工作從大學學業(yè)后期前移至學業(yè)早期,與新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同步設計。
四、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基本功能
1.定位功能。隨著高職學制的改革,學時短與教學內容多的矛盾越發(fā)凸顯。如何辦出“以就業(yè)為導向”的高職教育是擺在所有高職院校面前的新課題。教育部部長周濟在第三次全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產學研結合經(jīng)驗交流會上指出:“高職教育必須與本科院校‘錯位發(fā)展’,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把滿足勞動力市場的需求作為發(fā)展的動力,把提高學生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能力作為改革的方向。堅持以就業(yè)為導向,是我們工作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睂I(yè)設置要與當前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緊密結合,基礎理論以該崗位“必需”、“夠用”為度。要轉變辦學思想、辦學模式和辦學機制,加強職業(yè)道德教育和職業(yè)技能訓練,把學做人和學技能結合起來。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體現(xiàn)以就業(yè)為導向的人才培養(yǎng)方向。以就業(yè)為導向為突破口,突出實踐的作用,增加實踐的課時,加大實踐的分量,讓以就業(yè)為導向發(fā)揮其導引、激勵、興趣、深化的特殊作用。在課程設置上應考慮拓寬學生知識面,著眼于人的和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適應就業(yè)的關鍵能力,為其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牢固的基礎。在教學內容上,必須突出應用性、教學方法突出訓練性和教材建設突出適應性。樹立與市場經(jīng)濟相符合的就業(yè)思想和觀念,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在專業(yè)學習中訓練,在社會實踐中體驗,在自我修養(yǎng)中提高,在職業(yè)活動中強化,培育良好的心理素質,既可以做一名能工巧匠,從“灰領”晉升為“自領”,成為企業(yè)的中流砥柱,又可以隨經(jīng)濟結構的調整、市場的變化而隨時更換職業(yè)崗位,應對將來社會和職場的各種挑戰(zhàn)。
2.動力功能。目前,許多高職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遠未達到足夠的重視程度,把專業(yè)課和思想政治理論課定位為所謂的“正課”與“副課”關系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甚至認為思想政治理論課可學可不學,對自己的人生成長并無實際意義,因而對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缺乏內在驅動力,這種認識在相當程度上阻礙了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開展。就業(yè)導向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目標是把人力資源市場的職業(yè)道德要求作為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貫穿思想政治理論課過程,實現(xiàn)教育與市場接軌,體現(xiàn)畢業(yè)生與人力資源市場的“零距離對接”的教育理念,成為幫助高職學生實現(xiàn)理想與自我價值的階梯。深刻理解時代賦予自己的歷史使命,明確時代和社會對自己提出的素質要求,積極、主動地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關注社會,探索職業(yè)發(fā)展前景,確定合理的職業(yè)目標。一年級了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業(yè)、有目的地提升職業(yè)修養(yǎng),三年級初步完成從學生到職業(yè)人的角色轉換。通過一些有代表性的、啟發(fā)性的思想政治論課實踐活動,不僅可以讓學生知道了自己“應該做什么”“將要做什么”以及“能做什么”、“怎樣做”,更重要的是讓生在思考分析討論中明白“為什么”,自覺地把個人的專業(yè)學習、素質的提高和就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從而變動接受為“主動采納”、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3.吸引功能。過去思想政治理論課評價和考核以知為重點,導致教學結果與目標相背離,在一定程度上阻礙教學質量的提高,使教學水準和效果只能在低層面上徘徊,來了兩個突出的問題:從橫向看,學生獲得成功的領域太少即使有也不重要;從縱向看,忽視對基本原理的理解、運用及思想政治方面現(xiàn)實表現(xiàn)的考核,導致學生死記硬背,出現(xiàn)誰的記憶好,誰的考分就高的現(xiàn)象,致使在相對評價上很多學生只是中等或中等以下。這樣的評價模式使學生學習行為得到強化的機會既少又單一,學習積極性必然下降,甚至厭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就業(yè)導向背景下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將人力資源市場的競爭觀念和道德規(guī)范直接引入教學過程中,對高職學生形成了很強的約束和激勵。一方面,市場經(jīng)濟是法治經(jīng)濟,也是信用經(jīng)濟,企業(yè)等市場主體的經(jīng)濟活動受法律約束,失信會使其付出巨大成本。同樣,作為具體經(jīng)濟活動執(zhí)行者的企業(yè)一員也必須遵守市場規(guī)范。具體反映在人力資源市場上,就是要求高職學生必須具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個人道德是否符合市場的要求,關系著高職學生的就業(yè)和職業(yè)發(fā)展,關系著學生切身利益;另一方面,思想政治理論課,為高職學生提供了具體明確、切實可行的目標,既能使高職學生理解其價值大小,又能判斷其實現(xiàn)的可能性的大小,從而激勵他們積極參加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讓學生綜合利用所學的知識進行判斷和決策,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成功~努力~更大成功”,明白自己的長處,取得身心愉悅的感受,認同這樣一個道理,這樣的教學對他的發(fā)展是有重要的作用的,而且這種作用是其他課程所不可取代的。
4.成才功能。長期以來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重理論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的偏向,反映在就業(yè)上,一是就業(yè)率和就業(yè)質量普遍不高;二是畢業(yè)生發(fā)展后勁不大,不能令社會、家庭和學生滿意,這說明高職學生綜合職業(yè)能力亟待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圍繞以就業(yè)為導向有所作為,不僅能讓學生就業(yè),還要提高學生的就業(yè)質量和就業(yè)品位,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高、能力強、符合社會需要的畢業(yè)生。一方面,將成才教育作為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內容,教育和引導學生把握人才成長的正確規(guī)律,減少成才上的浮躁情緒和急功近利的心態(tài)。知識經(jīng)濟時代,走比爾·蓋茨式的知識英雄之路固然是成才的重要途徑,但絕對不是唯一的途徑,高職學生應該具有基層意識、勤勉務實的作風和勇于實踐、艱苦奮斗的精神。另一方面,加強對高職學生就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從基本就業(yè)素質培養(yǎng)開始,這是進入就業(yè)市場的基本準人條件?;舅刭|主要包括專業(yè)基礎知識、'工.作態(tài)度、道德修養(yǎng)、責任心等方面的指標。以提高核心素質為重點,這是高職學生能否順利就業(yè)的決定性條件。核心素質主要包括團隊合作精神、畢業(yè)學校的名氣、踏實刻苦精神、社會適應能力、持續(xù)的學習能力。具備了這些素質之中的一項或者幾項,用人單位在選人時才會進一步將其列入候選范圍進行考慮,在形成良好互動的基礎上達成雙方的認同。以培養(yǎng)精英素質為升華,這是高職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鍵條件。精英素質主要包括創(chuàng)新精神、實際動手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具備了這些因素一項或者多項的畢業(yè):生,在進入用人單位工作后將逐漸表現(xiàn)出其優(yōu)越性,形成進入職場后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素。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臺階,踏踏實實地前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揚長避短,從而實現(xiàn)合理擇業(yè)、順利就業(yè)和成功創(chuàng)業(yè)。
論文摘要:提高高校“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效性,必須更新教材、轉變教學方式、改革學生考核制度、改革教學評估體系。同時,還必須調動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公共政治理論課”的育人功能。
論文關鍵詞:公共政治理論課;實效性;改革
高?!肮舱卫碚撜n”的目的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政治素質、思想素質、道德素質、心理素質等,它擔負著向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關于世界、社會、人生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培養(yǎng)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會學生正確地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梢?,高?!肮舱卫碚撜n”對大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它的地位不能削弱,只能加強。
一、更新教材
現(xiàn)被廣泛使用的“公共政治理論課”教材,極講究理論的系統(tǒng)性,幾乎囊括所有馬列主義的基本內容,中學教學內容也不例外。這使得教學內容過于煩瑣,課堂上。教師無法深入展開教學。學生普遍感到,大學“公共政治理論課”與中學政治課相比并沒有多大差別,都是在學習馬列主義的基本觀點和基本理論,考試仍以課本為主,取得“公共政治理論課”高分的佳徑就是考前認真背課本內容,“公共政治理論課”學習并沒有明顯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新的教學計劃應該重新編排教學內容,一是從宏觀上把握,刪除與現(xiàn)實聯(lián)系不密切、對今天沒有多大指導意義的細枝末節(jié),讓教師、學生從晦澀難懂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過程、事件后果、概念等瑣碎的內容中解放出來,著重從宏觀上把握理論的來龍去脈,把握理論對現(xiàn)實的啟示。二是從微觀上把握,去除學生中學已掌握的內容,選擇對現(xiàn)實有較大意義、學生未接觸、理解的部分重點講解,以專題的形式開展教學,講究針對性、理論性、深度性。
另外。教材內容陳舊,與時展不相適應,許多問題只停留在理論層面上,對實踐缺乏應用的指導。市場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了許多新事物、新情況、新思想,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相互交織,中西文化相互碰撞,善與惡并存,人們的自我意識、競爭意識也越來越強。而現(xiàn)行課本上的許多觀點、理論形成于上世紀80年代計劃經(jīng)濟時期,把社會環(huán)境理想化,高揚集體主義,強調為公而忘私,學生學習后,感到課本內容脫離實際,無法運用所學的理論去解決生活中的許多問題,致使學生產生這種想法:學而無用,不如不學。新版教科書應緊扣時代,根據(jù)大學生成長規(guī)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添加新的內容,對改革開放中一系列的重大問題做出科學、實事求是的回答,對學生關心的重要問題:學習、友情、愛情、親情、工作等提出建議,為他們的成長指引方向。同時,適當引入具有較強說服力的例子、數(shù)據(jù)、圖片、名言等,以增強教材的說服力、吸引力。
二、轉變教學方式
長期以來,“兩教”教學習慣采用“講解、灌輸”的方式。課堂上,老師站在講臺上一直說個不停,臺下學生靜靜地聽,師生之間極少交流,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激發(fā)不起學生學習的熱情。況且,教師很少能夠做到把理論知識和現(xiàn)實問題恰當?shù)芈?lián)系起來,深入分析問題自由發(fā)表見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尤其是擴招以來在幾百人的大課堂上,學生的注意力難于集中,更大程度上減弱了教師“灌輸”的“威力”。要想改變學生“不學…‘公共政治理論課”的現(xiàn)狀,提高學生學習“公共政治理論課”的興趣,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既涉及認知領域,又關涉到非認知領域,數(shù)、理、化等其他學科的教學主要在認知領域,學生掌握程度如何可直接從他們的考試成績中反映出來。相反,學生要真正弄懂“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道理離不開他們日后切身的反復道德體驗,學生道德水平的提高離不開他們日后的學習、實踐、自悟等教學的效果不能僅僅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衡量,還要看學生經(jīng)過學習后是否能主動學習道德知識、主動提高自身修養(yǎng),并做出相應的行動。在當今瞬息萬變的社會知識更新極其迅速,今天流行的觀點,下個月可能就過時,各種文化的相互碰撞、交融,使文化多元化、隱密化、復雜化?!肮舱卫碚撜n”教學不只是教給學生道德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他們主動去獲取道德知識。運用道德知識去揭開各種面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自覺提高自身道德修養(yǎng),履行道德行為。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坦率地表達自己的觀點,給學生思維啟示,與學生真誠地交流,以引起更多學生的傾聽,指導學生課后如何獲取道德知識,如何提高道德判斷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可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開展讀書交流會,組織道德問題討論,開專題講座等。
三、改革學生考核制度
1.變考試內容客觀題為主觀題。高校開設“公共政治理論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讓學生記住哪一年、哪個月、哪一天發(fā)生了什么、結果怎樣、這是什么、那是什么,而是為了讓學生在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本觀點和理論的基礎上,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課堂上在教給學生道德知識的同時,應教會學生主動去獲取道德知識,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問題,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與之相適應的考核方式必須是考查學生理論應用的能力,知識與思想相結合的水平,而不是純粹的知識記憶。試題應設計為即使開卷考試,學生也不能從課本上找到現(xiàn)成的答案,必須經(jīng)過自己的分析與綜合才能回答。
2.嚴格考核平時成績。對于不來上課,弄虛作假的學生,一旦發(fā)現(xiàn),應按規(guī)定給予嚴厲處罰。一篇真實的論文是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最好的體現(xiàn)形式之一,同時,學生通過寫論文,可以擴大知識面,體會到學習德育的益處.從而激發(fā)學習道德的熱情。教師在布置論文前,應通過查閱期刊、書籍、網(wǎng)絡等多種渠道獲取相關信息,掌握該論題的現(xiàn)狀,確保論題科學。批改作業(yè)時,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嚴重抄襲者應該否定,讓學生切實感到平時作業(yè)并不是形式,必須認真對待。對于敢于發(fā)表自己見解的學生,即使很片面,也應該斟情給予鼓勵分,在評語上指出其亮點處與不足處,以激勵他們繼續(xù)努力。
四、改革教學評估體系
不少高?!肮舱卫碚撜n”教學評估體系由領導評估、“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師評估、學生評估組成。領導評估主要通過學生考試成績、檢查教師的教案、聽課進行,著重的是目標評估,輕視過程評估,只要評估組聽課時學生保持安靜、教師教態(tài)好、學生考出好成績、教師教案寫得認真,你就是一個好老師。至于教師課堂上教學內容是否豐富、科學,學生是否從中受到啟發(fā),思想上是否發(fā)生變化幾乎都被忽略了?!肮舱卫碚撜n”教師評估即教師互評,通過聽課、查看教案、回顧平時工作態(tài)度等方面來給對方打分。因評估人在同一單位,身份公開,評估人一般不愿意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意見,更多的是拿對方的優(yōu)點贊賞一番,使得評估結果含有很大水分,非常不利于教學改革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學生評估通過網(wǎng)絡以不計名的方式對教師進行評估,學校把評估內容客觀化,設置成選擇題的形式,每道題的答案選項有四個,類似“優(yōu)、良、中、差”,而且評估的內容主要與教學形式相關,很少涉及教學質量,多為這樣的問題:是否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普通話是否標準,工作是否認真等等。這些問題的答案具有很大的彈性,學生都明白評估對教師的重要性,一般都不會為難老師,多數(shù)老師會被評為良好。即使個別教師上課實在很糟糕,聽課的學生少得可憐,可想想面對著亂糟糟的課堂,老師仍堅持上了一學期的課,可真不容易,這種敬業(yè)精神實在可貴,雖然課上得不好但起碼算是一個合格的老師。這種評估體系顯然難以真實地反映“公共政治理論課”存在的問題、教師的不足之處,對教師改進教學、學校推進課程建設的幫助不大。
教師的教案寫得好,并不代表課就上得好;教師的普通話標準,并不意味著就能吸引學生;采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并不意味著課就生動。如教師通過精心準備的教案,上課時只是單純把教案投到屏幕上,缺乏有力的說明,讓學生對著“機器”上課,這本身就是一種死板的教學方式。優(yōu)秀的“公共政治理論課”教師是不會被教案所束縛的,而是在課堂上旁征博引,暢所欲言,大膽地表述自己支持什么、反對什么,融知識性、思想性、情感性為一體。事實也證明,凡是學生所喜歡上的課,其教師都具有良好素養(yǎng),熱情、坦率,具有高度責任心,知識淵博,教學藝術,了解學生心理。因此,“公共政治理論課”評估也不能籠統(tǒng)化,不能只注重結果,輕視過程;“公共政治理論課”評估也不能僅靠主觀評估,而是要聆聽學生的心聲,了解他們經(jīng)過這一學期的學習對這一學科有什么認識,從中得到了什么,思想上發(fā)生了哪些變化,從教師身上學到了什么,這門課有哪些不足之處,包括教師的不足之處。只有這樣,才能真實地反映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教師才能更容易發(fā)現(xiàn)需要改進的方面,才能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增強教學的實效性。